时间:2023-10-12 09:46:39
导语:在教师法律知识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农村 法制教育 建议
要搞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那么教师的法律常识和法制观念现状又是什么样子呢?我曾对本市两县20所中小学的80名教师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一、调查情况
1.对教师应依法治教和依法执教的态度:赞成者64人,无所谓者16人。
2.对与教育关系密切的法律名称全面了解、掌握的58人,了解得很少的有22人。
3.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内容掌握程度:比较全面的4人,部分了解的20人,不知道、不了解的56人。
4.当教师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所采取的态度:依法寻求帮助的有57人,找人帮忙的有10人,容忍的有13人。
5.对教师进行普法教育的态度:认为有必要的70人,抱无所渭态度的有10人。
6.学校法律常识学习是否经常:经常学习的有2所学校,不经常学习的有18所学校。
7.对教师自学些相关法律常识的态度:认为有必要的加人,认为有时问可以学一点的32人,无所谓者8人。
从以上数据来看。教师法律常识和法制观念状是令人堪忧的。
二、原因探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农村相对城市来说,经济、文化环境比较闭塞和落后,人们的法律观念比较淡薄,尤其是农村人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我们农村的一些中小学教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人不敢、不会、不习惯学法用法。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12所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学法用法方面存在以下误区:(1)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工作主要是教学,学不学法律无所谓,只要把课讲好,学生考出好成绩就行;有时间宁可多学点教学理论或去休息娱乐。也不去自学有关的法律条文。(2)当教师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宁可忍让或找人帮忙解决,也不愿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以看出,一些教师还不能把自我法制教育和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上升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来认识。
2.普法的基础差,普法的措施不力。农村法制观念基础差是阻碍中小学教师学法用法的重要原因。调查表明,大部分中老年教师和民办教师都没有受过专门的普法训练,课后家务负担重,没有时间学习法律;青年教师大多数从师范院校毕业,在校虽然有过一些法律知识的学习,但参加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学到的本来就有限的知识也都忘记了。
3.由于学法、用法与学生升学和学校升级达标及教师晋级的关系不大,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和各类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普法工作。只局限于一般号召而没有采取必要措施,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普法制度,没有必要的管理监督检查评估机制,没有把普法工作作为衡量和评价学校或教师的一项标准,这是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法制观念淡薄的关键之所在。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学校及广大教师对普法教育的认识。要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使每位教师了解普法的极其重要的意义。(1)教师工作的需要―――个守法敬业的教师才能教出一批守法敬业的学生。(2)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急需用法律规范人们的各种行为,而法制观念的现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只有扎扎实实地搞好普法工作,才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所在。
1.进一步抓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和《市教育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签订机关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行政执法岗位职责,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案卷管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2.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加强机关法律知识学习。制定县教育局机关年度学法计划,2014年度的重点学习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全年安排2次集中学习、2个自学专题。做好学习的组织与服务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习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3.做好学校的法律顾问聘任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聘任法律顾问,对本校的应诉案件、合同签署及其它法律事务进行把关。各学校要对学校的应诉案件做好汇总,年底统一上报。
4.加强教育法制工作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对民办学校及幼儿园现状和发展要求、治理对策工作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10月底上报。
二、抓好学校法制教育,提高师生法律素质
5.探索中小学法普法学习实效性、针对性新途径。在高中法制题库的基础上,完善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法律知识题库,细化法制教育的具体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时要以题库为基础,对青少年法制教育情况以试卷抽测、随机问答等方式进行考核。
6.抓好校长的法律学习。对校长的法律学习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内容要求,要把校长法律学习纳入校长培训的重要内容,按时参加省厅组织的校长培训,通过扎实的学习提高校长的法律素质。
7.抓好教师法律学习。要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保证教师法律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要根据实际,活化教师的法律学习的形式,谋求实效性。
8.抓好学生法制教育。按照省教育厅在中小学开设法制教育课的要求,要继续抓好小学、初中、高中法制课。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积极开展“12.4法制宣传日”等丰富多彩的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
9.利用法制教育基地,增强活动实效。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教育系统法制教育基地县检察院及南山看守所,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法制教育渠道。并及时报送活动开展情况。
三、抓好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
10.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对法制副校长、辅导员有转任、离岗等情况,不能继续兼任该职务的情况,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重新聘任。
11.继续发挥“依法治校示范校”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相关学校要做好迎接省厅对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复查工作,不合格的学校将取消示范校资格。
12.制定本校的《依法治校规划》。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的依法治校创建工作,制定出本校《依法治校规划》,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要充分考虑本校的依法治校发展情况,要具备可实施性。
13.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以学校章程为依托,促进学校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14.充分发挥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分析并通报学校及周边治安形势和整治工作情况,针对学校及周边治安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建立学校治安综合治理情况季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工作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15.做好安全稳定防控工作。认真应对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影响安全稳定的情况,配合监察、安全等部门对维稳情况进行预防、应对。对网络舆情及时监控、记录并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配合,及时解决问题。
笔者一直在农村学校工作,参与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施和管理,对目前农村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各级各类学校能按要求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现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在落实和实施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问题1:思想认识看似到位,实践活动实质空虚。
不管是哪所学校,在制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制课程表的时候,都会安排法制教育课程或者法制教育活动,但多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没有将法制课作为专门的课程管理。目前学校的法制教育大多是依托特定的宣传日(例如“12・4”法制宣传日),或者配合上级相关部门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一些法制教育活动。进行宣教的次数不是很多,宣教的质量也不高,存在成人化、机械化、不适合儿童的现象;宣教的形式单一,以主题展板、文字阅读为主,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
相应对策:
1.加强对学校领导的法制教育。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目前学校对“育人”的认识还很片面。还有很多校长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还是应该把教书放在首位,对公民基本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加强对学校领导者的法制教育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进一步规范校长的“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学校不开展法制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违法;二是要进一步提高领导者自身的法制意识,不过分顺应社会或家长的需求。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也是导致学校在法制教育上存在一定缺失的重要原因。
2.上级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督和考核职责。
法制教育应该成为国家课程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使青少年从小就接受法制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长远意义。目前已经有了相关的教学要求,但上级部门对学校法制教育的监督和考核还不到位,要在校长绩效考核中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方面的考核力度,细化考核方案,利用行政手段,推动法制教育的开展。
问题2:法制宣教形式简单,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农村学校硬件配备相对落后,可以利用的各类社会资源相对较少。在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问题。法制教育形式一般是出好一期板报、班会上由班主任读一些法制教育书籍或者观看一些老旧的法制教育片等,我们都知道,法制教育实用性极强,需要有活生生的例子,需要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这样空洞的说教难以发挥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相应对策:
1.开展社团活动,丰富教育形式。
社团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绝不能仅仅以音体美等艺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主,人文法治类的课程也应该成为学校社团活动的一部分。学校组建法制教育活动社团,精心选择题材,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法制学习的热情。
2.利用社会资源,开拓教育渠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制教育也应该进行改革,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方式,使法制教育形式多样化。开展网上法律学习、网络法律知识竞赛、多媒体互动、反馈式的法制宣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法制课。学校也可以与司法所、法院等单位联系,通过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展示法制图片、剖析法制案例、观看各种法制影视作品等丰富法制宣传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制观念。
问题3:教育内容没有系统,法律知识教学肤浅。
正常的学校教学活动,都会安排法制教育内容,但学校管理部门没有提出关于开展法制教育的具体要求。导致教师在法制教学中,经常会随便上网找点法制教育资料,敷衍了事。因为教师自己找来的资料都很零散,所以教学成果很不理想,学生更是“一知半解”,有时候反而会出现误导学生的情况。
相应对策:
加强法制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国家还没有出台正式的法制教育大纲之前,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编制法制校本教材,有了相对系统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障;可以拓展法制教育的素材,多总结少年儿童身边的事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案例教育。
问题4:教师法制知识缺乏,没有专业法制人才。
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往往局限于学科专业知识,针对法制教育方面的培训相对欠缺。在许多农村学校,法制教育的任务落到了班主任的身上,因为它是一种附带的课业设置,不参加统一考试,所以班主任也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研究,在缺乏专业人才的条件下,法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了。
相应对策:
1.加强教师法制素养的培育工作。
一是进行普及型的培训活动,教师业务培训中,可以适当引入法制教育类的培训素材,并要认真进行考核,将法制内容的学习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学时的一个必要部分。二是进行选拔式集中培养,教师培训机构都会设置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培养课程,在法制教育方面也可以设置不同层级的骨干成员培训班,让那些有志于法制教育,对法制教育有兴趣的教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为教师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就是给无数学生提供了成长的舞台。
2.多渠道引入法制专业人才,提升法制教师队伍水平。
法制教育需要有一支精明强干、法律素养过硬的专业队伍。教育部门在教师引进中适当引进法制类人才,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带动一批教师,避免因为法制教育者自身法律知识的欠缺而使学生产生各种疑惑和误解。
据法官们介绍,校园民事纠纷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从诉讼主体和案由看,校园民事纠纷的原告多为未成年人,既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告多为学校,占三分之二;案由均为侵权行为案件,占100%。
从案件原因和类型看,共分5种情形:一是学校在从事教学管理活动中因教学设施或采取措施不当产生的民事纠纷,既有学校在进行宏观教育管理中产生的民事纠纷,如学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通报、处分,被处分学生不服状告学校案,也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和职业道德等产生的纠纷,如因教师随意体罚、打骂学生引起的纠纷。二是学校在执行国家教育政策过程中,因学校和学生理解不一致产生的民事纠纷。三是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学校监护不力或者学生之间发生纠纷,但学校不予管理或者尽了管理职责而学生不听造成的民事纠纷。四是学校在组织足球赛、春游等集体活动中发生的民事纠纷。五是由于学校管理不当或个别老师思想素质较差侵害学生名誉权、隐私权等发生的纠纷。
法官们认为,校园民事纠纷的责任确定应以过错原则为归责原则,教育部制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依法确定责任的重要规章。校园民事纠纷产生后,如果当事人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在提出损害赔偿类型和数额时应于法有据,尽量避免因盲目造成的浪费当事人双方人力、财力和国家审判资源情况的发生。
如何减少校园民事纠纷的发生?法官们建议:
第一,普及法律知识。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法律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应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生、家长及全社会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维权能力。
第二,加强有效沟通。学校在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的同时,应走出校园,和家长、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和学生所思所想,做到教育工作有的放矢。
[关键词]青少年 法制教育 途径 方法
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十六、七岁,正处思维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而且大多数远离父母,离家求学。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甚至误入歧途。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从青少年法制教育建设的基础点、根本点抓起,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德育教育。
一、找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契合点,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在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是基础,法制教育是底线,法制教育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助于培养其思想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又能为学生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法制教育必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作为基础,失去了思想道德基础,法制教育就丧失了自身价值的合理性。职业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找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契合点,形成内外合力,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配合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手段,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让法制教育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
二、构建学校、家庭、学校三级法制教育网络体系,努力营造有力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光靠学校不行,还要结合社会、家庭来齐抓共管,使学生处处都感到法就在自己身边。要根据《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狠抓“八个结合”,即:课堂教育与常规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行为规范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传授法律知识与提高法律意识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面上教育与重点生转化教育相结合,普法教育与依法治校相结合,努力营造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1、发挥职业学校法制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职业学校是青年学生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依法治校,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考核、法制机构的落实。要明确教学职责,给教师规定硬任务、硬指标,将授课效果与教学实绩挂钩,与年终考核挂钩。问题学生出现后要层层追究责任,并在办学水平评估实行一票否决制;开展“法制好课”、评优活动,提高学校法制课的教学质量;加大教师法制培训力度,对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轮训和考试考核,逐步实行全员教师法律知识持证上岗制度。
要改进法制教育教学方法,把政治课、主题班会,团会活动,德育活动课与学校法制教育课五者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治课主阵地、教学主渠道、教师为主力军”的作用,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寓法制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使法制科成为孩子们真正喜欢的课程。教育青少年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进一步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要扩宽法制教育渠道,做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职业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内,更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要加强校外法制教育,做到走出去(参观监狱、旁听庭审),请进来(现身说法、模拟法庭、法制讲座),不让法制课仅仅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上。
2、家庭是职校学生制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父母要有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要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常识和方法。
3、社会是职校学生法制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了保障
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抓好网吧专项治理、互联网有效监管、文化市场“扫黄”“打非”、银幕荧屏净化等突出问题。同时推广一批内容健康的网站,净化学生网上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职业学校要注重教学环节和效果,坚持法制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一是因人而异,突出重点。二是加强渗透,找准结合点。三是建立队伍,打准衔接点。四是结合实际,找准共鸣点。
2、家庭教育与学校相结合,增强青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家长应主动加强对法律常识和教育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不能采取麝香板、生硬的说教,而是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同时积极参加“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与学校建立联系卡、定期与老师沟通等方式,多渠道、多方面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从而使孩子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即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矫治。积极配合和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普法教育活动,使学生和家长的法律意识共同增强。
[关键词]师范院校;法律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36-03
一、引言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社会中的法以及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1]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也日益向法制化的道路迈进。“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2]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其法律意识的强弱将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效的高低。然而,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所做的调查表明: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很高,占全社会刑事犯罪数量的60%以上,其中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比例为17%左右。
贵州省师范院校大学生犯罪事件也频频出现。2011年6月16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某学生在寝室将同班同学刺死;2013年9月17日,六盘水师范学院某学生持刀进入贵州商专女生寝室刺伤一名女学生;等等。目前,贵州省正处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刑事案件频发,各种利益冲突明显加剧,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明显加大。另外,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大部分会在以后成为教师,承担培养和教育国家人才的重任,他们理应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但是,贵州省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更侧重于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知识、教学技能的培训,轻视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的培养。师范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缺失间接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法律素养,而教师法律素养不高导致教师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培养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师范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特征
笔者2013年10至12月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对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五所师范院校的600名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状况调查,调查回收问卷545份,有效问卷为500份,有效率为91%。调查问卷统计表明,贵州省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法律知识欠缺,法律观念淡薄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基础内容,是个体法律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法律观念是衡量法律意识的重要根据,一个人的法律知识与法律观念决定其法律意识水平。然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师范院校大学生很少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学校里与法律相关的学生社团也很少,学校的法治教育只有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课程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只有36课时,而法律板块还不足12课时,远远不能满足师范院校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法制教育的途径,81%的学生选择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讲授”,选择通过广播、展板、活动等途径接受法制教育的学生所占比例甚小,学校对学生法治教育的忽视影响了师范院校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储备。调查还显示67%的学生对《教师法》不了解,82%的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法律、法规,甚至有62%的学生不知道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法律知识欠缺导致学生法律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由此可见,贵州省师范院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欠缺,法律观念淡薄,这直接影响了贵州省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
(二)法律信仰的缺失
伯尔曼的至理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成为所有崇尚法治的人们信奉的一条真理性原则。[3]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的尊重与信任,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学生法律信仰是大学生对正义、民主、平等、秩序等法律价值的追求及其实现,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公平、正义、秩序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社会公众对法律的普遍信仰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性要素。[4]然而,调查显示,关于“您如何看待法与权力”的问题,有19%的学生选择“权力高于一切”,53%选择“有时权高于法,有时法高于权”,只有28%选择“法高于权”;调查学生对公检法机关的态度时,53%的学生选择了“比较信任”,36%选择“有时信任”,4%选择“不信任”,只有7%选择了“非常信任”。可以看出,师范院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大部分师范院校学生对法律持怀疑态度。在师范院校大学生心中,法律并没有崇高的地位和权威。
(三)维权意识不强
大学生维权是大学生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能积极寻求正当救济,能借助法律或其他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关于“当您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您如何处理”这一问题,52%的学生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2%用武力解决,31%会通过关系解决,15%不会求助外力。另外,在访谈中得知,兼职给大学生造成的侵权是最严重的,很多用工协议存在诸多漏洞。用工单位用低廉的待遇榨取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学生,一些用工单位更是提出“大学生假期兼职必须干满两个月或三个月才给报酬,否则一分钱都拿不到”这样不合理也不合法的要求。大学生基本上是觉得委屈但又无可奈何。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很少诉诸法律,也很少寻求教师、家长的帮助,他们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向对方妥协,或者动用武力。这是因为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维权意识不强,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三、培养师范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路径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孙国华教授指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不可能自发地形成,必须有意识地培养”[5]。师范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应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针对调查数据,结合实际,本文从发挥学校法治教育作用、构建全民法律意识培养体系两个方面阐述了师范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路径。
(一)发挥学校法治教育主阵地、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学校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各类师范院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丰富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使学校法治教育走上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1.推进学校法治相关课程的建设
师范院校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法律课程计划,保证法律课程的课时量,逐步建立全面、系统的法治教育教学体系。除了必修的《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门的教育法律法规课程的专业选修课与基础法律知识的全校选修课。这样,专业技能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拓宽法治教育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提高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意识。
2.加强校园法律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师范院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建大学生法律系列社团;设置班级法制委员,开展一系列校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例如:法制讲座、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法律氛围中受到教育。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充实了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橱窗、悬挂大幅标语等宣传法治教育,组织师生自编自演法律相关文艺节目,开展签名活动等,进一步扩大法治教育宣传面,有效提高学生的法治知识知晓率,扩大法治宣传范围,提高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法治常识普及率,实现师范院校学生法治教育全覆盖。
(二)构建“社会―家庭―个人”的全民法律意识培养体系
社会法治环境对师范院校大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成才的第一驿站,影响着其成员的法律意识素养;个人是社会中的单一主体,个人法律意识的水平对其个人的成长及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具有深远且重大的意义。构建“社会―家庭―个人”三位一体的全民法律意识培养模式,有助于全方位的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
1.创建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非常重要,大学生会观察、评论与分析社会法律现象,并形成自身的法律意识观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法制体系不完善,执法不到位等原因,部分大学生对法律失去信心,对执法不信任,法律在大学生心中没有了威信,所以,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真正落实依法治国,净化社会法治环境。一方面,坚持法律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社会政治、经济相适应,使大学生在制度上对法律产生信仰;另一方面,处理案件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当然,创建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需要社会各阶层人士共同的努力。
2.加强家庭法治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人成长的主要生活场所,是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起点。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加强家庭法治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长大后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须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积累,学会用法律的思维去教育孩子,给他们树立学法和用法的榜样,积极配合学校法治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守法自觉性,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家庭所在的社区可以开展相关的法治教育系列活动来强化法治环境,促进家庭法治教育更加有效地开展。
3.大学生自觉学习法律
师范院校大学生自我行为约束对其法律意识的形成意义重大。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仅仅依靠社会、学校的普法教育往往不能使大学生真正内化法律意识,并不一定能学以致用。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更准确地理解法律的内在含义,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才能对法律产生信任感,才能在内心中树立对法律的信仰。特别是师范院校毕业生更应积极地学习一些模范遵守法律、学习法律的先进人物,牢记自己将来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学好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主动自觉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等师范院校是教育人的基地,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提高师范院校在校生的法律意识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是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教的关键所在。加强师范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个人法律素养、法治教育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矛盾突出,调查反映出贵州省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维权意识不强,必须加大力度抓紧、抓好。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全面推动法治教育进社会、进学校、进家庭、进自身系列活动的开展,确保法治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各项法治教育措施落到实处。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把贵州省师范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1]谢水顺.论中国法制史教学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教育观察,2014(28).
[2]曾朝夕,王卓宇.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
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那么你知道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共同阅读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0学习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最新500字【5篇】,欢迎阅读!
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1按省市关于开展20__年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校认真地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员工学习宪法及宪法修正案,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不断增强,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法制的轨道上稳步地开展。
一、依法治校,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的和尊严
1、依法治校,以实际行动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
依法治校,是我校的办学宗旨,我们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贯彻依法治校的思想,各项工作有序地进行,发展迅猛。
2、加强宪法意识、法制观念教育。
2014年,我国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按照“四五”普法的规划要求和上级的安排,学校在教师和学生中均开展了学习宪法及宪法修正案的活动,发放资料千余份。学校为教育全体师生,提高师生的法纪观念,进行了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这些活动,全体师生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
二、法制宣传教育卓有成效
2、学校开设了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3、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学校法制课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卓有实效的主题活动。
三、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机制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些规章内容合法,公正、公开,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并获教师大会通过,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学校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实施办学活动,实现了制度化管理。
2、依法建立了学校工会、教职工代表会,女职工委员会。
让工会成为教职工的娘家,征求并采纳教师合理化建议,充分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3、校内监督机制完备,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等热点问题通过校务公开栏及时向教职工公布;
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执行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教育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及时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
四、依法规范办学活动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体育节和艺术节活动。
2、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
学校认真执行学制规定、课程规定、按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活动。
3、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具有良好的校风。
教师爱岗敬业,劳动纪律性强,学生讲道德文明,行为习惯好。
4、学校教师依法执教,没有无故使学生中途停学、退学或开除学生的现象,没有擅自放假现象。
没有出现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能依法行事。
五、教师权益受到保障
1、学校依法聘任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依法与教师签订了聘任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
学校依法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并逐步改善生活工作条件,建起了多媒体教室,保障了教师顺利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
2、以人为本,开源节流,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及时发放和相关的福利待遇,保障教职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保障教师通过校内民主管理机制参与学校管理。
实行校务公开,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
六、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1、依法维护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
2、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
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2为了进一步把我校法制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20__年“12.4”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根据市教育局指示精神,我校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把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培养文明之花的重要工作来抓。给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教师法制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非常明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要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因而我们成立了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利用每周一的例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
二、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法制宣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校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力争让学生在健康、洁净的环境和“团结进取,努力创新”的校训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学校LED屏幕循环播放相关的宣传标语等,营造氛围。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剖析法律案件,通过班会、晨会向学生进行“法在身边”的法制教育和现场讨论会,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教育,从而明确了真善美、假丑恶,提高了对外来文化,各种犯罪违纪诱因的免疫力。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间作的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在此,各班举行“12.4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教育主题班队课,进行法制教育主题板报评选活动;进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优秀作品展示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
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工作总结。
主要工作:
1.利用晨会时间,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启动法制教育活动,营造遵规守纪的教育氛围。
同时利用学校LED屏幕循环播放相关的宣传标语,营造氛围。
2.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其他的一些法律知识,加大行为规范达标创建的力度。
3.各班举行“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教育主题班队课,加大宣传力度
4.根据临时发生的事情随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及时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向广大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学生人人懂得学法、知法,做守法的小公民。
5.组织法制宣传黑板报及手抄报的优秀作品展示活动。
总之,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中,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此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3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__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宣传活动。现就活动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我是知法小公民》的演讲活动
二、开展法制知识竞赛
要求各班级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为重点,开展一次符合自己班级的法制知识竞赛。
三、办一期宪法知识黑板报
要求各班办一期宪法知识黑板报,让学生全体参与,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宪法知识资料。让学生在参与黑板报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四、开展“小手拉大手法律进万家”活动
学校将通过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通”发送法制短信、LED宣传屏幕等途径,让学生带法回家,与家长共同学法,实现学校普法、家庭普法共同发展。
五、开展“法与我同行”法制讲座
12月1日,张校长作了题为《知法、学法,做守法的好学生》的讲座,把做守法小公民的种子种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田里。
六、开展讲法制故事活动
通过以上活动,让法制意识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增强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
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4我校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法制宣传日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1月25日周一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一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普法教育氛围
2、积极营造校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氛围。
充分利用电子屏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使“12、4”法制宣传深入人心。
3、由学校德育办牵头,围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这个主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手拉手共建美丽天津”系列活动。
包括:走访河东档案局、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参观北洋水师学堂旧址和参观李叔同纪念馆等系列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4、12月2日,由法制辅导员为师生上了一次法制教育课,以《做一个守法、知法、懂法的好少年》为主题,通过鲜活的案例教育,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守法意识。
5、以“法律伴随我同行”为主题,组织四五年级学生开展了手抄报活动,各班挑选出优秀作品上交美术组进行评比并把优秀作品在学校橱窗展示,进一步巩固了法制教育效果。
6、12月3日下午,组织全体党团员教师,参加了法制知识竞赛活动,集中在信息技术教室进行了网上答卷。
通过答卷,让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
总之,在“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我校能始终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措施到位,并能坚持常抓不懈,使法制教育工作真正成为我校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今后,我们将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政法、司法、公安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全校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学校的稳定,为社会的稳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继续做出我们的努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
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5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宣传活动。
一、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我是知法小公民》的演讲活动
二、开展法制知识竞赛
要求各班级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为重点,开展一次符合自己班级的法制知识竞赛。
三、办一期宪法知识黑板报
要求各班办一期宪法知识黑板报,让学生全体参与,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宪法知识资料。让学生在参与黑板报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四、开展“小手拉大手法律进万家”活动
学校将通过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通”发送法制短信、LED宣传屏幕等途径,让学生带法回家,与家长共同学法,实现学校普法、家庭普法共同发展。
五、开展“法与我同行”法制讲座
12月1日,张校长作了题为《知法、学法,做守法的好学生》的讲座,把做守法小公民的种子种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田里。
六、开展讲法制故事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教学;法制教育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教育的现状
大部分高校都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基础公共课,很多师生都认为可有可无,“基础”课知识点多而课时少,学校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就是通过“基础”课获得,而课堂上教师传统的填鸭式、理论脱离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得大学生获得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严重受阻,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课只是应付学校考试,而不是真正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更不能将知识学以致用。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方法
(一)学校加强对“基础”课程的重视,加强学校法制建设
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要给予以足够的重视,教师才会重视,进而学生才会加强法制的学习。学校的重视表现在:第一,学校通过校园网宣传、张贴法律专题海报、建设法制社团活动等普及法律基础知识,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第二,提高对基础课老师的素质要求,加强教师培训。基础课教师入职前应该进行学习培训,加强法律素养,对基础课的老师进行法律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学校和老师对法制教育重视起来,才能充分带动大学生对法制教育学习的热情。
(二)改革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大学课程设置中,“基础”课的课时少,知识点多,那么如何如何取舍,如何充分发挥“基础”课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认为应该重点传授大学生应用性法律知识,满足大学生考试以及生活中对法律知识的需要,而法制观念、法律思维等则被忽略。但是,我们需要用仅有的几个课时讲授那么多的法律基础知识,结果只是蜻蜓点水。最终,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没有学好,法律观念也没有树立起来。因此大学“基础”课需要紧紧围绕“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来进行,应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重点培养法律观念,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法律观念,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将法律学习充分开展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上。
(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基础”课现在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方式、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法。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就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改进教学方式。第一采用大学生分组自主讨论式教学方式。大学生都已经成年,已经都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并且具备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在“基础”课的法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布置法律问题,使他们自己思考并结合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进行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表观点,最后老师总结指正。自主讨论式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和总结,再加上老师的指导,使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了法律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满足他们的表现欲。第二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师生互动式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互动式教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给予了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使枯燥乏味死板的法律基础知识变得生动、易懂。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法律学习的积极性。
2.改进教学方法。以往都是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枯燥晦涩,教学效率低。教师应该围绕基础课的重点难点灵活采取改进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1)运用改进专题教学法。如前所述“基础”课知识点多而杂,如泛泛的讲授教材知识,照本宣科,则达不到提高法律意识的教学目的。而采取专题教学法,结合法律问题和学生法律基础实际,整合教材内容,分成专题讲解,既增加了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又拓展学生的法律观念,从而达到加强法制教育的目的。
(2)运用改进案例教学法。法律基础知识来源于生活中各种大小事情,它与生活紧密相连。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具体化,转理论为现实。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社会上的涉及重要法律知识、法律观念的热点问题。这些案例不仅将法律知识具体化,也让大学生们感到法律距离生活很近,关系到人们。利用好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法律观念,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法律学习的重要性。比如通过2005年“佘祥林案”,最高法院收回了死刑复核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我们在案例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强化法律程序的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进步,增强其对法律的信心。又比如通过党和国家惩治腐败分子的案例,告诉大学生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案例式教学有利于增加学习基础知识的趣味性,不再只是枯燥的传授基础知识,用案列与知识相结合,既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教师的上课效率。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向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其中学生是被管理者,而学校是管理者,教育理念向来都是“以人为本”,这又说明二者之间的平等关系。调查发现,在部分学校,虽然热爱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但有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却可能忽视“平等”二字。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竟然是“怕”,一些学生也缺少对学习的兴趣和快乐感。当前还存在着一些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甚至身心健康明显是不利的,这是值得教育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精心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
“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理念,虽然已经积极渗透于各个学校,但有些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无意识地侵犯学生权利的问题。现就其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进行以下的探讨。
1.体罚,侵犯学生人身权利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原以为不会再出现体罚学生这种事情。然而,却在网上看见“男老师打女学生”的视频。这件事情引起了各界关注,多数人不能理解一个教师为何会这样粗暴地对待学生。最后,教育厅对这个打学生的教师进行了处分并调离工作岗位。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教师应该是循循善诱,充分尊重学生的人身权利,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风细雨,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而不应该用“体罚”。我国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均规定,教师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教师体罚学生是直接侵犯学生的人身权,而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其中包括公民的生命、自由、健康、人格、名誉等权利。教师若随意侵犯学生的人身权,从法律意义来说是触犯了法律。
2.语言伤害,侵犯学生人格尊严
由“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的“你认为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校园伤害三大问题(即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之首。语言伤害会对学生精神以及心理带来潜藏性的损害,对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良好的性格习惯的养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语言伤害在课堂上较为典型的就是“你怎么这么蠢,这种问题也回答不出”“你是猪吗”“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等等。这些语言伤害,对学生的摧残在外表上似乎难以察觉,所以,个别教师用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顾忌。然而,这些语言伤害带给学生的有时甚至比体罚带来的伤害还要持久、痛苦。这些语言伤害,损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失去生活勇气,造成厌学、逃学、违法等严重后果,对其今后的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教师的语言伤害,其实是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及名誉权。
3.差别待遇,侵犯学生平等受教育权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判定一个学生的好与坏,忽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其他方面的长处,甚至有些教师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学生给予差别性的待遇。比如,安排座位时,学习成绩好的往往可以优先选择座位;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如果纪律还差,有的教师还会将其赶出课堂,甚至说出“你不要上课,别影响其他人上课”之类的话。这在侵犯学生平等受教育权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对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在有差别的待遇中,部分学生感觉自尊心被伤害,从而变得自暴自弃,既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现象的原因
每个公民在履行自己义务的同时,也有着享受自身权利的保障。在有的学校,学生的一些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侵犯。而一些学生权利受到侵犯的本质原因,是因为部分教育管理者民主意识的缺乏以及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匮乏。
1.部分教育管理者的民主意识匮乏
学生的合法权利被侵犯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管理者的民主意识缺乏,不懂得学生有哪些权利,不懂得如何尊重学生的权利。部分学校教师对民主意识的缺乏,对法律知识的淡忘,使其不能明确地知道学生拥有哪些权利。这样,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任性而为,从而可能在无意识当中侵犯着学生的权利。
2.部分学生对自我权利的保护意识匮乏
中小学生因其年龄和心理的稚嫩,使其自我保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较为薄弱,导致学生在被人侵犯自身权利时也几乎毫不察觉。自我权利被侵犯时都感觉不到,也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则被侵犯的几率会加大。因此,学生应当学法守法,在被侵犯权利时能及时进行自身保护,采取适当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四、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避免学生权利被侵犯的对策
要想减少学生权利被侵犯的现象,离不开中小学教育管理者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学校相关制度的完善;当然,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但这也离不开懂法律的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现就怎样改变教育管理中学生权利被侵犯这一现象进行以下的探讨。
1.强化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的民主思想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一言一行都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自身的民主思想,在思想道德、言行举止上起到表率作用。教师也只有个人素质明显增强,知法守法,才不会出现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所以,中小学应当设置法律方面的培训课程,让教师懂得“什么是民主,怎样做到民主”“什么是权利,权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只有让教师知道哪些行为侵犯学生的权利,才能避免今后出现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从而使得学生的权利不被侵犯,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培养中小学生自我权利保护的意识
学生是自我权利的保护者,若学生本身缺乏自我权利保护意识,则会更加容易被人侵犯。所以,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或组织相关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权利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班主任可以举办相关主题班会,通过课堂知识的传授和讨论,对学生进行自我权利意识的培养。在国外,有很多课程就学生权利与规则意识进行教导,我国也可以借鉴学习。例如,在各学校开设“自我权利意识培养”课程,让学生明白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该怎样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自身的权利,还能使学生在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合法合理地去维护,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增强学生和教师的法律意识
法律是自身权利最有效的保障,学生和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才能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与被管理中才会有着微妙的化学反应,也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侵犯与被侵犯权利的现象。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本质原因是部分教师法律意识淡薄。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深人了解“怎样做是侵犯学生的权利”,做一个知法守法、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好教师,在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友好的教育管理。而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法律知识,知道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在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适当地拿起法律武器对自身的权利进行保护。
4.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知道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因其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有时难以知道自身权利的重要性,在自身权利被侵犯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因此,教师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权利进行假意的剥夺,然后告诉其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学生珍惜权利的意识。在剥夺其权利的同时也使其了解到侵犯他人权利的不尊重性,今后其对待他人的权利就会表现出尊重的态度。也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才能使得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当然,在进行假意的权利剥夺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其明白这只是假设,不要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