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时间:2023-10-12 16:11:06

导语:在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第1篇

关键词:师生互动;高中音乐教学;多媒体

音乐学科相比专业课程,其最大特点在于艺术性十足,在学习方面,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还需要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课程教学需重视师生互动,不断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同时,音乐课程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先天的音乐天赋,还需要其在后天加强学习,并持之以恒,这样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音乐学习成绩。但是高中音乐教学情况不容客观,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广大师生需高度重视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性,教师要在实践中重视教学方式的优化,以此打造音乐高效课堂。基于此,笔者将结合湘教版高中音乐教学案例,对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师生互动对音乐教学的作用、音乐课程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以供相关人士借鉴。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占比有待优化高中音乐课程虽属于艺术范畴,但是教师仅进行简单的理论教学是无法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需要学生经过长期学习,将音乐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而在当前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受制于传统教学思想,大量音乐教师在授课中侧重音乐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实践教学,造成学生虽习得了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却无法将其应用于实践[1]。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音乐素养难以提高,并且直接影响了高效音乐课堂的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悖。

(二)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有待优化教学模式是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鉴于音乐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不尽相同,音乐教师在授课期间,唯有整体把握音乐课堂,彰显课堂灵活性,才能有效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缓解高中学习负担,促使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参与音乐学习,保障音乐教学效果,并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2]。而在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由于音乐教师受制于传统思想,其采用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制约了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欠佳。

(三)学生音乐学习缺乏热情当前,高中教学主要以文化学科教学为主,轻视音乐等课程,无论是课程、课时安排,还是师资力量配置等方面,音乐课程占比较少,使音乐教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持有敷衍态度,学生学习缺乏热情,进而影响了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僵硬化,使本身娱乐性较强的音乐课堂变得十分枯燥乏味,致使学生音乐学习主动性下降,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了音乐学习兴趣[3]。另外,教师在授课期间,由于对音乐教学重视度不足,仅是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音乐理论教学,缺乏灵活性,这也不利于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师生互动对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优化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状况,深化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主要以音乐教材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即教师在预设教学任务的指导下,以主导者身份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虽可以在课堂时间内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产生上述现象的本质原因在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具有强制性、机械性等特点,无法调动起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在学习期间快速明确教学重难点内容,学生对部分音乐知识掌握不足,影响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消除上述因素的影响。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互动、交流,将这种教学方式有效运用于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就可以依据音乐教材内容或学生提出的相关音乐问题,与学生展开激烈的交流和讨论,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期间的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充分掌握音乐知识点,最终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让学生围绕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者展开“灌输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音乐理论知识,以达到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虽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无法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相悖。传统教学方式除了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外,还由于教学方式的僵硬化,制约了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和理解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进而影响了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以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全面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效果夯实基础。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进一步缩短师生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有助于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综上,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有效解决传统音乐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将会对高中音乐教学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广大音乐教师需加强对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总结,将其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以此有效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效果。

三、师生互动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音乐课堂教学环境鉴于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着显著的优势。因此,音乐教师在授课期间,需高度明确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全面了解和掌握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掌握好师生互动教学实践策略,因地制宜,做好音乐教学工作,以此有效提升音乐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笔者认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想在真正意义上贯彻落实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教师需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运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制定特色教学任务,有效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营造和谐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夯实基础。同时,针对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音乐教师需细心教导,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共同解决音乐课堂中的问题,从而营造出和谐、友好的教学环境,为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夯实基础。例如,进行湘教版《辽阔的草原》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辽阔的草原》片段,并让学生辨别该歌曲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在此期间,教师需积极参与学生讨论,并范唱学生熟悉的《牧歌》等,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二)深入讲解音乐理论知识点音乐教师要想整体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则需要在授课之前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音乐教师需充分利用师生互动方式深入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并构建师生平等教学关系,从源头上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进行湘教版《牡丹汗》鉴赏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牡丹汗》片段,让学生围绕《牡丹汗》片段,辨别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在此基础上,教师需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告知学生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尤其是富有特色的切分音节奏型,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双手拍击的方式掌握相关知识。同时,音乐教师还需组织学生复听音乐,并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让其以双手拍击本曲节奏的方式进行伴奏,以此帮助学生掌握音乐风格、节奏等相关知识点,有效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三)加强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设备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可尝试运用多媒体设备,以此进一步优化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如制作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软件,让学生在浏览课件时掌握音乐重难点知识,最终有效构建高中音乐高效课堂。例如,进行湘教版《歌唱美丽的家乡》教学时,教师可在授课之前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并在课堂上播放出来,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歌唱美丽的家乡》与《酒歌》在民族风格特点上的异同,并让学生通过网络自行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让其交流讨论并确定答案,最后音乐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总结,并播放《歌唱美丽的家乡》,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以此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总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对音乐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音乐教师需加强对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师生互动教学效果,为有效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效果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伟民.高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9,39(6):149-150.

第2篇

【关键词】高中 音乐教学 创新

音乐课是从听觉上给学生带来愉悦的课程。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们可以从内容及情感上对音乐进行欣赏,感受音乐的艺术之美,促进学生对美的欣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要求中学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创新音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作者从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着手,探讨创新音乐教学的途径。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一)高中音乐教学不被重视

受高考成绩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只要高考成绩好,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优秀。所以,高中阶段的课程安排,都是围绕着高考来设置科目,全部课程教学安排都以高考科目为主,忽视了人文学科的教学安排,高中音乐教学就是被当做高中课程教学中可有可无的课程。在学时安排以及教学设备的配备上都无法与高考科目相比。

(二)高中音乐课程基础薄弱

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有些音乐作品脱离现实,没有注重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教学目标不明确。作为非高考人文科目,高中音乐课师资队伍相当薄弱,高中音乐教师多数为附带兼任音乐教学,学习进修的机会少,教学能力偏弱。

(三)高中音乐教学效果较差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出现繁杂、知识无序的状况,音乐的艺术特点突出不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脱节。而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地教授音乐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些内容学生被动的接受,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达不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二、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途径

作者认为要充分利用好高中音乐教学这个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选取趣味性的音乐素材

音乐素材的选取影响着音乐教学质量的好坏。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选择趣味性的音乐素材,音乐素材具有趣味性,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

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各种情境,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比如,在讲授肖邦钢琴音乐时,可针对学生喜欢周杰伦的特点,选择周杰伦《十一月的肖邦》中的“夜曲”导入教学。在学生聆听音乐时,老师要介绍周杰伦的创作过程,其创作灵感源于肖邦,并且可以将音乐创作过程中的趣事、励志故事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引起学生对肖邦及古典音乐的兴趣。其次,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使音乐教学贴近生活,选择学生熟悉并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为教学服务。在选择音乐素材时不仅有流行音乐,也要有民族音乐等其他乐种,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风土民情等,拓展学生见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好基础。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音乐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融入高中音乐教学之中,这给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紧跟时展的脉搏,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高中音乐教学。

多媒体能同时编辑、展示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能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使音乐教学冲破时空限制,让音乐课堂散发无穷魅力,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多媒体课件插入多媒体播放系统,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加形象和直观,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通过利用多媒体音乐教学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精神氛围。同时用多媒体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抑扬顿挫、宛转悠扬、激情澎湃等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灵感。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创新了教学途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对所有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另外,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要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发展不同个性灵活结合起来,创造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在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教学过程中要给不同个性的学生留有自己学习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都能得到发展。

三、结语

总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弘扬我国音乐文化而开设的课程,高中音乐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重要作用。这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耳听、目视、口唱等多渠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欣赏、体会音乐意境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桑潇.关于中学音乐教育创新的思考[J].济南:科技信息,2010(34):306-309.

[2]王胜.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1.

第3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高中音乐课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09-02

随着我国高中音乐课程不断改革与创新,音乐课程也不断优化,对于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也提出新的要求,积极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进行改革与完善,高中课堂音乐课堂教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和现状分析

笔者认为要积极倡导教学中学生情感世界的影响,但是相对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实际教育和教学目标等方面不明确,此外,高考中并没有音乐的考试内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驱动力。如果对于音乐课的内容没有兴趣,那么音乐教学效果相对较差。课堂教学中高中音乐具有复杂性,部分旧知识和一些教学内容的出现复杂、无序的情况下,丧失了优秀的音乐艺术的特点。教学内容没有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缺乏全面的跨学科性。目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以音乐老师纯音乐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外部和过于死板教学方法和形式,与教学内容出现严重的脱节。而音乐是一种学习的音乐体验过程中,体验、探索和创作过程中,这些音乐已经不再满足时展的要求,学生往往不会使用优秀的音乐艺术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一样的方法来音乐教学,太博学,理性的方式往往得不偿失,强调老师讲课,学生参与的经验,重视教学的乐趣,蔑视过程的结果,重点对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轻视音乐实践活动,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良好。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音乐,也有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高中音乐教学评价和教授其他科目的评价是一致的,都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事业重分数,轻质量,教学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健康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评价过程和更多的“智商式思维”为理论基础。

二、多元化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应用

由于传统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对于学生个性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直接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降低,应该学会从多元智力理论来指导高中音乐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研究的几个方面来分析高中音乐教学。高中音乐计划是一个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在我国的教育质量是教育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高中音乐课程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能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合适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是追求学生全面发展。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的爱好,发展能力,欣赏音乐,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从“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的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计划的目标是在目标,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学校课程发展并不重要,但一定要注重人的发展。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建议要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高中音乐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教学目标,即爱好的推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表达,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高中音乐课应该反映的内容和功能的多样性的可能性,应所有学生的普遍参与,并制定个性化的不同的个性相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导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教学内容能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制定一个具体的情境,高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更广泛的知识,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意识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学习,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多样性,培养人们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携手共进,实现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途径和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式,包括“学习”的方法。

教学理论的发展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多元智能课程的做法是,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智力优势的方法。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让人们与审美到审美的人。多元智能的艺术理论推广项目中说:把音乐作为一种智能的角度来看,要求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类或音乐技能有所不同,我们应该接受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演出、展示、以及其他形式的创作和发展学生的思维音乐的积极态度,并了解音乐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并促进学生的音乐能力的发展。

三、结论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以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在教育课程改革的改革提供了理论的新支点,同时也提出,教育改革要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要求教育理念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随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应该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和变化。鉴于笔者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高中音乐课堂实践应遵循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时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合适的时代状况。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宗旨,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符合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特点,突出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特色,积极为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总主编、胡知凡主编.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第4篇

关键词:十精神;高中音乐教育;成果;问题;对策

近些年随着我国对高中生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音乐的教育也被提到了发展的日程当中。音乐不再是人们原本印象中的艺术学习的科目或者是没有实质性帮助的运动,相反,随着时间的发展,家长、学校、教师都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对于高中生在成长中的重要性。从科学的角度分析,音乐能够调节人的音律和节奏感、缓解紧张情绪,对于学生的身心培养具有极大的优势,同时其间接促进学生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目前学校领导看到了高中音乐发展的重要性,为建立健全其内部的教育教学整体机制,切实落实十要求的战略部署,高中音乐改革得以发展起来。为加快推进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和完善,教育部门、社会各界都要提升对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认识,促动高中音乐教学开花结果。

1 适应社会发展,推动高中音乐教育协调发展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符合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教育方面制定的发展战略,也是我国教育改革最为重要的决策。伴随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发展高中音乐教育不仅符合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同时也是对教育的深化,是文明社会进步的有力表现。从十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为贯彻我国的科学发展观战略,在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上做出明确分析,同时对教育工作者给予更多额期望。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完善学生个人的品质,还包括了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才是将教育与国家兴旺连接在一起的本质原因。高中音乐教育不在于为我国培养数量极多的音乐人才,而是通过音乐的舒展性,音乐中对人节操、情操的养成中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品格人才。在党十的精神分析,我国近些年在经济发展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实力,但不免因经济发展过快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保证社会稳步发展,建立健全人才的“人格”,推动社会良性发展是关键,而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核心。高中音乐教育由于其在教育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吸收,对于我国人才培养具有积淀意义,而人才的培养是对社会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考量。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推动高中音乐教育发展意义非凡。

2 以育人为核心,推动高中音乐教育内涵发展

正如上文所说的,我国高中教学受到了应试考试的影响,忽视音乐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很多高中来说,尤其是普通的高中校音乐教学课程的设立是可有可无的,有的时候甚至要为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学科让步,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合理的。通过对十精神的实施,明确规定了音乐教学中的类型和重要性,因此,高中的管理者必须提升对高中音乐新课程的重要认识。高中实施音乐十精神,可以提升学生对相应音乐种类的认识,丰富我国音乐方面的知识人才,最主要通过音乐带来的身体上的舒缓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W习紧张感。为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充分达到“育人”的核心理念,推动高中音乐教育十分必要。一方面,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内心建设培养上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高中音乐教育发展是我国十要求下的新的教育发展之路。具体提高高中音乐教育主要可以有三个方面。第一,深化高中音乐教育体系,改变教育理念。完善的制度能够督促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开展的重要认识。为使音乐教学在高中积极的到开展,必要的制度建立十分重要。为加快建立高中音乐教学教育体制,一方面,要求校方要积极贯彻国务院等上级部门制定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学校要保持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心态积极制定本校的音乐教学发展战略,为高中顺利开展音乐教学做足准备。第二,建立健全完善的高质量师资团队。高中音乐教学的开展与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具备音乐专业知识与音乐素养的教师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提高学生音乐技能同时也会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同时,良好的高中音乐教师也能落实十要求下的教育改革深化,推动教育体系完善和发展。第三,完善对高中音乐教育的学科研究体系。只有详尽、严格的学科体系才能推动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高中应建立健全学科研究平台,不仅体现其对音乐教育重视,也体现了高中内部管理中对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视,通过更为完善的理论基础来丰富未来的教学实践。

3 加强现代高中制度建设,推动高中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

第5篇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评价管理机制

作为单一的欣赏课,高中音乐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不足,这让很多老师感到非常的疑惑和棘手。据调查显示,传统的单一教育教学模式、滞后教材、单调的教学手段以及不规范考试模式与评价制度,使得高中音乐课堂教学陷入了困境。因此,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评价制度的完善,如何运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改善音乐教学课堂结构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摆在每一个音乐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基于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课堂教育教学目标

对于音乐老师而言,应当明确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当以音乐之美感染学生,以音乐内涵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使他们养成审美意识和能力。实践中,为有效实现该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音乐要素、手段做出积极反应,并引导他们感受、体验以及表现音乐之情感,引导他们积极感受、鉴赏音乐之美,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有益。基于此,在音乐课教学之前,应当先明确教学目标。即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观念和情趣;以课堂音乐教学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有效调节课堂紧张情绪。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引导他们欣赏传统优秀民间音乐,比如,民歌、乐器以及歌舞音乐和戏曲曲艺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爱国文化情感。

二、面向所有学生,采取因人制宜的教学模式

对于高中音乐教学而言,其基本任务是有效提升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受益。在高中音乐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当面向所有的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当将学生的感受、参与活动置于重要位置。对于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而言,其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应当为具有音乐特长、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以此来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基于此,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应当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同时还要具有可选择性,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发展学生个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建立健全考试与评价管理机制

实践中可以看到,音乐学科通常被认为是副科,同时因缺乏规范的、合理的考评制度,使得学生对此不加重视,而是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主科。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将高中音乐课堂的考评方法改为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相结合。对于课堂表现而言,通常又可以分成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度以及活动表现等;对于考试部分而言,则应当重视学生的理解、审美感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现代的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高中学校的艺术教育重要性已然凸显。实践中可以看到,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实践中如何全面提升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所有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成为高中音乐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锻炼.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网络财富,2010(2).

[2]王晓斐.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09(39).

第6篇

一、调查的范围与内容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省会城市(太原)、地级市(大同、运城、忻州、晋中)、县区(原平、夏县、广灵、翼城、万柏林区)、乡镇(河曲巡镇、临县安业乡)四类属地的部分高中作为样本校,其中包括3所省级示范高中、8所地市高中、5所县级普通高中和2所乡镇高中。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交流访谈和现场听课相结合的形式,就以下内容进行了调查。

1.新课程方案执行情况如何?

2.教师对音乐新课程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如何?

3.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的运用状况如何?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和探究?)

4.教学管理情况如何?(模块学分的认定、教学常规管理、教师业绩考核)

5.学校领导对音乐新课程的认识和音乐教学设备情况如何?

6.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状况如何?

二、新课程实施现状

1.新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方案规定,每个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必须在音乐学科中获得3个学分,其中“音乐鉴赏”作为必修模块一般是在高一年级全年开设,每周一节,学时为36课时,修满可获得2学分;选修模块包括“演奏”、“歌唱”、“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可选择其中任一模块学习18课时,可获得1学分。

调查结果显示,全省90%的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了必修的“音乐鉴赏”模块,开课的时间或高一年级两学期都开设“音乐鉴赏”模块;或高一年级上学期开设“音乐鉴赏”模块,下学期开设选修模块;或高一年级同时开设“音乐鉴赏”和“美术鉴赏”,音乐和美术分单双周轮换上课,高一学年共开设音乐课18课时。

对于音乐学科的选修模块开设情况调查显示,暂时还没有学校能够同时开设5个选修模块,4%的学校开设了三个以上模块,33%的学校开设了两个模块,50%的学校只开设了一个模块,还有10%的学校没有按模块开设。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开出选修模块的学校,多数属于音乐特长生的课外活动班,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离新课程标准相距甚远。

数据统计显示,全省范围内大约只有22%学校能够基本上按新课标要求开足开齐必修和选修模块,这22%的学校集中在省级示范高中和地市重点高中。

2.教师对音乐新课程的认识。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新的阐述和定位,课程目标由单一走向多元。

调查显示,实施新课程以来,全省高中音乐教师都参加了学科远程教学培训,其中30%的教师还参加过不同类别的面授培训。但是,由于每次培训时间较短,且内容主要集中在课改理念认识和音乐教材介绍等方面,接受课堂教学的具体指导相对较少。因此大部分教师对音乐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还停留在“大概了解”和“摸索”的阶段。此外近90%的学校成立了音乐教研组或艺术教研组,50%的学校能做到2周开展一次常规教研活动,多数教师认为应加大师资和新课程培训力度,而且应多倾向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方面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培训,以提高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和实施。

3.课堂教学效果。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受访教师的80%在教学中能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聆听与体验,在课堂中能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学生同唱、同奏、同演,进行互动交流与探讨,在一定意义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但根据教材和大纲要求组织教学、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方面则令人深思。85%的教师只选用了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其他内容为教师自组,教学随意性较大,或根据学生兴趣组织专题欣赏,或学唱一些流行歌曲,欣赏一些流行音乐,或选择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电影进行赏析,或直接播放教辅资料的现象比比皆是。鉴赏课成为欣赏课,老师轻松,学生放松,在尊重教材、完成新课程既定教学目标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4.教学管理情况(模块学分的认定、教学常规管理、教师业绩考核)。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实行学分制,本次调研活动所抽样的学校,基本都能按照学分认定要求实施。3%的学校还将必修模块的卷面测试、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考勤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分,构建了科学、细致、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选修模块的学分认定,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学生修满18课时,就能获得1学分。部分学校因选修模块的教学没有按课标要求实施,学分认定主要依据参加学校活动的情况,如参加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校内艺术团体或参加校园歌手赛表演活动等,只要学生参与了上述活动就获得1学分。

调查显示,各学校虽然按照要求执行了学分制,但在评定时由音乐教师主观给出,学校没有像其他学科一样制定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细则和监管措施。对于教师上课业绩的考核更不能够像其他学科一样有衡量的标准和一系列细致精准的评价与奖励,少部分学校对音乐教师的考核由学期末学生评教的一项构成,对于开出其它选修模块的教师只在评职称时加1分,平时不做考核。

5.学校领导对音乐新课程的认识和音乐教学设备情况。音乐课由于在各类升学考试中都不体现,因此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历来是公认的副科而不受到重视,具体体现在可以随意让位于其它主课和学校的任何活动,课堂上可以放任学生不学、不听、做其他作业、看课外书等行为。80-90%的学校领导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调剂课,只做摆设,不做要求。对于音乐教学需要的基本教学设施,95%的学校只提供一到两间音乐教室、一两架钢琴和几台录音机,大量的教学所需音像资料均来自教师自己的储备。3%的省级示范学校设备齐全,除设有适于“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的多媒体音乐教室外,还开设有选修模块所需的舞蹈排练室、器乐排练室和合唱教室。5%的一般高中和乡镇高中音乐教学设施相当缺乏,除一两台录音机外再无其他设备,根本不能满足音乐课程教学需要。

6.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情况。近些年,受音乐艺考升学率的诱惑,95%的高中学校尤其是职业高中拥有了一支数量足够、专业良好且相对稳定的专职音乐教师队伍。但这些教师的专业结构单一,平时的教学活动和精力多集中在音乐特长班的教学上,无论在专业素养还是教学技能上都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参与本次调研的音乐教师中,95%以上毕业于正规高师院校音乐系或专业音乐院校,92%以上达到本科学历,但其中有50%以上的教师的本科学历属于函授、成人高考的学习途径获得。音乐教师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声乐、器乐和舞蹈三个领域,而专门修习过“戏剧表演”和“理论作曲”的基本没有,大学里系统经过“教学技能培训”的教师也为数不多。面对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六大模块的教学要求,85%的教师感到目前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人文综合素质不能胜任新课程教学,100%的教师认为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够全面,高中新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有一部分对教师而言都是全新的;其次在大学教育教学和教学技能培训课程中获得的教学能力与新课程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充电,全方位加强学习。

三、问题与不足

1.从校领导到音乐教师到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功能认识不够,学校教育仍偏重于应试教育,音乐新课程执行力度逐层递减。

2.课堂教学效果流于表面形式,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上随意性较大,与新课程既定教学目标上存在一定差距。

3.音乐教育师资的有效性使得音乐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停留在理想主义状态,多数老师既缺乏对《标准》基本理念正确理解,又缺乏基本的音乐教学业务能力,无法驾驭新课标教材。

4.音乐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基本的音乐教学需要,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距甚远。

5.新课程资源普遍短缺,教学内容与课时不成比例,从而使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几乎不能实现。

6.高等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与社会需求、基础教育的改革缺乏必要的联系。

四、成因分析与对策

从本次调查显示的结果以及所反映出来我省基础音乐教育问题与不足,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归结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校行政领导对音乐教育功能与效果的认识和支持不够,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认识层面,致使新课程的实施缺乏一定的力度和良好效果;第二方面来自于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不足,不能驾驭新课标教学需求,使得新课程的教学局面改观不大;第三方面来自高等高师院校的现行教学行为与社会和时代需求脱节,从教学内容、课程结构以及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缺乏实用性,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走上教师岗位时对基础音乐教育知之甚少、茫然无措。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加强教育行政领导,建立、健全评价监督机制。艺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须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领导,确立艺术课程的应有地位,通过教育行政的手段保证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课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评价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考查科目水平测试的监管,避免考查科目的开设和评价流于形式。

2.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改善音乐教学条件。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目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先要做到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均衡,特别要加大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议县(市、区)教育局对职权管辖范围内所有学校的艺术教育设施做一次普查,根据艺术教育规程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争取专项资金,配齐最基本的音乐教学设施,满足最基本的教学需要。

3.加强省示范高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切实搞好全员师资再培训工作

新课程在教学理念、课程结构、课程门类、课程内容等要素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课程实验中,广大教师逐步树立了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开放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正逐步推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初步呈现。在全省示范高中涌现出不少优秀教师和优秀课例,因此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合作与学习,推广示范教学,使师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是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点。

4.加强省、市级教育科研院所的业务指导职能,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和学科专家的资源优势。

5.改革高师院校的教学实践、实习课程结构,真正实现“造就良师,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师院校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小学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各项新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除了常规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外,在教育教学环节必须将中学新课程通识教育作为必修课,使学生在理论上了解中学教育。此外在教育实践环节,也应打破现行只在大四阶段进行实习的现状,让大学生提前进入中、小学“实习”,并不止一次地去实习,这样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才会真正领悟教师的使命和责任,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内容,“造就良师,服务社会”才会得以实现。

第7篇

课堂教学是一门经典艺术,是一种充满了创造性的探索过程。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如果要想实现传道有术、授业有力、解惑有法,那么就必须深悟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学生酷爱音乐的情与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和创作能力,更让学生感触到音乐天籁之美,地韵之酣。

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来。只有教师从学生本位出发,巧设音乐课堂情境,重视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才能为音乐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根据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谈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艺术技巧。

1 灵活运用课堂导入技巧

课堂导入直接决定着一节的成与败。音乐课堂导入方法众多(比如:直接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等),那么哪一种方法最能扣动学生平静的心弦,吸引学生昏昏欲睡的双眸。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巧妙选取课堂导入方法,一开场就让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在执教《新年音乐会》这一节时,我就采用直接导入主题中国新年。关于中国年韵年味的歌曲很多,我选择了刘德华的经典代表作《恭喜发财》作为课堂导入把手。明快的节奏,铿锵有力的歌词和超明星的吸引力一下子激情了学生的激情。这种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的教学方法直入主题,节省了大量教学时间。相反有的教学内容导入则需要巧设情境,运用间接的教学技巧进行导入。例如学习《独特的名族风》这节时要求学生欣赏几首代表性的民歌之后,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随后更进一步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族风格特征。因此,我采用“阿凡提大叔讲民俗民风”,这一故事导入法引入本节内容学习。同学们在我诙谐的语言引导下一方面对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有了一个全方位的深刻认识,更能区分开三个民族音乐之间存在的差异。这种运用故事入技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注意力叶高度集中,将枯燥的音乐课堂教学一下子变得生动、富有情趣。

2 课堂调控要彰显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技巧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可见,音乐课堂调控应首先具有灵活性。音乐作为高中提升素质教育的增补常识学科,无论是学科教学目标,还是在各学科中的地位都不及语数外等基础学科那么被学生所重视,这就导致音乐课堂具有很大的生成性和不确定因子,课堂教学往往会出现很多不可预知情况发生,所以教学设计时音乐教师不应该拘泥教材的束缚,而应依据学情、校情及地区差异进行增补删减,二次或多次整合教学内容,最大可能使教学内容紧随时展步伐,满足学生生理、心理需求。假如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教师应采取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归正确轨道,更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要求。高中音乐教材大部分采用“欣赏――剖析――感悟”三部曲编排体例,而这种编排更有利于教师采用灵活的调控艺术掌控课堂。

每一名高中生由于受年龄、性别、家庭教育、地域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肯定会存在不同的个性差异。因此新课程明确指出,高中音乐教学一定要多样化分层教学原则。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借助多媒体等有效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经典作品的鉴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教师的讲堂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学堂。

3 课堂问题设计应遵循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

问题是课堂的生命线,肤浅的问题没有生命力。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审视教学内容的精神内核,设计出符合音乐教学精髓的问题并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做到课堂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验,组织学生交流,促发学生能力提升,这样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表现出生命的丰盈。

第8篇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和“高考为上”的思想双重作用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处境是非常尴尬的。学校、家长包括学生自己,在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时,总是处于一种草木皆兵的状态。音乐课程的设置,对他们而言似乎太奢侈了些: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在音乐课上复习语数外等“主科”,仿佛是音乐课占用了他们的宝贵时间。少数人纵然喜欢音乐课,也惶惶然,了无心思。学校也是更注重本科达线率,对音乐课重视不够。一些学校的音乐课成了摆设,或者成为学生紧张学习中偶尔的调剂品。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了音乐课……

风气使然,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自始至终都将无所作为。我们比大多数的人都清楚音乐的价值,我们更清楚音乐对于学生的深远影响。应当看到,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明确了音乐教学有其无法取代的必要性,而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而言,对音乐的欣赏、感悟以及掌握,是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殊途同归,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对大多数的学生而言,音乐教学没有高考带来的压力,对音乐的兴趣是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缺乏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课堂教学中所选用的作品往往脱离学情,教学目标没有针对性。

2.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高中音乐教学仍以教师单方的灌输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往往无法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过分知识化、理性化,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因此出现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反常现象。

3.教学评价单一

课堂教学评价受应试教育影响,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

三、高中音乐教学对策及反思

1.明确教学目标

高中音乐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具体来说,就是要构建学生的音乐知识系统。如果把每节音乐课视为一个点的话,这个最终目标就是贯穿始终的线,并把各个点联系成一个多维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教学目标的完成,要将教学大纲中的精神体现出来。此外,要重视教学目标有阶段性的特点,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有步骤的完成。

2.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音乐是一门学科,但首先,音乐也是一项艺术,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音乐本身的美实在是买椟还珠。利用音乐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不能生搬硬套死板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具体的做法包括: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以安排同学分组讨论乐曲某一章节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体会音乐对不同受众的感染也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通过讨论获得的体验,要比学生单独去听带来的影响要深刻的多,也丰富得多。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高中生求知欲很强,尤其对于流行歌曲的热爱无与伦比,这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有效资源。教师可以有选择的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音乐训练,比如声乐方面气息、颤音等的训练,可以轻易的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乐此不疲。

(3)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 、分析、综合、比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的出结论的方法。同样一首曲子,不同的演奏家会有不同的诠释,可以带领学生去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亦或者可以鼓励学生改编一首曲子,用变奏等方法,描述不同的情感,这对学生而言,也将会是很深刻的体验,教学效果相当显著。

当然,好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创新,只是不要偏离既定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9篇

一、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美育不仅是教育的必修课,它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感情的熏陶,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开始。高中音乐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人的审美能力是靠后天的教育、训练和培养而来的。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明确观念,才能优化教学,教师首先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既是非专业音乐教育,那么教师就必须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确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才能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尽可能完善的人。

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高中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共震、共学,强调以美育人,把音乐课设计成充满着美的创造性的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堂生动的课应充满艺术的力量,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在于吸引着、感染着、鼓舞着许多学生为追求美、创造美而终身努力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展开。尤其是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

二、确立培养目标,提高全民素质

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特殊作用,它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情感、思想、意志、性格等等。美育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鼓舞人去为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斗。高中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这大目标的前提下,由此决定其性质是音乐艺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那么普通高中就必须开展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审美活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具有判断是非、识别真伪、区分善恶、鉴别美丑的能力和素养。

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内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根据高中学生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人格等越趋成熟的特点,结合本学科优势,教育学生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素质的目的,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两大类。音乐学科的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是对思维的解放。现代物理之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

三、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学生也会信赖教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感情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任务。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因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同,具体活动或是外显,或是内隐,具体步骤和阶段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教学设计者应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确立选择和采用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时,都要考虑教学的终点目标和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决定教法,教学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知识功能潜藏于头脑内,看不见,摸不着,当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是否听到、听懂、或感受理解的程度深浅,教师都可以在设计时通过外部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内在的功能,如要求学生概述作品,学生就必须回忆和陈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作品,能够概述作品的学生必定已激活了他原有的音乐、文学、文化、语言组织、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并且把注意指向作品的要点,进行欣赏时三度创作的反馈。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需要做出学生概述所需要的认识功能,而且需要监控获取的大意,以使问题切中要害。

教师要创立适合高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方法。教师的任何反馈对学生来讲都是评价的含义。教师如何进行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教师的反馈应以鼓励为主。

教育应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为最高培养目标。教育不是由教师把关于客观世界规律性的现成结论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追求、探索和发现,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或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人的创造力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或智力操作技能,而是人的心理结构的整体功能,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

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是审美教育的中心,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抓住音乐音响的“延时效应”和音乐的形象思维,借助空间想象和表象联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艺术丰富的创造力,没有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无法体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