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3-10-12 16:11:06

导语:在大语文课堂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语文课堂教学

第1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大专语文;学情

我国对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专著和论文大部分都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对特殊教育大专语文教学的借鉴指导意义有限。对于涵盖所有残疾类型学生的大专院校,只有在充分掌握学情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语文为特殊教育职业类院校学生的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让他们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平等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一、尊重学情扬长避短

1.内容选取

农民要“因地制宜”,医生要“对症下药”,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对视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尽量避免讲授视觉效果明显的内容,避免将学生思维引入自身的缺陷处,伤害他们自尊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内容的选取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内容含正能量,忌用反面材料来讲道理;从年龄上看,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但受身体条件限制,心智发育迟缓,普遍存在自卑,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特点。积极阳光的文章有助于驱散心中的阴霾,加之授课中情感目标的完成,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修正畸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高处着眼,低处落脚;我校学生语文水平整体低下,尤其是分层教学中低层次的学生,对于正常大专院校的语文授课内容接受吃力。但如果选取难度系数低的授课内容便会引起学生反感,他们会认为教师对自己的认知水平评估过低。对于此类学生,应该选取正常的大专语文授课内容,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降低标准,知识目标着眼拓展字词及基本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目标设置要偏低,分析深度、难度降低;充分注重情感目标,语文课上要实现部分德育目标。

2.能力要求结合实际

鉴于学生的特殊性,90%以上的学生并不具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以视障学生为例,他们普遍视力严重低下,听、说能力偏强,读、写能力严重不足。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只能引导学生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口语沟通、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同时教学目标的完成要真正能为专业学习和就业服务。班级内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单独设置教学目标,一步步稳中提升,避免为了追进度而拔苗助长式的教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义务教育阶段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特殊教育大专院校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更高。走出校门便意味着步入社会,如今社会这张试卷考察的重点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课堂,而语文课堂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时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模式,变教师主导为教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教师课堂上只顾讲解忽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将授课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总结学生答案基础上进行讲授;提问前,教师先将学生按接受能力分为不同小组,每组安排组织能力较强的两名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尽量以小组形式完成,在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加强相互学习;在授课内容可选的前提下要充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材料内容和能力提升要体现有用性,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为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

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

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这一点在听障生体现最为明显。艺术系学生70%以上都是听障生,语文教师授课基本靠手语,限于授课教师并非专业手语教师,且手语表达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授课效果。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遍应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一难题。听障学生可以进行正常的影视欣赏,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强调教学重点,使授课内容一目了然,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听力薄弱但观察能力很强,观察视角也有别于普通学生同时想象力也非常丰富。通过展现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用手语进行表达,并付诸于文字,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空间。鉴于手语中对于具有情感态度的词汇表现力不强的特点,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图片和视频辅助手语完成教学。

四、适时而动及时调整

目前学界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高职语文教学大纲,教师上课还处于摸索阶段。即便我校部分大专学生有高中院校的学习经历,但由于他们的特殊性,教学很难按照普通大专院校的授课进程开展。在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上要结合所学专业,谨记语文为专业和就业服务的理念。尤其要注意,学情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非常之大,原有设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能会在进行中暴露缺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遇到不当之处及时调整授课的各个方面甚至是教学大纲,充分发挥学生长处,重点提高学生不足,不能完全拘泥于已制定好的教学大纲。

五、结语

特殊教育类院校大专阶段的语文教学既有别于普通院校的大专语文又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它在知识结构上融合了二者中的必要成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体现了自身的特点,这对特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已有知识框架做适当的调整,结合特殊学情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摒弃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导向下的授课模式,充分尊重学情,课堂上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在摸索中形成特有的授课模式。

作者:李春艳 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邓猛.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初探.现代特殊教育,2009.

[2]杜国胜.多媒体在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3]孙朝阳.探讨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认识思考及其体会[J].黑河教育,2014,3.

第2篇

一、在诗歌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情感的有效性

诗歌语言高度凝练且具有一定的韵味,所表达的感情丰富多彩,正是最能引起人们情感上共鸣、给人以心灵的洗涤与升华的一种载体。

1.美读

叶圣陶曾经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能了解作者说些了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我在教诗歌时引导学生或浅吟,或低唱,或个人朗诵,或小组比赛,或全班齐读。在琅琅书声中,引导学生体味“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凄凉意境,“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无尽感叹;在琅琅书声中,引导学生感受“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激情,“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缠绵悱恻。于是学生在课堂上或急或缓,或清脆或雄浑,在琅琅书声中获得情感审美的体验。

2.互动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学生的口中有感情地吟咏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耐人寻味的诗句时,作为教师,你能无动于衷吗?如果你能进行一下激情范读,或进行一下有感情的讲解,这时的你,不妨成为一个煽情高手,在激流暗涌的互动中,学生的感情得到酣畅淋漓的抒发,课堂教学情感的有效性也就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感悟

诗是抒情的艺术,诗的鉴赏,是一个由感受到感动的过程,不能动情地对待诗歌,就不能真正进入鉴赏阶段。王国维说“物皆着我之色彩”,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成为诗中的那个“我”,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忧作者所忧,悲作者所悲,与诗人合二为一,动情地入“境”,进而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那么学生就能真正感悟作者的感情。

二、在多媒体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情感的有效性

1.创设图景媒体,以形象生动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果在教学中能对课文所反映的事物创设实物景物媒体,就能促使学生根据具体形象熟知课文所反映的事物,获得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进而触动相应的情感。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我把嫁给贺老六的祥林嫂图片与成为乞丐的祥林嫂图片并列放在一起,让学生阅读一遍相关文字后,讨论想象祥林嫂的面部表情、动作以及当时内心活动的不同,让学生在对比中悟出祥林嫂前后形象不同的根本原因。这时,两幅图片的巨大差异肯定会带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学生心中也肯定充满了对祥林嫂深切的同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不满与憎恨。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更让他们的情感得以触发,而这种情感的触发正是源自相关的图片。

2.创设音像视听媒体,以婉转悠扬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琵琶行》之所以能千古传唱,就在于琵琶女的琴声触动了诗人的情感,使诗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而这两句感慨,激起了更多人的情感共鸣。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像《琵琶行》这样以声传情,以情动人。在教学《蜀道难》时,我在选择配乐朗诵上,精选了焦晃老师的配乐朗诵,其背景音乐听起来既有点凄凉又有点怪异,节奏回环往复,易于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浮想联翩,眼前不由浮现出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及崎岖险阻的蜀道。正是借助于音乐,才渲染出蜀道惊险的气氛,才使学生的情感一泻千里,不可抑制。

三、在指导名著阅读时提高课堂教学情感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就是要以美陶冶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名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激情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托尔斯泰在写作《安娜・卡列尼娜》时,当写到安娜与渥伦斯基出走到国外,又回到国内以后,一切上流社会的社交界对她都关闭了,安娜更强烈地想念她的儿子了,如何表现出安娜进入那个她离弃了的家呢?这曾经使托尔斯泰苦闷。托尔斯泰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找到了安娜的感觉,他大为高兴起来:“我能用安娜的感觉来感觉了”。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用“安娜的感觉来感觉”,将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力求贴近人物形象的心灵,进而利用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来感染学生,分辨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阅读欣赏《巴黎圣母院》时,我特意引导学生挖掘丑陋的卡西莫多的美好心灵,让学生用“卡西莫多的感觉来感觉”。当卡西莫多口渴难忍时,学生就能感受到爱斯梅拉达的纯洁善良;当卡西莫多冲进刑场救起爱斯梅拉达时,学生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当卡西莫多看到弗罗洛的狞笑时,学生就能感受到弗罗洛的狠毒。这样阅读名著,学生的情感时时处于激发状态,如果引导得当,个别学生就会出现或笑或哭的状态,这时,课堂教学情感的有效性就真正得以体现。

四、在联想想象中提高课堂教学情感的有效性

一般认为,联想想象的基础和动力是情感,联想想象是客观事物特征在主观感情的冲击下产生的。只有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情感被激发后,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而联想想象能力又反过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变成汹涌的激流,使学生(下转第12页)(上接第11页)能真正得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在《西厢记》中,当崔莺莺送别张生时,她觉得那霜打的枫叶,是离别丈夫的妻子的眼泪染红的。如果学生觉得崔莺莺过于矫情,学生的情感就不容易被激发,即使学生能想象出一定的情境,整个情境也是冷冰冰的,不可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很快会被学生遗忘。反之,如果教师能以课文或现实生活中的送别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引导学生对枫叶进行联想想象,红红的枫叶就会长久地停留在学生的头脑里,崔莺莺内心的离愁别绪就会使学生感动得眼泛泪光,此时此刻,学生方能领悟和理解送别情景的丰富内容,深刻地体验其内在情感。

第3篇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法;表演法;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项目式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自主选择和利用可掌握的学习资源通过在项目实践中的探索创新得出结论最终提交结项报告或其它结项成果以获得较为具体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并从中得到素质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项目式教学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围绕项目对相关知识、技能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还有助于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式教学具有学习情景真实学习内容具体学习方法灵活学习效果实用。

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创新性和人生哲理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积极引入项目式教学法,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空间,全面提高学生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时间,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讲教授的单向讲授转向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将信息的单向传送转变为双向、多向交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表演法,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综合性运用口头、肢体、情感等表达方式,形象地表现文学作品或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使学生轻松又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形式实施项目式教学,项目式大学语文教学过程大致包括“情境导入――项目的选择――项目的实施――项目成果展示――项目的评价”等三个环节。

一、声情并茂导入情境

情境导入是要去老师创设实物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谈话情境、表演情境等。以问题问中心,让学生积极地感受问题和发现问题,使学生进入其中,激发其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我探索和合作交流,共同研究相结合,寻求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上《大学之道》这篇课文时,通过对《论语》和儒家思想的学习,理解所提出来的“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结合当今我国高等学校招生情况及现今大学教育通识中对高等学校职能的定位等等,引发学生对探知问题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理解成都提出若干问题,如:1、大学之道中所提到的“八目”顺序有什么规律,可否打乱。2、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大学教育的定位、大学学习的目标、大学建设及大学管理制度有哪些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激发探讨和自主学习。

二、勇于表现选择项目

项目的选择既要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以教材为基础,与教材各单元的主题协调一致。又要能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例如广西外国语学院本学年使用的是由丁东轩、黄文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既突显语言文学专业性质及专业特色,以基础知识、经典篇目为主,也专门设置实践单元写对联、公益广告词、求职信等等。结合专业性的同时显现出生活化、人性化、信息化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出一系列学习项目。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竞拍的方式获得项目。面对登台表演,竞拍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会存在疑虑。首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帮助学生消除内向的疑虑,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明白在校学习更大应该是学会学习,明白勇于表现自我,富有竞争意识、讲究团队合作是当今时代所需。指导学生确定项目后,教师本身要先进行调研,了解与项目有关的知识、理论、方法等,为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工作做好准备。例如教材中谦虚好学篇章第3篇《语言的功能与陷阱》,教师需先查阅大量语言学、文字学等与之相关的书籍,以便为学生开展相关项目进行指导。

三、团结协作实施项目

协作学习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最后合作完成所确定的项目,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是项目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团结协作学习,分工合作。及时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在项目实施后期,要想让学生上台表演出效果,除了选定好项目内容之外,还要让学生在团结讨论过程中认真钻研课文,透彻的理解课文,教师应该通过具体项目,指导学生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如图书资料、网上资料、社会调查、实地考察、文献检索、数据统计和分析等,引导学生研究探讨,以消除学生表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为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信息的采集、评估、分析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团结协作共同去一步步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就如同演出前的所有准备,有类似剧本的项目策划书、有类似总导演的项目负责人、有类似演员、化妆、道具、灯光音响等等分工明确的组员。一切的实施过程就是为了最后完美展示做好充分准备。

四、激情四射展示成果

项目成果的展示是项目式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方式,展示的方式可以是书面报告、PPT演示、表演活动等等,其中表演法更是综合口头表达、肢体语言、情感表现等形象生动的展示方式。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学生都反映对古诗词篇目的学习感到最吃力最没有兴趣。为此,在本学期课程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古诗词的改变音乐为切入点,将古诗词教学与流行音乐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视诗歌语言的品味,感受学习古诗词的乐趣。例如,对所有的古诗词篇目作为单独项目,各项目组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话剧、歌剧、舞剧、音乐表演等等方式展示。例如在进行《蒹葭》这篇课文教学时,自行制作Flas,结合PPT的演示方式,给班上的同学总结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所得,中间还穿插演唱《在水一方》,并把《在水一方》的歌词和《蒹葭》做比较。并大胆假设《蒹葭》中的“伊人”被追上了,创作出另外一种情感的《蒹葭》。另外,编写脚本、是学生对文学作品上台表演的核心。戏剧文学已有县城的脚本,学生只需对照脚本,揣摩剧中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熟悉剧情和台词,上台再现作品本身的人物形象。例如《西厢记第四本三折》是剧中最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可以指导项目组成员先研究各人物性格特点,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和背景,把脚本修改得更具有动作化、个性化,运用合理的想象为作品中的人物补写经历,编写出自己的脚本。通过舞台表演形式把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通过项目成果的展示,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完新构建的知识,有利于增进学生问题解决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升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自信心。

五、师生共同评价

第4篇

关键词:语文 课堂 提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51-01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课堂。要想打造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就要以新课标的改革为依据,同时从中学语文的具体情况出发,把提高自主、合作、探索等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目的和改革的成果真正的回归到学生的主体上来。

1 优化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上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恰当与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注重备课,深挖教材内容

每次上课之前的备课,将是这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需要做到对教材的理解,务必正确、全面、深刻;突出对方法的选择,既要选择教法,又要选择学法;突出对练习的设计,练在重点处、难点处、疑点处、力求有趣味性、层次性、多样性;突出对班级后进生的关注,让他们也能在课堂上受到关注,获得学习的乐趣。

1.2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抓住黄金时间

课堂的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时间。能否充分利用好这课堂的时间,直接决定了你之前的备课与后边的教学安排的正常进行。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结合课题研究,注重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课堂中问题的设置,直接关系到课堂课的结构和思路。清晰的教学思路,优化的教学结构,可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更顺利的完成本堂课的学习。如果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是课堂成功的很重要方面。

1.3 巧设课堂意境,充分调动学习效益

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就是要大力的提倡我们在课堂的教学中能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意境,通过各种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也能够更加深刻的去领会到作者的感受,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整合资源,支撑课堂教学

在当前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教学形式也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多元化发展,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通过最先进的教学方式掌握到更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多元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所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然选择。

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让课堂教学变的不再只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更多丰富资源的整合利用,让枯燥的学习变得兴趣盎然。

2.1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办法;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日常的教学要想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充分的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学习,那么学习就成了一件他们认为快乐的事情,有了兴趣,学习也就变得简单,就算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既然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还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呢?

2.2 科学高效利用多媒体,突破学习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的转达出所要传输的各种信息,从而充分的利用信息传播的途径,让信息的传递更加的快捷和丰富。而且,科学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会帮助学生轻松的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

3.1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为此在中学语文课堂当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之后,其就会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会主动去寻找不懂的问题并在同老师的互动或同学之间的互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会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形成自我的知识框架和结构,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填充,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但能够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迁移到其他科目的学习当中。

3.2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强学生的知识掌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去理解文本的内容,感悟文本中表达的情感,更大范围内掌握文本中的知识体系。每次上课的时候,最好都能够针对所学课文内容向他们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自由学习、互相探讨,从而更好的掌握文本内容,并发现文本中更多的知识体系。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很高兴的和我分享他们在学习中的收获,并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当中。

3.3 给学生思考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众化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是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教学好像使课堂的时间有了更加有效的被利用,但是,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可能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没有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自由质疑的机会,才会使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这才真正的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放开思路为他们提供自由质疑的机会,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开阔思维的过程。

4 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向课堂45 min要质量、效益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打造高效课堂,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了要优化教学方法,恰当选择教学手段之外,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能继续探索,打造一个高效课堂。其实,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学期,我们也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尝试,有的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以后的教学我们会更加注重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争让每一个孩子爱上语文,享受语文,享受祖国的语言和文字,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心愿和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M].语文出版社,2009.

[2] 程一凡.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一直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分数及升学的压力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本应表现出的自主性、创造性受到压抑。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对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合理模式进行变革,明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效课堂,从而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一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师普遍教学思想陈旧,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实施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训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应试教育的阴影作祟。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甚至有部分自认为教书应考有法的教师将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弃之不教,理由是考试根本不会考这些内容。

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容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面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下中考指挥棒误导

应试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应试教育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但它的智育目标是片面的、狭隘的。在应试教育“圈养式”“封闭式”模式的培养下,学生几乎成为“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观天,个性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唯标准答案是从,进入思维定势状态,在处理问题时也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这无疑是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学生显然是不能适应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二)学校、社会强势的“应试”评价标准

学校不敢放弃对中考升学率和平均分的追求。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把升学率和平均分视为学校的生命线,而素质教育就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家长对分数的高要求是导致高效课堂标准被扭曲的重要因素。学生考试成绩和考入的学校往往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如果有哪位语文教师摒弃应试教育的要求,大搞素质教育,“不务正业”地去提高看不见摸不着所谓学生的语文素养,导致孩子成绩下降,影响升学前景,必定遭到家长们的反对。面对学校和家长的质疑、反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又有多少教师能够坚持立场,义无反顾地开展素质教育呢?

三、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教师要善于总结规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以减轻负担

教师也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例如比较法,有些基础知识单纯的靠死记硬背学生会觉得很吃力,而且时间久了也容易忘记,但如果把它们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异同就能够很好的记忆。比如“爆发”和“暴发”,“包含”和“包涵”,“辽阔”“寥廓”,“情谊”“情意”“情义”这些词都是同音异意词可以对比记忆它们在用法上的区别。新课改背景下,很多学校都编制了“学案”,“学案”的编制就要求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主,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教给学生。学生如何学就成为了教学重心,学生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主角,教师的作用体现在设计教学环节中的指导、启发、提示、点拨。

(二)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在初一年段开展书法比赛,激励他们规范的书写;开展“成语接龙”活动,养成积累成语的习惯等等。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激发学习兴趣;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介吸收新事物,学习新词语,比如“给力”,“菜鸟”,“拼客”,“房奴”,“卡奴”,“驴友”等新词,要理解其意思,以便帮助学生阅读和交流。

(三)择其精要突出语文教学的重点

以初一第三单元学习重点为例。阅读主要是:认识记叙的要素还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原因、经过、结果)。写作主要是:运用记叙的要素写作以及学写实用文:家书。聆听主要是:掌握记叙话语中的记叙要素;综合训练:辨明说话者所交代的重要资讯。说话主要是:学习叙事时清楚地交代记叙要素;综合训练:准确地表达意思。基础知识:认识标点符号,感叹号,认识句式,疑问句和反问句,运用词汇,课文词汇。文化方面主要是认识中国人重视孝亲的文化。品德情意主要是体味家庭之爱。

(四)要有清晰的课堂教学思路

教师的教学不只是体现在是否严格地实施教案教学,也体现在是否能根据现场学生的反馈状况,具体的教学情境,迅速作出反应,确定恰当的教学策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一道,合作完成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合作完成的,教师不只是在“教”,也是在“唤起”,在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唤起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结语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系统,但任何复杂的事物总有客观存在的规律,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在看待课堂时要有总体、整体、动态、复杂的观念,教师需要做到心中有教案,眼中有学生,左顾教学评价,右盼课堂气氛,时刻不忘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功在课前——精心进行教学准备

精心进行教学准备是上好课的必要前提,只有精心备课,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收放自如,进入高效教学的理想境界。首先,要精心备教材,教师在使用教材前要对教材的全貌做一通览,要吃透编者的意图,准确把握教材的思想与特点。要深挖教材包含的语言点,以及隐含在教材中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教师不仅对这些内容要有准确的把握,更要合理地取舍利用,使之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特别是在分析教材这一环节,要明确哪些知识属于语言类,哪些属于情感态度类,新知识是哪些,旧知识是哪些,重点在哪里,难点是什么。其次,要精心备学生。第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旧知识的掌握状况,最近发展如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这一切都要以发展学生为主线贯穿起来。在教学设计中,备学生时应当充分考虑应该采用哪些手段调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教师要考虑到用什么样的语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就需要分析学生心理。例如,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采用巧妙的开场白和创设情境作为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要备教法。要根据教师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确定相适应的教法,并设计好使用步骤。好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他们都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各有其适用条件,教师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学生情况以及教材内容、教学设施等条件,还有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创造性地使用某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使用。

二、功在课内——打造灵动的课堂

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上,每个学生思维都会灵动起来,他们会主动捕捉来自于教师、教材上的信息,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无疑是理想的教学境界。要顺利进入此境界,就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一点一点的进入学习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结合孩子生活实际或者模拟社会活动,创设逼真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并操练语言,以此把教学活动推向。例如,在学习“b、p、m、f”时,就可以先选择好图片:我与爸爸爬山坡(p),山坡上面看大佛(f),喇叭里面放广播(b),敬畏大佛不许摸(m)”,儿歌配图片,既读起来押韵合辙、琅琅上口,又形象直观,小学生在兴趣驱使下很容易进入教学情境。再如,在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大无畏”和“舍生取义”等比较抽象的词语教学时,如果以空对空地讲教,学生很难理解这些词语的正确含义,但如果借助特定情境,比如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片、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等,用具体事例形象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2、有效提问。有效提问可以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步步深入,直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首先,导入新课时,要通过艺术的提问唤起学生的探索动机。例如,在讲授《影子》这首儿歌的时候,教师师可以先带学生到操场上做“找影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影子的秘密。回到教室后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一定回答:影子总是跟着我。影子朝着一个方向。真有意思,我做什么,影子也学我……因为这些问题直接针对学生的游戏,所以学生有话可说。老师不能满足,而应继续因势利导: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学生将问题与同学一起讨论与交流。其中有的同学问:为什么影子是黑色的呢?教师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把窗帘拉开,让阳光照在身上,学生在观察后明白了,这是由于身体把阳光遮住了。接着,进一步让学生读儿歌,以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3、即时评价。即时评价是指教师用语言、神态、行为等方面的反应对学生在课堂上随时的表现做出及时的反馈,即时评价带有师生课堂交往的特性。即时评价首先要体现师生的情感互动性。例如,教师在学生发言时,要走上前去倾听,注意身体前倾并用眼神与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老师是友好的,可以亲近的,自然而然的就增进了师生感情,同时激励了学生。其次,即时评价要注意促进学生发展性。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在富有亲和力的前提下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在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的同时,还应指出存在的不足。

三、功在课后——巩固与深化课堂教学

第7篇

关键词: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几个环节。也就是说,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策略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认为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师生发展”,考量教学高效的最终标准应当是“学生成长”,这种成长将不单是用考分高低来作最后的衡量。因此,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吃透新课标,备好新教材

随着我县高效课堂的强力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要打造高效课堂,要做到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吃透新课标,务本就是要弄清教材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编制科学实效的导学案。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上,要发动学生质疑问难,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把这些问题按学习的层次归类整理,然后据此组织学生研讨。采用“质疑导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踊跃发言,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教学设计,总认为自己教了许多年书了,教材已经很熟,无需认真细致的进行教学设计,凭经验办事。备课时,仅仅是看一下教材,然后选几个题目或确定几个问题,就算备课了。这样的备课,既没有根据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没有确定合理的课堂结构,也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没有对教学程序进行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很难保证课堂是高效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教学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教学实施措施。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以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封闭和预设多,开放和生成少。对于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知识经验少,而教学沉闷、机械,程序化,大大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挫伤了学习的兴趣,压抑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抹杀了智慧的火花。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过程

为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切实做到“带着思想上课,带着理念上课”,营造良好教学研究氛围。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阅读画角的方法,然后告诉老师画角的步骤,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总之,高效课堂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课堂。学生角色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能够主动、自主去学,才能创造高效课堂。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高效的基础上。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总之,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总之,我们已经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但是我们的新课程实践还相对滞后,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理答行为;研究;对策

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进行表达、阅读和思考,要想达到这个效果,课堂中教师理答的行为就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理答能够使教师和小学生顺利地进行互动交流,增进情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促进学生在理答的过程中更好地锻炼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实际中,教师理答行为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大家进行思考和改善。接下来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描述:

1小学语文教学时课堂理答行为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理答行为不重视:教师的不重视,主要体现在对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充分的预设,同时对理答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采用,忽略了对学生课堂回答时出现的情况的思考和准备,造成“无效问答”,或者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略的描述和评价,并没有将理答行为起到的作用发挥出来。另外,尽管小学语文教师是认同课堂理答行为的,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行动中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研究,依然对理答行为的定义、原则、效果等问题了解的不透彻,在教学时指向不明确、理答行为模糊。

1.2教师课堂理答形式单一、过于简单:很多教师知道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回应和评价,但是多数仍处于最基础的层面,即: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重复或简单的回应。比如:学生顺利的回答出了教师的提问,教师就会说“很好、回答得不错、你真棒”等极为简单的鼓励话语;有时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不知道如何深入评价和引导,就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重复叙述,虽然是对学生回答的认可,但是却是无效回答,影响教学效率;对于学生超出教师预设的回答或错误的回答,教师就会回避理答、简单回应,说一些“这样不对、你再想想、还有其他答案么”这类的话,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明确地指导。

1.3教师的理答行为没有针对性:一堂好的语文课,除了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回应外,更应该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和指导,使学生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对、为什么好、哪里又回答的不足、如何改进。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和反馈。比如: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很多相关的图片、影像资料,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可是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读得好的,就点评为“很好”,读得不好的就说“你没有把感情读出来、读得不够好,下次继续努力”等,没有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读得好的学生不知道哪里好,下次读其他文章时不知道怎么读是对的;读得不好的学生不知道错在哪,仍旧一头雾水,无法提高。其实教师已经创设出了桂林山水朗读的氛围和情景,只要对学生的点评更进一步,学生就会顺利地体会到应该用什么情绪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可就是因为教师的理答行为出现偏差,导致之前的准备全都前功尽弃。

2小学语文教学时正确进行理答的策略

2.1对课堂理答进行充分准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制的,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要对课堂的每一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理答环节。虽然课堂理答更多的是需要教师根据情况作出随机应变的正确反应,但是依然可以进行适当的准备,将理答行为划入一个可控的范围。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研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有效问题,针对重难点部分做针对性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另外,除了备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符合学生水平、能力的问题,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进行预设。比如:在教《老人与海鸥》这一课时,很多教师都会问这节课讲了什么,学生也都知道是讲的老人与海鸥的故事,但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预设到,学生在回答时往往会忽略老人和海鸥之间到底有什么故事,所以就应该在提问时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请同学们根据文章中的时间,划分出老人与海鸥之间都有什么故事”,这样的问题更加深入,也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回答问题应从什么角度回答。所以说,只有准备得越充分,才能使理答效果更好。

2.2采取相应的技巧,使理答内容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在最基础的鼓励话语之上进行延伸,根据理答的原则和技巧使理答行为更丰满、具体。比如:当教师的问题高于学生的回答能力时,不要人为的忽略或转移,而是应该根据情况将问题逐步分解,由易到难进行引导性提问,使学生最终能够理解;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及时指正,并选择其他学生继续回答,而不是继续追问回答错误的学生,使其紧张、尴尬;对于学生犹豫不决的回答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采用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正确答案。总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理答行为,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并非简单的一问一答,教师应该注重理答行为的研究和思考,使其帮助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成果。

作者:陈玉兰 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平湖小学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转变备课观念,真正地深入了解教材和学生。

“潜心读文本”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部分老师对于文本的教学解读一直存在着很大的缺憾,并且养成了一种习惯:对文本的把握大多依赖于教参,教参内容也不加深究,教师的解读浅尝辄止,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更缺乏对文本批判解读的能力。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些教师为了弥补课内损失,加班补课、多留作业,同时又使教师更没时间备课,以致课堂教学效率更低。这样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工作辛辛苦苦,但教学质量又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也要坚持认真备课。教师除了对教材教法的把握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把握。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你准备的越充分,你的课堂也就会越精彩。清晰而生动的语言,简明扼要的板书,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师与生之间的互动。课堂这40分钟被我们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更精彩的内容。有了对文本的细心研读,有了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积极、快乐地走进文本,吸取文本的精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

二、激发学习兴趣,注重课堂师生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切的语言,一个微笑,甚至一个微小的肢体语言都能激发起孩子学生的欲望。和孩子们心与心的交流,用微笑去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老师喜欢爱思考的同学,这样学生才会爱上你,爱上课堂。

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课堂语言要有魅力和感染力,要风趣幽默。其次,环节的设计也不要一味地平淡或高昂,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们可能都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讲着,台下的小同学却目光呆滞,无可奈何地望着你。似懂非懂的。这时如果你运用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件,挂图,甚至课文中的插图来讲解,绝对是事半功倍的。这样的例子我就碰到了多次,一年级课文《美丽的丹顶鹤》一文中的二、三自然段描写了丹顶鹤的颜色美和身姿美。是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但一遍遍地讲解,丹顶鹤什么样什么样,能怎么样怎么样,学生根本就弄不明白,更别说去背了。假如你运用多媒体,或者挂图效果就不一样了。结合图片,学生很容易就弄清楚丹顶鹤的外形特征了,这时,再尝试让学生合上课本,回忆丹顶鹤的样子,没有生搬硬套,没有强迫记忆,就在这有限的40分钟里,许多学生都能将本课熟记下来了。由于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这堂课同学们比以往听的跟有劲,由于认真听回答问题也踊跃了许多。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学的有精神,老师教的也更有激情。

四、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趣的课堂活动,最能激发小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课本剧,请你来当小导游,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可以根据你的课文内容来定。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就运用了分角色表演的方法,学生在玩中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很多同学甚至将整篇课文背了下来。学生在表演的同时还加入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语文课堂更加地充满了情趣。学生通过读,通过表演,对人物又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其实语文课本了有许多优美的词语,可是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却不会运用它们,多半是因为学生没能真正理解这些词的含义,只是教条的将词语的意思给背了下了,并没有领悟它们的含义。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就充满了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班级就充满了成长气息;什么时候学生的激情和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什么时候就有了真正的高效课堂。

五、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让语文课堂变成乐园。

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所谓的“小组自学讨论”也只是一种公开课的花架子。所以,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学生情感的家园,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在教学低年级生字时,我常常利用一些谜语、顺口溜、儿歌什么的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习栽树的“栽”,我教学生用顺口溜记忆:土字在上,木在下,一把大刀右边挎。学生在学习“载”时就想到把“木在下”改成了车在下。学习燕子的“燕”时,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竟然编出了“草头一口北拆开,再加四点燕飞来。”这样的儿歌来记忆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