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学课学情分析

时间:2023-10-12 16:11:11

导语:在科学课学情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学课学情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高效课堂

从目前情况分析,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情境的用意,从而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无法达到高效,文章基于此现状前提下,探寻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设置,谨以此为之后的教学给予参考。

一、从实际生活着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情境的设置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更好的辅助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学生通过情感融入达到学习目标。小学生年龄特点注定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来源于生活的感知,但是学生知识面相对比较窄,接受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从生活中汲取真实的案例,彰显情境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比例》相关知识教学时,为学生给予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教师准备了相关的教学素材,不同型号相同内容的图形,两个图形是一组,其中一组是饮料瓶,而另一组则是矩形图案,还有一组是中国地图等。教师借助实物创设教学情境,并且是选取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素材,带给学生最直观的体验,所有分组中的图形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在大小上有所差异,进行适当的放大或是缩小。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有利的,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比例相关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学习兴趣层面展开,吸引学生参与教学

众所周知,学生在对感兴趣的事物上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继而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效果。兴趣的增加必然会让学生积极开动思维,教学氛围更为活跃,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例如,教师在进行《广角植树》中的两端栽树教学时,可以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活动,如选取某座城市较为著名的大路两旁的植被,整齐的树木必然会让学生体验到美,教师还可以借机去阐述这些植物的种植对环境保护的功效,从而增强学生内心的环保意识,自然对植树活动提起兴趣,继而顺利导入植树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并且借助情感的融入促使学生对教学活动给予极大的兴趣,而且还能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导入获得良好的开端,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情境的推动下能够实现高效,因而教学情境的引入对小学数学教学还是非常有帮助,值得深入探究。

三、不断优化情境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之所以教学情境效果差强人意,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未能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导致情境教学模式比较落后,难以真正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性。从某种程度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领悟到学无止境,而教师本身还需在情境教学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对一样的情境教学自然没有兴趣,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对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他们需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并且不断完善优化情境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欲望,紧随时展步伐,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连接。例如,在上文提到的植物问题,教师以往会采用谜语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但是这种教学导入对于学生而言并没有任何吸引力,教师运用幻灯片图片形式能够给予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更能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除此之外,还能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将教育问题升华。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引入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通过不断完善情境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从中收获知识,最终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

四、结语

总地来说,创设教学情境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良好应用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但是教师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合理应用,从而真正促进教学情境推动小学数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生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议[J].学周刊,2016,(09).

[2]姜立刚.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

[3]刘春凤.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高效情境的创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6,(17).

[4]郑玮鳗.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5,(01).

第2篇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与过去的“人治”相比,“法治”无疑更为科学和进步。我们生活在法治的环境中,知法、懂法和守法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而随着法制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会计专业从业人员。可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都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比如:出纳、会计助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这些工作都围绕着金钱,职业风险和诱惑较高,基于现在会计行业内的假账、信息失真等问题,会计从业人员必须知法、懂法和守法。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明确自身在执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职业规范,意识到法律的威严,不得轻触法律的底线。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经济法作为国家调整经济运行的法律规范,其内容十分庞杂,包括总论、经济主体法、市场规则法、宏观调控法和社会保障法。但基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法课程内容的选择差异性较大,主要集中介绍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与未来的工作岗位息息相关。

3.有利于增加职业考试的通过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谓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已经不是一句空话了。现代社会对很多岗位都采取严格的岗位准入制度,即上岗就业必须有相应的资格证书,职位晋升也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我国的会计行业就是如此。从事会计行业首先要取得“上岗证”,即通过财政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有该证书,才能从事会计工作、取得岗位认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就是其中一项考试科目,经济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是从事会计工作的最低要求。要想取得更高的岗位,就要通过相应的职称资格证,如初级助理会计师证书、中级会计师证书、高级会计师证书乃至注册会计师证书。而这些资格证的取得,都离不开《经济法》这门考试科目的通过。学好经济法课程,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十分重要。

4.有利于应对就业、创业中的问题

校园毕竟是温室,环境过于平静。学生毕业后总要面对来自社会的风风雨雨。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将来大都会从事与会计相关的专业,熟悉经济法课程,能帮助学生尽快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通过相应的职称资格考试,以便取得更高的岗位、获得更好的发展。即便从事其他工作,也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所以知悉自己作为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十分必要。学生不仅应当知悉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而且应有一定的维权意识,如当遇到用人单位不签正式合同时,有权自第二个月要求双倍工资,一年不签正式合同时,有权直接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些劳动法的相关内容笔者在经济法课程中都会讲授。如果学生毕业后不就业而直接创业,通过经济法课程的学习,他们会掌握一定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知识,这对企业的创办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会计专业学习经济法课程的学情分析

1.课程设置不固定

一些三本、专科、高职院校对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以笔者的一次亲身经历为例,有一次笔者曾受到一个民营学院的邀请讲授经济法课程,为确定教学内容以便进行科学的教学安排,向其教务部门详细询问授课专业、授课学时、上下衔接课程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专业课程不确定,每年变得很大,该校信息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安排经济法课程,但该院领导觉得某课程有意思,于是专门安排了一次课程,但并没有将经济法课程列入课程设置中固定下来,所以第二年就没有安排经济法课程,这说明课程设置不规范,随意性太大,没有稳定性。除此以外,专业课程的授课学时随意性太强,今年安排56学时,明年安排32学时,不利于经济法课程的开展。还有经济法课程安排不一致,今年大二上学期上,明年可能大三上学期上。这些情况对于一个专业发展来说,是不科学的。一个专业所有的课堂设置都应当围绕着专业本身而来,科学、稳定的课程设置是十分必要的。

2.学生学习热情高,但教学效果较差

此轮课程,学时安排只有32学时,其中还有4学时的行政法,所以经济法内容仅有28学时,而课程涉及总论、民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反垄断法等内容。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课堂安排格外紧张,课业任务繁重。很明显,学生对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学生学习热情高,主观上也希望学好这门课程。学生经常询问老师一些法律问题,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还有很多同学专门购买一些会计专业经济法考试用书课下自学,在遇到一些不理解的专有名词和练习题时向老师询问。这说明学生十分清楚经济法课程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专业的法条、形象的案例极大的吸引着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重视这门课程也喜欢这门课程。但到了考试时,结果并不喜人。很多同学表示不是上课不认真,想好好学习,但不会做题,这说明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有二点,一是时间安排较短,这个问题下面具体分析;二是学生对专业法律知识所知甚少,很难形成法律思维,基础较差。

3.学时安排较少,案例教学使用少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不佳,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思维固化,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构设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师生的良好互动,建立起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唯分数论,其教学环境、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教师一味填鸭式教学,学生则循规蹈矩、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习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导致课堂气氛压抑、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死板,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低下。通过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普及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助于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走出以往的教学困境。因此,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情境教学法在初中代数方面的教学应用。初中代数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教学方式过分追求计算数值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忽略了代数的本质,学生通常面对繁琐的计算和推理,不胜其烦。情境教学法巧妙地克服了这个难题,在遵循代数的知识要求下围绕新课程标准,利用情境教学法形成了课堂准备―问题背景―发现问题―建立数字模型―解释说明―应用拓展这一科学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对于数的认识,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通过比较新奇的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的内涵,并培养出学生的数字、符号感觉和估算意识。对于数的运算,应尽量避免重复单调复杂的程序化技能练习,更多的提倡口算、心算、估算等,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使数字运算成为鼓励学生力争上游的动力。对于量的学习,教师应该积极使用情境法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圆角分、年月日、时分秒等生活化,常态化。针对公式与方程的特点,教师应该多加采取问题的情境,先用公式解答,再逆向探索解题技巧,发现新的答题方法。对于探索规律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好提示的临界点,合理教学。

2.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几何方面的教学应用。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空间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教学中重概念知识轻空间观念培养制约着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形状、位置、变换和空间推理能力的提升。因此,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空间观念、测量、图形变换及位置关系、空间与图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测量四个方面予以重点引导。对于空间观念培养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物体具体特征得到抽象图形。反之,由几何图形构思出具体物体。通过想象物体方位、位置关系,用语言描绘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形状等。空间观念的形成发展是空间感知升华为空间认知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在引导时应结合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用生动直观的语言让学生从表象步入抽象。对于测量的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关注整个过程,使学生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积极探索的精神。教师在情境创设上应挖空心思,在教学时应注意讲解浅显易懂,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得到知识。

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方面的教学应用。针对初中数学综合实践的特点,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学”的主体性地位,突出教学引导过程的实践性,关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具体来讲,对于现实性,教师应充分发挥情境引导作用,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数学真正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对于综合性,教师应该通过引导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与其他科目的联系,使所学融为一体,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对于探索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一个问题多种解法的可能性,尝试寻找最优答题方案。对于问题性,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事例,从活动游戏中寻找问题,让学生展开调查、实验、研究,使在原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对于开放性,教师应该积极倡导答案的多样化,不囿于原有的逻辑方法和参考答案,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制作、撰写小型研究报告等,让学生在探索的途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展现成果,最终使学生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升华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结语

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长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的,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同时促进教师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真正理解情境教学的内涵和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真落实情境教学的精神,使数学教学活动真正达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慧.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J].吉林教育,2013(31):50.

[2]陈文婧.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表现性评价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116-01

一、学生学习方式情趣化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爱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师生间的对话和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听说读写,耐心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独特理解、体会和感受,从而提高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设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略和具体步骤,自主调节学习速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发问,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集思广益,扩展思维,从而增加学习的情趣。

二、学生学校生活丰富化

第一,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作为学校课程教学的补充。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使他们对生活不断产生新的感悟。学校可以开办学生广播电台、组织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践、组织访问老、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第二,农村小学要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学生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在农村小学学习和生活,可以更深入的感触大自然,在这种便利条件下,快速的学习生产和生活的常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迅速适应社会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倡导学生扩展阅读面,培养创新思维,发掘生活情趣。学生阅读丰富的课外书有助于拓展学生接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根据教学实践发现,综合成绩好的学生,多是看课外书多的学生,喜欢读书的学生又多是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因此,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广泛的阅读课外书本,并为之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第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体验。学生在具体的环境、情境中,能目视、耳闻、鼻嗅、手摸,借助各种感官活动接收信息,感受生动的生活形象,发现学习的情趣,深刻地记忆知识。使学生在切实感受的环境中通过自我探究和深入思索取得了知识吸收和心理素质提升的同步发展。

第五,坚持“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除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观科技展览、大量阅读科普图书,从而使“语文教学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顺应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评价机制新型化

首先,对于学生的体验要加以重视,充分的感受体验可以使知识进一步内在化,使经验进一步升华,它是个体自学自悟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学生的教育评价也要广泛化,通过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情趣,去发掘学生的潜力,展现学生的个性。

其次,语文课堂是进行教育、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而语文课堂的讲师更是承担着教育学生的重要角色,因此对教师应从思想至行动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满足时代的需要,推进课程的创新,抛弃阻碍教育发展的陈旧因素。

四、教师要求严格化

首先,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根本利益,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略,支持他们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去建立知识系统。除此之外,还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以及在语文上的发展的差异性。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过程的自我反思和改进。进行自我反思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采取相应的办法改进学习方式,完善语文知识的体系。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在反思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美妙滋味,从而对学习好语文充满自信。

最后,教师应积极促进小学语文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致力于辅助学生完善他们的语文知识体系。

五、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作文引用流行歌词,一方面有利于体现作文个性,丰富作文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开拓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和话语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将课内与课外进行衔接,使写作素材跟上生活的节奏,使作文内容展现生活内容。和谐愉悦的作文教学氛围容易使学生对作文写作产生兴趣和感情,并乐于写作,从而保障作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在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者必须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思想观念,使之在语文学习中勇于创新、勇于创造,使之在充满情趣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丰富知识,感受快乐。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情景教学 积极性

一、前言

现今,随着新课标标准的提出,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确保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并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有效利用情景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初中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数学情景教学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认识的主体,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主动思维,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有效实现情境教学。

2.引导性原则。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教师都应该起着引导性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进学生主动提问,从而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3.科学性原则。由于每个班的学生所掌握的数学基础不一,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教学规划,根据数学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整体水平,设计情境模拟的方式。对于每一个教学情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进行生活化、实际化和情趣化的加工,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出教学的科学性。

三、初中数学情景教学的教学策略

1.以"人"为主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多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形式,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过分注重知识的讲授,学生们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自主性探究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应形成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良好过程。

2.以"情"为纽带。这里所说的"情",指的是教学的情景。好的情景设置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不同的情景,提供同学的参与度,让学生从情景教学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培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一年级的课本中,有这样一个知识点--"字母表示数",教师可以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入这首打油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三声跳下水......",然后让每个小组的同学继续接下去,用字母来表示这首打油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思维活跃,接受知识较快。

3.以"美"为突破。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也不是一组枯燥的数字,期间也蕴含着"美",在情景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例如:五彩缤纷的黄金分割图案、有趣的七巧板、各种游戏转盘游戏等等。通过这些道具,学生很快的进入到数学学习的情景中,使原本枯燥的数字变为有形的实体,提高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乐于探索。

四、初中数学情景教学的实际操作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自身教学实践,通过"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坐标思想,体验用方向和距离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坐标思想。

1.创设情景。教师可以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背景,先播放一段亚运会吉祥物的宣传片,通过可爱的卡通形象--乐羊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广州的精确位置,此时,再带领同学们做一个简单的游戏--"找找你自己的位置"。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每个座位都可以精确地用行数和列数表示出来,比如坐在第四列第二行的同学,我们可以以这样的坐标来表示(4,2),接下来,可以让同学们自己确定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游戏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说明(1,4)与(4,1)的不同之处,虽然两者都是由1和4组成,但是因为不同的排列方式,就代表了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明白数对的"有序性"。

2.尝试学习。在学生对坐标有一定感性认识和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入这样一个场景,假设乐羊羊坐在看台上,突然出现一只大灰狼,乐羊羊沿着方格线走,大灰狼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乐羊羊?学生通过在游戏中讨论、思考,引出了用方向、距离确定位置。

3.回归书本。在学生充分理解坐标的知识后,这时候,教师应当引入书本知识,对书本知识进行充分讲解,对知识重点进行梳理,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进一步的理性认识,加深理解。

4.总结归纳。在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结束时,教师应该对书本内容和上课内容作一定的归纳和总结,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由直线延伸到平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实践证明,情景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它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把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情景手法展现在学生眼前,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郭少利.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J].经营管理者

[2]朱刚.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立项情况分析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8月28日

引言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每五年一次,通常在每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第一季度向全国公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设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基金课题;设立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教育部规划课题,以及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和其他部委重点课题。

能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对于一个大学教师来说是无上光荣。高职院校由于科研实力弱,教师科研水平低,能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很难的,难度之大,难以想象。通过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的统计发现(文章中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全国教育规划办网站,统计结果由此处理得出),“十五”规划期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各类立项课题共有2,803项,其中高职院校立项仅为49项,立项百分比为1.7%。“十一五”规划以来,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底得到了多大的提高,下面我们将对2006~2011年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的立项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为了研究的需要,下文研究中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仅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包括国家一般课题、国家青年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和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不包括其他各类专项项目,从下文开始出现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都是指这个意思。

一、立项现状分析

1、立项数量逐年增加。表1为高职院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数情况表。可以发现,2006年高职院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2项,2007年3项,2008年5项,2009年9项,2010年22项,2011年21项。从立项的绝对量来看,高职院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数是在逐年增加的,尤其是在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13项,唯独2011年比2010年少了1项,这与当年立项总数下降也有一定的关系。(表1)

从立项的相对量来看,高职院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百分比也在增长,2006年立项百分比为0.9%,2007年为1.1%,2008年为1.5%,2009年为2.0%,2010年为4.9%,2011年为5.2%。

从立项数目历年的增长率来看,增长势头喜人,如2007年比2006年增长了50%,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67%,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80%,2010年比2009年增长了144%,唯独2011年比2010年下降了4.5%,减少的原因前面已述。

2、立项院校大多分布在湖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表2为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高职院校地区分布表。由表2可以看出,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高职院校所在地区来看,近6年来,湖南立项了21项,占总数的34%,排在第一位;浙江立项了13项,占总数的21%,排在第二位;广东立项了9项,占总数的15%,排在第三位;江苏立项了6项,占总数的10%,排在第四位;河北和山东各立项了3项,分别占总数的5%;河南和重庆各立项了2项,分别占总数的3%;福建、陕西和黑龙江各立项了1项,分别占总数的1.6%。(表2)

从上述统计来看,湖南高职院校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占了三分之一强,这个结果确实出人意料,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湖南作为文化大省名不虚传,湖湘文化居功至伟。而位居珠三角、长三角的广东、江苏和浙江三省立项总数为28项,占总数的46%,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课题数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高度正相关,这实际上也印证了“孔雀东南飞”这一现状,即人才趋于向经济发达程度高的地区流动。

3、教育部重点课题排在首位。表3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立项课题项目类别分布表。由表3可以看出,近6年来,从高职院校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项目类别看,教育部重点课题排在首位,数量是30,占总数的48.4%;其次是国家一般课题,数量是15,占总数的24.2%;再次是教育部青年课题,数量是12,占总数的19.4%;最后是国家青年课题,数量为4,占总数的8.1%。(表3)

自2008以来,立项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是逐渐增加的,尤其是2009年比2008年增加了400%,这也说明了对于教育部重点课题而言,立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国家青年课题和教育部青年课题合计17项,占总数的27.5%,这说明了申请这两类课题具有很大的难度,同时也说明,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4、立项高职院校前三甲。近6年来,从各个高职院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数量来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位居第一,立项数量是4,2006年、2009年各立项1项,而2010年立项2项,后劲之足,令人感叹;位列第二位的是湖南的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立项数量是3,其中2009年1项,而2011年是2项。同时,排在前三名有6所学校,它们分别是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外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分别立项了2项。

二、主持人立项分析

1、主持人论文数量。高职院校能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肯定大多具备以下几个因素:新颖的选题、良好的研究人员构成、研究思路清晰、文字逻辑性强等。但以上几个因素我们难以去衡量,这里笔者准备选取两个因素来初步衡量:主持人申报年度前以第一作者的数量和主持人申报年度前发表与立项项目有相关性的论文的数量。主持人申报年度前以第一作者的数量通过在中国知网用主持人姓名和作者单位同时搜索获得(极少数作者用主持人姓名单独搜索获得),主持人申报年度前发表与立项项目有相关性的论文的数量通过笔者的大致判断获得。主持人申报年度前以第一作者的数量和主持人申报年度前发表与立项项目有相关性的论文的数量最大值和最小值意义不大,取平均值比较可取。我们可以用Y表示主持人申报年度前以第一作者的数量的平均值,用X表示主持人申报年度前发表与立项项目有相关性的论文数量的平均值,这两个指标的情况及变化可以通过表4显示出来。(表4)

通过表4可以发现,立项主持人申报年度前以第一作者的数量都比较高,2006年是16.5篇,2007年是5.7篇,2008年是10篇,2009年是7.8篇,2010年是7.7篇,2011年是9.2篇,总平均是8.6篇。可以这样讲,没有一定写作基础和论文多次发表经历的老师,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本不可能。而主持人申报年度前发表与立项项目有相关性的论文的数量也是有一定要求的,2006年是2.5篇,2007年是2.3篇,2008年是2.8篇,2009年是2.7篇,2010年是1.8篇,2011年是2.4篇,总平均是2.2篇,这也说明了主持人的相关研究前期成果对课题立项具有重要的作用。

2、主持人的职务和职称。高职院校教师能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否与主持人的职务和职称存在一定的关系。选取2006~2011年立项课题主持人的职务和职称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知网和百度搜索,得到了比较齐全的数据。从表5立项主持人按职务和职称历年分布情况表可以发现,按主持人职务进行分类,主持人是院级领导的有18人,占总数的29.0%,中层领导有24人,占总数的38.7%,无职务的教师有20人,占总数的32.3%;按主持人的职称分类,正高的有21人,占总数的33.9%,副高的有35人,占总数的56.5%,中级的有6人,占总数的9.7%。数据进一步说明了对于尤其是既无职务又无高级职称的教师,能够立项该类课题很不容易。笔者的统计发现,近6年来,既无职务又是讲师的课题主持人只有4人,而且在2006~2009年就不存在这种情况,只是在2010年有1人,2011年有3人,而2011年的3人中的2人是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表5)

三、几点启示

1、青年教师要以差距为动力。高职院校教师能不能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与职称关系很大。相对而言,副高和正高的教师立项的可能性较大。所以,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但也不能就此妄自菲薄、自轻自贱,因而裹足不前。如想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建议从现在做好准备。高职院校教师有自己的优势,本身就在从事职业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要比其他学校的老师透彻、到位,也便于开展职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许多新问题,这就给我们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了很多机会,也便于研究课题的选题。

第7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情感 互动

一、前言

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有时感觉一节课是那么的短暂、愉快、兴奋却又令人记忆深刻,有时一节课则是那么漫长难捱却什么都没记住。这其间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因素就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状况。

常言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且,通情才能达理。在教学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像一条纽带,使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的情感、态度与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反之,学生的情感、态度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深入全面地分析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互动特点可以从元认知角度帮助提升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能力。对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互动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本文主要着眼于课堂情感互动的积极-消极和显性-隐性两个维度分析。

二、积极-消极维度的分析

积极的情感互动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友好、亲近、共情、互相尊重和彼此欣赏,其首要特征是彼此间情感通融,心有灵犀。进入情感沟通状态时,教师施教过程中的情感活动应与学生的情感合拍,学生觉得教师教学符合自己的心情和审美标准,于是学生在心中产生情感共鸣。此时,学生可能表现为屏息凝神的注视、聆听,也可能是会意的笑声,或热烈的讨论。这种特定的态度反馈又鼓舞着教师的情绪,于是出现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良性循环。

在积极的情感互动中,师生的情感表达是由衷的。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当个体的情绪表达和情绪体验一致时,所消耗的身心资源是最少的,而不用付出过多额外的能量去压抑自己的情绪体验和乔装自己的情绪表达,消除了由此而带来的疲劳与压力[1]。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积极情感互动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师生将更充裕的心理资源投入到知识的授受环节。此外,由于积极情感互动而引发师生对教与学的兴趣所带来的动力以及对认知过程的促进,价值都是巨大的。

消极的情感互动则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相互抵触、对立、疏远,双方难以沟通,学生虽然必须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但或是态度木然,或是冷目以对,师生双方无融洽可言,由此阻碍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2],所以,不良的情感互动不仅会干扰知识的授受过程,而且还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进而影响到师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能否达到情感沟通与交流,是衡量课堂教学能否进入较高水准的主要标志,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标准。当前,大多数老师对此都能认识得到。但是在实践中,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并非易事,常常会出现如下偏差:

1.程式化的师生互动

程式化的师生互动是经过教师特殊“包装”过的,或者是在教师一定“控制”下的师生互动。它普遍存在于当前课堂教学中。程式化的师生互动形式多样,最常见的是教师一呼,学生百应。如教师先说出上半句,让学生来接下半句;或者教师习惯性地以“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方式发问,学生无需任何思考,甚至可以不去理会教师究竟问的什么问题,就可以机械地用“对”“好”“是”等来对付。

程式化的师生互动,从表面上看一般进行得都比较顺利,但由于教师设疑缺乏一定的深度,不能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有效的刺激和冲击,多数问题学生凭借死记硬背的知识即可作答,所以明显地带有矫揉造作成分,缺少真情实感。因此,它是一种虚假的异化了的师生互动[3]。

2.教条式互动

教条式互动是教师在课堂上说什么话、提什么问题、安排什么活动,都是预定好的,没有丝毫的弹性,而学生也只不过是教师表演的配合者。教师为了使课堂教学按照自己教案进行,只需肯定自己想要的答案,对学生丰富的想法则置若罔闻。这与其说是教师在倾听,在与学生交流与互动,不如说是教师在倾听自己,因为在学生回答之前, 他对怎样理解学生的话语,就已经成竹在胸了。这样教师只关注自己教学的进度,而不关心学生发言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更不能够与学生共同分享课堂创造的愉悦,养成了学生揣摩教师心思、尽量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的不良习惯,而不敢对个体的真实感受进行表达。

3.表面热闹型和哗众取宠型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花样越多、气氛越热闹,师生互动的效果就越好。例如多让小组讨论、多让学生回答问题、多用多媒体、多给学生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等等。于是就出现了课堂上花样繁多、学生也开开心心,但收获却甚少的“课堂教学嬉戏化”现象。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活跃,而实际上学生学习内容杂乱、学习质量低下[4]。也有的是因为对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存在理解误差,甚至是因为对于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老师”环节的顾虑,从而将“一切为了学生”变成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兴”,学生爱听什么讲什么,学生怎么高兴怎么讲。尽管积极情感互动过程中的主要情绪色彩是积极正向的如愉悦、欣慰等,但是并不完全排除消极负向的情绪内容。比如,教师要有能力引起学生反思自身不良思想行为并感到内疚,因为内疚与羞愧常常是道德进步的动力;教师也要引领学生在思维探索过程中层层质疑并体验过内心困顿,这种困惑能引起进一步的探究行为,而且适度焦虑则是最佳发挥认知功能所需要的情绪背景。所以早在“论语.述而”中就有记载,教学时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以上几种偏差互动的共同特点就是教师没有深入地、设身处地地研究活生生的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的真情实感,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感召、提升。

三、显性-隐性维度的分析

一些教师认识到了师生互动中的情感互动的重要性,于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感投入,但是往往见到这样的事例,教师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长谈却并不生效,反而引起学生的腻烦。更有甚者,教师本欲动之以情,学生却油盐不进,反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直白的情感教育活动没有达成预期结果,如果就此放弃,只会印证那些逆反学生的原初猜想:知道老师就没有真心对我,做做表面文章而已。那么是否另有蹊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一直强调人的潜意识对人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当代心理学更是通过实验证明了一些事物即使是我们在意识上没有注意到的,但是对我们的行为却确实会产生影响。比如,通过控制情绪刺激的呈现时间,使被试对于情绪刺激的感知没有达到意识水平,但是被试随后的认知效率和认知方向则可能因之而改变[5][6]。而且,有研究表明,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绪情感比被我们意识到的情绪情感的影响力及影响范围更大[7]。这种隐性情绪的特性也使它能顺利通过学生逆反心理的阻抗,促成情不自禁的良性互动。尽管隐性情绪的影响让人难以察觉,但是隐性情绪的实现途径却是可以调控的,也是教师亟待解决的。影响隐性情感互动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言语互动。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提问的类型(判断性、描述性、论证性)、教师言语的反馈(正反馈、负反馈、无反馈)、言语的节奏与语调都会渗入到学生的心理空间,成为抑制或激发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因此,富有情感性、发展性、激励性、肯定性的言语是隐性心理教育课程设计应予重视的问题。

2.非言语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面部表情、手势、体势等体态,以会意的方式传递着信息。教师的体态言语要能准确、明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旨,其表达方式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切忌宣泄性、讽刺性、蔑视性、轻佻性的体势表达,还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

3.教师领导风格。不同的领导风格对于班级而言会形成不同的班风和组织人格,对于学生个体的学业、品行和精神风貌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民主型互动性领导风格下的学生会表现出自信心强、乐于合作、相互激励、责任感强等特点[8]。教师的领导风格源自于其人格特征,体现出“身教”的力量。

总之,良性情感互动要营造的氛围是安全的、积极上进的,在这种氛围里,学生情不自禁地、由衷地钦佩、敬爱老师,老师也愈发觉得学生的可爱。

四、小结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授受过程,与之伴行的是师生情感互动过程。积极情感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成功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课堂情感互动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在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的实际、未来着眼的基础上,投之以无微不至的爱,投之以真实高尚的情,促进学生认知与情绪、理智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华,凌文辁,方俐洛.“情绪工作”研究概况.心理科学进展,2006,14 (1):111-119.

[2]谢红仔.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实质.教育导刊,2003,2:61-64.

[3]王献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变革.教学与管理,2004,2: 31-32.

[4]岳欣云.师生互动:从形式走向实质.当代教育科学,2004,14:24-27.

[5]杨丽珠,蒋重清,刘颖.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和Stroop效应之对比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5,28(4):784-787

[6]蒋重清,杨丽珠,刘颖.阈下情绪STROOP效应发展特点.心理学报,2007,39 (2):242-248.

[7]Murphy S T,Zajonc R B.Affect,cognition,and awareness: affective priming with optimal and suboptimal stimulus exposur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3,64(5):723-739.

第8篇

关键词:高考数学试题 考试分数 分析

近三年重庆的数学高考题目总体难度来看没有太大的起伏,以下对三年的考试分数分步做列表分析。

现在从整个分数分布和内容范围做出了一下分析,并对复习中的一些措施作出了要求:

一、一些必考的中低难度的内容每年的题型固定,分数分布几乎没有变化。像集合、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复数等等,这些知识点每年都必出现,但是考查方法、难度、分值基本上没有改变,比如三角函数,三年都是一个小题和一个大题,而且大题的顺序都是第一个,2005年的22分只是由于一个题目以三角函数为内容依托,实质是充要条件的思想方法;再如集合、平面向量和复数每年都是固定的一个小题目。这些东西提示我们在高三总复习时抓基础是关键而且并不困难,由于以上的知识点的考查基本上是基础知识的考查,所以在难度上只要复习到位是很容易让大部分学生拿分的。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够抓住这些基础分,就能实现中高难度的题目的突破;另外我们给学生复习的时候要使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能够让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为一些难度题目打好基础。所以这个层面的考查对于我们教学而言实际上就是要在一轮复习上夯实基础,不能一味追求综合性、高难度。

二、重难点、高难度的题目知识交融多,综合性强。函数、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这四个板块集合把整个考试的难度题包括其中,特点是并非只是一个内容的单一考查,而是多知识点、多交融性的综合考查。例如2005年的22题,此题以数列为依托,但是却交融了函数,并且还告诉了大学高等数学的函数条件,用不等式作为证明方向,所以此题从内容上已经有了函数、数列、不等式三块内容,从解题技巧看,有数学归纳法、叠乘、放缩等;2006年的22题,题目中条件是椭圆方程和数列的等差中项,在问题上,还是借助不等式和三角形面积为考查对象,交融了代数与几何,解答技巧上还是用方程解答和求导判断单调性进行不等关系的论证,该题目也是把新内容即导数的思想成功运用到几何和代数中的考查得比较到位的一个题;2007年的21题,考查了数列的通项、函数列、数列求和、不等式等知识,可以说这个题目是对数列知识的一个全面考查,具有比较强的数列的综合性,解答技巧主要是常规的数列和与通项的关系,即作差的通项的方法,还有对数关系的函数列判断单调性来证明不等式或者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些综合性强和难度比较高的题目也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注意知识点的联系和知识方法可以交融的题目要在拔高的过程中多出现、多讲解,只要在平时不时地多出现,多让学生去发现知识交融的解题方法的思想,并多练习,这样长期的积累应该可以帮助很多学生不再害怕综合题,并且慢慢寻求解答的一些技巧方法和思想特点。这也暗示我们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变式,多寻求题目变化的解答方法的变与不变,让学生在复习时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块知识上,而要多多联系可以与之联系的相关知识,这个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立体空间中,这样解题水平才能上升。当然教师要多多引导,并作出相关的题目选择。

三、新增内容的考查每年固定,且难度梯度明显。从近三年来看,新增加的平面向量、线性规划、概率统计、导数等内容,每年考查的分数都差不多,但是每年这些知识点都出现了的。就难度特征来看,线性规划和概率统计比较重视基础层面的灵活运用,主要要求学生要比较准确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解答过程中一般学生问题不大;而导数则更加注重于函数和不等式的联系,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一般出现在19或者20题,属于难度比较大的题目,对学生知识迁移、剖析知识内在联系、寻求合适的解答方法要求比较高;而向量考查比较灵活,2005、2006年较简单,2007年较难,它主要是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联系,与一些几何问题结合,例如面积。应该说新增内容从年份来看,难度和基础的分数分布和内容分步都比较固定,所以我们在复习中,一般还是比较好把握重点、难点,就现在来看,概率统计和导数还可以演化出很多的题型,所以在新内容的教学中,除了要注重知识方法的常规化,还要注意一些原来旧知识的联系,可能教师一多留心,新的题型就嫁接出来了。另外在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联系中,实际上也可以找到一些能够用现有方法解答的题型。这也提示我们,把现在的概率统计和导数与高等数学的一些更深层次的讲解联系,可能会在教学中更准确更深刻地阐述知识。

四、新题型几乎都是几何和代数的结合体,而且难度都不小。由于高考是能力的考查,所以每年的新型题目总是少不了,不过近三年的考查都很好地结合了几何和代数。2005年的16题,即填空题的最后一个,此题目用解析几何的抛物线为基础,让学生判断连接抛物线上任意四点所处的图形形状、性质,可以说它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性、开放性、创新性,也在一个很熟悉的图形中,很快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寻求解答方法的能力;2006年选择题的第9题,此题以弓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做成函数图像,让学生选择,虽然是几何背景,但是解答却要用导数的知识,并且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对极限、导数概念的理解的准确性和灵活性;2007年选择题的第10题,用向量和梯形为几何背景,但是解答的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寻求角度、面积等元素,把代数几何的知识反复运用化减条件达到目的,这个题目的难点是每一个代数式的变化过程都能够找到相应的几何意义,并且要联系几个式子才能做出正确的方向选择,此题中代数与几何很好地融合,是今年题目的亮点之一。新题型很多学生比较害怕,因为平时学生太死板,基础不够扎实,方法不能灵活变通,所以我们要特意地安排这些题目,上海的高考的新题型比较多,可以大量地借鉴它的考题让学生常练习,多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题目本身特征,也促使学生意识到更好地扎实基础的必要性。我们教师也应该多花功夫在基础和创新上加以探索。

第9篇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和谐统一是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平易友善的态度,有不断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情景创设多媒体自学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提高数学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国心理学家朱贤智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创造条件,使学习的内容适合学生心理水平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从而有节奏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尽最大可能地向前发展。这就表明在如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感受教材,进入角色方面教师起着不容忽视的中介作用。创设合理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将使数学教学趣味化、生活化、具体化。

一、利用教具,展示教材大环境

现代教育要依靠科技,多媒体课件是当今教学手段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在上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由七巧板拼成的不同形状的动物、房屋等物。让学生看图,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利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了丰富多彩的图案。这样,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了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在情与景的交融中,在情感的愉悦中得以学习提高。

二、利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无动于衷的教学,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它的客观局限性。因此在教学中用语言创设情景是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例如在上图案设计这一节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穿着爱好,为自己设计一个图案,这样一下子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再将创意好的图案进行全班展示,高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

三、利用学生的心理,创设自学环境

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激情是青春的一部分,有效的利用激情,是培养学生自学、分析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直接手段。在小组形成结论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与竞争,形成自学互帮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师在此活动中,只实施有效组织,创设引导问题、条件,让学生自由发挥,对成绩肯定,对错误更正,注意引导,真诚相待,维护激情,营造良好氛围。

四、提高自身素质,是实施创设情景的保证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