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云计算的技术原理

时间:2023-10-12 16:11:16

导语:在云计算的技术原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云计算的技术原理

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资源;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2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于借助云计算技术大规模共享计算的优势,并融合其服务理念,改变传统的信息资源采集模式,挖掘信息的潜在联系,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常依托数据中心,传统、封闭、单一的数据中心在采用云计算技术之后,将转变为集成综合数据存储、业务系统开发部署、提供众多服务、综合安全防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共享数据中心。

云计算共享数据中心由传统的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机、负载均衡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等基础硬件构成。通过计算和存储资源虚拟化提供计算资源,结合网络控制、负载均衡、安全防护和接入认证等组件,建立由众多业务系统组成的共享数据中心。共享数据中心使用数据格式统一的数据库系统,拥有单点登录、索引检索、数据信息采集、信息系统集成开发环境、安全防护等公共基础服务,保证信息资源从采集、管理到开发利用等环节中的高水平,从而降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本。

1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资源采集方式

基于云计算的信息资源采集分为人工采集和自动采集两种方式,它们都是将采集软件部署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采集方式是以浏览器方式向客户提供采集软件,有权的信息资源采集人员通过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终端均可使用信息资源采集软件,并将采集的信息存储到云计算数据中心,终端不存储数据。自动采集方式是通过各种在用的业务信息系统,采取WEB服务调用方式,实时地将信息存储到数据中心。

基于云计算的信息资源采集方式的主要特点:一是随时更新升级。信息资源采集软件的补丁更新与升级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实时进行,用来保证信息采集过程中信息资源采集软件的一致性。二是确保数据规范。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数据信息采集过程中,按照数据的规范格式加入了严格的数据格式验证模块,如进行数据位数、半角全角等的输入验证,确保数据规范,以免数据合并时出错。三是实时调配资源。通过云计算资源动态分配的计算模式,可以快速应对信息采集过程中遇到的服务器拥塞,迅速调用其他访问量较小的业务系统。

2 服务化理念改变传统的系统开发部署模式

云计算数据中心使用SOA的理念,将业务系统软件、公共基础软件等异构系统的信息集成,通过列表的方式将自己所能提供的服务公布出来,供开发人员选用。系统开发人员经过申请可以获得数据中心提供的包含IDE和相关组件模块的开发环境,通过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进行堆叠式开发,快速方便地生成新的业务系统。在此过程中,系统在数据中心的数据统一性方面得到了天然的继承,数据中心还为用户提供与其开发环境完全一致的副本,方便开发人员调试。

在测试和部署阶段,数据中心可以快速提供完整的测试环境,利用计算资源占用较少的时段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系统开发结束后,数据中心可根据业务的资源访问情况动态调整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并按照系统的平台要求,无延迟地提供集成后系统的部署环境。

3 智能的信息资源展现模式

云计算数据中心以SOA的方式构建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模式,服务包括单点登录、统一的强身份认证、信息检索、地理信息服务、消息服务、安全评估、视频监控等。云计算数据中心按照用户的职能、密级和业务需求,把服务以列表的形式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在服务列表中自助式的订阅个人需要的信息服务,数据中心通过统一的门户提供给用户。

云计算模式下的信息资源服务除集成整合外,将变得更加方便与智能。云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综合提炼用户需要的零散信息,主动为用户分析、设计、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通过数据挖掘和搜索引擎技术,自动搜索与关键词相关的各种资源, 通过归纳整理,在综合大量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提炼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产品,为相关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预测数据,用于辅助决策。

4 集中统管的安全服务模式

云计算模式对信息的安全保障有着天生的优势。首先,信息集中存储在云数据中心,均保存三个以上的副本,重要信息除了多副本保存外,还将辅以多异地容灾备份等手段来确保信息安全。其次,通过硬件或软件加密将集中存储的数据进行不同级别的加密存储,这就在存储层面保障了数据的可靠与安全。

在应用层面,云数据中心可按需提供身份认证与安全文档管理等服务,以确保信息安全。身份认证可以是基于USB-KEY的强身份认证服务,各业务系统采用该身份认证服务作为系统的登录验证手段。安全文档管理服务可以提供对文档加密、按人/按时/按次的细粒度授权访问等功能,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文档通过授权加密的方式,保障共享模式下的数据安全,确保只有指定的人在指定的时段或授权的次数之内,得到相应信息的指定访问权限。

在常规防护上,通过云端提供的安全评估服务、补丁服务、杀毒软件来保证各业务系统或终端的安全。全面的系统安全评估、系统补丁定时统一升级、系统统一杀毒等服务,都将因云端强大的技术力量与云计算的动态资源调配能力,得到经济高效的运行和保障。

5 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保障模式

第2篇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 高职院校 信息化管理 创新

[作者简介]党保生(1978- ),男,陕西渭南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信息资源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和高职教育。(广东 广州 51145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88-02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自己投资购置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设有网络中心和计算中心,建成了校园网和应用系统,以推进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但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巨额投资的回报率较低,存在着规划不科学、人员不齐备、机构不合理、实施不顺畅、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很难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从而造成了许多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够高,互联互通程度差,应用效果不好,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束缚了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于军事、商业等领域,为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高职院校采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地完成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的存储管理、服务器的配备管理、网络信息平台管理等工作。云计算技术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能保证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高效运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为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

一、云计算技术的定义

1.云计算技术的定义。云计算技术是指互联网来提供虚拟化、动态易扩展资源的技术,即通过互联网相关服务的交付、使用和增加模式。云是一种比喻说法,比喻互联网和网络。过去在图中的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以及互联网和电信网往往用云来表示。狭义云计算技术是通过网络以易扩展、按需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的技术,是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广义云计算技术指通过网络以易扩展、按需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的技术,是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这种服务技术意味着计算能力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可以是其他服务的技术,也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技术。

2.云计算技术的优势。一是虚拟化能力强大,在云计算技术基础设施中,各种计算资源为了满足不同时刻的需求的应用和服务,被动态地分配和部署,是被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统一的资源池。云计算技术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置,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它只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支持用户使用各种终端在任意位置获取应用服务。二是开展快速服务,快速部署业务。云计算技术的强大管理系统能够快速调用和整合云计算技术平台其他业务已有的数据库和能力组件,以实现业务需要,并快速地部署业务。云计算技术平台通常会开发能力组件、开发环境以及开发接口,方便广大自由开发者通过某种商业模式、开发新业务并达成与云计算技术服务商的双赢。基于云计算技术平台的SaaS服务,支持用户的自组建和自定义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互联网界面在云计算技术平台上组建和定制自己需要的云服务。三是经济规模化。“云”是指具有相当的规模。云提供商利用云计算技术集中部署计算和存储等资源,通过建设和经营超大规模,最低成本的商业计算机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给企业和个人。既能赋予用户近乎无限且价格低廉的计算能力,又避免了用户重复建设“烟囱式”信息系统的低效率。

二、云计算技术对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产生的影响

1.云计算技术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产生的影响。第一,云计算技术对高职院校的传统的教学管理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在中国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植根于大多数教育者的传统记忆中。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教育管理与教学特色更注重于对已有科学文化的继续学习,对受教育者的培养注重于对其大脑存储记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受教育者综合能力的培养。当今面对信息化革命带来的巨大挑战,对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显得格外重要。信息化新型人格的重要标志是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掌握信息化技术。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仍然落实在教师的灌输与学生的传承层面上,教学内容只是通过多媒体等高科技教学技术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课堂教育形式有绝对的权重。如果高职院校的某个教师,自身学术水平不高,且具有职业懈怠情绪,这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具有巨大危害的。一切知识都是创新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运用云计算技术加强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创新发展,做好教学管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实践中正确理性地思考教育的本质内涵。

第二,高职院校采用云计算技术将产生阵痛性影响。采用云计算技术,高职院校的院系资料室和图书馆将不再是广大师生获取资料的空间,大量闲置空间的出现将会对高职院校原有信息化管理的重新设置带来挑战。云计算技术能高效能地整合并提供比图书馆更丰富的信息资料资源,能自动采编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高职院校的广大师生可按需索求向云计算技术服务提供商服务,广大师生可以享受高新技术服务的便捷。高职院校采用云计算技术还可以使广大师生共享高精尖科技设备计算应用资源,共享名师精品课程成果,集成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人机数字互动教室、虚拟化仿真实验教学、学生专业电子书屋等。采用教育的云计算技术,可能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会强化广大学生独立自学意识,产生便捷的人机交互,超强的计算资源调控海量的信息资源占有等情况,从而造成常规的课堂组织形式受到巨大冲击等问题,如教学评价体系失真、教师资源的隐性流失、学生到课率下滑、有效管理难度加大等。云计算技术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以及科研管理等,都是将计算技术、自控技术、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等入到高职院校的各个学科和科研领域,因此往往会对高校的管理带来阵痛性影响。

2.云计算技术为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创新提供了时机。一是云计算技术可以大大降低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成本,极大地提高了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效率。高职院校为了实施云计算技术服务,可以建立虚拟资源池,把学校范围内淘汰闲置的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硬盘、内存等集中起来,然后链接入网申请,就可以享受云计算技术所带来的高端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从而节约教育成本,降低计算机、网络交换等硬件设备的购买和维护经费,增进资金投入产出的综合效能。二是云计算技术可以优化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管理,整合高职院校的优质资源达成共建、共享,既推进教育公平,又提升办学效益。云计算技术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方面,可以把协作学习、泛在学习、移动学习贯穿于其中,从而给学习者搭建交互协作平台。这样既可以让高职院校的广大师生共享资源信息,互补研究材料,协同展开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还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传达学习任务,让学生上交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三是云计算技术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数据存储的安全管理水平。对高职院校来说,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最核心的内容是资源库建设,作为普及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资源库的安全存储是信息化教育管理的生命线。在通常情况下,即使防病毒安全机制做得再好,也难以抵挡计算机病毒的侵入。由于管理者的不当操作,也往往会导致数据的丢失或数据的损坏,从而给信息化的教育管理带来灾难性的冲击,云计算技术则对此提供了安全保障机制。四是云计算技术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云计算技术为高职院校广泛开展泛在学习、移动学习提供了可用条件。作为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云计算技术,为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改革创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凭借其方便快捷的资源调用、强大的存储能力与计算能力,以及伸缩自如的业务扩展等优势,必将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天地。

三、云计算技术引导高校创新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1.加速高职院校的资源数字化建设。国家“十二五计划”的信息化发展纲要要求全国的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大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以科研创新为重点,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对高职院校来说,加速资源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创新,加快“云环境”的打造成为当务之急。高职院校可以自己建立或者与其他大中院校或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云计算技术管理平台,从而开创崭新的IT资源服务及供应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提供高性能的计算资源及服务,提供高性能的计算和数据中心的创新解决方案,实现高职院校的现代化管理。

2.实现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科学化定位。潘懋元先生曾指出:“在科技革命的挑战下,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巨大冲击下,高等教育不但要重视内部的改革创新,而且还要加快高科技与高素质人才的协调发展。”在通常情况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地带,在自然科学之间,往往蕴涵着新兴学科的生长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对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提出了重要的战略目标。为此,高职院校要抓住国家的这一战略契机,加快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加速打造“云环境”的步伐,尽快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创新,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3.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社会化对接。高职院校要实现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任务,就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理念和实践中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社会化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要与社会其他单位如科研单位、企业公司等合作,加快本院校的信息化管理创新,推进先进的云计算技术的平台建设,实现社会资源共享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排忧解难。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社会单位或企业投资本院校的建设,鼓励社会单位或企业参与本院校的信息化管理创新。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已由计算机时代走向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必将从以计算机辅助教育应用为中心走向以数据、计算和服务为中心的管理。云计算技术为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高职院校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用战略的眼界与目光,积极参与到信息化革命的浪潮中,给信息化管理创造巨大的创新空间,在“云计算技术”的兴起过程中完成信息化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黎加厚.走向信息化教育“云”服务[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8(10).

[2]王萍,张际平.云计算与网络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

[3]危烽.浅谈云计算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

[4]张健,曹蓟光.互联网中云计算技术研究[J].电信网技术,2009(10).

[5]陈全,邓倩妮.云计算技术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9).

[6]万利平,陈燕.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

第3篇

【关键词】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 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0-01

虚拟化技术为云计算的一项核心技术,通过对物理设备、逻辑业务层进行解绑定来实现对软件驱动资源的配置。该技术概念体现在计算、网络、桌面、存储、应用等诸方面,基于提供IT基础能力的角度可将之分为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与存储虚拟化等,云计算的应用与发展为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新契机[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与虚拟化已发展成现代信息产业领域极受灌注的新兴概念,而虚拟化技术作为信息资源方式先进使用技术也愈发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云计算也逐渐从新兴事物渗透至信息产业各领域,产业界各大公司正投入大量资源对云计算产品进行研究与开发。云计算相关技术与产品也随之不断涌现,这也促使传统信息服务产品逐步向云计算模式转型。

一、虚拟化定义与目的

(一)虚拟化定义

虚拟化是指计算各元件其运行基础为虚拟的,是对管理进行简化、资源实施优化的一项解决方案。该技术使IT资源得以实现抽象逻辑与统一表示,对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管理与解决方案的交付极为重要。虚拟化技术既能使硬件容量得以扩大,还可使软件重新配置的过程得以简化。如,中央处理器CPU虚拟化技术则可使单个CPU进行多个CPU并行的模拟,使多个操作系统可于同一平台运营,且应用程序能够独立运行于各自空间内,进而使得计算机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二)虚拟化目的

虚拟化主要目的为实现IT基础设施的简化,使资源管理、资源访问得以简化。云计算通过利用虚拟化技术所具有的灵活性来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使资源服务、管理及维护得到简化,数据中心运营成本得以减少[2]。虚拟化使消费者同资源间的耦合程度被减少,管理员可对IT基础设施进行管理。此外,虚拟化技术还可广泛应用于网格计算,共享IT基础设施,动态地提供与各类用户、不同应用程序相符合的资源需求。

二、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原理分析

(一)相关性

云计算技术其实质为虚拟化计算模型,其通过将计算任务分布于大量计算机所组成的资源池,以使各应用系统可根据自身需要来获取相应的计算力、信息服务与存储空间。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来根据需求提供动态可伸缩廉价计算服务,以创新计算模式来使确保用户经由互联网来实现大量计算能力与多样化信息服务的随时获取。

(二)云计算服务层次

根据云计算服务集合提供的服务类型可将其服务划分为4个层次,即:平台层、虚拟化层、应用层与基础设施层,此4个层次的每一层均有着一个子服务集合与之对应。应用层主要任务为软件实时服务;基础设施层其主要任务为软硬件环境基础设施服务的实现;平台曾其主要任务为以网络通信为基础的平台构架的实现;虚拟化层其主要任务则为提供强大“云”网络,通过与并发网络设备的连接来完成实时计算与服务。

(三)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虚拟化技术平台的架构原理

云计算虚拟化平台通过对大量并发网络计算与服务的连接,对虚拟化技术可实现每一服务器进行扩展的能力加以利用,通过云计算平台将各自资源加以结合,以此来完成超级计算与存储。云用户、管理工具、服务目录、服务器集群、监控体系为其技术平台的主要架构[3]。云用户为入口,为用户请求服务提供交互界面;管理工具则主要提供服务与管理,对用户的授权、认证与登录加以管理,还可对资源进行调度,实现资源的智能部署、应用、配置及回收;服务器集群则主要负责计算处理与用户Web应用的服务,并通过并行方式来进行云数据的上传与下载。

三、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应用分析

(一)云存储

云存储指的是通过网络技术、集群应用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相关功能通过应用软件将网络中大量类型不同的存储设备进行集合并使之协同工作,对外提供数据存储、业务访问等功能的系统。此项服务以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为核心,其结构模型由基础管理层、存储层、访问层、应用接口层这4层组成。

(二)云通信

云通信是以云计算模式的应用为基础的通信平台服务,各通信平台的构成软件均集中于云端且能兼容互通[4]。用户只需登录平台,而无需使用单独的登录软件,云通信症逐渐发展为时代主流,因其部署能力灵活,因而人们可根据自身意愿来选择通信分配与消费。

(三)虚拟化平台

虚拟化运行平台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此平台虚拟化网络来实现将计算资源转化为远程资源的输送,这一实现过程具有实时交互性,其对数据共享及实时响应极为重要。

(四)多层模式在线业务系统

以多层模式为基础的在线业务西药是利用数据虚拟化技术,将将之与当代通信技术相结合,进而成功完成对信息资源的统一部署、、继承与共享。该业务系统对多租户模式在线服务及开发予以支持,继而形成相应在线业务系统,以促进分布式资源数据间整合的有效实现,确保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并对资源加以整合,实现按需分配,以有效避免产生数据孤岛。

四、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与虚拟化已发展成现代信息产业领域极受灌注的新兴概念并愈发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相关原理、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应用等方面加以探讨,云存储、云通信、多层模式在线业务系统等为虚拟化技术当前在云计算中的主要应用表现,其通过虚拟化技术并同当代通信技术相结合来确保灵活、弹性、低碳、安全、智能且可扩展虚拟化云数据中心的真正实现,以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且经济满意的个性化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永庆,邹洁.网络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领域应用探讨[J].电信科学,2011(10):41-45.

[2]田永民.关于云计算数据中心中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浅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23):55.

第4篇

一、引言

审计作为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组织的运行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不但成为审计的对象,同时也成为审计的工具。为了适应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审计署已经成功开展了“金审工程”一期和二期的建设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审计工作“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这三个转变,国家审计署还成功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联网审计实施方案。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今后开展联网审计提供了机遇,因此,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云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

二、研究云计算环境下联网审计的必要性

(一)联网审计的特点

联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网络互连后,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相关信息系统进行测评和高效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实时、远程检查监督的行为,是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与审计模式”(王刚,2005)。联网审计的原理如图1所示(国家863计划审计署课题组,2006;王智玉,2010)。从图1可以看出,联网审计在技术实现上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1.数据采集:主要是完成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采集。目前,联网审计数据采集的实现是通过在被审计单位数据库服务器端放置一台称之为“数据采集前置机”的服务器,通过安装在“数据采集前置机”中的审计数据采集软件完成联网审计的数据采集工作。

2.数据传输:把采集来的电子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审计单位,以供审计分析使用。

3.数据存储:对于采集到的电子数据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存储。

4.数据分析处理:主要是对采集来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审计线索。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正在研究与实施的联网审计也可以看成是面向数据的联网审计,其原理可以看成是一个基于对采集来的审计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概括来说,我国的联网审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联网审计环境下,审计数据被采集过来集中存储,数据量大,需要可扩展的数据存储设施。

2.某一行业的数据集中,为数据的比较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全面,隐藏的或未知的信息较多,采集来的大量数据为审计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为了能做到事中审计,或者是实时审计,需要强大、高效的数据处理设施。

3.在联网审计的各个环节,影响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因素很多,为了能得到正确、可靠的审计证据,必须保证被采集来的数据是真实的和完整的,以减少审计风险。

(二)云计算的原理及特点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包括的三个层次的服务模式如下:软件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为很多用户提供应用软件服务,用户不需要日常的IT操作人员。平台服务(PlatformasaService,PaaS):为很多用户提供运行应用软件的环境,用户需要维护自己的应用软件。设施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为很多用户提供运行应用软件的环境,用户需要有自己的技术人员,如系统管理员、数据库人员、开发人员等。

概括来说,使用云计算主要具有以下优点(Armbrust等,2010):

1.可提供动态变化的计算环境。云计算平台能够按需对服务进行配置和管理,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应用;云平台能够根据需要分配资源,具有可伸缩性,对业务具有灵活性。

2.数据存储能力强大。云计算平台可提供海量存储环境,能够按需进行数据存取,支持海量数据管理和存储业务。

3.减少成本。使用云计算能够极大地提高硬件利用率,并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升级到巨大容量,而不需要用户自己频繁地投资构建新的基础设施、培训新员工,不需要频繁地升级软件,从而减少成本。

4.具有强大、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云计算在处理用户需要的信息计算处理时可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拆分成无数个子程序,然后将这些子程序交给由多部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系统进行搜索及计算分析,最后直接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这一过程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因此具有强大、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

5.能够提供专业、高效和相对安全的数据存储。好的云计算供应商能够提供专业、高效和相对安全的数据存储,用户运用云计算技术将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中,相对于自己管理数据存储,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各种安全问题导致数据丢失的顾虑。

然而,由于云计算环境下,所有软硬件以及电子数据都依托于云计算供应商,用户对这些软硬件以及数据失去控制。因此,不论什么样的云计算模式,都具有可控制性差的缺点,本文第四部分将分析应用云计算技术存在的风险。

(三)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开展联网审计提供了机遇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开展联网审计提供了机遇,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云计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联网审计的实施与运行成本

针对目前联网审计的实施方法,联网审计的成本可分成一次性成本和经常性成本两部分(陈伟和尹平,2007;尹平和陈伟,2008)。一次性成本是指联网审计系统开发和执行的初始投资,主要包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人员培训费用、场地成本;经常性成本是指在联网审计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反复出现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主要包括:人员成本、硬件维护成本、软件维护成本、耗材成本、风险控制费用、其它费用等。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造成目前的联网审计模式实施与运行成本较高,这影响了我国联网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来说,采用云计算技术则没有任何基建投资,没有硬件购置成本、没有需要管理的软件许可证或升级、不需要雇佣新的员工或咨询人员,也不用承担机房空间、电力以及人力等成本。因此,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联网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联网审计的实施与运行成本。

2.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成为必然

近年来,云计算的概念已经普遍被人们接受,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将运行在云计算平台上,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云计算技术是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来会有更多的被审计单位开始采用云计算平台运行自己的应用系统,这使得云计算平台成为审计单位的审计对象,因此,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将成为我国开展联网审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3.政府信息化建设为开展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各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有些政府已经建设了自己的云平台,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云计算技术是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为开展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提供了机遇。

4.用云计算技术能更好地满足联网审计环境下海量数据分析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联网审计环境下海量数据分析的需要,应该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提高审计效率,而云计算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机遇。

(四)云计算环境下联网审计方面的研究不多

云计算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一些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如2011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ystems,Man,andCybernetics等,还专门设立了关于云计算研究的专题。Armbrust等(2010)对云计算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国内学术界关于云计算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云技术本身的研究,如黄汝维等人(2011)针对云计算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支持隐私保护的云计算模型,并设计了一种支持隐私保护的基于矩阵和向量运算的可计算加密方案;李强等(2011)针对云计算基础设施中大规模虚拟机的放置问题,提出了云计算中虚拟机放置的自适应管理框架,提出了带应用服务级目标约束的虚拟机放置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用于制定框架中的虚拟机放置策略。国内外关于云计算在审计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较少,Ernst和Young(2009)和Luann(2009)分析了云计算给审计带来的风险。尽管国内外已有较多的关于持续审计和联网审计方面的研究(Rezaee等,2002;Debreceny,2005;Du和Roohani,2006;Chou等,2007;国家863计划审计署课题组,2006;王智玉,2010;陈伟等,2008,2011;RutgersAccountingWeb,2012),但国内外尚缺少关于云计算环境下联网审计方面的研究。

三、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

基于目前我国联网审计的实现原理,本节从被审计单位使用云平台、审计单位使用云平台、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都使用云平台这三种情况出发,研究云计算环境下适合我国联网审计特点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审计单位在应用云计算技术时,至于采用SaaS、PaaS还是IaaS,将由审计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决定。

(一)被审计单位使用云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被审计单位在云平台上运行自己的应用系统,存储自己的电子数据,审计单位在对被审计单位实施联网审计时,将被迫开展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单位可采用的两种可行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如下。

1.审计部门可以借助被审计单位使用的云平台安装审计数据采集软件,完成联网审计的数据采集工作,然后把采集到的被审计数据传输到审计单位的数据存储系统中去,供审计人员分析处理,从而发现审计线索,获得审计证据。其原理如图2所示。审计单位也可以在自己的数据库服务器端安装运行数据采集软件,通过网络远程采集被审计单位云平台中的电子数据。

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审计单位也可以借助被审计单位使用的云平台,运行审计数据分析软件,根据审计单位的审计请求,直接利用云平台强大的计算能力完成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数据分析,发现审计线索,获得审计证据,并把审计证据返回给审计端,从而完成联网审计的审计工作。其原理如图3所示。

(二)审计单位使用云平台

目前一些地方已建成用于电子政务的云计算平台,这为审计单位应用云计算技术提供了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单位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平台服务和设施服务,把从被审计单位采集来的电子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中,然后可以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对采集来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取证。其原理如图4和图5所示。

(三)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都采用云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都采用云平成自己的工作。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可能采用同一个云平台供应商,也可能采用不同的云平台供应商。其原理如图6和图7所示。

四、云计算环境下实施联网审计存在的风险

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优势,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应充分认识云计算给联网审计带来的风险,本节从基于云平台整体控制与应用控制的视角、基于云平台选择的视角、基于云平台服务的视角这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云计算环境下实施联网审计存在的风险。

(一)基于云平台整体控制与应用控制的视角

云计算环境下,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所有软硬件以及电子数据都依托于云计算供应商,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对这些软硬件以及数据失去控制。因此,云平台的整体控制与应用控制是风险控制的关键。基于云平台的整体控制与应用控制的视角,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

1.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

云计算环境下,云计算供应商的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策略对联网审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云计算供应商如何考虑灾难恢复计划(DisasterRecoveryPlan)与业务持续计划(BusinessContinuityPlan)?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是否有备份?当发生灾难事故时,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如何访问自己的备份数据?数据恢复的时间有多长?

2.数据安全问题

云计算环境下,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都由云供应商管理。所使用信息系统的物理控制和逻辑控制取决于云计算供应商,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缺少对数据的物理控制。另外,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对云计算供应商的工作人员情况缺少了解,有时候云计算供应商内部恶意或者是善意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滥用权力访问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及应用系统。这会产生以下风险:在云计算供应方,谁可以访问你的数据?云计算供应商对自己的工作人员采取了哪些控制措施?云计算供应商如何管理自己的工作人员?云计算供应商是否具有职责分离控制措施?

3.数据隔离问题

云计算环境下,多个用户之间共享计算环境,缺少隔离,特别是公用云,一个应用系统可能会影响其他应用系统。云计算供应商如何保证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不被其他用户看到?数据如何加密?密钥如何管理?

4.数据完整性问题

云计算环境下,特别是公共云时,所有软硬件以及数据都依托于云计算供应商,有可能缺少防范数据修改的控制措施,不正确的访问控制或弱加密会导致各种数据风险,不能有效检测数据的修改。另外,云计算供应商采取的不正确的加密方法也会造成对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数据的破坏,这都会影响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数据的完整性。

5.监管规范问题

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所采用的云计算平台是否有政府监管?是否符合相应的监管规范?是否有第三方审计或认正?被审计单位应用云平台是否会影响执行SOX(Sarbanes-OxleyAct)等。

(二)基于云平台选择的视角

目前,云计算供应商的数目繁多,许多传统的服务供应商也更名为云计算供应商。因此,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在采用云计算开展联网审计时如何选择合适的云平台非常重要,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应该根据自己的服务需求,尝试多个云供应商的基础设施,测试应用程序,选择最佳云供应商。关于云平台的选择,存在的主要风险分析如下:

1.经营状况

云计算供应商持续发展能力不确定。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选择云计算供应商时应该考虑:云计算供应商的经营状况如何?如果云计算供应商破产,可能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因此,如果云计算供应商破产,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如何收回自己的数据?

2.服务水平协议(SLA)

服务水平协议(SLA)是一种衡量云供应商服务平台舒适度的方法。审计单位采用云计算技术开展联网审计时,要确保自己的服务水平协议(SLA)有一些保护条款。万一出现服务中断,云供应商能提供优厚的回报补偿。

3.性能

由于地理位置和云平台架构的不同,云供应商供应的应用程序性能结果也不同,因此,审计单位在选择云供应商时应该考虑云平台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架构。

4.安全与保障

在选择云供应商时有没有考虑这些云供应商采取什么保障措施来保护客户的数据。

5.数据的存储与归属

云计算环境下,所有软硬件以及数据都依托于云计算供应商,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不清楚自己的数据会被存储在什么地方,甚至都不知道数据位于哪个国家,也许会被存储在国外。因此,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采用云计算开展联网审计时有没有考虑:自己的数据是如何被保护的?这些数据的存放地点在哪里?数据的归属问题?如果审计单位或被审计单位需要更换云计算供应商时,自己的数据是否可以转移到另一家云计算供应商。因此,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采用云计算开展联网审计时,如果缺少数据存储与归属方面的考虑,将会给将来的联网审计运行造成潜在风险。

(三)基于云平台服务的视角

关于云平台的服务,存在的主要风险主要有:

1.服务支持

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在使用云平台时,有没有考虑遇到了问题应该如何联系云供应商?联系哪些人?

2.服务可靠性

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使用的云平台网络连接是否可靠?数据传输是否可靠?当网络出现故障时,云计算服务会出现中断,这会影响服务的可靠性。特别是对于一些规模小的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在使用云平台时,由于采用较慢的因特网接口,相比于使用自己内部的软件平台,使用云计算平台速度会较慢。另外,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对云计算供应商的灾难恢复过程依赖性强。

3.云平台的友好性

云平台的友好性是指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选择的云平台的操作界面容易使用,人机交互性好,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在使用云平台时,有没有考虑:云平台界面操作起来是否方便?云平台操作是否容易学习?云平台是否能防止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用户的输入错误?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用户的输入错误是否会对联网审计系统造成破坏?

第5篇

关键词:重要性 教学现状与问题 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130-02

在信息化潮流快速发展背景下,计算机领域的技术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日渐广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当代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教学逐渐成为我国教学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且相关部门对教育改革中计算机基础教育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项目。

1 计算机基础知识重要性

云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一门新兴技术,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的整合网络中的计算机资源。就当代中职教育而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于提高中职学生基本计算机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存在的教与学的问题,值得教师和学生提高重视程度并对它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计算机学习的入门教程,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尽可能地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释计算机基本原理,为中职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内容。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践,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亦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原理有一定了解和掌握有助于降低学生操作失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现状总括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大学校普遍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几乎都专门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这一课程,中职教育也不例外。但是,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反馈并不好,教师基于教材对计算机基本原理进行教学通常采用大篇幅的文字解析,这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逐渐降低,甚至有不少学生对理论课的教学产生了排斥心理。此外,这门课程更多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精品教材,涉及内容简单,这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一教材并没有实际的教学意义。

2.2 学生总体学习情况

2.2.1 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在社会中生存的必备技能。然而,中职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重要性缺乏认识,而且,受教师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学生移动设备普及的影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质量较低,枯燥的文字解读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普遍偏低。

2.2.2 学习目的重考试轻应用

受学校考核制度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影响,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于准备考试,学习内容也倾向于重视考核范围,其他的计算机知识很大部分被忽略。而且,还存在学生通过考核后,计算机技能荒废的现象,随着时间推移,计算机技能基本为零。

3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问题

3.1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云技术简单来说,可以解释为用户根据自身信息需求,通过网络途径获得信息服务。在中职教育中云技术还能解释为,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教师学生信息需求,推动网络健全化、便捷化,从而实现教学信息共享化的目标。因此,云技术的应用对网络环境有一定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实现信息共享要求学校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然而,大部分中职教育院校还没有建成网络专线,制约了中职教育发展。

3.2 教师“云”教育意识有待提高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中职学生对其概念和应用领域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但是部分中职教师却表现出了缺乏云意识教育的倾向,特别是资深教师,他们长年累月的致力于自身专业领域的研究,比较重视课本理论知识教育,从而使得《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教师偏向于介绍计算机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忽略了对新兴事物云计算的教育。

3.3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在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之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学生被动的接收理论知识教育,与教师的互动探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计算机领域日新月异,不少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存在差距,例如云计算相关概念解析和操作原理在旧版书籍中都没有涉及。此外,教师通常较为重视教会学生操作,忽略了学生实际应用意识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利用计算机、利用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3.4 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应用于实践。云计算时代,学生具备基本操作能力更为重要。就当前教育情况来看,教师依然采用灌输理论知识,轻视动手操作的教学思路。某些中职教育院校还存在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学生不能及时将所学知识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

4 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质量相关建议

4.1 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教育改革推进,多媒体教学基本得到普及,这也要求学校配备基本的网络条件。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过程,引用云技术对于校园网络环境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学校需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争取建成校园网络专线。

4.2 建设富有“云意识”师资队伍

计算机教师素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中职院校提供高素质教师队伍,顺应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要特别强调教师掌握云技术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能力,从而将优秀教育资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

院校可以提高教学准入门槛,尽可能要求入职教师取得“双证”资格;对于已经就职的教师,学校可以开展教师培养计划,创造条件让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学校,更新知识系统,特别是云技术的知识框架。此外,院校还可以聘请优秀教研人员到校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4.3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和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可是适当提及云计算相关知识,进而提出课堂问题,再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课后积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份作业。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调动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从而在总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4.4 利用云技术构建知识平台

建立云技术知识平台,首先要求各个中职教师要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再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建立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创建云端账号,共享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师利用通过云技术平台向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资料,以小组的形式在云端学习,并完成相关小组作业。基于云技术的协作交流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受时间和地点的严格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和快捷的学习途径。

5 结语

随着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云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在教育中作用也日益凸显。中职教育要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云平台整合教育的资源,实现师生资源共享,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提升自身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恒峰.浅谈云计算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其运用[J].信息化建设,2010(2):50-52.

第6篇

【关键词】云技术 GOOGLE DOCS 信息技术 互联网

云技术在近几年风靡全球,成为一种热门的技术,多数专家学者提出,云技术的诞生会取代互联网传统的技术基础,甚至可能成为整个计算机领域格局的影响者。

1 云技术的基本原理简介

云技术是由谷歌和IBM等专业网络公司共同构建的计算机储存计算中心,在网络连接的情况下,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就可以顺利访问该计算中心,将“云”这种资料进行存储或者应用。

“云技术“采用分布式处理和并行处理的方式,并顺应网格计算的发展趋势,换句话说也是计算机科学领域向商业化发展的实现。云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计算分布在海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不是存放在本地计算机或者远程的服务器中,这种分布方式可以使企业数据库的工作模式更加接近互联网,并使企业能够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相对缺乏的应用上面,再根据要求对计算机和存储器进行访问。这种新型的计算模式颠覆了以往传统的计算方式,是一场伟大的革新,这场革新它好比日常生活中的水电煤,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价格也低廉,但是它最大的特色在于,云技术是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传输的。

2 云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

在云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人们开始从云技术的角度来重新思考信息技术。由于云技术的特点决定它在教育事业中较受欢迎,因此比其他新型技术更容易被教育领域所接受,且它对用户的硬件设备要求非常低,仅这一点就可以解决学校硬件设施配置低的问题。云技术具有较强的共享,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此同时,还能纠正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观念,不再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玩游戏聊天的课程。最后,云技术还能帮助学校减少一些设备系统维护更新方面的费用。

3 云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运用―GOOGLE DOCS

由GOOGLE公司研发的GOOGLE DOCS就是一个经典的云技术产品,它的功能类似于微软研发的OFFICE办公软件,可以对文本文档、表格、幻灯片等文件进行搜索和处理。相比于其他的办公软件来说,GOOGLE DOCS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实现协作共享,它允许不同的计算机用户同时对一个项目进行查阅并进行更改,这种协作共享模式使得不同用户之间的共享更加便捷。在GOOGLE DOCS中,以下三个特点体现了它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

3.1 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编辑文档

GOOGLE DOCS具有强大的离线功能,即使在网络没有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对文档进行编辑,一旦网络进行连接,且被该系统检测出来,GOOGLE DOCS就会将文档中的内容进行自动存档。在GOOGLE DOCS离线功能的帮助下,学生即使在断网的情况下也能编辑文档,这种方式为教师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生也可以在没有网络诱惑的情况下进行单纯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技术的效果。

3.2 自动储存文档,便于查找

在学校的计算机中一般都安装了还原卡,只要将电脑进行重新启动,之前储存的资料都会自动删除。使用GOOGLE DOCS的话,学生在编辑完文档之后可以保存在GOOGLE DOCS中,在下次上课时仍然能够找回文档。即使重新启动也不会影响文档的下次使用。除此之外,GOOGLE DOCS还为学生提供了文档搜索的应用功能,学生若要查找某个文档,只需要输入文档名称、编辑时间、存档时间等,就能很快速地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3.3 文件共享,方便快捷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小组活动中,需要同一小组成员访问同一个文件,每人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没有云技术之前,通常的做法是安装局域网FTP软件,为每个小组建立帐户并设置私有密码放置属于小组的文件时。但在这种方式下,多人登录后同一时间只能一人处理文件,而其他组员只能等待。有了云共享则不同,可多人从不同计算机上在云中访问同一个文件,并各自保存修改内容。利用云共享还可以将某台计算机上的某文件夹同步到云端,这样无论什么地点什么时候只要有网络登录云端都可访问该文件夹中的内容,并储存访问、修改的结果,如同直接在那台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使实现共享如此简单方便。

4 结语

随着云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被人们称为最具革命性的计算模型,互联网已经逐渐普及了,人类正在向互联网环境不断迈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经济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烈,面对当今社会源源不断的各种挑战与机遇,人们对“云技术”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至今为止“云技术”已经被应用在各种领域中,其中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较广泛,它解决了现阶段一些学校信息技术中的各种实质性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相关工具。除此之外,还发展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意识。因此学生尽早地认识云技术、理解云技术、并使用云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鹏.云计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张为民,唐剑峰,罗治国,钱岭.云计算:深刻改变未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 杨洋.网络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探讨[M].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2007.

[4] 张媛媛,赵广宇,余华鸿.云计算与高校教学教育资源整合[J].今日科苑,2009(4).

作者简介

朱莉(1977-)女,本科,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课堂教学创新。

第7篇

关键词:云计算;体系结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6-3701-03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发展,传统的用户终端开始向更为便捷并随时随地可以接入网络终端的方向发展。同时,PC、笔记本电脑也从传统的以桌面应用为中心逐渐发展为以浏览器为中心,总的趋势是终端多样化、操作系统便捷化、浏览器中心化、存储处理网络化。终端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而这个过程将与网络侧的另一项革新遥相呼应,即被称为“第三次IT革命”的云计算技术。随着终端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以及浏览器逐步成为信息交换中心,更多的存储和计算机能力迁移到网络上,后端的服务器开始演变成“云”。云计算技术不仅使后段服务器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规模化扩展,并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并发处理需求。

1 云计算相关概念

1.1云计算的演进

1.2云计算的定义

云是由相互关联且虚拟化的计算机组成的分布式系统模式。这些虚拟化的计算机以动态的形式提供一种或多种的存储资源。这些资源通过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之间的协商来流通。基于这样云的计算称为云计算。简单地说,云计算就是指基于互联网络的超级计算模式。

1.3云计算原理

简单的说,云计算是指基于互联网规模化资源池的计算、存储、开发平台和软件能力提供给用户,实现自动化、低成本、快速提供和灵活伸缩的的IT服务。

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1.4云计算的特征

1)统一的管理与分配。所有资源无论地域或规模都由统一的管理节点进行分配与使用,将资源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2) 规模庞大。各大微软公司均拥有近几十万台的“云”服务器并且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万上千台的服务器。

3) 服务器虚拟化。各终端请求的服务均来自“云”,并不是有形的固定实体,使用者仅需一台电脑甚至一部手机,通过网络就可以使用。

4) 高品质的可扩展性:互联网的业务特征要求云计算的计算池能实现简单和高速扩展,以便在用户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可以迅速满足需要。缺乏可扩展性可能导致很高的管理成本和很差的用户体验。

5) IT获取时间短。互联网上提供云计算服务时均以接口的形式提供计算与存储能力,因此,云计算运营商应具有非常强大的批量提供能力。

6) 可信任性高。“云”增加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方式来保障服务的可信任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信。

7) 价格优廉。“云”利用具有经济性的节点以及自动化的集中式管理将资源高效率利用,有效降低了成本。

2 云计算系统架构

3 云计算服务形式

云计算的一个很突出的倾向就是IT服务化,也就是将传统的IT产品、能力通过互联网(如果私有云就是内部网)以服务的形式交付给用户,即大家所熟知的IaaS、PaaS和SaaS,对应于传统IT中的“硬件”、“平台”、和“(应用)软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3类服务。

3.1 1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传统IT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因此,IaaS主要指基于传统IT基础设施之上提供的服务,包括计算机服务、存储服务和网络服务。计算服务既包括弹性虚拟机, 如:Amazon的EC2,也包括高性能计算能力,如Amazon基于Hadoop MapReduce的HPC(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高性能计算)服务。存储服务既包括块存储和对象存储服务,如Amazon SDB、Azure SQL。 提供存储能力的可以是传统的共享式系统,也可以是分布式存储系统。网络服务则包括防火墙服务、负载均衡服务、CDN服务、如:Amazon ASW的Route 53、Elastic Load Balancing、CouldFront等。

3.2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

传统的IT平台主要是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开发平台,他们都是为应用开发和运行提供能力和支撑环境的,一般由用户自行部署。而在云计算中,PaaS服务提供商集中部署和运营操作系统、中间件、开发平台等,再以服务实例的形式将它们提供给外部的用户,即向第三方提供应用开发与运行实例环境,例如Google的App Engine、微软的Azure Platform。

3.3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传统的软件既有面向个人的桌面软件,也有面向企业的服务器软件,由于用户自行订购及部署。而在云计算环境下,这些由SaaS服务提供商集中部署和运营,并以软件服务实例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供多用户共享,例如Google的Google Apps、Salesforce的CRM服务、NetSuite的管理软件的服务。

4 云计算发展趋势

目前使用公有云的服务的大型企业虽然较少,但未来3年这一局面将发生巨大改观。公有云在成本、大数据计算能力以及灵活的可扩展性方面比私有云更具有优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型企业逐渐认识到公有云的成本和灵活性优势,因此会将一些数据和处理任务转移到公有云上存储和计算,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将选择公有云使用。

随着DropBox、Evernote等个人存储备份工具的出现,特别是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普及,云计算开始全面进入个人消费领域。2011年,苹果推出iCloud,Amazon推出CloudDrive和CloudPlayer,Google推出Google Music和计划推出Google Driver,微软升级了SkyDrive,HTC、三星、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等多厂家推出面向移动终端的云存储服务备份等,云计算应用服务正在进入寻常百姓家,目前的主要应用形式包括多终端的文件数据备份同步、云音乐、云笔记本等。随着智能电视技术的逐步成熟,未来面向家庭的围绕智能电视与其他终端互动共享的各类云服务也将应运而生。

5 结束语

云计算是一个全新的、很有发展前景的计算模式。它以共享云中各节点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为其本目的,以提供给终端用户所需的计算机资源为其主要职能进行开发与研究。目前,我国的“云”研究明显落后,如以本文提出的云服务进行深一步的开发与研究,我国的“云”发展将有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 危烽.浅谈云计算在互联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

[2] 雷葆华,饶少阳,张洁,王峰.云计算解码[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 袁国骏.浅谈云计算及其发展应用[J].实验室科学,2009(4).

[4] 张德峰.云计算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6.

[5] Cloud Computing.http:///wiki/Cloud_computing.Wikipedia.2010,12.

第8篇

【关键词】云计算;企业IT架构;搭建

0 引言

正如知名调研公司Gartner的分析师所说:“云服务是多种多样的,每种类型的云服务都有不同的发展前景。有些云服务注重的是企业的业务方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多样化是其显著特点。”在诸多云服务中,云计算的发展前途巨大,特别是在企业的IT架构构建上。云计算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企业内相应的IT构架流程以及与之相应的业务的一场革命。毫无疑问,云计算将会成为未来企业IT架构搭建的主要模式。接下来本文将对基于云计算的企业IT架构搭建做出浅显的分析及探讨。

1 云计算概述

所谓云计算,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互联网和远程数据中心,把无数的服务器相连接,使得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甚至达到10万亿次每秒),从而实现很多传统计算机无法实现的事情。之所以称之为云,是因为云计算中的资源较传统IT资源有很大不同,其具有“云”的特性,使用者可以随用随取,具有极大的方便性。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云计算可以看成一种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IT服务。对于专业人员来说,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融合了分布式、并行计算等IT技术,具备大规模、低成本、高度弹性、自动管理等特征的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商业实现。

通常比较常用的云计算服务模式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s),即提供按需付费的弹性资源服务,例如弹性计算、存储资源。其次是平台即服务(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即提供基于可扩展云基础设施的按需付费平台服务,例如运行环境、用户数据服务、应用开发环境等。然后是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即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浏览器为交互方式,把服务器端的程序软件传给远程用户来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提供基于可扩展云架构的按需付费应用软件服务。

2 传统的企业IT架构的基本以及面临的核心问题

由于企业的特殊性,使得企业内部使用的软件和一般大众使用的软件有着极大的不同,最核心的差异在于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的经营活动,最基本的应用必须有极高的稳定性,而且还必须保证一定的使用周期。通常来说企业内部传统的IT架构搭建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企业IT建构所需的一些基础设备不具有实用性,每次构建一个新的IT架构时,很多基础设施都必须重新建设,这样不仅使得搭建周期长,同时还浪费资源,使得资源利用率极低,使得IT架构的搭建成本大大提高。其次是传统的IT架构适用范围比较窄且没有很好的延展性,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得后期的维护比较困难,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传统的企业IT架构的基本组成为:1)IT构架内的各种管理应用系统,比较常用的有CRM、OA、ERP等;2)IT架构内的其它软件和基础的设施,例如机房、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等;3)其他一些保证IT架构正常运行的软件和设备,例如网络安全工具、杀毒软件、安保措施、供电保障、IT组织与IT管控体系等。

3 企业传统IT架构与基于云计算的企业IT架构的比较

云计算的划分有很多种,通常比较常用的是以服务和部署为依据来划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成熟的有公有云、私有云和融合云三种模式。目前来说企业传统的IT架构中有着数量庞大的服务器,虽然在庞大的服务器的作用下,使得企业内的计算机具有很高的运算能力,但是这样会带来一个弊端,那就是随着企业IT架构中服务器数量的增加,IT架构中数据中心就越难管理,同时IT架构的成本也会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企业传统IT架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不尽人意,比如每个服务器的不稳定性为0.01%,但是成千上万个服务器叠加使用时,服务器的整体稳定性则会大大降低。虽然可以通过改变硬件的设计来提高IT架构数据中心的稳定性,但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服务器数量不多的时候,当服务器数量急剧增多时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大大降低。

如果把云计算技术运用到企业IT架构的搭建中则可以极大的提高IT架构的稳定性,通过云计算技术使IT架构中的服务器构建成一台逻辑上的计算机,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按需分配。这样不仅从根本上提高了服务器的稳定性,同时也使IT架构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得到了保证。目前很多规模庞大的互联网公司在搭建企业IT构架时都采用了这种做法,如微软公司,谷歌公司,百度公司等。

4 云计算出现后,企业实现IT架构的思路

随着云计算的出现,企业在IT架构搭建时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从IT架构的基础设备层进行着手,从传统的烟囱式的建设模式转变为集约化的建设模式,要充分运用IaaS,将众多服务器资源池化,为应用系统的承载提供所需的计算资源,快速提供计算资源以满足用户突发资源需求。其次,要充分发挥PaaS的关键作用,注重能力汇聚、能力开放和统一应用开发环境的建设,通过分布式并行计算算法,充分聚合服务器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为特定应用提供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形成高效的软件应用开发和托管平台,聚合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和终端用户演进。另外,在应用层面,要从实际的建设、运营、维护角度出发,优先选择SaaS应用。因为SaaS提供商为用户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硬件运作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工作,作为客户的企业则只需根据自己的需要,向SaaS提供商租赁软件服务,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更重要的是在企业IT架构中采用云计算技术还会增加企业的自主性,企业在设计之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向软件商购买或定制所需要的服务,同时通过互联网完成软件的使用,一方面使计算工作从终端侧转移至数据中心侧,降低对终端设备的计算能力要求,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企业IT架构构建的成本,也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对经营活动的管理,而且离线数据的使用还使得企业在使用这些软件服务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企业办公更加便捷安全可靠。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在IT架构构建方面,应该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优势和优点,从而使企业IT架构更加科学化,更加稳定可靠,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运营价值。同时由于云计算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云计算能更好的在企业IT架构中发挥作用,仍需要大家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东.大话存储 网络存储系统原理精解与最佳实践[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第9篇

【关键词】虚拟桌面 关键技术 云计算时代 数据库研究

云计算时代,对数据库技术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1)大规模集群管理;

(2)海量数据处理;

(3)低延迟读写速度;

(4)建设以及运营成本。

虚拟桌面在云计算时代数据库的应用中具有诸多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虚拟桌面能够随时随地提供数据访问的能力;

(2)支持多样化的接入设备选择;

(3)降低软件和硬件的管理成本和维修成本;

(4)强化用户的数据安全。上述优势使得虚拟桌面在云计算数据库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虚拟桌面及关键技术在云计算时代数据库中的相关应用。

1 虚拟桌面以及虚拟化关键技术

消费者对于虚拟桌面的相关使用非常常见,最早可以追溯到Microsoft提供的远程桌面服务中,但是事实上在实际运用中不够满足相关需求。举例来说,远程桌面无法支持桌面共享服务。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桌面获得了更为长远的发展,现阶段来看,虚拟桌面的解决主要方案分为以下2种:

(1)SBC;

(2)VDI。

从VDI虚拟桌面解决方案原理来看,在服务器侧准备专用的虚拟机,然后通过桌面显示将虚拟桌面发送给远程客户。上述原理主要是将服务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主要有以下2种方法:

(1)完全虚拟化;

(2)部分虚拟化。

完全虚拟化能够为操作系统的相关操作提供与物理硬件完全相同的虚拟硬件环境,部分虚拟化则会在修改相应操作系统之后再将其部署进行虚拟机器中。完全虚拟化和部分虚拟化方法相比较,部分虚拟化具有更好的功能,但是对于虚拟机器中的操作系统修改具有更大的难度。部分虚拟化系统操作尤其是windows系列操作现阶段是用户最为广泛使用的一个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中的闭源特性导致部分虚拟化操作很难进行相应部署。SBC虚拟桌面操作原理是将软件统一安装在一个远程服务器上面,用户通过建立服务器对话或者服务器桌面等相关应用来进行操作和访问,不同用户之间的对话是隔离的。上述操作能够使得键盘敲击和鼠标点击等应用软件层之间更好地插入虚拟化层,削弱不同层次之间的耦合关系,使得软件运行能够不受本地操作系统时间的驱使。上述方式方法在windows系列操作中已有相关支持,但是在之前的相关应用中,由于用户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服务器中,最终导致服务器无法根据负载情况进行资源整合。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由于之前的应用场景主要是会话业务,所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服务器与用户之间的通信安全性能不够高。新型的SBC虚拟桌面解决方案需要对虚拟桌面的性能进行相应改进。

2 虚拟桌面关键技术在云计算数据库中的应用

2.1 虚拟化技术

从VDI虚拟桌面解决方案来看,提供闭源windows操作系统桌面非常有必要。现阶段来看,支撑VDI虚拟桌面普遍运用的是完全虚拟化技术,如CITRIX采用的Xen虚拟机。从总体上来看,不同厂商的服务器所使用的虚拟化产品在技术方面和本质方面保持高度一致,由于单台虚拟机的性能差异不够显著,再加上不同服务器虚拟化管理软件在功能和性能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对于虚拟桌面来说,需要从虚拟机的部署方面和供给方面来选择关键技术。从SBC虚拟桌面解决方面来看,直接利用服务器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用户环境,使得不同的用户能够在同一个服务器上面获得自己的相关应用。由于服务器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能够很好地提供服务功能,所以此类解决方案的门槛也比较低。在windows操作系统厂商中所的相关产品中,关键在于优化视图内容的协议,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2.2 个性化用户设置

虚拟桌面用户的必然要求之一就是拥有个性化的配置,目前的一些厂商通常采用的是Microsoft对用户进行管理,将用户的身份以及相应桌面设置需求进行个性化配置。当用户在访问虚拟化桌面式,需要认真其身份,认证成功之后能够为其提供不同应用权限的个性化虚拟桌面。从SBC虚拟桌面解决方案中不难发现,服务器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能够很好地设置用户权限,在描述相关文件中过程控制也比较简单。从VDI虚拟桌面解决方案中不难发现,每一个用户在操作系统映像和虚拟机配置中具有不同的需求,在用户描述文件方面规模也较为庞大。现阶段来看,各个不同厂商正在对如何减少用户数据而进行产品改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虚拟桌面技术目前来看已经比较成熟,不同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色,其中Microsoft在操作系统中具有领先地位。虚拟桌面在云计算数据库领域中的发展应该从提高用户体验角度入手,为了能够达到完美极致的用户体验,运营商以及生产商等均需要作出相应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媛.云时代图书馆桌面虚拟化带来的管理技术变革[J].新世纪图书馆,2013,11(04):67-69.

[2]刘剑锋.浅谈虚拟化桌面在高校的架构和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15(11):71-72.

[3]俞雪永,陈丹,王云武等.基于云计算的虚拟桌面环境规划与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5,16(09):29-32.

[4]赵峰.云桌面虚拟化架构的研究与应用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8(16):224-226.

[5]叶见春.基于Xen虚拟机的Xendesktop虚拟桌面在图书馆机房管理中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2014,16(09):241.

作者简介

吴立芝(1981-),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云计算、实验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