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

时间:2023-10-12 16:11:16

导语:在数字媒体艺术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字媒体艺术培训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教学;研究

一、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在国内发展的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是由数字技术和当代艺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艺术的创新学科。[1]20世纪80年代末,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开始研究计算机图形技术。1990年成立了中国图像图形学会。1993年由张骏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率先创建了美术工作室,成为了我国第一个高校专业电脑美术培训班。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工艺美院、北京印刷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等高等美术研究中心陆续开展了更大范围的电脑美术培训。2002年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获准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个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进入21世纪以后,数字媒体艺术开始引起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关注。[2]一些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开始开办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专业。近几年,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专业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该专业的开设高校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以理工科专业见长的综合性院校,例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数字媒体艺术在我国发展近30年时间,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很多学校开设此专业并没有真正认清其内在原理和特点,使得该学科发展良莠不齐,所以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位

1.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交叉学科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跨越了多个学科,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该领域主要涉及造型艺术、环境设计、交互设计、数字图形处理技术、计算机语言和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的知识。它具有科学特质又具有人文特质,不能单纯地将其归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或者艺术学。正是由于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特征,数字媒体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独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3]数字媒体艺术不能被简单地划分为计算机科学,因为它的核心是艺术创造。数字媒体艺术中数字技术与艺术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技术给艺术提供物质媒介和展示渠道,艺术是技术的核心价值,是作品的灵魂。数字媒体艺术也不能简单地被划分为艺术学,因为它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这个表现手段,因为更优秀的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演绎艺术作品。因此,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交叉学科的属性可以更清晰地明确其教学中的专业学科设置。

2.数字媒体艺术的培养目标、学科框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以艺术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数字产品和艺术产品相结合的能力。艺术类别的课程占核心课程的比例较大,如艺术概论、媒体设计与创意、3D动画和虚拟场景、数字影视合成与处理等。其目的是要培养技术和艺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框架,笔者认为应该从“交叉学科”、“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进行:在交叉学科里,分别于计算机科学和艺术学交叉研究;艺术创作手段纷繁多样,应充分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所有带来的可能性来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分为理论知识、市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从而实现理论、实践、教学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中国高校的设置和开展是在摸索中前行,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并解决。

1.制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制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4]它决定一个学校该专业的发展方向。总体来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成技术和艺术两方面:技术主要体现在实践性,艺术主要体现在创作层面,而这两点在院校的教学规划中并不明确。无论是偏重技术还是偏重艺术,都应当根据本学校的学科优势、教学资源、专业特色等实际情况来制定。[3]

2.专业师资匮乏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教授,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艺术创新的人才来担任。但目前多数院校的该专业教师多是由计算机专业、信息工程专业的老师担任,他们掌握较好的计算机技术,但是会忽略艺术的创造性。所以,如何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是决定整个专业教学质量和方向的关键。学校应该多为教师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开阔教师眼界,搭建更广大的平台,让教师能更好的接触该专业的前沿知识,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能及时根据时代的发展修改和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所教为所需,让学生所学为所用。

3.培养的学生不能与市场接轨

社会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人才需求量大,但是毕业生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专业学习,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定位,主要原因是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有限、创新能力差。因此,我们得反思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是否达到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另外,学校投入相关的教学设施设备,是否达到了能够开设该专业的标准?只有良好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际操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才能获得社会竞争力。

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科建设的可行性方法和对策

1.提出一个交叉学科研究,基于数字艺术为框架的多学科体系设想

数字媒体不能单纯的被看成一门新兴的学科,而是服务于社会发展,体现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特色的交叉学科。所以将数字媒体归纳到艺术设计,或者计算机科学都不是一个恰当的学科分类。现在国家已经将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放置在一个专门的类别中,充分的体现了其特点。因此,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科建设,有必要将其与艺术学和工学等学科门类充分交叉,例如: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在综合类大学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综合类院校无论在艺术学院(通常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或者计算机学院(通常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此专业方向,都要顾及其交叉学科性,尽可能的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借鉴学习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才能更好的完善学科体系建设。

2.大数据、信息化研究和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知识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这里的大数据指的是数字媒体艺术在中国兴起的这些年来,所招收的学生数量、占比,毕业的就业方向、职业规划,考研和出国比率,包括二本以上院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等。在大数据分析的背后,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改革的学科知识体系。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我们可以更加有效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包括:数字媒体艺术基本原理模块、影视特效创作模块、交互媒体设计模块、数字媒体产业知识模块和创新创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应与高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资源匹配,强调艺术与科学、人文的交叉融合,以创作为核心,将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和服务于创作的技术研发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

3.依托产业需求,制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生态发展战略

第2篇

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首先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国外的部分艺术院校和工科院校开始设立,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已成燎原之势。“新媒体”产生的“新思维”和“新艺术”已经成为艺术教育领域新的革命。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产生了包括数字印刷、数字影像、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等在内的多种数字传播媒介形式。目前全国普通高校中80%以上均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而设置动画类专业的已经超过230所。可以说,与创意产业相关的媒体术类专业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为普及的专业之一。虽然办学规模扩大,但就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理论研究、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等重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全国各大高校争相建立和发展数字媒体专业,逐渐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象。数字媒体艺术这一新兴专业发展迅速成为各高校艺术领域最热门的崭新发展方向,在国内高校中有“星火燎原”的态势。但在规模扩大的背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不可否认地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存在着以下不成熟现象:

2.1教学体系不完整

面对新的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存在不足之处。一些院校在吸取国外办学经验的同时,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目前尚没有深厚的理论积奠,国内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突出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集文理、艺术、技术综合型的学科,需要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理论背景来进行艺术创作。而高校过分注重软件的学习,许多院校开设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实际上贯穿了大量的软件操作课程,过多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而忽视了在艺术层面上的艺术创作。数字媒体艺术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几乎成了单纯的软件实践课程。数字媒体艺术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但是在注重实践之外,指导实践的理论研究的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数字媒体艺术”这一概念刚刚从西方引人我国,相关学术理论的积累刚刚起步,导致我国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新媒体艺术实践活动中都存在相当大的盲目性。而且由于缺乏数字媒体艺术史、数字媒体艺术导论和新媒体研究等重要课程,使得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和软件实践课程缺乏必要的联系,因此就难以从更加深入的层次把握数字媒体的艺术语言和设计风格,没有深入从事数字艺术和设计本质的研究和学习。而教学者也是在本身对“新媒体艺术”的概念缺乏完整和清晰的认识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些都成为制约国内数字媒体设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2专业师资缺乏严重

随着我国各大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开设,专业教师显得尤为缺乏。目前改专业的很多教师,一般都是从其他专业转型到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在理念和技术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我国许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条件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缺乏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专业设计教师和专业设备,使得更多的教师被一人多用,甚至超出了自己擅长研究的艺术领域。这是目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2.3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有待完善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艺术性与技术叉很强的学科,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要打破传统的艺术教育方式。此外,还要有相应的新设备来作为强有力的保障。新思维、新创意以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软件的层出不穷,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直接引起了一场数字艺术教育领域的革命。而高校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方法和理念以及技术设备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很好的解答而很难贯彻到教学中。

3.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培养的新思维

3.1注重学科整合,完善学科体系,加强学科交流。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社会对数字媒体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应该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交叉与整合之路。综合性的专业课程,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各种素质和思维能力以及组织、交际和实际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新媒体艺术教育,更应该突出它的整体观念和综合思维。依据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打破同一所学校中不同院系的界限,甚至学校间的界限,各院、各系都是可以相互协作、相互推动使学生成为综合型设计艺术人才。

3.2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数字媒体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取决于课程结构与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作为新媒体艺术教育工作者来说,拓宽视野,更新认识、更新知识是关键。尤其是数字媒体艺术这样一门综合的新兴艺术学科,更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及时敏锐的意识到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动态,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捕捉到最新、最前沿的信息。新媒体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强而且发展迅速的艺术形式,因此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高校还应当健全现有教师的再培训机制,能给大批青年老师以更多的深造和学习的机会。

3.3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需要强化实践环节

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实践性。高校应加强对社会实践的重视力度,以创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契机,强化“产、学、研”相结合。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要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2006年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国家要重点发展9类文化产业,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说绝大多数都与文化产业有关。通过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项目,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和艺术构思,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活动。通过实际项目的研发和制作提高高校艺术教育与社会接轨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设计、制作能力,将会对整个产业体系良性循环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在我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中,缺乏足够的设计实践是影响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其中有办学条件的限制,也有观念的问题。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寻找和创造条件,将专业教学同设计实践结合起来,这才是解决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把高校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动员起来,与企业和地方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探索实现社会实践基地与生产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就业实践基地一体化的道路。

今天的数字艺术进入了多样化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数字媒体艺术这样一门复合型新兴学科,我们所面临的绝不仅仅是扩大规模的问题,而是在这场信息革命来临之际,如何培养出能够横跨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复合型 艺术设计人才,这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当前的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提出的重大课题。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以理性的目光来审视,不断探索出适合本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完成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最终使数字媒体艺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廖哗.新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

[2]夏少琼. 独立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消费导刊, 2008,(23) .[3] 黄卓.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转型初探――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艺术教育[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4] 任斌. 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

第3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改革;有效策略

在当前高校教学不断发展的大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新兴专业开始出现,并且得到较快发展。在现代高校教育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就是新兴的一门专业,是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主要专业,对当前社会数字媒体行业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加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从而专业课堂教学得到更好效果,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进行更好的培养。

1 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内容缺乏合理性

对于当前高校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并且实际教学内容相对而言比较肤浅,缺乏较强实用性。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知识大多都是理论原理,对于专业技能及影视课程很难准确进行把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均未能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强重视,另外由于当前学校内的相关教学设备比较老旧,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都是选择闭门造车教学模式,导致实际教学严重缺乏实用性,最终所造成结果就是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主动性比较差,最终对教学创作积极性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而言,其中关键环节就是整体教学评价,目前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内容仍不够完善。具体而言,其表现就是,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及时评判学生成绩,也未能够考查学生创新能力,仅仅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判,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严重影响。

1.2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不合理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而言,其与其他传统专业课程相比较存在很大差异。首先,对于数字媒体相关设备而言,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成绩评定及影视内容的科学设计等相关课程均对专业机械设备具有严格要求,包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相关软件内容与硬件内容,比如摄影摄像机,演播室室内外制作仪器等,因此高校影视制作时刻注意市场更新。相关教学设备及机械的更新虽然需要较高成本,然而若未能够对这一方面投入加强重视,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对平常卷面考试比较重视,对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往往忽略,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了解相关一些机器型号。在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教学资源的不合理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因素。[1,2]

2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效策略分析

2.1 依据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界面设计、网页设计以及三维动画与游戏制作方面人才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高校应当深入进行企业调研,对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方向进行充分了解,尤其应当了解企业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还应当了解不同岗位所提出的不同要求,这样一来才能够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制定出培养目标,从而可将学生应当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及软件技术确定,之后在实际教学及实践过程中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应用。所以,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当对专业课程结构及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将企业以及市场实际需求作为导向,使艺术设计及其他学科之间能够形成融合及交叉,并且使其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向不断进行扩展,对专业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使所培养的人才具备牢固理论基础,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并且具备熟练软件操作技能,能够将具体设计项目完成,并且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2.2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对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运用。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工作室教学模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加重视,可使学生对今后职业环境提前了解。对于工作室教学模式而言,其主要就是对公司化教学模式进行模拟,使学生直接进行实际项目操作。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使学生对行业规范流程及管理制度逐渐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进行分组合作,依据制定项目要求对方案进行设计,通过学生共同协作将整个项目完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将具体理论知识充分转变承诺成为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对自己不断提高认识,并且及时对自身进行调整,使相关职业能力得到较好锻炼,为今后实际工作奠定理想基础。在模拟化工作环境中学习,学生可对自身专业知识不断进行完善,并且能够不断进行创造,得到相关行业经验,使自身适应能力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另外,教师应当对学生积极鼓励,使其敢于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2.3 加强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

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而言,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尤其在当前社会数字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上对专业人才质量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仅仅实施日常课程训练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适应专业岗位。为能够加强实践训练教学,学校可聘请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专业人才进入学校内进行教学,也可使学生融入企业中,从而对其进行现场授课及分析,使学生在整个项目设计均有所参与,在实践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进行体会,从而使其实践能力提高。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选择创新型专业人才教学模式,使课程设计及企业项目设计两者之间能够实现有机结合。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高水平师资力量属于重要保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高,必须要对师资理想加强建设。在保证教师具备较高教学水平基础上,才能够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所以,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良好平台,从而使其能够接收继续教育及学习,同时还能够为教师创建良好工作环境,同时应当对教师进行积极技能培训,从而使教师教学水平及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另外,学校也可聘请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相关专家进入校园内担任客座教授,并且为日常教学工作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从而使整体教学效果得以提高,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进一步发展。[2,3]

3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应当对当前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作为专业教师,应当清楚认识当前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应当通过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从而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茹,蔡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9).

[2] 金文h.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探索[J].艺术品鉴,2016(2).

第4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设计影响

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每天的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信息瞬息万变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更带给我们便捷优质的身心感受、体验。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数字技术与动画艺术相遇并结合,改变了传统动画制作慢、画面失真、画质不清晰的表现形式,实现了计算机技术运用后的快捷放大与细节处理,增加画面的清晰流畅度,从而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展示出来,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完美享受。

1数字媒体艺术为动画设计提供的便利条件

1.1动画人物形象的画面效果更佳

动画的人物造型是一部动画作品的灵魂,人物的外在形象是动画设计中关键的设计部分,设计者用这些塑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维,美化人物的外在形象需要从色彩、服饰、人物整体造型上下功夫。创作者用技术来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为动画增加整体美术效果。、动画中人物的造型、服装的色彩与款式等都能体现角色的外在形象,而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为人物形象增添画面的丰满感,利用声音来丰富人物的个性特点,再加入所处的不同环境中承托动画人物的生动性、立体感、真实感,使动画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突出,外形更加美观大方,动画作品的画质更加清晰流畅。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缩短动画的创作时间,还能有效的提高动画设计的艺术美感,真实的表达创作者的思想。优秀的动画设计作品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带动动画业不断开辟新的道路,使动画作品更有精神文化传播意义。

1.2增加动画设计在业界的影响力

动画设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创造市场价值,还要追求在整个动画设计范围的影响力,而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发挥其信息快速传播的特点,将优秀的动画设计作品置于市场大环境里,受更多人的检验,使市场来评判作品的价值,观看的人越多越受关注,就能扩大动画设计作品在业界的影响力。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动画文化艺术的互动交流,运用技术完成网上服务模式,并建立完善的动画设计基础设备,从而独立完成设计、运营、推出、反馈等一系列活动。这样的一种模式,不但增加了动画设计行业的经济收入,还能提高在网络上和动画设计行业的影响力。动画设计的影响力越大,更拓展我国动画业的发展前途,加快我国动画业的发展速度,使文化精神与艺术表现都融合于动画作品中,将优秀文化结合动画的形式传播给人们,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享受。

2数字媒体艺术在动画设计方面的有效运用

在网络信息化快速传递的信息化时代,动画的创作过程也需要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动画设计来共同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播,动画设计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将动画作品的文化精神和艺术进行表达出来,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文化。数字媒体技术将动画设计成内容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再借助网络传播出去,以最快的速度拥有市场,让更多的人接触并欣赏中国各方面的艺术表现,给现代动画设计提供了信息化的发展平台,使动画的效果更加丰富多样,更具文化艺术魅力。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中,人们喜欢依赖于生活在数字信息的环境中,找寻动画视觉的冲击效果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数字媒体技术与动画设计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样一来既节省了大量的宣传费用,还满足了动画设计的技术要求,做出来的动画效果更加的逼真、有灵性、充满立体感,创作者对色彩的把握、人物造型与性格的刻画使整部动画作品更有吸引力,使人们观看时情感得到触动,并被动画的美感所吸引,享受视觉上的丰富体验。动画的创作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实际情况,设计者尽量创作接近生活的动画作品,使人们更能接受这种艺术表达形式。艺术表达不能脱离生活元素,动画设计也一样,不能脱离人们的生活范围,如果脱离了生活那样将失去作品的吸引力。

游戏设计也是动画设计其中的一种,游戏设计也需要借助数字媒体技术来完成,现在的游戏行业发展迅猛,当下正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网络平台下游戏行业会越来越快的发展。游戏设计的难度比较高,需要专业的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人员来设计和完成,需要将二维或三维图形借助计算机得到精确数据,运用这些数据来完成人物、背景的立体动画效果,游戏的研发设计人员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从而掌握处理各项问题的办法,掌握各方面的技术能力,使游戏也能传播中国的艺术文化,使我国的传统优秀艺术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熟知了解。

总之,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广泛的运用,我们的动画设计也需要不断的融合新的元素,数学媒体技术不仅提升了动画作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还为动画增加了视觉效果,使动画中人物的形象更加富有美感,对于动画设计来说依靠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是一个新的起点和转机,能将动画设计推向另一个巨大的平台。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产业 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9-01

数字媒体产业(the digital media industry)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媒体内容的设计和制作为中心,包括多媒体,软件,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也包括对传统文化艺术娱乐产业的数字化。数字媒体技术为不同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短信、数据库、报纸、刊物等等,提供了新的基础,提供了分享资源和影响力空间的内在机制与条件。在影视特效,数字动画,游戏娱乐,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及教育,医疗,建筑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增值潜力。

数字媒体产业是科技文化娱乐新兴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中国的数字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是基础比较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数字媒体的内容平台”列为重点领域,数字媒体产业具有 “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科技部通过国家 “863计划”在动漫和网络游戏两个领域率先进行了布局,2005年5月13日以国科高发字(2005)150号文件批准北京、上海、四川成都、湖南长沙组建四个“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预计在未来3至5年内,数字媒体产业将成为我国IT和娱乐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涉及影视、游戏、出版、图书、新闻和信息技术等各类文化和技术产业。可是,相关人才匮乏,特别是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并具有艺术创意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开发与设计人才更是稀有。专业的数字媒体人才的缺失成为了中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高职院校应如何来培养专业的数字媒体人才是当前应该重点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数字媒体产业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媒体产业是本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涉及的领域范围广阔,因此,对所需人才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具有很高的标准:

首先,应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字媒体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学习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然后,应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理论,运用艺术思维进行对象策划与包装,动画、广告、多媒体交互艺术、动态影像与宽带流媒体应用等多媒体艺术创作。第三具备良好的软件应用和操作能力,熟悉各类设计软件的工作界面,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工作流程和使用方法。第四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充分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第五,具有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具备道德完善的人格。善于沟通和交流,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2.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教学的主要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数字媒体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了计算机、艺术设计和多媒体等多门学科。数字媒体产业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产业,用“文化为体、科技为媒”准确地反映了艺术文化在数字媒体产业中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培养的人才两极分化,懂艺术的人不熟悉技术,而懂得技术的人则缺少艺术素质,培养懂艺术又熟悉技术,兼通“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字媒体专业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艺术设计为依托,将数字技术与设计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和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以在网络媒体公司、传媒业、影视广告业、娱乐游戏业、动画设计公司、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和教育等行业工作。

3.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手段是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其能培养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培养动手能力。(2)培养综合能力。(3)培养设计能力。 (4)培养研究能力,该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项目的制作,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4.高职院校数字媒体实践教学的对策

(1)以适应数字媒体产业对创作设计人才、制作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要求设置专业实践教学。从具有艺术与技术特点密切融合的数字媒体产业需要出发,高职院校应在传统的艺术教学的基础上,注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视听艺术的融合,注重在影视、动画、设计、计算机等不同学科方向之间的交叉复合。

(2)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验设备的优势,建立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符合时展要求和数字媒体技术前沿的先进实验室和实践教师队伍。

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数字媒体新技术,使他们紧跟数字媒体技术前沿和迎合时展要求,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跟上市场发展行情,随着不断改进和提高的技术手段,要求实践仪器设备的不断升级。

健全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数字媒体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档次普遍较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有技术、有专长。他们既要掌握实践技术,又要懂得使用仪器设备、维护和开发的能力。实践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素质,不但具有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必须有综合性实践的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能力。

5.通过搭建数字媒体实验基地,为数字艺术人才系统的实践训练培养提供发展平台

第6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2014年,国务院《决定》提出要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民办高校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民办高校,必须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转型问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个对产业依赖度极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具有实践性强、产学研结合的的特点,同时民办高校新专业普遍带有师资不足的缺陷,校企合作成为了构成专业和发展专业的重要途径。

丁永玲认为“校企联合办学”是指“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育和学生参加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这些企业的管理文化和用人需求往往带有独立性、特异性,从中探索系统化、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潜在问题

(1)专业方向定位模糊性与企业针对性强的矛盾

相对于其他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整体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泛化的问题,由于其宽口径的特点,涉及的知识领域和范畴广泛,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少明确的倾向性。当前国内的数字媒体专业主要定位在游戏、动画、影像编辑、虚拟化数字设计几个方面,而企业提供的岗位则细化到某一软件的某一模块,涉猎过宽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无法细化和深入具体工作的缺陷在校企合作中凸显明显。

(2)校内教学考核方式与企业评价体系存在冲突。

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从精英型人才培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渡,这不仅符合了社会发展规律,同时也满足了社会人才需求。但作为高等教育,传授知识的方式仍然具有普遍性、主动性、整体性的特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学校中接受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会呈现不同的接受结果,考核方式作为教学效果的唯一评价标准,不能够多维度的反映教学结果;企业管理则具有优先考虑经济效益的特点,全面接收管理各个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带来经济上的负面效应。高校有教无类的教学模式和企业择优录取的评价标准,在校企合作中产生了矛盾。

(3)行业技术更新加速和学校教育相对滞后的矛盾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艺术审美带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在较长一段历史时期不会发生大的变革;而技术则呈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态势,软件作为学习的手段不断升级、更新,甚至一些新的软件的产生直接导致了某一软件、某项技术的消亡,这种更新形式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但由于高校和产业衔接不畅,新技术往往又伴随着高昂的成本,技术的升级只能止步不前;企业作为经济体则能更好的承担技术更新带来的经济问题,更快的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所以,高校教学相对于企业,具有滞后性,这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人力需求产生了矛盾,企业不得不投入额外的成本用于新技术人才的岗前培训。

(4)企业追求效益和高校资金不足之间的矛盾

校企合作的师资薪金问题是合作中的重要问题。由企业提供的企业师资往往具有双重的身份,一方面他们大多为企业中资深员工,对技术掌握熟练;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技术在高校中的传授者,他们又具有教师的身份。一旦驻入高校,企业中的项目没有时间完成,薪金必然受影响,作为教师的学时补贴往往无法和损失持平,其中的落差该由哪一方来埋单,成为了校企合作争论的焦点。

立足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这些潜在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的解决,将会极大的影响校企合作的质量。

二、解决校企合作模式问题的对策与分析

(1)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期机制,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定向培养机制,在专业方向的划分上更具体、更明确,在学生数量充足的前提下,可以开出多个专业方向。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的协议,以企业需求为蓝本,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使输出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紧密衔接。

(2)建立多维度考核方式,细化课程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以实践型考核机制为主,分为上机考核、个人成品答辩、分组实战答辩三种形式。三种考核方式均以任务驱动为主,上机考核需在规定时间内(不超过8学时)完成小型项目任务,根据项目要求设置采分点,由老师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个人成品答辩完成时间为1-2周,教师提供多项中型项目任务,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对其中一项任务进行选择,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答辩,答辩形式以教师对项目提问,学生回答为主,教师根据学生对项目的认知、理解、完成质量为标准进行给分;分组实战答辩是随机进行分组后,各组学生对同一项目任务进行制作,时间为2-3周,教师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完成分数等级的考核。以上三种考核方式的制定,均根据企业中的实际情况制定。

(3)输出教师进入企业进修学习,引入企业技术

一方面,企业可以将新技术引入学校,派专门的师资对学生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学校也可输送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参观、访问、学习,提高教师技术水平,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的技术升级。

(4)企业提供助学贷款和带薪实习岗位,学生带薪实习工资分期还贷

企业向学生收取培训费用以支付企业教师的工资,学生可以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并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偿还,企业需向贷款学生提供带薪实习岗位,并承诺学生达到用人质量标准后转入正式并提高薪酬待遇。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一)嵌入式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理论课程由校内自有教师完成,实践课程由企业师资完成,在校内实验室配备不全的情况下,可以由学生进到企业中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在实战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用人需求、岗位设置,尽早确立职业目标。这种合作模式主要运用于小型企业的合作中,这种企业往往资金少,项目小,项目间隙多,企业固定员工少。项目间隙中,可以完成对学生的实践教学,随着项目入手,对人力需求增大,前期培养的学生可以迅速进主工作项目,弥补人力缺失的问题,一旦项目结束,则可以继续利用空余时间继续进行实践教学。

(二)“三加一”培养模式

“三加一”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3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后,第四年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集中进行专业训练,培养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第四年进入企业,带薪顶岗实习,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主要针对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能够适应企业大型的项目工程,有助于解决工期长、内容繁琐、需要反复修改的项目。由于该合作模式具有连续性、持久性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企业的工作内容、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

(三)工作室合作模式

该合作模式主要针对创业初期不具备办公场地和办公硬件设施的企业。将工作室设立在校内,学校免费提供带有设备的实验室,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的发展中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人员对学生免费进行培训,工作室吸收优秀的学生作为兼职型员工,学生在课余时间有偿为企业进行项目制作,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目的。

总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对企业的依赖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必然性,探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解决了师资问题、技术更新问题,更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民办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技术类高等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案例。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已经适应了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方面上的改革与需求,满足了信息化的社会建设的需求,现代多媒体的技术主要有数字图像上的技术、数字音频上的技术等。现代多媒体的网络系统可以按硬件分为计算机的硬件、多媒体计算机设备的硬件;按照功能的开发可以分为演示系统、培训系统和家庭系统等。多媒体技术是多媒体学科与计算机的综合应用技术,它是一种迅速发展的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已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领域,实现了信息表现的多样化、交互性、实时性、数字化特征。

1.1 交互性

所谓的交互性就是指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参与的(不论是发送方还是接收方)都可以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同时也为信息或者是教学的应用开辟了更加广泛的领域。自由的控制和干预信息的处理,增强对信息的理解。

1.2 数字化

各种多媒体在处理数字信息后,计算机都能对多媒体进行存储、加工、编辑等活动。而多媒体信息对当今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改变了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技术对美术的创作教学又有一定的提高。

1.3 多样性

多媒体计算机可以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媒体。进行信息显现,适应了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获取的方式,另一方面是指多媒体计算机处理输入的信息。

二、多媒体艺术的特征

多媒体艺术指的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传播、资讯和图像上进行的研究情况,并且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表现形式。与此同时,网络多媒体艺术主要包括了根据生命遗传的技术和生命工程的技术等表现的新媒体的一种艺术形式。多媒体艺术主要表现在这几个特征:一是具有较强的虚拟性,虚拟性是利用多媒体艺术建立而成的非真实幻想出来的,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作出虚构的非真实的假想;二是观念性很强烈;三是公共性广泛,现代多媒体艺术可以通过电视、录像和互联网络等手段表现出来,积极的开展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突破了个人私人的狭隘性,对公共的大众文化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四是流行性和时效性的特征。现代多媒体艺术抓住了文化这一热点话题,进行及时、迅速的传播报道,这样的艺术符号的形成很容易和流行的文化结构形成前卫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现代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3.1 有丰富教材的价值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方便教学资源的收集使学生更直观的产生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有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每节课都离不开具体的、可视的形象。形象的直观性,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美术课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直观的图片资料进行解释,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把图片,文字,甚至声音整合到一起,以此来丰富教材内容并完成教学任务。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配套设施及相关软件的普及,美术课教学用的图片来源越来越多,学生在上美术课的时候,看到屏幕出示的一幅幅画面,立即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对世界著名画家的作品欣赏时,由于各方面的特殊性,很多原作是不可能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的,这就有碍于对画家这一人物作品、风格、流派、个性等各项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当我们通过网络寻找到高清晰的有关此画家的作品后,利用多媒体的特性,我们就能直观的、如愿以偿的、近距离的去欣赏,并能通过各种放大、模拟、分离等多媒体软件技术的支持,仔细的探索作品本身的技法、语言、手段、形式美感等表象的东西,另外再通过搜索大量的有关文字信息,丰富了教材的知识面,从更深层次理解、解读此画家,最终让学生与画家或大师之间达到跨越历史时空的心灵对话。

3.2 有活跃教学过程的价值

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审美能力和美术素质的修养,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创造出快乐的课堂教学 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能以富于启发性的形象和媒体提供的有声有色的信息,紧紧吸引住学生,不断诱导他们的探知欲望,激励他们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消除课堂单调紧张的气氛,使学生获得更加扎实的知识。课堂的交互性设计使学生和老师随时都可以回顾、探讨、计划的学习,可以主动的探求知识,能够提供多种刺激,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时间。如在对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上某阶段课题时,首先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在上课时再以大家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师再作评价总结。这样极大的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削弱了教师只身单影的课堂教学感,大大优越于传统教学,教与学融为一体,其乐也融融。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96-02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society demands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digital median. It presents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a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a.

Key words:major of digital media;teaching practice

1 背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内容包括广告、通信、电子娱乐产品、出版等许多领域。它融合了计算机、通信、教育、影视、传媒等多个行业,是继IT产业之后又一经济增长点。国内数字媒体产业相对比较落后,这与我国庞大的数字媒体需求极其不相称。国内从2000年开始,以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院校,开始了数字媒体专业的招生,至今也只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

运城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从2005年开始招生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有七届毕业生。该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图形图像的处理和数字影视制作的基本技能。具备数字媒体产品制作的技能和自主创新能力。其主干课程有数字媒体基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三维动画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与开发、非线性编辑、数据库原理、影视制作与合成等。该专业所学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而杂,实践性极强,并有极广泛的实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分离,使得该专业的课程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很好。

2 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实践分析

运城学院作为运城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市委市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很大的支持。同时学院与当地的许多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学院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当地企业的生产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

1)理论课程。学院对数字媒体专业采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与美术设计与工艺系联合办学,整合学校师资力量,并外聘了西安的一些高校的知名教授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做与该专业相关的学术报告。同时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到西安高校进行交流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学院的教学质量。

2)实验课程。学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购置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包括数字媒体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等,使得该专业的硬件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实习基地。由于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为此学院与北京、西安、太原的一些企业建立了校内外合作实习基地。通过这些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完成一门课程后,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完成一个较大型的项目。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使他们经过必要的科学研究训练,能够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

3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高校成立的时间较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专业方向比较分散

由于本专业涉及的学科较多,因此该专业的方向设置也较多,大体分为:动漫设计、游戏设计与开发、虚拟现实、E-learning等。每个专业方向都需要有与其匹配的课程,由于近些年各专业学时的压缩造成了每门课程分配的学时偏少,学生普遍反映课程讲解的深度不够,只学到了一些皮毛,找工作遇到了许多问题。

2)教材建设落后

本专业作为学院近些年新设置的专业,与其相配套的教材显得相对落后,有些甚至选用的是培训班的教材,因此有必要尽快编写一套适合本专业符合本科生教育的教材。

3)师资力量薄弱

本专业涉及许多交叉学科,主要是计算机与艺术专业。这就需要教师同时具备艺术素养和计算机能力,但现实情况是教师有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有的是艺术专业毕业,同时具备两个专业水平的教师极少,因此教学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4 对策与建议

1)集中专业方向

首先在专业方向设置上,可根据学院师资情况精选一至两个方向,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与其专业方向匹配,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对所学专业方向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学习。学院经过调研、论证决定将游戏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这两个方向作为今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

2)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大部分教师原来从事的是与计算机相关的教学工作。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艺术方面的素B明显不够,因此学院要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师去听美术与工艺设计系教师的课,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同时学院计划引进同时具备计算机和艺术素养的人才,最终使我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力争在省属高校中处于先进行列。

3)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该专业近些年的发展,我们对专业课程体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开设的某些专业课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等等。为此学院组织相关人员多次去同类院校参观、学习、交流。力争使我院该专业课程体系更加符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4 结束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高校一门新开专业, 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我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背景下,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最终为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耿卫东, 陈根才. 挑战复合型动漫技术人才的培养[J]. 计算机教育, 2008(13):38-39.

[2] 马兆峰. 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新闻界, 2010(3):166-170.

[3] 吴乃群, 史雄军, 王静. 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C]. 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 2006:267-273.

第9篇

摘要:中国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数字媒体人才,地方院校是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历,对地方院校建设特色数字媒体专业过程中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培养评价和教学质量保障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字:数字媒体 地方院校 课程体系 师资培养 教学质量保障

近年来,中国数字媒体产业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资金投入都在迅猛发展。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地位得到强化,也为信息产业指出了新的市场和发展方向,促使媒介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提速。人才是数字媒体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普通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2004年教育部在本科目录外新专业中增添了数字媒体技术(080628S)和数字媒体艺术(080623W),数字媒体专业也在国内各大院校纷纷落户。截止2009年底,全国有253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和数字媒体相关的专业,其中,华东95所,华中49所,华北28所,华南24所,西南23所,西北22所,东北12所[1],时至今日这个数字仍在增长中。这些新设立的专业中培养模式各不相同,但是在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定位上的明确程度,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养体系建设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其中地方院校依据已经拥有较高社会美誉度高的院校进行的“照猫画虎”性质的专业建设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本文依据笔者在院校实际工作经历,针对地方院校如何建设具有特色的数字媒体专业从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培养评价和教学质量保障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正确评价已有专业条件,正视自身定位建设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2011年4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2]中,“数字媒体”定位为工学门类的交叉类学科。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3]中,“数字媒体”则作为二级学科纳入到“设计学”一记学科中,可授予艺术学和工学学位。由以上两个文件可以看到,“数字媒体”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多门类、技艺融合的专业,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不同高等院校的数字媒体专业在实际上归属于不同性质的专业院系,如理工类、传媒类和美术类。

地方院校在建设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时不可避免会参考我国几所数字媒体专业已获得了较高社会美誉度的院校,如突出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浙江大学,突出数字影视制作理论与实践的中国传媒大学,突出传统艺术形式的数字化和数字化艺术创作的中央美术学院。后来的地方院校在确立课程体系时不可避免的会参照这三所院校,但这三所大学的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完全是结合自身特点确定,于是在地方院校中出现了从各所大学抽出若干门骨干课程拼合在一起构建课程体系的情况,出现了与现代社会分工趋势相悖离的“大而全”情况。“大而全”不仅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平庸、毫无特色导致就业困难,而且在实际上阻碍了地方院校自身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的优化与发展。如数字媒体专业众所周知存在“三高”:新技术开发成本高,新设备建设成本高,技术能手培养成本高。“三高”对教学工作带来的最大压力就是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必须投入高额资金营建教学环境以支持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在建设数字媒体课程体系时必须发挥归属院系专业已有条件,并依据自身定位确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

1、正确评价已有条件,降低特色数字媒体专业成本。

地方院校要充分发挥已有条件、降低特色数字媒体专业成本首先必须正确分析、评价已有条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价值,不能简单的从硬件资产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数字式衡量,尤其是师资力量。

笔者认为,无论地方院校选择“数字媒体技术”或“数字媒体艺术”为未来专业发展方向,前提都应当是以能够最大化合理利用现有师资以大幅度降低隐性成本,提高硬件设施等显性成本价值为基本准则。当将专业发展倾向统一到“技术”或“艺术”下时,必然存在从事该专业的专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变化问题。专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变化越容易,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就能够越早步入正轨,培养的人才质量也越有保障。必须指出的是客观事实是,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实现自身的转型,不然院校就必须投入大量人才培训成本加速教师转型,否则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结构仍是换汤不换药的讲授旧的东西。可以说,优秀的教学团队的建设难易度要优先于配置教学硬件和配套设施花费的多寡,也是最容易被地方院校忽视的。

2、依据自身特色定位建设特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