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时间:2023-10-12 16:11:17

导语:在科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第1篇

>> 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浅议新《国标》下英语专业演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浅析大学英语与简笔画配合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论在高校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读写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论在警察院校开展英语演讲课的必要性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创建企业网络大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心理拓展训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浅谈医古文课程中儒家思想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师范院校开设《环境科学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开展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企业并购中实施税收筹划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研究 论三本院校开设大学数学实验课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浅谈培养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市“共建―教育教学改革―外语综合能力提高”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1730200-11730210]

2016年《中国大学教学》征订

本刊是高校教学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的重要交流平台,也是广大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资料。

读者订阅2016年本刊可通过当地邮局办理。本刊邮发代号为2-467,单价8元/期,全年每份12期共96元。

欢迎教务处为各教学院(系)集体订阅本刊。凡直接向编辑部订阅全年30份及以上者,每份84元;50份及以上者,每份72元。编辑部还可根据教务处提供的名单直邮各院(系)。

第2篇

关键词:急救培训 高中 体育课堂

浙江省普通高中的课程深化改革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普通体育课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体育课授课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的中学生享受到了运动乐趣,提高了体质水平,增进了身体健康。但随之而来的运动伤害也不断增加,因此中学生急需掌握更多的基本急救知识,以减少运动意外伤害带来的不良影响。掌握了系统、正确的急救知识和能力,也将为中学生以后的学业生涯和生活带来更多的福音。

一、普通高中意外伤害现状

1.普通高中意外伤害发生率高,与运动相关的意外最为常见

现在社会意外伤害发生的概率高,不仅是社会,还有高校和中学也尤其多,其原因很多,关键是中学生身体状况近于成年,年轻力壮,活泼好动,是各种体育运动的主要参与者,特别是那些速度快、强度大、技术难度大的活动,更是中学生的最爱,但也因参与这些运动,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比例增高。如近几年宜昌四中13岁中学生在运动中猝死,延安四中高三学生在寝室中猝死,哈尔滨一中学生在体育课中猝死,山东泰安两名中学生课间操猝死,东莞某初中学生在早操中猝死等。国内有学者对学生的猝死原因也做过调查,自2001―2007年,体育课、体育比赛、体育考试中8例,军训中3例,学习、实验、考试(体育以外)中4例,日常活动中3例,头部受到球击2例,旧疾病急性发作3例,其他2例。34例猝死病例中,在军事训练、体育考试或比赛发生的猝死有11例(约占总数的1/3),可见运动负荷是猝死的高危诱因。还有3例是在白天一般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这些学生除有少数可归于过度劳累、紧张等,大部分诱因难以确定,所以,做好急救工作至关重要。廉才曾调查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高一、二部分酷爱运动和本校各运动队的200名学生,年龄在16―19岁,男生179人,女生21人。其中有运动损伤达到100%,急性损伤192例,占96%,慢性损伤8例,占4%。对抗性越强的项目,受损伤的人数越多,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从这些调查中可见,运动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较高,因此运动创伤急救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2.中学生自救意识缺少,急救技能偏低

急救知识和技能是在人体出现意外伤害时,能迅速进行操作以减轻伤者病情、保全生命的医疗技术。意外发生时,在场的目击者如能拥有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即刻对伤者施与救助,那么对某些严重的伤者来说就意味着生命能得以延续。但常常是当意外发生在身边,目击者不是被吓呆了,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什么也做不了。有学者调查发现,紧急情况下,如患者无意识后的救护措施、中暑、灼烫伤、创伤出血、骨折、手外伤、急性扭伤、暴力伤、高空坠落伤、游泳时腿部抽筋、游泳时呛水等,大学生和中学生的自救及互救正确率均较低。魏穗霞等调查了体育专业学生的三种急救能力――基本急救能力、运动性疾病急救能力、意外伤害事故急救能力,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这三种急救能力都很低,特别是后两种。从学者的调查和分析看出,当今的大学生在碰到意外时都没有较高的自救意识和必要的急救技能,更不用说中学生。在荷兰,10岁儿童就开始接受急救知识教育。曹若湘等对北京市549名中学生进行参与式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急救培训后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水平有明显提高,83.3%的学生急救知识正确率和培训前相比都有所提高,接近50%的培训对象认为培训内容难易适中,表明课程的设置较为合理,说明中学生参与式急救培训效果显著。这与参与式教学符合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规律,让中学生在参与中使其身体、认知、情感、思想等方面卷入群体活动,通过表达和交流、合作与探究,利用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理解体会新知识是分不开的,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不论学生是否参与体育运动,学生的运动意外急救能力都急需提高,所以在我们高中的体育课程中引入急救培训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急救能力会明显提高。

3.中学生实施急救的意愿需要教育来提高

虽然有调查表明95%的受调查大中学生非常渴望学习急救知识,但张军根调查结果却显示,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急救技能特别是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意愿程度最低,作为中学生更应该不会有所提高。可能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学生缺乏急救知识,缺乏实践机会,不敢实施救援,也不能准确判断救援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第二,固有的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了急救实施。急救知识和技能由多部分内容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这一技术复杂且技术性强,是快速、有效挽救生命的好方法。但任何技术只有在熟练掌握后才会在需要的时候立即实施,更何况是这种在紧急情况下实施、救人于危难的技术,没有十分的把握,肯定不会有人愿意贸然行事。而要想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并正确运用,必须有专业培训、反复练习。从这个角度可知,建立系统、专业的培训课程是相当必要的。其次,“男女授受不亲”、“不出头”、“不惹事”等落后观念,也是横在学生心里不易逾越的障碍。所以加强急救的科学性、重要性宣传也是推广急救技术不可少的工作。其实中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强,如果在体育课程中进行急救培训过程中运用车祸、火灾、水灾、地震、海啸等伤害事件作为实例进行讲授,一定成效显著。试想有谁能在看完汶川地震中援救人员有效运用急救知识挽救同胞的生命而仍然觉得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是难为情的事呢!

二、高中体育课中引入急救培训的意义及优势

1.体育课引入急救培训的意义

近年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但由于普通人群对意外伤害存有侥幸心理,自救互救观念缺失,把自己孤立在抢救病患的人群以外,很多可挽救的生命错失了最佳救援期而离开人世。每次这种情况的发生都让人心痛不已。中学生作为运动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外伤害发生率高,特别是运动导致的意外伤害,因此,学习一些基本的救护常识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教育改革一再提出要提高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等目的,但是高中体育课仍然重运动技术、项目水平的提高,忽略了体育本质――体育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对学生终身适应社会能力的影响。增强体育的本质教育,加强体育的实用性,是更为重要的工作目标。所以将急救培训引入体育课中,可以扩大体育课的知识范围,加强实用技能培养,让体育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2.高中体育课引入急救培训课程的优势

(1)教学资源保障

高中的教学资源相对于小学和初中来讲较为完善和先进,尤其是我省的课程深化改革中,课程的大面积开设以及走班教学的实施,全面配备了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还有就是教育系统红十字会每年举行的师生救护比赛,提供了充足的设备资源,大大提高了实践的机会。

(2)师资保障

在现在的普通高中教师配备中,对于体育课堂中引入急救培训,体育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现在的体育教师一般都是本科毕业,在大学期间都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理论的学习经历,是教育的专业人员。其二,体育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都系统地学习过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基本理论。其三,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其四,高中体育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工作年限,遇到的运动意外较多,对运动损伤的处理经验较为丰富。其五,经数据统计,学校派出进行急救培训的老师当中有80%的是体育教师。因此,由体育教师来把急救培训引入到体育课堂中是最理想的选择。

三、如何把急救培训引入到体育课堂

1.内容的选择

在高中,可把最基本的运动损伤和意外伤害作为急救培训的基本内容。中学生是向成年人的过渡点,对内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已经趋于成年人,所以要让中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术,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应急和应变能力,减少伤害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和健康。另一方面,可为教育系统红十字会组织的师生救护比赛提供优秀的参赛队员。具体内容见表一(参照国内已有课程设置[8]以及国外EMT培训内容和国内有关公众自救培训内容):

内 容 授课(课时) 实践(课时)

心肺复苏初级救生 1 2

四大技术操作 2 4

常见危重病初级救生 0.5

2.教学手段

绝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零星急救知识是从电视、书本和他人教导等多途径获得的,内容大部分不规范、不全面。急救课程的设立应将所有内容配以丰富的照片、图形、表格及声音资料,制作成教学PPT、教学视频。这样既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又满足了学生对急救技能的需求,也能保证培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实践操作

要将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所观看的PPT、视频内容用于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外科四大技术的止血、包扎、固定等重要的操作技术在实践课上要作为重点掌握内容加强训练,让最重要、最常用的急救技能在高中学生中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1]张桂玲 江苏省民办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40-42。

[2]康才 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0,193-194。

[3]吕旺盛 张克明 林冰 等 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与互救能力的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07,(8),1269-1271。

[4]魏穗霞 徐小华 邓春梅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9),109-111。

[5]陈根芝 胡高楼 林佳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4。

[6]曹若湘 等 北京市549名中学生参与式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14,4,(31),415―418。

[7]张军根 等 公众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意愿的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J],2008,10,1111-1113。

[8]费国忠 蔡晓峰 刘艺林 急救中心和高校联合开办自救互救选修课的经验总结[J].中国急救医学,2001,(11),676-677。

[9]Zeumer H1Fibrinolysis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of the centralnervous system.In:interventional,Neuroradiology: endovascular therap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New York:Raven,1992,1411.

[10]包和《急救护理技术》与《体育》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16,260-260。

第3篇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科研的作用与功能日益凸显,部分教师开始意识到提升自身科研素养与能力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参与和投身教育教学研究,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对性,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科研能力不够强。

当前,许多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县级和农村中小学),他们的教学工作也许能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他们在学生的眼里是一位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大家欢迎的好老师。但是这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却十年甚至几十年也没有一两篇属于自己的科研论文或一两项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因此他们不能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不能把自己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进一步的提炼和升华。长此以往一定是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的。

二、教育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科研能力就是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能力,它是指研究者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而系统的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以探索教育规律、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能力。

(一)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科研能力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深刻的历史性变革,这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中小学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科研能力,才有可能面对新情况、新要求,创新和探索教育方法,迎接挑战,实现超越。

在贯彻《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们日益感到教师自身素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课程标准不仅对课程内涵做出了新的阐述,而且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的组织形式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在关注“育人”的同时更应关注“育已”。单纯地把教师当作自己的职业,定位在知识的传播者、传递者的层面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由职业化转向专业化。走专业化的道路就要求教师成为教育实践行为的研究者,把教师工作定位为“教学、科研双肩挑”的专业岗位因而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十分必要的。中小学教师是当前义务教育的基本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的质量。

在中国的传统意识中,教师历来以“知识多来立身”,然而当今社会知识的快速陈旧使教师的知识容量越来越小,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知识信息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许多知识来自于媒体、社会和家庭,教师给孩子的知识在孩子知识总量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少。此外,学生家长学历的不断提高、周围高学历群体的不断扩大,这些都对教师岗位形成巨大冲击。这就是说老师不能也不可能再以“知识多”来立身。所有这些改变,都要求教师必须改变现有状态,以一种崭新的角色让社会认可,让学生接受。教育科研就成为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教育科研足以让教师以全新职业形象出现在家长、学生面前。

(二)教师专业发展也要求教师具有科研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一个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对教育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是教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综合地创造性地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也使更多的教师成长成为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是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只有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才能在实践中具有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质疑和检查的意向;才能不断地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质疑和探讨,并将其作为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才能不断地研究自己教育实践的信念与技能,愿意与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一道讨论其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

三、培养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策略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范畴之中的研究,其科学性突出体现在自始至终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以不发生可以预见的对学生健康发展的损害为最高要求。对于中小学任课教师而言,科研得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来开展。教师们每学期教学、进修、各种检查评比活动被学校安排得比较满,在时间上也不允许做太深入的研究。对于还要兼管班级工作的班主任而言更是如此,全身心投入科研的时间少之又少。中小学教师们的科研活动,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边工作、边学习、边反省、边调整,时断时续的状态。这种科研状态,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研究生们所做的研究又有着近乎本质的不同,我们可以暂称其为“准科研”状态,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确立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的思路

教学具有特殊性,教师面对的是具有思想的学生,有思想必然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必然就存在是什么,为什么的疑问,也就推动了教与学的不断深入。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问题的解决和对问题的深入探索,那么,教学也就失去了灵活性和创新性。课堂教学环境不仅为教书育人创设了一个恒常的实践平台,而且以每日原始的、鲜活的素材触发教师的思考,形成科研的问题和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道路。如何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再生性的课堂(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下,产生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提高新的能力)就要靠科研的推动中小学科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于改进、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也就是很多研究问题或项目都应来自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是将教育与研究搞成两张皮,而是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研究。这些问题或项目得到解决,将会对中小学课堂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二)提高科研兴趣,保持持久的研究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是一切的良师益友。只有对教育科研充满兴趣,有较高的热情,才能拥有持久的动力做好教育科研工作。因此,中小学教师要弄明白为什么做科研,只有明确了科研对促进教学和个人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科研的质量和效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在谈到科研成功应具备的要素时提出:“科学研究需要真正的动力。[2] ”好奇心、难题和挑战带来的吸引力、取得突破后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科学研究的真正动力。这种动力能使人痴迷、执著、甘愿放弃常人享受的乐趣,充满激情地持续奋斗十几年。有了这种动力,所选择的项目一定是自己喜欢做的事,也会从中得到很大乐趣。把获奖作为目标,为考核而写SCI论文等等,都是缺乏科研真正动力的表现,不可能长期勤奋、百折不挠,因而也不会有大的作为。“严谨、细致、勤奋、有责任心,耐受常人不能耐受的寂寞和艰苦,这些都是科研应具备的素质和境界。 [3] ”

(三)坚持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增强才干

中小学教师要自我提高科研能力,就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坚持不断地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自我增长才干。教育研究反思的方法,从时序上说,有研前、研中、研后反思。研前反思,就是在确立项目之前,对自己的教学积累、教研特长、教研条件进行审视,以确立研究的方向,使自己的研究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动的反思。研中反思,就是对研究的各个环节,如制定计划、实验操作、阶段工作等等环节进行及时、自动的审视和考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研究过程中的偏差的反思,这种反思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效率。研后反思可以直观、具体、理性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实践经验化,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反思的属性上说,反思方法又有批判性反思、战略性反思、检验性反思等等。批判性反思,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特别是从反面对自己的研究行为审视的反思。总之,反思是增强教师研究能力、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方法和措施,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它的局限性。教师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在自我提高研究能力上取得好效果。

(四)博采众长,努力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研究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研究者在研究能力方面达到成熟的标志。研究风格主要体现在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上,对初入科研领域的年轻教师来说,要形成自己的研究特点,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现有条件以及当前、当地要解决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力争自己在某个方面有深入独到的研究,使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教学和教研形成风格,建立自己的模式,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如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某一学科的教学方面,某一课型的运用方面形成自己的“教”、“研”风格。另一方面就是在研究方法上有自己运用得比较娴熟的研究方法,擅长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如研究法、比较法、历史法、预测法、统计法、内容分析法等等,根据自己的实际,通过长期的运用,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

四、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申报 项目申报材料 申请书 撰写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212-02

科研项目立项的数量与层次是衡量企业科研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质量和保证项目申报成功率,是企业科研管理人员和参与这项工作的研发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目前各类项目申报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网上评审方式,项目申报材料成为评审专家了解该项目最重要的依据,项目申报材料的内容和质量决定着一个科研项目能否申报成功。

1 科研项目申报材料的重要性及其主要内容

科研项目的申报是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前奏,而科研项目是否能够被批准立项,关键在于项目申报材料的质量。在确定好科研项目选题的基础上,我们如何来攻克这个项目课题,在开展该工作方面是否有创新工作思路,我们企业研发能力、研究基础如何,完成该项目后其经济社会效益如何等问题是评审专家评审的重要依据。如何回答好这些问题,如何在项目申报材料中表达出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创新思路,是项目申请成功的关键。因为项目申报材料是评审专家在不直接接触了解申请项目的情况下进行评审、论证的唯一依据,它不仅起到桥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规范化的说明文书,用最为简洁有力的语言概括一项科研项目的申报意义。

一般来说,申报材料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必要性或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项目主要研究的内容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现有的工作基础和优势、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等方面。

2 如何撰写申报材料提升申报质量

申报项目是科研实力的较量与竞争。完整、规范的申报材料是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的必要条件。通过日常的工作,我们发现项目申报失败存在的共性问题往往是对申报材料理解不深,没有严格地按照申报指南要求编写,申报材料没有真实地反映出企业在申报项目中的科研实力,使得评审专家无法正确地评估,从而造成项目申报失败。因此,完整、规范、高质量的申报材料是项目申请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下面,就针对提高项目申报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做系统的研究分析。

2.1 独特新颖的科研选题

项目申报能否获得成功,选题的确定、选题的新颖程度至关重要。所谓新颖的选题一般包括四类:一是尚无人涉足的研究领域或选题;二是学科前沿的理论探讨;三是老问题的新研究视角、新材料发掘或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四是海外新理论、新观点的引进与推广。其中第一类最具创新性,属于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甚至是创立新学科的研究项目,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价值,申报这样的课题立项可能性最大。为此,在申报项目确立选题前必须认真做好选题的“查新”工作。所谓“查新”,就是通过查阅相关立项信息,确定申报选题或课题立项是否具有新颖性。在确立选题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查阅和以往立项信息查询,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从事重复性研究。同时,通过文献查新和信息查询,还可以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和现阶段的研究热点,这对于确定研究选题与研究方向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2.2 充分展现项目的必要性或意义

研究项目的必要性或意义,是该项目的灵魂部分,它反映了我们对项目研究所在领域的了解程度、知识结构和所研究目标的重要性,应突出重点。研究的必要性或意义要争取开门见山,应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从国家的发展战略角度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符合国家科学发展的趋势,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优先主题的要求;2从经济社会效益的角度分析,项目是否可以提高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缓解地区的能源需求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3从对行业影响的角度分析,项目是否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引进更多的高科技人才。

2.3 认真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申报前应通过文献查新、专利检索等方式对申报项目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有充分了解,在申报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同行研究的新动向等加以阐述,并附主要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并非简单的拼凑,应是完整说明立项依据的有力辅证,应尽可能是最新的、同行业内较权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不必太多,参考文献要新,要有权威性、时效性,最好引用国内外同行最权威人士的资料。

该部分可归纳分析为谁在做、做什么、做得怎样、谁做得好或不足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即:1问题来源是自己提出的,还是别人提出的,还是大家共知的问题;2与本项目相关的发展动态,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还没有解决好,问题的来龙去脉要叙述清楚,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要有总体评价;3本人工作与他人工作的区别是什么,是否有人做过,做得如何,是否别人做过而没有解决等;4对国内外该领域的专家要有恰当的评价,评价时言辞要委婉客观。

2.4 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部分是重点。研究目标是我们想要完成的研究立题,是指要解决什么学术性、技术性的问题。企业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围绕研究方向,我们应当认识到该项研究能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和期望。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目标:一种是技术目标,通过该项研究,可以填补技术的空白,引导该行业内的技术发展,推动行业的发展进步;另一种是经济目标,科研项目的研究应该以能够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率,提高生产力等为导向。

研究内容指为达到目标而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切忌不要和题目脱节,一定要围绕题目去展开。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相对应。阐明研究内容的依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及所用的方法、预期结果及简单讨论。表述上应逻辑严密、层次清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力求创新、科研必须是创新、不是创新就不是科研。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目标相呼应,阐述时说明关键问题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技术问题,要仔细分析,阐明该问题对整个科研项目研究中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是相对难以解决的,是真正的难题所在,需要经过艰苦地探索,并结合自身的科研实力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2.5 详细分析现有的工作基础和优势

研究基础包括前期工作基础、实验条件、已承担科研项目情况、申请者资历与学术水平、课题组人员专业、职称搭配等。在这里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优势,突出水平。因为有限的经费必是择优支持最有基础、最有实力的申请者。因此,申请人及主要参加者所做的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要尽可能详尽地在申请书中反映。

2.6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效益

申报的项目应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想达到的目标。关于这一部分我们在编写的时要注意避免空洞的论述。要针对项目表述真正属于本项目的意义,着重论述项目技术成果所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般可理解为直接效益,该项目能否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创造多少价值,增加企业多少收入、税收等方面;社会效益,则可理解为间接效益,项目的实施发展,实现的社会效益主要可包括:1)从技术层面来讲,可填补技术领域内某项技术的空白,促进技术和行业的发展;2)从技术应用地区经济发展层面来讲,提高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缓解地区的能源需求压力,加快地区的经济发展;3)从产业发展链的角度来讲,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4)从地区经济发展角度来讲,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引进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3 结语

该文首先针对科研项目申报中项目申报材料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作了一个简要的阐述,简明扼要地概括了项目申报材料的作用,并讨论了项目申报材料中应如何把握各个重点的撰写来提升申报材料的申报质量。

重大项目因研究层次高,其竞争激烈程度也远比一般项目要求高。要想取得申报成功,只靠一时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厚积薄发。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来说,应注重加强信息积累,掌握我们企业科研资源状况,重视申报材料的形式审查,充分依靠专家的力量。作为科研管理人员的我们,除了平时要多和开发部研发人员多联系、加强沟通外,还应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保持联系。一方面,有助于领会文件精神,对项目申请提出建设性意见;另一方面,有助于及时了解项目有关信息,必要时根据情况对申请材料作出调整和补充。项目申请环节虽然是项目管理中很重要的环节,但是提到整个项目的实施管理,它也只不过是其中一个部分,我们作为科研项目的管理人员,应该从整体入手,把握每一个细节,确保科研项目安全、高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 陈省平,李子和,李涛.科技项目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

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物理;课件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走入课堂,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的结合,将学生在学习中无法进行演示的如宏观方面、微观方面、变化速度极快的或者变化速度极慢的物理实验过程展现出来,打破空间领域和时间对实验的限制,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成直观的文字、图片展现,增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旨在对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进行研究。

1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高中物理学科具有的明显特点是较高的抽象性和缜密的逻辑性,其中很多的原理、概念、公式、反应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将抽象的知识转为具象,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故而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的结合水到渠成。下面就来论述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必要性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应用可以将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的、图文并茂的知识。下面就来论述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必要性。首先,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的整合符合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复杂的高中物理知识往往让他们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如电磁感应、万有引力等。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对实验的理解也是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的一大难关。对于实验来说,实验现象都是即时存在的,如果学生的理解不能紧跟着实验现象的话,那么在实验现象结束之后,再想重现当时的实验想象就会增加耗费。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实验则可以很好地解决物理实验即时性的不足,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相关的实验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大屏幕让学生观看。如果遇到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拖拽鼠标,重新为学生播放;等到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记忆中的步骤开展,遇到不会或者弄不清的地方时,再打开视频让学生观看,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重要性将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起来,对高中生的物理知识充实十分重要。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高中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整合的重要性。

1)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仍旧是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好奇心较强,对于教师枯燥的、长篇大论的知识讲解来说,他们更喜欢新鲜的,能够调动他们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知识讲解方法。将高中物理知识以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文字、视频等元素,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共同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增强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2)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高中物理课堂教师教学重点突出,层次感分明。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这一重要的关卡,每一天的学习节奏都很紧张,因此没有很多的时间用来记忆大量的知识,记忆重点、学习重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将重点的知识写下来,在讲解的时候着重强调重点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

3)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学科不同于历史、政治等文科性的学科,它不侧重于学生的背诵,而是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那么要想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就需要对知识的多加练习。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进行练习多是选择在自习课上,课堂上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这种方法不能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物理课堂的授课,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点时配上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吸收。

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的使用并不是永远都在发挥正面的作用,消极方面的影响是当前引发人们对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的思考的一大主因。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多媒体课件制作粗糙,不合理元素比比皆是在某些教师的观念里,尤其是公职教师中居多,仅仅把多媒体课件当成是自己教学的工具,是吸引学生兴趣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备课时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从网上直接下载课件,或者将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胡乱地堆砌到课件上,毫无章法和顺序,讲课时随性而至,学生学习一头雾水,最终导致多媒体在课堂上的积极作用无法发挥出来。有些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课件的新奇化,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够精美、够新奇,就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爱上高中物理,提高物理成绩。因此,这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选择一些动态的图片、图案穿插在各张幻灯片中,如旋转的小灯、跳动的闹钟、追击的动物等,在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动态图案吸引,导致注意力不在教师的讲解上,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3实现高中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

综合上文提到的高中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整合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整合高中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不能忽略课本的重要作用课本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长期使用幻灯片快节奏地展现知识点,会让学生出现走马观花的感觉,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课本应当是教师授课的基石,教师的教学应当围绕课本展开,正确处理课本和多媒体课件的关系。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实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尤其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参考文献

[1]许安涛.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障碍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33).

[2]吴从喜.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

[3]付典泽.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挖掘课程资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

[4]朱琴.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0(03).

第6篇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具体的执行人,其自身的专业水平、思想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起着主要的引导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只有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有由志向来培养,才干只有由才干来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必须建立和打造一支热爱教育、勇于献身、知识渊博、治学严谨、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师资队伍。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1)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职业认同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学生在与教师接触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观察和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讲解,坚持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原则,对于不能遵守实验纪律和实验规则的学生,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指导。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外,还关心学生、爱惜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竭尽所能地满足学生合理需求。职业认同感是自我接纳的重要内容,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职业都不能认同,不能接纳,就不可能主动地去接受教育,适应职业,更不会积极地自我教育和发展。为了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观看和聆听先进教师和模范教师的光荣事迹。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注重自我学习,增强创新意识。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教师除了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熟悉最近的案例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通过永无止境的学习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另外,我们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即聘请本校及外校的优秀教师亲临指导,或选派年轻教师去其他学校和科研单位学习,从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地更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实验室正是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实验教师则是完成这一特殊使命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要拘泥于传统,要大胆创新;派遣年轻老师出外进修,把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方法、最新的问题和研究热点等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另外,我们采取竞争机制和奖罚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对知知识才能被转化、吸收。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枯燥乏味的脑力劳动,仅靠“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和“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警句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已被证明作用甚微。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才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能让学生从厌学转变到愿学、乐学和善学。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培养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主要的方法和措施如下。

(1)凸显预防医学实验的重要性。在医学发展史上,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医务人员,都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人们对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预防医学及其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预防医学及其实验的重要性,我们常引用历史上或者当前的一些重大案例进行分析。比如,统计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们感到既枯燥乏味、又不易掌握的内容之一,我们在讲解和布置作业时选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有关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的案例。这样能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实验学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同时,还让学生们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一方法作用显著,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2)丰富教学手段,鼓励课外学习。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一本书,一张嘴,一块板、一支笔”的教学方式以逐渐被取代。我们在上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电化教学等手段,把声音、视频、数字、公式和文字融合为一体,通过声、像、光等对感官的刺激,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枯燥的公式和繁琐的统计步骤。同时,通过教师的认真备课,我们对讲授的实验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归纳,让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轻松易学。另外,每次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先对上次的内容进行扼要回顾;在每节课结束前,有针对性的强调重点和难点,起到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加强课外学习,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把国内外各大院校的预防医学及其实验的精品网络资源的介绍给同学们。指导学生使用CNKI中国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资源,了解预防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既能巩固已学知识和了解新知识,又可以开阔视野和拓宽知识面。

3以科研带动教学

科研是一种实践性、创造性的劳动,科研是教师展示其学术思想、创新能力的过程。我们学校正处于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的过程中,科研日益受到重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教师们也逐渐意识到科研不仅是高等院校的功能之一,也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更是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我们把预防医学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和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鼓励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通过积极地实践,让他们熟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过程,同时,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做科研的乐趣。我们还仿效研究生培养方式,把教师的科研项目和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内容相结合,给学生拟定相应的内容,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初步设计实验方案,在经过指导教师的修改和补充后,以小组为单位具体实施。另外,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兴趣学习小组,请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直接指导。实践证明,把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和热爱真理、追求事实、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研态度。

4完善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可以端正学生实验态度,观察和解释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科学合理的考核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传统的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作为评判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客观上打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技能的重视程度。在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报告仅仅是评价、考核学生的指标之一,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其他形式的的考核指标,经过实践筛选,当前对学生的考核体系由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四项指标组成。这种不单依靠实验结果的准确与否评价实验成绩、而注重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改正了“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的错误观念,让学生在主观上增加对预防医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还让学生有了更多自由思维和发挥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和创新,实验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第7篇

1.舒兰市实施保护性耕作势在必行

1.1气候条件决定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 舒兰市属于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春季风多、夏季雨多,由于春季风沙侵蚀,一些地表面土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造成水土流失,每年多次降大到暴雨,使地面产生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另外冬季积雪多,春季融雪量大,融水难以下渗,产生融雪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实施保护性耕作,采取了土壤深松和秸秆覆盖,可有效的储存降水,避免地表,防止大风和暴雨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实施保护性耕作十分必要。

1.2人为因素决定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的粗放耕作,致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过量使用化肥,很少使用农家肥,农作物秸秆还田数量少,造成土壤板结,地力明显下降。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秸秆打碎腐熟还田起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1.3耕地现状决定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 水土流失带来严重危害。由于旧的传统的耕作方式使得土地耕层越来越薄,地力也在逐年下降,多年来,一味向土地索取,很少对土地进行养护。现在的黑土地已越来越贫瘠,已经到了不施肥就不怎么长庄稼的程度。而实施保护性耕作既可保证土地产出,又可对土地进行养护。

2.舒兰市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有利条件

舒兰市已经具备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础条件:首先,全市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很多相应措施。其次,舒兰市是农业大市,玉米、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玉米面积已达到63万亩,水稻面积已超过85万亩。近年来实施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土地向经营大户流转,适时开展保护性耕作。第三,舒兰市具有一定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基础。近年来,舒兰市重点抓春、秋两季深松整地工作,深松整地工作已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共识,深松整地面积逐年递增。

3.舒兰市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不利因素

3.1认识不足 目前还有部分干部群众对实施保护性耕作认识不足。各级领导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还没有足够重视。个别乡镇、村、还没有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2宣传不到位 目前,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只限于农机、农业技术部门,缺乏广泛宣传,还有很多干部群众不知道什么是保护性耕作,为什么实施保护性耕作,怎样实施保护性耕作。

3.3作业质量差 近年来舒兰市在抓深松整地过程中,有个别乡镇不符合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有的养机户为了降低成本,不上深松钩子,致使深松较浅,一般不足20厘米,起不到深松作用。

4.舒兰市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几点建议

4.1提高认识,摆上议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建立领导组织,有专人抓,相关部门做好组织协同技术指导工作,把实施保护性耕作提上议程,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4.2广泛宣传,培训骨干 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认识。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现场会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教育引导,示范群众,引起社会关注,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训技术骨干,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第8篇

    1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会计监督的现状

    1.1尚没有形成周密的会计监督制度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现金支出比较多的是试验补助费、田间管理费、试验材料费等,这些费用支付种类多、次数频繁,资金的安全使用存在诸多隐患。试验示范用的农资采购更是不易控制,化肥、农药、种子等购入后,缺乏严格的验收和使用制度,致使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偏高,浪费现象严重,有时还会出现物资外流。目前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会计监督制度,只在财政资金使用上提出开支范围及审批权限,它只能确定资金的使用方向,而不能有效解决资金使用安全问题。

    1.2注重会计服务职能,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财务工作服务于科研工作和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如果只强调服务科研工作,弱化会计监督职能,就会造成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违法乱纪现象和大肆浪费现象,难以保证科研资金的有效使用,更难以发挥财务管理对科研单位资产、经费等的分析、监督和控制职能。如果农业科研单位只重视科研工作,一味追求上项目、要资金,而忽视了会计监督在科研项目合理有序开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就会导致国家资金的浪费,进而对单位长期的科研发展水平和发展后劲带来不利影响。

    1.3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与执行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目前,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缺乏绩效意识,主要是由项目主持人凭经验估计,没有利用财务信息编制,未考虑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农业科研项目具有周期长、季节性强等特点,项目负责人不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不能科学编制预算,只能凭经验测算,在编制预算时又缺乏和财务人员的沟通,导致项目有时超预算执行,有时又无法保证项目资金及时足额支出。财务部门没有按照科研项目预算和使用进度及时进行监督,最终导致决算与预算差异较大,造成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低下。

    1.4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员

    很多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和会计人才十分匮乏,而财务会计工作又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不等,导致从业人员不能全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既缺乏农业科研专业背景,又缺乏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控制和会计决策等能力,从而无法开展有效的会计监督工作。

    1.5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由于人员有限,一般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也不配备专兼职内审人员。有的单位即使设立了内审机构,也出于各种原因,导致内审工作流于形式,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其审计结果的权威性无从谈起。

    2 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建议及措施

    2.1强化会计监督意识,形成有效的监督制度。

    要做好会计监督的宣传工作,在单位形成会计监督意识,要让单位领导和科研人员意识到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出台制度来保证会计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监督,保证会计监督不流于形式。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应包括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和财产物资的监督。

    2.2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会计监督的有效运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业务流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种会计管理制度,指导并规范单位内部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通过强化对日常现金流量的动态控制,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严格按章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产的使用效益。

    2.3加强监督,保证科研项目经费合理有效使用。

    为确保科研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应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经费支出控制管理体系。建立起以项目为中心的经费管理体系,才能正确核算科研项目成本,才能准确体现和核定经费使用情况,才能保证项目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同时,要建立健全经费使用规章制度,使其得到严格遵守和落实,以各项财经规章制度为依据,加强财务监督,保障项目的有序开展。

    2.4努力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

    会计人员要树立起监督是为科研工作服务的工作理念,树立起用完善的会计监督促进科研工作良性开展的指导思想。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要通晓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和相关财务制度,为单位的科研事业出谋划策,当好领导的财经助手。当和领导在财务问题上出现不同意见时,如涉及原则问题,要敢于依法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另外,会计人员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充电,尤其是面对电子化办公和会计电算化的潮流,要及时学习各种信息化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2.5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兼职内审人员。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通过全面、深入、规范地开展内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保证财务工作的规范运行。

第9篇

关键词:ESP;语步;步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80-03

体裁分析主要有三个研究学派,北美新修辞学派(North American New Rhetoric Studies),专门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学派(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及澳大利亚学派、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Australian School/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梁,54).其中,ESP学派主要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倾向于运用语言学方法来分析语篇的体裁特点,都采取“语步和步骤”分析模式。前者主要研究学术语篇,目的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科研论文的体裁规约。后者主要研究职业语篇的语言及语篇构建策略,包括结构、词法及句法特点。新视野大学英语是郑州大学英语读写课程选用的教材,其中的阅读技巧部分介于科研论文与职业体裁之间,有学术因素,但又似某种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旨在向学习者介绍某种阅读技巧如何使用,其中涉及一些推销这种阅读技巧的语言策略,可以说更倾向于Bhatia研究的求职信、产品说明书之类。

本文试图结合这两种语步分析模式初探该部分的语步构造。所选语料较小,选用了第一册的第一到第六单元这六篇阅读技巧部分,但已基本可以分析出这一部分的语步,希望能对教材编写者有所启发。

一、语步分析

Move1标题(必要)

Move2指明阅读技巧(必要)

Step1本单元阅读技巧的背景介绍(可选)

Step2本单元要讲述的阅读技巧的名称(必要)

Step3此阅读技巧的重要性、必要性(可选)

Step4具体阐述该单元阅读技巧是什么内容(必要)

Move3如何使用该阅读技巧(必要)

Step1举例(必要)

Step2备注说明该例是如何使用该阅读技巧的(可选)

Move4小贴士、建议、呼吁(可选)

Move5练习(必要)

二、每个语步的具体分析

1.第一个语步很必要,用红色字体标明,告诉学习者本单元要学习的阅读技巧,这与阅读技巧该栏存在意义密切相关,该部分旨在教会学习者如何使用某种阅读技巧,若不知其叫什么,根本无法谈及如何使用,所以必须存在。

2.第二个语步具体阐述该阅读技巧。先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要讲什么内容,然后再具体介绍,该语步基本遵循这一原则,有时有些出入。第二单元中“The ability to...facts...opinions...is a crucial reading skill.”先向读者表明这项阅读技巧是什么,同时说明了该阅读技巧的重要性。第一单元中先说“experienced readers know...meaning of unfamiliar words through contextual clues”,说明了该项阅读技巧是什么,并说明掌握该技巧是高水平的读者必备的一项技能,即重要性。发现同一语步的几个步骤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有时,会先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如第四单元“A paragraph is...As you read a paragraph...key idea that each sentence presents...the main idea of the paragraph...”,注意到编者并未一开始直接介绍本单元的阅读技巧“reading for the main ideas in paragraph”,而是先说段落的构成,然后衔接上个单元的阅读技巧“key ideas in sentences”,才引出本单元是要介绍如何找段落大意,介绍了一些与该单元阅读技巧相关的背景知识。第五单元采用相似的模式,先说第四单元讲了什么,然后不足,转折之后才引出本单元的阅读技巧是找主要的细节。其实也是先介绍了背景知识。发现这个步骤有些单元有涉及,有些没有,也就是说,这一步骤可选。具体阐述某项阅读技巧这一步骤不可省,是必要性步骤,是核心步骤,若不知该阅读技巧的具体内容,那么该部分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核心意义,无法向读者介绍。且这一部分着墨较多。第一单元主要讲如何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猜词的意义,列举了六种语境,可见着墨较多。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步骤可选,且前文说明,有时该步骤可与其他步骤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位置不固定,可靠前,也可靠后。

3.第三个语步用举例法告诉读者如何使用该技巧,着墨偏多,是核心语步,因为不是仅知道该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读者如何使用。秦秀白(1997)指明体裁分析要力图回答的四个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语篇的范式有什么样的交际目的。阅读技巧这一栏要教会读者使用该阅读技巧是其交际目的。编者先举例,然后加注释阐明该例中如何使用该阅读技巧。第一单元的阅读技巧由多个小分支构成,第二种语境是指上下文中有例子来暗示某些词的意义,在指明该语境后用括号中备注的形式阐明其如何通过举例体现“adversity”的意思,还指明了该种语境常用的词“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including”等。发现这六篇都采用了举例法,是必要性步骤,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如何使用该技巧。但备注是可选的。因有些技巧较简单,无需用太多话语来进一步阐释。第二单元在讲什么是“facts”时,举例后并未加注解的原因就在于读者参考上文facts的定义,很明显就可以看出这个例子就是一个fact,不需赘述它为什么是fact。但是因有些句子里既有fact又有opinion或者看起来既像fact又像opinion,编者在举例后就说明了为什么该句比较具有迷惑性,哪部分是fact哪部分是opinion,因较难理解,所以用了较多笔墨来阐述这一点。

4.第四个语步是可选的,涉及到小贴士、建议或者注意事项之类,外加呼吁性的话语。第一单元该语步由两句话构成,“There are other ways to help you find out word meanings in context.Please try and use the skills in your reading.”,第一句指明该文有不足之处,提醒读者注意本文不全面。第二句是呼吁性话语,希望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学会使用介绍的阅读技巧。第二单元的该语步“The most difficulty...may arise...when...So critical reading involves careful examination of your own beliefs as well as...”先说辨别事实和观点会遇到的最大困难,然后指明批判性阅读很重要,希望读者学会不要携带个人主观情感去辨别,编者事实上在讲一个小贴士,希望读者注意到这一点,防止以后会犯错。有时,该语步是空缺的,如第六单元。编者先举两个例子,然后加注释说明该例如何体现阅读技巧,就没有下文了。也就是说这个语步是可选的,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有的,只是形式较多样,可能是贴士、建议、注意事项或呼吁,也可能多种混合在一起。

5.练习该语步中的练习题是围绕该阅读技巧设计的,不是任意设计几道题目,着墨也偏多。需由实践检验读者有无学会该项阅读技巧,按照文中提供的阅读技巧的具体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做练习,检验是否学会了该阅读技巧。做对了,证明使用的效果还可以,基本掌握了,但若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就需读者自己想明白或老师协助读者发现问题,重新思考巩固文中的介绍,进而掌握该项阅读技巧。

本文分析了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一到六单元阅读技巧一栏的语步。标题语步是必要的,红色字体的名词性短语构成,一目了然,夺人眼球,容易引起读者注意。指明阅读技巧语步中有些步骤可省,阅读技巧名称和阅读技巧具体内容这两个步骤是必须的,具体内容这个步骤着墨较多,文章旨在教会读者使用某种阅读技巧,首先肯定需要明了该阅读技巧究竟指什么,背景知识介绍和重要性必要性都可选,经常使用一些偏正向和褒义的词语向读者表明该阅读技巧很重要或很必要。第三个语步是如何使用该阅读技巧,整体来说不可省,是必要的,因为介绍阅读技巧的目的是要指导读者如何使用,若不说明使用方法,整个语篇都是失败的,所以着墨偏多。每个单元都有举例这个步骤,很必要,但注释或备注可选,主要取决于该技巧的难易程度,较难时加注解更易理解。第四个语步是小贴士、建议、注意事项或呼吁性话语,是可选的,但大部分情况下是存在的。只是可能出现其中一项或几项。第五个语步是练习部分,不可省,因为测评该项阅读技巧最终还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练习是实测。

参考文献:

[1]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1993.

[2]梁文花,康淑敏.“体裁理论”三个主要学派的比较研究[J].外语研究,2012,(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