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经济纠纷的问题

时间:2023-10-12 16:11:22

导语:在经济纠纷的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经济纠纷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失业;就业;主要表现;主要措施;主要渠道

引言

阜新是一座典型的以煤炭生产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随着阜新矿产资源枯竭迫使大量矿工从原来的支柱产业退出、企业改革转制大批职工下岗、城镇劳动力的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等诸多因素,形成了阜新市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阜新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阜新的就业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缓解,但阜新的就业形势目前依然严峻,这对阜新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就业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就业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扩大就业为着力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门路,以社会稳定保阜新经济成功转型。

一、阜新市失业、就业形势严峻性的主要表现

1、下岗失业人数多,失业率高,下岗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矿区。辽宁省阜新市是国务院于2001年确定的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惟一试点,到2001年底,阜新市下岗失业人员达到15.6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36.7%;其中煤矿下岗失业人员7万人,占全市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45%。2005年上升到1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6.6%。阜新每年吸纳就业能力只有6000人左右,而失业人员每年却以2万人的速度递增,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2、下岗失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单一。由于煤炭开采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员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从业人员大部分属于体力型简单劳动者,文化程度低,知识结构单一,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差,再就业能力非常差。阜新市下岗职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为8.53万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71%,分别高于辽宁省62.6%和全国53.7%平均水平7.4个和17.3个百分点;40岁以上的大龄下岗职工5.65万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47%;女性下岗职工6.13万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51%。这些低文化程度、大龄和女性下岗职工,是再就业弱势群体。

3、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公益性的事业,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剂和社会稳定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安民兴业工程。社会保障制度牵动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本上只是对在公有制领域内工薪收入者实行全面保险,而对在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个体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只实行社会救济,基本上将他们排除在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同时,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靠国家财政负担。

4、城市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阜新市城市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均衡,煤炭企业“一头儿沉”,地方工业总量小,基础薄弱,发展实力不强,没有很硬的接续工业或替代产业。要解决煤炭工业萎缩所带来的就业问题,一下子提供十几万个就业岗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从1998年——2003年阜新市的再就业情况看,再就业率基本维持在23%、24%左右,因此再就业的形势相当严峻。

5、就业观念陈旧,市场择业、自主就业的观念尚未形成。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体制的影响,阜新有相当一部分下岗职工观念陈旧,抱着“铁饭碗”的思想不放,认为只有到国有企业才算正规就业,不愿到其它的就业岗位工作。在一项“您认为失业者更倾向于从哪方面考虑再就业” 社会调查问卷的回答中,只有24.27%的被调查者选择“转向其他产业”,高达51.8%的被调查者选择“依靠政府”,甚至有13.85%的被调查者选择“不清楚”。数据上的鲜明对比说明,只有1/4的人有“底气”与“资本”考虑转向其他产业,超过半数的人自主就业能力依然较弱,认为政府仍是他们的主要依靠对象,这种等安排工作、靠政府帮助、要国家救济的思想在各类人群中普遍存在。企业下岗职工对企业依附性强,特别是清河门、艾友、新邱、东梁等煤矿离市中心区较远,职工市场就业意识淡薄,靠煤吃饭思想根深蒂固,造成就业十分困难,就业压力巨大。

二、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措施

1、转变思想意识。虽然阜新正逐步走上了全新的城市发展轨迹,但是经济转型不单纯是经济结构转型,更是思想的转型,观念的转变。下岗职工要转变“等、靠、要”思想,克服单纯依赖政府安置、期望值过高、轻视非公有制企业等陈旧的择业意识,要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上岗凭能力、就业靠竞争的市场就业观念。

    2、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公益性的事业,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剂和社会稳定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安民兴业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将城乡贫困居民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困难群体纳入“最后保障线”,确保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合理的生活水平,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利因素,真正建立起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与此同时,开辟新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如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发行社会保障债券、开征新税种、发行彩票等方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提高社会保障资金支付能力。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社会基金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基金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同时实现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提高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3、健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人员流动政策 ,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必须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完善政策法规,引导就业服务规范发展。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4、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要大力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制度,努力使每一个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都能够接受技能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加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增加普惠制就业培训范围和力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技能和技能素质。

5、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坚持以一、三产业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近郊耕地和矿区的废弃地、闲置土地、厂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相关的第三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就业。全面发展社区服务业,建立以就业为目的,以低保为补充的城市低保与社区就业相结合的保障模式。鼓励兴办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的社区服务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创造就业岗位,安置下岗职工。

6、坚持就业基金筹集多元化的原则。要加大安置就业的投入,把财政投入、小额贷款和税收减免等各种优惠政策落实到位,采取国家补助、龙头大户投入、招商引资、下岗职工自筹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为了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要加强政府对就业的指导,在全市各社区开发保洁、保绿、保安、交通协勤、居家养老等公益性岗位,切实提高就业率。

三、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

1、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的最佳匹配。

阜新市的土地资源丰富,可供非农用地的资源量较大,人均占有土地15亩、耕地6亩,居辽宁省之首。百里矿区有大量适宜农业生产的废弃地,这里的气候、土壤、光照适合发展绿色农业。阜新市还有300万亩荒山和沙化地,60万亩杨树低产林,有200多万亩耕地须退耕还林还草,另外,阜新市矿区有12.3万亩排土场和沉陷区等废弃地,可以利用这些空地、废弃地发展农林产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对文化程度、知识结构和劳动技能的要求相对比较低,所需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就业门槛低,所以阜新煤矿工人相对容易就业,就业质量容易提高。因为他们中大部分来自周边城乡,其中相当一部分矿工原来就是农民,其家属也是农民,对农业生产并不陌生,让他们重新从事农业生产的可行性较大。目前阜新市已经建立起19个园区和41个专业小区,为下岗职工提供了5000个就业岗位。

2、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业为主导的接续产业。

几年来,阜新市共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256户。引进了河南双汇、内蒙伊利、沈阳辉山、山东六和、山东鲁花、江苏雨润集团等一批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培育了阜新香香公司、五彩杂粮公司等企业。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牵动产业化、牵动经济转型、牵动就业的龙头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肉食品、乳产品、蔬菜等的深加工,形成规模,使之成为阜新新兴的支柱产业。阜新市以经形成了生猪、乳业、肉驴、肉牛、白鹅、肉鸡、花生、食用菌等16 个农业产业化链条,到2010年底共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100个,畜牧业一、二产增加值46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13.2%,共安置了2万人就业。

3、加强共生、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共生、伴生是矿产资源的显著特点之一。通过对煤矸石、粉煤灰、冶炼炉渣、废弃土地、尾矿等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可以衍生煤层气开发、矿井水利用、煤矸石空心砖、煤矸石热电厂和膨润土等新的产业,这些新生产业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安置大批的社会富余劳动力和失业矿工就业。

4、拉长资源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

拉长资源产业链条不仅是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作为资源型城市阜新原来只是发展矿业和原材料工业,而不对资源进行深加工,这不利于资源型城市的长期发展。因此加快发展资源的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是必增强阜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对就业产生一定的牵动作用。阜新已经确立了开采—洗选—发电和煤化工的城市延伸产业链条,并于2006年明确提出了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

阜新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煤炭、电力、丰富的风能的主体能源优势和太阳能、生物智能、地热能等多种新型能源的优势,阜新加快发展新型能源生产基地的步伐。随着风电产业的稳步发展,风电产业链正在进一步拉长,阜新市的风电装备制造业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初步形成了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风电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态势。

辽宁阜新大唐国际煤制开然气项目的建设总投资245.7亿元,设计能力为日产1200万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通过长输管线供应给沈阳及周边城市,同时,还副产石脑油、焦油、硫磺、粗酚、硫铵等产品。大唐国际煤制开然气项目的建设标志着阜新市煤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该项目的建设和达产,必将对扩大阜新市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劳动就业产生重要作用。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近百亿元,直接和间接拉动就业近百万人。   

5、培育新型产业,发展替代产业。

在新型产业培育上,阜新市于2006年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皮革加工产业基地、板材家具加工制造基地和“中国液压之都”,构筑起多元化产业格局,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阜新依托其周边地区原皮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完全可以满足皮革企业生产原料需要的有利优势,确定发展皮革产业作为阜新经济转型的新型支柱产业来建设阜新皮革产业基地,这是阜新着眼于跨越发展的一次战略突破。2009年初,阜新皮革产业基地正式成立,这是辽宁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并明确定位为全省发展制革工业的唯一基地。该基地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40亿元,最终形成3000万标张制革加工能力及相应革制品产能,生产企业总户数达约300户,每年实现本地贸易及产品销售额约960亿元,GDP约342亿元,税收约75亿元,为社会提供约16万个直接就业岗位。阜新皮革产业基地被确定为全国首家“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到目前,基地已签约入驻企业达41户,总投资45 .65亿元,企业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9.4亿元;上海富国等25户企业已开工建设,总投资28.79亿元,企业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2.5亿元。“阜新德裕”、“恒鑫皮革”已经投产,每年可加工各类皮革、裘皮近千万张,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安置1850人就业。

阜新彰武依靠森林资源优势和区位产业政策优势,把建设彰武板材家具加工制造产业基地作为沈彰同城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用板材家具加工制造产业基地发展来支撑“沈彰新区”建设,积极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板材家具加工制造产业基地和林产品集散地。到2008年底,阜新全市共有木材深加工企业155户,全部达产后,年加工能力可达200多万立方米,预计年总产值可达40亿元。目前,彰武板材家具加工制造基地已经形成规模可观的产业链和产品链,预计到2015年,可形成可观的经济总量,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增加就业3万人,提高城镇化率2-3个百分点。

阜新液压产业现已形成以阜新德尔汽车转向泵有限公司、北鑫星液压有限公司、太克液压机械有限公司、驰宇石油机械有限公司、金昊空压机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以近30家液压气动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为基础的区域特色产业。截至到2010年9月25日,液压产业基地建设的正在快速有序推进,有力地促进了阜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4年后,阜新市液压产业将引进企业300户,实现工业产值600亿元,创利税100亿元,阜新将成为全国最大液压产业基地,最终把阜新打造成为“中国液压之都”。阜新液压产业基地的建设对拉动阜新地区的就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6、发展具有阜新地方特色的玛瑙文化产业。

阜新市是全国玛瑙的主要产地,素有“中国玛瑙之都”的美誉。阜新市通过对以“玛瑙”为代表的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全方位开发,积极打造玛瑙文化品牌,形成了富有阜新浓郁地方特色的玛瑙文化产业大军,目前,阜新注册经营的的厂家、业户已达7000余户,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有效地缓解了阜新市就业岗位短缺的紧张局势。

7、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由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相对于工业、建筑业来说,具有就业灵活、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投资小、成本低、对就业者的劳动技能要求不高、安置就业潜力大等特点,因而阜新将现代服务业确定为新的重要的接续替代产业,目前阜新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缓解和释放阜新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和解决就业的重点行业。

阜新积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三大产业基地”和“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以及农产品、工业品和煤炭三大物流体系建设,把物流业打造成为阜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使我市成为连接辽西沿海经济区及蒙东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成为中蒙俄国际物流通道上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到2012年,货运总量从2006年的2439.5万吨将增加到6000万吨;物流业增加值占我市第三产业比重达30%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我市GDP的比重达15%左右;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值降低3%左右,可安置就业2万人以上。

加强流通设施建设,新建蔬菜批发市场、花卉市场、钢材市场,新扩建步行街商贸城、建筑材料市场、西山商贸城等7个大型贸易市场,新增交易场所40万平方米,此外4万平方米的解放大街地下人防商业街和大众路商业街项目基本竣工,阜新县东梁镇温泉新城起步区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已形成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现代经营方式为主导的商贸流通新格局。到2010年底安置就业5.2万人,其中矿区下岗职工2.24万人。

8、发挥阜新原有煤矿职工队伍的相关优势,积极向外地或国外及相近产业领域开拓。阜新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在掘进、土建、通风、排水等方面有很强的技术力量,可以对外承揽隧道开挖、桥涵建设和其他土木工程等,还可以组织劳务输出,走出国门从事修路、伐木、护理等工作。阜新矿务局充分利用海州露天矿关闭破产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开发内蒙古白音华煤田,输送了3000人的矿业人才。

9、实施劳务输出品牌战略,引导城乡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针对我市就业容量小、岗位少的实际,积极鼓励引导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走出去就业。采取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参与的运作模式,建立一批劳务输出联络办事机构,推进我市同京津地区和省内沈阳、大连、营口的劳务合作。瞄准重大项目的用工需求,选择好劳务输出基地,实现农民工成建制转移输出。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把促进劳务输出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注意发挥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务中介公司的积极作用,做好岗位与资源的对接工作。

10、建设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

农村城镇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有效缓解了农村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因而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支柱。农村乡镇企业必须借助于小城镇的发展,为其提供要素供给、信息交流和产品销售的平台,加强其与城市工业的协作与交流。现有的城市工业根本无法承载如此庞大的农村过剩人口,因而只靠在农村内部及其周围消化,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就成了这一任务的天然承担者。

11、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一般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在现代产业理论中,有“资本密集型产业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倾向,但考虑到阜新特殊市情,无疑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有比较优势。阜新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释放了大量产业工人,如能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无疑会有效解决阜新目前工作岗位严重不足的困境。同时,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放手发展个体民营经济,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劳动者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带动其它更多的劳动者就业,从而形成就业的倍增效应。

结束语

实现充分就业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社会,有利于劳动者权利的实现,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扩大内需,实现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公正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从而确保阜新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阜新市委、市政府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社会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与扩大就业紧密结 合,要千方百计把城镇实际失业率控制在警戒线之内,这既是阜新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阜新经济转型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就业问题解决不好,转型就不算成功,就业问题仍将是阜新市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赵文祥? 王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问题—对辽宁省阜新市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党政干部学刊》2004年第1期.

[2]魏后凯:《破解“东北现象”,盘活三省经济》,《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4年1月

[3]于全 王金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理论与经验》,《城市经济、区域经济》 2004年9月。

第2篇

关键词:烟草企业 经济运行分析

一、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主要内容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分析研究地区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人口流动、居民收入、社会零售、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

(二)销售分析

动态分析卷烟调拨、卷烟总体销量、各类别卷烟销量占比及原因、重点品牌销售、品牌培育、低焦油卷烟销售、商业及社会库存、终端市场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重点分析销售计划目标与实际销售进度之间的差距及产生原因,分析销量同比及环比上升或者下降的原因,分析不同区域市场因素对销售业绩的影响,比如价格、服务、品牌、销售策略等不同所造成的销量的不同。

(三)烟叶生产经营分析

分析全市及产区分公司烟叶种植、收购、调拨关键时点的阶段性主要指标情况,重点分析烟叶销售、烟叶费用、烟叶效益指标及生产收购调拨情况;通过烟叶生产经营分析来稳定烟叶生产经营。

(四)专卖监管分析

重点分析月度、季度、半年、年度查处假烟网络案件、假冒卷烟案件、真烟省内跨市流动及市外流入卷烟品牌、数量、案值、流向情况,关注市场净化率及市场净化率波动较大的单位,通过案件分析、市场监管情况为市场销售策略做出参考。

(五)物流成本费用分析

分析全市物流五项关键指标累计、同比及环比情况,与全省水平或同期对比排名,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物流费用管控水平。

(六)财务分析

针对烟草企业的财会报表及其他财务相关资料作为分析对象,采用专门的分析技术与分析方法,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情况、成本情况、利税情况、费用情况、收入分配等各环节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企业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等一系列经济管理活动。通过对财务分析使管理层了解当前企业经营状况,为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及建议。

(七)其他分析

可以从企业内部工作流程、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生产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原因、企业人员岗位素质等进行分析,全面进行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

二、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意义

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意义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通过经济运行分析中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卷烟销售分析、烟叶生产经营分析、专卖案件分析、物流成本费用分析、财务分析等指标可以反映出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经济运行分析企业高层可以通过分析结果来制定解决方案,并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通过分析,来给企业提供参考建议与依据,这样企业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可以更科学、合理。一般企业领导要做出决策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信息来决定,比如需要根据当前卷烟的库存以及销售情况来决定下个季度的生产指标。比如根据企业销售增长率和企业资产增长率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为企业未来生产研发投入做出决策。比如通过品牌环比增长情况、各类因素对品牌销售额的影响等分析做出下一阶段的销售策略等。经济运行分析的各类指标结果,能够为领导决策做出参考依据,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三、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现状及改进对策

经济运行分析对烟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我国烟草企业已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没有专项人才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缺乏科学的分析指标体系设计,进行经济运行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经济运行分析指标,很多企业在这方面不知道如何下手,可能会在网上下载一个模板,然后把数据生套进去,实际分析出来的内容对企业发展没有任何意义,不具备参考性。第二,在进行经济运行分析的时候,由于目前卷烟市场终端数据缺乏,很难采集到全面、即时、精准的指标数据,大多数据来源于系统内部的信息应用平台,对于卷烟市场终端数据多采用基础性的市场调研、人为的统计、经验性的估算,缺乏基于市场需求的数据采集体系,导致分析出来的结果欠缺精准性、科学性、预判性。第三,企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偏低,经济运行分析是要有这相关专业能力的人来开展分析工作,对统计知识的熟练掌握、数据分析工具的科学应用、市场发展态势有前瞻性,知道从什么角度分析、清楚怎么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进行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

因为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分析结果不理想、质量不高,所以需要有一些措施,来改善这些不良现状,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力量,提高卷烟市场数据采集、信息化建设力度。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是需要一定的数据平台支持,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帮助,所以要想系统性的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就要创建生产、销售、运行等一体化的信息化平台,企业内部建立起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销售动态情况、经济效益的内部报表,企业外部与零售客户、卷烟消费者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让烟草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数据都能真实即时,并且实现信息共享,这样才能够更加专业的开展经济运行分析。第二,构建合理、科学的经济运行分析指标。不能为了完成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而分析,要根据企业实际管理需求来建立分析指标,要让这些分析指标落实可行,用数据指标反映当前的经济运行真实状态、研判经济运行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给企业管理提供有效建议,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第三,要提升企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能力。当前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人才,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力不同,专业技能水平不同、业务素质不同、职业道德观念不同都会对企业经济运行分析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烟草企业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人才队伍,对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提供专业的分析,给予可信赖的建议,让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能够反映企业整体运营情况、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目标、为领导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虽然目前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通过不断的总结分析,提高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科学的分析指标、运用优化的经济运行分析方法、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就一定能够改善不足之处,提高分析质量。

参考文献:

[1]段伶俐.关于烟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几点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02)

第3篇

【关键词】公路勘察设计;环境保护问题;分析研究

1、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交通行业,环保作为公路勘察设计的一部分,要求公路勘测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把环保纳入设计的规划,坚持公路设计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追求来创新设计,坚持最大限度减少公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实现公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循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设计理念,本文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探讨如何搞好公路的勘察设计工作。

2、常见问题分析

2.1 污染问题

2.1.1 水资源污染

道路勘察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保住生态环境的问题,而道路建设中对自然环境危害最为直接的是水资源问题。目前我国在道路线路设计过程中,要求遵循以下几点:第一,路线选择不应影响居民饮水资源,例如远离引用地下水、河流、渠道、水库的,避让距离应大于100m;第二,对社会生活、工作、建设等直接相关的水资源聚集区域,应合理避让,例如农牧业用水及水资源聚集区域,应合理避让;第三,道路路线设计中,应优化设计,最大程度的保佑水流、水源等自然水源的原貌,例如尽量不改变水量方向、断面,尽可能不改变水道等。

2.1.2 大气污染

道路勘察设计中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中还有一项重点,即空气资源。道路本身对空气并没有过多影响,但在建设和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扬灰、粉尘等问题,会对施工地点附近造成短期、持续的空气污染问题。在实际的施工设计中,应尽可能的进行规避,主要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来进行:第一,缩短运输流程,将可以现场存放并宅该的粉灰类施工材料及早运至现场,并进行保护,减少运输次数,进而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散落影响;第二,对于易散落的材料,应尽可能的存放在仓储点,在使用时临时运输,这样可以降低储存过程中施工材料扬起、散落后对空气造成的影响;对于无法避免的散落等问题,应在易发地点、易发时间、易发天气下进行额外处理,例如进行洒水、遮盖等,有效控制扬尘现象。

2.1.3 噪声污染

施工阶段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装载机、压路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施工场地距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点的距离应大于2∞米;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加大机动车减噪技术的研究,采用高效消声器或其它降低机动车噪声技术,减少机动车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

2.2 生态平衡

破坏生态环境及自然平衡的公路建设会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生物种群便向偏僻地方或其他地区迁移,使动物的活动区域缩小、领地被重新划分,可造成种群变小,种群间交流减少。如使野兔及一些鸟类远离公路至少达500m;一些蝴蝶和两栖动物也难以越过宽阔的公路;夜间车辆灯光增多,使许多喜光的昆虫在路侧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等,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比如: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夹峙在太行山和黄河之间的黄土高原之上,地势高差悬殊明显,自然景观垂直变化突出。境内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黄土广泛分布,地面侵蚀切割强烈,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境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整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道路施工直接开挖大量原土,在施工过程中也可能造成植被的改变或损毁,容易导致施工区域附近水土流失,甚至形成潜在的泥石流、滑坡等危险。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环境耐受力问题,考虑到施工方案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额外影响,考虑如果降低影响,在做到方案最优化的同时,提供环境条件弥补的具体方案。勘察设计人员一定要经过全面的研究与分析,慎重选择公路使用中更便于生态环境再生与恢复的最优化线路。

2.3 路线选择问题

道路建设理论中提出了道路动态系统的理念,这一系统理念中提出了单调环境对驾驶疲劳的影响,指出过于单一的道路环境容易导致驾驶员视觉疲劳,再次过程中环境 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道路设计中应尽可能的调整路线两侧景观,并保证特定距离内设置变速、减速、转弯、视野冲撞等条件,降低驾驶疲劳缠身的几率。驾驶疲劳是不良驾驶行为的常见形式之一,也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最重要成因之一,路线设计中可以考虑设计多类环境变化,一方面降低行车危险,另一方案也能更好的调节环境资源的应用,协调环境影响和环境利用的关系。

对策以及建议

(1)所有施工项目都存在一项明显弊端,即工程废料垃圾。目前常见的工程垃圾处理方案多为就地填埋或他处填埋。在就地填埋方案中,容易出现垃圾填埋地点距离地下水或饮用水资源过近,导致水源污染的问题。建议施工设计中,做好垃圾处理方案设计,如果采用就地填埋,应尽早了解施工现场环境,施工区内要做好各项排水设施,使污水统一集中到集水井,以免造成水质污染。如果采用他处填埋或处理,垃圾在施工现场堆放时,应尽量设计临时垃圾场,避免垃圾散落等问题,降低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并在施工结束后,即使拆除垃圾场,还原自然状态。

(2)防噪音技术措施主要有防噪声屏障,在国外,防噪声屏障是多种多样的,成本差异也相当大。采用的材料有金属、轻型复合材料、混凝土或多种材料组合在一起,五花八门。有一种“绿色”声屏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其做法是:是用混凝土预制的大量花盆砌成墙体,底宽顶窄,花盆内填土并种植灌木形成“绿色”防噪声墙。在地质、地形条件适合的条件下,还有在道路两侧设置路堤来减少噪声的做法。

(3)公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自然风景区及名胜古迹组构了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公路作为一种构筑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因此在路线设计中要有“势”的理念。线形走向要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势相吻合,不能强拉直线、硬切山梁、横跨山谷,尽量避免长直线;要顺势而为,线形连贯,圆滑平顺,自然流畅,给人以良好视觉效果。

(4)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在工程造价允许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中一定要积极增加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应用,已实现使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尽量恢复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目标。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是一项融合了生物学、自然科学、环境保护学等多学科理论的全新理念,在现代公路勘察设计中必须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庞向丽.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及措施[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6(3)

[2]邓松.论述公路路线设计及应注意的环境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0(2)

[3]昶慧芹.公路环境问题浅见[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9(10)

第4篇

(一)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跨境电商的发展。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计算机已经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互联网购物。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2012 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首次突破1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二十一,而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也同比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七,相对于全球来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随着互联网一体化和共享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融入电商行业,为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购物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近年来,跨境电商得到了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不断出台相关的政策,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2013 年政府制定了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国六条,并出台《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对相关出口企业在税收、海关以及检验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实现了政府部门与电商企业的信息流通,对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随着国家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将会出台更多与跨境电商发展相关的政策,建立一套完整的跨境电商法律体系。

二、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模式,跨境电商有很多发展优势和灵活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 交易信用和安全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进入,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人开始进行网上购物,通过网络支付费用,但是与此同时,也滋生了很多诈骗集团,他们利用互联网的漏洞进行非法活动,盗取他人的信息和财产,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消费者不敢选择网购。另外,假冒伪劣产品以及质量不合格产品也是阻碍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原因,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化的特点进行假冒伪劣产品的制造和销售,骗取消费者利益,这就使得跨境电商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 支付问题。因为跨境支付系统面临的是国际性贸易,这相对于国内的第三方支付系统来说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并且也存在更多的问题。首先,国家没有针对第三方跨境支付系统建立相对完善的制度,对跨境的业务范围也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并且监管部门对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这就造成跨境电商在支付方面存在问题。其次,因为跨境电商是跨境消费,每个国家以及地区的汇率不相同,而整个交易又靠第三方支付系统完成,这就导致交易双方不能清楚地了解对方的金融状况,加上网络的虚拟化特点,使得非法集资有了一定的可能性。最后,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比较多,伴随着支付平台的开展,个别机构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导致资金支付存在安全隐患。

(三) 物流问题。首先,相对国内物流来说,跨境物流涉及到关税、运输储存以及跨境运输等问题,导致物流成本高、速度慢,这就严重阻碍了跨境电商的发展。其次,我国物流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还有一定的欠缺,很多物流企业信息化处理水平较低,包装、分拣等流程都需要人工进行,这就需要浪费较多的时间,降低了物流操作的效率。最后,服务以及价格是跨境物流面临的又一问题。消费者选择物流的标准主要有价格、速度以及服务,目前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在跨境运输方面来说,不能提供相对优惠的价格,运输过程服务也有待提升。

三、解决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问题的对策

解决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问题不仅需要加强技术创新,还需要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建立全面的监控系统,从法律层面上提供保障。具体来说解决我国跨境电商发展中问题的对策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 健全全面的信用体系,加大监管力度。跨境电商面临的是国际市场,所涉及到的范围更加广泛,带来的影响也更为巨大,因此要想保证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加快信用体系的完善,建立全面的监管体系非常重要。因为各国的信用标准和法律各不相同,所以跨境电商网站上的商家要依据国际标准进行产品销售,政府要依据国际标准对产品信用和质量进行检测,同时各个商家也要提高检测的力度,培养企业的信用意识,与政府联合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信用认证体系,预防不法分子的有害行为。另外,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保密,并及时关闭交易页面,发现问题及时退出等等。

(二) 建立健全的支付系统。首先,第三方支付平台要建立全面的用户核对系统,最好采用实名制注册,对于那些采用虚拟信息注册的用户不予以审核通过,从用户方面降低安全隐患,其次,第三方支付平台要完善自身的服务体系,加大与银行的合作,让银行对消费者的支付状况进行必要的监管,提高支付的双重安全性,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也要提升自身的技术,从自身出发降低黑客入侵和病毒侵害的可能性。最后,政府监管部门要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发现有违规操作或者欺诈性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要及时予以惩处,银行也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完善的跨境消费制度,严格避免操作漏洞的存在。

(三)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物流体系的效率。物流作为消费者和商家的一条纽带,在跨境电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我国逐渐兴起了一大批物流企业,完善这些物流企业的发展体系,建立全面的物流系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仓储运输或者在海外设立仓库的形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效率。其次,物流企业要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尽量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运输费用,引进现代化物流的管理模式,促进自身效益的提升。同时,物流企业要完善基础设施,建立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仓库,规范运输工具,保证运输的质量。最后,我国的物流企业要与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学习,借鉴他们的发展模式,推动现代化物流的发展。

(四) 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国家要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促进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并加大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储备与时展相符合的跨境电商人力资源。另外,跨境电商企业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专业化能力强的人才,积极开展自我教育,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5篇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竞争也更加激烈.对城市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能够使城市认识到自身的发展现状和所处的阶段,有助于把握促进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制定合适的城市发展战略,避免由于决策主体的盲目造成的城市发展滞后.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中西部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为缩小中西部发展差距,提高中西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发展战略;主成分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091-03

1 引言

2001年1月,国务院提出西部大开发政策.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了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2012年2月,发改委明确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基本战斗思路.中部地区是连接西部发展的桥梁,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是实现全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1].我国中西部地区包括18个省、市、自治区,不同城市的资源、要素、环境等的差异会对城市的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2],主要城市竞争力情况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程度的标志.本文通过对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因素在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然后在利用然后利用观察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了各个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最后根据分类的结果对中西部城市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2 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城市竞争力是由城市的经济、社会、科技、环境、交通、市场、人才等共同决定的.因此,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选择需要遵循全面概括、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的原则.根据科学性、可获得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建立中西部主要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5个系统层指标,以及7个要素层指标和29个要素层指标组成的,见表1.

2.2 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

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原来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信息互不重叠的新的综合指标,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需要,从中抽取较少的来反映原先指标所含信息.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数指标简化成少数的综合指标[3].

主成分分析法的具体步骤[4,5]为:

(1)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Z scores方法,zij=(xij-)/(i=1,2,…,n;j=1,2,…,p)

其中=1/n.

(2)将标准化的数据导入spss系统,进行Factor Analysis处理.

在提取主成分个数时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是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前m个主要成分.从spss输出的解释的总方差表格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前6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且6个主成分累计百分比达到88.347%.

(3)根据表4中成分矩阵数据和上步中的特征向量值,计算特征向量矩阵,公式Fi=Vi/SQR(λi),其中i=1,2,…,6.

进行Compute Variable处理,计算特征向量F1、F2、F3、F4、F5、F6.

根据上述计算,可得特征向量矩阵F为:

(4)计算主成分得分矩阵(主成分得分),记为Z1、Z2、…、Zm(m<=p),即得到新的主成分.

根据表2的标准化结果和表5的特征向量矩阵的结果可得,新的主成分为:

(5)利用主成分函数与主成分方差贡献率,求综合主成分值.

综合主成分计算公式Z=,计算可得城市综合主成分得分排序:

2.3 中西部主要城市竞争力评价结果

根据表7中西部城市主成分得分排序我们可以看出,前8名城市中中部城市包括长沙、郑州、合肥、武汉,西部城市包括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后10名城市中西部城市有南昌、太原、贵阳、呼和浩特、兰州、拉萨、南宁、乌鲁木齐、西宁、银川等8个城市.中西部城市主成分得分排序表明,西部部分城市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大部分城市的发展水平偏低;中部主要城市的发展水平整体高于西部,但是部分城市水平较低;西部主要城市的发展程度较高,比中西部大多数城市发展水平高.

3 中西部主要城市竞争力提升对策分析

3.1 大力发展教育,增加科技研发投入

科技和教育是促进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很重要因素,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是阻碍中西部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6].从我们的表2数据也可以看出,重庆、程度、武汉、西安等几个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较多的城市,其发展水平排名比较靠前.科技水平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科技水平的提升是与教育水平相关的.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其他地区大城市相比,缺乏吸引高技术人才的优势,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因此,中西部等城市应加大对科技和教育事业的投入,培养高技术人才,提升城市竞争力.

3.2 加大市场开发程度,合理引用外资

城市竞争力水平的提升不仅与地区内的投资、消费等市场活动相关,还应该合理利用外资,使生产要素在更大的市场内进行合理的流动,以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具有与周边国家相邻的优势,中部地区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中西部地区应该利用自身的特点主动地吸引外资,为城市的发展增加动力.

3.3 保护环境,走生态建设的道路

中西部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相应地对环境进行末端污染控制与治理的能力较低,这就需要中西部城市在走生态建设的道路来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对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各种生态危机不断爆发,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伴随的是严重的生态破坏的代价.西部地区万元产值排放的污染物,要比中部地区高出1至5倍[7].西部地区多采用传统的粗放式的资源开发与加工,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西部地区在进行提升城市竞争力建设的同时,要注重走生态建设的道路,实现粗放式到集约式生产方式的转变,注重发展与资源的协调.

参考文献:

〔1〕蔡元成,赵敏.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33(5):52-55.

〔2〕李仁安,申家峰.中部地区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9):162-166.

〔3〕刘荣增,等.区域经济系统论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刘荣增,李蕾蕾,等.基于AHP的中原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3):11-17.

〔5〕赵海莉.西部省会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2005,42(3):109-113.

第6篇

关键词:仲裁知识;经济纠纷;措施

就目前来看,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建筑行业逐渐兴起,新型建筑的施工必然是以拆迁原先建筑为前提的,在进行拆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原住民的利益。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经济纠纷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进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合同关系,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施工建设正常运行,还不利于人民群众利益的保障和社会的有序发展。仲裁知识在经济纠纷中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双方的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下面笔者对其进行浅析,希望对我国日后仲裁知识的应用和解决经济纠纷提供良好的帮助。

1仲裁知识的概念

所谓仲裁,是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般为两方)将争议提请第三者作出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争议的解决方式。如果对仲裁进行细分,一般有政治方面的国家之间就领土等问题的国际仲裁,有带行政色彩的劳动争议仲裁,有商事仲裁。商事仲裁通常又分国际商事仲裁和国内商事仲裁。在我国,国际商事纠纷,当事人一般较多选择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管辖,其他商事纠纷,当事人较多选择地级以上城市设立的仲裁委员会(如珠海仲裁委员会)管辖。仲裁具有以下较为明显的特点:1)仲裁完全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是一种协议管辖,排除了法院的强制管辖权。当事人可以自由地选择仲裁机构、仲裁程序,指定仲裁员,选择解决争议的实体法等,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騰騰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权。2)审理案件不公开进行,开庭气氛比较融洽,当事人可以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解决问题;同时可以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商业信誉和商业秘密,对双方商业关系的损害较小。如果纠纷能够得以圆满解决,那么商人们不仅可以保护他们的商业秘密,声誉和情感,还可以维持其良好的商业关系。

2仲裁知识和经济纠纷的关系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和进步,我国社会改革也越全面,其中涉及的经济纠纷也逐渐的增多。在以往解决纠纷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上诉的凡是,虽然该种方式更加的正式,但是其过程复杂,办事效率低,并且还需要大量的取证调查,需要长时间的审核,这样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合同双方工作的顺利开展。仲裁裁决的应用有效的使用,改变了以往采取上诉手段来维权的方式,提高了经济纠纷的解决效率,进一步保障了双方的利益。仲裁裁决的在正常情况下,很容易被当事人接受,自觉的履行责任,如果其中一方不能及时的履行,会受到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进行仲裁审查的过程中,其主要是审查仲裁的程序等问题,而不是虚幻的问题。尤其是在解决境外仲裁方面,仲裁方法与诉讼相比更能得到另外一个国家的认同和承认。根据仲裁的基本特点和其在解决经济纠纷中的不能代替的作用,现阶段在进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合同双方可以根据合同来进行相关的仲裁来解决合同的纠纷,并且在合同中明确如果有该类事件发生时应该按照什么方式进行有效的解决,合同双方按照什么样的利益来进行调节,各自得到什么样的好处和亏损。利用仲裁知识解决经济纠纷,保障了问题解决的质量和公平,并且由于仲裁方法与其他方法先相比有较大的高效性,极大的提高了经济纠纷解决的效率,进一步保障了合同双方的利益。

3为何选择仲裁解决建设工程经济纠纷

建筑行业作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建筑行业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长等特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需要准备的非常细致,并且相关条款的内容必须反复的进行检查和核实,即使这样,承包商和业主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合同毕竟是一种书面的协议,就算在签订之前进行严谨的考察,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随着建筑的实施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即便开发商和业主之间遵守承若和信誉,但是在建筑实施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合同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或者随着施工的开展会出现二者没有办法控制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合同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必然会出现经济纠纷的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仲裁知识在经济纠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效的解决了经济纠纷保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满足了现阶段社会发展和经济稳定的需要。其与诉讼相比,仲裁更加的灵活、公平、也更能有效的解决的解决经济纠纷,提高了时间的解决效率,更能够适应现阶段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且最主要的是能够与各个国家进行接轨,保障了合同的使用,进一步的核实了双方的利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我国人民群众利益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白冬.论经济纠纷的诉讼与非诉讼解决模式[J].现代财经,2005,25(2):70-73.

第7篇

关键词:基态CO分子;取向;复合场

中图分类号:O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240-01

长期以来对于转动常数较小以及偶极距较大的分子的研究是获得较高的空间取向度的必然选择。在本文当中,通过利用物理学的静电和激光相耦合的方法进行分子物理学的取向问题研究,经过研究表明利用这种复合场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强基态的一氧化碳分子的取向度。并且还可以实现两种模式,即绝热和非绝热两种模式。绝热模式可以实现较大的分子取向,而非绝热模式则可以实现取向的周期性再现过程,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研究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以及实验等分子复合场取向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1 理论

分子与复合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Hamilton量相互作用的,其表达式可以写为其中,B―转动常数;J―分子总角动量算符;―夹角;―分子各向异性极化率。对于绝热态的作用可以视为激光脉冲强度足够大,非绝热的情况可以视为激光脉冲半高全线宽不大于转动周期的情况,这是可以最终获得分子取向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演化关系情况。

在复合作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个双阱势,产生它以后被束缚在双阱势中的分子这时的摆动态就将以隧道对的形式出现。相反的宇称也会在这样的隧道对中出现,而且其强度会随着激光的强度增强而增强。静电场与激光场的复合会最终使得能级分裂的量子出现取向相反的情况,这也就造成了较弱的静电场由于强激光场的作用最终出现较大的分子取向[1]。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激光与分子的复合存在着两种模式,通过对两种模式下的复合场取向进行研究。在绝热的情况下将静电场加入到复合场中去,并且认为分子转动周期是远远小于激光的脉冲渡越时间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称其为绝热作用过程。电场的加入使得强激光场下产生的隧道对向着相反的方向分裂,并且能级在复合场下的变化还是相当的大的。通过相关的理论计算,分子轴的取向会由于能记得变化而因此加剧[3]。分子轴取向度会随着电场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即便是电场的强度比较小,但是这种分子取向的变化却是非常的大,在达到一个定值之后这种增加将趋向于饱和,单独的电场是难以获得较大取向的,可是一旦参有激光场就会不同,因为激光场的加入会使得分子的态产生隧道对,这就使得即便是较弱的静电场也会引起取向度的较大程度变化。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隧道对的两个态都会受到复合场中两个场的影响而增大的情况,并且这两个取向的方向是相反的,这样的结果最终势必会引起分子整个体系的取向度的变化。

接下来将静电场在绝热情况下加入,来研究激光脉冲宽不大于转动周期的基态一氧化碳分子的取向度情况,虽然这种情况是在绝热情况下将静电加入的但还是复合场分子的非绝热作用。之前有研究者进行过相关方面的研究,但归结起来只是考虑了单激光场的作用,而在这里我们进行复合场对基态一氧化碳分子的取向研究。通过计算以后发现,这种情况下不但具备对取向增强的效果还能够实现取向随时间周期的重现。

在非绝热作用下的复合场中,取向度受到来自于温度的影响依然是很大的,这种影响可以从下文中能够发现。在5K这个温度下的时候,取向度的大小只不过是低于0.2的水平,可是随着温度不断的升高,分子的取向度却发生急剧的降低,伴随着的是取向峰值之间的间距却在不断地变宽[2]。

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复合场是由激光与静电场复合而成,为了取得较好的复合效果,需要控制好激光场的强度。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选取的是刚性转子的模型,利用这种模型如果激光的强度太强就会使得分子的取向出现饱和甚至是下降的状况,这样以来刚性转子因为没有考虑到振动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为此需要研究分子的取向度值随着激光强度的变化影响情况。

在非绝热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取向度值受到静电场的强度的影响。在文中示出了分子取向度值随着静电场值增大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是随着其变大而增大的。在温度选为5K时,这种趋势最后会变为饱和状态。但是也并不是静电场强度越大越好,而是要考虑到实验的装置水平以及选用的模型的使用程度等因素。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基态CO分子在复合场作用下,由于a生的隧道对的能级耦合效应会使得其取向度值大大高于单独静电场时的值。如果是长脉冲激光与静电场复合,即使静电场很弱也能够产生很大的取向度。而如果是短脉冲激光与静电场耦合,这种情况只有在脉冲宽度与分子转动周期相当时才可以获得较大的分子取向度,除此之外,这样的分子取向还会周期性的重现。通过对温度对分子取向度的影响的研究发现,温度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也就指出了复合场取向实验的建立在冷分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最后在研究复合场中激光和静电场强度对分子取向的研究时发现,分子取向值会随着二者强度的增强最终趋于饱和。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为今后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

目前,我国出现建筑工程结算纠纷的情况越来越多,然而解决这些建筑工程合同经济纠纷的机制却比较的单一,不能够采用多种形式来解决经济纠纷问题,一般解决合同经济纠纷都是采用诉讼的形式。然而诉讼作为建筑工程结算解决经济纠纷的主要方式,却缺乏灵活、便捷,不能够及时的解决出现的建筑工程合同经济纠纷,从而降低了解决经济纠纷的效率和公正影响力。在一次的案件中,经过了多次工程结算审理和坚定,最终才解决这一经济纠纷,这样的过程和程序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建筑工程结算难的原因

1、建筑工程管理存在无序和混乱,制约着建筑工程结算目前,由于在现阶段下的经济体制,我国对合同的管理存在极其不规范的现象,现在的经济体制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并且管理手段落后不能够满足现在建筑工程结算的管理。建筑工程合同存在的不完全性就要求对合同进行规划的管理,而建筑工程造价的不确定性则要求对合同实施的工程加强管理。现在,存在很大的问题是在于技术与经济的脱节,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不能够形成统一,施工人员既不能够对经济有所了解,又不能够有一定的合同管理意识。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的管理人员都只是注重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而忽略了对合同的管理,同时监管的体制也不能够达到要求,不能够实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2、建筑工程合同的不完全性决定了工程款的不确定性建筑工程合同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不完全性合约,其与一般性的购物合同有所差别。这种不完全性是由于建筑工程本身决定的,建筑工程本身就存在比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在签订建筑工程合同的过程中,不能够对每一个细节都作出比较详细的规定,并且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改善措施和解决方案有明确的规定,更不能够对存在不可预知的情况做好实现的补偿和安排。为了能够将改善建筑工程合同这种不完全性,签订合同的双方在签订合同时,都应该考虑到再协商,再修正,以便更好地解决纠纷,以此来弥补建筑工程合同中这一缺陷。建筑工程合同款的最初造价和追加款存在不确定性,在进行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随时的变动,不断地进行调整。

三、建筑工程结算难的治理措施

1、提高解决工程结算纠纷的质量有效地提高解决工程合同纠纷的质量关键在于建立合适的纠纷解决机制。根据以往的案例表明,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建筑工程结算的纠纷,并不是一种最理想的方式,诉讼存在其自身的缺陷,解决工程缓慢,程序复杂,现在应该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经验,来改进我国现在的解决建筑工程结算合同经济纠纷机制。采用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通过运用这种解决方式,就不需要做那些复杂麻烦的法律程序,而是通过谈判、协调、调解等等形式来解决纠纷,这种方式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一旦出现经济纠纷时,能够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且简单、便捷,在国际工程纠纷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2、提高合同的签约质量提高合同的质量关键在于能够在签订之前做好防御工作。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应该对采用什么样的结算方式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无论是采用计量与支付,还是建筑工程费用需要变更以及需要进行索赔的都应该有相应的规定,同时在签订合同时,还应该对合同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义务都有比较详尽的规定。提高合同质量主要的是提高合同双方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采用不同方式来进行签订合同的双方,采用招标工程的,应该将招标文件尽快的转换为正式的合同,并且加强对合同的审查;对进行工作的,应该找好合格的人,并且不断地提供人的服务。

四、总结

第9篇

关键词:区际法律冲突 社会制度 法系

目前,大陆地区关于处理涉港、澳、案件的相关法律规定有两个。分别是:1986年6月12日印发的《全国沿海地区涉外、涉港澳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和1987年10月19日印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除了该两规定外,没有其他规定。

而即使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关于涉港、澳案件也是关于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的规定。该规定对经济纠纷的范围以及法律适用规定如下:

关于案件的范围问题之规定

人民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案件,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于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

1.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港澳同胞或在香港、澳门地区登记成立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2.经济纠纷争议的标的物在香港、澳门地区的;

3.经济关系的发生、变更或者消灭在香港、澳门地区的。

关于法律适用问题之规定

1.审理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在诉讼程序方面按照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五编关于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办理。

2.审理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在实体法方面,如果适用我国法律时,应按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和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外资企业法等涉外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我国法律未作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3.审理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按照民法通则第八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和涉外经济合同法第五条的规定,应适用香港、澳门地区的法律或者外国法律的,可予适用,但以不违反我国的社会公共利益为限。

4.审理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遇有我国和香港、澳门地区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我国法律有不同规定时,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从该规定关于案件的范围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尚未对涉澳身份关系等案件的处理,出台相关的法律解释。该规定关于法律适用问题,归结起来就是指涉港、澳经济案件,可以参照相关的涉外法律来处理。以该规定为背景,暂不讨论涉澳身份案件的法律适用,我们必须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是于1987年10月19日印发,而当时,香港,澳门并未回归。然而,现在情况是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目前中国实行的一国两制,后,内地与涉港、澳纠纷是属于一国范围的内的案件,不能简单的参照涉外案件进行处理,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也未规定涉港、澳案件参照该法律处理。因此,在目前制定统一的区际实体法条件善不成熟的情况下,中国应尽快该结合内地与港、澳、台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区际冲突法。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澳门与内地一些法律规范规定不经相同,因此就出现了法律上的冲突,其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制度之影响

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占领澳门,澳门开始被葡萄牙强行租借,这也成为欧州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而葡萄牙在社会制度上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制度影响下,对澳门的法律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以上关于宣告死亡的时间不同的规定以及结婚年龄与规定存在很大的差异。进一步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澳门,由于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生产资料私有制,而由于生产私有制就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法律规范(上层建筑)来调整其生产关系。而大陆内地,在建国之初实行的是公有制,在改革开放后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从而与之配套并调整在经济制度的法律规范与澳门的法律规范必然存在不同。一言以概之,两地之所以存在法律上的不同很大原因是两地经济基础之不同而决定的。

二.法系之影响

在澳门被殖民时期,由于殖民者葡萄牙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而中国内地,在建国后,废除了的六法全书,大部分法律取之于苏联,经过自己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系。而法系是具有不同法律传统的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它是一种超越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现象的总称。由于澳门属于大陆法系,而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总称,大陆法系全面继承罗马法,吸收的很多罗马法的原则制度,实行法典化,法律规范的编排系统化,概括化,明确立法与司法的分工,强调制定法的权威,一般不承认法官造法,法学家在推动法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对于中国内地,1949年10月1日建国后,不仅吸收借鉴了大量苏联的法律制度,而且,从现代中国法的传统来看,中国法的传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法的基本思想与社会主义各国尤其是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验;②西方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③中国古代法的传统。所以,通过对比,内地与澳门分属不同的法系不难发现,由于二者法律体系建立之根源不同,二者在具体的法律制度上必然存在不同。而当后,由于中国实行的一国两制。此时,需要注意界定,一国两制不仅指经济上的两种不同制度,而且还赋予了澳门高度的司法独立权,即澳门对于发生在其领域内的案件享有司法终审权,此时,若一个案件同时涉及中国内陆与澳门地区,由于两地法律制度之不同,出现区域法律冲突,在案件适用法律作出判决时,就有可能得出相反地结论,从而影响到双方当事人的权益。

总之,解决冲突最好的方式是统一实体规范的途径,它可以直接避免和消除发财冲突的发生,但这一步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的到的,许多年以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法律都在趋同、接轨,何况一国之内的各地区之间呢!因此,待时机成熟时,在我国四法域社会经济发展得更加接近、相互之间更加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需要逐渐采用一些相同或类似的实体民商法规范,在一定领域里最终消除区际法律冲突也是有可能的。有些领域,由于与各地区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道德习俗有关,其统一的可能性很小,就不应强求统一,解决这些方面的区际冲突,仍要靠区际冲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