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机发展规划

时间:2023-10-12 16:11:30

导语:在农机发展规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机发展规划

第1篇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 利用现状 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37-02

1 前言

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质是人们对以农村土地资源为重点的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消耗的不断增加,农村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已成为事实。因此,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合理地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2.1 耕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不够合理

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城镇用地规模不断增大,非农建设占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等原因致使耕地资源有所减少;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更加剧了耕地数量的不足且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形式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1)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模式不符合该地区的自然结构;(2)部分村庄的发展规划较滞后,对农户居住点的布局欠缺一定的合理性,从而导致大量的农村土地被闲置,农村土地资源不能被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发利用。

2.2 土地质量下降,资源利用可持续性低

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土地资源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十分稀缺,需要科学的利用和有效地保护。但是近些年,农村土地质量不断下降,主要是由于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时存在不合理之处:(1)在土地耕作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盐碱化,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2)人们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盲目开发和过度垦殖,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使土地出现沙化和荒漠化现象;(3)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因缺乏防污治污的相关技术与措施,致使工业“三废”未经处理就大量排放,对土地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土地质量急剧下降甚至导致土地荒废。

2.3 土地耕种经济效益差,集约化程度低

集约化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方式,主要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到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化经营的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集约化程度的高低主要是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由于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大多数都选择外出务工经商,从而使得农村土地长期处于无人管理和无人耕种的不良经营状态,这严重偏离了对农村土地实行优化配置的效益目标。农村土地耕种的经济收益差,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受到限制,从而导致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程度较低。

2.4 农用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利用难度大

我国普遍存在着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农用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分布零散且大多分布在水土光照等条件不好的地方,资金投入多但是开发利用难度大,若对其采取大规模地开垦进行农业种植,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会造成森林覆盖率减少,地表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滑坡灾害等频繁发生。

2.5 农村外延扩大,“空心村”浪费土地资源

随着农村经济高速发展,村民们建房积极性比较高涨,有些农村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攀比现象,致使大多数村民废弃村落老宅而将新的住宅建在村庄外围或靠近城镇的地方,这些地方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交通便利,为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方便。但是旧村庄内却存在大量闲置的农用土地,进而形成了外实内空的“空心村”。“空心村”的涌现,造成土地的严重浪费,这已成为中国农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据了解,“空心村”的空心,少在0.067hm2左右,多在0.200hm2以上,一个中等乡镇约有300来个自然村,平均一个自然村以0.133hm2计算,一个乡镇就有40 hm2以上的土地被废弃。

3 农村土地资源发展规划策略分析

3.1 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首先要严格控制好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

且要以土地持续利用的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为出发点,在农产品供给和形成既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又能满足社会经济运行要求的结构和布局生态环境建设双重目标引导下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既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又能满足社会经济运行的要求,为土地利用系统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3.2 完善农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整治力度

为了充分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治理开发农业荒废资源,就必须完善水利设施条件及配套建设;(2)加强各部门的宏观调控,对土地进行分区开发,综合治理沟系交错、地类交叉、渠系老化等土地现状,进行水利设施配置、道路和林网建设。从而改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降低生产成本,使其易于实现机械化生产,扩大农田面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3.3 优化农业用地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目标,优化农业用地结构,采取土地整理等方式,充分挖掘农村土地的自身优势和现有土地潜力,集约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同时积极开展土地改良和土地整理,在农村建设中将住宅分散和容积率较低的居住点集中到一起。在合理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始终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制定各类农业用地的规模与标准并且科学地控制用地规模,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4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升土地的经济效益

土地流转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1)将分散在不同农民手中的土地经过流转后合理合法且有序的向农村土地使用者集中;(2)在农村土地集中布局的同时也要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3)大力发展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模式以促进农村土地经营向新型的经济模式发展。实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目标,为农户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3.5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生态环境友好型农村

致力于对生态环境进行建设和优化,是为进一步实现新农村建设中“适宜农业、适宜居住”的目标。协调好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保证农村土地资源的生态利用,对农村的各类用地进行统筹布局;对没有开发为建设用地的荒山荒坡进行植树绿化;对受污染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治理,恢复退化的土地,恢复种植能力;更要严禁对森林、湿地、荒漠等自然区进行开发建设,加大保护力度,发展其生态效益。

4 结语

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已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稀缺、宝贵的基本资源,土地资源的紧缺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硬性约束,其中农业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要加大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用地结构的力度,从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尽量延长土地的使用周期,避免土地资源使用中断,争取在总量一定的土地上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石永明,邱道持,骆东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建设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33(7):14-17.

[2] 年福华,姚士谋.城市建设过程中节约用地途径[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1):18-21.

第2篇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划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农业规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农业规划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在实践中,现代农业规划成果在指导各地农业生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挖掘生产潜力、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推广先进技术和增产经验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和基本任务,当前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现代农业发展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农村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规模化农业深度融合、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要做好现代农业规划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的风险。同时,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1.农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产业,应用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域基础,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使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为农业的可持续性奠定了基础。

2.实现了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在农业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中,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最大限度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

3.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了保持资源与环境的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许多专家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进而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和保障。

4.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现代农业规划的主要内容

现代农业规划是为农业发展指出发展前景,并进行广阔发展蓝图的描绘,它将为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使农业发展有序、科学和合理,能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的建设,因此,现代农业规划必须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它的实施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农业进程。

1.稳定发展粮食和棉油、糖、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产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全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具体规划方案,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

2.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明确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地位,从宏观调控和微观细节实施上做好农业科学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强化技术集成配套,着重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与现状。加快农业技术引进一应用一再创新的步伐,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与研发队伍,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3.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资源

整合种业资源,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新品种,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良种繁育生产基地提供保障,强化育种能力、健全生产加工与技术环节、打通市场营销网络、充分体现各方面的农业服务综合能力,构建一体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正确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技术,加快发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与推广。

4.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

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实施建设以科技创新与应用为主导的各项农业工程,扶持优势科研单位,并组建关键技术攻关队伍,以全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研与技术向产业和产品方向聚集,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基础实力与创新能力。

第3篇

本年度预期发展目标是: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4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27%;招商引资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14%;本级财政收入达到450万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5200元,同比增长18.3%。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__地处__中下游,典型的平原地形,全镇总播种面积10577公顷,依托占据__流域的地理位置,水田灌溉面积达5千多公顷,多条江河支流横穿域内,我镇将充分做大“水”这篇文章,全面发展资源特色经济。

1、发展现代农业。增加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贡献率,积极推动高光效保护性耕作新型栽培技术的示范应用,全镇已按市委要求部署落实示范性耕地水田400垧、旱田50垧。水稻育苗实现工厂化,投资300万元引进____公司建立现代化水稻育苗工厂,加快我镇水稻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的步伐。争取上级资金140万元,新建470栋水田标准化育苗大棚,实现粮食总产13万吨以上。实现赤眼蜂防螟、农田灭鼠、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促进土地流转达260公顷,推广合作社发展,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2、做强支柱产业。2、做强支柱产业。紧紧抓住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这股强势的春风,出台政策,提供服务,扶持、引导支柱产业向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绿色稻米是我镇的支柱产业,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工艺手段,对老企业进行改造,兴办新型农牧合作经济组织7家,助推我镇原有13家粮食加工和收储企业完成换代升级,已有3家粮食加工企业拿到国家绿色认证证书;今年我镇将投资1000万元,继续对9家大中型粮食收储与加工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使全镇粮食加工和收储量达到20万吨以上,力争打造以吉富米业公司为龙头的明星民营企业阵营,创造享誉全国的绿色稻米品牌。同时,有效利用__在外地的知名人士进行招商引资,多上项目,上好项目,向高新的水平发展,为__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14年要努力争取古瓦厂的“申遗成功”。

3、打造旅游经济。__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几十条江河支流贯穿全镇,养育了近三十家养鱼户,养鱼水面积达3000亩,我镇将打造全市首家以集餐饮、垂钓、休闲、旅游一站式度假的休闲旅游名镇,年内发展5家垂钓园,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打造__又一外响亮名片。

4、做大采砂业。发展采砂户达32户,各种采砂船只68艘,年采砂石达160万立方米,年创收入4500万元。

5、规范运输业。加强交通疏导,做好道路维护,加强监管,保障路况畅通。

以基地建设为依托,调整种植业结构,实行园区化、专业化生产。

1、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改善优良品种,通过黑大公路和__公路的交通便利条件,发展以__村、__村、__村为主的棚膜蔬菜种植 250公顷,年纯收入实现1300万元。

2、积极打造产业村屯建设,在__村发展肉葫芦种植100公顷,年实现纯收入1000万元。

3、在__村沿黑大公路两侧发展香瓜种植40公顷,年纯收入270万元。

4、开发建设__村、__村、__村绿色水稻种植基地1000公顷,力争11月末前取得省级认证标识。

积极发展培育牧业小区和养殖大户,促进其向标准化、规模化、精品化迈进。

1、重点发展以__村、__村为龙头的肉牛生产基地,与__集团蛟河育肥牛基地联营,扩大__村养牛基地规模,在__镇全面发展养牛事业,年内全镇养牛户达到600户,育肥牛存栏数实现2万头,创收达到5000万元。

2、我镇现有牧业小区12个,今年将进一步借助正大集团优惠政策,扩大畜禽代养规模,提质增效,增加收益。

3、在全镇建立支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4、以民兴牧业合作社为样本,积极打造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农机牧业及土地托管经营的综合合作社3户。

5、今年全镇生猪发展到4万头、家禽出栏达到450万只,牧业总产值实现4亿元,积极打造__第二个畜牧业发展市场。

重视劳务输出在维护社会安定、增加经济收入中的重要作用

,拓宽就业渠道,向外地__籍的大企业家、名人寻求机会,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各种就业活动。今年我镇预计对外输出剩余劳动力17000人,年实现增收2、5亿元。全年计划对全镇400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加强域外输出基地建设,不断输出优质劳动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全民创业,鼓励多项经营,使全镇经商人数达到3500人,大小商铺达到200家,固定摊点发展到600个,进而拉动全镇各业快速发展,年内商品交易额将突破2亿元,全力打造__南部商贸集散地。通过出台政策,提供服务,重点培养等方式促进个体工商户向私营经济转变,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幸福百姓,让全体百姓共享改革“红利”,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我镇要克服财政财力不足的困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充分调动多方积极性,加大投入,开创全镇各项社会事业的新局面。

一是充分用好中央和省市加大农村水利设施投入的政策机遇,力争更多的农业水利设施项目挤入上级“盘子”,组织实施上马农田水利设施项目、江堤和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河沟清淤及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二是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要从资金和机制等方面,加大对全镇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民政优抚工作有效开展,低保、五保、困难户评比公平公正,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生产和生活困难,让真正需要雪中送炭的人得到温暖;劳动保障工作稳中求进,合作医疗,新农保全面普及,参合率达到100%,实现应保尽保;全力做好危房改造工程,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党的恩泽。

三是不断加强其他社会事业的管理。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做好义务教育初步均衡达标验收工作,抓好学校安全工程;全面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宣传力度,让婚育新风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大力弘扬地域文化,促进全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大对外文化宣传,积极争取文物保护单位资金,深入挖掘和保护__古城、老河深文化遗址。做好文化产业普查工作,带动文化产业化发展。积极向上级文化部门申报我镇以唢呐、卡戏著称的贲家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利用文体活动中心开展多种文化活动。有线电视实现模拟信号数字,与全省联网实现数字高清、3D影视、网络宽带等多元化服务。

落实隐患排查机制、建立三级联防接待制度,实行镇领导包村、村书记包重点户,签订工作目标责任制,将村书记年度奖金与工作挂钩,做到大访不出镇、小访不出村,将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之中,力争不出现群体访、越级访、进京访,把稳定工作做到扎实有效,达到零上访。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减少一般性安全生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加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协调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全镇食品安全。

本着“热情接待、认真对待、及时处理”的原则,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问题、农民负担问题、春季水田插秧用水用电问题、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化解和处理。

市长公开电话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不搞各种形式的强行和硬性摊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切实转变作风,加强软环境建设力度,增强党员干部服务企业意识,切实帮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实际困难,对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随便伸手,吃、拿、卡、要的相关部门和个人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和相应的经济处罚。

在保持以前新农村建设成果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继续将村屯环境整治作为重中之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将环境整治的效果作为考核村书记业绩的重要参考标准,与年度奖金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全镇推广__模式,力争各村"生态特色有保护,村庄建设有生态"。每村充分利用占地2000平米的积肥场,完成农业源减排和生态创建指标,每组设立3个垃圾箱,做到垃圾不上路,变废为宝。继续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做到村村有卫生所,屯屯有专业医护人员,提高农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打造2个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着眼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小城镇品位。要通过全社会各方面的人才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拓宽取直镇内东西大街与黑大线交汇;本年度要对镇区所有的路肩路沟进行重新铺装,确保雨水能及时排出,彻底改善卫生环境;从亮化、美化、绿化环境出发,投资20万元在镇内新安装路灯100盏,种植花草树木2万株。

计划开发2个4栋2万平方

米的住宅小区。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力做好为民利民之事,让群众满意,让人民放心。

一是富民优先,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以群众富裕和生活水平提高为根本,积极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致富、促进社会财源流通、促进家庭财富殷实,着力推动普通群众致富,竭力促进贫困群体、弱势群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二是服务至上,高质高效为发展创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严格按“八项”规定的要求,大力优化政务环境、会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良好的环境促发展。

三是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为工作求实效。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对确定好的工作,深入研究落实措施,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工作落实,做到年初建账、年终查账、年底算账,使抓落实成为政府、部门和全体干部的自觉行动,努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

四是阳光行政、清正廉明为政府树形象。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政府和公务员行政行为,深入开展廉政建设,重大决策一律事前调查论证,重大事项一律集体决定,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镇政府在做好上述工作任务的同时,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十件民生实事:

1、积极向上级做好工作,尽快促使__江桥重新修建,让__全镇经济尽快繁荣起来。

2、借助__在外地的知名人士力量,修建20公里村屯水泥路。

3、争取专项资金建造一处日供水150吨标准化自来水厂,使镇区4800口人吃上达标的自来水。

4、重新改造维修镇敬老院部分房屋和取暖设备,真正让老人们过上安乐、幸福、舒适的居住环境。

5、全面做好129户危倒房重建与维修工作,确保重建和维修的质量。

6、争取上级资金200万元,修建镇内街道路沟,养栽植花草树木。

7、争取国家资金修建郝家大沟,将镇内排出的生活污水流入此沟进行氧化处理。

8、在郝家大沟建一处5000平方米的湿地。

第4篇

1.积极谋求上级主管部门支持

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决定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和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创建工作后,站领导积极向省农委主管处室汇报,得到省农委大力支持,并多次协调省质监局落实有关工作,使省质监局通过了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请示。

2.积极寻求上级技术部门支持

省土壤肥料总站是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测土配方项目技术支持单位,省土壤肥料总站具备多年的检测工作经验,人员素质高,技术力量强,是农业部部级检测中心。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紧紧依托省站技术力量,多次派骨干人员学习检测技术,学习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并多次请总站测试中心专家来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现场指导,并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认真研究、落实,不断对化验室进行改进、提高,使化验室质量体系运行越来越规范。

3.积极动员全体人员认真落实

站领导对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实验室资质认定和标准化验室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相关事宜,确定了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成立了组织机构,落实了负责人员,以站长为表率,全员共同努力,在完成其他工作的同时,保质保量完成了质量体系建设工作。

4.认真规范开展试运行工作

4.1改扩建实验室,完善基础设施 首先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检测流程要求,对原化验室进行改扩建,化验室面积由原来的200平方米增加到339平方米。对功能房间进行划分,设置了业务室和检测室,改造了磷钾检测室、氮检测室、样品室等14个功能房间室,对水、电、空调等设施进行改造,使之达到标准化验室要求。

4.2派骨干参加内审员培训,规范建立质量运行体系 2010年7月份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派业务骨干参加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认真学习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容及要求,并取得了内审员证书。在省站指导下,组织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等质量文件,和省标准院建立了检测标准查新业务,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确认了检测项目,查新了标准,确保检测标准现行有效,确定了检测人员,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场)化验室建设指导意见》附表要求补充了检测仪器,并进行了检定。制定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18项。

4.3建立资料档案,规范管理 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有关要求,建立了仪器档案、人员档案、检测报告档案等质量体系档案,对本站实验室原有资料和练兵中形成的记录及时进行分类、归档,形成了完善的档案体系。

第5篇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依靠县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据本县域具有的生态环境,自然条件,人工状况,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以及所属较大经济区域内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对本县经济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等做好统筹规划。县域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城乡差距不但加大的情况下,对农业实行工业反哺,带动农村发展的举措。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新农村规划需要有关政府部门依据农村的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条件,地形条件,水文地质,人口资料,历史改革等),以及社会条件(包括土地利用及分布,村民居住条件)和经济条件对农村产业特色,人口,发展方向和规模,古建筑保护等进行合理的总体规划,一般以5~10年为发展规划期限,若发生重大环境变化或规划期满时应该及时调整规划。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规划两者相互协调,互为一体。县域经济发展能够为新农村规划工作提供方向,合理的新农村规划能够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下文首先阐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在此背景下对新农村规划工作的具体内容作了概括,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做好新农村规划工作。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重点发展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优势经济和特色经济。县域经济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的同时又是一种区域经济,在具备国民经济一般性特征的同时又兼具区域特色。因此,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应该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应该突出特色,重点开发,做大市场,不能也不应该搞全线出击,面面做大。只有如此,才能避免与其他地区结构雷同,产业趋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和特色。

县域经济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本地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县域资源优势对于发展地区特色经济,保持地区经济优势具有显著作用,但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所谓的特色必须与符合市场需求才具有经济价值。因此,县域经济发展须以市场为根本性导向。县域经济发展不能目光短浅,考虑经济发展只从自身资源出发,而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努力参与资源利用竞争,不能局限于区域经济格局,要对虚拟经济进行充分利用,这样才能通过联合与合作等市场桥梁和纽带促成经济的持续深化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须将县域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循环中,实行对外开放。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摆脱行政区域局限,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经济循环交流,始终不渝地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任何自给自足,保守的,封闭的潜意识和经济观念势必导致经济差距扩大,经济落后。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持县域经济持续高效率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开放性,只有以开放观念作为主导,才能有效地发展外向型,开放型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才能提高县域经济开放度。

县域经济发展须依托城镇,使县域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达到聚集规模。要以发展城镇为载体实现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产业聚集。在发展县域经济时应该重视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步性,重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高度相关性。在此过程中还应该秉承规模经济原则,生产专业化原则,比较利益原则,才能引领企业集中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城镇,进而大大加快县域经济的工业化进程。

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产业互动,提高产业协调性。产业间的连锁互动依赖于产业间的关联度,如果产业间的关联度过低,将导致产业链条伸展困难,严重制约欠发达县城的经济发展。在引导和规划县域经济发展时应从宏观的角度注重产业关联性,清除制约产业互动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从微观的角度应该主动适应产业互动,展开产业链条,实现产业沟通,寻求并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县域新农村规划的具体内容

县域新农村规划工作须形成合理村庄规模,对旧村进行改造,合村并点。我国当前大部分县域农村居住分散,农房占地多,村庄规模小,数量多等状况尤为突出,如何在这种状况中配套基础设施,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农村景观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为了集中处理垃圾,污水,方便上下水道,供暖,道路等设施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必须在地域上实现居民点的相对集中。因此,县域新农村规划必须按照节约用地,紧凑发展,强村并弱村,大村并小村,合并相邻村等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发展要求,通过实行有关优惠政策,对现有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结构进行调整,对村内闲置宅基地要进行妥善清理,利用村庄原有用地治理“空心村”,改造旧村,在减少村庄数量的同时扩大村庄规模,撤并人口少的自然村和行政村,引导农村人口向居住社区集聚,社区的选择必须秉承有利生产且方便生活的原则,有限考虑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社区。要合理控制中心村的居住人口规模。中心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一是改造旧农村,对农房进行集中布置,合理配套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二是以富村带动穷村,以发展快的村庄兼并过于落后的村庄,通过发展快的富村带动较落后的村庄聚集成中心村。

县域新农村规划工作必须依托城镇,以县城为中心,形成村镇县城体系。众所周知,工业化始于城市化,县域经济工业化需要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取规模经济,发展城镇载体。县域城市化发展通常不能跟上工业化进程,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县域尤为明显,严重制约县域经济的深入发展。因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应坚持规模经济,生产专业化,比较利益等原则,合理定位城镇功能和规划城镇布局,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县城作为县域中心,是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对县域发展起着带头作用,可以且应该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龙头”作用。城镇作为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结合点,一方面联系城市,接收城市辐射效应,另一方面联系广大农村,能够指导和协调本区域内各种产业的发展,且能通过辐射带动周边乡村,聚集生产生活资料为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新农村规划应重点建设市场发达,经济繁荣的中心城镇,再通过其示范作用和辐射力带动欠发达村庄和城镇的发展。

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新农村规划工作

县域新农村规划要紧密结合自身资源、环境、经济条件,以县域经济发展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规划工作两者的协调统一。

首先,县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规划工作提供方向。县域经济发展是县城发展的根本性目标,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以县域经济实际发展特征为出发点,才能制定出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大规模县域经济建设。新农村规划涵盖了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必须服务于特定发展目标,是一种详细的具体规划。而县域经济作为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结合体,是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环节,对实现农村经济甚至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决定意义。因此,新农村规划必须服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其次,新农村规划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新农村规划通过采取多项措施,综合协调建设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用地,交通,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实现多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可以说,县域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规划,它能通过结合本地实际,合理布局,统筹兼顾,逐步向农村引入县域规划建设项目,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切实提高农民生产技能,转变农民生产经营思路,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对县域经济发展起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综上所述,要搞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新农村规划工作,必须把新农村规划和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将新农村规划置于县域经济发展体系之下,将两者融会贯通,使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两者协调统一,把改变村容村貌、改善乡村生活条件与发展乡村经济和乡村社会事业相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惠娟.县域经济发展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J].江海纵横,2008(04).

[2] 赵秋荣.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对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青海统计,2008(06).

[3] 李健,张建诚.五个文明目标的和谐统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的新解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4] 王爱萍,韩淑芬,王立红,等.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动研究[J].商业时代,2009(21).

[5] 王婉芳.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以长三角为例[J].生产力研究, 2009(12).

第6篇

本次“学术沙龙”由内蒙古科协与呼和浩特市科协主办,呼和浩特市农牧业科学研究会承办,呼和浩特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和呼和浩特市蔬菜技术推广站协办。会议由呼和浩特市经济作物工作站站长韩凤叶主持,呼和浩特市科协主席李建社、市农牧业局副局长郑建中参加论坛并讲话。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崔世茂教授作了题为《呼和浩特市设施蔬菜发展思路与产业化构想》的专题报告;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乌兰察布市科技局关慧明研究员作了题为《挖掘地域优势,发展蔬菜产业》的专题报告。自治区财政厅农业项目评估专家王洋研究员、呼和浩特市发改委的有关同志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就呼和浩特市蔬菜生产发展及规划布局作了精彩发言和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呼和浩特市科协,市农牧业局科教科、土壤肥料工作站、经济作物工作站、蔬菜技术推广站,赛罕区、玉泉区、新城区等蔬菜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及科技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郑建中传达了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那顺孟和关于呼市发展设施蔬菜的指示,并就呼市新制定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指出呼市蔬菜产业发展目标应该是:规模成片发展,加大补贴额度。在保证菜农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夏季蔬菜生产要争取满足本地需求的同时努力外销,打入京、津、冀等市场;冬季要充分利用厚墙体日光温室发展越冬生产,从而弥补本地冬季蔬菜市场供应。李建社阐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在首府各项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农村惠农项目对引导农民致富的重要意义。

崔世茂在专题报告中介绍了国内部分省区及自治区赤峰市和乌海市在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对呼市蔬菜产业发展中的规划布局、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培训、销售网络培育、育苗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许多建议。关慧明在专题报告中从两个方面对呼市蔬菜产业发展作了阐述,一是服务体系建设,认为在目前体制下要想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就要充分实行责权利挂钩,政府要拿出资金来鼓励科技人员深入下去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等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为农民服务归根结底就是为政府服务;总的一个原则就是“为政府做事由政府买单,为企业做事由企业买单”。二是保护地建设规划,认为应按照自然资源进行“分区划带”,如土左旗、托县、和林县、赛罕区等土默川平原水肥热资源丰富,要以温室喜温果类蔬菜为主,清水河县应以大棚蔬菜为主,武川县应以冷凉蔬菜为主。

第7篇

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领导重视。按照省、市、区政府和省、市农机办的要求,把玉米收获机械化列为全区农机工作的重点,并认真抓好组织与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制定发展规划。将玉米收获机的推广作为农机补贴的重点,实施中制定政策予以倾斜,区财政拨付30万元专项与玉米收获机配套的动力机械。

(2)培训宣传及示范工作力度大。7月15日举办全区玉米收获技术培训大会,对乡镇基层技术员、农机大户(购机户)、村干部等进行了专题培训;9月15日在于集镇召开了“聊城市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演示现场会”,15个厂家20多台机具参加作业演示,省市区领导及农民群众等近2000多人到场观摩;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赶大集等活动;发放各类玉米机械化宣传材料累计20000余份。

(3)积极组织玉米收获机、还田机等跨区作业。借助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的友好关系,组织30余台玉米收获机赴河南机收作业,引进30台玉米收获机械来我区作业,增加了机手收入,积累了经验。

(4)取得的成效。玉米收获机械快速增长,新增98台,保有量达123台作业面积;作业面积成倍增加,05年1.1万亩,06年6.2万亩,增长近5倍;提高了农民认识程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大范围推广玉米机械化奠定了基础,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领导重视。按照省、市、区政府和省、市农机办的要求,把玉米收获机械化列为全区农机工作的重点,并认真抓好组织与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制定发展规划。将玉米收获机的推广作为农机补贴的重点,实施中制定政策予以倾斜,区财政拨付30万元专项与玉米收获机配套的动力机械。

(2)培训宣传及示范工作力度大。7月15日举办全区玉米收获技术培训大会,对乡镇基层技术员、农机大户(购机户)、村干部等进行了专题培训;9月15日在于集镇召开了“聊城市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演示现场会”,15个厂家20多台机具参加作业演示,省市区领导及农民群众等近2000多人到场观摩;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赶大集等活动;发放各类玉米机械化宣传材料累计20000余份。

(3)积极组织玉米收获机、还田机等跨区作业。借助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的友好关系,组织30余台玉米收获机赴河南机收作业,引进30台玉米收获机械来我区作业,增加了机手收入,积累了经验。

(4)取得的成效。玉米收获机械快速增长,新增98台,保有量达123台作业面积;作业面积成倍增加,05年1.1万亩,06年6.2万亩,增长近5倍;提高了农民认识程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大范围推广玉米机械化奠定了基础,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领导重视。按照省、市、区政府和省、市农机办的要求,把玉米收获机械化列为全区农机工作的重点,并认真抓好组织与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制定发展规划。将玉米收获机的推广作为农机补贴的重点,实施中制定政策予以倾斜,区财政拨付30万元专项与玉米收获机配套的动力机械。

(2)培训宣传及示范工作力度大。7月15日举办全区玉米收获技术培训大会,对乡镇基层技术员、农机大户(购机户)、村干部等进行了专题培训;9月15日在于集镇召开了“聊城市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演示现场会”,15个厂家20多台机具参加作业演示,省市区领导及农民群众等近2000多人到场观摩;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赶大集等活动;发放各类玉米机械化宣传材料累计20000余份。

(3)积极组织玉米收获机、还田机等跨区作业。借助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的友好关系,组织30余台玉米收获机赴河南机收作业,引进30台玉米收获机械来我区作业,增加了机手收入,积累了经验。

(4)取得的成效。玉米收获机械快速增长,新增98台,保有量达123台作业面积;作业面积成倍增加,05年1.1万亩,06年6.2万亩,增长近5倍;提高了农民认识程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大范围推广玉米机械化奠定了基础,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领导重视。按照省、市、区政府和省、市农机办的要求,把玉米收获机械化列为全区农机工作的重点,并认真抓好组织与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制定发展规划。将玉米收获机的推广作为农机补贴的重点,实施中制定政策予以倾斜,区财政拨付30万元专项与玉米收获机配套的动力机械。

(2)培训宣传及示范工作力度大。7月15日举办全区玉米收获技术培训大会,对乡镇基层技术员、农机大户(购机户)、村干部等进行了专题培训;9月15日在于集镇召开了“聊城市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演示现场会”,15个厂家20多台机具参加作业演示,省市区领导及农民群众等近2000多人到场观摩;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赶大集等活动;发放各类玉米机械化宣传材料累计20000余份。

(3)积极组织玉米收获机、还田机等跨区作业。借助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的友好关系,组织30余台玉米收获机赴河南机收作业,引进30台玉米收获机械来我区作业,增加了机手收入,积累了经验。

(4)取得的成效。玉米收获机械快速增长,新增98台,保有量达123台作业面积;作业面积成倍增加,05年1.1万亩,06年6.2万亩,增长近5倍;提高了农民认识程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大范围推广玉米机械化奠定了基础,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领导重视。按照省、市、区政府和省、市农机办的要求,把玉米收获机械化列为全区农机工作的重点,并认真抓好组织与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制定发展规划。将玉米收获机的推广作为农机补贴的重点,实施中制定政策予以倾斜,区财政拨付30万元专项与玉米收获机配套的动力机械。

(2)培训宣传及示范工作力度大。7月15日举办全区玉米收获技术培训大会,对乡镇基层技术员、农机大户(购机户)、村干部等进行了专题培训;9月15日在于集镇召开了“聊城市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演示现场会”,15个厂家20多台机具参加作业演示,省市区领导及农民群众等近2000多人到场观摩;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赶大集等活动;发放各类玉米机械化宣传材料累计20000余份。

(3)积极组织玉米收获机、还田机等跨区作业。借助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的友好关系,组织30余台玉米收获机赴河南机收作业,引进30台玉米收获机械来我区作业,增加了机手收入,积累了经验。

(4)取得的成效。玉米收获机械快速增长,新增98台,保有量达123台作业面积;作业面积成倍增加,05年1.1万亩,06年6.2万亩,增长近5倍;提高了农民认识程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大范围推广玉米机械化奠定了基础,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领导重视。按照省、市、区政府和省、市农机办的要求,把玉米收获机械化列为全区农机工作的重点,并认真抓好组织与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制定发展规划。将玉米收获机的推广作为农机补贴的重点,实施中制定政策予以倾斜,区财政拨付30万元专项与玉米收获机配套的动力机械。

(2)培训宣传及示范工作力度大。7月15日举办全区玉米收获技术培训大会,对乡镇基层技术员、农机大户(购机户)、村干部等进行了专题培训;9月15日在于集镇召开了“聊城市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演示现场会”,15个厂家20多台机具参加作业演示,省市区领导及农民群众等近2000多人到场观摩;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赶大集等活动;发放各类玉米机械化宣传材料累计20000余份。

(3)积极组织玉米收获机、还田机等跨区作业。借助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的友好关系,组织30余台玉米收获机赴河南机收作业,引进30台玉米收获机械来我区作业,增加了机手收入,积累了经验。

(4)取得的成效。玉米收获机械快速增长,新增98台,保有量达123台作业面积;作业面积成倍增加,05年1.1万亩,06年6.2万亩,增长近5倍;提高了农民认识程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大范围推广玉米机械化奠定了基础,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领导重视。按照省、市、区政府和省、市农机办的要求,把玉米收获机械化列为全区农机工作的重点,并认真抓好组织与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制定发展规划。将玉米收获机的推广作为农机补贴的重点,实施中制定政策予以倾斜,区财政拨付30万元专项与玉米收获机配套的动力机械。

(2)培训宣传及示范工作力度大。7月15日举办全区玉米收获技术培训大会,对乡镇基层技术员、农机大户(购机户)、村干部等进行了专题培训;9月15日在于集镇召开了“聊城市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演示现场会”,15个厂家20多台机具参加作业演示,省市区领导及农民群众等近2000多人到场观摩;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赶大集等活动;发放各类玉米机械化宣传材料累计20000余份。

(3)积极组织玉米收获机、还田机等跨区作业。借助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的友好关系,组织30余台玉米收获机赴河南机收作业,引进30台玉米收获机械来我区作业,增加了机手收入,积累了经验。

(4)取得的成效。玉米收获机械快速增长,新增98台,保有量达123台作业面积;作业面积成倍增加,05年1.1万亩,06年6.2万亩,增长近5倍;提高了农民认识程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大范围推广玉米机械化奠定了基础,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领导重视。按照省、市、区政府和省、市农机办的要求,把玉米收获机械化列为全区农机工作的重点,并认真抓好组织与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制定发展规划。将玉米收获机的推广作为农机补贴的重点,实施中制定政策予以倾斜,区财政拨付30万元专项与玉米收获机配套的动力机械。

(2)培训宣传及示范工作力度大。7月15日举办全区玉米收获技术培训大会,对乡镇基层技术员、农机大户(购机户)、村干部等进行了专题培训;9月15日在于集镇召开了“聊城市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演示现场会”,15个厂家20多台机具参加作业演示,省市区领导及农民群众等近2000多人到场观摩;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赶大集等活动;发放各类玉米机械化宣传材料累计20000余份。

(3)积极组织玉米收获机、还田机等跨区作业。借助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的友好关系,组织30余台玉米收获机赴河南机收作业,引进30台玉米收获机械来我区作业,增加了机手收入,积累了经验。

(4)取得的成效。玉米收获机械快速增长,新增98台,保有量达123台作业面积;作业面积成倍增加,05年1.1万亩,06年6.2万亩,增长近5倍;提高了农民认识程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大范围推广玉米机械化奠定了基础,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领导重视。按照省、市、区政府和省、市农机办的要求,把玉米收获机械化列为全区农机工作的重点,并认真抓好组织与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制定发展规划。将玉米收获机的推广作为农机补贴的重点,实施中制定政策予以倾斜,区财政拨付30万元专项与玉米收获机配套的动力机械。

(2)培训宣传及示范工作力度大。7月15日举办全区玉米收获技术培训大会,对乡镇基层技术员、农机大户(购机户)、村干部等进行了专题培训;9月15日在于集镇召开了“聊城市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演示现场会”,15个厂家20多台机具参加作业演示,省市区领导及农民群众等近2000多人到场观摩;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赶大集等活动;发放各类玉米机械化宣传材料累计20000余份。

(3)积极组织玉米收获机、还田机等跨区作业。借助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的友好关系,组织30余台玉米收获机赴河南机收作业,引进30台玉米收获机械来我区作业,增加了机手收入,积累了经验。

(4)取得的成效。玉米收获机械快速增长,新增98台,保有量达123台作业面积;作业面积成倍增加,05年1.1万亩,06年6.2万亩,增长近5倍;提高了农民认识程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大范围推广玉米机械化奠定了基础,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领导重视。按照省、市、区政府和省、市农机办的要求,把玉米收获机械化列为全区农机工作的重点,并认真抓好组织与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制定发展规划。将玉米收获机的推广作为农机补贴的重点,实施中制定政策予以倾斜,区财政拨付30万元专项与玉米收获机配套的动力机械。

(2)培训宣传及示范工作力度大。7月15日举办全区玉米收获技术培训大会,对乡镇基层技术员、农机大户(购机户)、村干部等进行了专题培训;9月15日在于集镇召开了“聊城市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演示现场会”,15个厂家20多台机具参加作业演示,省市区领导及农民群众等近2000多人到场观摩;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赶大集等活动;发放各类玉米机械化宣传材料累计20000余份。

第8篇

一、新时期农机事业肩负的使命

(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农机事业的使命

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关系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关系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证明: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过程,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所以,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二)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农机事业的使命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生产方面需要农业机械技术和装备来支撑;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生产工具,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宽裕方面需要农业机械化来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工程措施,在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乡村道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服务村容整洁方面需要农业机械化来推动。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农机事业的使命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增机、减人”的趋势不可逆转,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也将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机事业的支持

近几年,中央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党的十七大对我国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和工作措施,特别是关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是我国农村发展的理论指南。农机部门要以此为契机,积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按照我市农机化发展规划,从现在起到2012年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时期,应因势利导,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充分认识农机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着力研究解决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计划、财政、金融等综合部门做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和服务工作,研究、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的配套政策,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加大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各级财政资金为导向,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农业机械化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创新农机事业发展体制和机制

要建立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制定农机事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机事业要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切入点,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应以民营、社会化为主,发挥市场作用,坚持政府引导,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社会公益性设施,由政府负责维持;经营性产品和服务应提供市场平台,明晰权责,放开经营管理权。

每年安排必要的扶持资金,大力扶持农机大户、专业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在丘陵地区和农业大县,把培育农机大户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纳入每年工作目标考核。把分散的农机户联合起来,组织跨区作业和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切实帮助农村中的“留守”农户解决劳力缺乏的困难。

(三)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把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作为解决农机化发展问题的突破口,在巩固提高原有服务组织的基础上,新扶持发展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承包服务、订单作业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程度,实现了农机资源的共同利用。有效提高了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拓宽了服务路子,提高了经营效益。所以,在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思路上,要立足“引导不干预,扶持不包办”的原则,坚持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服务队、农机专业大户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引导发展;坚持围绕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以自我发展为主,引导服务组织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他们向实体化方向迈进,向产业化方向融合。

第9篇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又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因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二、因地制宜,确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为农民办实事,逐步实行“以机代牛”防治血吸虫病,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则。

2.坚持以服务都市农业和特色农产品正规化基地及高产农田建设为主的原则。

3.坚持以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为重点,加快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原则。

4.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投入为主,政府扶持发展的原则。

5.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二)发展目标

到 年,全市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其具体目标是:

1.以蔬菜为主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及高产农田建设区域机耕机整面积达到85%以上。

2.提高畜牧、水产养殖和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水平。牧草种植、收获打捆,池塘清淤,饲料投饵,保鲜运输,香菇和双孢菇的原料粉碎、拌料、装袋,以及重点奶牛饲养基地的青贮饲料加工和挤奶等基本实现机械化。

3.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的收割及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引导、扶持机械化插秧并逐步扩大其面积。

4.主要经济作物(油菜、花生)的耕整、抗旱、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逐步推广油菜收割机械化。

5.参与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治,血吸虫病疫区做到“以机代牛”,实现“无牛耕”村。

三、完善体系,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

(一)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壮大农机产业。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制定农机大户服务公约和章程,不断规范农机服务行为,促进农机大户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机合作组织,逐步将分散的个体农机户引导到农机合作社或农机协会中来,形成优势互补或联户购机作业,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资源利用率。要用市场化和规模经营的方式引导农机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农机租赁服务机构,尤其要发展专业性较强、单家独户难以购置的大中型农机具租赁服务公司。同时要引导和扶持多种形式的农机作业(包括机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组织,实行机具租赁与直接作业相结合的服务方式,逐步扩大作业服务领域。

(二)积极探索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新模式及运行机制,不断扩大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实力,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机化技术服务。有条件的区应建立农机科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或示范点。

(三)切实做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机手及农机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以各级培训机构和推广部门为依托,加强对农民机手的培训,并将培训工作与职业技能鉴定、绿色证书培训结合起来,让有农机的农民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农机使用技术。要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

四、多元投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扶持

(一)建立市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农业机械大户、农场职工、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进行适当补贴和贷款贴息,以及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型农机技术。各区应从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对本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补贴或扶持。同时,在安排农业基地建设等项目投资时,要充分考虑农业机械化作业设施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市、区两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实现“无牛耕”村、农机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和在农机具研发、制造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三)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更新大中型农业机械装备及服务设施应给予贷款支持,尤其是要重点支持发展地方农机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科技试验示范(工厂化育苗、育秧)、农机科技产品科研开发的扶持力度。

五、统筹兼顾,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一)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化管理职能。市、区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在发展农业机械化工作中的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抓紧修订《市农业机械化服务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市、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以及参与制定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扎实有效地组织实施好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