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46:16
导语:在财务风险提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风险识别方法 风险控制
一、行业现状
信用担保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由于它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此近年来也得到了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和帮助。特别是2011年,温州事件暴发后,国务院制订了偏向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担保公司的鼓励。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发展参差不齐,法人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间差距很大,使得担保公司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经常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怎样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尽可能减少、避免风险的发生,已成为整个行业面临的首要难题。
二、担保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对担保客户的定位不准,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不佳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部分中小企业在担保公司的监管帐户外私立帐户或不按贷款计划用款。当其经营状况稳定后,又盲目扩张,投资于不熟悉的领域,造成不能如期收回投资,致使担保公司承受重大损失。
(二)担保公司内部管理机构重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担保公司内部部门之间环环相扣,从贷前分析到贷后检查都需要各部门间通力合作。公司要在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同时对企业的风险做出预警、判断,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机构重叠冗余,则会造成部门之间互相推脱责任,使公司错过最佳的控制时期,给公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担保风险的识别
(一)担保风险类型
1、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不按照贷款用途使用资金,将贷款投资于股市等高风险市场,或者不熟悉的领域,致使资金偏离了正常企业的经营范围,造成贷款资金的无法收回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贷款到期时,只能由担保公司代偿,给保险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
2、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指对于某些行业,在对其下发贷款后,政府出台不利于该行业或相关行业的调整政策,至使整个行业销售额受到影响,利润率降低。预期利润降低,加上贷款还款压力,企业不勘重负,不能顺畅还款已成必然。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指企业盲目投资或扩张,在资金需求增多的同时,第三方欠款现象也愈演愈烈,使企业的流动资金沉陷于不良的三角债中。极低的资金周转率使企业不能正常的运转,更不能如期偿还贷款。
(二)风险识别方法
1、法人和管理团队的走向出现异常
对于正常经营的企业法人来说,如果发现其有经常出入境等反常行为,说明银行的贷款资金很有可能被非法转移,应引起注意;而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人员结构应相对稳定,如果出现反常的大规模辞职或转让期权等行为,说明企业内部出现了信用或经营危机,应密切关注。
2、企业库存数量显著偏低
生产型企业应保持合理库存用于周转日常销售,如果发现企业有明显的转移存货,低价出售库存现象,同时企业又有贷款资金转入却不能提供合同的情况时,则表明企业有经营状况恶化进而转移资产的可能。
3、纳税数额异常减少
企业在保持销售额稳步增长的情况下,纳税金额也应与收入配比增加。如发现有纳税额异常减少,企业提供的销售额与纳税数额不相对应的情况,则可初步判断企业有提供虚假报表的嫌疑,应引起警惕。
四、基于财务视角的风险控制方法
对于贷款企业,可以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阶段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综合全面考虑企业的经营状态,判断企业的资产质量和变现能力,分析企业在贷款期内的发展方向和按期还款的能力,从而可以给予其规模适度的贷款额度。
(一)财务事前分析
1、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信用风险
(1)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质量,达到评价企业资产和负债状况的目的。通过企业的应收应付款余额与上下游合同相比对,分析企业的往来是否只是走帐,还是真实的业务应收款,从而达到辨别报表质量的目的。通过比较存货及固定资产的帐面数字与实际库存的差距,来分析企业提供报表数字的可信度。
(2)通过利润表分析判断企业的实际的经营能力,以评价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盈利模式。通过核对银行及个人卡对帐单流水,可以判断利润表的收入数字是否存在浮夸嫌疑。通过税前利润及净利润,分析企业的成本点及近年来的利润率浮动水平是否与经济环境和行业形式相吻合,以达到分析其贷款承受度的目的。
(3)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投资、筹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的总量、趋势和结构,用以判断还款来源和还款的可能性。如通过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当年投资所占的资金比重及收益率。再综合负债表和明细帐可以判断回收期是否在贷款期内,可参考判断企业能否还款。
2、运用财务指标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信用风险
(1)通过分析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性指标,可以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化成利润的效率。如通过分析连续三年的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看出是否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2)通过分析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流动性指标,可以计算出企业资金的周转周期。而企业能否有措施来加速资产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是判断企业资产流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可以看出企业是否处在良好的发展阶段,从而可以判断企业能否在一定期限内偿还贷款。
(3)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率、利息偿付比率、速动比率等偿债能力指标,可以分析企业运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进一步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如通过分析速动比率,可以直接看出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弱,从而可以判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高低。
(二)财务事中控制
1、财务人员应全程参与评审
财务负责人应加入评审会中,实行有效票数通过制度,建立起担保公司核心决策体系,共同把控风险。评审的内容包括: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企业所处行业优劣地位分析;企业法人的背景、个人素质和还款意愿的调查;抵押物的评估;企业是否曾有涉诉行为,具体次数及原因,是否案件已结等等
2、财务人员应认真查看贷款记录
财务人员通过查看企业以往贷款记录,可以分析企业在以往的贷款中,是否按申报用途正常使用贷款资金,是否有其它偏离企业正常经营的风险投资,来提示评审会该企业是否存在项目风险。
3、财务人员应及时提取准备金
(1)按时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年末财务人员应按在保项目所收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转回以前年度已提取的准备金。此项提取主要考虑在担保费收取一年后,企业还款时项目风险才完全结束,因此当年只能确认一半的收入并为可能发生的代偿风险做好财务数据上的准备。
(2)及时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财务人员应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的1%比例提取保赔偿准备金,在提取金额累计达到担保责任余额10%后,可差额提取,为可能发生的担保赔付做出准备。
(三)财务事后控制
1、财务部门应进行全程监控
财务部门通过监控企业资金流向及贷后检查报告,与风控人员共同分析企业是否经营异常,分析其财务数据变化的原因和趋势,共同判断企业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以及该笔贷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财务部门应关注贷款企业状况,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
企业项目一旦出现违规使用资金,或其它财务异常表现,财务部应立即上报董事会,列为预警项目,启动应急方案。通过变更反担保条件,控制企业存货等有形资产,变卖抵押物,处置股权等后备措施,及时有效的控制企业的风险,将担保公司的风险降到最低。
五、结束语
担保公司在业务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将面临各种可控或不可控风险。本文分析了目前担保企业的风险现状,提出了从财务角度进行风险控制的方法。由于担保业风险形式多样,情况复杂,单单从财务环节控制是不够的,未来还应从全局出发,根据整体金融形式,探讨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企业的风险点所在,以便及时规避,为担保企业资金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目前,由于0.html" title="建筑论文" target="_blank">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经营风险极大。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偶然性的不可预见因素出现,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随着om/thesis/List_120.html" title="建筑论文" target="_blank">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主体的法人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业主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了风险抵押或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数量,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履约保证金用货币资金支付,这样又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工程结算按比例付款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又会积压一定比例的应收工程款等等,最终都凝聚成财务风险。加之由于施工企业向BOT、BT等投资经营领域发展,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或其他成员企业为其借款提供担保等等,又增加了投资和融资风险,使得施工企业的各种风险进一步增大。
施工企业面临来自上述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应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企业的p:///thesis/List_5.html" title="会计论文" target="_blank">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子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投入资本贬值。
二是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未完施工迅速上升,资产质量不高,运营效率低下,潜亏风险增加。
三是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过度举债,利息负担沉重,到期债务丧失偿还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四是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五是从企业发展能力看。企业盲目扩张,投资过多过滥,摊子铺得过大,效益低下。
上述财务风险,是导致施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只有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警指标不宜过多。具体按以下五个顺序实施;一是设计财务风险预警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二是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三是测算监测指标的实际值;四是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临界值,做出预警警度判断;五是提出预警报告。
(一)设计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重点和难点是预警指标的选择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根据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变现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以财务效益指标和资产营运指标为补充,重点突出变现能力指标。具体包括10个指标,总分100分: 1.财务风险预警核心指标占70分
/,!/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20分)、资产负债率(10分)、已获利息倍数(10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10分)、流动比率(10分)、速动比率(10分)。
2.财务预警辅助指标30分
净资产收益率(10分)、应收款项周转率(10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5分)、借款货币资金比率(5分)。
(二)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
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应以企业近三年各项财务指标实际值(按照2:3:5的比例)为基础,参考同行业和同规模企业平均水平,参照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结合市场情况和金融环境等宏观因素测算确定。
(三)计算指标的实际值和预警指标的得分
财务风险指标的实际值计算出来后,同区间表下达的标准值进行比较,采用内插法计算单项预警指标的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就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得分。
(四)预警警度判断
为了更加形象地标识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应该把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分为安全区(绿区)、预警区(黄区)、危机区(红区)三个区域。指标在安全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指标在预警区,表示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指标在危机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根据财务风险评估得分,对照相应的预警区间就可以判断出各企业的预警警度。
(五)提出预警报告
对于财务风险处于预警区和危机区的单位,应提出专题的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财务风险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本单位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指标当期值与上期变动情况以及发生异常变动的原因;指标处于预警区或危机区的原因分析;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等。
三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否则,财务风险预警将成为空中楼阁。
(一) 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
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运行有序、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 (二) 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风险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建立在虚假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财务风险预警肯定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背离,根本谈不上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三) 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财务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离开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四)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关键词】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还要面对各种风险的挑战,其中,财务风险就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面对的一种客观存在。目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已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企业的财务风险,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科学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仅是保持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增强竞争能力、系统化解经营风险的内在需求。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被视为财务风险的基本属性。目前,学术界对于财务风险内涵的认识基本趋同,只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对财务风险进行了不同阐述。狭义财务风险(亦称“传统观”)指因企业融资所引发的,因企业借入资金从而增加了对未来到期偿债能力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对未来收益的双重不确定性。融资额度的大小与财务风险的高低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广义财务风险(亦称“现代观”)观点认为,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存在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本文阐述的财务风险观点指的是广义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类型
企业财务风险类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的风险源,应作为风险因素统筹纳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之中。
(一)融资风险
企业融资风险指由于融入资金而导致未来企业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与预期目标之间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因融资方式不同,具体可划分为直接融资风险和间接融资风险,其主要表现是融资成本过大、投资失败、债务规模过度膨胀而导致企业过度负债,到期偿债能力下降,诱发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在制订短期经营目标和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时,有必要将企业融资规划、融资活动、融资方式、融资过程管控、融资结果及评价等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作为一项风险体系建设的子系统加以完善和强调。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所投资的项目达不到预期投资收益率的风险。投资风险的发生直接影响企业的预期盈利目标,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可能诱发融资风险。
(三)现金流风险
现金流是企业运营的血液,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许多企业被迫破产往往并不是因为资不抵债,而恰恰是因为现金流出了问题,导致企业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不相适应,现金流入不敷出,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或资产变现能力差,一时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对资金流动性的即时需要,由此直接引发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所以,企业在设计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时要特别关注负债的偿还期和流动资产的流动性相互匹配这个问题,否则将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四)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收益分配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个方面,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经营效益好,利润高,但对股东的股息分配低于预期,将会影响股东投资的积极性和社会响应度,进而影响企业股票价值。而如果企业大幅度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增加薪酬,给股东的股息分配过多,又将使企业承担过高的生产和资金成本,从而对企业持续性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财务风险。所以,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要在加强财务风险的科学监测基础上,审慎掌握风险平衡点。
除以上财务风险类型外,有学者还提出了“关联交易风险”和“对外担保风险”等类型。本文认为,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和运营模式将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与此相伴而生的财务风险类型还会不断衍生,无论财务风险形式如何多样,抓住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是有效化解财务风险的基本前提。
三、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定位不清晰,权责不明确
风险管理组织的权责没有规范,企业总部及下属机构虽设有部门对风险进行控制,但缺乏组织职责的统一规范。
(二)尚未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
缺乏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风险环境评估及有效识别和防范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企业不能承受的风险没有及时进行识别及预警,不能及时排除风险隐患,从而降低了企业防范风险能力。
(三)尚未建立全面的财务检查机制
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影响了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力。
(四)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
企业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经济、法律、市场、社会文化及资源等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
(五)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导致的财务风险
(六)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带来的财务风险
业内普遍认为,目前,在我国有些企业凭经验决策的主观臆断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财务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四、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尽管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类型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风险是可以管理的,其中,构建科学、系统、稳定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樊良等人(2004)认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地控制企业财务活动和资金活动的行为,其目的在于将企业因各种风险所导致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确保企业能顺利实现其既定目标,并保证其发展能力。”
随着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相关理论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提出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议是以财务治理理论为基础,依次递进地包括了“财务风险的识别财务风险的计量财务风险的处理财务风险的管控体系建设财务风险控制评价”几个部分,力求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的整体框架。
(一)财务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从纷繁复杂的各种可能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因素中找出诱因,是一个对这些不确定性诱发财务风险因素的判断、分析、筛选、归类和鉴定的过程。能否准确识别财务风险是进一步对财务风险进行计量、对财务风险进行处理,进而科学有效完成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各企业所处行业不同、企业自身特点各异,企业需要根据这些内外部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财务风险识别活动,有效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风险识别机制。
(二)财务风险的计量
财务风险计量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已锁定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基本因素进行正确量化计量的过程和行为,是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处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正确识别、把握和处理财务风险能力的检验。财务风险的计量通常采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处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分类计量,进而对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等级进行优先级排序,找出带有共性的、影响重大的风险源,重点进行处理。
(三)财务风险的处理
财务风险处理是指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和特点,按照企业既定的财务风险管控治理机制,通过有针对性的风险处理方式和手段对已筛选确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化解的过程和行为。财务风险是不能消除的,其主要处理方式包括财务风险转移、财务风险回避和财务风险保留三种。
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身无法承受、或即使承受将付出巨大成本的风险可以考虑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加以规避。
财务风险回避是指企业在风险识别和计量基础上、对可能或即将发生的财务风险所采取的主动规避的行为。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既无法转移也无法回避的财务风险,对此,企业只能被动接受这种风险的存在,即财务风险的保留。对于这种风险,企业必须立即启动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把这种对企业有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降低到最小。
(四)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上述财务风险的识别、计量和处理是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既是前提也是必要条件。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主要包括:
1.建立企业财务控制体系
该体系的建立是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机制保证。财务控制体系应根据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及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量身定做、对标设计,要切实符合企业实际。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层面讲,企业必须着力解决好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机制问题。李悦(2010)认为,“财务治理结构是企业财权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分配,既是企业所有权配置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财权在公司治理中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而财权配置可以说是公司治理的“纲”。财务治理机制是企业财权基本配置框架下,基于财务治理结构安排和一定制度设计,能够自发对企业财务治理活动进行调节、规范的机制。微观层面主要包括财务人员控制系统、财务制度控制系统、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控制系统等几部分。
2.强化企业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资金集中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内部资金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现金控制系统、融资控制系统和投资控制系统等。
(1)现金控制系统。在公司总部按照商业银行模式设立总部级内部资金池,充分发挥企业全系统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有效控制或规避资金风险,各所属成员单位在总部开设账户,其经营收付结算一律通过内部银行办理。
(2)融资控制系统。在现金控制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企业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企业对外融资统一由总部负责,对内建立有偿内部资金调剂机制,做到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相结合,与企业的综合偿债能力相适应。
(3)投资控制系统。内部投资管理是企业财务控制系统的重要环节,应遵循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原则,事前定目标、定制度、定操作程序;事中严格遵循制度要求进行;事后进行跟踪、考核,并反馈结果。
3.加强企业财务监督控制
企业的财务监督与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风险管理的整体架构,明确风险控制的目标,以及各级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财务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系统性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统一的风险定义、分类,描述风险具体表现、确定风险衡量指标并评估风险等级。建立规范的定期风险报告制度。明确各类主要风险的应对策略,设计应对措施。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及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制定并不断修订、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提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要集中精力抓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要采用压力测试、返回测试等多种方法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要努力建设一套刚性的企业全面预算管控体系,健全预算管理组织,建立标准的预算管理流程,搭建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模型,预算执行中,对于预算内事项及预算外事项的管控处理、授权体系、流程等进行严格界定,建立完整的预算分析模型及预算预警反映机制,进一步明确预算调整的范围、依据、原则、授权等方面的规则,使其充分发挥为经营活动服务的作用,逐步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系统内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五)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
定期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评价。这是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包括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流程,及时收集财务风险的初始信息,并对其进行必要的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
建立风险评级模型,借助该模型,反映企业财务风险水平的高低,为发现问题和寻找差距提供线索,对风险水平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财务风险水平,综合考虑潜在风险损失和风险发生概率,确定风险级别。
构建EVA(Economic Value Added)风险控制系统。EVA 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基于EVA 自身性质,其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规避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治理结构风险、战略风险、决策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资本市场风险,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统一的风险控制系统,使企业在有效规避风险的情况下正常运转。
主要参考文献:
[1]樊良,樊利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财会通讯,2004(1).
[2]李悦.公司财务治理: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国际商务财会,2010(4).
[3]大卫・格拉斯曼,华彬.EVA革命:以价值为核心的企业战略与财务、薪酬管理体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年.
近年来,国家对国内种业越来越重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有关精神,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此背景下,国内上市种子企业纷纷借助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开展种业并购。主要通过股权并购的方式取得目标企业的控股权,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快速扩张了业务领域,从而提高了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盈利能力。
由于并购企业是通过资本纽带将目标企业联系在一起,被并购企业长期依托原有股东的资源,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不符合上市公司管理体制的要求,尤其是经营层对风险认识不足,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并购后企业集团内母子公司产权链既是一条权利链,同时也是一条风险链,一个子公司的财务风险或者偶然事件能经过传递得到放大,如同“蝴蝶效应”一样,引起整个集团的危机。因此,种子企业并购以后,如何实施对被并购企业的风险管理,完善内控体系和制度,实现企业协同效应,是并购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被并购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
目标公司期末短期借款较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61%,均为流动资金短期借款,实际上部分借款用于公司产业基地建设的长期投资项目,这种短期借款满足长期投资需要的资金,极易造成筹资的结构风险,若流动性出现问题,很容易使公司陷入困境。
2、关联交易引起的利润转移风险
对目标企业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公司自有生产基地较少,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大部分种子采购为委托关联方第二大股东所在的农场生产,年预约繁育面积占公司预约生产总面积的65%,而该种子的采购成本占近销售收入的70%,采购业务对第二大股东有较强的依赖性,不排除子公司管理层为了实现“内部人”的利益,有将利润转移至其他股东的可能性,采购价格确定的公允与否,合作关系是否稳定,对公司经营业绩有重要影响。
3、存货减值风险
存货量较大,库存在目标公司的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较高,占资产总额的41%,虽然种子生产经营周期性明显、种子销售具有季节性,库存量在某一段时间相对较大,但由于市场的总容量基本稳定,有些品种储存时间较长,容易造成存货积压,存在减值风险,虚增企业利润。
4、应收账款回款风险
被并购企业应收账款较大,占年销售收入近30%,占流动资产比重近40%,而且长账龄的应收账款较多,主要是种子出口业务赊销所形成,由于国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资金回收存在风险。
二、风险管控及应对措施
在并购后的财务整合中,由于对新并购企业各类风险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公司将以并购过程中已识别的目标企业的筹资风险、关联交易风险、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存货减值风险为突破口,找出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加强对子公司内控管理。
1、筹资风险防范管理
逢收购季节时,种子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只有在有效的资金供应与流动状态下,企业的各项经营才能持续进行。由于被并购企业自身的融资条件不足,如何发挥集团的聚合能力,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在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同时,为子公司的生产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成为集团总部资金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目前子公司的融资方式主要有:集团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相应的,在资金风险防弊方面,也有以下两种管控模式。
(1)对外部融资。遵循“对子公司融资需求统一规划,重点融资事项总部直接决策或授权管理”的管控原则,融资需求统一规划,考虑了短期资产与短期负债、长期投资和长期负债相匹配的原则,能有效控制筹资结构风险。上缴子公司重点融资事项的决策权,根据子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分别设立子公司资产负债率预警线及借贷额度,赋予子公司对于在资产负债率安全线以内的限额举债的权利,但应向母公司备案,不得私自从外部银行借贷,有效控制了子公司外部融资的负债过度风险。
(2)对集团内部融资(主要系母公司贷给子公司)。建立“事先分析评估、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分析考核”的控制制度,保证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
通过现金流预算管理的事前评估、统筹平衡的控制手段,合理安排资金收支,从而做到量力而行,是公司掌控资金、防范风险的主要方法。要求子公司以月为单位做好现金流预算,在预算周期里以可能的收款为比照,预测各类支出,可以揭示什么时候出现现金短缺,短缺的数额多大,是否需要内部融资。总部提前做好资金筹划,子公司坚持“以收抵支、自求平衡、按计划用款、按轻重缓急申请借款”的原则,保证生产必须资金,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同时,加强预算执行的刚性,减少没有充分资金筹划带来的现金流量风险。
建立种子收购资金专款专用制度,对大额资金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监督机构,对子公司的种子收购资金的用款情况,进行事中监控,对违规使用资金的单位,取消对其贷款额度。
对子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作出分析,对于资金使用效益高的子公司,母公司要积极给予资金支持,为其拓宽融资渠道,使其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那些经济效益不佳的子公司则要削减资金支持力度,减少融资规模。
2、存货减值风险的防范管理
种子产品是具有生命活性的商品,种子的生长季节与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同步,有些品种的种子在收购后必须经过一个自然年度的储藏,才能出售,如果企业市场判断失误,营销策略不当,容易造成存货积压,出现流动性风险。针对该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存货积压减值风险。可以通过强化营销决策风险控制、严格种子生产采购预算管理来防范。在下一个采购季之前,做好市场调研、预测工作,积极听取门市部、商销售建议,扩大决策范围,在此基础上编制销售预算,根据销售预算组织明年的预约生产计划,以此来控制种子采购采购量,防范种子积压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2)建立库存动态预警机制。要求子公司做好库存情况的跟踪汇总,做好库龄分析,设置库存数量、库存价值、库存周期、存货减值四个预警指标,并分别设立相应的预警线,各品种的任一指标超过预警线,都要在第一时间上报公司总部。要求子公司每个销售季过后,对库存进行全面盘点,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分析库龄,对有减值迹象的种子,根据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对存货计提足额的减值准备,防止利润虚增。
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防范管理
(1)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将风险控制在源头。对信用规模大的子公司建议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岗位,建立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信用授权标准,规定客户信用审批程序,管理和动态控制信用政策执行情况。
(2)加强对企业种子出口业务的监管力度,实行债权负责人制度,防范赊销风险。赊销额度必须经过信用管理部门的审批,发货前应由信用管理部门核查,确保发货额度控制在已经批准的赊销额度之内;大额的种子出口赊销业务实行集体决策,由子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应收款项实行专人负责制,专门负责债权的跟踪收回,将债权的收回程度、呆坏账率与负责人业绩考核挂钩,加强约束力的同时调动催收负责人的积极性。
(3)建立应收账款动态监控制度。所谓动态监控就是企业对于那些还没有到账的款项进行的监管分析,全面掌握应收账款的数额、货款结算情况以及客户的信用等级等信息,重点防范一些信誉度低、账目拖延严重的企业或个人,对于超出账期的客户,要做好催款计划,并要确保在应收账款无法到账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其他实物交易等方式获得相应的补偿。
(4)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将收款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能有效防弊应收账款风险。
4、关联交易风险防范管理
为防止子公司将利润转移至依赖性较强的其他股东,损害并购方的利益,加强关联交易的内部控制极为重要,并购后应该加强以下关联交易内控环节。
(1)建立关联交易逐级授权审批制度。严禁越权审批,审计委员会对重大的关联交易事项进行审核,并提交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
(2)建立关联交易询价制度。与供应商签订较长期的合作合同,约定种子采购价格定价标准。
(3)加强内部审计的力度。尤其在重大合同制定定价方面,依据商品粮价格和种子收购的加价幅度,确定采购价格是否公允,是否有转移利润至其他股东的可能性。
(4)定期对关联交易报表和价格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分析。纠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当立即提请董事会、监事会采取防范措施。
综上所述,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结果,并购为企业带来了规模效益与经济效益。然而,母子公司之间管理制度与经营理念等差异也使得并购企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积极采取措施解除这些风险,对企业实行科学的财务管理,全面提高并购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小贝、王小强、连洋:我国企业并购的定价风险及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5.
[2] 何小龙、刘旭东、王友良: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决策问题研究及案例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4.
[3] 王小波、张晓明、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
[4] 李媛媛、王晓霞、王保国: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计算机实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4.
【关键词】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我国旅游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旅游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而由于旅游企业自身的性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企业自身理财不当、决策失误、筹资、投资及收益的分配等风险的存在,使得企业的长远发展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旅游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针对自身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促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特点
1.自主理财式的风险管理
一般来说,为了最大化地降低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一部分刚刚起步的旅游企业往往会采用主动规避风险的管理模式,在经营过程中,通常会从事风险程度较低的筹资以及投资的活动,小规模地接触高风险的筹资以及投资活动,长此以往,这就使得旅游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资金自筹、项目自择”为特点的自主理财式的风险管理形式,虽然在应用的过程当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旅游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中遇到风险的几率下降,但是,也会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影响。
2.以收定支式的保守经营
与自主理财式的风险管理形式相契合,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是以收定支的策略,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财务出现收支失衡的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往往需要精打细算,对企业员工以及日常的运营费用保守支付,还会预留出一部分流动资金以便于应付意外,这就大幅度的降低了员工的工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企业破产危机,但是也制约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使得企业长远发展受到限制。
二、当前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就目前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虽然能够依靠内部自我筹资的方式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但是暴露出了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旅游企业借助这种渠道进行融资,所能够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而且周期较长,很难能够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再加上当今投资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因为企业资金的缺乏而失去良好的投资机会,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外资进入以及融资渠道拓展的背景之下,各个行业都在不断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增强自身的资金实力,旅游企业如果要想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及时的对自身的融资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升资金储备。
2.决策机制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旅游企业都是延续着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这就使得企业的决策权出现了过度集中的现象,而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这就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当今形势之下获得长远发展的机会,旅游企业就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实施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科学合理的管理并不是对风险的逃避,而是在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背景之下,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的范围之内,通过财务风险考验旅游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然而,由于过于集中式决策机制的限制,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陷入到了困境,固步自封只能够被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所淘汰。
3.经营策略较为保守
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最为根本的是人才,优秀的人才能够推动企业的成功发展,但是要想将优秀人才留住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当前部分旅游企业往往采取的是较为保守的经营策略,过度重视企业财务的收支状况,错误的认为节俭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而忽视了创造的重要性。同时,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就需要加强对利润分配的重视,一旦分配失衡,就会对企业的经营效果造成影响,但是在保守型的经营策略之下,当出现这种状况之时,企业员工的工资就不得不下调,从而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4.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旅游企业要想建立现代化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更为关键的则是离不开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当前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财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素质不高的现象,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对经济运行以及政策调节的深入了解,并且企业缺乏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不能够顺应时展的新要求,导致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时有发生。
三、提高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081-02
加强全面、高效的风险分析,并建立一套财务危机的预警系统,防范或化解中小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这无论对增强单个企业的生命力还是改善整个经济宏观环境都有重大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及缘起
风险是由于事件本身有不止一种可能结果,而最终实际结果只有一个;风险既与事件的可能结果相关,也与那些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有关;风险既意味着损失也意味着收益。
它可表示为事件的可能结果及其概率的函数:R=F(Q,P),其中:R——风险(risk),Q——事件的可能结果,P——事件的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 。
财务风险是企业诸多风险的集中体现,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从一般意义上看,财务风险来自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原因。当前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财务控制薄弱。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二是经常面临财务负债务的陷阱。
二、构建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意义
财务预警能监测企业经营,有别于传统的、滞后的会计核算反映。在制定管理举措时还可完善现有模型,建立实时、动态的信息系统。财务预警体系具有以下作用:一是预测性。预测的任务有两个:(1)过程监视,即对预测对象的活动过程进行全过程监视,对预测对象同企业其他活动环节(包括外部环境)的关系状态进行监测;(2)对大量的预测信息进行处理。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社会的比较。可以实现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和日常财务状况进行跟踪。二是参照性。企业能依据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并通过财务数量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测算,使其成为对企业业绩进行判断的参照标准。三是灵敏性。企业各财务因素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一个因素的变动往往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企业可以通过警示信息对客户管理和交易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解决企业财务的安全性问题。
三、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关键的指标体系
1.资本金结构预警指标。企业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投资者投入及负债经营,所以,有必要对资本金结构进行分析。其主要预警指标有:
自有资本比率=权益资本总额/资产总额×100% (1)
其中:权益资本总额=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该指标表明企业自有资本对其总资产的覆盖程度。它能反映企业独立性的大小,又能反映其承担风险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越强。
财务杠杆比率=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2)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率,即一定的资本量可以推动多少的资产。杠杆率越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也就越高,盈利可能就越多。该指标是评估企业经营效率和盈利潜力以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资本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3)
由此指标可测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即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资本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对外负债越多,资本使用效率越高,但财务风险也越大。
固定资本比率=固定资产净值/权益资本总额×100% (4)
该指标是指企业自用固定资产净值占资本金的比重。若企业若投入固定资产的资金过多,将会大大降低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据现行财务制度规定,该比率应不超过30%。
财务杠杆系数=(1+长期债务/所有者权益)×(1-利息/息税前利润) (5)
该指标是衡量资本构成风险的指标,若系数大于1,则说明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即财务杠杆发生正效应;反之,就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负效应。
2.资金运用效率预警指标。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能否有效的运用,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能否得以实现,也关系到企业的成长潜力,建立的监测指标有:
资产利用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100% (6)
它直接反映了企业资产收入水平的指标,表明管理者利用资产获取营业收入的能力。比率越大,资产的利用度越高,盈利能力也就越高。
资产收益率=实际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7)
该指标是综合反映企业总体盈利水平的一组总量指标,它体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资产管理效果。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8)
该指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运用效率。
3.偿债能力预警指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为了了解企业经营的可靠程度和判断其信用状况。预警指标包括: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9)
该指标衡量的是企业能够在一个月内对银行借款的随时偿付能力。很显然,该比率越高,偿付能力越高。
赚取债务本息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应偿付的本金+利息) (10)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有多大的现金能力还本付息。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关键字:财务公司 全面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作为由企业集团组建,立足于集团、服务于集团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担负着整合集团内部资金、为成员单位提供融资、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支持企业发展的责任。在企业集团快速扩张、对资金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水平是财务公司防范金融风险、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对财务公司而言,全面风险管理指的是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各自履行相应的职责,有效控制涵盖整个公司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公司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构建财务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五大模块:完善的组织架构、健康的内部环境和风险管理文化、科学的信息传递与风险管理流程、符合监管要求的审慎的资本管理、独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
一、构建适合财务公司特点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在公司内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部门,对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风险进行管理和上报,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对风险管理起决定性作用,承担最终责任。
财务公司根据自身的特点一般应设立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等风险管理机构。
董事会是最高风险管理和决策机构,承担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负责审批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程序,确定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督促和评价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董事会通常还应指派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风险管理委员会最终形成的风险管理文件提交董事会批准。
监事会负责风险的各种监督监察工作,全面了解公司的风险管理状况,跟踪监督董事会和高管层为完善内部控制所做的相关工作,检查调研日常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违反公司风险管理政策和原则的行为。
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及时了解风险管理状况,确保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技术水平来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种风险。
财务公司应当为全面风险管理设立与公司的经营规模、风险状况相适应的风险管理部门。要保证它的相对独立,要有高管层的大力支持,配备具有高度责任心和风险管理技能的专业人员。
二、培育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文化
财务公司应注重风险管理文化的培植,积极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全方位的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风险绩效考核,培养公司所有人员的风险敏感度,把风险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融入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
当前先进的管理理念主要包括:以资本管理为核心;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统一;风险管理覆盖公司所有业务所有环节中的一切风险,实行“业务发展,风险先行“;风险管理独立权威;分散与集中结合,注重沟通交流等。
三、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流程
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报告、风险控制、风险处置与补偿。
目前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在企业集团内部吸收成员单位存款,为成员单位提供结算服务,向成员单位发放贷款,提供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办理委托业务等。基于此,财务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同时,由于财务公司受着银监会、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多个部门、多个层次的政策法规的监管,因此财务公司还要重视合规风险的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综合考虑合规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关联性。
财务公司一方面要依据监管机构的风险评价体系,对自身的资产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性与流动性能力及市场敏感度等进行监测,同时也要对自身的风险如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目前财务公司的风险计量大多采用各种指标分析法、传统专家判断法等,近年来,对各种风险进行压力测试也是一种新的风险度量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重视。对风险的监测一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变化发展情况;二是根据风险变化及时调险应对措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公司对风险的应对策略主要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移。在选择这些风险应对策略时要充分考虑财务公司自身的性质特点、对不同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效果。
四、同时满足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需要的资本管理
资本是财务公司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无论从外部监管和内部防范流动性风险来看,保持充足的资本都是财务公司安全运营的需要。财务公司应按照中国银监会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按规定财务公司比照执行)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要求,并结合自身经营规模、企业集团的行业特点和资金运动规律,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制定并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充分防范流动性风险。
五、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内部审计
关键词:房地产;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41-01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史较短,规模还处在起步期,相对的房地产各方面基础可能会薄弱一些,另外,加之以不科学的管理或经营,产业资产多呈现出负债率高的现象。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一、房地产行业财务风险分析
按期偿债风险。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企业的资金主要由自持有资金,楼盘预售款项,银行抵押贷款,其他借款四部分组成。一般来说自持有资金占总体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开发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而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一个成本收回期相对较长的产业,收益利润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在该方面的财务管理存在极大风险。若不能有效控制成本的收回,银行抵押贷款的利息将大大降低企业的利润。企业在面对银行高利率的情况,还有可能选择风险更大的融资活动,这将是企业生存的重要隐患。
土地浪费风险。近年来城市规划的盲目扩大,房地产行业也在土地方面采取“粗犷式”开发,导致土地利用率与经济收益率不成比例,重复开发,随意建设的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有些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寻找法律空档,过分征地,囤地等行为,不仅对于行业来说是浪费,对于国家资源来说也是浪费。
工程项目管理缺失带来的风险。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对于房地产工程的建设,往往缺少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与监督,简单的投资和工程设计之后,交付给施工企业执行,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出现了断层,对工程的质量控制不严格,导致工程质量低于预期,造成后期维修及改造成本的增加,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另外,工程管理的缺失,会影响工程进度,造成延期预售及交房,使得企业的资金回笼变慢,增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资金成本。因此,工程项目管理是整个房地产项目成功与否的基础与关键。
通货膨胀与市场因素带来的风险。通货膨胀会导致市场中贷款利率的改变,利率的增加就代表着企业投资缩水,无法完成预期收益,整个房地产项目也将面临无利可图或是亏损的危机。所以,房地产建设之前,房地产项目的市场定位分析往往要考虑到市场信贷的因素,要考虑到项目的市场前景,价格的确定要与市场的供需关系相适应,该类风险往往体现在银行对于项目评估阶段,很容易受到市场经济泡沫的影响,导致项目收益缩水。
二、房地产行业财务风险控制
加强房地产企业建设投资的控制与管理。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一般分为建设投资和销售投资,对于成本的控制与管理要做到:第一、强化统筹,准确化成本核算,确保投资的最大收益;第二、加强工程施工的管理,确保资金到位,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第三、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防止市场变动对发展的冲击。在项目管理方面,要从实际收益目标出发,采用系统和理论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决策和计划。
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严格规范财务行为。房地产企业需要通过财务管理人员的研究,针对性地根据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支出特点和管理重点,积极探索适合企业特点,适合市场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并且要保证能够及时地更新和优化管理体制,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平稳安全的进行。管理部门要发挥监督职能,积极监督企业的财务行为,为其制定相关的规范化规定,对于不明财务问题及时查清并消除影响。
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消耗提高效益。为了获得利润企业就必须进行投入。而成本则是企业最根本、最直接的投入,成本是决定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企业要生存和发展,获得最大利润,就必须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加强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成本,努力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处于不败之地。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既要重视成本管理,又要切实搞好成本管理。
(1)强化成本管理体系,完善各部门人员的职能分配。加强成本管理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就必须对预算管理与控制的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置,通过建立一套规范的责任和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可以明确管理职责、协调成本管理工作,监督成本控制过程,保障项目按照既定的成本控制目标进行成本控制工作。(2)实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努力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在项目正式启动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先建立―个目标控制成本;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目标控制成本来进行监督和控制,努力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在项目完工后要对项目进行再评估,用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作对比,分析成本增加或减少的原因,为以后的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积极创新高效财务管理方法,提高财务控制能力。首先,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应用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使财务数据具有实时性和统一性,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控制能力。其次,需要管理人员积极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通过工作经验总结出不断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强化财务的管理职能。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就必然需要高质量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就必须要求管理工作人员的高管理水平。企业可以在聘用和设立管理部门时,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的员工,并且在后续的工作中,根据企业的发展水平,积极组织管理人员的学习深造工作,及时考核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管理部门一直处于高水平管理状态,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稳定发展。
石油企业作为传统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企业发展需要大量技术设备和资金,其自身特点决定了该企业所面临的巨大风险:①生产经营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②相关设施建设投资大、复杂程度高;③需大量技术装备;④国际石油价格涨幅不定。尤其是遇到经济危机后该特点造成的风险将更加凸显。
在21世纪,大量新能源的诞生推广及应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使石油受到了冷落,被天然气和乙醇等环保燃料抢走了往日的荣光。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世界石油行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长期处于疲软状态,再加上石油企业在银行融资渠道准备金率数值长年偏高,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不得不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和高标准,这让石油企业管理层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的压力骤增。
根据目前的石油企业所面临的复杂多元的市场环境,本文总结出石油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风险。(1)财务管理在石油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构建和支撑力度方面发挥的基础作用将大大降低。(2)复杂多元的市场环境使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在风险预警和处理方面显得滞后,大大增加了企业潜在的投资风险和防范辨识难度。(3)盲目地大规模扩建项目会加剧企业资产负债,影响石油企业的财务状况,比如对净现金流和中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二、当下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油产业是保障国家重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我国石油企业被划为国有企业,并得到了国家财力资金的大力扶持和发展。
在我国石油企业公司和子分公司都有着很强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公司内部有许多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这就为石油公司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人力基础,使得石油企业在财务管理问题中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在金融危机时表现出了企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充分反映出企业在宏观调控作用下不争的事实。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也造成了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问题,本文总结出以下几个重要因素。(1)由于没有深度认识到未来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案的重要性,使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在风险管控中没有发挥出其重要作用。(2)由于没有深度了解财务管理风险中构成因素和没能把握重要时机,使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在风险管控中对于风险防范和处理的反应速度滞后,时效性低缓。(3)由于没有深度认识到中、长期在建项目组合的重要性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影响,使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在风险管控中没能做出正确应对,使企业的中短期偿债能力和净现金流量指数等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
三、应对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在结合现状分析当前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特征及其所面临风险问题后,根据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石油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对我国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控的综合分析研究,得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及对策,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控的水平。
(1)从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其自身发展战略的长远角度来看,将公司战略规划进行有效分解和细分并将其融入到财务管理风险机制中,然后通过相关机制或制度予以有效地实施,可以提高战略规划对财务风险管理的依赖程度,进而保障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战略实施中的战略地位。
(2)根据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要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科学的认识规划和学习管理,提高其对于各种因素变化的定量测评能力。
(3)借鉴利用国外优秀企业中的新风险防控技术(例如:防控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系统)提高其综合处理认识能力,形成一整套的风险预警和管控机制,并做好相应的紧急情况处理方案。
(4)根据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应该针对中、长期在建项目的资金影响制订出具体的分段方案,并合理安排工程的进度实施,可以降低项目的风险程度。提前对项目的投资回收周期和财务风险管理战略进行项目优化组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在建项目的风险程度,做到风险可控化。
(5)根据石油企业自身的资本密集型和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及相关设施建设投资大、复杂程度高的特点,对其资产负债表中的关键指数,如中短期偿债能力和净现金流量等进行合理的优化,使企业财务资金始终与中短期偿债能力和净现金流量等指数保持成正比,并保持相关重要指数的平稳。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