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健康管理的条件

时间:2023-10-13 09:46:18

导语:在健康管理的条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健康管理的条件

第1篇

2.体检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调查显示,急救知识考核中,我院从事体检工作的医护人员急救药品、器材、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转运伤员6个方面问卷正答人数分别为62%、48%、48%、66%、54%、72%。其中,医生在急救药品、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转运伤员方面正答人数超过60%;技士在以上6个方面正答人数均低于60%、护士在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转运伤员方面问卷正答人数超过60%;在急救技能操作考核中,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除颤仪、止血包扎、转运伤员方面正答人数分别为62%、48%、40%、48%、62%。其中,医生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转运伤员3个方面正答人数超过60%;技士在以上5个方面正答人数均低于60%,护士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转运伤员3个方面问卷正答人数超过60%。在急救知识及技能考核中,医生组的得分均高于护士组和技士组,护士组得分亦均高于技士组,且三组人员得分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需改变体检医护人员的急救观念,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本次调查发现,多数体检医护人员认为急救是急诊科和临床医护人员涉及的工作,而体检工作的重点和重心应是日常的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这种观念首先忽视了健康体检作为公共医疗区域存在的医疗风险和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其次也忽视了意外事件发生时“第一目击者”的重要作用。由于体检者对体检流程不了解、环境不熟悉,体检过程较长、劳累、饥饿、焦急等,体检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是比较常见的。体检医护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从表1发现,体检医护人员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职称及学历均较低。

以中级和初级职称人员为主,高级职称人员仅3人。中专学历有9人,本科及大专学历人员占82%,无研究生学历。职称和学历的滞后以及急救观念的淡薄,导致了医护人员在急救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中显得落后和不足。调查显示,68%的医护人员表示急救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有26%的人员通过自学途径获取新知识,只有6%的医护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更新知识。由此可见,体检医护人员不但不重视急救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在从业过程中大部分人员还在啃老本,没有通过有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拓宽学习途径,做到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改变体检医护人员的急救观念,更新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加强培训与学习是当务之急。

需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分专业分层次进行急救知识及技能训练:本次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普遍欠佳,医生、技士、护士的平均得分为(78.78±1.013),(53.27±1.655),(68.83±1.441)分,且三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医生在急救知识和技能得分上与技士和护士相比占有一定优势,具体来讲,医生在急救药品相关知识及气管插管得分上有明显优势,这可能与临床工作中药品使用及气管插管多数由医生操作有关。而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知识与技能成绩比较,医生和护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推测为医生与护士在校均学习过《急诊医学》,加之平常工作中接触抢救患者的机会都较多,对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较熟悉,因而得分接近。通过统计还发现,医生与护士急救器材及除颤仪的使用正确率均较低,提示体检医护人员在某些急救技能中有相对薄弱环节,其原因可能与临床操作较少有关。但前两者所有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成绩均高于技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医技人员参与临床急救机会少,且参加工作后未经过急救相关知识的再培训而得分不如医护高,这表明职业分工的不同导致知识体系的差异。但事实上,作为大型医疗机构的体检中心,随时可能接触到需要接受急救服务的体检者,而急救又是一项强调团体合作的工作,因此,作为体检中心的各类医护人员均应全面掌握各项急救知识与技能。

第2篇

Abstract Through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logical induction and other methods to study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concept of parents found that most parents can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for the individual all-round development. Think mental health at different times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good moral character and cultural qualities of the students. But few parents think the lack of individu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refore, parents ideas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arents; mental health concept; survey and analysis

随着社会产业经济结构转变和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心理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纳入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导向作用。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工作者是不够的,需要与大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让学生家长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共同促进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养成。本研究对大学生家长心理健康观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意义借鉴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45~60岁的家长为研究对象,对某学院大学生家长随机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46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95.5%。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院图书馆、学术期刊网、心理健康教育类学术论文和论著等进行查询,为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材料与程序

采取自编问卷形式,问卷设计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首先调查大学生家长的基本情况,内容包含性别、出生年月、职业、居住地、受教育程度等;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要部分,调查大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观念,对家长的心理健康观念调查分为三个部分,家长关注的与心理健康有关的问题(共12个题目)、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8个题目)心理健康教育观(6个题目)。问卷共有26个题目,每个题目包括5个选项,即“完全赞成”“比较赞成”“一般”“不清楚”“完全反对”依次评分为5、4、3、2、1、,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形式,要求家长认真对待、如实客观的反映自身情况,结果,被测试的大学生家长本科及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 88名,中专及大专文化程度97名,高中及初中文化程度53名、小学文化程度8人。城市居民家长106人。农民家长140人,男生家长117人,女生家长129人。实验数据用SPSS17.0软件统计包对测试结果和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文化水平家长关注的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

由表1可知,大学生家长最关心前3个问题是“知书达理,尊老爱幼”、“ 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关心集体,有团队精神”这表明大学生家长由于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将文明礼貌、尊师重道等传统美德放在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首要位置,从道德的角度去看待大学生的行为。原因是90后大学生他们普遍的心理特点是热情开放、有创新精神,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应正确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其次,家长也已意识到,大学生良好的控制情绪能力能够保证学业顺利完成。他们也能够认识到在当今社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者占有一席之地,就得有与他人合作精神,融入到集体中。城市居民家长比农民家长认识更清晰些。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长对社会适应能力关注不够,可能与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有关,家长对他们过分溺爱,不愿放手让孩子接受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方面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2.2 家长对健康标准的认识程度

由表2可见,不同文化程度大学生家长对8项调查内容没有显著差别,说明家长对标准的认识不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但不同性别的家长对“智力正常”、“心理品质与实际年龄相符”、“与人和睦相处”选项的认识有显著不同,女性家长更倾向这3项标准。城市居民家长和农民家长除了“自我防范意识强”、“待人接物有正确的辨别能力”认识上一致外,对其余各项认识差异均呈显著水平。从总体上看,多数家长对“智力正常”、“心理品质与实际年龄相符”“人格正常、和谐、给力”这3项是否属于心理健康内涵认识模糊不清,不能正确判断。因此,“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家长要不断学习进步,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承担起家庭教育工作重担。为国家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3 家长对心理健康观的认识

由表3可知,性别和职务因素对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对“自觉锻炼身体,预防心理压抑”的认识观念差异显著。城乡因素对“家庭关系融洽、和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项目认识差异非常显著,城市居民对这两项认识比较清晰。因此,家长应主动地、潜移默化地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熏陶,加快大学生良好的人格的养成,在学习中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反过来对营造家庭文化气息起到了和谐鼓舞作用。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家长对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滞后,孩子出现心理异常也无法去和学校沟通解决,严重缺乏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环境。学校反映学生问题时有抵触情绪,导致许多不良现象发生。

第3篇

【关键词】中医药膳 亚健康 传统医学 应用原则

亚健康(Sub-health SH)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1]。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度公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的标准:躯体(疲劳,或睡眠紊乱,或疼痛)、心理(或抑郁寡欢,或烦躁不安,或急躁易怒,或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频率降低,或交往能力下降)等的不适状态持续3个月或以上,并且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导致上述表现的疾病者,即可诊断。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居住环境的不断污染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等,亚健康状态人群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过大、环境污染、饮食不节,人们用心、用脑过度,体力透支,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生理机能发生障碍,导致了器官发病前的功能障碍,如:疲劳无力、头昏头痛、失眠健忘、胸闷气短等。据报道,中华医学会对全国33座城市的33万人进行了一项随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亚健康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70%。另外,根据中国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专家推测,我国目前至少有一亿人患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然而,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却不甚了解。中国的亚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中国的亚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1 中医药膳的发展历史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中医药膳对亚健康人群的身心调理和疾病防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药膳养生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制作方法的学问。春秋战国是药膳的萌芽时期,《黄帝内经》中记载了13首药方,其中8首属于药膳方,《周礼》中记载了疾医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当归羊肉汤”,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专列“食治篇”,南唐陈士良《食性本草》,是专门的食疗论著,北宋《太平圣惠方》中有“食治论”篇。此后的历代医药家在临床实践中对中医药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吴瑞的《日用本草》,明代卢和等的《食物本草》、宁原的《食鉴本草》、朱槽的《救荒本草》,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等,许多药膳方药至今仍被应用。

2 中医药膳在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

由于亚健康人群的身体抵抗力衰弱,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功能减弱,此时身体免疫功能降低,对外邪入侵的抵抗力降低,遇到外邪入侵,容易发生疾病。因此亚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注意正常的生活饮食之外,还需要注意身心的调理和疾病的防治。 转贴于 中医药膳充分发挥了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且易于普及,取材广泛,可在家庭自制,是中药的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3 中医药膳的应用原则

中医治病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注重阴阳的平衡,注意五脏六腑的协调,讲究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而这也是中医药膳的应用原则。

3.1 因证用异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即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结合病人的体质给以相应的药物治疗。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可用当归与枣熬粥喝;气虚,可在汤中加入山药、薏苡仁,以健脾益气;阴虚可用枸杞、麦冬熬粥喝;鹿角霜泡酒喝,适用于极度阳虚的人。胃弱、食欲不振者可在粥中加入麦芽、砂仁、神曲等消食健胃之品。只有因证选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3.2 因时而异

中医认为,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是中医治病的治疗原则之一,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药膳。春主“酸”、主“升发”,宜选用韭菜、李子、芝麻等酸味之品和粳米、黑豆、鲤鱼、牛肉、鸡蛋等甘性之品(肝气旺,补脾气抑肝气);夏主“苦”、主“火”,宜选用苦瓜、莴笋、豆豉等苦味之品和西瓜、黄瓜、马齿笕、赤小豆等寒凉之品;秋季主“辛”、主“燥”,宜选辣椒、胡椒等辛辣之品和枸杞、木耳、猪肝、兔肉等养阴润燥之品;冬季主“闭藏”,是进补的大好季节,进补以羊肉、狗肉、枸杞、巴戟天、杜仲、海马、生姜等甘温滋养之品为主。

3.3 因人而异

人的体质不同,药膳的使用也有所差别。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即实症型、虚症型、热症型、寒症型、燥症型和湿症型。实症型人,宜选用泻性药膳,以排除病邪;虚症型人,宜选用补性药膳,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热症型人,宜选用凉性药膳,以消炎、镇静;寒症型人,宜选用温性药膳,以温通散寒;燥症型人,宜选用润性药膳,以保存体内水分;湿症型人,宜选用燥性药膳,以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3.4 因地而异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用现在的说,就是“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差异,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所不同。西北高寒地区宜用温补药膳;东南的湿热地区宜用清凉药膳;同是阴寒之体,北方温补的药量应重于南方。

第4篇

一、不动产登记条例实施对房地产的影响是长期性的

不动产登记本身不是对房地产进行调控,从不动产登记的全面实施角度看,其对房地产的影响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变了以往从交易环节进行调控的模式,当前主要是从存量环节进行房地产的调控,对房地产进行全面结构模式优化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对房价的影响不大,因为影响房价变动的根本因素是以人为本的供求关系。房价变动指数=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如果比值大于1,说明这个城市是人口劳动力流入为主;小于1,说明这个城市的人口劳动力是流出为主。如果这个数是大于1,而且持续上升的,说明这个城市未来的房价会涨。这个公式在中国看每一个城市未来房价涨跌百发百中。不动产登记条例需要从市场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从短期看不动产登记一定会对房地产的市场化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一些积极的影响一定会长期影响房地产业,对房地产的多元化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动产登记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对房地产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各种登记信息的共享,可以获取更多的房地产价值信息,对科学决策和反腐动作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不动产登记管理的基本思路出发,通过有效的管理模式创新,实现房地产的管理规范化,提高房地产的综合控制管理水平。

不动产登记条例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研究,通过等当前楼市的情况看,不动产登记对其影响将是长期的,同时也是符合积极预期的,必须要从房地产综合控制管理的基本思路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房地产登记信息的共享,为全面利用信息和规范信息利用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房地产信息资源的共享影响将是长期的。从房地产登记条例的实施情况看,必然会影响一部分人进行房屋变现,对房屋使用率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长远的影响。从变现的群体看,其所占整个市场的比重是比较小的,因此其对整个楼市产生的影响也是比较小。从不动产登记条例实施的情况看,房地产市场会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下产生重要的信息利用价值,必然会房地产的健康发展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房地产登记条例实施对查询主体进行各种规定,因此在查询信息的过程中主要是满足一定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因此不动产登记信息是具备法律保障的,不动产登记模式对房地产的综合性管理和全面管理机制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动产登记管理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信息资源的优化控制,确保房地产的信息登记能够与市场交易和市场秩序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房地产的综合控制管理水平,为房地产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不动产登记条例实施对房地产业会产生积极健康作用

我国不动产在长期的市场化环境中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不动产管理模式将会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必须要从不同的登记制度体系建设出发,确保不动产的管理能够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因此不动产登记模式的全面实施,对不动产行业自身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也会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因此从各项公共利益角度出发,不动产登记对各类不动产管理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必须要深刻理解不动产登记的涵义,通过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基础平台,保证不动产数据信息能够有效的共享,全面提高不动产登记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为不动产的全面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短期的情况看,由于条例在实施的过程中对执行对象进行了描述,主要是从发生交易、抵押或者转让的不动产进行全面的登记,确保各类交易信息能够金融基础数据平台,短期对房地产市场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期情况下,此种不动产登记心理会逐步趋于稳定,保证房地产市场步入一个健康的轨道,对房地产市场的综合性管理产生重要的作用。房地产市场化管理必须要从市场模式管理出发,保证各种不动产的权属关系更加明确,对实现房地产的权属科学化管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实施,对管理层摸清不动产数据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不动产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可以更好的制定发展战略,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有效的不动产登记管理,可以做好市场的风险控制,对防范各种不动产风险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对信息数据的管理,保证各种数据信息能够更加科学的管理,对整个数据信息的优化管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市场的综合判断和管理保证房地产数据信息能够优化,对整个房地产数据信息的优化控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动产登记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住建、国土、林业、农业等多个部门进行协调,同时要梳理好各种利益和管理关系,从不同的管理模式出发,提高不动产登记的综合管理效率,为制定不动产登记各项制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实施对建立不动产基础性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保证各项不动产登记信息能够投入平台运行,实现不动产的全面控制管理,为不动产审批、交易、登记科学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不动产登记控制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产权,保证各项登记信息能够在优化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发挥有价值的作用。从不动产登记的具体情况看,土地不动产登记管理的过程中要从产权控制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有效的产权控制管理实现不动产的全方位管理,为不动产的优化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从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发展的很多核心都是土地问题,因此不动产登记是房地产长期管理与制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并不是直接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通过有效的房地产登记条例的实施,可以调整房地产管理模式,对房地产市场透明化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房地产市场管理的过程中要从精准调控的模式出发,推动各项调控管理制度不断发展,为房地产的综合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实施,可以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对数据价值利用会产生重要的作用。不动产登记管理的过程中要从职责、规范等方面出发,推动各项管理模式创新,为管理模式优化和管理制度形成产生积极的意义。不动产登记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确保不动产登记能够房地产发展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房地产登记条例实施的过程中要从市场规范角度出发,对各种市场模式进行分析,确保市场管理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提高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水平,为市场规范化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实施可以把房地产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通过有效的市场管理模式分析,可以形成创新的市场管理环境,为房地产的各项风险防范创造良好的条件。房地产市场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出发,推动房地产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产生有益的作用。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实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要求,必须要从短期市场和长期市场角度出发,积极稳妥的进行市场模式分析,提高市场管理水平,为市场的综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房地产登记管理工作是不动产登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不动产登记条例实施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登记效率和登记质量,为房地产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数据信息支撑和决策保障。

三、总结

第5篇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安全管理、FIDIC合同条件

我国的工程承包商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历练开拓的道路,在历年“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排名中也不断显示出新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承包商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除技术、资金方面的原因外,我国承包商安全管理意识以及管理水平落后也是影响我国承包商开拓国际工程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际工程的安全管理,与国内工程相比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办法、安全管理机构以及所采用的合同体系对安全管理中各方权利义务规定上的差异。在本文中,将针对这些方面参照英、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管理方法以及FIDIC合同体系下的相关规定进行介绍分析。

一、不同国家和地区安全管理法案

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法规,其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安全控制措施以及安全事故处理程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熟悉工程所在地适用的安全管理法规和安全管理要求是实施安全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遵守这些法律规定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

(一)美国的安全管理法案

在美国,安全管理由美国劳工部下属的职业安全健康行政管理机构(OSHA)来执行。1970年,一部全面的强制安全法规《职业健康与安全条例》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该条例规定所有企业必须遵循强制安全和健康程序,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员工培训。雇主应保证新员工熟悉安全计划的内容,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并对实施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2.管理人员责任。项目经理和监理工程师要对现场的工人、设备和材料的安全负责,必须建立针对该项目的安全标准,并自始至终都要强制执行这些标准。

3.安全检查及安全会议。项目经理和监理工程师要经常(至少每周一次)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查明危险,确保各具体工作的安全规则落实到位,并在每次项目安全会议上以适当方式强调安全问题。

4.OSHA检查。若OSHA检查员在工作场所发现有任何违法事件,都将就此事件发出传讯通知,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改正。同时对违反安全管理法规的情况处以高额罚金,并制止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施工作业。

5.提供免费咨询。雇主在任何时候都可请求OSHA培训官员或委托其培训,解决同健康和安全有关的疑难技术和法律问题。

(二)英国的安全管理法案

英国的法律涉及健康与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法律规定了每个人在健康和安全管理中的责任,特别是管理者的责任,并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进行了相关规定。英国的《工作健康与安全管理规定》(1999)是所有管理者必须遵守的规定。

1.管理者责任。管理者要对员工在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负责,对员工在其授意、默许或疏忽下产生的犯规行为负责。

2.处罚措施。地方法官可以对违反健康与安全法的人处以2万英镑以下的罚款,不具备雇主责任保险证书的,将被处1000英镑的罚款,在刑事法庭被的人,可以被处罚款(金额不限),并处以高达2年的监禁。

3.监督机构检查。英国的安全健康检查员执行法律并具有广泛的权力,能够“改进”或“禁止”通知、中断组织机构的营业活动、在任何合适的时候进入工作场所检查并没收任何危险物品、调查事故或危险的征兆以及检举一切不良行为。

4.事故责任调查。对于安全事故责任的追查,按照分包商-总承包商-工程师-设计者的顺序依次调查。一般来讲,总承包商应该是主要责任人。然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事故是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使用合理的措施仍不能规避的话,还可能追查设计者的责任,即调查设计的合理性是否符合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是否在设计中考虑到了施工的危险性等。

通过这些条款可以看出,这些安全法规对项目干系人,包括业主、计划总监、设计师、总承包商、分包商等各个主体的安全责任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对于承包商而言,只有熟悉相应安全法规,才能明确自身应当承担的安全管理责任,恰当实施对分包商的安全管理和控制。

(三)香港的安全管理法案

香港的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由一般重视(一般规定)到十分重视(严格的规定与实际的监管)、由重视硬件(机械和工序的保护)到重视软件(意识的加强和系统的建立)、由企业被动应付到主动管理的转变过程。其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可分为四个主要层次:

1.条例。主要指《职业安全及健康条例》,适用于所有工业和非工业活动,对雇主雇员的责任义务以及职业安全健康的各个方面作了规定。

2.规例。是附属于条例的针对具体问题的规定,如《工厂及工业经营规例》,以及与建筑安全相关的附属规例诸如《建筑地盘(安全)规例》等。

3.工作守则。针对操作方法、特殊工种的工作注意事项做了说明。如《工作安全守则(升降机与自动梯)》等。

4.安全指引和指南。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指导从业人员如何达到安全操作、保证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目的。如《建造业次承建商工地安全管理套件》,就为项目分包商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提供了指导范例。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美国的安全管理法案以《职业健康与安全条例》为基础,各州以此为基础可能存在地区性差异。而英国、香港的安全法规则具有层次性,例如我国香港地区的安全法规按上述层次划分,在执行过程中也分属于强制执行、建议执行、指导性执行及参照执行四个层次。

对承包商而言,熟悉工程所在国适用的安全法案是制定安全管理措施的第一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以安全管理法案为基础制定安全管理办法,免除业主对我国承包商安全管理不力而影响项目的忧虑;明确自身责任,使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符合相关管理条例规定,免于因违反安全管理法案遭受行政处罚,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充分利用法律规定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管理培训,使项目部由上至下全面贯彻安全管理思想,保证项目人员遵守安全法规。

二、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能

项目执行过程中,业主通过对承包商的恰当要求来保证项目安全实施。因而,承包商也是代表业主管理项目现场安全,向政府及相应安全管理、监督机构负责。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职能也是不尽相同的。项目执行期间,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审批、安全管理措施及投入的保障以及事故发生后的汇报及处理,都需要承包商与安全管理机构密切合作,取得管理部门的同意。

(一)美国

在美国,职业安全健康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建立安全标准,并通过施工现场检查来强制执行安全标准。职业安全与健康条例中规定,只要各州提出的要求在最低程度上与该局强制执行的标准同样严格,就允许要求自行管理的州执行自己的安全计划和标准。因而,各个州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也就成为该地区安全管理和监督的直接机构,行使监督管理职能。

(二)英国

英国政府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安全与健康委员会和安全与健康执行局。安全与健康委员会领导由雇主组织、雇员组织和地方当局的代表以及其他适合人员组成。安全与健康委员会的职能是:

――确保工作中的人员的安全、健康及福利。

――帮助人们避免因工作受到对健康和安全的危害。控制炸药、易燃物和其他危险物品等的保存与利用。

――组织和进行安全与健康领域的研究;促进培训工作;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评价安全与健康法规的适用性,向政府提供新的或修改的法规及执法规则的建议。

英国安全与健康执行局为政府主要管理机构,被赋予很大的权力,必要时可向企业派遣安全监督官员,可到任何工地监督安全生产情况,有权责令工地停工,有权对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者向法庭。

(三)香港

香港政府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管理机构主要有劳工处和环境运输及工务局。

1.劳工处

劳工处是政府执行劳工法例的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及协助雇主遵守劳工法例,确保香港履行国际劳工协议,并负责提议制定劳工法例。

2.运输及工务局

运输及工务局也是政府的直属部门,主要是以政府业主的身份管理政府的公共工程,并对建造业进行检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与建筑业和公共工程有关的法律咨询。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安全管理机构和部门也是不一致的。对于承包商而言,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应注意与相关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安全管理办法及现场安全管理情况及时上报,保证顺利通过相关部门安全监督和检查,为项目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三、FIDIC合同条款中安全的相关规定

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涵盖内容十分广泛,从业主、总承包商、分包商等的财产、机械、人员的安全,直到物资的保管和环境保护等等。FIDIC合同条件(1999年第一版)的三种合同模式对项目安全管理也都进行了恰当约束和说明。现就相关条件介绍如下:

(一)安全程序

“安全程序”合同条款中,对承包商在实施项目期间应遵守的安全程序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第一,承包商遵守所有适用的安全规则;第二,照料有权在现场的所有人员的安全;第三,尽量合理地保持现场和工程秩序,清除不需要的障碍物,以避免对人员造成危险;第四,在工程竣工和按照“雇主的接收”规定移交前,提供围栏、照明、保卫和看守;第五, 因实施工程,为保护公众和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占用人使用,提供可能需要的任何临时工程(包括道路、人行道、防护物和围栏等)。

(二)健康和安全

“健康和安全”合同条款中,对承包商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及事故处理程序等问题上的职责进行了说明。主要包括:

――承包商应始终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维护承包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任何事故发生后,承包商应尽快将事故详情通报工程师。承包商应按工程师可能提出的合理要求保持纪录,并写出有关人员健康、安全和福利以及财产损害等情况的报告。

本款规定了承包商对健康和安全的全面职责。对承包商而言,对可能发生事故的详细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三)承包商的监督

只要雇主代表认定为正确履行合同规定的承包商的义务所必需时,承包商应在施工期间及以后提供一切必要的监督,此类监督应有足够的人员执行。他们应具有圆满、安全地实施工程的作业所需的足够的知识(包括所需的方法和技术,可能会遇到的危险,以及预防事故发生的方法)。

《施工合同条件》、《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以及《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对于该项条款的规定是一致的。这也充分说明,无论在哪一合同体系下,实施恰当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方法都是至关重要和不可或缺的。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地意识到我国承包商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并为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承包商安全管理意识的逐步增强,对国际工程市场先进安全管理方式的熟悉,工程承包中安全投入比例逐步增大,我国承包商将在更深层次上把握市场规则,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国际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张连营、马添翼,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程建,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冯元飞:英国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述评,《水运工程》2006年第3期。

兰北: “OSHA”之建筑安全管理简介,《建筑安全》2001年第4期。

边明伟、韩国都:英国健康与安全管理对我们的启示,《建筑安全》2006年第9期。

张强:四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建筑安全》2006年第9期。

第6篇

论文摘要: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建筑施工项目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在市场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预期的市场目标和经济社会效益目标,按照限定的质量、工期、投资控制目标和各种资源约束条件,为建设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工程而进行的投资建设活动。

0 引言

从广义上讲,安全就是预知人类活动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且为了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和行动的总称。从狭义上说,安全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科学和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能的危险所产生的人身伤害和损失问题。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发生事故、灾害,不造成损失、伤害。

1 建筑施工项目及特征

1.1 惟一性

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都有其明确的功能目标和效益目标。建设具有特定功能的工程,生产特定产品或提供特定的服务是其功能目标;在项目生产运营期获得相应的回报是其效益目标。在诸多建筑施工项目中,即使是同类建筑施工项目,因项目建设的时间、地点不同,项目建设的资源条件和约束条件不同,建筑施工项目的具体内容、项目建设的过程和项目所能达到的功能目标和效益目标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总是惟一的,不可重复的。

1.2 长期性

建筑施工项目从投资到资本回收,从破土动工到形成产品,需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工作,如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销售阶段等。整个过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普通建筑施工项目需要2-3年的时间,规模稍大的综合性项目需要4-5年,而一些大型项目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

1.3 时序性

尽管建筑施工项目是一项涉及面广、比较复杂的经济活动,但是实施过程具有严格的操作程序。这不仅由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使许多工作受到审批程序的制约,而且也与建筑施工项目这种生产活动的内在要求有关。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的实施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使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协调进行,以缩短周期,降低风险。

1.4 整体性

一般建筑施工项目是由多个单体工程组成,彼此紧密相关。通常在总体设计之下,包括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设施。只有各类工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才能发挥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功能。

1.5 固定性

建筑施工项目的固定性是项目建设成果的固定性。建筑施工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包含有一定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项目建设成果必须固定在某一固定地点,受当地资源、气象和地质条件的制约,受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受当地政府的行政管理。这就是建筑施工项目的固定性。

1.6 复杂性

建筑施工项目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涉及面广。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协调本身就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二是工程技术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三是社会、政治、经济和市场环境对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目标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复杂。

1.7 动态性

建筑施工项目处于不断变化中,在项目不同阶段其对项目投资、进度控制、合同管理、对外协调等工作都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建筑施工项目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建筑施工项目的动态是绝对的。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变化。

1.8 风险性

与一般项目相比,建筑施工项目根本特征是投资巨大,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集巨额资金是有风险的。由于建设周期长,很多因素有可能变化,也会给建筑施工项目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项目在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充满着竞争,激烈的竞争增加了风险。此外,建筑施工项目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有关经济政策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建筑施工项目建设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2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特征

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建造和施工安全生产与一般工业生产不同,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中的每道工序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尽管有的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受施工工艺、施工时间、施工场地、施工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变化很大,建设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和施工生产的多变性、复杂性,增加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给施工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多事故隐患。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建造和施工安全生产具有的特征。

现代安全管理强调在生产中做好预知、预防工作,尽可能地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处理好安全与危险并存、安全与生产统一、安全与速度互促、安全与效益兼顾的关系,要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目标管理,坚持动态安全管理,坚持过程控制,坚持持续改进。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不同的生产要素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3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3.1 安全管理内涵

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对生产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从管理的范围和层次上看,安全管理包括宏观安全管理和微观安全管理两部分。宏观安全管理是指国家从思想指导、机构建设、手段(包括法律、经济、文化、科学等)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进行的活动。实施宏观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机构;微观安全管理是指安全生产主体(企业及其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所采取的旨在保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行为。

我们经常提到劳动保护这个概念,一般来说,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管理的含义大体相同,在我国两者是通用的。但在欧美各国,一般将安全管理或劳动保护称为职业安全与健康。这主要是我国和欧美各国安全管理内容的差异所致,目前我国是将生产安全和卫生健康分开管理,而欧美各国大多数是将生产安全和卫生健康综合在一起管理。为了更好地对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健康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与国际接轨,对职业安全与健康进行综合管理将是我国未来的努力目标,也是必然的趋势。

3.2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内涵

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绝大部分的事故与各种管理因素有关,可以说,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应用,它主要是指直接参与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包括建筑施工企业、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监理机构、中介组织等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它是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指南的体现,是直接的、具体的微观管理。

3.3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特点

(1)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流动性

(2)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法规性

(4)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渐进性

4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准则,是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社会安定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问题历来倍受社会关注。建筑安全既是建筑业的基础,也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JGJ/T77-200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7篇

科学合理的限度观应以“限度管理”思想作为指导。“限度管理”是指以“有限度”的哲学思想作为指导的管理实践,它强调管理的“有限度性”,规定管理的“最低限度”,指明管理的“最大限度”,提防管理的“过度”,倡导管理的“超越限度”。“限度管理”是哲学在管理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它体现的是关于质量度的辩证观点,反映的是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确立并遵循“限度管理”的思想,就能更好地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更好地创造管理的和谐环境,以收获“最有效”的管理成果。

一、 限度管理

1.管理的“有限度”

限度是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它强调事物规定的最高或最低的数量或程度。管理是“有限度”的。管理者如果没有明确强调这一哲学思想,那么就会在自以为是的无限度论观念和价值原则的指导下,有意或无意地把管理“无限度”化,出现了各种不符管理精神或有违管理规律的不良现象,如不能坚守管理的“最低限度”而做出各种有损组织形象的行为;随意“过度”惩罚他人,伤害他人身心健康;有意无意作出“过度”管理,伤害自己身心健康;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者自身的潜能而长期困惑于平庸管理;或欠缺“超越限度”的精神而满足于管理现状,难以取得更大成就等等。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确立“有限度”的观念,人们任凭“无限度”的运作和发挥,必然致使管理过程“失控”和管理结果“失效”,其后果不堪设想。当前,人们在论及搞好社会管理时,指出要大胆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提出要推动“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该放的权一定要创造条件,逐步下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一些职能转为由社会组织或其他机构承担。这种新观念、新思路完全尊重了管理“有限度”的规律,必然有利于社会建设的发展需要。

管理的限度客观存于各种管理中,可谓无时不在,无处没有。“有限度”的客观存在,能够确定管理之所以成为这种管理的条件和规定,就能够提供管理作为这种管理不变质的指导和保证。管理的限度以具体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管理中,包括物质限度和精神限度、最低限度和最高限度、最小限度和最多限度、和谐限度和不和谐限度等。管理的限度相对于不同的管理有相应不同的规定,而管理限度内的最低限度和最高限度也是相对而言、相对而立的,在条件发生变化时是可以互为转换的。管理的限度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都有不同的规定,而且这些规定也必然随着管理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度在量上的变化使管理自身的发展和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出阶段性特点。面对客观、具体、相对、变化的管理限度,管理者要承认限度,认识限度,尊重限度,把握限度,发展限度。

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协调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这种活动要针对一定对象展开,包括人员、资金、物质、目标和组织的管理;活动要把这些对象引导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去,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管理。无论是管理的对象还是管理的过程,都要受到各种限度的客观规定,从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培养,到对管理目标的设计、管理内容的安排、管理行为手段的选择以及管理效果的预期等等,都包含了各种诸如广度、深度、高度、宽度、温度、风度、密度、精度、难度、力度等的限度规定,这些规定从量与质上决定了该管理什么、不该管理什么、该如何管理以及管理该有的效果。管理者只能而且必须尊重这些管理限度,充分认识和努力把握这些限度,按照客观规律实施限度管理,避免出现各种管理危机。

2.管理的“最低限度”

管理中最基本、最起码、最小数量的规定称为管理最低限度,即所谓的管理“底线”,管理只有具备了这一规定,才能成为“这一管理”。对于这一“底线”,人们是不能逾越的,是必须尊重、恪守和捍卫的,能否做到“最低限度”,是管理者生存的资格问题。

第8篇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煤矿;应用

一、煤矿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与作用

(一)可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水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程序化、文件化管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方面可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三个承诺,一个适合”,即“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对体系持续改进的承诺,对预防为主的承诺,适合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性质”,可提高企业的自我约束力、自我完善的机制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保证煤矿企业持续有效地遵守各项最新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使安全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取得OHSMS认证,一方面可以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给外界树立良好的健康形象,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致使企业的产品更易于进入市场。OHSMS的全部体系文件,是一套科学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推行OHSMS,开展职业安全健康评价,有利于国际通行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加强安全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提高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可以促进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实施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需要对本企业的所有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同时所有员工都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可以真正发挥员工主人翁精神,同时企业增强了“ 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的理念,OHSMS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强调劳动力资源的保护,重视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由于推行OHSMS的首先受益者是煤矿职工,所以,它能够较好地激发广大煤矿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煤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现行安全管理的区别。煤炭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劳动对象和工作场所处于地下,而且在不断地变化和移动中。矿井下存在五大灾害,生产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命健康。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行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采用组织、检查等手段从严进行管理,通过考核和兑现奖罚对各级人员进行激励。这种类似于行政管理的手段,虽然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苗头,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煤矿重复隐患多、事故频发的严峻安全生产形势。

煤矿企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很大程度上与OHSMS的原理和要求是一致的,方法是相近的,但尚未达到OHSMS标准体系全面性、系统性的总体要求,与国际上通行的OHSMS标准模式还存在较大差距。煤矿企业严峻的安全生产现实,迫切要求从根本上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危险源,彻底治理煤矿的安全生产环境,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表1 职业安全健康体系与现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关系

(二)煤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特点。煤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更具有系统性。在这一体系中,从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到目标及管理方案;实施和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审核和管理评审,勾画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闭路管理循环网络,而贯穿其中的三级监控(绩效测量与监测、审核、管理评审)及三级管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管理),更使其具备了良好的运行条件。

煤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更为规范化。这一体系标准中每一个运行环节,都非常突出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获取识别,而在具体运行中,对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不符合项的审核、纠正和预防等,都有非常具体详细的要求,为安全管理的“法治化”提供了一个“范本”。

煤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更加突出了持续改进的特性。PDCA循环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体系标准中,P是指策划;D是指实施;C是指检查;A是改进。煤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它可以覆盖煤矿生产中的所有作业人员和行为、所有作业场所和各种设备、设施。

三、实例应用分析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一矿位于新疆哈密境内,1958年建矿,2006年产煤125万吨,核定生产能力145万吨/年。井田内有两个可采煤层,其中4号煤层是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3.5米;6号煤层平均厚度2米,为局部可采煤层。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安装大倾角皮带机,副斜井采用绞车串车提升。采用综合机掘化掘进,锚网加锚索联合支护。采用走向长壁综放一次采全高开采4号煤层。

潞新一矿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2013年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按照初始状态评审的要求,收集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确定适用于潞新一矿的法律

18部、法规82部、其它25部。建立了31个控制程序,通过对全矿生产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活动,共辨识出各级危险源共233个,三级危险源70个,二级危险源41个,一级危险源23个,对各级危险源均制定了控制措施。2014年潞新一矿开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对搞好全矿的安全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运行以来共发生轻伤事故3起,重伤人身伤亡及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为0,与前一年的同期相比,人身伤亡事故减少12起,,二级非伤亡事故减少10起,,比计划多出原煤7.8万吨,按照事故致因理论和安全经济学原理分析可得,企业实际增加效益收入为540(万元)。

结论:潞新一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体系的有效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了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即使发生事故,也可以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控制和处理,使事故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通过全面地辨识危险源,准确评价风险等级,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能有效遏制煤矿事故,保护煤矿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良好地承担了煤矿企业的社会责任。

建立煤矿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却是一个能够提高煤矿企业各项指标的管理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将逐渐被更多的煤矿企业所接受。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体育 教育教学管理 计算机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化管理逐渐走进校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不能仅仅由信息技术教师专用,如何运用计算机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进行管理,更是一名专业的体育教师在新时期值得思考的话题。

学校体育的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体育档案、体育课程安排、体育部门场地、设备的管理和课外活动的管理,等等。

我仅从一名高中体育教师的角度,从高中体育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思考计算机运用的设想,提出一整套科学可行的办法,通过管理的计算机化,来促进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实施。

一、要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必须取得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要取得学校物资上的支持,除计算机外还要添置一些其他的设备和软件,如:要高效输入纸质档案的可购买扫描仪;要对体育器材进行登记和条形码处理及购买条形码扫描器;要实现人员计算机管理的可添置考勤机,等等;还要有相应的输入、统计软件。同时要取得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因为在计算机化管理中的专业工作如软件集成使用或软件开发等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很高。体育教师要尽快学会使用计算机和其他辅助设备,在分管领导和体育教研组的组织下用计算机来管理教育教学工作。

二、对学校体育档案的无纸化处理并建立电子档案。

使用扫描仪可以将若干档案进行无纸化处理,并在计算机上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如:上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的重要文件宜放在文件夹“上级来文”上;而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制度等可放在文件夹“学校体育制度”等。这样更加便于保存和查阅。而学期或学年体育工作计划可直接建立电子文档,尤其是教学计划,还可与闹钟软件相结合,让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闹铃,提醒工作人员完成既定工作。

三、学生个人体质状况的动态管理。

在入学时可以对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在计算机中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电子档案。学校还可以对学生增加记载的项目,如视力、疾病史等,这样对学生的体质状况有了基础的了解。每学年按体质健康的文件要求对学生多次进行测试,同时记入其个人体质健康档案。这样,学校教师可动态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质发展情况;另外,还可以使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对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的进行统计和分析。如:华军软件园中有一款“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计算器(高中版)”的软件,就是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文件精神制作而成的。成绩输入后马上就可以知道学生的某个项目的成绩如何,全部输入后还可以加上平时考勤和比赛奖励等项目,最后得出该生的体育总成绩。还有许多相似的学生体育成绩评定软件,都能实现对学生体育发展的动态管理,形象直观,效率很高。

四、教育教学管理的计算机记载和统计。

平时对每位同学的出勤和学习表现进行打分记载并输入计算机中,建立学生体育课常规记录数据库。对按时上课、运动积极的同学及时记载,每学期、每学年可以进行统计并计入个人学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考勤机,大大减少体育教师的输入学生记录的强度,提高记载的准确性。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类似于测试学生体质健康的软件,可请信息技术教师帮助开发。因为是电子记录,符合低碳标准,也更方便查询。学生的体育测评成绩可以很方便地提供给学校和班主任等,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等荣誉的条件之一。

五、用计算机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进行规划式管理。

首先做好学期使用计划,各体育教师提供每天使用体育场地、设施的计划,由体育教研组或教务处负责协调,让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每天都有班级使用,每天都满足不同的需求。教务处还可运用考勤机等办法,对体育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考评记载,并及时输入相关的数据库。每天场地设施有哪些人在使用,结果如何,明天还会有谁使用等一目了然。这样详尽的记载,不仅有利于学校管理好体育场地设施,而且可以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的依据之一,促进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高效利用。

六、学校体育器材保管室的计算机化管理,可采用和超市类似的进出库制度。

首先用条形码对所有设施、器材进行处理,每一个条形码对应一种器材。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只要使用教师密码就可以借用体育器材进行运动,借用多少,最后还回多少,通过条形码机输入计算机,检查时非常方便。只要学校严格公物保管制度,这种管理就能让人很快发现什么器材需要添置,什么器材学校还有,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当然,还可以用计算机管理很多体育方面事务,比如: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在假期中还可以利用网络视频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综上所述,采用计算机能大大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管理效率,这是体育管理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程蔚.学生体育成绩的计算机管理.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3).

[2]杨青岭.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初探.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3.

[3]李晓玲,段平.体育教师个人数据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4).

[4]董群.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助手――计算机.山东体育科技,1999.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