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46:19
导语:在图书馆的空间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图书馆 审美文化 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325-01
1、引言
在上个世纪的末尾,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那些只能被知识分子接受的审美观开始变得非主流,能够得到普通群体喜爱的审美形式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很多研究专家都看到了这一点。社会的大发展确实对知识分子的审美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在看到这一点的同时也要看到,科技进步对审美文化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普通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审美文化正是在知识分子的审美观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图书馆的设计理念能够体现设计者的审美,但是在图书馆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小部分人的感受,要兼顾不同读者的体验,因为图书馆是一个公共场所,其风格应该具有包容性和普适性,不应该被某一方面所局限。图书馆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但是所有的原则也都是人设计的,本质上还是为了能使使用图书馆的人感到满意。
2、研究意义和背景
近几年来,图书馆在人们都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场所,怎样对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建设,让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这是当前的学者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本片文章站在图书馆空间设计审美化的角度,对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和阅读环境的改善做了一定的探讨,对于当前的图书馆环境优化具有很大的帮助。
3、图书馆空间审美化与阅读环境设计的原则
3.1 图书馆空间和环境设计概述
当今社会电子设备再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图书馆作为传统的阅读场所逐渐被边缘化,图书馆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但是现代科技和电子设备的发展对于图书馆空间设计和阅读环境的改善来说也是一个可利用的便利条件,如果能够在图书馆的设计和建设中添加一些现代元素,那么图书馆的发展将会得到一次新的机遇,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再无形之中提高人们的审美和阅读体验。即使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作为一种第三空间仍然能够通过对空间的设计和阅读环境的改善来引起人们审美的享受,这种享受对于使用图书馆的人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方面的愉悦,从这个角度来看图书馆还承担着人们的精神栖息地这样一个功能。
3.2 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原则
3.2.1给人以精神享受
图书馆可以带给人们精神方面的审美感受,所以在设计时要更多的关注人们的使用体验图书馆的设计风格和阅读环境。要能够使人产生愉悦感和舒适感,要给读者以一种精神栖息地的感觉。图书馆是获取知识的地方,图书馆的环境要设计的宽敞大方,采光要良好,卫生环境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会影响人们的阅读体验。
3.2.2风格统一
图书馆的设计风格在整体上要保持统一,给人以一种整齐的感觉,在细节的装潢中,墙体的设计,照明灯具的选用,地面的装饰等可以富于变化,但是在整体风格上面适宜保持高度的统一,才能给人以一种节奏感,才能提高阅读体验。在一些西方国家,图书馆的不同空间中有着不同的装饰设计。门窗是圆形或者半圆形的,吊灯是球形的,椅子也多半采用背靠式。虽然装饰的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在整体上体现了一种西方的审美观。窗户的形状设计为方形,室内照明采用一般的灯光,椅子也采用线条较为硬朗的方形椅子,在墙上装饰着欧式油画,这样的设计也能得到整体风格的一致。
3.2.3体现文化气息
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知识的场所,其设计要与文化气息相统一。在图书馆的设计中,可以适当增添美术作品绘画作品等具有艺术气息的元素来衬托图书馆 的整体氛围,同时还可以摆设一些具有永恒魅力的大师作品来提高品味。
一般来f,图书馆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但是图书馆的建筑原料有时不能满足建筑要求,图书馆在实际建设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实际设计出来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太高的标准。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图书馆的设计风格是比较统一的,要想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是不容易的。虽然建筑物的外观不能实现个性化,但是在图书馆完工后对于室内的设计和装饰却可以实现与众不同。
4、图书馆空间审美化和阅读环境设计的作用
4.1 促进读书生活审美化
一个成功的图书馆空间设计和阅读环境的布置一定能给人一种愉悦感,让人能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一种审美。图书馆是文化和审美的一个载体,其设计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采用艺术化的手法,将阅读空间和环境设计地令人满意。
传播知识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功能,但是除了传播知识,图书馆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传播审美观念。获取知识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人们主动进行的一种行为和意识,但是审美观念的传播却是无形的,是在图书馆为人们设计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形成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后工业化时期,得到大幅度提升的不仅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还有人们的审美水平。
4.2 促进建筑风格的转变
图书馆传播的不仅仅是无形的知识,图书馆的建筑风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审美。人们在图书馆里看书或者进行艺术创作,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环境也有可能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源泉。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采用何种设计方式会对当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图书馆的风格在设计时,不能仅仅考虑使用者的使用体验,还要考虑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对其他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做好图书馆的设计和美化工作,才能为其他建筑提供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4.3 体现文化品位
一个好的图书馆的环境设计,不仅仅能够通过环境的设计和空间的美化来提高图书馆的整体审美水平,还能够依靠这种设计来带动读者的审美水平的提高,提升读者的文化品位。图书馆承担着一个品位提高的角色,一个好的图书馆设计能够向读者传达一种视觉的美感和心灵的共鸣,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的内涵。如果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不能满足读者的文化品位,反而使人产生厌烦感,那么这样的一个设计是失败的。
5、结语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和阅读环境的美化对于读者的阅读体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图书馆的设计成功与否关系着审美观念的传播和建筑风格的发展。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图书馆的设计和优化也需要随之改变,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人们观念的变化,这也是当代学者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张彬.图书馆空间的审美化与阅读环境设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05:28-38.
[2] 王雪.当代高校图书馆设计的新趋势[D].大连理工大学,2007.
[3] 黄白.高校图书馆的适宜性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7.
关键词:能源管理方案 空调系统能耗 能源计量 控制 收益
中图分类号:TB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1.1某大学多功能图书馆建筑面积35019米2,其中图书馆主楼31672米2,地上四层;学术报告中心3305米2,地上两层,全楼设计中央空调系统。
1.2空调系统冷、热负荷参数:图书馆主楼夏季空调总冷负荷为2365KW,冬季空调总热负荷为1482KW;学术报告中心夏季空调总冷负荷为392KW,冬季空调总热负荷为392KW。
1.3用电负荷参数:图书馆主楼空调系统总装机容量为:夏季,906.2KW;冬季,236.4KW。学术报告中心空调系统总装机容量为:夏季及冬季,124.9KW。
1.4图书馆主楼夏季冷源由制冷机房供给7-12℃冷水,冬季热源为校区内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设置二次换热器,提供60-50℃热水;学术报告中心冷热源均为电力驱动的风冷多联式热泵机组,夏季供冷、冬季供热。
1.5通风区域:一层的书库、学术报告中心一层和二层的报告厅设置全热交换式新风换气机组,公共卫生间设置吊顶排气扇。
二、能源管理方案设计的目标
2.1提高空调系统管理的效率:调整动态负荷,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手段提升由于管理不到位引起的耗能问题。
2.2改善环境舒适度:根据室内人员状况,调节温度及空气质量,达到人体最佳舒适状态。
2.3降低建筑的能耗:对建筑物内外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能耗模型得出建筑本身的能耗改进空间。
2.4实现分项能耗数据采集及数据互通:保证数据上传到校级能耗监测平台,同时与本校或本建筑其它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互通。
2.5提高设备的性能:通过对空调设备的特性进行分析,采取合适的节能措施,提高设备的效率。
三、空调系统能耗的分析
3.1能耗管理
在空调系统能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的。各项调节和节能措施的实施,亦与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直接相关。然而就现阶段来说最难提高的也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在加强对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提供一种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可以帮助操作人员更快更好地掌握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技巧。另外,实行实时计量和收费,从源头上为能耗管理提供事实依据,也是建筑节能的一项基本措施。
3.2设备耗能
管理好了空调系统的末端设备,意味着减少了使用造成的能耗浪费。即从主观上帮助系统节能。此外,设备本身的运行能耗也是空调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选择系统设备的时候,必须考虑设备本身的能效比,采用能效比高的空调设备。
3.3环境能耗
由于室外温湿度在不断的变化,为保持相对恒定的室内温、湿度,必须提供匹配当量的能量补充,由此带来的能量损耗,我们称之为环境能耗。因此,对建筑内外的环境参数实时监测,计算因此产生的理论能量,与实际用掉的电力能量对比,找出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和不同时段的最佳设定参数,提高能效,科学节能。
四、能源管理方案设计
4.1方案结构
能源管理方案的设计包括前端采集和计量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空调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包括空调系统的参数监测、工况的调控,和对其周围相关环境的监测。第二部分是对能耗的分项计量,即主机和末端设备运转的能耗。
第一部分主要采用DDC设备,其特点为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独立控制性能好,适合中小系统的控制使用。
第二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分项能耗的计量和采集,系统网络平台采用RS485工业总线,逻辑上单层透明,物理上双层隔离结构,自由式网络拓扑连接,通讯可靠稳定。
4.2能源管理方案分析
4.2.1简洁管理原则
我们在方案中首先应用简洁管理原则——精简控制点、减少变量,优化控制环路,避免系统冗余。系统越简洁,过渡期越短,系统越可靠、稳定及可用性好。因此,我们在设计开始前,对系统进行反复的研讨、通过对框图的不断优化,合并功能相同的控制节点,删除意义不大的系统变量,使数据的监测、传输及处理均达到最简的目的。
4.2.2对建筑物空调系统负荷的分析
形成建筑物空调系统夏季冷负荷及冬季热负荷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围护结构各种得热(耗热)量②人体的散热、散湿量③照明散热量④各种工艺设备、电气设备的散热量⑤新风系统的耗冷(耗热)量⑥空气渗透带入的热(冷)量⑦各种散湿带来的潜热量。在以上因素中,太阳辐射形成的负荷在一天内变化幅度较大,而其他因素形成的负荷值则相对稳定。因此从建筑物总负荷的角度分析,波动并不剧烈,变化也不是时刻发生。许多工程实例也证明了通常在工作时间内,负荷往往是相对稳定的,即在不同的日期以及在每一天的不同时刻内温度的变化是缓慢的。当负荷变化幅度增大时,系统并不试图保持温度的绝对恒定,而是保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样一方面可以节能,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执行机构不会忽高忽低的大幅度动作,延长执行机构的寿命。
4.2.3预冷(热)阶段
每天在开馆前首先进行预冷(热),使楼内空气温度达到设计温度值。此后,能源管理系统再根据冷热负荷进行调节控制,这样就避免了系统极限调节的工况。在预冷、预热时,系统关闭室外新风风阀,可以减少新风带来冷却或加热的能量消耗。
在控制系统实践中,具有一定惯性的控制参数及被控对象是房间的温度及湿度。尤其是房间的相对湿度指标,往往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停止或运行相关设备后,相对湿度值还会沿原来的变化趋势上升或下降一个数值区间后再回到受控范围。据此,在系统设计时,要对设备的最佳启停时间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论对受控对象予以调控,达到在保证环境参数达到设计指标的前提下,缩短不必要的设备启停宽容时间,降低系统的能源消耗,缩短设备的运行时间,延长了系统及设备的使用寿命。
4.2.4 空气平衡的策略
暖通空调系统中两个平衡至关重要——热平衡及空气平衡。在建筑物中保证新风量与排风量的稳定比例,是建筑物相对室外环境维持5Pa左右的正压值,是降低建筑物能耗、保证室内洁净度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筑物内所有风机的运行参数均与密不可分。在控制框图及编程中,维持风量平衡、实现楼内正压是必要条件,也是通过软件控制新风风机、排风风机转速的基本依据。但新风量变化时,风量平衡被打破,控制系统就要建立新的空气平衡点,调节排风风机改变转速;如果房间的空气品质发生变化而需要调节排风量时,同样需要控制系统作出反应,加大或减少新风量的供应,仍然维持房间的一定正压值,避免成室外环境的冷(热)空气渗入楼内,增大了系统空调系统的负荷,使能耗持续增加。
4.2.5新风量的管理与控制
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建筑物内的新鲜空气供给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传统的做法是对建筑物内的最大人数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建筑物所需的最大新风量。据此数据选择新风设备,并在运行中维持一个恒定的数值(最大新风量值)。但建筑物内人员的数量减少时,新风量无法实现相应的调整,带来了新风量偏大,耗能始终处于高位的局面。
在新的能源管理系统理念中,新风量是一个可变的、始终根据建筑物人数变化而变化的参数。在硬件方面,需要在建筑物内设置一定数量的CO2传感器,监测室内的CO2浓度【CO2允许浓度值一般取0.1%(1000ppm)】。同时,系统收集全部的CO2浓度参数,对全楼进行该参数的加权计算及分析,得出即时新风量的参数,并将新风控制策略下达给系统的执行元件,实现新风量的连续调节。这是目前最为合理的,也是最佳的新风能源管理方案之一。
4.2.6温度控制
室内温湿度的变化与建筑节能有着紧密的相关性。统计资料表明,如果在夏季将设定值温度下调1℃,将增加9%的能耗,如果在冬季将设定值温度上调1℃,将增加12%的能耗。因此将室内温湿度控制在设定值精度范围内是空调节能的有效措施。空调系统温度控制精度越高,舒适性越好,同时节能效果也越明显。
4.2.7温度补偿
我们主要考虑了两种温度补偿措施。
(1)设定温度的补偿:由于室内环境参数受到室外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向等的不断影响,因此,在冬季时,将建筑物内的初始平均温度和送风平均温度适当降低,而当室外环境变化需要室内环境系统作出相应反应时再调节室内温度提高,这样既保证了人员的基本舒适度要求,也降低了能耗。在夏季时,当建筑物内人数减少或图书馆的专业设备运行较少时,能源管理系统首先将空调系统的送风机调整至最低允许转速,此时如果而楼内平均环境温度仍在继续降低时,能源系统适当提高送风平均温度的设定值,使房间不至于过冷,保证人员的舒适性,同时也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对于为不同朝向区域送风的空调机组,根据其送风区域的朝向不同设定不同的温度设定值。
(2)送风温度的补偿:主要为获得较高的调节品质,克服系统运行和调节中存在的滞后现象。这种补偿可以较早地根据测到的室内温度、送风量等参数的变化做出正确的校正和调节动作,减少这些干扰对楼内送风平均温度的影响,防止控制系统产生振荡。
4.2.8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控制
在通常的空调自控系统中,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一般由回风温度或室内温度控制。对于大空间或有二次热交换的区域,也可采用送风温度来控制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
基于水阀调节的节能策略中,首要要做到的是保证阀门的“零”开度。各类电动水阀是节能管理系统主要执行机构,在控制过程中阀门开度是节能系统主要调节内容。其中,保证阀门“零”开度是节能系统控制精度的重要保证。换句话说,选择正确流量特性和合适口径的电动水阀是节能系统成功的重要保证。
4.3能源管理方案控制方法分析
4.3.1夜间能源管理
夜间能源管理是指建筑物在进入夜间运转时为了保证维持最基本的要求而对各个能源单元进行的管理。能源管理在保证建筑物最低照度和通风率的同时,仍要确保安防、消防等系统的正常运行。
4.3.2轮循控制
轮循控制是通过对设备系统中的机组定期或按照需要切换工作。相比较把机组中所有设备投入使用而言,轮循控制是按照需要仅使部分机组进行轮循投入,这样既大大降低机组能耗,又减少设备不必要的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4.3.3能耗计量统计管理
常规的空调自控系统多强调保证舒适度,节能管理则多作为辅助功能进行应用。在衡量建筑的节能措施是否有效时,无法给出有说服力的数据。且因为舒适度改变和管理的习惯,更容易造成能耗增大。而能源管理系统双管齐下,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对空调系统的单项能耗计量并统计,作为节能管理的事实依据,定期对统计结果分析比较,使节能管理手段和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让管理者对能耗的使用更加心中有数。
五、能源管理方案节能收益估算
设备额定能耗明细
设备能耗合计913.7KW,全时出力能耗按80%计算,为730KW。
常规情况下,单日运行平均时间为11.5小时(图书馆),年平均出力为180天,即年耗电为1,511,100度。
5.2按年平均用电150万度估算,采用能源管理方案,可保证节约达到25%以上,即保证年节省用电37.5万度以上。
六、投资回收年限估算
6.1根据5.2条计算结果,节能管理方案实施后,年节约耗电量为37.5万KWh,电费费率为0.599元/KWh,每年节约电费为:0.599元/KWh×375000KWh=224,625元
6.2系统静态除投资(不包括管理、人员费用)为877,413元,投资回收年限(理论值)约为4年;根据实际经验,考虑到管理、人员费用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实际投资回收年限约为5年。
七、其它设想
7.1增设建筑物内的其它设备的能源管理程序及设施。即能源管理系统除对空调系统做节能调节外,还应对照明系统、给水系统等用电做相应调控,达到综合节能。
7.2增设借阅定位集成管理
图书馆因其功能的特殊性,建议在借阅管理时,采用人员基本定位手段,可对整个图书馆各阅览室的借阅人员做统一管理,以便系统运行人员有效的掌握各分区人员的存在情况,达到人性化节能,使节能管理系统更好的为建筑服务。
7.3与能耗监测平台集成
入口空间不仅是一个图书馆的门面,还是人流交通的中心地带,这里一般设有咨询台、指引标志、标识系统等,帮助人们了解图书馆的概况。除此之外,借阅服务区域也是这块空间设计的一个重点,其一般分为人工借阅区和自助借阅区,方便人们更快捷地进行书刊借阅。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区域就是等候区域,这也算是图书馆里为数不多的闹区,由于允许交流,可以尽量设计得活泼、温馨一些,以体现出图书馆的人性化。
二、藏书空间
藏书空间是图书馆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虽然读者的阅读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但图书仍然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财富,评价图书馆还是以藏书量为主要标准。如,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在美国最为丰富,其电子书籍收藏系统尤为强大,学生几乎可以查看每一期学术刊物的电子版本。所以,藏书空间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地位颇高。要做到合理藏书,就要明确图书馆馆藏的特点。一般来说,只有80%的图书是长期被翻阅的,可称之为一线图书,剩下的20%的图书很少被借阅,可称之为二线图书。在空间设计中,一线图书的藏馆应作为重点设计对象,在考虑到书籍安放的同时,不能忽略人的流量和行为。二线图书藏馆中的书籍应排列密集,尽可能地节省空间。同时,电子阅览器材的出现也为藏书空间节省了不少实体面积。藏书空间的设计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设计者需要对方方面面进行考量,除了对书的布局进行思考,还要考虑整体色彩规划、灯光摆放、空气湿度等因素。
三、阅览学习空间
阅览学习空间是指用户阅读纸质书刊、电子资源、多媒体资源的空间。随着纸质书刊利用率的降低,阅览空间逐渐成为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现代图书馆的空间管理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在这种理念下,纸质书刊大量进入密集书库,腾出来的空间大多被设计成供读者学习的场地,不仅配备了各种高科技资源,连座椅、阅览桌、地毯等的设计都体现出人性化。大学图书馆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场所,而是一个舒适、温馨的学习空间。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大学图书馆设计舍弃了以前各空间相对孤立的设计理念,阅览学习空间常常与藏书空间结合,形成了一个藏、阅、借一体化的开放式大空间。如,在藏书空间内部安插座椅,可以作为临时休息、阅读的场所。又如,阅览区被置于建筑中的最佳位置,阳光照射充足,书架恰到好处地安插其中,读者在高效率学习的同时又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另外,值得我国大学图书馆借鉴的一个方案是24小时学习室,在欧美,这种学习室非常普及,并且受到众多学生的喜爱。
四、休闲空间
休闲空间在大学图书馆的兴起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另一个体现。现代大学图书馆不仅是一个阅读学习的空间,也是学生休闲的好去处。休闲区包括咖啡厅、茶吧、休息交流区等区域。在这块空间里,允许学生相互交流,是高校图书馆里的活跃区域。一般来说,这块区域会被设计得远离阅览学习区,以免打扰阅览学习区的学生学习。不过,也有很多大学图书馆把休闲区设置在阅览学习区中,如阅览学习区中的沙发区、特色阅读空间区、讨论区等。休闲区域的设计需要张弛有度,既要符合图书馆的氛围,又不能太墨守成规。这个区域的色彩设计要尽量明快,设施以舒适为主。
五、展示空间
展示空间用以展览图书馆历史、学校历史、学生作品等。展示空间视图书馆空间大小而定,可作为一个独立空间,也可设置在门栏走道内侧,有的大型展览甚至设置在图书馆入口区外,这样可以解决人口过多、噪声过大的问题。展示空间的色彩设计要尽量简洁、大气,符合各种主题的展示,灯光的布置要更为用心,以显示出展品最美的一面。
1图书馆休闲功能
1.1休闲文化的涵义
休闲,从字面上一般被理解为休息空闲的时间.集休闲与文化于一体才能称之为休闲文化.它是在人们休息空闲的时间内所进行的为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文化欣赏、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那些以休闲为目的文化活动可以简单理解为文化休闲活动.文化休闲活动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性,强调自我享受,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休闲活动的参与度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休闲方式的选择往往也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文化素养,它有时候可能不是一般意义的消遣,而是具有健康身心和激发创造的潜动力.
1.2当代大学生的休闲状态
当今时代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是个“无网不胜”的年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网络桥梁的砥柱已经超越了电脑,手机成为上网的主要工具.无形中跃动的信息让交流在指尖上运行,刷微博、炫空间、逛朋友圈,这些都成为一种彰显个性的时尚.网络休闲状态已成为在校大学生课外生活的主要套餐.然而,网络带给他们便利和多彩的同时,也会带给他们一些陷阱和诱惑,以至于有些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据调查,现在在校大学生100%都是腾讯客户,如此状态的存在一方面表明中国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享受生活的方式在进步,另一方面也表明网络阅读已成为年轻人的信息快餐.相反,以往作为学生阅读主要场所的图书馆如今读者寥寥,这种现象督促我们去反思图书馆是不是和学生读者的生活脱节了,少了一些吸引他们的东西,图书馆为何不可以改变自己的形象,调整服务策略,对读者先吸引再指引,提供一些人性温暖的休闲服务.
1.3图书馆休闲服务范畴
高校图书馆的休闲功能是指面向读者所开展的一些休闲服务,旨在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综合需求,突出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大多数图书馆都奉行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推行休闲服务能更好地体现这一理念,提升图书馆的人情味.一些休闲服务除了可以满足读者的生活需要,也能迎合读者的精神需求,解除他们在图书馆的苦读感.休闲功能的拓展具体在工作中可以体现为,划分一定的区域空间,购置一些休闲设施,塑造一种休闲氛围.如在一些开放式的有声区域内设置休闲沙发、吧台、座椅,提供一些无烟餐饮,能够适当满足高校师生讨论交流兼休憩的需求;打造展览厅和多功能厅进行小规模的展览、娱乐彩排表演和影视放映等.
2拓展休闲功能在图书馆创新读者服务中的作用
图书馆的时展性要求图书馆人要对读者服务进行不断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体现为技术创新,还包括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的创新.适度拓展高校图书馆的休闲功能,使其更多地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更能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以大学生为主,他们年轻、时尚而富有活力,往往在渴求知识的同时也渴望得到舒适的学习交流空间和便利的餐饮服务.拓展图书馆的休闲功能对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有多方面的好处.
2.1开发休闲服务能够吸引读者,平衡上座率
以往的高校图书馆上座率往往出现两个极端,平时阅览室读者很少,一旦临近期末,每天开馆迎来的都是拥挤的人流,抢座、占座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不利于图书馆的管理,也使得图书馆在平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在没有对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里,大学生读者占整个读者群体90%以上,上述情况的存在是和学校的教务日程安排分不开的,大学生除了完成学业必修的课程,其他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可以自由支配的.人的一生除了工作、学习和睡觉,有1/3的时间是在休闲中度过的.在校的大学生时间富足,他们需要一定的休闲场所进行休闲活动.如果图书馆拓展了休闲服务功能,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满足学生的学习、娱乐和精神需求,即使不是期末,学生也会喜欢图书馆.典雅的建筑、优美的环境、温暖的服务,除了看书和借书,还可以讨论交流及品茶喝咖啡,会让学习生活张弛有度.休闲功能的拓展会让图书馆不再会出现平时人不来、期末人不走的境况,这在无形之中不但缓解了矛盾,也提高了图书馆的使用率.同时,也对学生的创造力起到了推动作用,无目的阅读更能拓宽人的视野,开发一个人的创新潜力.
2.2拓展休闲功能可以提升读者服务的内涵,塑造图书馆的文化氛围
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至今,除了大力建设新的馆舍,满足读者信息交流和学习空间上的需求外,都越来越注重提升读者服务的理念,彰显其文化内涵.在创新读者服务的工作中,图书馆人期望在打造读者信息汲取家园的同时,也能成为读者的精神家园.休闲空间更注重人的感受和空间组合,一些零散的、机动的休闲空间,既能满足读者服务功能的需求,又能避免图书馆空间规划上的单调感.学生们的学习场所不再只局限于阅览室、自习室,而是延伸扩展到整个图书馆空间,他们能够在一个充满自由、氛围活跃的空间里学习,并开展各种活动,使得图书馆成为整个校园的精神家园,从而提升了其文化精神内涵.
2.3布设休闲空间可以优化图书馆的空间利用,美化环境
一个图书馆的空间总的来说包括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内外空间汇合处会有过度空间,包括大门门厅、走廊,内部各个空间也会由走廊.楼梯和内部门厅组成.休闲空间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过度空间,或卡座设置于中庭,或展览结合于走廊,提升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也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赋予了图书馆更优美舒适的环境.休闲功能的拓展能提升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灵动性,经过规划布置,往往不起眼的小角落也能成为一个亮点,兼实用与舒适,令读者趋之若鹜.
3休闲空间的拓展方法与设计
开发图书馆的休闲空间,大致可以走两种途径,一是对原有空间进行改造,增加休闲设施,局部营造休闲氛围,借此来提供机动灵活的休闲服务;二是在馆舍建设时就经过规划,单独开辟专有的休闲空间.休闲空间的拓展和设计在细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3.1利用馆舍内外的过度空间拓展休闲功能
这种拓展方法突出的是对固有空间的综合利用.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大门外都会有广场或者门厅,在休闲空间拓展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场所,增设休闲座椅、宣传栏、资料架、自助还书机等,让学生在舒服等待开馆的同时也能获取一些信息或进行一些自助服务.如美国南方公园图书馆和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图,在图书馆建筑实体增设休闲座椅的方法,不仅仅能够给读者提供便利,同时也能增加图书馆的亲和感.
3.2利用中庭和走廊等公共空间拓展休闲功能
一些高校图书馆是有中庭或者回廊的,这些空间在开发休闲空间时可以得到很好地利用.中庭离阅览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距离,可以成为低分贝的有声区.在中庭增添舒适感较强的座椅,并设饮料自助售卖机,在阅览淡季,这种场所可以用来举办一些读书沙龙和小型研讨交流会,而在阅览空间使用的旺季,这些休闲空间也可以成为舒适的学习场所.另外,图书馆的楼梯、通道和门厅是读者经过比较多的地方,也可以稍加利用.如在通往各个阅览室的楼梯通道旁边展出一些优秀的师生作品,这既可以让来馆的读者欣赏到他们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开阔了视野,也使得作品设计者的成果得以展示,有利于加强学校各个院系之间的了解,增加了信息交流的机会.Google总部Googleplex的内部空间设计简洁明快,配套设施齐全,包括游泳池、美容院、高尔夫球场等,员工甚至还可以带着自己的宠物来上班.楼内多处提供有写字板,目的是方便员工随时记录迸发的灵感.图书馆的休闲空间虽然不能做到如此随意,但至少可以借鉴他们在中庭和走廊上设计创意,摆放休闲座椅,展出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等.读者坐在阅览室苦于思考,也许毫无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思路,可当他在走廊上踱一踱、看一看,灵感可能就会突然闪现,这就是休闲给予的动力.如果走廊比较宽阔又临窗也可改造为休闲空间,摆放少量座椅或沙发.杭州师大附中图书馆为了让学生更愿意阅读,爱上图书馆,在馆舍的空间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全力把图书馆打造成学生生活的“第三空间”,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服务,让阅读更加自由.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公立图书馆也采用了这样的空间布局.为了避免走廊上走动的声音较大,图书馆铺设了地毯.为了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图书馆还设置了舒适温馨临窗座椅,能让读者在学习之余远眺一下缓解压力.
3.3增加报刊阅览区的休闲氛围
读者对于报刊的阅览和普通图书的阅览有所不同,可能更具有随意性和无目的性,所以报刊阅览室的空间可以设计成亚休闲空间.上海浦东图书馆在阅读区就采用了大空间、阶梯式的空间设计,随意、自然,打造了一种多元、绿色的空间理念.另外,改造小型封闭的空间作为休闲交流区域也有特别用处.美国南方公园图书馆的局部空间设计面积不大,壁挂式的书架、造型别致的吊灯彰显休闲品味,休闲沙发和温馨舒适的茶几则给人以家的感觉.小型空间的相对封闭性也让它有了独到的用途,比如图书馆接待来访客人,或提供给老师进行课题研讨等.小型半封闭的创意空间开发也可以作为图书馆休闲区域拓展的一种方式.这种小型空间更具有相对的私密性,被打扰程度也更小.半开放的空间,不局促又相对隐私,可采用登记预约式的管理.Google总部的小型创意空间设计,充满娱乐性和视觉美感,单是别出心裁的造型都会吸引读者前往体验.
4结语
1.1图书馆建筑与外部环境恰当融合现代图书馆的建筑外观形态及内部结构设置,讲究与自然环境、周边景观环境、城市环境甚至人文环境、学术环境的有机融合。台资图新馆建筑主体设计通过秉承“串联绿园道景观、反应都市纹理、引进自然光线、塑造城市框架”的原则[2],实现了建筑外观及内部构造与自然、城市、周边的和谐统一。在做馆舍设计时,建筑团队运用电脑程式,让图书馆周围的城市线条与数学概念“莫比乌斯环”交错重叠,转化成蕴含数位知识流动美学意象的建筑,使得台资图建筑外观不仅呈现“知识迅速流动的速度感”,也能尊重地景、融入都市肌理[5]。图书馆建筑的外观宛如一艘巨型的诺亚方舟大船,全馆采用Outside-in的概念,大量运用大片玻璃为窗,加上无梁柱及利用顶楼作为天井的设计,将室外自然的光源及景色直接带入室内。另外,为实现与周边城市建筑垂直发展的对应,外观形状被设计为圆弧的L型,再通过外环绿化带、主入口绿化带及中庭景观绿化带的串联,形成了外观建筑与绿园道的交相呼应,让人觉得整座图书馆正是绝佳的外拍场景,舒服惬意又悠闲[6]。
1.2图书馆内部空间的精心设计台资图馆舍内部的整体设计概念来自台中的水文空照图,即阅读城市纹理,以磐石及水的流动皮褶为主要意象[7],每层楼分别以一种自然景观及都市框景为设计主题,楼层使用项目、主体颜色、摆放的书架桌椅皆围绕主题进行专业化的量身打造(如附表):(1)5楼的云端空间,圆形天窗,天光洒入,整个楼层的主色调也设置成与云端一致的淡白蓝色,使得身处其中的读者仿若漫步在云端,徜徉在云端资源与藏书资源相结合的知识的海洋;(2)4楼建筑天际线主题空间,以高低错落的书架摆放呼应窗外的城市天际线,通过书柜中间绚丽的镂空窗格设计呼应夜晚窗外城市大都会的灯光;(3)3楼的树冠主题空间,通过书架、家具的视觉延伸设计将窗边的绿色树冠引入室内,制造仿佛穿梭于树梢的空间体验;(4)2楼的树阵主题空间,橘色的色彩基调配以光柱和弧形墙打造的森林意向,中间点缀宛如巨大蘑菇的灯具,通过用户与大自然的融合使其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感受丛林探险的刺激;(5)1楼的群聚活动主题空间,设有入口大厅、数码体验区、流通服务区及儿童中心区,前三个空间为人流最为集聚的活动区,儿童中心区以森林、动物为主题,宛如绿灌木的弧形书架将阳光引入,点亮一个个洞穴般的阅读空间,让小朋友们感受到阅读的神祕[6]。
1.3基于用户分类的空间设计为将馆内空间规划成为充满魅力的公共空间,吸引不同年龄、阶层的读者来此交流,台资图在对不同用户群进行深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分龄、分众的空间服务(如附图):(1)儿童趣味性学习中心,包括①互动动画长廊,这是一个位于入口大厅和儿童活动中心,以多彩卡通图片装饰、用于资讯推广的文化长廊,被命名为LuckyBooks;②互动阅读区,配备AR(AugmentedReality)扩增实境设备的互动阅读区;③儿童故事屋,运用AR设备、多媒体技术设计的大树故事屋、半户外故事空间及游戏表演台,满足了亲子阅读的动态需求;④儿童阅览室,配备有亲子电脑、各式卡通家具桌椅,开展静态式的亲子阅读。(2)青少年寓教于乐的阅览中心-好Young馆,这里既设有开展讨论、协作式学习、分享知识的专题讨论区、研习活动室,又有满足青少年社交、娱乐需求的益智类桌游区、漫画区。(3)中老年人的乐龄学习资源区,包括阅读休闲区、数位阅报区、数位休闲平台和银发族专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银发族专区,这里设有特殊书架,让老年读者不需弯腰取书,还提供有扩视机用以辅助阅读。(4)听视障资讯中心,为听视障人群提供触摸式点字学习板、点字书/CD、双视书、有声书录音室等辅助阅读设备,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公平性落到实处[1]。
2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空间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定位;塑造手法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Angle of regional culture of library interior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d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library in the design of indoor design orientation and moulding technique, to create with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library of the interior space.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e; The library indoor space; Design localization; Shaping techniqu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图书馆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或者一种文化的象征,反应其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及当今文化建设成就[1]。图书馆的形成和演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到经济、宗教、历史变革、民族文化等,同样这些因素也都影响与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变化与发展。由此可见,图书馆的设计必然要反映所在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征。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图书馆室内设计往往一味套用国内外成功的设计模式,从空间组织、功能布局到各空间照明、色彩、材料都惊人的相似,缺乏特色和创意,单纯追求所谓的现代化,未能体现图书馆的文化属性。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就需要对图书馆的设计进行创新,以凸显具有文化价值的图书馆室内空间气氛。而其中地域文化的表现将成为图书馆设计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2地域文化的内涵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的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得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2]。从地域文化的本质来看,地域文化是以地域限定的,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文化形态,它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由一个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劳作以及社会历史的演进中积淀而成的。
3影响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
不同地域,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模式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些构成了影响地域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征、地方资源等方面,是形成地域文化的内在因素;二是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历史变革、民族民俗、等方面,是形成地域文化的外在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才构架出独特的地域风貌。
具体到室内设计中,就是要尊重历史文脉传统,尊重自然和人文因素,尊重当地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结合,批判地加以继承。以室内空间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形态、色彩、材质、陈设、材料、肌理以及空间的整体氛围表现地域性设计语言。
4 地域文化在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4.1空间形态的地域性表现
空间形态的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具有流动性、包容性和含蓄性,并在一定方面体现了人的价值追求与文化发展的一致性[3]。不同的空间形态具有不同的情态特征,在室内环境中,这些基本要素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法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心理和文化等全方位感受,它与地域、民族、功能需求有关,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各地区文化极大的差别,从而影响到建筑及各室内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性建筑,如福建的圆形土楼、北京四合院、皖南民居。
如美国奥尔斯顿图书馆慎重处理了街道与室内空间形态的关系,将内部空间划分为四条与街道平行的带,首先是图书和阅览带,包括书库、参考书及沿街的一些办公室。第二条是由阅览庭院和阅览室组成的内庭院带;第三条带由会议室和相关设施组成;第四条是馆外的停车带。
同时,不同的民族文化、民俗习惯、及审美情趣,创造出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空间形态:如傣族的竹楼,蒙古族采用的帐包式住房,彝族的“一颗印”。这些不同地域、民族的典型建筑空间形态都是我们进行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时表达地域性的丰富来源。如位于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书院,利用轴线的导向和组织秩序,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到整个书院最崇高的唯一一座三层建筑空间——御书楼,这种空间形态体现“居中为尊”的宗法礼教及湖湘文化传统的“主静”“居敬”的理学思想。内部也运用对称的布局的构图形式,使其空间形态充满了秩序感,很好的体现了中国“礼制”文化的精神。
在进行地域性设计时,图书馆室内空间形态的创造和演绎是基于现有的建筑空间特征进行的二次设计,通过对不同主题的室内空间进行深入观察和了解,利用抽象、简化的手法,进行不同空间形式、比例、尺度的变化,以及整体与局部的打散、重构等现代设计手段,将地方传统建筑结构形式中的价值观念、情感模式和行为方式的部分因素加以深入挖掘并融入到已有的空间形态中,使空间形态与地域文化相呼应,以呈现出既富有时代感又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全新设计语言,创造出丰富和谐的室内氛围。
5.2色彩的地域性表现
色彩作为空间环境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表现在人的服饰、居住环境、生活空间等方面不尽相同,对色彩同样也形成了各自的偏好和地域的差异性。
因此,在满足图书馆各功能空间的独特的色彩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文化中对于色彩的审美差异和喜好,把握色彩的地域性特征,以唤起人们的情感联想与共鸣,通过对不同民族和地域色彩的对比、类比、概括和提炼,把色彩环境的营造建立在人与空间和谐的基础之上,使色彩作为视觉符号传递所需表达的地域文化意义。
5.3材质的地域性表现
材质包含材料的外在形态、色彩、质地、肌理,是人的视觉对材料表面特征和材料一般物理属性的综合反映和综合印象[4]。不同质感、不同肌理的材料能够表达不同的表情。如粗糙的材料给人朴实、自然的感觉;质地细腻的材料给人高贵、典雅的感觉;肌理丰富的材料给人粗犷的雕塑感。传统的建筑材料多以土、木、砖、石等为主,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与运用,人们对这些自然材料的认识已不仅仅是物理属性上体现,这些材料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水融,使人们产生亲切感、自然感,在应用与表现手法上体现出这一地域的环境特征、风土风貌,都带有了极强的地域特征。
在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中,选择富有地域特色的材料用于现代空间设计中,不仅体现出生态适应性的原则,符合经济适用、环保的基本设计要求,而且可以使人们对环境产生归属感,增强情感上的凝聚力。
如哥伦比亚的维拉纽瓦公共图书馆,整个图书馆的室内外建造均就地取材,采伐自当地人工林的松树搭成透风的网隔墙及运用地方石材堆砌成坚固的堡垒状大墙,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费用的同时,使整个建筑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5.4陈设的地域性表现
在图书馆室内环境中陈设品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对于室内陈设的喜好、要求有所差异,对读者和馆员心理、阅读效果、工作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在图书馆室内空间放置具有地域性的陈设品,传达出不同历史、地域、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精神、历史积淀,使人们获得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并以在此学习为乐,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如在河南省图书馆入口处陈设的古铜鼎,作为该馆的标志性饰物,把商周古远文化融入其中,尊贵典雅,画龙点睛,一件饰品便重现了河南光辉的历史、展现了中原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中华文明发祥地这一特点。
陈设设计的地域性表现不仅要服从于整体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更重要的是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传统。陈设设计对地域文化的关照是创造思想的重要源泉,对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人性化公共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6 总结
地域文化反映的是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在图书馆室内设计中弘扬地域文化特色,利用地域文化中的特色、特点来为当代人服务,来为人们提供精神的享受,提升内在的空间文化品味,才能让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创造出健康的生态文化环境。
目前图书馆建设已经不断向着数字图书馆转变,信息化时代的图书馆建设已经远非传统意义上那么简单,新技术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已经不断普及,提供了更加广泛且成熟的服务功能。数字图书馆的时代已经来临,而其资源与技术体系的提升与完善也是必然要求,数字图书馆的普及使其功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空间布局的设计与功能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使新时期的数字图书馆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就必然要对其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更好利用。
一、我国图书馆空间布局与利用的发展情况
自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已经从简单的图书管理、典藏、阅览等基础功能,上升到一个资源自由获取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运用了不少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在实施图书馆的建设规划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然而由于图书馆其特殊的社会功能,仅仅以普通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对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及功能进行设计,势必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数字图书馆布局与功能需求。早在2008年,我国颁布了《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就专门对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做出了明确的标准:要求图书馆在建设的布局设计上应当遵循适用性原则,保持与现代图书馆服务方式与服务需求的同步,另外还应当以图书馆的规模作为依据,对其功能性进行合理设计。而标准对图书馆外观设计方面的要求则主要集中在文化氛围的营造及实用效果。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依据新的标准对市内的公共图书馆进行改扩建或新建,新的图书馆空间布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新时期的图书馆建设更注重图书馆环境、休闲、社交等人性化需求,并将空间布局与功能的设计与服务需求融合起来。
二、图书馆空间布局与利用的科学原则
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及利用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下,应当本着科学的原则实施设计,才能使其功能服务性得到不断的完善,使其社会功能更好的发挥,实现多元化需求的全面满足。根据新时期数字图书馆建设特点,以及当前读者的各种多元化需求,要满足其科学性设计与规划,就应当满足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参与性原则。参与性原则的主体是指读者,在实施数字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设计时,必然应当考虑到读者的参与性,只有较高的参与性,才是符合读者人性化、多元化需求的好的设计方案。
第二,阅读性原则。阅读是图书馆的一个最传统和最主要的内容,可以说大部分去图书馆的读者都是为了阅读,因此在实施空间布局设计时应当利用更多的精力来开发阅读空间,从而保障图书馆的基础核心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三,拓展性原则。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在设计时应当保证其拓展性,由于数字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实体资源形式,而是加入了更多的数字化资源,因此就要求图书馆的空间能够将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通过空间实现功能上的互动。
三、图书馆空间布局与功能利用建设措施
1、拓展空间功能。实施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设计最终目的在于使其功能性得到拓展,从而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因此在实施空间布局的设计时,就应当对图书馆的空间拓展功能进行重点建设。同时空间功能的拓展也应当在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前提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具体来说一般的读者在对阅读空间的需求上是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个性化,应当能够在自由、安静、合适的环境下进行阅读,同时还能够在不影响他人阅读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需求。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图书馆的功能需求上又有了新的提升,例如深思、喝茶、影音功能、研讨交流、学习等,因此空间布局应当通过拓展空间功能实现对这些多元化需求的满足。
2、建立智能化信息共享中心。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在空间布局上应当对信息共享提起更高的关注,建立专门的智能化信息共享中心是必要的。智能化信息共享中心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参考咨询、专业学科、电子阅览等,根据这些功能需求进行共享中心的功能与布局设计,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数字图书馆需要在智能化的信息共享中心的支持下才能满足其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实现图书馆利用价值的更大发挥,就必然要在空间布局上下大功夫,使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3、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空间布局与功能利用的设计方案关系着整个图书馆功能的完善发挥,为了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与管理理念。除了在空间布局上采取资源的合理分布外,还应当根据读者的需求频率与数量进行资源的合理性空间规划,同时还要突出不同阅读空间的服务特色,不仅要使资源数量达到读者的需求标准,同时还应当保证读者在阅读空间的活动度、知识需求等得到满足。
四、结语
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与利用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设计与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使其功能能够更好的发挥,实现图书馆强大的社会作用,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图书馆建设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随着我国建筑及设计行业的不断进步,空间设计已经在颠覆传统与创新方面获得了优越的成果。作为重要的社会空间,图书馆的设计关系着人们在生产与工作之外的重要社会行为,担当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因此图书馆的发展变革与其空间布局与利用密不可分。
对古老文化的挖掘
1、书简累积的形体意向
建筑是用形式语言来解读生活的艺术。在建筑创作中,设计概念往往来源于对某些生活因素本体意义的反思。对图书馆而言,“书”是其中最具核心意义的概念之一。因此,对于书的本体意义的反思成为我们寻找灵感的起点。书籍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图书馆则应该是这种文化载体的汇集之地。因此,累积的书卷便可以被看作是对于图书馆本体意向的一种直观阐释。而晋城独特而古老的人文背景最终促使我们将中国古代的书简形象确定为形体设计的核心概念。我们用现代建筑材料抽象出一个4m×4m×16m的基本书简单元。整个建筑形象就由若干个这样类似书简的基本单元组合而成,并通过单元不断变化的组合方式获得丰富的建筑立面。每个单元的细部设计均采用玻璃幕墙外挂木质遮阳百叶,使其在形象上传达出图书馆特有的文化气息,表现了晋城古老文明的积淀;在功能上使光线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调节,从而使图书馆的环境得以最大限度的优化。整个建筑群远观如同一堆堆古代书简散落于树林,近看,又如置身于一个木质百叶编织出的光影梦幻。
2、充满魅力的意境空间
现代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传统“藏、借、阅”的物质功能而转向更加综合的文化交往功能。因此,为市民提供一个亲和的环境,创造一个愉悦的场所便成为我们整体环境设计的目标。为了塑造一个情趣盎然的文化广场,进一步营造书简累积的氛围,我们将建筑化整为零,使其在尺度上与人和环境更为亲近。整个建筑被分解为主馆、会议展示中心以及两组服务性小品。这样一方面从功能上使不同用途的空间动静分开各得其所,另一方面各部分建筑又反过来限定出一个层次丰富的室外空间,使人在其中“可行、可驻、可游、可赏”体验一种类似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味。由于晋城是围棋的故乡,因此我们在建筑之间设计了一处下沉式围棋广场,使散落其间的黑白棋子与成堆的书简相映成趣。人置身此处可以忘却城市嘈杂,品味书香棋妙,进而去怀思古之幽情。同时,下沉广场的设立又成为室外空间的核心,将分散的建筑物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建筑与景观的穿插更为连续自然。白天,人们可以在成堆的书简与浓郁的林荫中散步,入夜,又能在夜色阑珊的光影中流连。景观与建筑在这里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魅力的意境空间。
对现代环境空间的探讨
1、因地制宜的环境对策
图书馆的基地位于晋城市中心地带的泽州路与红星街交叉口,外部环境相对嘈杂。为了缓解闹市区对图书馆安静气氛的影响,将建筑物尽量退离繁忙的交通路口,并在基地临道路的转角处种植一片树林。用树林将喧闹隔于世外,留一片雅致清新在场地中间。图书馆于是得以闹中取静,而城市也获得了更多可以喘息的空间。
为了从心理上进一步减少交通路口对基地环境的冲击,将树林的排列方向与城市道路成45°转角,从而在视觉上构成城市肌理的局部异质化效果,在心理上形成缓冲,也使基地整体环境的个性在城市中得以确立。
对基地地貌特征的尊重和利用、因地制宜的环境对策也是设计的特征之一。原有建筑基地沿城市道路有一座3m的高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将高差巧妙地化解为台阶与坡地,使之融入在花园的绿树红花之间。人在其中随着自然的地形起伏便可以轻松地融入环境。原有不利的地形被转换为创造景观层次的一个亮点。
2、自然灵活的空间特色
论文摘要:图书馆管理文化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具有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制度建设、服务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这里仅就环境建设问题做些初步探讨。
0 引言
图书馆环境文化是图书馆管理文化构建的基础,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树立图书馆美好的形象。图书馆的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
1 物质环境
良好的图书馆管理文化以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为依托,因此,图书馆管理文化建设要重视外在物质形态,要创建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1.1 从功能上考虑馆舍设计 在建造一幢图书馆时,主要要考虑到实现图书馆的功能。据此考虑的因素有:
1.1.1 规模设计 图书馆必须拥有足够的空间来实施各项服务措施,使之能与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协调一致,并符合地区或国家的标准。图书馆的面积由几个因素决定,包括本地区的特定要求,图书馆的功能,可用资源多少、馆藏规模、可用空间以及相邻其它图书馆的情况。
1.1.2 空间设计 在规划新馆建筑时,必须考虑以下各方面:馆藏空间;读者阅览空间;员工工作用空间;团体聚会的空间;公众和员工活动的空间;图书馆的机械设施服务的空间,例如电梯、通讯、供暖、通风维修和清洁用具存放空间等。
1.1.3 设施和设备 图书馆还应当提供必要的电子、计算机和音像设备,包括连接因特网的个人计算机,公共检索书目,缩微胶卷阅读器等:技术设施,包括公共访问工作站,打印机、CD-ROM工作站、复印机、缩微胶卷、胶片阅读器、公用打字机和语音设备等;为残疾读者提供的设备:员工设施;其它必要的设备。
1.1.4 设计特色 图书馆必须能确保为所有的读者特别是残疾人方便使用。应外观明亮,有易于识别的标志;图书馆的大门必须醒目易见,位于大多数读者容易进出的地方;图书馆必须注意消除使用障碍;采光必须符合国际或国家标准。
1.1.5 标志的设置 图书馆的外部标志不但能表明馆舍的特殊功能,也是图书馆对外宣传的最基本形式。因此,必须仔细设计标志使其能展示图书馆的形象。图书馆内部各区域和馆藏部分都必须使用符合专业标准的明显标志方便读者查找,必要的话,标志还应使用盲文。在某些必要的地方,图书馆的标志还必须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说明图书馆开放时间的标志应该在馆外就能够看得到。
1.1.6 图书馆的环境 图书馆必须为其服务提供宽敞、舒适的物理环境,吸引公众来馆;应保持适当的温度与湿度,以利于保护馆藏和提高图书馆的舒适度。图书馆的资料必须开架陈列,放在方便读者拿取的高度。
1.1.7 安全 图书馆必须要考虑防火、防虫、防鼠等。所以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手段。尤其是防火,为了确保人员和馆藏资源的安全,应设置烟火报警器和安全装置。灭火器和紧急出口的位置必须有清楚的标识。
1.2 图书馆的“物”应充分体现文化意蕴 图书馆的除了实用性之外,还应该具有一种文化意蕴。也就是说,透过这些“物”让人感受到一种科学精神、哲理沉思和人类文化关怀等精神追求的文化意蕴。要使图书馆在充分发挥其实用性价值的同时,也给读者心灵以精神性的文化陶冶和濡染,即所谓“性灵之融合,神意之感触。”所以,在立意上应着力突出图书馆知识的性质,创造一种朴素雅致、简洁明朗和舒适亲切的气氛,从形式、意境都让读者感到图书馆特有的典雅的书卷气。
首先,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建设。它首先体现在各个图书馆科学的馆址选择和独特新颖、富含韵味的建筑风格上。虽然风格各异,但却给人以庄重、宁静之感。图书馆建筑要与环境协调一致,即馆舍内外的自然因素、布局、装饰等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图书馆的性质相协调,与读者的阅读心理相协调。其次,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可从家具、灯饰、壁画、名人篇言、导示牌、花卉盆景等物品的色彩、造型上来丰富空间效果,突出文化内涵,让读者置身于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如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整体采用灰白基调,显得优雅、庄重、洁净。配以淡蓝色调点缀,象征海洋特色。大堂展览厅内墙上是一幅大型木制浮雕“海洋之歌”,勾勒出人类对海洋的热爱和歌颂之情。每间阅览室门口两旁均悬挂山水花鸟国画或名人书法,烘托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图书馆雅致的意蕴还应表现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严肃性与艺术的完美性。形成一方面受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继承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审美规范,另一方面接受当代多元文化的互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情趣。因此,要求图书馆的“物”既给人以恬静幽雅的美的熏陶,又体现出严谨、科学的主题。
1.3 结合本馆实际,提倡特色 环境的建设崇尚个性风格,提倡不同图书馆的风格具有各自浓郁的特色。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的源泉,具有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项功能,不同馆可以多方面多层次的体现。因此,图书馆管理文化建设必须结合本馆实际,塑造出突出个性的良好形象,力求做到保持风格,发扬传统,提倡特色。
目前许多图书馆的外观结构、布局风格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许多构思颇为独特。譬如:湛江海大图书馆与美丽的玛洱湖风景区—湖光岩相邻近,整个建筑呈Y型结构,外观建筑兼具中西文化风格,寓意东西文化的交融。图书馆前方的文化广场视野开阔,草坪、鲜花、造型独特的树木、喷泉和巨石构成如画的景色。尤其是喷泉中央立着“学海探骊”的雕塑,引人注目。它的顶部是一本书,也像一只海鸥,中间的圆球象征珍珠,周围表示海浪。雕塑标题“学海探骊”由成语“探骊得珠”(出自《庄子·列御寇》中的典故)引伸而来,表示学海求艺不惧涛阻的决心。
2 人文环境
图书馆要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充分表现出图书馆管理文化韵味的人文环境。可以说,图书馆的人文环境蕴藏在物质环境当中,在物质环境中得以体现出来。图书馆是一个集求知、启迪、修心、炼性于一体的育人场所。图书馆环境所体现出的独特的典雅、宁静的氛围,与来自于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以及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谐统一构成图书馆的文化意蕴。人们在这种文化意蕴中能得到心灵的宁静,吸引着图书馆人在这里长期从事着整理文化、保存文化、传播文化的神圣事业。吸引着读者在这里阅读、沉思和笔耕,并保持着求学的从容、优雅和真诚。另外,图书馆员端庄稳重的姿势、文雅谦逊的语言、优美脱俗的气质风度、高尚的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自律不懈的人生准则等,也是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良好的人文环境建设,以舒适的环境来欢迎读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服务读者是体现对人类知识殿堂的尊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