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地籍测绘培训

时间:2023-10-13 09:46:20

导语:在地籍测绘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籍测绘培训

第1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问题;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众所周知,土地具有有限且不可再生的特点,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资产。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的变更十分迅速,这就需要地籍测量工作必须紧跟城市发展的需要,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城乡土地建设和变更情况较多,所以,地籍测量的工作量就会相应变大。因此,如何解决当前地籍测量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何使地籍测量的方法科学化,如何快速准确地利用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对城乡土地权属界线等进行测量等,都需要各个地籍测量部仔细研究。

2 地籍测量的概念

在土地管理工作中,为了有效地得到土地信息,地籍测量已成为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地籍测量是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精确的测出各类土地的综合情况,通过现代化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实现对土地权属的调查。地籍测量是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

3 地籍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地籍测量主要内容有:通过必要的测量仪器对地籍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的标识坐标;地籍图的测绘;地籍面积的测量和精确计算;监测土地的使用信息,对变更的地籍进行施测并及时准确地登记;地籍测量专业人员要在土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施测。

土地权属的调查是地籍测量的第一步,权属调查得到的结果是调查表和宗地的图纸,然后以它们作为基础,对地籍平面单位进行测量。具体工作包括控制测量、初期地籍图纸绘制、地籍细节部分测量、地籍面积记录、测量结果的质量检查等。首先,在城市土地规划过程中,需要根据地籍测量工作的调查计划了解相关的土地信息,从而利于规划的开展,因此在地籍测量中需要有调查计划,写清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对各项工作的安排及要求;另外,为了保证地籍测量的进度和质量,还需制定进度计划和质量计划。其次,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地籍测量工作开展以前要对土地资料进行收集并加以分析、保存和记录,对重要的地籍信息要作计算和对比。

4 新形势地籍测量工作的问题以及几点建议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目前我国地籍测量工作是按照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优先,农村以及经济落后地区随后的总体部署来开展的,虽然这样的部署目前来看比较符合我国国情,但是却造成了几个问题,例如:小规模地籍测量开展较多,大规模地籍测量较难开展;地籍测量图绘制标准不统一,难以综合利用等。(2)相邻宗地容易重漏。由于地籍测量是逐个单位进行,各个测量单位之间缺少整体控制,所以容易导致相邻宗地的重叠现象,从而造成土地权属纠纷的发生。(3)权属界线问题。还是由于宗地图施测不统一,容易使相邻两宗地共用的同一段权属界线绘制出现问题,极易给将来的地籍管理工作带来混乱。(4)图面精度低。由于没有整体控制,测量标准不容易统一,地籍测量所产生的角度误差和距离误差等不容易消除,从而导致图面精度低。(5)面积误差大。由于面积量算方法不严密、测量精度较低等原因,导致宗地面积误差较大。

针对以上问题,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地籍测量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4.1 建立科学合理的测量组织

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有资质的测绘企业也越来越多。对于众多的测量队伍,如何统筹安排、分工协作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直接关系到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于较大规模的地籍测绘,各地区可以统筹安排,成立地籍测量负责小组,从而在有大的地籍测量任务时,可以协同工作,保证测量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联合测量要先调查了解本地区可以承担此任务的测量力量以及专业测量人员数量,并对测量工作者做统一培训,学习统一的地籍测量规范。在成果验收时,要按相关测量规范标准,每份资料、地籍图都按统一标准全面验收。在容易出现错误和争议的地区,测量负责人要提前判断,保证权属界线清晰,相邻宗地图无权属纠纷。

4.2 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

地籍测量的工作量就变大,精度要求变高,传统的地籍测量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地籍测量工作的需求,所以采用新的测量技术势在必行。

RTK技术是GPS 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是GPS 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它在平原地区的地籍测量中应用广泛。基准站接收机、移动站及数据链是RTK的主要组成部分。RTK系统基准站的作用是求出GPS实时相位差分改正值,然后将改正值通过数传电台及时传递给流动站以精化其GPS观测值,进而得到更为精确的实时位置信息。移动站接收机接收GPS卫星信号从而形成相应的基准站数据,最后通过OTF算法快速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并通过相对定位模型获取基准点的坐标,最后进行坐标的自动存储,以完成地籍测量点位的提取工作。RTK技术具有测量效率高、定位精度高、作业条件要求低、自动化和集成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数据处理能力强等特点,将会在未来地籍测量中发挥巨大作用。

与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法相比,地籍测绘摄影测量法是主要应用卫星精准影像技术获取目标图片并根据图片来进行测量的方法。对于测区较大的地区,通常采用该方法来进行地籍测量。具体流程就是利用航空设备在空中摄取地面的影像,首先进行外业判读,然后内业建立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处理图像从而获得数字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最大的优势就是减少了测绘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了工作强度。所以,数字摄影测量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精度高、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等优点,特别适合空旷地带和气候多变的测区。

4.3 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我国地籍测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数据采集误差也是普遍存在的。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手持设备操作问题以及地形限制等问题是引起数据误差的主要原因。为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测量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了。在实际施测过程中,地籍测量技术人员要能够根据测量现场地形条件,合理的利用科学的测量方法与测量方式进行测量。因此,测量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的加强对于地籍测量部门来说就格外重要了。各个测量部门必须大力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能够快速掌握先进的测量技术,并能够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以确保地籍测量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5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规划的不断进行,地籍测量还需要承担起更多的任务。在新形势下解决地籍测量中的问题、完善地籍测量工作,对于培养我国地籍测量人才、加快我国地籍测量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地籍测量中传统方法与新技术应该引进并举,综合考虑,使测量出的成果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文静.地籍测绘概述[J]. 南方工业技术,2007,11.

[2] 靳海亮,吴庆忠,金继读;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现代测绘,2003.6.

[3] 彭吉红.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江西煤炭科技,2002, 4.

[4] 王广运,郭秉义.差分 GPS定位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第2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测绘新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不管是什么工作都要确保信息数据的绝对精确,地籍测量收集数据同样如此,在地籍测量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任何环节出现偏差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为了有效确保地籍测量数据信息的高精度,就要使现代测绘新技术与地籍测量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积极促进地籍测量工作更上一个台阶[1]。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各式各样的测绘新技术会为地籍测量贡献自身一份力。

1.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意义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人口逐年递增,这一情况自然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为了缓解这一社会压力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应的土地政策,以促进国家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地管理、利用。就目前我国整体情况而言,国家土地形势仍旧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以土地沙漠化问题为例,土地沙漠化造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年降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我国相关报道指出,我国土地整理增地潜力可到达8300万亩左右,8300万亩地中有效耕地面积在4300万亩左右,这一数据表明,若要实现“到2020年全国完成土地整理不少于6.5亿亩,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不少于2300万亩,新增有效耕地不少于3700万亩”的目标还有着一定的差距[2]。土地整理质量受地籍测量成果重要影响,地籍测量涉及到地籍调查、测量技术,测量工作者要想对地籍数据信息进行测量,有必须要得到相关专业的培训考核。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确保土地开发整理的全面性、一致性及规模性,可以将杂乱无章的区域界限完善以促成和谐成果,确保土地界定流程流畅开展,为项目权属划分、地域界限划分等平面地理区域及平面面积打下坚实的基础[3]。

2.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类别

社会经济发展造就了不同的社会建筑物,造成地籍设施变得愈来愈稠密。地籍测量的开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好不多种不同类别的干扰源,各式各样的环境干扰因素等。随着现代测绘新技术不断研发创新,很大程度上提升地籍测量时间的掌握难度,使得地籍测量工作难以有效展开。相关测量管理部门务必要结合应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技术去获取地籍测量工作数据,关于现代测绘新技术可分成下述类别:

2.1雷达探地测量法

雷达探地,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运用探地雷达进行地籍测量的方法,它并不具有破坏性。探地雷达测量法只能运用在检测地籍档案上,对于跟踪测量并没有帮助。相对来说,它只是起到了一个补充的作用,作为其他测绘方法的辅助,并不是最主要的测绘方法。伴着地籍测量工作的进行,地籍测量会受到环境因素与地形的影响,雷达探地测量法可以应付一些特别情况,获得想要的结果。

2.2电磁感应测量法

电磁感应测量法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地籍测量方法,电磁感应测量法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平行间隔小的地籍环境进行精密检测,它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及类型采用不相同的线方法进行测量。我们可以通过采用抓样法对现场的环境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针对的测量方法去检测地籍的施工条件。倾斜线法作为地籍测量重要方法中的一种,它简单而实用,可以被作为小的时间间隔,是几乎没影响的场地条件。它通过在地籍环境中搭一根线,再通过采用抓样法或者充电方法的地籍测量,最后完成地籍测量的目标。

2.3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法

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法无论在深度测量方法还是在平面环境中都得到了普遍运用。对于水泥水管涵洞的测量可以采用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法,而在测量的精度要求上就要相对应的降低。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法在测量城市地籍管道时,可以最大程度上的确定其平面位置,也能达到测量精度提出的相关要求,唯独对于测量深度的确定却不能保证。对于管道的深度,我们可以根据面波色散特性的特点去确定非常态的速度区域。

2.4地震成像法

地震成像法作为一种普遍的测绘技术,经常被运用到城市的地下测量中去。城市地籍测量工作过程采用此法,可以获得一个美好的成果[4]。通过地下衍射波性产生的管线作用,我们能更加清晰的观测到地籍测绘点的位置。地震成像法也有一定的缺点,地层的环境条件和脉冲多多少少会影响它的作用,偏低的脉冲能量会生成微弱的波群,它会加大对寻找管道位置的难度,还有波形也会受到异质性的干预。

2.5高密度电阻率法

对于不是开挖管道的位置,高密度电阻率法能准确的确定其位置。但是高密度电阻率法也是有一定的局限的,对于城市深埋的非开挖管道,它必须事先布置很长的测线。由于场地条件的约束,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优点就是通过电极安排可以获取许多观测信号。对地籍数据信息进行研究以及合适的演练,可以更加清楚的确定其位置以及目标的范围。

3.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

3.1地籍测量中野外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

地籍测量中野外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直接开展地籍图纸、地形图纸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各个界点的坐标均能够运用上述两种模式展开运算、测量,还可通过将各个界点的坐标测量数据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中,就两组信息数据展开整合比对工作,再结合相关的程序软件进行自行的调节控制,从而得出最终的地籍数据图纸[5]。

3.2地籍测量中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的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包括矢量地图比较技术、影像比较技术以及叠加分析技术。在地图测绘实践过程中,地籍测量作业人员应当结合工作事情选取针对有效的测量技术,同时也可以选取多种技术展开一并配合应用,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地图测量准确度、代表性,最终达到提高地图测绘质量及对目标点的有效监控、测量。

3.3地籍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地籍测量过程中,务必要获取两方面的数据信息,即土地特征数据信息及土地地理位置坐标数据信息。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有效应用,可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资源输出,而别GPS测量技术有着十分高的定位精确度,在地籍过程中即使不通视也不会对测量成果造成影响。针对未完成的基准控制点所处的偏远地区均能够展开高精密的定位测量,还不会受限于人类视野范围制约。GPS测量技术调节的网络几何图形不再是地图测量的影响因素,各个节点相互间距离均能够结合实际灵活的展开布控、GPS测量接收仪器逐步推陈出新,愈发的智能化,其不断缩减的质量、体积,为测量作业人员提供了便利。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积极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展地籍测量是必经之路,各级部门单位务必要不断提升地籍测量机务能力,全面开发引进先进的测绘新技术,开展好每一项准备工作,获取令人满意的地籍测量成果。伴随测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新技术不但会在地籍测量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还会在其他相关地籍测量工作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张国庆. 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12):217-218.

[2]张雷雷. 试析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上旬刊), 2010,(12):120-121.

[3]黎程. 应用GPS技术的城市地籍测量控制网建立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10,(26):67-69.

第3篇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cadastral management firstly. Then, it analyses the new needs of modern cadastral manage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At last, it comes up with improving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meet those new requirements in modern cadastral management.

关键词: 地籍管理;地籍测绘;管理

Key words: cadastral management;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101-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土地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大,大家对地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但是地籍管理、地籍资料的相对落后又十分明显,造成了需求与现状的严重矛盾。地籍资料是国家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农业区划和城市规划,以及正确研究土地对策的基础资料和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如何合理开展地籍管理工作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地籍管理已成为国家进行土地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地籍管理的内容

地籍管理是指对辖区内土地的位置、地界、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记载和管理,主要有5个方面内容: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资料。这5个方面既有各自的工作内容,又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地籍管理制度。

2 地籍管理的现状

1990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土地调查,形成了1:10000比例尺的手画地籍图成果,至今仍有不少地区在使用这一成果。以此成果为基础的地籍管理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精确的土地交易,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自筹资金更新了本地区的地籍测绘资料,加强了地籍管理,但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地籍管理工作仍处于较低级的状态。

2.1 土地调查不全面,地籍资料陈旧,现势性不强。首先,受国家旧体制的影响,许多用地材料不规范,在完成初始登记的基础上,没有及时开展变更地籍调查并及时更新地籍资料(包括名称、地址和用途变更登记),给当前的土地登记工作带来困难。其次,目前地籍管理形成的各种成果,如城镇地籍调查成果不能广泛共享,社会的应用程序低,大多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大量地籍管理工作尚处于手工阶段。

2.2 土地评价标准混乱,土地利用现状不确定。由于土地现状无法及时更新,造成土地交易时,土地评价及补偿标准随意性大,由于手工输入、输出、丈量等误差,导致交易双方的经济损失。

2.3 土地登记发证制度不统一。无论城镇土地还是农村土地,无论耕地还是林地、草地,都应当纳入统一的土地登记体系,现阶段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土地证都未全覆盖;土地登记的标准未统一,违法私搭乱建侵占土地的现象比比皆是;部分地区土地登记机关未统一,在一个登记区域内只能由一个土地登记机关实施登记,以保持土地登记的完整性。

2.4 土地统计数据不确定。由于地籍资料现势性不强,各统计项目、各类土地统计数据不能精确提供,对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和经济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如集体建设用地、公路、铁路等土地未确权就无法提供准确的土地面积;耕地、林地、河流等各类土地面积更新慢,无法和国土部门监测数据相统一,造成一定的行政纠纷。

2.5 在地籍档案管理方面,还处于纸质文件和手工管理阶段,许多档案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原因,残缺不全,地籍档案信息化任重道远。

2.6 部分地区土地权属认识差,土地登记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土地使用者认为只要办好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办不办无所谓。由于我国现行的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大家认为反正得不到所有权,何必花钱买了使用权,何况有了房屋产权,国家就不会剥夺房屋所有权。

3 现代化地籍管理的需求

地籍管理的需求其实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需要把实地的土地信息输入相关软件系统中,实现各种统计及输出即可满足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减轻工作压力,减少工作失误。地籍测绘和地籍管理软件系统是增强地籍管理工作的重点,其中软件的主要需求如下:

3.1 数据输入、图形编辑。图形数据输入系统可以通过明码文件直接转换成宗地图,可以直接录入界址点坐标成图,可以通过外业测量和解析方法成图,可以直接广泛地接受其它GIS系统格式,可以实现与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完全衔接等。属性数据输入系统建库时,可以通过“批量属性录入”输入属性,也可以通过其它软件,如电子表格软件录入数据后再转入系统数据库中。

3.2 日常管理。系统在总体上采用 “工作流”的思想,所有外部来资料都能通过窗口操作;系统按业务要求定制土地登记流程:包括初始登记、设定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出租登记、他项权利登记、注销登记、查封登记、商品房登记发证等;提供强大的数据查错和数据维护功能。

3.3 数据查询。图形查询属性:所有表格属性、界址点属性、界址线属性、宗地属性的查询。属性查询图形:由宗地号、土地证号、使用者等属性数据查询图形。利用地名库进行地名查询图形。历史查询:单宗地历史追溯、整图历史查询、多个时期历史的同时查询等。

3.4 数据统计。对所有表格的属性进行条件统计,可以按街坊统计,或按街道、区进行统计等。可统计审批表的各种信息。

3.5 图、表、卡、证输出。图形输出能提供宗地图输出、标准图幅的输出、任意范围的图形输出和各种自定义输出功能。表格输出提供各种表格如审批表、调查表、用户自定义表等的输出。以土地管理者运行土地证输出,支持新旧版面样式,且记录输出时间及原因,一般仅输出一次。

4 地籍管理的建议

2007年,为了加快农村和城镇土地调查步伐,实现地籍测绘资料的全面更新和电子信息化,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二次土地调查。按照国家和各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本次调查采用现势性强的DOM和土地利用现状管理系统,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和农村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资料,查清农村土地的权属,面积和利用现状,尤其是把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全面开展1:500城镇数字地籍调查,查清城镇内部建设用地的使用情况,每块宗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利用状况。为了满足现代化地籍管理的需要,应以此次调查为契机,抓紧时间把地籍基础资料信息化,除此之外还应做好下面几点工作。

4.1 完善地籍信息系统。建立管理到地块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系统。完善现有的地籍信息系统,按照国家和省统一标准,采用现代数字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选择国际通用平台的软件,全面建立覆盖本行政区域的城镇、独立工矿和主要农村居民点内1:500数字地籍调查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城乡一体、不同比例尺、不同层面的土地利用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4.2 建立地籍数据库日常更新机制。在建立地籍数据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日常更新机制,实现“实地变一宗,系统变一宗”的要求。采用变更数据先入临时库,待变更登记后正式入库,数据入库合格的,方可出地籍调查成果资料,再转入申请审核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实时更新地籍数据库,达到地籍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完全一致,确保地籍数据的现势性。同时实现不同比例尺、不同层面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改变一年一度土地变更调查,达到即时变更,长期保持现势性。

4.3 提高地籍管理人员素质。地籍管理涉及到法学,测绘、地理信息、土地管理等多个学科,土地登记量大事繁,单靠地籍处(科、股)具体负责,力不从心,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配备各种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加强业务培训,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举办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地籍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建设现代地籍管理的需要。

4.4 抓好土地登记制度建设。《物权法》和《土地登记办法》规定了新的土地登记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探索研究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注销登记、地役权登记,地下空间土地权利登记等制度建设和操作办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土地登记的质量,不断完善土地变更登记前建设项目复核验收制度,严格把好“以证管地”关。

4.5 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力度。测绘地藉管理是一种行业管理,测绘队伍分布于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部门。为确保质量,测绘行业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实行综合质量管理。加强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完善质量监督抽检程序,扩大产品质量抽检的数量和范围,严格监督抽检结果的后处理,抽检结果一律对社会公布。对抽检不合格者,给予通报批评和舆论曝光,对质量特别低劣的单位,责令停业整顿,取消部分业务范围,直至吊销资格证书,对质量违法行为提请有关部门依法惩处。

4.6 建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机制。以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为依据,建立调处工作机制,理清土地登记前后的土地权属争议和不同处理方式,持续不断解决旧纠纷、大矛盾,严控新纠纷的产生,分清纠纷原因,调整调处手段,切实做好日常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

4.7 利用“3S”技术,建立动态监测制度。利用现代遥感信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先进技术,全面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制度,监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耕地保护,新增建设用地情况,为违法用地查处,规划落实,年度指标执行等提供基础和依据。

4.8 利用土地登记档案和系统,服务经济社会。充分利用准确、可靠土地登记档案和强有力的地籍信息系统,可以为土地登记公开查询、法院查封解冻登记,城镇拆迁补偿依据查找,城镇土地使用税收缴依据,金融部门抵押登记和风险管理等服务。针对社会上接连出现假土地证,要积极充当土地市场安全的“防火墙”,利用地籍信息系统和登记档案,防止假证扰乱土地市场,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5 结束语

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土地,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权属问题即土地证的问题。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土地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而且可以对土地利用及权属变更进行监测,为土地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保管、更新有关自然、经济、法律方面的信息。加强地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精确化,才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基础,为当地的发展规划、土地统筹提供最真实、最及时的数据。

参考文献:

[1]龚新云.浅谈测绘项目管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

[2]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S].

[3]葛恒美,李延荣.土地法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第4篇

关键词:GPS 技术;遥感技术;摄影测量技术;地籍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开展,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地籍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资源整合、深化应用的新阶段。然而,在地籍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地籍管理工作的各项业务成果,有其科学性、现势性、权威性。我们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了土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等成果,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已充分发挥他的优越性,但更新维护难度较大,况且它的优势仅体现在图件和报表的输出上,地籍其它业务在信息化方面无从体现。所以以权属管理为核心的土地登记工作深入开展;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地籍统计台帐的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管理等工作正在全面推进。在地籍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地籍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地籍数据、资料和图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地籍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成为推动地籍信息化建设的绝佳契机,使国土资源管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全面可靠的基础保障。

1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1GPS 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 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成功应用将减少人力费用,定位精度高,测站间无需通视,在没有现成基准控制点的遥远地区能进行高精度的定位计算,且定位不受人眼视线的限制。该技术操作简便,容易使用。随着 GPS 接收机不断改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由于 GPS 接收机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非常方便,因而减低了野外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精确地三维系统,24 小时免费使用,全天候作业。因控制点之间无通视的要求,省去大量建造标志的费用,同时野外实测时间短,人员少,大大降低了测量成本。

1.2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更调查,及时准确地获取变更信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的出现,扩展了人类对于其生存环境的认识能力,增加了数据的准确性,遥感技术增大了观测范围;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用于监测动态变化的现象;能够进行大面积重复观测;大大“加宽”了人眼所能观察的光谱范围,遥感使用的电磁波波段从 x 光到微波,远远出了可见光范围;而雷达遥感由于使用微波,可以不受制于昼夜、天气变化,进行全天候的观测;详细程度高,航空像片的空间分辨率可以高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与航空遥感相比,航天遥感能够进行连续的、全天候的工作,提供更大范围的数据,其成本更低,是获取数据的主要方式,而航空遥感主要应用于临时性的、紧急的观测任务以获得高精度数据。然而,就目前而言,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遥感技术尚存在一系列难题。难以准确获取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较低,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等等,遥感技术虽已受到普遍关注,但因受财力投入条件的制约,我国目前仍没能力形成数据更新的周期。

1.3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低成本、周期短、作业方式简单以及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这能为我国大比例尺土地信息调查提供测绘的基础。同时能为我国现阶段城镇建设提供快速的测绘数据更新成果。所以,在地籍测量中,运用摄影测量的方法测绘地籍图具有质量高、速度快、精度均匀、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并提供了精确的数字化地籍数据,实现自动化成图。

2地籍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国土资源管理手段粗放的局面难以扭转,而且若干年后,终因资料和数据库缺乏现势性而失去应用价值,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是可想而知的,随着“3S”技术在“两库”建设中的应用,使“两库”具备了更强的自动处理和空间决策分析功能,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的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支持和多方面的技术服务。我们将要全面建设的“两库”,是土地利用信息和有关专题信息的空间载体,是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的定位框架,“两库”中 的地籍信息数据,通用性强,使用面广,将来一定是国土资源部门最宝贵的财富,切实把它维护好,管理好,开发好和应用好。

3现代信息技术下地籍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

为了加快实现地籍管理系统化、信息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目标,目前各地地籍基础业务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3.1 在完成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和城区城镇土地调查工作的同时,同步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当前必须遵循的步骤是:首先进行基础数据的录入建库工作,其次在规范的数据库基础上加快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地籍信息化系统建成后,再陆续进行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最后实现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同步变更,确保数据库数据、图件表格与实地四者一致,以实现数据库的延续性和准确性的目的。

3.2 实现地籍成果变更的日常化和维护的自身化。随着高新技术在地籍管理中广泛应用,加强地籍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也要适时引进计算机专业、测量专业等技术人才,充实到地籍管理也要适时引进计算机专业、测量专业等技术人才,充实到地籍管理 队伍。设立测绘、信息中心机构,从事地籍基础图件、资料和数据成果的日常变更和维护工作,确保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

3.3地籍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加快,尽快完成并发挥地籍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工作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地籍信息系统将成为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信息平台,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成后,将首先使土地登记(从窗口受理、资料扫描录入、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打印缮证、资料归档、窗口发证等各个环节)实现办公自动化、一条龙服务。同时,还可实现“日日登记、时时更新”的工作模式,显著提高地籍管理的审批效率,促进地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建设,增加办公透明度,通过规范的数据库建设,日后可以实现与其他系统集成、整合,满足如规划、土地评估、统计等等,以及数字城市的应用。今后,地籍信息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均可充分共享地籍成果。

4 结束语

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区别,其主要标志在于技术是否高度集成和数据流是否连续。测绘仪器的智能化和内置软件的高度集成以及数据的无线传输,促进了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对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多种测量模式的分析,比较地籍测量同“数字国土”之间的关系,总结地籍测量的基本框架.将测绘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地籍测量中已经势在必行,并且随着 GPS 卫星的拓展和 Galile划的全面实施,各种航空航天设备的精度不断提高,利用卫星定位与 PDA 组合模式和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将是地籍测量手段中 最具有广泛前景的技术。

参考文献

[1]马春秋.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宿州学院学 报,2009 年 05 期.

第5篇

关键词:GPS技术 测绘工程 应用 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038-01

由于GPS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GPS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下面简要介绍GPS技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1 GPS技术的特点和在测绘工作中的工作原理

1.1 GPS技术特点

GPS技术可以实现全天候定位。只要能够连接到通过GPS定位卫星,就可以对某一地区进行全天候的定位和测量。对着科技的不断发展,GPS技术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实现会不间断地为我们提供想要的测绘数据。

GPS技术的测量精度高,对于某一区域的测量和定位GPS技术可以保证误差在几米范围内,能准确的反映出测绘地形的真实数据。在300~1500 m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时以上观测的解其平面其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 mm。

操作简便,GPS技术的仪器设备大多数都已经实现自动化,当仪器参数设置好之后只要人工监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数据。即使没有受到过专门的GPS技术培训,也能掌握GPS设备的使用方法,利用测得的数据开展测绘工作。

1.2 GPS技术原理

传统意义上GPS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卫星测量出接收器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它的工作原理是GPS接收机设置在需要进行测量的点位上,在同一时刻接收四颗以上的GPS卫星传输的电文数据。通过计算机对GPS接收器中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测算出某一时刻GPS接收器与GPS卫星之间的距离,同时获得测量点位的精确地理位置,获得测量点位的三维地理坐标。

GPS系统主要由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部分组成,下面利用表格对这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说明见表1。

2 GPS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2.1 GPS技术在海洋测绘中的使用

随着人们海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类对海洋的开发日趋频繁,对海洋开发的步伐日益加快。现阶段,人类在海洋上修建了港口、码头、石油钻井等设施,在未来人类还要潜入海底对海洋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但传统的水下测绘技术一直困扰着水下地形图的测绘,水下地形图远远落后于对海洋的开发脚步。这就要求我们利用GPS技术对海洋的水下环境进行精确测绘,得到更精确的水下地图,为人类的海洋开发做出贡献。

水下地形测量工作中的测量重点是对海道进行测量,海底点的三维坐标或者平面坐标是依靠海地控制测量来确定的,而水下地形测量中所需要的水深数据,则是依靠水深仪器来单独测量。在近海领域测绘水深图和水下地形图,可以将基准站建立在附近海岸上或者周边岛屿上,为了确保海上定位的精度足够高,可以采用动态相对位技术来进行定位。同时将GPS接收机和探测仪安装在测量船上,测量船利用GPS技术进行导航和定位确保行驶在预定航线上,探测仪则按照定时或定距的规律进行超声波发射和接受工作,并将GPS的相关结果和数据进行记录,将这些记录下的定位信息、水深信息输入到系统(电子手簿和计算机、绘图仪等组成)中去,从而完成测绘水深图和水下地形图的绘制工作。

2.2 GPS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使用

传统的土地测绘方法为得到更精确的测量数据主要采用补测法,补测法又细分为简易补测法和平板补测法。这两种方法主要利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和简单的几何方法对土地实施测绘。这两种测绘方法要求测绘土地周围要有足够的参照物,否则就无法确定土地的基本数据,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出的数据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测绘的精度降低,测绘的质量不高。

GPS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操作方便,同时工作效率高,经常被用来辅助地籍测绘工作的进行,而且GPS技术成功布设地籍平面控制网以后,能够实现全天候作业,不受时间、气候等因素的干扰。将GPS技术应用于地籍测绘工作中,不仅能够提高测绘精度,而且能够缩短测绘时间,降低工作强度,提高测绘效率。地籍测绘工作中,需要进行进行局部地籍细部测量,测量的内容包括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面积量算等,所以对技术的要求极高,而GPS测绘技术能够将测量误差控制在5 cm以内,足以满足地籍细部测量中对精度的要求。

2.3 GPS技术在工程变形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现在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对与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检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高层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变形问题,造成变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许是人为的原因造成的,也许是地质原因造成的,也许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对变形原因的分析成为当前保障建筑安全的最关键问题。利用测量精确度极高的GPS技术,对整个建筑进行三维测定,精确测定出建筑物各个位置的当前数据。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还要对整个建筑进行实时监测,与之前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掌握建筑的细微变化,对建筑的施工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GPS只能用于做控制。)

3 结语

在测绘工程中广泛使用GPS技术,可以提高测绘的工作效率,提升测绘数据的准确性。GPS技术有着全天候、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在越来越多的测绘工作中得到应用。目前,随着GPS技术的不断提高,GPS技术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也得到了改进与创新,为测绘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为人类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为现代化的测绘工作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地籍图特点成图方法前景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数字地籍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快速成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数字地籍图成图和更新速度,数字测图的发展日新月异,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小平板、大平板、经纬仪等测图方法。

一、数字地籍测量的内涵

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

二、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特点

第一,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外业采集的数据可以自动记录于电子手簿中,避免了传统测图繁琐的记簿、计算、检核,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电子手簿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电缆直接向计算机传输,在室内通过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图形编辑,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时间。

第二,精度高。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不存在传统测图中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很好地反映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第三,信息量大。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甚至可以没有“测图比例尺”的概念。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

第四,信息存贮、传递方便。数字信息可以通过磁盘、光盘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保存或传递,还可以通过电缆或计算机互联网传输。在数据的存贮、传递方面优势是传统测图无法比拟的。

第五,便于成果更新。数字化测图的成果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存入计算机的,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变化信息的坐标、代码,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图,从而可以确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三、数字地籍图的成图方法

数字地籍图目前采用的成图方法主要有三种,既原图数字化、航测法、地面数字测图。

1、原图数字化。数字化的具体方法为采用数字化仪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此种方法适用于已有地形图的工作区。其优点是快速,可在较短时间内提交测绘成果;缺点是精度较差,数字地图的精度直接受到原图精度和数字化精度的影响,成图的质量相对较差。需通过实测点的精确坐标,对数字地籍图进行修正,以提高其成图精度,即通过修测、补测的方法保证成图质量。

2、航测法。航测法是通过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的相片作为数据源。利用测区的航空摄影测量获得的立体像对,在解析测图仪上采集地形地物特征点,自动传输到计算机内,经软件处理,自动生成数字地图要素,加注地籍要素后形成数字地籍图。

3、地面数字测图。地面数字图也称全野外数字测图,它的基本方法是采用全站仪实地采集地物点、界址点等地籍图要素的坐标,将野外采集的数据存储在电子手簿内,通过数据线传输到计算机内,利用计算机软件,人机交互编辑后,自动生成数字地籍图。

四、数字地籍图流程

地籍调查测量工作流程:首先,准备工作。包括制定计划、资料收集与分析、编写技术设计书、表格和器材准备、人员培训与宣传动员。其次地籍调查。有界址调查、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权属调查、绘制宗地草图、成果整理及小结。再次,地籍测量。地籍控制测量、地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汇总、成果整理与技术小结。最后,土地利用统计分析编写总结报告,上交成果资料,进行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

五、减少数字地籍图误差的方法

数字地籍图的误差来源主要有测量误差、展点误差和操作习惯引起的误差。因此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减少误差,力求做到站站有检核,步步有检查,使误差降到最低程度,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测前准备工作

在接到测量任务后,要组织相关人员对收集到的已知数据进行检查,明确分工,做好技术设计和作业设计方案,并到实地了解作业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测量过程控制

⑴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都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避免发生误读、误记、误算等操作错误。

⑵整个操作都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技术要求去做。做到按规范办事。

⑶在每一次架站时,一定要进行测站检查,即架设仪器在完全对中整平后,要用附近的已知点做检查,当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一般不大于图上0.2,高程较差不大于1/5等高距后,方可进行测图。

⑷立尺、持棱镜的人员要使尺杆和棱镜保持垂直,以免产生读数误差。在碎部点采集时,要使棱镜立到位、水准气泡居中,瞄准时对准棱镜的中心,尽量保持棱镜高度一致。

⑸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进行数字地籍测图时,要对地物和地理要素进行必要的综合取舍,分类表示,以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

⑹要注意外界条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要不断检查气泡的偏移量,当偏移量过大时,必须重新架站、定向。

⑺要做好检查验收工作。对每一幅图进行规范规定量的地籍要素核查,必要的情况下,要用仪器检查界址点,以免产生误测、漏测等。

六、数字测图的发展前景

虽然数字测图系统已经能够满足普通用户的测绘生产需求,占有了极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它的输出功能单一,缺少与其它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转换,因此在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有较大的障碍,数据不能一步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重视一下几点:

第一,加速3S集成技术的发展,装备先进的现代测绘仪器设备,改进测绘方法,是数字化测绘生产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

第二,研究开发具有独立版权的国产数字化测绘系统,不需要AUTOCAD的支持,同时又能方便实现与AUTOCAD数据格式及其他GIS系统数据格式的互换,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无线遥控掌上电子平板。国内已有相关报道。其主要优点在于手持PDA的操作员不再固定在测站上,可跟随立尺员走动,实时清楚所立地物,并可指挥立尺员,可以避免一些漏测、成图出错等问题。

第四,当前GPS、RTK技术的应用还只局限于控制测量方面,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其优越的价格性能日益显现。基于RTK技术的数字测图软件将受到青睐,这一技术的实现,将进一步提高数字测图的生产效率,成为测图技术的又一种先进的外业手段。

参考文献:

【1】潘正风,杨正尧,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杨晓明,地籍测量学,郑州测绘学校教材,1995年

第7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作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

随着测绘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段也日趋先进和完善,要求测量单位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就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和采用新产品,不断提高测量水平,更好的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服务。

一、地基测量的定义

(一)地籍

地籍主要记录土地产权、土地范围、等级以及面积,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信息数据库,它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也得到政府各部门的重视,并把这些成果作为决策的参考应用于各项的施工工程,同时对城市规划、国土保护、环境保护、房地产开发等行业服务,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就是以地籍调查为基础,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地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面积、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以及地籍图等,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和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它是建立地基信息系统的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进行野外调查、地基数量收录等过程。

二、地籍测量的重要性

地籍测量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地籍信息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技术工作,可以有效的保证国家土地税收、土地利用、土地保护等工作的关键,是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的基础资料。对城镇土地进行合理化的测量,有利于科学有效的制定城市规划,是进行现代城镇建设的关键因素;采用地籍测量,可以为房地产开发、城市新技术去的开发和居民小区的建设提供帮助和参考,

三、地籍测量经常遇到的问题

第一,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进行整体规划和可控制,图纸无法完整的拼凑,而且宗地图的测量通常是逐个进行的,导致一些问题很容易被忽略,或是两个宗地测量发生重叠,就有可能增加测量人员的工作量,产生新的土地产权纠纷,相关的土地管理部门还有可能要承担法律成果,酿成比较严重的后果。第二,如果在测量过程中只注意边长的精确性,忽视对图形角度的控制,就有可能发生混乱的现象,直角、钝角或是锐角分不清楚,就会导致图纸上与实际的比例不相吻合,增加测量难度,给以后地籍管理系统的工作增添不必要的麻烦。第三,由于宗地图是逐个的进行测制,有的时候会使相邻的两宗地共同使用的权属界限出现矛盾的现象,可能一边是直线,而另一边是由转角的折线,也会给以后的地籍管理增加困难,带来混乱。第四,在进行图纸规划时,没有进行很好的控制和整体规划,导致地籍勘丈过程所产生的角度和量距误差无法进行彻底的消除,使得图面精度比较低。第五,由于图形的前后变化所确定的权限不一样,造成边长测量精度很低,在加上面积的方法不科学等因素,就会导致宗地面积的误差很大。

四、地籍测量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随着地籍测量任务和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对测量的水平和结果要求也越来越高,测量单位和部门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比如GPS RTK测量技术、卫星图等方法,要进行反复的模拟和核查,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出现比较大的误差,提高工作效率和地籍测量的精准度。

GPS RTK测量技术是一种实时的动态系统,对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地籍测量可以发回巨大的优势,它主要由基准接收机、移动站以及相应的数据链构成,通过架设基准站接收机,不断接收GPS卫星信号,利用OTP算法快速得出载波相位整体模糊度,并通过相对定位模型获取基准点的坐标和精度指标,进行地籍测量,可以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

在进行测量工作时,人才最重要。测量单位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地籍测量水平。由于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受到地形限制等因素,数据很容易出现偏差,这就要求测量人员要结合多种方式进行测量,同时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复杂的测量环境给地籍测量人员提出更高的技术专业要求。作为地基测量部门要对测量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是他们能够掌握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并能根据实地的测量记录分析数字化测量的结果。要充分利用技术上的优势来弥补测量技术的不足,保证测量的整体水平和精准度,尽量避免出现误差和失误。

另外,在进行测绘工作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要求在不增加测绘费用的前提下,提高精确度,遵循的原则就是少花钱,多测量。首先在比例尺的选择上,要根据测量地的地势和宽度选择不同的比例尺;其次,要合理布设高程网点和测量的关键点,地势平坦和地形复杂选点情况肯定不一样。再次,在绘图的过程中,要清楚地注明图上所代表的元素,比如居民、林业用地等,房屋面积和建筑密度等,为了保证控制标石施工顺利进行,标石的数量要足够多。最后,要充分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软件,测量人员要积极配合,加快测量统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金逸民.地籍测量与国外地籍测量发展现状[J].测绘科技动态.1986(2)

第8篇

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国土资源服务。我县测绘地籍管理工作也发挥了基础和保障作用,科学有效地为我县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方面也取得较大的成效。

一、启动第二次全县土地调查县局提请县政府成立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落实我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成员,编制我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含经费预算及年度经费预算),依据政府采购法,实行项目监理制,编制标书,拟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项目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调查研究镇、村、组如何配合和协调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做好实地调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二、做好本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按时完成20__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及坑塘水面10月10日上报,易地补充耕地15日上报,变更调查数据25日上报。参与国家级项目岔河沿湖片土地整理项目的验收,并及时做好权属地类变更。

三、处理权属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在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对照土地确权的有关法规,及时调解处理高涧窑场、高涧玻璃厂水泥制品厂、仁和镇陈向村大团圩与七一圩之间、朱坝砖瓦厂等土地权属纠纷六起,协助县林牧局、县水利局、朱坝镇调处浔河堆上的林权纠纷,协助共和镇调解共和村两户宅基地权属纠纷,协助西顺河镇处理王业志与镇农业中心土地权属争议,实地确定浔河套闸与高良涧镇浔河村十组土地权属界址线。在春节前按县统一要求,到各镇开展稳定工作。遏制了因土地争议而引起的群众上访,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进一步健全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县局提请县政府成立县土地权属争议调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对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的领导。提请县政府办公室印发《__县土地权属争议群体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必要时实施该预案;做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的土地权属管理工作。

四、做好土地调查登记发证工作,服务广大公众

至11月15日共办理土地证书计2435本。国有土地证1999本,其中国有出让证1601本,国有划拨证392本,授权经营证6本。抵押他项权利证282本(含县粮食系统24宗地抵押到期再抵押)。集体土地使用权证154本。做好土地登记外业调查工作,完成县供电系统土地登记的土地权属调查25宗,县农行系统股改前土地登记土地权属调查3宗,县信用社系统土地登记权属调查8宗,交通局黄集、东双沟、三河、蒋坝车站土地调查。筛选可抵押土地,协助县城市资产经营公司增资。办理钱码岛1、2号岛土地使用权变更。进一步健全土地登记制度,10月1日物权法实施后,除继续实施和完善原有土地登记制度外,新设立预告登记、异议登记、公告登记制度;完善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推行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制度。及时整理装订地籍档案,将1500宗地850卷地籍资料整理装订归档。

五、完成测量标志维护内外业工作,为测绘工作提供基础服务

我县作为市局测量标志维护试点单位,市局于20__年12月8日在我县召开测量标志维护工作现场会。整个测量标志维护工作于20__年10月10日开始,20__年4月10日结束。维护水准点62点、三角点19点。20__年9月11日,县局召开专题会议,布置全县永久性测量标志用地登记发证工作,局分管领导带队去省市驻洪单位逐点落实委托保管和土地他项权利事项,测量标志登记发证工作于20__年10月底在全市率先结束,受到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的表扬。全县测量标志控制点81点56个点位,发放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35点位,发放土地他项权利证的21点位。聘请测量标志保管员56名,并发放测量标志保管员证。

六、为规划修编、耕地占补平衡等提供地籍基础资料

配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础资料收集工作,提供各镇20__年未土地总面积、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未利用地面积等,为规划修编提供73幅89张(含水面)图纸。为批次征地农转用报批提供土地权属、地类报审材料。迎接国土资源部对我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抽检,做好05年、06年建设用地、土地复垦整理变更调查情况汇报。配合县规划局进行城乡挂钩调查。配合县农普办农业普查,提供农用地数据。

六、形式多样,开展8.29测绘法

宣传日宣传工作请县政府、县局领导在__通讯上发表署名文章,在县城、集镇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在世纪广场大屏幕播放宣传标语,在县新华书店门前设立咨询台,并举办有奖猜谜活动,宣传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受到省测绘局、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的表扬。

七、自编教材,开展地籍业务培训工作

自行编写培训教材,分别举办物权法与地籍管理、测量标志土地登记发证、第二次土地调查培训班。

八、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为公共利益需要和旧城改造服务

依法收回金莺花园西侧麻访厂、东双沟敬老院、世纪名都南侧、岔河农经站宿舍办公楼,岔河敬老院等国有土地使用权。协助县政府收回惠民家园内县建行、蒋华林国有土地使用权。

二〇〇八年测绘地籍工作计划

一、开展第二次全县土地调查

二〇〇八年测绘地籍工作的重点是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在全市于20__年11月~20__年12月统一完成数字航空摄影的同时,首先完成项目招投标,拟于20__年11月~20__年1月择优选取项目监理单位和实施单位;二是完成技术设计书,由项目实施单位根据《__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于20__年12月~20__年2月完成《__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并报市二次调查办审核、省二次调查办审批;三是由实施单位于20__年11月~20__年3月完成基础控制测量;四是由项目实施单位于20__年3月~20__年5月完成像片控制测量及制作正射影像图:五是县国土资源局、县二次调查办组织监理单位、实施单位、各镇二次调查办、各国土所、有关村(居)组于20__年3月~20__年5月外业调查试点;六是于20__年3月~20__年4月在全县开展农村土地调查;七是于20__年3月~20__年底在全县开展城镇土地调查。

二、进一步健全土地登记制度

除继续实施和完善原有土地登记制度外,新设立预告登记、异议登记、公告登记制度;完善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推行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制度。

三、及时调查调解土地权属争议

一是对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管辖权有合理的划分。对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向镇政府申请受理和处理,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未经当事人协商和镇政府调解,县局、县政府不予受理。二是要求集体经济组织推选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代表。三是做好土地权属争议的申请、受理、答辩、举证工作。无论申请、答辩,都要提交证据和提供证人。引导争议双方用事实和根据说话,按民事纠纷“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引导双方举证。四是在争议双方申请、答辩、举证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门开展核实调查和补充调查。五是力求通过协商调解解决争议,谨慎下达处理决定。六是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准备工作。

四、按时完成本年度土地变更调查

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及时完成20__年度土地变更调查。

五、开展8.29测绘法宣传日活动

请县政府、县局领导在__通讯上发表署名文章,在县城、集镇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在世纪广场大屏幕播放宣传标语,在县新华书店门前设立咨询台,并举办有奖猜谜活动。

六、做好土地权属地类面积审核

开展征地、农转用、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涉及的勘测定界工作、土地权属地类面积审核工作。

第9篇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创全国先进水平达标活动自1989年开展以来,已历时三年。对推动产权产籍管理工作开展,实现产权产籍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各地房地产产权管理部门的热烈响应与支持,鉴于原则制定的标准在内容和考评的可操作性方面都需改进,原已达标的单位需要升级。我们在征求各地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房地产产权管理创全国先进单位考核标准(试行)》作了修订,并制订了《房地产产权管理创全国先进标兵单位考核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考核办法另发。

附件一:房地产产权管理创全国先进单位考核标准(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工作,开展创先进达标活动,以促进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增强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凡申报房地产产权管理创全国先进达标单位,必须做到:

1.有健全的管理机构,配齐相应专业管理人员,并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2.有房地产地籍测绘专业队伍,配齐相应的测绘人员,并具有专业测绘许可证。

3.有房地产产权档案管理队伍,配齐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有完善、符合标准的档案设施,达到“档案管理省三级”以上水平,并获得档案管理部门的证书。

4.连续二年以上产权产籍管理达省标的单位。

5.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产权产籍管理实施细则、房产增籍灭籍管理规定、地籍测绘管理规定、房产档案管理规定,并依法管理。

6.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和标准化的考核标准。

7.房屋所有权登记率达90%,发证率达85%,并全部达到国家要求。

8.建立完善的产籍资料管理体系,地籍图、档案、卡册完整、准确,并与房屋实际情况相符,抽查差错率小于百分之一(大城市二级抽查500件,中等城市300件,小城市200件,县镇100件)。

9.建立规范的产权转移、变更管理制度,并建立部门之间的横向制约机制,保证增籍灭籍准确及时,准确率达98%以上。

10.加强业务基础建设,建立规范办证的工作程序、科室之间业务传递联系制度、建档程序、查阅档案审批程序、产籍统一编号程序。

11.建立产权登记发证填报资料质量审查规定,按国家规定的项目填写、绘图、收件、验证。严把质量关、合格率达98%。

12.商品房产权预售注册和登记确权发证要达90%以上。

13.对旧有公房出售产权分户,要按当年发生的件数,年末办完公、私产分户手续。

14.产权管理实现微机化,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软件系统,入机数据达60%以上,并收到明显的效果。

15.通过培训,全员实现持证上岗工作人员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16.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层层签订岗位责任状,并建立严格考核制度。

17.转变作风,优质服务,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即办证程序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公开、管理员身份公开、服务内容公开。

18.考核期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19.制订有管理工作的近期和远期规划,并有具体实施措施。每段工作完成后,有自检报告、总结和上级检查结论。各种资料装订成册,保存完整。

附件二:房地产产权管理创全国先进标兵单位考核标准(试行)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全国房地产产权管理创先进达标活动,树立标兵,特制定本标准。

凡申报房地产产权管理创全国先进标兵单位,必须做到:

1.连续三年实现全国先进水平达标,并经省建委每年复查、认证。

2.建立完整的产权管理机构。配齐相适应的专业管理人员。

3.产权总登记全面结束,并具有验收和总结材料,受到全国产权登记先进单位的命名表彰,对弃管、漏管房产、违法建筑和未申报登记的房产,清查登记面达到100%,纳入管理面达到95%。

4.产权变动管理及时准确,房、图、档、卡相符率达99%。抽检办法:两级管理的城市,市、区两级各抽检500份;一级管理的城市抽检500份;县市抽检300份,按国家统一制发的抽检项目、采取以卡调档、以档对图、以图找房,内外业结合。

5.建立地籍测绘专业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按照国家统一颁发的房产测量规范标准,复测面达到30%以上,并具有试点验收成果资料。

6.制定完整的房地产产权产籍变动管理的工作程序实现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7.产权管理全面实现微机化,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软件系统,入机数据达90%以上,并收到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