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46:23
导语:在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自餐饮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以来,在促进企业自律、改善餐饮业软硬件系统、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由于认识和理解的差异,各地反映不一,进度参差不齐,餐饮业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1 存在问题
1.1 搞成了“评先选优”的评比活动:
由于各地食品执法监督员水平不同,对量化分级管理理解的差异,各地的评级做法也不尽相同。多数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只重视A级单位的评定,有的地方只向消费者公示A级单位名单并只给A级单位悬挂牌匾,把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直接变成了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A级单位评审工作,使得各企业对争创A级兴致高,对被评为B、C级单位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没有真正达到活动的最初目的。
1.2 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加重了食品药品监督执法和人员的负担:
市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管辖单位较少,都很难完成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要求的监督频次。对于正在改革中或刚改组重建的县(区)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来说,主管餐饮的食品监督员一般为6-8人,县城的餐饮单位1500户左右,加之农村的餐饮单位、学校食堂数量更大,而恰恰农村的餐饮单位的条件和管理水平是最薄弱的环节,大多为C级单位甚至还达不到C级,而食品安全信誉为A级单位的很少,C级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督频次要达到3次,这将耗费大量的食品监督资源(人力、物力),很难落实到位。在当前行政执法责任制追究制度进一步落实的情况下,加大了食品监督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心理负担。
1.3 量化评分标准不完善,动态等级评分间隔时间短:
目前,全国只有一个量化评分标准,对于餐饮业来说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特点(如企业规模不同、经营许可项目不同),不适用于同一标准。此外,评分表中关键监督项目所占比重过大,在应用中难以严格按照关键项目进行评价。动态等级评定过程中,发现餐饮服务单位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需要给予警告外行政处罚的,2个月内不给予动态等级评定,并收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公示牌,同时2个月期满后评定等级。
1.4 缺乏法律依据:
推行一项大规模的管理工作,法律保障是必须的,对于推行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在《食品安全法》中找不到相关的法律依据。
1.5 消费者对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认识不足,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对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宣传不够深入和全面,一般停留在宣传食品安全信誉A级单位的创建上,向社会公示主要也是公布食品安全信誉A级单位名单,使企业把此项工作误解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又一个评比活动,使得企业对实施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积极性不高,此外,据150份群众调查问卷显示,消费者量化分级管理知晓律仅为0.9%,由于对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了解不多,消费者很少把食品安全信誉级别作为选择就餐的条件。
2 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
加大力度采取各种形式向人民群众和企业宣传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让企业知道、让消费者了解、让食品监督员掌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政策信息和相关知识,避免搞成评比活动,强化食品监督、鼓励企业自律、提高餐饮业整体卫生水平才是最终目标。
2.2 修订量化评分表内容,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标准:
对评分表作进一步的具体细分和调整,进一步明确评分内容,规范具体操作方法,减少部分关键项目或将关键项目调整为一般项目,完善各项指标,增强量化评分表在实际工作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3 应尽快修改《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中增加量化分级管理内容,使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有法可依。
【关键词】餐饮卫生;监督管理;强化策略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取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时传出食品安全事件,这一方面会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另一方面也给我国餐饮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迫切需要在餐饮卫生监管层面上做出较大程度的改善。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虽然各级政府在餐饮卫生监管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但因为餐饮行业的特殊性,其卫生状况极易反复,再加上很多小餐饮行业具有技术含量低、启动快且一般在卫生设施上投入不足的特点,使得餐饮卫生的监督管理成效始终没有取得根本上的改善。鉴于此,本文对我国餐饮卫生的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强化监管工作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餐饮卫生监管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2餐饮卫生监督管理的现状分析
餐饮在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近几年,随着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日益提高,我国在餐饮卫生的监督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在餐饮食品安全的法规建设、卫生设施硬件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整个餐饮行业而言,其卫生安全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餐饮硬件设施得到改善,但仍不平衡。
随着餐饮服务行业的发展和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我国餐饮行业在硬件条件上得到了改善,特别是一些大型、高档的餐饮服务场所的硬件条件较好。如在一些高档酒店和快餐连锁门店,厨房的卫生状况良好,食品的加工流程也科学合理,食品原料的储存、加工和处理场所也都能满足餐饮卫生标准的要求。但在一些小餐馆中,依旧维持着硬件设施陈旧、落后的局面,这类小餐饮行业在卫生设施上的投入普遍不足,造成其极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而这必须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及有关行业的充分重视。
2.餐饮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提高不明显
餐饮管理属于软件建设的范畴。餐饮行业属于生产量大、生产过程分工协作、产品种类相对稳定且供应时间比较集中的特殊服务行业,且有根据规模而加工的特点。要想通过加强管理来提高效益,就应彻底摒弃传统的小作坊生产理念,以规模生产来对传统的小餐饮行业进行有效整合,进而带动整体服务水平和安全标准的提高。近年来,很多城市乃至于很多商场都建设了有利于集中管理的“美食广场”,这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但同时也要看到,仍然有部分区域因管理不善、生产加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等原因而导致群众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
3.餐饮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因为餐饮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其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工作环境较差且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也往往不高,这造成餐饮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工作流动性较大、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餐饮行业的特殊性,一些从业人员比较依赖于传统经验,对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和岗位操作规范可能并不了解,如果餐饮单位再不重视对这方面的培训和训练,那么长久以往则必然会对食品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3餐饮卫生监管强化策略探讨
1.建立适应本地区的餐饮业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博,这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各个地区在饮食习惯上并不相同,此时如果只依靠国家出台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则很难对种类如此繁多的餐饮食品进行全面覆盖。因此,有必要在充分参考和借鉴国家食品安全标注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涉及本地区餐饮业特色的标准体系和检验规范,以作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补充。具体而言,不仅要确保所建标准要满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相关方面的要求,还要为本地区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执法工作提供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持。
2.改进监管方式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餐饮行业出现了很多依靠传统监管方式很难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如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干扰正常的食品安全检验结论等。因此,为了提高餐饮卫生的监管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对传统的监管方式进行改进,具体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将突击检查、集中时段整改和长效管理相结合;将明查与暗访工作相结合,如可以在明查之外,进行不打招呼的暗访活动,以了解平常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不了的问题,这还可以给餐饮单位时刻敲响警钟,让他们随时都不敢放松对餐饮卫生的管理;实行从原料采购、食品加工到食品存储在内的整个加工过程的全面监管;建立餐饮业档案,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分析,从而为下一个阶段的监管工作重点的制定提供依据;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与社会各界的投诉举报相结合。
3.加快监测体系的建立
首先,要从重点监测对象开始,逐步在区域内推行食品安全电子化监控系统。因为电子监控设备的成本较高,所以本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逐步推广。其次,利用现有的监测资源、提升现有的监测水平,加强对重点食品的监测,保证食品供应的安全。最后,加大对食品监测方面的投入。部分地区在食品安全监测设备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餐饮卫生监管部门长久以来都还在使用老旧的设备,这是造成当前监管工作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监测设备资金的投入,及时更换老旧设备,以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4.完善信用体系
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反映了餐饮业诚信缺失、食品安全隐患长期存在等问题,而在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才是餐饮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之道。鉴于此,我们应该建立并完善餐饮单位的信用体系。可以建立区域内的餐饮业食品安全信息网,对外食品安全方面的新进展和新动态。此外,还应完善餐饮业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在区域内的餐饮企业中开展安全信用体系等级评定活动,要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宣传守信单位,曝光失信企业,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信用意识。
5.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
应加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能力的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并制定相应的预案,以确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在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可以得到有效处理,从而将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尽量降到最低。
4结束语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关乎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强化餐饮卫生监管工作则是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必须引起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逯延敏,虞洁红,张鲁京.小型餐饮业卫生监管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卫生法制,2013,(3):41-43
[2] 郭少颖,谷红,王会肖,等.对餐饮场所和肉食品作坊实施动物卫生监管之我见[J].中国动物检疫,2014,(10):84-85
1.1学校食堂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情况
检查中发现,学校食堂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106家,约占76%,无《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过期的34家,约占24%,另外,学校食堂还存在对外承包情况,承包或变相承包的78家,约占56%。
1.2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情况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临时工,工资待遇较低,流动性较大。经调查发现,食堂从业人员初中毕业居多,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甚少,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的仅占40%。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明,约67%的从业人员没有健康体检证明。个别从业人员不注重个人卫生,卫生习惯较差,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穿戴工作衣帽、留长发、留长指甲等现象,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和责任心不强。
1.3学校食堂设施设备情况
调研中发现,各县市对学校食堂设施设备配备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而有些乡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设备十分落后陈旧,有的操作间墙壁、天花板已经霉变脱落,卫生环境达不到要求。有些学校食堂还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规划布局不合理,餐厨面积狭小,有的仅有两间房屋,几十平方米。冰箱、冰柜等冷藏设备不全,且利用率不高。配备消毒设备的学校食堂较少,仅占37%,即使个别食堂有一些消毒设备,也只作摆设。
1.4学校食堂卫生管理情况
经调查,约5%学校厨房环境卫生条件极差,污水横流、墙壁上油污多,食品安全隐患极大。32%学校食堂防蝇、防虫、防鼠等“三防”设施不全,个别单位纱窗破裂,餐厅内无灭蝇灯,苍蝇密度大。消毒、保洁设施不全,餐具消毒不到位,消毒记录不完整。就餐桌椅油渍现象严重。
1.5学校食堂原材料采购情况
调查中发现有67%学校食堂对原材料采购把关不严,没有向卖家索证索票,采购验货制度形同虚设。学校食堂还存在使用无任何标识、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单位的“三无”产品,导致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约有34%学校食堂采购没有检验检疫的肉类产品,采购记录不完整、不及时,对供货商资质审查不严格,没有留存供货商的相关资质。
1.6学校食堂食品贮存加工制作情况
经调查,约有29%学校食堂贮存食品原料的场所不韩秀婷:聊城市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市场调研符合规定要求,场所存在不通风、潮湿、杂乱的情况,没有定期清理库存产品,部分产品已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有的食品加工区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还有的食堂原料清洗不彻底,生熟不分开,存在交叉污染情况。
2对策及建议
2.1把好学校食堂食品采购关,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学校食堂采购查验食品时应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应向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宜采取集中采购、定采购的方式确定供货商。严禁采购、贮存来路不明和质量低劣的食品和原料。对进货食品要做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产品名称、出厂日期等,并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
2.2加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一是加强从业人员食品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着重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二是结合学校食堂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从业人员普及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宣传食品安全对人的重要性,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三是要建立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档案。从业人员要定期体检并提交体检报告,对于患有疾病或者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从业人员要及时清退。
2.3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食品安全应急机制是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出问题时的一种应急反应机制,它能有效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首先,建立食品安全保障部。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后勤管理相关人员、校医院、餐厅从业人员以及部分学生代表组成的保障小组。明确职责,及时收集食品安全方面的有效信息,有食品安全隐患情况,做好记录和汇报工作,避免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预警机制。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时,各环节之间做好相互配合,发挥应急处理的作用,及时处理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最后,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成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岗位职责,严格做到责任到人,对于因工作疏忽,导致学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人员,要严惩不贷,一追到底。
2.4部门联合监管,加强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针对目前餐饮业食品监管“碎片化”的状态,建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局、教育局、农业局以及学校“五位一体”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各部门之间做好协调,各负其责,不推诿扯皮,不定期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保证监督频次,使监管常态化,并督促学校经常开展自查。二是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档案,对纳入食品安全不良信用记录名单的,在依法查处的同时,要进行重点监管。三是每年任意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食堂,并对其食品进行抽检,抽检结果不合格的食品给予严惩并通报。
3结论
[关键词]聊城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075-02
为了加强对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预防学校师生食物中毒,根据《山东省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课题组调查了聊城市部分学校食堂,分析了目前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任意抽取聊城市140所学校食堂,其中大专食堂1所,中专食堂1所,中学食堂98 所,小学食堂32 所,托幼机构食堂8所,基本涵盖了各层次、各类别的学校,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调查内容
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情况;学校食堂设施及布局结构情况;学校食堂加工、处理食品环境卫生情况;学校食堂消毒设备及餐具消毒情况;学校食堂原材料进出把关情况;学校餐厅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及持有情况;学校食堂原材料采购情况等。
2 调查结果
通过检查发现,全市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总体状况趋好,但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学校食堂餐饮业食品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1 学校食堂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情况
检查中发现,学校食堂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106家,约占76%,无《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过期的34家,约占24%,另外,学校食堂还存在对外承包情况,承包或变相承包的78家,约占56%。
2.2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情况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临时工,工资待遇较低,流动性较大。
经调查发现,食堂从业人员初中毕业居多,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甚少,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的仅占40%。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明,约67%的从业人员没有健康体检证明。个别从业人员不注重个人卫生,卫生习惯较差,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穿戴工作衣帽、留长发、留长指甲等现象,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和责任心不强。
2.3 学校食堂设施设备情况
调研中发现,各县市对学校食堂设施设备配备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而有些乡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设备十分落后陈旧,有的操作间墙壁、天花板已经霉变脱落,卫生环境达不到要求。有些学校食堂还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规划布局不合理,餐厨面积狭小,有的仅有两间房屋,几十平方米。冰箱、冰柜等冷藏设备不全,且利用率不高。配备消毒设备的学校食堂较少,仅占37%,即使个别食堂有一些消毒设备,也只作摆设。
2.4 学校食堂卫生管理情况
经调查,约5%学校厨房环境卫生条件极差,污水横流、墙壁上油污多,食品安全隐患极大。32%学校食堂防蝇、防虫、防鼠等“三防”设施不全,个别单位纱窗破裂,餐厅内无灭蝇灯,苍蝇密度大。消毒、保洁设施不全,餐具消毒不到位,消毒记录不完整。就餐桌椅油渍现象严重。
2.5 学校食堂原材料采购情况
调查中发现有67%学校食堂对原材料采购把关不严,没有向卖家索证索票,采购验货制度形同虚设。学校食堂还存在使用无任何标识、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单位的“三无”产品,导致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约有34%学校食堂采购没有检验检疫的肉类产品,采购记录不完整、不及时,对供货商资质审查不严格,没有留存供货商的相关资质。
2.6 学校食堂食品贮存加工制作情况
经调查,约有29%学校食堂贮存食品原料的场所不符合规定要求,场所存在不通风、潮湿、杂乱的情况,没有定期清理库存产品,部分产品已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有的食品加工区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还有的食堂原料清洗不彻底,生熟不分开,存在交叉污染情况。
3 对策及建议
3.1 把好学校食堂食品采购关,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学校食堂采购查验食品时应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应向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宜采取集中采购、定采购的方式确定供货商。严禁采购、贮存来路不明和质量低劣的食品和原料。对进货食品要做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产品名称、出厂日期等,并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
3.2 加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一是加强从业人员食品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着重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二是结合学校食堂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从业人员普及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宣传食品安全对人的重要性,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三是要建立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档案。从业人员要定期体检并提交体检报告,对于患有疾病或者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从业人员要及时清退。
3.3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食品安全应急机制是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出问题时的一种应急反应机制,它能有效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首先,建立食品安全保障部。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后勤管理相关人员、校医院、餐厅从业人员以及部分学生代表组成的保障小组。明确职责,及时收集食品安全方面的有效信息,有食品安全隐患情况,做好记录和汇报工作,避免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预警机制。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时,各环节之间做好相互配合,发挥应急处理的作用,及时处理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最后,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成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岗位职责,严格做到责任到人,对于因工作疏忽,导致学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人员,要严惩不贷,一追到底。
3.4 部门联合监管,加强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针对目前餐饮业食品监管“碎片化”的状态,建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局、教育局、农业局以及学校“五位一体”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各部门之间做好协调,各负其责,不推诿扯皮,不定期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保证监督频次,使监管常态化,并督促学校经常开展自查。二是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档案,对纳入食品安全不良信用记录名单的,在依法查处的同时,要进行重点监管。三是每年任意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食堂,并对其食品进行抽检,抽检结果不合格的食品给予严惩并通报。
4 结 论
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用资金来改善学校食堂基本设施设备,需要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食品安全意识,需要建立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需要相关部门强有力的监管等。通过采取这些有效的措施,相信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李萍,郭维仁,刘敏.对 141 所学校食品卫生检查情况的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16(4):14.
[2]李秀娟.驻马店市82家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7).
[3]卢蓉涛.浅议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及早安排部署。
为切实做好元旦春节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我县提早行动,县食安委于2009年12月17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12月23日,我县召开2009年第三次食品安全工作联席会,对元旦春节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加大查处力度,最大限度地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公众节日饮食安全。
(二)突出重点,认真开展专项整治。
节日期间我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原则,各职能部门、各乡(镇)、管理区抓住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及消费四个环节,以粮油、肉类、蔬菜、酱油、醋、水产品、豆制品、水果、乳制品和儿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以城乡结合部、食品批发部、农贸市场、农村集市等为重点部位,对各餐饮、农家乐旅游餐饮、小型餐饮单位和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等重点环节进行严格整治,依法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活动。节日期间我县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241人(次),车辆436车(次),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餐饮网点3080户(次);抽检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监测179个样品,合格176个,合格率为98.3%;检疫待宰生猪14189头,牛330头,羊74只,检疫畜产品8891.12吨,无害化处理病害猪肉370公斤,使进场待宰检疫率达100%,出场肉品合格率100%,检出病害肉品无害化处理率100%。开展瘦肉精专项检测10份,莱克多巴胺5份;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7件,收缴罚没款9250元;查获不合格食品733公斤。
(三)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节日期间,各职能部门、各乡(镇)、管理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科普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观念。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宣传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营造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共深入全县11个乡镇,112个次自然村,召开群众会36场次,标语展板2000条次,广播电视宣传25次,设咨询点25个,发放宣传资料25000份,专题培训农产品种养殖大户385人次。
(四)加强信息沟通,认真落实值班制度
节日期间,食安委办和各成员单位、各乡(镇)、管理区密切配合,畅通信息,认真落实值班制度,安排专人值班,要求值班人员对在节日期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按照《××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报送信息动态。由于措施到位,元旦春节期间,我县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紧缺,检验检测设备落后,监管执法人员不足,制约了对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
(二)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由于监管体制、客观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因素,加之对农村监管力量薄弱,农民群众安全意识相对较差,识别食品真伪能力不强,农村食品安全问题隐患较大。
关键词:食品安全 管理与控制 健康 预防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51-02
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造成食品安全有不同的原因:在检验检疫学视域下,可能原因有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各种污染;通过对食品产业链进行分析,可能出现的环节有原料选择环节、加工环节等等;技术的进步也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现,受利益趋势,脱离了道德底线的束缚,像瘦肉精、三聚氰胺等添加剂就会出现在食品当中,给人身健康带来问题,必须进行安全管理与控制。
1 现代食品安全存在问题
我国传统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中毒”这一方面,因而卫生管理一直以来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对比而言,现代食品更为复杂多样,其安全应还主要表现在“食源性疾病”这一方面,相应地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注重预防工作。
1.1 化学性污染难控制
不单单只是农产品食物,海产品食物也会遭遇严重的化学性污染,可见其范围之广。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食物需求,农业生产当中普遍依赖农药、化肥等等化学物质帮助控制虫害,提高产量,农产品加工当中普遍依赖化工原料延长食物存储时间,改善食物口味,三聚氰胺就是典型代表,化学污染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挑战。
1.2 生活方式疾病频现
快节奏地生活使越来越忙碌的人群选择在外饮食,食用的多为方便食品,再或者就是简单加工食品,吃一些生冷食物、各种动物食品、烧烤食品的几率增多,相应地健康风险也会增加,造成急性肠胃炎或者是中毒等健康疾患。
1.3 食品体系过于分散
我国的食品体系十分分散,存在着众多的小生产者,食品经营销售经历了诸多的加工者以及中间商,相应地食品经常会暴露在露天不卫生环境中受到污染,同时也会受到不法营销商利用出现掺杂使假现象。加上收到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诸如洁净水供应不足导致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
2 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
2.1 食品安全管理控制体系组成
(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现代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最主要地还是依靠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因而健全法律法规显得尤其重要。食品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出台的有《农业法》、《食品卫生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对食品安全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商业当中的一些不当行为设置了处罚,另外对无机食品、转基因食品进行了规定等等,从而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2)食品安全政策实施。法律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界定后,需要具体的政策协调实施。控制食品污染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确保农产品绿色无污染,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产品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监控。针对每年不同的情形,相应部门会制定具体的安全目标,比如食堂、餐厅农药残存不能相对于去年要降低3%到5%;遏制注水肉上市,控制“瘦肉精”的使用;肉、奶、蛋这些人体所必须摄入的营养要避免添加剂过多加入。(3)检验食品安全。我国相应设置了权威性的质检中心,通过给予资金投入、技术政策支持,极大地拓展了检测范围、改善了检测条件,增强了检测准去性。通过对食品进行检测,可以有效检测出各类不同食品的腐败,确定食品是否对人体有害,是否在销售当中存在欺骗消费者的现嫌疑,从而进行预防或者遏制。当然,这一切依托于质检工作者,因而对于质检工作着的培训显得尤其重要。
2.2 食品安全管理控制原则要求
(1)把关各个环节。食品链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从农作物生长,到产品生产、包装处理、运输存储、直至销售都需要食品安全工作者强化监管,进行预防。仅仅只对最终的产品进行检测是无法给予消费者可靠的保护的,把关各个环节,能够今早发现不健康食品,排除安全隐患。这是一项庞杂系统的工作,需要确立各种规范:农业生产规范、卫生规范等对关键点进行控制。(2)建立风险管理。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在第一个环节当中,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对食品污染残留成分进行检测,统计数据,确定其中存在的危害性大小;在第二环节中,综合考虑各方权益,尤其是消费者健康权益,坚持公平原则,选择控制对策;在第三环节中,就食品安全风险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交流者包括质检工作者、食品消费者、产业界学术界人员等等,对风险管理措施作出探讨与解释。
2.3 食品安全管理控制战略研究
(1)收集有用信息。依据一定的格式要求收集相应数据,比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食品政策制定标准、优先领域等等,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明晰食品安全战略目标。收集的信息必须有助于解决几大问题,首先是了解消费者所关注的,确定食源性危害、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类问题;其次必须在以上基础上必须对各个行业职责进行规定,他们与食品安全保障息息相关。(2)制定可行战略。可以从食品供应链着手。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以确保原材料的绿色无污染。蔬菜瓜果过多地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污染物残存超标,或者是动物饲料地不正确使用,最终都会影响食品质量。对食品生产加工进行管理,近些年,食品加工系统、销售系统越来越多样复杂,为了扩大销售范围,延长食品保质期,防腐剂成了必然选择,为了满足更多人群的不同口味,相应地各种配料也越来越多,这次都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挑战。对食品销售环节进行监管,借助开发研究出来的HACCP系统积极识别食品不安全因素,销售环节当中的流通与存储都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餐饮业就尤其需要注意店铺卫生达标以及制能设备的完善。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需要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加强检验,需要各行各业遵守行业道德积极支持,更需要消费者的广泛参与,新闻媒体监督等等,使食品问题得到多方管理控制,朝着更为健康的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应恒,霍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3):91-95.
推行校内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国内其他地方也有积极的探索。今年6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学校要落实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实行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包括北京在内,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逐渐在多个地方学校全面推广开来。
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青少年饮食安全,直接关系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广泛关注。厘清学校的主体责任和校长的第一责任人责任,有助于推动学校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饮食安全,避免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是一个新事物,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长期以来,校长主要负责管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对食品安全管理还相对陌生,要有一个熟悉和了解的过程。同时,学校食品安全千头万绪,相关监管容易挂一漏万,不能指望校长一个人去战斗,必须有一系列配套措施。
其一,禁止食堂外包。实践证明,一些学校食堂对外承包给个人,是食品安全的严重隐患。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承包者往往会购买一些“三无”产品、过期食材以降低成本。由于学校并非食堂的直接经营者,对于食堂的管理难免“隔层皮”,一些监管手段往往变形走样,得不到有效落实。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曾下发通知,要求农村学校食堂不得外包,但对于城区学校并没有具体规定。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全面禁止学校食堂外包,一律自主经营,有助于实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其二,强化公开透明。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不应仅仅体现在安全事件发生后的追责,日常管理中的履职情况也应清晰可见,接受学生和家长们的监督。各个学校可以成立由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组成的学校膳食委员会,直接参与学校食堂管理和监督,比如供餐单位的确定与评议,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的招标采购等。有条件的学校,还不妨运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直播食堂“后厨”,让学生们吃得舒心、放心。
全国各地读者如遇食品安全问题,可致电本刊(021-54030525)、来信或发邮件,本刊编辑部将向专家咨询后,及时解答。
市民来电:
有市民来电,反映上海某餐饮连锁店销售的套餐存在违法添加中药材的情况,并提供了该店的地址和销售证明。
案件处理:
接报后上海市食药监部门立即对该店进行检查,举报情况属实,对违法行为立案并作出了行政处罚。根据有关举报奖励的规定,对举报人发放了1 600余元举报奖励。
提醒:
政府监管部门欢迎市民积极参与行业监督,设立了举报投诉奖励,一经查实,最低奖励500元。市民如发现涉及食品的违法行为,要注意积极搜集证据,进行举报。当然,绝不可污蔑诽谤。此件案例中,餐饮企业需注意,对于可添加在食品中的中药材,国家早就作了规定,只有药食同源的食材才能做成菜肴出售,如枸杞子、胖大海、茯苓等87种物质。企业只要在开发新产品时查一查,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小心“冰箱肠炎”
进入盛夏后,举报热线12331接到不少市民来电,反映正常饮食后出现腹部不适或腹泻情况,经了解,可能与家庭使用冰箱不当有关。
夏季,冰箱门启闭频繁,箱温骤变,为细菌大量繁殖创造了适宜环境。很少有家庭对家用冰箱定期清洗消毒,更为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冰箱内的食物易交叉污染或接触冰箱内壁后被细菌污染,若食用时未煮透或清洗干净,就会染上“冰箱肠炎”,症状为恶心、腹疼、腹泻,并伴有发热,有时还会误诊为阑尾炎。
家用冰箱不具备灭菌功能,只能推迟食物腐败变质过程。因此,应定期对冰箱进行清洗、消毒,夏季可以更勤。清洗冰箱时可用0.5%的漂白粉擦洗,特别注意擦洗箱缝、拐角、隔架;生熟食品分仓分放,并用塑料袋加以封装,防止交叉污染;食物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存放的熟食一定要加热煮沸后再吃,瓜果一定要洗涤干净后再吃。
微言微语
【黄瓜带皮生吃有利于排毒】黄瓜皮含有较多的苦味素,是黄瓜的营养精华所在。生吃黄瓜最好连皮一起吃,更有利于体内排毒。
@水瓶艾琳 理论上是这样子的,但是,现在谁敢啊!那么些农药激素什么的。
@花非花非草非草 要注意瓜皮消毒哦,淡盐水浸泡5分钟。
二、突出重点,强化监管,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强化种植养殖环节监管
1加大对农产品温棚种植,畜产品暖棚养殖的技术指导和教育宣传,指导种植养殖户合理用药、科学饲养。
2加大对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工作力度,健全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和监控,加强对农药、兽药残留以及瘦肉精氯霉素污染的监测。
3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对种植、养殖全过程的管理,重点抓好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的监管,严肃查处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行为,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4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生产基地建设,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试点工作。
二)强化生产加工环节监管
5严格执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切实落实巡查、回访、年审、备案、抽查、强制检验和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等日常监管制度,健全食品企业档案,监督企业严格按标准生产,开展重点食品专项抽查,对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食品一律不得出厂销售。
6继续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专项整治。严厉整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查处企业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坚决打击黑窝点取缔无证无照违法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切实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普遍问题。
7按照县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做好豆腐加工小作坊蛋糕房压面铺等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民政办发〔〕253号)要求,认真做好豆腐加工小作坊、蛋糕房、面包房、馒头店、压面铺、烤饼店、卤肉店等日常监管工作,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8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高度重视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查工作,全面推进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和监督工作,加大对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
三)强化市场流通环节监管
9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督促食品经营者实施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协议准入、不合格食品退市和质量承诺制度,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一票通和粘贴式台帐制度,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可追溯,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10加强食品市场监管,突出抓好对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食品经营户、小食杂店的监管,严厉查处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食品、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以及印制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等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行为。
11加大食品快速抽检和结果通报力度,严防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流通,提高上市食品的质量。严格落实食品召回制度,对发现不合格的产品要坚决下架,清除出市场,并查清其生产源头、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对下架的产品要进行跟踪检查,严防退市后的食品二次流入市场。
12加大食品安全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信息化网络,扩大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和进学校的覆盖面,开辟消费纠纷和解绿色通道努力提升消费维权工作水平。
四)强化餐饮消费环节监管
13严格落实餐饮服务许可准入制度,对拟新开办的餐饮服务单位要严格依照准入标准进行审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发给《餐饮服务许可证》对未经验收批准擅自进行餐饮服务活动的摊点要依法坚决予以取缔。
14加强餐饮服务环节整治力度,重点整顿夜市小吃摊、家庭羊肉馆、中小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等区域,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认真落实农村自办宴席备案管理制度,督促其把好原料进货关,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建立进货台账,严厉打击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和劣质食用油等行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加大对餐饮具、原料的检测力度,着力解决餐具消毒设施不完善、制度不落实等问题,提高全县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15深入开展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和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将餐饮服务许可及企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健全完善信用等级分类管理、质量安全承诺等相关制度,强化餐饮服务企业的自律意识。
16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加大对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和健康检查工作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严格禁止未取得健康证明和培训合格证人员上岗,有效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五)强化肉品市场监管
17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和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加大对定点屠宰场的监督力度,打击定点屠宰场屠宰病死猪,出售病害猪的行为,严查冷藏运输病害肉行为,打击经营私宰肉、病害肉行为,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病害肉和注水肉的行为,规范活禽屠宰,严防未经检疫和检验的不合格畜禽产品流入市场。
18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畜禽定点屠宰的管理,严格生猪、牛、羊、家禽定点屠宰操作规程和检疫检验制度,继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开展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评定试点工作,依法关闭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屠宰加工场。
六)强化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
19认真部署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各乡镇和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尽快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两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全力保证节日期间食品市场供应充足、质量安全,有效预防和杜绝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0扎实开展节日期间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以酒类、肉类、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儿童食品、调味品、粮油、蔬菜、水果等为重点品种,以食品批发部、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连锁超市、生产小作坊、畜禽屠宰点、小吃摊、中小餐饮企业为重点区域,深入组织开展一次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21努力营造食品安全消费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作用,利用咨询台、黑板报、宣传栏、服务窗口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依法维权意识和科学消费水平,着力营造安全饮食的社会环境和快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22确保节日期间食品安全工作信息畅通。要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保证24小时值班电话畅通,并及时受理、核查群众投诉、举报、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要按照早预防、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四早要求,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一旦辖区内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按照《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向县政府办公室和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告,并积极配合开展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落实责任,强化协作,确保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1落实责任。各乡镇政府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的作用和三员协管作用,对照年度《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和《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标准》逐条逐项落实,认真落实辖区内农村自办群体性筵席备案等管理制度,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辖区内食品安全放心。
2加强配合。县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积极开展整顿工作,并加强沟通协调,及时报告和通报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要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受理和组织查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