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16:08:18
导语:在中考化学原子质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明确应用范围
该定律的研究对象是化学变化,对于其他变化(如物理变化)所表现的规律不能用这一定律进行解释。所有的化学变化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质量守恒
该定律研究的是质量的守恒,而不是其他物质的量(如体积)守恒。
我们知道,物质的质量可以相加减,而气体的体积不能相加减(因分子之间有间隔)。
3.理解参加化学反应
定理中所指的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是指发生反应的那部分物质,未发生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中,否则求得的生成物的总质量会比实际值大。如3g碳在10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是13g,而是11g,因为碳和氧气化合时,二者的质量比一定为12∶32=3∶8,即与3g碳反应时,有8g氧气参加了反应,其中的2g氧气未参加反应。
4.理解质量总和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否则就会得出质量不守恒的结论。
5.理解守恒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抓住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
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可归纳如下。
01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各地中考的热点。综观近年来的各地中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一、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例1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所用的燃料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3R + 2CO2 + 4H2O,则R的化学式为( )。
A.N2 B.NO C.NO2 D.N2H4
解析:解答本题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因为化学反应前有2个C,8个H,6个N,8个O,反应后有2个C,8个H,8个O,所以3R中应有6个N,故R的化学式为N2。故选A。
二、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26g铝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 )。
A.小于6g B.等于6g
C.大于6g D.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铝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铝的质量,因此,6g铝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一定大于6g。故选C。
三、求物质的质量比
例3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只生成30gD。若增加10gC,A与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 )。
A.3∶2 B.2∶3 C.5∶2 D.5∶3
解析:由题意知,增加10gC,A与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C的质量比为15g∶(15g+10g)=3∶5。
设15gC完全反应需A的质量为x。
A~C
3 5
x 15g
3/x=5/15g
x=9g
再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30gD共消耗B的质量为30g-15g-9g=6g,则A与B的质量比为9g∶6g=3∶2。故选A。
四、推断物质的组成
例4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g该纯净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含不含氧元素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在4.4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mC=4.4g×12/44=1.2g;在3.6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为mH=3.6g×2/18=0.4g。因为1.2g+0.4g=1.6g,所以该纯净物中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A。
五、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例5有X2、XY3两种物质,使12gX2与足量XY3反应生成24gXY,反应方程式为X2+XY3=3XY,则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4∶1
解析:设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X2+ XY3=3XY
2a 3(a+b)
12g 24g
12a/12g=3(a+b)/24g
a/b=3/1
故选C。
六、求物质的质量
例6在化学反应3A+B=2C+D中,12gA与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3∶2 。当有8gB参加反应时,生成D的质量是()。
A.16g B.14g C.8g D.5g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2gA与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 (12g +3g)×2/(3+2)=6g。
设8gB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x。
故选A。
七、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例7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1所示。
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表1可知,Z反应后质量等于零,为反应物;Y与Q反应后质量增加,均为生成物;因为Z反应后质量减少了84g,Y和Q反应后质量总共增加了31g,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X为生成物。再由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选C。
[练习]
已知A、B 两种物质反应生成C。用7gA、2gB,或4gA、5gB充分反应后都可以得到6gC。现取A、B固体混合物共9g,充分反应后得到7.5gC,则该混合物中A和B的质量分别为______。
大智学校始终专注校外培训,项目涵盖高考辅导、中考辅导、高考复读、艺术培训、作文培训、素质拓展、自主招生指导等,辅导形式包括1对1个性化辅导、2人制高端辅导、精品小班辅导,全方位帮助学生实现从平凡晋级到优秀、从优秀蜕变至卓越。
大智学校由课外辅导教学研究专家张朋先生领衔的“大智名师讲师团”拥有优秀教师千余人,教研成果百余项,教学服务顾问化,教材出版数十套,恩惠学子百余万。率先在行业内推出“大道从简分层教学法”,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经典性、前瞻性。教学工作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强调学以致用,强化应试技能训练及心态调整,富有鲜明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累计帮助15000多人顺利升入全国重点院校,35000多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院校,有10000多人顺利考入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青岛二中等重点高中,高考复读创造了最牛复读班,学生成绩进步率高达98%,学员家长满意率高达99%,被广大家长及学生称为“中高考的加油站,名校的领航人”。
口碑比较好的课外辅导机构咨询电话(即日起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有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
济南大智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22256
找课114-济南 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3898
【其他辅导机构也不错哦,可以多咨询几家】
济南学大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3957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找家教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不仅要想方设法跟上老师的复习思路,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何来搞好这一年的化学复习呢?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招数:
招数一: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例如对催化剂的认识,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一词指加快或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折腾,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一、变形法
例1.下列物质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A.FeOB.Fe2O3
C.Fe3O4D.Fe2(SO4)3
解析:将各选项化学式均变形为“XYn”型,即为FeO、FeO3/2、FeO4/3、Fe(SO4)3/2,通过比较各化学式中除铁原子以外的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式量大小,便可知所给四种物质中只有FeO中除铁原子外的其它原子的式量最小,即FeO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选A。
二、估算法
例2.有一种盐酸盐,通过实验分析之后,测定它含氯47.56%,这种物质是()
A.NaClB.KCl
C.CaCl2D.MgCl2
解析:依据题目特点,将题中含氯质量分数近似处理为50%,即与另一元素质量各占一半,那么另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应稍大于氯元素的质量和,选项四种物质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分别为:23∶35.5,39∶5.5,20∶35.5,24∶35.5,只有39∶35.5,即KCl中钾元素质量稍大于氯元素质量,接近50%,选B。
三、极端假设法
例3.某含铁样品5.6g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0.195g,则其所含杂质可能是()
A.NaB.MgC.AlD.Zn
解析:假设5.6克为纯铁,根据化学方程式易计算出与稀硫酸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克,而实际氢气的质量0.195克小于0.2克,说明杂质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与铁、稀硫酸反应后的产物硫酸亚铁中铁元素化合价相同时,其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D符合。同时也说明当杂质为5.6克时,其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比0.195克大,而5.6克钠、铝分别与稀硫酸反应时(钠实质先与水反应,后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均大于0.2克,即此题选D。
例4.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10%B.30%C.50%D.70%
解析:假设木炭燃烧后全部生成CO2,此时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44,其中C%=24%,则CO2%=88%,N2%=1-CO2%=1-88%=12%。
假设木炭燃烧后全部生成CO,此时碳与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28,C%=24%,则CO%=56%,N2%=1-CO2%=1-56%=44%。
而实际生成的为CO、CO2的混合气体,故N2%应在12%~44%,即选B。
例5.喜树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喜树碱的生物碱,这种碱的相对分子质量在300~400
之间,实验分析得知其元素组成为:C 69.0%、O占18.4%,且O含量为H的4倍其余为N,则一个喜树碱分子中含有的原总数为()
A.42B.43C.44D.45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种生物碱中H% 4.6%,N% = 1-C%-O%-H% =1-69% 18.4%-4.6%=8%,假设这种生物碱的相对子质量为300,则分子中所含氮原子的个为300×8%÷14=1.71,假设这种生物碱的对分子质量为400,则分子中所含氮原子个数为400×8%÷14=2.28。而这种生物碱相对分子质量在300~400之间,故其中所氮原子的个数在1.17~2.28,因为分子中含原子的个数为整数,因此分子中所含氮子数为2,相对分子质量为2×14÷8%=350依次可计算出C原子个数为20,O原子数为4,H原子个数为16,故该题选A。
四、元素守恒法
例6.有一Fe与FeO的混合物,测得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克,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质量为()
解之得:x=15.2选B。
例7.某种含硫酸亚铁的药物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服用这种含铁元素10%的药物112 mg,则每天他服用的这种药物中含硫酸亚铁(FeSO4)的质量是(该药物中其他成分不含铁元素)()
A. 30.4mgB. 15.2 mg
C. 22.4 mgD. 22.6 mg
解析:由题意可知,患者服用的铁元素全部来自FeSO4中的铁元素,设每天他服用的药物中含FeSO4的质量是xmg,则根据铁元素守恒有:
例8.Fe2O3、ZnO、CuO的固体混合物粉末ag,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1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则a的数值为()
A.7.41B.3.59C.3.21D.2.46
解析:由于ag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1g,故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2.41g,又由于1个O与1分子的CO生成1分子的CO2,1分子的CO2又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1分子的碳酸钙,因而有相当量关系:
O~CO2~CaCO3
16100
a-2.415.00
16/100=( a-2.41)/5.00
解之得:a=3.21g,选C。
五、差量法
例9.将CO通入盛有12 g Fe2O3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9.6g,则反应后生成铁的质量为()
A.2.4gB.5.6gC.8.4gD.9.6解析:由于此题中只说明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并没有说明反应是否完全,所以用常规解法易上当受骗,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在反应中,Fe2O3中的氧元素与CO结合为CO2而逸散掉,此时的Fe2O3变为铁单质,所以可利用差量法来求解。假设反应后生成铁的质量为x克,反应后固体质量的减少量为12-9.6=2.4g。
六、拆分法
例10.已知FeSO4和Fe2(SO4)3组成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 a%B.1-2 a% C.1- 3a%D.1-4 a%解析:此题中不知道原混合物中FeSO4和Fe2(SO4)3的质量之比,所以解题无从下手,但仔细分析题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混合物中不论FeSO4和Fe2(SO4)3以何比例混合,原混合物可拆分为Fe和SO4两部分,且硫、氧原子个数比为1:4,质量比为32:(16×4)=1:2,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a%.
W(Fe)+W(O)+W(S)=100% W(Fe)+2a%+ a%=100%
解之得:W(Fe)=1-3a%,即选C。
七、电荷守恒法
例11.工业品盐酸中因含有Fe3+而带黄色,若某工业品盐酸中的H+和Cl-的个数比为91:94,则该盐酸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
()
A.1:1B.1:3C.91:94D.1:94
解析:由于溶液对外显电中性,因而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0,假设溶液中Fe3+的个数为x,Cl-的个数为y,则溶液中H+的个数为(91/94)y,依据电荷守恒3x+(91/94)y=y,解之得:x/y=1:94,选D。
八、质量守恒法
例12.将20克甲、5克乙、8克丙三种纯净物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可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5克甲、16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是()
A. 12gB.9gC.4gD. 17g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反应后甲物质质量减少了20-5=15g,乙物质减少了5g,而丙物质增加了16-8=8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新物质丁的质量为15+5-8=12g,选A。
例13.在反应A+B=2 C+ D中,已知30 g A和1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 g D,且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40B.60C.20D.25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比较容易兴奋的,尤其是一些生动、直观的实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适当地渗透一些问题是很有效的。如,在讲氧气的性质时可以讲: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的白雾产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这类题目让学生思考,既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对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有帮助。
在初三化学的教学内容中,一些知识比较抽象,比如分子、原子和元素的知识、溶解度的概念等,如果用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一味强调死记硬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掌握起来也颇感困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好这些知识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骤减。笔者在教学中编了一些辨析题,让学生通过否定与肯定,正确与错误的讨论,去伪存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以下笔者在概念教学中采用的一些辨析题:
(关于原子的)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电子数=中子数;
(2)原子是最小的结构微粒;
(3)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氧原子核内有8 个中子,说明它的核电荷数为8;
(5)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说明1 个氢原子重1 克。
二、把握难度,循序渐进
在日常测验、考试中,对试题的难易把握是很严谨的。我们有一条原则,不出偏题、怪题,不出学生没有学到的知识的题,不出内容重复的题。题目量要足,覆盖面要广,但难度要控制。比如在化学用语的题目中这类题目是比较难的:“某镁粉和氧化镁粉末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其中镁粉的质量分数为____。” 我们用它压轴。但类似“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22%,则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A. 34% B. 44% C. 66% D.无法确定”属于偏题,我们则坚决摒弃。
在平时学生作业中,如遇到没有教过的知识,或者怪僻的题目,我们也坚决删掉。因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做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若经常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反而会增加学习的恐惧感,使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受挫,这样反倒适得其反。
三、日积月累才能出好题目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平时学校的测验、考试题都要原创的话,是不现实的。但怎样利用现有的题目,改编成符合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整体试卷难易的题目,还是应该能做到的。
比如这道题:“已知A、B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A、B元素的质量比为2∶3,其原子量之比为2∶1,又知A 元素的化合价为+n,则该化合物中B 元素的化合价_____”若要降低难度,只需在其原子量之比为2∶1 后面加一个问题:“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便可以了。
又如这样一道中考题:“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_____ A 铁和铜、B 铁和银、C 铜和银、D 只有银”中考以后的各种试卷中,这道题经常出现,笔者觉得这道题不错,它既考查了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的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如果在教学中只是照搬,就题讲题,大部分学生只能掌握一点。若能举一反三,效果会更好。下面是笔者让学生考虑的一道题:在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可能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铁有剩余,则此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2)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所得的固体物质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可能有。
部分地区中考试卷知识点分布情况统计
一、知基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一定律,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该定律的探究实验是第一个进行定量分析的化学实验,揭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1.“化学反应”是理解定律的先决条件。质量守恒定律只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和“生成”是分析定律的突破口。一定要强调“反应物”必须指“实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不能将“没有真实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纳入其中。对于“生成物”而言,应该指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其中包括在生成物中出现的气体或者沉淀。
3.“质量总和”是应用定律的关键所在。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应当选择密封环境体系。
4.“守恒(相等)”是定律的终极结论。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质量守恒”,不涉及“体积守恒”、“分子数目守恒”等。
例1 两同学对蜂窝煤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当燃烧正旺时将炉门关上,煤层上方出现蓝色火焰
解释:此时氧气不足,产生的CO在燃烧。
B.煤完全燃烧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
解释: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
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解释:CO难溶于水。
D.将煤做成蜂窝状更易燃烧
解释:蜂窝状的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
解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时,只能说明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而煤燃烧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是因为生成了CO2等气体,同样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答案为B。
中考题型总结及预测:在2008年中考中,涉及到此知识点的考题有:河南省第8题(选择题),肇庆市第20题(填空题),四川南充市第17题(实验探究题)等。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仍将是2009年中考的考点,与之相关的题型变化较多,有选择、填空、实验等题型,其分值约为2~4分。
二、明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拓展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和基石,应用广泛: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合理解释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现象,揭示和反驳伪科学,如水变油,点石成金等。2.确定物质所含的元素种类及质量,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以及物质变化的化学方程式等。3.引导我们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合理进行化学工艺、工业生产等。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角度解释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
1.一定不发生改变的要素,宏观方面有:物质的质量总和、元素种类、元素质量;微观方面有: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
2.一定发生变化的要素,宏观方面是指物质的种类;微观方面是指分子的种类。
3.有可能发生变化的要素是分子的数目(微观)。
例2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解析:这是一道表格数据型试题,应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催化剂等。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2.56g的a物质和0.64g的b物质化合生成3.2g的c物质,d物质可能是催化剂。c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包含a、b物质中元素的种类。其中a、b物质的质量比为2.56g:0.64g=4:1。故答案为B。
中考题型总结及预测:在2008年中考中,涉及此考点的试题有:沈阳市第9题(选择题),天津市第17题(填空题)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一般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尤其以选择题常见,其分值约为2~4分。
三、看热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是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重要化学用语。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为: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可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步骤为:1.写: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2.配:写好化学式,配平计量数;3.注: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明;4.标:生成气体或沉淀,箭头要标明。
常见的反应条件: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当反应物中没有气体时,生成物中气体应注明“”,当反应物中没有固体时,固体生成物后应注明“”。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1.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2.表示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质量比);3.表示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关系(化学计量数比)。
例3下面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示意图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解析:由示意图分析、确定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 2CO2;再从分子-原子观点来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即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或分子发生了变化)。
中考题型总结及预测:在2008年中考中,涉及到此考点的试题有:柳州市第13题(选择题),徐州市第22题(填空题),青岛市第25题(理解分析题),广东省第3题(实验探究题)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常以选择、填空、实验题形式出现,还可能出现分析、简答等主观题,分值约为6~8分。
四、破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即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1.观察法。适用于简单、直观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直接判断出各物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2.最小公倍数法。确定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某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配上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使得该元素左右两边的原子个数相等。
除此之外,还有奇数配偶法、代数法等。
例4腌制食品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易诱发癌症。有人设想,先向含有亚硝酸盐(以NaNO2为例说明)的腌制食品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铵,共热后生成无毒无害的氮气、水和氯化钠;然后再持续加热,使过量的氯化铵分解为氨气、氯化氢气体,经过这样处理的腌制食品就可放心食用了。请写出设想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要比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还要简单。首先根据题中提供的已知信息确定好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然后正确写出化学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即可。
答案:NH4Cl + NaNO2N2 + 2H2O + NaCl;
NH4Cl NH3 + HCl。
中考题型总结及预测:在2008年中考中,涉及到此考点的试题有:常州市第9题(选择题),潍坊市第22题(填空题)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往往以填空题和化学实验题为主,分值约为6~8分。
五、析错点――与化学方程式相关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数学计算方法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解题步骤为:设未知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列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简明地写出答案。
1.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抓住4个“准确”。准确书写化学式,准确配平化学方程式,准确注明反应条件,准确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错化学式、方程式未配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误等是常见的错误。
2.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遇到不纯物时,要先将不纯的已知量换算为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质量(g)=不纯物质量(g)×纯度。若是已知气体的体积,则应将其换算为质量才可进行计算:气体质量(g)=气体体积(L)×密度。
例5石灰厂为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4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计算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解析:本题是一道有关数据分析处理的计算题。应认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迅速找到完全参加反应的纯物质的质量作为计算的已知条件。
由第三次和第四次剩余固体的质量数可以得出,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1g,第一问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很容易求出;第一、二、三次所加的5g盐酸溶液都参加了反应,且每次与之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都为1g,利用1g碳酸钙的质量就可求出纯净的盐酸的质量,进而可以将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求出。因溶液具有均一性,这5g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就是该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1)W( ) = ×100%=75%;
(2)设纯净的盐酸的质量为x
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73100
x 1g
73 : 100 = x : 1g,
x=0.73g。
W(HCl)= ×100%=14.6%。
答: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
中考题型总结及预测:在2008年中考中,涉及到此考点的考题有:海南省第35题(选择题),汕头市第25题(化学计算),咸宁市第21题(自编计算题)等。与化学方程式相关的计算题一般以压轴题形式出现,分值约为5~10分。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准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该定律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理解“参加反应”的含义:对于反应物来说,一定要强调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而不是各物质质量简单的相加,一定不要把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计算在反应前的物质质量总和中。
3.理解“反应后生成”的含义:一定要强调是指“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原来就有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中。
4.理解“质量总和”的含义: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物质,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否则就会出现“不守恒”的现象。
5.理解“质量守恒”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不包括其他方面(如:体积或其他物理量)的守恒。
6.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变化,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
7.小结与归纳: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和一个可能改变。
化学反应过程五个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2006年典型中考题例析
1.判断物质的组成
(1)根据元素种类不变进行推断
【例1】(2006北京考题) 某物质由碳、氢、氧3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物质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有关该物质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有碳、氢、氧元素
B.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一定有碳元素,可能有氢、氧元素
D.一定有碳、氧元素,可能有氢元素
解析:根据题中所述的现象可知,该物质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答案:B。
(2)根据元素质量不变进行推断
【例2】(2006江阴考题) 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克氧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对该化合物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含有C、H、O三种元素
B.只含有C、H两种元素
C.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解析:该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判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合物的质量为:8.8g+5.4g-9.6g=4.6g;该化合物中所含C元素的质量为:8.8g×12/12+16×2×100%=2.4g;该化合物中所含H元素的质量为:5.4g×2/2/+16×100%=0.6g;该化合物中所含O元素的质量为:4.6g-2.4g-0.6g=1.6g;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0.6g/12=1∶3 。
答案:A、C。
2.求解物质的化学式
【例3】(2006河南考题) “齐二药”假药事件是将“二甘醇”用于药品生产造成的。“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C4H10O3+4O2=2X+3H2O,而导致人中毒。X的化学式为( )
A. C4H4O8B. 2H4O4
C. C2H2O2D. C2H2O4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不变,很容易求知X的化学式为C2H2O4。
答案:D。
3.求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
【例4】(2006盐城考题)A、B、C三种物质各15g,当它们相互反应完成时,生成30g新物质D。若再增加10gC,它们又继续反应到完成时,A与C恰好消耗完毕。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2∶3 B.2∶1C.3∶2D.1∶1
解析:再增加10gC,反应又继续进行,说明原来的15gA和B均有剩余,15gC完全参加反应可生成30gD,则25gC完全参加反应可生成50gD,此时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50g-15g-25g=10g,因此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15g:10g=3:2 。
答案:C。
4.求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例5】(2006黑龙江考题) 已知化学反应:2A + B2 =2AB 。某同学取7gA和2gB2混合,经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AB的质量为5g,B2无剩余。则反应物A与B2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解析:由题意可知:生成5gAB时,消耗A的质量为:5g-2g=3g,根据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积之比可知:反应物A与B2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g×1/2):2g=3∶4。
答案:3∶4。
5.求化学反应的计量数之比
【例6】(2006沈阳考题)
分别表示 A、B、C三种物质的分子,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3:2:4B.3:2:2 C.1:2:3 D.1:2:2
解析:参加反应的A的分子数为1个,参加反应的B的分子数为2个,生成的C的分子数为2个,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2。
答案:D。
6.判断反应类型
【例7】(2006山西考题)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A、B、C、D 四种物质,在同一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为:A物质增加的质量为:10.6g-1g=9.6g,B物质减少的质量为:27g-2.5g=24.5g,D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C物质的质量应为增加。即B物质为反应物,A物质和C物质为生成物,D物质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答案:B。
7.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例8】(2006黑龙江考题)某化学反应可用以下漫画表示,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
(2)该反应生成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3)分析以上漫画图示你还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展现了一种独具匠心的命题形式,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巧妙地考查质量守恒定律,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增强了试题的趣味性。
答案:(1)反应物有两种物质,生成物有一种物质(同种分子构成即该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2)该反应生成的物质是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因此也属于氧化物(或化合物、纯净物)。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等)。
8.综合计算
【例9】(2006襄樊考题) 现有NaNO3和Na2CO3的混合物20克,为了除掉其中的Na2CO3,配制NaNO3溶液,李华同学将该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水中配制成60克溶液,再向其中加入50克C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CaCO3沉淀,过滤后得到100克溶液,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沉淀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Na2CO3的质量,进而求出溶液中NaNO3的质量,从而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反应中生成了CaCO3沉淀的质量为:60g+50g-100g=10g。
设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反应中生NaNO3的质量为y,
9.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例10】(2006辽宁考题)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小明和小华来到实验室,他们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了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在整理仪器时小明发现,原来氢氧化钠溶液是放在敞口容器中的,于是他们对刚刚完成的实验产生了疑问:
[提出问题]:
①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②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什么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查找资料]
部分铜盐的溶解性表(20℃)
(3)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
[设计实验]
怎样确定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解释与分析]
①假如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其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什么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
解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条件是体系内的气体不能逸出体系外,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整个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逸出体系,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②“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不变;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逸出;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物均存在于烧杯中。
化学与自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社会热点、突发事件与现象紧密相连,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发生在国内外的新事物、新科技,能充分激活考生所学的知识,让考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考点分析
考点1:时事与突发事件类
关注时事与突发事件是中考命题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主要表现为不少中考题以最新的时事内容或突发事件为素材,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这些“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起点高,落点低”的知识来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类比迁移能力及接受处理新信息能力,真正实现课程标准要达到的目标.2013年中考之前全国各地,特别是本省、本市所发生的各种时政新闻、重大建设成就与突发事件都要关注,都要从化学的角度思考,都有可能成为2013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的情景.如2013年6月前各地发生的灾害(如水灾、旱灾、地震等各种天灾人祸和自然灾害)、全国各地及我省发生的各种疫情或其他危及人类安全与健康的重大事件、各地重大经济建设成就或考古发现、重大科技发明或成果(如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等)、交通事故中的化学问题(如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等)、火灾、干旱与人工降雨、能源、环境保护、2013年世界水日、环境日、土地日、地球日的主题等等.
考点2:健康类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与健康及其有关的问题自然也就成了热门话题,这一点在近几年中考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将与健康有关的内容作为试题的情景(包括对人类的危害等),特别是社会上刚刚发生的、影响比较大的与健康有关的事件作为试题的情景(如地沟油、瘦肉精、2012年12月爆发的茅台等名酒塑化剂超标及速成鸡事件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读题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各种行为和习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该类试题在今后将会继续成为中考考查的主角.
考点3:安全类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化学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关注着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的各种重大事件.如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的矿难事件、假药事件、有毒有害食品事件、铅中毒事件、违规堆放或处理含有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矿渣与废渣对水源的污染、酒后驾车导致的各种安全事故(全国各地正在进行严查酒后驾车的专项行动)、假冒伪劣产品引起的伤人事件等等.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大多以这些生产、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为试题情境来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让考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社会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考点4:环保类
为了唤起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保护地球―我们的家园”的社会责任,在中考中频频出现环保型试题.这类题主要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各种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要求考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环境污染和保护的简单问题.今后中考中会继续将绿色化学、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或低碳经济等)、水污染(如水华或赤潮现象等)、大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土壤的沙漠化等作为考查的重点.
考点5:能源类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如何节约能源、更好的利用现有的能源和资源及开发新的能源成为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中考中的热点.
考点6:科技类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学上的新发现、新成果也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做出了巨大贡献.高科技、新发现等都离不开化学【如北斗导航卫星、嫦娥探月卫星、2012年6月16日成功发射的载人飞船“神舟九号”在太空和“天宫一号”顺利对接与分离及返回(“神舟十号”飞船预计2013年6月份发射)、我国军事工业重大进展标志的歼15舰载机、歼20战机和航空母舰、超级计算机、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都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中考中常常出现.试题设置时往往给出一系列解题所需要的条件、知识、启发性的图示或图表,要求考生根据内容,发现本质,寻求规律,进而完成知识在新情境下的迁移.解题时一定不要被试题的新颖、高科技而难倒、吓倒,要有求胜的信心,注意题给的信息和条件是解题的必要因素.
考点7:生产、生活类
近年来,以生产、生活为背景或素材的考查形式呈星火燎原之势,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及“化学源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生活”的理念,也显示了化学教学与知识考查的“返璞归真”.大到高科技产品、各种重大工程的生产,小到家庭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甚至学习中的用品,都可能做为试题的背景,要求考生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去解决其中的实际问题.
考点8:军事类
虽然和平是世界主流,但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仍然每天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发生,如亚洲的伊拉克、巴基斯坦、巴勒斯坦、阿富汗、叙利亚及非洲大陆等地每天都有事件发生,各种武器装备也在不断的更新中,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出售武器,在冲突或局部战争中试验自己的武器装备,等等.都与化学有关,都是中考命题的绝佳素材,从化学的角度剖析、分析其中的原理是中考考查该类问题的主要形式.
三、样题精析
例11.福州是宜居之城,有福之州.民间流传着:七溜八溜不离“虎纠”.
(1)鼓山是福州的名片之一.鼓山涌泉寺内有一口距今960多年的大铁锅,表面出现锈迹,其主要原因是:铁与 、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采取相应的防锈 措施保护“千年古锅”.
(2)“佛跳墙”是福州传统名菜
①菜名源自诗句“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此诗句体现出分子的哪些性质: .(填一点)
②上表是“佛跳墙”的配料表.其中属于
糖类的有 ,富含蛋白质的有 .(填一种)
2.(1)织染苎麻布是连江畲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技艺.苎麻是一种草本植物,它的纤维可以用来织布.由此可知,苎麻布料属于 (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2)连江的温泉度假村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①温泉水富含钾、钙、镁、氟、硅 等,这里的“钾、
钙、镁、氟、硅”指的是 .(填标号)
A.分子B.原子C.元素
②温泉水的pH在7.5~8.9之间,该温泉水显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③检验该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简单方法是 .
3.平潭风光旖旎.景色宜人的“三十六脚湖”是平潭自来水厂的水源.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①下列属于自来水生产使用的净水方法是 .(填标号)
(A) 沉淀(B) 过滤(D) 煮沸 (D) 蒸馏
②在沉淀池中,加入生石灰可降低水的硬度.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自来水生产可用氯气进行杀菌消毒.请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
充完整:Cl2+H2O=HClO+ .
解析:本题是一道名片式,以展示地方特色为核心设计的化学综合性试题,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社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更重要的目的让学生在读题、解题过程中了解家乡特色、家乡的特产等,并由此产生热爱家乡、为家乡自豪的情感,体现考试育人的功能.1.福州: (1)氧气、水.(2)① 分子不断运动(合理答案均可);②冰糖;鸡肉(合理答案均可).2.连江:(1)天然纤维. (2)①(C);② 碱性;③ 取样,加入肥皂水,搅拌后观察现象.3.平潭 ① AB;
② CaO+H2O=Ca(OH)2;③HCl.
失分分析不能准确解读诗句的涵义和把握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以至不能读出分子的性质和无法确认其中的营养素.
例2(2012年济宁)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因有咸味、外观酷似食盐而常被误食.亚硝酸盐能致癌,因有良好的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肉类食品添加剂,但用量严格限制.
亚硝酸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暴露于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加热至320℃以上或遇强酸则分解出红棕色有毒有刺激性的二氧化氮气体.
请根据信息回答:
(1)亚硝酸钠的保存方式是 ,原因是.
(2) 试设计出两种区别亚硝酸钠和食盐的简单方案(简单叙述即可):
方案一:;方案二:.
解析:本题是一道较为典型的食品安全问题,意在让学生在读题与解题过程中了解食盐与亚硝酸钠的区别,认识到化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1),由题干可知亚硝酸钠暴露于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故亚硝酸钠应该密封保存.(2),对比题干所展示的亚硝酸盐的性质与学过的氯化钠性质,找出不同的地方,再设计方案区别:亚硝酸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而氯化钠的水溶液是中性的,所以可将二者配成溶液,再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区别.或由亚硝酸钠加热至320 ℃以上或遇强酸则分解出红棕色有毒有刺激性的二氧化氮气体,而氯化钠则无,所以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来区别二者.
失分分析:不能准确把握题干中展示的亚硝酸钠的性质,就无法得出区别方法.
例3(2012年扬州)“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月球探测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
(1)“嫦娥一号”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变化,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液态氢作燃料除燃烧时产生较大的推动力外,另一个优点是.对于目前全世界出现能源危机,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至少填两种).
(2)月球上的He-3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蕴藏量巨大,探月的目标之一是探测核聚变燃料He-3的分布.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从原子的构成来看,He-3、He-4两种原子的数不同,化学性质.
(3)“嫦娥一号”另一个目标是探测下列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K、Th(钍)、U(铀)、O、Si、Mg、Al、Ca、Fe、Ti(钛)、Na、Mn、Cr(铬)、Gd(钆).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
(4)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钛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耐酸碱、耐腐蚀等优良的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我国四川省有大型钒钛磁铁矿,由钒钛磁铁矿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过程如下:
①钛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TiO3(钛酸亚铁),其中钛的化合价为 价.
②TiCl4在高温下与足量Mg反应生成金属Ti,该反应属于(填反应类型).
③上述生产过程中得到的金属钛中混有少量金属杂质,可加入除去.
F=Gm1m2r2.
适应范围:两个可以视为质点的任何物体之间,或者是两个均质球之间.如果是两质点,r为两质点间的距离;如果是两个均质的球体,r为两球心之间的距离.
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时,学生由于理解不够透彻,很容易掉进题目设置的陷阱中.下面举例分析.
陷阱1:关于公式F=Gm1m2r2中物理量的意义和r头上的小2
例1 假设地球为一密度均匀的球体,若保持其密度不变,而将其半径缩小为12,那么地面上的物体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为原来的().
A.2倍 B.12 C.4倍 D.18
分析:公式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m1、m2分别为两个相互作用物体的质量,r为质点间距离,或为两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球心间的距离,或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球心到球外一质点间的距离.题中保持地球密度不变,而将其半径缩小为12,同时地球的质量也发生变化.根据m=ρV=ρ43πr3可知,地球质量变成原来18.再根据F=Gm1m2r2,得F原=Gm1m2r2,F现=Gm1m2r2=G18m1m2(12r)2=12Gm1m2r2,F现=12F原.
答案为B.
陷阱2:关于万有引力F=Gm1m2r2公式中的r
例2 对于质量为m1和质量为m2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F=Gm1m2r2,判断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无穷大,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无穷时,万有引力趋近于零的说法正确与否?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是否清楚万有引力的条件,严格地说来此公式只适应于计算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无穷时,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公式适应,由公式得到万有引力趋近于零.但两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再小的物体也不可以看作质点,公式不再适应,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不会变得无穷大,所以上面的说法后半句是对的,前半句是错的.
陷阱3:关于万有引力公式中的r和向心力公式中的r含义不同
说明: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是描述曲线运动的物理量,其计算式为
an=v2r=ω2r.
Fn=man=mv2r=mω2r.
式中r为运动路径的曲率半径.如果物体做圆周运动,r就是圆的半径.
当我们把天体的运动简化为匀速圆周运动时,两天体间的万有引力为其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
Fn=F=Gm1m2r2.
但公式Fn=man=mv2r=mω2r中的r指的是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或者是一般曲线运动的曲率半径,而公式Fn=F=Gm1m2r2中的r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或者是两个均质球体的球心距.
例3 宇宙中有一种双星,它们仅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两星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
分析:两星间距离l,l=r1+r2.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相互间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
Gm1m2l2=m1ω2r1.
Gm1m2l2=m2ω2r2.
两式相比,整理得到r1r2=m2m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化学物质多若星辰,变化万千,因而由化学现象编制的讨论型化学习题、试题在中学化学教学,尤其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比比皆是.笔者从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精选两道讨论型化学中考题,在我校举行的“中考试题解题能力竞赛”活动中,对22名化学教师体现出了很好的区分度.下面是笔者对两道题的解答和点评.
例1 (2011年桂林)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A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和9gH2O,则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是().
A.26 B.40 C.58 D.90
分析:由A+O2CO2+H2O可知化合物A中一定含C、H元素,因未告知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故无法确定化合物A中是否含氧元素.
解:44gCO2中含C元素的质量为:44g×1244=12g,9gH2O中含H元素的质量为:9g×218=1g,且不同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化合物A中C、H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
设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CH)mOn(m为正整数、n为零或正整数).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m+16n.
若13m+16n=26,m=2,n=0,此时A的化学式为C2H2.
若13m+16n=40,m、n不可能均为正整数(或m为正整数、n为零),不符.
若13m+16n=58,m=2,n=2,此时A的化学式为C2H2O2.
若13m+16n=90,m=2,n=4,此时A的化学式为C2H2O4.
答案为B.
例2 (2011年日照)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10203040506070
溶解度/g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则其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m或n)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3)10℃时,131g饱和KCl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10℃,可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
(4)如图2,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冰块 D.硝酸铵固体 E.浓硫酸
分析:(1)是表格与图象的转化,比较容易;(2)涉及对表格数据的细致分析,且落脚点是溶解度(而非温度)有较大难度;(3)相当于是恒温蒸发;(4)有一定的综合性.
解:(1)从表格数据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直接根据0℃时KNO3的溶解度较KCl小的信息),不难得出答案为m.
(2)根据表格数据,T30℃时,KNO3的溶解度均比KCl大,故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20℃~30℃范围内的某一温度.该温度范围内,31.6g
初三的化学是一门比较难的科目,但是我们又面临着中考,时间紧迫,做好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知道化学知识点初中提纲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知识点初中提纲,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化学知识点初中提纲1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一、溶解性表的记忆口诀
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
碱溶铵钾钠钡钙,硫酸盐类除钡钙,
氯化物除银亚汞,碳磷酸盐多不溶
化学知识点初中提纲2一: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二:其它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
(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
(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状态
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蓝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铜绿):绿色固体 黑色固体:碳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CuSO4)、氯酸钾、氯化钾、氧化镁、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锌
紫黑色:高锰酸钾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FeSO4)
32、要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3、由双原子构成分子的气体:H2、O2、N2、Cl2、F2
34、下列由原子结构中哪部分决定: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②、元素的分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③、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④、元素的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⑤、相对原子量由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35、学过的有机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
36、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1)五个不改变:认宏观看元素的种类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从微观看原子质量、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
(2)两个一定改变:认宏观看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从微观看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3)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总和可能改变。
37、碳的两种单质:石墨、金刚石(形成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8、写出下列物质的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沼气:CH4、煤气:CO、水煤气:CO、H2、天然气:CH4、酒精:C2H5OH、
醋酸:CH3COOH、石灰浆、熟石灰、石灰水:Ca(OH)2、生石灰:CaO、
大理石、石灰石:CaCO3
化学知识点初中提纲3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CaCO3+HCl—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C2H5OH+O2—
甲醇燃烧CH3OH+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H2+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O2—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O2—(氧气充足)C+O2—(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①与水反应: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CO2+Ca(OH)2—(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①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C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CaCO3+HCl—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化学知识点初中提纲4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化学知识点初中提纲5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