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16:08:26
导语:在初中语文教学感悟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素质教育;兴趣;学习方法
G633.3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与人文教学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重中之重。本人在教学之余,认真学习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这本教师必读的书,本人也从中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一、课堂
课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战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教师最终需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改革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更新教育理念,要用新的观念来武装头脑,用新的、有效的、适用的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工作。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二、实施素质教育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三、深入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四、人性教学
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语文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语文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五、语言、文化相结合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学语文意识和能力。因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了解祖国文化,尤其是我国的历史文化,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
六、自我更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之一。通过分析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探讨阅读技巧,对当前阅读课教学反思以及合作教学模式在阅读课中的运用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它主要表现在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准确性两个方面。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地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的获得至少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语言能力和阅读技巧。语言能力是指拥有一定词汇量、一定文化背景常识和一些基础语法知识。阅读技巧包括猜词能力、推理能力、寻找中心句的能力和合理用眼的技巧等。
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环境
在与学生互动阅读的时候,抛掉自己是权威的化身,和学生一样是阅读的参与者,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用权学生全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他们的灵感才会激发出来,他们才有创新冲动,才会有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的美好境界,进而他们的智慧、情感、个性、创新意识才会提升, 将“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思想要落到实处。
阅读教学同样也离不开灵活多样、随机应变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予以点拨,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思考、学习并发展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人人畅所欲言,不必遵循太多的规矩。学生发言可以自由一些,有话直接站起来说,说了就可坐下,对喜欢质疑的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品味到阅读的甘甜。
学生课堂“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但是,有时个别教师兴之所至,洋洒千言,学生壅塞难言,成为教师一言堂;有时,教师过于迷信权威,对标准答案奉之金科玉律,学生一答就错,更难形成表达的欲望。这样,离实现民主教学的新观念越走越远了。
二、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上把“兴趣”解释为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的倾向,是激发学生的直接动力。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人们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引导人加快获取知识的进程;兴趣是成才的前提,引导人全身心投入于自己喜好的专业活动。事实证明: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境界使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反应最快、思维最活跃、学习效率最高。然而,现实中,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特别是那些在语文学习上下了大量功夫、花了不少力气,可学习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的学生更是对语文学习毫无兴趣,甚至望而生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务必加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就要有新意,教学手段要富有特色,用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让阅读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我爱读、我会读,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主阵地。
三、创造合理的阅读情境
创设情境能够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从而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技能而不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学中的情境必须是合理而有效的,它应该符合学情,能够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和融入情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以平时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1.联系生活:情境是什么?一种环境,一种融入情感的环境。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也影响着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从教材中去寻找生活的痕迹,用与生活自然联系的情境去开启学生的情感,才能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走入语文学习的美好境界。
例如学习课文《看云识天气》,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了解了云的不同特征,也明白了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课文的阅读学习似乎很圆满了,就这样总结结尾也无可厚非。这时,教师在幻灯片上出示了一幅照片,那个等待结束的课堂开始活跃起来,初一孩子的眼眸闪亮了。照片上是学校的操场,熟悉的篮球场、塑胶跑道等景物让学生迅速进入了照片中的氛围,这是一张刚拍的照片,上面有时间的标志,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彩,让他们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判断天气状况。学生们观察着、思索着、朗诵着,一堂课就这样有了一个精彩的尾声。
2.品味语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创设建立在对语言准确品味的基础上,而创设情境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品味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创设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情境,开发学生情感的源流,让学生在受到熏陶感染的同时叹服作者的妙笔生花。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让学生阅读后谈对文中前后两个“啜泣”的不同理解。为了品出词语的内涵,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分析当时“我”的心情。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讨论感悟出“啜泣”所包含的情感,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教师带着学生走入由“啜泣”这个词而创设的情境中,从而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深对文章揭示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总之,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其本身的内在规律,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内心的体味,触发感悟和交流,形成学习的内驱力,才能构建一个富有生命活力,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初中语文 小说审美教学
随着新一轮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普及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这种课程改革趋势的影响下,很多新颖的文学作品被纳入初中语文教材,并切实受到师生的青睐,成为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热点。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欣赏、感悟、体会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针对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但是,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内部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忽略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在语文小说学习中缺乏一定的欣赏和感悟能力,严重制约自身学习的进步和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深入探讨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要鲜活,师生的双向互动代替教师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以人为本”成为语文教育观的核心。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需要得到改革。
1.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针对语文小说的教学,激发学生在小说阅读方面的兴趣是教师开展小说审美教学的第一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是没有任何依据,学生对语文小说有了浓厚的兴趣,语文学习的动力才会被进一步激发。怀着阅读兴趣,学生对小说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教师开展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压力会随之减轻。在此,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新课程改革促使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进入初中语文教学范围,对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作品的特点,借助现代教育环境下的各种教学工具,为学生打造新型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如在学习《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范进中举的过程”为线索,将小说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内容展示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想象:范进中举的场景及中举前后亲人朋友对他态度转变的丑恶嘴脸,让学生带着兴趣感受作者赋予小说人物的那种讽刺意味,并进一步明确小说作者的写作意图。
2.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的语言美
小说中,语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表现要素,耐人寻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有效提升小说的层次。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小说描写的语言,体会语言中的深意和语言之美。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分析小说中描写不同人物语言、动作、肖像的部分;二是明确小说中运用的拟人、比喻、夸张等写作手法;三是联系小说内容,感悟语言。此外,小说背景、环境要素等内容都是学生体会小说语言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感悟语言美的过程中,小说审美情趣也会得到培养。例如初中语文教材《美猴王》,小说针对美猴王的生活情境和它的灵性体现,有这样一段描写:“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这是一段很有趣味的话,其中涉及了小说的写作手法、美猴王的生活环境和习惯等内容,学生只有学会了欣赏语言美,才能进一步感悟蕴含这些语言背后的审美情趣和深层寓意。
3.引领学生走进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
情节是小说三要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一部好的小说,作者需要在情节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就一部小说而言,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小说环境的描写都离不开小说情节的描绘。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可以深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牵引读者的心灵,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悟到小说的美,强化读者的审美意识,从而走进小说中人物的内心,和他们一起感受跌宕起伏情节下的各种喜怒哀乐。例如罗贯中的《空城计》这篇小说,小说在情节安排中,有效遵循了开端、发展、、结局的发展线路:“诸葛亮和司马懿敌我力量悬殊”引发故事的开端,“诸葛亮看透司马懿性格的弱点,布置空城计”形成故事的,“司马懿兵退四十里”为故事写下了结尾。对这种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步挖掘、探索,例如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给予学生自由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这种情节设置背后的深刻内涵。在领会情节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小说中存在的内蕴美,从而塑造审美情趣。
总的来说,小说审美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小说的理解,提高教师在小说教学方面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初中语文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彰显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正是对新课程理念教学的实践。因此,小说审美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小说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的语言美、引领学生走进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实现学生在小说审美情趣方面的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立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探微[J].淄博师专学报,2009,02:39-42.
[2]旦正吉,代青卓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10:105.
[3]高经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问题探讨[J].才智,2015,11:214.
微课让原本枯燥单调的语文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样,也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为了最大化的发挥微课应用的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术掌握水平,优化微课应用策略,落实课程改革要求。
1.应用微课强化教学内容理解
入选到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的篇章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编排的经典文学作品,由这些优秀文学篇章构成的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文学世界,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丰富情感力量。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虽然和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对情感的把握能力还有待加强,要想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还是具有较大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而微课教学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教学方法,对于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着巨大的帮助。微课应用过程中会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视频为学生呈现原本枯燥抽象的语文学习内容抽象的语文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与升华。例如,在教学《黄河颂》时,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真实的感受黄河,因此无法形成直观的感知,对于教材当中描绘的壮丽黄河场景以及作者所表达对黄河的赞叹之情难以有效的认知和理解,更不能够形成深层次的感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微课教学引入其中,用生动形象的微课教学视频来为学生展示真实档案中黄河的壮观景象,为学生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深化学生对于篇章情感的理解。
2.应用微课拓宽语文教学内涵
微课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而要想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教师必须要优化微课应用的方法,选准微课教学的切入点,以及微课和语文教学的融合点。应用微课拓展语文教学内涵就是其中教师必须要把握的一种方法,强调的关键性内容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准则的同时,推动学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初中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教学课堂,对教学内涵进行拓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应在和谐的师生互动当中来增强教学效果。为了增强微克的应用效果,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文章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进而能够找到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当中将重难点融合其中,并为学生重难点的突破提供启发和指导的素材,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语文学习的难题,深层次的感悟语文内涵。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文章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用微可直观呈现的方式来将篇章当中描绘的场景美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启发学生分析和领悟场景,将这些形象的画面和篇章当中的语言文字整合起来进行分析,引起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最终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并真正实现应用微客来拓宽语文教学内涵的目的。
3.应用微课营造良好教学意境
关键词 语文教育 情感教育 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情感教育的概念及特征
情感是人对世界存在着的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它反映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当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的主观需求时,而所谓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与认知教育有所区别的是,它将人的情感摆放在第一位,并通过教育促进人的情感的发展。情感教育的实施不但使学生们的情感在语文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得到升华,还可以有效协调与其它心理机制之间的关系,使人的心理机制达到最佳状态。与其它教育比较而言,情感教育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具有兴趣性、适应性、创造性、审美性这几个特征。
2初中语文教育对情感教育培养的策略
情感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因为它是一种充分结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状况的教育,同时它又把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与感情融合到一块,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充分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初中语文教育对情感教育培养:
2.1社会生活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生活如同一本丰富的教材,在语文的教学课堂里面离不了生活这一鲜活的教材。由于生活含了人的思想、言行、品质、灵魂、修养等等,是人类情感的基石和源泉。生活也如语文教材的延伸,我们只有认真去深入生活中,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才会从观察到的生活里面真正去了解生活,我们才知道怎么样做人,才能更好把语文这门课程学好。在将生活阅历和社会阅历情感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快地帮助学生去认识这个社会,感悟到人生的门径。比如,现在存在的实际问题,许多的初中学生写不出丰富情感的作文,不是由于他们本身对汉字、词语掌握的不好,究其原因,而是因为学生没有一定程度的生活经验,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这时候让他们写出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感,完全不太可能。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去观看报纸、电视、网络媒体,通过这些媒介去关注社会,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学生自己写出含有丰富情感的文章,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2.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意识地效激发学生兴趣,是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情感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教育规律早已经揭示了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完全有必要让学生对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他们善于学习教材、欣赏教材、运用教材和研究教材。只有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的学习、欣赏、运用与研究,才能让学生在清醒的认识比较中发现自我,重塑自我,进而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节与环境,尽最大可能地做学生学习的忠实引路人和指导者,真正让学生善于和敢于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去体验和理解初中语文教学。这样,日复一日,学生就会在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下,逐渐产生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起自身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情感与经历,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
2.3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渗透情感教育,尽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地明确问题。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对问题情境进行多途径以及多渠道的创设。例如在讲《无题》这首诗的第一句时,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觉得最难的事情有哪些,再和诗中的“难”去比较,充分体会诗人面对自己所爱的人的离别,因无计可施而感到的困惑、惶恐和惘然的情感体验。
3结语
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课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学目标赋予老师和学生的使命不只是要突出工具性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展现出这门课程的人文性、情感性。语文教育与其它教育有着极其不一样的地方,是因为它极具思想和内涵的特殊教育,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能力,更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融合起来,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最大能量。
参考文献
[1] 孙新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导刊,2012(12).
[2] 胡华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1(19).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课堂激趣法有效性
前言
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非常普遍的现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很低,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不高,在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中,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过的问题。一直以来,大多数初中生认为语文的学习是非常简单的一门课程,再加上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课堂与课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从而使教师的语文教学面临着瓶颈。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趣味。
1.教具激趣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适当使用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工具,比如音频、图片以及事物,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1]。例如,教师在教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春》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春天相关的图片,然后再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会自觉的带着这些问题仔细观察和思考,从而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激发。然后教师再积极引导学生大胆的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文进行自由联想,顺势导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另外,教师在教古诗词使,可以将音频运用教学中来,让学生充分感知国学大师的吟诵,体验古诗词的抑扬顿挫。例如,教师在教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挖芥菜》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拿着芥菜这一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芥菜的样子,然后再顺势导入课文学习中去。通过运用教具激趣法,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活跃,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角色扮演激趣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感悟、习作、倾听、倾诉以及表达。在选用语文课文时,教师应该根据一定的教学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方法,充分利用教材的安排来进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角色扮演激趣法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听、说、读、写,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听说能力,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将角色扮演激趣法运用于语文教学来实现[2]。例如,教师在教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让学生自由分组,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让学生根据课文编写自己的台词,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有大家统一选出表演最出色的前三组,让他们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书写感悟的方式,更加加深学生所要表达的情感。
3. 角色扮演激趣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文课程的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生硬死板,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因此,只有语文教师自身具备了情感的熏陶,在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步子去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语文是一门集情感、表演、朗诵于一体的学科,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师时应该充分结合语文的这些特点[3]。例如,教师在教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幼时记趣》这篇文章时,教师的语调应该在严肃中略带欢快,在加上一些动作的配合,让学生沉浸在这些动情的情感之中,去感知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更快更清晰的认识。将情感激趣法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除了可以通过朗诵吸引学生之外,还可以运用一些肢体动作加以配合,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理解课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应用教具激趣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角色扮演激趣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角色扮演激趣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秦巧丽.漫谈激趣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初中),2013,66(02):03-05.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 主体性
一、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首先,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动员全体学生参加教学活动。保持积极地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性地位确立的重要保障。只有学生始终对语文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去。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说,视频观看。语文课堂教学的开端是整个课堂学习的重要切入点,是学生能否学好本堂语文知识的关键。然而,在这一时段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视频的方式引出课堂话题。利用简短的教学视频,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到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来。
其次,教师应适当介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介入要适当、适时、合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不应该亲力亲为,适当的给学生留下个人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也不应该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及时的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凸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时,也不要过于按照教师自己个人的思想行为方式解决问题,要询问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习惯背景。当时马致远正处于年轻气盛,渴望功名。然而元朝统治时期实行政策压制,对于汉族士一阶级进行打压,不许汉人考取功名,因此,诗人终身不能得志。学生通过教师的背景介绍,来增加对诗歌的认识,发表学生的自我见解,试着独立完成课后的习题。
第三,教师在评价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时要遵循科学、开放的评价准则,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主体性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采用鼓励式的方式,对于做得好的同学进行奖励,而对于较差的学生也要进行激励。教师要让学生也才参与到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评价工作中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评价,有利于建立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还能进行师生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可以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学生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评价工作,让学生之间彼此讨论研究,并做出最后总结。学生还可以提出在语文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与建议,教师也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更好的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与研究活动,也就更好的凸出了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
第四,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多元化。除了以上的几个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还可以在语文的教学方法上入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多方面改造,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培养初中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展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者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对师生教学的束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本基础知识的课程中,教师可选择记忆与联系并存的教学方法,另外,学生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总结与归纳。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归纳与复习的过程,语文知识包含许多琐碎的知识点,因此,只有学生在不断地总结中,反复复习语文课本,才能学好语文。除此之外,还要求师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总的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自主建立初中语文知识复习资料,定期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总结,上课认真听讲,学会做笔记。勤于问人,善于思考等。例如:根据实际情况说明了,大多数初中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上课记录的笔记都比较有技巧和方法,记录的内容较为完整。因此,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学习和复习资料。
第五,寻找体现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教师能够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以往教师完全占用课堂时间的传统教学方法,抛弃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形成更加科学健康的初中语文教育方式,这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在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就可以适当指导学生掌握初中语文的方法和技巧。如,首先让学生泛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背景;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初中语文文章,要求学生要逐字逐句的细读文章,对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品读文章。学生多次初中语文文章,细细品味文章的精彩之处,学生在初中语文时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初中语文感悟。也可以写初中语文感悟,总结初中语文技巧和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从整体上看,学生就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为了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实现初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接下来,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2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中,都包含着美的教育,教师应该在挖掘教材内在美的基础上,通过展示美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感知美、领悟美、创造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播放多媒体幻灯片等方法来让学生去认真地品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美的意蕴和气势。通过这种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让初中生通过图书馆、报纸、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各样的渠道来查找三峡的风土人情、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三峡有关的神话、和三峡相关的诗词、三峡水电站等一系列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初中生就可以感受到三峡的美,从而对《三峡》这篇文章更是赞不绝口。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课前通过U盘或者其他的方式搜集整理好的丰富的三峡资料和三峡图片,在多媒体幻灯片上展示出来,并且让初中生之间互相共享自己搜集的三峡相关的资料,让初中生真正体验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三峡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有如此湍急的水流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初中生踊跃回答,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3 运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提高初中语文阅读写作课的质量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运用诵读、默读、写作、抄写等等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深入地挖掘教材中隐含的要素,让初中生领略到文章的亮点,领悟作家创作的独到之处,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活跃度和写作水平。
比如,教导初中生通过不断诵读课文,体会作家善于捕捉生活中“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亮点。要求一个年约十来岁初中生写出惊世绝伦的创意大作,仿佛有点不切合实际。其实具有创新性的文章并非是难以高攀的,我们相信“世界上并不缺乏美,而且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创新性的文章并不都是与众不同的另类作品,而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一个平凡的话语,在某一个情景下都会引发了每个人细微的思绪波澜。如果初中生学会把握了这些细微感悟,并善于用文字细腻地表达出,这也是一种创新性的文章。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在学习课本景点范文的时候,有意识地点化一下同学。比如说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每个同学都看过无数次父母的背影,但是为什么偏偏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却如此令人感动呢?我们知道,朱自清这篇《背影》的文字极其朴素无华,描写的站台情景也是非常一般。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无需过多地用理论解释《背影》的艺术魅力,而是用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诵读,让初中生自己在不断的诵读中,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自主地领悟个中的艺术魅力。
4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法,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
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法,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初中生围绕着某一课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初中生的主人地位,教师从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教师在进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下面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法:教师在课前让初中生查找资料,搜集陶渊明的基本情况和《桃花源记》相关评论资料,把不懂的词句记录下来。课堂上,教师组织初中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研究的主题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存在吗?存在的话,它在哪里?不存在的话,陶渊明为什么要说谎呢?讨论的主题要尽量设计得开放一点,任由初中生进行发挥,自由地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可以参与他们的小组讨论,从中给与他们适当的指点。然后,由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陈述该组的讨论意见,最后教师给与每组和全班讨论结果一定的总结和提议。通过这种方式,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每一节课都让初中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初中生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自主学习解决,没有必要合作讨论;初中生难于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解决。在形式上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最主要的是在学习内容上使初中生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让初中生在短暂的时间中获取实效。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几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真正有利于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主导作用,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初中生能够具备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以便真正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建峰.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 学周刊, 2012,(11) .
[2] 陈宏芹.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教学[J]. 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 2011,(05) .
[3] 杨士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4) .
[4] 靳长影. 全面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全力提升语文教学质效——谈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 考试周刊, 2011,(5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2-0033-01
近年来,为了改革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多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模式方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新课标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理念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倡导积极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够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让语文教学的课程更加有活力。因此,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开放创新中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僵化。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一些教师还是在素质教育的掩盖下进行着应试教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教师不思进取,不能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研究上;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评价教师的方法不科学,还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能力的标准,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不能把素质教育的成果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2)写作教学僵化。学生的写作应该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通过观察生活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才能写出灵魂。但现在的作文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去模仿优秀的作文,这样会使学生只会重复别人的观点,导致文思枯竭,失去了写作的源泉,使写作建立在无本之木、空阁楼台之上。(3)教学内容僵化。语文教学不同于自然学科,语文教学需要更多的人文气息,要与时代相结合。现在的语文课本有些文章固然经典,但很多已经与时代脱节,这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新鲜知识。但很多家长和教师只鼓励学生购买学习资料,不鼓励学生看课外书,甚至对学生看课外书进行限制,怕耽误学习不能考取更高的分数,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改进措施
语文的课本教学固然重要,但对课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样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广泛挖掘课程教学资源,不但要把国内外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让学生背诵理解,还要把反映当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博览群书,丰富视野。(1)教学方法要生动灵活。初中语文教学不但要从“本本”出发,还要让学生通过接触其他材料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和对感性材料的理性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比如学习《登岳阳楼》时,不但要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诗文内容,还要让学生通过其他书籍、图片、视频等让他们了解岳阳楼的前世今生,领略祖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古迹,达到既掌握课本知识又提高语文素养的效果。再如,在讲杜甫的《春望》时,可以让学生看看徐州当年在日本铁蹄下沦陷的视频影像,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心理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2)教会学生科学的写作方法。在写作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不能把写作教学作为考试分数的工具,要把写作当作终身的习惯和乐趣。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写作的“源”,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文思泉涌,而不是让学生抓耳挠腮。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训练为有思考的人,而不是机械背诵的机器。如何能培养学生写作的“源”呢?归根结底还是要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再加上必要的写作技巧,当然如果能借助一些工具书就更好了。这样,就把学生感到恐惧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写作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当然也就能做到文思源涌、下笔如有神了。(3)教学内容要开放。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学生就算能把课本倒背如流也不会考出很好的成绩。这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除了课本的知识点外,还要更多地阅读诗词歌赋、时文美文,让他们在阅读中理解感悟、细细品味,在感悟中理解作者的意图,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内容。另外,要让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养成主动接受事物感悟生活的习惯,在生活中多听多看多观察,因为生活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源泉,是学生学习理性知识的原动力。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还要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学校可以开展“百日诵读”活动,要求学生每天阅读,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把阅读的视频和照片发到微信平台或QQ平台,让老师和其他的学生监督。同时,教师也要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互谈读书心得,防止部分学生作弊。这样,通过如火如荼的读书活动,可以培养出学生的阅读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同时,学生在读书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再经过大脑的加工制作,写文章时就不会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写出的东西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真情实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结束语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但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教师都应大胆尝试,以苦作乐,通过示范课、公开课等磨炼意志,增强对教学改革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屠锦红.关于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