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16:08:28
导语:在经济增长的与经济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兵团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一、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由Goldsmith[1](1969)提出,他通过对35个跨国数据分析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问题,得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Shaw[2](1956)在《金融中介、储蓄与投资》一文中证明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Shaw与Gurley(1960)在《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中分析了除货币体系外,非货币金融中介从储蓄到投资的转化过程中对经济发展尤其是社会的生产性投资起到的作用。Patrick[3](1966)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需求追随”和“供给领先”两种类型的关系,并指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供给与需求之间可能存在着更替领先现象。Mckinnon[4](1973)开创性地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发现金融抑制是经济不发达的原因,主张“金融深化”,推行金融自由政策。国内对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展开了一定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袁云峰[5](2007)利用随即边界模型以跨省面板数据研究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而西部地区则作用相反。马丹[6](2007)则认为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袁志刚,谈儒勇(2009)摒弃了传统的以跨国、跨部门为研究主体的研究方向,而是采用单个国家或某一区域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
二、兵团金融与经济发展情况
(一)兵团金融发展的现状
1.兵团金融整体发展状况。近年来,兵团金融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兵团经济增长贡献度越来越大。目前对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金融相关率”。金融相关率最早由戈德史密斯提出,用于衡量一国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指的是某一时点上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家“十五”、“十一五”期间,兵团金融业取得较快发展,金融相关率增长趋势可见表1。
2.兵团金融机构体系逐步完善,银行业主要由驻疆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工、中、建、农)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及邮储银行构成。截止2011年底,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842.44亿元,比2010年增加73.52亿元,同比增加9.56%;驻疆金融机构对兵团贷款余额达1170.34亿元,比上年增加294.88亿元,同比增长34%,发展势头良好。同时兵团积极与各金融机构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如兵团与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有力地支持了兵团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宏观金融改革不断推进、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金融体系不断健全的形势下,兵团金融业发展迅猛,在兵团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兵团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推动下,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下,兵团经济在过去的十年间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兵团在2002~2011年这十年间,GDP从2002年的214.1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968.84亿元,不仅增幅较大而且十年间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与全国各省经济实力相比,兵团经济总量始终处于垫底位置。现阶段,兵团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产业结构构成中2011年工业产值占37.9%,占比最高,但与一产比重33.8%,三产比重28.3%之间差距较小,未能发挥工业主导的作用。此外,兵团产业演进并没有按照一般的演进规律而是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24.8%逐步增加到2011年的37.9%,而三产份额却由2002年的36.0%下降到2011年的28.3%,同时一产比重基本保持在33.5%~39%之间上下波动,这也说明兵团产业发展尽管在走工业化道路,但其工业发展替代三产发展的路劲,最终必然会导致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尽管如此,兵团经济增长的速度高于同期全国经济增长平均速度,兵团经济发展正在逐步缩小与全国经济发展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
三、兵团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与数据选择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采取GDP作为衡量兵团经济发展的水平,金融发展水平采用的是麦氏指标即金融相关率(FIR)表示。本文以兵团为研究对象,研究兵团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中所用数据为1990~2011年的年度数据,变量数据均来自于《兵团统计年鉴》。此外,对所涉及的变量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以消除可能存在的方差及其他随机干扰。变量Y记为lnGDP,变量X记为lnFIR。
(二)变量平稳性检验(ADF检验)结果
在计量分析中,为防止伪回归结果的出现,首先本文通过ADF单位根法检验两个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ADF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中c与t表示带有常数项和趋势项,临界值是在1%、5%与10%显著性水平下得到的Mckinnon值。在5%显著性条件下,时间序列lnGDP与lnFIR,在零阶条件下存在单位根,继续进行差分处理,在二阶差分条件下,lnGDP在1%显著水平下,与lnFIR在5%显著性水平下不存在单位根,表明这两个时间序列变量是平稳的,且均为二阶单整,记作lnGDP(2),lnGDP(2),符合建立协整检验的条件。
(三)协整分析
协整检验主要用于检验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基于VAR模型,本文对lnGDP与lnFIR进行协整分析。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GDP与FIR之间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根据约翰森迹检验可判断VAR模型中协整向量的个数。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水平条件下,lnGDP与lnFIR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其中可得协整方程为:
LnGDP=6.8152+0.31750lnFIR 式(1)
0.0153 0.0247
由式(1)可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当金融相关率提升1个百分点,那么GDP可提高0.3个百分点。该实证结果也验证了戈德史密士等学者的研究结论: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当然,这个结论与兵团当前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兵团目前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各产业部门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高离不开资本的注入与部门间的流动。同时金融的发展为经济发展降低交易风险,极大地刺激各行业部门向外投资的需求。换言之,金融的中介功能正好迎合了兵团经济大发展的需要,银行为各经济部门提供广泛的信贷支持,简化信贷程序,方便企业申请贷款,放宽民间融资渠道等。尤其在近年来,金融对兵团经济的迅猛增长起到了积极地促进、调节作用。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即便变量之间可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不一定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判断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解释变量lnFIR的变化是否引起lnGDP的变化,做出Granger因果检验,同时反过来做被解释变量lnGDP的变化是否引起lnFIR的变化的Granger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滞后2阶时,lnFIR是lnGDP的Granger原因,而lnGDP不是lnFIR的Granger原因;其余变量间均不存在因果关系。总体来看兵团金融发展各项指标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却不是金融发展各项指标变化的Granger原因,即兵团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金融发展单向引起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兵团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且是其单项Granger原因。由此可知,兵团金融规模的扩大将会加快经济发展,然而这种拉动能力将会降低,但对经济发展始终有着正向推动作用。因此兵团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明晰金融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从而促进兵团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不是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金融业结构还需要调整,结构的不合理性没能使金融业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就金融结构而言,股票市场和保险部门的金融资源融资能力弱,金融体系间接融资过度依赖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从而在总行调度机制的约束下,影响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因此对于兵团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有以下建议。
(一)突破体制障碍,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加强外资银行的引进力度,培育多元化的金融主体
降低兵团金融业进入门槛,积极争取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来兵团设点、投资,大力发展保险机构以及机构,特别是要发展团场保险市场,推动保险业务的发展,建成由政策性银行、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地方银行及各类后台服务机构为主体的银行体系。通过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和竞争机制的引入,提高银行和金融系统的资金运作效率、引进新的金融服务工具和金融服务方式的机会。在外资银行的示范作用下,快速提高兵团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
(二)借鉴发达地区金融改革发展经验,利用后发优势,推进本地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对本地经济的贡献度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有关政策精神,进一步整合业务流程,强化内控和风险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资产质量,鼓励建设多个兵团入股的商业银行及银行与民间资本合作投资的村镇银行,有利于整合与发挥各自优势。在政策制定上,以提高金融市场的开发程度为战略目标,建立适合兵团经济、金融发展现状的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拓展发展与建设的资金来源途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大力发展新兴金融业,明确政府的职能边界,构建良好金融生态机制,推进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努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加大对兵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和对中小企业资金扶持力度及信用担保机构自身建设;作为兵团唯一一家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应提高服务水平,创新保险营销品种,扩大保险业的广度和深度,拓宽保险行业覆盖面;加快推进证券、财务公司等金融试点业务的推广,扩大吸收民间资本,扩大金融业在兵团的业务领域,进一步提高金融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培育本地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加强与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机构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积极扶持各种所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造,落实发展利用资本市场优惠措施,降低企业上市成本。
参考文献
[1]Goldsmith,Raymond,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Yale University Press,New Haven,1969.
[2]Shaw.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3]Patrick.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 development Countries[M].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66.
[4]Mckinnon.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M].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D.C.1973.
[5]袁云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7.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相关比率 金融发展效率 金融发展
2008年,世界经济遭遇了近20年来最大的危机,危机的起源是美国房贷市场中堆积的大面积信用不良的次级贷款泡沫最终破裂,这次危机给全球经济以重创,正因此,全球再次将目光转向世界金融市场的领航者--华尔街,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体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关注,说明金融市场的发展还是迫切需要市场和国家的监管。而危机的爆发正好暴露了监管的漏洞,对金融创新也有了崭新的理解,对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讨论。危机中,注定要对原有的金融格局进行大的改革,而这样的改革对实体的经济的作用也是深远的。金融市场终究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但是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创新水平的提高,很多创新成果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有所削弱,使得其发展与实体经济有所偏离,最终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所以金融市场一定要有更加严厉的监管,只有这样金融市场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华尔街所代表的全球金融市场在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对其发展有更多的监管,则其整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是巨大的、正面的。同样的,次贷危机挫伤全球经济,不仅美国饱受其苦,我国依赖出口加工的沿海地区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些地区的部分企业停产甚至关闭,大部分企业都深受其害,但从长远看,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是不可估量的。本文就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究,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一、文献回顾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始于熊彼特(1912)关于金融促进技术创新的 论述,之后肖(1955)和麦金农(1973)分别提出了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理论,而之后的金融自由化更是将金融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放大。我国不断借鉴金融发达地区的经验,逐步建立起我国的金融市场。金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企业的资金短缺现象,使得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现代经济社会,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金融进行了深入研究。张(2008)对我国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后得到,我国在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研究和各区域间资金流动研究这三个方面。而我们更关心的是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以下学者均是对此进行深入探讨的,曹啸等(2002)通过格兰杰检验得出结论:我国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是有促进作用的。而且这种作用主要是由金融资产数量上的扩张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提高金融资产的配置效率来体现的。马瑞永(2006)对我国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部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中,中部最大,东部次之,西部最小,并对出现这样的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吴拥政等(2009)对我国采用分位数回归统计分析的方法将地级市的区域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叶耀明等(2010)对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体现出来,但是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的第二道“门槛”还没有跨越。
本文就在这些研究成果及其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浙江省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采用的方法是格兰杰因果检验法。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描述
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由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著名计量经济学家格兰杰(Granger)于1969年提出,后经发展,成为学术界十分重要的判定变量间因果关系的计量方法。本文就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
此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两个给定的服从平稳随机过程的时间序列来说,利用序列的过去和现在的所有数据来预测,如果其预测效果好于单独由的过去数据对的预测,即如果是有助于预测精度的改善的,则称从到存在因果关系。
具体实证分析过程中须采用以下几个步骤逐步进行:第一步,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使用前提就是要求数据必须具有平稳性。因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时间序列数据往往都是非平稳的,如果直接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为避免此问题须先判断序列的平稳性,常用的判断方法是单位根检验法。第二步,协整检验。如果原始序列是非平稳的,需要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协整关系是指:如果一组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即该组合不具有随机趋势,那么这组序列就是协积的,这个线性组合被称为协整方程,表示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一般可以用Johansen建立的分析框架做有关协积的假设检验。即对于有些原始时间序列来说,虽然它们自身是非平稳的,但其某种线性组合却是平稳的,同样可以反映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两个变量的协整关系要求它们是同阶单整的,具体是指:若原始时间序列不是平稳的,则考查其一阶差分序列和二阶差分序列是否平稳,若二者中有一个是平稳的,即说明存在协整关系,。最后,当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时,则其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时就可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三、指标的选取及实证分析过程
1.指标的选取
(1)产出指标
最能衡量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发展能力的指标就是GDP,所以产出指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消除人力资本的影响,本文就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GDP作为经济增长的产出指标,其中人力资本以统计年鉴中的历年从业人数来表示。
(2)投入指标
对于金融发展的相关指标,衡量一个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一般选取金融相关比率FIR和金融发展效率DR。FIR是一个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数量之和除以名义GDP,这个指标是戈德史密斯认为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DR是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除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这个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金融机构将储蓄变成投资的能力。保险市场和股票市场也是一国和地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鉴于我国保险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并且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比较大,保险市场发展程度亦不高,故这两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暂时忽略不计。即本文将金融发展的相关指标简化为:金融相关比率FIR和金融发展效率DR。
2.实证分析过程
实证分析过程包括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三部分。
(1)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ARIMA模型、回归模型和协整分析。因为几乎所有水平形式的宏观经济变量都是非平稳的,因此在估计其具体的方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平稳性之所以在是协整分析中必须考虑是因为:在协整分析中,协整向量中的扰动项是否具有单位根是是否可以协整分析的前提。为消除经济变量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引起的不利影响,并且考虑到在分析中取各变量的自然对数后不会改变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GDP、金融相关比率FIR和金融发展效率DR取自然对数,然后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分别对三个变量之间进行单位根检验[4]。本文对相关数据进行简单整理后,采用EVIEWS6.0的单位根检验后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GDP、金融相关比率FIR 和金融发展效率DR在原始序列的检验中均是不平稳的,但是DR在一阶微分序列中达到了平衡, 但是FIR 和RGDP均在二阶微分时才达到平稳。所以原有序列在二阶差分时都是单整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下面就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
关于协整关系的检验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基于协整回归残差的单位根检验的EG两步法;二是Johansen与Juselius于1990年提出的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多重协整检验方法,通常称之为JJ检验,主要用来进行多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过程。本文的变量是三个,故采用后者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1。
通过表中迹统计量检验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以检验水平0.05的临界值判断,没有拒绝存在协整关系的零假设,说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GDP、金融相关比率FIR和金融发展效率DR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下面就来检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因果关系。
(3)格兰杰因果检验
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下面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法验证二者是否为因果关系。通过eviews统计软件进行格兰杰非因果检验得到表2:
检验过程中,我们选择的滞后期为5,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金融相关比率是经济增长原因的可能性大于98%,经济增长是金融相关比率增长原因的可能性也高达95%以上,可见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的因果关系。但是金融发展效率是经济增长原因的可能性还不到20%,反过来的可能性有15%左右,可见金融发展效率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结果显示:金融相关比率与金融发展效率之间因果关系的可能性介于25―30%之间,说明二者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但是关系不是很显著。总而言之,金融发展效率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金融相关比率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浙江数据为例分析了浙江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首先,浙江省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二者之间相互作用非常明显。但是金融发展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显著,说明我国金融市场迫切需要深化。再次,浙江省金融相关比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两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说明浙江省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浙江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经济增长的实现又反过来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最后,浙江省金融市场的存贷款数量是巨大的,但是金融发展效率还是比较低,并且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经济相关效率相比,作用不太突出,针对这点,下面会对其提出一定的建议。浙江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第一道门槛,即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已经说明,二者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第一道门槛的跨越是资本要素市场话、金融发展健全等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但是金融对于消费、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高级金融功能还没有实现。所以浙江省金融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以实现其高级金融功能。
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浙江省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浙江省金融市场中,1978-2009年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说明居民的储蓄热情居高不下,这与我国整体情况是相符的,两者的不同增长率表现使得金融发展效率偏低。要提高金融中介的效率,需要提高优化浙江省金融市场的结构,浙江省金融市场中,还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股份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等其他形式的金融机构偏少,浙江省应该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资源配置功能,让资金流向投资效益较高的企业,而不是仅偏向国有企业。而且,想比较而言,浙江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比较迅速,但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关的机制还很不健全,需要加强监督,从而使其更好的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总之,一定要提高金融中介的资产运用质量,减少不良贷款,完善相关的金融市场法律,从而使得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
2.发展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等
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是走在前列的,浙江省2009年的人均GDP为4.46万,同年的人口数为4716.18万,但是浙江省2009年的全部保费收入仅为654.44亿,人均年保费不足1400元,说明浙江省人均保费收入非常低。保险市场是一个地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发展保险市场对于推动浙江省的金融市场有重要作用,所以应该多宣传保险,增长居民的投保意识,不断丰富保险品种,从多个方面的努力来推动浙江省的保险市场。这样,不仅使得人民生活质量更加有保障,而且可以减少意外事件对家庭及企业的损失,有利地完善了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
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很显然的,我国的股票市场从最初的A股,发展到B股,中小板和创业板。创业板的推出为很多创新企业发展中的资本瓶颈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浙江省是民营企业发展比较快速的地区,鼓励这些企业创新,进一步上市,以使其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当然,我国股票市场的相关机制还很不健全,对于业绩不良的上市企业还没有相应的退出机制,这些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细则以推动股票市场的发展。当然,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资本市场等都可以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使得居民和企业的投资渠道更加多样化,使得金融市场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地区的经济增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所以发展区域金融、完善区域金融市场是刻不容缓的。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需要地方政府彻底的贯彻执行,消除金融市场发展中的相关壁垒,充分让市场原则在金融市场中发挥作用,只有这样,区域金融才会健康发展,金融市场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并进一步使得浙江省金融市场的高级金融功能较早的体现,那么浙江省的经济结构会更加合理,经济增长水平才会继续长久的走在全国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曹啸,吴军.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和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 2002(5),40-43
[2]马瑞永.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2),2-4
[3]吴拥政,陆峰.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地级市区数据与分位数回归方法[J].区域金融研究,2009(3),25-28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银行业发展 影响机制 政策建议
如何使一国的经济长期保持快速而高质量的增长是当前我国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根据凯恩斯的国民经济决定理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居民各类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技术创新等增长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和理论的研究,获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我们看到,目前经济增长理论重心并非放在金融方面,而是致力于增长因素的讨论,如知识、高新技术,以及人力资本等对增长影响的阐述,然而要使得这些因素在经济中得以有效释放,金融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弱化金融因素,拉大了与现实经济之间的距离,就缺乏对增长复杂性的一个全面综合的有机认识。因此,除了从增长因素外,在现代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还应从金融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故本文试图从计量经济学角度研究银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通过对近几年的GDP数据与银行业发展规模的数据做相关的实证检验,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金融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作用。
一、研究背景
1.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从金融体系的功能上来看。金融体系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实现资金在不同经济单位之间的融通,以及同一单位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重新配置,可提高资金的借出者和借入者的效用,促使资金流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货币资金作为一般的等价物,可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有利于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实现宏观经济高效有序的运行。重要的是,个体资金较分散,任一个体都无法进行得的投资。通过资金融通,这些分散的资金可快速集中以投资盈利较高的大项目,达到规模效应,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具有较大的溢出效应,可以带动其他部门或行业的经济增长。
随着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各种金融工具的广泛使用以及金融资产在居民财产中所占比例的提高,金融体系在整个社会生产各个环节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一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我国直接融资不是很发达,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的状况而言,金融中介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银行业作为最重要的金融中介,其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必然对经济的增长有重大的影响。
(2)从经济增长与发展来看。根据哈罗德・多马、“内生增长理论”,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增长理论都认为资本的增加有助于产生高的增长率,可见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银行体系可以实现资金融通并且为居民提供了储蓄的渠道,有利于资本的积累与增加。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在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实现资金融通;(2)为社会生产各个环节提供资金保障;(3)聚集资金,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2.经济增长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整个社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要求有较强的金融体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多种便捷快速的融资渠道以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在我国直接融资市场不太发达的情况下,银行是企业及个人最重要的融资渠道,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融资需求的增加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水平,以及应对风险能力的提高。
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变使得经济的复杂程度提高,联系日趋密切密切,风险类型增多,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成为刺激商业贷款需求的主要原动力。
从微观机制上来讲,收入的提高可以刺激个体进行各种金融投资行为,促进银行业的发展。
二、实证模型
1.变量与数据。为了研究银行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选择1997年1月到2008年6月每一季度的GDP作为经济增长的量度,限于数据的可得性,使用1997年1月到2008年6月银行业的规模水平,以及其对商业银行在配置国内信贷中相对中央银行的重要性这两个指标来对银行业的发展程度来进行量度:第一个是金融深度指标X1,反映金融中介的总体规模,等于M3/GDP,由于M3统计数据的缺乏,用M2来代替。由于M2为时点指标,GDP为时期指标,以季度处和季度末的M2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季度M2的值。该指标越大,表明银行系统整体规模越大;第二个是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对中央政府债权、对其他部门债权、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债权季度末余额之和(即国内信贷总额)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对中央政府债权、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对非金融机构债权之和X2,用以衡量存款货币银行在配置国内信贷中相对于中央银行的重要性。该指标越大,商业银行系统对外生因素的依赖也就越低。
2.实证模型。(1)根据以上选定的变量,以及关于二者关系的理论分析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得计如果如下:
根据上述结果,X1与X2的t统计量显著,说明反映银行业发展的两项指标:金融深化指标X1和商业银行在国内信贷分配中的重要性指标X2都显著的进入到回归模型之中,商业银行的规模水平及其在国内信贷分配中的重要性与经济增长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统计量F为20.13449,,表明模型在整体上也是显著的,回归效果较好,反映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反映了银行业的发展在整体上对整个国民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为了研究经济增长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建立如下两个模型:
进行最小二乘回归的结果如下:
及之都很小,模型整体上不显著,说明在我国当前状况下商业银行的规模并不是由经济增长直接决定的,这与我国金融机构市场化程度不高,银行行为很大程度上由政府主导的特殊情况有一定关系。
t统计量显著,及都比较大,模型回归效果较好,表明经济增长是的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国内信贷分配中重要性提高。
3.实证分析。以上模型的回归结果与我国银行系统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银行业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实现了向银行经济的演化,在这个过程中,居民储蓄不断增长,信贷规模呈现出不断发展上升的态势,其结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2002年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银行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无论在规模水平还是经营水平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我国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同时,经济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业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市场经济复杂程度的提高,使得银行这个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在国内信贷分配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中也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 结论
综上所述,银行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较大推动与促进作用,银行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其在国内信贷分配中重要性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增长。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推动银行业整体的发展,使得其在国内信贷分配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政策建议
国民经济建设中处理好金融发展尤其是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银行业,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部门在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努力推动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改善其经营环境,提高其经营水平,使其与国际金融机构接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金融保障,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其次,要使金融中介机构的规模,以及其在国内信贷分配中的重要性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再次,也要利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来促进银行,以及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其经营业绩、经营水平,努力达到世界一流金融机构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田文绍:经济运行中的经济与金融增长
[2]谢瑞平 宋文博:宏观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2007中国数量经济年会论文集
关键词:金融市场 经济增长 建议
一、我国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发展现状
(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的金融业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完善和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现代金融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从纯粹的资金计划分配向银行的间接融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银行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及证券、保险机构等并存;从单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向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发展;金融工具日益丰富,从简单的信贷工具向国债、基金、保险、股票等多种融资方式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广度和深度。从宏观层面分析,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经济货币化、经济金融化、经济证券化的发展模式。
(二)我国经济增长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主要体现在:首先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由弱变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国GDP在1978年后的30余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3%,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自2010年起我国的GDP 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次,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向全面小康的跨越。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实现小康,并开始向全面小康转变;第三,经济结构实现从不均衡向均衡发展的调整,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和优化;第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实现巨大飞跃,增强了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
二、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
一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高效的经济增长又能促进金融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与收入水平的增加提高了储蓄水平,而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储蓄率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率,从而增加了投资,投资的增加使产出增长,并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及人力资本与资本水平的提高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从而促进经济更加快速增长。整个经济就处于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中,因此,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机制可通过图1描述:
图1 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相互作用图
三、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对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做了一系列实证分析,在研究中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我国的融资方式始终以银行贷款为主;我国的股票市场投机性依然很强等。因此,根据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现阶段经济增长对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提出几点建议。
(一)深化银行体系改革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银行体系已具备相当规模,但也存在不足。首先稳步推进对国有银行的改革。商业银行加快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整合业务流程,实现业务重点转变,增加对非国有经济的贷款;以股改和上市为契机,提高资产质量,优化治理结构。其次,推动股份制银行的改革。银行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实现综合化经营。再次,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股份制产权改革,健全股权流转体系,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立足“三农”和城乡统筹发展。
(二)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
为了加大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一是完善股票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因此,要形成完整的监管理念,加大市场化力度,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借助股票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二是积极发展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尝试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把拓展债券市场作为扩大直接融资的主要途径。三是加快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转变经营方式,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式经营;推进保险公司的体制改革;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四是加快基金等金融业态的发展,丰富金融市场内涵。尤其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使其在推动科技型创新企业的建立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拉动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
(三)改善非国有经济的融资环境
金融市场的发展对非国有经济的倾斜将成为经济发展一个趋势。首先就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指导作用,合理利用行政手段,增加政策支持,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其次,拓宽非国有企业包括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给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第三,深化金融法制建设,优化金融环境,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度。第四,加强金融创新,并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
四、结束语
我国一方面要深化金融改革,实施政府从国有银行逐步退出、股权多元化战略;另一方面要着重金融基础实施建设,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保障银行业、证券业高效率运作,从而保证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使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协调共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发展;FDI;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1-70-03
一、引言
面对庞大的外资流入,FDI是否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都是一个热点问题。FDI溢出效应对经济发展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FDI在一些国家的溢出效应为正,而在另一些国家却为负。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证结果呢?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大多数都认为这种互相矛盾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各个东道国的特点不同而造成的,东道国自身的特点也会影响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影响东道国FDI溢出效应吸收能力的因素有市场体制、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水平、政策环境、制度因素等。近几年来,金融发展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在金融发展的视角下,FDI是否能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一个最有前沿性的研究领域。
二、金融发展、FDI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最早研究在金融发展视角下,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是Alfaro等。Alfaro等(2003)建立了一个两阶段世代交叠的经济增长模型,在该模型中,把东道国企业分本国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两个部门。他们假定每个本国私人企业的产出取决于企业家能力的大小和固定资本的投入,而固定资本投入的可获得性取决于东道国金融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金融体系会提高本国自主创业者的积极性,如果东道国的金融效率高,那么本国私人企业就能从国内金融市场借入固定资本投入所需的资金。国内企业的数量就会增加。这些本国的私人企业就可以通过吸收FDI的溢出。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的正确性,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他们大多是采用多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分析。Alfaro等(2003)则利用1975―1995年间7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并把样本国分为两组,一组是只有信贷市场的国家。另一组是既有信贷市场又有证券的国家。通过对比两组面板回归的分析结果。发现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考虑了金融市场差异后。结果十分明朗。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FDI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为正:而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FDI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十分的小甚至还为负。
Ang(2008)利用马来西亚1965-2004年的时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一个长跨度的时间里。金融发展和FDI对经济增长仍然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因果关系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往往会促进FDI的长期增长,但却不存在反馈关系。Choong和Lira f2009)运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和FDI在提高马来西亚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他们采用协整的框架研究了马来西亚1970-2001年期间的时间序列数据,结果表明FDI、劳务、投资和政府开支在促进当地经济活动繁荣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FDI和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和重要的的影响。
(二)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对在金融发展视角下,FDI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而且多数是在国外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王永齐(2006)建立了一个人模型。并假设每个人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外资企业工作,另一种是自己建立企业。当人力资本由外资企业转向自主创业时,FDI的溢出将成为可能,而人自主创业。需要一大笔的初始固定投资成本,这就需要向国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由此可以看出。发达的金融市场能降低人创业的门槛,增加新建企业的数量,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因此,他认为一国的金融效率越高。FDI的溢出效应就越充分。就越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蒋先玲和王琰(2011)从人力资本流动的视角,考察了金融发展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他们以Alfaro等f 2003)的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两阶段两部门的开放经济模型。该模型与Alfaro等(2003)的模型相比。有两点改进之处,一是把Alfaro等f 20031的模型扩展为两阶段的经济增长模型,二是推导出了在金融发展作用的机制下,FDI促进经济增长所需的企业家才能的临介值,并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FDI对企业家才能临界值的边际降低值”。
目前,国内对金融发展是否推动FDI促进经济增长做了许多的实证研究,但实证得到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3大类:一是国内的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了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二是国内的金融发展水平低下。制约FDI对经济增长作用:三是国内金融发展水平的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导致的FDI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1.促进作用。王永齐(20061运用VAR检验对我国1987-2003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了每一个金融发展指标与FDI相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部门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股票市场的影响更加明显。李建伟(2007)认为金融市场可以通过影响国内企业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和利用产业关联的能力。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他通过对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已经超过了门槛值,可以促进FDI的经济增长效应,但是我国的金融效率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钟娟和张庆亮(2010)认为金融发展水平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运用FDI技术溢出基础模型、金融发展水平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线性关联模型和金融发展水平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非线性关联模型,对我国1983-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的金融发展水平也能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但这种技术溢出存在着明显的金融发展“门槛效应”。
2.制约作用。曾慧(2008)对我国1983-2006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也发现我国的金融市场效率相对较低,还没有起到推动FDI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于存在“金融市场发展门槛”的限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的途径,而FDI的技术外溢却由于金融效率低而没有被国内企业所吸收。张天阵和钟娟(2010)尝试建立了一个关于金融发展水平与FDI技术溢出效应之间的非线性实证分析模型,对我国1983―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我国的金融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没有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
3.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李金昌和曾慧(2009)则对金融发展、FDI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阶段性
和地区差异性分析。他们以1987-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先研究了整个阶段的效应,结果发现FDI的资本积累效应显著,而技术溢出效应却不显著。然后他们分别对1987-1993年和1994-2006年两个时间段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个阶段的技术溢出效应为正但不显著。而第二个阶段的技术溢出效应不但增大而且变得显著了。最后,他们对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性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性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在1987-2006年间东中西3个地区都受到了金融发展水平的制约,FDI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显著。而在1994-2006年间,东中部的增长效应日益显著。西部却仍然不显著。
曾慧(2010)又对金融发展、FDI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地区性差异分析,不过这次她考虑了FDI经济增长效应的时滞性问题。她运用面板数据固定随机效应的估计方法,并通过引入工具变量的方法来研究FDI的时滞性,对我国1987-2007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金融发展的视角下,东部FDI的经济增长效应还是显著为正,而在中西部还是没有促进FDI的经济增长效应。
(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总结与评述
国外的学者为了研究金融发展、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许多理论模型。这些理论模型多大都是通过研究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国内自主创业的“门槛水平”,提高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有效地把储蓄转化为投资。企业的数量也就会增加。企业数量的增加,又可以加强对FDI的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蒋先玲和王琰(2011)建立的理论模型,则研究的是金融市场发达,可以降低企业家才能的“门槛水平”。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国外的学者多用跨国样本的面板数据来检验金融发展、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国内的学者则多用国内的省际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国内外的实证研究都表明。发达的金融市场能推动FDI促进经济的增长。而相对落后的金融市场却会制约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那么金融市场要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推动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呢?国内外有些学者对金融发展的“门槛水平”进行了研究,只有当金融发展超过了这个“门槛水平”时,才会对FDI的经济增长效应起到促进作用,而这个金融发展的“门槛水平”又是因国家、地区之间差异而不同的。
三、金融发展影响FDI经济增长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
金融的发展水平超过一定的“门槛水平”时,就能推动FDI促进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推动FDI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呢。诸多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将会产生以下4种效应:
(一)人力资本转移效应
FDI技术溢出的途径之一是人力资本的转移,而人力资本的转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资企业雇佣的东道国员工自己创立新的企业,另一种是外资企业雇佣的员工跳槽到国内企业工作。一方面,金融市场体系越发达,自主创业的企业家就更容易筹集到创业所需的资金,这就会降低企业家自主创业的“门槛水平”,提高企业家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企业家通过自主创业。就能把从外资企业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等转移到自己的企业中去。从而提高企业的现实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增长。另二-方面,金融市场越发达,内资企业对外资企业员工带来的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也就更强。
(二)产业关联效应
一方面,处于产业上游的国内供应商,为了满足跨国公司客户对中间产品质量或性能的要求,就会去学习新的技术、购置新的设备等,而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客户为了获得自己满意的产品,也会主动的向处于上游的国内供应商提供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这就会有FDI技术的外溢效应。为了有效地吸收FDI的技术外溢。就必须有资金作为支持。当东道国的金融市场欠发达时,会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这将会制约国内企业生产改革的积极性。当东道国的金融市场发达时,国内企业生产改革的积极性就会提高,FDI就会通过这种后向关联作用来促进内资企业的发展。
(三)技术创新实现效应
FDI企业的技术、管理经验和生产工艺,往往要比国内企业的要先进。跨国企业进入东道国,由于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往往会获得高额的利润,抢占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而对高额利润的诱惑和竞争的压力,国内企业就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这往往是要靠技术创新来实现的。国内企业实行技术创新,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研发。有效地金融市场可以降低企业自主研发的成本,提高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大量的研发。必定会促进技术的创新,进而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增长。
(四)市场环境优化效应
资本市场作为市场机制中的核心市场,是影响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可借助的外部主要力量之一。
一、资本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用分析
农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属于弱质型产业,它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资本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始终为人们所关注。
(一)资本市场对农村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和命脉,农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的资源配置理论和生产要素理论,充分论证了市场机制推动经济发展作用;而金融结构论则强调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互推动的。这些都是现代资本市场与农村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基础理论。近年来,有国内外学者对资本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作了更加具体的研究,西方一批学者如Atie&Jovanovic(1993)通过实证,认为经济增长与股票市场发展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Murinde(1996)实证后分析出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Levine和Zervos.(1998)具体论证了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原理。而国内学者则进一步研究了资本市场对农业产业的支持作用。王军(2005)等人也从发挥资本市场功能角度,提出了资本市场应对农业支持;其他学者如余运久(2001)、柳松(2005)等人则分别从资本市场自身的协调发展、农业类上市公司等多角度,研究了资本市场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资本市场是农村产业化发展中资金的重要来源
资金筹措是资本市场基本功能之一,对于农业产业也是如此。农业产业化始终是我们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充足的资金保障是产业化发展的前提。通过证券市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筹集产业发展的大量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其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动员社会各层次的资金来支持农业化发展,这方面国内学者的讨论有许多。徐传波、蒲实和于骥(2003)、胡俊伟(2004)、尹筑嘉(2005)等人,从产业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出发,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应发展资本市场,推进农村产业化建设;而赵泉民(2005)等人则从融资渠道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资本市场作为资金筹措的两大基本渠道之一,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资金来源。
(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是提升农业产业向更高级层次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龙头企业加农户”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之一,通过资本市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首先,可以充分实现龙头企业的市场价值,促进了涉农企业快速发展,提升农业经济的增长质量;其次,涉农企业的上市,规范了企业的经营,明晰了产权关系与界限,有效转换了涉农企业的经营机制,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再者,通过资本市场,可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关联机制,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让原本各自独立的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最后,资本市场通过投资人“用手”或“用脚”投票的方式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同时,也配置着农村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有利于农村社会资源的合理安排,推动整个产业的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
(四)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化解中的资本市场功能发挥
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是造成农业高风险的双重诱因。通过现代资本市场中保险手段,可以化解自然风险;利用商品期货市场指导农副产品的价格走向和进行风险配置,化解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早已拓展了资本市场中的商品期货市场,使之成为了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重要手段。全球商品期货市场经过150多年的发展,目前共有商品期货和期权93类商品267个品种。这些对农业产业回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对此也早有认识。厉以宁(2000)曾提出,资本市场要向农业倾斜,认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期货市场指导农产品的价格走向,理顺资本进入农业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扶持进行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具备了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条件
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虽然期间经历了多次波折,但总体形势依旧向上。
(一)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农村融资提供了前提基础 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快速成长,金融证券化率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据证监会统计,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地上市的股票已达1616只,股票市价总值达到327140亿元(2006年为89404亿元),超过2007年GDP总值246619亿元。成交金额更是达到535147.1亿元(2006年为90469亿元),是2007年GDP总值的两倍多。随着股价的上升和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从2006年开始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就超过了韩国,成功进入世界前10位。2008年以来,我国股市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但整体市值仍较以前有了质的发展。
(二)资本市场结构不断完善。作为资源配置机制的作用日益增强,同时也降低了整个农业产业的交易费用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它突破了困扰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发展的一个桎梏。以股权分置改革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措施,理顺了市场机制,释放了市场潜能。由于股权分置引发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得以解决,资本市场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到了恢复,上市公司的股价和估值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韩复龄,2005)。同时,证券公司得到了全面的清理和整顿,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基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决策层越来越多地通过证券市场,贯彻和实现其产业政策意图,资本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导向的机制正在形成。这种资源配置机制下,由于采用涉农企业与农户、农民间的贸、工、农一体经营模式,使得原来需要由企业、农民参与的外部市场变成了内部交易,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彭熠等,2005)。
(三)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的力量不断壮大.证券市场融资规模与能力日益上升
1995~2006年底,我国证券市场新发行1259.67亿股,市场共募集资金6364.54亿元;基金发展也快速崛起。
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国共有基金349只,基金总规模达到12638.68亿份,资产净值规模达到17831.23亿元。为了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参与者,实现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1月5日正式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了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据WIND统计,仅在2006年底,QFII就持有A股市值约为971亿元,其增长速度可窥一斑。
(四)现代资本市场体系在我国的全面构建.延伸并拓宽了资本市场的范围,全方位地提供了产业发展所需的多种金融服务
这些客观上为农村生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规避。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以及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展,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手段。当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正全面推进,在完善了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也为包括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内的各类风险投资提供了重要场所。比如,新型农业科技开发活动,可以通过创业板市场融资,农村经济中的各类性质的实体组织可以通过场外市场进行重组和整合。
三、完善资本市场。积极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市场规模与质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其中,最为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两者间的有效结合与对接。
(一)要利用产业政策导向。提高整个资本市场对农业融资的力度,增加资本市场中涉农类上市公司数量和整体规模,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资金与资源
基于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为此,第一,要适度增加主板市场中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与规模,提高涉农公司在上市证券中的比重,强化资本市场服务于农业,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思路;另一方面,可以将政府的支农政策、农业补贴政策,具体用在支持涉农企业的上市,鼓励上市企业、涉农项目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第二,要大力拓展中小企业板市场中的涉农类企业的数量。由于农业风险高的特质,对于一些规模不大,但具有中长期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企业,如特种养殖、种植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农业科技公司等,可以借助于中小企业板的孵化、培育,使这类公司迅速壮大,对农业发展起到乘数作用。中小企业板市场支农的关键是,支持对象的高成长性同时带有一定产业导向性,当然风险性也是无法回避的。
(二)重视提升涉农企业或项目的自身质量,不拘形式地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上的各种金融工具。组织和动员社会各阶层资金
资本市场是一个利益驱动的场所,参与主体对利润的追求。是推动其运行的最根本动因。因此,在发挥资本市场的各种功能作用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利益机制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资本市场一方面完善市场建设,降低市场的投机气氛,为更多的投资主体进入市场提供便利,同时也要求市场融资者自身的素质要不断提高。具体到涉农上市公司,就是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政策资源,发挥行业特点,千方百计改善企业在证券市场中的形象,使行业的平均收益水平与经营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投资。同时,利用资本市场筹措农业发展资金,不仅仅可以借助于企.业上市这一途径,还可以采用资本市场上的多种手段与形式,比如,结合农业开发项目发行农业债券,结合信托形式发行涉农类的信托产品。在具体产品的设计上,可以由国家财政上支农资金来进行配套,也可以通过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手段,增强弱质的涉农金融产品在市场上的吸引力。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提高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对农村资源的配置作用
这首先需要增强市场的有效性,促使资金流向最有效率、最有竞争力的行业与企业,辅之以政策扶持,使其能够服务于农村、农业;要大幅度增加我国涉农类上市公司数量,加大农村经济中上市公司对经济成长的贡献度,使得利用资本市场配置农村社会经济资源成为可能;要培养具有一定产业规模优势和生产经营导向作用的涉农类企业,发挥它们在农村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辐射影响作用;积极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相应放宽政策,鼓励农村金融机构提高资金的效能;拓宽证券市场的外延,大力发展场外市场,活跃农村金融。
(四)积极推进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
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增强农业产业抗击市场风险能力。构建完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起农村中的风险投资机制。同时要充分利用农村保险市场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农民工人身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偿机制,以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全面的和谐社会。此外,还应积极探索信托、项目投资等中长期现代金融形式在农村中的运用,在农村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多途径的资金供给、风险规避以及产业技术提升、社会保障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五)构建与完善农村金融软环境,让更多的农村中的企业、家庭和个人了解现代资本市场的作用与运行机制
一、加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当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巩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地位的关键一环。但是,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普遍比较小,而且又缺乏强大的资金支持,所以要想实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比较困难。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对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尤其是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
(一)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由于中小金融机构具有经营手段灵活、贷款申请程序便捷、工作效率较高等多个优势,在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较大型商业银行而言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又由于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水平的跟踪能力也较大型商业银行更强,从而能够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与金融行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特殊的金融优惠政策
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特殊的金融优惠政策,第一,就是要提高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与所占比例,从而保证能够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第二,要实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计划,并允许中小企业中符合条件的部分能够充分利用发行股票、债券等的方式来进行融资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三,可以对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专项贷款以及贴息贷款等方面的融资优惠,以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意愿。
二、完善金融机构的各项职能,拓宽对非国有经济的金融服务的范围
非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活跃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金融业还不能够为非国有经济提供同国有经济同等的金融服务,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出来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改善我们当前的金融服务,为非国有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是我国当前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所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一,就是要在金融机构中设置专门的部门与人员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业务进行服务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非国有经济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融资、结算、咨询等多个方面的服务,有利于我国和谐银企关系的建立,从而为我国非国有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二,深刻认识到非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要对非国有经济提供同国有经济一样的金融服务,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非国有经济的具体特点提供延时服务、电话预约等多个措施,力求实现针对非国有经济的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第三,利用我国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多、数据信息共享、资金调度方便灵活的特征,将多种银行业务融于一体,尤其是在信用卡、代收代付以及信息咨询等业务范围内进行,从而能够为非国有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三、建立健全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增强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一)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
主板市场健康发展,需要从源头上控制上市公司质量。理想的回报率是主板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吸引投资的关键,我们要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制约机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调整股权结构,分散上市公司控股权,完善制衡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强化集体决策功能。在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的同时,也要逐步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边发展边完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直接融资空间十分巨大,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个债券市场的结构看,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一起共同构成债券品种体系。公司债券市场关系到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均衡发展,缺乏完善的公司债券市场,不仅会直接制约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及其运行的效率。因此,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是一项迫切任务,它对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企业财务约束,为投资者提供回避风险的产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
我国证券管理部门除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严格进行监管外,还要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使我国股市成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的途径是机构投资者通过发行基金等方式筹集资金,进行组合投资,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机构投资者比重越大,股市发展就越稳定。
[关键词] 县域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Granger因果检验
一、引言
县域经济是指县域经济是指县级行政区划内的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基本单元,是联系宏观和微观、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桥梁纽带,在国民经济中占极为重要的地位。2005年,全国县域面积超过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3%,人口总数占全国总人口的73.3%;GDP总值占全国GDP的57.7%。县域经济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稳定、农民增收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就是资本的投入。要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县域金融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也越来越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并被大量的实证研究所证明。但就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因果方向产生了较多的分歧,并逐渐形成了几种观点:一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纯属偶然。经济增长的同时,金融机构同样增长,但是两者各自按自身的逻辑发展。二是经济增长导致金融发展,即“需求拉动型”的金融发展。在市场的不断拓展和产品的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金融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三是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即“供给引导型”的金融发展。金融对动员那些阻滞在传统部门的资源,使之转移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现代部门,并确保投资于最有活力的项目方面起基础性的作用,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四是以“金融风险论”为代表的观点,认为金融发展带来的风险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由此会阻碍经济增长。五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金融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时,经济增长也带来了金融机构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建立,深化了金融创新,从而更大的推动了金融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加倍的促进了各自的发展。
随着现代经济和金融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起着较强的促进作用。以 Levine(1997)为代表的经济学者认为金融体系主要通过提供五个方面功能来影响经济增长:为可能的投资生产事前信息并进行资源分配;在提供融资后监管投资并进行公司治理;分散风险、管理风险以及便利风险交易;动员储蓄;便利商品以及服务的交易。
以上这些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国家层次,而我国县域金融发展存在着金融机构数量少,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机构服务质量较差,资本市场尚未建立等诸多问题。金融体系的功能还不能完全发挥,因此,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并不能简单应用于县域,对于县域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模型选择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方式,检验县域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检验两者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1.ADF单位根检验
传统经济学理论以序列平稳为前提,Granger(1988)指出,当用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OLS估计时,系数估计量将丧失最佳线性无偏性,同时回归系数的t检验也变得毫无意义,也就是会出现伪回归问题。
如果一个序列的均值和自协方差不依赖于时间,就说它是平稳的。非平稳序列的典型例子是随机游动yt=yt-1+εt,εt是平稳随机扰动项。序列y有一个常数预测值,方差随时间增长。随机游动是差分平稳序列,因为y一阶差分后平稳。yt-yt-1=(1-L)yt=εt,差分平稳序列称为单整,记为I(d),d为单整阶数。单整阶数是序列中单位根数,或者是使序列平稳而差分的阶数。对于上面的随机游动,有一个单位根,所以是I(1),同样,平稳序列是I(0)。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及因果关系检验要求每个变量序列都为等阶单整,且齐次的阶数必须大于或等于1。
2.Johansen协整检验
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有基于回归残差的Engle-Ganger协整检验和Johansen极大似然法。由于Engle-Granger法在基于残差检验的基础上,附加了“公共因子约束”而降低了检验的势,因此,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法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Engle和Granger(1987)指出两个或多个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假如这样一种平稳的或I(0)的线性组合存在,这些非平稳(有单位根)时间序列之间被认为是具有协整关系的。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被称为协整方程且可被解释为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协整检验的目的是决定一组非稳定序列是否是协整的。阶数为p的VAR模型可以写成:
yt=A1yt-1+…+Apyt-p+Bxt+εt
其中, 是一个含有非平稳的I(1)变量的k维向量;xt是一个确定的d维的向量,εt是扰动向量。
3.Granger因果检验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是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结构下,检验变量间的影响程度是否显著的影响,从而判断其因果关系。所要检验的参数模型为:
这里m、n、p和q分别表示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εt为白噪声序列。在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中,回归方程中的系数显著性对应着变量之间的 Granger 因果关系(Granger,1969)。原假设为:
H0∶y1j=0,j=1,…,m
检验结果如果认为原假设H0成立,则表明所有前期y3对y1没有解释或预测能力,此时认为两者没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由于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应着模型中部分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利用模型整体显著性的F―检验进行。
三、数据检验
鉴于目前我国县域证券市场发展几乎是空白,县域金融机构也主要限于银行和信用社的实际,本文选用县域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作为衡量县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选用县域GDP指标来衡量县域经济的增长。根据微分近似公式,对数变量的一阶差分近似等于该变量的增长率。因此,对各变量取对数,分别以LNGDP和LNF代表县域GDP和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由于县域经济数据统计上的局限性,本文选用辽宁省1997年~2005年的县域金融与县域GDP数据。
本文首先利用ADF检验来讨论变量的单整阶数。利用Eviews4.0
软件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注:D表示一阶差分;DD表示二阶差分;表中临界值均表示拒绝单位根假设的MacKinnon临界值;*、**、和***、表示10%、5%、1%显著性水平下检验值是显著的,无标志说明检验值不显著。
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的对数序列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单整阶数相等,满足了协整关系检验的条件。
在确立了金融发展变量与县域经济增长变量的单整阶数的基础上,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法对1997年~2005年间的辽宁省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变量进行了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注:假设方程个数中的*(**)表示在显著性水平5%(1%)水平下拒绝零假设。
综合分析协整检验的结果,在显著性水平5%下,选定两个变量存在一个方程(括号内为标准误差):
LNGDP=-2.277639 LNF + 0.095719 @TREND(98)
(1.8E-07)(1.3E-08)
协整模型揭示的是变量之间协同发展变化的长期趋同行为。因此,从长期来看县域金融的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呈反向关系。
由于LNGDP和LNF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时用LNGDP和LNF两个非平稳序列进行回归时,并不会造成虚假回归,回归结果是有效的。因此可对LNGDP和LNF两个序列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无论滞后期为1年还是2年,县域金融发展都不是县域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县域经济增长也不是县域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在县域层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这与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相一致。
四、结论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对1997到2005年辽宁省县域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县域层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处于割裂状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既不存在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也不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证明:在县域层次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这一结论与我国县域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县域经济主体融资难的现状相吻合。导致县域金融抑制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长期的二元金融体制结构。因此,要消除县域金融抑制,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要打破二元金融结构,进行县域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正规金融机构数量,增加县域经济主体的融资渠道,利用金融市场来实现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Engle R F, Granger C W J.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 [J]. Econometrica, 1987, 55: 251 -276
[2]Granger C. W. J., “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 by Econometric Models and Cross-Spectral Methods [J]”, Econonmetrica, 1969, 37: 424-438
[3]Granger C. W. J. Some recent development in a concept of causality [J].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88, 39: 199
[4]Levine 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 Views and Agenda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7, 35: 688-726
【关键词】 物流产业;经济增长;因子分析;计量经济分析
彼得·杜克拉(美)曾预言,物流业是每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黑大陆”;魏杰提出,物流产业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吴邦国副总理也指出,物流业是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利用1988~2008年的统计数据,选取人均gdp等13个指标建立物流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后得出物流产业综合产值,然后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物流产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发展趋势一样,即经济增长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而物流产业的发展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2)物资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物流产业综合存量与gdp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都能推进经济的增长,其中,物资资本的推动作用最大,物流产业的推动作用较小,可见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发展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目前物流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对物流业提出的要求,我国政府和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可以采取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统一规划物流业发展、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以及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措施使经济与物流进入更加良性互动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德鲁克.经济领域的黑色大陆[j].财富,1962.
[2] 魏杰.物流业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eb/ol].news.beelink.com.cn/20040225/1528468.shtml,2004.
[3] 吴邦国.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举行[eb/ol].web.peopledaily.com.cn/zdxw/19/19991125/199911251911.html,1999.
[4] 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1):151-154.
[5] 王纪勋.物流产业发展与江苏经济增长[j].价值工程,2007(3):69-71.
[6] 孙敬水,黄蕾.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工业技术经济[j].2009,28(1):53-59.
[7] 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