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16:08:31
导语:在预算管理的风险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 要 财务预算是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电力企业预算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从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如何加强电力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对电力企业财务预算工作有着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电力企业 风险管理 财务预算
一、前言
财务预算主要指在企业资本预算及业务预算的前提下,对企业现金的利用情况进行统一的安排,并依据企业实际的财务情况预测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损益情况,同时设定出企业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等等。财务预算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处于关键的地位,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相反,财务预算环节薄弱,则可以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阻碍企业财务管理的顺利发展。新时期背景下,电力企业不断强化其财务风险管理,其财务预算工作得到迅速的发展,但在财务预算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不是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其财务预算工作。
二、风险管理视角下财务预算的作用
1.在防范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方面的作用
财务预算是电力企业防范其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财务预算工作,电力企业对资金结构进行相应的处理,使资金结构更加地符合电力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将企业的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处。
2.在防范收益风险方面的作用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收益分配是最后的环节,但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企业收益分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留存收益与分配股息。在防范收益分配风险方面,必须以企业的现金流入及现金流出为出发点,因此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应依据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编制,对企业的收益留存与股息实施科学、合理的分配,协调企业的现金流入及现金流出,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3.在防范资金回收风险方面的作用
对应收账款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是电力企业财务预算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防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应收账款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电力企业可以有效地防范资金在回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在应收账款过程中,应将财务管理机制及财务预算机制进行有机地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回收企业的应收账款,使应收账款得到及时应用,及时地解决企业在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时,应选择一个合理的应收账款时间,选择一个合理的时间对企业资金流量进行科学的管理,避免由于时间上的匆忙而致使应收款或者资金流量管理上出现混乱甚至错误的现象。
三、风险管理视角下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措施
1.在财务预算工作中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到处都存在着投资风险。电力企业随时都可能面临着经济损失的风险,新世纪经济快速发展, 产生一系列新的风险因素,使电力企业面临着更多更大的风险。因为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工具不断创新,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速度明显变快,而且从之前有形的物体逐渐演变成了无形的资金流, 管理者的决策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了,这些因素更进一步增加了电力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风险。若电力企业不能对自身内部财务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和了解,及对外部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判断,就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引起投资风险。因此, 电力企业在财务预算工作中必须不断强化财务预算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作为一名财务预算人员,在财务预算工作中应时刻起财务风险的意识,及时估算环境及市场变化所产生的有害影响, 选择适宜的防范措施,抵御各类风险引发的财务危机[1]。在优化电力企业财务预算体系中,要勇于创新,才能有效推进电力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长效发展,将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处。
2.实施科学的预算制度,增强资金的预算管理
电力企业财务是在合理计划预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在管理过程中以财务预测及决策作为着重点,对电力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方向及结果制定预先的计划及设想。对计划中存在偏差的问题要积极寻找纠正的方法,提高监控力度。因此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要突出体现计划及预算的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强化并完善管理,加强费用预算在计划范围内的可能性,细化预算的步骤,对全方位的资金进行预测。科学的预算是指以电力企业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为指导精神,充分结合电力企业多方面的资源,以提高电力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电力企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要求,来制定及选择适宜自身实际情况的资金计划预算模式,来对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及财务各方面进行综合的统筹安排和整体规划。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选择运用成本控制与资金预算来作为基础的计划预算管理形式。电力企业的计划预算包括以下内容:对企业需要增加的设备,或者是即将要运行的项目进行总体费用支出的规划,确定落实增加设备与启动项目的总预算[2]。在增加设备或者启动项目之前,先进行深入调查,制定可行性分析报告,再规划将来可以获得的收益,最后综合全部来确定要增加的设备与启动项目的计划预算方案。
3.深入细化电力企业的财务预算
销售预算、产量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各项费用预算、现金预算与总预算都属于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内容。依据预算的时间可以划分为月度预算与年度预算。月度预算是构成年度预算的基础元素, 国有企业应该结合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的状况按照滚动编制的形式来编制[3]。资金收入及支出两条线是全面展开预算编制的两个重要部分,而且要把人力物力纳入全面预算的范围里。
4.确保严格落实计划预算方案
根据电力企业未来期望获得的收益目标,并在预算总成本的基础上,把电力企业总体的计划预算方案,细化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及科室,在成本发生的源头对其进行控制及管理,形成基层约束的资金管理模式。在确定进行预算的方案及落实方法编制完成之后,就要保证这些制度在电力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得到严格的落实[4]。在经营过程里,发现存在与预期方案有较大出入的问题,要对产生出入的原因进行及时的调查,分析确定产生的原因,采取改进的措施处理与预期目标不契合的因素,确保预算目标的严格执行。合理的资金计划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的资金流动及周转活动起着宏观监控的作用,推动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朝着预期的目标方向发展,并能对实践中存在差异性的因素进行有效的规划调整,对偏离预算的情况进行记录与监督。为了确保资金计划预算方案的切实贯彻,可以选择采用绩效挂钩的方式,对职工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充分调动其执行预算方案的主动性[5]。
四、结束语
财务预算工作在电力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其财务预算工作,使企业财务预算工作更好的促进企业各个工作的顺利进展。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加强电力企业预算工作的措施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需要我们在财务实践中不断地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国华.论电力企业进一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当代经济.2010(10):111-113.
[2]申玉爽,王艳.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评价体系研究.科技经济市场.2009(10):123-125.
[3]王建华.浅析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213-215.
关键词:电力企业;预算管理;风险控制
一、新时期电力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由于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和经济现象的出现,使得新时期电力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由于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加的多变。使得企业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的财务收支情况和财务预算发生严重的不符合,从而使企业遭受损失,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发生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经济的变化莫测,以及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的发生,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多重更多样的风险,比如很常见的由于对外负债引起的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可能会资金不足,这时企业就会从外部借入资金以满足资金的短缺。由于未来的不可预测性,有可能使得企业最后没有偿还这部分资金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不断的深入,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很大,在这一过程中更加反映了国家垄断下的电力企业的不足之处,对于应对发生的和潜在的财务风险的能力严重缺乏。
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大多表现在这些方面,比如,市场上电力的需求量以及需求结构能否满足,能否控制好电力的分配问题,还有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竞争手段和方式,以及电力企业的售后服务问题,应对外来的投诉以及诉讼的办法。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发生,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经营以及企业收益都有可能受到影响,最终产生财务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活动的出现,电力企业也可以进行投资,来获取收益。由于投资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本来希望通过投资来获取收益的,最后的结果有可能背道而驰。
二、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在企业的财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企业的财务进行预算管理已经越来越受欢迎,通过对财务的预算编制,使财务的使用情况有了可以依据的目标,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有利于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加有秩序。企业的预算管理就是通过预算的方式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控制管理以及合理分配。是实现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它体现在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实现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手段,在控制企业经营成本,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情况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通过对电力企业财务的预算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电力企业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包括很多内容,对于电力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预算,各项活动的经费支出,以及进行投资活动所需资本的情况等等。
电力企业预算管理是一种科学的财务管理的方法,通过预算的方式,把财务支出控制在一定安全的范围之内,有利于企业的科学管理以及运营的安全,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不可获取的作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在现如今市场竞争压力非常激烈的情况之下,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必须要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企业的财务收支安全,使企业的财务支出控制在一个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企业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做好准备。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拥有价格优势。预算管理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使电力企业在整体上提升竞争力。通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就是对企业以后的经济活动有了一个大致的目标和指导在这个预算的指导之下,让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工作人员,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经营的目标更加明确,预算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控制,因此就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企业预算管理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企业预算管理,对电力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可以加强企业的经营安全以及企业的竞争力。
三、财务预算管理中对风险控制的措施
对于不可预见的有可能发生的风险,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控制好各类风险,避免引起财务危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及时的解决即将要发生或者已经发生风险,避免由于解决不及时而使风险造成的损失加大。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都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防止企业由于负债而引起财务风险,同时要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对于市场要求改变的应变能力,对于市场信息的及时反映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到位而造成的可能性的财务风险。同时企业要不断的进行企业结构的改革和创新,建立企业监督机制,通过平时的监督,及时的发现隐藏的有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并加以解决。这样有利于企业的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合理。同时要不断地引进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从企业自身出发,防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要加强对于财务预算管理。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有时由于政府的介入,也使得电力企业要承担由于政府限价或者政府定价所造成的损失,由于电力企业一直都是国家垄断的行业,一切都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为出发点,所以不可避免的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由于各种不确定的情况难以预见,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可能发生风险,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再生产,要制定合理的措施,合理配置资金的运行,这样就要求企业在制定企业的财务收支预算的过程中,要准确的预计,考虑全面,最大限度的使企业的财务预算和实际的企业的收支情况相符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企业的投资体现在方方面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样就使得电力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也越大。但是对于电力企业,一直都是由国家来管理经营的,通过计划来分配生产要素的,主要是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这时就要求国家在确定电力价格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兼顾电力企业的持续经营。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企业规模庞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样就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缺乏对市场经济中有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所以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至关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于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要不断的进行创新,积极地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方式,为我国的电力企业的发展服务。对于市场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因素都要仔细的思考,对有可能引起企业财务风险,要及时的采取措施,通过防范和控制,把企业的预算管理的风险减到最低。同时这些风险的出现也表明我国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着问题,所以企业要不断的加强管理,积极的应对由于市场机制改革所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参考文献:
[1]张惠贞:试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J].中国市场. 2010(27).
[2]孙婷婷:低碳视角下能源消耗型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12.
[3]徐雪芬: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0(01).
关键词:电力企业 风险内控 全面预算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通过对企业业务、资金以及信息等要素的整合,以明确适度的权力划分和业绩评价等方式,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企业的战略目标得到有效贯彻。电力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管理密集型的企业,其预算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整合企业内部各种资源,把经营决策与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以促进内部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建立起涵盖预算编制、执行、分析以及考核等在内的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明确资源配置的方向和发展重点,促进电力企业的经营业绩稳健增长,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撑。
一、企业风险内控的基本概念
在当前经济活动日趋激烈的社会发展阶段,企业对于风险管理更加关注。风险内控是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实施的内部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活动,具体来说,是为了加强对于风险的管理而制定和实施的内部控制活动。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需要所有员工的共同参与,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条件之一。注重风险内控,可以引导和帮助企业合法经营,有助于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做到企业财务相关报告的信息完整真实,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推动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风险控制工作,不断深化全面预算管理,这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完善企业的经营运行机制,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当前电力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电力企业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应该看到,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导向性应该继续深入
在制定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如果忽视企业发展规划和经济战略的指导,预算管理仅仅考虑企业短期活动而忽视长期发展目标,致使短期经济指标与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不适应,各编制之间的预算相互之间无法衔接,这将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预算管理也就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当前,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缺乏编前系统分析和科学管理问题,部分企业存在“重编制、轻执行”问题,预算未能充分发挥“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资源调控和引领作用,这是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显然,电力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的过程中,要发挥其作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导向性功能,进一步加强科学细致的事前规划,防止企业对外投资与电力主业相偏离,否则不仅占有大量企业资金,而且无法实现预期收益。
(二)标准预算体系建立不够完善
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建立标准的预算体系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对于预算管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现实活动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以及技术手段的制约,很多电力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标准预算体系建立不够完善。还有一些电力企业在编制预算过程中缺乏对市场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编制方法简单粗放,预算指标不够客观,也没有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以及对未来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估。因此,企业财务编制的内容往往缺乏科学性,也不够完善,不能完整反映出投资预算、筹资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以及业务预算等内容。
(三)全员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以及执行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企业少数部门以及财务工作人员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全员参与。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电力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很多员工把预算管理看作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职能部门关系不大。在编制预算时,财务部门与业务、职能部门之间协作不畅。全员参与意识有待提高,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产生出不利的影响。
(四)预算信息化手段有待加强
随着当前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对外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这种复杂多变的场环境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预算应该加快信息化水平建设,促进企业财务预算评价标准更加科学。但是,应该看到,电力企业的预算信息化手段有待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需要与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平台进一步融合,解决各业务专业子系统中的数据无法实现横向贯通的问题。因此,不断提高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必由之路,这对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电力企业进一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一)树立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观念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要想取得有利地位,必须加强管理工作,努力消除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对企业实施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观念,由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组织,充分确立预算工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其他相关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实施预算管理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其目的在于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人力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制度安排,使企业所属要素按照一定的职权范围落实到相关部门及责任人身上,并且努力实现企业运行以及管理工作过程的信息共享和有效融合,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顺利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监督机构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权威性。因此,电力企业应该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起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担负起全面预算的编制及管理以及监督工作,而不是仅仅委托财务部门来组织预算管理的贯彻与实施。
(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般来说,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确保相关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现并及时纠正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错误以及舞弊情况,保证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与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企业为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规划,并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要贯穿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只要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否则很容易出现财务漏洞,导致经济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对预算管理过程的有效监控和考核。
企业预算管理是否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企业预算目标能否实现。而对于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就成为预算管理的关键和重要内容。因此,要对预算项目的过程进行控制。在预算的关键环节要设置一定的控制点,并建立起严格的授权、审批及考核制度,做到严格把关。同时,要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进行深入分析,认真查找原因。
电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要从企业生产、发展战略着想,全面考虑风险防范,确保企业科学、持续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莉.论电力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j].现代企业文化,2009(27)
[2]梁承宇.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 [j]. 现代企业文化 ,2009(29)
[3]胡春燕.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j].企业导报 2009(12)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
一、全面预算管理从源头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全面预算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现金流量的预算。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项支出。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来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于净利润,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三个项目也保持相对稳定。其中任何一项失衡,对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可能引起财务危机。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少于净利润时,就应当引起企业投资者和管理层的高度警惕。资本的运作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这部分预算能够使企业的筹资、投资运作更加科学合理,协调企业的资产盈利与流动的关系。在产品有盈利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比流动资产强。在筹资环节最重要的是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本结构,由于债务资金和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程度各不相同,债务资金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资金成本低于自有资金,但是债务本息的偿还具有强制性,资金风险大于自有资金。企业要在利益和风险的权衡中选择两者合理的对比关系,促进资本结构平衡稳定,使资产结构趋向一个合理的水平。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在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为实现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将损益计划、资金收支安排等按企业各种活动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涵盖了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一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活动,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经营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日常发生的各项活动的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存货预算、生产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税金预算等。资本预算是指投资、融资预算。投资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项目投资和其他投资等的资本支出计划,是反映资金运用的预算。融资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需要新借入的长期借款、短期借款以及对原有借款还本付息的预算。财务预算是反映企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的预算,包括预算损益表、预算资产负债表和预算现金流量表等内容,财务预算是综合性最强的预算。
三、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予以量化,经预算编制、预算审批与调整、预算控制与考核、预算分析各个环节,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一)预算编制
企业依据战略规划、市场分析预测、历史财务数据,结合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及年度生产经营计划,遵循“先总后分、先下后上、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流程,制定产品的产供销计划。以销售目标确定生产投入,以生产投入确定采购资金。企业将年度销售目标、生产投入分解到月度预算,将月度采购资金预算分解到每个供应商。企业为避免盲目投入资本性资金,结合业务预算测算出 预算年度企业所需生产能力,结合企业现有生产能力,计算公司尚需生产能力,以及依据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编制资本预算,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作用。
(二)预算审批与调整
企业为合理使用资金,保证重点预算资金供给充沛,全面完成年度预算各项指标,实行月度资金使用申报审批制度。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销售部门月度回款计划、财务部门月度融资计划,对企业各部门月度资金需求情况平衡审批,优先保证生产投入所需资金,优先保障优良的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全面预算管理不是完全刚性、一成不变的,应保持一定的柔性即适应性。当企业内外部环境有较大变化时,及时调整预算以应对变化。预算执行部门提出预算调整申请,预算管理部门经过充分调查、分析、认证,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下达,从而使预算执行始终有预算指标控制。
(三)预算控制与考核
全面预算管理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事中预警。充分利用网络报销系统在填制成本费用支出报销单时,设置预警提示及收支项目联查等方式对预算项目进行事中提醒,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全面预算管理结合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等工具进行预算控制与考核,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对EVA、营业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通过平衡计分卡落实到企业高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实行月度、季度或年度考核。企业应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对业务部门下达年度费用预算指标,每月下达费用预算指标执行情况的通知,按年度进行考核,对生产单位下达可控制造成本指标,每月进行绩效考核。处在成熟期的企业,需要对应收账款管理进行重点管控,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建立销售责任制,划分客户信用等级,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避免因应收账款失控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通过科学的财务预算实现资金的有效回收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预算分析
预算分析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包括预算及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差异分析及主要原因、调整对策及建议、趋势预测及管理措施等。企业开展预算的执行分析、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造成预算执行差异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实现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考核。对市场变化引起的差异,企业对差异原因要进行深入分析、及时调整预算,快速地作出反应。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是在现有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较为敏感的财务预警指标,从而判断分析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资产质量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偿债能力是降低财务风险的直接保证,经营增长体现了企业的发展潜力。笔者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偿债能力与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设计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直观地呈现企业在不同方面的风险状况。以国资委2015年下达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划分风险区间、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值,具体指标见表1。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还应综合考虑本行业或本区域的特性,以及自身的经营状况、发展阶段等,选择适合的关键预警指标,划分风险区间,确定预警指标值,对各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控。通过对预警指标的预测分析,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的变化,一旦实际执行中超出了风险警戒值,应及时分析原因,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企业实施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消除潜在的财务危机,有效地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
五、小结
全面预算管理是联系企业战略目标与日常经营的重要纽带,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企业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做出全面的财务状况分析,有效地防范企业筹资和投资活动带来的风险,减少企业的资金决策失误,积极防范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全面预算管理还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作者:张政 单位:中航工业长沙中传机械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丽凤.控制财务风险促进国有企业稳健发展[J].会计之友,2014,(24).
[关键词]风险管理 理性计算 反思与批评 风险治理
一、风险管理的发端及其基本意涵
风险,从广义的角度讲,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发展历程,凡是存在不确定性的和灾难性后果的地方就存在风险。风险管理与人们天然地渴望降低不确定性的本性相联系。但风险的观念以及风险管理的观念并非始终为人们所理解,Judith Green(1997)从对“事故(accident)”系谱学地分析出发,认为风险观念是人们摆脱了决定主义的命定论并接受了理性的因果分析时才得以产生。Gray等(2001)认为,风险管理扎根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但只有到了20世纪40年代后,风险管理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也有人认为现代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统计方法在大规模生产中的运用,在二战中随着数学概念在军事领域的运用而得到发展,直至五十年代,决策科学作为一门确切的学科出现后,风险管理的一般观念才得以出现。不同的人或组织对风险管理可能形成不同的界定,但在任何定义中,风险管理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风险管理的主体、风险管理的对象、风险管理的方式和原则。故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简要勾勒出风险管理理念的演进和发展。
二、以理性计算为基础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出现建立在概率论在管理科学中的系统运用,起初的风险管理建立在理性计算的基础之上。以理性计算为基础的风险管理大致包括两个视角,即风险管理的技术视角和经济学视角。风险管理的技术视角,就是力图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在风险暴露和风险后果之间建立联系,形成风险分析的技术模型,其基本的内容大致包括数据收集、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措施的采取。经济学视角的风险管理与技术视角的风险管理最为接近,其基本的理论假设是成本—收益原则和预期效用理论。
早期(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以理性计算为基础的风险管理,对风险采用了一种客观实体主义的定义,即将风险视为可能发生的对人类造成负面伤害的事件。这种定义在保险业和化学工业中最广泛地被采用,风险本身是可以通过数据的收集、模型的建立而得到估算的,比如在保险业中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应对风险的方法大致包括风险处理、风险规避、风险转移等。
在这一阶段,即风险管理主要以理性的计算为基础阶段,风险管理的主体是单一的,即作为管理者的个人、企业或者政府(或者说是风险分析和管理的专家);管理的对象,亦即被定义为风险的事物,也是明晰的,对何谓风险在这一阶段并没有太大的争议;而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也是命令式的。
以理性计算为基础的风险管理,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模型的简单性和明晰性,尽管这种简单性与明晰性可能获得一种方法论上的活力,能够分析数据、风险描述和价值判断,但其最大的不足之处也正是在于由于其简单性和明晰性而无可避免的狭隘性。
三、对以理性计算为基础的风险管理的反思和发展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对这种以单纯的理性计算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大量质疑和批评,不同的视角和理论被引入了风险研究之中。下文主要介绍三种主要的理论视角,即心理学视角、社会学视角和文化研究视角,及其对风险管理的反思和发展。
心理学视角的风险研究强调人们对风险的感知,即对风险的主观判断和评估,风险认知是风险管理者在风险认定和策划风险排减措施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由于风险感知的引入,风险管理开始从纯粹客观的分析,转向开始关注人们主观对风险的判断,风险管理也开始转向一种来自于底层的视角,对风险的认定也并非仅限于专家的视角。
社会学的视角将风险的定义由实体论层面拓展到了社会定义和社会建构层面,“真实的”风险后果总是包含着社会诠释并与群体的价值和利益相联系。Zinn 和Taylor-Gooby(2006)概括了社会科学中五种风险研究的理论路径:理性选择路径、反思性现代性路径、后现代视角、系统理论视角、批判理论路径。理性选择路径将后果的不确定性与管理决策联系起来,强调不同的个人偏好与组织文化价值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理解。反思性现代性理论假设现代性的元理性基础已经失去了其合法化力量,经典的现代性转向了反思性的现代性,包括生活方式的个体化、知识和价值的多元化以及个人生活计划不确定性的增长等。系统理论视角将风险视为一种与社会定次级群体紧密相连的基础性社会建构,社会系统不断内在化外在威胁,将外在威胁转化为风险,风险的接受者和承担者之间存在非连续性。批判理论强调发达的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悖论和自反性后果,强调政治权力运用造成不平等的风险分配。后现论家发展了一种最为激进的建构主义观点,何谓风险、何谓收益及其何种程度都依赖于社会力量的塑造作用,重视社会框架和文化偏见的作用。
风险的文化视角将风险视为由社会中结构性力量所决定的社会建构,诸如健康威胁、不平等、公平性、控制等问题都不是有科学分析可以决定的,而只能是社会中不同行动者信念和理性的再建构。这些建构反映了不同风险领域中各个群体或组织的利益与价值以及这些群体之间共享的意义、文化产品和自然现象。风险政策是所有行动参与者持续斗争的结果,是将各自对风险的理解纳入公共日程之中,并强加给他者。自我利益之间需要做出妥协以实现群体自己的现实,不同群体之间为了建构有意义的现实有必要进行沟通,决定可能的现实建构的范围和界限。
各种研究视角的引入,丰富了人们对风险管理本身的理解,风险认知、风险沟通、风险参与等概念的提出,打破了原有风险管理的狭隘界限。风险管理的主体的单一性和明晰性受到质疑,风险的界定也成为一个建构、商讨甚至斗争的过程,风险管理的方式也开始变得更为复杂。
四、风险治理:风险管理理念的综合演进
对传统的以理性计算为基础的风险管理受到了多重挑战:风险感知挑战了理性风险分析的理想模型,技术性的风险分析也面临挑战,科学专家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政府在风险管理中的合法性也开始受到质疑。1992年英国皇家协会了一份关于公共风险感知和风险管理过程的报告,首肯了风险的可接受性之于科学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企图将风险分析的技术科学观念与风险感知的社会和心理分析整合起来。90年代后,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也要求一种更为综合的风险管理框架,风险治理的观念开始出现。
治理(governance)的概念在90年代中期以后在有关国际关系、比较政治科学、政策研究、环境与技术社会学以及风险研究的文献中大量出现,涉及风险治理的组织和机构也大量出现。从国家层面来看,治理阐述了涉及到政府与非政府行动者的集体决策的结构和过程,现代社会中的治理被视为政府机构、经济力量和市民社会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全球层面,治理意味着一种横向组织结构,包含了政府和非政府行动者,这些行动者在没有更高权威组织的情况下做出决策,非政府组织扮演了一种至关重要的角色。风险治理包含了横向和纵向两个为维度,横向上看,风险治理包含了政府及其机构、行业(或企业)、科学和学术团体、市民社会(或非政府组织)等行动者,从纵向看,风险治理包括了地方性风险治理、区域性风险治理、全国性的风险治理、跨国的风险治理以及全球性的风险治理。风险治理成为一个多维度、多元行动者的综合的风险管理框架,风险治理要求考虑各种情境性因素,诸如不同的制度安排以及包含不同风险感知的政治文化。
2001年欧盟委员会,提出了良好的风险治理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开放性、参与性、责任性、有效性、一致性、均衡性与辅。2005年,基于传统的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的路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国际风险管理委员以风险治理的概念为基础,提出了一个整合了的风险管理框架。这个整合的框架力图提供一种综合的方式以整合风险认定、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弥补之前风险治理中的不足。这个框架包含了风险预评估、风险评估、可忍受性与可接受性判断、风险管理以及伴随以上每一个阶段的风险沟通。
五、小结
从摆脱决定主义的命定论观念到以理性计算为基础的风险管理理念的出现,再到更为强调主体的多元、对象的不确定以及原则和方法上的协商和参与的风险治理框架的出现,风险管理理念经历了其自身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一方面享受着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好处,但另一方面,人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快速发展背后所隐藏的危机,风险管理理念的演进也恰好体现了这种现代性自身的困境。如何走出这种现代性的困境,走向何种理念和原则的风险管理,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思考。
参考文献:
[1]Green, Judith, Risk and Misfortune(1997).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Accidents, London: UCL Press
[2]Gray, P. C. R. and Wiedemann, P. M.(2001) 'Risk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tual lessons from approaches to the use of indicators',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 2: 3, 201—218
[3]Aven,Terje and Renn, Ortwin(2010). Risk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Concepts, Guidelines and Applications, Heidelberg: Springer
[4]Zinn, J. O., & Taylor-Gooby, P. (2006). Risk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rea. In P. Taylor-Gooby & J. Zinn (Eds.), Risk in social science (pp. 20–53).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关键词】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有限元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58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150-01
一、当线路纵向附加力为常量时的两种计算方法
1、假设钢轨影响线长的试算法和假设钢轨附加力形函数法。由于线路纵向阻力取向常量,钢轨附加力分布是折线形。假设钢轨影响线长的试算法根据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平衡微分方程可用代数方程求解,不考虑墩顶位移。先假设钢轨左端路基上的影响线长度L,计算梁轨位移相同点k的位置,同理论计算其他各点。然后判断是否满足钢轨位移变形协调方程,满足变形协调方程,就停止计算,否则重新假设L,继续计算,知道满足变形协调方程。对于挠曲力计算时,只是位移图形是非线性的,呈曲线变化。其他特征点的计算与伸缩附加力的类似。
2、假设钢轨附加力形函数法由常阻力钢轨附加力图形特点假设其形函数,再根据其位移和附加力的微分关系得到钢轨的位移函数,结合结构的边界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得到所需要的解答。伸缩附加力的计算方法与挠曲力类似,只是在桥梁位移计算方法上有区别。此种算法的挠曲力桥梁上翼缘位移的计算方法如前所述。计算步骤是先假设钢轨伸缩附加里力的函数,由此得到钢轨位移函数,写出边界条件及变形协调方程。最后通过一些优秀的算法求解。该方法消除了传统算法中误差积累的影响,提高了计算方法的效率和稳定性,解决了现场超多跨桥计算伸缩附加力时不收敛问题。
二、变量阻力模型时纵向附加力计算方法
常量阻力存在很多不科学之处,只适用混凝土简支梁的一般桥梁计算。当遇到特殊结构的桥梁时,就要考虑采用变量阻力模型进行计算。因此就对变量阻力模型及计算方法进行了不断地研究,并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变量阻力模型时纵向附加力计算方法有以下三种:
1、微分方程法
由于线路纵向阻力取为变量,r为非线性函数。基于微分方程变为非线形微分方程。此法包括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以钢轨位移为基础未知量的微分方程解法以及以梁轨相对位移未知量的分段线性微分方程直接解法。其解伸缩附加力和挠曲附加力的步骤为首先假设钢轨附加力及钢轨位移为0的计算起点,边界条件同常量阻力计算时一样,根据当前计算点的梁轨相对位移,计算下一步的纵向阻力梯度,根据阻力进行数值积分得到当前计算点的钢轨力,根据上一步末线路纵向阻力梯度或钢轨力计算当前计算点的钢轨位移,从左往右,重复以上两步,直至钢轨附加力为0,若为固定区,则验算钢轨位移代数和(或积分终点钢轨位移)是否为0,不为0时重新假设积分起点。数值积分可用欧拉法(矩形法)或改进放的欧拉法(梯形法),也可以采用显式四阶Runge-kutta法。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计算量大,且较为繁琐,缺乏通用性,尤其是当需要考虑桥墩墩顶位移时就更为复杂。
2、广义变分法
此法基于已有的试验和计算结果,可以拟定钢轨伸缩力P的形函数,根据已有的基本微分方程式求得钢轨的位移及梁、轨相对位移的函数,并保证其形状与试验结果一致。由于所拟定的并依次所得的函数在列其边界及变形协调方程中出现耦合,即方程组的边界及协调条件中也包含了求解的未知数,因此,从梁、轨体系的能量观点出发,根据广义变分原理建立结构体系的平衡方程,边界条件成为边锋问题的约束条件。其计算步骤是首先假设钢轨附加力函数,由此得钢轨位移及梁、轨相对位移函数,再由边界条件和变形协调方程得到钢轨伸缩附加力和位移平衡方程、钢轨伸缩位移平衡方程以及线路阻力平衡方程,由钢轨伸缩形变能、道床形变能和桥墩形变能组成的平衡状态下的结构体系其总势能一阶变分必须等于零。用相应软件编程解由梁、轨体系平衡方程组成的非线性方程组,将解得的数代入钢轨附加力的表达式中求得这些未知数,进而分析纵向 附加力。采用广义变分法求解非线性阻力条件下的纵向附加力,求解较为规范并易于用计算机实现,所得结果与工程四季工况较为接近。
3、有限单元法
近年来,随着新建铁路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技术的推广以及大跨度连续梁、钢梁桥、新型桥梁在铁路中的应用,给无缝 线路附加力的计算又带来了难题。然而,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内存和主频的迅速提高,用有限元法解决非线性问题表现出明显优势。采用有限元法求解桥梁位移,再用优化算法解方程组,对处理连续梁桥、部分特殊的无缝线路附加问题是一个捷径。由于实际的桥上无缝线路是非常复杂的工程结构,要进行精确计算分析是极其困难的。采用有限单元法来研究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的计算,在满足工程应用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简化处理,将轨道、道渣、梁、墩台四者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用核实的结构单元来模拟梁轨相符作用,在解答非线性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其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也得到理论和实践的检验。本文将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钢梁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计算分析。
三、结论
随着我国铁路客运和高速铁路的兴建,线路的提速和城市轨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铁路桥梁上铺设或者计划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而且桥型越来越多变,给该领域的研究带来了许多新课题。因此,加深研究梁轨相互作用原理,扩展其应用范围,就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本文就纵向附加力的微分方程求解法和广义变分原理进行研究并验证了采用有限元计算模型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广钟岩,高慧安.铁路无缝线路.北京:中国铁路出版社,2005
[2]卢耀荣,无缝线路研究与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5
[3]蒋金洲,桥上无缝线路钢轨附加纵向力及其对桥梁墩台的传递.中国铁道科学,1998
[4]蔡成标,高墩桥上无缝线路挠曲附加力的整体分析法:[硕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交通大学,1989
现金流预算主要包括对企业的现金流入预算、现金流出预算、现金缺口预算、融资预算。实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确保预算可控、能控、在控,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及经营目标。
二、现金流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在电力企业的现金流预算管理中,现金不仅是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同时也贯穿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不仅对企业的现金财务状况变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关系到企业的控制和计划,同时还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的现金流入及现金支付能力的数据以及相关信息。现金流预算管理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科学合理地对现金流进行管理和控制,成为了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断发展。
三、现金流预算管理的目标
第一,明确资金预算和对现金流的控制。第二,现金流预算编制系统将与资金监控系统有机的结合,在实际的预算管理中使预算编制体系与实际的现金执行控制制度相结合。第三,有效的提高现金流预算管理人员对现金流预算管理的分析和考核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为电力企业的监督管理和发展提供有效的现金数据依据,并且对现金流预算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人员及管理层领导提供重要的现金数据信息依据。第四,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实现企业财务预算与现金流紧密衔接,控制财务预算的执行,增强财务预算的调控力和执行力,确保资金能够有序落实。第五,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按照现金的预算管理为基础,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分布,为现金流的预算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第六,不断的完善电力企业的现金流预算管理制度,为企业的资金使用提供有利的依据。
四、优化电力企业的现金流预算管理的措施
利用电力企业管理平台的现有系统,对企业的现金流动建立现金流的预算管理平台,加强现金流预算管理,提高现金流预算分析能力。对现金流预算管理要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预算管理系统、预算方法的多样化、加强预算的控制力度等,不断提高现金流预算管理能力。
(一)加强科学预算管理观念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现金流预算管理,加强企业各管理部门人员的科学预算管理观念,促使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够有序进行,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落实到位。科学理念的树立从潜意识里改变着企业预算管理人员的固有思想,能够有助于将企业的战略规划与实际发展紧密结合。
(二)建立良好的预算管理组织在财务全面预算管理中,应对现金流预算管理设立专门的负责管理部门,将管理的工作责任具体化,良好的预算管理组织的建立可以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起到优化和促进的作用。建立资金流管理平台,明确现金流管理的目标和预算资金,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完善。通过完善预算管理系统的结构,结合创新的预算管理方法,从而建立管理人员对企业预算系统的接口。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运用预算编制系统和实际现金执行控制系统对现金流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企业月度现金流预算管理的监督制度,同时还要对现金流进行季度周期预算,加强对现金流预算的管理,提高现金流管理的抗风险能力,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如此虽然能够很好的反应市场情况,同时也保存了预算的完整性,但是在当前的现金流预算中,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预算或定期预算等,以对电力企业的预算能力起到促进提高的作用。
(四)加大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加大对现金流预算管理的执行力,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发展与预算管理的相一致,还能够对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解决,促进预算编制水平的进一步完善。加强信息沟通,督促各项目管理部门及时完成项目资金的拨付申请,控制现金流预算与执行的偏差,实现业务预算与现金流预算的紧密衔接。
(五)加强现金流日常管理加强现金流的内部控制,加大现金流的循环速度及周转顺畅,在不同的流动环节对现金进行调节和控制管理,严格控制现金流,对大笔资金流动实时地进行监督。同时还要提高现金流的使用效率,节约资金成本,保证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避免出现资金浪费和闲置现象出现。
(六)建立现金流风险预警系统电力企业的发展中,现金流预算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建立合理的市场突变应对政策,促进现金流的周转和循环的现金流风险分析和预警系统,通过对现金流预算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促使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在企业出现现金流困难时,可以采取应急的抗风险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最大限度地控制企业现金流的风险和风险损失,并按照现金流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现金流风险性的大小进行评估,保证资金的周转,促进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七)加强现金流预算分析加强现金流量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深化现金流量预算精益管理。重点抓住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支付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等方面来进行,及时反映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现金的增减变化,正确评价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为企业融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五、总结
有益于管理经营风险,规避财务风险由于国家对钢铁企业审慎的财政政策,及钢铁产能过剩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影响,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也与日俱增,财务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形势严峻,所以钢铁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早了解其在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状态,从而使管理者可以提前发现存在的风险隐患,并采取措施对其加以解决。
二、我国钢铁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1.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由于其对管理者、企业素质和人才需求等有较高要求,加之人们对其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不是很清楚,因此不少钢铁企业及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生产、经营人员一般不参与预算编制,编制的预算计划与实际不太符合。
2.全面预算的有效执行力度差全面预算管理要遵循科学性和严谨性原则。这使得预算管理在编制、执行和考核上不同于计划管理。实际上,预算管理体现在“重两头、轻中间”的情况。在编制预算管理计划时,企业内部上下都大张旗鼓的动员,但在编制的过程中却缺乏与部门负责人的沟通,后期忽视对预算编制和计划的有效反馈,执行时往往会一笔带过缺乏有力的监督和调控。
3.全面预算信息系统较为落后目前,钢铁企业信息化程度远远够不上发展的要求。企业规模、资金困难、技术落后、人员素质等严重制约钢铁企业的发展。而钢铁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撑,这就使得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使得预算管理成为一种摆设而无法参与到目标考核工作中。
4.全面预算缺乏考核监督机制考核监督机制的建设是钢铁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然而,钢铁企业对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立却不太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有负面作用。另外,在涉及到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预算管理考核时,往往考虑客观因素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因为人们习惯于逃避责任并带有情绪评价被考核对象。最后,整个预算管理考核过程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这使得预算管理考核往往流于形式而难以发挥作用。
三、完善我国钢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1.提高钢铁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编制,要密切联系企业领导、管理者和员工。要重视企业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争取企业负责人对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支持。另外,要争取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提高他们对预算管理的正确认知和知识素养。还有,要重视对预算编制人员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强化,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编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预算法律道德观念。
2.全面预算管理强调全过程控制全面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受市场环境和经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预算结构不成立或发生重大偏差。若预算结果出现重大偏差,需要在保证预算目标完成的情况下,依据“先报批、后执行”的方针调整预算规划,从而保证预算规划的严格执行,防止出现违规操作。
3.建立科学、全面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钢铁企业管理跨度大、空间结构大,加之预算绩效体系的建立、预算目标的确定等比较复杂,使得企业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的技术难度大大加大。网络信息化建设作为钢铁企业的重要工作,它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有力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水平。钢铁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要求企业领导做好部署规划,确定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网络体系,着力解决预算管理系统间沟通不畅的问题,实现钢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全过程的控制。
(一)忽视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之所以得不到重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领导对预算管理抱有无所谓态度,领导的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银行各层级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和态度,使得预算管理部门不知道该如何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预算管理的支撑,但是,就目前来看,企业并没有将两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农村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决定了其经营范围是乡镇市场,这也时农村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最大区别,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却没有形成自身的预算管理体系,在不考虑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下,直接把国有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体系“拿来”,不仅无法发挥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甚至会给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诸多阻碍。由于没有形成正确认识,因此,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预算管理并不全面,还存在着许多弊端,经营预算的缺失,同时也使两者产生了一些不可调和的冲突。
(二)缺少预算管理的文化基础
农村商业银行产生的时间较晚,因此,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无论是在经营还是制度制定方面都要远远落后,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预算管理文化基础。现在的农村商业银行实行的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改革之前,农村信用社有着明确的目标,就是扶持“三农”,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做出转变,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转型后的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层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平衡,因此,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比较盲目,没有合理的对重点进行明确。一个企业的文化跟领导有较大的关系,农村商业银行领导调动频繁,因此,很难保证企业文化的一致性,每个领导都有其自身的风格,领导重点关注的就是在任间业绩,因此,预算管理时效性较短,正因如此,预算管理缺乏企业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很难形成,不利于企业竞争。一旦外部因素发生变化,企业将无所适从。农村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经营风险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因此,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风险预算能力,但是,农村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进行扶持,一旦出现问题也都是由政府出面解决,这样一来,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商业银行缺乏风险预算和控制的文化基础,风险主要集中在信贷违约方面,此外,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
(三)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内,无论是日常的经营管理,还是会计流程,都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支撑,农村商业银行主要建立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地区,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规模都比较小,农村商业银行改革时间不长,对于目前的农村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上确实力不从心,即使建立起信息系统,也面临着信息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目前,主要由省级联社负责对各农村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但是普遍存在着效率低,灵活性差等特点。这也是造成农村商业银行预算管理无法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四)预算管理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目前,各农村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预算管理部门,主要是由财务部门领导代为执行。因此,无法对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监督,而预算管理工作必须要在严格的监督下进行。预算执行考核和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无法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很难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二、农村商业银行优化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意识
从目前来看,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从而忽视了预算管理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预算管理并不是一项工作,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系统性工程。并不是说某个部门就可以单独完成这项工作,想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农村商业银行中的积极作用,领导必须要起到带头作用,将各部门连接到一起,员工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企业范围内形成对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要让每一个员工明白,预算管理受益的不仅仅是商业银行自身,而是每一个员工,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要建立预算管理部门,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将部门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化配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有效落实预算管理工作,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及时修正。
(二)完善与预算管理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属于企业软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离不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需要在漫长的发展中才能形成。在文化建设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明确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建立要符合市场定位、适应战略目标。其次,强化风险意识,逐渐培养起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文化。在风险管理方面,积极借鉴国有商业银行的做法,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制度。
(三)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离不开信息技术,换句话说,一个完整的预算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除了能够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外,还能对经营业绩做出科学评价,及时掌握市场的环境变化。由此可见,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应当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使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
只有严格执行每一项制度,才能发挥制度的作用。对执行情况作出评价,是制度能够被严格执行的重要保障。奖惩机制的建立,是推动执行的重要保障。另外,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不仅能够维护预算机构的权威,还能对预算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对突况进行及时调整,而且对完善制度本身也有积极作用。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对于考核制度本身也应该进行考核评价,如果评价本身不合理,必会适得其反。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