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16:08:31
导语:在对素质教育的看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谨就如下问题谈些许个人看法,就教于同行。
一、对在历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认识
在基础教育中要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中学历史教学亦是如此。但是,坦率地说,在已经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并不明显。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我们对涉及素质教育的一些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所致。
首先,是对什么是素质教育认识不够。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有的看法似乎认为取消或削弱考试就是素质教育了;又有的看法似乎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多活动就是素质教育了;还有的看法似乎认为削减教学内容即“减负”就是素质教育了,等等。其实,要搞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就必须对素质教育的本质有足够的认识。与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教育相对立而言,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其至少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对学生个体来说,成熟发展要全面;二是对学生群体来说,要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成熟发展。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在这两个方面取得明显效果,那么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真正做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就要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切实落实两个“全面成熟发展”。
其次,是对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学目标缺乏必要的科学认识。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的目标有三项: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这样的一个目标体系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着诸多矛盾,至今未能妥善地解决。因此,在素质教育下,如何改造和重新构建适合历史教学发展的更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
当前,在重新构建历史教学目标体系时,有三个问题需要科学论证:一是素质教育都有哪些具体内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目前虽然不完全统一,但在主要的方面已经接近达成共识,即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这是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目标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二是怎样完善新的历史教学目标体系。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传统历史教学目标的内容不够全面,各项具体目标之间矛盾尖锐,缺乏一种和谐、有机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的质量。如,在传统历史教学目标中,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几乎一直空白,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混同,以至长期得不到加强。又如,在传统历史教学目标中,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一直处理不好,使之长期对立,直接影响了教学的发展。三是新的历史教学目标如何体现层次性,以适应落实基础教育培养总目标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考虑到个体学生发展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教学目标极有必要分出层次。当前,不少历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目标分层教学”,这不能说不对,但笔者认为,“目标分层”不是教师个人所能完成的一项工作。真正实现科学的历史教学“目标分层”,是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解决的问题。
再次,是对在历史教学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途径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下,课堂传授越来越成为了历史教学的惟一途径。受其影响和束缚,不少同仁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将着眼点集中在课堂教学上,视其为教学的惟一途径,简单地以为改革好课堂教学,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就可以圆满完成了。因此,在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对课堂传授以外教学途径探究的重视程度与对课堂教学探究的重视程度比较,相差甚远。在这里,笔者想说明的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是需要开辟多条途径的,如果仅仅抱着课堂传授一条途径,到头来只会在历史教学中严重地影响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而学生素质的高低,则直接关系着“基石”的稳固与否。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的共同目标。培养新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需要从基础做起,需要学校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家庭、学校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在这中间,思想品德课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广义的素质,可以说它包含了人本身物质和精神的外在的一切方面。具体可划分为政治素质、科学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等许多方面。在各方面中思想素质起着基础的和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目前的中学生是将来的社会主本文由收集整理义劳动者,不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一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决定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并成为其他素质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社会科学教育课,同时又是一门德育课。
这就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作用,是任何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这是由思想品德课的性质、目的、内容和特点决定的,同时又是我国学校教育与资本主义学校自由发展的本质区别。
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任务
初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是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任务,如语文、外语主要要有文化素质教育并兼有思想、科学、美学等素质教育任务;数学、物理、化学主要承担文化、科学素质教育任务;音乐、体育、美术则分别承担着身心健康、审美等多方面的素质教育任务。相比之下,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最为重大,它的内容决定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稳定的能力素质,高尚道德的素质,坚实的科学文化素质等,并且由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和激励其他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要教育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只有牢固树立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才能由决心毅力去学习兢兢业业做事的本领。通过兢兢业业做事,在将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增砖瓦,才能体现出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德素质。
三、社会现实决定了思想品德课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艰性
由于目前现实生活中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存在和制约,人们对思想品德课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模糊,经常处于摇摆不定状态,有时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这是社会上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在学校教育上的反应。目前学校教育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完全接受,思想品德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作用也未能被人们认识和肯定,因此便会出现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现象。事物总是在矛盾中不断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总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的。随着党的“十”精神的贯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相信全党全社会将对思想品德工作重心加以重视,这必将会为学校思想品德课完成素质教育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我们不妨先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抓基础
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创新主体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知识经验加工改造,以非同寻常的方式重新组合,从而取得新成果的过程。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重视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把已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拿出来应用,去获取新知。在获取新知中学习创新。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学生的
创新欲望即使被激发出来了,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创新。
二、给民主
给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学中营造宽松自由氛围的天地是十分宽广的:阅读教学中的质疑、提问、讨论;写作教学中的练笔、办报、摘抄等等都是。如让学生办手抄报,放手让他们寻找材料,安排版面,自我设计,做到图文并茂,有自己的特色。教学形式不仅局限于教师面授,还应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校内学习、校外学习、书本学习、实践学习。在这“自由”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知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重启发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在教学上尤为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其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自己寻找规律取得新的发现和创造。在过去的不良教学中,应付死记硬背的考试,片面强调重复地练习、盲目地抄写、大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无暇思考,没有发展创造潜能的时间和空间,即使掌握了大量知识却难于应用,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而启发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
1.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让他们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锻炼总结能力,如果学生暂时不能发现,教师要进行引导,促使学生最终依靠自己发现规律。
2.在听读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三方面。(1)可以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理解听读内容,训练学生不依常规思考和看待问题的习惯;(2)可以鼓励学生对听读内容的思想倾向和思维方法持怀疑态度,让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理解听读内容;(3)训练学生用否定假设推理,让学生站在听读内容的思想倾向和思维方法相对应的方向思考问题,训练学生对课文进行评价判断的习惯。简而言之,在教学中是以三个问题形式出现:①从课文中所反映的问题我们是否还能得到新的见解?②课文中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对吗?③假如不是课文中所说的看法,情况又如何?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提出这三个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素质就会较大程度的提高。
3.在说写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想清楚,有了自己看法以后再说再写的习惯。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不受他人,特别是教师的影响。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力求使表达效果巧妙而又合理。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方式 倾听教学
随着小学素质义务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受到了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倾听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是受到了我国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小学语文倾听理念教学的重要意义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效提高倾听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当前我国小学中对于课堂倾听教学模式的程度远远低于言语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影响整个教学的质量和进度。
1.增强小学语文倾听能力的目的和意义
素质教育改革就是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提高积极性,从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向着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转变,在素质改革中,倾听能力受到了整个教育行业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的影响,而且学生作为知识的被传授者,更是需要在听课能力的上加强培养,从而积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本文通过对于倾听教育方式的剖析和阐述,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个行业的重视和关注,从而提高整个教育行业的教学水平。主要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对于倾听教学模式的提倡,激发学生认真对待课程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于课堂学生的了解和分析,强化所有学生和老师对于倾听教育的信任,为整个学生的倾听能力培养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2.小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价值
2.1养成良好和倾听习惯,促进整个教育的自由化和创新化。
“倾听”的含义就是积极主动地听取别人的话语和意见,在整个听别人说话的过程中提取对自身有益的内容,从而完善自我的一个过程,真正善于倾听的人会谦虚、认真地投入到说话者的世界中,然后集中所有注意力和精神思维分析整个过程中的内容,通过心灵的交流和思考,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内容。整个听和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倾听者处于绝对的自由状态,舒心和自由地听取别人意见,并且提出看法和内容;在整个自由发挥的过程中,倾听者通过自己思维的分析和辨析,能够得出自己想象出的结论和看法,从而提出异于别人的建议和看法,这种有目的、有想法的分析过程就是一个将讲话者的内容融会贯通的创新过程。
2.2推进倾听教育模式的课堂学习模式。
“多听,多做,少说,神仙怪不得”这句话说明在我们生活中,倾听所占的比重在整个人际交流过程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和作用,也是每个人了解外界和别人看法的关键方式,只有学会倾听他人,才能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和知识;在生活中,很多人虽然知道倾听的作用和重要性,但是不会真正倾听他人,只是盲目顺从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种倾听方式我们称之为“盲从”;真正的倾听者可以在接收别人的意见和看法的时候,能够结合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加以辨析和纠正,从而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一直用创新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在尊重他人的同时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想法。倾听不代表盲从,也不代表恶意求知,倾听是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结合他人的优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3培养倾听习惯,健全人格素质。
在课堂学习中,听说读写四种学习方式必不可少,而且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特别对于倾听和朗读来说,更是整个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学习小学语文中的基础文化知识,就要积极听取老师和其他人的意见和看法,然后结合自己的能力加以分析,达到有效的独立自主性格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在听取老师讲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只知道一味地通过记忆的方式学习,不知道要集合老师所讲的知识加以分析。通过完善整个小学的倾听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积极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积极分析所听内容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验证,从而形成独立思考的性格和人生观。只有培养了完整的独立性格,才能积极应对人生的挑战。
小学是我们学习的基础阶段,在整个小学阶段,所有的培养方法都是关乎未来成长的重中之重,因此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分析能力、自我独立性格的发展。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立体的世界,我们有着很多感觉和触觉,倾听代表着一种谦虚、内秀、包容的态度和品质,我们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积极推进整个倾听式教育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学习性格,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林静.让“一片模糊”变得“清晰可见”――例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单元整体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4,(7):86-88.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 地位与作用 探索与实践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和发展方向。深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都应当牢牢把握素质教育这个方向对学生进行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从当前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素质教育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正确处理智育与德育、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际、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准确、公正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阐发、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接受科学的逻辑要领,正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头脑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光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一切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用数目关连(包罗空间想象)反应客观事物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细密,因此,在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就显得有为重要。
2.开发非智力因素。在人们形形、纷繁复杂的生理活动过程中,可以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由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包罗的生理因素很多,从小学生学习的角度说,它主要是由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成长起主导的作用。从生理活动的稳定性来看,人的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多大的起伏。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它很不稳定,起伏性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是一门集知识性、审美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性主要表现社会生活题目上,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孕育发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审美性,如数学语言与解题要领的轻便美,几何图形的数字排列的对称美,数学结构与分式的统一美等等,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逻辑性则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如细致审题、认真计算、誊写整洁、款式规例、自觉检验、定时完成、正视错误、自动纠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和处理问题的韧劲。
3.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弥漫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例子许多。如:引进数学知识解决学生现实学习生活实例或现实应用,对学生进行“实践第一性”的教育;解决多与少、加与减、已知与未知、准确与类似、直与曲……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观点教育;解决看法与看法之间、性质与性质之间,看法、性质与规则之间,数与式、数与形,数、形、式与应用题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教育;解决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图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事物转化过程的教育。
4.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尤其是解放以来许多数学家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辉煌成就,从而引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发愤图强、刻苦学习的精神。
5.培养科学文化素质。九年制教育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课本,使学生具有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得到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题的解答规律,用字母体现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的几何图形、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空间慨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围绕素质教育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牢牢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革新迂腐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才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恒久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珍视应试教育,轻视素质教育,课堂教育过分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该学生做的老师取代了,该学生思考的老师解说了,老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严重扭曲了教学行为,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学生才华的发展。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能偏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使用、表述,导向学习方法,控制与调动学生学习活动。具体地讲:
1. 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主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主要使命。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相识历程,照旧一种情绪历程。美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绪定陪同相识效果自然而然地孕育发生和生长,它须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即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育,培育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理特性,建立求知情境,引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其次,提高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光显性、意见意义性,展现数学课本的自身魅力,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动性,使学生主动地、生动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增进克服困难的勇气。第四,增强师生情绪交换。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体验,迅速适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换情绪,细致捕捉后进生成长中的真正因素,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解决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教会学法。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要领,渐渐培养学生闻一知十、融会贯通的本事,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方向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实现这样的目的,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渐渐明确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使用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明学习的方法、实验学习的方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发散、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取、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能到达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36-02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观念一直在我国教育教学当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使得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愈发片面和畸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与发展需求下,应试教育的弊端日渐暴露。此种情况下,我国提出并推行了素质教育,因其较为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的提升与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逐渐贯穿和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当中。下面就中学阶段数学教学当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实践展开进一步探讨。
一、素质教育解析
与传统应试教育存在很大不同的素质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素质,二是外在素质,能够体现一个人对人生、环境和世界看法与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等都属于内在素质范畴。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一个人对人、物、事的看法,即心态;外在素质则包含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取得的成就以及行为表现等。其中的素质又可称为素养,是建立在先天基础上,并受后天环境影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获得的内在以及相对稳定,且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与基本结构品质,除包含智力素质之外,还包含有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等。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当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所谓为人师表,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为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就要把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升上来。其中教学水平除了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调节与掌控能力和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之外,还包括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中学数学当中变量的存在使得很多实际问题有了多种不同思考途径与解决方式。从数学思维的培养来看,中学阶段可以算作是启蒙阶段,很多中学数学中的结论和方法在日后的学习当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与延伸。同时,在日常实际生活当中,通过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也能够找出更多简便的解决办法。以融入了逆向思维的反正法为例,从这种思维角度出发可以让问题的解决思路更加明确,通过结果分析出问题的来源,进而找出直接解决问题的途径。另外,在归纳法、类比法等数学方法、思维的教学当中,教师既要分析应用的题型,又要引证生活实例,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使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授学生多少理论知识,而是使学生真正掌握利用数学知识、思维、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乃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形成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所以,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比如,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知识在隔着河测量距离中的应用;三角函数在底部不可到达建筑物高度测量中的应用;几何体体积在渠道开挖土方计算中的应用等。此外,还有数学原理、知识在贷款利息计算、商品折扣计算以及纳税、保险等方面的应用。
(四)注重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审美教育也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够起到端正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的作用,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为此,应一改以往应试教育观念下的题海战术,避免学生觉得数学既枯燥乏味,又有一定难度,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多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数学之美,如简单而统一的数学理论;协调、对称的系统结构;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等。
三、结束语
综上,素质教育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的全面性。为此,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不应仅局限于数学知识、技巧、思想、方法、思维的教授与培养,还要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把素质教育渗透、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一方面借助数学教学开展素质教育;一方面通过素质教育的渗透推进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张丽格.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1).
(一)调查目的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构成要素的重要性程度;二是开放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调查,可以考察各项素质要素重要性程度(期望值)和学校重视程度(实际值)的偏差,从而对远程教育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二)问卷设计
对于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过相关的研究。通过总结之前的研究结果,可以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概括为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价值观与态度四个方面。调查问卷从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构成要素的重要性和开放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两个维度进行设计,涉及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价值观与态度四个方面共十三个因素。为了便于数据分析和评价,在问题回答选项方面采用李克特量表,量度用1~5量分表示,选项评分值:1=很不重要或很不重视,2=不太重要或不太重视,3=一般重要或一般重视,4=很重要或很重视,5=非常重要或非常重视。
(三)数据收集
抽样调查主要针对珠海广播电视大学2011春、2011秋、2012春会计专科学生展开,调查采用的是纸质问卷。课题组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问卷189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75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1.信度分析
通过SPSS19.0软件的检验,重要性和重视程度两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81和0.957,均大于0.8,所以这套问卷的内在信度较为理想。
2.效度分析
利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重要性和重视程度两个维度的KMO值分别为0.844和0.937,高于参考值,所以这套问卷因子分析的效度也是较为理想的。
(二)数据分析
由于远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已经从事会计工作的成人,他们有一定的职场经验和工作能力,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分成两组来比较:一组是已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一组是未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
1.重要性分析
四项素质的均值都在4分以上,说明职业素质教育对学生而言很重要。两组学生都是将职业道德素质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能力素质、知识素质,最后是职业价值观与态度,说明不管是否从事会计工作,学生对于会计职业素质四项内容重要性程度的看法基本一致。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明确提出了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要求,这些方面对于会计人员来说都很重要,因此并未对职业道德素质展开进行重要性调查。对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职业价值观与态度具体要素的重要性程度分析。不管是否从事会计工作,对于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职业价值观与态度具体要素重要性程度的看法差别不大,偏差都在0.5以内,只有组织和管理能力、个人品质、社会责任感的偏差超过了0.1,分别是0.14、0.21、0.33。
2.重要性与重视程度差异分析
由于在大样本情况下,T检验对正态分布较为稳健,因此本研究在对职业素质构成要素的重要性与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行差异分析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175个样本的双尾检验概率p值均小于0.05,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说明四项素质的重要性与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其重要性均值都高于重视程度均值。其中,职业道德素质差异最大,其重要性与重视程度得分差值的均值为0.85,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量为11.637,说明虽然学生认为职业道德素质很重要(在四项素质中排第一),但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造成两者差距最大。将学生按照是否从事会计工作分为两组,分别对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职业价值观与态度的具体要素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看到,在知识素质方面,两组学生的看法一致,都认为基础知识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三项则差异显著,说明学校教育比较重视基础知识,而其他知识,尤其是信息技术知识,则明显出现学生认为很重要,学校教育重视度不够的现象;在能力素质方面,四项具体要素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对于差距的大小,两组学生的看法出现分歧: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认为,差距最大的是交际和交流能力,最小的是个人能力,而未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认为,差距最大的是会计专业技能,最小的是组织和管理能力,说明是否从事会计工作对素质要素的要求不同;在职业价值观与态度方面,四项具体要素也存在显著差异,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认为,差距最大的是专业态度,其次是个人品质,未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则认为,差距最大的是个人品质,其次是专业态度,说明不管是否从事会计工作,学生都认为这两项很重要,但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满意。
三、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自主学习;德育;多元化教学评价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常常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忽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得到的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尽管与传统应试教育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但也摆脱了以分数论学生的观念,而是面向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详细研究和阐述。
一、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师由于深受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禁锢,只讲究一天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对于学生有没有掌握、能不能将其进行运用却从不考虑。而在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理念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不应只专注教了多少,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这些知识的能力,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独立的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学习《图表表达能明了》这节内容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本节内容的信息技术知识点,而是采取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创建、编辑、修饰图表的方法。如,我先为学生展示了课本中“对超标用水加价的态度和平时有无节水的统计”工作表,并给学生布置任务:将统计结果用形象直观的柱形图表示。我则在一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观察,并请部分学生演示了操作过程。然后,又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对饼图、折线图这两种图表类型进行了了解,并组织他们讨论不同类型图表的适用情况,然后请学生发表见解看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加深对图表的认识和熟悉对图表的操作。这样,我就摒弃了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模仿和练习课本中的操作,掌握了图表建立和编辑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
素质教育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即让学生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完成心理和精神上的进化和成熟。所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也要努力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并在合适时机对学生进行巧妙引导,对他们进行德育,使他们在掌握专业信息技术的同时,在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上也得到一定发展。
以《修复图像更美观》这节内容为例,在讲解修复原则这部分知识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修复图像,修复图像我们应坚持什么原则?”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我为学生讲述了“周正龙事件”“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龅牙哥茫然弟”这些新闻案例,并出示了相应的虚假图像,趁机对学生进行了德育,使学生懂得不能恶搞图片,损害其他人的肖像权这一道理,从而形成正确的修复图像观念。这样,我们一来使学生对修复图像有了全面认识,二来进行了德育的渗透,达到了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教育要求。
三、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评价,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即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评价主体上,可以由原来以教师为单一评价主体变为教师和学生同为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上则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来实现。在评价内容上,不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对学生的信息品质(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基础知识(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情况)、技能技巧(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则通过纸笔、上机、实作、面对面等来进行。总之,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是对素质教育下“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这一教学理念的良好体现。
综上所述,身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并做到始终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教学指导,以此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教育方法
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反映着已内化为其自身品质的人文精神,包含他对世界、社会和他自身的认识和价值取向,表现在日常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等方面——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尤为关键,可以说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素质教育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素质教育是新教育的基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专业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高校图书馆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可以从馆藏文献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自己。
一、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高职学生
我国高等教育大学生教育阶段分为两种形式:大学本科(简称大本、本科、大学)和大学专科(简称大专、专科)。两者区别主要有两点:1、学制:大学本科4—5年,大学专科2—3年。2、学位:大学本科可申请学士学位,大学专科没有学位。
大专教育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三)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高等教育的对象中。高职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人才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人才的全面素质结构大略可分为六个方面,即六大素质:①知识素质——人才素质的基础,其它素质都是在知识素质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②能力素质——人才整体素质的核心,人才的知识素质只有转化为能力素质才会真正发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③思想素质——决定着人才的社会价值和政治倾向,主宰着人类社会的走向,是人才素质最重要的方面,必须将其置于教育的首要位置。④道德素质——是人才素质的根本,是人格确立的关键。一个对人类、对社会的有用之才必须是一个道德高尚、人格独立的人。⑤身体素质——人的知识、能力、思想、道德等素质物质依托,没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人才的其它素质的社会功效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发挥。⑥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人对自我情绪波动与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和承受能力上,集中表现于意志和情感的调度。
人才发展的全面素质要求作为高职学生必须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即学会做人——树立信念,学会学习——解决问题,学会生活——快乐的心态,学会创新——适应后的变通。
当离开需求来谈教育,教育将变得孤芳自赏;当离开需求来谈自修,自修将变成闭门造车。大学生的自修,为安身立命,必须了解需求;为驰骋千里,必须引领需求。紧跟需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能学以致用!
高职教育不是模具,而是平台。这个平台,时刻提醒高职院校领导、老师要将大学之道融入高职之教,考虑学生的就业与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这就需要研究高职教育的方法。
二、高职教育方法研究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为了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教育工作者应准确地把握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正确地选择教育方法,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保证全面素质教育的效果。
(一)高校图书馆之环境教育
高校图书馆为大学之“大厦”,它不仅是学校的学术机构,同时也因其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而起到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要积极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水平,让学生最直接地接触到时展的脉搏。
高校图书馆必须拓宽馆藏口径,丰富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应考虑到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图书馆能够真正发挥它在素质教育中的文献支持作用增加人文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馆藏,在增加思想性强、知识性强、学术价值大、欣赏价值高的优秀作品的同时,加强电子文献的建设,加强图书馆网络建设,做到印刷文献与电子文献共存,本馆资源与网络资源共享,逐步形成适应多元化服务的馆藏文献体系,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二)素质教育的方法——播种式教育法
所为“播种式教育法”,就是只要播下种子,春天就会发牙,即使春天里没有发牙,也没有关系。因为只要种子还在,就会有机会发牙,不管是什么时候,当它一但遇到阳光、雨露(恰当的时机)时,埋下的种子就一定会发牙。
高职教育应给高职学生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我个人认为应该播下“学习的种子”,即“自我阅读的种子,自修学习的种子”。由于我们人生的教练就是那些成功者、好老师和一些好的书、好的课程、好的CD、VCD以及我们周围的所有能帮助到我们的人。既然人生本如此,那么就来谈谈我们人生的教练吧——“如何学习”。如何学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因人而异。而学习可以是读书学习,也可以是读图学习,还可以是读人学习。
1.读书学习。马克·吐温说过,“不读好书的人,不比不识字的人多占一点便宜。”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这样就要求高职院校领导、老师和辅导员等都应借助一切的机会向学生推荐书籍并指导读书,并针对现代大学生应当具有IQ、EQ、FQ及专业技能,作为推荐理由。①补读蒙学类书籍(注释本)。②生活智慧/实践智慧类书籍。③健康与理财。④专业书籍等。
2.读图学习。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靠读好书是不足的,还必须学会读图。读图包括影视欣赏与美术欣赏。①影视欣赏。每一部好的影片忧如一门好的课程。我们在推荐影片的时候,更是要引导学生欣赏,在欣赏情节过程中还要学会捕捉细节,细节里蕴藏着无限的教育。②美术欣赏。当前,素质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而且要有美的心灵、美的品质。
3、读人学习。向榜样人物、英雄人物、偶像人物学习;向身边所有能帮助到我们的人学习。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良好的学习品质(阅读品质),这是最好的教育服务。学生许多品质都是在阅读中自我形成的,一个会阅读的学生,就是会学习的学生,就是会发展的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走近大师,走近经典,走近文明,走近现代,走近真理。阅读是积累知识、情感、生活的途径,而积累是形成学生素质的基本规律。
三、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素质教育方法的关系
(一)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它属于大教育观的范畴,提示教育活动的普遍规律,是关于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作用等基本问题的综合认识与把握。它决定教育目标的选择和实现,体现教育基本特征。
2、素质教育方法。素质教育方法是为了完成和实现素质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作用等基本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或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手段),是某种特殊技能的培训。
(二)两者之间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教育目的、任务、依据,而素质教育方法是实现素质教育内涵的方法(手段)和过程。没有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没有素质教育方法可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从“素质教育”观来看,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唯一的,而教育活动的过程则具有多样性和阶段性,两者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就是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就是要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良好的学习品质,这是最好的教育服务。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即学会做人,就是树立信念;学会学习,就是解决问题,学会生活,就是快乐的心态,学会创新,就是适应后的变通。高职教育方法研究,就是应给高职学生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我个人认为应该播下“学习的种子”,即“自我阅读的种子,自修学习的种子”。
参考文献
1.《教育法》[M],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2.王芸.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N],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20(3).
3.丁燕,王从容.高职院校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J].考试周刊,2008,(11).
4.郑俊雅.《从番职出发》[M],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09,4.
5.文笃志.运用影视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J].2007,(22).
6.朱珊.高校图书馆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现途径[N]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22(2).
7.蒋汉通.素质教育新解[N].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