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16:08:36
导语:在建筑行业风险管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管国内还是国际上而言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既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总体来说,我国建筑行业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资金投入量比较大,生产周期长,利润率还比较低,另外还有一些我国传统的因素影响,我国一些施工企业财务体制不完善,很多施工企业还意识不到财务风险所带来的重大损失,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阻碍。因此,我们要对施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加强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出现的财务风险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而实现企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的健康发展。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主要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应收款项以及应付款项所发生的管理不善,从而导致企业发生资金周转危机。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企业的资金周转是一个关键点,但是这几年以来,建筑行业出现了大量的工程款拖欠情况发生,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施工企业的资金一直处于紧张的态势,所以,这给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是企业的预期和实际的收益不匹配,造成了一定的差距。从建筑企业来看,建筑企业的项目规模都比较大,购置的固定资产金额比较多,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比较差,施工企业的资本结构出现了很大的隐患,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的财务危机。
(三)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资金的筹集方面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所带来的可变化风险。我国建筑行业资金投入量比较大,生产周期长,应收款项以及应付款项都居高不下,资金的需要量比较大,所以施工企业要想施工项目的正常运作就需要进行筹资,筹资能力弱容易导致企业的经营出现很大的危机。
(四)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可以说是施工企业一个特有的项目风险,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由于建设项目比较少而参加竞标的企业众多,因此一些合同项目中有很多不合理的条约出现,这在施工企业的工程进度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施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环境比较差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企业的内控机制环境很存在很大的漏洞,工作人员的基础水平不高,对于一些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上面有很多不协调情况产生,施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缺乏完整而系统的认知,对于一些财务决策还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整体来说企业缺乏一个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环境,容易导致企业财务出现重大损失,进而出现企业财务危机。
(二)施工企业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
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遍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整体上素质还比较差,财务知识匮乏,对于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认识不够全面,从而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还不是很了解,不能对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因此,在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生时也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处理解决,这对于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监督控制体制不健全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其本身的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需要一个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比较差,对于风险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关注风险考核机制,对于一些财务风险的监督控制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约束,整体上来讲,施工企业的风险监督控制水平比较低,阻碍了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
四、施工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采取的对策
(一)优化施工企业的风险控制环境
如何优化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环境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对于风险控制环境的优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施工企业的外部环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国家的一些政策法规会给企业的建筑施工合同造成一定的风险,很多施工企业不能够正确的应对这些风险,所以企业应对这些建筑行业的外部环境以及国家的一些政策变更进行深度的分析。其次,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应当结合施工企业内外部环境,适时的调整企业的内外管理对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外部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的变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最后,企业风险控制环境的优化还依赖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意识到公司的组织架构以及自身治理结构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健全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完善施工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
对一个企业实施准确的风险评估机制可以有效的防范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可以促进企业很好的进行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首先,施工企业的项目流程繁琐复杂,例如施工合同、项目说明书等等资料的搜集就异常复杂,很容易在操作环节出现纰漏,所以对于这些资料的搜集整理一定要精确细致。其次,施工企业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解决,例如施工企业可以采用对某一个项目进行分解分析,利用专门的技术手段对企业出现的财务风险概率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准确的评估施工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提高企业预防风险的水平。
(三)健全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监督控制体制
对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监控,要从企业的风险类型进行逐一分析,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风险监督控制体制,我们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企业的经营风险,施工企业要做的就是重点把握资金的流动使用,企业应当把资金的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点,加大施工企业应收款项的收回,加大企业流动资金的回流,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在资金的管理和预算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概率;对于企业的投资风险,施工企业需要注意企业本身的资本结构,对于固定资产的构建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制定合理的投资项目管理办法,避免施工企业盲目进行投资,在投资之前对于项目进行合理的评估,搜集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同时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盲目地使企业大量举债,施工企业要充分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对于企业的筹资风险,企业要及时掌握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对于施工项目要进行一定的预算,超过预算的情况要及时的做出一定的防范措施。由于企业的自身特点,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在出现工程款的情况时,可以利用第三方融资来满足企业资金的流转,同时施工企业可以在企业支付方式方面选择有利于自身的方式进行支付,从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融资资金,进而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对于企业的合同风险,在合同签订之前,要及时的进行合同风险控制,要对合同条款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和合同中出现的不规范的投标程序进行一定的风险审查,避免不合理的投标程序发生,从而更好的降低企业的合同风险,与此同时,我国对于合同中一些工程保证金以及工程拨款也做了很大一部分规定,施工企业要仔细研读国家对于这方面的政策,对于合同中出现的问题要相互讨论,解决不必要的纠纷,从而降低施工企业的合同风险。
第二,加强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在工程的投标阶段,要加大投资单位的审查力度,对于施工项目的资金要进行合理的评估,并逐步完善工程项目中有关工程款的支付结算规定,避免企业的财务风险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在工程的施工阶段,施工企业要加大对施工方案的审核和分析,严格控制项目成本的投入,最大限度的加速企业资金回笼。
第三,当前经济复杂多变,施工企业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财务风险监督机制。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其本身要以内部控制监督为重要手段,在施工企业内部加大审计力度,对于工程资金要进一步的审计监督,避免资金的浪费贪污,从而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还应当注意外部审计的作用,组织事务所对企业的资金等账目进行审计,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评价分析,发现自身存在的弊端,并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从而提高企业预防财务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建筑企业 财务风险 风险防范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127-03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是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密切相关。随着国家经济的改革发展、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深化和人民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建筑业规模也与日俱增。同时,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日益增大。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多是通过对基础行业的拉动或抑制来应对危机的影响,致使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环境更为复杂多变。对于投资规模大、生产流动性强、生产周期长、涉及面广的建筑施工行业来说,给其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和工期等方面的管理控制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一、建筑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风险的货币化集中表现。对建筑企业来说具体可表现为投标风险、经营风险、工期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等等。本文从广义的角度,探讨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问题。
(一)投标阶段的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建筑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为了中标,一些建筑企业竞相压低报价,最终中标单位仅是以微薄的利润或成本价格、甚至不惜低于成本价承包工程中标,更有个别业主单位招标文件中带有许多苛刻的条件,使得建筑企业的利润得不到合理保障,企业的效益更是无从谈起,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诸多困难。投标成本与盈利空间的不确定性使建筑企业面临亏损的财务风险。
(二)项目施工和资金结算阶段的财务风险
1.资金短缺的风险。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需要大量的资金,充足的资金供应是工程施工进度的重要保证。企业一旦资金紧缺,可能会导致工程材料等物资无法采购,工人工资无法支付,从而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严重者会导致无法履行项目合同,从而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资金筹集的风险。我国多数建筑企业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融资,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资金需求,大部分建筑企业利用房产、土地等不动产办理了数额可观的银行抵押贷款,虽然相对股权融资而言,债务融资具有利息支出抵税效应,进而可获得财务杠杆收益的积极作用,但是,过多的债务融资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当工程项目利润率小于银行贷款利率时,或者银行信贷利率提高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骤然提高。
3.资金回收的风险。作为项目施工合同签订的甲方,有些业主常常不能严格履行合同,借各种理由拖欠大量工程账款,致使建筑企业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本质上看,这是业主把自身的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转嫁给建筑企业的市场行为,但是却使多数建筑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风险。应收账款长期不能变现,一方面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生产经营上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坏账风险有增无减,可能会形成坏账损失,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如不及时清理,会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经营结果的真实性。
4.收入确认的风险。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要求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企业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在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价值大,生产周期很长,经常发生工程变更,从而引起合同总造价的变化;此外,建筑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合同实际成本受市价的影响也比较大,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预计合同总成本。这些因素会影响建筑企业项目施工预计总成本、预计总收入及完工进度的及时、准确认定,进而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的真实性。
5.成本亏损的风险。建筑工程成本是一个综合指标,一般将其分解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间接费等几项内容。工程造价通常是在工程投标时通过投标报价确定的,如果是固定造价合同,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受外部市场经济因素以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因素影响,如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要素市场价格的上涨,或者是企业经营管理无效,会大大地增加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形成成本超支的风险。
(三)利润形成与分配阶段的财务风险
利润分配的风险是指如果企业利润分配不合理,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企业偿债能力的改变和对企业再生产规模的影响等。建筑企业在对利润进行分配时,需要考虑利润分配的时间、形式和可供分配的利润金额。一方面,企业如果脱离实际一味追求给投资者高额的回报,必然造成企业的保留盈余不足,影响企业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也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如果减少对投资者的利润分配,企业可以保留更多的盈余而减少外部融资需求,但是这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价值。
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
面对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应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风险防范管理措施。
(一)以预算管理为“生存剂”,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建筑企业成本亏损风险的防范就是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把费用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做好三方面的预算管理工作:
1.投标预算。建筑企业要通过对投标项目的工程内容、业主信用、业主资金能力、工程概况、工期要求、竞争对手情况、项目前期与业主技术沟通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结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在投标前全面评估拟承接的工程项目,并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实力、实施定额以及项目投资的盈亏预测,明确企业的风险承受范围,在权衡各项成本与收益基础上,最后确定企业是否投标以及以何种标价投标。投标过程中应坚持“四不承接”原则,一是业主资金不到位,要求企业大量垫款施工,超过企业资金承受能力的项目不承接;二是需要企业投入大额履约保证金的项目不承接;三是业主诚信信誉不好,实力不强、合同条款过于苛刻的项目不承接;四是预计亏损的项目不承接。
2.施工预算。施工方案预算是保证项目施工管理活动可控性的前提。项目施工方案不仅影响到项目的成本控制水平,而且与项目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计划息息相关,另外,施工方案也是项目内部预算成本和项目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由此可见,施工方案在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以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为重点监控对象,综合考虑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从技术角度和经济效果角度来综合论证,制订出经济合理、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案,同时要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这是保证工期、保证质量和控制成本的关键所在,否则,施工过程中只能是“病急乱投医”。
3.财务预算。从横向来讲,财务预算涉及企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所有部门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从纵向来看,它是一个上下级单位间协调互动的过程。财务预算的最终目标是控制成本,可以通过预算目标的准确下达,来提升企业执行力,重要的是预算的执行,可以推动企业建立一系列的配套制度,严格计划的审批和执行,有效配置企业资源,同时,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实施考核,有效控制成本费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改善企业管理粗放、效率低下、效益不高的状况,因此,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它是成本降低的“催化剂”,是企业发展的“生存剂”。
(二)以集中管控为“加速器”,实现企业规模效益
企业要做好集中管控,必须体现前瞻性、全面性和目标性。通常企业可通过三方面的集中管控,来取得规模效益,降低成本费用。
1.资金的集中管控。著名的GE公司,每天下午5时,公司的全球收入都会回到集团总部账户,日均存量达10亿元,利用洲际时差按小时、甚至分钟计算,来进行资金运作,财务成效奇佳。因此对于一个企业集团来说,总部对整个集团战略特别是财务的集中管控,可以达到三种效果即聚沙成塔、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体内循环、提高资金使用周转率,收拢五指、增强企业融资偿债力。实现资金集中管控,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资金集中管理平台,一般有报账中心、内部银行、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等四种模式。企业集团在选择具体资金管理模式时,要在认清各种管理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集团公司自身的集权与分权程度,来因地、因事和因时制宜地实施。二是要完善各种配套措施。企业要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就必须有足够资金存量,否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必须制定各种资金积累的配套措施,例如制定应收工程款清理办法,为减少坏账风险;合理采取递延负债政策,增加资金存量;盘活现有存量资产,收回废旧物资机械,增加现金流入等。
2.材料的集中管控。通常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的材料费占到工程造价的60%左右,因此要想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降低材料成本是关键一环。材料集中管控必须坚持两个原则,即采购价格最低和周转次数最多。笔者所在单位的实践证明,通过设立独立的子公司实行大宗材料物资集中管理受益颇多,一是理顺了管理层次,即实行“一级管理、二级核算”的集中管理模式,分工明确;二是降低了采购成本,通过集团整体运作,发挥规模优势取得相对优惠价格;三是压缩了材料库存,通过集中采购,动态管理,降低了库存储备,加速了材料周转,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现有资源。此外,建筑企业对周转材料如果能实行集中管控,实施统购、统储、统修,动态管理周转材料,有偿进行内部交易,可以大大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发挥其整体效益。
3.机械的集中管控。众所周知,建筑企业是一个施工机械密集的行业,各成员单位设备分散管理,存在诸多弊端,例如重复购置、设备使用不均衡、设备调遣和维修费用高等。但是集团企业如果要对所有设备实施集中管控,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设备集中管控要考虑区域化、专业化的问题,才能使设备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设备效能才会充分发挥。笔者认为设备集中管控要避轻就重,就是要对大型专用机械设备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来降低使用成本。这种针对大型专用机械设备的集中管理,具有较多优势,例如统筹调配可以提高设备利用,集中维修可以降低修理费用,计划采购可以控制设备总量,专业管理可以提升员工素质,优化配置可以增强市场竞争,统一指挥可以确保重点工程建设等。
(三)以经营规模为“伸缩管”,增强企业抗险能力
2010―2011年期间,由于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的缩减,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导致一些建筑企业从此萎靡不振。因此,建筑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就要具备适应市场的能力。
1.打造专业化子分公司使企业集团攻守兼备。专业化可以让企业获得超额利润,而多元化可以降低经营风险。但笔者认为建筑企业不宜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多元化运作会导致资源在多项业务中被分摊,企业组织稳定性较差,实践中更容易出现财务危机,而且建筑行业利润偏低,一旦受到市场冲击,出现资金短缺,外债高垒,经营失控的可能性极大。因此,企业集团应将其所属成员单位尽力打造为专业化的子分公司,在市场经济期,将相关专业的子分公司合并,打造为具有抗风险能力的综合性的、多专业的经济实体,来实现规模化效益,而在市场经济萎靡期,将规模较大的子分公司分割成数个规模较小的经济实体,以蚂蚁战术来渗透进入市场,这样企业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机会,承揽更多的份额来扩大企业收入,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但是,企业集团应适度掌控子分公司的规模,因为,规模太小,易退难进;规模太大,易进难退;只有适度的规模,才可进退自如。
2.通过经营的二次分配实现成员单位均衡生产。经营的二次分配就是要实现集团企业对经营的再分配能力。分散经营与分散管理会造成各子分公司本位主义的思想,而丧失较多的机会。例如有承揽能力或有市场信息但因项目太小或无力施工或专业不对口而放弃,具体可以表现为承揽能力的不对称、施工能力的不对称、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施工专业的不对称和项目规模的不对称五种情况。解决的途径就是通过分散经营、二次分配,来实现企业集团对经营的再分配能力,这样既化解了经营风险不对称,抓住了经营机会,扩大了市场份额,又解决了一些成员企业资源与任务不配比的问题。分散经营和二次分配的关键首先是集团公司资质要充分利用,其次是要做好经营信息的共享工作,第三是要制定措施防止各单位对集团总部的依赖性。
(四)以资本结构为“调节阀”,提高企业偿债能力
企业应在充分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减少存货资金占用,适度筹集外部负债,合理制定分配政策,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来降低财务风险。
1.减少存货资金占用。施工企业执行建造合同准则,收入确认的准确与否取决于完工进度的准确与否,而完工进度的准确与否取决于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合同预计总成本的计算准确与否。实际工作中,由于甲方变更、调差和索赔工作严重滞后,导致已完工未结算工程占用较大存货资金,企业的流动比率往往低于1,有的企业甚至只有0.8左右,可能会表现出一种短期偿债能力不足的假象。因此,施工企业首先必须做好对已完工程合同收入科学、合理地预计,对实际发生成本及时、准确地归集,利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项目盈亏,保证利润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与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协调,对于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必须准确计算。这就要求建筑企业预算部门与财务部门密切配合,争取变更、调差和索赔的及早实现,来回收工程款,减少资金占用。
2.适度筹集外部负债。企业的负债比率多少为度,并无定论,但必须保证企业具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举债规模一般应与企业权益相匹配,不应超过净资产的数额,而建筑企业具有其独特性,即施工周期长,资产周转率低,举债规模大于净资产也正常,但举债过程中要谨慎考虑以下情况,一是需要考虑企业的债务清偿能力,要尽量举借长期负债,来避免短期偿债的压力,这是因为资产周转率较低,变现能力的不足,短期偿债能力较弱;二是需要考虑工程项目利润率与银行贷款利率的大小关系,只有项目利润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才能保证按期归还贷款本息,实现财务杠杆收益;三是需要考虑企业拥有的贷款担保规模,才能有效控制企业负债经营风险。
3.合理制定分配政策。利润分配政策的失误,一方面会导致施工项目缺乏资金,另一方面还可能引起债务危机。因此,建筑企业要防范利润分配风险,关键在于能否制订合理的分配政策,做出完善的资金筹划。在制订利润分配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未来投资需求、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和融资需求、融资策略、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债权人以及投资者的利益等多方面因素,既要兼顾企业、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利益,还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资金成本控制。由于目前多数建筑企业资本结构不尽合理,资产负债率偏高,因此,在利润分配方面,为防止不合理的、随意的利润分配,建筑企业利润分配应以转增实收资本为主,尽量减少现金分配,利用内源融资成本低的优点,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财务实力,这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能力。
(五)以风险系统为“预警线”,及时防范各种风险
实践中,财务风险是其他各种风险的集中体现,但是采取传统的、割裂的管理方法,仅局限于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显然不能有效抵御企业的各种风险。事实上,风险是不断变化的,各种风险和财务风险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的,建筑企业尤其如此。因此,企业要构建以财务风险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企业的经营战略、人员、技术方法、制度体系甚至企业文化等有机联系起来,克服它们之间的障碍,全方位、一体化地管理和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才能全面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企业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风险的识别系统;二是风险的预警系统;三是风险的控制系统。在不利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识别系统就能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来源地,之后,预警系统要对各种风险作出“一般风险”、“中等风险”和“重大风险”三个等级的模糊评价,并明确告知企业管理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最后,风险管理相关部门根据预警信号来采取相应的处理行动,及时应对各种风险与危机。这样才能组成企业管理的一张浑然一体、天衣无缝的安全网。
参考文献:
[1] 向德伟.论财务风险[J].会计研究,1994(4):21―25
[2] 黄艳芬.企业财务风险及财务预警.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2):73―74
[3] 王励阳,高国超.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商场现代化,2006(5上旬刊):290
[4] 刘俊霞,王翠花.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财会通讯(理财版), 2008(2):110~111
[5] 张晓玲.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2):147~149
[6] 陈华.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下:116―117
【关键词】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6
随着我国“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落实,国内相关企业积极主动,顺势而行。在此潮流中中国的大型建筑企业表现活跃,尤其是大型国企越来越显著地把业务重心由国内向海外渗透、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竞争。在国内外各种有利因素的促进下,近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发展迅猛。
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投标、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分包、提供劳务等过程中由于涉及至少两种货币之间的交割,加之收付款时间不匹配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避免的面临汇率风险。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央行结合全球经济及我国贸易现状进一步深化汇率制度改革,提出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可以说,自2005年起,人民币已经不再只是单一地盯住美元,人民币汇率机制更加灵活而富有弹性。“三元悖论”显示,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之间具有替代关系。事实确实如此,自2005年“央行不再进行常态式外汇干预”起至今,人民币对美元(主要货币)累计升值逾25%,如图1所示:
从大方向看,人民币处于一个加速升值的过程中。在过去十年中,升值幅度相当大,这不可避免的使得收款期较长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蒙受巨大的汇兑损失,严重侵蚀其预期收益。2015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2 100.7亿美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6.4914),2016年按照这十年的简均年升值率2.5%计算,那么极端情况下,2016年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将面临接近341亿人民币的汇兑损失。
但是,无论是从几十年的理论研究还是国内外国际贸易公司的经营实践来看,汇率风险虽然不可避免,却是可控的。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对这些企业实现预期利润,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弥足重要。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及接触到的行业数据和行业报告,对汇率风险管控进行分析研究,力图帮助中国建筑行业管理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
一、我国建筑行业海外业务发展状况
国际上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特大型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开始试图踏入海外市场,该阶段承包的项目合同额一般不大,处于一个摸索期,先入带动后入。
第二阶段,国内承包企业逐渐积累经验,有了比较稳定的国际客户群,开始承接大型国际工程项目,但是国内的项目份额还是占大部分。
第三阶段,国内承包企业转型为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占据了比较大的国外市场份额,国际工程承包的工程主要来源于国外的工程项目,并且在长期承包工程的国家成立海外子公司。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时,承包方式也由单一变得复杂起来。
按照上述的阶段划分,我国建筑行业大致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时期,自2000年之后更是取得长足发展。
2000年,中国正式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将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作为走出去的主要形式加以重点推动。此后,商务部牵头有关部门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两优贷款、政策性金融保险、设立对外经济合作专项资金、推进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设立中非基金、中东欧合作基金等对外投资合作基金、政策性银行及中信保等官方信用机构扶持等方式有力地促进走出去业务发展。
在2015年,中国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加强海外投资建设的步伐。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这些国家战略为我国“走出去”的排头兵――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以中建、中交建、中电建、中铁、国机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建筑业央企在此期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新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卓越成绩。在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评选的2014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名录中,我国内地企业上榜65家,占企业总数的26%,上榜企业共实现海外营业收入8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营业总额占全球海外市场的17.2%。在国际工程承包这一领域,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专业性强、涵盖行业广并且可以与国际上有实力的大承包商竞争市场份额的专业化的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队伍,并且由我国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所完成的工程项目赢得了客户及当地人民的普遍赞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长期客户群。
目前我国的建筑承包方式也由原来的土建分包跨向了工程总承包,形成了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设计――施工总承包(DB)、设计――采购承包(EP)、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公私合营模式(PPP)等多种模式,工程项目量、项目总额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
在区域市场方面,我国的海外业务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国家,在发达国家的业务占比较少,但这也是与新兴市场国家建筑业需求旺盛,迫切需要有实力的大型国际承包商组织施工造成的。根据《全球建筑预测2025》报告,发达国家在全球建筑业占比由2005年的65%降到了2012年的48%,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率还将继续下降11个百分点,新兴市场的比例将上升到63%(如图2所示)。
二、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分析
(一)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形成机制分析
汇率风险的形成必然需要三个要素:本币、外币、时间。
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海外承接的项目绝大部分以外币(通常为美元)作为合同约定货币,而这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全部外币收付,最后都需要折算为人民币,作为企业经营成果和业绩评价的依据。而作为建筑承包企业,其从中标到交工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在比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由于外币收付、本币折算,就形成了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汇率风险。具体包括:
1.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交易风险
(1)合同价交易风险。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投标到中标会有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汇率波动较大,那么一旦企业中标,则投标时的合同价就已经受到了汇率波动影响,这个风险称为合同价交易风险。
(2)材料采购交易风险。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通常采取境内采购、境外建设的方式组织施工,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采购材料时所支付的币种与业主最终支付的币种不一致,那么就存在着成本支出人民币,收入收取外币的问题。这一风险称为材料采购交易风险。
(3)机器设备准备过程中的交易风险。在中标之后,企业会迅速准备组织施工所必须的机器设备。这些设备可能是企业自有的,也可能是企业在国内租赁或者采购的,但无论如何,这些机器设备的账面价值都是以人民币入账。企业自有或者采购的机器设备以人民币计提折旧,租赁的则以人民币支付租金。这样的本外币差异称为机器设备准备过程中的交易风险。
(4)项目融资交易风险。这一风险分为两种情况,如果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从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那么借款币种为人民币,而从业主方取得的收入为外币,借款到期日将美元兑换为人民币还款,使企业面临着融资方面的交易风险;另一种情况,如果企业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取得与合同约定货币一致的货币资金,在最后折算为人民币过程中,企业也会面临融资方面的交易风险。
(5)当地币交易风险。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签订的合同中可能会含有一部分当地币,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也可能会留存一部分当地币进行日常收付。但在这些新市场国家中,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地币的价值起伏不定,如果当本地币升值,那么企业业绩面临交易风险。
2.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折算风险
目前,国内大型建筑商基本上都采取了在境外设立海外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境外项目的承包,在报表日或者工期结束之后,母公司与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时外币折算为人民币就会导致折算风险。只要建筑商承接海外项目一般都会面临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又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风险、利润表风险。折算风险是对已经发生的汇率影响的一种现时测度,是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的账面反应,这种账面损益在子公司未清算之前一般不会影响母公司总体的现金流量。
3.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经济风险
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指的是由于非预期外汇汇率变化引起企业外来纯收益产生变化,进而引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发生变化的一种潜在风险。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经济风险主要集中于项目融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经济价值可能会因为意料之外的变动而受到影响。经济风险很难被准确识别和计量,对于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来说,汇率变动引起的是对一些环境变量的长期性影响,因此其在长期、中期、短期经营中都会存在,这一点有别于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
另外,在建筑承包领域,国际上通用的是FIDIC合同,因此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企业应对FIDIC合同有足够的认识,否则很容易在履约过程中与业主及分包商产生纠纷和麻烦,这也是经济风险的一方面。
总而言之,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以人民币计算时可能会增加,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经营成本(包括设计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设备费和安装费等以及公司的管理费、财务费和保险费等)都会上升;另一方面是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会导致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收到的工程款兑换成人民币以后其金额会减少,即收入减少,如此一来将会使得美元债权下降、国外资产缩水,项目利润降低。
(二)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管控现状
汇率风险影响着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而近十年来的人民币升值更是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日益显著的汇率风险。但事实上,汇率风险对于企业造成的重大影响,国内建筑企业显然有些后知后觉,目前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对于汇率风险的重视,但就当下状况来看,汇率风险管控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2005年以前,我国实行人民币兑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随时间推移不存在汇率浮动的状况,汇率长期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企业基本上不会面临汇率风险。而且大多数企业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企业只要依靠其低成本的价格优势,就可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根本没有必要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因为汇率风险管理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削减了企业利润。
再者,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提出之前,大型建筑央企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并不重视,在国内各大建筑承包商瞄准海外市场时,又急于占领海外市场、争夺工程项目,根本没有把重心放到汇率风险管理上。
2005年汇改之后,我国1 375家上市公司中约有971家企业产生了汇兑损益。从上市公司汇兑损益看汇改的影响,其中,约有70%的企业发生了汇兑损失,比汇改前受损企业的数量增加了约10%;并且企业汇兑损失的金额高达19.3亿元。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更是无一例外的收到波谲云诡的汇率风险的打击,这一现象与其领导层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有着直接关系。
2.国际工程项目承接子、分公司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互相联系
目前国际上的中国建筑承包商绝大多数都是中国的大型国企,这些大型国企体量巨大,旗下的子公司、分公司数量庞多。国外项目的投标以总公司名义进行,但是合同细节的协商、组织施工则是由子公司、分公司展开。比如中国建筑旗下就有专门指导海外业务的中国建筑海外事业部,此外中建八个工程局也有自己的海外事业部;中电建旗下有着中电建国际工程公司,另外中水建和诸多地方电建工程公司也有自己的海外部。
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各建筑企业纷纷放开子企业对外经营权,鼓励子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积极性,但是这样的策略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多头领导的情况,管理相对混乱。而且子企业的海外部规模往往较小,在这较小规模的海外班子中很难形成高层次的汇率管理团队。由一般财务人员兼任的汇率风险管理工作,也因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缺失,而丝毫不加防范,或仅仅流于形式,在资本运营、衍生金融工具、财务投资融资管理与风险管理工作等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
3.尚未形成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他涵盖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察等内容,需要企业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予以全局安排。但对于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来说,由于踏入海外市场的时间较短,加之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这主要体现在没有形成董事会或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专职的风险管理团队;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汇率风险监控与预警体系,没有设立汇率风险警戒值,企业经常仅凭感觉和经验进行判断;缺乏完备的企业汇率风险评估体系,在识别、评估、应对速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容易重复遭受汇兑损失的打击。
4.避险性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有限
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险是国外大型跨国企业常用的避险策略,发达国家汇率避险市场发育较为完善,市场上避险产品繁多。我国由于浮动汇率制实行时间较短,加之长期以来大型国企对于衍生金融工具避险不加重视,所以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有限。具体表现在:衍生品市场发育不健全,买断式回购、远期债券交易和汇率互换的流动性弱,商品期货市场和外汇期货市场发展落后;我国避险产品(目前仍旧主要是掉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即期外汇买卖和外汇期权买卖)种类十分有限,行业对于这类产品的使用普遍存在着使用不足的现状。
三、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汇率风险的存在已经给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带来了重大的汇兑损失,并且对企业的融资、投资、运营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汇率风险的管控,加强企业汇率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笔者从两个方面,对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管控提出建议。
(一)企业整体方面
1.加快公司化改组,拓展服务边界
我国大型对外建筑承包商体量庞大,通常总公司旗下有着上百家二三级公司,而这些子公司、分公司又往往试图独立承揽海外项目,这就造成了1+ 1
因此,总公司可以通过将工程公司、设计公司、咨询公司等不同类型但又相关的公司合并、重组,将存在着大量工作交集的公司进行合并,组建成新的综合型的公司集团,既能够节约资源,又能够得到更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比如,中国建筑工程公司的二三级公司就从几年前的600多家精简到200多家,节约成本的同时,整合资源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此外,我国对外建筑承包商应该向发达国家有实力的承包商学习,转型为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交付业主使用的过程服务咨询,集设计、施工、建立、咨询于一身,在国际市场形成一股合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兼并国内外咨询设计公司,迅速提升自身的服务结构和层次,拓展工程企业的服务边界。
2.汇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对于汇率风险的管控,尤其是总公司的下属国内公司不能仅靠财务部进行风险管理。应当建立直接对董事长或者分公司子公司总经理负责的管理团队。
(1)完善组织结构
汇率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可以参照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一般包括: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风险管理部口、内部审计部门、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元等。一般情况下,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集团公司会统一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在此,笔者想强调的是下属子公司分公司着重要做的工作。亦即在总经理办公会下设立专门的汇率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公司的外汇风险管控。这个团队的主要成员应当来自于财务部门,此外,其他业务部门也应当派出精通本部门业务的成员加入进来。
汇率风险管理团队应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定期向总经理办公会汇报近期汇率状况分析,汇率管控方案制定、执行情况,并根据总经理办公会的反馈,进行调整或者改进。这样就使得风险管理团队独立于其他部门,专门负责汇率方面的工作,确保预期收益的实现。
(2)加强团队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要提升汇率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工作培训、校企合作培养等方式培养一批懂合同法、财务、工程技术、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做到核心成员掌握建筑业发展规律、熟悉项目管理相关知识;掌握财务知识,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运营管理、金融产品管理能力;通晓FIDIC合同法规、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谈判技巧。
3.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汇率风险管理是一个全程性的体系,因此汇率风险管理团队不能只将着眼点置于风险预警方面,而应当贯彻于外汇风险管理预警、外汇风险识别与评估、外汇风险应对、外汇风险监督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
在汇率预警方面,财务人员应当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结合市场分析数据和科学的财务评价指标,借助比例分析与数学模型,选取企业国际化程度、财务状况、企业资源能力等方面的风险影响因子,观察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形成一套合理的预警机制。
在汇率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风险管理团队要逐步积累经验,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基于市场环境、政治环境,随企业可能遇到的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从而为公司是否承担这份风险提供有益帮助。
外汇风险监督和评价方面,风险管理团队应当根据已经制定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定期进行评估,判断其根据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是否依旧合理有效,并形成报告提交总经理办公会,并根据办公会的反馈进行实时调整。
(二)风险管理团队层面
1.运用多种内部方法
(1)加强现金管理
减少换汇次数,争取自然对冲。企业应该尽可能将收到的当地币或者美元用于对外支付和投资,因此海外子公司根据日常收付情况,存留一部分当地币,尽可能做到企业自身的外币资产恰好能够支付到期的外币负债,实现同种货币的收支平衡,从而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提前或延期收付法。汇率管理团队应当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外汇的升值或者贬值倾向,从而做出提前或者延期收付的决策。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利用福费廷、出口保理、净额结算等方式降低应收账款汇率风险。
福费廷又称包买票据,是指在国际贸易延期付款方式下,出口商将由进口商承兑开户行担保的远期票据,无追索权的卖给包买商。出口保理,是商业银行对企业国际贸易中的应收账款,进行催收、担保、贴现以及账户管理的综合产品。
福费廷和出口保理方式可以使企业提前收到货款,在如今人民币总体升值的现状下,利用福费廷,尽早回收货款,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了资金占用时间和占用成本,也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汇兑损失。
净额结算。海外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和国内的上级公司产生大量的应收应付项目。这些项目的支付会造成资金在不同国家流转的情况,加剧了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敏感度。因此,通过将子公司的不同债权债务进行抵消仅用净额进行支付和结算,就减少了资金的实际支付数,降低了汇率风险的影响。
2.运用外部金融工具应对汇率风险
(1)使用货币远期
货币远期是指客户与银行之间签署的,双方先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量、汇率和未来交割外汇的时间,在规定的交割日期按合同规定办理货币收付的外汇交易。可以分为有本金交割的远期外汇买卖(DF)和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买卖(NDF)。在不考虑信用风险条件的套期保值工具中,远期合约可以说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该交易在合同签订时就已经锁定了当期成本,确定了未来交割的远期汇率,在与银行交易时,无需支付手续费,就合同规定的远期汇率与当期汇率间差额进行交割。另外,虽然美元兑人民币的远期汇率价格是不断变化的,但在美联储维持美元低息的情况下,美元兑人民币的远期结汇价格通常高于即期,这样,通过货币远期的方式,企业就可以锁定汇率风险,降低财务费用,较少汇兑损失。
(2)使用货币期权
自2011年4月1日起,企业便可以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规定办理人民币外币期权业务。货币期权是一种关于权利的买卖活动,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缴纳一定比例的期权费,并在未来某一约定时间,按照约定汇率购买或售出某种外币。
在企业未来收付汇不确定、未来汇率走势不甚明了的情况下,企业通过货币期权就可以将汇兑损益置于一个可控水平,将汇兑损益锁定在期权费范围内,就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汇率风险。
(3)使用货币互换和外汇掉期
货币互换指的是交易双方根据实现约定的协议,在未来某一约定期限,相互交换不同的货币和利率债务的行为。货币互换的双方互换的是货币,但是它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改变。交易双方约定以货币A交换一定数量的货币B,并以约定价格在未来的约定日期用货币B反向交换同样数量的货币A。
货币互换过程中,首先风险管理团队要识别现存的现金流量,确定已存风险;然后匹配现有头寸,现有头寸被另一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头寸抵消;最后创造所需的现金流量。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便降低筹资成本及防止汇率变动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了中长期汇率风险。
而外汇掉期则是将两笔金额、期限、利率计算方法相同但货币种类不同的交易进行调换,同时也将不同的利息额的货币调换。同货币互换类似,外汇掉期也能起到较少汇兑损失、控制汇率风险的作用。
(4)购买汇率风险保险
投保货币风险保险指的是进出口企业,缴纳一定的保险费给专门的外汇保险机构,当企业因为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时,就会得到保险公司补偿的一种业务。通过购买汇率风险保险,企业就将汇率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但是,保险公司会根据市场条件、项目情况在保险合同中约定赔偿范围,如果汇率损失超出这个范围,那么超过部分保险机构不再负责。因此这种方式可以控制汇率风险,但是也确定了索赔额的上限,因此风险管理团队应该将这种保险作为一种保底的方式,而不应作为外汇风险管控的主要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Dickson R C,Markin J S.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in E. coli of a yeast gene coding for beta-galactosidase.[J]. Cell,1978,15(1):123-130.
[2]Srinivasulu S L. Strategic Response to Foreign Exchange Risks[J].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1981,16(1):13-23.
[3]Aghion P,Bacchetta P,Rancière R,et al. Exchangeratevolatilityandproductivitygrowth: The ro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9,56(4):494-513.
[4]Edwards S,Yeyati E L.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as shock absorber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5,49(8):2079-2105.
[5]Khan M A,Qayyum A.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inPakistan:RoleofMonetaryFundamentals[J]. JournalofEconomicCooperation&Development,2011,32(2):67-96.
[6]Bradley K,Moles P. Managing strategic exchange rate exposures: evidence from UK firms[J]. Managerial Finance,2002,28(11):28-42.
[7]马勇.浮动汇率机制下外向型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策略[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4):58-59.
[8]冯素冰.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企业汇率风险控制[J].国际商务财会,2010(5):25-27.
[9]Jorion P. The Exchange- Rate Exposure of U.S. Multinationals.[J]. Journal of Business,1990,63(3):331-45.
[10]Stulz B R M. Optimal Hedging Policies," The[C]//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010.
[11]刘超.基于作业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实践者的视角[J].金融论坛,2005,10(4):20-25.
[12]王成善.中集集团汇率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
[13]张正平.汇率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原专利文献出版社)出版社,2009.
[14]蔡可佩.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海外电力项目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15]张兆孔.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3,33(9):55-58.
[16]佚名. 201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及完成营业额企业排名出炉[J].中国勘察设计,2016(3).
[17]谢娜.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汇率风险管控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8]朱银林.汇率风险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19]何花.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D].新疆大学,2013.
[20]王雅男.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影响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2.
【关键词】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问题;措施
1引言
解析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探索其在大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需针对大型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模式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探究,从而明确其在财务管理进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财务共享模式实施在大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有效性,以及解决相应问题的可能性,并在推进财务共享模式时,根据实际结果与反馈来不断优化该模式应用方式,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切实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
2大型建筑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管理问题
大型建筑企业存在施工地域广、施工过程流动性强、建筑产品单件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特点显著:第一,不同项目、不同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管控力度参差不齐。第二,集团总部对项目的财务管控乏力,对项目财务状况、财务风险信息掌握滞后,不能为管理层实时提供项目决策或管控所需的财务信息。第三,会计信息披露及生产经营分析时,容易出现财务数据多头填报、重复提供、数据口径不一的问题。第四,大部分财务人员主要精力集中在处理费用报销、会计核算、资金支付、编制财务报表、整理会计档案等基础工作。第五,财务人员流动性对经济业务连续性、会计档案完整性产生一定影响。这些问题导致大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较低,财务数据价值的挖掘和应用不充分,财务发挥服务经营、价值创造和支撑战略决策的职能作用较差,与新时代创新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不匹配。
3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价值
财务共享模式是解决目前大型建筑企业财务职能转型最有效的措施,是大型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财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现从以下多个方面讨论其应用价值。
3.1有助于会计信息的规范和共享
财务共享服务通过信息技术将财务标准和制度、流程进行固化,利用统一的要求,对分散在各地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资金支付等基础工作进行集中处理,解决各地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解决财务数据信息不统一的问题,提高财务数据的质量,而且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组织的数据整合与业务监控,利于财务数据共享互通,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
3.2有助于提高企业管控水平
搭建财务共享中心平台,必须要实现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集成,真正实现业财融合,大大降低信息数据传导错误的问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通过财务共享平台,将企业刚性管控要求植入标准化管理要求,实行项目全过程有效监管,增强对财务法规和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助力公司合规经营。
3.3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引入,能够成为财务服务的“后援中心”,在规模扩大、分支机构增加的情况下,不必考虑投入新的财务基础业务人力资源。同时,将精力投放在业务前端,深化业财融合,并将财务管理重心向管理决策支持、预算预测、税务筹划、财务分析、风险监控、价值创造方向转移,从而促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战略会计转型。
3.4有助于财务管理转型和企业数字化转型
财务共享服务下,财务数据的大集中、有效管控和深入挖掘,将进一步提升财务数据的战略价值,促进财务管理从“价值记录”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财务共享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中,会涉及与业务经营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的系统化规划设计与对接,会不断引入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4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1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未贯彻落实财务共享理念,企业高层未将财务共享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财务部门推动困难。另外,由于财务共享是将各分支机构标准化、重复性、操作性的财务工作纳入共享,导致财务共享在发展初期被定义为会计工厂,财务企业岗位价值评估时,财务共享大部分工作岗位容易被评估为低价值工作岗位,人员薪酬低于其他管理岗位,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到共享中心业务工作中。
4.2企业标准化程度低
企业高度的标准化管理,是财务共享平台推进的基础。大型建筑企业分支机构较多,分支机构管理要求不一,存在同一项业务使用单据不同、标准不统一、处理规则不一致、计价方式不一致、各个业务系统标准不一致等问题,阻碍财务共享建设的推进。
4.3财务共享建设复杂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过程复杂,要考虑的内容至少包括11个方面,分别是共享服务模式(即共享的定位和目标)、服务组织范围(哪些单位纳入共享服务)、共享业务范围(哪些业务纳入共享服务)、共享中心机构设置(即是否要设专门组织)、共享中心岗位和人员配置(如何分工和配置人员)、共享中心选址(在哪办公)、共享业务的标准化设计(统一处理标准)、共享配套制度的建立(制定共享工作的管理规定)、系统配套功能建设(即共享平台应具备的信息化功能)、数据的梳理准备(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共享运营考核(共享中心如何运营和考核),以上各个问题均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统筹规划,经企业最高管理层决策确定。
4.4共享平台存在的问题
首先,近些年财务共享火热发展,助推了财务共享平台开发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平台业务不全面、平台操作烦琐、自动化效果不佳、不同的平台公司无法良好对接、与税务系统或金融机构对接不全面、部分业务处理效率低于线下处理效率等,导致企业在推进财务共享服务时困难较大。其次,财务平台建设完成后后续更新困难,部分共享平台由于底层设计,平台开发公司推出更先进的新产品时无法实现自动更新,只能重新搭建平台才能实现平台更换,更换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高。最后,建筑企业财务共享平台的推进,依托于企业项目管理系统建设情况,企业内部未建立统一的项目管理系统,财务共享无法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的对接,只能搭建残缺的财务共享平台。
5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实施措施
5.1提升重要性认识
在财务共享建设的潮流中,各个企业对财务共享均有一定的认识,为进一步提升重要性认识,企业财务部门还需把握以下两点:一是企业财务部门应通过评估、业务部门讨论、汇报、决策等各种方式,提升管理层认知,明确企业财务信息化战略规划,推动财务共享建设;二是由集团总部统筹推进财务共享建设,制定财务共享建设目标节点,对各成员单位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纳入各成员考核指标。
5.2标准化建设
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开始前,应完成以下3个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工作。第一,推进财务基础工作标准化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是将分散在各分支机构的共性财务基础业务抽出来(如会计核算、费用报销、资金支付、报表编制等),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处理流程、处理标准、处理要求,借助统一的信息化平台,由专门的职能机构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按专业化分工高效、自动、规范地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故应先对企业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辅助、会计核算、会计凭证附件、费用报销标准、资金支付标准、报表编报口径等进行标准化管理。第二,推进财务管控标准化建设,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统一财务政策、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管控规则、统一组织体系,统一规范费用业务、税务操作和财务处理操作规则,并固化到信息系统中,通过系统保障充分发挥财务管控作用。第三,推进业务管理标准化建设,为打通各个业务系统奠定良好的基础,需组织实施前端业务标准化,然后依托财务共享系统建设,内置业务标准化成果,主要体现为需建立业务口径统一的基础数据、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化管理台账。
5.3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规划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内容及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定财务共享中心定位,根据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确定为管控财务共享、服务财务共享、管控服务并重财务共享,相对于传统服务型的财务共享模式,近些年越来越强调管控与服务并重的财务共享,特别是国有大型建筑企业,为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通过财务共享平台实现对下属成员单位的风险管控。第二,确定财务共享目标,通常,财务共享中心为标准化中心,立足于规范高效管理,借助财务共享平台,实现费用报销的标准化和合规化、会计核算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资金支付的集中化和自动化、财务报表编制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税务计算和申报的自动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实现银行账户管理集中统一管理、资金支付审核标准化和自动化、费用预算编制和分析的自动化、预算控制的前置化和自动化,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和信息质量,强化过程控制,提升公司管控水平;在实现标准化中心后,逐步转型为财务共享中心为数据分析中心,立足于数据驱动管理,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建立多维分析模型和数据挖掘模型,实现服务业务经营、精细协同管理、辅助决策支持和全面风险评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三,确定财务共享服务组织范围,根据财务共享建设初期开展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对可进行标准化管理的单位纳入财务共享财务服务组织范围。第四,确定共享业务范围,根据涉财业务能否标准化处理,将纳入共享服务的单位所涉及的费用报销、财务核算、对外财务报表、资金支付、税务日常工作、会计档案等业务统一标准,进行共享作业服务。会计档案还需考虑建筑企业各项目属地化管理要求确定是属地化管理、财务共享中心统一管理。随着共享业务的确定,财务共享中心承担共享业务职能,企业总部财务管理、企业成员单位财务管理职能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企业总部承担战略财务职能、企业成员根据层级承担战略财务与业务财务职能。第五,确定财务共享中心机构设置,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需要确定设置虚拟共享中心或设置实体共享中心,是在企业总机构财务部门下设财务共享中心或成立财务共享法人实体,布局上实行统一建共享、分地分区域建共享,还是分业务板块建共享,最终确定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机构布局。第六,确定财务共享中心岗位和人员配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立之后,随着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职能的划分,企业总部财务管理部、各成员单位财务管理部、共享中心人员将会有重大的调整,应制定整体的人员迁移和岗位调整政策,共享业务职能转移至共享中心后,承担此类业务的财务人员转移至共享中心工作一段时间,人员薪酬不低于同级组织机构的其他管理人员,推进财务共享建设进度。第七,确定财务共享中心选址,综合考虑人才吸引、办公成本、与企业总部沟通便利性、交通便捷、信息安全保障等内外部环境,确定财务共享中心地址。第八,确定财务共享配套制度的建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建立财务共享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职责及岗位工作职责、报账和审批流程、财务核算、稽核流程、档案管理规范、绩效考核细则、财务共享中心日常运行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的操作指导手册、规范等,用以保障财务共享中心稳定运行。第九,对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设立财务共享中心、完成财务共享平台建设后,选择部分业务全面的单位试运行,待运行平稳后,逐步推广其他单位上线。财务共享中心正式运营后,需要对其运营进行管理,包括财务共享中心流程体系与管理制度建设、财务共享中心业务发展、组织共享中心流程与作业标准手册编制与修订、共享中心运营质量监控与绩效考核与风险监控、共享中心运营成本控制、共享中心人员培养等。财务共享中心运营成本,主要有企业总部直接承担、采用一定分摊方式计入各服务组织成本费用、通过签订服务协议约定计费规则收取费用3种收取方式。
5.4财务共享平台搭建
由企业总部通过招标方式选择财务共享平台建设公司统筹各成员单位建设财务共享中心,选择市场上最为成熟的建筑企业财务共享平台,进行深入的调研,确定该共享平台无法适应本企业管理要求的部分,由系统建设单位提供解决方案,通过进一步的平台开发实现企业管理要求。同时,聘请专业咨询机构确定财务共享搭建模式,根据全部单位可标准化部分,在企业总部统筹建设,在共享软件更新时能实现最小化变动的整体迁移。最后要推动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企业统一使用一套项目管理系统,各类业务数据通过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推送至财务共享信息平台,实现业务、财务、税务、资金一体化,完成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6结语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型建筑企业要在未来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除了发展其硬实力之外,还应以本身的财务管理模式为基础合理融入财务共享模式,以此来支持企业的关键决策,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9(4):57-58.
【2】邓云.基于业财一体化的财务共享模式在大型建筑企业直属项目的应用[J].交通财会,2020(05):63-67.
【3】林玉娟.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成本控制研究[J].辽宁经济,2019(03):42-43.
【4】刘颖智.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筑企业风险控制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5】万章浩.财务共享模式下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的协作施工核算优化[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9.
【6】张波.基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成本核算与管理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4):141-142.
关键词:施工企业;安全现状;风险监控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与日俱增,但是在综合素质上,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的基本常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知之甚少等原因,使得建设企业的安全任务越来越重。所以,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正确分析安全现状,采取相应对策,重视法律、法规的学习,既能对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保护,也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保护。
一、建筑安全生产存在问题
(一)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方面
首先,部分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律性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缺乏主动管好安全工作的责任&缺乏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奖罚机制,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被动应付。其次,目前建筑市场的建筑施工队伍鱼龙混杂。大量拼凑而成的包工队,没有资质的队伍充斥市场,采取挂靠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工程建设项目。一旦承接工程任务,为了弥补前期的不正当投入,追求最大利润,而盲目降低工程成本,偷工减料;或租用的施工设备&机具和周转材料陈旧,安全生产投入能省则省,违背客观规律,轻视安全生产,在侥幸中求安全。
(二)安全教育与个人安全防护方面
目前建筑行业施工一线工人的安全意识普遍缺乏,安全技术素质普遍偏低。企业对所使用的劳务分包队伍教育培训不到位,甚至放任不管,招来即用,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差。项目管理的三级安全教育执行情况大多只体现在备用检查的资料上,大多数是由管理人员统一填写教育内容,没有真正集中传授,起不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二、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监控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风险监控基础研究与应用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基础理论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主要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和金融、保险等其他领域的安全风险理论和研究成果,处于相对分散和自发状态,缺乏统筹协调和系统整合。尽管安全风险监控是安全风险管理关键和最后目标,但有关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和应用更多地偏重于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而风险监控的研究相对较弱。对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的基本内涵、基本理论和基本框架等尚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形成普遍共识,总体上呈现专业化程度不高、规范性不强的状态。
(二)尚未建立科学高效的安全风险监控体系
通过事故案例分析发现,发生工程事故的现场管理普遍不重视安全风险监测,监测工作处于失效状态,除盾构地下工程外,施工管理与技术人员监管不力和不善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比例均在20%以上,尤其房建工程中的比例接近40%。
(三)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化能力建设不足
没有建立统一、规范和权威的土木工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及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对重大安全风险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监控技术与手段,安全风险的度量、监控标准、预警参数等风险监控的关键指标尚待科学论证和优化完善,有关土木工程领域重大危险源的申报、登记、评价、分级等基本上处于分散和自发状态,有关数据标准、接口不一,而且采用传统的“金字塔式”信息传递、交换模式,层次多、效率低。可以说,针对土木工程重大安全风险尚未建立系统有效的信息化监控技术与手段,信息化监控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三、风险监控对策
(一)监督模式
建立“项目风险预估、事前控制、重点监控”的监督管理模式,将更有效地加强监督管理效果。在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形成系统化的基础性指导文件,规范具体的施工现场监督行为,能切实加强安全监督的针对性。实现监督员带目的、带问题进行监督,建立“项目风险预估、事前控制、重点监控”的监督管理模式,通过对主要危险点的控制,使施工现场达到可接受的系统安全状态,增强施工安全监督机构的服务效能。
(二)管理体系
图1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专项检查、实体检测、日常巡查以及内部监督行为定期督察相结合的形式,多渠道进行管理,达到消除工地安全隐患、提升机构监管水平的目的。
(三)工程项目风险管控流程
图2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监督风险防控流程
工程项目风险管控的技术核心内容是对工程项目的前期核查和风险辨析。监督小组监督小组在形成书面的项目风险辨析档案和监督监督计划前,必须认真地对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并组织施工图监督会审。也只有在了解工程项目结构特点、施工工艺、环境因素等基本情况下,项目风险辨析的结果才准确,据此制定的监督计划才具备针对性和可行性。
四、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一)安全技术措施
众所周知,在编制建筑施工作业指导书的时候,都要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同时也要说明本项目所存在的危险源、危险点及其预防、控制措施。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起改善劳动条件、消除危险的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等作用,并且可以解除工人精神上的紧张状态,增加安全感,提高生产效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人为采取的保证生产正常有序进行而设置的方法、工艺和物质投入,安全即“无危则安、无缺则全”。
(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筑企业要按照生产部门及相关职位的实际情况,根据其所处的安全生产位置,确立由公司管理主体主导,包括所有部门及职工在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工作具有层级性;该制度必须贯彻管理主体负对应安全义务的原则,使安全管理层次清晰、责任明确,权利与义务保持一致,同时要将其制作成具体的流程规范,达到高效可行的效果。要有明确的核心。安全关乎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此相关的制度也需要具有全面性,不过,其核心一定要清晰地显示出来,若所有的责任事务不论大小都一一列举出来,结果会导致在执行的时候无从下手。所以,在设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核心内容,并以此为中心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责任机制,由此才能够让安全工作充分实现其自身功效。
(三)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
1.在思想路线以及政策方面,首先,强化管理主体与工作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关注程度。将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根植于心中,充分关爱和保障自身与他人的安全;其次,制定安全生产规范和路线,增强运营主体的管理能力,提升工作者的安全理念,使其充分明确我国在安全生产方面所制定的规范准则,并深入落实到工作领域里。
2.劳动纪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广大员工认识清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养成严格遵守作业纪律的习惯。总的来说,建筑企业的劳动纪律就是指施在劳动过程中,全体施工人员都必须遵守的规则。要有效的降低安全伤亡事故,确保安全作业的顺利进行,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作业,养成遵守安全生产劳动纪律的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
结束语
安全风险监控作为遏制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已为业界所共识,针对我国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监控实践中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水平,应系统开展安全风险监控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转变安全风险监控理念,构建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系统,提高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化能力;推行安全风险监控制度,规范安全风险监控专业队伍管理和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东阳 建筑企业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64-02
一、引言
东阳(县级市),地处浙江中部,是著名的建筑之乡,目前已拥有特级资质企业4家,一级资质企业30家,二、三级资质企业118家,劳务企业32家,10多万建筑大军奋战大江南北、境内境外,累计共创鲁班奖20多只。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给建筑市场带来了发展机遇,加上东阳建筑的整体优势和东阳人“敢闯敢拼”的精神,东阳的建筑企业发展势头迅猛.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达746.3亿元,跃居全国县级市第一。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已占东阳地方财政税收近1/3。立足浙江,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为东阳建筑业开拓市场赢得新机遇。在国内,不仅在广东、陕西、河南、湖北等主力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各省市都有东阳企业的施工点,建筑已成为东阳的一张“金名片”。与此同时,一种现象很值得关注。广厦、中天、海天、歌山等一批具有特级资质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在建筑行业“站稳脚”后,纷纷跳出建筑市场,先后踏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为什么这些成功的建筑企业不继续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实施“专业化”发展,而要选择“多元化”发展,这些大型建筑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内在动因非常值得研究。
二、关于多元化战略的相关研究
多元化经营作为一种选择战略。为许多国际大型企业成功所应用,并带动了企业的高速发展,如美国通用电气、摩托罗拉,德国西门子,韩国三星都是多元化的典范。多元化经营的相关问题是近年来管理学界、理论界的研究热点。
1.多元化战略理论的源起。多元化发展战略理论研究,源于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1957年,美国经营战略专家安索夫在其所著的《公司战略》一书中提出的四大基本经营战略之一,多元化经营也称为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指的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企业多元化经营意味着企业组织新的发展方向,即企业从现有的产品和市场中分出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企业相关甚至毫不相关的产品和市场。
2.多元化战略的分类。多元化战略,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两个类型: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即企业以技术或市场为核心,进入与现有业务相关的行业.这种模式的多元化称作相关多元化,也是最普遍的。非相关多元化,即企业进入和现有业务完全无关的全新市场的多元化,也称为集团式多元化。相关多元化战略沿着产业链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可以细分为:垂直式和水平式两种。垂直式多元化,即在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中,企业在原承担的生产阶段的基础上向前或向后发展经营。水平式多元化,即企业在同一产品范围内进行多种品牌经营,进入与企业现有业务相近的行业。
3.多元化与专业化战略的辨析。专业化是指企业将所有的资源与能力集中于单一业务,以求增长发展,专业化与多元化是企业在经营战略上的两种不同选择。就定义来讲专业化与多元化似乎是两个相对独立或相互对立的经营战略,多元化与专业化抉择一直是困扰企业决策者的一个问题,诸如:“船小好掉头,船大抗风浪”、“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都是针对多元化和专业化的争论。管理大师杜拉克认为,专业化、多元化都只是战略一种,没有好坏之分。中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复星公司老总郭广昌也认为:多元不应该跟专业化对立,复星的道路选择的是适度多元化,在总部打造一个适合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和专业团队,做的每一块就一定要充分专业化。
三、东阳市4家代表性建筑企业现状
作为著名的“建筑之乡”.东阳市建筑企业众多,小型建筑企业受资金、人力资源的限制,很难实施多元化战略。能进行多元化发展的企业主要是大型建筑企业,下面就以选取的4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企业为例,展开分析。
1.广厦建设。广厦集团,由东阳市第三建筑公司发展起来.现已发展成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2010年全国民营企业第4位。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迈出多元化发展的步子,现主要经营建筑和房地产两大主业,并涉足教育、医疗、能源、金融、传媒、宾馆、旅游等领域。有成员企业100多家,员工8万余人,企业总资产达206亿元。广厦的发展战略是典型的集团式多元化。即企业进入和现有业务完全无关的全新市场的多元化,也就是非相关多元化模式。
2.中天建设。中天集团,原东阳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是一家以土木建筑、房产开发、化工新材料、投资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全国500强大型企业集团。下辖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天房产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中天氟硅材料有限公司等10多家成员企业。2009年营业总收入达到255亿元,利税总额超24亿.中国民营企业50强第35名。在中天建设的多元化产业结构中,建筑类主营业务保持了较大的比重,是一家非相关多元化发展势头良好的大型企业集团。
3.海天建设。浙江海天建设最初为东阳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当前其业务范围涉及建筑、房地产开发、劳务承包、建材生产及多种经营,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具有外经权。该公司的战略模式属于相关多元化战略,主要集中在建筑领域,不过从2009年开始。开始涉足酒店行业,进行非相关多元化拓展。
4.歌山建设。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东阳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现已发展成集建筑、房地产、科技于一体,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建筑装饰装修、地基与基础、机电设备安装、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园林古建筑、消防设施、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二级等资质,以及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的综合型建设集团企业。歌山建设的发展道路,其多元化发展的过程,既有向建材、房地产、装饰装修等产业链延伸的垂直式多元化发展,也有从房屋建筑向机电安装、园林古建筑、消防设施等领域水平式拓展。
四、建筑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内在动因
建筑企业主要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本质是一种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发展与盈利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建筑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动因进行分析,能有助于解释建筑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深层次原因。
1.打造核心竞争力。进行相关多元化发展。“大建筑”范畴中的产业
链可以包括规划、设计、勘查、建材、施工、房产、装修、物业等环节。建筑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延伸,可以节省大量交易资金,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建筑企业可以在恰当的时机在基于产业链延伸的多元化上进行积极探索,逐步打造、整合、集成相关服务,提升企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建筑施工领域的整合供应商,打造出“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勘查、建材、施工、装修在内的一条龙服务。以东阳的歌山建设为例。这家公司不断围绕“建筑核心”打造公司的竞争力,在建筑产业链上不断向上、下游、水平化延伸拓展,发展成集房屋建筑、房产开发、科技研发、建筑设计、劳务承包、建材生产及多种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歌山建设是东阳众多中小型建筑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实施多元化发展的范本。
2.寻找利润增长点,向非相关产业拓展。建筑企业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寻找增长点.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处在高速发展期,各种商业机遇不断涌现,企业经营者对“商机”的把握非常灵敏。一旦发现市场上存在高回报率的项目,或者是出现了新兴“朝阳产业”,很多企业会不假思索地投入到该行业中。对于企业而言,抓住了新发展机遇,就可以为其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可以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近些年。房地产行业的高回报率就吸引了非常多的投资者.众多建筑企业也纷纷拿出资金,成立专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投入到房地产行业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在东阳.广厦、中天、海天、歌山等十多家大型建筑企业都先后涉足房地产业,取得了成功。在抓发展机遇方面,最典型的是广厦,该公司以建筑起家,现主要经营建筑和房地产两大主业,并先后涉足教育、医疗、能源、金融、传媒、宾馆、旅游等领域。从该公司的发展史看,其每一次进行非相关多元化拓展,都能准确分析政策、市场等外部环境,及时抓住大的机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优化产业组合,规避行业风险。建筑施工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产业,其需求受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建及房地产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影响较为显著。这种行业周期性风险是一种系统风险,依靠企业自身无法化解。因此,大型建筑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尤其是“不相关多元化”策略,形成一个产业组合,各产业的发展周期不同,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先天性的大周期、深波动的问题。形成“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应。广厦、中天等大型企业集团,所经营的非相关产业组合.从某种意义上能有效避免产业单一而带来的行业风险。
除以上几个主要的动因外,企业家的性格、“做大做全”的偏好也有可能让建筑企业踏上多元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打造品牌;施工企业;塑造企业形象
Abstract: the brand is the enterprise to make their products different from other enterprise product used special mark, is the enterprise image features the most obvious external performance. The famous brand is not only the intangible asset of an enterprise, can give enterprise to bring the immediate and long-term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is the enterprise precious cultural resource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how to build enterprise's br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creating the bran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haping corporate image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品牌是企业为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其他企业产品所用的特殊标志,是企业形象特征最明显的外在表现。著名的品牌不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和长远的经济效益,而且是企业宝贵的文化资源。因此,认真分析影响品牌建设与形象塑造的不利因素,积极探索施工企业品牌建设与形象塑造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影响施工企业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的不利因素
品牌生存需要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在遴选品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去伪存真、去劣存优的功能来催生和壮大品牌。相反,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品牌生存环境恶劣,使维护品牌的成本加大。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行业僧多粥少、工程标价低危及了企业品牌,最为常见的例子是过分拔高企业牌子、虚假名牌等现象。比如在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的“楼脆脆” 倒塌之前,只有三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商被宣传为“有实力、有背景”、“政府的公司”,然而随着楼房的倒塌,这个被拔高了多年的虚假品牌转眼间被捅破。由此可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对竞争环境能起到规范和保护的作用。因此,品牌自身的建设必须要跟上,品牌背后的“牌”越多,竞争的砝码就会越大,品牌生命力就越强。
施工企业的社会信誉主要标志是工程质量和工期,而质量是长期能够起作用的,工程验交后,没有人再说工期,永久性让人们评价的只有工程质量。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变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
一个品牌的发展受制于各种因素,而管理是非常致命的因素。品牌管理是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完善规章制度、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渗透力强的企业文化、健全的财务管理、快捷的信息化水平、决策和迅速执行决策能力。它不仅要向用户提供名牌工程,还要提供名牌服务,不仅要竣工后的回访保修,还要贯穿于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生产、交付使用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依靠优质的工程服务赢取客户忠诚。如能洞悉先机,多提供优质美观的建筑工程,提供特色的、人性化的服务,为政府业主提供独特深入解决方案,用特色服务支撑企业发展新业务,必然商机无限。
品牌理念,就是品牌沟通的理念。品牌沟通理念是指在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通过完整和详尽的方案设计和策划,运用各种各样的媒体和宣传以及促销等方式把企业的品牌理念以及企业文化等内容向市场大众以及企业内部人员等各个方面进行文化和意识渗透,并通过市场反馈获取相应的市场信息反馈,由此再进行新一轮的策划、宣传等一系列循环的沟通过程。因此,它不仅是员工之间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也是与业主的良好沟通和企业与社会的沟通。与业主沟通必须真诚,站在业主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达到与业主的良好沟通,急业主之所急,解业主之所需;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才能达到与业主双赢的目的。通过品牌沟通理念,塑造出企业与顾客亲和、与社会和谐的优秀品牌和企业形象。
二、加强施工企业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的有效途径
品牌是施工企业的生命,施工企业只有精心谋划,整合资源,找准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的切入点,建立起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使社会大众给予推崇认可,才能达到长期占领市场。施工企业的品牌才会响亮,形象才会不倒,基业才会常青。
(一)打造精品工程和塑造良好形象。施工企业要把建造精品工程与品牌传统传播的策略相结合,实现建筑艺术与文化的价值、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以及反映建筑历史与现代传承的关系、表现品牌的内涵和建筑文化精髓。
一是更新观念,强化精品意识。精品工程是品牌工程的精粹,是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工程。因而,要建造精品工程,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如果思想观念不更新,觉得自己做的不错了,无论在管理上还是质量上都不可能进步,都不可能创建出精品工程。施工企业必须正视这一事实,迎头赶上,这是形势需要,也是企业发展需要。
二是精雕细琢,建造精品工程。施工之初,施工员要做好交底工作,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交底要求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工序间的“三检制”,并做好工序书面检查记录;施工员、质量员要严格按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规范,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把好原材料、半成品进场检验关,把好施工过程控制关,并做好检查记录;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等管理人员要将发现的轻微不合格、一般不合格问题、质量和整改通知单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并验证执行效果;上级质量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帮助把关技术、质量关,使项目部真正掌握并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与质量标准。
三是有创先意识,健全精品工程资料。技术资料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按专业系统分类,认真填写,做到项目齐全,记录准确、真实。上级部门应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抽查项目施工资料,以确保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对工程的特点,对重点工序施工过程及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情况通过实录录像、照片形式进行详细介绍,体现工程的特点、重难点、风采,收集工作要事先计划,要与工程同步进行。
(二)加大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力度。宣传是打造企业品牌和塑造企业形象的最直接的方法,适时宣传精品工程、重难点项目和发生事件,对企业承揽任务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企业实现规模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利用新闻媒体。施工企业要利用其产品的规模效应大、社会影响大、公众在一个时期特别关注的特点,抓住有利时机,通过新闻媒体宣传自己,不断取得社会大众对自己品牌的认识,从而提高知名度。
二是利用企业文化。要通过CI战略,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靠成熟的企业文化打动顾客影响社会大众,最终实现每一个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点的工程项目都是一块宣传阵地,每一个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点的员工都是一个出色的宣传员。
(三)维护企业品牌与塑造企业形象。施工企业从参加招投标与签约、施工准备、施工阶段,到竣工交付使用,都可能遭遇来自管理、腐败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企业应当学会用相关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品牌和形象,用相关的知识维护企业利益不受损害,以维护企业的品牌与形象。
一是化解管理风险。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有人事管理风险、质量与安全管理风险、材料价格风险。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因此,施工企业要采取措施化解风险。首先,建立合理人事管理机制和体系。企业对经理和管理人员任用不当,或高中级人才流失,员工整体素质较低,工地现场领导不胜任,项目经理不称职,工人工作效率低下,准备工作不充分等会加大企业风险。其次,强化安全、质量控制。企业在施工中,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不仅要承担经济损失,用于抢救、处理伤亡时间、精力和费用往往很大,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要遭到业主、行政管理部门轻则罚款、通报批评,重则承担刑事责任,停止市场活动,资质降级甚至吊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其三,加强物资管理。工程材料占施工项目总成本的65%左右,它的市场价格随着国际行情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认真编制招标文件,采取慎重的态度邀请供应商参加投标,邀请监督机构参与监督,然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其四,加强专业化和多元化管理。企业在管理上形成自己的管理特点之后,要有意识地提升品牌档次,科学选择品牌延伸领域,加强品牌延伸,实现专业化和多元化管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使企业保持快速、稳健的发展。
关键词: 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安全; 文明施工
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建筑工程领域对工程的要求由原来的三“控”(质量,工期,成本)变成“四控”(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特别增加了对安全的控制,可见安全越来越成为建筑业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
1.1施工安全
安全(safety),人们从事生产、生活以及可能活动的一切领域、场所中的所有安全问题,即称为广义的安全。这是因为,在人的各种活动领域或场所中,发生事故或产生危害的潜在危险和外部环境有害因素始终是存在的,即事故发生的普遍性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有人和危害人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外部因素同时存在的地方,就始终存在着安全与否的问题。换句话说,安全问题存在于人的一切活动领域中,伤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始终存在,人类遭受意外伤害的风险也永远存在。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
1.2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1.2.1建筑施工事故类别
2008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类别仍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和触电等类型,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2.00%,它们具体分布见图1。
图1全国2008年建筑施工事故主要类型分布
1.2.2建筑施工事故部位
2008年,事故主要发生在临边洞口处作业,在各类脚手架上作业,安装、拆除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安装、拆除塔吊,土石方坍塌事故,因模板支撑失稳倒塌,施工机具。它们具体的分布见图2。
图 2全国2008年建筑施工事故发生部位分布
2 国外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措施办法
对英国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我们总的印象是:一切依法办事,凡事都有一定之规,各自按规矩自行运转。这看来十分简单,实则是百年积累的结果。毫无疑问,其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和相当高的水平。英国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成绩显著。我认为,以下三点颇具特色。
1.一切依法办事;2.重视安全培训;3.实行工地安全保险。
英国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和我们国家一样,英国建筑业也是属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性行业。1999年英国政府曾要求2000年建筑业工伤死亡率下降20%,死亡人数控制在80人。但2000年死亡人数却高达128人,上升了近50%,死亡率高达4‰。探其原因,我看有四个方面。一是重法轻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依法办事,安全工作也不例外,主要靠法律,这无疑问。但依法办事不能代替管理。我总感到,英国建筑业负责建筑安全监督的官员人数较少,管理力度不够,对管理工作有所忽视。二是执法不严。去年11月,某工地工伤死亡1人,承包商就隐瞒未报。也有处理不当的现象。如工伤死亡1人,根据英国法律规定可判处责任人二年徒刑,但却只判罚款12万英镑了事。三是一线工人年龄偏大。英国劳动力紧张,政府规定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如果身体状况好,还可继续工作。年龄大的雇员视力、听力、行动的灵活性均有所降低,容易发生伤亡事故。据英国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的统计数字表明,在建筑业因工死亡的雇员中,51~67岁的占43%,31~50岁的31%,18~30岁的26%。四是群众监督力度不够。英国建筑工会大力抓安全培训是对的,但抓监督似乎不够。中国建设工会却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监督作用,并与建筑部紧密配合,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联合大检查,且有工会自己的安全检查标准等。两者相比,他们似有不足。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坚持自己的长处,并努力巩固发扬。同时,要学习人家的先进东西,取长补短,把我们的施工安全与卫生工作搞得更好。
3 如何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
3.1从各个阶段
一、建筑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阶段安全管理。在要求勘察设计单位在建设工程项目进度中应当提供建筑工程全面、准确的地质测量和水文资料,并按照建筑安全标准进行设计,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建筑工程项目准备阶段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单位在编制招标文件时,由具有一定资历理论基础和丰富工程项目经验的专业建设工程安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同共参与,其中在承揽项目的技术和安全要求上具体载明;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作业环境和建设工程项目相关安全措施所需费用以专项费用来计提,不要列入建设工程项竞价来算;建设工程项目招标规范中,承包单位建设全程安全业绩要纳入评标标准;
三、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监理单位要将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审查相关内容纳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范围,具体要做到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安全、质量、工期和投资四项同步控制。
四、建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安全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要要自行检测工程质量和整理相关资料,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竣工施工安全评价,向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提交《单位工程竣工施工安全管理资料》。建设工程项竣工安全管理资料是证明施工现场能否达到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要求的程度。所提供建设工程项目的客观检测资料文件记录,是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现场能否达到实行全过程安全管理的主要依据,同进也是建筑工程监督机构对工程项目考核的重要内容。
3.2从各个方面
1、从思想上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阶段在“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指导下,安全生产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之一。从业人员要对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进行学习,并在生产过程中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才能把人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降至最低限度,从而做到预防事故,减少人身伤亡。
2、从物质上增强安全条件
在生产过程中,除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必要的安全条件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在进入不同区域要有明显标志,如进入作业区,必须头戴安全帽。在我校施工的工程项目,都有发现工人或管理人员进入作业区不戴安全帽的现象,我们都从一开始就严格执行,此后养成习惯,就可以杜绝此类现象。在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等都要有设置不同的安全警示标志。高空作业或井下作业都要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方可进行工作。
3、从制度上增强安全保障
在安全保障管理过程中,靠人管人很难做到有效管理,只有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才能真正落实实施。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建立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施工单位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施工单位应当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操练。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对各级负责人,各职能部门以及各类施工人员在管理和施工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集中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制度。在我校外语楼施工过程中,经检查发现脚手架搭设不规范,我校基建部门、管理单位等坚决要求整改,并督促专职安全人员到位,才允许继续施工。并也可通过各种奖励措施来督促安全生产。
4 逐步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体系
4.1五大对策
对策一,必须通过“安全诊断”及时掌握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作业现场的安全诊断就是为了切实发现作业现场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提出改进的措施,并形成安全诊断报告书,作为一段时间内的安全整改工作的重点。
对策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持续改进。对于生产责任制,要保证设置合理,有相应安全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对自己熟悉的工作负责,否则,需进行调整。
对策三,已经制定的应急预案必须进行演练。在发生事故的时候,人的意识、判断力往往比较低下,如果没有事先的良好训练,应急预案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必然导致事故扩大。组织应急演练必须有专门的技术专家作指导,在应急演练前还需进行全员安全培训。
对策四,尽量避免人员的频繁流动,建立企业的安全文化。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一种固定模式而且强制化的管理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安全生产本身就是一项全员的工作、全员的义务。所以,企业必须通过建立企业安全文化逐步将被动管理提高到员工主动参与、团队互助的管理模式。
对策五,做好安全培训,特别做好新员工的“三级教育”。由于建筑行业人员的流动性大,“三级教育”更为必要。三级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使员工掌握所在施工队的作业特点、安全注意事项、个体防护要求、应急措施等方面。为了避免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在安全培训前要做好需求分析,分析培训的人员层次、需要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形式,通过这样的培训有效提高被培训人员急需加强的知识和技能。
4.2六点建议
(一)应当建立和完善的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若干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建设安全监督制度;3、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及考核制度;4、安全生产奖惩及责任追究制度;5、安全生产教育培育制度;6、安全生产检查制度;7、重大事故隐患登记、整改、销案制度;8、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处理、结案制度;9、建筑施工企业风险抵押金制度;10、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11、起重机械设备及大型安全设施检测合格、登记备案制度;12、危及施工安全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13、消防全责任制度;14、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15、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16、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监督报监备案制度;17、施工企业安全评价及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达标认定、评定制度;18、安全文明工地评审及季度通报制度;19、安全技术管理制度;2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2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22、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任职考核制度;2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制度;24、建设行业安全生产联络员制度;25、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预警提示制度;26、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27、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层级监督与重点地区监督检查制度;28、建筑工程安全重特大事故约谈制度;29、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制度;30、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登记档案评查制度;3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二)应当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和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制度:起码要求是应有和行业监管制度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还应有覆盖本企业主要工种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实行作业工法或指导书标准化作业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安全施工技术设计、计划、方案审批制度,特殊专向方案的专家评审论证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大型设备设施安装验收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危害监测控制制度,企业及项目安全档案管理制度等。并且要严格贯彻实施;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推动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管理。
(三)应把握处理的若干关系:1、作为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及其监督机构的功能、作用定位问题,主要应为:管理、监督、考评、奖惩2、如何看待同施工企业的关系,主要应该:监督、指导、服务、协调3、企业在法制环境、市场经济中自我觉醒自觉参与竞争的问题,主要应是:引导、鼓励、支持、执法4、在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监督机构和企业安技系统的业务关系问题,主要应作:督促、指导、帮助、配合5、安全达标工作在目前形势(认识和社会氛围)、经济因素(费用无来源、欠款、压价)、人员素质(领导者、安监人员、一线民工)情况下如何把握: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无所事事;要争取做到:目标合理、责任分解、管理有序、技术先进、精品要精、有奖有罚,积极进取。6、相关方人员各自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角色、作用如何发挥问题,主要应当:按法规要求、按规范标准,尽职、尽责、尽心、尽力。7、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有关部门的职能交叉与业务配合问题,主要应为:主动协调、简化程序、依法行政、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应把握好的几个关键管理环节:1、抓好年度计划,合理分解目标,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2、抓好制度建设,完善法规体系,引导企业规范安全管理;3、抓好对企业年度评价,把好安全许可、考核、发证及年审关,严格奖罚激励机制;4、抓好对项目过程安全评价,树好典型和精品工程,考核项目经理业绩;5、抓好多发性事故专项治理,落实安技措施方案,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6、抓好对总包企业安全监督,考核第一负责人,督促指导企业体系运转;7、抓好等级以上事故处理,严格按法规进行处罚,起到警示作用。
(五)应创新行业管理监督工作方法方式:
1、搞好六个结合:(1)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相结合;(2)对企业安全行为监督与对施工现场安全达标监督相结合;(3)突击性检查抽查与日常规范性巡查相结合;(4)专项治理活动与安全管理活动整体推进相结合;(5)典型引路与严格执法相结合;(6)安全生产达标与文明施工效果相结合。
2、实行四个转变:(1)由监督现场为主转变为监督企业为主,现场为辅;(2)由监督工程实体安全状况转变为监督企业安全行为为主;(3)由计划经济的传统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4)由跟踪过程监督向事前预防、事后结果考核监督转变。
(六)几项具体工作的建议:
1、关于施工企业经理、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考核任职资格问题:应结合安全培训由省或省直辖市建设安全主管部门分级管理,考核发证,收取资料费,不收培训费;证书设计为可进行分级管理、年审,有效期定为不超过六年为宜。
2、关于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培训、复审发证、持证上岗作业问题:按法规要求发证权在综合管理部门,但行业不组织很难办的好。建议由行业统一组织,使用全国材,确保培训质量,由安全监督管理局考试发证,而年审由省辖市行业主管部门按法规要求进行。
3、关于大型机械设备、设施检测登记制度建立问题:应由所有具备资格的检测机构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施工单位自由选择。主管部门及安监机构一是抓现场督察报检检测,二是及时受理登记发备案登记标志,适当收费。
4、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对施工企业或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的问题:建议仍按建设部15号令规定:应当通过或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为宜,以免重复检查。
5、关于建筑工地为现场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事宜:应该说按国务院新颁布的《工伤保险管理条例》执行是顺理成章的,但按《建筑法》和国务院393号令之规定,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仍应按项目投保高危作业意外伤害险,更具可操作性。如仍按行业组织投保应确定合理的浮动费率,而且要在建设单位办理报建报监手续时告知,施工单位办理,进入工程成本。河南省该条例实施办法,也允许行业统筹,省级统筹以解决人员流动频繁问题,省厅应有所安排。
6、关于施工现场噪音扰民问题:一是应按法规要求采取降噪技术措施或分时段施工;二是应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能连续施工,施工单位公告周边居民,环保等执法单位应凭批准手续不再查处。
7、关于起重机械、整体提升架等大型设施使用问题:应由省或市行业协会、安监机构考核评价推荐目录,要求采购使用单位在目录中自主选择,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协调服务,以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辖区施工工地。
8、关于施工企业安全机构设置问题:应按《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条例》要求,根据建筑业实际,总承包企业必须设置单独专门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仍按原规定千分之五底线,但各级组织要有安全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现场按建设部检查标准实施指南规定,一万平方米以下设一人专职,一万至五万平方为二至三人,五万平方米以上按专业设置安全管理小组,机构和人员配备问题列入企业评价实施标准。
5 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从事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由自己经验和知识积累,提出的对安全的重要性的一些看法。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工程项目安全越发的重要,也变得更加专业化,质量安全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企业更加注意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崔峻,沈德法.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 施工技术,2004(12).
[2]陈言来. 浅谈安全生产管理[J]. 山西建筑, 2007,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