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

时间:2023-10-13 16:08:36

导语:在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德育教育

实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后,小学和初中都采取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设置课程的方式,构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结构,既加强了课程内容的综合衔接,又淡化了各学科的界限,并强调了在各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和实施德育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把德育教育纳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抓好贯彻落实。在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与心理特征,善于和敢于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引导初中学生的正确行为,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进行分析探讨,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德育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对初中学生而言,它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一是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冲突、渗透是不可避免的。21世纪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更大胜利的世纪,培养学生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这正是语文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二是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当前,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需要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执著追求正义和理想的精神,逐步养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等等,显然,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这些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三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正在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爆炸性增长,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相互关系日益复杂,这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有必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性格、宽广的胸怀、乐观的人生态度。四是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现代化社会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法制化。这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法制观念、守法意识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也是我国悠久的人文思想传统中一个明显的薄弱点。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传道授业解惑”中,应当有意识地自觉加强这方面的努力。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德育

(一)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物品质,进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比如在《徐霞客游记》中,教师要通过教材描写徐霞客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敢于抛弃传统的思想观念,不畏艰险,游览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并创作出了有名的《徐霞客游记》,并以此教育和引导学生要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陶冶学生积极的情操

陶冶学生积极的情操,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础。这是因为,情感是构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心理因素,初中学生的情感正处于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其心理发展状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初中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积极赋予学生情感因素,教育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使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进而不断地陶冶自己积极的情操。

(三)增强学生调节的能力

增强学生调节的能力,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实施德育教育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材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积极主动磨练自己的意志。

(四)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

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沟通能力,进而逐步消除心理障碍,也能够使师生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进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学生缺乏自信、恒心和毅力等实际情况,积极教育和引导他们,从而使他们受到极大的启发,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促使其全面健康发展。

(五)开辟心理沟通的渠道

开辟心理沟通的渠道,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的初中学生为了应付教师,并没有讲真话。针对这一现状,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辟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与学生进行充分平等的沟通交流,同学生一道探讨人生问题,进一步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乐,进而了解和掌握其出现不良心理因素的原由。此外,可以通过与学生个别进行谈话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思想,同学生培养感情,进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学生。由此可见,积极开辟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有效和科学合理的。

总之,德育教育虽然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那么,如何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探讨与实践。因此,我们要制定详实有效的目标和计划,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积极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寓教于乐,切实把德育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领域,加强道德教育的内化,积极探索和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中语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得到良好的革新与发展。

1现如今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缺陷

我国许多学校的阅读教学还处在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上,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在被动阅读、阅读效率低等状况之中。这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会使学生在阅读方面不能主动思考问题,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感。

1.1分析上太注重形式:

大多数学校将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文章进行分解、逐段进行分析段落大意,并没有针对文章中的特色让学生去领悟文章的感彩、语言特色以及文章中的独特韵味等。如教师在进行小说阅读分析时,只是生硬的将阅读中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体会小说中的精心布局、人物鲜明的形象以及小说中的特色语言等。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枯燥、无趣的感觉,打击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降低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减少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感。

1.2阅读方式太重视形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着,更多先进的多媒体科学技术被引进到教学之中,在恰当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反之亦然。有些学校将教师在课堂中是否利用到了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评判教师好坏的一个准则,这是错误的观念[1]。在错误的多媒体阅读教学中,鼠标和屏幕取代了教师的粉笔和黑板,播放录音取代了教师的朗读和学生的阅读过程,多种样式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过多的感觉到课堂的有趣多变,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反作用,造成教师不能够很好的在阅读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没有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打开自己视觉感官,但过多的运用多媒体,将文章中的内容通过几幅画面全部展现给学生,不但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反而限制或阻止了学生对文章产生的想象力。没有恰当的运用现代科技方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1.3阅读教学教案脱离现实:

有些初中语文教师没有将学生的实际学情考虑到教案设计中,一味的追求阅读教案的完美。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只依照教案进行,忽略了课堂与教案之间的差异与学生反应的真实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表面上看来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实内在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达到阅读训练的真正目的。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不够,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于理想化,没有真正的联系到学生的学情,是失败的教学模式。

2怎样才能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

2.1情景教学法: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景教学法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补充学生没有想象和感受到的情景,弥补学生在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不足。如在对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九册《变色龙》的教学中,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自然界中变色龙根据不同环境进行变色的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特性,从而真正读懂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人物感到可笑的肤浅层次上。这种生动直接的情景带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2]。

2.2多种教学方法并存: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可以将朗读法、文章赏析法、自主阅读法、探究法等相结合进行课堂语文阅读教学。例如在对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十九课《范进中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课文讨论后进行表演,由于每个小组对课文的理解不同,因此表演形式也会有所不同,都会有相应的特点,因此学生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范进这个文章的中心人物以及文章中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更好的体会到文章的情感与意境。

2.3使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若没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要使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初中语文教师除了要选择课内的优秀词语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一些课外词汇,要求学生对好的文章进行长期的抄录或写读书笔记等,以便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

2.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许多文章中都会为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这个想象的空间就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十一课《孔乙己》的教学时可以有意的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孔乙己的长衫没有了?”这个问题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直接表明,但却引发了课堂上学生的激烈讨论,转变了课堂中的严肃气氛,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且答案各不相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

2.5将读、思、写相结合:

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大意有初步了解,在反复进行阅读时,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情景、人物关系、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有了进一步理解。在学生阅读后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可以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讲解,然后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的结果以及回答问题的答案进行整理、总结,突出重点与难点。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对文章的观后感。整个过程将读、思、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

结束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但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本身的质量,还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产物,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完善语文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海生.浅谈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8):80.

[2]雷成兰.探析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南北桥,2016(1):104.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552.0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31-01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放到了首位,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初中语文教学也越来越缺乏语文味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上出应有的“语文味”。

一、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缺失的原因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首先体现在教材的选编上。

毋庸讳言,我们的教材编写工作,在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上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所选入教材的部分篇目,或是思想内容有所偏窄,或是情感表达有些偏激,或是表达方式有点稚嫩,或是谋篇布局不太严密,或是语言特色不够鲜明。一句话,经典性严重不足。有的作品尚没有经过时间的洗涤和历史的考验,或有文无质,或有质无文,甚至有的文质皆无。没有经典性的语文篇目,你想让教师教出“语文味”,确乎勉为其难。

2、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与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有关。

由于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任务、目的并不十分清楚,其教学的着眼点、着力点都缺乏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不阅读文本、不品味语言、不朗读、不板书等现象。一堂语文课下来,听不到琅琅书声,看不到师生对文本研习时热烈交流的场景,听不到学生对文本阅读自我体验与个性感悟的交流,甚至一堂课下来竟然在黑板上见不到教师写的一个汉字,这是语文课吗?要知道,语文味应体现在文本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篇章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特色)上。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多花力气,那语文学科的特征又怎么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呢?

3、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还在于教师不熟悉对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以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等优点颇受广大老师的青睐。特别是“公开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也正是如此,现在不少教师热衷于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在笔者看来,过分依赖多媒体,实际上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要知道,富有张力的语言如果都用直白的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文字还有什么想象的空间、创造的余地,这只会使语言的独特意味和情味丧失殆尽。

二、初中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

1、明确什么是语文课。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

首先,教无定论,教师不能跪着教书,教师就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使个人的语文特色在课堂凸显,教出个性美,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教出情、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妙语连珠,那就上出理来,上出趣来。一句话,能创新的创新,能幽默的幽默,能煽情的煽情,什么都不能的尽量真诚,也一样可以打动人。

其次,语文课要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与文化美。在语文课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教师要教得神采飞扬,学生要学得兴高采烈,师生双方都要全身心投入。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努力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理想的教学境界。

3、教出语文课应有的语感。

所谓教出语感,即教出对语言的敏感,包括对文体、语体和字、词、句的敏感。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义读出蕴涵在其中的情境义、深层义和象征义。这三者之间,教出对字、词、句的敏感能力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即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读”字当先,虽然语言品味可采用多种方式,比如:比较不同句式,故意遗漏重点词语,抓关键词理解,甚至还有现场表演……都能使学生格外关注重点词句,加深体会。但是没有朗读的参与,只一味地干“品”,学生往往找不到语言的感觉,文字的妙处并没有在学生心中烙下印迹。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结束语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不断适应。如何使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成了一种科学的艺术,是一种教育的境界。因此,我们应该确切的估价,语文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地位和作用。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初中学生的成长,上好每一堂语文课,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再如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写在第11亿位国民出生前夕》一文,这篇短论宣传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意义;另外通过本文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全社会增强控制人口增长的意识,而且也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选场》、《选场》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四、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文学教育探讨

在当前的初衷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教育工作者重视的是学生如何考得高分,对于其中的文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相反,其只是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富足内容而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中,其文学教育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的文学作品内容作为教学材料,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国内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作为教学材料。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所开展的文学教育可以将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和爱好引发出来,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能够全面的提高。

一、探索文学作品精髓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在漫长的世界文化发展历程中,全世界各国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不但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是促进和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初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文学教育不但可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笔表达得到扎实的培养,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更加的丰富多彩。我们伟大的主席曾经说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意义和价值不只是单一的表现在文化理论上,而且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上起着推动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来说,初中学生正是处在身心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一个关键的重要时期,对那些深层次的文学作品感悟和理解都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现代社会中,人才的要求标准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除了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之外,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逐步的形成有利于个体长期发展的素养。如果学生想要深入的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精髓,还必须得到老师的适当启发和正确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文化和历史氛围之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将这些东西融入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将它们关联起来。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必须将其建立在理解文学作品精髓的基础上,这是让他们在精神层面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上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初中语文中开展文学教育,并对文学作品的精髓进行深入的探究,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文学教育可以深层次开发学生的精神世界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对文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依然还处于初级的阶段,所以当老师们在进行文学教育的时候,只是将它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次要项目内容来进行教学,文学教育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发潜在的意义却被大多数的老师所忽略。文学作品作为创作者的心血结晶,不只是表达了作者自己表面的思想和看法,而且还更深入的体现了创作者在精神上对人生事物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初中生在受到周围事物和社会风气影响的过程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尚未完全形成,所以难以很准确的分辨出事物的好与坏,于是导致了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形成发展和现实世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他们作为可塑性极强的客体,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领悟和理解主要是依靠老师的讲解,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官能力,将两者结合起来逐渐的形成自己初级层次的精神世界观,把这些感受到的东西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中,老师们可以选择教材中恰当的部分文章章节作为文学教育的基础教学内容,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对作品的精神层面进行深入的剖析,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多角度和深层次的发展。经过老师在文学教育课堂上的引导分析和系统讲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可以慢慢的形成对生活、对人生、对命运深层次的感悟,促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成熟。

三、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培养时,教师要将眼光有书本知识逐步拓展到教材以外的部分,使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并且在内心中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文精神。当代中学生为了实现自我的突破,以及精神层次的进一步提升,他们需要更为广阔的人文精神发展空间。

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文学教育连贯性、系统性、科学性实施的重要性,在课堂内容、教学活动、课外活动、课外作业等方面的布置中,教师要力争通过为学生提供愉悦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另外,就国内优秀的古典、现代文学作品而言,每部作品中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教师要通过对于文学作品中精华部分的摄取和讲解,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对于推动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中学语文文学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革,并重点突出语文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广大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文学教育时,要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学生人文精神、认知程度、感悟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强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赵云锋.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其价值[J].青年文学家2010 05

[3]刘昕.试论语文文学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J].教学交流·理论版.2010 07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资源 开发运用

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是指可融入语文课堂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心理特性,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不同种类的支撑资源。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实行条件是课堂教学资源要丰富多彩,这也是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1]。在新课改实行的十几年中,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对语文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利用课堂教学现有资源推进中学语文教学的成效并不高。

一、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挖掘及意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大多都是老师的偶然发现或者是不经意间总结出来的,只是扮演补充的角色,语文老师并没有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完全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将这一教学方式变成课堂的一部分。

新课标提出了几种语文教学的实施基础形式,其中包括教学资源的利用,这既展现社会对中学义务教学环节的价值追求,又是义务教育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和第一出发点[2]。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资源,不但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还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施创造了重要条件。

(一)为实现“双全”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新课标在开篇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语文素养的培养,必须面向所有学生,使其形成最基本的语文素养。首次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面向学生,全方面去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这一教学理念,要面对所有学生,并利用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配合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我国所谓“班级教学”和英国教学制中的“班级授课制”其实是同一种概念,它与“个体教学”相对,是指把年龄和文化水平相近的学生汇聚到一起,形成一个班集体,按照各学科的相关规定的教学内容选用最佳的授课方式,并且依据一定的时间表向所有学生进行讲课的组织形式。

例如:教学经典诗歌《诗经》的创作手法时,《诗经》中提到的“赋”和“兴”的手法是大多数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点,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那么不但会让学生无法理解,还会使学生对此感到枯燥和厌烦,老师要引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历史故事,或者是图片文字等促进学生突破难点。

(二)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和日后发展打下基础

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初中语文的首要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语文的基本素养应该具有更高的地位,视野更广阔。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针对全体学生,使其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理解方法理解国语文学,通过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言,培养对语文阅读的语感,开拓思维,使学生具备适应实际运用过程中的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述能力及各方面的阅读能力[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观念,使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还强化自身的道德品质,使其达到德、智、体全方位发展的理想状态。

二、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资源挖掘、运用的基本准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资源概念的划定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语文课堂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这并不是说任何资源都可以被应用到语文课堂中,需要挖掘和开发。在资源没有被利用的时候,只能算是一则有待处理的材料,只有在真正进入教学时,才能将其转化成实质的课堂教学资源。通常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实际应用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语文性

为了区别语文课程在层面上所提出的“语文课堂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提出了语文性原则这一理念。语文性原则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发和运用课堂教学资源实施具体教学时,首先必须掌握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性,展现语文这一学科的特色,充分运用语文的内容和特性选取教学内容。

(二)针对性

针对性原则包括:第一,在选取语文课堂资源进行教学时要针对各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语文教学资源对教师来说就是一种教学的辅佐,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将是重要的语文学习资源。

(三)开放性

课堂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单一教学方式,没有了传统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放性是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根本目的。开发和运用语文教学资源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应用人们创造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是指真正融入语文课堂,针对不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心理特性,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不同种类的支撑来源。只有在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语文教学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意义,才能在开发和探究课堂资源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袁金华.课堂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8)152:112.

第7篇

【关键词】多元教学发;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没有变化性,很容易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此外,单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的能力培养也缺乏多样性。初中语文的教学地位非常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段时期,如果能够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多元化教学,对学生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也非常重要。

一、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特色分析

多元化可以理解为思维多元化、教学性质多元化。多元化教学可以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从多个角度或者是系统地进行开拓教学。初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很有优势的学科,其包含的内容丰富。与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只是读与写的简单结合,而是囊括知识内容、情感熏陶、能力培养以及深度理解等一系列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也要进行突破,教师应该能够采用全新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进行能力培养、知识传递以及情感人格的塑造。此外,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并能够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多元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多思维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善学生们的单行思维方式, 使学生们能够掌握灵活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深度得以加深与加固。 现代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多元化思维的人才, 单一定向的思维方式往往不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与实施。

二、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与实施

以上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那么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元化教学呢?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

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的知识内容包括课文的理解分析以及写作能力的训练。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们的情感、思维、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以阅读理解为例,进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 在课文理解的过程中,可以首先进行对文章的分析,从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们理解课文的主旨,那么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即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文章主旨进行理解分析。 此外,对于同一个观点,也要指导学生们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要有正面论据,也要有反例来进行论述。写作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同样的题目,不同的人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这就是思维的多元化,需要采用讲解、指导、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们具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将多人的思维综合,让自身具有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施

方案制定结束,要进行实际教学方式的实施。那么,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保护学生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思维的扩展与创造需要学生们的热情作为依托,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好奇心,保证其高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们亲身出游体验,春天的时候可以去爬上。在出游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细节,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冥思苦想无法想到的。

2.分组组织辩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元化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多元化思想。正所谓集思广益,将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之间进行探讨,汲取不同的经验,并让学生们带有推测与预测地去推论,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切磋。

3.抓住时机指导点拨

点拨是在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及时地点拨。点拨往往会让学生们顿感茅塞大开。 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直观点拨,让教师给予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们的思维流畅;情景点拨,教师利用周边环境与条件,给学生们一种多元化的意境,学生们的思想会因此而开阔;联想想象点拨,纵向思考,让学生们深入思考问题,并能够融会贯通。

三、结语

多元化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意义深远,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达到多元化教学的目的。学生们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广阔,不拘一格。 只有如此,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新一代的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冬曼.谈初中语文阅读多元教学[J].成才之路,2010(25)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情景创设 特征 有效对策

初中语文情境创设指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实际出发,为完成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创设情景,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情景创设,会更利于学生理解课本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关于教学情境的概述

教学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其中“境”是语文教学的环境,此处的“境”既包含学生生活的物理环境,又包含学校内的诸多软件设施。只有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同时,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语文教学情景的基本特征

1.形象性。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可见的、感性的。一方面,它可以丰富学生对感性的认识,从而推动感性认识逐渐向理性认识发生转变;另一方面,教学情境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是比较具体的,这样,可以刺激学生产生联想,进而让学生不再受空间的约束与限制,扩大学生的视野范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2.问题性。良好的教学情境应该包含语文教师提问的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提问可以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因此,语文情境教学中创设的问题应该有较强的目的性与适应性。

3.学科性。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有一定的特色,必须和课本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重点是对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探讨。在情境创设中,只有和课本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才可以真正帮学生理解知识的难点与重点。

4.生活性。生活性的情境创设,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界二者之间的关系。由此看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另一方面,情景创设更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对策

1.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缺少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学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可以说,学习习惯是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才形成的。如果学习氛围过于紧张,那么学生就会过于被动接受知识,一旦情境中缺少自由,那么就难以激发出学生的思考欲望。由此看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极其重要。所以,在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对于情境创设教学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教师必须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教师要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信心,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经常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

3.合理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所进行的每个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所以,学习动机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语文情境教学创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有好奇心的基础上,才可以激发出其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这也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条件。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创新精神,才会产生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学生好奇心的激发。

5.情境中设置矛盾,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般来说,“为什么”要比“是什么”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方面更有成效,这样一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看来,教师要在语文情境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的设置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体来说,由于经过多次课改,再加上对语文教学的较高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并且更要更新教学方法,重点是要在语文教学情境方面多做一些努力。这样,才可以大大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与此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顺利完成其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齐勇.情境创设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有效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演讲教学;语文人生

人总要学会成长,学会用更多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如果要问,一个人的三观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很难有人能回答出来,但要说一个人学业生涯中语文学科对于三观的成长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却没有人能够反对,所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好语文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在课文难度,又或者在教会学生人生道理上都有了跨越,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更加悉心去教导和用心去教学,思考出符合初中生的语文教学方法。“演讲式”教学因此应运而生,是语文教学众多方法的一种组成,它意在强调语文老师在讲授初中语文时的精神风貌和交流技巧,用一种更加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初中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对初中语文中运用的“演讲式”教学作具体介绍:

一、“演讲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初中语文“演讲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些演讲上的技巧融入语文课堂中去,因为演讲也是基于汉语之上,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处理,在技巧上有许多讲究。总体来说,演讲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有很多的共性,就比方说:演讲者在语言表达上就会通过一些声调的抑扬顿挫和语言的转音停顿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这种技巧可以让疲惫的观众重新焕发激情;演讲者经常会用一些“口号万岁”,都是一种对文字的浓缩,旨在使听众内心产生共鸣等,而将这些技巧就可以用到语文课堂中去,教师可以刻意地去学习这些技巧,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个人魅力,更能让整个语文课堂焕发生机。在演讲中,对于演讲者以及讲稿都有非常多的技巧,甚至形成了系统的规范,我们甚至可以假设,演讲者就是语文老师,通过对自己声音的处理以及教学大纲的梳理为自己打造量身定做的舞台,将语文课堂讲授当成做一场演讲,让学生享受到一场饕餮盛宴,整堂课都处在一种被引导状态,跟随老师的思路,被老师刻意去引导,提升整个课堂的质量。初中语文“演讲式”教学是一种特色教学,对语文教师个人素质及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为了学生去改变,而这种改变也有益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二、“演讲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演讲是一门大学问,正规来说整个演讲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要在这几分钟内,让演讲者和自己的讲稿都达到一种尽善尽美的状态,带动全场氛围,是一种严苛的要求,但是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也正因此,演讲更像是一种魔力,拥有让全场观众呐喊的效果。演讲的成果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演讲者自身的个人魅力,包括对一些姿态或者声音的处理;另一方面就是讲稿的处理。由此可以类比到课堂,初中语文课堂要达到演讲氛围中所凸显的那种激情生动,也需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自身的个人魅力,需要老师去了解一些基本的演讲技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一调到底,而是要有变化,值得激情的时候就要激情,值得低沉的时候就要低沉,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对自己的语言特点进行改变,多用一些能吸引学生的幽默式语言,使语文课堂不要变得那么呆板;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对于自己每堂课教学大纲的处理,这节课要讲什么?怎么讲?如何和上一节课联系起来?又怎样使课堂有意思?这就是对文字的处理,教师需要花费心思在大纲上,要将整节课安排得有层次、有质感,使学生感到充沛,对于知识点趣味化,就比如:在古诗词讲授过程中,就可以借用现代语言使一些艰涩的知识变得白话,或者使场景变得有趣起来,加一些历史知识在里面等。只有语文教师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才能将演讲融入语文课堂中,初中语文课堂定然能够焕发出演讲的魅力,充满激情与生动。

综上而言,初中语文课堂“演讲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教师教学风格的转变,将原先沉闷、呆板的语文课堂加入一些演讲元素而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更加主动,愿意去听老师讲课,因为有意思!因为有激情!因为更像是艺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