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资本运营体系

时间:2023-10-15 15:34:09

导语:在资本运营体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资本运营体系

第1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资本运营;资产重组

一、体育产业实施资本运作的意义

资本运作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是一种高层次的经营,对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经济、降低风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资本运作有利于推动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大部分体育企业都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体育产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经营水平的提高。目前,排在我国体育产业前列的多数国有或国有控股体育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已相继进入资本市场。一大批体育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快速崛起,并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体育企业。部分体育企业不仅具备了现代企业的形式和内涵,而且在融资能力和技术创新方面,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第二,资本运作将促进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主要还是依靠大量的要素投入来换取体育经济的增长,因而形成资产存量大,体育企业素质不高,投资分散、重复建设等诸多弊端。通过体育资本运作,将有利于通过相关资产的流动重组来改变体育经济的增长方式。体育企业也将由生产型、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大重组。

第三,资本运作将促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资本运作将使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我国体育产业,同时为更多国内体育企业打入国际资本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体育产业在国际化竞争性中,如果其资本运营方式只局限于国内的资本积累和集中,将与国际性体育产业以国际资本的积累和集中形成反差,导致国内体育产业缺乏参与世界体育产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组建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体育产业集团,提高我国体育产业自身生存、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并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各国的经济活动,能使我国的体育产业走出国门,进入全球化发展的轨道。

二、发达国家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启示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资本运作主要有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两种渠道。当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时,主要依赖风险投资;而当其进入较高水平的发展阶段时,则主要由证券市场来提供必要的资本支持。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和美国,为体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大都是风险投资,而且多数是国际和国内著名的大公司。

欧洲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是英国和西班牙,资本运作更多是依赖证券市场,如英国曼联、利物普等十几家足球俱乐部通过资本市场上市发行股票,不仅增加了俱乐部的资金来源,而且使世界各国球星分踏而至,从而带动了英国体育产业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西班牙最著名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运营资本基本上是从证券市场上募集的,西班牙的足球股票是整个股票市场最活跃的一个板块,也是投资热情最高的一个板块。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体育产业资本运作主要还是依赖大公司的风险资本。

美国的体育产业极为发达,其体育产业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体育产业的资本利润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资本利润率,投资体育产业平均资本利润率高达15%以上。美国体育产业的高度发展,使其对美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的体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时,一些比较幼稚的项目和不很赚钱的项目,其发展基本上也是依赖于风险投资。而当其发展到相当水平后,一方面,凭借自我积累来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体育产业的平均资本利润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资本利润率,在资本市场的媒介作用下,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加盟体育产业,从而实现了多元化的资本运作。

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表明:资本市场为现代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资本市场为体育行业大重组提供了运作平台,要实现体育产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于资本运作。

三、实现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多种形式推动资产重组

一是开展企业并购,即通过对体育企业或体育相关企业以购买方式和承担债务方式兼并弱势企业,促进低效益企业生产要素向高效益企业流动,它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二是实行改组,即通过股份制、公司化、集团化等改制重组,分离无效、低效资产,吸纳优质资产,实现资产优化配置。三是资本控股,即以资本购买那些具有发展潜力体育企业的控股权。四是资本租赁承包经营,即通过租赁承包经营方式,取得其他企业资本的经营权,达到迅速扩大经营规模的目的。五是资本的裂变、聚合,不断寻找合作伙伴,繁殖新的经济增长点,让资产在流动中增值,形成裂变、聚合的良性循环。六是嫁接改造,即通过以产权为载体,资产折价入股等吸引国外资本或通过资本市场、产权市场以招商方式扩大企业资本规模,优化资本存量。七是对劣势企业进行托管。即在企业的产权结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让优势企业获得对劣势企业资源的实际控制权。总之,通过以上各种资本组合和裂变方式,促进体育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体育资本结构优化,以少量自有资本和增量资本带动更多的外部资本和存量资本,以实现体育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二)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所依托的资本市场的手段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可选择金融证券交易手段、产权交易型手段、基金交易手段等。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既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为体育发展筹集资金,也可以通过这些证券来收购兼并别的企业,如通过股市对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进行控股收购,在杠杆收购中则同时涉及到股票和债券的交易活动。利用进行产权交易手段进行资本运营即通过产权市场对企业的全部或部分产权进行交易,以此来进行资本运营,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利用基金交易手段资本运营主要是通过成立共同基金来进行资本运营的活动。基金交易型资本运营可以有三种作用:一是聚沙成塔的作用。因为资本运营往往需要巨额资金,而这些资金由单个企业承担则有较大的困难,成立基金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二是防范风险的作用。基金由众人出资成立,损失由众人分担;同时基金在运作过程中大多不是集中于一个目标,也有分散风险的作用。三是专家理财的作用。基金的管理和操作人员都是专业人士,具有专门的知识和经验,因而可以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益和效率。

(三)实行多元化立体经营

多元化经营是指体育企业通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购重组等方式,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同时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或提供多样劳务,将企业经营触角伸到多个经营领域和多方位的立体经营方式。体育产业实行多元化立体经营,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纵向延伸,即企业各经营内容要素相互依存,递延推进,环环相扣,紧密延伸。二是横向拓展,即企业各经营要素所涉及的领域或行业互不相干,没有内在联系的多元化经营。三是多元混合发展,即确立大市场观,进行多主体、多用户、多经济成份、多元化、立体化发展,科、工、贸、金融等优势互补,混合经营激活社会资本,不断壮大自己,形成规模优势。

(四)有效地营运体育无形资本

体育无形资本是我国体育事业积累起来的重要财富,它包括各类赛事的举办权、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电视转播权、体育组织团队、名人的声誉、体育场馆租赁、土地使用权、体育类的促销、体育品牌、体育文化专利、特许权等。管好用活这些无形资本是体育资本运营的重要内容。运营无形资产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是扩散式运作。包括向外扩散和向内扩散,向外扩散是允许非体育企业生产自己的商标,而向内扩散是体育企业内部共享相关名牌。二是吸纳式运作。即运用体育无形资本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广拓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和外商资本,弥补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三是扩张式运作。通过体育无形资产的反哺有形资产,激活带动有形资产,实现利润最大化。四是集聚式运营。以体育产业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以体育品牌命名的体育企业集团,促进体育产业现有生产要素向企业集团集中,使品牌的无形资产迅速升值。五是通过资产评估,将无形资产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公认,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六是加强无形资本的保护,维护体育无形资产的合法权益。

(五)建立高效的体育资本运营的人才管理机制

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不仅是企业经营理念,更是高层次的管理手段、方法、技巧和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高水平的、经验丰富的和创新能力强的卓越人才,特别是对企业资本运营起决定性作用的企业家。因此,实现资本运营条件下的体育企业家再造,是我国体育产业资本运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体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培养体育企业家的资本运营观念和能力,实现企业经营身份的一元化,造就现代意义上的真正企业家。建立体育企业家资本运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高效合理的用人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市场为依托,面向社会,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广纳贤才,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选拔一批有战略眼光、懂金融、体育、法律、企业管理、财务方面的专家和各类高级复合型人才,使体育产业的资本运营得以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刘远祥,孙庆祝.我国体育产业资本运营体系的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5,(6).

[2]任保国.论我国体育产业资本运营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5).

[3]王国平,刘黎.国际传媒产业的资本运营观察与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6,(1).

第2篇

【关键词】资本运营;煤炭;企业

一、资本运营的概念

(一)资本运营的含义及主要方法

资本运营是指企业以自有资本通过上市与非上市、整体收购与部分收购等多种途径迅速扩充企业规模,为实现资本盈利最大化而开展的活动。企业实施资本运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兼并与收购。兼并与收购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的竞争行为,是资本集中的基本途径。企业兼并收购后,可以增量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优势互补,大幅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成本。

2.借壳上市。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或其它合法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并将自身的相关资产及业务注入获得控制权的上市公司,从而实现未上市资产和业务间接上市的行为。借壳公司通过加强对壳公司的经营管理,改善经营业绩,推动壳公司的股价上升。壳公司通过配股或发行新股来募集资金,扩大生产,最终实现借壳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和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3.重组。重组一般常用两种形式: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资产重组是指企业在内部以剥离、分立的形式,外部以股权转让、出售等形式所进行的,旨在剔除企业本身不善于经营管理的资产,避免资源浪费或低效运行,以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债务重组是指在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原债权、债务的重新组织安排,来避免不负责任的借贷行为和不良债务的再生。

4.破产。破产是指企业在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可依据《破产法》,依法清偿、核销其债务,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改善经营状况。

(二)资本运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资本运营有助于企业扩张规模,壮大实力。资本运营可以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方式来最大限度地支配和使用资本,并将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优化配置,促使资本集中和生产规模扩张,获取规模经济收益。

2.资本运营有利于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企业潜在发展能力。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组成,资本结构的优化取决于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是否合理。当企业的资本结构过重偏向借入资本,企业资本结构就呈现“劣化”趋势,造成企业负债过重,自由资本严重不足。资本运营则有助于推动企业资本结构由“劣化”向“优化”方向转变。

3.资本运营有助于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降低市场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资本运营调整自身生产经营方向,优化产品结构。当企业处于夕阳产业时,可以通过向新兴产业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实现向新兴产业领域渗透、转移。当企业处于由夕阳产业向朝阳产业转移的过渡期时,可以通过产权出售、公司分立等方式,剥离夕阳产业,以便集中精力进行新型产业的扩展,实现产业的转移。

二、国有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的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有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目前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在资本运营工作中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运营方式单一、对外资本运营较少。国有煤炭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没有形成多元融资方式。此外,资本运营大多局限在内资本市场,在国际上进行资本运营的企业数量不多。

2.不能正确的认知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生产经营是资本运营的前提和基础,资本运营最终必须服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而一些煤炭企业却片面理资本运营的含义,具体表现为:一是将过程视为目的,将筹集资金作为资本运营的主要目的,为上市而上市,制造和虚假信息等,二是将规模经济误认为简单扩大经济规模片面追求规模,对并购对象缺乏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估,盲目重组、并购一些无发展前途的企业或本应该退市的上市公司。

3.资本运营人才缺乏。资本运营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等特点,它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金融、证券、税务、财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还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管理手段。而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储备上还面临着较大差距,造成资本运营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

三、完善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的思路和对策

1.煤炭企业可以积极探索并购、重组和破产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资本运营。如一些大型煤矿可对周边地区、同一煤田范围的中、小煤矿实施有效的并购,来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在实现煤炭企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中则可以采取纵向和混合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在企业培育核心能力时则可以采取与优势地区、优势行业、优势企业的重组来实现资产的最大利用效率。而对于资源枯竭、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衰老矿井,则可通过关闭和破产,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2.注意形成“资本运营”与“实业经营”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有效模式。煤炭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处理好实业经营与资本运作的关系,资本运营应以实业经营为依托,围绕企业资源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

3.注意资本运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煤炭企业应加强资本运营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通过构建资本运营人才成长机制、人才竞争开发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造就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队伍,保障煤炭企业的资本运营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朱海涛.煤炭企业建设商业智能系统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10(09).

第3篇

关键词:资本运营;实施条件;资本运营方式;资本运营风险

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2-0171-03

企业资本运营是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对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优化产权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由于单一产权结构已经成为制约企业面向市场竞争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市场形势不断深化的情况下,许多东北老工业基地都把资本运营摆在了重要的管理议程,并且积极地进行了运行和探索,以期通过资本运营在优化产权结构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但从整体上看,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的效果难称人意,不是虚有其名,缺乏实质收益,就是运行不力,无所收获,这就使得东北老工业基地难以通过有效的资本运营来实现产权组织的优化,也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

1.资本运营经验欠缺,资本运营收益不明显

资本运营是企业将拥有的资本在全社会优化配置的过程。从范围上看,资本运营可以涉及任何地域和行业,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本运营由于自身固有运行管理机制的影响和目前对资本运营工作认识不足,以及运行经验的欠缺等问题,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缺乏在国内外进行有效资本运营的相关条件。就实际情况来看,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理念和手段的缺乏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个是长期依赖于统包统销的运作模式,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缺乏现代市场经济下资本运营的理念和意识,另一个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外部形象欠佳、企业人力资源匮乏等因素,造成东北老工业基地缺少资本运营的有利环境和必要条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有效地进行资本运营的条件和环境并不是很完备,即使有些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了资本运营工作,但这些工作也仅仅停留在融资这些相对简单的资本运营活动上,真正具有实质性的运营活动,如兼并、收购等不是很多、很有效。

2.资本运营人才匮乏,资本运营缺少人力支持

资本运营是一种融专业性、复合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经营活动,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广泛的金融、证券、税务、财务、法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管理手段,而且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能力和谈判能力。然而,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职业特点,对从业人员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侧重于体力因素;即使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市场化意识和发展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因为多年积淀较差的自身社会形象,仍然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储备上面临“人才吸引不进来、人才又留不住”的问题,从而造成东北老工业基地关于资本运营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要走向规范,并取得最大限度的收益显然缺乏必要的人力支持。

3.资本运营中介组织的不规范,造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本运营难以借力发挥

资本运营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决定了中介组织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中介组织在资本运营中承担着提供信息、咨询、资产评估、融通资金等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许多资本运营中介组织发育不良,且存在着从事资本运营的中介组织数量过少、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中介组织的行为不规范、中介组织欺骗投资者等问题。因此,在目前中介组织尚不规范的情况下,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资本运营,势必会遇到低效甚至无益的可能。

4.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的健康运作

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一直实行低工资高福利政策(这种政策实际上形成了职工与企业之间一种无形的契约关系,即一种社会化的,包括保障和福利在内的利益统筹关系)。而国有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时,一部分企业破产、被兼并、下岗职工和富余人员原则上应由企业对其进行劳动关系补偿,或继续逐渐兑现福利和保障方面的承诺,然而,目前真正以有效方式对职工过去的劳动关系进行补偿的只是少数企业,大多数企业“五条件”的解除原先存在的契约关系。这样一来,下岗职工缺少必要的财力支撑走向再就业之路,不但加重了政府负担,还有可能扩大或激化职工不满、社会不安定等负面效应。另外,我国目前仍缺乏健全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传统体制下,企业的生产、分配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混在一起;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将企业推向了市场,企业角色发生了很大转变,社会保障功能由政府和社会承担,而政府和社会也缺乏这方面的资本积累,资本运营时,必然伴随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如果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保证,势必影响资本运营的力度和进程,资本运营在职工就业的压力下举步维艰,进退两难。

5.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股权改制问题进展迟缓

资本运营理念强调将资产、劳动力、土地、技术等一切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优化配置,即要将一切资源、生产要素在资本最大化的目标下进行结构优化。但是,现实的资本运营活动不少却背离了这一初衷。由于“壳资源”的稀缺和证券市场低廉的筹资成本,使得上市指标和配股资格受到企业乃至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于是引发了地方政府主导的、以“保壳保配”为直接目标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上市公司重组浪潮,也掀起了买壳上市的潮流,所以,从1997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重组迅速升温,而我国上市公司重组的动因也表现出很浓厚的为配股资格、为壳资源而重组以及地方政府主导的特征,这与市场力量主导下企业重组存在显著差别。从重组的时间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大多发生在第四季度,例如,1997―1999年3年中资产重组涉及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股权转让中第一大股东变更的重组事项中第四季度重组事项共有228起,占三年重组事项总数的42%,第四季度突击重组的情况表明,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中上市公司重组存在明显的报表操纵动机,试图在会计年度结束前通过重组来影响年度报表的财务数据,即进行财务型重组,而并非是实质性重组,这些资本运营行为,真正关心的不是重新优化配置企业资本,而是通过这种做法在证券市场上现行获利,改变困境,所产生的后果多是昙花一现式的泡沫经济,前两年情况略有好转,时间越长弊端越多。这种把资本运营看成是财务包装和利润重组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导致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资本运作缺乏战略性思考,无法与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相协调。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效益的分析对策

1.努力实现资本运营形式的多样化

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资

本运营方式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一方面可以采用横向并购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纵向并购方式进行资本运营。或者可以与大企业和大公司联手,利用大企业和大公司的管理优势,进行混合并购,真正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就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在通过资本运营优化产权结构时,应区别不同情况,考虑以下几种选择方式:(1)股份制。股份制是由社会各有关方面自愿人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担风险的经济形式,它的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实行股份制,投资者只享有价值形态的所有权,并凭所有权获取股息;企业成为法人所有者,独立地经营全部资产以实现资本在运营中的增值,各投资主体以入股的形式将资本或资产投入股份制企业,这样就可以达到产权明细、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目的。(2)信托经营。信托经营是指资本所有者通过法律形式将资本经营管理权委托给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并承担相应风险的企业法人有偿经营,信托经营这种形式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理的问题,而且调整了经营关系,启动了新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给企业引入了新的经营管理机制。(3)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的集体经济,也是一种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职工全员人股,资本合作与劳动合作结合;保留一定比例的属于职工集体所有的财产;实行民主管理,职工享有平等权利;以按劳分配为主,税后利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实行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增强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风险意识,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企分开,有利于增强厂长、经理的责任心,更积极地去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加快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转换,形成新的生产力。

2.民营经济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力军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所有制结构,这就要通过发展民营经济来培育内在经济增长机制,培育市场的力量。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有力促进老工业基地持续产业的发展和主导产业的转型,一部分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民营经济的进入和承接,直至成为竞争性领域的主力军。民营经济参与国有资产处置不仅可以盘活国企的存量资产,还可以实现自身做大做强的目标;不仅能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进行大规模转移,而且还能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产业和企业分工格局;民营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当前社会的就业问题十分突出,而国企现在富余劳动力很多,应减员增效,势必导致大量职工下岗。民营经济越是快速发展,整体经济就越能快速起步,经济体系中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因此,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

3.集中力量,通过资本运营组建大型企业

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当以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为出发点,加大资本运营的力度,组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以此来优化企业的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首先,以优势企业,特别是实力强的上市公司为核心,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通过兼并、收购,把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其次,建立战略联盟,开展既竞争又合作的“柔性竞争”,实现双赢目标。不仅强调优势企业的强强联合,而且也应转变思路,积极与大型跨国公司“强强合资”,并做到同步技术更新。此外,通过无形资产筹资,进行资本扩张,也是组建大企业集团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利用名牌效应、管理优势、销售网络等无形资产可以盘活有形资产,通过联合、承包、租赁、参股、并购等形式实现资本扩张。在组建大企业集团过程中,不能只追求规模而忽视效益与竞争力的提高。

4.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具有全球眼光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展对外资本运营。在此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现状,目前应以发展中小型跨国公司为主。在对外投资地区选择方面,应选择经济发展较慢的国家作为主要运营地区,这样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实施资本运营时就能够提高成功的概率。当然,企业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为避免国内企业在国外的无序竞争,并增强抗风险能力,对外资本运营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同时,要学习借鉴西方先进企业投资的经验,建立集约式投资群体,集众多的中小型跨国公司到一个地区投资,形成配套服务,获得规模效应。

5.培养和利用高层次专业人才

当今的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高科技人才和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对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应有足够的重视和应对措施,要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培育高效率的工作团队等手段进行人力资本运营,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本运营工作有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

6.金融支持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最坚强的后盾

第4篇

关键词:城市发展;土地资本;经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已成为各种市场交换关系汇集的中心,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场所。土地作为城市空间和功能的载体,日益成为城市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激增,用地规模日益扩张,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土地资产的效益,为城市建设和国企改革积累资金,就成了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现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特点及现象分析入手,探讨做好城市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本经营问题的现实思路。

1 现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特点及现象

从城市内部更新来看,有为了凸现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改善人居环境而进行的旧城改造,为了改善城区内环境质量而进行的污染企业外迁,为了发展第三产业而鼓励实施的沿街单位和居民的“破墙开店”,为了缓解城区内交通压力而进行的大规模道路拓宽改造等,使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从城市规模不断向外扩展看,自20世纪90年代初的“填平补齐”,到城郊结合部的蔓延,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随着对外交通改善而实施的新区成片建设以及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大学城建设,使城市发展空间急剧扩展。

2 城市土地资本运营的背景分析

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并通过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形成土地市场。在这种制度框架下,我国积极探索了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道路。从各地的实践看,土地市场发育和运行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困难,迫切需要城市通过经营土地资本予以解决和克服。

(一)城市土地资本运营是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必然结果。

1、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和其他要素市场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发育。但由于经验不足和制度上的漏洞,这两个市场也出现过总量失衡和投机现象,造成大量耕地被占用,遗留了大量闲置土地和空置商品房。如何有效地消化闲置土地,迫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2、1997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通知要求冻结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后又延续到1998年底。这次冻结对我国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深远,地方为解决冻结期间建设用地需求问题,加大了闲置土地和其他存量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力度。1999年,新的《土地管理法》开始实施,新法对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用途管制、占补平衡和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央分成的措施,使新增建设用地的成本有了较大提高,同时新法将利用存量土地的权利和收益放在地方,这使得利用存量土地成为增加建设用地供给的主要出路。

(二)城市土地资本运营是推进国企改革的现实需求。

目前,我国城市存量土地的绝大多数被各类国有和集体企业占用,用地性质为无偿无限期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由于历史原因,这部分土地长期缺乏流动,使用和配置效率很低,且大多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而国企改革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改革的成本难以通过银行贷款获得支付。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城市土地资本运营,充分挖掘土地资产的价值,为国企改革提供巨额资金。

(三)城市土地资本运营是促进土地资源资本化的必然产物。

城市土地资源资本化是城市建设最重要的融资渠道,这一点在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基于我国特殊的土地国情,靠牺牲耕地资源,通过增量投入取得资金的"以地生财"之路是行不通的,城市土地资源资本化唯有靠对存量土地的再投资和再循环的道路才能持续发展。城市政府要想充分挖掘存量土地的巨大资金价值,就必须成功地进行城市土地资本运营,在运营中实现土地的保值增值。

3 城市土地资本运营的现实思路

城市土地资本运营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还要做好体系建设工作。

(一)开展城市土地资本运营的前提条件

城市土地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开展城市土地资本运营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

1、规范土地出让方式:市场体系的完整性、联系性和开放性,是资本运营的必备条件。开展城市土地资本运营,必须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土地有形市场。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外,其他土地供应必须以招标、拍卖方式进行。

2、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城市土地资本运营在很大程度上要服从政府导向,以"政策"为主导。政府要加强对土地运营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做到土地供应的总量控制,实行严格的土地供应计划管理制度。

3、建立土地产权制度:土地运营的客体是城市土地,这里所说的土地不是具象意义上的土地,而是土地的使用权益。因此,必须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做好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切实做到土地使用权"权属合法,分割清楚,面积准确,没有纠纷"。

(二)城市土地资本运营的体系建设

城市土地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注意发挥系统功能的作用,才能实现土地运营的目标。要做好城市土地资本运营必须完善城市土地资本运营的体系建设。

1、土地资本的投入:包括集体土地征购、国有土地收回、土地置换、国企改制土地资产处置等。

2、城市土地的储备:包括建立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确定合理的储备量、储备土地的经营等。

3、城市土地的供应:包括确定科学的供地计划、建立招标拍卖出让土地的有形市场、土地的租赁制度等。

4、资金的融入:包括政府资本、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建立土地发展基金等。

5、土地收益分配:土地投入增值收益归投资者所有,土地公共增值收益归政府所有。

6、土地运营的支持平台:包括建立动态的地籍详查资料、土地等级评定和基准地价确立、预先做好土地的分区规划和地块的控制性规划、建立土地监察体系等。

4 城市土地资本运营中要注意的问题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在城市土地资本运营的过程中要时刻贯彻集约利用的理念,并着力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土地集约利用和考核体系:从国际市场看,反映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主要有土地价格、土地利用强度、各类型用地的比例等。

5 结语

随着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不断完善,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将日趋合理,城市更新改造的方式趋于多元化,但城市内部更新仍然处于政府主导型。现阶段城市发展中土地利用问题的根源为:一方面政府要担负起管理城市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职能,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的计划职能强化,可能造成与民争利局面;另一方面,政府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职能“越位”和在保护土地权利人的权益方面存在“缺位”现象。解决现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的问题必须对土地利用制度进行继续深化改革:调整政府在城市土地利用的职能,转变城市规划观念,建立市级规划、区域规划和个案项目规划三个层次的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制度;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调整土地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土地社会保障体系;树立以集约利用为目标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聪倩;城市土地经营的有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第5篇

论文摘要:目前对企业战略重组理论研究大多是从经济学角度展开的,文章从财务视角探讨其理论基础,提出企业通过资本运营进行战略重组具有优化资本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形成协同效应的理论思路,希望能进一步丰富战略重组理论体系

企业战略重组是指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能力的变化,通过制定和实施业务重组、组织重组及财务重组等一系列战略和政策,实现内部资源和能力的重新配置和更新,以实现战略变革或战略转型,使组织与环境获得动态最佳匹配,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系统化的、动态的战略行为。战略重组按内容可划分为业务重组、财务重组和组织结构重组。

综观现有的企业战略重组理论,多是从经济学、法学或管理层面进行研究,如核心竞争力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交易费用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边界理论等等。而从财务角度进行研究的却很少,且已有的文献只是从财务角度的某个方面研究单个企业或者单个行业的某一种重组行为,系统的研究体系还没有形成。因此,本文尝试从财务视角研究企业战略重组,以期能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战略重组理论。

一、企业战略重组的手段—资本运营

企业要进行战略重组,必须进行资本运营活动。所谓资本运营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全部资本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企业战略重组按资本运作方式可以分为:(1)扩张型资本运营,如并购、收购资产或股份、合资或联营等;(2)调整型资本运营,如股权置换、资产置换和资产剥离等;(3)产权转移型资本运营,如股权转让、股权无偿划拨、股份回购和股权托管等。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主要的特点是产权主体或其授权方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对具有运动性和盈利性的经营性资产进行管理和经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保值和增值。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经营,资本运营对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经济、调整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治理结构、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要想获得高速和长远发展,必须走资本运营之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优的战略性飞跃。当前,以资本运营为手段,实现企业的战略重组不仅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能力的现实要求。

二、企业故略,组的目标—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是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后产生的委托问题,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自公司治理这一概念首次被英国经济学家Tricker. R.!在其所著的《公司治理》一书中提出后,各国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定义了公司治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是组织结构说,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涉及股东、董事、高层管理者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一般来说,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Karpoff and Rice(1989),Karpoff and Malatesta.(1989)分别对公司采用特殊的组织结构反收购以及并购行为的法律约束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那些采取反收购措施的公司的治理结构较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运营可以促使公司改善治理结构。Karpoff and Rice( 1989)以13个按照美国1971年法规建立起来的企业为研究对象,这些公司有着不同一般的组织限制,股票不能交易,这意味着这些公司免除了被收购的危险。研究发现这些公司的业绩差,公司政策有争议,董事和经理更换频繁。这些事实都说明,资本运营作为一种外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地制约经理行为,改善公司治理。

秦军(2004)研究显示:资本运营有效地改善了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的现象,有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对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大有益处,并且通过数据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状况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有必要通过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活动,促使上市公司股权合理化,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三、企业战略,组的效果—协同效应

一般认为,协同效应是指通过重组实现双方企业资源、业务之间的共享和互补,达到重组后企业整体的价值大于重组前各自独立经营时价值的简单相加的效果,主要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三个方面。而所谓财务协同效应是指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在财务方面产生的种种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不是由于经营活动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它包括由于税法、会计处理规则及证券交易带来的内在规定作用所产生的货币效应,还包括由于企业资金运转的内部化、对外投资的内部化等作用所带来的财务运作能力和效率的提高。

财务协同效应最终是在重组企业整合中得到的。企业进行战略重组,需要通过资本运营,调整企业的股权结构,改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获取财务协同效应,从而建立起能支持企业不断发展的财务能力,进而使企业保持长期良好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财务协同效应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使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重组后企业扩大了规模,或是优化了资源,相应地降低了破产的风险,提高了偿债能力,容易成为股市中的热门企业,使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整体改观,这些都将有助于企业筹集资本成本的较低。

二是充分利用自由现金流量。当企业存在大盆的自由现金流量或自有现金流量不足时,都可能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困难,而通过战略重组,可以有效合理地配置现金流量,优化内部资金的时间分布,以投向具有良好回报的项目,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收益。

三是获得预期效应,推动股东财富最大化,提高企业价值。预期效应是指由于重组使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企业发生重组时,被认为向人们传达了该企业的价值将会改变和该企业的管理层将采取更有效率的管理活动的信息。因此,当重组消息传出,必然引起企业股票价格的巨大波动。如果企业重组的是那些市盈率较低,但每股收益又较高的被市场低估的资产和业务,可以使企业的每股收益不断上升,股价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从而推动股东财富最大化,提高企业价值。

重组整合后财务协同效应可以通过具体的财务指标反映。林颖羽中(2005)研究认为财务能力的改善可以反映在融资能力、投资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中,比率趋势分析的结果可以说明财务协同效应取得与否。吴芹(2003)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分析反映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在重组前后时期的变动,来反映协同效应的实现与否。为此,本文在评价重组的效果以及重组整合后的协同效应时,通过对企业战略重组的绩效评价来反映。

四、企业战略,组的结果—,组绷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原理,选用恰当全面的指标体系,依据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性评价。战略重组完成之后,重组的效果如何,能不能在重组整合后产生协同效应,这些都是企业在战略重组之后要考虑的问题。较好的途径是选取一种好的评估方法,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对企业战略重组的绩效予以评价,以期为企业的后续决策提供指导。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指标体系必须能对企业重组绩效作全面综合的评价。本文根据企业所披露的年报信息,依据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主要内容,从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选取12个财务指标作为企业重组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具体指标及计算过程见表1。

(二)评价方法

由于企业战略重组涉及多指标的评价体系,需要综合评价方法从整体上反映被评价事物的整体情况,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法等,评价过程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但是在评价过程中存在着不足,即评价指标信息重叠或某些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使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为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来评价企业战略重组绩效。

因子分析法来评价战略重组绩效的基本思想是:在收集和整理现有重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较少的主因子来代替原来较多的指标,避免评价指标存在相关性而造成的信息重叠问题,根据主因子和综合因子得分情况,判断企业战略重组绩效变化问题。

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如下:

设有k个观测变量Xt,X2,..., Xk,将这些变量进行标准化,使得标准化后的变量的均值为O,方差为1。记原公共因子变量为f,,fz, ..., fm,经标准化后的公共因子为F‑ Fz, ..., Fm,(m

因子分析模型为:

其具体步骤如下。

1.逆指标的同向化

在本文所选取的指标中,包含一些逆指标,需要对其进行处理。本文采用倒数化对逆指标进行同向处理,即x;=1 /x。

2.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了对变量进行比较,并消除由于观测量纲的差异及数量级所造成的影响,将样本观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标准化后的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其处理方法如下:

3.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

通过相关系数矩阵R可以发现各测评指标间的相关情况,从而能够科学合理地筛选测评指标。

4.确定m个公共因子

解特征方程旧一TE卜0,计算相关矩阵的特征值T,若T,入2)八)入m〕。,则根据方差累计贡献率(一般取值在85%以上)确定因子个数m。

5.求m个公共因子的载荷矩阵A

计算特征向量和初始因子载荷矩阵A;并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A进行旋转,一般采用方差极大(VARIMAX)旋转,得到旋转后的主因子解B。

6.计算主因子得分和综合因子得分

因子变量确定后,就可以计算每一样本的m个公共因子得分;同时还可以按照公式

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

7‘综合评价

第6篇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摘 要:资本运营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资本运营是一项极具风险的经济活动,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严重影响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全面认识资本运营中的各种风险,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风险损失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企业资本运营中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 :资本运营;经济风险;财务风险;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2-0144-02

收稿日期:2014-07-12

作者简介:张伟立(1971-),男,湖北潜江人,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资本运营是企业优化生产要素、实现资本增值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在运作实践中,企业资本运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的作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收益,也可能会带来损失。由此可见,资本运营过程中充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因此,企业必须正视资本运营风险的存在,增强风险的防范意识,深入分析风险形成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资本运营风险的涵义及特点

资本运营风险是指由于受内外部环境变动以及其他无法预料的因素影响,使资本运营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带来的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资本运营风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资本运营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二是一旦资本运营风险事件出现,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和损失的大小。资本运营风险与企业活动紧密相联,存在于企业资本运营的全过程。归纳起来,资本运营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客观性。资本运营风险同其他风险一样,其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必然的。资本运营风险不仅存在于资本运营前的准备阶段,资本运营的运作阶段,还涉及到资本运营以后的商品经营阶段。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正视资本运营风险的存在,正确认识风险,从而避免盲目和非理性的资本运营行为。

2、动态性。资本运营活动中的风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依据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资本运营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影响范围不尽相同。因此,资本运营主体要求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柔性、动态的风险管理。

3、破坏性。资本运营涉及面广,操作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到大量人、财、物,其赢利性总是和风险相伴而行。资本运营成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一旦发生风险,也会造成巨大损失。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资本运营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资本的安全性,而且制约企业未来的生产和发展。

4、可控性。资本运营风险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和损害性,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但是,很多风险的发生通常具有某些征兆,一般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主观努力可能会得到控制。因此,人们能够采取一些措施识别资本运营风险领域,对各种风险进行事前的预测与防范,事中的化解与分散以及事后的补救与抚平,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从这一角度分析,企业在资本运营活动中有可能也有一定能力控制各种风险,化解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营运资本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资本运营中的风险分析

1、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宏观性风险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是由政府的指令、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等因素而引起的资本运营风险。政治因素的变动影响资本的安全性,资本的流动性和增值能力也会受到限制。企业资本运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否则将会以失败而告终。

(2)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所产生风险,它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一是利率风险。它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发生变动而导致的收益不确定性。二是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是由于发生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资本经营的实际收益就会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给投资者带来实际收益水平下降的风险。三是市场风险。它是指由于市场行情变动而引起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周期性波动。当经济繁荣时,企业赢利增多,投资者的收益相应增加;当经济衰退时,企业赢利减少,投资者的收益则会相应减少。

(3)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社会因素,如文化、宗教、伦理、道德、心理等因素而引起的资本经营风险。在世界经济加速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在进行跨国资本经营活动时,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了解各种社会因素,不应该忽视异域文化、民族习俗等社会因素的差异,避免企业的资本经营行为与其发生冲突,以确保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2、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微观性风险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而导致的企业的赢利水平发生变化,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下降的风险。若经营方向选择不当和经营行为与市场脱节,那么企业资本运营必然面临风险。

(2)违约风险。违约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出现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发生违约时,企业或债权人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3)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融资活动导致股东利益损失的风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可以利用权益融资或利用权益与负债同时进行融资。若企业全部依靠权益融资,则企业盈余全部归股东;若企业利用权益与负债共同融资,则在盈余分配给股东前,必须先给债权人支付利息,这样势必影响企业股东获得盈余的多少及变动程度。利用负债融资而引起的企业盈余变动,必然导致财务风险。

三、防范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策略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资本运营风险控制体系。社会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各种风险时有发生。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资本运营风险的分析与防范,这是从源头上防范资本运营风险的重要措施。另外,企业要建立健全资本运营风险控制体系,明确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加强对资本运营风险的预测预警,及时发现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损失。

2、明确资本运营动机,合理制定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由于资本运营的动机多种多样,企业在资本运营决策前要对市场份额、技术优势等进行充分的估计和评价,而不是盲目追求资本运营活动的轰动效应。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影响很大,可以明显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大大降低经营风险。为了实现资本运营的预期目标,企业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从发展战略高度选择扩张型运营、收缩型运营或者内变型运营等资本运营模式。只有企业在不同的生产经营阶段采取不同的资本运营模式,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资本结构合理化。企业在制定资本运营决策时,往往需要巨额资金,这些资金很难以单一的融资方式加以解决。因此,企业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把握资本市场的有利时机筹措资本,合理妥善地安排资本结构,使融资成本与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相匹配。合理确定资本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二是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比例适当原则;三是短期债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合理搭配原则。企业要根据获得的流动性资源,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规避或减少财务风险。

4、充分获得信息,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信息的透明度、真实性是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也是降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企业在资本运营时,应高度重视尽职调查,以消除信息不对称状况。资本运营中的尽职调查主要包括资料的搜集、真伪的辨识、法律协议的签订、中介机构的聘请等。为了做好尽职调查以获取充分适当的信息,不仅要依靠企业自身有关专业人才的力量,而且要利用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的力量。目前,尽职调查已成为中介机构的一项专门职责。中介机构可以扩大调查取证的范围,甄别信息的真伪,发现许多公开信息之外的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并及时上交尽职调查报告,以弥补买卖双方在信息获知上的不平衡。

四、结语

资本运营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资本运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否则会直接或间接带来各种风险,并影响到整个资本运营的成败。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应认真分析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估计,制订防范规避风险的策略,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实现资本最大限度增值。

参考文献:

[1]杨晓娟.浅谈资本运营中的风险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7).

[2]张广宝.中国石油企业资本运营国际化模式及其风险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

[3]王茜.关于我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思考[J].江苏商论,2007,(4).

[4]刘敏.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研究[J].科学咨询,2009,(11).

[5]陆普桂.论国有控股公司资本运营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9,(2).

第7篇

关键词:资本运营;内部控制;永煤集团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6-0148-05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在原来的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跨地区、跨行业的河南省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主营业务包括煤炭开采与销售、有色金属冶炼和生产、装备制造、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商品贸易、建筑建材、发电及物流运输等,其中煤炭是永煤集团的核心业务。近几年来,永煤集团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十分注重资本运营,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快把企业做精、做强、做大、做稳、做长,公司规模迅速扩大,知名度迅速提升,资本运营效果显著。但在超常规、高速发展的背后,永煤集团资本运营的实践体现在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内控风险,缺乏风险评估及防范机制。本文希望从内部控制方面丰富和完善资本运营管理的内容,促进永煤集团资本运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资本运营内部控制的内容及控制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内容

资本运营内部控制是按照资本运营目标,对资本运营状况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其绩效,找出目标与绩效的偏差,采取有效措施,适时调节与控制,以实现资本运营目标的过程。

永煤集团资本运营内部控制的内容指的是永煤集团作为资本经营者对资本运营全过程的控制。包括对投资决策程序、实施以及绩效等全过程的控制。

(二)控制目标

永煤集团资本运营内部控制目标可设定为:

1.贯彻执行集团公司领导和董事会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思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2.保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经营目标;

3.保证资本运营各环节按制度、流程进行;

4.强化事前控制,建立约束机制,规范和指导各种经济行为;

5.保证集团公司、子公司、分公司资料、档案的完备、及时、准确。

二、控制流程及政策

永煤集团主要资本运营业务流程包括描述长期投资管理过程的长期投资管理流程以及描述项目后评估管理的后评估管理流程等。总体来讲,现行资本运营流程设计比较粗糙、简略,不够规范,更重要的是缺少控制点。

资本运营内部控制,首先体现在对流程的设计和控制。在流程设计上,经加强对资本运营绩效评估的控制以及关键控制点控制原则,重点加强控制那些容易产生错弊的业务环节,实现控制目标,同时根据这些环节的业务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止错弊发生的控制政策措施。以股权类投资项目长期投资管理流程为例,下面为新的长期投资管理流程,确定了控制要点。从相关部门的投资建议开始,于项目公司的项目实施结束。图中红圈标出的K1、K2、K3、K4、K5、K6即尽职调查、可行性报告、起草资料(合同、章程)、成立项目公司、项目交接、项目实施为流程中的6个主要业务环节,称为关键控制点。具体如图1所示:

三、内部控制潜在风险和对策

资本运营风险大致可分为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信息风险、法律风险等。应根据资本运营的具体情况,对永煤集团资本运营业务循环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各项风险的影响因素,依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运用风险诊断工具,科学、定期分析永煤集团资本运营业务循环的风险,并选择合适的管理对策。

(一)主要风险应对策略

1.战略风险-内部风险。企业资本运营目标制定没有与资本运营战略紧密地结合,表现在按老板的安排去开展工作、与业务战略不一致及经营指标不合理等。

建议明确制定短期及中长期战略,并确定关键指标和权重。理顺经营指标,根据经营计划来制定资本运营目标,并注意短期与中长期指标的结合,增强工作的积极性。

2.战略风险-外部风险。企业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较为敏感,而资本运营管理较为刚性,无法对变化作出及时反应;资本运营人员编制不够,造成高层次人才事务性工作较多。

建议可以通过实施滚动资本运营及弹性资本运营来克服资本运营管理的刚性;增加资本运营人员编制,引入有经验熟悉业务管理的人员及负责任的文职人员。

3.运营风险-授权风险。资本运营管理授权不明确,造成不尽职或参与本不应由他完成的工作;上下沟通不畅,信息有扭曲现象存在。

资本运营管理中授权和职责范围应明确,并建立具体的奖惩措施。

4.运营风险-操作风险。这部分内容中主要涉及资本运营的分解、分析、反馈、考核、调整,主要关注资本运营的执行层面。资本运营的分解应根据公司的战略和经营目标,可采取由下至上、再由上至下的反复讨论和制定过程来确定资本运营分解指标;应明确资本运营的分析和反馈机制,对于资本运营的执行情况应及时作出分析和反馈,才能及时改进和调整。

应建立资本运营相应的奖惩机制。

5.运营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包括人员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资本运营培训和激励机制缺乏等,影响了资本运营管理的人员基础。增加资本运营人员编制,并可以从其它部门引入有资本运营经验熟悉业务管理的人员,同时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进行资本运营管理的培训。加强对资本运营管理的宣传,高层应积极响应和参与资本运营管理的讨论和实施,建立起对资本运营管理的高度重视,以形成一定的文化和基础。将资本运营管理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并将资本运营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8篇

本文主要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企业在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企业能根据其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资本运营的效率。

[关键词] 资本资本运营

一、 企业资本运营的内涵

资本运营,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各种生产要素,即所拥有的各种资本(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经营,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多的产出,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根据资本运营范围的不同界定,可以将其分为广义的资本运营和狭义的资本运营两类。

二、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企业自身问题

(1) 资本运营存在盲目性。资本运营的盲目性问题,是指国内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目标定位不能反应企业实践发展的要求。资本运营的盲目性表现在:

第一,重产权资本运营轻产业资本运营。公司的经营者认为产权资本运营是一种高级的经营形式,所以要从产业资本运营转向产权资本运营,因而在行业内外、地区内外大举扩张,忽视自己的主业,结果搞得企业组织庞大,但资本盈利性却较小。

第二,资本运营不讲究量身策略。企业认为兼并、收购某些与自己主业无关的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经营利润。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施无关联多元化战略,不太熟悉所进入的行业,反而会加大风险。

(2)风险防范意识较低。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已经向纵深发展,国家对兼并重组的政策也相应地放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也给了企业一个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往往只看到了资本运营给企业发展带来的种种优势,但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尚处在较低层次,经营者更没有看到资本运营可能给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3)资本运营人才缺乏。资本运营是一项复杂的经营活动,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广泛的金融、证券、税务、财务、法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管理手段,而且要具有企业家的市场洞察力、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能力和谈判能力。

2.外部环境问题

(1)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企业的资本运营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有不足之处。目前我国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形成时间比较短,运行不规范,相应的制度建设又很滞后,可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为:产权交易市场缺乏宏观指导和统筹规划,政府外部推动作用过大,产权交易主体不规范,立法滞后导致行为不规范等。我国的证券市场发育时间较短,可以说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行政化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第一个制度缺陷。由于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的大规模介入,我国证券市场被严重行政化了。二是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三重缺陷。我国的证券市场缺乏产权关系明确的市场主体,缺乏通过正常的竞争而形成的市场价格,缺乏市场主体间通过价格而形成的有效竞争,这些都是我国证券市场上资源流动和动态组合机制不健全的表现,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的根源。三是缺乏价格市场化的基础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缺陷。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还远不具备,市场的起落往往不是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这种失真的市场价格是不可能担当起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重任的。

(2)缺乏规范化的中介机构。资本运营的主要业务是从事资金融通、产权交易和资产重组等,这项业务需要广泛而正确的信息、深入且专业化的分析、需要资本市场的操作能力等,而这些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一种高度专业化的中介服务,这种专业中介服务通常是由投资银行来完成的。但我国的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起步较晚,对企业的购并、内部财务管理等知之甚少,服务意识淡薄。正是由于缺少规范化的中介机构导致了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信息风险。

(3)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仍缺乏健全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传统体制下企业的生产、分配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混在一起,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将企业推向了市场,企业角色发生了很大转变,社会保障功能由政府和社会负担,而政府和社会也缺乏这方面的资本积累。由于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一直实行低工资高福利政策(这种政策实际上形成了职工与企业之间一种无形的契约关系,即一种社会化的、包括保障和福利在内的利益统筹关系)。而国有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时,一部分企业破产、被兼并、下岗职工和富余人员原则上应由企业对其进行劳动关系补偿,或继续并逐渐兑现福利和保障方面的承诺,然而,目前真正以有效方式对职工过去的劳动关系进行补偿的只是少数企业,而大多数企业则“无条件”地解除原先存在的契约关系。这样一来,下岗职工缺少必要的财力支撑走向再就业之路,不但加重了政府负担,还有可能激化职工不满、社会不安定等负面效应。企业的资本运营在职工就业的压力下举步维艰、进退两难。

面对当前企业资本运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企业的决策层以及一些理论研究者加强有关企业资本运营的研究,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效率,实现企业资本高效配置。

参考文献:

[1]高雅翠: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2006,(15)

[2]张多蕾:资本运营的机遇与风险.经济与科技,2007,(06)

[3]郭复初:国有资本运营转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11)

第9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资本运营 问题

一、中小企业资本运营需要的条件与应对的风险

中小企业做好资本运营首先需要具备畅通通道,可位于各个区域行业以及企业之中进行自由的流动,并完成良好的资源配置,创建优质的条件保障。同时,中小企业应促进资本存量从传统的实物状态发展形成价值形态模式,可令各类形态资本转变成能够经营以及买卖的优质价值资本。另外,中小企业需要具备决策自。应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注重资本的提升,进而优化资本运营总体效率以及综合效益。再者,中小企业应创建良好的风险应对机制,提升自我约束管理水平,进而令资本运营得到良好的管控。

基于企业经营外部以及内部环境动态变化,因此在资本运营阶段中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等多重风险。如果其发展动力有限,不具备丰富的融资途径,便会呈现出先天不足引发的风险问题。因此,中小企业不应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风险引发机率不高便不加重视,该类风险均会令资本运营面临失败境地。为此,应确保各环节的可靠安全,方能令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有序、正常、快速的开展。资本运营所面临的风险影响包括行业结构、体制政策以及市场经济变化、工作流程、管理决策等。

二、中小企业资本运营包含的问题

中小企业资本运营阶段中存在一定的误区以及局限性。基于环境、体制以及外部条件存在波动性,进而令中小企业实施资本运营阶段中无法正确决策。一些企业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因而无法抓住良好的时机,进而错失先机。而进行资本运营的单位则往往将其看作是一类新模式,因而将原有模式全面剔除,导致两者关系不良中断,资本运营则被孤立出来,该类做法存在误差,资本运营模式应基于原有模式方能实现更大发展。

当前,企业资本运营核心力量同其谈判交易的具体结果相关性不大,相反更注重政府方面的意愿以及支持。中小企业专职专权的现象较为普遍,资本运营则变成掌权人获取利益的途径。另外,基于内部以及外部环境波动变化,中小企业容易形成盲目跟从的问题,过分看重扩充规模以及丰富经营渠道。它们错误的认为:只要实施资本运营便可创建大型企业,赢得利润。表面上可令企业风险逐步分散,实则,恰恰令其面临了更大的风险。再加上一些中小企业不具备良好的应对风险意识,不能依据自身发展状况优化战略决策。再者,相关保障机制的不完善、法律规范的欠缺,令企业存在违规问题。

三、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科学策略

(一)明确资本运营核心内涵,创建良好运营主体

资本运营核心内涵在于企业借助实体产业令自身资本同合作单位、机构资本实现流通以及重组,进而完成资源优化配置,令企业实现最大化的利益以及利润,市场占有率也逐步扩充,并良好的化解风险。倘若仅为了企业获取更大利润,而令资本运营同实践生产经营互相分离,则会导致功亏一篑。为此,中小企业应首先确保生产收益的可靠与稳定,令自身发展至于安全可控状态下,而后依据自身实际开创出符合自身的资本经营途径与渠道。

另外,应创建完善健全的法规体制,明确法人地位,赢得经济法律的具体资格,创建出同自然人完全不一样的结构特征、人身以及财产特征,以利于对所属资本进行的更有效的分析、决策和运营活动。

(二)完善环境,实现多样化发展

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成功离不开优质的发展环境。在内部环境层面,应实现资产的良好重组。中小企业为完成低成本发展,应利用兼并以及收购方式,而对象则同企业经营范畴较为类似。该类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能,可令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通过充足吸纳的资源加上企业自身资源构成了协同与互补作用,令其自身价值可大幅度提升。再者,企业应扩充融资途径,节约筹资成本,符合资金管理决策,可有效的预防财务风险。较多中小企业其融资条件较为复杂,因此,可利用柜台交易完成股权交易。中小企业还应推进运营模式的丰富多样,借助混合并购,依据自身状况,获取大企业发展优势,位于生产经营的各个时期应用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获取良好的资本运营发展成果。新时期,中小企业应推进技术创新,优化外部环境,降低政府机构的影响,创建有序公平、健康的价格系统。应同经济开放流程契合。还应进一步优化法律制度与金融管理标准,细化公司法规章,令单位合并以及分立更加有序规范。

四、结语

总之,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成功需要关注产品经营,不应过于盲目。能否发现中小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是企业能否在现今市场经济竞争中生存的要务,是企业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中小企业应逐步自我完善,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强化自身改造,激发资本运营综合优势价值。管理者只有依据现实状况利用有效的运营方式,方能制定科学的管理战略,实现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