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特殊教育教案

时间:2023-10-16 16:07:15

导语:在特殊教育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特殊教育教案

第1篇

一、尊重残障学生的生命尊严,帮助他们学会关爱生命

残障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心理与身体的残疾,从而造成他们在人际交往、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思维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也使得他们在社会中的生存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此,学校应该对残障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将先进的心理教育学的理念引入到特殊学校的教学教育中。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渗透到每门学科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社会、思想品德、语文、自然等这些学科中,充分的发掘蕴含着对学生生命教育的素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关爱生命,充分的体现个人在社会群体的自我价值。同时,教师还应该善于发现残障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能够充分的利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教育环境中学会倾听、表达自己、自主学习、享受生活的快乐。此外,学校应该开设心理教育的相关课程,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教学目标,关注残障学生的心理发展,这样就能及时的发现隐藏的危险,避免给他们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二、在日常的教学中,让残障学生学会体验生命的快乐

特殊教育学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教学活动的选择,应该根据残障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实际需求,倡导生命安全的教育理念,开展多元的、灵活的、丰富的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特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体验到生命的快乐,并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在全国爱耳日、国际聋人节、世界残疾人日、国际盲人节等这些节日上,教师们可以与学校的残障学生形成一对一的帮扶模式,对于学习与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甚至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的进行帮教、帮困、帮学,促使他们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境,以最佳的状态面对人生。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其日常教学中,应该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杜绝对残障学生进行人身的攻击与言语的侮辱,要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关爱下勇敢、快乐的成长。同时,教师还应该经常组织有关生命安全的主题班会或是趣味活动,例如,生命安全小知识的主题班会,增进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与认知,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或是聘请法制专家,为学生进行安全知识专题讲座、观看教学视频、有关安全方面的小品表演,让残障学生了解一定的法律常识,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或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让残障学生学会在突发状况下,如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应变能力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此外,增设符合残障学生实际状况的生活技能课程,设计便于残障学生能够接受与掌握的教学方案,结合生活化教学,强化残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特长培训内容,并且能够获得一技之长,掌握基本的生存本领,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有效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残障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有效的生命安全教育规章制度与相关评价机制,动员全校所有师生参与到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来,确定实际需求,动员各种有利资源,争取获取外力的协助,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组织整个实践活动。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残障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基地,应该充分的利用训练各类残障学生的教育基地与学校公共文化设施,积极的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与经验。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中生命的存在的形态,领略到生命的美妙;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的训练、参加志愿者服务、角色体验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援助精神。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家长携手共进促进残障学生的快乐成长,定期的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问卷调查、对家长进行特殊孩子进行教育的相关培训等,利用寒暑假,对学生进行家访,让家长能够及时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家长们能够对学校教育满意,对学生充满信心。增强亲子沟通实践活动,为残障学生营造和谐的、愉悦的家庭氛围。适当的给残障学生家长布置家庭训练的任务,如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家庭劳务的训练、良好生活作息规律的养成,家长与教师在共同努力下,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与普通学校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普校学生与残障学生一对一的结对子,相互交流、相互问候等方式,让残障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健全学生的真正友谊、关心,让他们拓宽知识面,获取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同时,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教育担负着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与确保学生生命安全的重要责任。残障学生因为其身体或生理上的缺陷,常常受人轻视,感觉不被别人所关注,被这个世界所遗弃,久而久之,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生命毫无意义的错觉。为此,针对残障学生这一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研究的实践活动,对于提高残障学生的价值观与生命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丁伟 刘丽峰 单位:白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军军,刘忠,杨兰玉.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01).

[2]李桂云.谈聋生安全教育从培养责任心开始[J].读写算,2013.

第2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听力障碍;聋生 厌学;心理辅导

一、背景资料

听力障碍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条件、时间上异于听力正常儿童;而对于聋生本身这个群体,在致聋程度、康复训练、接受教育状况等方面,又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导致聋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很多聋生因为知道自己身患残疾,不能与人正常沟通,就避免甚至拒绝与周围人群接触,导致聋生容易形成自卑、自暴自弃、厌学的不健康心理【1】。

二、基本资料

小江,男,17岁,特殊教育学校听力障碍学生,初中一年级,成绩中等偏下,在学校住宿。每月回家一次,父母务农,经济条件一般,家中有一弟弟。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进入初中以来,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老师讲课时手语看不懂,课程很难,我不想继续上学,朋友(听力障碍)邀我去油漆厂打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月可有800元工资。

个人陈述:小学是在县里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进入初中后进入市级特殊教育学校学习,老师和同学们的手语速度快,看不懂,学习的内容理解不了,上课的时候想睡觉,老师有时候叫我回答问题我也不会,只好摇头。原来的聋人朋友去工厂打工,可以挣钱补贴家用,朋友叫我一起去。但是觉得辍学是不对的。心里很犹豫。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观察:沟通时小江手语不规范。沟通不畅。有时需要借助书面表达方式。

父亲反映:对孩子没有太高要求,希望能够读完初中,自己能够自力更生。

教师反映:对老师同学都比较有礼貌,表现普通,喜欢画内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上课总睡觉,提问不回答,作业质量不高。

五、评估与诊断

心理状态评估:厌学、心情压抑,情绪不稳定,

评估依据【2】:

(1) 消极不良认识自我,认为学习作用不大,不能带来眼前的实际利益,想去打工挣钱。

(2) 应付式学习,不会主动学习,没有学习计划,成绩下降。

(3) 对学习失去兴趣,行为上表现出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如课堂学习消极怠惰、课外作业质量不高等。

六、心理辅导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小江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学会使用规范的手语,掌握正确学习方法。

最终目标:熟练运用手语,完成最终学业,掌握基本生活技能,能够自力更生。

七、心理健康辅导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

方法及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了解情况,倾听小江介绍他的日常生活。他是住宿生,每月回家一次。与同学人际关系一般,对画鼻烟壶内画的技能课程比较感兴趣。

作业:把这次与辅导员的谈话感受写下来,把自己的烦恼和对未来的想法写下来。下次带来一起讨论。

完成情况:小江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现状,也尝试找了造成现状的原因。谈话基本符合辅导员的目的与要求。

2、心理帮助、实践锻炼阶段,即改变认知、行为矫正阶段(三次)

第一次咨询:

目的:加强咨询关系,讨论上次谈话的感受,帮助小江改变认知。

方法和过程:认知领悟、支持疗法。小江说“感觉轻松很多”,让他把自己心里的苦闷说出来,辅导员的亲切态度让小江感到安全、亲切,愿意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内心的其他感受。辅导员在良好咨访关系基础上,帮小江分析他的现实处境。并且明确告知了小江还是未成年人,不能出去打工,否则会触犯法律。聋人朋友虽然现在挣钱,从事的却是高强度、低报酬的工作。告诉小江投入与回报的道理。

作业:设定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何好处?把目标和好处写纸上。

第二次咨询:

目的:A建立学习信心B学习方法辅导

方法和过程:小江表情放松,面带微笑。采用支持疗法,讨论将来要实现的目标,小江希望自己能顺利读完初中,最好找一个画内画的工作,能自食其力。接着,辅导员与小江分析小江目前的学习成绩。首先要学习好手语。这样才能听懂老师讲课,辅导员结合学校课程表,帮助小江制定了手语学习计划时间表,要求回去实践,做到一项,就打一个“√”,下次来时谈体会。

作业:实践学习方法,观察效果,严格按照计划表表安排作息时间,以便下次来作进一步调整。

第三次咨询

目的:A继续增强学习信心B学习方法的进一步辅导

方法和过程:小江表情明朗,情绪愉快。自叙一周来用辅导员的方法学习手语效果很好,时间少见效快,增加了他学习的信心。利用画内画的特长帮助同学,人际关系改善,时间安排按计划表走。小江希望辅导员给予更多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辅导员充分肯定了小江,鼓励其继续实践人际交往和学习方面的方法,进一步制定了薄弱科目的自学补习的具体计划,小江听得十分用心,都记在了本子上,并表示一定会尽力在短期内把以前落下的学科内容补上来。

作业:在学习上继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课余时间多跟同学在一起运动,锻炼体魄,以保证学习时精力充沛,又可以增进与同学的友谊。

完成情况:小江配合辅导员按照要求能够听讲,主动和同学交流,情绪状况明显好转。

八、心理健康辅导效果评估

自我评估:大家都很关心我,很开心,上课也不睡觉了,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有意思的,期末考试排到第4名(全班人数为8人)。

师生反映:因为手语是听力障碍学生的第一语言,小江掌握了手语之后,语言的瓶颈打开了,上课有积极性,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

心理健康辅导员: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基本上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李商隐 艺术特色 比兴运典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颗晨星,在诗歌技法上自辟蹊径,形成独特的风格。后人把他这种“寄托深而搓辞婉”的诗体称为“义山体”或“玉体”。其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从古至今研究者各有妙论。

首先,工于比兴,妙与象征,这是李商隐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歌中,古今的兴衰更替和事物的比兴往往溶入神话传说的浪漫境界中,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这类诗作占了他诗歌的很大比重,是对屈宋“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比兴寄托手法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并更加富于隐约性、暗示性,也更加耐人涵咏玩索。比如《重过圣女祠》此诗借慨叹“圣女”的“沦谪”遭际,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但本诗的高明处在于通篇不从正面着笔,也丝毫不出现诗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而是全用一种凄厉神秘的环境气氛进行烘托,曲折婉约地流露出诗人的惆怅迷惘、落寞无奈,更使全诗情味隽永。

同时,诗人运其神思,让美妙的联想和幻想插上翅膀,翱翔今古,搏击天地。寓象征与比兴之中,用诗人那活跃而敏感的心灵,向茫茫的大千世界探索,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杏渺朦胧的诗境和变幻无端的意象。奇辉异彩,丽情幽思,那广博深微的艺术境界,真使读者目眩神迷,感受到强烈的诗美。诗中的具体事物也都披上了诗人心灵的精光而照临万世。诗中把那亘古的悲哀,似乎是无法言诠的情意,用象征的手法阐释出来,寄兴深微,寓意空灵。在这超秒的诗境中所蕴含的美,象明珠暖玉那样使人抚玩无已。在诗歌的风格美中何尝没有诗人的人格美呢!诗人以眼前所见的景物,寄寓个人的情怀。李商隐作为一个内向兼伤感型的诗人,用来比兴象征的载体大多为纤弱细小的事物,虽然或高洁或美丽,然而共同的是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如为雨所败、先期零落的国中牡丹;香嫩可口却被剪凌云寸心的幼笋;先苦后荣、在斜阳暮蝉中摇曳的衰柳;身世悠悠、飘荡参差的流莺、孤鸿;暗夜强笑、非时早秀的李花、梅花;“高难饱”、“恨费声”的秋蝉;乃至“无端五十弦”的锦瑟;无一不是诗人身世、命运的一种象征,浸透着身世之感和人生感慨,在艺术上也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完美境界。此诗托物寓怀,形象展示了诗人凄苦欲绝的心声和所处环境的冷酷,实为诗人自己悲剧性命运的写照。全篇在将蝉人化的同时也达到了一种人、物一体的“无际传神”的完美境界,令人叹为观止!。又如:“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给客观事物涂上浓厚的主观色彩。使人想象到变成一只黄莺,用它的悲泪洒在最末的一朵小花上,去伤悼永远逝去的青春。唐诗中这种象征手法,发展到李商隐,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次,运典精工,格律严整,这是李商隐诗艺术上的又一特色。

借古代的事来表现实生活,是文人创作的重要手段。李商隐身处乱世,又是极富艺术敏感的诗人,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无不击打着诗人多愁善感的心灵,使他能够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地揣摩生活和事物,在此基础上借助典故,使得不便言明的得以隐约曲折地表达,也使原本平淡的显得清新且富有诗意,同时又有神无迹,浑然天成,丰富了读者的联想,扩大了诗歌的内蕴,对诗歌艺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梦泽》一诗进一步从现实生活感受的基础上,重笔渲染并揭示出楚灵王的荒冷酷及宫女们被害而又自戕的愚昧,给读者以思想上、心灵上的极大震撼。更由于诗人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了这种为腐朽世风所左右而又心甘情愿、愚昧盲目地走向坟墓的悲剧的内在本质,概括了与之类似的无数不幸历史和仍在现实生活中继续上演的活生生事例,巧妙的赋予已逝的典故以具体可触的生活实感,从而使得这首小诗不论在典型性上,还是在普遍性上,或是在现实针对性上,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强烈艺术效果!

第4篇

 

1.加强特殊体育教学队伍建设培养

 

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不仅要求掌握普通的身体锻炼方法,还要懂得不同残疾类型所要求的恢复性训练,同时要懂得特殊体育理论,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体育师资队伍要求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双重标准。可以对教师进行缺项型的培训,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补充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多参与残疾人士的运动比赛,多接触、熟悉残疾人心理和生理问题,才能累计更多的教学经验,为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残疾青少年才打下基础。

 

2.提高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

 

聋生身有残疾,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但并不意味着他人可以干预甚至替代聋生选择兴趣爱好、生存目标和发展方向。教师应尊重聋生的个性差异,切实做好导向工作,使每一个聋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领域,更深地了解自我,把握发展方向,体会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让聋生懂得,作为聋哑人,不仅要掌握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知识,还要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1 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游戏"投降落伞包",聋生看到降落伞包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就都想亲自动手演示一下,教师应满足他们的愿望。聋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让聋生参与演示活动,这样不仅能使他们的兴趣高涨,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表现欲和自信心。

 

2.2 加强基本功练习,掌握运动技能。每节课的准备活动环节我都让聋生进行基本功练习,把身体的各个关节活动开,避免运动中受损伤,掌握所学动作的技术要领,为聋生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培养残疾学生的健康人格

 

心理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起、情绪、意志、自立等)。而聋生中存在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聋生消除这些不良心理,引导其向良好的方面转化。

 

3.1 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锻炼方法。何谓补偿,"是指机体失去某种器官或某种机能受到损害时的一种适应,是一种与正常人发展过程不同的有特殊性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有特殊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被损害的机能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恢复、弥补、改善和替代"。体育在教育和训练中避免系统性缺陷和形成系统性补偿具有积极的意义,是缺陷补偿和康复的积极、有效手段。

 

3.2 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特殊教育理论研究认为,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为第一性的缺陷,将导致认识活动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第二性缺陷。体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改善和矫正学生第二性缺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体育活动练习需要在特定器械或环境中进行,需要学生克服生理和心理障碍,从而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坚忍不拔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心理品质。而且体育具有竞争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残疾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培养残疾学生正确的成功观念。体育教学中,残疾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表现得比较明显,教师要培养他们正确的成功观念。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能否超越,一目了然,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却因人而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与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却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导残疾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培养他们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使残疾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

 

4."快乐体育"在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快乐体育思想将在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中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快乐体育教学理应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中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应将快乐体育思想渗透到现代体育教学中,然后再设计出多种具有快乐因素的体育教学方法,也就是每一课,每一节内容的体育教学都应包含有愉快学习的因素,以下几种具有快乐因素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可供参考:

 

4.1.以游戏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法。也就是将体育教材的内容和增强学生体质的锻炼因素贯穿于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游戏中掌握体育知识。

 

4.2.以野外活动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法。即把体育课堂放在校外,例如登山、越野等,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培养个性和意志品质。

 

4.3以合作学习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法。即借助小集体的力量,让学生互相协助,以共同达到掌握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的目的。

 

总之,快乐体育教学不能以单纯享受运动乐趣为目的,而应以系统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效的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和享受运动乐趣为目的。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学校体育客观实际,吸取其他国家的优秀教学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学校体育客观实际的"快乐体育"教育学模式。

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健康的信息。高中学生处于身心全面成长发育的年龄,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诱惑。作者就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德育教育提出一些教学尝试。

一、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同样承担着德育的重任。网络时代对学生道德规范产生很大的冲击,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当积极地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因势利导,探索新时代下的德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因特网之旅》教学案例中的德育实践

(一)教材分析

《因特网之旅》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第三单元《畅游因特网》第一节的内容。上一节课学习了《接入因特网》,这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案例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必修模块和网络选修模块前面部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上网实践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认知基础,配合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能够掌握浏览器的使用;熟悉登录FTP网站的方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协助工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服务类型;了解WWW,FTP服务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浏览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FTP服务的相关技术。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6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多媒体;语文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运用多媒体技术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将多媒体运用于现代特殊教育之中,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目前,很多特殊教育工作者也开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改革强调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这也为特殊教育提供改革方向。

2.多媒体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听障学生康复。在特殊学生入学前,社会中的医疗单位通过对学生的听力等身体机能进行实际状况监测,利用测量设备,如听力计、声导抗测听等测试设备,对特殊学生进行听力判断,从而选择相应的助听器。在学生入学后,特殊教育学校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文本、图像以及声音等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有效地将语文中的知识点以图片、动画等形式进行呈现,形象而直观将知识提供给特殊学生,不但使语文教学有互动性,还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特殊学生的视觉和感官参与到语文学习中,通过动画与图片的趣味性降低特殊学生在学习中因生理缺陷而产生的自卑感,大大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3.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带来课程变革

在现代普通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即“教材+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形式。语文多媒体教学已经不再是进行教材演示的工具,而是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沟通情感的桥梁。教学也不再只为传授知识而服务,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兴趣。故现代特殊教育学校应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不但能有效促进学习效果,还可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互相合作,效果远非传统教学所能比拟。

二、多媒体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1.课前准备

所谓的课前准备指的是教师对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知识点进行备课,课前准备包括教案的编写与设计、教学流程的设计及教学内容流程。课前准备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进而提升多媒体教学的效率。例如,运用Word进行教案的编写,运用PPT做教学投影片,利用网络对语文教学进行资源搜索,从而形成语文教学资料库,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架设网站等。

2.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在学习动力上。特殊学生由于生理机能等缺陷,造成了他们的学习相对较为单调,并且范围相对狭窄。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除了需要运用感官教学以及活动教学来提升教学效果外,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是必然。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有效地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图像,使知识直观生动,为特殊学生提供形象而逼真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能运用多媒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特殊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器官。如在《敬畏自然》这一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多幅大自然的图片,从河水到山峰、从动物到植物,通过展示美图,促进学生投入到自然中,启发学生说出对自然的感受———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出人类需敬畏自然的观点,学生自然地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

3.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指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安排的一种学习活动,常见的方式有游戏竞赛以及分组学习。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外活动中,教师将学生的分组,针对不同组学生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任务资源,最后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成果。如此方法,学生不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扩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王晓娟 单位:磐石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第7篇

--以扎实的作风推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稳步发展

为了维护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公平权,切实提高他们的入学率,国家第一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国家第二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明确提出了实施送教上门的要求,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强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学校就读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通过提供送教上门或者远程教育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由此送教上门这一残疾人教育的补充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由于疫情此项工作一直未如期进行,直到开学我校立即着手开展了送教上门的实践。6月底,学校利用两天时间对建档立卡的残疾儿童开展了送教上门服务,后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对全区不适合入学的特殊儿童进行了情况调查。近两年来,茌平区特殊教育的送教上门工作实现了从形式到内容的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此形成的初步经验、初步模式。送教上门服务也得到了全区绝大多数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及其家庭的欢迎和肯定。

一、调研过程

6月30日及7月3日,在保证本校的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每班抽调两人,分两大组进行送教。本次送教对象是建档立卡的未入学的残疾儿童,送教教师为学生们制定个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小步子,多坡度,同时给家长送上部分特殊教育的方式、方法。7月8日、9日与12日我校利用假期采用教师自愿报名的方式对全区未入学的残疾儿童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一线走访、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情况,形成了初步调研成果。

二、调研成果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衡,全区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占全区残疾儿童近一半,而我校的师资也仅能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如果单靠我校教师送教是远远达不到国家有关送教的标准。这也是我校送教上门工作的一大难题。

2、对残疾儿童评估不足,虽然教师送教时都对残疾儿童做一个简单的评估,但未形成系统性的评估标准及评估结果,所以对送教的残疾儿童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分类,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送教任务。

3、缺乏专业的康复教师,由于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大部分都是重度的残疾儿童,对于康复的需求远远大于对于知识的需求。而参与送教的教师都是在教学一线抽调的,没有专业的康复知识与康复技能,因此不能满足家长与学生对于这方面的需求。

三、对策措施

1、充分利用特殊教育资源室。自2019年开始我校就一直致力于特教资源室的建设,近期我校更是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资源室的使用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在送教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资源室的教材教具、康复器械等增加送教的内容与形式,提高送教质量。

2、适当增加教师送教的人数和次数。对建档立卡的残疾儿童我校制定了一周两次,一次一个半小时的送教方案。针对送教儿童制定个人教案、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有针对性的进行送教。

第8篇

1.确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改革在深化,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也是当务之急,因为大多数聋童的语言文字的阅读、表达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参与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聋童毕业后的就业、社会生存等将是极其分散的个体,使用语言文字与社会群体的沟通成了他们社会生存的重要条件。我们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从聋童的切身需要去改革。

1.1 确定以聋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聋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为更好地促进其持续发展,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和课程资源,以学生现有知识、能力为基础,强调主体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合作学习,特别是教学中应尊重差异,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让聋生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1.2 重视聋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聋高年级开设课程较多,较繁杂,聋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文素养的高低,聋生要顺利完成学业,踏入社会,必须重视其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而对于聋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语文积累、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教师,我们应重视对聋生这方面的培养。

1.3 注重在补偿缺陷、发展个性的过程中挖掘潜能。

聋生的语文水平普遍低下,很大原因是由听力障碍造成的,语文作为母语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但聋生恰恰在这方面难以如愿,刚入学的聋生的语文水平和同龄健全儿童是无法比较的,但母语教学“不是以学语文知识为主,而是以语文实践为主”,因而我们应注重挖掘聋生潜能,鼓励其多读,多看,多写,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进行语文实践,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锻炼自己,把学会做人和发展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在语文实践中发展书面语言,以此弥补口语的不足,这对聋高年级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4 提倡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强调接受性学习,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接受了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聋生的发展。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聋高年级的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需求各不相同,但他们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经过多年的特殊教育学校集体生活,学生间的互助精神、合作意识很强,这就为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条件,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切实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并努力使自己成为最优秀的平等对话的引导者。这样的学习方式将促进聋生综合性发展,使聋生受用一生。

2.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演绎全新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聋高年级语文教师,应着眼于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关注每一位聋生的健康发展。

2.1 创设情景,将课文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聋生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不能把通过生理视线识别的语言文字等成功地转化为语言文字在头脑中的反映,即内部语言。究其原因,在于课文语言的复杂化,学生依据以往的生活经验,难以解读所学的语言文字,从而导致阅读障碍。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采用“读文──明线──体情──悟疑”的学习方法,把重点放在“体情”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将课文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让学生较好的理解课文。

2.2 加强聋生的语文积累。

聋生与同龄健全儿童相比,其知识量悬殊较大,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能针对聋生特点,帮助他们取长补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聋生进行语文积累。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我们了解了学生在以往学过《南京长江大桥》《家乡的桥》《北京的立交桥》《桥梁远景图》等各种有关桥的知识的课文,在这么多知识积累的前提下学这一课,应该是不困难的,但聋生有遗忘快的特点,以前的知识是否都掌握了呢?能否课前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或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各样的桥来丰富有关知识呢?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是能让学生对知识经过整合积累,很好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库吗?

2.3 扩大阅读量,选择适合聋生的补充教材,丰富阅读内容。

聋生仅仅靠掌握语文教科书上的有关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聋生认知上的缺陷,他们很难主动去学习课文外的语文知识。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选择适合聋生的补充教材,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4 实施分层教学,努力提高聋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聋生到了高年级,开始上职业课,这时学校、老师和家长会开始为孩子今后的发展考虑,根据学生特点为其选择适宜的职业学习,为今后就业或考大学及早做好铺垫工作,教学形式常采用“职教分文化合”的形式。这在一方面优化了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凸现出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在文化学习方面,由于聋生的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对文化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等因人而异。

第9篇

一、特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主要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

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包含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特殊教育康复理论、特教学校学科性知识、学科信念和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特殊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残疾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特殊教育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能包含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反思创新能力、职业特殊能力。专业情意包括对特教事业的深刻理解,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认知认同程度,对工作群体的向心力和奉献精神。

二、微课的概念及其应用

微课是近年来由国外微课程传入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类型。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一届微课大赛参评项目及相关要求中,对微课的概述如下:

微课的概念:“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教与学内容。微课的类型分为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其它类型。

三、微课资源开发与利用

微课资源的开发,首先能够促进特校教师明确课程目标,全面把握教材、分析教材,促进特教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其次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提高特教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特殊教育基本功;通过对微课课程资源开发,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反思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开发与利用,从而加强对特殊教育事业事业的理解和对工作的向心力。

1.规划内容,合理选题

微课选题是微课的核心。微课主题的选择首先要确定学科知识点,做好内容的整体规划;然后根据教学中的重难点或某个教学过程进行选择。可以是学科知识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也可是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过程,可以是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也可是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2.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在明确教学内容后,教师基于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处理,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巧妙的活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要对教学的环节、过程、具体内容、教学语言、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快速引入课题,内容讲授线索清晰,合理安排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和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

3.实施课堂教学,制作微课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课按照设计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主要呈现形式,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策略常常内隐于教育实践情境过程中。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展示其教学技能,同时也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即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化、精细化。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要求教师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 以视频为载体记录、再现和诠释真实的课堂。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掌握并使用相关的现代教育设备与技术进行录制、编辑和处理。

4.拓展其他教学资源

微课是一个有机组成体, 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还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反思、专家点评、学生反馈以及课堂练习等教学资源,丰富了微课的内容。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理论与技术,保证资源使用的方便性。

四、微课对特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微课不仅是特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特教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它无论是对残疾学生的学习还是特校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互动改进与提高

微课以它的资源多样、情景真实吸引残疾学生,以它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是内容变得更加精简,以短小精悍更加符合残疾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能够促进残疾学生的学习,补偿残疾学生的缺陷。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学生的人数的减少,多重残疾更多的体现在他们身上。特校教师要求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因材施教,加强残疾学生的个别化教学。

2.利用微课,提高特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通过微课的制作与使用,不断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在微课的使用和更新过程中,不断提高特校师生信息素养,从而逐渐“微课”资源从量的累积到质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在广泛共享微课资源的同时,通过开展对资源的讨论、评价等活动,借助师生的群体智慧促进资源内容的不断更新丰富,从而使资源达到新的扩展和提升。

3.基于教师教研,促建特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微课为教师提供真实而不加修饰的课堂教学和超媒体环境,为研究课堂教学、激发教师自主反思、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微课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特殊教育领域方面的开发与应用更是尚未见正式的研究。作为特殊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式,我们要密切关注新的教育教学动向,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注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特殊教育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22期

[2]吴安燕、陈继良、张弘毅.《微课理念下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方案研究》.《软件导刊》,2013年6月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