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时间:2023-10-16 16:08:09

导语: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亚健康;角色期望;教师评价;自我定位;劳动价值

一直以来人们大多只关注教师关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之类的美丽光环,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据《教师之友》调查发现:近年来,有近3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轻则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师个人工作业绩,重则影响一代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为了下一代人,为了全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社会应该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大家都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创造有利的机制,不再让“园丁”们在美丽的光环下独自哀叹,甚至把不健康的因素转移到我们的下一代。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以及对周围同事的采访,谈谈自己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的几点看法,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其他人士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有所帮助。

一、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其他行业,香港也将教师职业的工作压力排在第二位,

仅次于警察。中国大陆社会治安良好,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可能位居警察之上。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牵连着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心,成千上万双眼睛都在

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作为教师,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不同的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乃至相互冲突之处。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等角色;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总是期望他的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遵纪守法、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的好员工。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无疑是要求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超人。而教师毕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如果教师的责任心过重,就会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某一方面的角色扮演失误,换来责骂。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三、过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

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作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特别是教师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应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这就使得,教师如果觉得成绩不够理想而加倍的努力工作,但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所以,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内疚、自责,甚至感到悲观厌世。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四、不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采用终结式的评价方式,并且把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即:不注

重过程,而只看重最终结果。从而,只评价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忽略了其它众多方面的工作,如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这就使教师对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的公平性也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的业绩只从学生的考试中反映出来,忽视了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差异。即使是原来基础相同的两个学生,也会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成绩出现较大差异。无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而单独把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显然对教师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如不能接受这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结果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五、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

以前教师出于自身的职业特点,对于金钱的问题都羞于启齿,但现在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

人心,包括教师也不回避报酬问题。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教师的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而合理的数目来,但是可以对比同行业者,如民办学校的教师工资,或者其他行业者的工资待遇。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公务员,但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更何况一些公务员在工资以外还有较多的灰色收入。所以一些教师辞职下海或者转岗到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部分教师选择到东南方待遇较优厚的地方就业。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出现一些抱怨情绪。

此外,教师自身的家庭因素,如家庭是否和睦、婚姻是否美满,个别学生的过分不当行为,以及自己的升迁机会和工作前景等因素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教师自己、学校以及社会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以减少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出现呢?下面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如何减少、克服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一、从教师自己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影响的是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以,

教师自己是直接的受害者,有必要想办法避免出现心理健康疾病。调节治愈已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1、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向上进取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

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其次是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2、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

心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引起的。对自己的定位越高,

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到,从而导致心绪不佳。可见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对人的心态是很重要的。要看到庞大的教师队伍中,能成为优秀教师、名教师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一生,直到退休也还是一名不为人知的普通教师。作为教师努力工作是应该的,有多大能力干多大的事,即使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值也属正常。自己也是成千上万名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之中的一员。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教师的工作属于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长时间的工作

使人身心疲惫,产生焦躁、烦闷的情绪。所以,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另外,参加体育锻炼也能强身健体、保持充沛的精力,抵御身体上的疾病。

此外,与同事融洽相处、多参加社会交际活动以及把心中不快的事情多向朋友倾诉也能缓解压力,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

二、从学校的角度克服

1、学校要多关心体贴教师

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要多关心下属,充分地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

教师的疾苦。学校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很大程度上能让教师感觉到温暖和被重视,去出心中的种种苦闷,调节自己的心态,并发奋工作以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合理地处理好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能克服教师出现心理疾病。

2、健全教师考核制度

学校作为教师考核的直接操作者,有责任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学校要研究制定既对教师没

有太大压力,而又能达到准确考核教师的工作、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的教师考核制度。教师的考核制度的优劣,不仅仅是看能不能区别教师的工作成绩的好坏,还要看能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是不是有利于学校教师团体的团结和健康和谐。所以制定教师评价制度时,要充分考虑肯定每一个教师的成绩和每一个教师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包括非学习方面的工作成绩。制定考核制度的宗旨要定位为“激励+考核”,即:既要能考查教师的工作成绩,又要能为每一个教师加油打气。

3、学校要为教师的健康加大投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设置教师健身房;开办心理健康咨询所,聘请专家对教师进

行心理咨询;举办教师联谊活动等,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或杜绝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产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信学校花在教师身上的投入,会换来加倍的回报的。

三、从社会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密切相关,教师的工作直接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过来社会又对教

师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制约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职责和教师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和对教师的作用需求。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值,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否则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压抑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结果适得其反。要考虑到教师首先是平凡人,和其他人一样,有人的所有本性和需求。只是由于分工的不同,才为人师。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的角色需求的同时,还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疾苦,理解身为教师的难处。我想: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能保障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因素,学生要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学校方面,竞争激烈使学生陷入无休止的紧张、焦虑等不平衡状态之中;家庭方面,离婚率上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社会方面,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也在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迫在眉睫。

一、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原因

1.1 学习类问题

(1)学生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1.2 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希望在同学间有归属感,寻求同学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

1.3 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闭锁心理是青春期的一个普遍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他们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教育对策

2.1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1)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思想素质。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育活动的心理基础,是教师人格力量的体现。教师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用正确的思想、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教育学生,以巨大的人格力量感染、熏陶学生。

(2)深入了解学生。现今的中学生,接触的东西多,思想比较复杂,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情绪变化,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的原因。有了这些第一手资料,对症下药,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3)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能准确及时地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欢乐和痛苦,便于及时地解开学生心灵的疙瘩,消除学生的困惑,防止学生走进心灵和思想上的误区。

2.2科学的教育方法

(1)当学生犯了错误,特别是当学生不听规劝,甚至顶撞你时,应竭力控制住自己,千万不要说过火的话。因为教师一两句嘲讽、挖苦的话,有时却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2)在与学生谈话时,应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场合进行,涉及学生或其家庭隐私的内容,应该选择无人之处与学生进行单独的谈话,比如放学回家的路上,课余时间在校园的角落里等。

(3)对易于接受意见的学生,可直接指出他们的缺点;对性格倔强的学生,要心平气和地与他们交谈,避免发生顶撞;对吃硬不吃软的学生,态度可以严厉些,批评可以重一些,但不能讽刺挖苦,尤其不能辱骂训斥。

教师要善于揣摩学生的情感走向,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这样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扉,把心中最隐秘的东西向你倾诉,而教师倾听后就可以及时疏导,消除学生的忧虑和不安,排除学生心理的压抑和自卑。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育对策

(1)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温馨快乐的环境。如果孩子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不好,或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气氛冷漠等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的压力,使其处于长期恐惧、焦虑或不愉快的情绪中,失去安全感,极易产生各种精神性疾病。

(2)家长要注意平时对待孩子的态度。经常打骂、训斥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懦弱被动的性格;过分溺爱会使孩子任性,处处以我为中心。这都有损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失败多于成功,孩子易自卑;过低会使孩子丧失上进心和自信心。

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学生的健康成长,光靠学校、家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杜绝孩子沉浸于虚幻的网络游戏,远离酒吧、歌厅等娱乐场所,让孩子在一个洁净、朴素的人文环境中成长。只有社会方方面面都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并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扎扎实实地做实事,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余敦旺.中学生心理咨询[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

[2] 高彩霞.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10).

[3] 陈夏飞.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4] 林茂超.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南方论刊,2011(1).

第3篇

关 键 词:大学生 音乐教育 心理健康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高素质人才除了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外,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近年来,大学生面对连续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以及上学期间的经济、学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压力,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北京、江苏、山东、天津、上海等省市的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跟踪调查表明,大学生中有抑郁、焦虑、社会恐惧、自卑、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人数要高于一般的社会青年,这一点证明大学生是心理障碍高发人群。清华大学的樊福珉教授对清华毕业班学生所做的研究表明,约有60%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处理压力没有信心。一系列的数据和事件提醒人们,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本文将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情感功能以及音乐的表演和欣赏角度出发,探索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挫折的能力;珍惜生命,关心集体,善待自己,舒缓精神压力,开启自闭的心灵,走出抑郁的阴影,迎接灿烂的人生。

一、音乐教育功能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我国教育家孔子2000多年前提出的,它蕴含着深刻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于改造社会陋习、规范道德行为、健全完美人格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于1917年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他认为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及非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需要通过审美艺术教育来最终完成。当代大学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人格障碍,它是一种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为主的障碍,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代替的作用,那就是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情感教育,大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通过聆听、体验音乐进入音乐家的感情世界,审视自我、感动心灵;优美的音乐可以帮助大学生摆脱功利、世俗的生活态度,用关爱、同情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从而培养一种真诚、宽厚的处世情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是一首崇高的人类共同情感的生命交响乐。大学生欣赏这首乐曲或参与演唱这首乐曲,可以充分体验到一个音乐家高尚的灵魂,深刻感悟音乐中张扬着的光明与力量、至善与友爱、和平与友谊、崇高与伟大,进而帮助大学生从狭隘的个人世界中走出来,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大学生在音乐的感召下还可以培养友谊感。大学生可以从音乐家那里学习达观的人生态度,面临失败和挫折时,要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适应时代的挑战。

二、音乐审美功能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德国美学家希勒最早提出将审美作为教育方式。他认为,审美教育可以从自然、被动的人成长为一个自觉、主动的人,他充分强调了审美教育在人的理性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国音乐理论家赵沨指出:“美育教育应该提到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形成的高度来认识。”以上美学家都强调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教育,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的情感培养、性格养成、人生的价值实现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艺术是最具情感的艺术形式。文学和绘画艺术善于再现客观世界,而音乐的审美功能就是利用音乐的情感特征,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等。音乐欣赏者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使人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普通高校开设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音乐自身的情感可以把大学生萌生的情感激发出来,把冷却的情感点燃起来,把淡忘的情感浮现出来,把遗失的情感呼唤出来。

三、音乐表演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的中间环节。普通高校开设音乐表演重在大学生参与音乐表演的过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大学生在音乐表演的活动中体验音乐的情感、感悟音乐中的文化积淀、激发个人的表现欲望、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等。歌唱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音乐表演形式,歌唱不仅使大学生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并且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首先从歌唱的生理角度讲,歌唱是一种全身心参与的音乐活动,人们在歌唱时脑部中枢神经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歌唱能使人精神焕发,消退低落的情绪。其次,歌唱具有情感释放的作用,大学生喜爱歌唱的原因是歌曲中的喜怒哀乐契合了他们内心情感世界。尤其是大学生在参加集体的音乐表演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强集体的荣誉感,而且还可以学会尊重他人,以此培养自信心。

四、音乐欣赏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音乐欣赏唤起我们的情感共鸣即心理反应。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有效缓解大学生精神压力,使他们正确审视内心世界、增强自信心以及培养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等,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音乐欣赏就其本质而言,它能激起人们的回忆、想象,给人以精神上美的享受。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角度出发,音乐教师要精心筛选欣赏曲目,有针对性地让大学生欣赏那些艺术价值高、积极进取的乐曲。比如,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能够使人精神振奋、圣-桑的《天鹅》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等。这些乐曲能引领人们从抑郁、自闭的心灵空间走出去,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眷恋生命的可贵。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咨询、治疗,这是一种科学意义上的探索与实践。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相结合,无疑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中专;班主任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路径

中专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几年的媒体对此多有报道。不少中专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出现了严重“高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将班主任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显得尤为必要。

一、当前中专班主任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中存在的不足

(一)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中专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班主任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还是依照以往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如果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班主任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本学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进行心理辅导,而潜意识里并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忽视了当前教育形式下将学生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二)班主任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

由于中专班主任大多对应试教育条件下的学科比较擅长,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或者了解很少,而大多数的学校会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所以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要求不高。而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主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而不会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对于现有的问题也没有合理的解决措施,导致管理工作无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

(三)班主任管理存在误区

大多中专班主任在处理班级的矛盾时,往往态度粗暴,方法单一,只是强加于学生。虽然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秉承“让自己成长为巨人,让我的孩子及‘孩子’站在我的肩膀之上”,但是在转化的时候,急功近利,自以为是,没有认识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孩子成长的关系,难以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导致班主任管理工作难以发挥效果,更谈不上与心理教育的融合。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落实

在当前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工作重点。虽然大多数中专学校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但是大多数中专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很重视,并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学生管理工作重点,其根本原因是中专班主任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不明确,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带来的益处也不是特别了解,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加来看较大难度。大部分中专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解仅仅是疏导学生心理问题,难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健康的成长,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成长道路。正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执行力度较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二、中专班主任管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结合

为了加强中专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度,首先应加强学校管理层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由学校高层向班主任深入贯彻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思想,让班主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根本目的,深刻意识到两者有效结合的重要性,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定期对中专班主任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员会,制定惩戒制度对班主任进行考核评估,对于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有效结合的班主任进行一定的资金奖励,以激发中专班主任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热情,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学管理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中专班主任需要意识到,心理问题解决需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水到渠成,不令而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坚持不懈。

(二)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

一,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知识,注意引导教师开展讨论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让教师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完整的人格、充沛的活力、进取的精神、愉快的情绪、适当的行为、虚心的态度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与理解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组织教师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交往需要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矛盾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或不良的心理。

(三)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应确保学生真正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应消除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抵触情绪,例如,在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讲一些有哲理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保证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成长。

(四)改进班主任管理方法

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因此,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粗暴急躁,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剌打击,班主任建立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改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站在朋友的角度与学生谈心,进而打开学生的心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程度

针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经常出现的落实程度不足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可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转变班主任的教育观念,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主动将心理教育整合到班主任工作之中去;其次,可以指定一定的绩效评价机制,以此形成对教师的激励。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心理教育评课活动,让各班主任组成评课小组,定期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如此,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班主任的积极性,进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的程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管理的重要内容,中专班主任应深入分析当前班主任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积极改进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促使班主任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有效融合,为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程艳,李白婧,杨芬.试论中专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8(05):12-13. 

[2]宋晓飞.中专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8):159-160. 

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疾病预防;现状

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位置,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社会应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教育与医疗卫生相结合的有效战略研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心理教育的实际经验,对心理健康的实际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逐渐研究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有效推动了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发展。

1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现状分析

1.1关于心理健康的舆论宣传过多,行动力较差

现阶段,从中央的相关机构到地方教育部门,多样化的教育书刊无不在加大力度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些中小学也在不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但是,一些中小学在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是一些西北偏远地区,对心理健康的开展往往只注重其形式,不能将之落实,口号大于行动,实效少于虚名。很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是有很多原因的,既有教育思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又有医疗卫生行业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以及研究不足,并且具体医疗防控中心的工作相对不够完善,使得教育与医疗之间不能做到有效的融合,进而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得不够完善[1]。

1.2心理健康理论研究较多,实践方法较少

现阶段,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已经逐渐成为心理学以及医学的重点内容,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以及心理医疗卫生相关书籍不断的涌现出来。但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文章相对较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法策略反而相对于较少,使得在读者观看以后常常无从下手,不知道以何种方法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这是严重制约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因素。例如,一些健康教育的文章,常常涵盖了呼吸道健康、消化道传染病健康、吸烟问题、免疫预防、艾滋病等与医学有关宣传的健康教育,人们在观看过程中缺失正确的认识,以为心理健康的宣传只要做到位,真正做到与否不重要。在这一层面上,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以及学者应该承担起相应的治疗义务与教育责任。社会以及人们常常对大学机构、医疗防护中心、科研究中心等机构部门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以及学者报以厚望,希望他们能研究出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发表一些中小学健康教育发展的创新著作。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疾病预防机构以及教育部门的研究作品与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发展现状不相符合,使得可实际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相对较少[2]。

1.3心理健康提倡建议较多,强制实施少

即使我国的疾病预防机构与教育部门已经联手针对现阶段青少年的实际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效地强化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强化我国青少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3]。但是,这些已经颁布的明文制度并没有引起社会关爱中小学生协会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教育以及医疗部门对于下发文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常常不当做是一项必须发展的任务,可以不用做出任何的检查以及监督。因此,社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仍然放在如何强化中小学生成绩以及发展方面,使得心理健康落实力度不够,教育机构与疾病预防中心的配合也相对减弱。

2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深入社会与学校的思想教育中,得到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但是就宏观的角度来说,不论是疾病控制中心、中小学、家长或者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对心理教育认识上的缺失仍然是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大阻碍。社会上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心理健康的实施完全只限于一种形式化,对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然不到位。因此,应有效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以及实施力度,教育部门联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开设健康教育课堂,讲解突发卫生事件及卫生应急处理,进行应急演练、疏导学生恐慌心理等,促进家庭、社会、学校对心理健康开展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从自身出发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2强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疾病预防系统中起步相对较晚,一些地方的发展较不完善。但是时代的发展推动社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步伐。面对这种状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应该进一步得到有效落实[4]。从一个层面而言,在理论上应该与实践进行有效的整合。现阶段,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以及文章多为理论化,学术性较强。因此,在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入手,也就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中得出一些具有科学性、合理的、有价值的理论;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进行有效总结,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鼓励中小学生能够积极的解决一些心理疾病。例如,一些学生患有较为严重的抑郁症,医疗工作人员应该与学生的老师、家长及时的沟通,根据一些心理学的治疗理论并加以落实,逐渐带领学生走出抑郁症的阴霾。总而言之,现阶段的书籍很少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通常情况下都缺少一定的实践性,这样一来就需要广大心理疾病研究学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以及研究,使得其对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度剖析以及研究,进而有效的提取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5]。

2.3积极的开展心理讲座课程

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疾病控制中心应与教育部门进行联合开展一些心理学的基本课程以及相关的心理讲座,完善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的活动教育中,并且创设出较为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得学生能在健康愉快的氛围下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强化以及不断调整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充分了解到心理疾病的严重性,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鼓励学生在疾病的预防控制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而进一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的排除以及心理疾病的治疗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心理健康保健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6]。

3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采用多元化的治疗手段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合理的监管以及适当的调控,结合了心理学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从卫生医疗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究。现阶段,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与不足,一些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都需要医疗卫生与教育部门进行解决,心理健康宣传以及心理治疗是相当重要的途径之一。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起具有本土元素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强化我国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的更好发展。

作者:邢丽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妮,张勤,张玉媛,等.蚌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2):231-234.

[2]范婷琳,王子友.椒江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5(5):512-513,516.

[3]王平,于茂河,柳忠泉,等.青年学生男男者心理健康及其与童年家庭环境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4):523-526.

[4]赵雪,谢华.中小学女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2):37-39.

第6篇

范文一:

一、 活动目的: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二、 活动主题:心理健康

三、 活动时间:201X.05.10

四、 活动地点:教学楼待定

五、 参加人员:景观09-02团支部全体成员、心理辅导老师

六、 活动流程:1、同学自发演讲,阐述自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解,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正视自身的缺点,积极向上的面对学习和生活。

2、心理辅导老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讲座,针对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心理问题产生的缘由,并教导同学们如何防止心理问题的产生,同学们自发提出问题,老师进行讲解。

3、心理委员进行活动活跃环节:首先给同学们做系列的心理测试,统计结果并进行分析,请老师进行具体分析,心理委员根据平时对班级同学的观察和悉心洞悉,对班级同学的性格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心理委员带领同学做关于心理暗示等的两组小游戏,并进行结果分析。最后心理委员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主要对班级同学的整体心理健康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4、团支书对此次团会进行最终总结,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所在,增强同学对心理将抗的关注,提高西里健康水平,让同学们对过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活。

范文二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尽管我校已经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但在师生中未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在学生群体中,对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确观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还比较普遍。因此,举办此次团日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更好的将此次活动达到组织有序、主题鲜明、效果显著的目的,特制定本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消除各种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培养对社会生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活动主题: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三.活动对象:

机电xx09班、xx10班

四.活动时间;

xx年12月5日晚

五.活动地点:

机电学院育贤阁406

六.主持人:

张超 、孔宇轩

七.程序:

由主持人根据现状引出主题,再由成员以个人为单位对主题相关内容展开演讲和意见的发表,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由主持人对活动进行总结。

第7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过分夸大

当代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身心发展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他们容易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因此夸大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似乎己经到了耸人听闻的严重地步,也是值得怀疑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小学生身上确实存在养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川。同时,由于人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把握不一,使用的检测工具不一,加之统一取样不当,评价者的主观随意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得出的统计结果有许多是相互矛盾的,这不利于体现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甚至形成消极影响,误导人们对小学生身心全而发展的评价。

(二)缺乏相关辅导教材

在教材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处在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教材和辅导内容。市场上和网上各种教材和读物良芬不齐,内容过于随愈,往往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小学老师要在短时间内编写教材难度又很大,且科学性存在着很大的疑问。这些都不利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有时候会带来副作用。

(三)缺少必要的活动场所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课程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也没有规定的教学方法.但它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和领悟。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情景体验法、讨沦分析法、游戏活动法等。这需要有一个与平时上其它科目不一样的环境。比如,桌椅板凳的摆放、一些必要的设备等。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就在本班教室进标一些活动很难顺利成功地进行开展,受到一定空间上的限制,也不能保证侮个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在活动课中,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参与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体验是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没有体验活动中蕴含的教育目标就无法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去,活动的设计就将流于形二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就七法达到。在组织活动时应给学生的体验过程留有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在体验中获得的感受。

二、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调查

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从其心理调查工作做起,只有全面,细致的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教育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部分的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时期,对于家长以及教师的教诲,抵触心理非常强,如果无法从其心理特点入手,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是会造成与其相反的不良结果。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们关心的问题,教师会选择用问卷调查这种方式,在总结了调查结果之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其生活以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引导与帮助,进而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二)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后,国家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己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尽管如止匕仍然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或错误的认识还在严重地影响甚至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开展。有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或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是心理专家和医生的事,或简单地以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正是这种认识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开展或不能向纵深推进。

(三)利用童话、寓言等故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话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话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肯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叫一以根据小同年龄价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

第8篇

关键词:军事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开设

研究表示,现代人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军事院校不同于其他高校,高强度的训练以及严格的纪律等多种因素使得军事院校学员同比其他院校学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更加高。然而高等军事院校对于学员的心理健康素质要求远远高于其他院校,所以在高等军事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势在必行的。

一、高等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的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大院校目前都存在着许多发展的阻碍,下面根据高等军事院校的特殊性,列举几项妨碍高等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的原因:

1、缺乏课程资源

目前高等军事院校的课程安排已经十分紧凑,要求军人拥有高水平的学习能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院校提供健全的教学环境,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现在高等军事院校由于对于该课程的不重视,所以即使开设了此项课程也没有加强宣传力度。因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念的不理解,所以许多军人对此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忽略自身的心理问题甚至否认自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法正常运作。

2、课程质量较低

因为目前并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专业计划中,所以课程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大部分军事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是较低的,缺乏系统并科学的教材,课程设置也有单一性、片面性、随意性等特点,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直接导致心理健康课程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3、缺乏师资力量

由于军事学院的特殊性,所以并没有大量引进心理学专业的教师。而社会上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都是偏向于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心理研究,军事学院军人的特殊性,使得此方向的专业教师人员较少。

二、高等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存在的问题

下面以具体某高等军事院校为例,通过对其中调查而得出的结论,具体分析高等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统一

教材的选用,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重要的一点。因心理健康教育的盛行,市面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也层出不穷,军队出版社近些年也出版了许多关于针对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较晚,教材编写人员也是根据国外的经验以及自身实践编制的,其侧重性以及全面性都不够完善。高等军事院校所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应当是符合中国军事院校特点,具有全面的辅导性,概括性,系统性,以及专业性的科学教材。根据某高等军事院校实例,现使用的教材研究显示此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更侧重心理行为训练。因为目前没有专门的标准,所以出现了许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符合的情况。

2、教师水平偏低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所以许多教师并非专科出身,有的是从其他专业转到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也有自学成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需要教师长期系统的进修,只有优秀的教师水平,才能够保证军人的心理健康。在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军人会因教师的专业性不够,对于许多问题无法给与专业科学的解答,从而影响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积极性。而教师水平的良莠不齐,也是现今高等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极大的问题之一。

3、评估不全面

对于军人的心理健康情况的正确评估,是能体现一个军人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然而调查显示,在军事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情况评估时,多数仅采取了单一的问卷调查式评估方法,这样评估方法是存在很多弊端的。第一,学员作答时的认真性不能保证,许多学员因为有意识地回避心理健康问题,所以不如实回答问卷,使得问卷的准确性受到影响。第二,心理健康评估测试的测试题目并不科学完善,许多方面都没有涉及到,使得得出的结论也缺少全面性。

三、高等军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能够在紧张的军事学习中,保证军人的心理素质。中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军人需具备综合的智力能力,拥有合格的身体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心理素质问题不断地被提上台面,由此可见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性已经越来越强,为培养高质量的军事人才,高等军事院校必须要为军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1、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许多心理问题都与不良的情绪有直接关系。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军人管理情绪的能力,使得学员了解情绪成熟的标准以及自身情绪变化特点,从而学会掌握情绪的方法,有助于建立乐观良好的心境。学会如何控制不良情绪,调动自身积极情绪,是每个军人都应具备的素质。

2、提高抗挫折能力

提高学员的抗挫折能力,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正确而客观的分析挫折原因,寻求解决方法,能够勇敢的面对挫折并且能够走出困境。

3、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是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素质。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环境,并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是当代军人应有的水平。学员在学习中,培养对于现实的正确认识,不盲目幻想,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为日后不同的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4、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在任何情况之下,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都是一项受用终身的技能。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自身优秀的品格,学会如何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与平等,学会沟通与合作,无论是在亲人,朋友,同学或是教官之间,都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都会使学员受益无穷。

总结:

面对高强度的学习,高等军事院校的学员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全球掀起了热潮,高等军事院校应当与时俱进,才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学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着学员的身体健康以及学习能力,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军事院校应当分清主次,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员带来切身的好处。虽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有许多不足,但是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会变得更专业,更全面,更完善。

参考文献:

[1] 阳艳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3(1).

第9篇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毫无疑问,当前的中学生在激烈竞争的复杂环境条件下,心理上会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大可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而大的就会严重的影响着中学生的生活及发展,对未来的生活产生诸多问题。为了让中学生更加健康的发展成长,学校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与措施,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了全面有效的对策研究与分析。

一、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关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两方面的行动,一方面是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授课,了解中学生内心的心理问题并开导解决。另一方面是开设心理咨询室,如果中学生们存在问题与困扰,可以去咨询交谈,教师会为学生排忧解难,但因为此种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只能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着手。从内容上看,心理教材落后,教师讲课方法枯燥,纯理论课的讲授,让许多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心理课程教学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从专业角度上看,大部分学校的心理课程老师都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代授的,都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授课,没有专业的心理知识基础,更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导致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少甚至没有交流,完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二)学校与老师远远不够重视

在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只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任务,虽然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进行教育,但却不被学校及老师重视,沦为形式教育,随时可以占用和取消这门学科,只是敷衍对待,这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心态。而大多数中学生的心态也不注重这方面,常常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做一些别门的功课或是看课外的书,完全不重视感觉可有可无,因此只在形式表面上做到教育,根本达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效果。

(三)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目前,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是尤其少的甚至是没有的,大多数学校的心理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兼职的,做不到解决学生的根本问题。而往往老师的精力也是有极限的,在达到饱和的状态就会自然而然的选择较为重要的并且自己了解的专业进行着重讲授,在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经常会遇到专业性的理论知识总是难以应付和解决就置之不理,久而久之,不但没有起到治疗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反而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消极影响。

二、关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学校加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当前的中学生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处于转折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我们普遍引起这方面的重视,学校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加强宣传力度。例如: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开设专门的主题班会、或是班主任就此问题与家长展开沟通,从这几个角度展开重视,准确的让学校、老师、家长与学生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且按照国家规定的心理健康课程安排,正常有序的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中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为以后中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教师的专业授课素质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在部分学校的不受重视,只是用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导致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学习时缺乏基本的专业性,所以必须要重视其专业性,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情况。要从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学习,让教授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时,能够用最专业的知识为中学生们解决疑难困惑,开解心中的烦躁,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全正确的落实,将心理问题从根本扼杀。

(三)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在心理健康授课过程中,不要只是一味地照搬照抄书本的知识,缺乏沟通交流,让其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是要结合当代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爱好进行针对性的教导,可以在课堂教育时结合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讲授,让中学生便于了解与分析。例如:可以就当前学生的早恋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让中学生能够正确了解青春期的懵懂爱情,做到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与价值观,同时也可以让中学生毫无忌讳的展开发言,充分发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对不同心理状态展开不同的治疗方案,加强中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信任,让中学生更加放开自己,达到真正为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现如今已经越来越被国家、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所重视,在中学生专业知识提高的同时更应注重心理的健康问题,一个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每一位中学生都展开心理健康的治疗,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促进每一位中学生的未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成才之路,201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