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音乐教学技能

时间:2023-10-17 16:20:35

导语:在小学音乐教学技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音乐教学技能

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师;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44-01

随着教育部修订并颁发了新的音乐教学大纲,学校教育也就确立了新世纪新的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符合音乐艺术自身的特征。然而,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音乐课的这一价值并未得到足够地重视。音乐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这样不仅让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这与音乐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驰的,这是新世纪的音乐老师们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我认为应首先从教师们自身做起,在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

一、基础能力

(一)具备“教师”基本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合理的职业动机和浓厚的职业兴趣,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有有浓厚的职业兴趣,才会有强大的力量驱使着你力求方方面的完美。其次,教师本人应有丰富的情感、良好的情绪以及乐观、开朗的心境。艺术是无限美好的,只有真正热爱生活,对美好生活有无限向往以及想像力丰富的人才能传递给别人美的感受。第三,教师应有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

(二)具备全面的音乐能力

1.演唱能力,这在中小学教育中尤其重要,尽管现在有许多的教学辅助手段,但传统的“口头相授”方式却是最直接并最打动人心最易交流与接受的。

2.演奏能力,包括演奏伴奏的能力。

3.一定的形体舞蹈表演能力。

4.一定的合唱指挥、作曲配器能力。

二、音乐教学能力

(一)音乐教学认知能力

1.分析掌握课程标准的能力:中小学教育应是系统化、在国家统一大纲的指导下各学科密切配合,使得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密切关注并自觉执行课程标准,再结合自己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2.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因材施教是教学的核心,因此老师应细致了解教学对象的特性,如学生原有音乐基础、兴趣爱好 、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班级风气、纪律状况等,只有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才能取得成效。

3.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分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中很重要的一步,老师应在不断地熟悉教材中掌握教材,从而制定目标、确定重难点,这需要教师经验的积累,

4.教学设计能力:这里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应注意动静结合、难易结合。

(二)音乐教学操作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人的注意力是有时间性和阶段性的,因此教师的语言应精练少罗嗦,注意逻辑严谨、用词准确。

2.非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行为也称体态语言或态势语,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动作手势 、面部表情、语调抑扬等来表达思想,达到互动交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3.课堂组织能力:现如今中小学的课堂人数多,学生自制力不稳定,学生差异大,因此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将直接决定这节课的成败与否,这里就包括了教师是否能灵活运用各种可靠有效地组织形式以及尤为重要的随机应变能力。

(三)音乐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间断循环往复地交流与反馈地过程,因此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具备熟练地监控能力,这里具体还包括了课堂监控、情境监控、集体监控小组和个人监控,从而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不断地检查、评价和反馈。

(四)音乐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也是教师不应忽视地,只有评价才能知道不足,才能在继续的改进中获得进步。

教师这一职业有其自己的特殊性,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绝不仅仅是那门专业中所给予的,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应在教学之余注重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只有在更大的格局之上对自己提出要求,才能在教学这一神圣的工作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技能;幼儿园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与音乐专业学生对音乐技能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学音乐技能需服务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与业务水平。而音乐专业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则更加传统化、成人化、专业化,综观笔者的音乐教学实践和对幼儿园教师、园长的访谈,总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掌握以下音乐技能,方能更好适应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

(一)掌握基本发声原理

掌握基本发声原理有助于学前专业学生更好的把握歌曲的演唱技巧,以便在今后的音乐教学演唱活动中科学合理的保护幼儿的嗓音,且将发声基本原理自然运用到平时的说话中,避免在嘈杂的幼儿园环境中过度用嗓而损坏声带。

(二)具备较强的儿童歌曲演唱能力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歌唱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教学的主力军,具备较强的儿童歌曲演唱能力是必然的。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基本发声原理的基础上,把握儿童歌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唱技巧,把握幼儿心理,准确的通过演唱儿歌传达歌曲意境。

(三)具备儿童歌曲弹唱能力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儿童歌曲弹唱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能力要求,掌握这一技能更有助于歌唱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使歌唱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化。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幼儿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利用钢琴的弹奏调整教学进度的快慢,利用钢琴弹奏对重、难点进行反复练习,从而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

(四)具备幼儿园音乐活动组织能力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生活中,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教师是音乐活动的实施者与参与者,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备较强组织的能力。在有些幼儿园具有自己的每周活动,或音乐节,或在六一儿童节等这样的活动中,需要教师积极调动幼儿的兴趣,创造性的编排组织活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以下几点知识:歌唱形式的编排、声乐与舞蹈、器乐的融合、基本合唱、器乐指挥的运用。

(五)具备较强的视唱识谱能力与乐理知识

对于这一技能要求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刚入学时音乐处于零基础状态,甚至大多数学生处于不识谱和音准严重缺失状态,这就需要学生加强对识谱视唱的练习,识谱视唱直接关乎幼儿园音乐课程的开展,尤其是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针对这一现象,需要教师对学生音准进行循序渐进训练,从音阶搭桥练习开始,培养学生的音准概念,大量进行读谱练习,加强学生的识谱能力。乐理知识是音乐学习的理论基础,一个好的视唱读谱能力和坚实的乐理知识可为音乐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发展现状与原因

(一)音乐理论知识匮乏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匮乏可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方面,学前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健全;一方面,学生自身不够重视。本科院校学前专业所开设的音乐理论相关课程除了《乐理与视唱练耳》以外,其他音乐理论课程几乎没有。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时,更多的是对教师所传授技能的训练,而缺乏音乐理论支撑的音乐技能学习,也只能是模仿式的学习。学生无从了解幼儿音乐的真正内涵,表演显得愈发空洞肤浅。例如:儿歌《一分钱》,这是一首代代相传、家喻户晓的儿童歌曲。此曲歌词的朴实无华,形象鲜明,极富儿童气息。歌曲为五声调式、一段体。旋律一开始就用四度大跳音程和全曲最高音来烘托小主人翁“我”做了好事后的喜悦心情。歌曲共计四句,第一句节奏前松后紧;第二句节奏前紧后松,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三乐句采用移位方式,节奏上也较之前两句发生了变化;第四句结尾采用了只说不唱的念白手法,使歌曲更加富有情趣,耐人寻味。学生在演唱此类歌曲时,仅是凭着童年时的歌唱记忆及对歌词表面意思的理解去演唱歌曲,却不知歌曲的由来及乐段的处理。这与课程的开设有一定的关系,可开设《儿童歌曲创作》《儿童歌曲赏析》等理论课程,从而拓宽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其次,就音乐理论知识匮乏这一现象,也与学生自身是密不可分的。就笔者担任《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在课堂上,学生对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等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显得烦躁与不屑。学生甚至认为这些理论知识与自身毫无关系。在讲解和弦与调式调性时,笔者要求学生课后结合所学内容在钢琴上将各个调的正三和弦弹出来,以便为钢琴即兴伴奏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但就“还课”情况来看,很少有学生课后在认真完成,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会去练习。长此以往,教师所传授的音乐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学习发展将不能成正比,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也就无从提高。

(二)音乐技能缺乏专业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技能缺乏专业性可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方面,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通常在音乐技能课即将结束时,教师都会实时给出课后技能练习任务。但是据下节课的“还课”情况来看,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加紧技能练习,以致不能很好的掌握上节课所学内容,从而扰乱教师的教学进度安排。其次,在音乐技能学习,例如声乐学习中,有的学生在努力的练习发声,但却很难达到教师的要求。这种由于嗓音条件先天的差异性导致学习效果的降低,这类学生在得不到教师及时的关注时,容易产生厌学或怕学的状态,进而影响音乐技能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发展策略

(一)课程设置规范化、宽泛化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应当规范化,宽泛化。学前教育专业是面对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掌握多方面的音乐知识,而不只是唱歌、跳舞。一个没有文化理论支撑的艺术表现是空洞的,是肤浅的。相关音乐课程包括《儿童歌曲创作》《中、西方音乐史》《音乐欣赏》《合唱》等课程的开设更有益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学习。

(二)高校教师幼儿音乐素养的提高

目前高校音乐技能教师大多是音乐专业出生,而面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的学习缺乏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传授的音乐技能知识更偏向于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而脱离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教师应当利用课余时间多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园音乐活动开展现状,通过与幼儿优秀教师、园长的沟通学习,第一时间把握幼儿园音乐发展动态。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将音乐专业与幼儿音乐教育紧密结合,深入研究幼儿音乐教育,提高个人音乐素养。

(三)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关注

众所周知,音乐专业的学习与天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音乐学院某些课程设置为小课的因素之一。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以大课为主,在技能训练中,有些学生由于先天条件的限制,表现为嗓音条件弱,声带不易闭合,音色不够明亮;舞蹈方面,身体协调能力差、节奏不敏感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共性的把握有利于时间的集中利用,个性的关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使学生建立自信的学习状态。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音乐专业 技能课 网络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音乐专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高校都设立了音乐系或音乐学院。在音乐专业教学中,技能课(如钢琴、声乐、器乐、舞蹈等课程)占有重要地位,而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及考试的各个环节都与其他专业课程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一方面音乐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另一方面由于技能课程的特殊性而导致教学资源不足及管理水平滞后的状况。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设计一个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对音乐技能课教学考试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地记载、管理,同时为教学水平的评估与分析提供第一手的数据。

一、高校音乐专业技能课教学、考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音乐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形式基本上有个别课与小组课两种,其中小组课可以看作是个别课的变化形式。音乐技能课采取个别课的教学形式是由其特殊性决定的。音乐技能课的教学内容有记忆性知识点和习得性技能两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检查学生对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不断纠正学生在动作、方法上的错误、疏漏,而每个学生的问题可能都不一样,因此技能课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采取一对一的个别课形式,而不能是大集体课。同时,由于学生对技能掌握的情况不同,熟练程度会有变化,教师需要不断对演奏(演唱)作品、演奏(演唱)要求进行调整,因此,不能对所有学生施行一成不变的课程计划,而需要灵活的、因人而异的教学。

音乐技能课的考试通常是教师通过现场观看学生的表演,考察其对作品的演绎,对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的掌握。这种考试形式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同教师对作品的理解有差异,导致对学生的评价出现分歧;又如学生的考试作品不相同,考试前登记考试作品需要很长时间,而且经常出现错漏,影响考试进行。

二、高校音乐专业技能课教学考试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

基于上述考察,笔者认为音乐专业技能课教学考试网络管理系统必须能够针对该课程的特殊性,既能够记录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又能为学生提供考试登记,为教师提供网络评分功能,提高教学考试的工作效率。

该系统的具体设计思路可分为三大功能,分别是学习情况记载功能、考试登记评分功能、教务管理对接功能。同时,系统分为三级权限,分别是学生权限、教师权限、教务管理权限。

学习情况记载功能的设计思路是教师用自己的账号密码登陆该系统,进入教学记载模式界面。该界面可以填写上课周数、教学计划、上课内容、完成情况、作业内容等,按照每个学期的学时数进行详细记载,既便于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系统地了解与设计,也便于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情况。当学期结束,该功能能够自动生成一份文档用于存档,便于教务管理、教务检查评估等。

考试登记评分功能的设计思路是在每学期考试之前,规定时间对学生开放登记,学生可以按照考试要求填写考试登记表,包括考试作品的作曲家、作品名称、作品号等。当规定的开放登记时间结束,系统自动按照学生所属专业与授课教师进行分类,生成文档,进入待审核状态。然后教师在规定的开放审核时间内登陆该系统,对学生的考试登记表进行审核,如果没有异议,则通过审核;如果有异议,则让该学生重新登记,否则取消考试资格。考试时,由教务人员登录该系统,对现场教师所打的分数进行现场登记,由系统按照设定好的算分规则(如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再平均)得出考试成绩。

教务管理对接功能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与学校教务部门的沟通,在该系统中设置能够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对接的接口,将学生信息导入该系统,并在考试结束后将考试分数导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该系统的三级权限设置的设计思路是为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人员分配登录用户名与密码,其中学生与教师的登录名与密码由学生或教师个人进行维护和管理,教务管理人员的登录名与密码则由主管教学的领导或教务工作人员使用。学生权限用于登录该系统,修改本人登录密码,填写考试登记信息及其他需要填写的信息;教师权限用于登录该系统,修改本人登录密码,在规定时间内为学生打分(平时分),填写学生学习情况记载表(并修改),审核学生的考试登记信息;教务管理人员拥有该系统的最高权限,可用于登录该系统,登记并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姓名、学号、登录名与密码及其他身份信息),登记并修改教师基本信息(姓名、工作证号、登录名与密码及其他身份信息),登记并修改各项分数及其他需要登记和修改的信息。

三、高校音乐专业技能课教学考试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及意义

在实际开发编写过程中,使用的开发环境是Windows 7平台,Myeclipse 10.0,数据库是MySQL5.6,管理工具是Navicat,服务器软件是Tomcat 7.0,所用技术包括JSP、Servlet、Javabean、Html、CSS、Javascript,前端采用Bootstrapt框架,后台使用MVC模型。系统程序编写过程中有过一次重大修改,修改后的版本前端界面更加美观,后台程序更加严谨安全。上网运行后可以有效防止SQL注入攻击,对用户密码采取了安全的加解密措施。

该系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将技能课教学内容以电子文档的形式记载下来,便于分析、考核、总结,提升教学质量。第二,提高教学考试的工作效率,减少考试登记统计环节的错漏。第三,对学生技能课的学习进行系统地记载,方便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效果的分析与总结。第四,系统报警提示不合要求的考试作品登记信息,规范技能课教学考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语

第4篇

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小学音乐学科的地位缺失。集中表现为:开课严重不足,缺乏专职教师,缺少教学设备。其二,小学音乐教学存在“不作为”现象。“不作为”现象,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质量不高,有效性不强。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未能达到《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其三,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落后。主要表现为:忽视学生的参与,使学生丧失自主感受以及体验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和目标

小学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美育人,又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人格,最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音乐知识与技能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具体包括四点。一是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例如,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节拍、旋律、音色、调式、速度和力度等,熟知音乐的风格流派、体裁形式和常见结构等。二是掌握演唱、演奏和创作的初步技能,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识读乐谱。三是初步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了解中外音乐发展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四是了解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三、如何深化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1.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小学音乐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小学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务必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具体有两点。其一,小学音乐学科具有相对完整的内容,既属于智育的范畴,具有独立性,又对其他学科的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其二,尊重小学音乐学科的学习规律。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加强音乐审美,具备音乐能力;另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学应保证充足的学时,其他课程不能占用小学音乐课程的课时。

2.改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改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有两点。其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获得一定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二,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依靠灵活、有趣的教学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体悟音乐的内涵,从而喜爱音乐。例如,有的教师用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给学生示范音乐,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热爱音乐,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又如,有的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将讲台变成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决定表现音乐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其三,开展课堂教学实践。首先,教师可根据歌曲的律动,编排舞蹈,以使学生通过舞蹈感知音乐的律动。其次,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扮演角色或开展游戏等方式,进行音乐教学实践,以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

3.提升小学音乐教育资源的水平

第5篇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

音乐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虽然小学音乐教育的地位逐渐提高,但是小学音乐中的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还有待认同和提高。

1.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未被明确确立。

审美教育即美育,其最终目的是以艺术美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塑造完美的人格。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音乐教师都忽视了审美教育这一核心内容,比如在唱歌课上。很多教师只是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歌,即使进行识谱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机械重复,学生也不怎么感兴趣,很少跟学生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所表达出来的情感等知识;在音乐课上,大多数教师一味给学生灌输乐理知识,学生被迫学习,不能实际应用。

2.专业化倾向使审美教育的作用难以发挥。

音乐是精神生活和感官之间的桥梁,音乐审美教育能够让小学生从音乐的气质、情感、形式等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进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中,专业化倾向比较严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审美教育作用的发挥,使得音乐课偏离艺术教育的轨道。比如音乐教学中常见的“视唱练耳”,实际上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活动,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重视的是讲授,忽视学生参与,重视知识技能训练,轻音乐鉴赏。

二、做好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途径

1.摆正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出发,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学。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还停留在听觉上,所以这个阶段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应当是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向往,使他们学会聆听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诸如跟着音乐跳舞等。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接受了一部分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对音乐也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所以“感受美”是这一阶段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首先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必须让学生学会感知,学会听,用审美的耳朵去发现音乐中的美,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音乐布置场景,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审美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只有充分发挥想象,才能将音乐的情感表现出来。最后就是审美合作能力,音乐的表现艺术是多元化的,包括个人表现形式,也包括集体表现形式,因此学生要学会合作,共同表现美、创造美。

3.处理好技能教育和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

音乐知识技能教育和审美教育都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音乐知识技能教育和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所表现出来的要素,进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与此同时,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也为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提供了捷径。

第6篇

一、树立教学专业发展理念,引领小学音乐教师争做专家型教师

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支撑下,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教育理念支配着教育行为。小学音乐教师不被淘汰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更新观念。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不懈地学习音乐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教学技术手段,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锻炼教学综合能力。小学音乐教师还应树立新型师生观,师生平等,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强化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考验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争做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作为的专家型教育工作者。

二、完善指导教师制度,发挥传帮带作用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靠自身不断学习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汲取教学智慧和技巧,另一方面需要虚心地向同行老教师请教,汲取老教师的有益经验。完善小学音乐教师指导老师制度,以师徒关系为纽带,发挥老教师和中年骨干教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通过实施“一对一”的导师制度,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指导,促使小学音乐教师尽快适应和胜任教学工作,帮助小学音乐教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实现教学专业成长。安排小学音乐教师每学期指导老教师随堂听课,掌握课堂节奏,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指导老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听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并及时将听课情况与小学音乐教师交流指导,切实点评,指出优点和确定,促进小学音乐教师尽快成长。

三、牢固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具备新型教学手段

21世纪的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而且要提高自身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内化为教学本身。小学音乐教师有机组合各种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交流协作等学习活动,并积极探索和组织学习开展信息技术环境有的学习方式。如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远程协作学习等,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信息化是每个学校突破性发展的必备之方式,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承担起顺应信息化大潮的重任。

四、完善小学音乐教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学教研的热情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竞赛是促进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了解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窗口。为了全面推进教学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音乐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学校应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搭建小学音乐教师展示平台,举办各类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竞赛。按照“适度竞争,突出优秀,激励进取,兼顾公平”的原则,设立奖励等级及名额,制定评比方法和评比规则,让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技能竞赛中研究教学、改善教学,打磨教学技能,促进小学音乐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教学技能竞赛中,小学音乐教师展现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风采,进而激发了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和提高了教学研究能力,促进小学音乐教师用研究与反思的眼光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把研究成果用在改善自身教学和提高教学技能上。学校鼓励小学音乐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研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引导小学音乐教师用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反思能力,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五、加强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培训,将培训学习常态化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洋溢着时代气息,强调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育原则,使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有了质的变化。面对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高师声乐教育改革也己提上日程。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是基础教育的根本,只有培养出适应基础教改新要求的高素质教师,才能更好地贯彻和执行改革的目的和意图。自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音乐课程被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随着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在2011年教育部针对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整和完善。基础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教学内容的绝大部分,歌唱教学又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反射到了高师音乐教育声乐教学的培养模式中。因此,需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构建声乐课程的综合性设置,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一、打破师范声乐教学上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单一型转向复合型、创新型,而作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师范教育,在各项事业改革的大潮面前也面临着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传统的高师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基础上,即专业音乐教育加教育教学类课程。这种直接的套用模式显然过于单纯和理想化,造成了学生重专业技能、轻教学理念的行为态度,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不热爱教学、不懂得教学的局面,

一味追求舞台表演艺术,对教学工作只是按部就班,依大纲行事,缺乏探索教学、安心教

育的意识。必须实现以教育技能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声乐教学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中小学音乐新课标实施的今天,这种模式逐渐脱离了培养目标。也是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同时还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声乐课一般是贯开展大学的所有阶段。通过系统的歌唱发声呼吸训练,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使学生具备演唱中外歌曲、本土的地方民族音乐。从而在将来的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能声情并茂的范唱使学生体验到歌唱艺术的美秒之处。

二、声乐教育要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高师声乐教学应该围绕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性地从声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实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创新的精神,有丰富的相关知识,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重视声乐理论教学

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音乐教师,要有丰富的相关知识。不仅要有较强的声乐歌唱能力,还要有声乐理论知识的讲授能力,以及声乐唱歌的教学能力等。但多年以来,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多以示范性的教学方式,缺乏声乐理论的教学。尤其是在一对一的声乐课中,很多教师只是注重声乐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声乐理论知识的讲授,声乐理论没有系统的讲授,导致未来的中小学音乐准教师只掌握了一定的声乐技能,没有掌握必备的科学的声乐理论知识,只知道自己歌唱,而无法进行教学,讲不出唱的理论。而实际上声乐的教学内容不只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运用,还有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声乐理论知识就像一颗树的根基,如果没有扎实巩固的声乐理论做指导,那只会停留在一种感性的、表面的认识,将会给声乐学习和日后的教学工作带来不少的困难,就会影响到学习和工作。所以,要把声乐教学建立在科学、系统的声乐理论基础知识之上,根据声乐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来开设声乐理论课,从音响学、生理学等角度进行全面的讲解, 比如:歌唱的姿势、发声基本原理、发声器官的构成、声乐与艺术语言、声乐发展史等。从而让学生认知与了解声乐学科的理论知识,提高音乐素养,为声乐技能教学做好理论储备,为今后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成为不仅能唱,又能讲授如何唱,具有较强声乐唱歌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

(二)集体声乐教学的尝试

一对一教学是传统的、沿用至今的声乐教学方式。它能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音乐综合素质等特点,选择适合个人的声乐教学方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材施教,充分地开发学生音乐潜能, 突出学生的艺术个性,有很强的针对性,声乐教学果明显,符合声乐表演艺术的特殊规律,是学生掌握发声技法的最好途径。但是,针对我们的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并不适用,我们将来面对的中小学,面向的是全体中小学生,而不是专业学生。

为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尝试集体声乐教学。集体教学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有很大的教学优势,比如:歌唱的姿势、正确的呼吸方式、声乐理论知识、发声的基本方法、发声器官的构成、喉咙的打开、共鸣训练等等。同时在中小学中开展合唱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在素质教育方面合唱教学也是重要的形式之一.通过合唱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协作精神和高尚完美的情操,培养青少年的整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占有很重要的位也可以利用集体声乐教学进行合唱、重唱形式的声乐训练,如:男女生合唱、对唱、二重唱、三重唱、小组唱等。把集体声乐教学与一对一声乐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声乐教学方式,让一对一学习与集体课学习互补,营造出“活生生”的教学形态,在集体声乐教学中培养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交流合作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三)重视声乐实践教学

声乐是也是一门表演性、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属于舞台艺术实践的范畴。不能因为高师声乐教学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就忽视了艺术实践的重要性。艺术实践是在声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延伸与完善,是声乐课堂教学成果的一种展现方式。缺乏艺术实践的声乐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声乐教学需要依靠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声乐技巧作为基础,而艺术实践却是我们声乐课堂的一种真实的反馈,理论与技巧的最好表现形式。把声乐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声乐教学,为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广阔的艺术实践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自主地进行创编实践活动,挖掘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声乐艺术潜力,锻炼他们在各种晚会中、音乐活动中的组织能力、节目的编排能力。将声乐的节目多样性的展现,比如:情景剧、音乐剧、歌伴舞、合唱等。通过声乐艺术实践不仅丰富了声乐理论知识,还巩固了声乐技能技巧,使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逐步走向完善,从而培养他们具有多元化的教学能力。所以,重视声乐实践教学,是高师声乐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振兴民族在于教育,振兴教育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培养出适应中小学《标准》要求的音乐教师,这将是高师音乐系科今后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与创新,让声乐教学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马达.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现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3.

[3]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教育出版社,1999.

[4]王远.高师音乐教育要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J].中国音乐,2005.

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通化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做了定量分析,反思了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1年7月,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在这项重大的改革中,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承担着不可替代和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他们是开展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力量。高师音乐教育是基础音乐教师培养和培训的主要渠道,高师音乐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基础音乐教师素质的建构。在新课标实施多年的今天,研究高师音乐教育如何适应“新课标”要求下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音乐教育人才、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市场的需求、改变传统专业化的培养观念,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策略等,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

1.教师音乐专业知识不全面、知识结构失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毕业时由于受所学专业及爱好的限制,在音乐的某一领域很有特长,或在声乐方面、或在器乐演奏方面、或在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但偏科现象比较突出;还有的音乐老师在音乐教育教学、音乐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标准方面的知识明显不足,对国内外教育思想及相关学科知识特别是姊妹艺术知识、艺术之外的文化知识、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等方面明显薄弱,知识结构失衡,不能更好地胜任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学技能参差不齐。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音乐教师虽然具有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具有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但实际教学水平却很有限。如在与教师交谈的过程中,一位教师这样告诉我们:“一支歌,我能唱好,能处理好换气、换声、声带的控制及高低音的处理,但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技巧,我却不知道用什么教学方法”。

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普及程度不够。音乐作为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为一体的学科,掌握、运用多媒体方法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调查表明,有60%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从来没有用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有27%的教师也只是在上公开课时偶尔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而平时很少或根本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在中小学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一些教师还不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4.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违背了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律。在音乐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由于受师范专业教育的影响,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的鉴赏与理解;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重音乐课程的辅德价值,轻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从而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及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也导致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和艺术性的丧失。

5.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运用新课程标准。在当前实际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理解得不透彻,也不知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只是过分地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他们对音乐体验的过程和参与态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音乐成绩时,主要是看他们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与水平,即仅仅重视音乐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的培养。

总之,大多数音乐教师都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基本能够根据课本的要求安排、组织一些音乐活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音乐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教育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定位不准,即在培养目标上与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要求还没有接轨。

二、反思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高技能化的培养模式。音乐师范院校教育分科过细、专业性过强。当一些已毕业或在读的师范生被问及所学专业时,大部分回答的是:我学的是钢琴专业、我学的是声乐专业,而很少有人说我学的专业是音乐教育。从上面的问答,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楚,也比较模糊,这和我们音乐师范教育专业化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其结果就是淡化了音乐师资队伍的教育职业意识,形成重技能、轻理论、片面追求单一技能提高的学习导向,培养出的部分教师专业技能单一,知识面较窄,导致教师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这与音乐教育对教师教学素质全面化的要求是相悖的。

2.课程设置和内容比例等不尽合理。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音乐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追求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窄、专、深的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之间缺少横向联系,缺乏互相渗透和整合,课程结构比例失调。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综合文化知识,就会使文化课程形同虚设,无法起到真正提高文化素质的作用,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低。这种以专业音乐院校教育模式办师范音乐教育的做法,难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与学生将来就业要求不相符合的发展趋势无疑也是对学生前途的一种误导。

3.教学沿用专业院校的方法,没有师范院校特色。在教学中,由于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的现象,使学生在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上偏离了师范院校音乐教学目标的方向。他们只重视对选修、主修课,及唱、奏技巧的学习,而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不重视,致使学生从事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较弱,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观念不牢固,不能与音乐新课标的需求相适应。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与基础音乐教育相脱节的现象。高师音乐教育忽视来自基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声音,没有及时地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音乐教师创造条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节目编排等方面的能力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毕业生到了教学岗位后才发现,由于在学校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不够全面,而无法胜任基础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由此可见,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着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水平,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几点构想

1.发挥高师音乐教育的引领,建立以地方高校为依托的音乐师资培训基地。作为音乐教师培养基地的地方高校,应在当地各市县建立培训基地,积极干预中小学和社会音乐教育,发展非全日制成人音乐教师教育,为当地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效的业务培训。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在专业理论、技巧上进行培训外,还要开设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法等有关课程。结合实际,采取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课堂调查法等更直观、更生动、更具思辨性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在观察、体验中增长教学经验,在评价、质疑中反思各种教育现象,在调研、讨论中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步提高。通过熟悉教材、分析教材、课例研究,加深在职教师和“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高师音乐教学模式应呈现多元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建立适合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说,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讲解、相互辅导、共同提高,使学生在边做、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致力于把音乐教学作为各种感性体验、探索、发现和认知的手段,从而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综合智能。二是专业教师应到基层学校去挂职锻炼,这样有助于了解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当前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三是要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走出校园,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习和教育观摩实践,参加社会上组织的一些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四是要把专业教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把教育原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让学生从入校学习开始,就面临作为一个未来基础教育的教师所应接受的种种挑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作为一个现代合格的人民教师的专业思想。

3.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需要为出发点设置音乐专业课程。在课程地设置和安排上,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既要考虑适合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要针对“新课标”内容中的四大“教学领域”和学生实际,以及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设置课程。要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突出学生学习领域内容的整合性和综合性。基础音乐教育应多以活动课为主,要适当增加一些应用型技能课的时数,如即兴伴奏、乐队编配常识、舞蹈编导等,以丰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课外艺术活动的组织能力。

4.高校音乐教师要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推动教学创新和改革的基础,具备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方法和新的教育技术,是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素质的主要标志。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应彻底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仅仅当做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要注意搜集教育信息,了解代表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观念、研究成果和教改思路,要主动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5.立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体现师范性。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要坚持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教育教学要紧紧围绕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进行不断的研究,及时对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做到教育教学能够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及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要求,真正体现出“师范性”,并在实践中找出与基础音乐教育要求的差距,从调查中了解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制定具体措施,使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成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坚强后盾。

6.积极构建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目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高师音乐专业“师范性”的象征。针对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一学期安排仅一次实习的方式,对此,要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即要将学生的教育实习安排在学生入学到毕业学习全过程的始终。包括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教材教法研究、教学实践、教育实习等活动,还包括课内教育实习与课外教育实习、校内教育实习和校外教育实习、有形教育实习与无形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教育实习方式。这些实习方式以其“长期性”为最大特点,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如果这种实习方式能够真正在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中实施与推广,将对基础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7.培养学生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力。随着时代的前进,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还要培养学生把传统技能与现代教学技术融为一体、协同互补以及应用开发利用CAI教学课件等能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通过电脑网络学习音乐的边缘学科知识,为未来基础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技术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8.充实、完善教材体系。针对目前教材中缺乏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介绍的问题,要鼓励高师音乐教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结合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对现有教材进行拓展与整合。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各种音乐教育资源,建设富有地方文化特点和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不断地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培训,使教材能更适合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荣达,从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谈音乐教师继续教育[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1,(3)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音乐渗透;审美教育

在小学的音乐教程中,要将审美教育融入课堂,使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水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只有认识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音乐可以通过优美的韵律、悦耳的声音去净化人类的心灵,熏陶人的情操、启发人的指挥,从而提高了人们的世界审美观,并对其进行全面的美化。音乐是一门伟大的情感艺术,所以对音乐的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音乐教育课程的主旨,是对学生进行启蒙性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好感度。音乐教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爱上音乐、了解音乐并学会欣赏它,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

一、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许多小学音乐教师把基础技能知识作为音乐教学的重点,从而忽视了对音乐审美的教育,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小学音乐课程,因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课程中,只会重视一些重点的科目,从而忽视音乐的教育。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本身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只重视对技能的培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而忽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健康发展,这会导致学生审美能力的欠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只熟读音乐技能,而无法做到对音乐的深入了解和感受。

(三)音乐教学课乏味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真正了解音乐审美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抽象理论知识教育。这种没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无法对音乐进行全面的接触和感受,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而单调的教学模式,只会让音乐教学变得死板乏味,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手段单一,缺少学习兴趣

在进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一些教师不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视。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死板和落后,导致无法激发学生对音乐审美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音乐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发现并挖掘音乐的美

创造美的意境,是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的第一步,让学生进入一个美丽的意境中,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站在音乐创造者的环境中,去感受音乐的灵魂。创造一个美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改善音乐教学课程的沉闷、减少学生开小差的情况。在音乐审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美的内涵,而要想挖掘音乐内在的含义就要从旋律、节奏、和声以及角色这四个方面出发去感受和解析。教师要对音乐的形式美进行重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表现自己的舞台。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根据音乐所传达的意境表现出各种动作。让学生真正在音乐当中,感受音乐传达的情感、了解音乐。使其在精神世界上获得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对音乐的美进行体验,在艺术中,体验美的同时并将这种感受美的形式升华为对美的欲望和动力。旋律、节奏、和音和角色的组合变化,造就了音乐的千变万化,让学生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想和自身的共鸣。

(二)教师要加强对音乐课程的改进设计

教师在音乐审美教育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不断对音乐课程教学进行改进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在课堂的设计方案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价值观,使其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和音乐的审美中。教师要做到全面的分析,以达到吸引学生爱上学习的目的,将学生带入音乐审美的意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学科,必须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当代的音乐教育课程,不应单单只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更多的是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教学。小学是音乐教育的启蒙时期,只有加大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其在音乐上的掌握能力及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春.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审美教育[J].当代教育,2014(08).

[2]金海兰.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问题解析[J].科教动态,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