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8 10:18:52
导语:在现代卫生医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全文第一条 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适应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医(包括中西医结合)医疗、教育、科研等活动及其管理。
第三条 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中西医结合,团结、依靠中西医药人员,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立足于创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学现代化和国际化,为人民健康服务。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第五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是本市中医工作的主管部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工作。
各级计划、财政、人事、医药、科技、教育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发展中医药工作。
第六条 市和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各区、县行政区域内政府设置的独立的中医医院或者中医门诊部不得少于一所。
综合医院应当开设中医科室,并设置中医病床;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开设中医急诊。
地段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应当开展中医医疗执业活动。村卫生室应当运用中医药预防、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
第七条 设置、撤销或者合并中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医疗机构管理的有关规定,向市或者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其中,撤销、合并中医医院的,必须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未经本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中医医疗执业活动。
第八条 中医医疗机构配备的中医药人员、业务用房和医疗设备应当达到国家和本市的标准。
其他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执业活动的,应当配备相应的中医医务人员。
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的中医科室开展门诊、住院诊疗活动的,其中医治疗率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中医事业经费的投入。中医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卫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发展中医专项经费,用于扶持中医医疗、教育、科研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点项目。
中医事业经费和发展中医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十条 本市鼓励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各界、境内外人士以各种形式资助发展中医药事业。
第十一条 中医药的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应当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发掘和推广有独特疗效的中医诊疗技术,提高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对国家和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特色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项目,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医疗场所的设置、医务人员的配备、资金的投入、设备的添置、约定医疗机构的定点选择等方面采取优先扶持措施。
第十二条 本市鼓励西医药人员学习、运用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诊疗技术,鼓励中医药人员学习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鼓励中、西医药人员共同研究中西医结合理论和诊疗技术,促进医药科学的发展。
第十三条 中医药高等院校应当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教育,重视中医临床经验和现代医药学理论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中医药专业水平和现代医药学知识。其他医药高等院校应当设置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
医药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院所应当有计划地培养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科的研究生。
第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稳定和发展中医药专业技术队伍。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培养中医药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业务骨干,制定培养规划并组织实施。
医疗机构应当组织和支持在职中医药人员参加经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十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和保护名中医药专家。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当采取专项措施,做好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总结和继承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继承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师承教育,为师承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师承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市人事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举办面向社会招生的非学历中医教育,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 全社会应当重视和支持中医药文献的收集、整理、翻译、出版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落实经费,支持出版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中医药著作。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保障措施,加强本市中医药领先学科的建设,支持单位、个人开展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的研究,做好中医药新技术的开发工作,促进中医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科研院所、医药院校、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应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中医药防治,中药单方与复方的开发和中药剂型改革等开展研究工作。
本市依法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和中医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 中医药学术团体应当有计划地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组织中医药咨询服务,宣传中医药知识,组织或者协助组织中医药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二十条 本市鼓励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及医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和地区间的中医药合作与交流,吸收和运用高新技术开展中医药研究,推进中医药产品的开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第二十一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应当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列为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服务的约定医疗机构。
患者前往中医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按照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结算。
第二十二条 下列项目的评审和鉴定,应当成立专门的中医评审、鉴定机构或者安排一定比例的中医专家参加:
(一)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二)中医医疗、科研机构的评审;
(三)中医药科研课题的立项和成果鉴定;
(四)中医医疗事故的鉴定;
(五)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项目。
第二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开展中医医疗、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有突出成绩的;
(二)捐赠有价值的中医药文献或者有独特疗效的方药和中医诊疗技术的;
(三)在发展中医药事业中有其他突出贡献的。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未按规定设置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中医病床或者未开展中医医疗执业活动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可给予通报批评。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撤销或者合并中医医疗机构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可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擅自从事中医医疗执业活动的,由市或者区、县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和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举办面向社会招生的非学历中医药教育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三款规定,截留、挪用中医事业经费或者发展中医专项经费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归还,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1998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医的特点一、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人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1.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若干 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
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
二、 辩证论治
1.概念: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所谓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
所谓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辩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辩证论治的过程,实质上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
2.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疾病是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的,而证则是疾病过程中典型的反应状态。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辩病又辩证,并通过辩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
例如感冒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又常表现为 风寒感冒和 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只有辨别清楚是风寒还是 风热,才能确定选用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方法,给予恰当有效的治疗,而不是单纯的见热 退热头痛医头的局部对症方法。
三、相似观念=现代分形观----中医的三个哲学观
关键词:中医;社区;影响因素;对策
1中医进社区的影响因素
1.1中医力量后劲不足:许多中医院校,在向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方向发展,对中医学生的培养越来越少;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填鸭式理论学习,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指导,这种培养模式与中医是种非常私人化的经验医学实际相背离[1];现有中医人员多为中老年医师,后继乏人;社区中医人员因工作苦而报酬低,流失严重,使得中医阵营越发萎缩[2]。
1.2中医理论深奥抽象,缺乏完善的科学评审体系: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难以像西医那样形成形象化思维,对其作用机理的阐释也难以像西医那样“形象、科学”。中医实验研究也难以简单地盲目套用现代统计学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所以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常被认为不科学,其发展前景受到质疑。还有人用现代科学思维来理解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技术,导致对中医理解简单化、片面化,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发展。
1.3中医药学得到社会理解与认同不够:在现代科技全球化大环境下,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弱化,现代医学对疾病预防和救治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原有的一些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又由于对中医药知识正面宣传和普及不够,而诸如“中医不科学”、“取消中医药”的负面宣传却一度甚嚣尘上,导致人们对中医药学理解与认同度降低[1]。影响了中医进社区的步伐。
1.4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与中医发展相比,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中药培植与研发基地缺乏,中药资源总量不足,利用不充分,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欠缺。名厂、名店、名药缺乏,满足不了社区居民需要。出口的中药植物提取物只是原料形式中间产品,没有终端产品。
1.5中药房没有与中医同步走进社区医疗机构:一些社区点甚至中医示范点,虽然引进了中医科室,但是却没有自己的中药房。病人拿到处方后,要到医院外药店去配药,这一方面给病人带来看病与抓药分家的不便,另一方面,也给病人带来一定风险:药物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难以避免因理解差异而导致外面药店错配药物现象。另外,因为医院与外面药店信息不相通,还可能出现一个药方,要到几家药店去调配,甚至出现某些中药市场缺货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麻烦,有时病人宁愿多花钱而选择西医西药,从而影响了居民对中医的选择。
1.6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称:医疗市场不规范,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称,导致医疗机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因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拒绝疗效显著而收费低廉的中医适宜技术。
1.7政策支持不力: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试点还存在被动、畏难情绪,抱有观望态度;部分地区政府、卫生部门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跟不上大卫生观要求,对中医药进社区服务的必要性理解不够全面,宣传不力,政策保障和体现政府行为不够全面、持续[3,4]。虽然不少地方已经将中医药纳入医保范围,但是却有种种限制。
1.8居民对中医药需求不足:居民对中医药需求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正面宣传不到位,居民对中医药认识不足,还缺乏信任度。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医学界一些学者大肆宣扬的中医不科学,是伪科学,应该取消等言论的负面影响,导致居民对中医药产生偏见和排斥心理。
2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作用的对策
2.1采取多种方式将中医药引进社区:(1)中医院延伸办社区医疗机构,并选派技术过硬的中医师定期前往巡诊。(2)大的中医院建立由名中医领衔的专家工作室,与社区医疗机构结对子,签订“名中医进社区”协议,定期到社区巡诊。(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名中医到社区坐堂,并定期到基层巡诊。通过上述种种方式,让名老中医进社区轮流坐诊,使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专家服务。(4)开展“专家课堂”活动,请专家定期到社区讲课,传授养生保健之道,发挥中医药知识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5)根据中医理论,随着季节的变换,制做四季养生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定期举行宣传义诊活动,手把手教居民如何煎药、合理配餐,不断提高居民健康行为[5]。
2.2加速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引进: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首先,必须重视适合于社区的中医药学生的培养。(1)优化课程结构:因地制宜,按需设课。(2)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体现特色,保证教学质量。注重临床与实践,抓好传帮带工作。针对针灸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示范指导来加强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准确把握。其次,要加大对社区中医药人才引进,并通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各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2.3政策倾斜,改革社区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大中医药在医保中报销比例,缩小限制范围。各级政府还应加大对中医进社区资金支持力度,使一些看似不挣钱的中医适宜技术能被利用起来,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服务市场,制定、完善中医药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改革社区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使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协调发展;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体现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与发展前景[6]。
&n2.4促进中医与中药房协调发展:政府要加大对社区的资金支持与监督,使有中医科室的社区医疗点能拥有自己的中药房,以保证居民安全、方便、及时就医抓药。
2.5注重中医中药在社区中的作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统一思想,提高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提供政策支持,进行中医进社区网络化管理。将中医技术融入“六位一体”的每一环节,制定慢性病、常见病中医药预防及辩症治疗方案。定期在社区举办中医保健讲座,针对社区内亚健康人群,制定中医药健康处方,做到未病先防[5]。
2.6采取措施,提高中医药对居民的吸引力:(1)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提升居民对中医药认同和信任度,提高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2)通过“升”、“转”二种途径提高社区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技术水平。升:加强在岗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转: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高技术中医药人才到社区。随着中医药技术人员水平提高,居民对中医药认可度自然也就提高。
2.7协调发展中药产业:加强中药材培植与研发基地建设,加强中药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研发并掌握提取中药植物终端产品技术,使中药材得到充分利用,为社区提供充足中药产品。重点开展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中药产品创新、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提高我国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
2.8端正视听,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学术继承与创新发展:近年来,一些人不顾中西医之间的差别,试图套用现代西医研究方法来扭曲中医理论,得出“中医不科学”言论,并大肆宣扬要“取消中医药”,混淆视听。对此应该加强对公众正面引导,以正视听。其实,中医学典型的治疗是将多味中药组为复方进行辨证治疗,这种治疗体系与西医完全不同,与病愈之间的因果联系暂不能用现代科学加以解释。中医有其独特的病因概念、诊断与治疗理论体系,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它强调整体与宏观把握,所以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理论来评价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实际上,每一种科学方法都是局限于某一种科学范式、科学体系、甚至生活形态中,只有在这个体系里面才有效。现阶段,科学发展水平尚不足以使中西医学互解通约,直接用西医学方法进行所谓的“中医客观化研究”,显然是不科学的,对中医本身发展不利[7,8]。所以,不应盲目套用西医研究模式来开展中医研究,而应通过揭示现代科学研究的客观指标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二者在中医研究中达到真正融会贯通,以更好地推动中医学发展。
3一些制约着中医进社区的深层次的尚待挖掘和解决的问题探讨
3.1组织对中医药继承发展问题的战略研究: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标准化、新形势下中医进社区模式、中医药师培养模式、中医药理论技术创新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同时,在其引进、管理和操作指导上,也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挖掘研究。
3.2中医药科研体制改革问题:如何建立科学的评审指标体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科研评估机制,以推进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从事中医药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如何促进中医药科技工作通过创新、竞争和合作,走医教研结合、产学研结合、中医中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的道路,使中医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是加快中医进社区又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3.3针对中医特点,完善中医药评价体系问题:如何在现代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以状态调整为导向、个体化、复杂干预的特点,完善现代中医药评价体系,用科学的数据对辨证论治疗效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9]。
参考文献
[1]周蕊.中医难,中医姓“中”更难[EB/OL]:,2006-09-16
[2]曾永秀.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6,4(5):53-54
[3]陈伟.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与思考-赴广东省、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专题调研报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12(2):15-23
[4]刘晓敏.浅谈中医药在社区中的发展[J].中医药学报,2006,12(8):122-123
[5]杜文建,张晶卉.发挥中医药优势努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J].社区医学杂志,2005,3(5):30-31
[6]王晓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保健杂志,2004,6(3):14-15
[7]伊凡.非随机研究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J].华夏医药杂志,2006,(5):395-396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R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93-01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科学中沿用至今的,具有民族特色,系统的理论,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等特征,是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现代化,应是以发掘,完善中医学理论,全面引入现代病因病理学说,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建立现代中医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使中医的学术理论体系和诊疗水平更加科学化,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1 中医现代化的现状
1.1现代中医教育对人才的培养:20世纪50年代以前,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仅有很少数的私立中医学校,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有高等本专科中医院校40余所,全国有120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设置了中医药学院,系或专业,大批名中医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任教,建设了一批中医药精品课程,教育模式向多元化,规模化高等教育模式转变,从单一教育层次向多种教育层次转变,从单纯的医疗人才培养向中医药与理,工,文,管多学科复合人才培养转变。
1.2中医药逐步被世界接受:目前,我国与超过60个国家签订了有关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协议。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医,针灸的兴起,西方教育界对中医高级格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重视起来,许多国家开始和国内高等中医院校合作办学, 自1992年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创了西方正规大学第一个中医专业本科教育,澳大利亚又先后有4所公立大学开设了中医学教育。
1996年英国的Middesex University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了全英,乃至全欧洲第一个中医学士课程,现在英国已经有11所正规大学在其卫生学院开设了中医,针灸本科或硕士课程,占全英开设卫生学院大学的22%。
1.3中医技术在中医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的主要诊断技术,代表传统中医诊断技术水平,历经数千年的积累与发展,中医学临床诊疗技术日益成熟并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理法方药辨证体系。近60年来,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中医行业和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人员开展了中医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进一步重视了中医药诊疗疾病的新技术探索,在广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已自主开发出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医药技术成果,中医在防治艾滋病、肝炎、风湿性疾病、糖尿病等现代难治性疾病、亚健康状态调节等方面已经显示出巨大发展前景。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优秀的中医人才:当前我国中医缺少的是具有扎实的临床基础的优秀中医理论人才,也缺少具有良好的中医理论素养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医学教育来看,专业思想不稳固的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中医院校,同时中医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脉象、病证都只有在临床中去体会,其治疗也只有在病人病情及变化中去进行,离开了临床、离开了病人很难体会中医的精髓。
2.2不相信中医,盲目崇拜西医:不相信中医独立的学术地位,盲目崇拜西医学方法,对中医自身传统的冷漠,导致中医学术界目前的现状,中医的发展本身是在一个非常成熟的、完善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理论框架之内的,这种发展可以是无限的,如果任意想突破这个框架,必然导致违背客观规律。
3 中医现代化今后的发展
3.1提高中医教育水平,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现代化要求中医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有渊博的中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有较好的现代医学基本功。还要对药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现代技术等都要有所了解。要提高中医教育水平,关键在于中医的精髓部分要讲深、讲透,西医的人体解剖学和生理病理学也要讲透,即西医重基础,中医重临床。遇到疾病既知道其病理变化,又知道辨证的核心,从而掌握要领,药到病除。
加快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制订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计划,造就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一大批中青年名中医。完善中医药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褒奖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制度。落实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
3.2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多学科研究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必须在遵循中医学本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在深刻理解中医中药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先进技术,完善中医理论,走出单纯用西医模式的理论研究方法或标准来解释中医的误区。
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加强中西医结合理论与方法学的创新研究和学术发展研究等,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与发展。把握和利用好中西医相互融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这一世界性发展趋势。
同时近年来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中医学也成为中医现代化进程中不忽视的力量。中医诊疗技术的现代化发展,要从其诊疗原理出发,保持和发扬其优势和特色,满足现代人类社会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要达到这个需求,就要赋予传统技术的现代性,必须融合现代多学科技术,如: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生物技术等,因此,融合现代多学科技术将是中医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方向[4]。
4 结束语
中医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渐进过程,需要中医界花很大的精力和相当长的时间对祖国医学进行系统挖掘和完整的继承,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的同时,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开拓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中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吸取中西医认识生命活动规律及防治疾病之长,优势互补,相互融合,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应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立平,从国际化发展趋势探讨中医现代化2007.3
[2]韩亚男,澳大利亚和中国中医药教育比较,中国中医药,2005,1(1):50-51
该系共有教师19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83人,中级59人,初级39人。
我院中医系专业为全省唯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学本科专业,以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国际交流等为主,使祖国传统医学特色与现代医学新知识新理论相结合,把中医学科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相融合,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拓展专业口径,优化培育计划。有较宽的学术领域和良好的科研基础,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呼吸。肾病。消化。心脑。血液。内分泌。脑瘤及中西医结合急诊等7个三级临床学科,其中呼吸。肾病。中西医结合急诊等三科室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中医内科学为江西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医专业是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
科研项目共194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项,省级14项,厅级65项,院级83项。获得省卫生厅技术创新一、二、三等奖各1项,南昌市科技进步奖1项。
中医学(国际交流方向):
(五年制、文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公共英语,医学英语,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中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为人类提供了健康的保障,具有独立的、科学的医疗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该专业既继承保留了传统医学的理论方法,又教授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随着中医药学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西医理论的同时,着重加强对英语的学习。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医药研究所、医药情报所从事医疗诊治及对外交流工作或在高、中等医药院校任教。
中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该专业经历了4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独到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本专业教师60%。加入wto后,中医学已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及特殊的中医医疗方法,能够到医药卫生行业从事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中西医临床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面向新世纪,该专业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了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3、就业前景: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并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量较大,可继续求学深造。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确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在广阔的医疗市场中可大有作为。
护理学:
(四年制、文理兼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基中诊)、中医护理学、护理学基储护理心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医学、营养与保舰健康评估、传染病护理学、医学美容学等。
2、特色与优势: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常见并多发病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急、难、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技术及监护技能。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学习一门外语,借助辞典能够阅读本专业相关书刊。掌握扎实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护理实践技能等方面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从事高级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及卫生保健工作。
部分知名校友
吕爱平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所长
吴浈江西省药监局局长
刘晓庄江西省药监局副局长
陈明人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左铮云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何玉信美国澳斯汀东方医学院教授(博士后毕业)
张跃荣美国纽约中医学院院长
管飞私营企业总裁(个人资产超亿元)
程昭擐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主任医师
针灸骨伤系
该系共有教师57人,其中正高4人,博导1人,副高28人,中级20人,初级4人。
针灸推拿专业以针灸为住,结合各项先进治疗技术在痛症。瘫症。功能障碍等方面形成了医。教。研整体模式特色,是江西省卫生厅领先专业。
中医骨伤学科是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学科。其理论和学术即继承了传统中医伤科的特色,又吸取了现代医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及新的诊疗手段和方法,充实丰富了伤科学的内容,使之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学生毕业后既能担负临床医疗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出事学科理论研究能力。目前,为全省骨伤病治疗中心组长单位。
针灸推拿专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专业,也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的品牌专业。科研项目共54项,其中省级7项,厅级25项,院级21项,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中医学(骨伤方向):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正骨学,中医骨病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创伤学急救,现代医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2、特色和优势:
该专业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即省骨伤医院的临床高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骨伤科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门人才。院系合一后,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注重素质教育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附属医院4000余万元先进的医疗科研仪器设备(螺旋ct、双能x线骨密度仪、x线c臂机及闭路电视手术观摩室等),可进行直视手术教学及常规骨伤手术,还能开展前沿的先进骨伤手术。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药分离;医疗腐败
近年来比例逐渐下降的政府卫生投入,使得中国的公共卫生体制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过去5年,老百姓年平均收入水平增长远远小于年医疗支出增长,医药支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三大消费,因为经济原因,48.9%的老百姓看不起病,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医疗保障状况更差,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依然存在并且逐年加大,中国医疗卫生体制陷入既不公平又效率低下的怪圈。十几年的医改,走入尴尬境地。所以,有必要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改革。
一、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1.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2.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实践中,“抓大放小”的思路很流行,基于这一导向并基于现行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财政负担过重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这种“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有严重问题的,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产生这些腐败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其中之一是由于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完善,出现制度性的真空和漏洞造成的。
5.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过低、强制性不够、预防功能不强,医保费用难控制由于费用失控,许多地方财政和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医保水平与质量难提高。
二、我国医疗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改革偏离方向。这些年陆续推出了多项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但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远未形成根本性触动,因为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减少负担,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下降,使医院希望增加收益来谋求发展,负担转嫁给了老百姓,这并不是改革的初衷。我们改革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二是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两个次序不能颠倒,不能在求得效益的同时,牺牲了公平。
2.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受市场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抓大放小”思路流行,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致使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失去了应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
3.目前实行的“以药养医”的政策和药品流通体系导致药价虚高。“以药养医”的政策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对医疗费用投入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导致医院或医生为了单位或个人私利给病人猛开高假药,使病人不堪承受之重。又由于目前药品流通体系不完善和政府对监管力度不够使医院、医生和药品经销商为了共同的利益相互勾结从而导致药假虚高。
4.管办不分。政府的投入使得政府对公有制医院具有双重身份:一是所有者的身份,二是管制者的身份。这就是所谓的“管办不分”,所以政府对这些卫生服务提供者的人、财、事都有一定的控制权,又由于管理不善,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机制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环境。
5.医保医疗救助体系欠缺。在7亿人口的农村,大多数人没有医疗保险,医药费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城镇下岗人员、退休人员等低收入人群也因医保覆盖率较低,医保门诊起付标准等问题影响基本医疗服务的享受,只有健全和完善医保医疗救助体系才能为这些人群提供医疗保障。
三、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强化各级政府在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与加强医疗卫生监管方面的职责,把握“医改”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政府应强化以下两个方面的职责:1.在一般医疗领域,要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责任。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体制出现的诸多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就在于政府投入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一直持续下降。所以,在一般医疗领域,要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责任。2.要强化政府对于医疗服务体系的干预。这些年来,医疗卫生领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问题和服务提供方的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缺乏必要的责任,有投入不足的责任,也有监管责任。
(二)构建完善的公立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要想最大限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提高医疗卫生投入效率,最关键的措施之一就是要首先健全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再尽可能发展中高级医疗服务体系。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虽然大都已构建起了完善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但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仍有着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从中国的情况看,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一方面,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筹资能力方面明显不足,还很难同步建立非常完善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同时,在保障目标上,也无法做到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所有医疗服务需求,只能是首先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满足更多社会成员的更多医疗需求。因此,强化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三)改革目前药品体系,确立药品现代流通目标模式,降低药品价格
中国药品体系改革的最终目标,决不是单纯降低价格,而是合理设计药品现代流通目标模式,保障药品流通全过程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最大限度地利用药品造福于人民群众。
1.实行医药分离。这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医药分业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选择,实践证明其对发展和提高医疗技术、保证合理用药行之有效。尽快实行医药分离,从源头上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经营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保证医生因病施治、对症开药,这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建议我国分三步推进这项工作,第一步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收支两条线”;第二步将医院药房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法人经营机构,隶属关系仍由医院代管;第三步彻底实行医药分业管理。
2.确立药品现代流通目标模式,有序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合理设计我国药品现代流通目标模式和分步实施方案。根据药品的特殊性,借鉴国外药品流通的经验,我国药品现代流通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在确保药品流通全过程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药品市场的集中度和透明度,推进药品分销企业的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加快对药品流通全过程的流程再造,构建以信息化引领的药品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医药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建立高效的药品市场监管体制和市场化、专业化服务的行业中介组织,促进他律和自律的有效结合,实现药品流通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
(四)实行管办分离的医疗体制改革
政府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从“办医院”真正转向“管医院”,不能直接经营管理医疗单位,不当运动员,只当裁判员。必须解决政府职能错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政府应作为维护医疗卫生市场秩序的监管人、最广大群众利益的维护人、公共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调节人,在保障社会公平性方面提供服务和管理。目前政府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先办的几件事是:一是抓紧研究确定营利性医院与非营利性医院的政策界限,集中国家财政拨款,办好非营利性医院。对准备转型为营利性医院的,要抓紧研究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方案,特别是对国家投资形成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方案,防止一哄而上,使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二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在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同时,抓紧研究医疗服务市场的准入制度、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的监测制度、医疗执业风险保险制度等,进行有效监管。医院的市场化改革决不能失控,也决不能使不具备行医资格的人进入这个治病救命的领域。三是抓紧研究医药分离分步推进的方案,当前特别要落实医疗机构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条件的医院门诊药房可探索成为药品零售企业的路径,为实现医药分业管理作些准备。四是整合全社会卫生资源,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抓紧研究解决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扭转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医院、轻社区医院,重参加医疗保险的人群、轻扶助弱势人群的状况。五是高度重视艾滋病、性病、血吸虫病、克山病等疾病预防教育和治疗,防止因疾病蔓延造成重大社会性问题。
(五)建立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器,因此,要把建立起覆盖全体国民的城乡一体化的最低限度的医疗保障制度作为新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
减轻企业退休人员医疗负担,适当降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起付标准,并尽快出台企业退休人员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实施办法,从制度上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的门诊基本医疗。在现行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对部分困难人员实行医疗(下转69页)(上接65页)补助或救助。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体系,从居民向农民逐步推进,保障其享受大病重症医疗救助的权利,切实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民、困难户、城镇“三证”持有者、下岗失业人员的“看病难”问题。设立慈善医院,按照“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两项任务”的运行模式,依托现有非营利性医院举办1~2家慈善医院,对全市城乡低保户、特困户和困难户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慈善医院在挂号、诊疗、护理、住院等方面为基本医疗救助对象实行优惠减免措施。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政府引导、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保障适度、广泛覆盖”的原则,采取“低水平、广覆盖、个人为主、政府为辅”的形式,在全市建立以区、县为单位,统一筹资、统一管理的农村大病统筹保障型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参考文献:
1.郭清、马海燕:下岗和在岗职工家庭健康公平的比较研究,中国卫生经济[J],2005年第4期
2.丁宁: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医疗纠纷问题,红旗文稿[J],2006第3期
一、上半年全区卫生工作情况
(一)高起点开拓奋进,高水平谋求发展
围绕争先、率先、领先,以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为抓手,不断增强发展能后劲。一是国家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有力。卫生部中医“治未病”项目落户我区,社区中医“治未病”中心和社区中医馆在广瑞路中心正式挂牌运行,5家中心(通江中心除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全面建成,新增2家市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1家推荐申报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提升社区中医药工作内涵。二是对口协作工作深化有效。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我局选择江海、崇安寺中心与市二院,广益、上马墩中心与市八院进行深化协作试点,并签订《深化协作试点单位协议书》,在人才培养、对口支援、专科共建、双向转诊、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更密切合作,形成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专科共建、发展共赢”的崇安医联体模式。三是市八院院士工作站筹建有序。通过吴祖泽院士课题组的技术指导和医教科研战略资询,明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医疗科研和攻克尘肺病关键技术这一主攻方向。目前,先期已完成临床检验监测中心的搬迁工作,启动创建重点生物实验室的筹建工作,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准进行设计和装饰,为院士工作站的正式挂牌丰富其科技内涵。四是口腔医院国际口腔连锁项目开展有为。与韩国Yongplant集团及香港国际口腔医疗投资公司就国际口腔连锁合作项目达成意向并签约,引进国际高端口腔种植技术,抢占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打响高品质口腔服务品牌。
(二)高标准建设载体,高目标谋划改革
立足基层基础,健全机制,不断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一是落实为民工程。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独立建制的区妇幼保健所建设方案拟定。目前,房屋设施已经到位,人员配备、科室设置、设施设备、业务范围等等已有初步计划。通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已完成土建工程,下半年启动内装工程。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80%通过规范化验收要求,新增广益佳苑、广丰三村、广瑞二村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规范化建设。目前,广益佳苑、广丰三村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规范化建设并申报验收。二是推进卫生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规范基本药物采购、使用、监管和集中采购结算专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规范执行率达100%,按规定配备的增补特殊用药使用比例控制在10%以内;市八院以第二轮托管制改革为契机,推进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占药品总费用比例达20%,通过省网上集中采购平台采购所用药品和医用耗材,并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实行公立医院运行指标社会公示制度。三是改进工作作风。以落实“规定”为重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内控机制建设提档升级工作,健全制度,强化保障,促进发展。以“三个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和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组织各基层单位做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回头看”,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上半年,下属10家医疗卫生机构无安全事故和有损卫生行业形象的事件发生,均获评区文明单位,并积极创建省市文明单位。
二、高标准建设业务,高质量提升能力
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不断提升卫生服务能力
在社区卫生方面:围绕为民惠民健民,继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两个网底”建设,积极开展卫生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推进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和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1-6月,门急诊34.3万人次,较2012年同期增长5%;出院3253人次,较2012年同期增长22%。业务收3611万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11.9%。人均门诊费用74元/人次,较三级医院(209元)低65%;人均住院费用2962元/人次,较三级医院(15000元)低80%;免费体检、二免四减半等优免措施受众达成17.3万人次,累计优免费用达902万元。
在疾病预防方面,加强突发卫生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建设,加强传染病管理,规范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组织开展防控演练,规范设置发热门诊,落实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及时开展疫点终末消杀工作。1-6月,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和麻疹病例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69.20/10万,处置会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5例,其中1例监测病例,未出现疫情蔓延;加强慢病管理,组织各社区中心开展基线调查,启动国家慢病示范区复审准备工作,落实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常态化管理。1-6月,规范建档率为90.06%,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4.62%、94.19%,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率分别为52.89%、67.04%,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52岁。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两非”专项治理行动,规范实施“二癌筛查”等重大妇幼卫生项目。1-6月,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0、3.5‰、5.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代化妇儿保门诊建成率达到50%,托幼机构卫生站建成率达到55.56%。加强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A类仪器设备配置率基本达到90%,较原来提高44%,增设理化实验室,检测能力不断提升。
在卫生监督和健康城市创建方面:持续加强卫生监督,有效落实公共卫生、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等监管措施,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组织开展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积极开展“阳光厨房”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应用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健全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单位长效机制,建立卫生监督协管机制,各社区中心均成立卫生监督协管部门,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1-6月,全区发放餐饮许可证52张,共出动卫生监督员897人次,出动车辆272台次,检查监管单位1218家次,限期整改存在问题的监督单位141家,行政处罚21家,罚款金额11万余元;受理并处理举报投诉66件,依法取缔非法行医窝点2家次,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餐饮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100%,未发生等级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加强健康城市建设的组织协调,完成省、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任务,上半年完成申报初审健康步道3条、健康小屋2个,无烟机关宾馆3个;健康社区建成率≥59%,新创病媒生物防制先进农贸市场1个。6月份,全区统一时间投放贝奥生物灭鼠剂1000公斤,使辖区内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
在特色医疗方面:市八院致力于健康物联网全国示范基地创建,确定了新区太科园为基地场所,建立了医院内部健康物联网服务平台;加强特色专科建设,积极引进小容量肺灌洗技术项目,开展经支气管肺活检和小容量全肺灌洗术项目86人次,疗效显著,填补了省内这一项目的空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眼科白内障超声雾化治疗技术通过省二类技术准入。同时,发挥优势,扩大市场,建立全市首家儿童健康保健中心,赢得“市高校招生办公室体检中心”落户。口腔医院致力于修复科市级临床重点学科创建,医疗设备及专科管理等方面已按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标准配置和管理,积极引进并开展“种植覆盖义齿在无牙颌修复中的运用”等新技术新项目,不断丰富创建内涵。1-6月,2家医疗机构门急诊达22.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6.5%;住院515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5%;业务收入达1.02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2.4%;各项效率指标明显优化,药占比由去年同期45.1%下降到今年的43.7%。
在医政科教方面: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组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扩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和电子病历系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工作,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病案、临检、影像等质控合格率达100%。社区中心《脑瘫儿童社区综合康复治疗》、《以眼睑全息检测为特征的识未病与社区亚健康干预》申报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并组织实施,市八院《氧化应急反应和细胞因子在矽肺病中的作用》获市第七届“星洲杯”医学三星成果优秀奖。加强市八院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上马墩中心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并开展省市继续教育项目,医学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先进地区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组织开展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工作,市八院引进副高以上学科带头人3名,其他单位的公开招聘工作顺利进行。
三、下半年我区卫生工作打算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上半年,全区卫生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下半年,我局将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建设,确立“卫生强区、全民健康”战略,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优化发展、特色鲜明”为主题,围绕三个“一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优化社区卫生、公共卫生、特色医疗“三大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卫生现代化建设。
(一)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流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通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确保年内完成规范化建设,明年初投入使用。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通过改扩建或新建,使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面积达150M2,设有全科诊室、预防保健室、健康宣教室、治疗室、处置室等“五室”,具备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康复等3项服务功能,确保80%站通过规范化验收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做深做实家庭健康责任医生制度。家庭健康医生与居民健康服务签约服务规范,重点人群签约率100%,签约对象服务内容知晓率100%。落实与市二院、市八院的对口协作内容,完善以基本医疗技术协作为主要内容的“一对一”协作关系,构建顺畅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建立医疗专家、服务技术、信息资源等共享机制。9月份做好国家卫计委、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管理协会在锡举办的“中国医药卫生改革高层研讨会”的崇安医联体交流现场会。
发展社区中医药事业。开展中医“治未病”工程,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设置中医诊疗区的基础上,设立中医“治未病”工作室,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展健康保健养生、中医诊疗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筹备由国家卫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我区承办的“中医治未病”全国试点城市高级论坛,确保成功创建国家中医药示范区和国家中医药“治未病”示范区。
完善社区绩效考核机制。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探索实施“有效工时制”,健全完善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符合社区卫生特点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以实现健康服务公平均等可及为目标,提升一流的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能力建设。加快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传染病防制,完善慢病防治技术规范,科学实施健康管理,确保疾病预防各项指标达省定标准,并取得各项检验资质,达到省级示范实验室标准。
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卫生应急中心和信息化决策指挥系统,完善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预警监测评估和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有效防控重大传染病,提高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及能力建设。推进独立建制的区妇幼保健所设置工作,推进社区现代化妇儿保门诊建设,年内确保60%达标,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婴幼儿死亡率等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及能力建设。进一步改革创新、健全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卫生监督协管机制,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为确保全区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全民健康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健康环境、健康饮食、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人群等健康城区建设工作,确保年度各项创建任务达标。
(三)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核心,打造高品质特色医疗服务体系。
增强专科特色功能。市八院以职业病防治医院3号楼启用和评定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推进职业病、儿科等特色专科的品牌化建设;启动产科组建规划,打造港式妇产医院,创建三级专科医院。口腔医院加快营造品牌的内功、真功,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优势专科,确保修复科顺利通过市级重点专科评审;8月份成立国际口腔连锁经营公司,下半年开设2-3家国际连锁门诊。
创新驱动激发活力。市八院继续推进院士工作站筹建工作,建立生物再生医学临床推广研究基地、实验中心,完成职业工伤康复、尘肺治疗、职业中毒诊疗、检验检测实验、职业健康培训等“五中心”建设;建立感知健康平台,拓展区域服务空间。
口腔医院引入高端发展理念,加快国际连锁诊所建设。
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市八院深化医院托管制改革,实施第二轮医疗服务、资产经营委托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深化完善医院法定代表人为主体的委托管理模式,加快医院技术进步和医院发展,不断激发医院以改革促发展的持久动力。口腔医院充分发挥股份制改革优势,探索学科带头人年薪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四)以让人民群众享有一流的健康管理品质为宗旨,进一步健全卫生人才培养工作体系。
加快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加强全科医生社区培训基地建设,加大社区适宜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社区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水平。2013年,每个中心至少配备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加快推进学科带头人和名医造就工程。加强临床医疗、公共卫生、全科医学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以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和青年英才开发为主的“510名医”建设工程和“青蓝工程”,设立特色优秀人才工作室,评选“我最喜爱的家庭健康医生”,探索实施首席家庭健康医生制,不断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实现价值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高职;医药卫生院校;化学;课堂效率
一、医药卫生院校化学课程的特点
医药卫生院校的化学作为基础学科,以更为微观的视角,对元素组成、分子排列等做出更为清晰解释,从而成为了解物质世界的一种手段。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实验流程的掌控以及科学思想的培养,不仅仅能促进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也为其他学科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化学课程是医药卫生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医药卫生类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与化学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并为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医药卫生院校化学教学现状
医药卫生院校作为我国培养卫生医疗事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我国医疗人才培养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就需要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高职化学是医药卫生院校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通过化学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在各类实验当中逐步培养科学精神,有助于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医药卫生院校高职生的化学教育现状表现为:第一,传统的课堂角色仍旧没有发生变化,教师作为引导者,将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满足于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答题技巧的获得,忽视了对化学学科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导致在学习活动中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效率低。第二,评价学生的标准过于单一,将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唯一标准。先进、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持,我国医药卫生院校的化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专注于化学概念的讲述、各类习题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就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难以实现医药卫生院校化学教育的目的。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课堂教学活动缺乏必要的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只是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对于教学结果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将考试作为检测教学的唯一方法,虽然考试成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成果,但是不够全面,有一定的片面性。
三、提高医药卫生院校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1.注重知识铺垫与能力过渡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以及主干知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学生自学能力为参考,以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为出发点。“阅读参考、实践应用、科学人物、科学事件、模拟试题、典型案例”为主要的教学板块,通过更为细致、科学的教学活动,使高职化学教学活动的实践难度大大降低,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课程中的各种重点、难点知识,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进行自主与合作学习的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强化和突显教材所授理论与知识的适用性、实用性与实践性,有针对性地逐步帮助学实现能力提升。
2.合理使用教育资源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不断进行教育体系的优化,加大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使得我国的教育资源呈现出多样化与优质化的发展趋势。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是建立在对教育资源科学应用的基础之上的。医药卫生院校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化与现代化,将化学教学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学习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加深对化学知识中难点与重点的认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渐构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其他课程不同,医药卫生院校的化学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属性,其既需要学生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卫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逐渐熟悉与掌握基本化学实验的基本流程,而这一过程就需要各类教学资源的高效参与,例如化学实验的各类器材、化学实验室的使用等。只有立足于教育资源,才能实现化学课程教学目的,即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实践性人才。同时,教学资源的使用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对自学习活动做出科学的安排,从而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3.注重化学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节
为了实现对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整体状况的科学把握,需要对化学课堂的教育实践进行必要信息收集,并进行必要的信息分析与整理,这种信息收集的方式是多样的。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种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化学教学常用两种考核手段:
(1)理论考核,以六个学习水平设计相应的习题和试题进行考评,其对应关系一般如下:识记———填空题;简单应用———选择题;理解———是非、判断题;综合应用———简答题;创见———假设问答题;创见性应用———实际应用题。
(2)实践技能考核,技能考核一般可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化学仪器的识别操作——应用———提纯;化学计算;化学反应的观察、鉴定;独立实验。
4.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医药卫生院校化学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当代的高职学生自主性较强,个性较为鲜明,只有努力实现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课堂学习氛围的融洽,改变以往固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改变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化学课堂学习当中,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合理安排预习、复习等环节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这样才能激发起不同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5.培养目标的定向分层
由于每一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有所不同,直接导致医药卫生院校化学课程的培养与教育目标有所差别。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定向分层,那就需要从整体的教学要求入手,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首先,确定各专业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对不同专业教授的基本内容,包括定义、定理以及例题进行科学选择,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各专业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其次,需要根据各专业对知识的具体要求,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化学学习内容做出必要的调整。
6.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目标教学模式是借鉴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这种模式旨在面向全体学生,缩短优、良、差各类学生基础上的差距,使每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双向发展,淡化分数竞争,扎实地学到真本事。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知识架构,而知识架构构建的过程,必须有教师的参与,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了解与掌握。但是建构主义下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师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需要进行必要的学习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起学习的热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医药卫生院校化学教学要从传统教学的“讲”迁移到目标教学的“导”上来,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趋于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静,陈俊林.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个脱节问题及解决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15(9):98-100.
[2]何新蕾,樊滢玮.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医用化学绪论的教学[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80-81.
[3]刘彦,何坪,邓宇,李曼霞.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5(19):2721-2723.
[4]张悦.医学化学专科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20-21.
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xx县中医院新住院大楼竣工落成了。这不仅是县中医院建设史上的一大盛事,也是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借此机会,谨让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中医院新住院大楼的开业庆典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历年来关心、支持县中医院建设的各级领导、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新住院大楼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县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
近年来,xx县中医院紧跟发展形势,克服种种困难,狠抓了医疗队伍建设和医疗设施建设,整个医院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在配强技术力量、改善硬件设施、优化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为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新住院大楼的竣工落成,是xx县中医院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县中医院硬件设施向自动化、现代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新的大楼、新的载体,必将带来新的气象。希望县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以此为契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突出中医特色,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发展重点中医专科,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逐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精心打造xx中医品牌。特别要充分发挥新住院大楼的优势,积极加强同其它县级医疗机构的横向业务联系,主动加强与乡村卫生机构的纵向业务指导,虚心借鉴县外医疗机构的先进经验,切实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真正使县中医院成为我县农村中医药的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的业务指导中心,努力推进全县卫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希望全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关心中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帮助和促使县中医院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找准定位,发展中医药事业
身为分管中医药工作的副厅长,发展福建省中医药事业自然责无旁贷。多年来,阮诗玮在如何发展好中医药事业上下的功夫也最大。他认为,要发展中医药,最关键的是找准定位。
阮诗玮在分析我国卫生事业大局时说,我国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驾马车一起跑”,共同协调发展。在卫生事业整个大局中,由医疗、预防、保健等防病治病一系列工作组成,中医药事业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大局中协调推进。中医药一定要在卫生事业的大局中找准定位站好岗,要在大局中求亮点。比如,中医药在某些疾病以及某一疾病的某一阶段有特色,就要挖掘、好好发挥,这样中医才会亮起来。所以,在“大卫生”的坐标系中找位置、求亮点,是每个中医药管理者、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阮诗玮认为:首先要在中医药客观发展规律中寻求中医药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中医药要尊重自身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同时,发展中医药还需要良好的氛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要用现代的语言阐明中医文化的内核、精髓来宣扬中医药,让更多其他行业的专家、学者接受,让社会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中医药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氛围。从认识论看,存在决定意识,存在寓含原理。中医药之所以能传承千年而不衰,就因为它对某些疾病、对某些疾病的某一阶段有确切的疗效,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我们要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宣扬中医药。只有让人们彻底了解中医药,中医药才能找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阮诗玮说,发展好中医药事业还要与时俱进。现在发展中医药已经与明、清时代的背景完全不同了。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下,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在变化了的形势下寻找发展中医药的办法与措施是很重要的。不仅要使用传统方法,同时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研究中医药,支撑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人员要提高现代科技的素养,深刻理解、合理使用现代科技包括现代医学,继承发扬好中医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客观存在的重大课题。”阮诗玮说,“我们要开动脑筋,寻找中医药发展的科学定位。”
同时他还认为:要立足实际探索,寻求发展中医药的举措。全国各省市区有各自的客观实际,各地、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人文环境、领导重视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每个医院也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专业人才组成不同。因此,要寻找中医药发展的突破口,抓住机遇,做好中医药的宣传工作,取得领导、群众、社会的支持。
“发展好中医药事业,除做好以上几点之外,还需要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论,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从事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行业的同志要有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阮诗玮对目前中医医疗三个平台的分工作了分析:一是中医诊所、门诊部;二是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三是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各个平台各有其作用:中医诊所、门诊部继承传统中医药,以中医为主开展诊疗活动;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从事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诊疗,发挥中西医两手作用,探索中医、西医有机结合,发挥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有效参与,其设施、设备的改善和更新是为了支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科接诊西医解决不了的疑难病症机会更多,要注意联合院内外中医资源,加强对疑难病症的临床研究。
他还说,当前,广义的中医学术有三种:一是传统中医学术,二是中西医结合学术,三是民族医学术。三种学术也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不要相互排挤。各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院要努力发挥各自优势,提升诊疗水平,使中医药事业能够健康协调发展。
完善执业医师制度,严格技术准入
自从西学东渐之后,许多仁人志士致力于中西医汇通与中西医结合,经过一个半世纪的不断探索实践,到今天,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们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可以感觉到: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雏形业已形成。走进书店,琳琅满目的中西医结合各科书籍,即是一个有力的见证。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一个医师在他从事的专科能够权衡中西医之利弊,合理精选中西医治疗方法,趋利避害,他的临床疗效必定相得益彰。对此,阮诗玮说,尽管中西医在理论上的结合还要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但临床上的结合或合璧,只要对病人有利,我们都不能放弃。
针对当前我国执业医师中“西医可以开中药,中医可以开西药,对专科医师没有技术准入条件要求”的局面,阮诗玮分析说,一是《医师法》或有关法规、规章对执业医师从业条件规定不清;二是我国确实存在许多既懂中医中药又通西医西药的执业医师,有关部门不尊重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没有开放双照考试;三是临床各科确实需要中西医取长补短,以提高疗效。
对此,他建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修订部门规章,一要明确规定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各民族医的执业范围。二要明确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临床各科的执业范围和技术准入条件。当前的法规把“临床医学”各科都归为西医是错误的,实际上,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等都有其临床医学各科。三要让具有中医知识与技能的西医考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让具有西医知识与技能的中医考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一般来说,医学院校毕业取得西医或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三年,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让他们考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比如说,执业医师都可以考律师或会计师了,为什么不让中、西医执业医师考第二本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这是十分不合理的。四要历史的问题历史解决,即对新规章颁布之前具备中西医结合实际本领,并且实际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中医或西医,发给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五是以上几点开展之后,狠抓超范围执业,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而严格依法行政。
政府主导和有效监管医院的必要性
医疗服务是救死扶伤的公益事业,涉及男女老少千家万户,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如何办好医院?如何管好医院?医院如何监管?这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范围围绕同一个对象提出的问题。医院的监管,是政府和行业团体的职责;管好医院,是医院院长等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的使命;办好医院,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人民大众的共同追求,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办好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适宜的医疗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那么,如何办好医院呢?是靠“无形之手”把它推向市场,还是靠政府“有形之手”,作为“守夜人”去尽应尽的职责?这是应该明确的首要问题。由于医生与患者的信息不对称,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消费的即时性与刚性极强,一般来说,医生是患者医疗消费的决策者,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医疗服务行业的以医生为主体的自然垄断性质,这是医疗服务行业的内在客观规律。在这个行业供需双方难以对等相互制约,加上一些人道德水准较低,同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体系还需不断完善,因而医疗服务行业一旦推向市场就问题丛生。滥检查、乱用药、放宽手术适应症和住院标准等过度医疗行为,乱收费、滥做广告和非法行医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反响强烈。
阮诗玮说:“自然垄断行业是市场机制易于失灵的地方。医疗服务自然垄断性的内在客观规律,决定了政府主导和有效监管的必要性。”所谓政府主导,就是政府规划、主办、引导、管理,人、财、物资源合理统筹配置,在预先设计的条件下有限竞争,以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从而防止低效率,而不是市场条件下的自由竞争。因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系,不等于医疗服务市场化,也不是简单地推向市场,而应根据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特点,权衡利弊,趋利弊害,遵循医疗卫生内在的客观规律办事。”
阮诗玮认为,要办好医院,首先应从体制的层面来认识和解决,要根据国情从制度设计的高度来谋划我国未来医院的走向。一是必须明确医疗卫生是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二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三是必须严格依法办院、依法管院和依法监督医院。
阮诗玮说,我们还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慈善医院或为穷人购买医疗保险,建立慈善捐献机制,形成助弱扶残的社会风尚,让富商巨贾多多回报社会,以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在公立医院无力覆盖的区域,鼓励民办或公助民办的非营利性医院、疗养院、护理院、卫生所、诊所等,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可及性。比如,福建省企业家傅光明先生捐献数亿元人民币建设县级医院,许多华侨华人捐款建设医院或卫生院,一些企业家资助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行为,都是值得提倡的。
“现在医疗卫生工作多头管理的体制,给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调整带来了极大的难处。限制医院盲目扩张,抑制过度医疗行为,真是步履维艰。”阮诗玮感慨地说,“一些基层部门各抓各的,缺少联系协调。大多数县卫生局掌握的行政资源十分有限,职能是依法行政,承担责任。人事权、事权、财权相分离的状态,降低了行政效率,加重了行政成本,务必尽快理顺。”
严守“医术第一、病人至上”的办院宗旨
阮诗玮曾于2000年3月之前在某省级医院当了7年的副院长和院长,深感院长们在医疗服务体系中作用重大。他们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愈来愈大。
采访中,他谈到了关于办院宗旨和医院的社会责任问题。阮诗玮认为,医院的办院宗旨应该是“医术第一、病人至上”。之所以提出“医术第一”,是由于医院的根本属性所决定的。办医院的目的就是救死扶伤。只有掌握了高超的医术,才能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因此,不抓学术建设,不抓技术人才培养,不采取提高医疗质量措施的院长,是一个不称职的院长;而医院的社会属性则决定了它必须树立“病人至上”的观念,这是“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卫生工作的宗旨在医院的具体体现。要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关心、热心,具有爱心和同情心,只有把病人服务好,病人满意,社会认可,医院才有其应有的社会地位。因此,必须处理好医院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作为医院的管理层,不仅自己必须领会这个办院宗旨,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践行这个宗旨,还要带领全院职工遵循办院宗旨,自觉抵制违背办院宗旨的言行举止。
“这十多年来议论甚多的是到底什么样的人当院长合适?我以为医院领导的选拔,除了干部的“四化”要求和德才兼备外,还应强调要有医学专业背景或熟悉医院工作运转的经历,加上公共行政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这也是“四化”内容之一)。”阮诗玮说,一段时间以来,有人主张医院的院长懂不懂医学不要紧,只要懂得管理学或经济学就可以,并且说:你看人家美国的医院院长不是MBA就是MPA。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对,因为,医院的管理专业性很强,应急事件很多,一个不懂得医疗、不熟悉医院工作运转的人,很难快速准确地对医院的事件作出决策,至少工作的头几年是这样。而且对医院的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以及用人等方面,也可能因为不熟悉医院工作的运转规律而易于失误。有人说可以发挥“外脑”的作用,但不论是“内行管内行”还是“外行管内行”,“外脑”的意见都只能作为决策者的参考意见。完全依赖“外脑”的决策是要冒很高风险的,“外脑”们由于所处岗位的不同,不可能掌握全局信息,对事物的认识就难免存在偏颇,况且,他们不需要承担决策后果的主要责任。
行政、学术、司法,三管齐下
关于对医院的监管问题,阮诗玮谈到了行政监管、学术监管、司法监管三个方面。
他说,就行政监管医院而言,对于非营利性医院,建议除了当前开展的院务公开外,还应向社会公开其院务。由于非营利性医院享受政府土地划拨、公共财政拨补和免税等优惠政策,因此,有义务让公民知晓其院务。院务公开的内容应包括医院的级别地点、设施设备、科室设置、人员组成、服务收费价格、药品器械购销使用、年度工作数量和质量报表、年度财务报表、人事聘用、干部任免及其他重大事项。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按时,并接受人大质询、政府审查、政协审议和人民群众的评议。而营利性医院要依法照章纳税,审查其是否存在非法暴利行为,监管其是否依法行医,有没有过度医疗或欺诈患者等行为。
学术监管是对医院医疗事务的微观管理,是行政监管难以做到的。阮诗玮提出,我们一方面必须督促医院认真执行医院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打破医院“围墙”,让同行评监,行业自律。他举例说,福建省围产医学会每年检查全省产科质量两次,集中讨论全省孕产妇死亡疑难病例1次,对发现产科存在的问题,纠正错误,推进产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提高产科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般行政监管难以做到的。由于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很强,所以,发挥专业学会的作用才能把学术监管抓到点子上。政府应组织和授权专业学会,不只是开开学术报告会,还要开展跨院际的专业质量大检查、大讨论,以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使合理检查、合理诊疗、合理用药等专业质量得到提高。要加快专业学术团体的自身建设,培育公共精神、使命感和责任心,为它们开展自律活动提供载体与平台,以便更好地做好学术监管工作。发挥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的作用,是当今“网络治理”概念实际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
阮诗玮认为,司法监管是对医院监管的“底线”。我们必须依法严厉惩处道德败坏的医生,教育和挽救道德低下的医生,学习和表彰医德高尚的医生。
发展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事业
采访到最后,阮诗玮总结说,我眼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应该包含两方面:第一,以比较低廉的费用实现比较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的过度医疗、重复配置等资源浪费问题;第二,必须走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只有把这两个特点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事业。
在费用问题上,不能走奢侈的道路,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而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最大、最基本的国情就是“人口众多”和“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两个特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不只是在基建、设备上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在人事和功能上的建设,让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成为以预防保健功能为主要功能、能处理一般常见病的基层医疗机构,把工作着重点放到让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上, 努力提高覆盖面和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