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育管理的艺术

时间:2023-10-18 10:18:52

导语:在教育管理的艺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育管理的艺术

第1篇

艺术类学生一般从中学,甚至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基础的专业知识,开销比较大,进入大学之后学费高,课程所用材料设备开销也很大。而艺术类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应用性也比较强,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能够获得一定的报酬,因此特别容易产生功利思想。再加上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挣钱上而忽视了学习。

二、辅导员应根据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一)从思想政治方面,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辅导员首先要做到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以学生为本。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引导者、管理者,应培养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进入大学时,就积极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大学规划,认识自我。通过大学生涯设计,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其次辅导员应注重大学生的关注点,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规律的认识,紧紧围绕青年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和重点问题,通过多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结合起来。同时又要与学生的成才需要相结合,使他们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再次要适时地开展诚信教育、人格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并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终极目标。在学校中,要根据国家近期发展的一些实事,适时开展一些以诚信、爱心等方面的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还可以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参与,编排一些与诚信、爱心有关的小品和舞台剧,让学生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更明白爱、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辅导员一定要摆正位置,把握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家庭生活水平都比较好,由于学生之间贫富悬殊较大,加上学生的经济意识很强,造成了现代学生自私、个人主义、独立性不强、道德品质缺失等一系列的缺点,导致学生之间相处不融洽,学生间不懂得包容。大学辅导员一定要有一份公平公正的心态,以身作则,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这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彼此相互信任的前提。同时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加强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让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三)用爱心服务学生,爱岗敬业首先应该赞美学生。艺术类的学生因为个性比较张扬,更喜欢别人欣赏自己、赞同自己,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引导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当学生有了进步,一定要主动去表扬;当学生有了新颖的想法,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支持和鼓励。其次要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核心思想。要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辅导员对学生的爱心、热心,真正从情感上接纳并支持辅导员的工作。

(四)积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跟学生的谈话谈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沟通是做学生工作的最好方法,切实与学生做好勤沟通、多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合理地进行解决。要利用好语言,选择相对有效的沟通技巧。比如有的学生个性较强,不屑与教师交往,那我们要主动多与之进行联系,多关心他们、关爱他们,寻找与之沟通的突破点。有的学生性格急躁,出现问题容易激动,那我们要稳定学生的情绪,耐心地对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积极主动帮助解决。对于家庭条件较差,性格比较自卑的学生,我们要帮助他们发现和认识到其自身的闪光点,适时地鼓励他们,激励他们多参与学校或社会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五)针对特殊的学生群体,运用语言,根据实际情况把握住切入点,适时教育并引导学生语言是一门艺术,辅导员要运用好语言,把握住学生心理,尽量不让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在未完全适应大学生活时感到空虚,失去人生的目标和方向。辅导员应准确地寻找到问题学生的切入点。所谓切入点,就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容易引起广大学生注意,能唤起他们共鸣的点。发现每一个学生内在的动力,抓住闪光点,可以激励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更快地进步或比较容易地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六)以服务学生为本,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学生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在经济方面,首先要激励贫困学生在困难中磨炼自己意志,让学生切实从心理方面正视自己,调节心态,树立在逆境中成才的人生目标;积极帮助学生申请助学贷款,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寻找或提供一些就业信息使他们能在勤工俭学中完成学业等。对于有就业压力的学生,辅导员要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设计毕业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自己未来目标的定位,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存在心理危机倾向和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高危个体进行跟踪关注,在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广泛地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小结

第2篇

关键词:艺术专业学生 扩招 特点 教育与管理 艺术实践

近年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持续大规模扩招。许多院校相继增设和开办了艺术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080所本科院校中,已有632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艺术专业学生在非艺术专业院校的出现,在给这些传统上学风比较严谨的高校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的同时,也对其原来相对单一和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已设有艺术专业的高校,由于大规模扩招,其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为此,认识和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探索适合艺术专业学生自身特点的教育与管理方法,对于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其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求新求异意识强,但遇事不冷静,思想深度也不够。

追求自我,注重个性,自我意识强烈,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不强。

重专业、轻文化,人文素质相对薄弱。

重实践、轻理论,艺术素质不够,艺术修养不高。

由于经常参加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见多识广”。但由于缺乏理性,易受社会负面因素和不良现象影响。

显而易见,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与其专业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并掌握其独“特”之处。便于我们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经过多年来的摸索,我们积累了一套较有成效的艺术专业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方式方法。

一、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并监督检查。

制度是管理的根本,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建立健全和不断充实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和完善了《艺术学院学生干部考核制度》、《艺术学院学生请假制度》、《艺术学院学生参加社会艺术实践活动的有关规定》、《艺术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艺术学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办法》等教育管理制度。在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事不对人,不搞因人而异。由于艺术专业学生情绪易受环境影响,懒散、自由、自制力差等特点,我们在加强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的同时。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度,不厌其烦,常抓不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

这一点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尤其重要。首先,要解决他们对专业和文化、实践和理论等关系的认识问题,告诫他们眼光应放远一些,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赚钱。要知道,在当今社会,仅有专业技能而无专业理论修养,尤其是人文修养是不可能出色地做好工作的,更谈不上有创造和成大“家”了,就连中央电视台组织的青年歌手大赛。也还有文化素质考核项目。其次。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特点,修订教学大纲,适当增加人文素质必修课或选修课,如:影视文学、现代科技常识、唐诗宋词欣赏、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文化素养。再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或收看学校举办的“濂溪讲坛”、九江市政府举办的“白鹿讲坛”和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等各种高雅文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欣赏品位。

三、精心组织各种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加以规范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虽然艺术专业学生有自我意识突出、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不足,但是,可以运用其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的特点在各种社会艺术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并加以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在安排学生活动时增强其综合性和覆盖面。调动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更好地展示自我、发挥特长提供宽阔的舞台。使学生认识到班集体、学校乃至社会对个人发展、个人价值体现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各类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仅是参与者和表演者,同时也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切身感受和体会相互配合的重要,学会与人交流沟通,掌握团结协作的技巧,潜移默化地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注重教育与管理方式方法的情感化和艺术化

针对艺术专业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情绪波动大,自由散漫,注重个性等特点。在教育与管理方式方法上要更加注重“以情动人”、“以感化人”。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教育人、培养人。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入耳、入心、入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炼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点就谈不上教育”,由此可见。对有着强烈个性的艺术专业学生而言,任何外在的强制性压力都不可能成为促进其个性转化的动力,只有人性化、情感化的教育方式方法才适合于他们。因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愿望”。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愿望,这才是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内驱力。作为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做的只是激发学生的这些主体意识,通过情感交流达到思想交流,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才是教育方式方法的“艺术化”,动不动就训斥,动不动就处罚,难以使学生心悦诚服,有时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工作处于被动。

五、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基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成才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如前所述,艺术专业学生重专业、轻文化。重实践、轻理论。并将其视为个人未来发展的根本。可以根据学生这种迫切成才的心理,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我们从学生进校开始,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就以当前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切入点,从专业技能的基本标准拓展到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素养、职业道德的要求,通过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在掌握专业技能之外,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个人修养等在求职、成才中的重要性,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整个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文化学习和各种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当中,推动学生对自身素质主动的、全面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3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目前现状;教学管理的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21-01

成人继续教育是全社会普遍共同的教育,它是每个成年公民抑或其他群体的公民能够依法自由享受的教育权,也因此天经地义地需要各方面积极和有效的参与。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由于历史与地理、经济与政治、民族与文化等因素,人口素质偏低,尤其是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基础溥弱,但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能歌善舞的天然优势,顺应社会及云南特点,云南艺术学院成人艺术类函授教育于1994年开办。专业为音乐学、美术学、舞蹈编导专升本;音乐表演、美术、舞蹈表演高起专。通过近20年的办学,为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类教师和文艺骨干。近年来,我院的继续教育在经历“脱产、夜大、函授”的发展阶段后,从1999年开始,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现代远程教育的蓬勃兴起,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的学历补偿任务已基本完成,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生源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1 目前成人艺术类继续教育现状

1.1 学历补偿教育规模缩小日趋明显:近年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挤压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空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滑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学历补偿功能在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逐渐饱和和日渐消弱,中小学艺术类教师利用各种学习的渠道获得学历,艺术成人教育的学历补偿教育的生源下降,规模逐渐缩小,这也是云南省艺术专业成人教育面临的问题。

1.2 艺术类成人教育没有形成独有的特色。成人艺术类学历教育还停留在套用普通艺术类教育方式,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考核方法、教学管理等都与全日制普通教育相同,加上目前艺术类成人学历教育办学形式为函授,除了专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成人教育的认识误区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也缺乏监控,函授教学中因日益突出的“工学”矛盾而出现的“函授不函,面授不授”的问题,如果再加上管理力度不足,那就会出现有真文凭,没质量的毕业生,继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1.3 艺术类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比较僵化。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从事成人教育的人员,大多数都是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在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上,始终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框框,很多仍然沿用着普通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管理制度仍然沿用普通高等教育学年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不研究成人教育教学的特点;不研究构成成人教育对象的不同,对成人教育教学缺乏研究与创新。从上到下实施的是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程体系结构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分配比例不甚合理,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不够紧密;课程设置缺少任选课。成人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课程。在教学管理上,突出了一个“管”字,忽视了成人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接受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成人学生常常出勤率较低,学习效果较差,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管理方式不当,没有适应成人学生的特点造成的。

2 针对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艺术类成人教学管理新思考

2.1 构建新时代结构合理的艺术成人教育体系:从层次上而言,学历教育应该有中等艺术教育和高等艺术教育之分,高等艺术成人教育又应有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四种学历层次,为广大艺术师资素质的不断提高提供平台。

在内容上,应该设专业和选修课程,学术性课程和适应各级艺术类教育所需的不同课程,以适应成人教育的特点。

从时间上,应分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培训时期,短期从半天到几周时间不等,用于解决教学中一些实在或者实际的问题,或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及新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中期脱产或半脱产数月甚至一年以上时间,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进修课程及各种文凭证书课程,目的是深化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或补充学历,长期课程主要是所读学位,可采取学分制的办法,让参加学习的教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不确定的时间内学完规定的课程,通过相应级别的论文答辩获得学位。

2.2 突破教学时空的局限,缓解工学矛盾:目前,在普通高等教育艺术本科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普遍。而在成人教育中则相对较为薄弱。限于成人教育短暂的面授教学时间,更多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教学进度,泛泛讲解、满堂灌等方法效果远远不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充分使用。引进多媒体及网络课程使传统的函授教学活动不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使教学活动极大的延伸,可以异地实时交互。也可以异地非实时交互:学习者不用担心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的限制,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需要学习自身所需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工学矛盾,为成人学员的自我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2.3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化专业实践:成人艺术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从事相关或相近行业的在职人员,教师应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锻炼,注重成人学员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其次要加强社会实践培养,注重与实际工作的联系。

2.4 改革考核方式,使其与成人教育教学特点协调:成人教育考核的重点不是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是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就要求成人教育摈弃普通高等教育程式化的考核模式,转而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实用的考核方式。如学业成绩的比例,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减少期末成绩所占的比例,平时工作中的获奖都可以记入相应课程,把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再如:考试尽量多样化,如增加各种实践内容,减少纸面背诵内容,采取演出、作品展演,个人音乐会,画展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实战能力。总之,考试方式引导教学改革方式,成人教育特殊的教学方式需要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与之相配合,只有打破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固有认识,才能彻底推行新的教学方法改革。

2.5 完善课程设置,积极推行学分制: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岗位要求,因为成人教师大多数为中小学艺术类在职教师,他们的学习意愿更多的是提高自身能力和获取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选择性。目前我院成人艺术类的课程设置大多是照搬普高的模式。而成人艺术类教师在以往的中专或大专学习中已经接受此类课程的培训,大家普遍对重复的东西无学习兴趣。故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应该充分切合成人艺术生的学习特点和艺术专业的特点,建立以整体技能为导向的新的课程结构,缩减基础课程课时,适当增加专业及专业实践课程课时,注重实践和技能的培养。

同时要积极探索、推行学分制,国外成人教育普遍实行学分制。所谓学分制是指以学生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的是弹性学制。建立成教网络教学虽然能缓解学院的学习需求,但成本较高,就目前我院的情况来看现实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实行学分制,我院可以借鉴普通全日制推行学分制的经验,学分制与学年制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以学生选课为基础,教学内容相对灵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毕业,而对于差生则可以起到激励和鞭策,因为修不够学分就要推迟毕业;三是能使成人学生摆脱学年制带来的时空上的限制,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时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学矛盾。由此可见,对成人教育实行学分制,更符合成人教育的实际情况,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 结束语

总之,成人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有效补充,云南艺术学院要保持在省内艺术类继续教育的领先地位并提高在国内其他省市地区的影响力,需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制定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方针策略,在不断的变革与创新中加强竞争力,积极改进管理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学院品牌,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高等艺术教育 同质化 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

一、中西调和的产物:国内高等艺术教育

“高等教育”一词,首先出现于拉什达尔于1895年出版的《中世纪欧洲的大学》一书中,在书中作者提出:“十四五世纪期间大学的急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受高等艺术教育的法学家和管理人员的直接需要。”[1]拉什达尔说明了高等艺术教育的起源。发展至十八世纪的欧洲,在高等教育中,开始正式增加专业艺术院校。自那时起,西方高等艺术教育已经经历了二百余年的历史洗礼。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西方高等艺术教育逐渐完善,形成成熟的教学与管理模式。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高等教育开始传入我国。正是自那时起,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由于最初照搬西方的经验,因此国内高等教育一直没有摆脱西方模式的影响,发展到后来,中西调和,演变成为立足西方模式兼容本土特色的国别特征。高等艺术教育同样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高等艺术教育在课程、专业设置及行政管理上,都表现出浓重的西方痕迹,即使在相对传统的中国画、戏曲、书法等专业内,亦是如此。在市场化进行的推进下,现代高等教育要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面向市场培养专业型人才,是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首要目标。

二、国内高等艺术教育管理现状

国内高等艺术教育中西调和的本质特征,对其管理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国内的高等艺术教育管理,基本遵循西方模式,但是在面对实际情况时,这种模式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高等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导致目前国内高等艺术教育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同质化现象

大量艺术类考生开始出现,他们中的大部分考入艺术院校或者综合类院校中的艺术专业,这成为国内高校艺术教育同质化现象产生的基础条件。首先,社会需求是高校培养艺术人才的保障,社会对热门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是高等艺术院校开设专业的方向标。各高等艺术院校开设美术、音乐、设计、影视、舞蹈等学院和相对应的同质化专业学科。其次,国内的高等艺术院校在艺术教育中,针对各个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设置各专业方向及课程,国内几乎所有艺术院校都有相似的专业,造成大量相似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岗位少人多的情况。这种专业同质化现象阻碍了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

以动画专业为例,随着社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国内艺术院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课程大纲多以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为范本,大相径庭。课程的同质化现象导致单一式教育,缺少地方学院教学特点,特别是综合高等艺术院校,在开设动画专业缺乏经验,照搬艺术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导致毕业生就业难。

(二)重教学轻实践

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行业需求。当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教学上重理论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偏重书本知识,与此同时,学生缺乏项目实践,造成毕业步入社会在专业方面执行力较弱。艺术院校学生个性化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基本都是照本宣科。

传统艺术专业大多是资历比较老的教师担任专业主干课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更新,一方面老教师不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往往凭个人经验教学,造成学生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所学专业知识缺乏社会项目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满足不了个人需求,仅仅完成课程任务,不能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新型专业教师队伍大多都是公司设计师出身,缺乏教学经验,基本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在人才培养方面及专业教学方法上较弱。缺乏行业性动向仅凭个人经验或教案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等负面影响。在国内高等艺术院校,这种重教学轻实践的问题严重阻碍教学管理的发展,造成学生毕业生与社会专业需求脱节的现象。

三、优化高等艺术教育管理的措施

面对当下高等艺术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现实情况,笔者尝试提出以下措施进一步优化高等艺术教育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优化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艺术高等院校教学方面除了传统的公共课阶梯教室、实验室、琴房、排练室等教学场所之外,还缺少互动性的教学场所。教学手段上多以课堂讲授、PPT演示、电脑演示等方式进行,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目前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显得相对落后,应当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增强学生课堂上的互动性。

具体从两个方面改善:一方面,增加可视化教学,从视觉、听觉、触觉及传统文字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感受到专业知识,很快很深刻地吸收专业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概念,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从多维角度完成个性化教学。如利用触屏电脑,交互感官装置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另一方面,从理论型教学转移到实践型教学。将教学课程安排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将理论专业知识直接应用到实践项目中。加快发展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度,有步骤地进行校企合作,将项目带到课堂。如课堂安排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画展、音乐会表演等实践项目,这种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使学生学习专业更有效,积累专业实践经验,增加就业、创业机会。

(二)优化教师队伍

当前国内的教师队伍管理方面比较单一,高等艺术院校由学院院长、教学院长、各专业系主任及个专业教师、书记、辅导员等组成,这种线性管理模式在教师管理方面便于统一管理,但在教师个人能力锻炼及个人创造力方面相对薄弱。

在线性管理模式基础上应该优化管理,转变交叉复合型教师管理模式,即专业教师增强行政能力,行政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培养,搭建行业性企业人才联合培养教学平台。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当增强行政执行力,加强行政教师专业培养,重视教学工作,这种交叉复合型的教师管理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教师和行政教师都得到互补,行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教师在行政方面可以更好地改善教学课程及教学相关的科研工作,全面发展。

国内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大多是艺术专业学习,缺少行政管理能力,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力度还不够,这与专业教师教学过程是密切相关的。专业教师队伍除了增强行政执行力外,学院院长应当安排专业教师培训、调研,实时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保障教学。搭建行业性企业人才联合培养教学平台,可以更好地促进行业性人才与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交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专业执行力。

(三)优化教学硬件设施

国内高等艺术院校教学硬件设施方面,已经逐步得到优化,改善各专业实验室及专业教室。在增加新型实验室的同时,也存在问题。如购买一些高科技专业设备,由于实验室人员、专业教师缺乏操作培训课程,无法熟练掌握专业设备,甚至无法使用先进仪器设备,造成资源浪费,教学硬件设施无法配合日常的教学活动,忽略基础实验室及专业教室的建设,在这方面应该得到优化和改善。加强基础实验室及专业教室的建设,配合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建设,如新型专业科学与技术专业,配合新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加强传统艺术实验室建设,完善基础教学硬件,保障教学工作。

国内大多艺术院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过于单一化,缺少交叉性学科综合实验室的建设。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直接影响教学工作,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增加教师相关专业工作室,以专业方向教师个人建立工作室,工作室小班授课,更好地将实践项目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相互交流,工作室模式在国外高等艺术院校广泛运行,在国内没有得到普及,只有少部分专业建立相对应的工作室,但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固定的场所由一两名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方向学生,加强师生互动,工作是模式可以及时调整课程模式及教学内容,相对于传统专业教师有着明显的优势,工作室模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相互竞争,提高积极性。

第5篇

【关键词】教育艺术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以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为目的,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升整个班级学生的素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管理的艺术性,讲究班级管理工作艺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一、营造良好班风,建立和谐班级环境

良好的班风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和谐友爱班集体的建立,而要想营造出这样的班风,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对班干部的管理要求,让班干部能够自觉以身作则,为同学们做出榜样,带领学生向班级目标努力,让班干部发挥其领头羊的作用,促使良好班风的形成。同时班主任还要多多关注班里的活跃分子,这些活跃分子对班级的班风影响很大,其在班级中的号召力较强,因而班主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多关注这些活跃分子,利用他们的号召力优势将学生凝聚到一起,增强学生之间的纽带关系。对于班级中出现的好人好事要及时进行表扬,号召学生们向这些人或事学习,并对班里出现的不良风气进行批评,将不良行为扼杀在摇篮当中,以促进班级中积极舆论的形成,为良好班风的建立打下基础。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在班级中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可以评比出在班级纪律、班级团结等方面的标兵,让学生以榜样为目标,做到学有方向,努力向榜样靠近。

二、谨慎选择班干部,提高管理效率

班干部是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好帮手,是班主任和班级学生之间的沟通中枢,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辅助作用,因而对班干部的选择任用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级中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班干部的选择任用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种是毛遂自荐,即学生自己推举自己做班干部;一种是选举的方式,即通过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班干部;最后一种是班主任委任。在新班级中,由于学生之间都不熟悉,因而在一开始都是通过毛遂自荐或班主任委任的方式来选择。例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在开学阶段学生的表现来挑选临时班干部,但这样选出的班干部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因能力不足而表现不佳,难以服众,因而在学生相互之间有过一定了解之后,让学生自行选举他们能够认可的班干部,并组建相应的班委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多多对班委会成员进行指导,在必要时为班干部提供帮助,并将部分工作放手交给班干部去做,让班干部能够充分发挥其在班级中的领导作用。对于班干部的工作,班主任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班干部将管理工作做好,增强班干部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实施德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德育教育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时要以自身为表率,获得学生对自己的信服认可,这样学生能够接受班主任管理教育,促进班级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班主任也要注意建立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平等对待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因而在对待学生方面,班主任更要把握好分寸。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要时时想着摆老师架子,居高临下地命令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其次,班主任要注意宽严结合,在原则性问题上,班主任要坚持原则,不能因为忍让而颠倒黑白。而对于非原则性的小错误,班主任则要多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并且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源。同时,有些学生可能在心里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了自尊心而不愿意低头承认错误,这时班主任不应该强制性逼迫学生,而是应该采取较为温和的态度来劝说学生,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道歉和改正。最后,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班主任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成熟度还不够,很多学生还缺少学习目标,这时班主任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目标,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日常初中班级管理中要注意讲究管理艺术性,不论是班级干部的选择,还是班风的营造都要讲究艺术性。同时,班主任还要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关系,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以共同推进班级管理工作,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做学生的好朋友――浅谈提升初中班主任管理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第6篇

关键词:经济困难;大一新生;心理疏导;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尹吴(1983-),男,安徽安庆人,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37)侯建军(1983-),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11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26-0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加速发展,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的人数也随之呈迅速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为2231.7929万人,贫困生的比例占20%,达400余万人,其困生占8%;大学生月平均花费超过千元,而特困生月均花费为300元以下,有的甚至低于150元,如此悬殊的差距,给大学里这一“弱势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然而,大一新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类更加弱势的“弱势群体”,比一般条件下的大一新生承受着更大的经济压力,承担着更重的心理包袱;与大学高年级的贫困生相比,其缺少相关经验和发展技能,表现得更加无助和迷茫。这些特点使他们具有自卑孤僻、忧虑多疑等诸多心理特点。因此,如何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并加强教育管理工作,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学习、生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困难大一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刚跨入高校大门,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经济困难大一新生要比其他同学背负更多的思想包袱,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1.自卑心理严重,极度敏感

大多数经济困难大一新生来自贫困地区,成长过程中很少娇生惯养,从小在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上较为节俭;进入大学校门后,由于与其他大一学生之间的经济差异较大,心理上容易产生巨大的反差。久而久之,自卑的心理会愈加严重,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他们小心地掩饰着内心深处的自卑,害怕被瞧不起,更不愿与他人谈及家庭状况,很多经济困难大一新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在公共场合多露面。他们经常情绪低落,对前途感到渺茫,意志消沉、逃避现实。[1]

2.自闭孤僻,缺乏与人的有效沟通

由于自卑心理,经济困难大一新生害怕在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被看不起,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喜欢独来独往,与大多数同学不合群,从而容易出现自闭孤僻的不良心理和怪异的畸形心态。

3.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大学环境的改变造成一些家庭困难大一新生极度不适应大学生活。在学业方面极度不适应,还是像高中一样处于“死读书”的状态。然而大学强调素质教育,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大一新生难以适应,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感到困惑,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在人际关系方面,经济困难大一新生受经济条件限制,面对新的人际关系交往模式无法很好地适应和有效融合,因此他们不能很快地融入宿舍、班级同学当中,常常感到自己无所适从,容易产生恐惧感。

4.抑郁消沉,对现状极度不满

家庭困难大一新生进入大学校门后,与他人比较后认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没有战胜困境的信心和勇气,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学。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一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有可能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极端事件,以此来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5.缺乏自强自立的态度,一味索求与依赖他人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一新生认为由于自身困难,受助是天经地义的事,个别学生入校后一直要求自己必须获得各类资助,而自己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缺失自强自立的信念,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也不积极进行勤工助学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等,完全依赖学校资助,把一切寄托在别人身上,长期以往形成了依赖性格和心理。[2]

二、当前面对经济困难大一新生,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在新形势下,各大高校资助政策与体系在经济和制度上保证了经济困难大一新生的基本生活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学工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对经济困难大一新生的教育管理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但是在教育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对经济困难大一新生的成长缺乏全面关注

大一新生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由于缺乏对其情况的全面了解,加之贫困新生常常表现出经济困难、内向、与教师缺乏沟通等问题。因此,各级学生工作人员容易将他们置于被冷落的境地,缺乏对他们思想状况、心理状况、生活状况等深入全面关注,尤其是对其心理关注不够,有的容易产生一些突发问题。

2.教育缺乏系统性,育人功能匮乏

针对经济困难大一新生这一特殊群体,各高校很少有相应的系统全面的教育措施。长期以来,各大高校往往单一的将解决他们的物质困难作为全部来抓,单纯的从经济上进行相应的补偿和资助,没有从根本上对其加强教育、引导、管理,忽视和弱化了育人功能。

3.缺乏管理上的衔接与协调

做好经济困难大一新生工作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他们的各方面情况,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由于缺乏大学与中学的有效衔接,事实上,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中学就已经非常明显,有些甚至相当严重。加之,经济困难大一新生的心理状态和情况都是动态变化的,需要不断及时更新,学生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缺乏系统的相关信息,导致工作难以开展。[3]

三、加强经济困难大一新生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措施

1.切实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各大高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务必要加强经济困难大一新生的思想意识教育,积极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认识贫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一新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对社会生活中许多复杂的事物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因此,要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鼓励经济困难大一新生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家庭暂时的经济困难,着力提升经济困难大一新生自我面对人生的勇气和信念,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2.进一步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通过开展针对经济困难大一新生人际交往问题、适应问题等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通过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个层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更好地帮助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走出困境。另外,相关教师也要根据经济困难大一新生的具体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级学生会、各类学生社团,让他们充分锻炼、展示自己,重新找回自信。

3.努力建立稳定的、高水平的咨询队伍,拓宽心理咨询途径

心理咨询疏导人员除了专业的心理工作者、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外,可以让一些有经验的学生干部或高年级的贫困生杰出代表来充当,其取得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不断丰富心理咨询疏导的模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QQ心理疏导、设立心理咨询电子信箱等途径对于那些不愿走进心理咨询室而心理困扰又很严重的学生来说也是一剂良方。[4]

4.着力培养贫困新生自强自立的心态和信念

经济困难大一新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敏感自卑、抑郁排斥的心理。因此,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积极健康、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树立勇于面对挑战的信心极为重要。各大高校要积极通过一些优秀贫困大学生的事迹报告会,以及专题讲座、团体训练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培训。通过开设心理访谈室、团体辅导室、大学生心理协会活动室等场所,帮助他们放下包袱、排除自卑情绪、树立自强自立的心态和信念,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观念和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使他们认识到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5]

四、加强经济困难大一新生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1.切实提高认识,加大关注力度

高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教育、培养学生。贫困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应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各大高校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尤其是对经济困难大一新生,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助学体系,要在教育管理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方位的关注经济困难大一新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2.着力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完善自我人格

经济困难大一新生在进校时就建立了诚信档案,把有关个人信用情况,如各科成绩、在校获奖情况、在校期间的违纪情况、参与社会实践情况、申请助学贷款的金额和还款时间等记录存档,以其作为评定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岗、学年评优、毕业生推荐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大一新生的诚信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品格,从而培养完善自我人格。

3.防止把资助工作经济化,促进全面发展

当前各大高校对经济困难大一新生的关注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经济资助方面,但是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同时也存在心理贫困的现象,因此关注他们的心理贫困远比对他们经济贫困的关注重要得多。要帮助他们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要帮助他们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更要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富于理想、敢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4.健全完善勤工俭学体系

健全、完善、有效的勤工俭学体制是对经济困难大一新生教育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通过扩大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给学生提供最便捷的勤工助学方式;并积极鼓励有能力的高年级贫困生做教师的教研助手工作。对他们来说,协助教师共同完成研究,不仅仅是勤工助学,更是一种荣誉,同时也是一种扩充专业知识、锻炼能力的机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相关组织,广泛开拓校外勤工助学渠道,努力给每一位经济困难大一新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和机会。

5.切实加大贫困生就业工作力度

新生入校后就要对他们开展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大学一年级是潜移默化形成观念的最好时机,由于经济困难大一新生具有特殊心理和对自我不客观的定位,既想攀比和求高求全,又有自卑的情结;既想追求好企业、高薪酬,但又缺乏足够的信心。因此,从入校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健康择业的心理教育和择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等指导教育,使他们能够逐步形成科学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念,明确今后职业方向的定位和规划。大力教育引导经济困难大一新生转变观念,引导他们毕业时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就业指导部门要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应格外重视对经济困难大一新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毕业时为他们与用人单位搭建交流平台,重点扶持帮助特困生,为其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保障。

6.大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各个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经济困难大一新生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要在学生群体中提倡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良好人际环境,倡导自我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相互信任、自强自立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工作人员应更加注意加强年级、班级、宿舍的管理工作,倡导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关怀、共同成长的理念,为经济困难大一新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校园内应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传统美德,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氛围。

五、结束语

经济困难大一新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管理工作是大一阶段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顺利开展助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时期。大一阶段是学生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和提高的重要阶段,特别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应该动员社会全体力量,共同关注他们各方面的问题,多措并举帮助他们健康、全面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小华.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党史文苑,2008,(11).

[2]周文静.论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

[3]李美琴.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现状特征与教育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5,(2).

第7篇

关键词:关爱教育 英语 管理 教学语言 师生关系

随着地球一村化,中国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尔后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并发展,与世界沟通越来越多,因此英语这门世界性通用语言的学习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英语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操守与教学策略,下面略谈一二。

一、根据单词特点,总结科学的背单词方法

死记硬背会扼杀学习的热情。如何科学地记忆呢?

(一)合成记忆法。

有些汉字,比如“明”“解”等属于合成字。“日”即太阳,是白天光明的来源;“月”即月亮,是黑夜光明的来源;所以“明”就由“日”和“月”两个字合成而来。又,古时候人们宰牛是将“刀”放在“牛”的“角”后开始将其解体的,所以,“解”字就由“角、刀”和“牛”三个字合成而来。和汉字一样,在英语词汇里也有很多的合成词,这些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子词组合而成的。比如:

1.football n.足球,足球比赛 〔foot脚、足,ball球;主要靠脚踢来进行的球赛〕。

2.himself pron.他自己,他亲自〔him他,self自己〕。

3.overcome vt.战胜,克服〔over越过,come来;努力地越过各种障碍而来〕。

4.sometime ad.将来某个时候,过去某个时候〔some某一,time时候〕。

5.widespread a.分布广的,散布广的〔wide宽广的,spread散布、蔓延〕。

(二)构词分析法

汉字的偏旁部首是同部字的共同形旁,同时它们还起着共同的表意作用。举几个例子:

1.advise vt.劝告,建议〔前缀ad-对、向,词根vis看,-e动词后缀;就某件事应该如何做向别人提出自己的看法〕。

2.invisible a.看不见的,无形的〔前缀in-不、无,词根vis看,形容词后缀-ible可…的;不可能被看见的〕。

3.revise vt. 复习,修改〔前缀re-再、又,词根vis看,-e动词后缀;为了究错而再次查看〕。

二、口语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语言重在交流,乃至熟能生巧,由此可以知道口语教学的重要,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基础培训,还要向学生灌输知识、语法、修辞与逻辑思维等等,这就决定了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其自身特征和性质,是双重知识的教授、双向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功能就是交际,因此英语语言口语训练应该占主导地位,从小学就应该早早抓起。

(一)教学模式亟待创新

当前,英语教学模式亟待改革与创新。多数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法,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角,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处于被动听课、记笔记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无法推动和促进英语口语教学。因为口语训练本身就是一个实际交流的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发言、沟通和交流,就无法提升学生说英语的胆量,也不能让学生养成英语口语表达习惯,无法达到理想的英语口语教学效果,更何况,学生才正式学习英语,是一个起点,这个基础要打牢。

(二)缺乏情境体验训练

口语训练需要在情境中进行对话交流、交际,真正的英语口语都是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需要在特定情境中展开训练,也就是说英语口语教学离不开情境。然而,目前的英语口语教学却偏离了这一方向,口语教学从不设置任何情境,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或背诵一些英语口语单词或短语,目的是让他们熟练掌握口语表达方式,充实、完善他们的英语口语语料库,事实上这并不能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反,会让学生在口语交流中备受约束与压力,无法有效运用原本掌握的语料知识。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脱节

理论知识教育是英语口语教学的前提,因为学生只有掌握足够的英语语料知识,具备合格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际表达中胸有成竹,但是,理论教学也要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即教师要确保课堂上所教授的英语口语课程内容及理论知识等能够满足实际生活的交流的需要,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沟通。

(四)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

口语教学课堂应该是生动活跃、积极向上的,应该伴随着学生接连不断的对话与讨论,然而,实际的英语口语教学课堂却略显沉闷,由于缺乏特定情景、规定任务、特定要求,学生不知道应该表达什么内容、完成什么任务,从而处于思想游离、思绪放任的状态,在沉闷的气氛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三、课外阅读的意义与方法

从小学开始,增加阅读量,要注意阅读英语要与汉语文化桴鼓相应。英语是从西方文化传播过来的,而我国的汉语文化是从拥有几千年的文明中诞生出来的。如何更好地把东西方文化相交融包容在一起,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现在各国都在学汉语文化,我们应该引以为荣。可是很多人却不以为然,却都在学西方的流行文化流行因素。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但是也要有的放矢,不能一味的去吸取,要批判性地去吸取西方先进文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投入到英语的浪潮,却忽略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汉语在全世界发芽扎根,这需要英汉的最佳结合。改变环境的最好办法是不要让自己成为环境的奴隶,而是让自己成为环境的能动圈来影响这个环境从而创造大环境。

第8篇

为丰富大家业余生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城南中学学习型工会,学校倡议全校教师建立教师教学博客。前一阶段,学校已就建立教师教学博客做了动员。会后,不少教师热情高涨,纷纷询问如何开通博客及如何管理博客。有些教师已上网查询学习如何建立博客,还有些教师已率先建立了博客。为了在全校范围内吸引更多教师建立教学博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开设教师教学博客的相关问题和要求,明确如下:

一.建立教师博客的目的。提倡全校老师建立以教学内容为主、兼顾个人生活的教师博客,即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研究、教育管理、亲子关系、读书笔记、个人兴趣爱好等内容。各位老师在教学博客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博客的定位、侧重点或特色。小孩子比较小的年轻父母,可以在博客里侧重记录幼儿成长过程;小孩子读中小学的,可以在博客里记录子女求学,自己全程陪同的艰辛过程;子女在读大学、工作的,可以回忆子女的童年轶事,尝试教学教育叙事,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校管理人员,可以建立自己的管理博客,如班主任博客等;如果有各种爱好,如摄影、写作、阅读、钓鱼等爱好的,可以围绕自己的爱好建立博客。博客上传的材料,主要是文章、图片、视频。现在微博(微型博客)刚刚兴起,绝大部分博客里都有微博板块,微博更接近于网络日记,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建立个人的博客或微博。(提醒:在博客里,不要透露个人(自己或他人)不愿意公开的隐私,以及遵守法纪法规,确保和谐校园。)

二.各人建立博客的情况不同。因此需要了解各人情况。1已经建立博客的,愿意公开的,请通报博客名称和地址。2打算建立博客的,可以根据提示建立自己的博客。3事务繁忙或电脑技术不熟练的,只要有意愿,学校可以组织人手帮助建立。请各位在倡议书回执上明确写下自己的意愿。

三.现在各大网站都开辟了博客专栏。每个人在建立博客前,要先准备如下内容:博客的名称(名字)、博客的地址、密码(自己要记住)、博客主人的网名(以上取名及密码均要博客主人好记、记牢,一旦记不住,就要另开博客)。下面以在搜狐网上建立博客为例,开通博客过程如下:

第9篇

建构主义的产生与现代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一是科学的发展以及对科学的认识不断深入,使得以往对科学和科学知识精确性的信念发生动摇,反映在认识论上,则有所谓“新认识论”的兴起;其二是在心理学领域,皮亚杰对人的诸种认识范畴所作的杰出研究推进了人们对认识的深入理解。随后,布鲁纳在 20世纪 60、70年代将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介绍进美国学界,掀起了一股“维果茨基热潮”,并在布鲁纳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所谓的“认知革命”。可见,作为一股新近崛起的思潮,建构主义具有两大思想背景,即哲学(主要是认识论)和心理学。

(一)建构主义的哲学背景

根据已有的研究,建构主义的哲学脉络可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哲学家维科在其《新科学》(1725)中提出的“诗性智慧”假说。“诗性智慧”代指一种人所独具的本能,藉此人运用神话、预言和隐喻等形式指导自身的活动,以对周围的环境作出适当的回应。这种本能类似于卡西尔所谓的“符号”能力,符号使人超拔于动物水平之上。神话、预言等符号形式是由人所创造出来服务自身的,从生存的意义上说,人本身便是自己的创造物,人所能理解的不过是自身所创造的一切。

在建构主义的系谱图上,德国哲学家康德在 18世纪末所掀起的“哥白尼式革命”构成了其中的重要一环。康德分别了“物自身”界和现象界,认为人的理性仅能认识现象界,而无法辨识超验的物自身。当人的理性试图超入超验界时,便会发生二律背反这类荒谬情形。康德运用类似于思想实验的方法,认定人先天具有时空、范畴的先天构造,这类范畴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范畴,后者是消极的,而前者是积极的,即通过这些构造(即人的理性)人能够认识经验性的事物。

经由这一设定,康德综合经验论和理性论二家之言,提出“先天综合判断”说,以主体的先验理性构造形筑外部世界,即所谓”人为自然立法”。知识的客观性标准从符合外部的事物本身转为符合普遍的先天理性形式,从而将传统的本体论搁置不论,而专注于从主体出发的认识论问题。康德完成的认识论转向使人注意到主体在知识形成中作用,也为探讨社会在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如在康德的启发下,涂尔干对原始宗教所作的社会学研究和皮亚杰对知识诸范畴所作的心理学研究)。

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对于建构主义的兴起也有重大的作用。在《哲学的改造》这本讲演集中,杜威指出,从原始部落以来,人类就因其记忆能力而贮存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为人类应付环境的威胁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并为人类文明的形成和进步提供了基础。经验,在杜威看来,含有两种性质:一是主动性,即经验是由主体主动向环境施以动作而取得的;二是变动性,即主体所获得的经验不是僵死不变的,相反,在变动的环境刺激下主体为了更好的生存而不断发生着改造,改造之所以可能,则是因为经验本就是由人主动获取的。这双重性质正是“经验”的本意。 [1]

既然人所获得的只是经验,而经验从来不是固定的、静止的,那么,知识(即经验)对于学习者来讲就是:主体在特殊的情境下,面对情境中的刺激而主动选择行动所获得的特殊经验;由于情境内在的不确定性和独特性,就使得主体的经验需要不断发生改造以适应新的情境要求。杜威关于“经验”的洞见不仅为知识的建构性研究提供了思考的平台,也重启人们对知识是如何获得的这一题目的兴趣。

以上对建构主义的哲学脉络作了一个大概的梳理,大量的细节则有意忽略,其中,分析哲学和知识社会学、科学哲学的当展对建构主义的兴起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不拟一一述及。

(二)建构主义的心理学背景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主要结论就是发生认识论原理。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不断的活动过程中建构起自身的认识结构,同时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这种认识结构不是一种生物学结构,而是一种功能结构,包括人的外部活动结构和人的内部思维结构(外部活动结构内化于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与之对应的思维结构,即在人的活动过程中产生了认知结构)。

认知的基本机制是同化――顺应――平衡,认知结构在这个循环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整合和调整,知识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建构起来。皮亚杰从知识的范畴角度揭示了知识的发生本质,指出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应当说,认识和知识的建构性观点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呼之欲出。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是另一位对建构主义的产生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维果茨基分别了两种心理机能,即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自然具有的,而高级心理机能只有在社会环境中才得以形成。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心理结构的变化)的关键在于符号和活动的作用,即通过对各种工具的运用以及符号的中介,人才能够获得高级心理机能。

维果茨基认为,在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言系统。作为中介的语言,既是思维和认识的重要工具,也是进行交流和理解的工具,还是自我反思和调节的工具。儿童在习得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步获得了各种高级的心理机能,比如思考、反省等等。同时,维果茨基假设:活动与意识 [2]相统一。在与其养育者、同伴之间的共同活动中,儿童获得重复的、多样化的经验,经验的内化逐渐促进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活动与符号之所以能够起作用,根本上在于个体的内化机制。显然,维果茨基的活动、符号中介、内化等概念都十分强调社会建构与个体建构的作用,这为布鲁纳发起结构主义学习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观的艺术教育实践特征

在教育领域中,建构主义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也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个人主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个体所掌握的有意义的知识是在他与知识的不断的互动教学中建构起来的。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在艺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指出:教学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安排,而且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并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

(二)协作共享

协作发生在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建构主义者认为社会性相互作用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以协作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性互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教学群体,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教学群体。在这种群体中,个体之间相互的协作对教学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教学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协作教学环境,教学群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对话交流

对话交流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建构主义强调教师要放权给教学小组,而且“这种教学小组要足够小,以便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教学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对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计划、规划完成规定的复杂任务的思路;此外,协作共享的过程本身也是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成员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明确化和外显化了,他们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教学小组所共享。

(四)意义建构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通过以上几个阶段的教学有效地把握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新知识的有效迁移,并能对新知识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立起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形成自己理解客观事物的独特视角。

建构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认识论正是由于其克服了以往的认识论所不能解决的矛盾。因此,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思考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