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8 10:18:52
导语:在全科医学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培训目标
2008—2010年,利用三年时间,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以卫生适用技术和全科医学知识为重点的在职培训,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农村基层防病治病能力,逐步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并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使农村居民能够就近获得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和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提供人力支撑。
2008—2009年为第一轮培训周期,年度目标如下:
1、遴选10项安全、有效、成熟、经济的卫生适用技术,面向全市乡镇卫生院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推广。通过推广应用卫生适用技术,带动乡镇卫生院不断更新技术,增加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卫生服务工作深入开展。
2、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第一轮全科医学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培养其六位一体的全科医疗服务理念,使其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与基本内容,掌握常见病、慢性病的社区防治和健康管理技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二、培训安排
(一)培训对象
全市八县三区乡镇卫生院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
(二)培训内容、方式与时间
1、卫生适用技术推广
(1)内容:根据省卫生厅的安排,从卫生部第二轮“十年百项”项目中遴选确定10项卫生适用技术(见附件2)。
(2)方式:委托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负责卫生适用技术视频课件的制作,并借助其提供的视频教学管理平成适用技术推广培训任务。教学点设在个乡镇卫生院,卫生院院长为教学点管理员。每项技术安排理论授课2学时,共计20学时。各教学点按照每周培训1次,每次4学时的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学习时间。
(3)时间: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工作进度见附3)。全市乡镇卫生院分5期完成培训,每期培训40-50所卫生院。
2、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1)内容:省卫生厅组织编写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教材。要求培训对象人手一册。
(2)方式:采用以集体自学、个别自学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方式进行培训。
(3)时间: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工作进度见附件3)。
三、培训经费
省卫生厅安排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适用技术项目遴选、课件制作、视频教学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教材编写、师资培训、考试考核及培训管理与督查等,并为学员提供一定比例的全科医学培训教材购置补贴。工作经费由各县区根据实际配套解决。
四、组织与管理
加强面向农村的卫生适用技术推广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是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应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指责与任务
1、市卫生局: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并配合省乡村卫生教育中心负责全市培训工作的组织、考核、督查等各项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导师资,根据情况适时组织技术操作演示教学。每个季度向省乡村医生教育中心报告各教学点培训和管理情况。
2、县区卫生局:各县区卫生局为培训组织的枢纽环节,应密切配合市卫生局,做好本县培训的组织、考核、督查和总结等各项工作。每月须按要求将各教学点培训和管理情况汇总并报市卫生局。
3、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为培训组织的基础单元,应提供专门场地和设备用于培训,实行院长负责制,严格按要求组织落实每项培训活动,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上站时间,召集乡村医生参加有关内容的培训与学习。
4、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负责与项目产权持有人联系课件制作和推广事宜。
(二)考核与监督
1、考核
(1)卫生适用技术推广的考核成绩包含2项:日常考核:30%,结业考试:70%。日常考核由视频教学系统根据学员考勤和平时成绩自动生成,结业考试采用随机抽题形式,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视频教学系统完成。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协助市卫生局进行成绩统计分析。考核成绩60分为合格,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并授予省级继续医学教育Ι类学分5分。
(2)2009年8月,省乡村医生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全科医学知识考试,考试为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60分为合格,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3)考核结果将作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试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临床医学;全科医师;病例教学法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Abstract]Case teaching is the use of carefully selected cases, guided by teachers’ organizations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 understanding of clinical knowledge, training clinical way of thinking, and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a means of teach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as well as selection of cases and desig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e organization of teachers, guide and deepen the knowledge is the key.
[Key words]Clinical medicine/general practitioners/case teaching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病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健康,相关领域医生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因老年病患者有其自身的患病特点,常同时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治疗及随访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区全科医师,而我国目前医疗卫生资源严重匮乏,特别缺少乡村医师及全科医师,因此对全科医师进行本科阶段及就业后继续教育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目前医学教育现状
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方法陈旧、枯燥,本科教育学习目的多集中于应付各类考试,继续教育多重视参加及赚取学分,对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仍存在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知识缺乏更新;对临床分析实践能力重视不足,存在教育培训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的情况。另外,随着高校扩大招生,担任临床及继续教育的医务工作者常同时承担着大量的临床、科研任务,负担重,因此易于在授课过程中流于形式,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对讲课不重视,存在敷衍了事的行为,考核方式也常局限于书本等理论知识,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相应的考核方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 病例教学法在全科医师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受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的启发[1,2],我们在对医学院本科生及全科医师临床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病例教学法,结合我科老年患者多,累及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多的特点,选择合适病例,通过老年典型病例的学习,将复杂的临床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并最终引入课堂,进而借助这些经过提炼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及时提出诊断处理思路,及时更新我们的医学知识,病例的选择要求围绕所体现的问题,并有相应的分析、转归及专家评价,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病例教学法是指运用精心选择的病例,通过教师组织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使全科医师系统理解临床医学知识、培养临床思维方法及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法,常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及启迪作用。我们从2010年开始在对医学院校本科实习生及社区全科医师作为教学对象,进行了以病例为基础的病例教学法改革尝试,并与既往以疾病为主的系统讲解方法进行比较,探讨改革带来的效果,经过试验结果如下:我们的病例教学法收集了在临床实际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并加以修剪、补充、设计,病例的选择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不典型。把选择的病例提前3天到1周发给学生,从患者的临床特点、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辅助检查、需要进行鉴别的主要疾病、确定诊断及处置意见、疾病转归几个方面提出问题,建议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发言,鼓励大家各抒己见,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及启发,必要时加以引导及指导,并公布患者治疗转归、该病例对以后处置类似患者的启发及目前该领域的进展及专家共识。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并留下进一步的思考及探索的空间。
3 病例教学法与传统以疾病为分类的授课法的对比分析
与传统的以疾病章节为分类授课法相比,病例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点,该教学法生动形象,有血有肉,鼓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参与其中,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以疾病为章节的授课法尽管系统,但学生多为被动灌输,缺乏参与其中,因此对知识的掌握及印象不足,缺乏主观能动性。另外,病例教学法多为临床实际病例,尤其老年患者,多同时存在多种疾病,在临床处置过程中需有整体观念,全局意识,脏器之间也互相影响,通过病例教学法,更接近临床实际,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知识更禁得起临床实际的检验,通过老师对最新指南及临床共识的研读,使得医学生的知识能够不与医学发展脱节,并在分组讨论过程中能做到互相取长补短,真实互动,彻底改变了过去呆板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知识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可否认,在目前医学教育的大背景下,还需在考核学习效果等很多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我们也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使得我们的病例教学法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及发展。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situation of carrying out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in the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hinese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training status of our country, and made detailed analysis from education system, training mode, training bas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funding of domestic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identifie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zzles, ma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关键词: 全科医师;培训;研究新进展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s;training;new advances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326-02
0 引言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美国的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目前都已经十分成熟,全科医生的培养起源于18世纪的欧美,主要为医疗机构输送了大量的医疗人才。它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提高了医学人才素质,目前全科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医学学科,美国由于建立了全科(家庭)医师的培养制度,形成了保障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机制。全科医学在澳大利亚、德国、英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全科医生的培训都已经十分成熟。
1966年,英联邦启动了第一个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我国香港特区于1985年开始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我国台湾地区在1987年开始办理家庭医学科专科医师甄审工作。继美国之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区也启动了全科(家庭)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
1 我国目前全科医师培养现状
我国正式提出全科医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引入全科医学已经有20多年历史,然而进展缓慢、甚至是发展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①我国在高等医学院校建立独立的全科医学专业,尚未形成一支专职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大部分是由公共卫生专业的教师和临床专科兼职教师,承担全科医学教学工作的,目前,医学院校建立独立的全科医学专业的为数并不多。②我国的一些专业人士不知道全科医生应该如何培养、培养到什么程度,认为在中国“全科医学及全科医生”非常模糊,对全科医生的工作范畴以及全科医生应该如何开展不甚了解。③全科医生工作环境一般,不能足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设施、设备水平严重落后。第四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众不愿意在小医院就诊,认为全科医生看不了大病,对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并不十分理解。
我2000年卫生部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全科医学的发展已经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应逐步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建立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大中型医院为医疗中心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我国的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由于开始时间上的滞后和长期以来对全科医学不重视和观念上的偏见,使全科医学的发展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全科医学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将应该有30万—40万名全科医生,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而2011年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注册的全科医生仅有7.8万名。2008年9月对34个专科基地中的15个基地展开了调查。全科专科基地的医院级,大部分是三级甲等医院。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全科专科医师培训情况及专科基地建设情况,15家参加调查的基地中有3家没有起动规范化培训,不同的省有不同的管理部门,这些医院中哪些科室来承担管理这些工作各不一样,招生人数113人,其生活费的补贴各省情况也不同。
2 我国目前全科医师培养体系与模式分析
2000年卫生部颁发了《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明确了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应以毕业后医学教育为核心,并且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文件,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等。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中规定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4年,具体包括33个月的临床各科轮转,3个月的理论学习,12个月的社区全科医疗诊所实习。北京、浙江、上海、天津等省市开展了毕业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2003年由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立题,进行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准入和管理制度的研究。目前理论研究结束,确定了18个普通专科和16个亚专科,开始进行专科医师培训的试点,全科医学作为18个普通专科之一,纳入到试点。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我国的全科医师培养制度与模式,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归纳起来主要是从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全科医师制度和基地管理进行研究。因为起步晚,各方面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所以才导致以前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2.1 全科医学医学院教育体系分析 培养全科医师的必要前提.是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提高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由于教育部尚未把全科医学相关教育纳入必修课,学校仅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相关教育。为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探索有效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尤其是医学院校全科医师教育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1 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全科教育尚未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经济不够发达的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发展存在着滞后的问题。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全科医师已被纳入医师人才发展战略。我们认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和居住社区化,是使这些地区全科教育 “先走一步”的重要原因,在这些地方人们比较容易接受全科概念。无锡市是2008年才开始实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截止2012年3月,无锡才产生首批29名获得《江苏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全科医师。由此可见,无锡地区无论是基地建设还是社区实践基地均在建设与发展中,全科医师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
2.1.2 学科定位尚存在分歧 《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全科医学作为未来我国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但国家现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全国统考制度和国务院学位专业目录中,尚无全科医学教学的教育的内容,培训一考试一录用相脱节的情况制约了全科医学的推广,这种政策冲突对于在职和本科学生的职业选择无疑提供了混乱的信号。
2.2 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分析 2011年7月7日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即将把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全科医生培养的“5+3”模式,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基层卫生事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对于彻底改变我国基层卫生事业的落后局面、真正实现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新 “医改”构想,无疑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战略高度。“5+3”模式在现阶段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为他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基层卫生事业的现状存在着许多的矛盾。
新“医改”低成本、广覆盖和可持续的指导思想,决定了投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资源属于稀缺的阶段。然而这些由“5+3”模式培养的全科医师一定想学以致用;同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也必须讲究其经济效益,在目前这种投入不到位的情况下,产生的经济效益可想而知,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导致全科医师职业思想不稳定,最终这些“大菩萨”势必会离开这些“小庙”。
“5+3”模式等同于临床医学生的“本硕连读”。就目前大医院的医生的薪酬来看,如果是“本硕连读”留在大医院得到的报酬相对要高许多,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支付的报酬距离全科医生的期望较远。付出的高培训成本,希望有一个好的回报,这是可以理解的。面对高投入与低回报之间的巨大反差,在失衡中找到平衡心理预期与社会价值观的 “支点”,毕业生到大医院或其他机构另谋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出路,找到平衡心理预期与社会价值观的“支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全科医生的大量流失。
2.3 全科医师培养基地管理现状分析 培训基地分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授权机构审查、批准认可后,二级甲等或县级以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备案,分别申请成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培训基地”和“社区培训基地”。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我国的全科医师培训应该使受训人员基本掌握了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以及对社区常见健康问题解决能力,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了一定人才保证。
但是目前各培训基地在如下几个问题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如医院是否将全科医师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是否有全科医师培训制度和细则,培训经费管理是否有相应制度、有没有专门管理部门,师资队伍是否健全,培训老师是否有相应的资质等。许多培训基地对办学宗旨、目的、任务等方面不够明确;对全科医学、全科医师的概念不明确。
2.4 全科医师培养经费分析 培训经费不足是当前困扰和制约全科医师教育培训的一个瓶颈问题。为了加强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确保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培训人员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会下拨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培训补助,各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培训经费。各类培训基地将被给予一定基地建设经费。参加全科医师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原则上享受所在单位发放的工资和福利,培训经费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按比例承担;培训期间生活费用由受培训人员自理,用人单位可酌情补助。但是关于培养经费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全国各地也不能完成一致,因为各地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所以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情况,制定出符合地方特色的全科医师培养经费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刘金进.关于新员工培训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1、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师资培训
(1)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岗位培训
医学院校对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能够提升教育水平并且能够突出全科医学的思维理念强化全科医学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岗位培训主要针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这样有利于提高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临床素质安排学生入社区进行实践教学并对其进行考核等。对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了教育质量在强化全科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实践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2)强化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能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强化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崖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互相沟通与交流提升全科医学教师的质量。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定期对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还可以系统开展全科医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进展讲座积极鼓励和支持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参加学术会议或培训提升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提高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业务水平。
2、合理转变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方式
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沿用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周此全面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社区中去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全科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提高全科医学教育质量。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通过社区导向和一些基础性问题对病例进行分析。通过对病例进行分析建立服务意识的教学活动焙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区医疗机构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建立完善的全科医学教师考评制度
提升全科医学教师的质量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在全科医学教育培养新一代全科医学综合型人才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定期对全科医学教师进行考核评价能够提高全科医学教师师资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对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以及授课方式和教学大纲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公开交流,使其能够扬长避短互通经验不断提升全科医学教育质量。
二、结论
关键词:全科医学;人才培养
1前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逐渐成为目前我国发展的主旋律,而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更是科学规划社会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
2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
2.1国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 全科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1970年初正式被确立,全科医学这门学科被北美的一些临床上的医学专家提出。最初,全科医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的临床医学学科。在1968年,医学专家们正式提出了一门具有独立性的学科,它就是家庭医学学科。之后在加拿大、 澳大利亚都陆续开始了与全科医学人才相关的一系列培养项目。1990年,在我国的台湾和香港也进行了关于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现今,全球已经有许多国家和大部分地区开始了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方案的建立以及一些住院医师学习全科医学技能的培训。
2.2国内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 我国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最开始建立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独特的中国特色,我国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事业从改革开放到可持续发展, 经历了三个阶段,包括建立和弘扬以及发展,随后又经历了改革、 调整及复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重要部分。
3全科医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1全科医生质量有限 因为我国对于开展全科医学的教育比较落后,全科师资严重缺乏,培训基地和教材不完善,还有一些培训的工作不合理,规范化的培训宣传和普及很艰难,困难重重[1],社区全科医生本科学历以上的人很少,导致目前我国合格的全科医师寥寥无几。虽然有一些通过转岗和规范化的培养,培养了一些专业的全科医生,但目前,仍有较大差距,对于社区卫生发展的要求及居民的需求来说,这很难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保健服务[2]。
3.2全科医生培养方式不完善 目前提高全科医生医疗质量的先决条件是继续医学的教育,我国在积极实行的"5+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模式只解决了这门学科的入门问题,但目前全科医生只能通过参加专科医生举办的继续教育课程来进行继续学习,继续教育还是严重的缺乏,即使到更好的医院进行进修,也还是专科医生来指导全科医生,这样对于那些全科医生来说就缺乏了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所以,对于提供针对全科医生的培训师资和平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全科医生管理能力和诊疗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4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重要意义
全科医学又叫家庭医学, 是一门新兴医学科学,是医务人员直接进入社会向群众提供医疗协助、 预防疾病的发生、保健身体,还有病后康复这一系列的指导与服务。全科医学人才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领域工作,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5全科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5.1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 全科医学教育是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必要的途径,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临床、预防、康复和人文等为一体的教育。近年来,学校大力发展全科医学的教育进程和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情况,积极的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加强对教师积极探索和了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和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的鼓励。
5.2加强临床实践基地建设, 积极开展社区实践教学 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实践教学环节,医学生即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理论和专业的操作技能,还要有熟练清晰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建立有利于医学生的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和学校医院的教学资源优势,加强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融合。
5.3培训基层在职医疗卫生人员 当前制约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是高职称的人员较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整体学历不高,专业不突出,年龄结构严重老化,重要的是居民普遍对基础医疗卫生的服务和医学技能不信任和不放心的缘故。因此,目前十分迫切的问题就是要强化在职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诊疗技术[3]。建立全面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和培训人才的实习医院,为一些比较底层的医院的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提供全科医师骨干培训以及资质认证等,进一步为岗前培训做好准备,推进对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可信度。
6结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不断推进,在全科医学的发展和研究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学科教育和医院人才培养方面有了充分的提高和显著的成绩。随着我国提出的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推动和不断完善医疗卫生的服务事业,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谢庆文,唐红梅.在校医学本科生全科医学教育的现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0.
关键词 全科医师培训 进展 挑战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0-0017-06
The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 Shanghai
FANG Liu1, ZHANG Kan1*
(1. Shanghai Municipal Health Bureau,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hree stag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 Shanghai since 1990s,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experience of GP training in Shanghai,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gives the policy suggestions. To establish a team of GP who are willing to “going down, staying down, and making good use of ”, it is not only to lie on the training system itself, but even more important to build the policy environment which is attractive to GP and contribute to their development.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progress; challenges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 也是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重要措施。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的有效开展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全科医师队伍。上海市通过积极探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断推出各项新举措,加大投入,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全力推进全科医师培训工作。
1 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回顾
1.1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自1994年起,针对当时基层医师全科服务意识淡薄、业务理论培训机会少的特点,上海市卫生局依托上海职工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根据上海卫生服务的需要开展了全科医师概念培训班,主要内容是40学时的全科医学基本概念,至1996年共培训500余人。
1997年开始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临床医师进行600学时的以理论为主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使他们能初步适应上海开展全科化综合医疗服务的需求。培训主要包括全科医学概论、临床诊断学基础、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等科目。
2001年依托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成立了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承担本市全科医师培训的组织管理任务。通过10多年的培训,本市的社区医师已基本接受并完成了培训,成为全国率先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至2005年前完成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目标的省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为本市社区实施全科化医疗服务奠定了基础,到2005年底,全市街道地段医院全部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综合性全科医疗服务的试点。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医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完成以理论为主的全科岗位培训的基础上,市卫生局于2004年制定了《上海市社区全科医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04-2007)》,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科医师的实践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为半年。
2007年在完成技能培训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原定计划进度启动了新三年培训计划。市卫生局根据参加培训医生的职称和岗位的不同,组织专家分别制定了七个组别的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实现了个性化和分层次培训。全科医师实践技能培训工作由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37所区域综合性医院和43所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培训任务。
1.2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561号)中通过转岗培训途径培养全科医生的指示精神,市卫生局结合本市已基本完成全科岗位培训、并在全国率先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实际,与区县卫生局签订了责任状。由区、县卫生局全面负责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同时落实转岗培训临床实训基地,并由实施单位承担转岗培训的临床带教任务,以“导师制”或“一对一”的带教形式,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对学员进行培训。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临床医学本科的执业医师,到区县中心医院接受为期两年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在各区县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共有95名医师参加了转岗培训,超额完成卫生部下达的90名全科医生任务,并按计划在区域医疗中心接受规范培训。
全科医学不是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而是包括了内、外、妇、儿各科临床学科的医学。全科医学实践即全科医疗,以预防为先导,包括了公共卫生学;全科医疗对病人实施持续性医疗照顾,还包括了康复医学。全科医学的服务以家庭为单位、以社会为范畴,除了服务于病人外,还需服务于病人的家庭与社区里的健康人。全科医学不仅是生物学的医学,还是集合了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也就是说全科医学除了关注生物学的人之外,还包括关注人的行为学以及社会给予人的影响。医学模式从生物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全科医学应运而生。这些都足以证明全科医学确实是一个很“全面”的医学学科。全科医生有其特定的专业技能一个医学生在医科学校里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皮肤、神经各科都学了。当他毕业之时他是不是一个全科医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只是一个通科的医生。
犹如细胞学里的干细胞,依需要和可能分化为各种功能细胞。医科学校毕业的医生要经过各科的专业培训,才能成为一位心脏内科医生、泌尿外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同样也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成为一个全科医生。可见全科医生并不是“什么病都会看”的通科医生。两者的差别在于:全科医生有其特定的专业技能。我以为这个“特定的专业技能”应包括两大类:一是应以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尽可能地解决疾病的诊疗问题。医生可以进入病人家庭中实施医疗服务。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将全科医学称之为“家庭医学”。家庭医学的医生即家庭医生。他们固然可以在医院里、甚至在医学中心工作,但更多的是到病人家庭中服务。病人家中有CT机吗?病人家中有手术室吗?自然没有。这就要求家庭医生们有特定的能力,化繁为简,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当然也有简易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那么家庭医生会主动转诊给适合的专科医生。另一个特定的专业技能叫做“可亲性的医疗照顾”。简易的方法自然比复杂的可亲,但更重要的是医生与病人之间感情上的可亲。医生理解他所服务的对象是人,一个生了病的或是并未生病的人,而且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是一个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有其特定社会背景的人。而绝不只是一个患病的器官或是一台待修理的机器。而病人或其家庭则是将医生看成是他们的朋友。由于家庭医学有这样鲜明的特点,所以家庭医学确实是一个特定的医学“专科”。政府和民众对全科医学的不同理解全科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全科医学的方法、全科医生的技能适于第一线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问题,非发展全科医学莫属。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关键也在于发展全科医学。
全科医生都进入病人的家庭了,何来看病难?全科医生尽可能应用相对简易的方法解决问题,看病自然不贵。世界各国欲建立惠及全民的医疗保险的,无不需要控制医疗费用的盲目、无限地增长,医保局、保险公司固可做出硬性的规定,但生命是宝贵的、疾病是复杂的,要能控制得恰到好处,则非以全科医生作“守门人”不可。我国政府对此十分理解,故十余年来大力提倡,使全科医学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众对于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并不十分理解。提到全科医生,往往即刻联想到“赤脚医生”。在南方亦有称之为“万金油医生”或“红药水医生”的。反正认为这些医生看不了大病。其实,人一生中真正生大病的机会并不多,民众之所以有此等理解,我以为恐怕还是与我国现在对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服务的医务人员缺少培训有关。我国过去的医学教育,基本上是生物医学教育。
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体系发展比较完善,拥有数量可观、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队伍,拥有健全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如在英国、加拿大全科医生的数量占到全部医生总数的50%,美国达到34%。美国的全科医生称为“家庭医生”,全美各医科大学都设有家庭医学专业,且60%以上的医学毕业生是全科医生。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国约有56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多个辅助社区卫生机构,每100人两周内平均有17人次看全科医生。我国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少数医学高等院校开设全科医学专业,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医生仅占8%,且整体素质偏低,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技术水平信任度不高。全科医学人才的严重匮乏和质量偏低成为制约我国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提高培养质量是当务之急,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011年12月6日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长陈竺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为“一种模式、两条路径、三个统一、四条渠道”。“一种模式”、“两条路径”分别指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和“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两条路径,是全科医生培养的长期规划。但周期较长,在短期内很难满足社区及乡镇卫生服务的迫切需要。因此,“四条渠道”是解决我国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紧缺现状的重要举措,即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强化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在岗医生的学历层次、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服务。其中进行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是目前实施过程中的重重要途径,可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知识与技能,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因此,大力培养合格全科医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1 培养模式
加快全科医生的师资培养力度。师资素质高低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医学教育模式变革中重要课题。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迟,没有现成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因此制定长期的师资培养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全科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研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的先进经验,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和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师资力量。专职教师的培训应以全科医学理论、公共卫生保健、心理和精神卫生、社会学知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科研等内容为主;临床师资的培训应侧重于全科医学理念和知识,培养全科医学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带教教师要深入基层开展全面调研活动,了解基层卫生服务需要,以指导教学活动;鼓励临床带教老师轮流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感悟社区独特的服务模式,增强全科服务意识,提高带教针对性;鼓励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尤其是社区医疗实践,促进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 课程设置
以社区“六位一体”的卫生医疗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培养全科医疗临床思维、全科诊疗模式为原则,合理优化课程结构,打造知识、能力、职业素养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在职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6.020
在职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专业学位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为在职临床医生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开辟了渠道,缓解了当时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国务院提出了完善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方式,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决定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全科医学领域(以下简称“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并同意部分高等院校201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攻读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由于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培养刚刚起步,现阶段招生仅限于全日制研究生,但是面对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供需矛盾的日益凸显,我们应加快研究相关政策,以满足在职人员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需求。
1 对专业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认识
专业学位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我国1991-2007年陆续开设了18种专业学位,期间各类专业学位累计招生61万多人,其中主要以非全日制在职教育为主,这对加快人才的培养、提高国民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10年我国又将专业学位类别增设至38种。至此,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类别不断完善的过程。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后,于1998年正式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和在职临床医生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不仅有利于解决原来培养的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者临床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临床住院医师的积极性,推动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2 设置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必要性
2.1 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培养高层次全科医生的有效途径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按照2010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到2020年,要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但是,现阶段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现有的社区全科医生业务素质不高、学历和职称低、人才流动性大等问题。广西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师的学历构成以大专及中专学历为主,本科学历只占15.1%,尚无研究生学历全科医师;职称构成中,以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为主,高级职称只占9.1%。目前,全科医师的水平满足不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无法达到新医改提出的为社区群众提供安全、适宜服务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同方式加快全科医生的培养,达到新医改提出的要求。
2.2 是对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有益补充 我国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教育是指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对应的,功能互补的,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高层次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现代教育体系。自1991年我国试办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及时解决了国家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实践证明,开展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手段,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自设置之初,即对在职医务人员申请学位做了相应的要求和规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培养在职人员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体系。同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意见》中要求,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积极为社区卫生服务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举办全科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中的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因此,随着全日制研究生招收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的深入开展,招收在职攻读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工作也必将展开,这既是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的需要,也是加快高层次全科医生培养的需要。
2.3 是满足在职全科医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的需要目前我国注册的全科医学执业医师为8万余名,到2020年全科医师的数量将要达到30万。如何进一步提高那些本科毕业后即走上工作岗位的全科医生的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尽管部分高等院校已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攻读全科医学专业学位,但对于大部分在职在岗的全科医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愿望”,同时部分考上全日制研究生的全科医生又主动与原单位脱离关系,毕业后多数都不在社区基层工作,造成基层社区人才留不住、队伍不稳定。因此,设置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开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新途径,满足在职全科医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的需要,真正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着”稳定的服务于基层社区卫生的全科医生队伍。
3 设置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思考与建议
加快高层次应用型全科医生的培养,是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工作也必将在各医学高等院校展开。在此,我们对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和培养进行了一些思考,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3.1 明确招生考试,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将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申请条件纳入“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全国联考”,还是按在职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要求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尚未明确。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在职人员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申请条件,规范招生入口,在此基础上招生单位才能加大宣传,充分调动在职在岗全科医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主动地要求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的目的。
3.2 科学定位,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 开展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加快培养高层次全科医生的有效途径,培养单位应高度重视,科学定位,不能片面追求规模,将它作为学校创收手段。全科医学具有独特的服务对象和领域,更不能将它简单地等同于临床医学,照搬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同时,培养单位应重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全科医学的学科研究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提供有力保障。
3.3 培养方案体现全科医学特征,探索与全科医生培训相衔接 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是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掌握全科医学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紧紧围绕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各个培养环节都要体现全科医学特征。同时,积极探索在职申请全科医生专业学位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骨干培训和岗位培训的衔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造各种有助于全科医生培养的条件。
3.4 突出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环节,加强教学培训基地建设
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重要环节。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基地主要设在三甲综合性医院,完成相关专科临床科室轮转;社区实践基地设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是全科门诊,将临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但是,由于我国综合性医院专科设置过于细化,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尚未设置具有全科医学服务功能的科室;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不足、所开展的服务内容有限等,使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真正形成全科医疗临床思维,不能很好的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造成全科医生的教学培训是当前全科医生培养的最薄弱环节。因此,培养单位应加大对教学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搭建有利于培养全科医生的平台,为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提供保障。
3.5 加快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导师指导团队 导师队伍建设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科医生培养最大的困难就是师资问题。有研究提出:全科医学师资人数少、无系统学科、专业杂;大多数无专业背景,通用型、普及型、低水平的师资较多;临床师资在理论上不熟悉全科医学思维方式,仍以疾病为中心,不以人为中心考虑问题。因此,培养单位应加快全科医学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属于全科医学自己的师资力量。同时,在研究生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期间,建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导师指导团队,这有利于研究生在不同科室轮转时有相应的导师指导其工作。
3.6 严格要求学位论文,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也可以是针对社区卫生问题的调查研究,但选题一定要结合全科医学实际,体现运用全科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全科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要做到与同专业、同类型全日制研究生的同等要求,并实施论文盲评和进行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只有这样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有一定保证。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全科医学和临床病理学领域的批复[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11]66号.2011.
2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4(6):4―8.
3 王桂林,程翠玉,姜玮.人才强国战略与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22(10):13―16.
4 吴镇柔,陆叔云,汪太辅.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5 童玉玲.完善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26(1):78―79.
6 汪玲,吴海鸣.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求开展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118―120.
7 杜改燕,齐殿君,王爽,等.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1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