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9 10:11:32
导语:在城市应急管理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按照《关于开展“十一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依照《规划》,从环境[文秘站:]应急管理及协调机制建设情况,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环境应急机构、队伍、预案建立及宣传教育情况等4个方面逐项开展了分析评估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一是重点加强对全市危化品单位的监管,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以来,我局着力推进危化品行业管理分级负责制,通过下发文件、开展培训、现场指导、组织危化品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等方式,使区县环保部门对危化品企业的管理意识得到提高,并逐步建立起了市区两级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同时,按照“属地管理、逐步推进”的原则,督促区县环保部门报送辖区内重点危化品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的年度计划,并将其纳入年度政府目标任务考核内容,使危化品生产、贮存、使用及危废产生、利用和处置单位内部应急机制得到逐步完善。
二是我局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危化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并准备形成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指南,为下一步开展危化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指导。
三是我局一直将建立危险废物和危化品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协调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进一步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我局以12369应急中心为平台建立了与市安监、市交通、市公安、市消防等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一旦发生涉及危险废物、危化品的环境污染事件,我局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与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安全联动检查机制、安全隐患通报移送机制和重大安全隐患联合整治机制等。
四是以环保部西南环保督查中心为纽带建立了跨省、市流域断面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协作机制。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我市环保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环境应急管理,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和整改落实情况检查为抓手,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各项措施,有效减少较大、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我市环境安全。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局对全市200余家重点危化品企业的应急预案实行备案管理,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一是从起在全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环保部门与重点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防范两套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并督促定期修改和完善,增强其可操作性。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全市纵向、横向环境应急联动机制。确定了万州、涪陵、永川等七个环境应急分中心区域职责,并构建了市级与区县(自治县)级、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应急联动网络体系,使我市环保系统的应急预案体系运行更加有效。
三是从机构与职责、接警与出警、现场处置、信息报告、应急保障、奖励与处罚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创新,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环境应急考核体系,实行了全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半年工作情况公布。
四是做好应急工作准备。在汛期、三峡库区175米蓄水及节假日期间等特殊时期,积极督促各区县切实做好本地区的环境应急预案管理、检查和演练工作。做好环境应急准备,确保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等应急人员迅速到位,环境应急仪器、设备、车辆等状态良好,环境应急指挥决策、调度安排、信息反馈等应急环节衔接有序,为环境应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五是组织督促隐患排查、检查。围绕一年一度全国环保专项行动、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等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长效机制。
六是加强应急值班,及时上报信息。严肃值班纪律,要求各区县和有关企业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确保通讯畅通;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责成各区县、有关企业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及时报市12369环境应急指挥中心。
七是妥善处置,保障安全。我市环保系统在抓机制、抓建设、完善预案、排除隐患的同时积极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近三年来,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100余件。
三、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一是在环保部和市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资金,加强包括环境应急指挥、监察、监测、预警在内的环境应急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使我市环保系统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逐步加强,上半年,我市40个区县新增应急执法车辆25辆、应急监测车2辆、环境应急监测设备35套。
二是强化了12369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管理,加强了环境应急支撑体系的建设,开发了《__市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等应急平台,完善了污染源环境安全隐患动态 档案、应急专家和应急监测数据库,完成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下达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资源库相关子项目的信息整合工作,使全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化,应急响应更加科学、快速。
三是加强了全市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培训与指导,我局今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4次,有效提高了全市各级环境应急人员的应对水平,每年通过督促全市40个区县进行突发环境应急演练等手段,锻炼了应急队伍的响应能力和提高了环境风险防范整体实力。
四、环境应急机构、队伍、预案建立及宣传教育情况
截至9月30日,全市环保系统已经制定印发各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11个,各重点环境风险防范企事业单位编制突发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共计244个,初步建立了__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平台。近三年,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举办事故灾难类(含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演练46次、科普宣教13次。市环保局及其直属单位、40个区县环保部门均成立了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并根据应急预案确定了相应的环境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同时组建了相应的环境监察、监测应急队伍,目前,全市环保系统拥有各类环境应急监测与防护设备780台套、专用环境应急指挥和监测车13辆。目前,我局与相邻省环保局正协作调研制定我市跨区域、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五、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市环境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尚未编制,全市尚未完成统一的应急平台规划建设,在面对突发环境事件时,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判断能力,采取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应急处置的及时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个别企业环境意识较差,诚信排污信誉度低。特别是极个别企业心存侥幸,不时有不正当排污或擅自停运设施、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等违法行为,给环境应急工作造成潜在压力。
三是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诱发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突发性给环境应急处理带来严峻挑战。
此函。
附件:市政府部门和单位“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总表
年十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环保应急规划评估
__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10月23日印发
附件:
市政府部门和单位“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总表
填报单位:__市环境保护局(10月14日)
序号建设内容“十一五”规划前建设情况“十一五”规划
实施至今建设情况备注
1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部门(单位)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以12369投诉举报中心为依托初步建立了环境响应系统;一是成立了专门的监测预警队伍,各部门建立了相关的应急机构。二是整合12369中心功能,建立了以投诉、应急、在线监测(控)三个平台合一的环境应急预警和指挥系统。
部门(单位)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制定__市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管理办法,由我局宣教处统一信息
利用媒体及其他方法预警信息情况通过我局网站进行环境质量的监测信息
2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部门(单位)应急平台建设未建立已建立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平台
部门(单位)突发事件信息数据系统建设未建立已建立
3专兼职队伍建设公安消防特勤队伍建设//
武警应急装备建设//
相关突发事件专业队伍建设//
基层民兵预备役抢险队伍建设//
专家队伍建设已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
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4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库(点)及种类、数量建立了以市监测中心为重心、40个区县环境监测站为网络的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库、并在各区县环境监察部门中基本建立了应急处置扩防护设备物资储备
5
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平战结合、战备交通与应急交通保障能力建设/市环境监察总队配备应急指挥车1辆、市监测中心配备应急监测车4辆、40个区县均配备了1-2辆环境监测、执法车辆。
铁路、公路、水交通应急( )抢险能力建设仅在巫山配备1只监测船新增监测船5艘(市监测中心、库区四个区县各1艘)
应急交通“绿色通道”落实情况//
警务航空、空中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无
6
通信保障能力建设部门专用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包括卫星、集群通信配备)未建立已初步建立以cdma无线网络为主的专用应急通信系统,但区县尚未配备,未形成网络
部门应急移动车、应急通信配备情况/除应急指挥车1辆、尚未配备
7恢复重建能力建设生命工程恢复重建能力(包括水、电、气、油、市政设施等)建设//
突发事件救助、补偿、怃恤、安置标准修定/
突发事件总结评估能力建设/
受突发事件影响群众心理援助、社区捐助站(点)情况/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
8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情况正在推行
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况正在实施
市级部门(单位)应急实验室建设已建立以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主,40个区县环境监测站为网络的应急实验室
应急管理人员资质管理和考核情况建立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9
应急培训演练与宣教工作学校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相关教材进学校、进课堂情况/
编印发放公共安全宣传册(图)/
开展公共安全专题宣传活动情况/
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情况每年均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十一五期间累计举行各类应急管理、应急监测培训20余次,受训人员达1000人次
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情况从以来每年将各区县开展应急演练纳入年终考核,十一五期间各区县累计进行50余次。
应急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出境人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情况十一五期间选派10余人次自主组织或参加环保部组织的出境应急演培训。
10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承担国家、市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
11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现已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已建立万州、涪陵、黔江、永 川、江津、合川、长寿7个环境应急分中心。
贯彻落实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全国安全播出防范部署工作会议和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市文化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精神,这次全市广播电视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回顾总结年工作,安排部署年工作,努力推动全市广播电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刚才,局有关处室的同志作了工作通报和安排,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各区县(自治县)及企业广播电视站等的代表在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总结起来主要有四类问题:乡镇广播电视建立机构的问题、村村通投入运行保障机制的问题、人员培训问题、规范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讨解决。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年广播电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为主题,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强化管理,创新机制,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确保安全播出,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广电工作呈现出协调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精心策划,舆论引导水平稳步提高。把党的、市第三次党代会、全市“两会”直辖周年”宣传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和重点。周密组织,统筹安排,层层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宣传任务。按照“三贴近”要求,进一步改进宣传内容、形式和方法,新闻信息的针对性、时效性进一步增强。加强和区县以及相关单位宣传项目的协调力度,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全年没有出现一次有关新闻宣传方面的差错,较为全面地、高质量地完成了宣传任务。
二) 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安全播出工作保障有力。为确保党的安全播出。实施了安全播出工程,完成了市安全播出调度平台的升级改造和与国家广电总局调度平台的联接调试;新建改造了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预警信息系统;实施了市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建设工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短短的1个多月内对我市78万余套卫星地面设备实施了转星调整,圆满完成了这项我市广电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调整任务,确保了党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市0余名干部职工获得广电总局和市级的表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加强安全播出应急预案、科学调度、保障播出设施安全的播出管理办法和制度。一年来,重大活动转播、直播等方面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安全播出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比年增长47%。生产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六位,广电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实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已达92家。以视美动画公司为龙头的南岸区茶园新区被国家广电总局命名为第三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影视作品生产数量不断增加。年全市共制作完成电视动画片部4699分钟。增幅位居全国省市第三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企业通过出口节目产品,利用节目的品牌效应开展衍生产品的链接,促进了产业链的形成。数字电视、手机电视、专业付费电视等新业务推进顺利,广播“故事”频率如期开播,成为广电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全市各级广电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职能得到有效履行。年以来。强化管理,依法行政,做到守土有责。切实加强了宣传管理,重点开展抵制低俗之风行动,进一步加强了对综艺娱乐类节目、直播类节目、大型活动、栏目剧和方言节目以及黄金时段电视节目的播出管理。以换发和颁发《播出许可证》频道许可证》以及《传输许可证》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了全市播出和传输机构。配合全国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狠抓了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对违规播放医疗资讯服务节目、涉“性”广告以及插播、游动字幕、黄金时段广告播放比例等进行了重点监听监看,进一步净化了银屏声屏。认真开展了境外卫星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等6部委联合下发的涉境外卫星电视专项治理行动要求,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强了对新媒体的管理,强化对互联网视听节目的监管,掌握了近300多个网站视听节目情况。对车载移动电视,广场公共视屏,楼宇电视等新媒体进行了摸底。
五)经过专家组验收合格,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至年度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实际完成323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通工程建设,比原计划增加323个,超额3.23%通过这几轮“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全市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90多万户,其中80%以上的农户可以看到30套左右电视节目,其他农户至少可以看到中央和4套电视节目,听到2套以上广播节目。全面实施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各区县(自治县)文广新局和广播电视台站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一期工程大部分台站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已经或即将完成,二期工程的两个新建台站基础工程建设已经开始。制定了市年至2011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市“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技术方式、资金筹措办法等。
六)年举办了村村通”管理和技术培训班、广告播放管理培训班、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管理培训班等三期广电管理培训班,广电队伍培训力度加大。针对广电队伍建设的实际。对400多学员从技术应运、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收到良好效果,为广播电视建设管理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础。
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肯定成绩的同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监管工作不到位。年突出表现在市的几个全国点名节目上,如《娱乐星工厂》主持人问题,第一次心动》今夜不设防》走进知青部落》低俗问题,炫舞门》报批程序问题,期间和市第三次党代会期间个别区县出现停播的问题,个别播出机构台标、呼号的设置问题等等,除了技术层面的因素外,监管不到位是主要原因。二是广播电视精品佳作少,数量较少,总体质量不高。年是全国广播电视节目评奖改革以后的第一年,市经专家审定共送26件作品,共有件作品仅获提名奖;虽然电视剧《记忆之城》家事无理》等剧目在市场上取得不菲的业绩,但全市无一节目获“飞天奖”星光奖”尽管我动画片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生产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六位,但没有全国性的动画品牌,也没有冲击国家少儿精品节目一等奖的作品。三是安全播出形势不容乐观。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更加猖狂,转星调整后,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有转向地面广播电视设施的趋势,而不少单位和个人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造成部分单位技术系统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安全播出。安全播出管理机制存在漏洞,部分区县对上级重要安全播出信息和指令不能及时传递到播出一线,成为安全播出的人为隐患。这些问题,今后工作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广播电视大发展大繁荣
以及物质生活改善完毕后的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党的报告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明确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播电视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离不开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定要认真把广播电视工作放在全国、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格局之中去思考、去谋划,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广播电视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扎扎实实做好年的各项工作
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极为重要的一年。广播电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市各级广电部门都要按照“高举旗帜,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第一年。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总体要求,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全市、全局中心工作大局,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一)强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提出了20年,保证90%以上农户能收看包括区县台在内的30套节目”目标要求,并在今年要召开两次现场会加以推进。一定要积极行动,认真落实,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第一,各区县(自治县)文广新局、广播电视台要全力以赴,积极配合,确保按时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任务。不建新铁塔的台站,务必于4月底完成发射系统的安装调试,力争5月初开通试播。新建铁塔的台站要力争6月中旬全部开通试播。已经开始试播的台站,要加紧进行测试,完善配套设施,做好接收验收的准备。第二,要按照《市年到20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中央节目无线覆盖工程的基础上,实施全市30个骨干台站市级两套电视、一套广播的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各骨干台站市级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任务。第三,各区县(自治县)要按照《市年到20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做好直播卫星实施方案。要切实加大对无线覆盖工程的投入力度。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本地节目的无线覆盖建设。要积极争取本地党委、政府对无线覆盖工作的支持,把无线台站建设纳入本地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基础建设项目,切实加强本地无线发射台站的道路、供电、机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无线覆盖工程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第四,加大广播“村村通”力度。按照“因地制宜、资源共享、独立运行,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方针,充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资源,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村通”工作。实施农村广播的村村通,力争实现全市所有乡镇有广播站,行政村有广播室,有线电视到达的村组村村有高音喇叭,广播有效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二)提高服务质量,创新管理理念。
加强沟通和理解,各区县(自治县)文广新局必须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围绕广电工作实际和特点,落实管理责任,强化管理措施,创新管理手段,切实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努力向管理要效益。
变“管理”为“服务”依照法律法规为广播电视事业服好务。提高节目的制作水平和播出质量,创新管理理念。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同时要因地制宜,引导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三)确保安全播出,加强监督管理。
做到守土有责,各级广电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广播电视管理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宣传管理规定。依法行政,确保舆论导向不出问题,尤其要加强重要时间段、重要播出期、重要频道的宣传监管。
密切配合,一是明确职责。各区县(自治县)文广新局、广播电视台要切实负起责任。努力提高安全播出的管理水平。要把安全播出责任落实到岗位到人头,有章可循,人人有责。
保证反应快捷、指挥有力。今年将继续完善监测系统和应急调度指挥系统,二是健全机制。要从健全机制和完善手段入手。加快建立和完善反应快捷、及时准确、安全可靠的预警应急机制,从机制和手段上保证安全播出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要高度关注攻击破坏的新特点和新方式,及时采取新的防范措施。要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努力做到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确保应急预案可行、各项防范措施有效,安全运行有保证。
确保奥运会安全播出是今年安全播出的头等大事,三是突出重点。当前国际斗争形势异常严峻。奥运会现场直播场次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社会影响大,要重点防范非法攻击破坏。各播出单位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确保反应快捷、处置及时、万无一失。
2013年,我市旅游行业教育培训工作要依据市委、市政府对我市旅游工作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市旅游经济发展大局,以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重点,围绕建设旅游强市、智慧旅游示范城市的目标,建设一支结构优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现代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促进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
二、培训重点
(一)围绕全国“欢乐健康游”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及安全技能培训工作
1、职业道德、诚信经营与企业品牌建设主题教育和培训,要进一步强化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塑造旅游业的“诚信”品牌。时间安排:3-4月份。责任处室:质量管理处、质监所、培训中心。
2、消防安全、旅游应急救护等基本常识的培训。时间安排:3-4月份。责任处室:质量管理处、质监所、培训中心。
组织方式:采取集中培训与企业自主培训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业内经验交流、实地观摩、消防运动会等形式。并结合导游员岗前培训、导游员年检培训、旅行社管理人员培训及其他在职人员培训等时机加强相关的培训内容。
(二)以提高人员素质为主线,积极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
按照《2013年市旅游工作意见》的总体安排,积极组织开展旅游各类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
1、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培训
(1)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专项培训。参加人员:全市旅游执法人员及市局机关工作人员。组织方式:集中培训;时间安排:3-4月份;责任处室:办公室、质监所、培训中心。
(2)智慧旅游专题讲座。参加人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组织方式:集中培训;时间安排:6-7月份。责任处室:规统处、培训中心。
2、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培训
(1)乡村旅游管理培训班。参加人员:全市乡村旅游负责人。培训内容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菜肴质量和餐饮管理为重点。组织方式:以会代训或参观见学;时间安排:10-11月份。责任处室:规统处、培训中心。
(2)饭店管理培训班。参加人员:全市星级饭店负责人。培训内容以智慧酒店、主题酒店的设计与经营及提高管理的执行力为重点。组织方式:国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时间安排:国内培训5-6月份,境外培训安排在下半年。责任处室:质管处、培训中心。
3、旅游行业一线员工培训
(1)导游员资格考试考前培训。培训内容:导游服务技能、导游法规、导游基础知识等。时间安排9-11月份。责任处室:培训中心。
(2)导游员年审培训及考核,培训内容以提高导游服务技能和加强知识储备、形势教育为重点。时间安排:2-4月份。责任处室:质管处、培训中心、导服公司。
(3)导游员等级考试培训。责任处室:培训中心。时间安排:6-7月份。
(4)旅游企业的自主培训。各旅游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全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6小时,培训内容可参照下列主题安排:
A、诚信建设与职业道德培训
B、旅游商品和旅游资源知识培训
C、服务技能培训
D、智慧旅游知识培训
E、外语培训
(三)以提升行业竞争力为目的,积极做好创新性工作
1、组织开展全市导游员风采大赛并积极备战全省导游大赛。组织模式:按照省赛组织模式进行。即以团体名义参赛,每个代表队三名选手。句容市、丹阳市、扬中市、润扬导服公司、科技大学南徐学院、高专旅游系、市中国旅行社、市中国国际旅行社、市春秋旅行社、市职工旅行社、三山风景区、城投(西津渡)各组织一个代表队,共十二个代表队。时间安排:2-6月份。责任处室:培训中心。
2、修编《导游》。全书中英文对照、图文并茂,并附有二维码,既可为教材,亦可为旅游便览。七月份之前完成提纲拟定并面向全市征聘主创人员。责任处室:培训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切实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旅游人才的梯队建设。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自任务和职责分工,制定培训计划,切实承担起本地、本行业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各旅游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作用,认真抓好本单位各类人才培训教育的组织实施。
(三)科学安排时间。在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处理好工学矛盾,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所属员工有参加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保证各级管理部门下达的年度培训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一、加快人才引进培养,提高医院竞争实力
人是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医院最主要的资源,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制定出适合医院发展的长远规划,加强“量”的积累,在引进高校毕业生的基础上,结合医院需求,大力引进高精尖管理人才、紧缺专业人才、改进医院人才结构,适当提高人才的待遇,在各方面给予关心照顾。以事业和待遇吸引人才,以感情和事业留住人才,还注重“质”的提高。建立培养教育机制,鼓励自学成才。创造良好环境,立足岗位成才,通过自学或脱产学习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使他们学的好,留得住。还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三级甲等以上医院学习深造。同时,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来院会诊讲学,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开展新项目,引进新技术,增强医院发展后劲,提高医院竞争实力。
二、坚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根据淮北市卫生局《2013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医院成立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强化质量控制,保障医疗安全,修订完善了《关于加强急危重症病人和重大手术病人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转诊管理的通知》,严格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了医疗技术分级管理。严格执行三、四类手术审批,坚持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从源头上确保手术安全,保证医疗质量。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举办2期传染病管理培训班,2期临床输血管理培训班,3期院感管理培训班,1期麻醉和精神类药品及处方管理培训班,4期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培训班。聘请院外专家来院讲学6次。医务人员参加率达90%。为加强环节质量管理,制定了《现病历处罚管理规定》,每月对全院安全生产情况组织一次大检查。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制定了我院《单病种限价管理实施细则》,首批开展了五种单病种限价工作。深入开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不断规范医疗行为。
三、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
院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意见》,结合我院实际,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基础,实现了医患矛盾明显减少,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努力改善医疗服务,对服务项目、药品价格在门诊大厅显要位置和电子触摸屏进行公示,还通过电子大屏幕进行滚动播出,对住院病人每日发放一日清单,让每位病人明明白白消费。今年共接收病人投诉14起,件件有回音,处理结果均得到病人满意。对四所分院进行了《医疗执业许可证》年审效验,使我院依法执业率达 100%。严把医务人员资格考试、职称考试、定期考核关;结合医院实际,专门下发了(2013)21号《关于加强对来院大中专毕业生使用管理的通知》,积极开展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淮北市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通报中,我院名列前8名,取得较好成绩。我院的医疗广告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未虚假医疗广告。加强医疗技术的准入管理取得显著效果。医院有完善治安事件应急预案,职能部门定期对重点部门,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做到一月一检查,一通报,一整改。特别是加强对各类毒、麻、精、放等药品的管理,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今年未发生重大治安事件,保证我院形势的稳定,实现了创建平安医院的目标。
四、创新管理机制,加快医院发展
面对日益增长的群众就医需求,必须坚持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内涵与规模,效益与速度的关系,全面加强我院经营管理,建立以效益预算,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全过程、全方位”预算管理模式,加强预算分析、绩效考核力度。强化内部监控,统筹内部资金,实行资金统支统收,发挥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加大纪委、效能监察、审计的监管力度,做好大型设备,基础设施改造,大额资金的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上。进一步完善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使收入与科室规模、利润、安全、质量等量化密切挂钩。为进一步加强非生产性支出的管理,业务招待费要严格审批程序,对不符合规定的招待一律不予报销。办公用品、打字复印、纸张耗材由院进行统一采购和发放,建立登记、领取、审批手续。车辆维修保养要建立申请、登记、预算、审批手续。重大非生产性支出项目,经报院领导审批方可实施。合理安排出差,外出参加手术活动,必须经过严格把关,做到个人申请、科主任签字、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批准方可参加,要通过严格管理,节约费用,降低管理成本。在医疗质量管理上,提高质量管理的分值,充分利用技术指标调控质量安全并与奖惩挂钩。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增加床位周转次数,提高床位使用率,增加门诊人次。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杜绝超疗程治疗现象。在文化创新上,为适应医院跨越式发展需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院软实力,让职工更有归属感。
五、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做好民生工程
为践行总医院科学发展观的长期性、有效性,坚持突出我院特色,着重从解决问题和完善机制入手,围绕促进医院发展,积极稳妥的推进管理机制创建和制度建设,相继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转诊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对来院大中专毕业生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的通知》、《加强新农合、城镇医保及离退休老干部住院的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对植入性材料准入管理有关规定》、《关于加强急危重症病人和重大手术病人管理的通知》,为解决职工关心热点问题,在集团大力支持下,医院对院内主干道和门诊广场损毁路面进行修复,更新备用电源暨职工住宅电网线路改造工作。对病房和门诊楼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对共27条涉及到压缩性非生产性支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设备采购,招标情况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公开。
此外,我们还利用节假日慰问困难职工和病号,大年初一为住院病人、节日值班人员、春节不能回家的大中专毕业生送春节水饺,医院领导与困难职工、大病职工建立了结对帮扶,工会协助居委会做好低保工作。为残疾人办理廉租房补贴,为独生子女办理特扶,为考入高校的职工子女给予一次性奖励,为全院职工、退休职工办理大病医疗互助保险,为大病职工进行医疗互助补助,为女职工及家属办理“安徽省团体女职工防癌团险”,增强她们抵御抗病风险的能力,台湾同胞受莫拉克台风袭击时我院职工献爱心捐款1425元。
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营造医院和谐氛围
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充分利用职工活动室、健身房、健康器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素质,以爱心做人,以感人之心做事,营造优秀的医院文化。大力弘扬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尊重生命、精益求精的崇高职业精神。关心职工、爱护职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激发职工创新力,不断提高职工生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发展,关心医院的和谐氛围。
【关键词】水库;防汛安全;管理
水库是防汛抗旱的基础设施之一,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养殖、旅游、生态等方而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水库安全与否,与下游和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整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地质条件各不相同,在已经建成的将近9万座水库和大坝中,彼此地理位置与条件差异十分巨大。据近年来的数据资料统计来看,我国很多水库和大坝都遭遇过超标准的洪水灾害。众所周知,水库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抵御洪涝灾害,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导致下游地区出现毁灭性的破坏。
1 水库防汛安全管理主要内容
水库防汛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表现在一下六点,不同时期的安全管理办法、内容、安全防范侧重点不同。
(1)对水库各建筑工程进行全面检修,在关键的安全位置进行加固处理;
(2)防汛安全管理负责人要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建立责任机制,每个管理者负责不同部门;
(3)编制度汛方案,当水库出现故障或安全危险时以便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抢修措施;
(4)建立完善的控制系统,当汛前出现安全危险时,能够及时发出预警、报警信号,通过控制系统传递给各施工单位,做好应急准备;
(5)建立完善的巡查和值班制度;
(6)贮备抢险物资、抢险工具等。
2 目前我国水库防汛工作存在的缺陷
(1)水库建筑物防汛责任制落实存在漏洞。有的水库防汛责任制流于形式,未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缺乏对水库防汛责任制落实工作的有效监督,对防汛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检查不够。
(2)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审批和执行小规范问题突出。有些水库为了眼前和局部利益,存在着严重的侥幸心理,给安全度汛造成严重隐患。
(3)水库建筑物度汛隐患较多。目前我们国家正在使用的水库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建设条件限制以及长时间运作,多数水库正处于工程病险的多发期。
(4)小型水库安全度汛问题突出。先天抗洪能力低,无管理机构、无管理人员、无监测设施、无抢险物料,有一些小型水库甚至无度汛计划和应急抢险方案。
(5)技术力量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低
因经济效益小好,水库自我维持能力差,管理队伍小稳定,专业技术人员小愿意留在中小型水库工作,造成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6)存在防汛责任制漏洞,造成防汛工作松懈
目前我国水库防汛责任制流于形式,只停留在文件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种对工作责任的懈怠严重影响工作质量,也给水库的防汛效果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威胁。
3 加强水库防汛安全管理对策
(1)汛前、汛期及汛后应注意一些管理薄弱环节和问题,包括汛前的准备工作、汛期的管理与运用工作以及汛后的管理工作,这些不同的时间段在工作任务和侧重点上也各不相同。汛前准备工作是做好水库防汛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工作内容不仅包括对水库的例行检查、维修以及加固,加强防汛公共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还包括对气象信息的获取和,以及对抢险照明与交通道路等措施的补救和处置。
(2)在安全管理制度中实行责任制。参与到水库防汛安全管理的单位、部门有很多,如水利局、水利站、水库管理单位、各地方水利政府等。虽然由多个单位、部门管理的水库防汛安全管理团队的管理力量很大,但是一旦水库防汛安全工程出现险情,单位之间无法制定和谐统一的防汛安全管理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会延误防汛工作的开展。
(3)引进先进工程技术,提高水库防汛工程的安全系数。目前,我:国水库应用的防汛安全技术相对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水库工程的安全系数远远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我国人口密度的增加,我国水库防汛工程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旦水库的防汛工程出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国要引进国外防汛先进技术,加大防汛工程的检修力度,工程施工标准和质量要达到国家规定,从而提高水库防汛工程的安全系数。
(4)防汛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水库防汛安全管理人员是提高整体水库防汛工程的重要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要时刻对水库汛情进行监测,根据汛情信息制定合理的防汛方案、抢险方案、抢修方案等,由此可见,防汛安全管理人员在保证水库防汛工程安全运行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强加其专业知识培训非常重要。
(5)强化预报预警
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不断发生,如局部强降雨等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繁发,做好水库的预报预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与水文、气象等部门的联系,保证与防汛指抨机构联系畅通;做好人员安全转移和避险工作,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贯穿于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管理设施尚不完善的小型水库,必须配备基本的测量、预警和通信设施。
(6)加强防汛值班和巡查
建立完善水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水库应急值班和巡查排险工作,在出险期间、大雨天、高水位时必须增加巡查人员,增加巡查次数,在险情没有得到完全消除前,要派专人24小时盯守。在水库发生险情时,水库安全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抨抢险救灾工作,认真分析事故险情,制定切实可行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火或减轻事故险情,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水库防汛安全管理制度在理论上比较完善完善,但在具体的管理细节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上文研究与分析可知,要想真正做好水库防汛安全管理工作,就要对防汛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同时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度,对水库进行定期的技术改革和检修,从而提高其防汛工程安全系数,重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做好水库防洪度汛预警和应急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我国水库防汛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检测;管理;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我国环境检测中存在的弊端
1、监测结果难以对环境质量做出全面的反映
要想对环境污染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处理措施,首先要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环境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都要靠环境监测技术来实现,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来看,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环境状况反馈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于待测对象的污染指标的监测不够准确。同时,由于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受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监测过程中的我频次较低,所以无法得到较为详实的待测区的具体环境情况,更加无法监测出企业的排污状况。另外,我国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重点主要侧重于各种单项污染指标的检测,对于全方位的环境状况描述还有待提高。
2、环境检测缺乏必要的执法机构,质量管理人员能力低(现在有专门的环保执法机构)
目前,我国对环保执法机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环境保护机构属于建设单位或部门,环境检测缺乏必要的执法机构,加上执法人员的素质较低,推脱责任、不按规定执法、执法能力低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执法队伍建设,也影响了我国环境检测的公平和公正。
3、缺乏环境监测工作评价体系
环保部门在进行环境检查的时候需按照此部门制定的环境检测标准进行,但是,由于环境立法不完善,指导思想比较滞后,导致我国许多环保部门的环境检测依据标准比较低,甚至无法适应环保需求,这就造成人们难以信服我国的环境执法力度。
4、惩罚力度不够
很多环保部门在进行环境检测的时候,对于不合格排污单位的责任追究大多是通过罚款方式解决,并没有追求他们的相关法律责任,这种重罚款轻防范的方法虽然为国家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是许多企业会在交过一次性罚款后在排污方面会更加随便,间接纵容了排污行为,不仅无法做到防治环境污染,甚至还会加重环境污染。
5、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缺乏应急措施
所谓应急措施,就是指在环境监测和治理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对于突发污染状况的处理措施。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来看,在这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制度上都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形的应急预案。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在采样分析的过程中,无法对现场动态做出及时的准确的反应,给突发污染的治理带来了不便。同时,由于我国地理位置跨度较大,自然环境多变,应急措施的不完善也会给环境监测的采样工作增加难度。
二、环境检测与治理工作实现长足发展的对策
1、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
首先,要认真分析待测区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确定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选择该区内的出现频度高、危害大的污染进行重点监测,以准确描述待测区的污染特点;其次,要制定一个周期性、综合性强的监测模式,以便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能全面掌握测区的受污染状况,对污染动态进行掌握有利于制定更加符合待测区的实际情况的治理方案;再次,从人体危害的角度,对污染物质和污染源进行分析,正确描述该污染对于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对有毒物质进行重点监测和治理;最后,对所得的各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据监测数据背景进行相关性研究,做出有预见性、综合性的分析评价,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2、明确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标准化
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规范化中的支柱作用,首先应充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化学污染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辐射等物理因素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的监测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来实现,从而为环保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对现代环境监测、环境治理、采样制样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其精华,对于存在缺陷的地方,积极进行改进。国家投入相应资金,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设备,缩小同发达国家间在环境监测、治理领域的差距,引用发达国家相应标准,作为标准的技术参照。
3、加强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首先,明确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重点,快速确定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及具体处理措施。待处理结束之后,查明原因,总结相应事故处置经验并分类建档,构建环境事故应急体系并经常开展应急演练。其次,采用多种预警和应急手段,使用应急检测车等仪器,采用标准的采样与分析方法,配备经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从而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环境事故处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预见性。最后,加强对自动化、便携式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指导行动,才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然出路。
4、注重对排污行为的防范性惩治
注重对排污行为的防范性惩治首先在于环保部门,对于偏袒排污单位和个人的环保部门和执法人员,要追究其责任,同时加大对排污单位或个人的惩治力度。这就要求环保部门严格执法,对于环境检测中不合格的排污行为,要在明确主体的基础上,加大防范性惩治力度,而不应将惩罚眼光全部放在罚款方面。
5、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
从大方向考虑,想要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除去细节问题以外,最直接的方法是借用法律手段,利用法律法规来约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行为。具体措施有,组织建立专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并制定出台相关的环境监测条例以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条例,利用法律条令来对环境监测进行定位,并借助法律法规来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规范管理行为,从法律、制度以及人员三个方面来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6、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中提到,国内相当一部分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并不高,综合素质也相对比较差,再加上环境监测工作以及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极为复杂,所以导致其在实际工作时并不能完全胜任,最终也就造成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滞后。面对这一情况,在创新质量管理体系时,除了要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之外,还要注重对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具体措施有:多多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培训活动,并注意在培训中引入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来对其进行指导;积极做好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工作,让他们明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训练,提高其管理能力,使其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促进我国环境的有效治理。
三、结束语
虽然国家基于保护环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适时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引导和协调,但是由于环境保护法中制度方面的制约,使得我国环境检测得不到落实,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因此,深入分析我国环境检测中存在的弊端,并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非常有必要,其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和健康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窦国英.论我国环境检测中的弊端及改进建议[J].神州,2012,6(2):25.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605008
关键词:
典型国际城市;城市安全体系;同异点;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 X9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6)06-0000-00
1引言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程度迅速地提高。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城市是否具有与时俱进的安全体系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也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剖析与借鉴国外城市安全体系建设经验,尤为必要。
东京、香港、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有着成熟且运行流畅的城市安全体系。与这三大城市相比,国内城市安全体系建设的机制体制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因此,通过对三大城市安全体系的研究,总结出城市安全体系的发展规律,对国内城市安全体系建设将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典型国际城市安全体系概述
21城市安全体系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城市安全体系是指[2]城市安全管理主体为了保持城市的正常运转,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益,以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两种管理方式作为体系核心,对影响城市安全的潜在风险和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治理的一套有机整体。城市安全体系主要由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式、管理目标四个要素构成。
如图1所示,体系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为[3]:管理主体设计出管理目标。然后根据管理目标使用合适的管理方式作用于管理客体。同时,管理客体的状态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反馈给管理主体,使管理主体能及时调整与改进管理方式。
如图2所示,香港的城市安全体系的特点可以用“二维协作,多元层次”[4]这八个字来概括。“二维协作”是指:香港把城市安全体系划分为体制内(政府系统)和体制外(社会系统)两大系统,在不断完善政府和社会系统内部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互相信赖的协作伙伴关系,来实现城市安全的良好治理。“多元层次”是指:香港在城市安全治理过程中,通过政府和社会中的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合作,构建出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城市安全网络。
[BT4]23东京城市安全体系特点概述
如图3所示,东京城市安全主要特点是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社会组织力量相互协作[5]。
在东京,地下综合管廊的广泛应用保障了城市“生命线”的安全,密集合理的消防布局保证火灾发生六分钟之内消防队到达现场,应急供水站和地下调控蓄水池为城市供排水安全提供保障等完善的基础设施确保了城市功能的实现;东京宣传“自己的生命自己保护”、“自己的城市和市区自己保护”等基本理念,促进行政、企业、地区和社区(居民)以及志愿者团体等相互支援,建立一个在灾害发生时携手互助的社会体系。东京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6]城市组织率平均到达794%。
24新加坡城市安全体系特点概述
如图4所示,新加坡城市安全的主要特点是“依法治市、以人为本”。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城市安全的各方面都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且执法严格,惩罚严厉,用严刑峻法机制打造法律威慑力。人性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科技应用,新加坡为市民提供最人性化的城市服务[7]。同时注重安全宣传教育,以提高市民整体素养为主要抓手,营造“安全城市”氛围[8]。
[BT4]25典型国际城市安全子系统同异点
通过对香港、东京、新加坡三个城市安全子系统资料的收集与归纳,文中以表格形式列出典型国际城市安全子系统的同异点,见表1。
生产安全1.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支撑
2.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1.香港:条例、规例、工作守则、安全指引与指南组成的层次化法律法规体系;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的图书馆储存大量安全资料及数据库并提供查阅交流
2.东京:综合性的职业安全健康法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且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通过监管机构法定化,便于监管并严格、规范和高效执法;职业化的监察员制度,法规对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专项要求
3.新加坡:以《工作场所安全与职业健康法》为核心,附属条例为延伸,其他法律为补充,实物守则及其他指引为指导的完备的生产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探索安全的最佳认知、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管、加强安全监管能力的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3典型国际城市安全体系的发展规律
城市安全体系存在于整体城市安全之中,也存在于城市安全各个子系统之中。因此,通过归纳与总结城市安全子系统的同异点,总结出城市安全体系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典型国际城市安全体系发展规律:
1)城市安全体系发展理论研究
城市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城市安全自组织理论,[9]城市体系的发展是一种自组织过程,即在环境选择压力下系统自发获得合适的发展渠道与机制,抛弃过时的旧形态,构建起适应现在环境的新形态的一种过程。城市安全的发展需要在遵循城市安全自组织功能的基础上,由管理主体去引导与调控,从本质安全化的角度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城市安全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城市安全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中之重,很多国家都已经把建设健全的城市安全体系纳入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将城市安全和经济发展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城市安全与城市经济作为城市的“两翼”,相辅相成,均衡发展。城市经济促进城市安全基础的更新和提升,城市安全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3)城市安全管理主体构成的逐步演变
在城市安全管理中,虽然政府在人员素质、掌控资源、组织体系等方面有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因此,城市安全管理已经由政府系统内的单一治理模式逐步过渡到政府与社会协作治理的二维模式[10]。管理主体逐步地由政府与协会组成的小型结构演变为政府与协会、企业等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大型结构,再逐渐把社区、公民团体、志愿者、NGO组织等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最终形成政府、企业、协会和市民共担责任的城市安全管理体系。
4)城市安全管理团队整体结构的不断优化
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专业人才的科学素养与业务能力直接决定了城市安全的管理水平与社会稳定程度。城市安全管理在注重提升团队水平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创新人才引进方式,[11]从高校教师和应届毕业生等渠道中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重视上岗后的继续教育培养,逐步优化管理团队的学历结构与年龄结构,按照岗位设置的实际需要,对博士、硕士和本科等不同学历者进行多层次组合,并进行专业领域互补,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充分拓展个人发展的空间。
5)城市安全的未来趋势是信息化、智慧化
建设信息化、智慧化的安全型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安全发展的大趋势,[12]也是现代城市安全管理理念的新取向。安全智慧型城市将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数据作为城市安全的核心要素,在城市安全发展的过程中运用信息通信技术,[13]改进有关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解决信息孤岛现象,对城市安全可能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预测,进行相应的物资和技术储备。
4典型国际城市安全体系建设经验对国内城市借鉴意义
41建设覆盖面全、震慑力强的城市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加快立法步伐,修订法律法规。加快城市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完善城市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实现全覆盖的法制化城市安全管理,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监管后盾。加强法律法规适应性调整,使之城市安全相匹配,确保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充分有效性。
2)行政监管与司法检控紧密配合。对城市安全管理各职能部门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行政归属等做出明确界定,避免职能交叉或“监管真空”,完善司法启动机制和流程,建立健全行政监管与司法检控的衔接机制,同时推进部门之间的联合执法,提高监管工作的执行力和效力。
3)真正做到执法必严,实质提高违法成本。政府应坚持精细管理,严格依法行政,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做到执法“零容忍”,真正采取严厉措施制裁违法企业及违法人员。在允许范围内增大违法惩处力度,从提高处罚金额、强化处罚落实、提升执法力量等多方面实质提高违法成本。
[HT4"F]42推进社会力量有效有序参与,强化民众安全意识[HT]
1)政府在城市安全管理中担负起领导、协调的责任。政府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将部分安全管理职能向社会转移。依靠合作协议、伙伴关系、合同外包等协作方式来提供安全服务。
2)加强城市安全理念的宣传教育,使理念深入民心,提升城市民众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共同合作进行城市安全管理的城市安全合作网络,逐步树立民众“自己生命自己保护”“自己城市自己守护”的理念。
3)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参与。加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资助,研究相关安全APP的开发,提高安全隐患举报的便捷性和规范性,积极打造城市安全管理民众参与平台,凝聚社会精英人才参与城市安全管理,充分发挥民众力量大、基础广泛的优势。
[BT4]43加强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城市信息管控中心,保障城市信息化安全。将零碎且分散的安全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完整的信息链,有效预测预警城市中的危险源和危机事件。让公众能够随时随地感知自身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应对突发的安全危机。
2)打破管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各管理部门应统一规划数据库系统,推进城市管理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健全管理基础数据的采集、整合、入库、更新的全过程管理机制。
3)加强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将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应用到城市管理,包括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环保、智能养老,智慧社区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真正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44建立健全职业化的人才队伍体系
1)不断加快管理人才、研究人员的培养机制建设。研究发展学校式教育制度。研究试点“三边学习模式”,即“正常训练、个人进修以及在职学习”的全程化人才培养学习机制,逐步完善相配套的教材资料与设施,保证人才培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分类组建专业化实战队伍。加强实战性训练,增强应变能力。全面考虑城市安全突发事件种类,细化队伍功能,分类组建针对性更强的专业化实战队伍,提升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的实战专业水平。落实日常实战化训练工作,夯实作战能力,全面提升队伍救援实战能力。
3)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紧跟国际潮流。定期选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到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中进修学习,参加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及时跟踪和汲取最新的科技手段,建立城市安全事件档案库。通过收集国内外各类城市安全事件的资料,深入理论研究,完善管理措施,从而对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5结语
通过借鉴典型国际城市经验,我国城市安全体系建设需要政府系统和社会系统两方面相互配合,双管齐下,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管理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特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安全体系,以保障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晓亮. 中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J] .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01,11-14.
LIU Xiaoliang.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public security system [J] . Journal of Jiangnan Social University,2010,01,11-14.
[2]王雪丽.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略 [J] . 城市问题,2012,07:79-83.
WANG Xueli. The problem of urban public security system and its solutions [J] . Urban Problems,2012,07:79-83.
[3]廖卫东,何笑. 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体系的政策取向 [J] . 中国行政管理,2011,10:20-24.
LIAO Weidong,HE Xiao. Public policy orientation on food safety regulatory system in China [J] .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1,10:20-24.[ZK)]
[4]华智亚. 香港的城市安全建设与公众参与 [J] . 城市观察,2013,02:151-158.
HUA Zhiya.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ecurit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Hong Kong [J] . Urban Insight,2013,02:151-158.
[5][日]|京都政府:安全安心Tokyo战略[R],2015.
[6][日]乳w府:平成27年版防灾白皮书[R],2015.
[7]M.M.Haque,H.C.Chin,A.K.Debnath. Sustainable,Safe,Smart-Three Elements of Singapore’s Evolving Transport Policies [J]. Transport Policy,2013,v27:20-31.
[8]北京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安全与应急管理培训团. 新加坡城市公共管理 [J].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9,01:70-73
Beijing training group for urban public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Public management of Singapore [J]. Urban Management Science & Technolo-gy,2009,01,70-73.
[9]饲烀瘢许开立,吴穹等. 城市安全运行研究方向初探 [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02:6-8.
SI Qingmin,XU Kaili,WU Qiong,et al.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city safety operation[J]. China Public Security(Academy Edition),2014,02:6-8.
[10]朱海波. 广州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2009.
[11]赵汗青. 中国现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公共危机;政府管理;思考问题
一、要加强对危机的重视
要加强政府和政府人员对潜在和已暴露的公共危机所应普遍具备的基本的警觉性和应变力。需要深入开展政府人员危机管理培训和全民危机管理意识教育,从而增强全社会特别是政府人的危机管理意识和技能。只有有了对危机的重视,有了危机意识,在危机到来时,才会不慌乱,做到有序,高效,把危机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要多向群众普及应急知识,使群众深刻认识到危机到来时给群众带来的经济和财产的损害,比如,定期制作一些宣传知识的册子,发给群众,定期的做一些节目,把知识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群众能够对这些知识有深刻的印象,做一些仿真训练,能够使群众亲身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这些模拟训练中,增强自身的应急能力。
二、要完善预警机制
由于危机事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要有完备的危机预警机制。
(一)完备的法律支撑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建立预警机制的支撑,也使预警机制的有效运作有了法律保障,同时,用法律约束了政府人员的行为,杜绝的行为,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政府应常设危机管理机构,对信息进行搜集和筛选,同时应负责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就会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就使其有了较为完备的公共危机组织机构。如,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它负责国家日常的公共危机预警工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私人商业部门和社区志愿者都以它作为沟通的桥梁,是危机预警中的重要决策、协调、指挥和执行机构。这样的机构就可以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的做出反应和决策,使危机预警顺利进行。
三、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对于涉及公共利益的各种信息,政府必须及时准确的向社会公布,确保公共危机信息的畅通,号召公众共同应对危机。如政府主动召开关于公共危机的新闻会,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报道进行实时更新,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处理的过程和结果。政府危机管理机构中应专门设置与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沟通的部门,建立有效地交流对话渠道,这样的沟通既确保了政府能得到及时可靠的危机信息,也可向公众传达政府防治危机的信息。有效减少轻信、传播流言、谣言等不合作行为的发生,消除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四、建立有效地信息反馈机制
在危机事件发生以后,要对此次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哪些不足,有哪些优势,都要列举出来,并记录下来,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不能一味的解决,而不总结经验和教训,有了不足,也要及时的改正,例如,召集处理危机事件的各方面人员进行座谈,让大家畅所欲言,讲出处理过程的体会,遇到的棘手的问题,哪一方面做得不够,阻碍了事件处理的进程,找出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的通病,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有效地信息反馈机制,可以使再一次处理危机事件时,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也会使公共危机管理机制越来越健全。
五、在公共危机管理模式上,要实现从单一管理模式到共同管理模式的转变
(一)在我们的思维里,突发事件中,通过政府的管制,事件一定会按照我们所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政府控制的效果并不一定尽如人意,因为政府的行政指令在自上而下层层传递到社会基层时,并不能保证社会领域里的反应就一定与政府的要求一致。这就需要非政府组织利用自身深入民间的优势,告知政府这些指令,并使其有秩序的执行。因此,加强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探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政府要给予非政府组织以充分的信任,政府不能简单地把非政府组织作为其管理和执政助手,要放手让其去发展。尊重非政府组织,努力在平等的基础上同非政府组织进行沟通、协调和合作。其次,非政府组织要提高自身的应对危机的专业素质,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并利用团体的力量,向社会公众普及自救知识,落实贯彻政府的指令,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需要注意的问题,向群众讲清楚。
(二)公共危机的发生直接危害到的是社会公众的利益。良好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是需要社会公民的合法有序的参与的。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能够在处理危机时提高处理的效率,大大减少了危机带来的损失。而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完善危机管理教育机制,当前,在危机发生时,我国多数公民习惯于将自己作为危机管理的对象,缺乏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并没有主动参与和服务的愿望与要求。这些现象正是因为我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关于危机教育的内容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必须把危机意识的培养和危机技能的培训,纳入到国民教育的体系中,把其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知识可以使公民能够理性有效的参与危机管理,提高危机应对能力,从而使危机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石路,蒋云根.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27.
[2] 张红梅.协同应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长白学刊,2007(6):68.
[3] 王立国,马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经贸,2007(10).
[4] 赵成根.发达国家大城市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参与机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4).
[5] 强恩芳.危机、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J].行政论坛, 2008(1):26.
[6] 唐俭.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有序参与研究[J].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10):99.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资金逐年增加,农村“五保户”、 “三无人员”、灾民、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人群和其他民政对象的生活、就医、住房等方面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但由于社会救助政策实施时间不长,有许多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笔者通过从事几年的救灾救助工作实践,总结出对如何做好救灾救助工作提出浅薄的见解。
我县是老少边山穷地区,属区定贫困县,总人口35.98万人,____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76元。据调查统计,全县常年需救助的对象近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 ,其中:城乡低保对象2.78万人,占总人口的7.5%,占需救助对象的68% ;因灾需救助近1.3万人,占总人口的3.5% ,占需救助对象的32% ;城乡低保边缘户0.55万人,占总人口的1.5% ,占需救助对象的13%。
我县贫困原因主要有:因灾致贫约1.3万人,鳏、寡、孤、残人员即五保(含孤儿)丧失劳动力致贫0.22万多人,因病致贫0.65万多人,因残致贫0.3万多人,其他因素致贫(子女读书,尤其是读高中、大学,高昂的学杂费用,及人多地少等原因)1.61万多人。
特殊的地形地貌是导致我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从历年统计数据可知,每隔几年或几十年就会发生受灾范围广大、损失程度较深的低温冷冻、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如:____8年全县遭受百年不遇的低温冷冻灾,受灾人口达16.28万人,农业直接经济损失5.93亿元。
(一)基层救助扶助机制运行不够顺畅
多数乡镇民政办人员不足2人,既要兼残联、统计、扶贫等其它工作,还要负责包村,参与各项中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政工作的开展。____8年年初,我县遭受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按照救灾救助工作的有关要求,既要认真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同时又必须在春节前将救灾款、物和城乡低保金发到民政对象手中,由于乡镇民政干部人手不足和精力有限,而受灾面广、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一时难以全面核实灾情,无法准确及时地上报灾情等基本信息。
(二)基层救灾应急资金拨付渠道不顺畅
灾情发生后,特别是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后,常常给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困难。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无力解决更多的救灾资金,为帮助灾民和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只有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然而救灾款从中央财政下拨之日起到发放到灾民手中,需要时间比较久,难以应急。
(一)搞好灾情信息员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灾情信息网络系统工程是国家____9年电子政务重点工程项目,利用这个契机将灾情信息管理网延伸覆盖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级。按照规格要求配置好数码相机、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结合本地灾情频繁发生的特点和救灾工作实际,搞好灾情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不断提高灾害信息管理水平,进一步夯实救灾工作基础,认真搞好灾害管理培训工作,提高灾情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及时性,为各级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二)创新社会救助扶助工作运行机制
要从立法上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强化各级人民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基本职责,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救助扶助多渠道资金投入,确保各级社会救助扶助机构有钱办事。为确保灾民,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救灾救助工作能及时、有效开展,国家专项资金可由省级财政直接拨付到县级民政救灾专户,切实减少流通环节和审批手续。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化路子,制定吸引外部资金、社会资金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筹资机制。为解决因灾倒房重建补助标准偏低的难题,政府应鼓励群众将房产投保,可多渠道为困难群众筹集建房资金,即:保险公司赔偿一点、国家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自己筹集一点,这样便能帮助困难群众早日恢复重建家园。
(三)建立健全和完善基层救灾应急基金储备
近年来,随着国家救灾救济工作方针修订完善,救灾范围逐步扩展,救灾资金从原来主要用于解决灾民的口粮、衣被、住房等基本生活范畴已延伸到解决灾民取暖、饮水和对过往滞留人员的食宿进行救助等方面。为确保因灾无自救能力的灾民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各地应根据财政状况,安排落实一定的救灾应急储备资金,可缓解上级下达的专项救灾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的问题,避免因灾无自救能力灾民错过正常的播种季节,造成农业减产或绝收。
(四)城乡低保工作应确保重点。
我县自____年3
月1日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通过先后几次提标扩保,目前,全县有农村低保对象2.22万人,城市低保对象0.18万人,____年发放城乡低保金共计1653.2多万元,有效解决了2.4万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近年,随着物价的飞速上涨,原几年才调整提高一次保障线已无法起到保障作用,每年的保障线应随着市场物价上涨幅度适时调高,因城乡低保中一、二类家庭,特别是二类家庭往往人口较多,既缺劳动力,又没有经济收入,因而应重点保障城乡低保中一、二类对象户,并对农村低保户中缺粮家庭实施粮食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其基本生活困难。(五)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