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时间:2022-12-12 00:43:34

导语: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第1篇

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善于阅读的民族。”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的确,我们应承认读书对于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甚至处事原则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实在令人担忧。

1.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

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课堂上的知识都没有掌握牢固,还做这些“不务正业”之事,实属“浪费时间”。他们把孩子锁在家里“打题海战”,连报纸都不让孩子翻一翻,完全忽视了孩子的课外阅读。

2.课外阅读的质量不高

即使有的孩子买了课外书,这些课外书也是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的。很多家长认为课外书就是作文书,并不惜重金给孩子买了厚厚的作文书,学生就是读也是囫囵吞枣,看个新鲜。还有的学生喜欢看《乌龙院》一类的漫画书,书里的内容乱七八糟,一些语句不堪入目。这种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仅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反而会毒害学生的心灵。

3.缺少读书的良好环境

如今,农村人在城里打工,孩子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看,成了留守儿童。老人们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心满意足了,孩子在家里就以电视为伴。即使有父母在身边,父母也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工作上,孩子缺少一种读书、学习的良好环境。

4.较低的教学效率遏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有的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滞后,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师在课堂上重讲轻读,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面面俱到,甚至把一些现成的结论和答案硬塞给学生;有的教师采用课内损失课外弥补的作业形式,使得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少。

如此的课外阅读,导致农村小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差,写作时词汇贫乏,这对他们语文素养的培养造成较大的障碍。因此,如何让学生扩宽阅读面、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着手。

1.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他们大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必然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教师应做好父母的工作,告诉他们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重要作用,引导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多给孩子买书,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让孩子知道不只在校内才能阅读,家庭更是阅读的好场所。

2.教育学生要有选择地阅读

一本好书犹如一份“精神食粮”,而如果学生阅读一本不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可能会毒害他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书刊阅读。在选择时,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比如,对低年级学生可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对中年级学生可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等读物,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介绍民间故事、短篇小说、人物传记等读物。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3.关注留守儿童的阅读时间

关注留守儿童,保证他们在节假日具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摘录式,二是心得式。摘录笔记可以摘抄书名、内容提要、文章主要观点及优美词句等,从而进行知识积累;心得式笔记就是把阅读的要点与心得体会记下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82-01

小学语文的教学一直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和教材内容的教学。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力。对学生课外阅读没有明确的要求,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规范性的指导。造成的问题是,目前我国一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足,课外阅读能力低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起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条件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多媒体教学和数字化教学等创新教学手段越来越多。作为小学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首先是阅读成本低。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电子书的普及,各地图书馆和书店都可以免费阅读。由于资源和信息的丰富,家长往往不知道应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材料。主要还是由学生的语文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指定的课外阅读素材。一些专家学者对小学生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兴趣不浓,课外阅读目标有偏误,课外阅读意识不强和课外阅读意志薄弱等问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立支持经验,注重情感性的阅读,有目的地创设和谐的课外阅读氛围等措施,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学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足够的阅读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的阅读语感,这对语文作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课外阅读,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善于挖掘与课文有关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

在教语文时,教师应该向学生正确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结合内容,如学了《三顾茅庐》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了《太阳》等说明文,向学生推荐科普知识《十万个为什么》。结合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因此,向他们推荐浅显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等。中年级较关心作品人物的命和喜怒哀乐,因此,可以向他们推荐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等;高年级学生情感比较丰富,向往追求美好的理想,因此,可以向他们推荐小说、散文等。结合师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引领学生积极地加入课外阅读的行列中。在学校、班级开展活动之前,可给学生推荐相关课外书籍。结合重大节日,向学生推荐重大节日来历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促进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之心。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无处不蕴含着道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在平时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蕴藏的美,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将生活中的道理运用到作文中去。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通过创设阅读情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阅读,让学生对生活产生感悟。

四、利用“成果”展示法

学生除了爱听故事外,还大都喜欢表现。当他的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时,他的热情往往会很高。笔者在教学中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让学生讲他们从书上看到的故事,他们都说:“陈新,真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居然知道那么多的故事。”这时,笔者会告诉其他同学,如果你们也想成为故事大王,就要向陈新同学一样,多看书。除了讲故事外,笔者还让学生把从书上看到的好词、好句和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用一个本子抄下来,如果不喜欢抄的可用一张纸把它做成书签也可以,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在班上展示,通过展示进一步地促进学生读书的热情。同时,在“六一儿童节”时,还让学生自己制作手抄报,把自己从书上看到的小故事,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和笑话、谜语写上去,版面自由设计,并在班中的墙壁上粘贴。这样,学生读书的成果得到了肯定,有了展示的舞台,自然学生对读书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以,“成果”展示法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促使他们将兴趣转化为热爱。

阅读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高度重视起课外的阅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学生良好的成长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宋娟娟.浅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师版,2017,(26):60-60.

第3篇

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

一、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课文,自然都是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典型性,适宜此学龄段的学生阅读。但是由于目前各种书、杂志、小报等等,琳琅满目,鱼龙混杂,再加上,小学生对于好坏的辨别能力比较弱。这时,对于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就需要教师从旁进行监督和指导。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广泛地涉猎一些书籍,即便是大致的浏览,这样,通过自己对于文本的鉴定,决定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读,从而多推荐一些适合学生且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给学生阅读。

此外,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一些并不好的读物,但是却被深深地吸引,这时,需要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给学生讲明这类书籍的危害,让他们有选择地读书,不读坏书。

二、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读书

有计划地读书,就是要帮助学生制订好读书的时间。比如,要在完成课内作业之后再进行课外的阅读,处理好课上阅读和课下阅读的关系,合理分配好时间;又如,什么种类、级别的书籍,什么阶段阅读等等。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随心所欲”的阅读,比如,在课上偷偷阅读,影响学习;集体活动不参加,甚至是没有完成课内的作业就进行阅读等等。这样,不仅没有达到课外阅读的作用,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活动。

三、指导学生有方法地读书

第4篇

1.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1.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确定专题,学习阅读方法。操作要领:此环节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1.2学生阅读实践

学习目标:运用方法,进行阅读体验,形成技能。操作要领: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形成技能。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阅读期间进行巡视,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此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如指导了浏览性的泛读方法后,可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性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而指导了品味性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1.3畅谈收获体会

学习目标:畅谈方法,交流收获,共同提高。操作要领: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可以说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也可以谈自己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方法运用情况,及时调控矫正。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阅读体验,以利于彼此之间的启迪和提高。此环节要注意在交流过程要有组织,有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偏离了专题。时问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阅读欣赏课教学策略

2.1选择读物学习目标

教师(或学生)选择推荐感兴趣的读物。操作要领:在上课前一周,教师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选择读物时,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2.2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

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进入作品情景,唤起阅读欲望。操作要领: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断、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此环节要不能脱离阅读情景,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

2.3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学习目标: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理解、欣赏作品能力。

操作要领: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大致又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2.4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第5篇

关键词:培养;探索;完善;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82-01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1.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2.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2.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2.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3.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3.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探及操作策略;江苏教育;2014年9期

第6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多彩活动;阅读指导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让阅读进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在孩子心中播下幸福的种子,让童心永恒呢?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当务之急。

一、精心营造读书学习氛围

学校倾力打造“读诗读书读古今,读人读己读天地”文化书雕,每天伴随着朝阳,欢迎着学校的每一位师生走进校园;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了大量书籍;班级图书漂流及时更新读书内容,实现好书共享;每个班开设书香满园读书园地,及时展示学生的美文、好书荐读、读书卡、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等资料;同时,二楼书香大厅和学生阅览室也全天开放,大量的图书资源供师生们在课余时间充分阅读;开展班级内“图书漂流”,交换阅读家中的好书,动员学生将自己的书捐给班级,从而为每位师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二、多彩活动促阅读

1.全面推进阅读考级,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为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阅读,学校制定了《阅读考级活动实施方案》。《阅读考级方案》由“经典诵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组成,学校根据《阅读考级方案》,为学生制作了“辛勤的蜜蜂”读书情况记载卡,学生考级后,教师将获得的等级记录在卡上,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后,将所读书目名称填在读书卡上,并由家长签字参与,“辛勤的小蜜蜂”读书情况记载卡系统地记载了学生的读书内容、阅读等级、阅读书目等情况。

学校每学期进行两次阅读考级测试,测试采用古诗“口头抽测”、阅读“书面考试、人人参与”的形式对学生的背诵、阅读数量和质量进行考评,检验学生读书成效。

2.好书交换促交流

每学期,学校会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好书交换活动”。校园里,孩子们手拿写有自己读书感言的好书与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交换,活动中校园成为书籍的天堂。“好书交换读”活动为全校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获取好书、共享阅读快乐”的渠道,既使每个家庭节省了开支,又能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读书乐,乐其中”的阅读喜悦。

3.阅读竞赛促发展

学校引导全校师生以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自主读书习惯,落实国学经典进班级、字正品端活动,坚持开展“三读一诵”。为了使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分享读书的快乐,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竞赛活动。“书香伴我成长”征文比赛、“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每学期年级组课外阅读汇报、“国学诵读”塑品德、“好书推介会”倡导与好书为伴,“读书沙龙”交流分享读书心得;“美文诵读、诗歌朗诵”激发师生爱国主义情感;“课本剧”表演彰显读书心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好读书,让读书走进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让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读书成果。

4.假期读书勤积累

每个假期,全体师生都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假期里继续吮吸知识的琼浆。每个学生建立一本“假期读书成长册”,从原有的好词积累丰富到阅读过程中收集到的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心得体会,新学期开学初进行“优秀读书成长册”的评比展示。开学后各班举行读书交流会,交流所读书的内容,喜欢的人物,喜欢的“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畅所欲言,谈自己对书、对句、对名言、格言、警句的理解与感想,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以假期读书活动为载体,从学生、班级、学校三个层面,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从而形成激励机制,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5.读书节中展风采

学校在每年4月23日开展校园读书节。迄今为止,学校已成功开展五届读书节活动。每年伴随着无限美好春光,为期两周的读书节如火如荼地展开。各个年级的“小书谜”“诵读明星”“背诵明星”纷纷登台亮相;各有千秋的读书报、读书场景图片、读书成果册、书香家庭资料异彩纷呈,多姿多彩地展示了孩子们的书情书趣,童真童趣。一次次读书节盛典把学校的“德润书香”读书活动推向了。读书节有精彩读书节目展示、有各类读书成果展、有原创书签展、有梦想卡展示、有好书漂流、有书香满园班队会、有百人书画大赛……校园处处溢满书香。学校在每年读书节上表彰“书香少年”“书香家庭”和“书香班级”。

经过两年阅读实践,学生在充满书香的氛围中着实有了令人惊喜的变化,喜欢课外阅读的人数明显增多。可以说,现在课外阅读已成为学校大部分学生的自觉行为。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为了使学生都有一对强硬的翅膀,为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会继续在阅读指导的道路上一路耕耘,一路享受书香。

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语文大师吕淑湘先生谈及课外阅读作用时曾言:“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课内三成,课外七成,可见课外阅读功效不菲。我国古代曾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代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1.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好读书”

1.1个性解读焕感渴望。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他们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只有在课堂中对所学的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得到深切感受:阅读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所以,课堂教学是培养课外阅读的一个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包括对文本的批判与质疑。这样,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焕发出情感渴望,更期待课外的阅读。

1.2知识迁移引发阅读兴趣。教师要整体把握好文本,善于沟通联系,举一反三。讲读文本中著名作家作品时,可向学生介绍作家生平、作品和有趣的佚事。而后用文学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形成自动阅读。如教学《只见儿童多处行》,就可让孩子先认识冰心、了解冰心,而后学课文。在有了对作家、作品的初步认同后,即可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冰心的相关作品,如《繁星》、《再寄小读者》等。这样的阅读是孩子主动与作家的对话。

1.3榜样示范稳定心灵体验。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孩子分享。孩子在憧憬中加强了阅读的愿望。当然我们也可以树立孩子中的典型,发掘模仿对象。有孩子在作文中运用了泰戈尔的诗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我更喜欢叶的事业。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评讲课上,我大加赞赏:“这是课外阅读的功效!”这位小书迷得意但不贪功。同学们在向她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也对阅读的妙处有了更多的领悟。

2.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好书”

2.1筛选读物。由于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或顺手拈来,或为稀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特别要广泛地认真阅读儿童读物。我们不但要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他们如何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也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识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亦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当然题材要广泛,小说诗歌故事童话科普作品等都应有。

总之,孩子读的应该是好书,有益身心的书。

2.2指导方法。

2.2.1读一读。阅读的方法是很多样的。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诵读等方法都很重要。略读可以粗知文章的内容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这种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很普遍的。而对于有反复咀嚼价值的段落,我们就可采用精读,把握它的结构,用词的严谨等。当然我们还应重视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品位语言、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地背诵出来。俗语有“熟读唐诗八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些诗歌、儿歌、佳句很需要这种学习方法。在多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2.2.2写一写。“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可以适时地运用于课外。读书不仅要边读边想,而且要边读边动笔,这样才有成效。所以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室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课外读物如果是自己的,还可用笔把感触较深的地方圈圈划划,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上批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实践证明,只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把书真正的读好,读明白。

3.重视阅读评价,体验学生“读书好”

3.1对课外阅读要调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教师每晚布置一定的阅读量,规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阅读任务。

3.2课外阅读要评价。鲁迅先生说:“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的,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确实,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思维锻炼,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课外读物中有千千万万接触点与课堂所学知识是相通的。

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势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我们可在教学中,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优秀作文展览、手抄报展览;组织学生参加编演课本剧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语文素质相应得到了发展。恰当的评价机制在活动中会激发强烈的成功欲,又会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乐于倾吐,如此反复,形成良性循环。孩子也在认识课外阅读,从中获得成就感。

阅读让孩子进入书本,进入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他们接受人文情感的熏陶,受益匪浅。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追求的精神元素吧。

4.鼓励先进,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或者搞一些基于阅读训练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学生阅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第8篇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令人担忧,许多学生几乎没有进行过课外阅读,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无人引导。这一现状在农村尤为凸显。

一方面,教师一边抱怨学生作文差,没有阅读习惯,不愿意读有益的图书,要求学生多读书,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好,一边却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随着新大纲的深入学习,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作业,但大多仍是有关的作文选集。虽然阅读优秀作文集是课外阅读,但毕竟范围太窄,阅读层次浅,而且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求新、求奇,想开拓视野,想独立的欲望,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低。

另一方面,在教师或家长影响下,学生自然而然地选择阅读小学生优秀作文之类的作文书,而其他书籍统统抛到九霄云外,缺乏正确的指导。

二、端正态度,合理指导

(一)培养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及时表扬,树立榜样。在课堂上,当某位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并号召其他同学也像他们这样,多读书,开阔自己的知识面。这样便能在学生中营造读书的氛围。

2.讲名人故事,向名人学习。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如、老舍、冰心、鲁迅等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又极强,所以,这种“名人效应”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创设读书氛围。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看到学生有好书就向他们借来看。也把自己的书拿给他们看。阅读时,我所流露出的热情、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这对孩子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爱读书的。所有这些,不但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浓的兴趣,而且让他们认识到阅读是多么有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而且将伴随整个人生。

(二)受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而且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按等选择读物: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唐彪的这个分类是极粗略的,但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如读了《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确立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应广泛多样、活泼有趣的指导思想。学生阅读的面宜广,不但阅读的内容要广,而且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广。

(三)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并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3.“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又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6).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99―01

虽然现在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和重点,却很少会有空余时间来帮助学生进行字、词、句、归纳大意的训练和指导。此情形会让学生只理解表象的含义,空有广度而深度不足。若想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语文课本知识的挖掘和积累,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然而,当前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受到了一定影响。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语文是一种范围广泛的学习,且需综合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时期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解读、逻辑推理、思考和写作的能力。传统课堂上,通常是讲述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且对语文的测验方式仅局限于分数,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反之,教学方式若能与生活经验联结、游戏化教学、结合资讯科技来统整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用于生活中。

1. 传播媒体的不当示范

如今信息多元化,一些媒体为了提高阅读或收视率,多以最直接、快速吸引人眼球的耸动标题与娱乐新闻来刊载、播放,由此对语文、语言的学习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发音不正确、成语的滥用与误用、粗俗或不文明等,都会对媒体之下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学生极易被这些快餐文化不分良莠地吸引,从而影响了课外阅读。

2. 疲于应付考试

当前的教育考试压力大,而且语文测验方式一直是以纸质测试为主。为了应付考试,使得教学过于重视读与写,忽视了听与说的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自然会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此情形容易产生僵化的问题,学生的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研究题目的标准答案上,缺少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动力,语文素养无法得到提升。

3. 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

教师因受限于教学进度、教学课时数及考试成绩等种种因素,课堂上多以讲授为主,缺少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的时间和环节。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器,学习成了知识的堆积,造成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高,甚至是大幅下降,更加无法唤起学生课外阅读、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的激情。

4. 语文学习的热忱减少

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应注重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让思想和人格都受到文学美感的陶冶。但当前的考试制度,让我们渐渐模糊了语文学习的焦点,更多的目标只是以升学为目的。只注重如何让知识快速填入脑中,使学习仅仅停留在字音意的理解和死记硬背上,谈何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视野和思维,培养人文情怀。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对策与实践

学生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指导应根据学段特点有所区分,第一学段应以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学段应以“读中把握主要内容,体验乐趣――读后交流感受,分享体验”的方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第三学段应以“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世界,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为目标。

1. 为孩子课外阅读创造优越的外部环境

(1)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给孩子的课外阅读留下充裕的时间。由学校行政领导把关,各科教师协同,合理安排课外作业量,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

(2)建立各种层次的课外阅读资源库。为了确保学生有较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应想方设法建立图书资源库,包括学生个人书柜、班级图书室、学校图书馆等。

2. 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倡导课外阅读,最关键的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激发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同课内阅读相比较,课外阅读的特点就是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在课外阅读中,选什么读、读多还是读少、阅读的时间,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总之,课外阅读的动力来源就是学生从被指导阅读到自主阅读的阅读兴趣的激发。

3. 开设阅读汇报课

在阅读汇报课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可以是演讲,由学生选取一本书籍,选取一个阅读体验点,自行撰稿,表达一个或多个观点,意在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可以是辩论会,由教师选取一个话题,学生自行组合,事先搜集资料、准备材料,会上辩论。能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和逻辑能力。还可以是讲故事比赛,学生将阅读内容讲给大家听,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在挑选语文教学素材时,要考虑学生性格、智力、认知方式、接受能力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才能大放异彩,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梅.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