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基础临床护理

时间:2023-10-22 10:35:25

导语:在基础临床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基础临床护理

第1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临床护理;工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61-01

门诊护理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其具有诊治快捷、方便、人流量大等特点,是医院对外工作的窗口,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和技能,在平时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完善自身不足,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这样在帮助患者解决病痛的困扰时,也能提高医院声誉。下文就我院门诊护理工作做了如下分析。

1 门诊基础护理概况

1.1 工作内容:我院门诊护理人员主要是在咨询台、分诊检查室、门诊手术室、输液室、急救室等科室进行相应护理,具体来说是为来门诊救治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咨询、注射、门诊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服务,以及对门诊与住院部各科室之间的护理工作进行协调[1]。

1.2 特点

1.2.1 病人多:是因为来院治疗的患者为不同阶层、年龄段的患者,且病症不一,一旦有感染性疾病患者,易造成患者和周围健康人之间的交叉感染。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判断,并积极对患者进行疏导并将之送到指定科室,配合医生进行明确的诊断和救治。

1.2.2 医生流动性较大:原因是门诊部每一天坐诊的医生都是由各科室派出的,流动性相对较大,这对于常来门诊治疗的患者来说有一定影响,常会因不了解门诊医生坐诊规律而产生一些纠纷。为此,门诊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向患者讲明门诊医生坐诊规律,并向其讲明门诊医生流动性大的意义,让患者对门诊医生工作有所了解,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医院及护理人员还要尽可能的缩短挂号时间、候诊时间和取药时间等,简化治疗手续以便患者及时接受治疗,进而提高服务质量和维护医院信誉。

2 开展优质护理的可行性措施

门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关键在于护理人员,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的引导患者,并向患者讲明需要注意的细节及及时将患者送至与其病症相应的诊室进行治。而要做好这些工作,尽可能的提高护理质量,则需要门诊护理人员做好如下工作:

2.1 构建层级护理管理制度:层级管理制度的落实,能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上有据可依,并按照规章制度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制度构建时,要以护士的年龄、职称和技术等综合因素为依据,构建以护士长为主,责任护士和护士共同组成的质量控制体系。其中护士长的工作是每周对各个护士的工作进行抽查,月底进行全面检查,以及每一天上下班检查基础护理落实工作[2]。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更好的落实,还应该将定期检查、全面检查和随时检查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护理人员身上,明确护理项目及规范,使护理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尽职尽责,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周到、高质量的服务,也能改善医护之间的关系,切实将优质服务贯穿于门诊基础护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2 提高服务意识:门诊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最先且直接接触的人,其服务质量优劣,与医院名誉密切相关,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已有的观念进行更新,加强基础护理工作,深化基础护理,以便更好的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要做好这些,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尊重患者,耐心的为患者提供服务[3]。如接待患者时要用“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等礼仪性用语与患者进行沟通,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当患者和家属有问题要咨询时,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耐心的进行解答,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减少沟通不畅而带来的医疗纠纷。

2.3 加大护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力度:护理人员的素质如何与护理质量也密切相关,要对门诊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专业、技能及业务培训,以增强其责任意识,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也要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上班之余时间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护士条例、医疗纠纷条例及医院感染条例等方面的内容,巩固护理人员法律基础知识,使其遇到相关纠纷时能及时作出回应,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也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理论知识笔答、无菌技术操作、静脉输液和吸痰等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强化其技能为了调动护理人。为了使护理人员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调动,还要定期、不定期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并进行公证的绩效分配,以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技能和业务能力,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4]。

2.4 加大门诊监督管理力度:门诊是医院人流量相对较多的地方,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来往频繁,而医生在诊治和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5]。这就要求:

2.4.1 护理人员监督:护理人员要对门诊环境进行监督和维护,以便为患者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减少患者紧张和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诊治活动,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最终实现优质服务。

2.4.2 患者及家属的监督:医院要将门诊护理工作内容及规范制度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公开,实现门诊工作透明化同时也要设置意见箱或邮箱,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对门诊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以督促护理人员工作,使护理人员能按照规章制度并秉着人性化服务从事门诊护理工作。

3 结束语

医院门诊护理作为基础护理部分,其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是以患者为中心,着手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通过护理人员要深刻认识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落实护理责任制、接受定期培训和考核、自行监督和维护环境、接受患者及其家属的监督等方面的内容,完善自己,为患者创造最佳诊治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医疗事业改革的进行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也在不断的发展中,社会和患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医院门诊部还需要结合实际重新设置和划分服务范围,为护理人员提供完善自身素质和技能的平台,提高护理质量,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病症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伟娟.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特点与护理管理分析[J].管理实践.2010(06): 168-169.

[2]王在琼.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提升全员护理技能水平[J].中国医药指南.2010(32): 22-24.

[3]郭燕红.适应形势 锐意进取 促进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05):305-307.

第2篇

 【关键词】 优质服务;基础护理;临床意义

         基础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压疮护理、晚间护理、晨间护理、口腔护理等,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的的主要内容。医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是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本文将就五种基础护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做简单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基础护理的研究对象

         2011年1月,某乡镇医院按照比例选取了96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水平以及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待患者的态度等。其中,共有医生35名,护理人员61名。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对基础护理都保持着科学的态度,这表明医生与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极为明确。调查结果证明,加强医护人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是理清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关系,提高医护人员掌握基础护理知识的准确性,以及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服务的重要因素。

        2   五个护理在基础护理中的含义

        2.1 压疮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时刻防止压疮的紧急发生,这也是急诊科科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2 晚间护理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睡眠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在护理的过程中进行操作。而要想使晚间护理的服务效果达到目标及需求,要想满足患者的要求,就要在护理过程中找到问题所在,并据此制订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再认真地加以实施。

        2.3 生活护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护理工作,其内容包含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在整个诊疗期间,患者都是需要被关怀和照顾的。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从患病到痊愈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环境、卫生、睡眠、活动等生活内容进行精心合理的安排。

        2.4 晨间护理是为了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再次发生,使患者在护理中体会到清洁感和舒适感。医护人员应该在对患者的病情加以了解和观察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治疗和诊断。晨间护理的主要内容便是保持患者病床和病室的清洁卫生。

        2.5 口腔护理对于患者来说,是有利于其进行住院治疗及恢复健康的,应积极应对。口腔护理一般采用含漱与刷牙的方式,来预防口腔内微生物的增长或抵触细菌在口腔内的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清除口腔异味,使口腔内部清新与舒适的目的。

        3   分析与讨论

        3.1树立新理念,拓展新内涵  护理服务不仅体现护理学科的价值,更是乡镇医院赢得患者信赖的基础。护理部要积极宣传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全院护理人员更新观念 ,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

        3.2 塑造新形象,提升综合素质  医院应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利用工余时间进行职业道德、礼仪、心理、护理理论、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学习,使医护人员自身的仪态、语言、沟通技巧、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有明显的进步,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促进专科护理的发展。

       3.3 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措施

        3.3.1 营造温馨的氛围  注重乡镇医院的文化建设,将现代人文文化融入环境中,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营造舒适的环境,使患者身心愉悦。

        3.3.2 提供优质的服务  把患者的需求作为首要任务,以优质的服务流程来完成患者的需求,以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为目标,用以检验服务的实际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3.3.3 注重细节服务  在细节上做文章,让细节成就精品。坚持推广人性化的服务,让每一份真情填满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例如,在各科的看诊室放置饮水机和一次性水杯,提供给患者使用;在每个看诊位提供患者放置私人物品的空间。

        3.3.4 加强沟通和理解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要积极沟通,护理人员要多理解患者的痛苦,给予患者除治疗之外更多的服务,在心灵上多加关爱及慰藉患者。

        4   结论

        4.1 创新护理模式,提高专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1.1 我们现有的护理模式与世界先进的护理模式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并不符合我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追求理念。思想观念对护理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乡镇医院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奖惩制度,把基础护理放入护理工作的概念里,这也是对基础护理质量确切有效的保证。

        4.1.2 加大对生活护理的管理力度,将基础护理列入各级护理管理者的质量监控之中,强化基础护理的质前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

        4.1.3 实行人性化服务护理模式,拓展护理服务新内涵,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并激励护理人员通过多种途径熟练掌握专科知识和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丰富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知识,尤其是心理学、伦理学、交际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知识等,进一步提高个人修养、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从而提升专科护理的质量。

        4.1.4 低投入高产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介于当今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医疗机构的日益增加,医疗系统的竞争极为激烈,在这样的情形下,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乡镇医院才有深度发展的希望。为了在激励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乡镇医院必须扎实稳打,保持和谐发展,让人性化服务为乡镇医院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乡镇医院异军突起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米继民.从患者生活护理的落实看护长的管理效应[j].中国医院管理,2002,18(1):56.

[2] 徐筱萍.医院现有条件下实施整体护理的探索[j].上海护理, 2004, 2 (2): 57-58.

[3] 陈福春.浅谈医院的人性化服务[j].中国医院, 2004, 7 (12): 35-37.

[4] 濮品洁.实行“人性化”服务提升整体护理水平[j].现代护理, 2005, 9 (11): 87.

第3篇

【关键词】 三位一体;角色;基础护理操作;教学模式;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70-02

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必不可少的过程。我院是一所1000张床位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每年接受本科、大专、中专实习护生百余人,全院有32个护理单元承担临床护理教学任务。通过建立由护生分别从护士、病人、教师三位一体替换角色的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标准来科学地、规范地、有效地训练和评价实习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和教学质量,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江苏南通体臣卫生学校2003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实习生87名,均为女生,平均年龄19.8岁,在校学习4年,第5年进入临床实习。对87名实习护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1.2.1 准备阶段 成立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教学模式小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护生按实纲要求进入临床实习,并对实习护生统一运用临床操作教学评价表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者无明显差异。然后对实验组的护生及参加临床带教老师进行三位一体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标准[1]教学模式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标准,将基础护理操作分操作前、中、后三个阶段,将标准告知实验组护生,实习开始时,将6名学生分成一大组,(共42名)要求3名学生相对固定为1个小组,将护理操作中与患者沟通的具体话语、动作、表情及方式等进行记录,越详细越好,每周以大组为单位将记录交给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进行批阅筛选出有代表性问题的记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由学生自行反思纠正,然后带教老师进行分析指导,找出存在问题,并在实施每项操作前进行讲解,临床教学老师协助做好实习护生的三种角色的互换,指导学生进行运用标准评价,衡量自身临床操作能力。

1.2.2 分析及反馈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质量 评价指标:制定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带教老师考评学生综合技能考核标准、临床基础护理操作达标等评价指标。

2 结 果

两组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护士的综合考核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在病人满意度、带教老师考评学生综合技能、临床基础护理操作达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2、表3。

3 讨 论

3.1 建立三位一体的临床基础操作实训标准有利于临床教学的规范性,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临床基础护理的操作实训标准,为临床教学老师提供标准依据,统一规范地训练实习生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基础护理操作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项目,是基础护理学和专科学相结合的操作内容,基础掌握得好与坏,决定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一个优秀及合格的护士,首先必须掌握练就基础护理操作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加上更为高深的理论指导才能成为合格的专科护士和专家护士。通过标准实训,训练护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出很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新护士。

3.2 三位一体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标准,有利于实习生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以被教育者的身份,处于接受学习的地位。我们通过互换角色的基础护理操作实训,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作为病人、作为护士、作为教师三者在实际基础护理操作中的体验,使之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与患者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增强临床技能[2]。加强护患沟通能力的训练,对以后学生进入临床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始,显得尤为重要[3]。作为护士如何在操作中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通过操作训练的情景对话的设计,使其更加体会到实际护理工作中的病人的感受及自己更需要改进的方面,作为带教老师角色应当更注重评价操作的效果和难易点,更好地学会评价总结。

3.3 建立三位一体的临床基础护理实训标准评价,有利于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动式实践教学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带教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做好护理实景记录,每周检查1次,针对护理实习中的记录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指出学生与患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指导。同时,学生将护患沟通中遇到的困惑反馈给带教老师,请老师予以指导,改变了传统的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合作意识的方法,从而锻炼了学习评判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敬业精神[5]。通过教师和学生评价来不断地改进临床教学的方法、带教的质量及教师素质方面的提高和改进,有针对性地探索临床带教的新方法,同时,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进步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习的工作热情[6],从更人文化的角度来进行临床带教工作,从而使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季诚,王晓薇.的教学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23-25.

[2] 舒复平,王娟.互动沟通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带教中的实践[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3):332-333.

[3] 杨德兴.略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3):31-33.

[4] 边志辉,江岚.互动式实践在卫生学兵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09,7(1):16-17.

第4篇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带教;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1-0101-02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称之为PBL教学法,其主要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把学生作为重要核心,对整个学习情境进行综合设计的完整教学方法。由于PBL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该教学方法目前已在国际教育界得到广泛使用[1]。笔者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合理运用PBL教学法,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教学成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合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共收治80名实习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并将所有实习护理人员按年龄随机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名。其中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18~20岁,平均(19.4±3.2)岁;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7~22岁,平均(19.7±3.5)岁。两组实习护理人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带教方法

1.2.1 对照组 实习护理人员采用传统型带教方法,即一对一教学。根据实纲提出的要求,把带教老师授课作为核心,对本科室常见疾病的起因、症状、诊断方法、护理方法和健康宣传教育方法等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还要亲自示范和传授护理操作技术。

1.2.2 观察组 实习护理人员采用PBL教学方法。按照实纲提出的要求,由带教老师合理选择本科室多见病例和典型病例,然后依此对教学问题进行针对性设计,如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理有哪些变化?具体起因有哪些?发病时患者的先兆症状有哪些?特殊性临床症状有哪些?疼痛特征有哪些?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重要性辅助检查有哪些?基本临床诊断和护理方法有哪些?健康宣传教育方法有哪些?通上述这些问题可以让实习护理人员更加了解和掌握多见病例与典型病例的基础知识。根据带教老师提出的问题,将本组实习护理人员合理划分成8个小组,5人为一组,通过分组形式对问题答案进行理论性分析和研究,接着利用查阅文献和翻阅教材等多种手段展开自主性探究学习活动[2]。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带教老师就要从旁予以正确的指导,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讨论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得出有效性解决方案,还可以根据问题答案提出新的问题,让带教老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学习与讨论。经过一系列分析、讨论、研究活动后,由小组成员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最终结果,也就是对患者的资料、病因、发病过程、健康问题、现有病史、诊断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护理方法、资料方法和健康教育宣传方法等进行详细说明,而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适当补充空缺的地方。所有小组总结完毕后,带教老师应根据每个小组的总结内容提出针对性问题,再由各小组代表综合本组答案进行解答,亦或是各小组成员自由解答,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将自身想法与意见表达出来。除此之外,带教老师还要从旁给予帮助和启发,若学生答案不全面或不正确,带教老师就要及时补充和纠正,并鼓励学生积极提出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每个小组的阐述过程与讨论结果,以有效归纳和概括所有知识点,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3]。

1.3 教学效果评定方法

所有实习护理人员在实习最后一个星期均展开出科考试活动,主要是对吸氧、输液泵与心电监护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进行考核。所有考试完成后,带教老师将自制的调查问卷发放给观察组学生填写,以评价带教老师的实际教学效果。自制调查问卷总共发放40份,当场回收40份,总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考核成绩与技术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实习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成绩与技术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理论考核成绩与技术考核成绩比较 分

组别 理论考核成绩 技术考核成绩

观察组(n=40) 88.78±2.42 90.61±3.12

对照组(n=40) 77.44±2.83 86.78±2.23

t值 17.50 5.71

P值

2.2 观察组评价PBL教学法

40名观察组实习护理人员对PBL教学法的评价结果,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对PBL教学法的评价结果 名

调查内容 是 否 不确定

是否满意PBL教学法 35 1 4

是否加剧了学习压力 38 1 1

是否提高了自学能力 40 0 0

是否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38 1 1

是否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 34 3 3

是否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 34 1 5

是否更易于掌握理论知识 37 0 3

是否积极推广使用PBL教学法 31 6 3

3 讨论

3.1 PBL教学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PBL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核心展开一系列有效性教学活动,让学习从过去传统的被动模式转变成现代化主动探求模式,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之主观能动性的效用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将PBL教学法与临床病例相互结合起来,针对病例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全方位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理论性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最终达到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4]。

3.2 PBL教学法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根据PBL教学法提出的要求,学生应先对问题进行预设,然后再自行查阅资料和翻阅教材,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外,还可以提高其获取新知识能力与文献检索能力,让学生利用合理科学的思维来整理和分析自己所学知识,这对于日后临床问题的解决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3 PBL教学法利于推动带教老师学习

由于PBL教学法属于一个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所以各带教老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关于伦理、人文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5]。PBL教学法要求每个老师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学生提出的各项问题,因而带教老师一定要对自身知识面进行开拓,并研制出一套合理科学的带教方案,以达到提高带教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丽娟.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63-664.

[2]张向阳.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6):996-997.

[3]高云,廖金萍,喻花平.“PBL”教学模式在呼吸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28-2230.

[4]阳彦,王叶丽.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3034-3035.

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61-02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简称HICH)是指由脑内动脉、静脉或者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并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症状。当患者出血量少时,血肿可以自行吸收缓解,当出血量较多时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中枢性衰竭,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1]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在中老年中比较常见,在进行手术后恢复较慢,因而必须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为了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本文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54-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7±2.4)岁,病程从1至25年不等,平均为(11.4±2.9)年;出血部位:脑室3例,脑叶4例,小脑4例,脑干5例,丘脑5例,基底节39例;出血量10ml-20ml者30例,21ml-30ml者26例,大于30ml者4例;其中首次发病56例,第二次发病4例;伴有心、肾功能不全患者12例。

1.2临床诊断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脑CT确诊;②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其中头痛患者31例,恶心呕吐30例,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和偏瘫症状,其中意识障碍21例,深昏迷10例,偏瘫2例。

1.3治疗和护理方法60例患者中采用微创手术治疗35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25例;全部采用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措施进行护理。

2结果

60例患者痊愈49例,痊愈率为81.7%,基本恢复(有后遗症或者偏瘫症状)10例,1例因脏器功能受损及大出血死亡,死亡率为1.7%;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脑疝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

3讨论

3.1基础护理①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和舒适,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定期通风;②患者的受压部位要托以棉垫,定期对患者变换,对患者进行按摩,防止出现关节强直[2];③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漱口,预防口腔感染;④饮食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在恢复期多食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以保证大便通畅;并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有效保护胃肠黏膜。[3]

3.2心理护理高血压脑出血病程较长、死亡率较高,而且会造成神经功能障碍,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因而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4]

3.3病情观察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出血量以及意识状态等,要及时控制患者血压,使血压维持在140-160/90-100mmHg之间;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吸氧治疗,必要时切开气管,注意防止肺部感染;当患者出现烦躁,对疼痛无明显反应,可能是病情恶化的先兆,要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5]

3.4并发症预防要注意预防早期感染,定期对患者的用品进行消毒处理,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和空气消毒,对患者使用的胃管、导尿管进行必要的消毒,并有效泌尿系统的感染、呼吸道感染和颅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春霞,谢春蕾,李爱文,等.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16(1):37.

[2]何建英.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208-209.

[3]于敏生,李正保,丁维涛.脑血管病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1,11(3):189-190.

第6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78-0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腰椎部位纤维环皮受损后发生髓核突出形成的疾病[1],发病后因髓核突出会直接压迫神经根,所以患者多伴有腰间疼痛。现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行微创手术治疗,相比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微创技术的应用具有微创性与恢复快等优势。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受术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微创手术治疗。200例包括男121例,女79例,年龄为22-69岁,平均年龄为(33.5±5.2)岁,病程为0.2-12年,平均病程为(1.6±0.5)年。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预见性支持护理。

1.2.1常规护理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后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工作:开展常规化的健康宣教工作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术后患者要注意科学翻身,以免发生褥疮等并发症;做好清洁护理,尤其注重口腔清洁、清洁,对心血管、呼吸道合并症患者进行吸痰及辅助呼吸等。

1.2.2预见性支持护理 (1)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具有病程长的特点,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下多伴有困惑、抑郁、焦躁等情绪,而且患者受教育水平、生活环境、个体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心理状况会存在个体化差异,这便需要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注重患者个性化心理需求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心理护理。(2)健康宣教:注重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并结合患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制定健康教育宣教路径,指导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教育宣讲,帮助患者充分认识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原理等,引导患者掌握护理要点与流程。(3)指导锻炼:术后要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腰背肌肉张力锻炼,以提高腰背部位韧带弹性,提升患者脊柱形态的稳定性;锻炼指导还要注重借助科学活动增进机体血液循环[2],以推进腰背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4)腰围外固定护理[3]:微创术后行腰围外固定是帮助患者放松肌肉、缓解腰部肌肉痉挛的关键途径,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并可进行自由活动时要指导患者佩戴腰围,并注意佩戴时间控制,不宜过长;腰围佩戴期间仍要加强腰部肌肉锻炼。(5)出院指导:指导家庭护理要点,叮嘱患者多注意卧床休息,腰部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复诊。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护理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调查患者康复效果。本次研究采用我院自制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四级:优秀:患者症状全部消失,无需进行二次治疗;良好:伴有轻微症状,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中等:病症有所改善但患者活动能力仍受限;较差:手术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症无明显变化。患者出院时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相关资料行卡方检验,用P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后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经过综合化的支持性护理研究组患者优良率达87.0%,对照组优良率为66.0%,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护理后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满意度评量表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满意79例,一般满意18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7.0%,对照组分别为48例、36例、16例,满意度为84.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3 讨论

现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方法具有多样性,其中微创术应用作为广泛。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施环节还需配以护理方法,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手术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关键途径。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护理应用方法有多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内容有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锻炼指导护理及腰围外固定护理等,每一护理环节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心理护理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心理准备;健康宣教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锻炼指导及腰围外固定护理是推进患者康复进程的重要方法[4]。临床研究发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患者行预见支持性护理能够为患者康复提供系统、全面的护理方案,应用效果显著。本文200例研究发现,应用预见性支持护理能够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预见性支持护理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充分强化患者的防护观念,在保证患者腰椎稳定性的基础上推进患者术后康复,保证临床手术治疗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秀花.不同护理方式对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73-74.

[2]蔡友芳,徐满,柴霞.不同护理方法对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影响[J].全科护理,2009,7(22):1982-1984.

第7篇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方法及护理配合。方法:对近三年来我院收治的30例经阴式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前护理、术中手术配合、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月经正常,妇科检查无异常,B超未发现残余肌瘤。结论: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为微创手术,临床应用比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更安全可靠,在整个治疗活动期间,护理作用巨大,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身体恢复。

【关键词】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护理

The cloudy -like myoma rejects the technique 30 examples the clinical discussions and the nursing coordination

Yu Ke

【Abstract】Objective:The discussion rejects the technique after the vagina fibroid the clinical method and the nursing coordination. Method: Nurses to for the past three years my courtyard admitting 30 examples after the cloudy -like fibroid patient's clinical effect and the technique, in the technique the surgery coordinates, the technique nurse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Finally: After the technique, all patients restore good, the menstruation is normal, the gynecological examination does not have exceptionally, the ultrasound has not discovered the remaining myoma. Conclusion: The vagina fibroid rejects the technique for micro to create the surgery, the clinical practice rejects safely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 after the abdomen fibroid reliable, in the entire treatment period, the nursing function is huge, the patient coordination treats and nurses, is advantageous in the body restores.

【Keywords】 The cloudy -like fibroid rejects the technique; Clinical, nursing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发病率为25%~40%。近年来随着保健意识的增强,使广大妇女患者选择保留子宫,而进行子宫肌瘤剔除,以维持子宫生理功能。现将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经阴式子宫肌瘤患者30例,做一护理汇总,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为经阴式组和经腹腔组各30例,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3岁。术前均为患者进行B超确认,以确诊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以及与之周围的关系等,从而能更好的排除甚至预防恶性肿瘤以及其他一般手术的禁忌症。

1.2 诊治方法: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3d均进行阴道冲洗,并进行常规检查和准备,患者在手术的时候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阴式组:术中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确立肌瘤部位后选择阴道穹窿切口,以钝器分离膀胱宫颈筋膜或子宫直肠筋膜,打开腹腔,然后切开肌瘤外部的肌层,顺着肌瘤体表面行牵来瘤体并剔除肌瘤,若肌瘤较大,做楔形切除,分块经阴道取出,随后对腹膜及阴道黏膜进行缝合。经腹子组:在全麻或硬膜外麻下按照传统常规的方式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通常采用t检验或者是χ2检验。

2结果

2.1术中情况 两组患者所进行的剔除子宫肌瘤的手术均顺利的完成,并脏器磨损或并发生发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剔除肌瘤的数目和重量、手术中的出血量等比较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情况:两组患者术后无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经术后指标:体温、排气时间、镇痛药使用及住院时间对比,表名阴式组优于开腹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一般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以及盆腔B超检查,两组患者在月经量多、膀胱以及直肠压迫症状的缓解方面是比较多的,差异上并出现统计学意义。患者在随访期间也没有出现任何的残余肌瘤。

3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术前访视: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为新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段,术前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恐惧心理。因而在术前访视中应主动向患者讲解此项技术的操作过程及手术优点,如阴式子宫剔除术为微创手术,能保全子宫与胜利功能,且恢复快、并发症少;鼓励患者相互交流,并利用成功手术例子减轻患者压力。

3.1.2 物品准备:治疗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2~7d。术前做好物品准备[1]:①阴道准备。术前2d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30min;1d用2‰碘冲洗阴道1次。②局部皮肤准备。外位及大腿根底剃毛清洗。③肠道准备。术前12h禁食,1d进半流饮食,术前晚及术晨以肥皂水灌肠1次,术前30min测血压并按医瞩术前用药。

3.2 术中配合

3.2.1 巡回护士配合 以18G三通套管针加延长管做上肢静脉穿刺,以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按医师要求调整手术台,头低臀高15°,臀部超手术边缘10cm,以便于防止阴道后壁拉钩[2];详细清点手术物品数量,并记录。

3.2.2 器械护士配合 仔细摆放手术器械及术中需用的其他用物。熟悉手术步骤,在术中进程与医师密切配合,传递器械做到快、稳、准,清理器械污物,术毕清点切屑数量,做好器械保养工作。

3.3 术后护理:术后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记录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记录;于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取半坐卧位,每1~2h挤压引流管1次,以作用于盆腔引流,防止感染;注重阴道清洁,进行会阴擦洗1次/d;术后24h取阴道纱布及导尿管,鼓励患者多喝水,并早做利于快速恢复的局部活动;术后6h近流食并逐渐过渡食软食、普通食物;对疼痛敏感患者遵医嘱予止痛剂止痛。

4护理体会

护士制定总体治疗和护理目标,按规定程序进行护理。术前收集患者病历,听取患者及家属意愿,讲解阴式子宫肌瘤剔除的良好效果,减轻患者精神压力;术中与医师默契配合,对术中出现的切口位、肌瘤剔除完后的缝合要有准确认识;术后对手术进行评估,判断有无泌尿系统或消化系统病变,并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应达到:①缓解或解除疾病导致的各种症状;②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③获得术后康复有关知识;④适应子宫切除后的生活。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屈氏韧带上面的消化道出血,主要有胃、食管、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等部位,此段部位的病变和空肠病变容易导致急性出血,是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急性病发症,属于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的重症并发症,特别是大出血,临床表现主要有呕血、便血以及周围循环衰竭等,如果没有进行合适的处理工作容易危及生命[1]。现选取我院1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合理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男性101例,女性59例,年龄分部在36-75岁,其中有80例食管胃底血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出血的患者,20例急性胃黏膜发生病变的患者,46例消化道溃疡型出血,14例发生消化道肿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呕血、黑便和休克等临床症状。呕血发病机理主要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破裂导致出血、消化性溃疡引发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引发出血。黑便主要的原因为发生机械性损伤、发生血管病变及肿瘤等。

1.2 方法 进行细致的临床观察,主要观察项目有血压、脉搏、体温,呕血、黑便,血色素和白细胞,精神状态,末梢血管循环,病情变化,并快速按症止血。护理方法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加强三腔二囊管的护理,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工作。

2 结果

通过及时的观察和正确的护理工作,80例患者治愈,60例好转,10例进行外科手术,7例没有治愈,3例发生死亡。

3 讨论

3.1 观察项目

3.1.1 生命体征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及时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如观察血压,主要是因为消化道大出血很容易因失血而发生休克,血容量降低,临床主要表现就是血压发生急剧性下降、脉压差降低;观察脉搏:主要是在此症状重脉搏改变较为明显,发生休克早期患者脉搏增快,晚期时脉搏减弱而且速度慢;观察体温:患者发生失血是体温通常会降低,如患者体温大于38.5℃时,要注意其是否在出血后发生感染。

3.1.2 观察呕血和黑便 呕血和黑便属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通常上消化道大出血都会伴有黑便,发生出血的位置不同,主要临床表现也会有不同。幽门以上部位发生出血通常会伴有呕血。

3.1.3 观察精神意识 上消化道出血量如控制于5%内,没有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10%以下小于500mL患者通常会因为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眼花、口渴,如出血量大于0%,会发生早期休克,烦躁淡漠、四肢发冷等。

3.1.4 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病症容易反复,在出血得到控制后要仔细观察是不是有其他出血,如用药72h后没有再发生出血,血压、脉搏出血保持稳定则表示止血成功,72h后还会发生出血现象,血压、脉搏无法平稳,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在停药12h后发生呕血、黑便的患者则表示再次出血[2]。

3.2 护理措施

3.2.1 一般护理 病情比较严重患者需要进行卧床休息,平卧位,头侧偏,呼吸系统保持通畅,避免窒息,抬高下肢,保证脑部供血充足,必要时进行低流量吸氧,室内空气保持新鲜畅通,衣被保持清洁保暖。呕血症状患者,实施口腔护理,避免发生口腔感染,并进行常规性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2.2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关心患者注意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工作,使之保持情绪稳定,做好康复基础性工作。心理护理一般在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一定的观察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通过针对性的措施,保持患者心理的稳定性和健康性,达到治疗的水准,有利于治疗的效果。进行心理护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互相信任,深入了解评估心理状态。采取护理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加战胜疾病信心,实施心理疏导,增加患者认知能力,减少患者紧张情绪,给予及时的心理安慰,避免其过于紧张、恐惧,从而减少治疗难度。

3.2.3 饮食护理 诊断患者疾病进行合理化的饮食指导,使之能够促进止血,保持健康。如患者为消化性溃疡,可以保持饮食的清淡性,无刺激,流食。如急性大出血需暂时禁食,停止大出血后使用流食,少量多餐[3]。

总之,上消化道大出血如果不进行及时抢救很有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所以要及时进行观察,有针对性的护理并进行相关治疗。通过病情的观察,有效的综合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防止再次出血,避免并发症,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对治愈疾病有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熊彩娟,张彩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2):1047-1048.

第9篇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在原有高血压病的基础上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高血压性脑出血以50岁左右高血压病人发病最常见。但由于高血压发病呈年青化催势,加之快节奏、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也有上升催势。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前常无预感,多在情绪激动、过度兴奋、紧张、用力排便时刻发病,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发展到高峰。病情相对危急。做好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院前急救,能有效控制继续出血,维持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减少残障,提高存和率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我院2007年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82例,男性53例,女性19例,年龄40~94岁,浅昏迷以上者25例,死亡6例,现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家庭急救与浅昏迷以上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呈献给大家。

1家庭急救

1.1加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

社区护士和病区护士定期采用集中教育、黑板报、宣传册、有限电视等形式,做好宣传。指导高血压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肥胖,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脂,劳逸结合,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保证充足睡眠。降血压药随身携带,按时服药,定期随访,出现血压持续升高,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及时就诊。教会病人自我监测血压,保持病情长期稳定。

1.2家庭急救配合

高血压病人一旦发生意识改变,剧烈头痛、呕吐、呈喷射状、呼吸有鼾声、失语、肢体瘫痪等,家人首先让病人平卧,保持环境安静,安定情绪。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医务人员到来,不要慌忙送医院。帮助患者进行家庭急救:松开衣领,取下假牙,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残留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寒冷季节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影响疾病的恢复。禁忌摇晃病人头颈部,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颈部平行移动,否则会加重病情,导致脑疝,甚至猝死。

1.3家庭急救用药

立即监测血压,血压高时,舌下含化心痛定10mg,降低血压,减少出血。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予氧气吸入,改善大脑缺氧状况,有利于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家人可用冷毛巾或冰袋加套敷在前额及头部,以降低局部温度,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

1.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等待救护的同时,家人要做好病情变化的动态记录,如意识的变化、呕吐、肢体活动情况等,及时提供给医护人员,使病人能得到及时的救护。

2临床急救与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脑出血急性期加强病情观察和临床护理,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体征和防止并发症[1]。迅速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减少探视,避免一切不良刺激。抬高床头15~30度,避免一切促使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如:躁动、挣扎,剧烈呛咳,气道不畅,用力排便等。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遵医嘱监测神志、瞳孔变化。出现颅内压进行性增高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加深,脉搏50次/分以下,呼吸12次/分以下,突发癫痫等,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遵医嘱静脉应用脱水剂,留置导尿,记录出入量,了解脱水情况。用20%甘露醇脱水时,速度控制在125~130滴/分,防止药液外露,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一旦发生药液外露,迅速把针,从另一静脉通道用药,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

2.2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高血压脑出血的关键

患者意识不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备好吸痰器、呼吸机等急救用物,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异物及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舌后坠者,可置口咽通气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口腔外,以保持气道通畅。对呼吸不规则或呼吸骤停者,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要求专科护士个个都能熟练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和调节呼吸机参数,确保病人能得到及时救护,提高抢救成功率。

2.3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

发病三天后仍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补充营养和水分,维持基础代谢。喂食前,必须确保胃管在胃内,检查有无胃出血或胃潴留。有潴留者,要防止逆入气道,引起呛咳或窒息。并延长喂食时间,或终止一次。抽出胃内容物如成咖啡色或红色,伴解黑便,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提示有消化道出血。遵医嘱定时胃管内注入止血药,夹闭胃管。静脉应用止血药物,观察止血效果。患者病情好转,出现吞咽、呛咳反应时,及时争取自口进食,喂食从少量藕粉、蒸蛋等半流质食物开始,逐步过度到普通饮食。喂食时抬高床头,取健侧卧位,进食30分钟后再改变,避免呛咳、窒息。每日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并发症及压疮的发生。翻身拍背时,护住头颈部,减少头部震动。每日口腔护理1~2次,并观察口腔粘膜及舌苔变化。留置导尿管期间,注意补充水分,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会及尿道口1-2次。观察小便颜色、量、性质、气味,遵医嘱及时留取小便标本送检,及时发现和控制尿路感染。

2.4加强功能锻炼,减少残障

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功能位,护士正确掌握卧位方法,预防患者肩下沉后缩,上臂内旋,曲肘、手指屈曲,骨盆上抬,髋膝关节伸直,足内翻、下垂等废用综合征发生。一周后在床上被动或主动运动,2周后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配合针灸、理疗,让病人尽量能自护,以恢复肢体功能,减少残障,提高生存质量。尽快回到家庭,融入社会。失语者护理人员要尊重、理解患者,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歧视,不嘲笑他们,创造良好和谐的气氛,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语言功能锻炼,失语者意识清醒后,应尽早鼓励说话,从发音开始训练,逐渐过度到字、词、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