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

时间:2023-10-23 10:48:01

导语:在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随着云计算步入第二个发展1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趋于稳定增长,我国云计算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容器、微服务、DevOps等技术在不断推动着云计算的变革。云计算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政府、金融、工业、交通、物流、医疗健康等传统行业。云计算安全问题和风险管理形势日益严峻。 本白皮书是继《云计算白皮书(2012年)》、《云计算白皮书(2014年)》、《云计算白皮书(2016年)》之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第四次云计算白皮书。

本白皮书在前几版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白皮书首先梳理了国际、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发展状况及热点,总结了当前云计算技术发展特点,然后从安全和风险管理两个角度对云计算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云计算在主要行业的应用现状,最后给出了我国云计算产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及发展建议。

(来源:中国信通院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第2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云计算技术;应用;功效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管工作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应用作用突出。在信息技术中,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其应用于高校专业教育中,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专业教育工作的发展。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应用云计算技术是提升实验室功用和价值的重要手段,分析云计算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提出其应用策略,能够有效提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功能和作用。

1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分析

1.1云计算具有数据信息规模大的特点

云计算技术通过互联网形成一个庞大的服务器群,这些服务器群可以形成“云”,借助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云可以快速对数据库中的各类资源进行搜索,形成庞大的数据资源,为用户提供他们需要的详细的数据信息资源。云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强大,能够对海量存储进行信息进行有效的计算。

1.2云计算具有虚拟化的特点

云计算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虚拟化是最为突出的特点,无论其操作平台还是安全运算,抑或是其存储等方面,都是具有明显的虚拟性特点,包括网民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的各种资源也都是虚拟的。通过虚拟化的技术手段,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

1.3云计算技术具有可定制性的特点

云计算技术具有可定制性的特点,资源建构可以充分考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特殊定制。在用户定制的基础上,云计算技术会做出相应的部署,能为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满足永和的需求。

2云计算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的应用及其应用功效

2.1云计算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的应用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要成功应用云计算技术,必须要能够结合学校的教学情况设置云计算的层次式结构,选择云计算技术系统,需要按照操作要求对云计算技术系统进行设计和建设。第一,要设置云客户端。从云端为客户提供适宜的接口以供所有用户使用。在设计接口时,常用到的接入方式是网络浏览器方式。教师和学生等计算机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网络浏览器快速地查找访问云中等各类资源信息。浏览器接口方式的投入较少,另外,浏览器借口对系统硬件要求不高,因此,高校不需要做过多的资金投入就可以通过这种接口方式进行海量资源的访问,这种借口选择是非常便捷实用的。第二,要设置云管理端。云管理端进行资源、数据以及负载均衡等方面的管理,各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作用。设置好云管理端才能保障云计算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得到成功的应用。第三,设置虚拟资源层。虚拟技术在现代云计算中应用非常广泛,能够将各种物力资源进行转变,变成更为高效的逻辑资源,有效回避常规物力资源复杂化的特点,从而为客户提供最为简单的逻辑形态。第四,设置物力资源层,将云计算所需的计算机工作站、计算机服务器、各种PC以及用工网络交换和存储的各种设备,通过网络手段进行有效连接。

2.2云计算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应用的功效

2.2.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平台建设的统一现阶段,高校中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是较为分散的,各资源平台没有统一起来,这样,师生在使用这些资源平台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无法对相应资源进行有效的搜集使用。而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各类信息平台统一起来,实现各课程资源的有效的整合。这样,只需要借助云平台,师生就可以访问各类校园中的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源信息,这样,使用起来就更为便捷。另外,使用云计算技术在建设课程网络资源时,不会出现重复购买软件的情况,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师生只有有需求,在校园云平台中就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信息,通过云平台,资源信息使用效率更高了。2.2.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使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在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才能促使学生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操作。教师必须要要走到学生中去,才能了解学生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问题。但如果在同一时间内,有很多学生都有问题,教师就很难保障对所有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回答。即使教师一一回答了学生的问题,也会浪费很多课堂教学时间,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运用云计算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学生随时随地与家属进行互动,打破时空界限。教师可以在线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另外,传统的教学和互动都是一对一,有了云计算能够在同一时间与多个学生进行互动,解决各种共性问题,再对学生的个性文化进行一对一分析和讲解。这样,教师就能在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节约课堂时间,保障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3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使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资金投入

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方面,学校的很多资金都是投入到购买计算机硬件设备上了。云计算技术应用之前,每年,高校都需要投入不少经费添置更新计算机硬件设备。但在计算机实验室接入云计算技术平台后,学校就可以减少硬件设备方面的投入,就可以有效节约资金。原因是,云计算技术对硬件没有过高的要求,高校无需对现有的硬件设备进行过多的升级,这样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通过云计算技术,永不鼓劲获得丰富的硬件支持和软件资源,还能获得更为智能化的服务,更能享受云计算提供的各种便捷,学校不需要购买本地服务器,这样,学校用于基础设施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同时,对于高校而言,一方面不需要进行更多的人力进行维护,即使需要维护,高校也不乏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实践提供了一份非常好的应用平台,供师生进行实践课教学。

参考文献

[1]孟庆伟,刘婷.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模型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1(6).

第3篇

伴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党和政府在推进数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都迈出了一个实质性的步伐,促进了电子政务意义电子政务信息化。同时,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基于创新型资源的服务模式,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提供各种IT服务。随着近些年云计算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大量实践应用,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模式。

【关键词】电子政务 地理信息 应用服务 基础信息库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基于云计算技术利用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整合和改造分散在各部门和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立逻辑上统一、物理上分布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开发支持电子政务主要应用的综合性国家级信息库。实现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为国家电子政务应用和社会公众提供长期、稳定、标准化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产品及服务。

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应用的关系:地理信息是电子政务信息的空间定位基础和载体。地理信息应用有助于政务信息整合和推进公共服务。地理信息的基础地位在推动跨部门电子政务的同时也为其他部门及其信息系统的协同服务打下了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应用主体,通过联合开发或授权,实现跨部门的应用整合和跨部门的数据转换,提高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模式。地理信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政府办公部门的技术进步。同时电子政务也促进了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技术进步,从应用角度也推进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1 国外电子政务地理空间服务和应用的趋势

为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电子政务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府的关注,而美国是较早实施电子政务战略的国家之一,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同时,美国是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和应用的先导,就运行系统数量和生成数据总量而言,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GIS用户。现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产业。美国的电子政务的空间服务和应用代表了世界领先水平。美国的电子政务的空间服务和应用的发展具有政府重视、服务广泛、技术先进等特点。

2 我国电子政务地理空间服务和应用的现状

我国从90年底开始着手电子政务建设,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紧密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重点展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设完成了电子政务网络环境,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正在广泛展开,建成了一批政府应用的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专题业务运行系统和各种信息服务系统等,为提高政府业务部门的综合管理和决策水平、重大战略的实施做出了贡献。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地理空间应用服务水平跟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地理信息资源短缺、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分散,数据格式不统一、地理信息服务能力不足。

3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基于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与云的地理空间服务和应用

3.1 项目背景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10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参加建设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以下简称基础信息库)。该项目也是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确定的国家电子政务四个基础信息库之一,是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工程。

该项目依托已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整合、改造项目参加单位现有的信息资源,通过建设基础性信息库和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系统,形成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库数据主中心和11个数据分中心,以进一步增强国家对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进行宏观监管和动态监测、预测能力,促进各部门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有关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的信息服务。

基础库项目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军民结合、跨部门、综合性强的地理空间数据整合共享项目,项目从组织机制、技术体系上都充分发挥了共建共享的多部门共建机制。利用云计算技术建成了基于电子政务外网的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的基础信息库。

3.2 基于云的分布式多部门协同按需定制产品应用服务模式

3.2.1 业务分析

政府决策部门目标多样、需求多变、反应快速,而传统业务系统体系庞大、功能复杂、业务分析模块固化无法满足业务应用需求,基础信息库项目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优势将需求、数据、处理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了纵向多层、横向网格的按需定制的应用集成平台体系结构。应用集成平台的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应用集成平台开展跨部门的信息加工处理、模型综合分析和定制产品研制如图2所示。

3.2.2 技术实现

应用集成平台基于SOA架构,构建了包括模型库、基于工作流的应用构建系统的可按需定制的应用集成平台。使用该平台提供的功能,可以利用基础信息库提供的信息资源和基础信息库以外的信息资源进行信息产品制作、加工和分发,应用系统开发。能够更好地发挥基础信息库的作用,为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提供形式多样、专业化程度高的信息服务。

(1)模型库集成了基础组件群,通用组件群,应用组件群,提供了标准的插件模型接口,实现了资源综合监测、重大自然灾害与灾后重建规划监测、区域规划与主体功能^规划等六个应用方向的应用模型集成。

(2)工作流的应用构建系统,引入工作流思想,提供各种粒度的模型可视化搭建,实现按需即时、灵活调整的模型流程,使得重复工作和多余资源被取消,开发流程被优化,实现软件开发规模化“生产”,极大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3)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管理技术。通过定义GIS中间件的标准接口,利用中间件技术,实现对数据管理机制,可以为更多资源共享、处理协同与任务合作方面的用户提供一致化的服务接口和方式。

(4)搭建和配置技术。利用集成平台构建的应用系统能突破面向业务系统的开发特定业务系统及面向问题的开发的传统开发模式,以配置式二次开发和搭建式二次开发为主要开发模式,快速的构建多种GIS应用领域的应用系统。

4 结论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党和政府在推进数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都迈出了一个实质性的步伐,促进了电子政务意义电子政务信息化。相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相对滞后,传统的系统开发运行模式将不再满足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将云计算技术分布式存储、管理、服务的模式引入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广泛运用,势必会引起地理信息技术领域新的变革,推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Z].2002(08).

[2]陈子丹,陈德清.地理信息电子政务应用中若干问题思考[J].地理信息世界,2006.

[3]常燕卿.电子政务中地理信息服务现状及未来发展[J].测绘科学,2006.

[4]吴昊,孙宝文.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实证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05).

[5]宫冠英.美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现状及借鉴[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04).

[6]王志臣.美国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和技术发展现状[J].林业资源管理,1996.

[7]刘纪平.基于SOA的电子政务空间地理信息服务与实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

作者单位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81

第4篇

当前,全球众多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云计算技术,以期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或扩大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占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2012年6月,美国商业软件联盟(BSA)了首份《BSA全球云计算计分卡》报告,从数据隐私、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业界标准、促进自由贸易、宽带部署等方面,对全球24个国家的云计算发展状况进行了评比,从评估结果看,日本、美国、德国、韩国名列前茅。除了强大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发达的应用市场等因素外,政府直接参与并主导云计算规划,先行完成战略部署是这些国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主要原因。

日本

日本政府在《i-Japan战略2015》中,提出建设“以云计算为背景的新的信息、知识利用环境”,期望通过云计算带动、创造新的服务和产业。日本总务省和经济产业省两大部门承担了推动云计算发展与应用的重任。

日本总务省从建设政府信息整合云计算系统“霞关云”和地方政务云计算系统“自治云”入手,制定并了“智能云战略”,从技术和应用角度最大限度地推动云计算系统与相关服务,实现海量信息和知识的集成与共享。

为获得云计算应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果,日本经济产业省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制度、鼓励创新三方面推进云计算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日本国内大部分地区搭建数据中心,通过云计算技术,提升数据中心的节能环保指标及稳定性,促进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标准化。制度改善方面,促进数据共享共用,减缓对异地数据存储、服务外包的管制,在充分考虑个人信息匿名化与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完善信息使用与传播的规章制度,明确云计算服务的质量管理和问责制度,为云计算平台上的数据跨国境使用、云计算国际业务开展制定规则。鼓励创新方面,开创行业间融合应用的新服务,扶持开拓基于云计算业务的国际市场;基于海量数据,构建相应的业务平台,开创新的市场需求。

美国

美国政府部门充分利用本国技术、市场优势和全球资源,对云计算进行总体规划,制定一系列计划对政府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先后了《改革联邦政府IT 管理的25 条实施计划》和《联邦云计算战略》,提出了“云优先”战略和政府信息技术应用向云迁移策略。

为推动云计算技术发展,美国联邦政府在资金安排、管理架构、技术标准等方面已做好安排。在资助试点项目和相关研究项目上,联邦政府计划将每年财政预算中的200亿美元用于云计算。在管理体系构建方面,在不同政府级别上设立了云计算管理机构,共同处理联邦政府云计算事务,如联邦首席信息官委员会下设云计算执行委员会,负责“联邦云计算计划”的制定及管理;总务管理局设立了联邦云计算项目管理办公室,为云计算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提供支撑,监管 “联邦云计算计划”的执行。在标准制定方面,为提高云计算服务质量,由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组织企业制定云计算标准,并依据“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开展对云计算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的认证工作,启动“联邦风险和认证管理项目”,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展专业认证,以保证政府采购云计算服务的安全性。

值得强调的是,美国联邦政府以数据共享和再利用为核心,“联邦数据中心整合决议”,进行相关业务梳理,加快政府数据中心整合步伐,提供“一站式政府数据下载”和“一站式云计算服务”,确保政府数据及时有效。通过该决议,各政府机构制定了详细的合并计划和技术路线图,计划到2015年减少至少800个数据中心。此外,联邦政府构建起公用云,重点实现政府项目应用程序的商品化开发,减少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重复投资,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运行成本。

德国

德国联邦政府在 “德国ICT发展战略:数字德国2015”中,明确了促进云计算设施的开发和应用。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出台《云计算行动计划》,以支持云计算在德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企业对云计算的认可程度和信任度,消除云计算应用中遇到的技术、组织和法律问题。

《云计算行动计划》包括四个行动领域,分别是“通过云计算示范项目挖掘创新市场潜力”、“建立安全可靠的云计算法律框架和安全标准”、“为开展国际合作建立统一的云计算服务标准”和“借助使用指南、网络、教育等各种渠道提供指导信息,引导云计算发展方向”。除联邦经济和技术部外,德国联邦内务部、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等部门在推动云计算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韩国

韩国政府力争于2014年前使韩国成为世界云计算强国之一,届时韩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5万亿韩元,相关企业在全球云计算市场占有率提高至10%。

为促进云计算发展,韩国政府制定了《云计算全面振兴计划》,其核心内容是政府率先引进并提供云计算服务。负责该计划推进工作的部门包括行政安全部、广播通信委员会、知识经济部。具体分工是行政安全部负责促进政府机构应用云计算服务和建立与云计算相关的法律制度;广播通信委员会负责促进企业使用云计算服务,为企业提供测试平台资源以及面向行业的云计算示范服务;知识经济部主要承担技术开发与标准化推进工作。

第5篇

【关键词】大数据 信息技术 大数据 发展现状

“大数据不是忽悠,它确实是一个真事,是产业大的变革。对it产业、经济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2012年4月2日,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在博鳌亚洲论坛“大数据、移动、社交媒体:改变商业的创新力量”上如此表示。就其主要言论而言,主要是:第一,大数据需要大量的数据、软件、应用,把它简化放在云,其实质是一中简化;第二,大数据最重要是应用软件;第三,大数据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四,大数据不是忽悠,它是产业大的变革,对it产业、经济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从这一段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中脱颖而出的能够处理大量数据、计算大量数据的超级计算技术。这种技术必须要有完善的硬件与软件资源作为支撑,需要虚拟化的调度完成各项数据服务功能。各it企业已经注意到了大数据商业价值,基于大数据的各项数据服务已经不断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创新领域。

1 大数据的概念

目前,it界对大数据的定义不下于20种,但就其本质和应用领域来看,其实是一种基于大数据应用而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式。相较于传统计算,大数据具有虚拟化、超大规模、按需服务、资源利用率高、低成本等特点。

从用户角度来看,大数据能为多个大数据用户(企业或个人等)提供似乎是无限的互联网计算资源,便于用户虚拟拥有和按需使用共享在“云”上的网络计算技术资源服务,大数据用户可以对自己所需的服务只需付费就可以直接得到,不需要到处跑去跑来去买、去找、去打听。实际上它所提供的是一种超大规模的网络资源共享。另外,简单的说,“云”就是资料存储以及应用服务的中心,把你想要的都放进“云”里,当你想要的时候,基于互联网,你可以随时随地拿到,当用户不需要这些数据资源时,就可以删除、释放这些资源,从而提高了使用资源上的多样性。

2 大数据下的信息处理关键技术

大数据的应用核心是按用户需求进行网络大数据资源分配。在解决好资源分配之前,最主要的是解决好超级资源云系统的构建和存储,以及自动化资源部署分配等问题。所以,大数据除了需要仔细研究其体系结构外,还应该在其虚拟化技术、高性能云存储技术、高速的云处理技术、以及相关的对数据安全技术上进行突破。

2.1 虚拟化技术

所谓虚拟化技术是通过利用虚拟的网络设置、资源配置进行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而虚拟化技术是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虚拟化技术构建的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一方面可以搜集与整合各项有利资源,对必要的信息资源进行存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种技术对大数据处理任务进行资源优化、灵活调度来提高对大量数据的运算、处理能力与效率。可见,虚拟化处理技术也是大数据下的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

2.2 云存储技术

云存储实际上是由多个存储设备组成,通过集群功能、分布式文件系统或类似网格计算等功能联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所以实质上,云存储就是大数据存储的核心技术,为大量数据的保存提供了关键性的作用。

其中,因为大数据系统需要同时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服务,并要为对大数据集进行处理、分析向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这样云存储技术必须具有高吞吐率和高传输率的特点,数据管理技术也必须能够高效的管理大数据集。因此,云存储技术对于大数据信息处理的顺利展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首先,为了保障大数据处理任务的顺利完成,云存储技术要对大数据系统内的海量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在利用云存储技术进行大数据管理时读操作要远远多于数据更新操作,云存储技术实际是对大数据系统中数据的读优化处理。其次,分布式的数据存储方式在云计算中起到高效计算的

作用,云存储技术中对于数据库采用了高效的列存储模式,这也为海量数据中查询到某一数据带来了方便,查询效率非常高。可见,云存储技术对于提高大数据运算效率必不可缺。

2.3 大数据自动化资源调度

大数据在服务过程中,将虚拟云资源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划分、安装和调度成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的过程。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还离不开自动化资源调度技术,所谓资源调度就是将所有的大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整合,以更好的为服务程序提供便捷。这些资源除了重要的数据库信息资源以外,还包括大数据系统涉及到的各类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等等。

2.4 云安全技术

海量数据的管理与运行需要安全可靠的安全防范技术作为保障,云安全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专门为大数据信息处理保驾护航的安全保障技术。云安全技术可以对外来网络干扰信息进行识别,对黑客的刻意侵犯做出防范,对网络信息中存在的病毒进行查杀。近年来,行业内也逐渐在完善和出台相应的网络安全政策,云安全技术在良好的政策扶持下,对于大数据信息网络安全的构建更加游刃有余。由此可知,云安全技术对于大数据信息处理的安全有重要作用。

3 大数据的应用发展现状

3.1 大数据应用产品形式

当前大数据开发应用产品有很多,it行业及其他行业对于大数据都有着各自的理解,因此当前对大数据的产品形式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最基本的应用服务主要有一下三个层次构成:基础设施作为服务交付(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简称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简称paas)及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简称saas)。

将开发和计算环境通过大数据的软件平台提供给用户的模式被称为大数据平台服务模式,这种模式需要web支持。例如azure、force.com、google app等都是比较实用的大数据软件平台。还有比较知名的elastic compute cloud平台也是通过web对数据与软、硬件资源进行优化与管理的大数据平台模式。

3.2 大数据的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今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快速与高度发展的崭新时代,无论是医疗、交通、教育、军事等等方面都涉及大量信息数据的录入、存储与计算,海量数据的管理需要有基础技术、高效技术与安全技术作为支撑。目前it行业中应用的例如360“安全云计划”、 “蓝云”计划等都是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典型应用。

未来的大数据信息技术对于信息处理必然会更加高效、快捷,大数据系统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普遍。例如美国最新体术的disc数据密集型的超级计算、谷歌即将推行的大数据服务academic cloud computing initiative,都意味着大数据高效信息时代很快就能到来。

4 结语

总之,大数据为我们的云用户、企业、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都带来了好处,并且也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模式。但就目前的大数据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大数据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在未来,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纵向发展,人类社会在迎来高度信息化同时,相应的大数据带来的一些弊端也会凸显,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加以改进,真正的让大数据显示出优势,发挥其作用,才能使得大数据惠及普通个体用户、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苏.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上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0(03).

[2]张连杰.企业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6).

[3]陈静.浅谈计算机处理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11).

作者简介

李春辉(1973-),男,山东省德州市人。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物联网。

第6篇

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数据的强势崛起客观上要求区域旅游产业的战略选择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机制体制,制定合理的旅游战略,以促进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7年Google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在此后的10多年,云计算技术不但改变了信息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格局,在旅游产业也得到广泛应用。在云计算技术向行业大范围渗透的技术背景下,结合当前智慧旅游建设的最新动态,及时丰富智慧旅游信息现代化建设内容,发挥云计算核心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优势,是目前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力切入点。

2012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把大数据作为重要议题之一进行讨论,很快大数据技术就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大数据的本质是海量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其本质在于迅速挖掘非结构化数据的内在价值,是云计算技术发展的高级形态。对于智慧旅游而言,引入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可以使资源开发规划、客源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助力。

2011年7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争取利用十年时间初步实现智慧旅游。智慧旅游的发展,必须要树立数据思维、强化数据意识,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之间应当加强合作机制,整合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唤醒处于睡眠状态的数据。因此,江西智慧旅游的战略选择应当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把大数据理念、技术与江西智慧旅游建设结合起来,制定合理的战略方向。

二、云计算、大数据与智慧旅游的内在联系

云计算的本质就是把计算分散在不同计算机构成的集成系统之上,使各种请求根据所需分配计算能力、传输速度和存储空间,以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传统的处理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基于网络技术建立一个服务器集成系统,使多组用户能够共同支配和管理硬件资源;其次,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在不同服务器和不同层级分散风险,大幅度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能;再次,使硬件资源和软件系统相互分离,降低软件对基础设备的依赖程度;最后,云用户能够按照自身需求,合理订制处理和应用服务,可以有效降低资金投入。

大数据(Big data)是指需要新型处理模式挖掘其价值的海量、高增长速度和结构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通常也指代处理这种数据的相关技术,包括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技术。目前,大数据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通常认为大数据具有四个特点(大数据的四个V):首先,规模性(Volume),数据规模超大,从TB跃迁到PB级别。其次,多样性(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再次,价值性(Value),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最后,高速性(Velocity),处理速度快。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标志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深入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产生巨大的变革力。

智慧旅游(Smarter Tourism,或称智能旅游)的概念源于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IBM,2008)以及正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Smarter Cities)(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是指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旅游相关信息资源,以促进旅游信息共享和游客服务部门的业务协同,提高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大数据是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智慧旅游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智慧旅游是大数据的重要应用领域,符合大数据未来与产业结合的发展方向。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智慧旅游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属于信息技术范畴。所谓智慧旅游的智慧主要出自对大数据的处理,这才是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的核心问题。智慧来自大数据,利用大数据,才能获得突破性改善,智慧旅游产业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才能发现创新升级的机会点,进而获得先发优势。因此,云计算、大数据与智慧旅游的天然联系体现了技术与产业实践相结合并创造经济价值的客观规律。

三、江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江西山奇水秀,文化底蕴深厚,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赞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赣鄱大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2014年,江西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650亿元,同比增长25%和39%。在过去10年,江西旅游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但是由于江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旅游规划、开发和营销投入不多,各种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尚不健全,致使江西旅游的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江西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不够深厚。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经济是一种知名度和美誉度经济,是品牌与内涵经济,如何吸引游客眼球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江西的旅游品牌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景点、景区资源开发与当地民俗、文化结合不够紧密,特别是一些传统文化内涵没有被充分释放,出现景区与文化、名胜与佳话合力不强的现象。

其次,旅游宣传力度不足。近几年以来,江西对旅游宣传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提出了江西风景独好的旅游宣传口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旅游宣传的力度还有待提升,目前还存在投入不足、宣传对象不够细化,宣传模式单一的问题,旅游宣传尚存很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旅游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文明的不断进步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散,已经深入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目前江西旅游服务的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硬件设施配备不足、数据开发利用率较低和分析手段滞后,难以同步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旅游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江西智慧旅游的战略选择

立足江西经济转型、体制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社会经济背景,响应省委、省政府旅游强省,绿色崛起的口号,顺应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把握江西智慧旅游发展的最新动态,实现云计算、大数据与智慧旅游的有机融合,江西智慧旅游的战略选择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丰富品牌内涵。以江西风景独好为中心,强化江西智慧旅游的品牌推广和建设,从江西旅游产品开发、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旅游营销宣传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江西旅游品牌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二是积极创新营销模式。重视新型媒体在营销中的独特优势,不断扩大江西景点、景区及旅游产品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以移动互联网为时代特征的今天,创新营销模式,丰富营销手段,在举办有创新、有影响的大型创意营销活动的同时,重视各种小微营销策略,开展全方位的密集推介活动,有效提升江西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积极引用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在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要时刻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江西智慧旅游的信息化建设,唤醒沉睡的数据,充分释放旅游大数据的经济价值。(作者单位:1.江西应用科技学院;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第7篇

关键词:云计算 数字城市 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244-02

0 引言

当前,数字城市,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作为新一代大规模互联网应用飞速发展起来,其中数字城市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对于数字城市而言,想要建立更真实的虚拟空间,就要不断加入真实城市的复杂相关数据,模拟表达形式越精细,越庞大的数据量需要计算运行处理,占用系统的资源越多,导致系统运行速度严重减缓。“云计算”的到来为数字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莫大的技术支撑。

1 数字城市简述

1.1 数字城市的概念

从技术上讲,“数字城市”的概念,广义的“数字城市”概念,即城市信息化,是指通过建设多媒体网络信息、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实现城市经济信息化,建立城市电子政府、电子商务企业、、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建立信息化社区。

1.2 我国数字城市发展现状

2 探讨我国数字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许多发达国家数字城市建设正在向成熟期、智能化过渡。我国数字城市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导致与国外成效程度相对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缺乏科学、统一、规范的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框架、标准体系和运行模式;(2)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缓慢,缺乏通用性、实用性、应用性未能满足现实公众需求;(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内容参差不齐,在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更新、挖掘、共享和服务等方面尚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4)大多城市的数字城市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补偿机制;(5)高层次的技术和专业型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的存在。

3 云计算的认识

3.1 云计算的概念

中国网格计算、云计算专家刘鹏给出如下定义: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2]。通俗地理解,云计算可比喻为储存在电脑里的所有资料上传到网络上,用户只要有移动的通信设备(如手机),到任何一个地方或角落,能够连接互联网,通过身份验证,用户的资料或者用户想要的资料随时都可以搜索到。好比钱存到银行里,到任何地区的ATM机上都能取出来一样!这也意味着计算能力被当做一种流通商品,类比水电和煤气资源,用之便捷,费之低廉。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3.2 云计算的服务类型

当前云提供者提供对相关云服务可以分为三大类,即SaaS提供商、PaaS提供商和IaaS提供商[3]。

(1)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是指企业或个人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来远程访问计算资源,这包括计算、存储以及应用虚拟化技术所提供的相关功能。

(2)PaaS(平台即服务)

PaaS是指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的云计算,包括应用设计、应用开发、应用测试和应用托管,都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

(3)SaaS(软件即服务)

SaaS是指用户获取软件服务的一种新形式。它不需要用户将软件产品安装在自己的电脑上,而是按某种服务水平协议( SLA)直接通过网络向专门的提供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带有相应软件功能的服务。

3.4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云计算系统运用了许多技术,主要包括海量数据管理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虚拟化技术等最为关键[3]。

(1)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

云计算系统由大量服务器组成,同时为海量用户服务,因此,云计算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存储数据,其数据的可靠性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保证。

(2)海量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需要对分布的、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能够高效的管理海量的数据源。

(3)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

云计算系统的平台管理技术能够协同大量的服务器工作,系统故障能够及时地快速发现和恢复,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式实现庞大规模系统的可靠运营。

(4)虚拟化技术

通过虚拟化技术可实现软件应用与底层硬件相隔离,可以将单个资源划分成多个虚拟资源的分裂模式,也可将多个资源整合成一个虚拟资源的聚合模式。

4 云计算解决我国数字城市中存在若干问题的策略

“云计算”作为新一代计算观念和技术,可以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为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带来新的生机。

4.1 云计算突破信息获取、更新、管理等一系列瓶颈

基于云计算平台对基础数据进行管理,主要利用其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和海量数据管理技术。云计算平台采用分布式方式存储数据,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因此,基于云计算的核心技术的应用,海量信息(数据)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4.2 云计算消除“信息孤岛”与“数字鸿沟”现象

“信息孤岛”是指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由于不同数据库之间关联性差,难于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互操作,造成数据共享性差,,无法实现业务协作,导致系统效率低,而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化的现象[4]。 “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人群之间关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程度的差异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现状[5]。

“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都是数字城市建设面临的两大难题,涉及到不同应用程序处理的数据结果的互通和信息共享问题,云计算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云计算是一个大的资源池,集成计算机资源,可以实现对数据资源的合理统一灵活调配。基于云计算的廉价服务可以为各个阶层的用户使用,特别是降低了农民利用网络的技术门槛。这将不仅大大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中“使用沟”;实现信息资料共享的同时,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中“知识沟”。不论是物理意义上的计算机资源还是数字信息资源,云计算能够实现资源整合后再重新配置,这样就可以让新的整合信息发挥其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是对原有资源配置的优化,使得边际效益最大化。所以基于云计算技术可以日渐地缓和和消除 “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现象。

4.3 云计算完善和统一总体规划设计与信息规范标准化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基本的技术标准和考核体系。导致目前数字城市的建设模式是千差万别的,在管理组织体系上也是各行其是。目前己经启动了全球范围内的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在我国CCSA、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委会、SOA标准工作组等组织也已开展了云计算标准的研究工作。这一措施进一步说明,应城市发展的要求,专委会将做好总体规划。基于云计算技术标准化,可以使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能真正发挥规范、约束和指导作用。这也将意味着引入云计算标准化更加进一步完善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的总体规划和信息规范标准化体系。

4.4 云计算加速“天地图”建设的步伐

“天地图”是我国区域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最全的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也是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自主的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天地图”正式版于2011年1月18日已经上线。“天地图”由于刚刚起步,在访问速度、各类专题信息共享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和丰富。云计算作为一个新型的服务模式平台,若将其技术运用到天地图技术架构升级、云搜索和云服务技术研发等工作中。可以有效的推动“天地图”在地理空间信息海量数据管理、分布式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也能加速建立健全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提高“天地图”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扩大了“天地图”的服务能力,加大“天地图”推广应用力度。同时,也可以早日完成“数字城市”与“天地图”省市节点的连接工作。“天地图”作为“数字中国”的一部分,基于云计算的天地图服务平台的应用将为 “数字中国”的建设提供有力平台支撑和技术保障,其的迅速发展最终也将加速我国数字化事业发展的步伐。

5 结语

云计算是当前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城市建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云计算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突出优点会对整个互联网和城市建设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强大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促使数字城市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解决了我国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遇见的若干难题。随着云时代的到来,数字城市已经向着“动态建设”的目标前进,希望在可见的未来,基于“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蓝景图早日呈现。

参考文献

[1]王宏伟.浅谈数字城市建设[J].科协论坛,2009,(07).

[2]Perter Mell,Tim Grance.[J/OL]. http///zamber/archive.2010-07-06.

[3]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09).

[4]吴吉义,傅建庆,张明西等.云数据管理研究综述[J].电信科学,2010(05):34-41.

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商业模式;电信运营商;移动终端商

0.绪论

网络技术得以深远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社会对通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传感技术、RFID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使人与物品,物品与物品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这就带来了物联网概念,它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发展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在无锡、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开展试点工作。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总理曾特别指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要依靠科技和人才占领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保证我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可持续的竞争力”。因此,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今后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发展的热点和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据Forrester Research指出,“物联网”有关技术、产品和应用的全球市场价值将会从由2008年2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l15亿美元。目前,物联网的初级应用MZM实现主要是通过传感节点(包含嵌入式智能)、网络(包含无线网络、有线网络)、信息处理平台实现的。为了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规模化的快速发展,具有先天优势和产业规模的互联网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商更应该在新兴的物联网产业中找准位置,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1.物联网发展现状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起源于197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项目,当时此概念局限于由若干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2008年2月,ITU-T发表了《泛在传感器网络(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研究报告。在报告中,ITU-T指出传感器网络已经向泛在传感器网络的方向发展,它是由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可以以“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物”的形式被部署。该技术可以在广泛的领域中推动新的应用和服务,从安全保卫和环境监控到推动个人生产力和增强国家竞争力。

物联网的基本功能在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够通过任何的网络获取任何的服务,物体也赋予了智能化。基本应用大体分为三类:信息识别及位置监控、(环境、物品属性)动态监测类、智能控制类。

物联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跨行业的物品信息,通过统一的接日标准和标识标准,集中存储、处理,实现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更广范围的协调处理,让世界变得更有“感知力”,更加“智慧”。

物联网采取集中计算处理和分布式计算处理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同时采用,极大增强了边缘网络的快速反应能力,物体可嵌入智能芯片,让物品“更智能”,反应速度更快,边缘网络的处理能力更强。

物联网自身具备三个特征:

(1)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2)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3)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2.物联网产业环境分析

2.1物联网产业政策环境

物联网在我国获得了良好的产业政策和国家支持。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总结如下:

早在1999年我国就启动了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的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传感网标准体系已经形成了初步框架。从前端传感、中间信息传递,到后端信息处理和应用的物联网产业链条正在形成。我国已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一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

2.2物联网产业技术环境

2.2.1相关技术标准有待完善

物联网目前还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方案,相应的技术标准严重滞后。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该院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

2.2.2 RFID技术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RFID全称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名为“射频辨识系统”),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藕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物体识别的技术。

2.2.3云计算技术

当前物联网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云计算,即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分时的硬件服务和分空间的硬件服务的技术,实现为用户提供托管服务和配置的计算资源。云计算三大优点:用户端不需购买计算机;用户端不必买昂贵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会不断升级。云计算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尤其是如何保证数据不被IT巨头公司所独有。

2.2.4传感器与传感网技术

传感器是能感知指定的被测量信息,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随着微机电系统、片上系统、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孕育出无线传感器网络,并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分布式和自组织的特点带来了信息感知的一场变革。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自组织网络。在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布线的成本和难度,使用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场景要多于使用有线方式连接的传感网络。

第9篇

关键词:云计算 气象预警 预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7-0000-00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粮食安全,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尽可能的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是气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构建完善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灾害预警信息平台、灾害现场采集系统等服务体系,增强气象业务硬件、软件基础建设,提升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已迫在眉睫。本文介绍的基于云计算的多元信息气象预警系统正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发生,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还不能准确预报气象灾害。为尽量减少灾害夺去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各国都在寻求有效地气象灾害预警机制。

1.1国内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在长期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各省市、自治区、直属机构等已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科学严密的灾害预警机制,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系统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平台。

目前,一些先进技术,如北斗卫星通信、多媒体、嵌入式、WAP Push、GIS、GPRS等等,在气象预警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增加,系统的整体建设水平在不断提升。其中,吴孟春等利用无线通信网络GPRS实现了预警终端的数据传输以及建立了气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深圳市关于气象灾害分区预警系统研究实现了分区预警信号自动提示、编辑、制作和各传播渠道的自动分发;针对GIS技术的应用,段英杰等就基于Mapx控件的GIS系统建设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但是国内在气象预警信息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应用水平也较低,主要存在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不足、监测的准确率不高、突发性灾害天气事件窗口不畅等问题。

1.2国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国外在气象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在这些世界各强国中寻求有效气象灾害预警的手段方法、构建完整天气灾害预警体系,都是由专门气象部门负责。如: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气象灾害预警,注重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地球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的遥感早已用于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日本国家灾害预警机制健全,计划启用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进行预测未来30年内发生的台风、暴风雨、干旱和其他恶劣天气。

英国气象部门在灾害冲击和考验中不断完善、提高科技含量及提高灾害防治能力。国防部在预警机制系统中作好应急准备工作。

2 研究内容与技术指标

常见的虚拟机资源分配算法有基于市场导向的资源分配算法、启发式算法和基于云计算平台系统特征的分配算法。市场导向的资源分配方法是根据用户对虚拟机资源的需求和自由市场竞争有很多相识之处,将市场中的资源分配算法应用到虚拟机资源的分配中。启发式算法是指在可承受的计算时间和空间下,给出待解决问题的一个可行解。

2.1 主要研究内容

基于云计算的多元信息气象预警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子系统,分别为:气象灾害预警与预报信息、移动平台应用服务开发、气象设备在线监测、智慧防灾减灾与应急处理、个性化信息推送、气象灾害决策支持、历史气象灾害与历史灾害处理的数据分析、公众气象服务。

2.2 特色与创新

(1)在项目承担单位现有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构建一整套集气象灾害预警共享与系统、手持终端移动平台灾害平台或公众气象移动服务系统、气象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决策支持与指挥服务系统、气象智慧防灾减灾系统、数据挖掘和云计算构建云服务平台的完备的系统,该平台贯穿制造业生产的全过程,面向大中型物流企业、气象单位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单位、社会公众等不同用户都可以方便地提供相应的服务功能,可以实现气象灾害监测自动化、物流选择最优化、气象预测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方案设计合理化。

(2)针对气象灾害参数网络分布广、后台数据平台的数量大、连续工作时间长、运行环境和施工条件差异性大、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提出基于云计算、数据挖掘、强鲁棒性的智慧服务,建立分布式、多通道、多方向方式的数据个性化推送系统,可以方便地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及单位,并满足系统对于实时性、可靠性、低成本、易部署等方面的要求。

(3)基于项目承担单位在多项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综合服务方面获得的大量工程积累和丰富经验,在大量案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综合平台,形成一套针对具体问题的诊断方法,通过对大量相似案例进行匹配。实现对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防灾减灾、灾前灾中灾后全方位服务。提高了对于救援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高效性。

2.3 技术指标

(1)终端播放软件自动检测并接收最新的媒体内容,支持屏幕裁减、拉伸、旋转播放;内置搜索功能,智能分发最新的文件或分发文件更改部分到每个播放器上;

(2)监控本地短时临近灾害性预警信息和各个灾害性预警信息节点、通信节点、信息显示节点的工作状态;并与三防、应急办等指挥调度系统实现预警信息共享;

(3)基于自动站采集的实况离散点数据,通过算法将数据叠加到地图上,能够直观、形象的了解到全市的降雨分布图;通过软件插件技术扩充方式,支持不同气象数据类型的快速扩展,支持二次开发、软件可配置性、支持多线程、多进程并行运行。

3 系统架构

3.1 综合平台系统

综合平台总体架构由5个关键子系统(子平台)构成(如图1所示),分别是气象灾害预警共享与系统,手持终端移动平台,气象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决策支持与指挥服务系统,气象智慧防灾减灾系统,五个子系统物理上相互独立,部分系统之间也存在着依赖关系。

3.2 信息共享与系统

气象信息主要分为紧急预警气象信息与普通气象信息(如图2所示):普通气象信息因对及时性没有很高的要求,可以采用现用手段进行;而紧急预警信息则需要即时,需通过各种手段到大众的随身设备上。

3.3 移动平台

手机终端移动平台由移动客户端构成。其中,手机客户端是针对目前的主流智能手机,如Android,iPhone,开发出的对应的应用程序。

移动客户端主要是针对不同人群对天气信息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气象信息服务。用户可设定关心的基本气象数据,如天气,温度等。此外,根据用户的设定的职业信息等用户资料,用户的地理信息等额外数据,个性化的为用户推送当前天气下的出行建议和注意事项。此外,针对紧急的气象灾害信息,通过获取用户手机号码,向全网推送气象灾害警报,防止用户关闭客户端软件后收不到警报。

移动客户端由表现层,数据库层和通信层组成,通用架构如图3所示。

4 云服务平台

防灾减灾是基于对气象灾害的准确预报的。由于气象灾害事件一般以个案形态呈现 ,难于有大量的相似案例进行数据挖掘。通过数据挖掘和云计算实现对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防灾减灾、灾前灾中灾后全方位服务。气象灾害数据挖掘所使用的主要分析方法为:时空分析、关联分析、降维分析。使用这些数据挖掘技术和云计算来构建气象云服务平台便是本系统的关键所在。

5 结语

在气象灾害危害越来越大的当今,气象预警已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多元信息气象预警系统的研发,给出了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并对其进行了顶层的设计,给出了系统架构图。在研发的同时,将其产业化,然后大力推广,在保证研发企业受益的同时,将其产业化,使其能服务于更多的气象部门,更多的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王S,段燕楠,姚愚 等.气象预警信息综合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12.

收稿日期:2015-06-29

资金项目:佛山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13HK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