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能源服务发展前景

时间:2023-10-24 10:35:59

导语:在能源服务发展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能源服务发展前景

第1篇

这类职业主要包括衡器装配调试工、汽车玻璃维修工、锁具修理工、工程机械修理工、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助听器验配师、城轨接触网检修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燃气具安装维修工、合成材料测试员、室内装饰装修质量检验员等。

代表职业介绍

1.汽车玻璃维修工

汽车玻璃维修工是使用专业工具和设备对汽车玻璃进行拆卸、更换、安装、修补及其他维修工作的人员。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玻璃已经不仅仅是一片遮风挡雨的工具,而且成为汽车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汽车玻璃维修系统被称为“汽车安全保障三要素”。

发展前景:据统计,我国每年汽车玻璃的破损大约为300万片。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破损的汽车玻璃在维修市场进行更换、维修,巨大的市场潜力预示着汽车玻璃维修行业的广阔前景。

入职之道,目前我国汽车玻璃维修行业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正规的、规模大的汽车玻璃维修店少,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因此,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拿到注册证书后再从事该职业,是提高我国汽车玻璃维修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根本途径。

2.燃气具安装维修工

燃气具安装维修工主要从事燃气灶具等民用燃气燃烧器具及附属设施的安装、调试、维护和修理等工作。

发展前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未来15年内,我国城镇燃气消费占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各种各样的燃气具在我国各地特别是城市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入职之道:燃气(包括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易燃易爆的特性,决定了燃烧器具是一种特殊的民用产品,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从事安装维修工作。

五、专业技术类

新职业所说的各类技工,与传统意义上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技工不同,特别是在计算机、通信、汽车、集成电路、造船等先进制造业,技术人员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要“手脑结合”,兼具专业知识与动手技能,即新型的“灰领”人才。这类职业的数量也比较多,比如水生哺乳动物驯养师、水产养殖质量管理员、动画绘制员、网络编辑员、农作物种子加工员、微水电利用工、激光头制造工、小风电利用工、霓虹灯制作员、印前制作员、陶瓷工艺师、糖果工艺师、报关员、机场运行指挥员、手语翻译员。

代表职业介绍

霓虹灯制作员

霓虹灯是户外广告的重要载体,霓虹灯设计员主要是负责霓虹灯的设计、制作、安装等工作。

发展前景:随着我国霓虹灯从手工作坊式生产向工业化、专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变,霓虹灯器材生产和霓虹灯制作企业发展迅猛,霓虹灯制作已成为新兴产业。目前,全国从事霓虹灯生产、制作的企业已达1万余家,直接生产人员约10余万人。我国霓虹灯生产与制作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出口到欧洲、美洲和亚洲许多国家。为出口创汇作出了贡献。

入职之道:霓虹照明制作看起来很复杂,但是上手并不是太难,用电脑设计出造型,然后把灯管高温融化以后,比照图纸,弯出各种各样的造型。非专业人员一般经过2~3周时间的培训就可以上岗了。工资最低在1500元以上。

六、其他新职业

除了以上的几大类新职业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了很多种类,涉及各个方面的其他的新职业。在新的这些职业中,还出现了一道“以人为本”的新鲜风,一批从人们的生活需要出发,为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提供服务的职业应运而生,像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紧急救助员、社会工作者等,这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代表职业介绍

1.公共营养师

公共营养师是从事营养指导、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人员。主要工作是进行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管理和指导。进行膳食营养评价、管理和指导,对食品及配方进行营养评价,进行营养知识的咨询与宣传。

发展前景:公共营养师不仅可以在社区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为企业白领、高级管理人员、运动员等提供教育、辅导、指导等服务。

入职之道:公共营养师报考的最低要求是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其余并无太大限制。报考者要通过公共营养师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内容包括基础营养学、营养心理学、特殊人群营养学等。

2.芳香保健师

芳香保健师工作内容主要为顾客进行保健护理,包括水疗操作,石疗、蜡疗、敷疗操作,刮痧、拔罐操作,疗效音乐和光电疗操作,精油按摩。

第2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分布式发电;电网规划

1 前言

现代社会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电网更高效、更洁净、零排量。智能电网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它能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能优化资源配置,更好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能满足保证电能质量和环保约束,适应新形式下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任务。智能电网日益成为现代电力系统规划的主流。

2 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在我国又称“坚强-智慧电网”。它是以包括各种发电设备、输配电网络、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技术、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等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能够实现可观测(能够监测电网所有设备的状态)、可控制(能够控制电网所有设备的状态)、完全自动化(可自适应并实现自愈)和系统综合优化平衡(发电、输配电和用电之间的优化平衡),从而使电力系统更加清洁、高效、安全、可靠。

3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3.1 发电、输入配电与储能技术

在电能生产、输配、使用等这几个重要过程中,电能生产环节是整个电力系统中减少污染排量最主要的一步,智能电网更多地采用无污染可再生的风电、水电等多种新能源进行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有风力发电技术和地热发电技术等。输配电技术发展流方向是特高压输电技术和高温超导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可以实现大功率、长距离输送电能,极大地提高了电网输电能力,同时可实现远距离各大电网互相联接。

高温超导输电技术主要包括高温超导电缆的结构与输电方式和超导电气设备等,是智能电网的输配电发展方向,随着高温超导体材料技术的进步,这种新的输电技术比传统输电技术有环境污染少、电能损耗小等优点。

分布式储能装置有飞轮储能、电池储能、压缩气体储能、抽水蓄能等,超导储能等。智能电网更多使用新能源、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能极大地改善环境,特别是减轻温室效应有积极作用,同时缓解了我国传统能源分布不平衡问题,所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

3.2 电网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的多种数据传递、保护和控制信号都需要大量信息流量,需要创建高速、双向、集成、实时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通信网络和电网一同分布到每家每户,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紧密联系的网络-电力网络和通信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速、双向、集成、实时的通信网络使智能电网成为一个动态的、实时信息和电力信息交换互动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当这样的通信网络建成后,它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资产利用率,繁荣电力市场,抵御电网受到的各种攻击,从而提高电网稳定性。这样的通信系统是迈向智能电网的关键之一。

3.3 固态表针量测技术

智能电网不再使用现有电网中的读取系统及其电磁表计,取代它们的是可以使用户与电力生产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通信的智能固态表计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表计系统有更丰富的功能,如可以计量每天不同时段电能的使用量和电费,还可储存电力部门下达的高峰电力价格信息及电费费率,并通知用户实施何种费率政策。更先进的功能有用户根据费率政策,编制优质的用电计划,自动控制用户内部电力使用的策略。

电力参数量测技术是智能电网中最基础的组成部件,高级的电力参数量测技术获得数据并将其转换成数据信息流,以供智能电网的各个系统调用。根据各种数据信息评估电网设备的健康状况和电网的发展趋势,进行智能固态表计系统的读取、防止窃电、缓减电网阻塞以及与用户及时沟通。

4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发展前景

4.1 当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我国存在着电源与电网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我国各大电网互联输电能力不完善,电网之间的互济与跨电网补偿能力还有待优化改进。由于各种因素,目前我国要实现大容量、远距离输送电能还较难满足需求。所以国内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很重要。

4.2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优势

智能电网的显著优点是能够利用洁净的、新型的、可再生的资源进行间歇性发电,实现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损耗,对于当今时代所提倡的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美丽中国有积极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智能电网实现智能化、优化调度,进行有效管理,用最低的成本提供符合期望的功能。在未来电网的发展中,有望实现智能电网与电信网络、电视网络的深度融合,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智能电网对国内电力系统的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电网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电网的动态运行特点,电网规划需要注重用户侧的特性,电网规划需要更加注重资源战略计划的发展。

4.3 我国智能电网规划应用

驱动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主要因素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我国能源分布不平衡,火电、水电、风能等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相距甚远,这就使得我国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建设成为发展智能电网的物质基础。智能电网规划在输电领域多项研究应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配用电领域,智能化应用研究也正在积极探索。明确提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通过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实现多元化电源和不同特征电力用户的灵活接入和方便使用,极大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幅提升电网的服务能力,带动电力行业及其他产业的技术升级,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

5 结束语

智能电网是电网规划发展中一种新前景,建设中国特色的坚强-智慧电网,规划中国新型的智能电网发展战略,是我国当前电网规划的奋斗目标,也是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蔡丹君,胡婧.智能电网的三个关键词[J].国家电网,2009,(9):42-43.

[2]赵志芳.现阶段我国输配电价总水平管制模式探究[J].华东电力,2011年05期.

第3篇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K229.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298-01

1.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现状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因为其燃料适用性广、负荷调节性强以及环保性能优良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我国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全国电力行业CFB机组技术交流服务协作网(CFB协作网)统计,我国现有不同容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近3000台,约63000MW的容量投入商业运行,占电力行业中锅炉总台数的三分之一强。可以预见,循环流化床锅炉将会在我国得到更大的发展。大量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装备对于优化我国电力结构、改善电力供应品质、提高我国整体资源利用效率以及降低污染物排放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最为突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燃料适用性广、环保性能优良以及负荷调节性强。

2.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适应性

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燃料适应性广的主要含义是指对于循环流化床这种锅炉来说,它可以适应很多种燃料,比如各种燃煤、煤矸石、石油焦、生物质以及有机垃圾等,但是对于一台已经设计好的锅炉来说,它的燃料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在燃用这种设计燃料的时候,其性能发挥最为出色,而随着燃料特性与设计特性的偏离,其性能会有很大的限制,因此不能够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适应性无限夸大。当然,与此相对比,煤粉锅炉如果燃料特性与设计特性相差太远,可能会面临无法运行的状况,这也是循环流化床对煤粉锅炉的优势之一。

2.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环保性能

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能够采用低温燃烧以及炉内脱硫技术,所以其烟气中NOx以及SO2的产生量都很低。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不仅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低,而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2.3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负荷调节性

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炉内布风板上有大量的循环床料积蓄大量的热量,因此其在小负荷的状况下也能够点燃进炉燃煤,所以也就能够在低负荷下较好的保持运行状态。

3s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前景

近十年,经过科研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创造出下排气旋风分离器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扇和百叶窗两级分离器循环流化床锅炉、异型水冷分离器循环流化床锅炉。我国循环流化床技术朝着超临界大型化、深度脱硝和脱硫、防磨技术提高、综合利用能源的方向发展。

3.1超临界大型化的发展方向

循环流化床超临界的发展方向,与其自身固有的燃烧特性具有重要的联系。常规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粉热流往往高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可降低对水冷壁的要求。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固体的传热系数和固体的浓度与炉中的温度呈反比,有利于水冷壁的温度控制。采用超临界锅炉和具有污染物排放少、运行效率高、煤炭损耗量低的优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采用的是一级飞灰分离循环燃烧技术,锅炉采用的系统较为简单,易于采用大型化的生产技术。另外,不论是国内开发的下排旋风分离器和水冷异型分离器,还是国外开发的方型分离器,都能夠很好地和锅炉本体融为一体,使大型化的机型得以实现。

3.2深度脱硝和脱硫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空气分级供给燃烧和低温燃烧的特性,故而有利于氧氮化物的形成,与同期的锅炉相比,能降低20%左右的氧氮含量,一氧化氮的浓度控制低于300mg/m3,随着国家对其排放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对锅炉进行深度脱硝是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的趋势。

尽管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CFB锅炉数量,但是CFB锅炉脱硫技术并不尽如人意。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煤炭的深度脱硫成为今后锅炉技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新公布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将二氧化硫的排放标准降至400/m3,和传统的湿化脱硫相比,在循环硫化床中添加石灰石的脱硫方式效果更好。但是,此种方式还需处理灰渣,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总体的竞争力正在降低,因此,对CFB锅炉进行深度脱硫是循环流化锅炉发展的题中之义。

3.3防磨损技术的提高

锅炉在高温中运行,且炉中是高速运动的高温固体材料,因此热冲击对炉内受力面的磨损十分地严重。因此,研究锅炉的防磨损技术对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意义重大。目前最有效的防磨方法是使用高性能的耐火材料,保证金属的使用寿命,确保流化床的安全运行。

3.4综合利用能源

能源短缺是世界性的问题,因此,开展能源的综合利用是今后循环流化床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方向。综合利用能源包含的范围较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对一些非高级的能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利用。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较好,不仅开发出废旧垃圾、泥质等低级能源的处理锅炉,也开发出了石油焦煤、生物质的处理锅炉,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成功经验。

其次,利用其他原材料和能源与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和综合利用,在CFB技术中,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最后,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产生的灰渣进行综合利用。就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而言,这是其发展的难点。一方面,在锅炉内部添加石灰石进行脱硫,能够产生良好的脱硫效果;另一方面,却增加了灰渣的数量,又由于其化学形态和其他物质的化学性质具有差异,故而难以使用常规的方式对灰渣进行统一处理。因此,开发能够解决硫化过程中产生的灰渣,是目前我国甚至是国外综合探究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的发展趋势。

结论

循环流化床锅炉尽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在缓解我国能源与环境双重压力、调整我电力供应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会效益非常显著。循环流化床锅炉因为采用炉内脱硫的方式,使得排烟中SOx含量较低,因此为开展烟气余热利用提供了基础,这有助于大幅度提高锅炉效率。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考虑把石灰石系统作为系统备用,以降低投资、运行与维护费用。利用活动面代替固定面有可能是解决煤仓搭桥的一个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云飞.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民营科技,2015(12). 

[2] 王嘉.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7). 

[3] 卢啸风.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与运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5-11. 

[4] 付萍.循环流化床锅炉特性分析及其参数优化[硕士论文].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05. 

第4篇

关键词:节能服务产业 发展推进 策略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越来越被认可和重视的经济发展方向,随着国家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取得了相应的成效,节能服务市场需求旺盛,促使了大批节能服务企业和机构的产生。面对良好的发展现状,积极推进我国节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现状

随着国家将节能减排作为硬性指标和政府的引导,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具有较大规模的专业化节能服务企业相继出现。从2006到2010年这五年间,节能服务产业的总产值由47.3亿元增加到836.29亿元,产业规模增长了16倍之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13.1亿元增加到287.51亿元,增加近22倍。此外,节能服务企业、从业人员和节能减排量都实现了极大地增长,节能服务产业规模扩大呈增长趋势。节能服务企业和机构迅速增多,节能服务领域不断拓宽,节能服务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合同能源管理成为越来越多节能服务企业业务开展方式。总体的来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迅猛,有着蓬勃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上述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是其进步方面,虽然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迅猛,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虽然产业规模有了较大的扩展,但节能服务产业的总体规模与实际需求相比相对偏小。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人们对节能服务产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制约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也造成了当前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困境的出现。

1.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大部分节能服务企业的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甚至有的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再加上管理水平的落后,使得节能服务质量较低,不但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还为节能服务行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加之社会对节能服务行业的认识本身不足,很容易使用能单位对节能服务行业失去信心。同时,节能服务企业的业务模式缺乏创新,甚至简单复制,造成业务模式的雷同,限制了节能服务业务领域的拓展。

2.融资困难。中小节能服务企业融资困难是其发展的制约瓶颈。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对先期资金投入要求高,资金压力较大,有限的自有资金不利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问题,但中小型节能服务企业固定资产少,缺乏金融信誉,且银行融资产品与节能服务公司匹配度较低,中小型节能服务企业贷款困难,节能服务业务因此而难以开展和拓宽。

3.诚信体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节能服务企业中的普及度较低,原因就在于社会诚信体系的不健全。用能单位对节能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和节能效果有所怀疑;而节能服务企业因为合同能源管理自身的特点决定,合同履行周期较长,节能服务企业的收益是节能收益,节能服务企业对自身实际利益有所顾虑。

4.行业制度不完善。国家对节能服务行业在政策和税收等方面有详细的安排和推进,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相对滞后,节能服务产业缺乏专项法律法规。而节能服务产业内部也缺乏成熟的行业规范和自律制度。

5.市场混乱。节能服务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利益。但节能服务行业的作为新兴产业,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认可度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难度增加,同时不利于用能单位对节能服务企业的选择,造成市场混乱和恶性竞争的出现。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推进策略

推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必须继续依靠行政力量的推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相结合。

1.加强节能服务产业政策宣传。政府对节能服务产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既要有实际投入又要做好宣传工作。政府借用网络平台及时节能服务产业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政府要制定适合本地的政策实施细则,明确各项政策的适用范围,使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及时发现政策落实中的困难并向上级反映,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树立行业规范。节能服务企业要按照技术标准,规范各项操作,采用公认的方法合理分配利益。加强节能服务行业自律,成立权威行业协会机构,负责行业内部协调、监督和维权,加强节能服务企业自我约束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政府制定节能服务产业准入标准和清除制度,实现节能服务产业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3.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结合现有的指导方案和意见,组建节能服务企业诚信专家评定小组,建立统一的评价信息平台,对节能服务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科学评定其诚信等级,为与之合作的企业和机构提供参考。

4.改善融资环境。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定做节能减排相关金融产品,建立适合节能服务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为节能服务企业和银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提高金融制度与节能减排事业的融合度。政府还应建立节能服务产业风险基金,促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融资业务的开展和节能服务新技术孵化。

5.企业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节能服务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人才质量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各工作岗位人才技能的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积极性,提升企业节能服务质量,拓宽企业节能服务业务范围。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企业的发展必须首先看清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认真分析节能服务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合理应对措施。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解决方案却是多样的,具体策略的选择既要因地制宜,又往往见仁见智,以上论述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婷,刘春香,朱丽媛.宁波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5(1)

第5篇

关键词:沼气产业;生态农业;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

沼气作为一种特殊的清洁能源,其投资小、见效快,有利于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加速了农村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应对气候变化及发展农村低碳经济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沼气产业对农村节能减排的促进体现

2 大力发展沼气产业的举措分析

2.1 充分利用政策导向,加大沼气优势的宣传力度

在政策上要引导农村沼气建设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衔接,围绕加强农村节能减排这个目标来制定农村沼气产发展规划。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避免各自为战。各级政府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统一指挥,协调安排,促使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加强对农民朋友沼气知识的宣传力度,具体实施办法可以通过广播、会议、电视及宣传栏的形式,广泛宣传沼气节能减排的科普知识,定期对农民进行沼气产业、生态农业、节能环保等知识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沼气具有能源、环保、生态及经济等方面的效益,使其掌握沼气使用的基本技能。

2.2 加大沼气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尽管沼气产业发展了很多年,但由于认识层面及重视程度的不足,沼气产业仍然是一个非常弱势的产业。政府如果不加以政策上的引导,及资金上的支持,就不可避免的束缚沼气事业稳定健康向前发展。因此各级政府要调整资金投入方向,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村沼气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对农村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整合资金,盘活存量,增加投入。制定科学的规划,进行统筹安排,整合财政、农业、林业、扶贫及教育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进行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工作条件,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落实沼气事业的每个步骤,践行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为农民做实事,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3 创新科技,加强技术的宣传和推广

沼气产业涉及生物、生态、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各级政府要从认识层面上提高重视程度。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政策引导与管理,推进基层沼气产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不断加强技术团队的建设,完善农村沼气技术的推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逐步量化农村沼气建设的各项经济指标,对农村沼气建设的节能减排价值进行宣传。加大对沼气技术使用的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对沼气业畜禽粪便等污染的治理技术的宣传,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实物教具引入课堂中来,提高安装技能。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及交流,推行持证上岗,无证不得上岗。对服务网点的技工进行技术再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调动他们参与到发展农村沼气产业建设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沼气产业对于改变农村环境状况,缓解能源压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投资小、收益快,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通过政府的政策调控及广大人民的支持,农村沼气产业以其节能环保、变废为宝的优势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字:地源热泵技术;优势;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C39 文献标识码:A

一 地源热泵技术现状分析

当下我国地源热泵系统逐渐大范围的得以运用,但对于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探究依然处在不断的探讨及研究的阶段当中。

从调查数据分析,地源热泵工程能够顺利完成的非常少,主要是由于想要完成100%的回灌,同时将回灌达到同一个含水层,并且不能够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且需长期正常运行,这是非常困难的。与此同时,已经开始涌现出许多的热泵工程,一些甚至把地下水管道通入风机盘管当中,这种做法不仅会对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针对我国目前国情状况及地源热泵系统独特的性能,对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有关浅析。伴随着地下水热泵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其自身独特的保护大气环境及节能技术所潜在的优势,促使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及成长市场。其中,水平埋管土壤源热泵固然会占据较大的土地面积,但是靠近地表换热能够很好的促使土地温度恢复到正常的一个状态,在一些排热量或者吸热量不均衡的地区将会得到广泛的运用;而垂直埋管土壤源热泵伴随着钻孔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工程造价大大减少,将会变成今后具有很强竞争能力的技术方式。

二 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势及经济效益

2.1有效运用自然资源实现高效节能

在各类资源当中,太阳能资源是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大地是一个庞大的太阳能集热器,聚集了47%的太阳能,高于整个地球每年使用能量的500倍。在冬天地源热泵运用大地的作用储存在地表千层的能源当做热源;在炎热的夏季就可以将地表浅层特定的地表温度作为冷源,这个时候只需要较小功率的压缩机就可以把能量转变为有效能源。有关研究显示,地源热泵技术要比一般的技术所节约的能源高出40%,而所使用的制冷剂要比一般的空调少50%。以此真正达到了高效节能的目的。

2.2具有极大的环境效益

之前的空调供暖形式就是夏季制冷、冬季供暖。这种空调系统不仅仅在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成本,同时将会占据很大的土地面积,对环境形成的恶劣影响非常大。众所周知,大气是我们生存的必须环境,以往我们所使用的空调供暖会使用大量的煤炭、燃油等燃料,这样会产生很多的污染物,常见的有: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势必将会对大气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大大的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夏季的时候所使用的空调系统一样的运行机理——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一现状是造成我国温室效应及全球化变化的一个重要性因素。把排除的废气排放到空气当中,诱使热岛效应的形成,同时,需要人们遭受噪音的影响,严重的致使生活质量下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地源热泵则是巧妙的运用大地储蓄热的性能,将夏季积攒的热能留在冬季使用,将冬季剩下的冷能留在夏季使用,这就很好的从根本上解决了由空调系统引发的城市热岛效应问题。地源热泵所排出的污染物是非常少的,而在空调系统当中使用制冷剂会使其处于一个全部封闭的状态,杜绝了泄漏状况的产生。居民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制冷剂,有效的避免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热泵系统可创建在居民住宅当中,在冬季的时候就不用创建锅炉及锅炉房,不会有燃烧、排烟的情况,不用再考虑废弃物、燃料及废物场地方面的问题,由于热泵系统不需要远距离运输,为此,能够很好的避免了由二氧化碳这些污染物对外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热泵系统夏季供冷的时候不用使用冷却塔,可很好的预防冷却塔产生的噪音及霉菌对环境形成的污染。地源热泵中使用的地下水是能够进行回灌的,这样有效避免了水质的污染。地源热泵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预防以往使用煤炭、燃油等能源的巨大损耗,不仅减少了能源使用量,并且符合绿色环保的相关要求。

2.3运行稳定可靠且使用寿命长

之前所使用的空调系统无论是水冷还是风冷,换热环境都是大气,因换热器一定要外露在空气当中,为此一定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换热率显著降低,同时对于建筑物的美观形象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地源热泵是以土壤作为热源的,其显著的优势主要源于土壤温度稳定性特别好,几乎是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埋管热交换器不需要对其除霜,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预防在结霜或者除霜的过程中对能源的损耗。热泵系统设计非常简洁,跟常规系统相比其运动部件非常少,将其安装在室内自动控制程度将会非常高,可以在无人监视的状态下正常的工作。系统安全无燃烧设备,不用担心会有燃烧、爆炸的问题出现。因地源热泵系统不会外露所以有效的避免了受到风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加方便进行日常维护,一般机组的使用寿命为20 a以上,地埋管换热器使用寿命将达到40~50a;地源热泵系统具备稳定的供冷、供热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停开机频率及空气温度的最大峰值降低,把地源热泵埋在地下能够有效的预防对建筑物造成的不良损害。

2.4经济效益分析

地源热泵技术能够为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主要是由其多方面因素共同形成的。不同地区的地质状况以及能源结构、能源价格等因素都会或多或少的对该系统的经济性形成一定的影响。表1是以地源热泵系统与其他能源方式的投资进行的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燃煤供暖是最为实际的,但因在北京一些城市中已经对燃煤量的使用作出了明确的限制,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使用地源热泵系统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来以燃油锅炉与地源热泵供应同等热量为例,针对地源热泵的环保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如果地源热泵电力来自于燃油电厂,当供热量在5 400 GJ的前提下,燃油电厂锅炉所需要的燃油热量将会达到4 050 GJ;但假设直接运用燃油锅炉,那么它的热效率将会达到80%,则需燃油热量为6 750 GJ。表2是两种系统供热具体状况的实际对比: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地源热泵技术的运用,所排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碳数量减少了69% , 93%和73%,为此可以说地源热泵系统在环保上其自身的优势是较为显著的。1套地源热泵系统能够代替之前的锅炉加空调加生活用热水3套系统。

依据各个国家的相关经验,因地源热泵运行费用比较少,当初始投资在3~7 a之内就可以对其进行回收,地源热泵技术与传统空调系统对比来看,在一定的服务时间内所形成的服务费用要低出很多。同时地源热泵系统是完全能够有效的避免维修及维护,这样就能够有效的节约了很大一部分费用。

三 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趋势下,地源热泵技术的有效使用,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环保效果,同时科学合理的节约了能源,所以,该技术必然会受到更多人的信赖和使用。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需要我国有关技术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及不断的探索,成功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成功经验,有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更方便的来为日常工作所服务。

参考文献:

[1]徐金泉,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化,为建筑节能工作服务,建筑节能,Vol36,P1~2.

[2]万仁里,谈地源热泵,全国热泵和空调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1.10,宁波.

[3]赵军,季新国,等,地源热泵的工程应用与环保节能特性分析,全国热泵和空调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1.10,宁波.

第7篇

关键词: 新能源信贷政策经营对策

Abstract: as a big province of qinghai province power output, as a national important energy base position increasingly. In the water and electricity, thermal power, the traditional energy is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restriction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role of the emerging energy hair shows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How the national industry in qinghai icbc of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the background, seize the qinghai of new energy industry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realize the fact docking, common development is a realistic project, need to be solved.

Keywords: new energy credit polic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青海省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青海将加快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工业体系。主要工作是打造十大优势产业[青海十大优势产业是指,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盐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轻工纺织、钢铁、装备制造、生物十个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在十大优势产业中,由于具备资源和土地禀赋优势,青海发展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势相对突出。在全国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如何抓住青海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金融业经营发展的有机结合和共振发展,是青海工商银行当前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青海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青海省新能源产业规划投资将达250亿元以上。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风能、锂离子电池和生物质能产业。拟建成太阳能光伏产业、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和风能产业等三条产业链。

1、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拟建设多晶硅、单晶硅―硅锭、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系统平衡部件―光伏系统与应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着力构建从多晶硅、非晶硅等光电转换材料到光伏并网发电的完整光伏产业体系,打造西部发展光伏、聚光发电产业及光伏电站一体化的产业基地,建成国家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2、动力储能电池产业方面,拟立足盐湖锂资源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产业,以发展蓄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组件为重点,辅助发展锂电池、铜箔、铝壳、正极用料等工业品。

3、风能产业方面,将坚持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加快适合高原风能特点的风力发电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着力培育发展风力发电和风能装备制造业。

二、新能源行业信贷政策简介

工商银行发放贷款,均有行业信贷政策作为支持,而青海新能源产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涉及电力生产(其他能源发电)、电机制造(发电机组,风电)、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锂电池制造)等行业。对应行业信贷政策行业分别为新兴能源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光伏(光伏材料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风电设备等。

(一)新兴能源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行业信贷政策。对于新兴能源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行业,虽然与水电、火电一同被列入压降范围,但总行未调整其行业分类结果,仍然为适度进入类,总体信贷原则是:积极拓展,分类指导,择优支持。一般要求,风电项目配套电网建设进展顺利且项目建成时具备完全上网条件,机组具备低压穿越能力;由十五家重点营销客户及其全资(控股)企业或由主营业务突出、发展前景好的大型央企及省级电力投资集团全资(控股)或提供融资担保;太阳能发电项目须控股股东为十五家重点营销客户及其全资(控股)企业,原则上由控股股东提供全程连带责任担保;项目总装机容量1万千瓦(含)以上,配套电网建设进展顺利且项目建成时具备并网发电条件。同时提出,对不符项目准入标准但确需办理信贷业务的新兴能源发电项目,可以报工总行审批。

(二)风电设备行业信贷政策。2011年,总行确定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为谨慎进入类行业。总体信贷原则是:谨慎进入,优选客户,以销定贷。由于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产能急剧扩张,国家已将风电设备列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同时,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行业还存在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尚未建立行业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因此,工总行要求原则上不介入无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风电设备制造企业。

(三)光伏(光伏材料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行业信贷政策。2011年,工总行确定光伏行业为谨慎进入类行业,其中被国家列为产能过剩的多晶硅行业为限制进入类行业。总体信贷原则为:精选客户、优化品种、关注订单、防范风险。信贷投向把握要求为:对于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和国有控股大型电力集团投资成立的光伏企业,可在综合考虑其偿债能力、发展前景的前提下,予以适度信贷支持,但需谨慎把握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类贷款;对于财务状况良好、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较为稳定的光伏企业,根据企业订单情况积极开展供应链融资及其他贸易融资业务;对于产能较小、生产技术落后、经营状况不佳、存在环保问题的小型光伏企业,不予信贷支持。

三、信贷经营对策

青海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工行青海省分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要在青海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有所作为,实现工行信贷经营策略与青海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匹配和吻合,既是工行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工行改善“贷大贷长贷集中”信贷结构的现实需要。

(一)适度支持新兴能源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行业。青海省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太阳能为全国第二大高值区,同时具备太阳能、风能发电所需土地资源优势,建设荒漠型新兴能源发电基地潜力巨大。近年来,国家级电力企业纷纷来青海参与太阳能发电和风电项目建设,新兴能源发电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太阳能发电产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工总行《关于加快信贷结构调整的意见》(工银发〔2011〕144号)虽将新兴能源发电与水电、火电行业一同被列入压降范围,但未调整其行业分类结果,仍然为适度进入类。鉴于青海省资源禀赋优势,对于电力行业,需要辩证地对待,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凡是与青海省资源开发衔接较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电力项目就应当支持。对于青海省新兴能源发电项目的基本态度,应当是积极竞争,主动作为。否则,工行将会失去与青海产业经济和谐共振发展的良好机遇。具体来讲,对于青海省新兴能源发电项目,只要其股东实力雄厚,或者能够提供担保,并且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具备并网发电的条件,就应当积极介入,给予信贷支持。

新兴能源发电行业主要融资需求为项目融资,与信贷结构调整要求有一定差异,但也应当看到,只有给与了新兴能源发电行业必要的项目融资支持,才能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与客户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获取更高综合收益。对于信贷支持新兴能源发电行业与调整信贷结构的关系,要从推动工行信贷和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去把握。

(二)合理支持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对于布局于青海省,配套青海省风力发电产业的整机制造企业,只要其股东实力雄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且经实践检验或论证,技术较为成熟,且符合业务办理基本条件的,即可给予信贷支持,主要是固定资产贷款(或项目融资)支持。对于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只要与整机制造商(适度进入类以上客户)配套,并建立稳定供货合同关系,即可给予信贷支持。鉴于大型风力发电企业一般均由行业内龙头企业投资设立的实际,可主要以订单融资方式满足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融资需求。

(三)合理支持光伏(光伏材料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行业。鉴于青海省内部分光伏材料生产企业已经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过程中,工行前期并未投放项目贷款的实际,工行可在客户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向客户投放流动资金贷款(含订单融资等贸易融资)给予支持。

另外,着眼于未来,为深化和创新对光伏材料行业的金融服务,对于将单晶硅、多晶硅(及其切片等)列入商品融资目录商品的可行性研究也应同步开展,待条件成熟时,可将单晶硅、多晶硅(及其切片等)列为区域内或全国性融资商品,为我行大力发展以单晶硅、多晶硅为质押商品的商品融资业务创造先决条件,积极抢占融资业务先机。

(四)创新服务方式,以供应链融资为营销切入点,实现高效信贷投放。青海省新能源产业链贯通,客户关联度较高,大多数客户均由大型企业投资设立,其股东实力雄厚,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条件良好。因此,要在梳理研究青海新能源产业链方面狠下功夫,从抓核心客户扩展到抓整个产业链,以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为主要融资服务工具,以此实现快速有效的信贷投放。

作者:柯向军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1年7月

籍贯:河南信阳

研究方向:金融

学历:MBA研究生(在读)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第8篇

【关键词】海图;按需印刷;传统印刷;按需出版

按需印刷是近年来出现的全新印刷模式,无论对海图印刷还是海图出版发行都有重大影响,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1.海图按需印刷

1.1海图的作用

海图是以表示海洋区域制图现象的一种地图。海图是船舶海上安全航行指南和必备的航海工具,其现势性是航行安全和正确、顺利地靠泊码头与完成装卸作业的基本保障。

1.2按需印刷的定义

按需印刷(on-demand printing,英文缩写POD),指按照用户的要求,依指定的地点和时间予以提供为目的,直接将所需资料的文件数据进行数码印刷、装订。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个性化印刷要求的一种印刷解决方案。按需印刷是现代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印刷即时性、数量可变性和内容个性化等特点。

1.3海图按需印刷的流程

海图生产部门在服务器端上载最新的所有海图出版数据;已授权的客户在服务器上下载所需海图出版数据,由客户端解密解压后驱动数码印刷机完成所需数量海图。已授权的客户配备的数码印刷机必须是大幅面彩色高速数码印刷机。

2.海图按需印刷的优势

2.1传统海图印刷的弊端

海图是一种更新速度非常快的出版物,因此海图更新一直是我国海图用户、生产部门和研究机构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海图是各类船舶航行的基本工具和法律依据,其现势性将直接关系到航行安全。

传统海图印刷采用平版胶印的方式,需要制版、胶印机印刷等环节。当印刷量少时,平均单张海图的印刷成本相对较高。传统模式是海图先印刷再出版,将产生两个方面的库存问题:一是必须对库存海图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海图配送、销毁和作废等工作;二是在海图销售前,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根据改正通告将海图改正至最新,既影响图面整洁,还需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更可能出现改正错漏情况。这些正是造成海图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2.2海图按需印刷的优势

按需印刷填补了传统胶印海图的不足,对海图出版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与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印刷技术密切相关,具有其自身优势:

(1)按需印刷是在有了需求后再组织海图生产,一张起印,即需即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能源的节约性。尤其在多种不同海图、小印量时,成本大大降低,有效避免了海图印刷的盲目性。尤其对于再版周期长的海图,实行按需印刷,可以降低库存甚至达到零库存。

(2)按需印刷自动化程度高、人工劳动少,省去了传统的打样、制版、水墨平衡、印刷机准备等工序,缩短了印刷周期,提高了印刷速度,可实现即时印刷;且不存在成本分摊,它的第一张到无数张的单品耗材成本基本不变,可实现极少量的印刷。

(3)海图按需印刷对于实现异地销售也极为有利。它只需将可印刷的海图数据文件通过互联网传送到任何地方,在当地对海图进行印制销售,省去运输环节,从而减少运输邮寄等费用,避免了空间和资源占用以及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真正实现高效快速。

(4)海图按需印刷带来了一种新理念。传统出版是先印刷再销售,通过按需印刷可以改为先销售后印刷,给海图出版注入了新的活力。

3.海图按需印刷的前景

3.1海图按需印刷的发展前景

与传统印刷模式相比,按需印刷所具备的种种优点,更使得其在海图出版方面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海图发行领域中,按需印刷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1)按需印刷带来的出版新理念:先销售后印刷以及根据用户需要印刷。这些将对现在海图发行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海图也是一种商品,大部分海图必须销售出去到达用户处发挥作用,解决了销售问题,就解决了海图的出版问题。

(2)按需印刷作为一门印刷出版新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将作为海图传统出版的有利补充。

(3)按需印刷在海图的远距离销售上也将显示其突出的优点。最新的海图数据文件通过互联网就能传送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在当地进行按需印刷,“即需即得”,省去了关税、运费、库存等费用,而且速度快、效率高。

(4)统一海图按需印刷所需的数字化格式,海图按需印刷将越来越普及。

3.2海图按需印刷发展的瓶颈

与传统印刷相比,按需印刷形成时间尚短,还处在摸索阶段,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面临一些暂时的困难和问题。

3.2.1海图数据的安全可靠性

按需印刷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服务,全部数据都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而且整个工作流程都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有关,因此必然存在着安全方面的隐患。为了实现保密和版权保护,需要对海图电子文件进行加密传输和下载解密等安全措施。

3.2.2资金投入问题

是否能创造经济效益是海图供应网点选择按需印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海图供应网点为了实现按需印刷,必须在技术设备等方面投入很多资金。然而按需印刷的经济效益目前没有评估,资金投入也就成了发展的瓶颈之一。

3.2.3与按需出版结合的问题

海图按需印刷尚未与海图出版特别是按需出版形成科学有效的结合,目前的海图印刷和出版发行还存在一些制约按需印刷发展的因素。

3.2.4印刷质量问题

海图出版部门对所发行的海图是负法律责任的;数码印刷和胶印印刷原理不同,数码印刷的海图不如胶印清晰。海图供应网点必须对海图出版数据和按需印刷的海图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由于能够实现海图多点打印输出,海图出版部门必须对海图的打印数量和销售情况严格记录,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3.2.5出台相关法律的必要性

海图作为一种出版物,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如印刷尺寸、图幅范围、色彩和内容等)进行印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一项法律来规范按需印刷的操作。而这项法律应该规定:实施按需印刷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第9篇

重庆燃气(下称“公司”,600917.SH)主营业务为城市燃气运营,包括城市燃气销售和为用户提供燃气设施设备的设计、安装服务。

截至2014年6月底,公司的城市燃气供应范围覆盖重庆市38个行政区县中的24个区县、3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25个市级工业园区,服务346.77万居民客户、8.77万非居民用户(包括集体、商业、CNG加气站、工业用户等)。

2012年公司的供气量占重庆市天然气消费总量约34%,其中居民供气量占全市居民供气总量的约85%,在重庆市城市燃气行业中具有重要市场影响力。

公司未来发展将得益于以下诸多方面:

首先是城市燃气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城市燃气是城市能源结构和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业、商业和居民生活提供优质清洁能源,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至2010年,中国城市燃气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从0.28%提高到0.60%。

其次是重庆地区经济特质带来的发展机遇。无论从重庆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率进一步提升,还是从重庆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燃气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第三是公司竞争优势导致的区域市场领跑地位进一步加强。作为重庆市经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城市燃气供应商,重庆燃气凭借区域市场的规模优势和稳定增长优势、天然气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技术和专业化优势,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最后是上市后募资项目实施带来的扩张。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建成后,将大幅拓展公司的用户覆盖网络,提升公司整体的燃气输配能力。

城市燃气行业地位稳步提升

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天然气是低碳经济的代表,是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过渡的桥梁。随着近几十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大幅度增长,天然气领域内的投入、储运、产量和贸易量也呈快速增长态势。按现有发展速度推测,2020年以后世界天然气产量将超过煤炭和石油,成为能源消费主力,21世纪将迎来“天然气的时代”。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环保标准提高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作为清洁高效能源的天然气的产量和消费量快速增长,增幅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和近年发展状况来看,中国天然气及城市燃气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天然气发展快于其他基础能源、后续增长潜力巨大;二是天然气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天然气在城市燃气中的比重持续提升。可以预见,上述特点将得到延续,城市燃气增长空间巨大。

近年来,随着上游输配管道长度的不断增加和下游用气需求量的持续攀升,中国城市燃气行业工业总产值连年递增,占GDP的比重也逐年增长。

2005年至2010年,中国城市燃气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从0.28%提高到0.60%。与中国城市燃气覆盖率同步攀升。

由于行业性质特殊,城市燃气不但产量和销售量稳定递增,而且利润率也有保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至2012年,燃气生产与供应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约为26.8%,销售利润率由6.20%提升至10.05%。

在经济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由于节能环保国策和产业政策的扶持,随着中国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逐步释放(造血能力),和全国性天然气输气干线管网建设加速(输血能力),城市燃气行业也迎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重庆城市燃气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城市燃气行业仍在持续增长,但各地发展呈现出不同特征。首先,城市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城市燃气市场空间将受益于低基数效应;其次,经济增速较高的地区行业增长空间更大;第三,环保压力将带动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最后,当地的城市燃气行业能否有充足的气源保障。就上述四点而言,重庆的城市燃气发展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重庆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直辖市,也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最突出的城市之一。2012年重庆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为57%,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仅约39%,而上海、北京、天津的2006年城市化率就已经分别达到85.76%、75.60%、60.09%。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于2010年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并提出“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升至60%以上,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升至70%以上”的目标。按重庆市目前人口数量约3300万、每户平均3人计算,重庆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将意味着30余万人进城,为城市燃气行业新增约10万潜在居民用户。因此,相较于其他三个直辖市,城市化率的低基数效应将为重庆城市燃气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增长空间。

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相伴随的,还有重庆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重庆直辖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引擎。2011年重庆GDP增长16.4%,增速与天津市并列全国第一;2012年、2013年重庆GDP增速分别达到13.6%、12.3%,仍然位居全国前列。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重庆将实现地区GDP翻番,年均增速约12.5%;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区域内重要的基础能源,城市燃气的消费需求将在重庆经济稳步增长的拉动下持续增加。

虽然天然气利用广泛,但煤炭在重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然很大(近70%),是重庆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标和酸雨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重庆已提出建设国家级生态环保城市的目标,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重庆市推动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庆所处的西南地区拥有中国最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在国家规划的19个页岩气勘探开发区中,11个位于重庆及周边地区(云贵川)。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长江上游西南片区的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占全国总量的46%,可采资源潜力占全国总量的约40%。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条件,使得公司气源得到了长期保障。在节能减排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契机下,按照四川盆地资源结构所具有的“少油、多气”禀赋特征,重庆城市燃气的消费需求前景将为公司可持续增长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总之,城市燃气行业潜力巨大,而重庆城市燃气由于受到地区经济特质的影响,发展前景更加突出。

重庆燃气市场份额领先扩大

中国城市燃气行业仍将较快增长,重庆地区经济特质有利于该行业发展,这是重庆燃气面临的有利外部环境。而公司本身也具备多项竞争优势,使得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扩大。

中国城市燃气行业的竞争格局体现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特征。由于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在特定区域内具有不可复制的自然垄断性,因此地方国企背景的城市燃气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在特定的区域内占据主导的经营地位。相对于区域内的其他企业,重庆燃气拥有资质、先发优势形成的区域性自然垄断、气源供应、资金和技术等综合竞争力,从而保证了其市场竞争份额领先地位的稳固。

进入21世纪以来,重庆市天然气消费量持续稳步增长。2010年,重庆市天然气用量超过60亿m3,城市燃气供气量超过30亿m3,天然气用气人口突破1000万人。重庆燃气是当地经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城市燃气供应商,在重庆市城市燃气行业中占有重要市场地位。

2010年-2012年,公司供气量占重庆天然气消费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0.24%、31.24%、33.90%;占重庆城镇天然气供气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0.39%、62.66%、65.05%。凭借区域市场的规模优势和高成长优势、天然气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技术和专业化优势,公司的市场份额继续提高,区域市场地位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