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时间:2023-10-24 11:00:10

导语: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第1篇

论文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 本文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加工活动,来获得自己尚未知道的新知识的这种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一、恰当选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中学物理知识大多是从观察生活与生产实例、自然现象、物理实验等总结概括出来的。这类知识内容的教学,运用发现法、启研法、学导法、实验探索法等较为适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取运用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精心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往往跟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质量有关。物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依据,而如何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最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各种能力的目的,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

教师应深入研究大纲、教材,应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目的;要突出启发性、探索性、灵活性、民主性、独创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精心运筹策划,细心推敲安排,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切实可行的方案。

例如,在“大气压的测定”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教材的编写依葫芦画瓢,直接运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结论,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必然不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果变讲述为下面的探究式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步骤如下:

1.将一开口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分析为什么管内外水银面相平(连通器原理)。

2.把玻璃管中按上一活塞,向上拉动活塞,分析为什么水银柱能上升。

3.分析当玻璃管足够长,是否当不断向上提拉活塞时,水银柱能不断上升。

4.在水银柱不随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时,你能从中悟出什么?

5.设想一下,怎样使管内水银面以上部分达到真空状态,从而精确地测得大气压值?

这样按此质疑、实验、探索、解疑等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索、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

三、巧妙设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1.巧妙设疑,激发思考问题的兴趣。

上课伊始恰当质疑,创设悬念,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轮轴”一节新课导入的教学,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一口井的平面图,井里画有一系着绳子的水桶,井上画有一短杠杆,然后提问:“利用这个短杠杆能否将井中的水桶提上来,为什么?猜想如何改进才能发挥杠杆应有的作用?”这样图文并茂的物理情境,定会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与途径,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学生通过想象直觉思维、联想逻辑推理,通过猜想、议论,互相启示,思维将向连续旋转的杠杆逼进,进而“创造出新的机械”──轮轴。

2.注意难度,提高问题的艺术性。

教师应注意所提问题难易要适度,不宜太过简单,而且提问题的方法还应具有良好的艺术性、顺序性及逻辑性,问题要新颖,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才能诱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惯性”的教学中,若以地球上的人竖直跳起后落地点与起跳点位置关系为例来研究惯性,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但若以人站在高速水平行驶的火车车尾边沿处或大海中匀速航行的船尾上竖直起跳后的下落情况来研究,其教学效果要比前者好得多。

四、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改进实验方法,探寻新的途径,培养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一般都不局限一种方法。如测圆柱体的周长和直径的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测导体电阻的实验等,除书中的实验方法外,还有多种其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为学生创设、提供探索其它方法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寻求不同方法,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及独创性得到培养和提高,定能使学生思路开阔,创新意识增强。

2.提炼由实验现象到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实验数据后,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综合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思维加工活动,产生认识上的飞跃,获得结论。这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但若把握不当,就不能达到目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关键在于实验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地假设推理创造性思维过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重大飞跃,获得用实验方法无法直接验证的重要规律。但对于这一关键环节,有些教师不能很好把握,急于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思维,使一个难得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机丧失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之处,突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事物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没有超前的体育教学观念,不重视学生的兴趣。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而且都希望能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只是由于我国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落后观念,受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没有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按照过去的理论进行教学,缺乏训练的创意性,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追究原因,都是因为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发,体育老师都是采用惯用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没有激起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体育教学工作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由于近年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因此大部分家庭只要一个孩子,学生进入学校之前在家庭中都是爸爸妈妈娇生惯养长大的,几乎没有参加过体育锻炼,更别说是体育训练。因此,上学之后,在体育训练中也忍受不了训练强度,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由此可见,为了锻炼学生吃苦的能力,我国的体育教学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耐力的训练,不能一直使运动强度处于过低状态。有的体育教师在增加耐力训练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理解,更支撑不下来,就会不停抱怨甚至去和教师进行协商,而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体育教师,就会产生怜悯的情感,因此放弃训练,或者降低训练强度,这样的现象就无法达到最初的训练效果,使体育教学的思维训练模式变得混乱不堪。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时刻谨记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力。

3.体育课堂的时间过短。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小学不但保证不了体育课程的课堂时间,还经常出现被其它课程占用的现象,这就很难保证体育教学课程的质量,缺少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应该考虑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而立刻采取措施,使小学体育课程的数量得到保障。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有效路径

1.加强体育教学中宽松教学环境的营造。

体育教学是一种愉悦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鼓励他们积极进行课堂体育教学的训练,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以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教学方法的使用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增强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如在体育游戏的编排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教学活动,让他们在游戏的参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3.要引导小学生敢于想象。

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采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体育知识,引导小学生积极地思考,而且大胆地去想象。尤其是在体育课上,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爱好程度也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各自的特点,采用相应教学策略。而且要根据小学生的情况,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使一些不太喜欢体育的小学生活跃起来,而且对于这些不是很喜欢体育的小学生,不能一味地用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去想象和思考,这样反而会给小学生带来不知所措的感觉,一些小学生对体育非常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用丰富的语言促使他们敢于去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对小学生各自的情况用语要恰当。例如,“前滚翻”这一教学课上,在做准备姿势过程中,对一些不感兴趣的小学生,可以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具体步骤,用“蹲撑如蛙跳”和“背部似拱桥”来形容,然后再结合教师的示范动作,通过语言来有趣地描述基本动作,让小学生感知动作的效果,用直观的描述结合示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思考和探索。对于一些非常喜欢体育训练的小学生,就不用这么烦琐,可以比喻成一种动物的前滚翻,激发他们对前滚翻的想象,并且也按照自己的想象来训练,尽量地实现自己完美的动作,这既能使小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还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通过体育教学引发学生对类比事物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候要运用一些独特的教学方法,类比事物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可以通过诱发学生对类比事物的思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体育教师在对起跑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弹簧来进行类比事物的思考教学,通过弹簧的弹跳与起跑过程的相似性来引发学生对起跑过程的想象,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在小学体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开展,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更要用生动、趣味、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丰富体育教学,考虑到素质教育的各项需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多元化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思维训练 培养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创造性思维既可以增加学生知识总量,又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敢探索、会创新的创造性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方法,有意识地加强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充分挖掘出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的勇气,不能被传统教学方法或教学参考资料束缚。这样才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把学生隐藏的认知过程充分显示出来,让学生有意识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一些见解。

一、创设问题,培养发散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或针对某一问题提出多种解答思路,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去进行发散性思考和理解。这可以改变以往语文阅读教学中那种思维单一、内容贫乏的封闭现象,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

比如,《过万重山漫想》最后一节:“天渐渐开阔,地渐渐平阔,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在船头画了个圈,不见了。”我们可以提出“画一个圈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是作者旅游结束,心满意足,画了个圆满的句号;有的认为是作者漫天飞舞的思绪回到了现实,如同画了一个圈;还有人认为是作者经过思考得出的一个人生哲理。通过这些讨论,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判别,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每一个角落,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

二、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仅是一行行的文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创设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如阅读《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尽管一部分学生可能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也”字,与大家熟悉的另一种情景――雪后初晴相比较。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铺满了槐树的落蕊,就像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踏上几脚,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声响;掬起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打扫过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三、质疑研讨,彰显个性思维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教材或教师有异见,教师应鼓励学生要大胆质疑,要敢于标新立异,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在质疑研讨中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时,有学生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第4篇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 培养 创造性思维 策略或手段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025-01

一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对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人们首先应明白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联系、新关系或者新答案,用来解决某个问题或组织某种活动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们在创造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升华,这种思维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发散性,是对人类的创造活动至关重要的一种思维活动。

二 高校美术教学活动现状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高等学校的美术专业也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做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也就是说,部分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注意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多数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与实践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了,最终导致学生在专业方面缺乏较强的素质涵养,创新意识较薄弱,这样也导致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那些更有才华尤其是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所取代。总之,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近年来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提高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三 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校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源泉,对学生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校美术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设计一些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高校也要注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高校美术专业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毫无疑问,美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修养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美术教学的指导方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在无形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在色彩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且色彩较丰富的物品和经典图片,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其色彩的搭配形式,并让学生在观察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自身色彩感觉的基础上勇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身的想法,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2.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主体地位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前提。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确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审美,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例如,高校教师在室外写生课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作,让学生根据自身主观的感受,在作品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加强艺术的感染力。在室外写生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是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写生实践和挖掘锤炼。写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教师要注意教导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去粗取精,创造出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也更为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在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课、室内外写生以及想象画、记忆画、自由画、命题画等课程都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进行绘画主题的再创造,因此教师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发挥创造性思维。例如,有些学生的作品习惯以图文并茂、以诗配画的形式来表现,这类作品想象力丰富,形式新颖,主体也有一定的深度和思想,这就体现了学生们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精神。

四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性思维对人们进行活动创作的作用日益重要,这对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尤为重要。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多数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校美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更要注意发挥实践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第5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外语学习 社会文化理论 “学伴用随”

一、引言

创造性思维对于个人、民族和国家都非常重要,它是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因为如此,不少教育家非常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提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融入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李瑞芳(2002)将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两者结合起来,从它们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创造性思维涉及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一些具体操作方法。这些具体方法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使大家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外语教学中非语言内容。无独有偶,最近,文旭教授(2013)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倡导培养外语学生用外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力主在外语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的研究是以脑科学及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反映了本论题的最新发展。此外,其他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创造性思维与外语教学结合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显然,上述这些对于创造性思维与外语教育相结合的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当今的外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不过,他们似乎都把创造性思维培养作为附加在外语教学之上的额外内容,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综合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样把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看做是外语教学的增加负担,既不符合创新性思维的本质,也没能真正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作用。

二、创造性思维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从广义上来看,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有创见、有意义的,每个正常人都有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黄彩燕,2011)。我们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智能活动,它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在日常生活问题求解和决策等内容(程名 & 周昌乐, 2007)。由此看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同于一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它更大程度上是激活和发掘人类自身的潜能,将人们本来具有的能力进一步强化。

众所周知,语言的使用体现创造性。我们几乎每天都说出不少以前从来没有人说过的话,也听到许多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话,而且这丝毫不会影响听话人和说话人之间实现顺畅的互动交流。因此,外语学习过程离不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外语的使用也需要激活人们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难理解,假如外语学习中,教师采用一些任务型、研究式和交际法等灵活的教学手段,提供学生大量的创造性思维机会,既有助于外语水平的提高,也锻炼和发挥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可见,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仅是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补充的培养内容,它还是可以充分利用的积极因素。外语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互为补充和相辅相成。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最近,有学者就以想象力为例阐述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外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指出通过一定手段调动学习者的想象力,可以“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和“降低外语学习负荷”,强化学习动机(杜中全&杨延伟,2012)。因此,创造性思维对于提高外语教学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三、理论基础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创造性思维来促进外语教学,其理论基础又是什么呢?

宏观而言,二语习得理论有两大主要范式。一是以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为基础的二语习得理论,强调语言习得的内在性,采取的是基于规则的路径。二是与前者相对的范式,包括认知语言学、社会文化理论等语言习得观,总体思路是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视角,强调语言学习的互动性。最近,第二种研究范式取得了新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取后一种范式,作为研究基本背景,并以其中的社会文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二语习得中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互动。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互动不仅有助于外语学习,而且还是二语习得中的促发因素,学习者通过人际互动(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和内心对话(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Vygotsky, 1962,1978)。语言学习是在互动中完成的,强调了学习者的语言使用和实际体验。这种语言习得观反对枯燥的语言形式训练,也不主张句法规则教学,注重学习者根据实际语言情境或者是语篇上下文线索,运用语言完成交际活动,从而学会外语。在这样的语言使用过程中,语境意义需要得到激活,语言互动者之间才能开展交际活动,由此,外语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激活,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学习积极性也得到调动,最终实现可持续外语水平提升。

四、实施途径探索

尽管从理论上我们探讨了运用创造性思维促进外语学习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但从理论落实到现实应用却并非易事。接下来,我们将以王初明教授的“学用相随”原则和“读后续写”方法为例,探索通过创造性思维促进外语学习的具体途径。

王初明一向主张从语言使用中学习外语,强调把外语教学或者学习过程置入话语情境中,注重语言中的语境,极力支持二语习得中的交互观(王初明, 2007,2008,2010,2011)。基于这样的理论背景,他提出了外语学习中的“学相伴,用相随”原则和“写长法”及“读后续写”等具体教学方法(王初明,2005,2009, 2012)。当然,他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虽然与我们前述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但并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直接相关。不过巧合的是,这些原则和方法却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紧密相关。本文认为,应用“学伴用随”原则和“写长法”和“读后续写”方法就可以很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主要强调二语学习过程中多种变量的交互性(王初明, 2009)。这个原则从总体上主张调动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外语学习,因为语言学习必须在一定情境中展开。这个情境可以是语篇语境,也可以是现实场景。外语语言结构的学习和掌握是伴随着非语言变量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各种变量之间交互关联,通达联动,实现最佳学习效果。在这些变量之中,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需要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语境补缺,同时,说话人也需要根据语境变化,创造性地表达内容,交流思想。

根据王初明(2005),“写长法”教学具有五点长处,而其中一点就是“写长能够帮助学习者开阔思路,超越极限挖掘学习潜力”。写长作文需要调动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又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经过写长训练,能够增强信心,语言运用能力也可得到加强,反映了运用创造性思维带来的积极效果。

在某种意义上,“读后续写”是“写长法”的进一步发展。“写长法”侧重于输出,通过强化语言产出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读后续写”将语言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先阅读后续写,既有语言模仿训练,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创造性思维在语言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具体实现,达到可操作化。王初明指出,“读后续写”可以“释放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因为这种练习需要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之后进行创造性地构思续写内容,离不开想象力的运用,而想象力对于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另外,在续写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创造性地模仿和使用语言”,只有创造新鲜的表达才能描绘或者阐述新内容(王初明, 2012)。

这样看来,将王初明倡导的“学伴用随”原则加以应用,并结合“写长法”和“读后续写”等具体教学法,可以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外语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双重目标。

五、结论

国内外语界大多意识到外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但较少有学者将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语言学习本身联系在一起。原因之一可能是外语教育者常常将外语能力默认为一种通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技艺,与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没有多大关系。本文将创新能力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通能力来看待,将语言教育放在社会文化理论的视野中,认为语言使用需要以人的创新能力为基础,提出创新能力培养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并以王初明老师的“学伴相随”原则和“写长法”及“读后续写”方法为例,探讨了应用创造性思维促进外语学习的具体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 Vygotsky,L. S.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MA:MIT Press,1962.

[2] Vygotsky,L. 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 程名,周昌乐.创造性思维计算模型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01):136-138.

[4] 丁促进.英语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01):161.

[5] 杜中全,杨延伟.想象力与外语教学[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03):41-44.

[6] 黄彩燕.创造性思维方式及其在我国哲学发展的意义[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2-15.

[7] 李瑞芳.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2(05):61-65.

[8] 田凌云.创造性思维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J].英语教师,2011(08):29-31,35.

[9] 外语写长法[J].中国外语,2005(01):45-49.

[10] 论外语学习的语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03):190-197,240.

[11] 语言学习与交互[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06):53-60.

[12] 学相伴 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J].中国外语,2009(05):53-59.

[13] 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4):297-299.

[14] 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J].中国外语,2011(05):1.

[15] 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05):2-7.

[16] 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173-174.

第6篇

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与构成

创造性思维是指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形成新颖的有价值的方案或结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好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与众不同的思路去研究和探讨独特的方案去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的构成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辅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同时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要做到:

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2.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发散思维提出多种假设或可能的解决办法,同时运用辅合思维选择或检验某一种假设。

3.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只有达到一定的阈限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

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再造想象,但更离不开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

二、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否得到发挥和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又比较复杂,下面针对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智力。智力水平高是高创造性的有利条件,但它们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一般有较强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有较强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较高的实验技巧和丰富的课外知识。但创造性思维和智商属两种不同的品质。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但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者可能有有较低的智商,但也可能有较高的智商,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智商。

2.基础知识。丰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但知识量的多少并不足以决定创造性知识的水平,而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对知识和解题经验的组织方式对创造性思维有更重要的影响。只有在基础知识和解题经验之间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够实现知识之间的迁移应用,才有助于学生以新颖的方式理解和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知识学习的深度和灵活性以及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3.个性因素。创造性思维不仅是能力开发的问题,也是个性培养的问题。首先,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驱动力,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条件:其次,较高的独立性和钻研精神对创造思维也有重要的意义;第三,积极的心理承受能力,勇于面对错误和失败以及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等,也是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个性特征。

4.环境影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中我深刻感到一个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比智力的发挥受环境影响更大,过于严格和要求绝对服从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过于强调行为规范、因循守旧的校园风气也会限制学生个体创造性;班级里集体观念太强,就会有更多的从众行为,就不可能容纳标新立异的学生,也就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此外,过于紧张的学习气氛、学习和娱乐截然分开的环境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营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要对创造性持有积极的态度,支持和鼓励标新立异的学生,在不影响校规校纪的前提下能接纳和容忍偏离常规者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思想自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1)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2)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3)尊重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疑问。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地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4)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学生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5)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6)向学生证明他们提出的观点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在具体解决某个问题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头脑风暴法”训练。所谓的“头脑风暴法”就是在讨论某个具体问题时,使参与的学生在决策过程中,将思想互相冲击,得出自己想不到的、富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组织这样的讨论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1)集体解决问题时,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或暂缓评价。(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众不同、关系不密切的甚至是离奇的想法。

教师鼓励学生创造的首要之举,是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创造性会受到表扬和赞赏。除了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鼓励创新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检查和验证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实践过程中,通过“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在创造性测验中,其创造性分数确实有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各类社会问题,适应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能力。我们要努力创造学生独立钻研的学习情境,营造创造性思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实践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不仅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具备一种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优良素质。

第7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implement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quality education as the key point,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each of us a mathematics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guide the student to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ve study math,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conscious of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Creative thinking; training

新课改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去强行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提倡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曾说过,“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他还说:“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曾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与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不同于一般思维的是它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活动的核心成分。数学创造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突破性、针对性、灵活性、综合性等特点,也体现了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数学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纵观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和发明者,他们往往兴趣广泛、思路敏捷,具有独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科技时代,如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遗传密码破译、宇宙探测等,也就是,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明与创造层出不穷,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培养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加强“双基”教学,为创造性思维奠定物质基础

“双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形成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只有掌握好“双基”,才能更好运用“双基”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之,“双基”掌握不好,创造性思维就缺乏必要条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形成空中楼阁。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法使问题的提法新颖,让学生坐不住,欲解决而后快。“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探求科学知识上去,使这种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变为学习兴趣,一旦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学生的创造性也充满快乐,充满自信。

3、实施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说过,“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胜心和创造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②数形结合,培养想象力

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在中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知识、问题比比皆是,培养学生由数想形,由形想数,可使好多问题变得简单。

③分析、类比,提倡联想

类比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一种类似事物的启 发中得到解题思路的方法,类似事物是原形,受原形启发推陈出新。类比和联想紧密相连,联想是一种探索性思维,就是从过去已经掌握的原理、途径和方法中找到接近于当前问题的原理、途径和方法,例如:在数列这一章的学习中,学完等差数列,可以用类比、分析、联想的方法去学习等比数列,包括研究通项公式,等差、等比中项,前 项和公式及常用的一些结论、性质等,可让学生去探讨,去研究,教师给予指导。

④加强变式训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拓性、创新性的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形式,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要能抓住时机,以研究的教学对象作为发散点,进行多种方式发散,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数学中的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法多用,数学中的变量替换、几何问题代数化与代数问题几何化等训练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创新精神。

⑤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努力培养思维方法

华罗庚教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一向重视概念产生,命题形成及思路获得的思维过程的教学,并着意回答学生提出的“你是怎样想出来的”一类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概念的学习,还是解题、证题的训练都要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以此让学生领会思维的方法,让学生为完成一个数学问题养成一个反思的习惯,反思问题的解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受到何启发,特别是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由此可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等,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有利于思维品质和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

⑥发挥群体智力,广泛进行研讨

第8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 创造性思维

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能力成了现代评价个人或团体的能力的一个核心指标。而所有的一切离开了主体创造性的思维都无法实现,它是创新活动的前提,是创新能力的内核。小学数学课程中蕴涵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丰富因素,如何从中挖掘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对现代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特点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对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很多,但所包含的内容大致差不多。“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既通过思维不仅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给人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因而它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由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性思维或常规思维是相对应的概念。它以常规性思维为基础,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以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为目标,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结合,是人类思维过程中非理性因素发挥作用的表现。但有一点要说明,创造性思维成果有社会价值,但不能把社会价值作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评价标准。

2.创造性思维的结构特征

从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可以看出,它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或常规思维,有自身的特征。首先,创造性思维必然打破常规,具有创见性。如果循规蹈矩,按照既有的模式去思考问题就很难能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其次,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是前所未有的,或者说所得到的成果必然有别于正常思维的成果。再次,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联想、想象、灵感、顿悟等,对问题具有敏感性,理解概念具有流畅性,过程具有灵活性。最后,创造性思维要以非理性思维为核心,更要以常规性思维为基础。

二、小学数学课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1.数学教学本身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数学教学本身就是要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整个过程就是让学生去创造的过程。学生在接受一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后,就要去试着解决新问题。荷兰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学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将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处处都可以作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2.丰富的图景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有丰富的图景,可以此作为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等思维习惯的突破口。在学习简单的数字时,通常会这样举例子,“3”象耳朵,“2”象鸭子,如此等等。当然,这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简单的事例,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这种思考问题的习惯。

3.多样的题目答案与方法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教材中一题多解决例题有两种,其一是答案不唯一,其二是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两种类型题目均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十分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习惯的培养。

4.鼓励猜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不乏让学生探索和猜想类的情景,可以抓住猜想时机,训练灵感思维。猜想类的题目往往是学生凭借常规方法得不出答案,但又可以凭借知识积累直接得到答案,然后再由果到因到探索解题的过程。其实学生的这一探索过程非常类似于科学发现的过程,尽管他们得到结果是前人已经得到的,还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灵感、顿悟等思维习惯的培养。

5.趣味性的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动机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丰富数学家的故事,对数学家童年的表现,小学生充满好奇心,教师只要利用合理方式将趣味性很强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就可以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本质上说这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因素很多,有教师本身原因也有学生个体心理因素,更有教学环境等因素。“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多种多样,而且,同一种因素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课程中又包含了丰富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资源。如何能更好地利用这门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努力。

1.提高老师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及个人思维的创造性直接影响到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学生做了一个不符合常规答案或提出奇异的想法时,如果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引导时,学生就失去了对新思路的追求,进而落入了“唯师、唯书”的境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只有教师对创造性思维有深刻的理解,自己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对学生打破常规的行为进行认可与鼓励。

2.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重智力轻非智力因素,重收敛性思维轻发散思维,重理性思维轻非理性思维,重教师轻学生等等。在新时期,这些因素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转变教育理念,确立学生与老师之民主的关系,让学生自由的去思考问题,才能破解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足的难题。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有很多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但数学教学给人以刻板的感觉,如果把握不好将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习惯的培养。有的老师让学生死记公式与定义,对学生错误观点一味的批评,这些将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3.挖掘人文因素,寻求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典故,准确地说这不属于该课程的教学任务,老师也很少去理会这些典故,以致于成了摆设。然而,这些典故属于科学技术史的范围,属于人文因素;从小对学生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将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非理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挖掘教材里的人文因素,生活因素,“寻求课程内容基础性与发展性;学术性与生活性、现实性;知识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的融合”。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离他的生活很近,数学定律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他们也可以去创造,进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83.

[2]王翠.浅议新时期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84-387.

第9篇

关键词 : 生物学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对于人的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其创造能力的中心环节。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思维活动赋予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学生的智慧力量就越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那么如何上好中学生物课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设学习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学习情境,就是教师利用模型、生物标本、录像、实物等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的学习境界。例如在讲“蛋白质”时设计这样的引言:“请同学们观察这些食品的制作材料或产品说明书,思考它们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这样由悬念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产生思考,能够强有利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利用科学史素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生物科学史中,不仅记录了生物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蕴涵着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教材中介绍了部分经典的生物科学发现,如光合作用的发现,酶的发现,遗传的基本定律的得出等。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领悟科学发现过程的方法,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学习科学家持之以恒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不仅获取了科学知识,还受到了科学思维的熏陶,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字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想象力。”纵观生物科学发展史,任何科学发现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学习“人的性状和遗传”时,学生提出了许多疑问:自己为什么像父母?父母都是有耳垂的,我怎么没有耳垂?父母都是双眼皮大眼睛,我为什么会是单眼皮小眼睛?学生处在自己发现的问题情景中,思维空前活跃,对遗传的本质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形成创造性思维习惯。

四、设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对问题的讲解不应该总是给予思维结果,而应经常有意识地创设有一定模糊度的问题,给学生以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的机会,让学生去发现探索。例如讲完“顶端优势”后,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接着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学生思疑,进而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习成。

五、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进行想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例如把DNA的结构比作“螺旋状的楼梯”,把生物膜上的载体比作“渡船”等。再如将DNA的结构模型拆卸成零件,再让学生动手组装成结构模型,启发学生也重新来一次创造。

(二)进行联想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者所想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由想象,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当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 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 储存能量) + 氧气) 时,立即会想到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 氧气二氧化碳+水+ 能量)。

(三)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可以采用“扩散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例如“对某一问题的解法或思路你想到了哪些可能性?”“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它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的正确解法,这些问题会促使学生产生和提出尽可能多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来作出回答,并显示创造性思维的成果。

(四)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为达到某一目标,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的西瓜,若切开观察,可见其凹侧部分的种子发育不良,原因是什么?若按常规,从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方面分析,将一无所获。若反过来思考:西瓜(果实发育生长素发育着的种子)。学生猛然醒悟到原因是种子发育不良。

(五)进行连续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有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例如在讲“生物与环境”时,当说到雌蛾周围总有一群雄蛾追逐时,这时同学们就想到一定是雌蛾体内释放了性激素所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时代的需要,教学中要全面灵活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小英.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生物学教学,2007(8).

[2]李红舟.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 (6 ).

[3]高志恒.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城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