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

时间:2023-10-24 11:00:10

导语:在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生活情境;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14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92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的知识讲授者,而是融入到了学生中,和他们共同探究地理教材中的知识,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参与下,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把教师当成了自己学习的榜样,通过努力探究和深入思考来提高自己的地理综合素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较高的效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在探究教材内容时,能从图片和地图中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促进他们探究效率的提高。

一、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对这些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在缺乏思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的都是死知识,他们不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地理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地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能灵活地调取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时,教师的指导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的点拨和启发能拓宽他们的思路,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使地理教学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下高效进行。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和生活相联系,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分析地理知识,探究地理现象,能有效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把理论知识和生活相结合,能拉近学生和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摆脱了学习死知识的被动学习状态,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通过思考和探究来促进他们地理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地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经常发生地震区域的地质情况,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同时,还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世界各地与我国地震地带相似地质情况的区域。通过引导和拓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他们通过探究,深刻地掌握了地震发生的原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课堂知识容量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丰富的知识,涉及天文、地理、人文、景观等。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仅仅靠他们的自主探究很难实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把这些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转化成直观的影像,在让学生探究过程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教师要灵活地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素材,通过精心设计,把这些内容集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图片、视频等内容,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让他们跟随多媒体的引导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多媒体具有知识再现的功能,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重复播放,使学生有效掌握这些内容,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分析。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他们根据新知识来调取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探究、分析、运用知识、理解、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地理综合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再是被动的记忆,而是进行主动思考和分析,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逐步深入的思考,通过思维的深入和发散,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问题引导下的探究学习方式中,学生不仅能有效掌握这些知识,还能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自主意识;培养研究

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固守陈旧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学环节都是按照直接灌输的方式开展,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活跃程度明显低下,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影响了地理教学整体成效的提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地理教学也应当秉承这一理念,立足课堂强化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打造素质化的地理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笔者多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一、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当“前延阵地”

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对课前预习环节不够重视,这是教学的一大误区。课前预习环节既是要求学生提前熟悉教材、解决常规难点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教学中注重这一方面的要求,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要求学生在地理新课程学习之前开展必要的预习,逐步形成习惯并坚持下去。其次,笔者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提出了明确目标,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前,要求学生从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上搜集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与自然灾害形成之间关系等方面的信息,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资料,课堂上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进行,既能够获得详实的学习资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力。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当“优化载体”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应当为学生创设与此相对应的学习载体,让学生在这样的载体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依靠自己的深入思考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来实现学习目标任务。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载体进行了优化设置,将班级学生按照6-8人一组的规模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小组,小组的成员之中涵盖了优秀生、中等生与学困生,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实现了均衡分布。在每个小组里面都安排一名地理学习较好、思维敏捷的学生总牵头,组织本小组学生开展深入思考以及相互研究分析活动。这样的学习载体打破了学生单打独斗的地理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活跃起来,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开动脑筋、深入思考问题,并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分析研究,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对学生地理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三、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当“设置线索”

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应当发挥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作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到正确的方向与轨道之中,为教学目标任务的圆满实现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针对教学目标任务进行了提炼,以一组探究题或者思考题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作为驱动任务交给学生去自主合作完成。如教学《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时,笔者专门设置了一组探究题:“产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怎样?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为何明显加快?二战后人口“爆炸性”增长原因是什么?人口增长模式由哪些指标构成?四个人口增长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有何特点?是何成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有何异同?这样的增长带来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在这样一组探究题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具有了明确的线索,整个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能够有序开展,对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当“互动促进”

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与地位,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兼顾学生的自主地位,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与机会,这一过程中还应当体现教师启发引导作用的促进功能,以师生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与自主能力的提高。首先,在学生对照思考题进行独立思考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深入到学生之中检查学生的学习开展情况,重点了解学生在小组自主学习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给予技巧与思维方式的点拨,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深入性,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还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开展交流与辩论活动,每一个小组都需要在全班汇报学习的成果,学生之间不同的观点还要进一步探究与辨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好“主持人”的作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细致的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充当“裁判员”,以师生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深入进行。

五、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当“换位体验”

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自主意识培养,除了在课堂教学环节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合作研究的平台之外,教师还应当另辟蹊径,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自己是如何理解地理知识点、解决学习难点的,以及介绍自己是如何学好地理的,重点交流自己在地理学习方面的经验技巧,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共享。这一新颖的方式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积极作用,活跃了地理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以及综合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性的地理课堂上开展学习活动,既能够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同时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自主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功能。

第3篇

[关键词]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27

一、地理高考试题的研究背景

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试题质量高,特色鲜明。文综新课标全国卷首次出现在2010年高考中,当年有6个省份采用该卷,到2016年高考已增加到25个省份。2016年高考中,广东、安徽、河北、河南、山西、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山东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Ⅰ,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Ⅱ,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Ⅲ。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使用的省份多,影响力大,因此研究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2016年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统计

(一)地理试题题型与分值

从试卷题型结构来看,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选择题(第Ⅰ卷)和非选择题(第Ⅱ卷)。其中,第Ⅰ卷的1-11题为地理选择题,满分44分;第Ⅱ卷的36-37题为主观题,其中一题24分,另一题22分,两题分值总计46分;第Ⅱ卷还有地理选考题3题,每题10分,选做1题。地理试题满分总计为100分。2016年3套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的题号、题型和分值基本一致,结构相同。

(二)地理试题考查知识统计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考查的内容有以下几部分:高中地理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的《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同时还涉及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从高考卷可看出,高考对地理知识的考核内容丰富,涵盖范围较广。笔者利用表格的形式(表1-表3),对2016年的三份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进行了总结归纳,从题型、题号、试题形式、考查的知识点等角度入手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归纳。

三、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特点

根据以上对试题考查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可以看出试题重点考查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与区域地理联系紧密,同时考查注重多个地理要素的结合,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具体特点如下:

(一)注重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重点考查的地理主干知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等值线;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③地理空间定位;④工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⑤区域可持续发展;⑥社会热点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每套试卷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

(二)图表众多,信息丰富

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近年来,在新课标卷中,常见的图表类型有等高线图、统计图、经纬线图。要求考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和分析。

(三)高考命题的立意已经由重视知识的考查向重视学习能力的考查转变

地理试题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迁移应用的能力。能力立意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高考中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侧重其对地理问题的认识、分析、判断、评价、论证的水平。

四、基于试题分析的教学建议

(一)夯实基础,抓主干知识

虽然高考逐渐从重地理知识考查转向重地理思维能力考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地理知识基础不扎实,想提高能力是不可能的。这要求我们高中地理教师注重教材知识,重视基本原理、规律的教学。

(二)加强读图训练,增强读图能力

地理图表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是高考题的信息载体,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地理素养的基础,也是高考重点考说募寄苤一。我们在复习时要加强读图训练,提高学生对各种地理图表的判断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去绘制地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宏观的学习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性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教学的基础要求是培养学生获取和解释信息、传递和使用知识、描述和解释事物、展示和讨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周顺彬,胡伟英,施美彬,等.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四省区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及对高中教学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71012.

[3]王公月.例谈高考地理选修试题的命题特点与复习策略――以2010年和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2).

第4篇

一、夯实地理“双基”与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应同步进行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必须先具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只有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知识,才能形成学科技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才可能实现。“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是培养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如何获取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呢?如果采用与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则可达到“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之效果。对地理概念的学习要运用分析比较方法,辨析学习易混淆的概念;要学会抓关键词对概念加以剖析,掌握其内涵。对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要理清知识体系,类比地理规律;针对学生的认知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纲要信号图示,展示知识体系;运用范例解析归纳,促进融会贯通;应用因果关系推理,认识本质属性。多数文科生的地理基本技能比较差,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对学生加以训练,尽量运用逻辑推理、地理图像分析等方法让其理解透彻。可见,在夯实地理“双基”的过程中渗透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的地理知识?万寿塔与地理知识能有什么关系,可能是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浸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这个原因本身又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可以联系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三、以地理图表为载体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高考试题中,它是试题的理想切人口,同时也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在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逐步理解地图上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内在关系和相互联系,由看懂地图到熟悉地图(在头脑中形成地图表象),由熟悉地图到能分析、运用地图,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这一过程对于地理形象思维和地理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十分重要。因为地图本身是形象的,而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各种地理事物的抽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通过阅读地图归纳区域地理特征,概括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发展地理形象思维,又有利于发展地理逻辑思维。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教学材料,特别是各种地理图表,精心设计出一些针对学生认知实际且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图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四、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有关区域地理考试题型涉及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和地理原理规律的考查,如降水量分布的影响因素;某个或某些重点要素考查,如气温、降水、水文、水系特征的考查;理解原理和规律,运用地理相关的事实和材料,简明推导和定性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考查。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对分析理解区域特征、地理分布、地理变化、地理成因、区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等,分析区域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高考常用手法)、区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发展方向等加强训练。关于区域地理的复习以抓住某个典型案例进行特征、成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下面归纳出一些复习模型便于学生复习。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87-02

素质教育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适时指引学生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变换不同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熟练掌握更加丰富的地理知识。

1.把学生放在重要地位,不断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放在学习的重要位置,教师的任务就是适当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其学会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采用能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高效地掌握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好习惯,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使学习在有依据、有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也满足不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应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到全球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形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枯燥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对地理知识不感兴趣,不能主动进行探究和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还要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地理创新教学开创了新的局面,为地理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多媒体构建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结合多种感官对知识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他们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在主动获得知识的途径中,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中高效进行。

3.通过认真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要想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在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有用的信息,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以此来加深知识的理解。阅读水平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对他们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习惯不同,在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合的指导策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获得较大的收获,通过总结和思考来强化阅读效果。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具有较大的区别,在地理教材中不仅包括大量的知识点,还包括很多地图。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阅读地理教学中的文字,还要让他们学会阅读地图,牡赝贾谢袢〉乩硇畔。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在探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4.结合

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知识也不例外,教师需要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教师还应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究和发展地理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结合地理知识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生活和教学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的居民做饭都要用高压锅,原因就是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米),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不到100℃就沸腾了,所以,要将饭煮熟就必须用高压锅。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地理教学,能拉近学生和地理学科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奥秘,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不断增加他们的地理知识积累量,让他们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感受,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促进他们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教师首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了解、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还应该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第6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活动单导学”是如皋地区适应新课改,实现新理念,创新新模式的典型。“活动单导学”所倡导的“活动”不再把课程仅仅视为“学科”“知识”或“教材”,而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基于“活动单导学”,研究了高中地理新授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几种典型课型。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地理;课型研究

新课程改革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应运而生,其是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小学老师不仅要做伯乐,更要做园丁。”园丁的责任是让每一朵花儿都能最美丽地绽放。实施“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努力构建一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的教学方式。

基于“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施和笔者任教经历,谈以下几种常见的高中地理课型设计:

一、新授课

1.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教师课前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引人入胜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活动导学、问题探究

每一个新知识点都通过“活动”形式呈现,主要有材料阅读、视频或动画演示、动手实验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设计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索新知。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圈出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

3.合作交流、质疑解惑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放到学习小组中进行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合作解决疑难。教师可以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然后学生通过板演、问答、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做到“三讲三不讲”:讲疑惑点、重难点和学法;学生已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小组合作能解决的不讲。

4.反馈检测、巩固提升

学生完成老师设计的与所学相关的基础题、中档题和拓展题并进行展示。教师巡回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注重方法提点,并适当进行拓展延伸,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同时注重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真正让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二、复习课

1.目标呈现、回顾旧知

呈现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回顾课本内容要点,明确复习重点。通过填空、过程图、原理图的形式呈现复习要点,学生自主搜索头脑中已存知识,充分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

2.合作交流、查漏补缺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回顾的成果,通过小组讨论完善基础知识,小组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感到疑惑的问题,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提出。教师针对小组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重点进行讲解,通过讨论、争辩,深化重点、克服难点、消除疑点。好的课堂是需要不断纠偏的课堂。

3.点拨提升、构建体系

针对本节重点、难点,教师为学生出示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剖析,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中的失误,反思内化所学知识,提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反馈,澄清学生思维误区,扫除认识上的疑点和盲点。学生针对检测反馈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让零碎的知识点成为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三、试卷讲评课

1.展示学情、明确任务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反馈练习的完成情况,做到分层说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典型问题和出错较为集中的问题列出清单,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做到目标明确。

2.自主纠错、合作析疑

引导学生对照答案独立分析错题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错误,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巡视,适时参与讨论。

3.问题展示、点拨诱导

对较为集中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展示。教师做到共性问题重点讲、典型试题变式讲、综合试题拓展讲。引导学生找清理解误区、思维障碍点。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将相关知识、原理和规律、方法等进行回顾和梳理。

4.举一反三、提升思维

从出题意图、材料选取、设问方向等方面进行剖析,变换题目条件,改变问题角度,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训练,以达到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的目的。适当呈现典型习题,进行补偿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学生认真进行练后反思,梳理错题原因、解题思路等,并写入错题集以便回顾。好的课堂是不断走向深度学习的课堂。

第7篇

一、科学设计教学方案,为打造素质化课堂奠定基础

科学的教学方案是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环节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提升设计的有效性。首先要体现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体现空间性与区域性、综合性,将教学活动放在区域背景下进行设计,并将教学内容综合起来统筹兼顾。如在教学“气候”的时候应当综合地形与洋流等内容,教学“植被”时要综合水文、地形以及气候等内容,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当紧扣主干,进行延伸与拓展,充实教学信息,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例如在教学农业地域内容时,应当以农业地域分布区为线索,融合生产特点、区位优势、改进措施等要素组织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提升知识的框架效果,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再次,在教学流程设计中应当按照逐层深入的顺序,贴近学生认知基础与现状,体现学生的参与效果,注意兼顾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能力,设计更加体现互动和兼容的教学流程。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用,为打造素质化课堂提供保障

高中地理学科涉及知识面较广,许多知识点抽象性较强,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可以为地理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笔者在地理教学中,从两个方面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一方面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补充丰富的信息,让地理教学课堂信息量更大。另一方面是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内容以形象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自然界水循环以及大规模海水运动等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顺序与步骤,对海水运动的方式方法、流向等方面也能够形象直观地进行理解,帮助学生成功地突破学习难点,以这样的方式降低了地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对学生的吸引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为打造素质化课堂提速增效

地理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相互之间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提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课堂中,教师先启发引导再讲解,学生先深入思考再讨论。多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相互进行讨论,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向和角度。教师在学生自主开展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要择机进行启发引导,对重点和疑难之处要开展技巧与方法的点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提高重难点突破效果。另外,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还要注重掌控好课堂的氛围,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增加积极的情感。教师还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与状态,从表情、言语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判断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与重难点,动态掌控教学。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为打造素质化课堂增添动力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首先,笔者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凡是新授地理知识前学生都要进行针对性的预习活动,自己尝试寻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对照思考题进行分析研究,保证课堂学习的高效性。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预习成果交流,互通有无,完善和补充学习内容。其次是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这样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难点突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照目标要求开展学习活动,对照思考题进行小组研究分析活动,最后还要进行讨论交流,以及开展学习成果的评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同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另外,笔者还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专题研究或者讨论活动,针对教材难点内容以及学生观点不一致的方面,让学生通过研讨和辩论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五、注重联系实践,为打造素质化课堂拓展空间

第8篇

【关键词】乡土资源 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30-03

教育部于2014年3月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诠释了深化发展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出要将“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可见,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课程改革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由此,如何调整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问题,成为广大中学地理教师重点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中学地理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课程资源的“原始土壤”,蕴藏着大量的教学资源。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本文将依托地理课堂教学,基于桂林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探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乡土资源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而“地理核心素养”又是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学习者通过地理学习后获得的较为稳定且更能影响学习者适应时展、未来社会生活以及学习者终身发展的一种品质。林培英老师基于对高中地理学科属性的共识,认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可以确定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本文将围绕这四方面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

(二)乡土资源在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所谓乡土地理内容,包括本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人们生产生活等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乡土地理资源具有感知性、原创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这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大致相符。此外,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和透彻地掌握地理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总结归纳、自我认识等多种能力,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家乡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建设家乡的热情,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热情和地理素养。

二、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运用乡土案例,培养人地协调观

人地关系即有关人类及其各种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湘教版地理必修 Ⅱ 中的“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以桂林市的城市化过程为案例载体,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对“人地协调观”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方式进行探讨(见表 1)。

【案例分析】本节课中运用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并能够使土地理案例和教学案例融会贯通,着重强调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设计的意图为:(1)利用桂林市不同时期的城市化资料进行对比,探讨分析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对家乡的热爱。(2)利用鲁山水泥厂、苏桥电厂、桂林市交通、居住和就业状况等案例分析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弊端,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产生对家乡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同时,利用临桂新区和桂林到永福的交通方式变化的案例,使学生看到城市化发展的两面性,培养学生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意识。(3)结合教材中昆明市城市化案例,探讨桂林市存在问题的改善措施,促使W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的责任感。

(二)使用乡土图表,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综合思维是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视角去分析、归纳和判断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剖析地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从而获得相关结论的思维方法。地理图表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兼容性强等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类地理图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用图技能,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I 中“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课,运用大量地理图文并结合乡土资源,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见表 2)。

【案例分析】本节课运用大量地理图文资料,并使用乡土地理资源,从身边的地理事物入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本设计的意图为:(1)读桂林市乡村、城市聚落图掌握聚落的概念和分类,利用图片的直观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2)运用案例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将教材中阅读材料“半坡村落”换成“桂林史前洞穴聚落”,增进学生对家乡发展的了解。(4)以“桂林市”为例作为扩展探究,使学生在熟悉的地理环境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三)构建区域认知结构,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赋予了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显著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根本。我们可以从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特征的角度出发,去构建综合分析区域特征、区域地理差异、区域开放性等认知结构。此外,区域认知可下设“区域描述”“空间理解”“地方感”等不同层次水平的二级指标。因此,基于乡土地理资源开发利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好的感知度,能更全面地进行环境感知描述,理解区域内事物或现象的区别和联系,易于激发学生地方归属感。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区域发展差异”中的“南方与北方”部分内容,就可以通过构建区域认知结构,结合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列表对比的形式对南方(以桂林市为例)和北方(以哈尔滨为例)的自然、经济等方面的优势、限制、面临问题进行比较分析(见表 3)。

【案例分析】本环节采取以小见大的形式,利用乡土案例帮助学生顺利地通过最近发展区,并扩大最近发展区,实现知识迁移。(1)让学生从总体上分析哈尔滨市与桂林市这两座不同城市所代表的区域各自的自然和经济发展特征,构建综合分析区域特征的认知结构,体现整体性思想。(2)对比两个区域的特征,提高学生对区域差异性的认识,培养学生问题分析、知识迁移的能力。(3)分析南北方的优劣势及其发展方向,让学生体验区域评价和规划,进一步认识到区域间的联系性,并懂得区域间只有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地理实践力

实践性是地理课程的显著特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实践活动,能够使课程内容更丰富,使探索空间扩大化,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学习后,可以设计对桂林市猫儿山的野外考察实践活动(见表 4)。

【案例分析】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1)积极开发身边的地理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体验式的学习平台,通过让学生进行野外考察,让学生参与、动手、观察、记录、思考、分析、发现、总结,全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主动、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通过实践探究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能,加强团队合作,加深实践体验。(3)理论到实践的知识迁移和运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Y语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扩大了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空间。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应加强乡土地理资源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两者间相互作用的效果,提出更多的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地理素养教育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2]鲍涵,崔天顺,赵爽,李小敏.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桂林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6)

[3]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连彬.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

第9篇

【关键词】应用;地理教学;《地理地图册》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87-02

宋代学者郑樵在《通志》中有言:“图成经,书成纬;一经一纬,错综而成文。古之学者,左图右书,不可偏废。”读史要辅以历史图册,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图文结合更是开展地理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的教学使用现状概析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都会向学生说明地理图像的重要性。从现行中学地理教材看,其中穿插了大量如示意图、统计图、地形图、景观图等各类图像,且图文信息转换题在近几年各省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升,从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等认知层面上考查学生的地理分析综合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必须用地理图像辅助教学。但在现今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在区域地理知识讲解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地图册的使用,而地理必修课的教学中,大多数的地理教师偏向精心研究课本中的文字、图片,却很少使用高中《地理地图册》并深入挖掘地图册中相关图像的信息,且由于近年来多媒体在学校的普遍应用,《地理地图册》更是被搁置一旁,淡出地理课堂。所以,如何运用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实施有效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是地理教师必须加强研究的课题。

二、运用高中地理必修地图册的必要性分析

1.地理必修地图册的特点与优点。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为例作探究,该地图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结构上看,大体分为:序图、图册主体内容、附录三大部分组成,整体编排规范、系统;二是从内容上看,图册内容与教材密切配合、互为补充,是课本知识的深入和延伸。图册对教材内容从多个角度、以多种形式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补充和延伸,编排上也与教科书严格一致,便于学生同步使用。三是从图像上看,图册图像系统完整、类型多样,采用了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多种图像类型相互配合的形式,共同表达地理内容。四是从文字说明上看,图册针对有些图像适当做了文字说明,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读懂图像所阐明的地理要素及对图像的理解。总体上看,高中《地理地图册》设计了大量可视性强且生动形象的图片,旨在使课文深奥的知识浅显化、隐性的道理直观化、抽象的经验形象化,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程标准的呼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之一是“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理地图册》指导学生解读图表材料,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帮助他们获取地理有效信息,达到培养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目的。

3.地理学科特点要求利用地理必修地图册。地理是一门集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的学科,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要具备比较强的思维能力。这种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还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如分析与综合、概括与归纳、分类与比较等能力的培养。而这类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图像系统进行表达说明,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才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每一课中的地理图像比较独立,缺乏课与课之间的地理图像信息内容的连贯性,直接导致很多教师在课文讲解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借助地理图像解说地理原理上没有足够重视。即使是有部分教师结合教材中地理图像或是利用其他地理图像的辅助工具来进行教学,但缺乏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地理图片中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不能发挥地理图像在教学中应起到的作用。

三、地理必修教学中运用地图册进行有效教学的应用实践及建议

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在教学中如果只靠教材的有限图片及文字材料,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掌握,而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是专门为地理教学而设计、编绘的一类教学地图,同时考虑到地理学科特点,将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如何对地理必修地图册合理科学使用,就需要地理教师适时、适当地结合对地图册所示的图像类型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学会“按图索骥”,达到所设想的教学效果。

1.应用实践案例。案例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主,必修一教材主要引导学生从初中了解的自然地理要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探究其规律及成因的理性认识,属于高中地理较难的知识模块,必然要求地理教师按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运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文资料进行教学,使学生更易掌握自然地理要素的规律及成因,达到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思维能力的目的。下面是笔者在地理必修一教学中利用地理地图册辅助地理教学的实践案例。通过以下几种应用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地理分布成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中对有关季风环流的知识,教材中的图片只是对比呈现东亚地区的冬夏季盛行风向的变化,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季风环流对大陆东岸地区气候的影响,但对大陆西岸为什么没有形成季风气候却不能形象说明,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季风气候分布上的理解,单纯靠语言引导效果不好,关键得靠地图进行形象讲解。必修地理地图册中第20页,根据此部分知识呈现的是更为完整的“世界1月海平面气压和风”“世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分布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这两幅图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引领学生看地图:“亚欧大陆西岸为什么没有形成季风气候?东亚季风气候为什么最为典型……”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仔细阅读地图可以很快得出结论:从气压分层设色上看,亚欧大陆上的冬季形成的冷高压和夏季形成的热低压都比其他大陆上形成的冬夏气压中心更为强劲,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从风向分析,冬季亚欧大陆西岸的盛行西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对比从大陆冷高压流出的吹向海洋的风,盛行风向更为强劲。就这样,通过地图,可以深化学生对季风气候分布上的认知,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影响风力大小因素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

(2)提供材料情境,化地理抽象为具体。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影响中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知识。教材以景观图辅以文字来阐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如教材P8 图1.7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中第三幅提供的是煤炭图片,辅以“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的文字说明。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抽象的认知,教师应该结合必修地理地图册P8中的“煤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示意图讲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农村沼气是怎么形成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学生更易消化吸收。

(3)巧用图像类型,注重地理能力培养。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中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需要学生把握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于此部分内容,教材呈现的是简单的文字说明及在二分二至日光照侧视图中显示不同节气同一纬度昼长数值,以读图思考形式引导学生从数值中看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大部分教师讲解此部分知识会结合动画演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在课堂上结合动画讲解形象生动,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使用地理必修地图册,对此部分内容的讲解,地理地图册呈现太阳光照示意图,不同节气、不同形式呈现昼夜半球分布情况,利用不同光照图形判读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对加强学生图形转换方面的认知、掌握一定的读图、绘图技能起到一定作用。

(4)提供活动平台,培养自主学习。普通高中《地理地图册》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很强,图文并茂,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实践提供了理想手段。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内容,教师可以概括说明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模式,引导学生根据地理地图册提供的图文情境自主学习、归纳,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列举其他体现要素间联系的案例,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形成,同时使学生学会了信息的处理,思想的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有效利用地理地图册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图像技能,有效利用必修地图册中的各类地理图像。即教师要适当让学生接触多样图像,掌握其判读方法,指导学生在充分提取地理地图表面信息的同时,引导他们进行综合概括,从而进一步认识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多样性和针对性的图片进行适时、适量地运用,配合地理教学。地图册内容丰富,图片类型齐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地图配合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讲解,确保一堂课既连贯又不显得冗繁复杂。

第三,将地理地图册应用于各个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跟读、课余复习。地图册被称为“第二教科书”,图文并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配合使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地理地图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价值情感的学习方式之一。地理教师应该科学合理、有效利用,从而达到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薛松松.挖掘图文信息拓展教学功能――谈地图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