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

时间:2023-10-25 10:56:32

导语:在国土资源数据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国土资源 空间数据 集成建库 运行机制

1 引言

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所涉及的空间数据丰富、品种繁多、数据量大,可以说,一个城市最主要、最基础的空间数据来源于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我国规划国土主管部门一般下设分局、勘测院、规划院、信息中心和土地中心等单位和部门。基础地理数据一般由测绘院生产,规划设计数据由规划院生产,规划国土审批信息产生于局、分局业务管理审批活动中。由于机构设置、行业管理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各种空间数据的数字化程度、数据生产和管理模式以及标准化程度不同。如何将这些分布在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集成,建立完善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保障数据及时、动态更新,为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武汉市规划国土局十分重视信息的数字化、集成和应用,1993年就开始了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字化建库,随后又开始了规划设计成果的数字化,2000年开展了“十大数据库”建设工作,由局信息中心对分布在勘测院、规划院的各种基础地理信息、规划设计信息和各种管理审批图形信息进行数字化和集成建库,同时,将集成建库数据应用于测绘生产、规划设计和管理审批活动中。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信息的集成和共享逐步地扩大、深化并取得成效。

2 数据集成的组织与应用模式

规划国土管理部门一般设有信息中心,负责部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规划设计、城市勘测一般由下属的规划设计院、勘测院负责。鉴于这种管理体制以及实际生产和管理的实际,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空间数据集成的组织与应用模式主要有3种模式。

2.1 集中建库管理,集中更新维护

该模式的主要思路是由数据集成工作由局信息中心负责统一建设和管理,各数据生产部门负责提供原始数据及有关信息,数据集成应用系统从一个系统中读取数据,采用高速进行应用。

这种模式下,局信息中心的工作量较大,适合于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以及各部门不平衡的城市。

2.2 集中建库管理,分工更新维护

第2篇

关键词:SuperMap,数据管理,数据安全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量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到社会的观察、感知、计算、仿真、模拟、传播等设施和活动产生了大量的科普数据,形成被称为“海量数据”的新的科学基础设施。数据成果不再不仅仅是社会生产的结果,而是变成社会生产的基础,数据成果贯穿于社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对数据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能大大地减少相关的社会生产成本,而且能有效地提高社会生产的效率,还能保证社会生产过程的可回溯性和可验证性[1]。

测绘成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是国家基础建设及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管理好测绘成果资料使其接收、存储、供应更加规范、高效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SuperMap

SuperMap公司是亚洲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企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究、开发、推广和服务。依托中国科学院强大的科研实力,超图软件立足技术创新,研制了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perMap GIS,形成了全系列GIS软件产品。

SuperMap GIS软件应用系统,主要专注于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和公众服务、房产管理、统计、军事与公安等领域的GIS应用系统开发,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开发其它领域的应用系统。可以直接为最终用户开发GIS应用系统,也可以与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合作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

SuperMap软件数据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地形图、遥感图像、电子地图、综合空间数据库、各种数据格式转换等等数据管理功能服务。

2 数据管理系统原则

(1)标准化与规范化原则

为了确保系统的基础性,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共享应用,SuperMap测绘数据管理的实施首先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共同遵守的规范,使数据资源能为数据所属的测绘单位所接受和使用。为此,在本文中,对于SuperMap测绘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将遵从国家、行业以及针对本项目制定的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标准规范体系。

(2)易用性与完整性原则

SuperMap测绘数据管理系统应尽可能易用,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在充分考虑用户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操作习惯的前提下,设计出尽可能简洁明了的系统界面,业务处理应简单易行[2]。

同时,在追求易用性的基础上,也要充分满足业务处理的需求,在应用上是完整的,不能因为仅仅追求易用而舍弃必要的业务处理过程。应用系统应能够全面地实现所有的业务处理功能。

(3)统一化与一体化原则

统一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SuperMap测绘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应该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二是整个系统建设应该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开发。

一体化原则是所开发出的系统应该是一体化集成的,包括一体化的数据存储、一体化的系统访问以及一体化业务处理等等。

(4)安全性与稳定性原则

安全性是系统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SuperMap测绘数据管理系统中设计到各种保密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信息,在安全性方面要求更为严格。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破坏,本系统安全性首要的是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权限,保证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窃取和破坏;二是系统操作安全可靠:系统同时应该具备安全权限,不让非法用户操作系统;同时要具备足够容错能力,以保证合法用户操作时不至于引起系统出错,充分保证系统数据的逻辑准确性。稳定性是保证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条件。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通过严格系统测试手段,将系统问题降到最低,同时需要充分考虑软硬件的容错容灾,保障系统在出现问题和故障时能够及时实现系统和数据恢复。

(5)整体性与渐进性原则

在SuperMap测绘数据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要根据现有的条件,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按照系统的主要工作内容,先作好总体规划和设计,搭建好整体框架,然后有计划进行分期建设,逐步进行扩展,最终形成综合的测绘数据管理系统[3]。

3 核心流程图

SuperMap测绘数据管理系统核心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图1 SuperMap测绘数据管理系统核心流程图

4 数据管理应用

4.1 多级管理

通常,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处理以及协同办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互操作方式,一种是数据交换方式。其中互操作目前限定于同构的软件环境和数据环境下,即相同的软件平台和相同的数据结构,不同级的系统需要在统一的技术方式下进行设计和开发。当然,在不同的软件平台和数据结构下实现互操作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WebService),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互操作的标准和规范;数据交换方式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中间的信息交换系统实现异构、异地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采用数据交换方式从实时性、易用性等方面要比采用互操作方式差一些,但是,这种方式在安全性、稳定性、可移植性、标准化等方面要好一些。数据交换方式的重点是标准体系的建设,主要指的是数据交换的标准体系。

SuperMap测绘数据管理系统除管理基本的农村二调数据、城镇地籍、农村宅基地、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勘测定界、地形数据库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数据的直接引用,实现一系列的相关功能。例如:通过影像数据与矢量数据的叠加,可以在城镇地籍图基础上增加影像图,增强对比浏览的效果,作为日常审批业务参考的底图。

通过基准地价数据库的引入,可以自动根据宗地的位置、用途获取每宗地在其对应用途的地价区域内的基准地价等,实现宗地图的直观、人性化管理。

4.2 一体化管理

从狭义上讲,国土资源空间数据指与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有关的图形数据,如基础地形、地籍、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矿产资源、地质灾害、海洋资源等等。从广义上讲,国土资源空间数据涉及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所有图形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业务处理数据,如土地登记数据、建设用地数据、土地交易数据、矿业权管理数据、空间数据元数据、办公办文数据等等。

国土资源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就是在GIS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的多元性特点,将不同类型、不同格式、不同内容、不同尺度、不同时间以及多维的空间数据综合在统一的空间数据库中管理,并满足各种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应用的需求。国土资源一体化空间数据库包括:(1)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实现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2)实现不同数据格式、不同服务器、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3)将不同尺度的空间数据综合在一起管理,实现不同投影(分带)坐标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4)采用历史数据库技术,实现不同时期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的综合管理;

4.3 数据库安全

数据库成果在计算机中都是以数据库关系表的方式来表示和存贮。数据库的安全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安全之上,在网络化的土地利用生产体系中,数据可以分布在不同机器上,也可以集中到文件服务器或数据服务器中,前者要求分布式数据库,后者要求若干客户端/服务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特点是使数据具有独立性,并且提供对完整性支持的并发控制、访问权限控制、数据的安全恢复等。

存取控制实为授权机制,是数据库安全的关键。对于何范围内的数据,在何条件下,规定准许可进行何种操作。用户在调用具体的模块时,要输入户名和密码或口令,每个模块均有其授权的用户。每种数据也定义了用产权限表,只有指定的用户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用户权限是由数据库管理员来设定的。

对于数据库的操作可分为:拥有、只读、只写、读写、删除、增长率等。一般这种权限是在表一级上定义的,通过对视图(View)的授权也可以对表的列定义访问权限。数据库的用户也是分组、分级的,数据库管理员拥有全部特权,数据拥有者次之,数据查询又均低一等。

基础空间数据在存取控制上又有其专门特征。数据控制的可以是基于空间范围的,也可以是要素类的。有些区域对某些用户是开放的,对其他用户关闭;而有些要素只对某些用户是开放的。因此其存取控制可用一个三元组的表来表示,即(范围,要素,权限)。该表只有数据库管理员DBA才能访问修改。

5小 结

广西国土测绘数据的管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也面临着重大变革与发展,只有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广西国土测绘数据管理系统,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 连翔.基于GIS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科技资讯,2010(14):23-24.

第3篇

关键词:GIS;ArcSDE;Oracle;国土资源数据库

1 背景及意义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总理强调指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应用价值高,要充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为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支撑,为民政、建设、水利、农业、统计等部门提供调查成果的共享和应用,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此,国家于2008年在全国启动了“一张图”工程,2009年全面推开。

“一张图”综合数据库平台是指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92号)要求,建立“一张图”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在全面、快速和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业务信息,将遥感影像和监测信息集成化系统管理,准确记录资源开发利用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批、供、用、补、查”的全面监管,推进资源监管方式的改革,提高国土资源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的功能最终体现在应用与服务上,如:提供全国土地、矿产等资源状况的查询、浏览;为土地等行政审批过程的应用程序提供数据服务;为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和社会需求提供数据下载等多元化信息服务。另外,还有技术上的服务方式,如:图片快速浏览、数据查询浏览与展示、数据调用接口、数据分发与产品定制服务等。而这些服务内容的实现都是基于对不同类型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工具——国土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在上述背景下,论文从当前国土管理部门管理及宏观决策的需求出发,对GIS支持下的国土资源数据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

2 国土资源数据库总体框架

图1 国土资源数据库总体框架

国土资源数据库是集测绘技术、土地信息与管理、网络信息技术、GIS数据处理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与一体的综合型系统工程,是在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测绘信息数据库、土地信息数据库等为基础,结合GIS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设计原理等,构建出可动态更新数据的综合性国土资源数据库。

3 关键技术

3.1 空间海量数据管理技术

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涉及到的数据量巨大,并且数据量还将随着数据更新将不断增长。为此,需要研究海量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关键技术,采取有效策略和方法,对数据物理存储、数据索引、数据压缩、空间数据引擎、数据提取、数据缓存以及显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优化创新,提高海量空间数据的查询、浏览和调用速度。论文选用ArcSDE、Oracle来实现空间海量数据的管理。

3.2 海量数据浏览展示技术

国土资源数据量的持续增大使如何快速浏览图形数据成为当前“一张图”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该情况,采取使用图片切片和高速缓存技术来达到快速浏览全省图形数据的目的,即预先对海量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是瓦片金字塔:图像切割并建立索引),同时结合高速缓存技术(利用静态图片快速提供地图),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响应速度。其操作时可按经纬度方式显示全省数据,实现数据的快速浏览、查看。

3.3 对外数据服务技术

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需要对外提供各种各样的数据服务,良好的服务模式,可以保障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对外服务的高质量、通过性。基于上述考虑,本方案在WEB通用服务关键技术上选用Web Service作为主要服务模式。Web Service是一个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新平台,它定义了应用程序如何在Web上实现互操作性。用任何的语言,在任何平台上写Web Service,只要通过Web Service标准就可以对这些服务进行查询和访问,形成一个开放的共享体系,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1]。

3.4 GIS与WebGIS技术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GIS系统以其丰富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及属性管理功能,逐步成为Internet或Intranet的一个重要内容,促使WebGIS成为GIS目前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GIS系统与网络技术各自优势,利用Internet在Web上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的功能,形成一个网络化的地理空间集成平台,已经成为GIS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2]。

与传统的GIS相比,Web GIS具有以下特点:访问范围更大;平台之间相互独立;系统成本大大降低;用户操作程序简化。

3.5 多源异构数据整合技术

国土资源数据的多源、异构、多态和海量等特征表明了数据高度的复杂性,由此决定了数据的整合与整理是一项巨大、艰巨而又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制定统一的数据整合、整理以及数据建库的标准规范前提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资源监管、宏观调控和辅助决策等的需求,确定国土资源数据库所需的数据内容和整理工作内容。从数据来源、业务内容、空间参数、存储格式、数学基础、标准化程度、数据规模、存储介质、应用需求、工作程度、数据更新等方面调研分析各类数据源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开发有关数据整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标准化处理,数据项补充、数据格式转换、坐标转换、拓扑重建、数据入库、构建数据索引等工作。

4 核心数据库设计

4.1 设计思路

通常将系统数据库中需管理与维护的数据分为两类,即:空间数据和非空间属性数据。

空间数据是指具有公共地理定位基础的数据,主要分为两类:基础空间数据和业务型空间数据,二者联系紧密,基础空间数据是系统的空间定位核心,业务型空间数据在不同的专题应用中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是专题信息管理的基础,是子系统专题的核心。

非空间属性数据是实现系统各项基本功能的必要基础,按数据性质分类,包括表格型数据与多媒体数据等;按逻辑结构分类,包括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是指以表格形式表达的具有一定结构并可划出固定基本组成要素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主要是指文档或多媒体数据,是不能划分出固定基本要素的无明显结构的数据。

在Oracle9i + ArcSDE系统应用框架下,国土资源数据库的组织逻辑如下:

1)Oracle系统管理表空间主要有System 表空间、Users表空间等,负责基本数据管理功能的数据库基本逻辑单位结构;

2)SDE表空间用来完成空间数据的索引管理。SDE表空间可根据系统需要,建立包括数据管理等表内容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并将该信息保存到SDE表空间中;

3)空间图形信息表空间:建立专门的空间数据存储表空间存储空间图形数据,主要是为减少数据检索等操作,提高系统性能;

4)非空间业务属性数据表空间:主要用来管理和记录各种专题应用的空间数据信息,与空间图形相关时可以和图形数据建立对应关系,对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进行关联。

4.2 数据库逻辑结构

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逻辑结构划分成5个层次:总库、逻辑分库、子库、逻辑层、物理层。以分库存储基础地理数据库、耕地数据库、矿产资源数据库、地质灾害数据库、土地资源管理数据库等,以要素数据集、栅格目录作为逻辑层,实现对各类数据物理层的存储。

4.3 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

在数据建库前,需要为各数据库分配用户和存储空间。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创建包括数据库表空间创建、数据文件创建和用户创建。由于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涉及的数据量巨大,数据种类多,各数据库图层数量也较多。

4.4 元数据库设计

(1)数据内容。元数据文件内容主要由两种数据文件的元数据内容:矢量和栅格数据文件,用来存储有关数据源、数据分层、产品归属、空间参考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2)元数据结构。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库的元数据文件存放有关数据源、数据分层、产品归属、空间参考关系等信息,这些数据集由主表、单位与发行情况表、关键词表、坐标范围表、数据更新记录表、空间数据表、图层数据表和非空间数据表这8个数据表进行描述,数据集中的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特征主要由其中的空间数据表、图层数据表和非空间数据表进行描述 [3]。

5 数据处理与整合

5.1 矢量数据入库

针对国土资源数据库的数据内容,按统一的要求进行数据整理。在国土资源数据库数据调用时,根据数据服务的内容不同可进行不同程度的数据处理。矢量数据整理主要包括完整性检查、标准化处理、数据项补充、数据格式转换、坐标转换、拓扑重建、数据入库、构建数据索引、建立数据字典、符号和词表等工作。

5.2 影像数据入库

卫星影像处理是指采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影像融合、几何校正、影像重采样、图像镶嵌与分割等处理过程,使其能与其他数据进行叠加应用。

卫星影像的处理软件有很多种,可以选择支持海量数据的美国ERDAS IMAGINE专业遥感图像处理系统。该软件由基本模块+Virtual GIS模块组成,具备影像浏览、编辑、影像融合、几何校正、正射纠正与矢量数据叠加、3D景观表现、输出各种比例尺影像图集与各种景观图、飞行效果动画等基本功能。ERDAS IMAGINE8.7还扩充了IKONOS、QuickBird等卫星数据的严格轨道模型的正射纠正模型。

数据的处理需要收集校正图像区域的数字地图、或经过校正的图像、或注记图层,作为地理参考。GPS测量、或摄影测量等途径获得的控制点的坐标数据,将其转换为ERDAS IMAGINE的控制点文件格式或ASCⅡ数据文件后可用于纠正遥感图像。如果是地形图图纸,还应进行地形图扫描纠正处理。

6 结束语

国土资源管理是—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业务管理过程,需要对其各因素进行有机组合,并梳理调顺各业务间衔接关系才能真正满足管理的需求。论文结合国土资源管理的特点,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背景下,对基于GIS的国土资源数据库构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提供数据查询、统计、共享等功能,为公众需求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郑小元.基于GPS技术的土地变更调查GIS设计及应用[D].东南大学,2004

第4篇

【摘要】国土资源部门所承担的管理职能,使得大量档案管理规模不断扩大。本文对佛山市顺德区县级国土资源

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管理系统

一、县级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总体设计。顺德区县级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系统采用C/S(Client/Server)架构和B/S(Browser/Server)架构结合的混合模式,充分利用这两种架构体系的优点。(1)C/S 架构。C/S 架构主要应用于管理系统,通过该架构的应用,能够使得内部工作人员之间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对数据操作的响应速度。同时,系统管理员还能够通过客户端对系统的核心模块进行快速控制。在C/S 架构中,前端开发平台采用C# 语言并通过Visual Studio2010 平台进行开发,该平台是主流的快速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工具。通过对Windows 内部API,动态链接库、动态数据交换、对象链接与潜入、开放式数据访问以及组件技术的运用,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出Windows环境下功能强大、界面丰富的应用软件系统。(2)B/S 架构。B/S 架构主要针对远程访问的用户,通过该架构构建档案信息查询系统能够很好地为外部用户提供各种档案的分析、浏览和查询服务。同时,不同的用户被授予不同的权限,技能实现不同人员从不同地点以及不同接入方式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同时又能通过权限限制用户的具体访问和操作范围,有效保证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安全性。

(二)功能模块设计。结合顺德区的实际情况,对县级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下面对部分重点模块的设计进行了分析:1. 档案收集和编辑模块。该模块主要完成档案的收集、分类、索引、组卷、著录、目录编写以及打印目录到归档等全过程的工作。2. 查询检索模块。该模块能够为用户提供数据检索、空间数据查询以及影响浏览等功能。该模块提供多种检索方式,用户可以根据关键字、档案类型、编号、空间数据特点等信息进行数据的查询。同时,该模块还能判断用户的访问权限,从而确定用户的具体访问范围,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

3. 档案借阅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对纸介质的文书档案的借阅进行管理,包括对借阅档案资料的相关信息、借阅人的相关信息、借阅时间、数量等进行管理。4. 数据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档案的鉴定、统计、数据的修改、删除、添加等多种功能,同时还提供了各类图形数据的批量录入、文档格式及元数据的批量录入功能,另外还能够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使整个数据库中的数据更加规范化,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5. 系统维护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对用户、系统日志的管理以及对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其中,用户管理功能包括对用户的增、删操作,同时还能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修改操作。系统日志的管理则主要是对日志的查询、导出和删除功能。

二、县级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

(一)系统开发环境。1. 硬件环境。CPU:Intel Xeon E3-1200 v3;内存:8G ddr3;硬盘:1T*4。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 R2 X64;数据库:Oracle10g:开发工具和语言:基于Visual Studio2010 平台的C# 语言。

(二)系统的实现。1. 档案查询。根据档案的分类,可以为不同的系统历史档案归档查询提供服务,包括建设用地批次的审批结果、可供建设用地的归档、公文档案数据归档、土地登记卡的归档等。在客户端通过使用查询服务,输入相关的信息,可以查询到相关的档案。2. 档案管理服务。档案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下面对部分主要的功能模块的实现进行了描述:一是档案采集入库。县级国土档案的数据来源主要由其它业务系统自动归档或者人工手动录入的档案先进入到预归档库,然后由预归档人员进行初步审核之后,再由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审核档案的属性及完整性后,正式进行归档。其中自动归档主要是从现有业务系统中自动采集,而人工手动录入方式则是借助每年的档案扫描以及相关的档案属性数据进行录入。档案管理人员通过扫描仪将库存中的纸质档案扫描转化为电子档案,然后根据具体的档案内容进行分类,并录入到档案数据库中。二是借阅管理。档案馆查阅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可以改变传统手工借阅登记的工作模式,对于借阅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能够大大提高借阅管理工作的效率。国土档案的原件在原则上不准借出档案室,考虑到实际需要,系统提供借阅管理功能,包括借阅申请的审批、借阅手续的办理、归还以及催还等功能。通过对外借时间参数的详细设置,可以及时对即将到期、已到期或者逾期的借阅记录进行预警,同时还提供了借阅记录查询统计功能。三是系统后台管理。在系统后台管理中可以对档案进行分类操作、用户权限的分配、系统菜单和参数的设置等多项功能。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互联网+”;国土资源;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78-0017-02

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对如何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型政府服务模式提出了要求。国土资源部基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土资源管理的现实需要,根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与《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对建立信息化的“互联网+国土资源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促进了我国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互联网+新思维”的指导之下,积极开展国土信息化应用模式创新,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体系,构建“互联网+”国土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新框架,提升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能力,不断拓展“互联网+”与国土资源行业数据融合的深度,在保证网络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新信息技术,为国土资源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大容量、高速的数据和应用服务。不断发掘大数据,充分利用互联网高速互联的优势,实现国土资源业务管理的高效管理,构建网络化的信息获取和更新渠道,提升信息的渗透横向渗透。不断革新和优化现有的国土部门服务模式,构建符合社会公众、企业以及资源管理需求的全新服务模式。依托云计算平台,整合国土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实现基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政务内外网、专公网之间的信息高效互联互通,形成“时空国土云”,不断拓展和深化国土资源信息化应用。

2 “互联网+”时代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重复建设与信息沟通不畅

各类系统之间难以实现平台信息的高度共享,彼此不能做到高效协助与配合,无法很好的处理复杂业务。

一是系统割裂。在信息化建设初始阶段主要是依照业务需求展开的,未建立统一标准规范,也没有制定明确具体的统筹设计,又因为业务的条块化导致相对应的信息系统发生割裂,呈条块化分散开来,各条块业务信息彼此孤立,使得业务间信息数据的关联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二是系统承接不协调。信息化建设统筹性有所欠缺,各级建设主体业务的重点存在差异,使得系统建设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各级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度极其有限,加重了数据录入工作,必须要进行重复录入。例如,某地的国土资源局审批处当前总共采用了17个系统,其中有7个系统出自市级以上行政服务中心部署,其余均为国土资源局内部设立构建的系统。在建设用地报批业务工作中,国土资源部下发了补充耕地报备系统,省厅也部署了土地综合整治系统、建设用地报批与动态监管系统等,这些系统都只是针对部、省各自业务管理工作需求而建立的,根本达不到全程管理的要求,不利于实现全程管理目标。

2.2 数据信息缺乏真实性

数据的准确性、充分性、可靠性无法保证。首先,信息覆盖不全面。信息系统支撑着数据自动化生产与管理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地政业务信息化建设较为理想,但矿产及地质灾害等业务信息化程度要落后很多,主要都是由人工负责数据信息管理工作,难以保证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其次,汇交更新滞后。虽然《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办法(试行)》正在逐步落实,相应的数据库建设也日益成熟,数据利用成效愈来愈凸显,然而经检查得知,现阶段在数据生产及汇交环节还存在诸多突出性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土地出让与征用、各类用途土地报批等数据信息普遍无法保证信息录入的及时性、规范性、全面性等。

2.3 海量数据管理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在完成不动产的统一登记与记录之后,需要将与房产相关的各类数据上交国土资源管理库,由该数据库进行资料的分类和整理,在该管理环节之中所采取的各信息处理管理技术与现有的信息安全之间存在较多的矛盾。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相辅相成,只有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信息安全才能够提高信息化水平。首先现有的基础设施以及硬件和软件难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基础设备、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服务器作为重要的信息管理硬件,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难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十分有限,无法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其次是内网与外网之间的交换存在诸多的安全问题,在对各类敏感数据进行审批与分类时涉及许多大比例尺图形,大部分的部门在处理各类业务时,直接在内部网络中进行,但是上级部门之间以省政务服务网的主,大部分的局门户网站以及监管系统都在外部网络上运行,最终导致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存在空白点,因此无法保障资源的实时共享,难以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3 “互联网+”背景下改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 统一电子政务基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部门需要严格按照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市级以及县级国土资源管理局必须要以业务流程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不断促进流程的优化升级和重组,为业务的正常运转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服务与管理之间的联系,通过合理布局,建立开放性的管理框架和应用架构,为各个部门工作的搭建政务基础平台,保障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高效变化,真正实现简便性,通用性的系统管理模式。

3.2 优化业务运行平台

加强矿政管理信息系统,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统一行政审批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真正实现信息资源以及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保障各部门能够在统一的业务平台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和价值,促进运行服务体系的高效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各种高新技术的运用促进电子政务系统的完善,将交易监管系统,地籍管理系统以及电子政务系统相结合,保障项目审批的合理性,严格按照各个项目流程的实际需求,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集中的审批和实施的监督,保障各个部门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不断提高业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严格按照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所出台的各项标准建立科学可靠的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标准,积极推动信息系统运维工作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种高新技术,营造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尽量避免各种信息资源的浪费和冗余,将省级、市级、县级、乡级相结合,积极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网络体系的建设并对各种数据进行备份处理,保障各个区域能够在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中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

3.3 完善核心数据库

严格按照国家所出台的标准,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在国土资源的管理中,工作人员需要将业务管理、调查评价、综合统计以及资源监管相结合,保障各类数据的高效处理和优化组合,严格按照各个部门的工作要求,实现统一的规范处理,综合考虑数据格式坐标系空间参考以及组织规范,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真正的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联动更新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严格按照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保障信息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合理性,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以及矿产资源的使用情况实现全市土地资源的高效管理。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行政部门需要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保障服务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充分利用各种大数据平台以及数据挖掘技术,保障数据分析的合理性并实现长期的动态跟踪,建立可视化的综合监管平台,将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相结合,积极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最后,促进数字档案馆建设,积极利用各种数据分析模式,实现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充分利用。工作人员需要注重海量技术管理工作的落实并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要求促进工作模式的转型。

3.4 打造高效信息服务平台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还可以建立门户网站,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积极利用各种高新技术,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真正实现技术驱动创新。建立全流程的在线办理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积极解决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难题,为其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铡F浯危工作人员还需要将公开和公平作为自身工作的原则,保障国土资源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并不断扩大资源的覆盖范围,积极促进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管理,保障社会公众以及企业都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利用,通过数据资源共享目录的建立来加强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从而真正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陆敬刚.“云计算”时代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建设策略[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2(4):77-80.

[2]杨丽萍.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J].商,2016(31):79.

第6篇

[关键字]国土资源 3S技术 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 P285.2+3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2-1

0 前言

受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剧增影响,我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的弊端明显,虽然规模在扩增,但保护措施难到位,导致耕地减少、土地退化、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严重阻碍国家发展步伐。为了满足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S技术被应用于国土资源开发中,成为人们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开发资源、科学管理资源的导航,3S技术在国土资源中的成功应用,为资源环境管理指明了方向,在国土资源可持续开发中会发挥出可观价值。

1 3S技术简述

1.1 3S技术关键组成部分

(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在数字摄影前提下发展而来,将遥感器安装行器上,利用光谱的不同反射性质,从空中探测地面物体的特性,记录各物体光谱信息,将获取的物体信息传输系统分析,根据转化后的数据来辨别地面物体的具体差异。

(2)全球定位系统。它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与测距,其结构组成包括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GPS 信号接收机等,全球地位系统能随时随地对任意点监测,精确地确定目标的实际位置,为所获取的空间与属性信息搭建实用性强的地理定位模型。

(3)地理信息系统。此技术结合了先进的网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可快速准确地采集、保存、管理、处理、检索不同形式的地理空间信息,通过数据自动转码后,能输出不同方式的空间信息,进而为系统计算机系统识别信息提供了条件。

1.2 3S技术集成

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三者间是彼此依存关系,彼此推动,协同作用,无论哪部分运行异常,其他两部分均无法正常工作,导致3S系统处于瘫痪状态。通过对三种技术相互关系具体划分,可以验证三者间的依存关系确实存在。首先,遥感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高分辨率与多角度拍摄照片条件,是卫星遥感技术信息资源的重要部分;其次,全球定位系统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实地观测采集高精度坐标高程空间数据,并可作为遥感技术调绘的依据。最后,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提供的信息进行完整的分析、处理、保存,还能针对其传数信息特性构建匹配的数据库。

2 3S技术系统构建

2.1 3S技术系统目标

3S技术系统构建以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预先界定系统完成后要承担的任务,利用3S技术对资源、环境、灾害进行调查与分析,准确地、合理地、高效地为相关单位作出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2 技术支持

在传统的国土资源规划中,尽管采用了先进的技术,然而尚未体现系统完整化及统一化,导致新技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3S技术将RS、GPS、GIS进行有机结合,使系统高度集成,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保证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数据存储、数据输送的全过程统一化。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实现相关资源共享。同时,系统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决策分析技术等,为实现3S技术实现信息应用奠定基础,拓展了相关部门规划土地资源的渠道。

2.3 技术实施方法

利用RS获取国土资源实时信息,将其作为国土资源评价和预测的指标;利用GPS确定密集的大地定位坐标,实现遥感信息定位与数据处理;GIS负责接收上述两项技术获取的信息,并经过系统综合分析与处理,转化为可识别的信息源,与其他国土资源资料联合使用,帮助政务部门作出合理的国土资源决策及规划。

3 3S技术在智慧国土中的应用

3.1 遥感技术应用于国土资源核查

在国土资源核查过程中,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准确掌握国土资源的实际应用情况,有利于及时发自按违法使用国土资源的行为。为了保证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核查过程中发挥稳定的作用,必须严格制定工艺流程,具体包括工作部署、工作准备、提取疑似违法图斑、制发卫片、土地监测图斑核查、责令整改、信息填报、监督、约谈、验收、奖惩、组卷存档。

3.2 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

全球定位系统功能强大,包括常规静态相对定位、快速静态定位、实时动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等模式,能满足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不同需求。通过对全球定位系统实践应用表明其具有已实用性强、效率高、运行可靠、操作方便等优势,使国土资源管理复杂工序得到简化,提高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效率,从而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高质量测绘保障与获取准群数据夯实了基础。

3.3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国土资源日常工作

由于土资源日常工作比较繁琐,而传统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完整性不够,各管理环节不能协调工作,而且各系统运行模式差异较大,因此,国土资源日常工作面临着巨大难题。而地理信息系统凭借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能理顺国土资源日常工作流程,准确反映土地用途与权属变化及矿产资源开发使用情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管理库能随时查询国土资源的各项信息。

3.4 3S集成应用于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是国土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其工作重点是对某地域内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实际情况与动态变化进行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应用了3S技术,为其后期在国土资源工作中推广奠定了基础,在此次土地调查活动中,涉及领域众多,属于繁琐的社会系统工程,这次土地调查路线是将原有土地调查数据作为参考,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运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手段,形成信息采集、分析、保存、传输、管理与应用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建立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彻底展示了 3S技术在国土资源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4 小结

3S技术凭借实用性强、精确度高、操作简单、数据采样率高等优势,已经在国土资源管理中推广应用。然而,我国的3S技术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有必要对其在国土系统搭建及技术运用方面进行探讨,从而为推动国土资源管理走向统一化、智慧化、完整化提供有力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边志华,.3S技术集成在国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06,(08).

第7篇

【关键词】土地管理政务业务一体化三段式集中制作应用模式

TheResearchofInformationSystemApplicationonbuilding

territorygovernmentalaffairsandbusinessintegralwholeturns

--AresearchoncaseofGuilinlandinformationsystem

【Abstract】ThispaperisonthebasisoffullyanalyzingtheGuilinlandmanageablesituation,businessprocess,OAandlanddatabasethroughinvestigating,Onthefoundationthatthemanysourcedatabasesandseveralsystemsappliestheresult,passtoadoptametedatabaseandinformationservetheshareandexchangesystemofmethodandexistingsystemofOAcarryontogether.researcheslandinformationsystemapplicationonbuildingLandAdministrativeandBusinesswhichisonthefaceofthemethods,keytechnologyandapplicationresult,threestepsapplyingmodeisprovidedfirstly.Practicethecertificate,thiskindofgathermethodisforerunner,reasonable,fastadvantage,obtainedtoagoodofeconomicperformanceandtechniqueresult.

【关键词】Thelandmanagementgovernmentalaffairsandbusinessintegralwholeturnsthreestepsconcentrationmanufactureapplicationmode

土地部门建立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部门的业务工作及范围不断扩大:完成了城镇国有土地登记发证及地籍调查[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编制及保护区划定、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此外,还完成了大量的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土地违法案件及土地纠纷的查处,新一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变更调查等许多基础性技术工作,为土地工作的科学化管理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丰富的经验,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料来管理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已迫在眉睫。显然,借助现代化的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其他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完成土地管理的各项任务,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是必由之路.原桂林土地局适时地提出了建立桂林土地信息系统(以下称GLLIS)。土地信息系统是科学管理土地的最高形式,亦是土地管理现代化的标志,对当前和今后的土地管理工作都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系统构成

GLLIS总体构成[1]如图1。系统以MAPGIS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以桂林市1:500、1:10000地形图和1:500地籍图、1:10000详查图以及其他综合信息为核心,构成系统数据库,由接报件窗口办文等11个子系统组成。这些系统相互协调,根据权限进行资源共享,能随时提供各部门的业务情况、办件进度等信息,并可随时监督各部门的执行情况。方便地查询整个桂林市范围内有关土地方面的各种信息,为土地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这种全功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今后土地科学化管理的方向[2]。

图1GLLIS总体构成

Fig1GLLIStotalcomposing

2系统应用特色

§2.1基础数据库建设

随着桂林市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逐步完成,采用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数字测图、权属调查,配合GPS、GIS和网络技术,整合了一套完整的基础数据库,包括:100平方公里的地籍数据库和200平方公里的地形数据库[2,3];100平方公里的正射影像图和三维建模;9个县、1个市1:10000土地利用数据库1000多幅;利用GPS建立了基础、首级控制网,控制网已经覆盖200多平方公里,为“数字桂林”奠定了基础。

§2.2多源数据和多个应用系统的一体化管理

完成了城镇地籍、土地利用(详查)、建设用地、窗口办公、土地监察、综合查询等子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通过100M光纤连接城区机关大楼和服务大楼,通过VPDN/VPN虚拟专网方式连接市局和分局、县局,由接入商和市局的服务器做两次认证,并通过防火墙和外网隔离,在该网络的基础上,应用C/S模式(局域网上)和B/S模式(广域网上)通过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实现窗口式限时办公、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查询等功能。采用了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市局与各分局、县局之间空间数据的分布式管理,以及行政数据的实时更新,确保了两级数据的一致性。

§2.3海量数据管理

采用无缝接边、无空白漫游、变焦等技术,检索速度快,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三库合一:矢量库+影像库+高程库。不仅对宗地信息“所见即所得”,而且对宗地上的建筑物也一目了然。

§2.4数据采集和GIS一体化管理

实现了数据采集-内业处理-成果输出-GIS一体化管理(图2),采用多种图形数据更新方式,包括:通过解析编辑工具直接录入界址点成图、通过明码文件直接转换成宗地图更新、添加外业数据自动替换虚拟宗地、通过标准图幅输出工程自动更新底图库数据、通过任意多边形裁剪MAPGIS工程“回帖”更新地形、地籍数据。

§2.5三段式集中制作模式

根据业务和办公流程和功能分析,首次提出土地信息系统办公和业务一体化应用的三段式模式:第一段:窗口收件初审,实现大屏幕公告、办事程序、办事指南和办件进度,触摸屏查询;第二段:审批、输出表格;第三段:信息中心集中制作输出各类图、证、卡的三段式业务流转模式。制定三段式业务流转应用模式可实施限时办公制度,明确窗口、各科室和信息中心的职责,提高透明度;可以按照机关办件决策和事业单位集中制作的原则调整机构,把信息中心和勘测服务站、发证办公室、档案管理合并为一个单位,实现图件数据测绘和计算机成图、制证技术的集中制作,改变基础图件测绘中数据的整理、移交和更新困难的局面,使机关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制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办事效率;可以解决应用困难的问题:以往由于习惯或操作空间数据困难的原因,有些部门或科室人员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以致造成系统与科室、部门、测绘和档案管理的脱节,数据不能及时汇总,应用三段式模式后,窗口和机关人员操作信息系统异常简单,大量的技术事务性的应用由信息中心完成,发挥信息中心集中加工整理数据入库的作用。

图2数据更新流程

Fig2Thedatarenewalprocess

3政务系统集成

§3.1政务系统集成设计

GLLIS选用现有成熟的OA政务信息平台(如图3)强大的扩展与集成能力,为业务系统实现单一式入口、组织机构统一规划、用户统一规划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4]。OA政务信息平台可以按图4所示进行系统集成。在整个系统中,数据共享管理系统处于数据管理、数据共享的核心地位;并且利用本身固有的WEBSERVER功能,通过Internet向社会提供公众信息服务。GIS模块、OA模块都通过该系统来进行数据的查询检索、浏览、下载;在完成业务流程后,处理的结果上载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的更新。GIS系统与OA系统是互联的,实现数据的传递及互访。这两个系统均能够通过数据管理系统调阅基础地理信息库、应用图形、图像数据库及应用管理信息库中任何数据。由于数据需要远程传输,且主要通过Internet进行数据更新和同步,因此主要依赖WebService技术来实现数据服务。总原则是哪里有数据哪里就有服务,在图5中,A数据中心有空间数据库服务器A,就需要提供对A数据库访问的Web服务。同理B数据中心需要提供对B数据库访问的Web服务。但是Web服务属于无状态应用,它只负责提供服务,这样在A数据中心数据库服务和B数据中心数据库服务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他们需要通过元数据服务器来协调通讯,建立两者之间的逻辑连接,进而实现数据更新。实际工作中,各级数据中心首先将需要的数据在各级元数据库服务器中进行注册,也就是将数据出去,这样当A数据中心需要订阅B数据中心的数据时,通过元数据服务器A找到元数据服务器B,在B中找到已经注册的相应数据然后通过服务从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中得到所需的数据,实现数据更新和同步。

图3一个典型的政府公文和OA处理系统

Fig3AtypicalgovernmentofficialdocumentandOAhandlesystem

图4政务业务系统的集成

Fig4Thegovernmentalaffairsandbusinesssystemgather

图5异构分布式数据中心架构

Fig5Theintegratedanddistributetypedatacenterstructure

§3.2构建一站式服务门户网站

国土政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公众通过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实现足不出户完成与国土部门的办事程序,办理诸如土地登记申报、抵押登记、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法规咨询服务、征地等有关事务。这就需要实现分布式海量数据共享管理和多级分布式协同工作机制。

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当前阶段,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政务内网网站与在互联网上的门户站点。在以上业务应用系统和政务系统基础上,建立基于高度集成与共享能力的政务内网网站、政府互联网上的WEBGIS门户网站,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具有高度互动与协作能力的政府一站式门户网站是政务业务一体化的有效解决方案。结合市级数据中心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换,内部办公系统实现信息在国土部门内部的传输、审批,最终帮助政府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4结束语

GLLIS应用4年以来,通过三段式模式集中制作可以进行系统应用的收费,每年都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已经形成系统应用项目收费更新数据、设备再投入应用的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了现代化文明办公目的。

广西国土资源厅于2003年4月22日至23日组织国土资源部等有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系统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实用性强,整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统一开发平台环境下,实现了多源数据和多个应用系统的一体化管理技术,以及空间数据分布式管理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10月,受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委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把《桂林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工程评为全国GIS优秀示范工程金奖。随着系统的深入应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构造基于多个业务系统一体化的互动式门户网站已势在必行,也是电子政务系统发展的更高形式。

参考文献:

[1]许贵林.土地信息系统应用的研究[J].地球科学,2003,VOL23(增刊);P15-P27

[2]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P12-P13

[3]国土资源部.县(市)级地籍数据库规范[R].南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发[2001]245号2002.2

第8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强力渗透,无疑对人力资源及其管理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此,人力资源管理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作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和思维方式的一种创新,它突出体现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近年来受到我国企事业及机关单位的欢迎和推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进行交流与探讨。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一系列变革,为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势在必行。这是因为: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办公的需要。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由以纸、笔为主体,到以电话、传真、打字机为主体,其效率都较低。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及其网络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主要劳动工具,不论是人员培训、岗位分析、招聘和录用资料的处理,还是面谈、笔试、绩效评估,计算机在国土资源系统的应用都很普遍。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使系统内的员工和领导前所未有地相互连接到一起。一方面,高层管理者可以做到向全体员工即时信息、实施在线培训和交流,员工也享有前所未有的相互交流信息的权力。另一方面,网络使得员工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工作及团队合作,加快办公现代化、自动化的进程。其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还是我们各单位深层次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单位员工个人的知识、才能、经验和抱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而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十项全能,这就要求员工重视相互交流、学习,重视依赖彼此的长处完成共同的任务。例如,我们国土资源系统建立自己的网络并与因特网互联,就有可能穿越时空利用单位内外部的人力资源解决好这一问题,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人力资源组织有更多的柔性,增强单位或部门的竞争力或适应性。如今,跨职能部门工作的高效团队出现也就充分印让了这一点。而国土资源系统作为国家土地矿产资源管理的重要部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二、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国土资源系统人事劳动部担负着各单位机构设置和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师的评聘、劳动组织管理、本单位工资、奖励基金和津贴的归口管理,职工继续教育和新进职工岗前教育的归口管理,职工奖惩管理和劳动人事方面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本单位社会保险的归口管理,以及相关人力资源的统计、规划、分析、预测等工作。原有的人事管理系统突出表现在以手工方式和人事档案信息的静态管理、分散管理为主,这种传统的人事管理软件已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而且系统本身存在许多缺陷,涉及的面也只局限在人事档案的简单统计及工资奖金的管理。其中,很多管理系统由于开发时不够成熟,存在系统故障率高,实用性差的缺陷,由于缺乏维护,部分功能已经瘫痪。加上各项目劳动人事数据由各家自行管理,存在数据散乱、共享性差,集成化程度低的缺点,造成了数据格式、报表格式的多样性和操作上的复杂性,不利于纵向、横向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远远没有发挥出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不符合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要求。

三、加强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国土资源系统各单位准确掌握本单位有多少人、发多少钱、缴多少费,能够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对信息的及时、精确、有效的要求,能够实现人力资源共享,能够减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单位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更好地贯彻落实企业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笔者认为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应着手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精心组织与合理安排

一方面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难度要有足够的估计,对建设过程、模式的认识要统一,在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开发人员与实际操作人员要有效沟通和协调。另一方面,作为本单位领导,应充分重视并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根据国土资源系统目前的实际,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以先进的管理思想为载体,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升本单位“以人为本”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构建完全开放性的应用平台,通过不同的权限设置来实现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有效整合当前最流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软件应用贯彻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运作之中。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面向网络,采用大型、通用性好的Oracle9i数据库机制。充分考虑系统在实现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现代化管理方面的需要,保证数据库结构的统一性和相对独立性,以及数据在传输时的绝对安全性。

2.根据用户业务需求和功能要求,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充分考虑用户利益,保证浏览查询者方便操作,系统更新简单,维护简单灵活,易于操作。

3.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提供灵活的建库机制。系统在信息指标、信息代码等方面遵循国家信息标准,保证数据的规范性、统一性;同时提供多种数据转换接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数据库类型的成功转换。

4.提供灵活、易操作的业务管理功能,实现人事业务职能化管理与基础信息管理的有机结合。

5.提供用于输入的列表、模板组件和用于输出的报表组件,使系统直观,操作性好。

6.为适应人事管理工作需要,提供安全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

7.灵活的数据导人导出及强大的图表分析统计功能。

(二)根据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和设计信息系统

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是方方面面的,因此,系统的设计务必灵活、方便、周到。在选择应用软件开发合作伙伴时,不宜迷信有关现成的软件,建议事先应该有整体的设计思路。在硬件投入上,应及时到位。当然,如果经费有限,可根据实际需要的轻重缓急,在满足最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就当前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而言,我们可采用eHR(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即把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为单位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的网络系统,使人员管理流程电子化。提高效率是eHR的根本目的,而电子化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一方面,eHR可以缩短管理周期,减少HR工作流程的重复操作,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因素;另一方面,eHR可以使HR部门从提供简单的HR信息转变为提供HR知识和解决方案,可以随时随地向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还可以建立支持HR部门积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体系。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可将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对象分解为最基本的5个元素:人员、团队、职务、职务簇、关联。通过这5个元素的不同组合,最终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在五大元素的基础上,再根据数据管理、流程管理、工具管理、战略管理的顺序逐层开发,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对象从基础层到战略层全面深入的管理。

(三)注重基础工作,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基础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重要内容,将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成败。而就当前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基础工作来说,主要包括有几个方面:

1.人事综合档案管理。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即实现对人员基本信息库的增、删、改操作及人员基本信息库的导入与导出,并能实现对人员有关基本信息的综合查询及打印功能。

人员统计分析管理:实现人员档案库中所有人员按特种类别进行的综合统计分析,并能以形象的图表格式显示。

人员变动数据库管理:当员工的基本信息发生改变时,此时由人员基本信息库动态生成人员变动数据库及离退休人员管理数据库。

2.综合业务管理。新进员工管理:实现对系统内各单位所有新进人员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等,个人基本信息和上岗前学习培训情况及上岗工作分配情况的有关信息管理。

员工内调管理:实现对系统内所有内调人员调动前后的基本信息管理,并对职工基本信息库进行及时更新。

职工离退管理:实现对在职人员的离退变更管理及离退通知单的打印.并实现离退人员的基本信息向离退休库的自动转换。

人事调动统计管理:按年度汇总统计职工变动情况,为人力资源统计分析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便于上层领导随时掌握。

技能鉴定管理:实现对所有参加技能鉴定人员的相关政策查询,网上报名、资格审查、成绩等功能,并能实现对相关内容的打印功能。

3.离退休管理:包括离退部门及离退类别数据字典维护,实现对企业内部:离退人员基本信息及工资相关信息的维护、查询及统计,并实现数据的导入和导出。

4.工资奖金管理。工资变动管理:实现对全局岗位工资及非岗位工资的变动通知管理,并实现变动通知单的打印及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月工资管理:实现系统内各单位月工资的统计汇总及打印。

月奖管理:实现对系统内各单位各有关部门月奖的核算及部门发放通知单的打印,并实现月奖汇总管理及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一次性奖管理:实现系统内各单位一次性奖金的发放及统计汇总,并实现一次性奖金发放通知单的打印及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经济责任制奖管理:实现系统内各单位经济责任制奖金的发放及统计汇总,并实现经济责任制奖金发放通知单的打印及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零星奖管理:实现系统内各单位零星奖的发放及统计汇总,并实现零星奖发放通知单的打印及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奖金汇总管理:可灵活按用户的汇总时间要求对系统内各单位或部门发放奖金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管理,并实现报表的打印及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5.系统维护,即主要包括用户口令权限设置、系统数据字典、平均工资设置及年工资数据维护。人力资源中的每项数据都关系到每个人的人事档案信息,为了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系统必须有严格的权限控制,系统管理员可根据业务性质分配权限,各授权用户只能在授权范围内对每个字段或每个模块进行数据录入、查询及修改。严格的权限控制确保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值得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式应符合劳动人事部的功能需求并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先进的管理理念来设计和开发,首先应关注“员工信息”和“职务职能”两个最基础的数据管理,在数据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再遵循人力资源自身的业务特征和管理逻辑。依据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并借助这个平台,通过“组织管理”和“员工管理”两种最主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

当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而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坚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构建适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潜能。

[参考文献]

[1]王宏.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自助服务[J].有色金属工业,2005,(9).

[2]宋荣国.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革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10).

第9篇

关键词:福建省 农村 土地调查 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012-02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立国的基本要素之一。真实、准确的土地调查数据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福建省省市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省、市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第二次全国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有效管理,发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在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管理以及土地执法监察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福建省国土资源网络和省市二级数据中心平台上,实现福建省、市、县三级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的管理;实现每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的汇交、更新及数据变更业务的流程化管理。

1 系统架构体系

系统架构体系图如图1所示。本系统主要以C/S模式为主,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的管理采用基于ArcGis Engine9.2平台上构建,对每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管理采用ArcGis Server9.2平台进行辅助审查。省、市两级采用以ArcGIS平台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统一部署,在省市两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支撑下运行。省级与市级用户为该系统的主要用户,县级用户负责数据上报。

2 业务功能分析

主要的功能结构如图2。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成果管理及年度变更管理2大部分(见图2)。

2.1 数据成果管理

本系统管理的对象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及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数据包括影像成果、空间数据库成果及图件成果等。影像数据按分幅管理,自动建立成果影像与标准图幅、行政界线等的关联,并可以让这些影像作为系统影像成果在地图中动态加载,移出。空间数据库以县为单位进行存储和管理,系统提供检查、入库和维护等功能。图件成果管理是以分幅数据为索引逐幅导入PDF格式图件成果,系统提供了查看、导出等功能。

2.2 年度变更管理

年度变更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变更流量审核流程实现省、市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县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流量的审核及汇总工作,保证各县数据成果的质量,实现省、市、县三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一致性更新,满足土地管理日常工作的要求。

3 关键技术

3.1 系统接口技术

完善的系统接口是一个多系统整合的前提,是系统良好扩展性的基础要求,是系统成熟的重要标志。选择和设计系统接口,首先考虑是接口的标准化,Web Service是当前最重要的一种接口技术,被广泛运用,它具备完好的封装性、松散耦合、使用协约的规范性、高度可集成能力等特征。对于流程和C/S系统之间的整合,使其一体化的展现、调用及交互是重要的原则,采用WebService是一种恰当的技术,形成一个开放的共享体系,以具有良好扩展性。

3.2 XML技术

XML即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它是一种元标记语言,它使用简单灵活的标准格式,为基于Web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描述数据和交换数据的有效手段。XML以文本格式呈现结构化数据。XML是专门为解决大规模电子的难题而设计的。XML不提供描述各种不同形式数据的一组静态元素,而是让用户来定义元素,使用XML就可以描述很多种结构化数据。XML文档可以选择使用文档类型定义(DTD)或XML架构(XSD)来定义 XML文件中使用的结构、元素和属性。整个数据交换系统中,所有的配置信息均以XML文件方式体现,同时数据交换定制也支持XML作为数据对象来建立数据映射。

3.3 数据传输网络及保密机制

系统所涉及的空间数据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密级,由于国土资源政务网络平台是对所有政府部门开放的一个网络平台,其网络传输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因此在数据网络传输过程中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进行传输,数据传输到省、市级数据中心后进行解密还原。

3.4 系统交互

系统交互复杂反映在流程交互复杂,多种模式之间交互复杂。流程交互复杂是因为系统涉及省市县三级交互过程,交互流程环环相扣,交互不仅包括属性数据,还包括空间数据。多种模式之间的交互,如BS流程、Webgis、CS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之间需要协同工作,BS的流程必须与Webgis中同步,CS中的数据必须提交到BS系统中。

4 结语

省市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建成后,不仅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及更新,还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执法监察等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为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建立“以图管地”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提高管理科学化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