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云计算的技术体系

时间:2023-10-26 11:29:30

导语:在云计算的技术体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云计算的技术体系

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体系;计算机;数据中心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8-0047-02

云计算把分布在不同地方、设备上的海量信息和大量处理器资源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超级系统池,通过互相协同为外部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它是基于Internet的超级化计算方法和模式,其特点在于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多级协同模式,具有比单台计算机更强、更快的运算能力,组成集群的分布式计算机并不要求性能很强,但在数据处理中心的统一管理下,按客户的不同需求分配资源,在处理能力上可以起到超级计算机的作用;数据中心统一管理数据,负责分配资源、均衡负载、部署安全控制软件,由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超级资源池承担复杂、繁重的计算任务,能够满足各种应用对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其他服务的需求,它通过互联网将数据中心的各种资源打包后对外提供服务。云计算在网络体系构建中的关键技术与应用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一、网络拓扑结构

从降低成本方面考虑,利用低造价交换机及商业级服务器来构建数据中心可以大大减少成本支出。另外,鉴于现在的PC机和服务器都具有至少两个网络端口,充分利用这些端口可以大大提高拓扑内节点的连通性以获得更大的网络吞吐量,这样的构建方案具有更好的性价比。

数据中心网络拓扑构是整个网络由同一型号的可编程交换机组成,中间的服务器将网络分割成两个对称的Fat—Tree结构的特殊变体,每个这样的Fat—Tree结构包含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3个层次,使用这样结构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每台服务器的任意网络端口都可以同时以网络硬件接口所允许的最大带宽进行通信而不受网络通信带宽瓶颈的制约。

网络能够容纳的服务器数量取决于构建网络所使用的交换机的端口数k,网络中的服务器被分成k组,每组包含(k/2)2台服务器,网络被服务器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每部分的接入层和汇聚层对应每组都有k/2台交换机,每个接入层的交换机分别连接k/2台服务器,剩下的端口分别连接上层的交换机.核心层有(k/2)2台交换机,每台交换机的第i个网络端口连接到第i组的汇聚层的某台交换机,这样每个汇聚层的交换机都有k/2条链路与核心层的各个交换机相连接.使用具有忌个端口的交换机组建的网络可以容纳K3/4台服务器,我们提出的这种结构适用于任意端口数的交换机,如采用常见的48换机,那么按照本文提出的方法构建的数据中心网络可以包含27648台服务器,足够支持企业构建自己的私有云平台。

这种网络拓扑构建方式有以下4个优点:(1)虽然相较于传统树形结构使用了更多的交换机,但是由于无需在核心层和汇聚层采用造价昂贵的高端高性能交换机,因此减少了总体构建成本;(2)对于网络中任意的两台服务器之间都存在多条等长度的路径可供选择;(3)充分利用了服务器的两个网络端口,提高了网络的连通性和吞吐量;(4)在提出的网络结构中不存在像传统树形结构中的单点故障,因此容错性得到了加强。

二、对虚拟机迁移的支持体系

借鉴应用于Internet骨干网络交换机上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并使驻留在主机上的与可编程交换机的控制软件实时地交换网络运行时参数,以达到动态调整各虚拟网络带宽的分配及控制管理参数的目的,这样的协同工作机制使得不同的虚拟网络运行不同的网络层路由协议成为可能,这将能够保证运行于不同虚拟网络上的应用服务对于QoS的个性化需求。[4]

2.5层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虚拟机的迅速迁移,设计2.5层的映射功能,通过将虚拟地址和实际地址进行一次映射以隔离上层应用使用的网络地址和底层网络进行交换时使用的物理地址之间的联系.不同的是文献E83映射的是服务地址和位置信息地址,我们可将每台主机上驻留的为每个虚拟网络创建一个映射表,用来记录网络内的虚拟机IP地址与物理主机MAC地址的对应关系.之间可以实时通信,通过类似路由发现的分布式通信机制,周期性更新运行于各台服务器上的虚拟主机与硬件网络地址的对应关系。

在某个服务器上建立新的虚拟主机时,会记录新的虚拟IP地址与物理主机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并在该虚拟网络内进行广播,这样各个上对应该虚拟网的映射表都将被更新.当虚拟机间通信时,请求通信的主机发送的ARP探测包将直接被捕获,检索本机上的映射表,如果有匹配项将直接返回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没有,将负责进行广播以获得正确的MAC地址.当出现服务器故障时,虚拟主机迁移到其他服务器上之后,服务器上的将会在网络中主动广播迁移后虚拟主机地址与服务器端口的对应关系从而加快虚拟机迁移后的恢复时间。

三、结束语

云计算的服务共享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和集约高效的发展理念,为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新的途径.尽管这一模式的运作还在不断的成熟之中,但是其发展方向是乐观的,云计算正如它美丽的名字一样,正在不断的将新的惊喜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其服务共享模式也将与社会整体发展的人本取向一道共同促进人的生产与生活。

[1]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29(9):2562-2567.

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网络技术开始在各领域普及,对推动社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面临的安全问题也在增多,由此,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智能防控体系中的应用,为计算机网络运行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防控体系;应用

1前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种创新性非常强的技术,并且其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快,已经延伸到生活、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其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需求也日趋扩大,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必然会产生极大的推动力量。

2计算机网络技术分类

2.1局域网

在我们生活中,局域网是较为常见的网络,并且也是最广泛应用的网络。目前,局域网的发展已经到了以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的重要阶段,并且其在投资、应用、功效等方面具有少、广、快的特点。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使网络信息资源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以快速的发展趋势在进行着,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我国信息交流流通的速率。

2.2ATM网路

在高速网络通道中,ATM网络不但能够进行有效的传输,而且还可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信息交换,其是一种网络模式,并且其能够同时支持LAN及WAN,也被称为是一种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具有自己特有的网卡和转换设备,其对局域网和广域网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并且对远程或近程的数据还可借助系统环节或特定的电话线路实现传输服务。

2.3无线传感器

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涉及多科学,并且高度交叉,对信息处理是一种全新的获取技术。其实现了物理、计算机及人类社会三世界的相互连通,并把传感器、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等信息处理技术集于一身,因此广泛的备受关注,目前亦是国际领域前沿的热点研究。在实际工作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实时的监控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相关人员的工作表现,同时还能够很好的完成无线信号的收发以及数据处理等任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无线传感器是其重要的部分,并有效的加快了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对计算机中的硬件软件系统的升级与进步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在智能防控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智能防控体系推进了园区、安保、交通等方面的安全建设,解决了许多与民生相关的安全问题,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稳定。智能防护体系主要指智能监控及信息传输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有效的提高了智能防护体系的功能。

3.1能够及时的报警提示

计算机网络在监控系统中的参数都是设有固定标准的,每当进行参数遥测时,所监测到的参数如果有不达标的情况,计算机网络就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及时的报警,同时还能够依据问题的实际情况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进而对危害于人们安全的潜在隐患进行消除。

3.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边防安全方面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且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其在边防治安防控工作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对边防的情况进行了有效的监控,并且对边防的安全起到保障作用,有效的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3.3计算机网络在金融机构系统中的应用

金融系统是当今社会货币流通的主要场所,也是不易管理的机构,近年来,金融机构犯罪活动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在实施手段、形式上也逐渐多样化、智能化,仅凭人员方面的监控作用已经微不足道了。然而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就不同了,可通过视频监控的方式对现场的可疑画面进行慢放和放大,来还原现场,使人们的利益得到保障。目前,金融系统已经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公安系统联网,对全国的银行网点进行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及完善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构成了巨大资源共享的大型安防网络系统,对各种突发和紧急事件能够及时的进行有效的处理,大大维护了金融机构的安全保障。

3.4在社会治安防控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对城市道路、公共场所、居住小区、商业繁华区、交通枢纽等方面的实时监控管理,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无处不在。计算机网络在社会治安防控中,对城市各个角落的普及和完善,在很大意义上起到了震慑犯罪的作用,与此同时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双重作用。

3.5计算机网络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在金融、安保方面有效的运用,而且还被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督、教育方面等,尤其是那些具有危险性的矿产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处理,使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的减少了,有力维护和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4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网络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比如现在的手机,已经全部实现智能化,其功能也不仅是局限于打电话、上网等方面,而是有了更深入的发展。比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汇报,以及对一些任务可以直接下定单,在外地工作也能够轻松的就完成所有的工作模式。总的来说,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开发主要是把人的智能理论方法及技术应用系统进行模拟、延伸和扩展,其是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并已被全面的引入市场,实用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方面,计算机网络促使其不断的出现了新的进步。人工智能的运用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网络的进一步融合亦是今后网络发展的方向之一。所以,在信息化进程中,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智能防控体系方面,确保了人们生活的安全,为人们的安全又多了一份保障。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智能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如今人们对现代化网络技术的需求不断的增长,也就是说计算机网络技术到了关键的发展时期,对此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网络的安全性能及高技术性等,确保能够最大化是的满足科技日益变化的需求,并且使人们的信息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崔雷,王琪.计算机信息管理及其应用实践研究论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6).

第3篇

关键词:电力调度;一体化;备用;虚拟化;云计算

作者简介:黄彦(1980-),男,福建福州人,福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工程师。(福建 福州 350001)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201-02

一、概述

1.电力调度系统的重要性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监控电力系统发、输、变、配和用电的同时,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电网结构将形成跨区域、远距离传输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时,为了保证电网的运行具有更加高效、更加稳定的性能,电力调度系统将有更高的需求,需要更高的可靠性来作为保障。[1]

2.灾备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的各种突发事件以及自然灾害都会对电网的稳定性提出很大挑战,在近几年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几起大停电事故中可以看到,一旦灾害导致电网失去控制,当地事件很可能迅速影响整个电网,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电网的大范围瘫痪。在我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这时对电网的监视控制管理就需要电网调度系统的支持。2008年四川发生汶川地震后,四川省调南充备调系统肩负起重要的作用,随时处在热备用状态,一旦发生主调度系统功能丧失的情况,备调中心随时能够被激活,立即接手四川电网调度权,保障电力调度指挥的不间断性,为抗震救灾期间四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上了“双保险”。因此,电网调度自动化灾备系统可以保证在电网遇到突发性事件破坏时为电网提供持续的监视控制和管理,提高灾害事件下电网的运行能力。

二、灾备的意义与传统灾备的缺点分析

1.灾备的重要性

所谓灾难备份是指利用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既定的机构在灾难发生后关键数据、关键数据处理系统和关键业务可以恢复的过程。灾难备份系统将对业务的连续、数据的完整、系统的不间断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同时,不期而至的各种灾难也给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地震、水灾、冰雪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战争、恐怖袭击、网络攻击、设备故障、人为破坏等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都可能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关键业务数据丢失,应用中断,甚至系统瘫痪的严重后果。一旦计算机信息系统遭到损坏,轻则给企事业机构带来经济损失,重则给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甚至国家安全带来重大影响。

在美国“9·11”事件中,许多律师事务所多年积累的经营数据毁于一旦,而一些建立完善灾备系统的金融企业,如总部设在世贸中心的摩根·斯坦利却在第二天就恢复了正常运转。“9·11”事件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建设灾难备份系统的重视。

与电信、金融等行业相比,电网调度自动化领域的灾备系统建设长期处于落后地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对实时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许多商用灾备产品,如IBM、HP、VERITAS等厂家提供的方案并不能满足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灾备需求。

2.传统灾备系统的不足

由于历史上EMS备用系统主要在一部分网省公司一级进行尝试性建设,所以为保证EMS的可靠运行,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冗余配置的方式,如采用双网、双机配置来保证系统在某些故障情况下的正常运行。但是,目前这种双机、双网的冗余配置仅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单点故障。如果系统发生更大规模的故障,例如双机故障,甚至整个系统所有机器的故障(例如重大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则当前的调度自动化系统都将失去调度功能,对电网的调度将完全瘫痪。为保证在上述重大故障下仍然能够实现对电网的正常调度,因此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EMS备用系统。该系统能够保证在整个调度系统都瘫痪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调度功能的正常实现。[6]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IT技术的进步,国内的电力监控设备提供商开发出了新一代采用新技术、新标准和新思想的电网调度自动化产品。同时,各级电力公司调度通信数据网络的建成为调度自动化灾备系统的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基于云计算的新型灾备系统

电力调度一体化互备需要新型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支持,云计算技术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

根据用户的需求,云计算向用户提供三种类型的服务:由底层计算、网络、存储硬件资源构建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构建在IaaS云基础设施服务上主要用来开发各类云计算应用支撑软件的平台,即服务(PaaS);基于PaaS平台开发的各类应用服务的软件,即服务(SaaS)。

云计算提供的这种网络化服务使得中小型用户可以实现业务系统的灾备保护。通过构建面向服务的灾备平台,依托全网分布建立的灾备中心,用户可以按照需求向灾备中心寻求网络化灾备服务,达到基础设施即服务类型的云计算服务,用户数据的安全和可用性得到了进一步保障。[2]

本文对备用系统方案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电力调度一体化互备系统的解决方案,并以福建地区为例设计与实现了基于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分布式备用策略。

三、备用系统方案优化分析

1.备用模式分析

备用系统主要有两种建设模式。

自备模式:为主系统单独建一套备系统。备系统一般需配置数据采集设备、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具备完整的实时监控功能。备系统作为纯粹的备用,平时保持备用的工作状态,仅在主系统失效时启用。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省级及以上的EMS系统。

互备模式:主系统与其他调度或监控中心的自动化系统形成互备关系。两套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均在线运行,承担各自的监控任务。当主系统失效时,备系统除继续负责原有的任务外,还可接管主系统的任务。这种模式的典型应用为地区调度系统与集控系统的互备。

小概率灾难性事件如火山、地震、台风等,不值得为此投入大量资金去建设专用的灾备系统,根据这种情况,利用各地建设无人(少人)值班变电所集控中心的机会,将当地的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与集控系统建设成互备系统,这样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减少资金投入,同时又增强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备用效果,提高了可靠性。

同时,与自备系统模式相比,集控/调度互备的显著区别是:在两套系统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两套系统均独立在线运行,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然而在一套系统故障情况下,另一套系统能快速接管,同时承担两套系统(集控和调度功能)的任务。集控系统与调度系统作为面向不同专业用户的两套系统,其在管辖范围、关注重点、应用功能、数据采集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集控调度互备的技术难度更大,考虑的因素也更多。[1]

2.备用方式分析

备用方式主要有同城备、异地备和分布式互备三种。

同城备的方式是在原有的调度中心建设备用的EMS系统。同城备的优势在于,原有的调度中心大楼可以直接提供运行EMS备用系统所需的网络、机房等硬件设备,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投入,因此可行性较高。但同城备的缺点在于,一般老调度中心与新调度中心在同一城市较近的地方,在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或者区域断电的情况时新、老调度中心皆会受到影响,此时同城备的方式就起不到备用的作用。

异地备的方式是指在远离主调度中心的城市建设EMS备用系统。异地备由于主、备调度中心不在同一城市,可以很好地解决同城备遇到的主、备调度中心同时失效的情况,信息的保存与恢复得到保障。但异地备的缺点在于由于主、备调度中心相隔两个城市,调度中心之间的通信需要较高的要求,若备用中心所在城市的通信条件欠发达,则需要进一步投入较大的资金完善通信系统,才能保证各级调度中心之间的通信要求。

布式互备的方式是利用上级调度中心与下级调度中心之间形成备用关系,当上级调度中心不可用时直接以下级某调度中心作为上级的控制中心。分布式互备方式拥有以上两种互备方式的优点,既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投资建设,也能保证主、备调度中心的可靠运行。但分布式互备方式由于需要下级调度中心为上级调度中心做备用,因此对下级调度中心的自动化系统有较高的要求。

3.备用强度分析

备用强度分析有一主一备、一主多备、多主一备、分布式云互备四种方案策略。

策略一与策略二都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就服务器的建设投入费用来讲,这两种方案的代价巨大,不具有通用性。

策略三既节省了备用服务器的数量又利用数据I/O的动态属性提高存储空间的使用效率,这样不但降低了建设费用又节约了存储所需要的空间。

策略四是根据云计算技术而提出的互备方案,利用云计算的优点,这种方案可以提高灾备的效率,而且更好地利用了存储资源。

四、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体化互备解决方案

1.一体化互备的设计框架

(1)面对严重自然或人为灾害,分布式灾备保护机制可以为用户数据提供有效的保护,通过(n,m)数据分散模块,灾备平台为用户的容灾数据分布到不同的灾备中心,可以迅速将用户的数据实现恢复。当灾难发生时,容灾数据被灾备中心通过数据分散模块算法拆分成n份,分布到其他n个灾备中心。这种算法的好处在于,当源灾备中心或者不多于n-m个备份灾备中心发生破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剩余的m个灾备中心中的片段数据将原始数据恢复完整,这样不但会对原始数据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节省了存储空间,还可以提高容灾数据的安全性。

(2)当灾难发生时,灾备中心将用户数据复制到异地灾备中心的存储空间中,用户的数据得到完好保存的同时,灾备中心按照国际灾难恢复等级SHARE78中Tier3级的灾难恢复能力,将容灾数据快速恢复,减少用户的损失。为提高容灾数据的安全性,灾备平台可以采用时间锁模块对容灾数据启用防篡改功能。

(3)当灾难发生时,用户数据通过灾备平台发送至灾备中心,在灾备中心用户数据的保护及快速恢复都可以通过近线备份域完成,近线备份域的搭建可以通过WORM备份模块或虚拟磁带库对本地用户容灾数据提供保护。

2.备用容量与服务器投入

假设在某次灾害中,用户的容灾数据共有80TB,若采用传统容灾保护方式,将容灾数据存放在10个灾备中心中,每个灾备中心存放8TB,这样灾备中心需要占用80TB的存储空间来保存所有的容灾数据。若采用(10,4)数据分散模块算法对容灾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每个灾备中心存放的数据仅约2TB,此时灾备中心仅需2TB×9+8TB=26TB的存储空间,较前一种方式节省了大约70%的存储空间。

五、结论

基于基础设施即服务类型云计算服务架构,本文设计了一种电力调度一体化互备系统,在分析了传统灾备系统的缺点及不足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新型灾备系统。该系统具有常用的技术,增加了智能虚拟化管理、时间锁、WORM备份、数据分散等功能模块。根据该灾备平台对备用方案进行优化分析,并构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体化互备解决方案,为用户的数据提供经济有效的灾备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周伟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灾备策略研究及其前置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

[2]康东明,吴建国,于微伟.面向服务灾备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 33(4):146-149.

[3]吴涛.虚拟化存储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4]Rabin M. Efficient Dispersal of Information for Security, Load Balancing, and Fault-Tolerance[J].Journal of the ACM,1989,36(2):355-348.

[5]Rabin M.The Information Dispersal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s[C].Proc of Sequences:Combinatorics,Compression, Security and Transmission,1990:406-419.

[6]王兰.EMS(EMS)备用系统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9.

[7]肖达,刘建毅.云灾备的关键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0,

第4篇

1.1从软硬件上提升基础技术能力优化现有的技术和设施能力,通过总结无线电中的管理经验,有针对性的加强设施和技术上的缺陷;参照无线电业务的不同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升合法的无线电管理服务;整合现有的管理资源,统筹管理,根据当前的无线电管理技术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另外,增强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发挥无线电管理的优势,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利的保障。1.2形成有效的“四个体系”运行机制深入挖掘现有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的沟通,在技术设施设计、突发事件应急等方面完善制度;加强无线电管理技术的发展研究,增强相关研究部门的研究能力,以高等研究院校、研究所为主导,鼓励技术创新,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创新能力,提升研究成果的应用化;相关管理部门要未雨绸缪,加强隐患和问题的监控力度,并设置有效的应急机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完善责任承担制度,形成科学全面的无线电管理机制。1.3建立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的人才梯队人才是管理工作的关键,要设置无线电管理机构、相关高校与研究机构、相关企业三个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机制,挖掘、培养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机制的人才;同时要鼓励人才之间的交流,并建立培养机构的师资队伍,发挥有经验管理人员的“传帮带”作用。无线电管理机构在技术支撑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无线电管理“四个计划”建设的技术路线发展方向

我国当前的无线电管路“四个体系”的核心技术要求是:尽快地实现无线电信息的接收、存储、交互、融合、挖掘、分析技术,同时要在原有的无线电监测和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把握好总体的技术要求才能符合战略目标的要求。首先是要搜集国内外的无线电信息,并进行信息分析,呈现出无线电监测的实时信息、频率、电台等数据,形成无线电的整体态势分析和展示能力。在无线电管理的数据分析,是一项工程量巨大的工程,因此需要借助计算量巨大的计算技术,云计算的动态和可伸缩计算能力、群体智能、服务化特征等特点都为海量数据和复杂数据的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云计算的处理优势正好可以配合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数据处理,因此在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的建设中应当采用云计算技术作为其核心技术,充分利用其计算优势解决无线电管理中面临的难题。

三、“四个体系”建设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3.1Hadoop分布式云计算技术的应用Hadoop云计算平台采用分布式和分层结构,其具体的结构分为数据层、模型层和应用层三层结构,其中数据层是整个管理体系的网络数据,包含着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如电台站数据、监测数据、线电台站数据、监测数据等;而模拟层是利用数据层管理“四个体系”中的数据,并通过处理数据层输出的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分析其包含的数据;应用层则是利用模拟分析的结果,对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的需求数据进行应用定位,并对无线电管理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案与评估能力。3.2Hadoop分布式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和缺点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完美地解决了海量数据和复杂数据的处理,给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尤其是Hadoop分布式云计算技术因为技术优势明显,尤其是其对于计算机的硬件要求不高,同时具备可伸缩性和高容错性,技术成本较低,因此可以作为“四个体系”建设的核心技术。但是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云计算技术需要强大的宽带网络作依托,一旦网络条件不好,就很难就行数据的处理;再者云计算技术存在着延迟的问题,而且延迟的影响远大于宽带的影响;另外云计算的安全性也是制约“四个体系”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云计算存在很强的虚拟化安全性威胁,同时其数据来源较为复杂,在应用的广泛性上也会引发新的安全威胁。

四、总结

第5篇

>> 云计算架构及其关键技术 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 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问题 探析云计算体系架构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 云计算关键技术及挑战 云计算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平台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及其核心问题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电力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及其关键技术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平台架构及其关键技术探讨 浅谈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的关键技术 浅谈云计算环境下的体系构架及关键技术 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架构和关键技术探讨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及发展前景 云计算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研究 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漫谈 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存储关键技术解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ala0_1_1.

[2] (美)MICHAEL MILLER云计算(史美林・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

[3] 王鹏.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12月.

[4] Luiz AndréBarroso, Jeffrey Dean, Urs H-lzle.

Web search for a planet: The Google cluster architecture [J]. IEEE Micro,Mar/Apr, 2003, 23(2): 22 -28.

第6篇

【关键词】云计算移动通信服务支撑体系服务支撑能力

前言:

当前移动通信运营商越来越注重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然而,运营商自身的服务支撑能力不足常常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新业务种类繁多、移动资费套餐的类型复杂以及新业务生命周期的日益缩短,导致服务支撑工作日益复杂和艰巨。云计算的出现,为移动通信服务支撑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低成本的整合方法。

一、云计算的特征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企业能够利用云计算整合其现有的数据中心,实现对已有IT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加强经营决策的实时性。各类面向行业的云服务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使企业加快研发进程,缩短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云计算不仅具有集群和网格计算的特性,而且拥有资源配置动态化、需求服务自助化、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等特征。云计算技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当增加一个需求时,可通过增加可用的资源进行匹配,实现资源的快速弹性提供;如果用户不再使用这部分资源时,可释放这些资源。基于这种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可以快速部署资源和获得服务。同时,它可以提供自助化的资源服务,降低了客户对于IT专业知识的依赖。云系统为客户提供一定的应用服务目录,客户可采用自助方式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同时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对云服务的提供者而言,各种底层资源(计算、储存、网络、资源逻辑等)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异构性被屏蔽,边界被打破,所有的资源可以被统一管理和调度,成为所谓的“资源池”,从而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对用户而言,这些资源是透明的,用户无须了解内部结构,只关心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即可。而且,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帮助用户放心的与指定的人分享数据

二、基于云计算的移动通信服务支撑体系

云计算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已经从前几年的概念和理论,更多的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利器,备受各个行业关注.本文结合云计算与移动服务支撑工作的现状,提出了移动通信服务支撑体系框架。

2.1移动通信服务支撑体系的云计算模型该模型共包括服务层、管理层、虚拟化层和资源层等四部门。最上层是服务层,提供账户管理、应用目录、个性定制系和业务提醒等功能。管理层主要提供安全管理、资源管理、容灾管理、监控管理等功能。虚拟化层主要是提供硬件虚拟化、应用虚拟化、服务器和存储。最底层是资源层,由BSS系统、专家系统、网络优化系统、网络建设和规划系统、营帐系统、网管系统等组成。

2.2该体系框架的优势

(1)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

当前移动服务支撑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用户反馈情况的不同,分别操作营帐系统、BSS系统、网络优化系统、网络监控系统、网络规划和建设平台等多个系统和不同厂家的设备,提取分析不同的海量数据。这些平台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结构和版本千差万别,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使用云计算,可以得到诸多服务的协同支持。尽管不同平台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结构版本不同,工作人员也不需要了解数据的采集过程和处理方法,只需了解结果。这种情况下,移动服务支撑工作直接跳过了数据预处理过程,采集的数据不再需要海量计算,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服务支撑体系主要是基于整合现有资源,硬件成本几乎忽略不计,也不需要另外配备维护人员,只需负担较低的系统维护费用,定期对交换机、服务器等进行软硬件维护和升级,投入的人力、物力处于较低水平。但对提高移动服务支撑工作效率,改善用户感受和降低用户挽留成本,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该体系还可以为市场营销部门预留接口,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为市场营销人员提供精准支撑。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移动服务支撑框架。该框架可以很好地解决移动服务支撑中存在的问题,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云计算模型在移动服务支撑工作中的应用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卫,李济汉,张云勇,等.电信运营商云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J].互联网天地,2013,3:006.

[2]李卫,李济汉,张云勇,等.电信运营商云计算体系架构思考[J].电信科学,2013,29(3):123-127.

[3]吴文豪.云计算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2(2):67-67.

[4]孟占永,任江伟,韩跃龙.云计算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124-124.

第7篇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安全;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云计算是IT领域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潮流,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云计算被看作是第三次IT浪潮,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计算方式,它是IT发展的最新技术,正逐渐融进IT日常管理和开发模式中。

那么什么是云计算呢?形象地讲,云计算是指你电脑里所有的资料都放在网络上,然后你什么都不用带,到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能上网,你的资料或者你想要的资料都能找出来查询、修改、保存,而且需要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大小都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弹性设置。云计算的出现不仅给IT相关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也给高校相关专业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将引发一场新革命。

一、云计算时代对信息安全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云计算时代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也提出新的要求。根据企业采用公共云或是企业自身搭建云平台这两种情况,其人才需求各有不同:

1.一般而言,对于广大中小企业用户来说,资金是发展最大的障碍,他们将选择公共云服务。公共云是由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服务在第三方运行。企业通过与云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协议,以按需付费的方式使用相关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IT部门来讲,传统的系统维护IT人员、软件研发人员、硬件部署人员面临着工作机会减少的危机。因为所有的后台管理和维护工作都交给了云供应商,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企业IT部门工作量会大大减少。在公共云管理中,IT人员需要负责处理数据安全性问题,决定哪些数据能移到云端,哪些数据不能,对移到云端的数据进行加密,因此信息安全是IT部门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2.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他们有能力搭建云平台并提供对外服务,因此信息安全人才需求会有所增加,但对IT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IT人员不仅要深入地了解传统核心技术,还要掌握从虚拟化、存储、大型数据到安全等新的技能,即需要更全面、多方面融合的技能。

二、适应云计算时代的信息方向课程体系构建

我们调研了许多IT领域的龙头企业,详细了解一线企业对于云计算人才的技能要求,并以此作为导向,确定了以培养信息安全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我们的信息安全课程体系。我们的课程体系结构如下表1所示:

表1:适应云计算发展要求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核心课程表

在整个的课程体系中,四个模块是相辅相成的,云计算模块是基础;而组网和管网能力模块主要以路由交换知识、服务器配置知识为主,起技术支撑作用;编程技术模块是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模块,属于重要模块,理解程序、编写代码对于信息安全专业是非常重要的;而信息安全能力模块则是我们课程体系的核心模块,它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根据我们调研的结果,当前主流的信息安全技术,其主要内容如下表2所示,这些基本技术都包括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

表2:信息安全行业主流的技术

三、信息安全课程体系的实施

突出项目实践在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加强实训室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参与产学研联盟,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培养适应云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信息安全人才。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真实项目来组织教和学,重点突出项目实战在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如何获得项目,最有效的途径是和企业建立深度的合作。除了传统的和公司合作共建实训室或实训基地外,校内每学年还举行一次信息安全竞赛,并且参与省市级的校外竞赛;我们还请企业的资深工程师参与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定期让企业的工程师来给学生进行技术专题讲座;我们每年二个假期也会让老师去企业进行兼职锻炼,使学校、企业和产业形成紧密的产学研联盟,我们和许多知名公司,如华为、联想、金山、网安、蓝盾、神州数码、星网锐捷等公司建立了良好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不断深化合作,来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信息安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任熊,李畅.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9).

[2]李振汕.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高职培养定位[J].计算机教育,2010(2).

[3]匡芳君.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7).

注:本课题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YB1205。

第8篇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多停留在共享环境内,因此数据的所用者应对数据的使用权及数据的用途进行全面的控制,而若要实现对此类数据的有效控制,则必须建立起基于异构数据的安全方法,以便从应用及系统层面对数据安全进行有效的控制。可见,建立基于数据的信息安全系统对提高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非常必要,而该步骤的实现过程应落实好下列方面的工作:1.设定云计算环境下用户数据的使用权限。研究表明,若要杜绝数据被随意使用,则必须设定用户数据的使用权限,以确保数据能够在安全要求下及允许范围内被使用。2.构建基于数据中心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防范措施的构建过程,必须设定数据的使用权限及以数据中心为参照标准,以确保所设定的数据使用权限与数据中心的实际需要相符,从而实现对用户数据安全的有效保护。3.建立基于异构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系统。与普通方式相比,异构数据中心的存储模式及存储路径存在明显差异。实践证实,异构数据中心能有效解决数据的安全问题及提高数据的调用效率。

(二)建立完善的认证与身份管理体系

研究表明,建立完善的认证与身份管理体系对保障云计算环境下用户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该步骤的实现过程应落实好下列工作:1.完善基于用户的身份管理体系。对私密性及身份属性问题的处理过程,系统应始终以用户为出发点及以数据安全为前提,同时结合用户的身份信息,对限制条件进行放松或约束处理,以实现对用户请求的有效响应。身份管理系统对保障云计算环境下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非常有效。身份管理系统的建构过程,应特别重视对私密性问题及身份属性问题的处理,亦或说身份管理系统的构建应始终立足对私密性问题的处理及对身份属性问题的认证,以使私密性问题的处理效果及身份属性问题的认证效果达到预定标准,从而满足中性类身份管理系统的实际要求。2.开发与身份管理体系结合的处理方案,即借助原有的身份管理体系框架,以保障云环境下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例如,以隐私保护协议来对各种身份属性进行验证,从而构建起基于用户的联合认证与身份管理体系。结合身份认证系统的特点可知,身份管理体系的实现过程,应特别重视身份管理体系与相关管理系统的有效结合,以增强身份管理系统的防护能力或安全性能,从而实现身份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最终提高云计算环境下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三)其他方法

第9篇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体系;信息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113

1 基于云共享平_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应用研究

1.1 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中应用意义

云服务资源共享减少了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本,云计算具有集中化和自动化管理的特点,可以减少高校管理人员对系统维护的成本支出。云计算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管理的硬件设备都是有云服务的提供商进行维护和管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云平台管理API就可以对云平台中的资源进行管理,改变了传统教学资源平台维护困难复杂的问题,云计算支持的多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系统使管理人员对资源的管理更加方便。传统的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化昂立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通过虚拟化的技术对对教学资源进行单元分配,平台资源的使用率提高了,基础设备投入减少了,成本低而且建设周期短,后期对平台的维护和管理也非常方便。

1.2 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设计和研究

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主要是对各个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从而达到实现高校与高校之间可以互相访问对方的教育教学资源的目的。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并且使高校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可以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在提高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高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高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属于高校教育资源中的软件资源类别,高校多媒体教学通过现代教学技术,采用合理的教育教学设计方法,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和学生可以很方便的获取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比如提供多媒体服务的服务器等设备被黑客攻击,提供下载多媒体资源的网页页面不能正常打开和下载,高校与高校之间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存在问题等等。目前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载体主要是文档、视频和音频等形式,在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管理上,传统的平台构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需要。云计算服务模式的提出,可以有效的解决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共享问题。高校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云共享以云计算作为技术的基础,是高校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发展的必然的趋势。

2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共享体系建设研究

2.1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应用设计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面对的用户地理位置分布范围广,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架构要具有可靠性和共享性的特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架构模式分为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是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上进行任务的合理分配,在客户机端运行用户的交互操作,在服务器端运行数据服务程序。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上都需要安装特定的软件,没有实现真正的开放性环境。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把WEB技术和服务器技术结合到一起,实现对用户开放性的环境,用户端使用统一的浏览器作为客户端的软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系统结构一般分为用户层、应用层和资源管理层,。资源管理层负责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只有授权的合法用户才可以对资源管理层进行操作,资源管理层可以对入库的资源进行分类,对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这样可以提高资源库的资源的质量。应用层是提供各种功能的网页动态生成层,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应用层的应用模块,可以把选择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从新组织,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课件,体现教师教学的特点。应用层在整个系统中是关键的一层。用户层是直接面向教师和学生等用户的,有用户浏览器组成,用户通过浏览器对服务器数据库资源进行下载和上传的操作等。

2.2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共享体系结构设计

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基于云计算的架构层次建设,包括教学资源的共享体系结构的建设和服务共享结构的建设。教学资源云共享体系结构建设主要是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教学资源和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学校可以在校内各个计算机和连接校园网的计算机上安装云技术软件,通过云技术软件连接到高校内部的云服务系统上,通过高层控制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为用户提供云共享服务。学校对教务管理和数字图书馆系统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体系。服务共享的建设包括基本数据服务和数据安全服务两方面,基本数据服务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并对基础数据资源进行审核;数据安全服务是保证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顺利进行,防止计算机的云技术平台被黑客和病毒攻击,维护平台的正常运行。

3 结语

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架构采用云计算技术作为技术的支持,适应了我国高校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需要。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体系建设课题的研究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