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

时间:2023-10-26 11:29:31

导语:在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

第1篇

关键词: 信息管理系统;电力工程;企业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terprises of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oncept of pow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ucture, and examples of intelligent substation inspe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s an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electric power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operation and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Key word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和知识已被视为企业发展乃至国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把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运用于企业中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领域之一。当IT逐渐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时,许多企业都在业务中聚集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企业就要保存和维护这些重要信息,把这些宝贵的资源有效的用于商业决策中。

1.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1.1 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

信息管理系统是运用现代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企业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分析, 以辅助企业的日常业务处理和决策方案的制定等工作,以及这些工作的跟踪、监督、控制和调节整个过程,来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或削弱对手竞争优势的有机系统。

1.2 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信息资源借助互联网在价值链上的传递更为便捷和迅速,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信息资源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在市场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资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信息是企业活动的神经,是经营者成功决策的依据。因为只有通过信息,企业才能了解和掌握产品的生产销售、供销能力、消费市场、社会需求等;只有通过信息,企业才能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竞争情况,了解企业所属行业的需求、产品销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营动态的变化、新产品的研制等。否则,企业就无法实现正常而有效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也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2.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 信息资源的特性

信息资源具有非常高的时效性, 其价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自的不断扩大,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的决策者在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必须全面、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和占有各种信息,把握机遇,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掌舵好企业未来行动的方向; 而且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也必须要有好的信息管理才能高效的运行。因此,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管理非常重要。信息除了具有一般的可利用和有价值的特性外,还具有共享性、积累性、实效性和再生性。信息系统则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独立部分组成的统一整体。企业要系统地运用信息资源,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2.2 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运行非常复杂,国际国内市场情况更是千变万化,随着Internet 的快速发展,触发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及整个企业的管理思想的变革。经济全球化浪潮正在有力的推动全球化市场竞争与合作。企业竞争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由企业之间的单体竞争转变为以供应链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竞争,生产能力的竞争转变为生产能力乘以流通能力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要在这种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确保企业能保值、协调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更要以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依托,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获取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大量信息,走全面信息化道路,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企业的整体效益,使企业得以发展和壮大。因此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充满竞争和变数的市场中的生死存亡。

3.以“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为例的电力工程信息管理

电力项目信息管理, 是指在整个电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 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活动的总称。电力系统从各个环节与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 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电力项目信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效率、风险、质量和成本, 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组织地对电力项目全生命过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 是电力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电能质量的技术治理与控制是改善电能质量的有效方法, 但电能质量具有动态性、相关性、传播性、复杂性等特点, 对电能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采取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构成的“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从概念上来看,这主要是指向电力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组织外的有关部门(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将面向项目相关的人员和主体提供,因此,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能可以被概括为四个方面: 确定项目信息、搜集项目信息、处理项目信息及使用信息服务。以电力工程进度信息管理为例, 我们可以对如何提高电力工程信息管理效率进行一些探索。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其工程进度是工程的一条主线。建立一个以进度为主脉络的工程信息整合分析系统, 把各类工程信息与进度关联, 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为决策提供了较科学、充分的依据。然而,影响进度的各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设备与构配件因素、水文地质与气象因素及其他环境、社会因素和难以预料的因素等,如何将这些信息及时整合,反映与实际进度对应关系,以利于决策,是目前进度信息管理急需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电力工程的信息管理不仅体现为项目全程的信息管理手段,同时也体现在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应用上,我们以“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联合硬件和软件开展电力工程信息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由无线射频设备标识器(条码标识器) 、巡检器(一般应用PDA)、客户计算机等组成,而配套的软件部分则包括网络、防火墙、服务器和中心数据库等。其管理流程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应用无线射频钮作为设备标识器, 在需要巡检的设备上安装有独特性征的“条码”, 且其内部存储了代表设备状态、参数的代码。接下来, 当工作人员进行巡检时, 只需带着巡检器读取各设备标识器的数据即可。巡检器是“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装备,具有小巧轻便、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还解决了人工巡检往往难以到位的问题, 省去了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 对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及减轻数据的输入工作量也起了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 当需要进行设备状态检修、缺陷管理和性能动态分析时, 将工作站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调出, 设备的历史状况便一目了然。

4. 结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时代进步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良好机遇,是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未来之路。企业管理的计划、指挥和创新等各个管理环节都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通过在电力工程建设期实现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 不仅可以提高电力工程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能力, 也有助于进行全过程的工程管控。不仅在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广泛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还可以在后续的电力工程生产运行中进一步协调信息资源, 逐步形成电力建设发展的知识库,为电力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蔺雪竹.谈电力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应用[J].电力IT,2009(7).

第2篇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HRIS存在的明显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HRIS对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影响,由此引出HRIS对人力资源未来发展方向转变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角色;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9-0029-01

1 导 语

国外的研究资料及相关报道一致指出,人力资源的电子化(E化)将是未来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业界知名的软件公司PeopleSoft、Oracle、SAP等都相继推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uman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为HRIS)。在这股强劲的旋风下,小型的软件公司也风起云涌,人力资源E化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反观国内,只有少数的供电企业能真正实现。事实上,国内真正对HRIS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并不多,主要原因是懂人力资源的专业者大多非技术出身,专业的信息科技研发人员不懂人力资源。一方面,人力资源专业出身的不善于使用信息科技来提高行政效率,只知道依照原来的工作流程,将人工操作照搬到计算机上进行作业。另一方面,专业的信息科技研发人员不知道人力资源的人员到底需要什么,更不知道两者之间应该如何串联。因此,在发展HRIS时,由于两者之间的专业领域南辕北辙,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2 降低成本和节省时间

由于基于网络的HRIS能够自动执行和完成人力资源相关职能,因此,这一系统的使用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从长远来看能够降低成本和节省时间。

一方面,供电企业成本的节约主要表现在管理成本的降低和体力工作的减少上。例如,包装、打印、分发人力资源文件的办公消耗降低,因为信息的传递现在已经电子化。再例如,过去人力资源任务由人力资源部进行分配与部署,从管理层到员工层,牵涉人员复杂;而如今,相关员工的数量明显减少。HRIS中的自我服务体系的运用改变了这一现状,该体系允许员工自行更新个人相关记录、查询相关信息等。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中,运用HRIS可以加速交易进程。一个具体例子就是例行会计事务的处理,如果采用人工方式,平均需要32分钟,这包括“最初的联系、归类、手动完成报表、通知卖方、邮寄确认声明”等事项。而在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系统中,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时间被最小化了,他们也许只会涉及数据追踪,如例行监测或备案文件等。研究表明,以前60%~80%的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行政任务或个体事务的处理上。现在,应用了自我服务体系,对雇员的信息管理变得更简单。因此,在HRIS中,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不仅不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回答例行的问题或为管理者准备报告,而且信息传递进程加快了,相应的时间也自然节省了。

3 人力资源角色的转变

可以说,基于网络的HRIS的使用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前面分析到的从长远来看可以降低成本和节省时间,这使得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变得越来越依赖HRIS,从而导致他们在人力资源各功能区的角色逐渐发生变化。的确,基于网络的HRIS正变得更成熟,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提供了更个性化的工作场所与生产工具。

信息技术已经使更多的人力资源信息收集和处理更全面、更快捷,对于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多地依赖电子人力资源来完成最起码的工作任务。过去,他们花大部分的时间回答受聘者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而现在,这些任务都被自动化或外包。这就意味着,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士能着重于更具战略意义的职能,如人力资源规划、知识管理和职业发展规划等。同时,科技发展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他们必须加速获得最新的信息技术,并同时改造传统流程从而使其进入在线流程时代。

对于管理者而言,他们可以同时直接从个人层面以及集体层面上获得员工的信息,因此,管理者能够及时做出应对,并通过更好地监测过去和现在的表现来适当地制订部门的人力资源计划。就像Fein在2001年讨论的那样,很多管理者依赖于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的能力来提供卓越的信息收集和在人力资源功能区域的分析,比如绩效评估和管理、招聘和甄选以及管理发展等。

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员工而言,他们不仅利用基于网络和自我服务选项来修改和简化流程,同时还检查自己的人力资源资料现状,并更新相关信息,甚至还可以获得在线的个人建议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一个组织内的所有职员都应该欢迎HRIS。

4 现状和关注

尽管HRIS的发展与运用是积极的,但仍然存在着大量供电企业都必须认识到的问题。

第一,不是所有的员工和管理者都会欢迎HRIS,接受这种变革。原因之一在于普通员工和管理者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在他们看来,人力资源部是在推卸责任。另一个原因是普通员工也许会被要求接受技术培训,这让普通员工感觉到更为沉重的压力。第二,员工和管理者很少与人力资源专业人士联系,尽管看上去他们之间交流很方便。事实上,由于业务的外包,可能会由电话中心的代表来回答员工的问题,而这些代表甚至不是公司的雇员;员工的信息甚至可能是从语音机上获得的,而回答的声音则是电脑生成的。沟通似乎方便了,但交流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第三,人力资源部门会比以前更小,同时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可能正在实施并运用新技术,因为传统的交易处理任务是自动的或外包的。比如,组织将不再需要客户的分数来记录信息以及填写进程表。根据2000年人力资源自我服务的调查研究,有自我服务系统的公司每151个员工需要一个人力资源代表,而没有这个系统的公司每个人力资源代表只能服务99个员工。

关于HRIS的技术革命带着潜在的危险,基于网络的HRIS的现状也不是完全乐观的,这对人力资源专业人士也是一种挑战,人力资源从业者尤其是这些专业人士在供电企业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3篇

短信控制是通过相应的设备比如Modem、手机等设备发送、接收信息信息的过程。通过手机来发送短信是最常见短信通信服务,手机短信服务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可以实现系统的远程监控,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控制方式,通过无线接收设备,可以不受线路的影响,不受作业环境等客观条件的约束,被广泛应用于日常通信、工业技术以及远程数据交换中。短信Modem,俗称短信猫是一种常用的短信控制设备,和手机相同,Modem工作需要SIM卡的支持,在Modem设备里面安装一张SIM卡,链接到数据接口或者和电脑连接,通过电脑可以实$短信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和一般手机不通,Modem可以与l/sB、串口、网口等相连,Modem根据功能不同也分为多口和单口。

Modem和手机收发短信的工作原理是基本一致的,但相对于手机而言更加注重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就短信收发应用具有许多手机无法比拟的优点,比如发送短信的可靠性更高,收发短信的速度也更快,具有群组发送和实时发举等特点,所以在企业管理系统中运用比较广泛。下面我们主要以为例介绍一下短信技术的原理和运用。

2.工作原理

目前企业中的消息传递机制基本都是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环境存在的,如果没有TCP/TP网络的环境下,信息的采集和同步就比较困难。为了实现无网络环境模式下一些企业的智能化管理,比如物流快递行业、分散式订单管理等,就可以利用Modem以及语音设备来开发广域系统集散信息智能管理模式,针对大量的集散环境,在没有TCP/IP网络的环境下对广域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以此来解决城域的数据传递和处理机制。借助Modem装置,使一些没有固定地点办公的企业和生产单位中,实现企业数据信息的采集,实现离散数据的管理,为这类企业和生产单位的信息自动化处理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Modem设备满足企业用户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就可以实现短信的动态发送和接收功能。Modem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硬件设备,另外一个是二次开发包,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就可以满足上述企业的需求,通过本地的无线网络就可以实现发送和接收短信的功能。同时,也应该了解,Modem只是作为短信传输的硬件设备,而不是一款智能设备,它必须通过电脑端口连接,通过串口进行通讯,并根据AT命令来控制实现。

所谓二次开发包,是为了让一部分程序员、以及一些指令不熟悉的开发人员,应地制宜地通过开发应用程序,将Modem集成到所开发的程序中去,也是一种接口方式。短信二次开发的接口有'许多种,可以采用Dell动态链接库的接口方式,可以用OCX二次开发控件方式,还可以用采用封装的方式,封装成为类似服务器的形式的数据接口方式。短信模块,其实就是一块电子元器件,只是它内嵌了GSM无线通信信息模块,通过信息模块实现短信的发送、接收的主要功能。作为Modem的一个配件,可以与外部线路链接,只要插人三大运营商的SIM卡,就实现了与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的无线链接,就可以与运营商的短信中心建立网络互通。短信模块是基于无线通讯模式GSM工业通信技术级别的通信模块,通过与本地电脑相连,就可以轻松实现短信的自由发送和接收。

用GSM Modem技术实现短信的接收和发送,比较适合于离散环境中企业内部系统管理的开发,比较经济实惠。当然也可以通过直接接入网关,这种接入方式不需要安装新的设备,利用路由器与运营商的短信通信系统实现通讯,虽然使用方便,投入很大费用也很高。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站发送短信服务来通讯,有些网站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功能,比如腾讯,使用起来方便简洁,不需设备资源,但是必须提供网络环境才行。

3.开发及应用

针对离散信息环境下企业管理系统的研究应用,下面主要分析短信Modem如何来进行企业内部短信控制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使用AT指令,直接使用指令必须要求对Modem模块的各种常用指令能熟练掌握。

通过串口用AT指令将相应的驱动短信指令发送到GSM Modem,这是比较低阶的应用开发。二是Modem开发包,Modem商家在出厂时就提供集成指令的二次开发包,实际应用是只有直接调节API就可以实现短信的接收与发送。三是Modem中间件,作为相对高级的解决方案,利用Modem厂家提供的信息开发软件实现短信收发。如何实现Modem信息的二次开发,一般而言,当数据传送时,把信息内容以及信息接收者的信息交至信息内容梯队,并及时接收从信息梯队中获取的信息内容,同时可以调用Modem开发包读取或者发送信息,开发包与Modem利用串口相连,并根据指令来完成短價接收发送。Modem死机也是常见的现象,因为串行设备需要串行提交信息发送,提交后在没有短信回应前也不能继续提交信息,否则都会造成死机的情形。

通过软件可以控制相应的短信功能,主要包括短信的群发送模式,即系统采用集群发送的模式,可同时自动向大量目标群体发送同一条信息,群发模式具有分布广、针对性强、接收方便、经济高效等特点;无线Modem连接发送模式是将Modem连接到电脑上,安装相关的软件,或者直接使用相关程序,安装手机卡到Modem里,通过短信Modem发送短信,而扣费将在手机卡上,这也是短信Modem最初的应用模式,短信平台模式是基于网络供应商提供的端口服务,利用互联网实现与目标对象的信息发送接收模式,包括短信的批量发送,自定义发送等。一般是使用下载在本'地电脑的群发软件,其具有短信单发、群发。分组等各种功能。还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登录网页版的短信平台进行操作。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信息生态理论;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实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107

企业信息系统作为重要环节,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面对信息化浪潮,绿色生态意识随之产生并延伸至社会各领域中,生态观念日趋深入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改变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更新传统管理思想,建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企业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1 运用信息生态理论开发企业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信息生态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信息生态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社会呈现信息生态系统的相应规律,其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实现对信息的优化管理[1]。 基于其自身的特点,信息生态学理论对社会信息进行系统把握,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2)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随着全球信息化格局的形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置身于整个信息环境之中,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效力直接影响到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2]。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融入信息生态学理论有利于形成信息重复利用与共享的优势,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企业信息系统生态化运行。

2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措施

(1)进行宏观战略规划。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指导,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必须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信息系统的整体性与生态性,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对其进行宏观规划与设计[3]。例如在某大型企业信息系统设置过程中,考虑到部门及工作流程的复杂性,充分借鉴“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将宏观规划与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将企业整体信息和信息人纳入到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之中,进行整体把握;其次进行部门规划与设计,在各部门内部普及生态观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信息生态化子系统,并将各个部门的子系统进行有效连接,保证公司信息交流的畅通性;最后进行流程规划与设计,将上述建立的子系统规划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生态性的信息层,并利用先进的技术判断信息系统与企业所处的信息环境是否协调。

(2)优化企业内部信息交流途径。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信息处于不断流通与更新的状态,在这样的运行下形成信息生态系统横向和纵向发展的信息生态链,在信息交流与共享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例如在信息生态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信息交流途径的建立与优化,以横向和纵向的生态链为基础,结合企业的资金流、客户流和生产流的运营情况,利用链条的循环性增强系统的调节能力。

(3)发挥信息人的作用。在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中,忽略了信息人的重要性。在信息生态理论的指导下,这样的管理模式显示出其固有的弊端,不适合信息生态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因此必须依据业务需要设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着重发挥优质信息人的作用[5]。在企业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充分把握信息人的优质性,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其多样性。

3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措施

(1)创新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信息系统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深受管理模式的影响,只有切实提高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使其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并能充分维护企业自身利益,才能够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实施奠定管理层面的基础。企业在进行管理模式调整过程中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管理理念,为企业管理注入新的因素。同时,企业适当地调整其组织结构形态,在保证业务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合理性,以此确保其更加灵活与有效发展。

(2)加强战略部署。战略部署是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的有效保障,面对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做好全局把控,以有效的战略部署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平稳有效运转。例如在企业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加强反馈调节系统的有效运转,定期对信息系统反馈的相关信息进行总结与分析,明确企业发展规律,结合外部信息环境的特点变革企业内部的不合理因素,从而形成良性的企业信息系统。

(3)确定适宜的企业生态位。在信息生态理论的影响下,企业为了自身的有效发展必须避免各生态因子或因素的不统一情况,在此基础上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空间条件。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生态位,促进各生态因子或因素的协调发展。例如可选择区域大环境生态位,由于企业的发展受到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自然等环境影响,因此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自身特点,结合预期环境因素,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态位,同时要考虑到企业生态系统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着眼现实,在形成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生态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化浪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及实施中存在的相应信息生态问题,以信息生态理论为依托,采取有效的措施建设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企业信息系统,在宏观规划的前提下注重信息生态环境下信息系统开发的作用,并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战略部署,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生态位,推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花萍,龚怡.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企业生态系统复杂网络研究[J].情报科学,2014(12):16-20.

[2]陈海涛,马艳丽,陈博.信息生态系统演化研究回顾[J].情报科学,2014(02):157-161.

[3]刘捷萍,李斌宁.产业经济发展与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商论,2015(32):173-175.

[4]赵兴晨,逯浩.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现代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经营者,2015(06):79-80.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7

随着我国企业数量的逐年增加,各个行业领域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如果没有高效准确健康的长远发展体系,将很难在本行业领域稳固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加强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科学管理系统。

1 企业信息化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

1.1 企业信息化的涵义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囊括了对企业的信息运作过程、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以及企业的运转方式与流程、企业的各项业务的变更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这三项内容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辅相成,协调配合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又称EIM,是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的简称[1],是世界企业管理领域正在流行的管理模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以网络、计算机等新兴技术为依托,根据企业现状,不断升级与改进的过程。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利用现代的系统编程方法,根据企业需求与各部分工作流程制定而制定的智能化管理体系。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恰当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如何有效的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智能化职能。

1.2 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利于企业节约人力成本[2],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以几倍于人工录入数据、计算数据、处理工作流程的速度处理各项复杂的管理过程,极大的节省了公司的人力;其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保障了企业数据存储与计算的准确性。现代企业的管理与运营中需要保存大量的产品订单信息、客户信息、财务数据信息以及各类产品信息等等,光凭传统的人工和纸张办公难以保证信息与数据处理的准确度,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计算机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处理各项事务的效率。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由后台编程实现各类事务管理功能。包括自动化办公的OA系统[3]、财务与物流管理的ERP系统等都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信息化中提高工作效率的典型应用。

2 企业信息化中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困境

2.1 不针对企业实际,盲目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

由于企业区域、经营规模的限制[4],现代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产品以及管理模式,即使是同一行业领域的企业也存在着很多差异。而很多企业在选择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时非常盲目,认为别人用或者别人用的多就开始投资建设,尽快应用。结果造成了盲目上线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适应企业的规模或者企业的管理模式,造成很多功能不能用或者一些功能又没有被系统设置的状况。例如,某大型企业购买安装使用OA软件后才发现缺少适合自己企业的会议通知功能,造成了会议组织上的混乱等,诸如此类现象频频出现。这样都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不及时更新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滞后

网络与计算机的技术是不断被推陈出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得到应用后,由于已应用系统内后台应用技术都是随着新技术的面世而逐渐落后的。而很多企业都没有重视这一环节,认为一个软件可以终身应用,并没有对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维护,没有及时地更新信息技术、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这就造成了企业没有及时应用已经升级后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让新技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力。例如,某机械产品制造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一直应用未升级版CAD/CAM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在产品已经设计超出计划时间完成后才发现有升级版本软件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提高很多效率。这都是不及时更新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阻碍的表现。

2.3 不会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实效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企业不会合理且的利用信息资源,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其实效。很多企业只是会利用公开的会议、已有技术文献等渠道获得信息[5],缺少自己的信息获得渠道。例如,有些企业的信息刊物里信息资源的大量拼凑造成了企业自身特色的缺失,这就让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的信息也非常匮乏,没有企业自身信息资源的利用,系统无法发挥实效。

3 企业信息化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策略

3.1 联系企业实际,合理应用系统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依据企业的发展状况而随时进行调整的动态过程。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前,企业应该做好调研,包括企业自身的市场状况、财务状况、技术状况以及管理运营模式等等。再由相应的管理人员总结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进行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例如,有些企业的办公软件需要远程服务、有些企业的财务软件需要清单计价表、有些研发企业需要最新的编程软件等等。

3.2 不断更新技术,完善系统功能

计算机技术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应该及时注意关于信息管理、数据库、软硬件技术的更新,将这些新技术及时的应用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当中来。及时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升级后要定期对系统功能与性能进行测试与维护。在新的网络技术出现以后,也要及时更新应用。例如,某项防病毒技术的面世,企业就不能忽略,应该尽快跟踪应用,防止企业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到侵犯。

3.3 充分利用资源,发挥系统实效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注重信息资源的积累,充分挖掘资源价值,逐步拓展自己的信息渠道。并且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让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的信息资源得到丰富,以使这些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 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配合与支撑。企业要及时发现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改进策略,才能让企业信息化建设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肖南峰.企业信息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1.

[2]赵捷.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7-88.

[3]熊励.企业信息化融合-基于SCM、ERP、CRM集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23.

[4]李洪波.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8):75-77.

[5]陈建斌.IT能力与企业信息化[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60.

第6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开始实现信息化管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来对企业生产进行管理,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使企业的生产、存储、财务、成本、控制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而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运行中不可避免的引发各种问题,其中包括信息安全性的问题,即存储在计算机或在传输中的文件和数据遭受到破坏和滥用,而且这种活动对企业的影响非常严重,例如:电子商务公司,如果网站出现故障,每天的损失会高达数额人民币,所以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使其得到安全的控制,对于企业来说已经变的非常重要。目前,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内部构建中,经常可以发现由于制度和管理中的疏忽、松懈以及信息系统的监管不到位,所出现数据的丢失或者数据的信息反应迟钝,不能使管理者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使其信息系统的发挥起不到其最佳的效果,因此如何保障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的测控是非常必要的。

    在目前关于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与效率方面的文章主要是集中在如何构建中小企业信息系统方面,涉及到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制度这方面很少。如:杨斌、费同林(2002),赵宏中(2005),刘仁勇,王卫平(2007),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提到了制度设计方面,但是没有把其作为一个研究重点,其他一些相似的文献基本是从技术角度探讨。从中小企业实际的成本收益考虑,一般来说,由于运用的相应技术不是很高,基本都是基础的软件系统,所以有必要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制度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制度方面分析

    首先,根据Laudon对企业信息系统面临威胁,按照来源分为六类: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因素、数据、服务及设备被偷盗,这些都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但Laudon从单个信息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却没有把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制度考虑进去,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上许多企业尽管设置了制度,但很大程度上都是形同虚设或者是制度管理存在缺失,容易导致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操作上面临效率和安全的问题,下面具体从制度方面进行分析:

    在中小型企业中,存在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法律制度、企业制度安排等;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是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是那些对人们行为的不成文的限制。

    (一)正式制度的分析

    在中小企业中,正式的制度包括国家信息系统法律的规定和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方面,根据我国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也只是从信息交换角度来保护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对于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安全只是规定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制定,并没有对企业的实际业务中发生的关于信息系统自身安全进行风险标准规定,也没有一套正确引导进行风险防范的标准规定,所以中小企业的法规建立基本都是从企业各自实际出发,所以各企业的标准不一,导致安全隐患存在比较大。

    从企业自己建立的信息管理制度来说,一般大型企业有明确的规定制度,包括维护、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防范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相应信息的反馈,对企业的信息安全与企业效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自身比较小,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人员比较缺乏,其维护也是谁操作谁负责,这样只能根据各企业自身人员的情况来确定其系统的安全程度,其次在效率方面,由于人员缺乏以及其计算机操作应用存在的不规范,信息交换、反馈也相对比较落后,或者根本起不到效率作用。

    再次中小企业虽然有一定的信息管理制度规范,却由于监管不到位,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机构比较小,维护人员、计算机使用都是由使用人员一人来完成,所以容易导致即使有制度,也难以执行,这也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的主要原因。 

    (二)非正式制度的分析

    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它不仅蕴含价值关键、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在形式上构成某种非正式制度的“先验”模式。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公司员工的思想和过去的传统操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效果。

    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由于员工的意识不强,对于信息系统的维护、使用存在一定的松懈,信息操作员经常在值班时没有定期维护计算机及信息管理系统,只是在当其产生问题时才处理,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数据损失,如果信息备份不完全的话,可能由于人为操作或者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会造成整个系统数据损失。

    在这里非正式制度方面主要是指员工以往的旧做法对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对信息反馈报告在效率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主要原因是领导层的要求不严格,操作人员的报告提交不及时等因素所致,因此非正式制度因素对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三、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在加强制度建设中,主要从国家信息系统的法律制度建设、企业信息制度的设置与执行,再次就是信息系统中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意识的改变三个层次来考虑。

    (一)首先在我国信息管理系统的法律规范中,不仅应该对信息交换中安全问题进行规范,而且规定信息系统使用公司对其管理系统的安全达到安全的最低标准,这个标准是指从各因素方面来确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安全性的最低标准值,不仅能够使信息安全从法律依据上得到一个基本的系统安全标准,而且也能对公司信息管理系统起到强制规范性的作用。

    (二)在制度设定层面,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及制度化,也是保障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应制定严格的服务器日常维护、巡视和记录制度、客户机维护、 操作制度、用户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等,并严格按照制度实施奖惩,从而从企业内部制度上认识到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三)培养与使用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外,设立一个既懂信息系统、又懂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信息主管职位,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国外大学、大企业的CIO(首席信息主管),相当于企业级的领导,直接参与企业的重大问题决策。 一个合格CIO,既能充分调动网络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又能把握企业信息化发展全局,并能随时为领导提供参考意见,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并对公司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制度改善、监督、反馈上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中也设立这样一个职位,从而使信息化系统成为企业运行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四)加强信息系统人员的培训,使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安全等方面了解能够熟练的掌握。信息系统人员包括操作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定期对信息系统人员进行培训,不仅有助于了解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使其从意识中不断了解到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使其操作、维护的规范化不断得到改善,从而减少由于非制度性因素所产生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四、结论

    在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很大问题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制度方面造成的,所以在企业内部加强其监管,使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得到很好执行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就是加强员工的素质培养,使其能够具有很好的业务水平,使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很好的运行,并能够使管理层及时了解到企业的信息,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行;最后完善国家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是保证企业信息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准,使中小企业达到基本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水平,从而从制度上使其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很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Kenneth C.Laudon Jane P.Laudon.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8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01-538

第7篇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开始实现信息化管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来对企业生产进行管理,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使企业的生产、存储、财务、成本、控制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而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运行中不可避免的引发各种问题,其中包括信息安全性的问题,即存储在计算机或在传输中的文件和数据遭受到破坏和滥用,而且这种活动对企业的影响非常严重,例如:电子商务公司,如果网站出现故障,每天的损失会高达数额人民币,所以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使其得到安全的控制,对于企业来说已经变的非常重要。目前,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内部构建中,经常可以发现由于制度和管理中的疏忽、松懈以及信息系统的监管不到位,所出现数据的丢失或者数据的信息反应迟钝,不能使管理者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使其信息系统的发挥起不到其最佳的效果,因此如何保障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的测控是非常必要的。

在目前关于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与效率方面的文章主要是集中在如何构建中小企业信息系统方面,涉及到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制度这方面很少。如:杨斌、费同林(2002),赵宏中(2005),刘仁勇,王卫平(2007),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提到了制度设计方面,但是没有把其作为一个研究重点,其他一些相似的文献基本是从技术角度探讨。从中小企业实际的成本收益考虑,一般来说,由于运用的相应技术不是很高,基本都是基础的软件系统,所以有必要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制度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制度方面分析

首先,根据Laudon对企业信息系统面临威胁,按照来源分为六类: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因素、数据、服务及设备被偷盗,这些都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但Laudon从单个信息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却没有把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制度考虑进去,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上许多企业尽管设置了制度,但很大程度上都是形同虚设或者是制度管理存在缺失,容易导致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操作上面临效率和安全的问题,下面具体从制度方面进行分析:

在中小型企业中,存在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法律制度、企业制度安排等;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是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是那些对人们行为的不成文的限制。

(一)正式制度的分析

在中小企业中,正式的制度包括国家信息系统法律的规定和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方面,根据我国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也只是从信息交换角度来保护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对于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安全只是规定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制定,并没有对企业的实际业务中发生的关于信息系统自身安全进行风险标准规定,也没有一套正确引导进行风险防范的标准规定,所以中小企业的法规建立基本都是从企业各自实际出发,所以各企业的标准不一,导致安全隐患存在比较大。

从企业自己建立的信息管理制度来说,一般大型企业有明确的规定制度,包括维护、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防范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相应信息的反馈,对企业的信息安全与企业效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自身比较小,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人员比较缺乏,其维护也是谁操作谁负责,这样只能根据各企业自身人员的情况来确定其系统的安全程度,其次在效率方面,由于人员缺乏以及其计算机操作应用存在的不规范,信息交换、反馈也相对比较落后,或者根本起不到效率作用。

再次中小企业虽然有一定的信息管理制度规范,却由于监管不到位,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机构比较小,维护人员、计算机使用都是由使用人员一人来完成,所以容易导致即使有制度,也难以执行,这也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的主要原因。

(二)非正式制度的分析

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它不仅蕴含价值关键、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在形式上构成某种非正式制度的“先验”模式。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公司员工的思想和过去的传统操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效果。

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由于员工的意识不强,对于信息系统的维护、使用存在一定的松懈,信息操作员经常在值班时没有定期维护计算机及信息管理系统,只是在当其产生问题时才处理,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数据损失,如果信息备份不完全的话,可能由于人为操作或者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会造成整个系统数据损失。

在这里非正式制度方面主要是指员工以往的旧做法对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对信息反馈报告在效率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主要原因是领导层的要求不严格,操作人员的报告提交不及时等因素所致,因此非正式制度因素对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三、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在加强制度建设中,主要从国家信息系统的法律制度建设、企业信息制度的设置与执行,再次就是信息系统中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意识的改变三个层次来考虑。

(一)首先在我国信息管理系统的法律规范中,不仅应该对信息交换中安全问题进行规范,而且规定信息系统使用公司对其管理系统的安全达到安全的最低标准,这个标准是指从各因素方面来确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安全性的最低标准值,不仅能够使信息安全从法律依据上得到一个基本的系统安全标准,而且也能对公司信息管理系统起到强制规范性的作用。

(二)在制度设定层面,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及制度化,也是保障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应制定严格的服务器日常维护、巡视和记录制度、客户机维护、操作制度、用户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等,并严格按照制度实施奖惩,从而从企业内部制度上认识到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三)培养与使用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外,设立一个

既懂信息系统、又懂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信息主管职位,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国外大学、大企业的CIO(首席信息主管),相当于企业级的领导,直接参与企业的重大问题决策。一个合格CIO,既能充分调动网络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又能把握企业信息化发展全局,并能随时为领导提供参考意见,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并对公司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制度改善、监督、反馈上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中也设立这样一个职位,从而使信息化系统成为企业运行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四)加强信息系统人员的培训,使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安全等方面了解能够熟练的掌握。信息系统人员包括操作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定期对信息系统人员进行培训,不仅有助于了解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使其从意识中不断了解到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使其操作、维护的规范化不断得到改善,从而减少由于非制度性因素所产生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第8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管理信息系统 架构

目前,我国企业正广泛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研发、制造信息化,以实现管理科学化、向管理要效益,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然而,在企业信息化的理论界,各种理论、各种模式互相交叉,错综复杂,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混乱现象,管理信息系统从理论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试图从企业信息化的理论、功能模块、技术基础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企业信息化的架构,进而为广大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

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包括两个部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网络

企业信息化的运作基础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目前企业信息化的主流平台是以局域网为基础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并正朝着以Intranet为基础的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发展。

Intranet是Internet和局域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既不同于Internet复杂的结构,又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式客户机/服务器的局域网模式。它集成了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提供了一套企业信息系统完整的、开放的、易于应用和开发的、廉价的构架。可广泛应用于企业信息化的所有领域,正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数据库

数据库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没有数据库就谈不上企业信息化,近年来,大中型数据库在企业信息化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信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在线联机分析等新的数据库领域也会在企业信息化中得到应用。

计算机安全

在企业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安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出于供应链及电子商务等的需要,企业网络必然会从Intranet走向Extranet和Internet,因此,在构建企业信息化平台时,必须考虑信息安全,目前信息安全的手段从技术上讲主要是防火墙技术,身份验证手段、数字证书等。

企业信息化的理论指导

指导企业信息化开发的理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MIS)理论

我们首先分析企业信息化的理论基础之一的管理信息系统,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着不少局限,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将管理信息系统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经过多年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开发的方法、实施的步骤等,这些理论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并且仍然在指导着信息化的实践。许多高校也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并设置了相应的博士点和硕士点。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囊括了企业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间,我国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以习惯上我们也把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称为管理信息系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许多新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B)、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如果我们在笼统地将它们称为管理信息系统就不对了,为说明问题,举两个例子说明如下。

比如客户关系管理,它融合了当今最新的信息技术,包括:Internet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呼叫中心等等。作为一个解决方案的客户关系管理,凝聚了市场营销的管理思想。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关怀、服务和支持构成了CRM软件的基石。CRM是围绕客户关怀的整个业务和信息系统的集成,如呼叫中心的建立,其范围已经超越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不能把客户关系管理笼统地称为管理信息系统。

再如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实现商品与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是不同于传统交易方式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诚然,电子商务包含了很多管理信息,但是,从本质上讲,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本身,不能说电子商务是某个管理信息系统。

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也是为了搞清楚企业信息化的架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仍然指导着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或者是管理信息系统模块的提法,在某种程度上讲,已经大大弱化,必须进行扬弃。

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也是为了搞清楚企业信息化的架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仍然指导着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对于当代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其体现出来的现代管理思想,如ERP、CRM、SCM等,已经不能简单地称为“管理信息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对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进行扬弃,保留并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理论,淘汰“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这个概念,而用ERP、CRM、SCM等取而代之。

指导企业信息化实施的重要手段――项目管理(PM)

项目管理是一种特别适用于那些责任重大、关系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方法。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这类任务越来越多,人们对项目管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专业界的活动也日益频繁,项目管理也发展成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是典型的项目管理,

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项目通常包括三大阶段:需求分析、系统选型和系统实施。在系统实施阶段又可细分为实施计划、业务模拟测试、系统开发确认、系统转换运行、运行后评估五个主要步骤。项目管理围绕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对项目的立项授权、需求分析、软硬件的评估选择,以及系统的实施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运用项目管理,可以保证质量、缩短工期、节省投资,因此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正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企业信息化实践中,项目管理是指导企业信息化实施的重要手段。

企业信息化的功能模块架构

我们将企业信息化模块架构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核心业务系统,第二是人工智能系统,第三是制造信息系统。

企业核心业务系统

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的中心主要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包括办公自动化、准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敏捷制造、精益生产、产品数据管理、协同产品商务、企业资产管理、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等诸多方面,ERP更重要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体现的一种管理思想。

企业实施ERP之后,各个流程的不同环节,其人财物的权力与运转都是透明化的;各层级管理者的监管范围明确,企业内所有人员的全部活动都处在一种透明的环境中。做到了三个方面的管理达到统一:业务流程与管控流程的运作达到统一;业务与财务的集成达到统一;信息系统的优化升级与向外拓展达到统一。

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的前台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因为这两块都是直接面对客户的。

一般来讲,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包含销售、市场及服务三类模块。其中,销售模块有很多功能,从最初的需求生成,到自主销售,到最后的销售人员佣金管理都涵盖其中。市场模块则偏重于对市场计划和市场战役的策划与管理,让企业心中有数;服务模块涉及到服务的方方面面,例如服务合同管理和电话呼叫中心的管理等等,确保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中心思想是为了吸引客户,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很快,它是在ERP基础之上企业的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囊括了企业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了企业、政府、银行、认证中心、配送机构等诸多方面,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将电子商务与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整合。

供应链管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产生的。当今世界企业市场竞争形态已经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跨国集团与跨国集团之间的竞争,发展演变为企业战略联盟间的竞争,也就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战略联盟将多层式供应链改造为扁平式供应链,可以整合企业内部人财物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核心业务系统侧重于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而具体的物质实现是物流系统,因此,必须站在现代物流的高度,全盘规划供应链上的物流管理,制定企业物流战略,构建企业物流管理业务系统,物流管理是当今企业第三大利润源泉,具有强大的声明力。

从广义的角度讲,企业资源计划更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管理,而供应链管理侧重于对企业的上游厂商进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电子商务更注重对企业的上帝――客户进行管理,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工智能系统

针对企业信息化的人工智能系统主要包括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

决策支持系统充分运用了决策理论、管理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的最新成果,开辟了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帮助决策者正确决策的新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决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和信息化程度。

决策支持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能为企业提供各种决策信息以及商业问题解决方案,从而减轻了管理者从事低层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负担,使得他们专注于最需要决策智慧和经验的工作,因此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近年来,决策支持系统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发展。

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也就是说,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某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简而言之,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专家系统在企业信息化中领域尚处于研究阶段。

制造信息系统

制造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核心的生产自动化系统。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制造业正在逐步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向发展。CIMS把制造业的全部生产、经营和工程技术等各方面工作通过计算机连成一体,成为一个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最优化的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包括了一个制造型企业中设计、制造、经营管理、质量保证等主要方面的功能。一般来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包括三个部分:经营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组成,是一个集管理、设计和制造于一体的集成化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适应了当今世界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潮流,因此,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

企业信息化架构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指导企业信息化开发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企业信息化实施的重要手段是项目管理。

第9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管理

1 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通常来说,企业信息化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除技术因素外,构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有以下几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向明确,战略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主要体现在通过客观全面的分析,掌握需要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哪些问题,预期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将这些目标定为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计划来实施。加强制度建设,并将制度建设有效地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各个阶层之间,上到企业管理者,下到生产一线的员工,都需要对工作的目标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并将工作目标完成的过程有一个详细和明确的过程记录。并且在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变化的时候,通过不断地对制度规范进行完善并不断地体现到信息系统中来,支撑企业的高效运转。在企业信息化的决策和项目建设阶段,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信息系统能够得到有效地推广并应用,体现出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要有创新的精神,并能不断地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会需要很多的问题,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需要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解决这些管理和业务上的问题,并在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更多的信息化元素。

2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成功的必要支撑

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性格和气质,是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特有的文化形象。虽然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但优秀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具有相似性,例如台塑集团“止于至善”的文化、本田公司“事业在于人”的文化、通用电气“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的文化,归纳起来,都具有追求卓越、鼓励创新、重视积极解决问题的有效沟通、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优秀的执行力等特征。而这些文化特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几乎都有对应关系。

鼓励创新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理解为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不断的产品与理念升级,既可以是引领发展,也可以是有效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且从中获益,在“扬弃”中发展、壮大。有了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才会主动思考信息化如何支撑创新,才会包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程性、技术性失误,才会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获得提升。

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前提。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信息系统本身没有思想和智能,人赋予系统什么思想、规定系统如何做,系统才具有思想和智能。因此,通过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体现的管理文化,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功、具有灵魂的重要前提。

优秀的执行力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的执行力,可以拿训练有素的军队服从命令听指挥来类比,令行禁止、迅速完成就是优秀的执行力。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必然有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必然会改变某些固有的习惯,触动某些部门、人员的利益,只有高度的自觉,令行禁止、不走样地执行,才能最终取得项目的成功。否则,逃不出高调登场、扯皮拖沓、不了了之的定式。

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企业信息化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

3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而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信息系统能够固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有效支持其复制和传播。当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支撑企业发展时,也就意味着企业优秀的文化已经固化在系统中。系统扩展应用,不但宣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而且有明确的示范和指引,有效实现文化的传播和落地。

信息化建设具有放大镜的作用,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完善企业文化。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原有的很多流程在信息系统中走不通了,原有的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进入系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系统建设与应用迫使大家认真梳理工作,而梳理过程中发现了原有制度、规范、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迫切需要沟通,需要规范管理,需要创新。因此,信息化建设无形中起到了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且有目标地改进的放大镜作用,从而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看似无关,实际密切相关。作为信息化工作者,深切体会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而信息化建设又可以培养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展云.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0(10).

[2]王红萍,王一菲.试论企业文化的若干关系和发展途径[J].理论观察,2001(05).

[3]王秀萍,赵锋.论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