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经济的就业方向

时间:2023-10-27 10:41:26

导语:在学经济的就业方向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经济的就业方向

第1篇

关键字:创业教育 地方高校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38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背景下的河北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412143)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型高校指的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以推动知识创新、传授、应用服务地方为宗旨的,其主要特征为应用性、地方性。特别是在我国正在推行应用技术型高校分类探索的背景下,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的框架设计更是缺乏深度认识,在学科建设、研究阐释、思想认识等方面也呈现出很多问题,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亟需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创业教育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一 河北省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014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6.78万人,算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叠加,毕业生求职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一方面是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较为困难,一方面是许多企业找不到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现象虽然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中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河北省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也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另外,在引导高校转型的同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也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选择。因此,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基础上做好河北省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对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创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力推进的一项教育措施,河北高校不断探索已做出不小成绩,相对东部沿海省份,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较晚,且经验不足,尚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河北省创业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开展创业教育最主要的形式有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创业者讲座、举办创业大赛等。学校创业教育举措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随着大家对创业教育认识的逐步深入,创业教育也渐渐从学校素质教育的边缘走向中间位置,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目前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数量少,种类仅仅停留在创业和就业指导方面,而实际意义上的创业教育课程较少(如创业管理等课程),而目前学生们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期望很高,包括商业知识、创业心理、交流沟通、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

(二 )创业教育师资实践经验较少

各高校创业教育专业教师较少,多数学校都只有一两名专职教师,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门教师,其创业教育工作由就业指导中心导师和各学院辅导员负责。

(三)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够系统

依据个体在创业过程中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将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做了分类,分为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素质和创业实务操作四类。可见,创业教育课程应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课程。就目前河北省地方高校开设创业教育的现状看来,创业教育缺乏系列课程,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的课程。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当前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从而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脱节,似乎创业只是某种技能或技巧的掌握而已。大部分地方高校所谓的创业教育实际上是脱离正常教学体系的创业指导或创业培训,只是学生可以选择的“第二课堂”或业余活动。

二 河北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各学校创业教育的开设目的主要集中在:继续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等方面。河北省高校探索创业教育模式时,没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模仿其他高校的创业模式,在学习先进经的基础上,应结合学校创业教育各方面因素,开展适合本校的创业教育,以应对新形势。

(一) 建立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健全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对与创业教育的组织、协调、开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美国拥有众多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我国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却残缺不全。从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多归属于学校行政部门,如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等部门,以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为主要创业教育形式。只有部分高校成立创业学院(虚拟学院)或创业园,负责组织、管理学校的创业教育,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仍处于摸索尝试阶段,经验不足。

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建立并不仅仅是高校的职责,同时也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国家应出台相应文件并给予适当的经济资助,支持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建立;社会也应承担一部分责任,企业、企业家等应该在有富余的情况下赞助学生创业项目,积极支持高等教育,支持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二)优化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第一课堂作为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应把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合到第一课堂的教学中,而非仅仅以校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同时应加大第一课堂对创业教育知识传授的力度,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二课堂是学生开展创业相关活动的平台,高校应积极制造机会,多组织有关创业的课外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模拟大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挖掘创业潜能。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创业模拟活动,以获得创业的体验。同时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及创业实践体验。很多国内外高等院校的教授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并担任过或现在仍然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这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变化有良好的洞察力。

第2篇

关键词 文秘人才市场 文秘专业教育 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崛起,企业对各种文秘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各种文秘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大量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文秘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企业招不到合格的文秘人才。这说明文秘人才的需求前景是看好的,但文秘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还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当前文秘专业的教育需加以改革,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突出适用性,增强文秘专业人才的就业适应性。

二、从文秘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探析当前文秘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从文秘人才市场看文秘人才培养方向

当前文秘专业培养方向与当前社会环境不相符的问题。当前文秘教育的培养方向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文员或管理等工作偏向于理论的或学术型的,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文秘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选择进入企业就业,所以当前文秘专业的培养方向应顺应经济的社会的变化,把秘书岗位由行政秘书向企业秘书转化,办学方向面向民营企业,突出企业特色,真正落实解决当前文秘人才培养方向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2.从文秘人才市场看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

过去大部分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针对性,结果专业口径越来越窄,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也给毕业生就业和转岗带来一定的困难。当前文秘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向是中小民营企业,这类企业规模小,文秘的分工不可能太细,据调查这类企业很经常要求文秘人员既能当文员,还能兼管财务、统计方面的工作或也能涉及外贸、商务方面的工作,总得说要求文秘人员是个“杂家”“多面手”,能一专多能。所以当前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应用性”为主旨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以实用、够用为主,增设选修课程,开设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经济法等企业特色的课程;突出现代文秘特色,设置外语交际口语、商务英语、英文录入、秘书英语写作、汽车驾驶技术等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要求的课程。

3.从文秘人才市场看文秘专业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更是素质教育,从总体上看传统文秘专业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技能培养的倾向。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文秘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文秘专业的教学应把实践技能训练放在突出地位,以培养过硬的实务能力为主线,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校本资源,利用学校的办公设备,如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投影机等设置进行操作训练。再者重视第二课堂,比如定期组织学生到挂钩单位进行实习、锻炼,让学生参与本校或有关单位接待、会场布置、宣传、庆典等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文秘工作经验,强化业务知识,提前完成由学生向文秘人员的角色转换。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直观的多媒体教育技术,也较能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督促学生学会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查阅、分析各种信息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参与性与实践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4.从文秘人才市场看文秘专业的就业指导

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一样,大部分文秘专业的在校生生活在象牙塔里,关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趋势缺少了解,在毕业时择业过程中存在很大盲目性,缺少全局观念。一些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和定位自己,缺乏正确就业导向及对就业意识的片面认识,很多学生对就业的工作地域、经济待遇、环境条件等的期望值仍居高不下,故往往导致择业失败。而学校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还做得不够,就业信息来源分散,同时在对就业形势的预测和教育方面十分薄弱,往往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的宣传的层面上,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而且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所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择业心理,给予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培养学生自我分析意识。许多文秘专业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应该是领导的参谋、助理,做的是传达领导指令,检查督促的工作。如果只是打打字,,接打电话,忙于琐事,简直是委屈了。一个专家说过,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会扬长补短,择业阶段要学会扬长避短,就业阶段要以长带短。作为旁观者的老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能树立起“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个个成才”的自信心;但同时也要告诉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

其次、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意识指导须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所以就文秘专业实践体系,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要强化学生的现代商务、现代办公设备应用和企业管理等职业技能训练,鼓励学生考取多种能力证书,如文秘职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普通话证书,汽车驾驶证,报关员等证书,以更好提高就业竞争力并能为就业过程顺利转岗打下基础。

第三、就业心理辅导。由于文秘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繁杂的义务工作,工作不定时不定量,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没有和职业相适应的特殊个性心理素质,恐怕难以服和,所以学习就业的心理辅导

课的开设对加强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塑造健康的秘书人格是很有意义的。

三、反思

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文秘工作也提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要求。正确认识文秘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断深化文秘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对于培养满足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文秘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3篇

关键词:服务;现代经济;就业;个性化服务;特征

现在很多学者对于服务业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在第三产业以及服务经济上,人们通常将第三产业称为服务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哪一种说法才与现实的说法相同,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本文在结合了有关于主导业的概念之后,将服务业分为两种,一种是狭义的服务业,即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另外一种是广义的服务性,即现代服务业。传统的服务业致使指第三产业,而现代的服务业除了第三产业外,还包括计算机、电子等产业。

一、服务经济的新特点

1、在技术还没有发展之前,服务经济以及其他经济之间存在着差距,但是在技术发展之后,将两者之间的距离缩短,而且在技术推动下,与服务有关的产品产业以及活动都得到了发展。例如电影拷贝,这个是可以大量的复制并且投入到生产中,而其他的软件也是同样,不断的开发以及包装生产。而此时的服务活动都有了一定的属性,特别是商品属性。服务的提供者就在生产销售中获利。

2、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服务提供者以及消费之间就不在是供给以及消费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出现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对经济也有了影响。在传统的时候,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有真正的接触,而且有一定的交易活动,但是在技术的发展下,服务可以不通过具体的交易活动实现,可以利用网络也可以通过通讯来实现。而服务经济的内涵也在这种变化下增加内容。

3、我国的服务行业与制造业之间有很多的交叉,甚至在一些领域出现了聚合,这样就更加难以区分一个企业的性质。而且现在很多制造企业将业务的范围增加,都涉及到了服务领域,在服务以及制造相互合作的时候,制造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具有了服务经济。而且这种服务经济也有了较高的技术以及管理水平。服务的生产特性不是只在制造业中出现,在管理咨询以及设计上也都出现了生产。

4、现在的服务具有战略性质,而且发展的速度迅猛,对于就业人口也有一定的吸引力。战略包括很多的方面,其中长出现在计算机软件以及营销上,同时战略也涉及到企业的人力资源上,从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了16个国家开展了战略,而且每一年的以12%的增长率在增加。就业率上升了3%,这个数值比汽车制造业的就业人口还要多。

5、现阶段发展最快的是国际服务业,这一行业有很大的商机,跨国公司的数量也在增加,而且跨国公司将发展的重心放在竞争力上,希望公司的竞争力不断的提高,以便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效益。在降低生产成本上通过将本公司的业务外包的形式实现,外包可以充分的利用外部的资源,包括人力、包括知识,最后采用统一控制的方式来保证服务的质量。

6、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对服务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电子商务成为新的商务领域,并对经济增长、生产率、就业和客户选择等产生了积极作用。就服务业而言,电子商务不仅影响了占GDP30%的通讯、金融和零售部门,而且在占GDP20%的教育、医疗健康和政府服务部门也具有发展潜力。

二、个性化服务

所谓个性化服务,是指针对不同服务消费者采用不同服务策略和提供不同服务内容的服务模式。人们常说的“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就是个性化服务在教育服务和裁缝服务中的运用。个性化服务是相对于标准化服务而言的。所谓标准化服务,是指服务者按照一定的服务规范、标准和程序,将自己的服务技能和技巧充分展现在整个服务过程和环节之中的一种服务模式。与标准化服务强调规范和程序、注重整体形象和效率不同,个性化服务则强调服务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倡发挥服务者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因而具有丰富的伦理道德内涵和道德价值,是现代服务经济伦理发展的突出特征。在服务经济发展过程中,个性化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个性化服务是服务经济伦理发展的方向。在展现个性、倡导创造力的新时代,个性化服务可以促使经济主体的服务活动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可以为人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道路。其次,个性化服务是推动服务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的服务,是培养个性、表现个性的服务。只有这样的服务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的服务才能在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第三,服务经济主体把个性化的顾客以及他们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作为服务的核心,能够造就顾客忠诚,赢得服务消费者的信任。

三、服务经济就业问题

1、服务业竞争力与就业的关系。服务业竞争力是一个涵盖服务业本身以及有关要素、关系和行为多个方面均综合系统,包括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力、管理竞争力等内容. 对服务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应该从系统的角度进行综合考察,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服务经济必须逐渐向知识密集型转变,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这其中也包括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在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进程中,大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兴起势必会影响其就业量。这一矛盾应如何解决呢?

2、FDI对服务经济就业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跨国公司往往对知识、技术的传播起到了媒介的作用,它主导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相应地,FDI往往对一国的产业变动有很大影响,对服务业的投资增加往往会促进该国服务业的生产率发展。商品贸易被更多的服务贸易所取代,进而影响到该国服务经济的就业水平。

3、 政府规制对服务经济就业的影响。应该说,西方发达国家涉及服务经济发展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产品市场规制都是与其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它们对服务经济就业的影响也是“因国而异”的。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政府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在政策制定和制度规范上,应当注重哪些方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服务经济进行了研究,而且研究的比较彻底也很深入,有关于现代的服务经济主要有六个特点,服务与制造业相结合,发展战略,在服务经济的发展下,服务由国家之间发展成了国际服务。加快了就业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服务经济也出现了个,重视个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创新能力。本文主要是研究服务经济,希望本篇文章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远. 发展新兴产业战略:市场导向 科技创新 政策支撑――访北京交通大学服务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所所长冯华教授[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1(11)

第4篇

NO1.文秘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秘正成为师大紧俏的职业,特别是在帮助企业处理信息、整理材料、办公等,作为协调各个部门的职位,当然会有比较高的要求。秘书在企业中属于基础,也是重要的岗位之一,其岗位职责描述也是模糊和广泛的。目前,一般把秘书、行政、助理这几种相关职业都划分在秘书的岗位范畴中。

在每年的外企人才招聘过程中,外企秘书总是处于重要和醒目的招聘地位。秘书岗位的重要在于其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职位;秘书岗位的醒目还在于其招聘数量的规模体现。在FESCO每年推荐的几千名外聘员工中,秘书职位需求占总需求量的45%以上。

行业型秘书取代通用型。现在企业对秘书知识结构的要求,更趋向于专业化、职业化文秘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前景与方向文秘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前景与方向。而且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的不同,也对秘书提出了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例如,IT、通讯、机械、电子、微电子等行业,就越来越多地要求秘书在工作中可利用自身所学的行业相关专业知识,解决一些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更好地了解公司的产品和商务解决方案。

另外,在IT、通讯、快速消费品等高速发展的行业,更注重秘书的学习能力和快速灵活的反应能力。在法律、咨询等行业,则对秘书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稳重的性格及亲和力是一种考验。由此看出,专业秘书是秘书领域的又一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文秘专业。

NO2.文秘专业就业方向

(1)客户服务与管理方向

本就业方向需要具有较强客户服务理念,较强客户管理与开发能力,较强营销活动组织策划、人际沟通与现代信息管理能力,能为所在组织系统创造服务附加值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

(2)商务行政助理方向

本就业方向需要具有严谨踏实、谦逊诚恳、耐心细致,掌握组织系统日常办公事务处理技能的行政助理类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

(3)公关秘书方向

本就业方向需要具有较强的商务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公关与商务谈判能力,熟悉公关工作事务,能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公众形象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

NO3.文秘专业简介

文秘专业是培养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文秘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第一线工作需要,主要面向外经外贸行业,从事涉外秘书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修养,又有较强的动手与实际操作能力,具备较强的文书撰写与沟通能力,掌握行政与商务活动的基本运作,熟悉各种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能胜任企事业单位办公室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办文、办事、办会能力,能够从事办公室文员、行政助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中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秘书学概论、公共关系与实务、秘书写作、文书档案管理、办公室事务管理、会务管理、秘书礼仪、秘书英语、秘书交际与语言、企业行政管理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秘书信息工作实务、中文速录、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秘书岗位综合技能实训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

秘书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应用研究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会晤、公务往来等活动不断增加,各行业在进行综合管理、树立企业形象、沟通内外关系、处理信息交流等方面都需要秘书,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文秘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前景与方向办公文秘

。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充实到各级政府机关;也可以加入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文秘写作、办公室管理和公关策划、设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岗位(群)有:

1.行政管理方向:总裁秘书、行政助理、总经理秘书助理、部门经理秘书、经理助理、办公室主管等。

2.商务文员方向:商务秘书、跟单文员、业务员、谈判助理等。

3.普通文员方向:办公室文员、前台文员、行政文员等。

4.档案管理方向:档案管理员、资料员、信息收集员等。

1.商务英语就业前景好不好

2.高考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小语种专业

3.新西兰留学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4.营养配餐员如何理解,就业前景

5.速录行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6.岩土工程的就业前景

7.企法顾问就业前景分析

8.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

第5篇

关键词:民营经济 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危机

我国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指引下,已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飞跃。民营经济已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但我国在国家政策、行业准入、银行贷款等方面对国有企业有着绝对倾斜,再加之08年经济危机的席卷,不得不让我们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国民营经济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民营经济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为民营经济质量的全面提升探明了途径,为民营经济的制度创新注入了活力,对我国现阶段民营经济的发展将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一、民营经济需要科学发展观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发展观,是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准确把握、正确理解、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新时期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科学发展观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民营经济的制度创新注入了活力,为民营经济的质量提升探明了途径。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坚定不移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能促进民营经济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我国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已在发展社会生产、方便人民生活、缴纳税赋、回报社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在解决就业压力难题、增加经济内需、增强民族自主创新精神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是解决中国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真正希望。民营经济造就了一大批身价亿万的企业家,通过大批民营企业家的成功,激励着当代的青年人不断自主创业、创新。

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1.民营经济整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第二是产业分布不合理。 “准入”问题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政策的“限入”门槛使得民营经济集中在一些低端产业运行。第三是法制环境。我国目前存在法制不够健全、司法不够公正、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2.民营企业自身发展问题

第一是管理落后。传统的家族管理制度在新环境下弊端已逐渐显露出来,并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度障碍。第二“贷款难、融资难”问题。第三民营经济组织会计问题。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缺失,严重的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是民营企业信息不灵,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他们或者盲目决策,或者难以找到适当的投资项目,对今后的投资方向感到困惑。

四、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问题

1.解放思想,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环境

(1)积极营造政策环境。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的政策,减少民营企业的生存压力,降低“准入”门槛,促进民营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积极营造法律环境。为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健康和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优化民营经济的法律环境,给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2.增强企业管理能力。民营企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走管理制度创新之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积极引进适合本企业的高效、开放的科学管理模式,改变单一的家族式管理,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加强企业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要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聘请技术专家,鼓励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二是要加强企业的制度创新。要引导他们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标准,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且要切实加强组织会计制度建设,在财政上抓紧、抓好。

4.积极融资,解决资金难题。资金持紧是很多民营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需要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理念,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二是企业也要积极利用金融市场的作用,为自己扩大资金筹措渠道。

5.加快园区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水、电、路、通信建设为重点,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园区形象;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场运作力度,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坚持集约发展,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民营经济将朝着数量不断增多、产业结构和行业分布更加合理、质量不断飞跃的方向发展。民营企业家只要坚定信心,同时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创新、调结构、强管理、攻市场、苦干加巧干,必定会实现民营经济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赵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发展,开放导报,2009(2).

[2]王玉娣, 增强企业六种能力. 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第6篇

1就业导向是深层次的职业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上的重点是对学生生存上的技能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掌握更多的实践能力。同时,职业教育对于社会发展上的作用是为社会市场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主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无法与当今时代进行良好的融合了,人们在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时,喜欢使用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来对问题进行看待,对教育与职业之间的联系进行曲解,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定位来说都具有异常恶劣的影响。职业教育在开办过程中可以对教育的属性以及社会运转的经济属性进行呈现,所以为了将这些经济需求以及个人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满足,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来进行规划。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可以对个人的发展以及个人一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这也间接的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让职业教育在满足经济时代需求的同时可以加入一定的人文性,让人们的未来发展能够具有规划性。人们在对就业方向进行规划时,不仅仅看重所从事的职业可以为个人的发展带来多少价值,最重要的是这些职业所掌握的技能是否可以与个人兴趣进行良好的匹配,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走出校门时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所以,当前教育的重点是保证学生可以在走出校门时拥有更好的就业方向,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可以在进入社会时让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

2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1就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职业学校怎样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服务于经济社会,怎样满足社会的需要?是当前职业学校应当迫切解决的问题。职业学校应当将劳动人员的文化素养加以提升,从而为经济调节及其技术的创新带来益处,为推动就业以及再就业服务,从而为社会创造有利条件,为进一步妥当西部大开发做出重要的贡献。职业学校应当抓住机遇,并尽可能的找到经济的增长点,特别是地方经济所存在的增长点,在第一时间对专业设置做好适当的调整,将服务面不断的拓宽,主动发展新兴农业,从而为我国输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2.2就业导向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我们生活的时代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模式已发生革命性变化,职业世界的变化加剧,职业结构的稳定性被打破,新的行业不断兴起,旧的行业不断衰退并退出竞争领域,因而,现代社会中劳动者不可能选择一次职业并做到从一而终劳动者,不断转换或改变行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关注的就是学生一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学生走出校门的一个就业岗位.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满足个人需求的表现,是职业教育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注点回归到人的发展这一价值目标上的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正如《教育——财富蕴含其中》所指出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

3就业导向的职业学校管理创新

对于专业设置上来说,就业导向应当更倾向于劳动力市场的基本需要,并利用劳动市场所产生的改变,在第一时间对专业设置加以调节,是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举措。以往职业学校作为资源导向型,在学校里什么样的教师擅长什么课程就开设怎样的课程;有怎样的教学环境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这样久而久之,学科、专业久而久之得不到创新,致使诸多的毕业生在毕业期间没有安排到适宜的位置,这样就无法实现全部安置就业的目的。所以,就业导向中的有关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需要,将眼光放长远些,慢慢的淘汰市场不需要的专业,大力发展新专业。倘若想要迈出专业设置于的界限,那么职业学校就应当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力度,增加相应的实训课程。在最近几年里的实践也能够较好的体现出,每一个满足当前市场需要的职业学校,一定要研制出新型的特色专业。就课程内容而言,限制在某些狭隘的专业,不能为学生在今后的发展带来益处。而就业导向主要是倾向于学生所就的基础知识,应当不断扩大普通文化课的比例,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加以提升,促使学生可以具备更大的优势来适应未知的生活。与此同时,职业学校还应当将专业知识及其技能加以完善,并利用基础知识的模块,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为今后市场需求输送鲜活的血液。在教学手段上,就业导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大量引入新型的行为导向,从以往老师在讲台上教,而学生只是听的局面逐渐转变成老师和学生可以互动,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逐渐转变成行动者,进而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加以提升。在就业指导上,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需要加强职业咨询。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年龄尚小,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都不甚了解。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使学生最初选择的职业未必是与学生个性最匹配的职业,这就需要学校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强化职业咨询功能。使学生能按自身特点和社会提供的可能性进行合理选择,最大可能地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4结论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下,应当紧抓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促进职业教育实现深层次的改革目的,从而推动职业学校可以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李玲.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会计师,2016(24).

[2]张兴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技信息,2013(17).

[3]严菱,林雯.就业导向对中职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中等职业教育,2009(4).

[4]李驹.继续加强就业导向推进高职全面发展———浅析高职教育在加强就业导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4).

第7篇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驱互动的意义

1、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大批生产、服务、管理所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等,对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提出新的更好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力重要代表之一,应当清醒认识到区域经济的特点、趋势,以及产业结构的特点和调整的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有责任应当掌握和了解区域社会中的用人情况与人才需求的方向,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区域社会中人力资源情况分析报告,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及时指导各高职院校创办自己的办学特色。例如,政府一要支持鼓励高职院校设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群及专业;二要支持鼓励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宗旨,引导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三要支持鼓励企业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实践和进修的场所。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以及等模式创新,从而不断地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能力,同时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

2、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教育大众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也有待提高,需要有效解决诸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学生就业难、如何与企业密切合作等一系列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就是加深对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与区域经济互驱互动的认识与研究,通过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地方政府部门则需要通过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体制和机制,充分调动高职院校的办学积极性以及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使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有效互驱互动,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指导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办学实践,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办学机制和制度,规范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办学行为,使其更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于区域经济互驱互动发展中的位置,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和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合格的劳动者。

二、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驱互动

1、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办学质量的提高。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区域经济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它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各种物质基础、环境基础,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能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帮助学校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教学条件的改善等,并能为其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当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佳时,势必会影响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进而导致学校在专业建设、教学日常开支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经费的短缺,就业机会也相对减少,这些问题会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

2、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所需要的岗位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的不同,决定了其所需要的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结构是不一样的。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样一大批人才是不可能像资金、技术一样被引进,只有靠区域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而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对区域经济中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化,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所需要的人才。

3、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受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需要遵守区域性原则,要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按区域经济的需要设置专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所以,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调整与改革的基础。区域经济中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需求的萎缩,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淘汰;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必然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新兴专业的建设。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必须对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区域经济的产业政策进行研究,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为专业建设的依据,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人才需求预测的依据,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特点,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需求,遵守适应性与前瞻性的原则,为区域经济建设增设所需专业,并加强专业与专业群的建设。

第8篇

【关键词】招岗位;调查;报告

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

1.1从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无论是建筑业还是房地产业、市政公用设施类企业、勘察设计单位等,都设有工程造价管理岗位。

1.2工程造价专业在建筑市场的就业大环境分析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日趋成熟和建筑生产的集约化进程,对建筑业的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好的要求。建筑工程在设计初期就强调“适用、够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强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针。可想而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实施主体越来越注重工程造价和工程设计及工程施工之间的关系。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岗位主要有注册造价工程师和造价员两岗位。

在对施工类企业的招聘和应聘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需求最多的是造价工程师,其次是造价员、项目经理、造价技术负责人等职位。

1.3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就业优势

本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预算人才,另外本专业的毕业生还能从事施工管理的工作。这就是本专业毕业生的两大就业优势。可以就业的范围很广泛,包括:造价事务所、建筑公司、监理公司、大企业的基建部门、建材公司等等。本专业已经超过了建筑设计和建设监理成为建筑业的第一行业。

2.工程造价培养目标及定位分析

目前造价专业的就业形势很好,如何把握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明确培养目标,是办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如果把社会调研比作“力的大小”,那么培养目标就是“力的方向”只有二者联合才能成为物理意义上的力。

2.1人才目标的培养

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过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具体来说,就是该专业的学生应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既有良好的工作素质又有较强的技术岗位技能、具备工程一线的造价工程师的基本素质,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熟练从事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结算,以及工程投标报价与招投标能力,成为既有技术又懂经济的工程造价人才。

2.2学生培养规格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就素质而言,学生应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心理素质。就能力而言,学生应具备:编制各类专业的工程概预算的能力:进行技术经济的分析和工程经济项目的分析的能力;就技能而言,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识图、理解能力、计算机应用和操作技能;就知识而言,学生应掌握土建、安装和装饰的识图知识;了解建材、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知识、合同法、合同管理等知识,以及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及编制方法等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适应清单报价后要建立的企业定额的实际情况,掌握定额编制的原理和方法。

2.3工程造价行业人才招聘企业形式以及对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2.3.1造价行业人才薪酬情况调研分析

2009年造价工程师,造价员等主要职位的全国平均水平月薪情况分析看出:造价员2962元/月;注册造价工程师:6399元/月;而造价技术负责人为8280元/月。

2.3.2工程造价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

工程造价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所提高。无论是技术、知识、质量,还是管理、效益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现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是:(1)低素质的人员供大于求,真正高素质的人才缺失十分的有限。所谓“高素质”,既包括专业素质如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又包括基本素质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所以,现在的用人单位更看中员工的基本素质。(2)“复合型”人才稀缺。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就是既懂预算又懂施工,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既懂造价又懂经济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既能搞土建预算也能搞安装预算、装饰预算等。随着经济和及时的不断发展,对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3.明确毕业生的的从业范围和就业岗位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中小型设计院(所)、建筑管理企业、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及房地产开发公司、市政工程公司、监理公司、中外合资或合作、外商独资的工程公司等建设业主单位、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和装饰公司等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工作的,一般是从单位工程预算等基本工作开始做起。

4.岗位分析与工程造价就业情景分析

4.1岗位分析

本专业对应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中土建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领域、建筑专业化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建设工程咨询等领域。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和岗位所占比例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建设与经济发展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大量需求,随着建筑业发展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

(2)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职业面向为: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物业公司。

(3)主要就业岗位: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预算员、测量员等。

4.2工程造价就业前景分析

工程造价行业前景很好,工程造价属于土木建筑方面的,因为每个工程都会需要造价预算,就这个工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造价这个行业来说也是十分的乐观。中国的建筑方面特别多,所以对于造价方面的人来说收入也是可观的,市场需求量大,而市场却供应不足。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私营;个体经济;就业弹性;要素相对价格

近年来,私营、个体经济在上海经济和就业增长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06年,私营、个体经济占上海市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城镇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8%,达229.32万;私营、个体经济的就业弹性也远远高于其他所有制经济(见表2)。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私营、个体经济拥有如此高的就业弹性?通过本文分析我们可看到,私营、个体经济面临的要素相对价格是导致其高就业弹性的主要原因。

一、就业弹性与要素价格

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是指经济增长每变化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值,记为(L/L)/(Y/Y),其中L、Y分别指就业和国民收入。如果就业弹性为正值,意味着就业与经济增长同方向变动,弹性值越大,则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大,反之则越小。如果就业弹性为负值,就意味着就业与经济增长反方向变动,经济增长将导致就业减少或者经济衰退反而促进就业增长。负就业弹性较多见于二元经济下起着蓄水池作用的农村就业。当然其他各种因素也可能会导致负就业弹性,如企业制度改革使我国国有和集体经济出现经济增长而就业下降的现象。

就业弹性与构成生产函数的要素投入和技术选择有关,而这两者又取决于投入要素的相对价格,企业作为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追求者,会按照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选择合理的要素组合。在我国转轨经济中,不同所有制经济在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所处的地位不同,所面临的政策环境也不同,因此其面临的相对要素价格从而生产函数以及就业弹性有很大差异。

二、上海市不同所有制经济就业弹性比较

(一)就业数据的选择及就业现状

计算上海市经济增长就业弹性的基础数据是不同时期上海市生产总值和就业变动资料,可以从每年度的《上海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统计报告》上获取。考虑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成份和就业结构日趋多样化,传统“单位就业”统计范围内的数字不能充分反映就业的增长状况,大量新增就业(如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都是通过一些传统统计不能涵盖的渠道实现的。因此,文章选择涵盖范围最广的上海市城乡非在岗从业人员总数及构成作为就业弹性分析的基础。由于从业人员分类口径有较大变化,本文按照最新分类仅将2000-2005年作为分析期。

表1是2000-2005年上海市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岗从业人员及构成,可以看到,总就业人数稳中有升,6年增加就业总量118万,年均增加近20万。由于企业制度改革等原因,国有和集体经济的就业人数逐年下降;而随着政府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发展管制的放开和政策扶持力度的提升,其他经济就业出现快速上升,其中城镇私营和个体经济就业增加最为迅速,6年间共增加就业173.8万,年均增加近30万。从就业比重来看,城镇从业人员中国有和集体经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其他经济从业人员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38%快速上升至2006年的58%,而城镇私营和个体经济就业增长更为迅速,占上海总就业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9.06%上升到2005年的27.95%,6年间增长了3倍多。

(二)不同所有制经济就业弹性比较

表2是笔者根据2001-2006年《上海统计年鉴》有关资料计算的上海市各类所有制经济的就业弹性,从中可看到其他经济的五年平均就业弹性为0.53,是上海市的2倍多。城镇私营和个体经济的就业弹性为1.14,远高于全市总就业弹性,显示出了私营、个体经济巨大的就业吸纳能力。国有经济从业人员变动除2001年外全部为负数,而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均为正值,所以计算出的就业弹性除2001年以外全部为负数。至于集体经济,由于统计资料中包括了城镇集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的从业人员,所以从业人员的变动除了体现城镇集体企业由于制度改革带来的就业下降外,还包括工业化进程中与经济增长反向变动的农村就业,因此其就业和就业弹性的变动缺乏规律性。

三、影响私营经济就业弹性的主要原因

在一个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能有效运转的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同企业面临着基本相同的要素价格,企业将按照其产品特征选择合理的生产规模和要素组合。不同企业由于所处行业及生产规模的不同会存在一定的就业弹性差异,但不会存在由所有制差异引起的规律性弹性差别。然而,处在转轨经济过程中的中国,要素市场远未达到完全竞争的状态,在严重二元分割的要素市场上,不同所有制经济享受的政策优惠、面临的要素价格都存在很大差别,从而导致了不同所有制经济就业弹性的规律性差异。从私营、个体经济来看,要素市场对就业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私营、个体经济劳动力使用的自主性较高。我国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劳动力使用的自主性不高,企业不能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任意解雇职工,导致了公有经济就业对经济增长变动不敏感,就业弹性较小。而私营、个体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就带着较为明显的市场化特征,企业在劳动力使用方面的自主性较高,能较为自由地雇用或解雇企业劳动力,因而就业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敏感性较强,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大。

第二,“贷款难”使私营、个体经济生产中较多地选择劳动替代资本。我国处于体制转轨阶段,人们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失业等不稳定预期增加,因此居民消费意愿不高,储蓄居高不下,导致了我国金融市场上的资本利率长期处于不正常的低水平,而享受低利率好处的主要是受到政府软预算保护的国有企业,私营、个体经济获取贷款非常困难,资本需求被人为压低,而这又加剧了资本市场供过于求的状态,利率水平无法上升。最后的结果是:国有企业过度地使用廉价资本,加大生产中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而私营、个体经济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只能从民间或地下市场获得资本,高昂的资本价格促使私营、个体经济较多地选择用劳动来替代资本,表现在就业弹性上,私营、个体经济的就业弹性远高于公有经济。

第三,二元劳动力市场强化了私营、个体经济生产中对劳动投入的偏好。我国要素市场不完善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主要表现为农村劳动力难以进入城市正规部门,一般劳动力难以进入国有部门尤其是国有垄断部门。私营、个体经济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这些劳动力尤其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缺乏必要的制度性保护,其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在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下,劳动力的价格相对低下,加上私营、个体经济面临融资难,利率高的困境,较低的劳动相对价格使私营、个体经济更多地选择劳动替代资本,因而其就业弹性较大。

第四,偏重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特点。我国公有经济中第三产业的发展长期处于受抑制状态,而私营、个体经济最早是以公有经济拾遗补缺形式出现的,以规模小,就业形式灵活的传统服务业为主。上海市的现状也是如此,上海市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个体企业数占总数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私营企业涉足的行业居前3位的分别是批发零售、制造和商务服务等规模小、劳动密集程度高的行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要途径。因而产业结构特点也是导致私营、个体经济就业弹性较高的实际原因之一。

四、基本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在严重分割的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上,私营、个体经济面临着与国有经济完全不同的相对要素价格,加上其偏重服务业的产业结构特征,导致其在生产和技术选择中比较偏重劳动要素的投入,这是私营、个体经济就业弹性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首先应该积极扶持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就业灵活和所需劳动力多样性的特点,缓解就业矛盾,降低上海市总体失业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私营、个体经济较高的就业弹性并非完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是不同所有制经济在要素市场上不平等地位以及扭曲的要素相对价格的产物。扭曲的要素相对价格一方面导致了私营、个体经济生产中劳动对资本的过度替代,另一方面也使其因得不到资本支持而无法实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政府还应采取措施,消除私营、个体经济在要素市场主要是资本市场上面临的种种限制,使之能面临一个基于市场基础的要素相对价格,并据此选择合理的要素组合和技术种类,以市场为基础发挥其高就业弹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红松.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3(4).

2、蔡.中国就业统计的一致性:事实和政策涵义[M].中国人口科学,2004(3).

3、上海市工商联等.上海民营经济[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

4、上海市工商联等.上海民营经济[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9).

5、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