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7 11:08:55
导语:在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石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
石油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能源系统中的支柱性产业,在实行市场经济化后,合同管理对石油企业的健康发展开始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虽然石油企业是国有企业,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市场风险逐渐提高,石油企业也不可避免要遇到更多风险,如果石油企业不引起重视,势必会遭受损失,所以做好合同风险管理的控制是必要的。
一、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指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下,企业对合同做出签订、执行、更改、转让、结束、控制、监督等行为,这些行为统称为合同管理[1]。市场中的各个企业都会对签订的合同进行管理,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维护市场的公平性,石油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后也需要重视起合同管理。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而石油企业的规模大、业务量大、流动资金大,所签订的合同涉及的利益也比较大,风险也比较大,可以说合同就是石油企业业务管理的中心。
二、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比较常见,一般是指主要因为市场而产生的不可控风险,比如在石油企业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受到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市场风险等[2]。另外,系统风险还包括石油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变、管理层因为客观因素导致的变更等,增大了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难度。
(二)监督风险
监督风险对合同风险管理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是在合同签订后。石油企业没有及时对合同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导致出现经济和管理风险。另外,还包括石油企业没有意识保护合同履行的正当性,也没有建立调整和控制机制管理合同的执行,没有将合同条约履行到位,导致石油企业的合同没有达到预期作用。
(三)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合同涉及法律方面的风险,如果石油企业签订的条约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那么所签订的合同就会被认为是无效的,比如石油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了关于资金融资的借贷合同,如果合同内容设立不全就是无效合同,造成石油企业的资金风险。另外还有一种法律风险是如果签订了有法律问题的合同,可能会损害石油企业和合作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控制石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措施
(一)控制系统风险
石油企业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基础就是控制系统风险,其具体的措施有:(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石油企业将合同运行的过程包括前期调查准备、签订、履行、中途变更及合同失效等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以追求石油企业最大化的效益为目标,考察合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合同的运行做出评估从而应对各类风险;(2)石油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并对当下的市场情况做详细考察,比如石油价格的波动情况、市场对石油的需求等等,从而制定出最有利于石油企业的合同。
(二)加强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
对合同的履行过程进行监督对任何企业都是重中之重,对石油企业控制合同管理风险也是如此。合同的履行管理包括条约的具体实施情况、变更管理及违约管理等等,涉及的因素比较多,需要加强管理,具体的措施包括:(1)合同条约的执行交由基层单位实施;(2)对合同实施情况的审查交由机关业务部门来做;(3)合同实施的结果交由合同管理部门审核和抽检;(4)合同的真实状况需要审计监察部门做监督;(5)石油企业的分公司定期进行合同的全面检查,一般是以半年为期;(6)集体企业将书面形式的合同履行情况每月上报,便于监督部门审查。
(三)提高法律意识
法律是保护合同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石油企业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核心,因此必须提高法律意识。首先,石油企业要以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标准,判定合同的签订和实施中有没有存在风险;其次,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审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做出严格的控制。第三,石油企业要对合同的各种知识了然于心,比如合同的标准化文本、合理的违约责任、如何检查合同条款、关于合同的法律等等,有效控制合同管理的风险[3]。
四、结语
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当下,石油企业也在加入市场经济后快速发展,但是也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做好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针对不可控的系统风险、监督风险和法律风险,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减少合同管理风险对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有效提升石油企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瑞理.浅谈石油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分析及控制[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8):00270.
[2]卫冬娅.石油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6):7-8.
[关键词] 制造企业;基础资源数据管理;管理系统;数据建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38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081- 04
1 制造企业基础资源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深入应用,制造企业逐渐认识到基础信息资源统一管理的迫切性,开始逐步开展设计、制造等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并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将企业经常使用的材料、元器件、标准件等基础资源整理后形成内部共享的基础资源数据库。
然而,制造企业研发相关的标准件、材料、元器件等基础资源的分散在各个下属单位和部门,都不全面、比较零碎。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支持,各单位的数据库结构不一致、编码不一致、建设要求不一致,信息分散、数据重复、相互封闭,缺少持续维护,各数据库多数不具备完整性、权威性和开放性。缺乏统一的有效管理,共享程度低,必然影响设计制造一体化效率。
传统的基础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是为每一类基础资源建一个管理系统,虽然实现了各类基础资源的管理,但也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
(1)投资大,开发周期长。
(2)运行维护成本高,管理员需要学习多个系统的管理技巧,需要与多个不同的系统供应商合作完成系统的维护和更新。
(3)使用成本高,使用人员需要熟悉多个系统,在查找一些紧密相关的数据时,需要跨多个系统操作。
(4)缺乏统一的、完整的基础资源管理,各系统间数据重复存储,造成大量数据冗余但又有部分数据不全的矛盾现象。
(5)集成应用成本高,各个系统间是独立的,为实现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需要额外的集成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制造企业亟需研发支持包括标准件、材料、元器件等基础资源在内的统一的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为企业各单位和部门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也就是说,通过一个管理系统就能完成各类数据的管理和查询使用。
2 基础资源数据统一管理模式
以标准件在企业里管理基础信息资源的主要过程如下。
(1)梳理数据模型:标准化管理部门完成标准件信息梳理,包括标准件类别信息,每个标准件的描述信息等。
(2)开发系统:系统开发人员根据标准件信息设计数据库,完成系统的代码开发。
(3)部署系统:系统管理员完成系统的初始化,设定人员功能权限。
(4)数据录入:数据维护人员将标准件数据录入到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中。
(5)数据使用:标准件使用人员访问管理信息系统,查找需要的标准件并下载数据。
材料、元器件以及其他基础资源的实现方式大同小异,最终企业往往在逐步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如图 1所示的矩阵模式,即标准化人员、软件开发员、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和数据使用人员需要再多个不同的系统中完成相应的重复性工作。
针对传统的多个基础资源管理系统并存的缺点,本文提出的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抽取业务流程共性需求,通过一次系统开发实现多种类型的基础资源信息统一管理。系统应用过程如图 2所示。
(1)开发系统:系统开发人员总结各类基础资源信息的数据模型共性,开发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
(2)系统建模及部署:系统实施人员根据基础资源数据结构和管理要求完成基础资源数据模型、表单模型、流程模型等模型的建立。
(3)数据录入:数据维护人员选择待录入的基础资源数据模块,将数据录入到系统中。
(4)数据使用:使用人员访问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查找需要的数据并下载数据。
因此,建立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后能有效解决多个系统存在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是需要设计开发兼容各类基础资源信息的建模工具。
2 系统核心功能
针对新的数据对象的管理需求,数据管理功能模块为系统实施人员提供业务建模配置工具,具体示例如图3所示。
(1)数据建模:利用数据建模工具完成数据对象的数据模型的建立。
(2)表单建模:从数据模型中选择相关的数据源作为表单展现数据,利用模版自动生成表单的样式(HTML代码),美工人员借用第三方网页设计器完成表单页面的美化。
(3)报表设计:从数据模型中选择相关的数据源作为表单展现数据,选择报表的模版展示方式,生产报表页面。
(4)利用功能设计工具实现数据对象的展示页面(Web Page)的布局,设定增加、删除、修改等基本功能,确定页面的位置及关联菜单。
(5)利用工作流引擎设计数据管理的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角色、权限和业务逻辑。该步骤可选,即对于部分数据可以不经过流程直接提交数据库。
(6)用户使用新功能完成数据维护。
系统主要功能如表 1所示。
3 数据建模设计与实现
数据建模功能是基础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模块,是实现多基础资源数据统一管理系统的核心。从企业设计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标准件、材料和电子元器件数据特点分析可以得出,基础资源信息由两类数据或属性组成:
(1)基本属性:可以用数据可中一个字段描述的数据,包括字符、整数、小数、时间、文件、富文本、图片等。
(2)复杂数据对象:指资源的一个属性需要用多个数据来描述,在数据库中需要用一个结构化的表格来表示。
因此,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需要提供支撑上述两种属性建模及数据录入功能。如表 2在数据建模中根据描述基础资源属性的不同,采用三种类型来创建及管理。
对同一种基础资源建立一个单独的库进行管理,对每个库建立分类。注意到基础资源每个类别拥有该类别的独特属性。以材料数据为例,在金属材料类别中一个常用的属性是剪切强度,但对于非金属材料而言,如橡胶而言,一般不测试热导率。为保证系统能灵活定义基础资源属性的同时保证存储空间最优化,系统采用继承树的方式存储基础资源属性。
数据建模的最终目的是生成物理表,在生成物理表的过程中有“继承”关系的体现,所谓继承就是根据分类的层级关系,孩子分类结点自动拥有父级结点的属性,同时孩子结点可以有自己特有的属性,见图5。
数据建模顺序图如图 6所示,Browser是浏览器段运行的JQuery脚本程序,在客户端对建模过程字段类型、字段长度、精度以及是否必需等规则开展校验,T9PcategoryTypeAct为分类管理前后台交互类,属于基础服务层,获取从浏览器发出的建模指令,判断属性字段是否存在,T9PropertyCategoryAct负责数据建模前后台交互类,属于数据交互层,根据T9PcategoryTypeAct的指令完成在数据库(DB)中完成数据库表的建立。
4 结 语
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制造企业基础资源管理系统基于统一管理模型,能有效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有效解决多种基础资源管理系统建设重复、缺乏统一管理等突出问题,系统的核心是灵活的数据建模功能,使系统适应基础资源数据多样化的特点,目前已在制造企业实际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贺晓燕,陈兵,汪慧,等.基于 C/S 结构的元器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5(2):143-146.
[关键词]特殊学校教师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 职初期 组织管理
[作者简介]李颖(1977-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公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0038)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076-02
一、特校教师职业生涯初期发展的组织意义
特校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追求职业成熟、寻求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一般生活发展和特殊性的专业发展即教师专业发展。后者是职业生涯发展最主要的内涵,其发展水平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生活及自我实现,对学校组织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费斯勒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Teacher Career Cycle Model)指出,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分为职前期、职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职业消退期和职业离岗期八个阶段。其中职初期一般指进入职业岗位的3~5年内,在特殊学校中处于职初期的不仅包括刚从特教专业毕业的新教师,还包括从其他专业、学校转而从事特教工作并且时间不长的教师。
(一)职初期发展影响特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职初期是特校教师形成职业倾向,决定其是否终身从事该职业的关键时期。美国教育学者布什(R.N.Bush)认为:“一个教师头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他今后能够成就的效能水平有重要影响,对支配他以后40多年教学生涯的教学态度有重要影响,而且决定他能否在教学领域持续教下去。”处于职初期的教师面临复杂而繁重的发展任务――适应工作环境、开展特殊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等。新教师依据这些工作表现对自身的能力、需求以及价值观等进行反思,权衡自身与该职业是否匹配。如果在这一阶段遭受比较多的挫折或是没有取得期望的结果,很多教师会离开教职。一项对于美国特殊学校教师的调查发现,特教领域中年轻以及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流失率较高。新入职的特校教师,将有29%的人在工作的头三年离开特教领域,到工作的头5年里将有39%的教师离开这个领域,这比普通学校的师资流失率要高近两倍。①这种状况与很多职初期教师没能正确预期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关系紧密。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一旦成功渡过职初期,教师将会进入极具热情的能力建构期,走向稳定。
(二)职初期发展影响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水平及可持续发展
特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且伴随职业生涯始终的过程,职初期是决定其一生专业素质的关键时期。特校教师在职初期的摸索和尝试中逐渐形成一套具有鲜明个人特点的专业工作模式,教师会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运用这套模式进行教学、管理、人际交往等活动。无论其有效性如何,该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发生根本改变,这也就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效能。除了具体的工作模式外,职初期所形成的专业工作理念对新教师的后续发展也有着深刻影响。如对特殊教育工作、特殊儿童客观而深刻的认识既能有效降低“现实冲击(reality shock)”的破坏性,也能让教师学会考虑什么是特殊儿童需要的教育,从而推进教师为提供这样的教育不断寻求专业成长。
二、特校教师职初期发展需求分析
(一)适应工作环境
1.熟悉任职学校环境。处于职初期的教师需要尽快了解特殊学校组织的机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尽量避免出现不当行为;另一方面新教师在遇到问题或需要帮助时能及时找到相关部门获得支持,有效解决问题。同时,新教师还要熟悉学校文化,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2.了解学校所在学区、社区环境。新教师要更快地融入工作,还需要理解学校所在学区里关于特殊教育的政策和服务,认识学区里相关机构中负责特殊教育事宜的人员;了解该社区的地理、人文环境,掌握社区中各种特殊教育资源及分布等。
3.掌握有关现实岗位的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关系到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对特殊儿童教育需要的评估、特殊儿童家庭情况、曾经的教育教学经历等。
(二)初步形成特殊教育专业理念系统
1.在实践中深刻认识特殊教育和特殊儿童。在职前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专业学生通过课堂、教材、见习、实习等渠道获得了有关特殊教育、特殊儿童的一些见解,但这始终是一种隔着玻璃旁观的认知。只有正式进入职业以后,他们才能真正以教师的身份去感知与理解特殊教育和特殊儿童;也才能发自内心地认同特殊教育这个职业的社会发展意义,清楚地认识到该职业存在的社会地位低、专业化水平不高等发展窘境以及工作内容繁杂、成就感欠缺等实际工作现状,有效抵御严重的“现实冲击”,避免特校教师流失。
2.逐步树立专业理想。专业理想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强大动力。专业理想一经确立,能够让教师对特殊教育工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能够克服各种不利、困难的境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并献身于特教事业。投身于一个职业凭借的并不是一腔热情而是藉由深刻的了解和客观的评价产生的认同以及对前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职初期帮助特校教师认清职业、树立理想是稳定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终身成长的重要举措。
3.形成积极的专业自我,确定职业锚。薛恩认为职业早期通过与组织的互动,雇员形成了职业自我,他将之称为“职业锚”。“职业锚”包括“自省的才干和能力”(以各种作业环境中的实际成功为基础)、“自省的动机和需要”(实际情境中的自我测试和自我诊断的机会)以及“自省的态度和价值观”(以自我与雇佣组织和工作环境的准则和价值观之间的实际遭遇为基础)②。同样特校教师的专业自我也是个人与工作情境(特殊学校)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教师认为该工作情境使他遭受失败、不能满足其需要或是价值观上难以融合,他就会转而寻求其他更加合适的职业。因此,在职初期通过特殊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帮助教师取得职业的成功能够引导他们将职业“锚”深深扎在特教领域里,从而起到稳定特校教师队伍的作用。
(三)获得胜任特教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教师逐渐胜任职业角色的过程。特校教师需要扮演的角色很多:对特殊儿童而言,他们是监护人、诊断者、教育教学者、管理者;对同事而言,他们是合作者、促进者等等。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特校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适应教学者的工作角色,并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满足安全、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之后他们才能慢慢拓展、适应多种角色,并处理好不同角色间的冲突。一项对特殊学校教师职后培训需要的调查显示:在专业知识类课程方面,高级和一级职称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拓宽以及本学科(专业)前沿知识需求更大一些,而无职称教师(绝大部分处于职初期)对任教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知识需求更大一些;在技能培训方面,除提高特殊儿童诊断评估技能是大多数教师的共同需求外,无职称教师对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学习指导技能有较大的需求。③
三、特校教师职初期发展的组织管理对策
职业生涯发展受到个人环境和组织环境影响。个人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成人发展阶段、个性特征、爱好等。组织环境因素则包含特教专业的社会地位、任教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风格等。国外实证研究表明,任教学校是比受教学校更具重要影响的教师职业社会化机构,任教学校的校长、同事及学生都是教师职业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群体的职业亚文化与教师的职业社会化之间具有密切关系。④
(一)明确的规章制度
任何能减少新教师不确定感的策略,都可以增加他们的专业生活稳定性。特殊学校可以将教学一般流程、管理程序、课程内容、各部门职责等信息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职初期教师能够尽快熟悉工作程序,知道什么该做,该怎么做,极大地满足其安全需要。
(二)支持性的管理风格
1.提供入职培训。这一举措能让新教师尽快成为学校的一员,鼓励新教师获得优异成绩,帮助他们适应工作环境等。加利福尼亚大学新教师中心2001年的调查研究表明,1992~1993学年进入“SCNTP”(The Santa Cruz New Teacher Project,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的新教师94%的人在2000年依然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其中12%的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流失率非常低,远高于全美教师保持率(50%)。⑤
2.合理分配任务。职初期的教师专业能力方面与资深教师相比有很大差距,面对同样的任务难免手足无措。因此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限定新教师的教学职责,保证任务适当;同时降低任务难度,如把新教师无法有效应付的特殊学生安排给更有经验的教师管教。任务分配合理则新教师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专业成长。
3.促进教师间的专业交流。特殊学校无职称教师(职初期教师)对导师导学、同行交流有较大需求,⑥可以采用导师制,请有经验的教师和新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帮助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担当起新任教师的角色示范,促进新教师在特殊儿童的教育、管理、评价以及与家长的合作各方面能力发展。帮助新教师内化特殊教育价值观、促进专业意识发展。还可以成立新任教师小组,在指导老师的支持下解决共性问题。新任教师之间也可互相交流、促进反思。
4.及时提供反馈。对于新任特校教师来说,获得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改进的效果,提高其专业发展效率。教师们需要获得的反馈主要来自特殊儿童、家长、同事以及学校管理者。
(三)提供专业学习机会
我国特殊学校教师普遍专业化程度不高,非特殊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所占比例非常大。根据王辉等人的一项研究显示,被调查的2023名江苏省特殊学校教师中,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教师共1404名,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教师仅619名。⑦江苏省是经济和教育比较发达的省份,特殊学校师资的教育背景情况尚且如此,一些欠发达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些教师亟须通过一定系统的专业学习机会来建构特殊教育的素质结构,这项工作仅通过校本培训是无法完成的。而与相关高校一起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采用继续教育的方式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注释]
①秦立霞,栗洪武.美国特殊教育教师流失状况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7):66.
②(美)E.H.施恩.职业锚理论[J].中国人才,2002(9):25.
③⑥田寅生,方俊明.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需求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58,74.
④(美)班克斯.教育社会学[M].林清江,译.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78:287.
作者认为,建筑企业之所以在税改中受到的冲击较大,既有当时税收政策不完善的原因,也有行业自身管理不规范的原因。故作者从三个维度构建了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新思维,即价税分离理念、空间管理观念和时间管理观念。
第一,切实贯彻“价税分离”理念。也就是说,在全业务流程管理中均需考虑增值税的价外税特性,自觉把增值税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普遍意义上讲,价税分离的对象是“损益”,即包括收益和费用的两大方面,其中的费用概念是广义的,既包括会计上的成本和期间费用,也包括尚未转化为成本费用的购进资产。价税分离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投标管理上,务必在投标阶段就高度重视增值税的因素。建筑企业应该认真研判业主的招标文件,结合所在省份的计价规则和本企业的实际,根据价税分离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计税方法进行报价,确保税金的足额计取;在招标管理上,招标工作是建筑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关键环节,是建筑企业作为招标方对分包商、供应商的选择,核心的问题是在满足生产所需的前提下,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企业的采购成本;在会计核算上,价税分离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四类事项,一是如何反映收入侧现实的纳税义务和未来的纳税义务,二是如何反映成本侧现实的抵扣权利和未来的抵扣权利。
第二,把增值税管理的空间由单一企业拓展至整个价值链条。也就是说,增值税的管理既需要考虑本企业的税收政策,也需要关注上游纳税人和下游纳税人的税收政策。站在建筑企业的角度,材料设备供应商、建筑分包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共同构成了建筑企业的上游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其他建设单位构成了建筑企业的下游企业;它们与建筑企业一道构成了建筑企业的增值税价值链。内部增值税价值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增值税的纳税主体与建筑企业商家的分级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
第三,树立时间管理观念,重视增值税的时间管理。科学把控与增值税相关的各个时间节点,通过合理规划涉税的各个时间点,向时间要税收利益。建筑企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会对销项税额以及预缴税款产生直接影响,纳税义务发生了,就需要确认销项税额,涉及跨地级行政区施工的,还要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增值税及其附加。触发建筑企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因素有四个,即收工程款、开具发票、书面合同约定和工程竣工。其中,工程收款对建筑企业而言,越早越好,而工程竣工则属于重要履约目标,因此,这两个因素均不存在管理和规划的空间。
一直以来,建筑业普遍存在企业竞争白热化、毛利率较低的问题,而“营改增”的实施又使建筑企业面临一定的税务风险和管理问题。为规避税务风险,建筑企业应做到:
第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和税务风险点,沿着“防患于未然、提质增效、节约成本”的思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在风险识别上,应重视信息化管理,当企业在内部环境或经营环节出现税务风险点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接到预警,对风险来源进行识别;在风险分析上,企业要判断出风险点出现在内部环境、经营环节、还是投资过程,在此基础上全面调取涉税风险点相关信息,为风险应对提供有力保障;在风险应对上,企业总部需要根据风险点整体信息制定应对策略,对相关项目部提出原则性建议,也可以将风险点告知到项目部,要求引发风险的对应层级进行针对性应对;在风险监督上,应将风险监督贯穿于整个管理流程,以保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的长效运作。
第二,强化企业内部环境税务管理。首先要进行业务模式调整及组织结构优化,自管工程项目,调整好合同、发票、资金的关系,理顺各业务主体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从而避免现有业务模式的税务风险。针对分公司代管的项目,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在“改变项目部财务数据的归集主体”和“变分公司为内部管理部门”两个方案中进行选择,前者的优势在于调整幅度小,仅需改变会计报表和归集主体的汇总路径,缺点在于分公司产生的进项税不能完全抵扣,后者的优势是从源头上解决了纳税主体和核算主体不一的问题,不会进行独立核算,缺点是注销分公司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难度大。其次是发票管理,必须遵循合法合规、分级管理、风险可控原则。再次是合同管理,在合同签订上,建筑企业应仔细审核对方资质、纳税资格,对客户信息进行归档,并确定合同模版,签订时应明确税款承担方、适用税率等条款;在合同执行上,要派专人监督,避免实物流、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的不一致。
【关键词】 制药企业;不良事件;数据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美国作为全球公认的药物管理最严格、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在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更以覆盖广、监测细、层次结构完备而闻名。美国制药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美国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所构建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90%的数据来自制药企业[1]。同时由于美国制药企业除了上报不良事件,更需要根据药品上市前后不同的阶段对所获得的不良事件做各种分析和报告,如因果关系分析、汇总报告、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分析等等,而不良事件数据管理系统作为所有数据的存储中心和分析平台,为制药企业提供了数据存储、管理、分析、报告的功能。因此该系统的设计和构建对于我国企业的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工作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1 业务需求和技术考虑
1.1 不良事件数据的报告内容 在药物安全监督过程中,新药上市前的临床试验无法监测到发生率极低(发生率小于1/1000位患者)的不良事件,因此美国制药企业需要进行的不良事件报告必须涵盖整个药物生命周期,包括了新药上市前的临床试验期间和药物上市后期间。临床试验期间的不良事件数据来自于作为临床试验申办者的企业本身以及研究者,其报告内容往往比较完整;而上市后期间则主要为来自临床一线或消费者的自发性报告,内容往往缺乏标准化,甚至缺失[2]。因此在处理不良事件数据时候需要根据上市前后进行分类,并且分别采用各自的工作流程。
1.2 不良事件处理工作需求 欧美有ICH和21CFR11等法规对不良事件个案和汇总报告的要求,欧美企业对于上市前后的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都有主要的汇报和分析责任,数据库对不良事件的分析和报告功能对于欧美企业非常重要,因此系统需要满足的业务需求为:支持法规报告(个案和汇总报告)、特别诉求(事件细节,列表,总结)、生成数据和状态报告、统计学分析、信号检测(数据挖掘)。而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工作流的管理和追踪。从而系统可以分为几个功能:数据收集、信息交换、工作流工具、分析和报告、统计学分析、语言支持、信息保护、支持代码词典如MeDRA(药事管理医学用语词典)、数据传输、自动审计。
1.3 技术考虑 欧美企业良好的信息技术平台使得系统能力和基础设备成为设计中重要考虑因素,包括:在系统的生命周期的所处理的事件数量、系统最大性能(如反应时间)等。基础设备需求:服务器、桌面和网络需求(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同时需要考虑企业的客观情况如内部服务器还是外部服务器,以及一些不可抗力的影响如灾难恢复的需要和选择。
2 系统结构功能模块
2.1 数据捕获系统模块 作为欧美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按照法规要求递交不良事件数据,数据捕获系统模块提供了数据捕获和管理功能。考虑到递交者不能拥有安全系统直接权限,以免对原始数据产生影响,因此系统提供了信息递交者数据捕获的途径;而一旦递交的不良事件进入安全数据库系统,则系统的自动程序将扫描的源文件和新建的数据库数据事件联合起来。
2.2 安全数据库模块 作为不良事件数据库的核心模块,安全数据库模块主要包括:信息输入、工作流管理、不良事件评估、不良事件报告、报告生成。
事件信息输入功能的内容包括:支持需要的输入信息以完成Medwatch、CIOMS I、定期安全更新报告、E2B文件传输等;支持多语言描述;支持MedDRA和WHO的药物词典编码;记录的检查功能;可以自定义信息项目;能够将扫描的源文件附件或链接在一个事件上;处理临床试验自发性请求的、文献的和其他类型的不良事件;不良事件进行复制和存档的功能。
2.3 词典模块 对安全性进行评价时,往往需要考察多个数据,所以对使用的不良反应相关的术语、评价方法以及标准术语需要特别注意[3]。药物代码词典是不良事件数据管理信息录入的参照标准,词典模块因此作为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组成,其信息需要根据所涉及的不良事件的报告地法规要求而采用相应的词典。主要的词典包括MedDRA, WHO Drug, Company Drug Dictionary (CDD)。
2.4 数据仓库模块 数据仓库模块是不良事件安全数据库的补充,仓库中主要存放的数据是需要为专门需求而准备的梳理,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高效率的数据应用,具体为:报告、分析、信号检测、统计分析;因此数据仓库主要功能有:搜索、标准文件生成功能和冻结数据功能。搜索功能,能够对事件、产品、接收日期进行搜索生成图表文件;标准文件生成功能则根据自定义需求提供不良事件汇总报告生成功能。
3 结语
由于观念上的滞后和制度的不完善,国内制药企业作为不良事件报告主体不愿主动开展药物安全监测工作,更不愿意承担不良事件的报告工作[4],因此国内企业的不良事件数据管理经验非常匮乏。美国制药企业完善而成熟的不良事件数据管理系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E2B FDA Perspective [EB/OL]. [2011-4-3]. fda.gov/cder/present/DIA2004/Goetsch.ppt
[2] Amy Purrington. 自发报告安全性数据库: FDA、WHO- UMC、Eudravigilance数据库[J]. 中国药物警戒, 2009, 6(6): 382-384
[3] 杨 焕, 新药上市前有关临床安全性数据库的考虑因素[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9, 25(2): 172-176
现将财政部(92)财会字第58号《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转发给你们。该补充规定仅限于经国家批准的香港上市企业执行。
凡经国家批准的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制试点企业可根据《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及该补充规定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订本企业的会计制度,并报市财政局(会计处)、市税务局备案。
附件:财政部印发《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92)财会字第58号
国务院各有关企业主管部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
为了适应股份制试点企业在香港上市的需要,经同国家体改委研究,现将《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转发给经国家批准的香港上市企业试行。
各企业可根据《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及本补充规定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订本企业的会计制度,并报当地财税部门备案,同时抄报我部。
附: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
为了满足股份制试点企业发行的股票在香港上市的需要,现对财政部、国家体改委(92)财会字第27号文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简称《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如下:
一、关于外币业务
1.《会计制度》中的外币帐户是指发生外币业务的货币性帐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应收票据、应付票据等。
2.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将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帐时,应按国家外汇牌价进行折合。如企业自外汇调剂中心购入外币所支付的人民币金额与国家外汇牌价有差额的,仍应按照国家外汇牌价进行折合登记有关帐户,其差额单独设置“调进外汇价差”科目进行记录和反映,随购入外币的使用而转销。如企业在外汇调剂中心卖出外币,其同帐面汇率计算的差额,应先弥补调进外汇发生的价差,弥补后仍有剩余的,应列作当期收益。
3.月份和年度终了,应将外币帐户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人民币,其同帐面汇率计算的差额,列作汇兑损益。在编制期末会计报表时,应将有关货币性帐户的外币金额及其折合率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4.年度终了后至会计报表报出前,如发生有国家外汇牌价调整幅度较大时,应对上年末外币帐户的余额按调整后的折合率进行折算,折算后的数额与原帐面数额的差额,可区别情况处理:该项差额如为汇兑收益或虽为汇兑损失,但该损失占上年实现利润的比例不足5%的,可不进行调整,该项差额如为汇兑损失,且数额较大或占上年损益的比例大于5%的则应对上年末会计报表加以调整,并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二、关于坏帐准备
企业的应收帐款应提取坏帐准备。提取坏帐准备的计算方法,以及提取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采用的计提方法及提取比例与国家统一规定不一致的,在企业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可按国家统一规定进行调整后申报纳税。坏帐准备的计提方法和国家统一规定的差异,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将其差异予以说明。
三、关于存货
企业的存货应当按照历史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孰低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确定存货的历史成本时,应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
企业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历史成本的,应调整存货的帐面价值,其调低部分计入本期损益。企业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如税务规定有要求,应按税法规定的方法进行调整后申报纳税。
存货估价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存货可变价值低于历史成本的差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栏内加以注明。
四、关于长期合同工程
长期合同工程是指建筑一项资产或构成一个单项工程的几项资产,合约期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以上期间才能完成的合同,建造资产的合同直接有关的提供劳务的合同,也包括在法内。
长期合同工程的收益应当采用完成百分比法或完成合同法进行会计处理。完成百分比法,只有在合同的财务成果能够可靠预计时才能使用。对根据合同规定已完成的工程进度和尚未完成的工程量,如预计可能发生亏损的,应当计提亏损准备。但企业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时,此项亏损准备应按国家统一规定进行调整后,申报交纳所得税。
五、关于非常项目
非常项目是指企业发生的正常业务经营以外的事项或交易所产生的盈利或损失,包括由于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及其他非正常损益。
企业非常项目应列作营业外收支计入当期损益,并在损益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同时将每项非常损益的内容及金额,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六、关于长期投资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企业资本总额20%以上但少于50%并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时,或虽不足20%但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时,以及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时,应采用权益法记帐。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票投资,如果发生股市价持续低于面价,而且预期于短期内不可能改变时,可以按预计将要发生的损失计提亏损准备。
七、关于递延税项
企业按会计规定计算的收益、费用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收益、费用的内容不同或时间不同而导致计算的利润不同,在交纳所得税时应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数额申报交纳所得税。
对于企业应交所得税款可以采用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应付税款法或递延所得税法。
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列作企业利润分配。由于按税法规定与按会计规定计算收益、费用的时间不同,使计税所得额与会计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即时间性差异及其对纳税可能产生的影响,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在递延所得税法下,由于上述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发生的影响,应将按照企业本期利润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列作利润分配;同时,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与按照会计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两者的差额,作为递延税款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递延法”或“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
“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发生的递延税款,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摊销。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也不作调整。
“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发生的预计递延税款,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摊销,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要作相应的调整。
企业发生的一个时期的纳税所得和会计收益之间的差额,虽在本期发生,但以后期间不能抵转的,应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凡以后期间可以抵转的,应采用递延所得税法进行会计处理。但在以后相当长的期间(至少三年)内,不会发生相反变化的时间性差异,也可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
在采用递延所得税法进行会计处理时,原则上应采用递延法,如税率变化或企业经营发生较大变化时,经董事会同意,也可采用债务法。
八、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
借款费用资本化是指购置某些资产而借入的款项,其借款费用计入所购资产历史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
借款费用发生时开始资本化。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间是:
1.在资产已为其预定用途或出售所作筹备工作完成时;
2.对于向其他企业投资,在被投资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时;
3.正常的建设过程中断时间较长时。
九、关于股东权益
为使香港的会计报表阅读者易于理解,在香港公告的财务报告中,应将属于股东权益的各项目分为三个项目:第一为股本;第二为资本公积;第三为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金、集体福利基金及未分配利润三个项目,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应当详细说明上述各项具体内容及增减变动情况。
十、关于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
或有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止既存的事实或状况,这种事实或状况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益,但其最终结果有赖于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方可证实。或有事项可能构成损失时,应合理估计可能损失的金额,在财务报表中列作损失;或有收益不在财务报表中列作收益,但应在财务情况书中予以说明。
或有事项是否在财务报表中列作损失,应看其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财务报表日前得到的信息表明,很可能资产负债表日止资产已受到损害,或负债已经发生;
2.损失的金额可以合理估计。
若只满足上述第一个条件,则不在财务报表中列作损失,但应在注释中予以披露。
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是指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和财务报表公布日之间发生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能提供新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编报日的财务状况作出更为切合实际的估计,应对有关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某些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的资产和负债状况,但将影响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估价和决策的,不必调整有关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但必须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十一、关于子公司的会计报表
关键词:学生;经济管理;学习兴趣
经济管理教学是经济学当中一门重要的学科。现代企业很多都缺少经济方面的管理人才,而且企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经济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因此学校开设的这门经济管理基础课正是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通过对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正确的分析经济现象,能够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正确的经济措施并且能够进行合理的监管,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因此,经济管理基础学习对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就具有了重要的作用。
1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济管理的基础学习,注重的是实践教学,而不仅仅是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当中。首先是要将在理论课堂学到的知识拿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检验,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会计理论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算平常的开支或是这个学期的学费,让学生进行账目的整理,制成财务报表,然后将制成的财务报表在班级里和同学之间进行比较与学习,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基础理论课堂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校也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与相关的金融企业合作,开展课外教学的实践基地,让学生真正的到企业去实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分享收获,使经济管理的课堂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真正的触动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教学课堂,教材内容有难度,不易理解,教材上的内容较多,如果只注重教材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就要求经济管理的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繁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经济管理课程中的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做成多媒体课件,通过音频、视频等影像资料,以动画效果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例如,教师在讲授企业管理教学中,可以将现代企业管理的成功案例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学生观看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以及现实企业中的管理方式,来增加企业管理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将经济管理基础当中的一些资产、税收、利率等概念运用符号或者是做成图片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去理解什么是净资产、什么是负债等,例如,可以通过动画效果演示企业利润的计算方式,通过加号或者是减号来记忆是增值还是贬值等,通过这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经济管理基础学习的兴趣。
3通过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相对于其他的学科知识来讲,较为单调枯燥,涉及的都是些市场经济理论、企业管理、货币与银行等金融方面的知识,学生对这种抽象的教学内容学起来相对困难些。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对经济管理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对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一种互动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计划与了解,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其次,可以通过分组学习、教师提问等方式,使学生开拓思维,积极的进行探索。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的是理论教学,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而且理论知识过于枯燥,使得课堂效果差,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经济理论的内容变得浅显明白,使学生能够接受,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具备较高的经济管理知识,来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最后,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例如举办经济管理知识比赛、经济理论辩论赛等活动,通过师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论
作为学生,要积极的学习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岗位当中,而作为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更好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武.基础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法新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6,02(02):91-92.
[2]张明明.如何激发学生对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J].卫生职业教育,2004,10(04):73-74.
销售基础知识解答:
1.如何寻客户源
a:汇集以前客户资料,朋友资料.在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客户群体
b:寻找陌生客户,电话预约,进行拜访.
c:非常完美的进行以开发客户的服务,让其自觉自发的进行免费的义务宣传.
d:在每一次不经意的交谈中寻找有价值的客户
2.如何进行客户的有序的管理
a:对已服务的客户且成功的,进行定期的电话问候或登门拜访,帮助其解决困难或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对自己服务的完善
b:对正在进行服务的客户,非常准确,正确的,完善的进行服务,并对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与对方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也是自己一次学
习的经验)
c:对正在开发的客户,以自己最真诚的态度争取成为我们的朋友---客户
d:上述三项,都基于最基本的资料统计,管理.
成功服务客户管理表:
公公司名称编号联系人及方式地点服务时间服务项目与内容企业描述再次电话问候或拜访时间
正进行客户管理表:
公公司名称编号联系人及方式地点服务时间表服务内容
正开发客户管理表:
公公司名称编号联系人及方式地点公司现状调查服务计划书起草服务时间制定
注:
上述三项表格主要针对不同的服务状态下使用,是最基础的表格管理,内容有待详细!
6:一个完整的销售程序设计.
详细的剖析自己熟练的掌握及其运用自己所服务的项目与内容分析客户所属类型深入寻找客户问题对症下药详细计划书制定专业课程服务
深入的进行交流与沟通成功且完美的进行公共课程服务让其进行免费的宣传,销售.看报所获得的咨询
地点:消费者热线:第15版与第7版.
“人气”之见:
我得到的信息:有“人气”就很旺,那有“企业之气”,企业就很旺.当我们服务的非常完美,成功自而然的企业之气就可旺盛,也就是我提出
的企业之旺在于客户的支持,也就是让客户自觉的,自发的为我们企业进行免费的,义务的宣传与销售.
“本刊维权顾问鲁云亮律师”
我得到的信息:当我们以最完美的服务于客户,也许或者让其在那家企业报上刊登:本公司管理顾问为:阳光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xxx先生.
这样公司就会名声大噪.也就是我提出的企业之旺在于服务的客户.
起草一销售方案:(以在前公司业务为主:制程管理顾问公司)
1.自我销售
a:前期客户寻找拜访(包括前业务客户及其以拜访客户但无意愿客户,再一次登门)
b:陌生客户查询,预约拜访
c:制作宣传单进行一一拜访
2.他人或公司进行免费义务销售
a:以完美的服务打动客户,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提高企业之气(影响力)
b:代销形式(针对已成功服务客户)
3.进行免费知识讲座,引人入胜
4.同行业进行横向合作
中国客户分类:
一:认识企业管理之重要性
1.虽认识,但不愿去改变,让其保持现状
2.虽认识想改变,但苦于无从下手
3.认识,且急切寻找这样的公司
4.认识,想做但觉的没时间或很繁琐
二:不认识企业管理之重要性
1.彻底不认识,从没考虑过改变
关键词:中职学校;《企业管理》;导入方式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化,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企业管理》课程是管理专业专业课程,是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起点。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师实施的导入方式与学生思维方式有所差别,死记硬背理论知识,难以应用到实践当中,违背了学以致用目标,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显著提升,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导入成为中职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堂导入重要性分析
教学导入是学生由课前糟乱过渡到肃静的环节,良好的教学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尽快切换到学习状态。教学导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与结局。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够起到先声夺人效果,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1]。多年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针对导课环节来说,过渡语言语言是否精彩、知识覆盖率等能够直接反映出教师审美创造能力高低。课堂导入中,教师能够根据后续教学重点做铺垫,使得学生思维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拓展,促进学生思考并掌握问题解决技巧。可见,课堂导入非常重要。
三、中职《企业管理》教学导入方式分析
第一,问题导入方式。《企业管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题形式进行教学导入,如“如果你是企业领导,你认为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是什么?”,在问题驱动下,学生更具代入感,并进行讨论。一般来说,学生会片面地将关注点放在经济利益、管理、员工等方面。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一步提问,如“那么你认为哪个最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大家争议越来越明显,有的认为经济利益最重要,企业存在就是为了创造效益;还有人认为管理更重要。此时教师可以正式导入新知识、新内容,对企业管理概念及本质进行讲授[2]。在问题导入下,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习活动自利交给学生,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其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实际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有效性。第二,视频导入方式。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为视听导入提供了一定支持,在实践中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师口头、文字信息传递的弊端,将声音、图象及情境有机整合到一起,使得教学更加生动,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有效性。如针对企业管理策略相关知识点,可以选择企业实践管理案例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注意视频中的情节,并从中发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具体的管理知识学习,将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到一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基础知识,并明确认识知识对于哪类问题更有效,增强学生管理技能。第三,故事导入方式。故事具有趣味性,将其作为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且简单易性,效果好。通过有趣的故事,创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如在“三个和尚挑水喝”故事中,针对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3]。此时,学生各执己见,最后教师总结问题,即管理不到位,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制定分工流程,明确各个岗位和人员职责权限,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我价值,进行针对性管理。在故事导入基础之上,能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管理教学,变得更加轻松,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且在实践案例的配合下,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第四,本土案例导入方式。本土案例作为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且对于学生分析、创新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学生熟知的案例,借助案例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得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参与岗位工作提供更多支持。信息时代下,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可以运用社会热点,选择近期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导入到教学当中。导入方式不同具有的优势也有所差别,教师在选择和应用时,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进行选择,确保教学导入方式能够为企业管理教学提供更多支持,使知识之间形成良好的衔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一般初中生不同,中职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自控力较差,且对于自身未来职业规划认识不够充分,在教学中,教师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导入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后续知识学习中,并在相关案例的辅助下,进一步掌握企业管理技能,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贵银.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原理》教学导入方式探讨[J].财会学习,2017(03):217-218.
[2]余正忠.试析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6(2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