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7 11:08:56
导语:在地理教学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理作为一门中学的基础学科,包罗万象,其中涉及到的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应注重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探究的问题易于解决,以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一、充分备课
搞好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备课,同样地理教学也要搞好这方面的活动。可以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提升备课的实效。在每周一上午备课组组织活动,根据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教材,确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识别适合学生任知规律的教材因素,同时确立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用讲授、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同伴助教、探究、模仿等方式进行。
例如:在备“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二课时,确立的重点内容是气旋与反气旋,首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看书、填表,然后学生在学习中提出各种问题,再分组讨论,再由各组的代表提问并由其他的学生来解决,如果解决中有困难的,由老师来帮助解决,最后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探究。这样各位同学科的地理老师在一起进行了集体研究,确定教学思路和方法,提升了备课实效,为下一步课堂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地理作为一门中学的基础学科,包罗万象,如果教师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纪录片等形式,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和对知识渴求的欲望。例如《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导入,我选择一段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天气形势分析),预报只会说到“冷空气前锋”等名词。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那些学生能说出“冷空气前锋”的含义?为什么冷空气前锋经过的地方会发生大气降温,甚至雨雪等天气?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强烈的想了解以上所提的两个问题。再例如《必修一》地球表面形态这一课的导入我利用多媒体首先播放一组图片,“青藏高原”“东非大裂谷”“长江三角洲”“腾格里沙漠”等,使学生感知地球表面的千姿百态,在播放一段“地震”“火山喷发”及流水对地表冲水的视频。并提出有一个问题:“1、地震 火山喷发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2、流水对地表冲刷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从而把学生带入到地质作用的学习中。
(2)合理整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例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的教学设计。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西北地区遭遇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降低”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沙尘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已构成严重威胁,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急切的想了解西北地区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强烈的沙尘暴。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结合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总结出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既有西北地区环境本身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几十年来西北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原破坏,沙漠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的趋势。对荒漠化的防治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发言,最后统一认识: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的自然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有效复习
高中地理知识的复习同样重要,关系到学生对以前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然后根据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内化。我们可以将复习这一过程概括为五个字:忆 ,记,翻, 做,究。①忆就是对已学过的课本内容 过电影,也就是重新回忆一遍,忆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知识网络,可以对已掌握的内容了然于胸。②记是对一些主干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进行背诵和记忆,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实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事实是构建一个完整知识网络的节点,是基础,很重要的准备。有了这些地理事实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地理事实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地理事实之间的联系 ③翻就是翻看平时做过的习题、考试题。平时做过的题目要保存好、整理成册,以供复习阶段使用。④做是选择少部分以前做过的题目。尽可能少做、精做题目。⑤究是细究错题,指的就是针对性的训练。当然地理复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对时事和社会现象的关注,注意阅读一些报刊新闻,有意识地收集一些与地理有关的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总之,搞好高中地理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地理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结合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方法,以实现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对于高中老师而言,现在都要求写论文评职称,特别是对于研究成果看的越来越重,关系到老师的收入。对于高中地理老师而言,地理课作为高中生的必修学科之一早已拥有了悠久的历史,如今的高中地理不仅涵盖内容广阔,而且还是一门文理兼容并且与社会热点结合紧密的课程。
在对话教学讨论激烈的现今,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也十分巨大,对地理教学工作者自身的学科基础知识,社会热点分析能力,以及教学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话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然而,并不是所有地理教师都能够在课堂上轻松地运用对话教学。课业进程和升学考试等多重压力使得教师很难兼顾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同时高中地理课程又是一门发散性思维很强的学科,面对不同的学情,对话教学的实施很有可能会遇上各种问题,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无法得到控制,教师与学生由于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使得无谓的话题占用了上课时间,导致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等情况。其次,现在的学生面对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理解会形成价值观上的偏差,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师在学习生活上没有做到及时正确合理的指导。
为了有效地调查当今地理课堂对话教学的情况,笔者翻阅了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的教学,采用访谈分析方法进行整理研究。教师访谈的内容总结为以下四点:(1)采用对话教学时如何展开师生对话?(2)如何调动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3)如何引导学生,使讨论不偏离主干内容?(4)如何加以正确价值观的渗透?首先,在如何开展师生对话方面,受访地理教师认为需要依情况而定。课堂师生对话以问答为主,而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没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因此在备课时就需要提前设置问题,并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从而预定下问题的难度;在上课过程中,根据现实情况对难度进行适当调整,防止出现无人应答,无人能答。若学生对问题表示费解,则将问题拆分为若干步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循循善诱。最后再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找出课堂对话过程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关键,也就是对某方面知识理解的偏差,在之后教学中加以调整。其次,在调动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方面,受访教师均表示,课堂讨论得以开展的前提是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的认知与熟悉。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讨论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安排小组讨论。故而课前准备工作需要合理设置讨论的问题而且要求学生对讨论的内容必须熟悉。讨论形式一般以小组形式或者同桌之间进行,由代表发言,采用适当的奖惩制度,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再次,对于课堂讨论的控制方面,受访教师认为,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需要深入学生中间,深入小组中间,了解各方面意见,以便当发现学生讨论方向发生偏差时能够做到及时的引导与指正。最后,时间一到及时停止讨论,听取各代表发言,然后做出总结。总结包括明确被讨论的问题,同时对学生得出的不同结论进行点评,最后归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最后,在如何使得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较多年长的教师对此主要采取传统的说教模式,结合实际例子,以情感化,并且集中向成绩落后的学生进行课后谈话。而年轻教师的方法则是为学生播放有关图文影片,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感观自己体味。
教学实践总结,以湘教版必修一为例,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二章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及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分布的影响”等,相较于传统的说教形式的教学,这些章节在进行对话教学后,更容易达到地理核心素养所提出的要求。(1)将“对话教学”实践于课堂的教学案例举例。以下笔者将以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的思考活动为例,安排对话教学过程。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讨论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地形条件。围绕活动提出的问题,笔者将首先安排知识点的回顾,包括了聚落的定义,地形的分类,以及地形与聚落的关系。在主干清晰的前提下,保证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不偏离主题,这也是学生能够有效地切入思考的前提。其次,通过阅读案例内容,同时在课件中展示丽江古城的分布图,包括四周的地形地貌,古城内的交通情况,河流分布,聚落分布特点等,引导学生从大的地形分区角度审视丽江古城,同时通过具体微观地形比如玉龙雪山,金虹山,狮子山,东、西两面的地貌情况的研究,进行有限时间内的小组讨论。期间,教师深入学生中听取各方讨论内容,并且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讨论结果,评价结论价值。通过活动讨论,激发学生对城市建设的热情与才华,同时做出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促进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从成为优秀高中生到成为国家今后发展的栋梁,更好地建设国家发展家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2)对教学案例的评价。该对话教学的优点在于,设计提取了比较典型的聚落,正是由于丽江古城闻名于耳,一部分学生对该古城甚至有过亲临,因此,该案例的提出能够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从学生心理角度,激发学生的古镇情节,将原先比较虚拟的知识点引入现实并且熟知的古镇,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由此更好地纠正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等问题上的思想观念,树立学生内在热爱祖国山河的价值观。通过这么一个活动,不仅在知识点上对学生进行了强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提高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不但达到了“知识与技能”的把握,同时更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行了深入,真正做到了三维目标的全面把握。相对仅仅强调该活动所涉及的知识点,更加体现了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不足之处。对话过程包括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而学生自我的对话并没有彰显出来,即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探究,反思总结经验。独立思考的过程正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学生勇于自我探究的能力才是追求真理的勇气。因此,对话教学的过程应多鼓励学生向课本质疑,向答案质疑,并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汲取思想养料,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思维是从思考开始,经验是从反思寻得,学会自我对话,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与技能。
本文通过研究对话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现状,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对话教学,得出对话教学的优势作用。并且通过实际对话教学案例分析,将地理对话教学应用到课堂中,并且更好地渗透入了新课标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根本上内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社会看法,达到新课标提出的学生发展要求。
一 地理教学方法论要研究的方面
第一,研究地理学科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了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研究地理教学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方面,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方面,在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第二,研究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揭示了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认识了教与学的关系,为有效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三,通过对地理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分类的研究,认识各种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寻找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化组合,探索新的地理教学方法。
第四,研究帮助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方法论,将人类征服自然的传统观念改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第五,研究各种地理教学评估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评估的一般方法,探索了地理教学评估的改革途径。
二 地理教学的传统方法
1.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或共识、促进共享与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
2.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教学多采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造丰富的地理教学情境。
3.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萌芽。
4.引导学生“好动”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切莫把“好动”视为学生的缺点,可以耐心引导学生动手去实践,使他们通过“动手应用”来强化知识点,形成能力。
三 地理教学方法的讨论
地理教学方法和其他学科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由于地理学科是一门学习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人文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与区域性,并且把探寻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阐明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地理教学方法本身虽然没有空间性和区域性,但地理教学方法必然渗透着“地理的气息”。
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方法、地名教学方法及地理图标分析方法、野外实习方法等都具有明显的地理性。教学活动是人类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地理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间接性、广阔性和遥远性,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尤为重要,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
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在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有整体、适应的考虑。若主要是传授新的地理知识,可以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和以象征符号为主等,以利于学生建立形象的地理表象概念,从而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除了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阐明相关知识、掌握要领和基本要求外,主要应大量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加强操作和训练;若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则可选用启发式的谈话和讲解等语言传递信息为主,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及自主学习为主的方法,以利于启迪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
四 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沟通方法的选择
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不仅是确定教学内容、考虑教材配置的主要依据,还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在学习中,通过运用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得到深化、活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在地理教学中需要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其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内容是制约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广泛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区别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在于它能持众家之长,融合各种地理教学方法于一体,它是依据教学目的任务,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特点,选择和优化地理教学方法的一个方法体系,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能把多种类型的感知力都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自学的方法占有一定的比重,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极有裨益。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使得教学过程不再单调和古板,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都有好处,也容易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
地理学科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能更好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五 各国中学地理课程纲要设置特点
1.地理课程纲要的灵活性较大,多纲多本现象普遍
幅员辽阔的国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比较大,各区域教育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会有差异。如果用一个标准去统一要求,有时不一定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地理课程纲要很有必要。国外大多数国家在地理课程设置上多课程纲要的现象很普遍,世界各国的地理课程及纲要或标准多样化一直是主流。
2.大多数国家地理课程纲要思想是从培养合格公民出发的,注重能力培养
英国的地理教育极为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将能力培养自始至终贯穿在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全过程中。
德国的地理课程采用专题式方式,打破系统和完整性的束缚,抓住地理学科的关键问题,特别是现代地理学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在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很大优势。
俄罗斯基础教育的地理教学纲要也很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提高十分有利。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理、资源和环境地理及俄罗斯地理中都穿插有能力的要求。日本现行的中学课程“地理分野”中规定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以直接接触地理事件来进行正确考察所必要的能力,以及根据适当的资料对地理事项给予恰当评价的能力。印度的中学地理教育中明确把天气观测和地图实习列入大纲,对能力的要求具体且较严格。新加坡的中学地理课程在野外实际考察、地图判读、决策等方面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其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
3.普遍重乡土地理和环境地理教育
英国在地理学科课程大纲里虽然没有集中安排乡土地理,但在教学目标和有关乡土地理的知识点有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的要求。这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国将环境地理列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地理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有关于环境地理的要求,既涉及认识和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又涉及全球性的森林剧减、酸雨、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等重大环境问题。通过让学生设计改进当地环境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德国的中学地理教育中,有关环境地理的教学任务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挑选内容,如过多施肥而引起的对土地的危害问题等。教学内容也吸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新加坡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中,有关新加坡地理和环境地理的单元占有较大比重,如新加坡的城乡边缘和环境等主题;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新加坡地理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理解和容忍的态度;培养对环境欣赏和负责的态度。
六 地理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1.传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地理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地理教学中的难题。
第一,地理教学课堂需要的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板画需要耗费的时间会影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术语、规律多,课堂上借助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但它往往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实现图文转换的学习。
第三,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有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将零散的知识点实现类比归纳的学习。
第四,地理教学在中学阶段课时安排较少,不被学生所重视,必然使许多学生产生偏科现象,有的学生甚至放弃地理课程的学习,给教师正常的授课带来更大困难。
2.地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的优势
地理教学中运用电子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改善和解决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般困难。
首先,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地理教学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地理教学利用直观的电教媒体教具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可以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帮助识记、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这样既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相互统一,又突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和启发性。
其次,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教具的辅助,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就初中课本来说,各种大小图形较多,如何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初中地理知识的关键。使用一般教学手段展示各类地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电教手段,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对地理学科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采用图像方式帮助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采用新颖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运用电子教学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完成地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有利于师生互动,能给地理教学带来生机、激发学习活力,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
七 地理教学效果分析评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在逐步介入教学过程,这成为在新的平台上构建“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逐步“现代化”的一个特征。但仅仅使用计算机上课并不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当会阻碍学生课堂的思维和知识探索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方面科学合理的设计、开发、利用和有效的管理、评价,这一过程并不等同于“媒体技术”。本文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估采用等级量化评价办法,总分100分,评价等级分为90分以上“很满意”,89~80分“满意”,79~60“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不满意”。对学生使用传统课程教学和引入电教学习的成绩情况进行了对比,用以分析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引入电教方式对传统教学的改进情况(见图1)。
第一,在某50人的班级,将引入新的电子教学方法后地理学科的成绩与同期历史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在班级占比的差别(见图2)。
关键词:地理教材;图像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材中图像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地图、示意图、分布图、等价值线图、景观图、剖面图、结构图、统计图表、漫画等,教师应当围绕地理教材中的各种地理图像,切实提高图像教学技能技巧,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
1.地图教学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之后呈现在平面上的图像。它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源泉,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学生学习地理的有效工具。只有做好地图教学,才能谈得上抓住了地理教学的本质。在地图教学时,可以抓住以下环节进行:读图名称(知道地图是什么内容)―辨别图例(明确地图中的各种颜色、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分析内容(将书本文字和地图结合起来,分析地图上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等,是读图的核心)。如在教学七年级刚刚接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时,首先让学生知道地图名称,接着是辨别图例上用不同颜色来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注意单位是“米”,最后主要是按照某一方向观察地图内容的颜色所代表的海拔高度,并把自己的判断和书上文字叙述结合起来加以理解,以此让学生识记海拔高度与五种不同地形之间的关系。
2.示意图教学
教材中的很多示意图都是成因示意图,主要解释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的形成,也会常常伴随着统计图出现。在教学示意图时,流程大致可以这样来安排:明确位置―分析要素―揭示规律。如在教学“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示意图”时,先要明确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的位置是西北内陆地区,然后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最后归纳出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3.景观图教学
地理环境本身广阔无限、复杂多样,绝大多数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学生难以直观感受,就算想象出来也未必合理。因此,借助于景观图片就能更加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出恚增强学习地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景观图片主要包括素描图和摄影图,素描图的重点突出,而摄影图更加真实。
4.剖面图教学
剖面图又称剖切图。地理剖面图是通过把地理事物按照一定剖切方向切断后所展示的内部构造图例,初中地理教材中多会出现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展示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绘制简易,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因此也广泛运用于考试中。教学时可按照:明确坐标―定位剖面―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步骤来进行。如在教学“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横、纵坐标各代表的意义及剖面方向,其次把“亚洲地形图”也沿北纬30°纬线描绘出来,再次是将剖面图与地形图的画线位置进行对比,观察由西到东都经过了哪些地理事物,最后归纳由西往东的地势变化特点。
5.统计图表教学
地理统计图主要是借助于数字信息,具体反映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一种图像。统计图表是“量”的一种直观表征,易于学生观察, 也有利于让学生从数量上归纳地理事物的关系,从而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统计图表教学可以按照以下教学程序进行:了解名称(知道图标反映内容)―辨析坐标或图例(明确数据的种类、性质和数量大小)―浏览数据(大致浏览数据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分析数据(从量上掌握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揭示规律(归纳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变化的普遍规律)。
6.漫画教学
地理漫画主要是以夸张的手法和讽刺幽默的笔触展现人地关系等存在的问题。它不但直观生动,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漫画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教学:观察图画(观察漫画描述的内容以及揭示的问题)―分析原因(分析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措施(思考解决的办法)。
总而言之,不同的地理图像所反映的侧重点不一样,学生要养成图不离手、文不离图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图像信息资源,提高学习地理实效。
参考文献:
[1]王 民.初中地理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选择地理教学方法 主要依据 基本原则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之一,是达成地理教学目标的关键,是选择地理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所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于优化地理教学设计、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来说至关重要。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一般类型
地理教学方法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从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不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课型的不同、地理知识属性的不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不同等角度来划分。为凸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进行划分,具体包括以直接感知为主、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以操作训练为主、以自学探究为主和以参与体验为主的六种方法。其中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旅游参观法、演示法等;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等;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地图法、“纲要信号”图示法等;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练习法、实习法(制作法、实验法、观测法、野外考察法、社会调查法)等;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自学辅导法、案例法、决策法、发现法、课题研究法等;以参与体验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讨论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
二、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1.地理教学方法自身的特性
要科学地选择地理教学方法,首先应了解每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运用条件、适用范围、优势、局限性等。例如,讨论法,既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又能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但要求教室空间比较大、班级规模比较小;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合作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适用于高中阶段;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问题设计能力和课堂管理调控能力。又如,地图法是最具地理特色的教学方法,直观性强,最适合区域地理中地理名称、地理位置、地理分布等知识的教学,但抽象性和概括性较差,需要与讲授法配合使用。实践表明,正确认识各种地理教学方法自身的特性,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前提条件。
2.地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类型决定了应当选择的方法。由于各章、各节、各课时教学目标不同,就必须相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就可选择以直接感知为主和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等,以利于学生建立丰富形象的地理表象[1],进而准确地理解地理概念、掌握地理原理;如果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除了采用讲述法、讲读法、问答式谈话法等以阐明有关知识,让学生明确基本要求和掌握操作要领外,还应大量运用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加强技能操练;如果教学目标旨在发展学生地理能力,则可选用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以及讨论法,以发展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如果教学目标有科学的地理价值观教育,则可选用讲解法、案例法、讨论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获得某种地理体验、产生某种地理情感,则可选用以参与体验为主的方法。
3.地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应当采用的方法。自然地理内容多概念、原理,既抽象又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比较难学,宜采用旅游法、演示法、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变式练习法等,便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原理。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特征决定了在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中还应较多地采用制作法、实验法、观测法、野外考察法等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人文地理内容常常被认为是“易学不易教”[2]。因此,针对人文地理的知识特点,宜采用参观法、社会调查法、自学辅导法、案例法、决策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具有人文地理特色的教学方法,使人文地理内容“易学易教”。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内容,多地名、数据、景观、分布、判断、特征,可采用演示法、地图法、“纲要信号”图示法、游戏法、区域比较法等,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地理表象,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乡土地理内容最接近学生生活,既是学生熟悉的内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应采用学生自由度较大和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方法,例如决策法、发现法、课题研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给予学生较多的学习自,同时尽可能采用旅游参观法、野外考察法、社会调查法等方法,实行开放式教学。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根据课题名字就可确定以模型(地球仪)演示法为主。又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根据问题内容很容易确定出其主导教学方法为决策教学法。
4.学生的特点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选择教学方法就必须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适应[3]。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方法取决于年龄心理特征。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课堂注意力比较短暂,容易分散;观察事物和现象比较片面、肤浅、粗略;直接经验比较少,理解能力弱;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象一般从感性出发,贫乏单调;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不够牢固。因此,地理教师应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选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讲述法、讲读法、启发式谈话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丰富地理表象,发展地理形象思维能力。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与初中生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课堂注意力比较集中、持久;观察事物和现象比较全面、深刻、细腻精确;直接经验比较丰富,理解能力强;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想象一般从理性出发,丰富且具有创造性;记忆以意义记忆为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比较牢固。因此,地理教师应从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教学方法以讲解法、练习法、实习法等为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观察、练习和实践操作,辅以自学辅导法、案例法、决策法、发现法、课题研究法等自学探究的方法和讨论法。同时,依据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存量和初始能力来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5.地理教师的特点
教师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者,教学方法的选用往往带有运用者的个性色彩,因此,地理教师应发挥自身特长、优势,选择适宜的地理教学方法[4]。如有的地理教师雕塑和美术功底扎实,他就可以多选用模型、板图、板画等直观教学方法;有的地理教师酷爱旅游、擅长摄影录像,他就可以多选用标本、照片、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学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精通计算机和网络,他就可以多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法和网络演示法;有的地理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音质柔美、极富感染力,语调抑扬顿挫,讲话幽默,他就可以多采用讲解法、讲述法;有的地理教师动手操作能力强,他可以多采用制作法、实验法、观测法、野外考察法、社会调查法等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善于组织学生活动的地理教师,可多运用讨论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参与体验为主的方法。总之,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来选择地理教学方法,做到扬长避短。
6.地理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与周边教学环境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物质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理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本学校现有的地理图书、报刊、挂图、图片、标本、模型、教学软件、网络教材、教学器材、学习场所等教学设备条件、学校所能够提供的教学经费情况以及学校周边的自然与人文教学环境,选用条件许可的教学方法。如教学设施比较简陋的乡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地质地貌、河流、植被等自然景观进行野外考察教学,可以充分运用地球仪和地图册进行直观教学,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教具和设计实验进行教学。而现代教学媒体齐全、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往往建立了地理专用教室,可以经常采用标本与模型演示法、实验法、计算机多媒体演示法和网络演示法。那些建立了地理园的学校还可以经常运用制作法、观测法。总之,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建立在对学校教学设备条件和周边教学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三、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1.多样性原则
从地理教学方法自身看,选择多种方法有助于进行组合教学,实现优势互补。实践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所有的方法都有其运用条件和适用范围,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5],没有一种方法在所有方面都超过其他方法,也没有哪一种方法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校、学生和教师。有时,某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可能正好是另一种方法的优势。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组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可以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进行组合、直观教学方法与逻辑思维教学方法进行组合[5]、文字语言教学方法与图像教学方法进行组合、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方法与以学生为主的方法进行组合等。
从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看,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教师素质、教学设备条件等的不同所决定的。不同的进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一样;不同的学校,教学设备条件有差异;不同的班级,学情有区别;不同的教师,素质有高低。地理教学系统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变化性客观上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
2.主导性原则
主导性原则是指在一节课里,教师所选择的几种地理教学方法不能均衡使用,而要在其中确定一种方法作为这节课的主导方法,而其他方法作为辅助和补充,为主导方法服务,所谓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具体而言,要分三个维度进行选择:首先要在宏观层次上本节课是以教师活动为主旋律,还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旋律。例如,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就属于以教师活动为主旋律的方法;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就属于以学生活动为主旋律的方法。其次,要在中观层次上确定本节课是以哪一种方法为主导,即确定是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为主导,或是以自学探究为主导,还是以参与体验为主导。最后,要在微观层次上确定本节课具体的主导方法。如在自学辅导法、案例法、决策法、发现法、课题研究法等方法中选择案例法作为主导方法。
3.有序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是指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以保证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对此,首先要熟悉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优势、局限性、运用条件、适用范围等自身特性。其次要分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三维要素组成与水平层次(包括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水平等);分析地理教学内容的性质、知识属性、组成、层次结构、逻辑联系、重点和难点[6];分析不同学段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差异等年龄心理特征,挖掘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学习积极性因素,结合生活经验、地理知识存量、初始地理能力等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学习风格;清楚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教学特长、教学弱点;熟悉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教学经费情况和周边的教学环境。再次,要充分考虑学校目前为地理课程安排的教学时数(即课时)和最大程度所能提供的教学时间保证,做到因时制宜。在此基础上全面比较,综合考虑,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林培英.探讨“决策”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0(6).
[3] 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李家清,等.生本取向优质地理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5] 李晴.论地理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关键词:中学地理;地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177-01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地图教学既是初中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又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大量运用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新教材中图像的内容和比重都有较大的增加,并在选编中注意到图像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并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图像的表达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地理在地理教材中的价值
1、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学习地理与学习其他学科不同,除了学习文字系统之外,尤其要重视对“图表系统”的学习。地理图像除了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量大、表述简明扼要外,在展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解释地理规律等方面也有着文字系统无法比拟的重要性,图像系统增强,符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因此,教材中的图像系统不只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源于地理学基本特点的学习原则问题。
2、地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图像系统在教材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是地理教材区别于其他教材的标志。地理教材的表述形式是文字、图像和作业三个子系统的有机结合。作为三大构成要素结合的体现系统不仅仅是文字系统的补充,而且是一个地理的子系统。新课改之前的地理教材中图像与文字的比例就达到1/4,当前国际地理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地理知识图像化。
二、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课教学知识性强,枯燥乏味,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生能主动学习,也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地理课教学中通过图像案例的运用,给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案例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地图教学,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各种地理要素归纳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利于抽象思维。 地图是形象、内涵丰富的图像表达方式,是直观、简明的知识,具有突出的表现力。注重地图的使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可以避免走进死胡同,有助于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
那么,既然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业,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地图来学好地理这门课程呢?
1、读图。地图的利用程序可表述为“明要求―定位置―找关系―助记忆”。首先先要明确读图要求,带着目的在纷繁的地图上找出要找的东西;其次是定位,根据需要,明确地理事物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位置和其它相关位置,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三是找出有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注意抓住主导因素,揭示联系以形成深刻印象;第四是理解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能读会填。在读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按照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顺序进行,以达到明显的效果。
学习时一定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注意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2、释图。释图即要求我们掌握“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耗时不多,效果却很显著。“以文释图”,即指将图像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图分析,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以图释文”是将课本中文字转化为图像,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对我们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大有裨益的;“以图释图”,即是用另一张地图反映这一张地图,他对我们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地图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掌握图文结合的基本方法,才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图”“长江流域水系图”“矿产分布图”“铁路干线图” ??于是,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图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的枯燥乏味、知识张冠李戴等弊病。
3、画图。要求我们根据实际需要只画出大体轮廓,能够反映出地理事物的基本特性或勾画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体现它们的地理位置即可。如重要的地形区、主要的气候类型、矿产地、能源地、河流、交通线等重要信息,以加深印象。
4.、说图,说图就是在记忆地图时,闭上眼睛,依据自己脑海中的那幅地图,把地理事物(地形、气候的分布、河湖分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城市分不等)遍指边说,从而达到地理学习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们学习地理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事实证明效果显著。
关键词:地理教学 导学案 多媒体教学 课内外结合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创新教学的提倡,高考的题型也与之交相辉映,能力考查的题型只增不减。这就使得我们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思:我们原来的老套的思路、老套的教学方法――一味满堂灌课本知识,是否应该卸下?
我们绝大多数的第一线教育工作者,长久地被中国传统教育所禁锢,被高考而牵着鼻子走。无论多么优秀的,无不是围绕“高考”这根无形的指挥棒而旋转。在课堂上的40分钟口若悬河还不够,再拖延至整个课间时间而不亦乐乎,应试教育体现得淋漓尽致。但随着近些年高考科目改革后,以知识立意转变成了能力立意,这是改革中学教育方法的前提和关键。
满堂灌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老师的心里,而要我们彻底地从这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走出来,向启发式的创新教学转轨,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去摸索、去适应、去灵活运用。因为启发式教学并不是“一问一答”,而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学和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在逐步摸索的过程中,我想说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一些变动,具体如下:
一、巧设导学案
在准备下一节课时,我都会精心地设计一个导学案,里面除了设计一般的知识梳理,再就是在重难点处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像故事、让学生担当人物角色自导自演,或是选一些侦查案例让他们一起来破解。
比如讲洋流时,简介二战期间法国利用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小鸭子随洋流漂移多年后又回来了等设计成侦查案件让学生去分析破解,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当主角,这样更能充分理解知识,提高自身的分析及解答能力。
二、学以致用
针对现在高考题型的灵活性、致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的实践性问题,我也在不定时地针对问题而搞些演讲、辩论的形式,时间长短不定,让大家即兴发挥或留一定时间让他们准备。
比如讲到上海时我提出了这么个问题:“你是否赞成上海市扩大填海造陆的面积?并说明你的理由。”我就把它作为一个辩论的题目,组织正方和反方展开了一个小小的辩论赛,让他们认识到填海造陆的优劣。这样,学生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课内外相结合
现在的高考貌似并不侧重于书本知识,但是又不脱离书本,而是以书本为基本的载体,更多地体现我们的常识问题――要求学生见多识广,从书本中拓展知识面。为了不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书本的知识,为了学生能接触更多的知识,增长他们的知识面,现在我往往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及广泛的社会学习相结合,拓宽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空间。如学了世界地理知识后,让学生自己或分组去查找世界重要的一些国家地区;学了工农业的区位后,周末带着学生去周边的农田、工厂厂区仔细观察。
四、多媒体教学
当前传播媒体日益普及,有很多途径能够让学生获取知识,因此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获取课外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课堂知识也变得丰富多彩、直观、生动形象。特别是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内容,用多媒体立体图像就很形象。这样处理后,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生对于多媒体的热衷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助手,更主要的是这种方式还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而且还可以了解世界和自然,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是地理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袁孝亭 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07)。
[2]林锦屏 郭来喜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评价[J].地理学报,2010,(04)。
[3]郎宇 浅论地理教学与地理思想教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02)。
由此可见,地理思想是指人们对地理学科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地理方法指某一地理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和手段。地理方法的灵魂是地理思想,思想是对方法的抽象认识,方法是思想的具体化形式,二者具有统一性。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和相关专着中收集的有关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和实施中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地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地理教育的价值实现做出一份贡献。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现状
1.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思想方法类型基本确定
根据文献分析,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中地理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地理教育国际》中指出,地理学科围绕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关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相互作用、区域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观念和法则,[1]包括:
空间观念。涵盖区位论,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着空间定位、空间相互作用与联系、将世界组成不同区域加以认识、地理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等思想方法。
系统综合的观念。涵盖系统观、全球观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地理环境整体性、人地关系等思想方法。
动态观念。涵盖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发展变化观,蕴含地理过程、时空关联等思想方法。
可持续发展观念。蕴含人地关系的思想方法,其中“人对地”的影响中包括环境观、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一些观点。
第二种观点,在《中学地理素养教育》一书中,袁孝亭教授从地理学家的倡导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国际地理教育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认为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包含的地理思想方法有:[2]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应把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空间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作为地理观点教育的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内容应主要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第三种观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地理视角”即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3]
(1)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与“地理视角”有关的知识主要包括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念、因地制宜的观念、初步的环境伦理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全球化观念等。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地理事物“形成”、地理特征“归纳”、地理成因“分析”、地理规律“理解”的过程与方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方法,例如归纳地理特征,包括运用地图发现地理特征、运用比较法概括地理特征等。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观点基本上概括了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地理思想方法,只是需要概括得再全面些,重点突出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思想,特别强调地图法、野外考察法等传统地理方法,增添GIS、GPS、RS等新技术新方法,同时新的地理课程改革也特别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2.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初步展开
(1)理论研究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应当是基于地理学科的、以地理思想方法为主要依据的研究。并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如何基于地理思想方法进行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首先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提出具有基础意义的地理课程与教学问题;其次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探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再次是提出给予地理思想方法开展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技术路线”。[4]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地理思想方法体现研究
洪婷从目标体系、地理教材、学习方式、形成性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策略。[5]陈启洪提出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地理学思想,并把地理学思想划分为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关系、综合性、地域性、系统性等。[6]崔准依据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把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归纳为七个板块(定位问题、图像问题、区域分析方法、物质运动和分布、整体性和差异性、区位论、人地关系论)。[7]庞艳辉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教材《地理1》的地理思想与方法,认为《地理1》中体现了四类12种地理思想和三类13种地理方法。[8]分析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的体现情况,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需要研究者的不断努力。
(3)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研究
张素娟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观念性知识——原理性——事实性知识‘自上而下’梳理和解析教学内容,教学时再‘自下而上’帮助学生在事实和材料基础上提炼观念性认识,在具体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构建学科观念和学科思想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两个案例:“高中地理必修模块‘洋流’”“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教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9]褚丽娟运用案例设计法,设计了地理科学方法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和地理观点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10]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还处于起始阶段,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
(4)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整合学科教学必须改变以往学科教学中“部分—部分—整体”的知识组建和建构方式,代之以“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是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感知和了解各册教材的内容,并以其中蕴含的学科思想方法作为核心归纳和概括各册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然后以学科教材的单元为基本单位实施整体性教学。[11]徐宝芳教授在“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也强调对学生进行地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12]“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思想中,强调地理思维方法,突出了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从学案和教案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无论两案中的地图,还是图表、景观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思想方法。教学有模,教无定模,至于哪种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有效教学,需要广大师生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5)地理思想方法的培养途径研究
有关地理思维方面的文章较多,尤其以空间思维培养方面的最多。如袁孝亭主张在教学有关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等内容时,可利用空间形状、空间大小、距离等空间要素发展其地理空间思维;[13]代泽斌强调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应通过区域[ lunwen.1KEJIAN.com]地图训练、区域对比训练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4]龚倩认为“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明确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特征、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5]。笔者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方法的文章较少,缺少系统介绍培养学生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常有必要将地理思想方法作为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并注重由地理思想方法推演开去,提出基于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总结提炼有关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策略、原理,以此构建地理教学的理论体系。[4]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起点,如何总结梳理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如何分析地理思想方法中所蕴含的地理教学原理;如何检验出地理教学原理的实际效果、运用策略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识和力量薄弱
关键词:教学措施;教学质量;改革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34-02
国家十分重视教育质量提高,因为教育的发展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靠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提高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的教学质量利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国务院在2010年就21世纪头20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尤其是优化本科教学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要深化改革并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更是要积极主动地担当起教育一线工作者的重任,将这些教育改革的措施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目的。
自上世纪末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之下,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出现了极大的变革,科技推动经济的腾飞。就人文地理方面来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全球各个经济区域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而且,生态环境背负着经济增长带来的后果,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失衡,自然资源出现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日渐显著。人类社会发展至20世纪后半叶,不仅出现人口膨胀、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增长、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人文社会问题,而且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资源匮乏等重大环境问题也开始显现,成为各界关注的主要问题。在科技革命不断向前推进的大趋势背景之下,怎样实现生态环境和人类文化生活之间的和谐则是国际地理学界现在正在面对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学院作为人文地理专门性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高校要主动肩负起这样的社会责任,积极建设重点学科,提供专业性人才的培训阵地。就在地理类、资源环境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建设来看,《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基础类课程,其中《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该课程从人地关系的理论出发,对不同的人文现象、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在的地域结构构成和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该过程会涉及到对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和探究,总的来说,是一门内容丰富,极具社会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特点的学科。该课程涉及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地域性、动态性的特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人文地理教学方面的教学实践将在下文中从如何提高人文地理教学质量的问题出发,简要探讨开展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几个重要环节的改革,总结出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今后的人文地理教学提出相应的参考性意见。
一、人文地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人文地理学是以文化地理学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人地关系为核心,涵盖社会、人口、经济、语言、宗教、民俗、城市、政治等诸多内容,且涉及现实中许多热点与焦点问题,如文化现象、、经济发展等。所以如何能让学生多领域、多学科、多方位地去了解和学习知识,主动拓宽视野,以及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综合动态地分析事物的能力,是人文地理学教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真正传达人文地理学思想理念的深层意义。如今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充分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要按照针对性、效率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正确、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把多种教学方法优选组合,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才是提高人文地理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人文地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1.大力开展启发式教学。人文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单一的教师授课方式会加深学生对一些抽象知识的理解。教学授课方式由单一性授课转变为启发式授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更加增强。教师在人文地理教学的时候就要认真地设计好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启导学生深入到课本的理论知识中去寻找答案,然后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分析。由此帮助学生在学习人文地理知识的同时拓展学习的思维,积极地创新和探索。
启发式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积极地发挥其主导性作用,教师为主导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例如,在学生通过自由讨论活动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质疑的时候,教师不是直接为其解释和答疑,而是要引导学生利用手中可以利用的课本和资料,通过参加学习小组、活动团体等方式积极地交流来实现自己对问题进一步理解,这样一来,教师在做知识的分析和总结的时候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加容易了。合作性的探讨有利于学生深入地获取新的知识,教师的引导性问题有利于对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做进一步的指导并及时地对其知识的理解做出评价和纠正,有利于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进程的观察实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思路。
2.运用多媒体引导教学。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型的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课程的内容设置一般都比较多,涉及到的知识包含各种方面,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到抽象难懂,此时,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PPT、音频、视频等形式将具体的人文地理情境真实地再现,学生通过这种能够刺激感官的逼真学习环境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带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
3.合理采用对比式教学。在人文地理学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一般包括地理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状况、生态环境、人口分布、民俗文化、经济状况等,区域之间有相类似的情况也有其具体的差异存在。要让学生对地理区域的人文地理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就需要一个分析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差异性和相似性的对比分析,因为针对特殊的差异一定有一些历史的人文和地理相关的深层次的原因。例如,教师可以做一个分析城市间地理差异的PPT文件,提供比如香港和澳门两个城市的地理景观图片,让学生从每个城市的不同人文特色判断其所在城市,再比如对比东、西部人们的饮食习惯,同学们可以从不同地理区域人们对于酸辣甜咸等口味的偏爱进行判断,并针对这样的口味偏好进行其自然元件、民俗习惯等方面的特色的了解。教师采用对比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来思考问题并探索其中的原因,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4.重视地图教学法。地图,宏观地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地理教学中离不开地图教学。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若是用语言进行描绘的话会比较烦琐和抽象,而图像比较直接而客观,地图教学法是一种形象的讲解法。运用地图案例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色,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很多复杂而抽象的知识可以通过图像形象、直观地获得,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和思维的拓展。例如,岩石的变化、地壳的运用、星体的运行等知识的讲解就可以通过版图、版画讲绘等方式将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展现出来。又如,人文地理中涉及到的人口、民族、宗教等都可以通过其分布图轻松地掌握。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媒介,通过读图获取知识,再通过用图将所学的地理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很重视地图教学法。
5.教学手段、风格与技巧改革。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载体或设备,人文地理学课程内容具有动态性、交叉性、综合性等特点。而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符合此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技能、技巧的合理组合和运用,是教学活动个体化的重要表现。教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学风格就得注重教学技巧的学习:首先是发挥好教师的导向作用,每个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都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和启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其次是要提高查阅文献能力,阅读是扩展一个人的知识和生活领域的重要措施,学生要获取知识就得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积极地扩大阅读量,独立地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科学地运用相关知识。在人文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交代实践部分的布置分析、研究工作内容后,采用查阅文献指导法,给学生列出一些查阅文献的任务,让学生能通过阅读和写作,完成自己的实践报告、论文等任务。
教态的完善。教师教态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形体动作以及教师的语言、语调、面部表情的综合体现。教师的教态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到教者本身的讲课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别注重教师的教态,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配合默契,课堂气氛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时,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将这几种教学手段紧密结合、衔接一致才能达到人文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真正达到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才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及创新才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