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煤矿本质安全

时间:2023-10-29 09:52:29

导语:在煤矿本质安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煤矿本质安全

第1篇

关键词:煤矿本质安全;创建;措施

本质安全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这个范畴最初是由安全型电气设备的概念延伸而来的,是安全管理的创新理念。当时是指一项新设计的不打火花、不会引起瓦斯爆炸的电气开关,称之为煤矿矿用本质安全电器开关。之后,很快地传播开来,并作为煤矿行业设计各种产品的一种指标,也成为各种运作程序和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在煤炭行业范围内提出“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一方面,强调严格按制度管理,依法依规从严治矿;另一方面,是注重人性化管理,强调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开展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当前,在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中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重治标轻治本。抓安全工作往往习惯于搞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不深入、不细致、不扎实,只重视治标、轻视治本。有的则出现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顾此失彼的现象,结果是“按下葫芦泛起瓢”。还有的基层单位抓安全时紧时松,安全状况不好时风风火火,安全状况稍有好转就麻痹大意,缺乏对安全生产经营长期而有效的管理。

二、重形式轻实用。虽然经常嘴上念念不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但口头强调得多,细致工作做得少;开会部署得多,检查落实得少。尤其是习惯于坐在办公室打电话、听汇报,表面看似整天忙忙碌碌,实际安全生产状况变化不大。

三、重静态轻动态。有些管理者喜欢坐而论道、热衷于就事论事,没有从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而应从宏观上分析,于细微处下手,并综合分析归纳,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而又实际有效有可操作性的安全体系。

四、重事后轻事前。抱有一种盲目、侥幸心理,往往在未出事故时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一有事故才会想起“亡羊补牢”。并有一些基层单位只重视对事故个案的处罚,忽视事故前的预防控制,没有从源头上预防、从本质安全抓起,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手段。

五、重制度轻执行。对于各项安全法规、政策、措施、制度的贯彻落实往往喊在了口上、写在了纸上,挂在了墙上,流于形式,兑现率不高。有的则在制定安全工作措施时只有定性要求,没有定量标准,更没有具体的检查督促和考核评比具体的实施办法。

六、重处罚轻教育。在安全工作中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和经济制裁,甚至出现以罚代教,以罚代管的不良作为。一些基层单位不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来自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也不针对员工的思想动向和工作状况采取相应的帮教措施,工作盲目无序,心里没底,指导无方。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理念:

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创建目标;二要明确创建是一个长期不懈努力的过程;三要明确创建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四要明确创建要以安全文化建设为依托;五要使安全工作成为全员行为;六要使员工认识到安全是自身的最大福利。

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是煤炭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基础工作,体现了安全思想的新境界、安全管理的高层次、安全目标的高定位,也体现了煤矿企业的价值追求。具体而言,要着力抓好以下的具体措施:

一.狠抓企业文化建设,为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营造氛围

一)建设安全文化,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重要组成要素

本质安全型煤矿具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二是物(机器设备等)的安全可靠性;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四是制度规范、管理科学。这些特征,体现了安全的管理从传统管理、经验管理迈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的阶段。安全文化着力于培育本质安全型人才,用安全的氛围塑造本质安全型人才;从根本上也是人在丰富安全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人管机、人创造环境、人进行管理,归根结底,安全文化培育出的本质安全型人才是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根本。

二)加强安全文化的教育培训,让安全文化内化于心,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保证

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强调坚持正向引导教育,培育本质安全型人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和以人管人,职工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参与,没有切实解决好职工内在心理需求的问题。煤矿应该在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反思的基础上,从坚持“以人为本,文化领先”的角度入手,突出“以我为中心”的安全管理理念,注重引导、培育广大职工对安健环质的自觉、自愿、自需、自求意识。应围绕“本质安全、珍爱生命”这个主题,开展多方安全教育,引导员工从自我做起,从岗位做起,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引导职工将其本能的安全要求固化在生产实际操作之中,使“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成为每个职工的迫切愿望和需求,力求实现安全管理的人人自为而治。

三)完善安全文化的制度,让安全文化固化于制,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保障

理念和行为之间,制度成为纽带。安全文化理念需要通过安全规章、制度表现出来,成为安全文化的有形的外在形式。各单位应严格执行上级公司下发的各种规章、制度、文件等,同时还要建立自己的安全组织机构,把公司安全文化的方针、理念融合到本单位安全管理中,结合项目开发制订出一系列符合自身安全建设需要的规章制度。如在《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中把业主、公司、项目部等有关的工作流程、规定编制进去,进一步确保了公司、业主、项目部等程序的有效贯彻执行等。固化的安全规章制度不但体现了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执行和不断完善来规范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固化于制,突出刚性的要求,具有指导性,有章可循,又突出规范性,违章必究。

四)强调安全文化的执行,让安全文化外化于形,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关键

我们常说“安全无小事”,“制度都有,就是没有落实、执行”。安全文化执行力就是要强调在安全执行力上突出将正确的事做对。一方面在认识上我们要“小题大做”,安全无小事;另一方面在行动上我们要“大题小做”,把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做实,做细,执行下去。安全文化的落实是具体体现在各种安全保证措施、规章制度的切实执行方面,也就是安全文化的执行力,而安全检查及整改落实是否及时有效恰好反映了安全文化执行力的强弱。换句话说,安全文化的执行力建设就是煤矿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检验。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创建必然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坚持“以人为本、策划在前、提前预控、全员参与”,要做到全员参与,首要提倡“大安全”的理念,突出安全文化就是“全员文化”。在煤炭生产的各业务、资源支撑系统中,对安全工作都要齐抓共管,各司其责。如物资采购,对资源的准入门槛要高一些,如要求专职安全员的配置、安全费用单列等,在源头上把好关,在物资采购中,要充分地关注材料设备的安全标准及安全性能。人力资源,则要在员工的安全培训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协助承包商办理有关培训和资格认证手续,并提出承办商安排培训取证的人员要达到相应规定条件的要求。技术部在施工技术方案上要充分考虑安全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尤其对重要受力点、危险点施工,要充分计算、核算,有必要请专家认证,工作要做细做实,方案决定一切。党群部则要提炼安全文化的理念,总结安全管理的案例,不断引领、规范员工的安全管理行为。安健环部要创新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的到位,实际效果的体现等等。

五)实现安全文化的延伸,让安全文化内延外伸,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迫切要求

煤炭行业近几年的发展表明,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成为一个企业谋求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企业要迈向产业链的高端,以业务流程再造为主要内容,提升内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也应立足于帮扶延伸,提升外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成为实现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加强承包商队伍,就是整合资源的过程。实现安全文化向承包商的延伸,则是培育承包商队伍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安全文化渗透上,要注重将安全文化的理念、要求、工作模式向承包商队伍的传播。召开承包商安全管理主题会议,就安全管理与承包商互动起来,让其主动融入进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管理理念上,要从“干事”向“管事”的转变,“干事”侧重于要求业务素质,而“管事”则再对管理素质提出了要求。同时,我们既要防止“以包代管”,也要防止“以管代包”,要在培育、提高承包商自我管理能力上下功夫,切实理顺承包商的安全管理责任,这样承包商商队伍才能逐步成熟,成为我们良好合作的社会资源的外部市场。

同时,通过基层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的规范和安全素质的提高来影响和带动员工的安全素质提高,引起承包商员工的共鸣和效仿执行。再通过较高的员工安全素质来进一步影响和辐射至区队操作层面,进而达到整体安全素质提高的目的。

二.狠抓煤矿系统装备和灾害预防,为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奠定基础

一)加大安全投入,提升煤矿系统装备本质安全程度

完善煤矿防灾系统和安全装备。煤矿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矿井实际情况,根据预防灾害情况和安全生产需要,不断增加安全投入,提高"一通三防"、防治水、顶板等防灾系统装备安全水平。 严格矿用设备安全管理。严把矿用设备安全准入关,井下机电设备必须取得煤安标志,方可下井使用;要建立严格的矿井设备检测制度,加大对设备安全运行实时监测,消灭电气设备和器材失爆,确保安全运转。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应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工艺、设备。淘汰落后的产品、工艺和超期服役的设备,不断提高煤矿的本质安全水平。

二)加强设备完好运行,确保安全生产高效运作

设备完好运行,一是抓源头,如初步设计阶段的选型和安装;二是抓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维护;三是抓动态管理,认真开展安全性评价和设备评估工作,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四是抓技术监督,认真做好技术监督管理,发挥各级技术监督人员作用,建立技术监督档案和积累技术资料,对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状况进行控制,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确保设备可靠性运行;五是抓标准化管理,推行标准化运行、检修、验收等标准化管理模式,以验收表格、工艺或工序卡、文件包等方式,规范检修工艺、作业检修和现场管理;六是抓专项治理,不断降低非停和跳闸率;七是抓技术创新。推广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实现生产设备的本质安全。

三)预防控制煤矿灾害,提升作业环境本质安全程度。

加大煤矿灾害治理力度。要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做到"不抽不采"、"抽、掘、采"平衡;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加大对瓦斯、水害、煤尘、火灾、顶板、冲击地压等灾害的集中治理力度,减少和消除危害程度。 优化井下作业环境。做到矿井提升、运输、通风、压风、供水、供电、通讯、监测监控等系统合理,设施可靠;井下有害气体、风速、温度、噪声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减少职业危害。 提高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的能力。定期对煤矿周边地理环境、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等引发事故的因素进行勘察和安全评估,制定煤矿企业预报、预警、预防以及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预案,把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纳入地方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系之中,杜绝和减少由于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

三.突出抓好“一提高”、“两坚持”、“重点盯防”,确保本质安全型煤矿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前提

人是生产实践的主体,人的行为对安全生产具有先决性。就煤矿安全生产而言,人的行为不确定性是安全生产中的一个极大变数。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关键在于人。各单位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职工教育培训方法,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职工确立明确的安全需求、清晰的安全目标憧憬和牢固的理念信仰,并能支配自身的一切言论与行动,做到时时想安全、处处会安全,即时能安全,取得较好效果。然而,纵观目前职工安全教育,从方式上,仍然是陈旧的灌输式。“弹琴要看听众,射箭要看靶子”,灌输式教育的结果就是忽略了被教育方的年龄层次的差异、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安全思想观念的不一。就反“三违”工作我们天天讲、天天抓,但“三违”现象仍屡禁不止,反映教育的形式化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还应该看到,除正规的岗前培训之外,目前的教育培训仅仅是局部而并非全员,缺乏力度、深度、广度,难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当前治理“三违”工作,必须要切实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方能筑起牢固的“三违”“防火墙”。再者就是职工缺乏自我学习的兴趣,这主要是由职工自身的文化、思想素质所决定的,由于煤矿仍属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大部分录用职工的标准相对较低,这也直接影响本质安全型煤矿的创建。 教育培训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根据员工专业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层次的差异、知识结构不同、经验积累不等分别进行分类、分期、分批覆盖全员范围的培训教育。

二)坚持安全与生产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本质安全创建的重要保证

安全与生产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能就安全而抓安全,更不能片面的强调生产而忽视安全,离开生产谈安全只能是空谈;片面强调安全,不管生产就是教条。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本质安全创建融入到日常生产组织的过程中,通过发展生产来提升本质安全创建层次,通过本质安全创建来提高生产水平,实现二者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本质安全创建的顺利开展。

三)坚持重点突破、稳步推进,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有效形式

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是安全工作由治标向治本的飞跃,是安全状况从波动性向长期稳定性的飞跃,在创建过程中必会受到安全理念、安全技能、行为习惯、物质保障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不能指望通过会战、突击就能解决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进。具体创建工作中,要结合自身能力,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做到边实施、边筑固,成熟一项、实施一项,以此推进本质安全创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四)重点盯防承包商管理是创建本质安全性煤矿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外委施工队伍的管理。这也是煤炭行业当前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是我们安全管理上的重大不确定因素。纵观煤炭各类事故80%以上来自承包商,外委队伍整体上自身安全管理力量比较薄弱,人员安全素质较差,且流动性大,如果我们业主再不强化监管,发生事故就是必然。各单位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严从细强化监管,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要把好准入关、责任关、监督关、稳定关、验收关;统一推行本安体系、统一推行质量标准化、统一推行班组建设、统一推行安全培训、统一推行考核。按专业配备足够的安全、技术人员,保证每班必须对外委队伍作业地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验收;要与所有外委队伍鉴定承包合同和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施工方案方法、管理责任和标准要求等;要对外委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会审,达到要求后方可开工;要对外委施工单位安全资质、安全培训、施工方案、开工联系单、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备、特殊工种持证上岗、规章制度落实、工程质量等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责令立即整改或停产整顿,对不具备安全资质、不重视安全管理、不服从监管,问题突出、安全业绩差的施工队伍,要立即清退,并列入黑名单。抓好督促落实工作,从根本上有效扭转外委队伍、外委工程监管的被动局面。

总之,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既是煤炭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集团公司实现“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再翻番”发展战略的保证,又是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需要我们每一个煤炭工作者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2〕 郝贵,宋学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3〕 祁有红,祁有金.安全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第2篇

今年来,翔安区非煤矿山企业不断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进一步加大了安全技术投入: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施,逐步采取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生产,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从根本上改善了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状况。

采石场老板苏梅福告诉笔者,今年矿区所有采石场的卸料斗都进行了设备改进,将卸料斗加大、加宽,增加了钢板护栏的高度,防止石头倾卸到卸料斗时喷出,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不仅是设备的更新改造,截至目前,矿区企业已经投入1600余万元,新增加8台挖掘机,5台装载车,大规模维修更新场内运输车辆,从挖掘、破碎到运输全部由机械代替,切实降低作业时的机械故障率,降低了工人们的作业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用炸药 采石如切豆腐

在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的同时,今年翔安区非煤矿山企业还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传统的开山采石都要用到黑火药,然而,翔安区内厝镇鸿山村小光山的采石场引进了大型湿式切石机,不用火药也可采石作业。

日前,笔者来到位于翔安区内厝镇鸿山村的山采石场,只见在水平的采石作业面上横卧着两条铁轨,一台切石机横卧在铁轨上,直径近两米的圆盘锯飞速旋转,在铁轨的引导下,十几分钟内,圆盘锯便将近百米的石头像切豆腐一样切成一条一条的。而在已经切开的石头上,几名工人拿着铁锥将石条敲成一块一块的,工人开着铲车就直接将石头运走。在现场,记者并没有看到传统采石作业炸石用的黑火药,工人也只有七八个。

据苏梅福介绍,这套采石设备是他今年新购进的,包括圆盘锯、轨道、变压器、空压器和铲车等。使用这套设备后,一条生产线原来需要10多个工人,如今只要2个工人辅助操作即可采石,省时又省力,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除此之外,切石机采石还存在着许多优点。”苏梅福介绍,一个是安全性高,切石机露天生产作业,不需雷管炸药,保证了场地和人员的安全。其次是污染少。采石机采用湿式作业,水流从锯板边喷出后直达锯盘和料石,如快刀切豆腐,料石无破碎,且石渣少,粉尘少,无烟雾。传统石材开采法历经爆破,产生大量烟雾粉尘及石渣,造成环境污染。第三就是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切石机直接在矿体岩石中锯切,成品率达90%以上,而传统的采石法使用热切割结合炸药爆破,成品率只有30%-50%。不仅如此,开采的石材质量也高,切石机不用爆破,料石不受振动破坏,石材的整体质量大大提高。

今年以来,小光山六家非煤矿山企业逐步推行“零炸药”机械化作业的安全管理新模式,投入1000余万元购置8台大型切石机械,切实提高了机械化开采水平。

矿区进场道路变化大

笔者还看到,绕过村庄进入矿区的道路在春节前已经硬化完毕,有效地解决了之前非煤矿山矿区道路未经规划,比较混乱,负荷重、扬尘污染严重、矿区车辆行车不够安全等问题,还村民一个出行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矿山进场道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就是改造得更安全、更合理、更科学。”本次主要整改了部分矿山道路坡度过陡,临崖、临水高落差地段设置了防护挡墙,汽车运输在急弯、陡坡、危险地段设置了明显的警示标志,同时还做了弯道的预留路段,使运输行驶更安全。

“我要安全”强化安全意识

第3篇

摘 要:煤炭行业具有较强的资源约束及环境约束等特征,且属于安全约束型行业。因此,煤矿企业需要构建本质安全文化,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情况与行业特点,将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精细化管理思想、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等借鉴过来,构建符合煤矿企业实际状况的特色本质安全文化。该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煤矿企业的特点,详细探讨了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煤矿企业 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D791;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025-02

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为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不够深入,依然采取表面的标语和口号,没有采取科学建设流程来具体指导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具体来讲,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核心为风险预控,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贯彻下去,构建切合实际的安全生产价值观与安全生产行为准则等。

1 我国煤矿企业的特点

1.1 复杂的工作环境

相较于国外主要发达产煤国,我国煤矿地下开采较多,具有不断变化且错综复杂的地质环境,煤矿工作环境比较危险。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国有重点煤矿的35%以上为复杂地质构造,阴暗、潮湿的作业环境中,很容易出现火灾、水灾以及瓦斯等潜在危险。

1.2 较大的管理难度

煤矿有较多的生产程序,在采掘工作基础上,物质运输、通风、排水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要有序安排这些工作,否则正常生产就会受到影响。特别是我国煤层没有较好的赋存条件,煤层厚度存在着较大变化,有复杂的水文条件和严重的瓦斯灾害,导致我国煤矿复杂的生产技术条件。生产组织过程中,需要对诸多专业门类进行协调,具有较强生产连续性,如果某一个生产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对整个生产任务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做好生产管理工作。

1.3 整体素质不高

根据我国相关调查数据,虽然煤炭行业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呈现上升态势,但是依然不符合预期目标。我国煤炭工业从业人员中,有超过60%左右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只有10%左右的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由此可知,我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缺乏主体专业人才,影响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2 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研究树立

该阶段主要是煤矿本质安全观念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的研究和树立。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环节。

首先,规划准备。结合煤矿企业实际情况,对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负责机构、负责人进行明确,科学安排作业日程,详细制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充分考虑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特点,对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等分别制定,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工作目标,那么就会有差异化的工作侧重点。其次,调研沟通。将企业内外部调研工作切实开展下去,领导、专家等积极协调和沟通,结合确定的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分别确立观念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与物态文化。安全物态文化建设主要是重视现场管理工作和环境建设,保证机器设备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受影响。对安全投入适当增加,将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与新装备等积极引入进来。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则主要是严格控制职工行为,对构建的安全监督检查机制科学地完善,以便促使职工工作的作业环境足够安全,监督监控管理水平,对人的不安全因素有机预防,避免出现违章作业问题。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则是要对规范文化进行强化,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结合实际情况,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制等构建起来。安全观念文化建设则是要对心态安全文化建设有机强化,通过培训教育等措施的运用,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指导作业行为,能够自觉规范的杜绝违章作业。相较于传统安全文化理念,本质安全文化理念具有一定的差异,其始终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管理优先以及行为控制等原则。最后一个环节为树立媒介,结合实际情况,对《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管理手册》科学制定,且将其他安全文化媒介建设起来,如本质安全文化宣传手册、本质安全文化员工手册等,积极利用网络、光盘、书籍等一系列载体形式。

2.2 培育强化

该阶段主要是对煤矿本质安全文化进行培育和强化,借助于教育、培训及宣传等措施的运用,将本质安全文化理念灌输给广大员工,促使本质安全文化得到有计划、分层次的导入。通常情况下,可以从这些环节开展。

首先为安全宣传。在矿井生产全过程、经营全过程中都需要贯穿安全宣传工作,要全方位展开宣传内容,将引导教育、安全规定、事故防范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涵盖过来。要积极贯彻因地制宜原则,将各种场合、机会等利用起来,促使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得到全面开展,包括安全文艺汇演、安全生产文艺晚会、安全漫画等。要将醒目的安全宣传横幅、牌板等醒目的设置于矿区内,对安全生产宣传街有机建设,保证矿区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渗透安全宣传工作。

其次为安全教育。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将多样化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等利用起来,有机宣传和教育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方面的知识。煤矿领导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综合运用事故案例分析、岗位练兵、脱产学习等方法,提升职工培训有效性,促使职工安全意识、自保互保能力不断增强,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从人文条件角度保证安全生产。虽然安全制度、措施直接决定着安全生产,但是学习教育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通过教育学习持续开展,促使职工安全意识得到持续性提升。

最后则为安全管理。将法制管理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经济管理手段、文化建设手段等综合运用过来,对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将安全管理体系科学规范的构建起来,促使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得到实现,且在运行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改善和调整。通过安全管理的实施,规范职工行为和操作习惯,遵循规程及要求作业,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评价体系的内涵与构建

具体来讲,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评价就是对本质安全文化特点根本上把握,保证与文化管理实践所契合,对文化定位准确把握。行业不同,在文化塑造时也有着不同的重点,相较于其他行业,媒体行业对安全文化有着更大的需求。因此,评价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要对企业安全文化状态全面了解,对现有文化和未来环境及发展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合理评估,将企业存在的文化短板找出来。只有将安全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方可以准确定位企业本质安全文化,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开展企业建设管理。要注重开展量化评价,企业文化测评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已经加入了企业文化定量评价方面的内容,具体实践中要有机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分析评价阶段内,要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给逐步构建起来;借助于考核工作的开展,转变员工观念,树立典型先进模范。借助于考核,帮助全体员工将实施企业文化的长期行为塑造起来,且实施深化本质安全文化的过程中,由组织监控逐步取代过去的宣传引导,要在全员考核体系中加入安全文化引导、认同、巩固等内容。

首先,在具体操作评价中,需要保证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且是具体的;能够衡量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效果,且全员参与到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中。其次,在建设成效评价中,对煤矿本质安全观念、行为、管理、物态文化的建设成效进行分析和评估,如对煤矿职工理解和执行本质安全文化理念的状况认真检查,判断管理制度是否矛盾于树立的文化理念等。最后一个环节则为信息总结,对煤矿各个层面的反馈信息有机收集,科学分析和总结,如员工是否认同本质安全文化理念、是否改变了员工行为、是否改变了企业管理风格及管理方式以及实施本质安全文化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员工是否履行了规定的责任等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相较于传统安全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和优势,更加深入可行。在具体实践中,要紧密结合煤矿企业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方案,构建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逐步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伯冬青.我国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2014,5(10):123-125.

[2] 孙新虎.建设煤炭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的实践与探索[J].煤矿安全,2014,6(19):77-79.

[3] 程同军.构建特色安全文化打造本质安全矿井[J].中国煤炭工业,2014,6(18):234-235.

[4] 王文博,梁松杰,陈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7(11):133-134.

第4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

引言

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证企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工人阶级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动力。

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和要素

1.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主要是指:以实现人、机以及环境等系统的最佳匹配为目标,围绕煤矿安全系统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的各种风险管理。主要的管理途径包括:对煤矿生产等环节中的危险源进行有效判断、评价以及有效控制等流程管理。其中,所谓的“危险源”具体指的是:具有能量的物质或其载体,其同人、机以及环境共同构成了煤矿安全系统。

1.2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要素

1.2.1 人的本质安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保障煤矿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据调查发现,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人的违章行为导致的。所以,作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人即使安全管理的主体,同时还是安全管理的对象。

1.2.2 机的安全。机的本质安全主要包括:机器设备、机具以及相应的安全设施的安全。其中,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具体指:在机械设备的安装上要保证正确无误,在日常的维护过程中,要定时维护保养,确保机器正常使用。同时,还要为机械设备的使用者,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不仅如此,机的本质安全还要体现在机的安全可靠性上,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其能够避免一定的安全事故发生。另外,还要确保机器不存在安全隐患,确保机的正常运转。

1.2.3 环境的本质安全。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确保企业职工的生存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借助各种科学、安全的技术措施,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具体要求包括:煤矿的井下生产环境应该符合国家的安全规程以及标准,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在作业环境中保证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保持作业环境的清洁、有序、通道顺畅以及空气流通。

1.2.4 管理的本质安全。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有效保障人、机以及环境等因素的本质安全,甚至弥补这几方面存在的安全不足。具体的管理本质安全主要体现在: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保障原则和实施措施,构建全面的管理保障系统。相对来讲,尽管本质安全管理并不能将所有的事故全部避免,但是,其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因管理问题而造成的责任事故。

1.2.5 信息本质安全。煤矿企业根据自身的管理状况,制定出对应的链接、控制以及管理各部门的信息执行协议。信息是前面四个要素的重要沟通渠道,其为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其反映出管理机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为管理者提供了管理依据。所以,信息本质安全也可以算是管理本质安全的重要组成。

2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大部分煤矿的地质条件复杂,极易引发重大事故,因此给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且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危险性加大以及通风排水难度增大等不容易改变的事实,使得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面临巨大考验。

2.2 安全管理的技术及设备的相对落后。与西方发达产煤国相比,我国煤矿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另外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以及煤矿企业经济实力的制约,使得我国产煤装备和安全监控设备较为落后。

2.3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煤炭产业的集中度不够,生产力水平依旧不高;一部分管理者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煤炭行业的管理弱化,煤矿安全技术标准严重落后等问题。

3 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煤炭企业安全信息化管理中的几点应用

3.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在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一只有力抓手,通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地面就可以对井下环境进行监测,准确、全面地了解井下环境、安全情况和生产情况,掌握井下设备运行情况,实现对灾害事故的早期观察、监测和预报,准确地指挥生产。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不仅能对井下瓦斯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监测,而且煤层瓦斯闭锁功能可自动切断该巷道内所有机电设备的电源,在地面就可以直接用电话迅速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撤离,从而防止了因局部通风地点无计划停风而造成的事故。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利用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多级监控和矿级安全生产的网络化集中监测、管理,为调度人员提供了动态、快速、方便、实用的信息,为生产、经营快速决策提供了数据信息支持。

3.2 煤矿井下人员管理定位系统

通过人井下人员管理定位系统可以准确定位井下人员所处的位置,并显示出其活动轨迹。同时井下人员通过随身佩戴的呼叫器在出现险情的时候可以呼叫地面调度中心。当出现险情的时候,地面中心可以通过人员定位系统对井下被困人员进行定位,实施营救。

3.3 流程管理系统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该系统通过对工作流程角色定义,工作流程管理,工作流程运行等主要功能,将现实业务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模拟,移植到系统中,从而达到方便、快捷的业务处理效果,提高工作效率,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准确、及时、高效的有力保障。

4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预期效果

4.1 可以有效地提升煤炭企业的安全预警能力和灾害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和减少财产损失。

4.2 准确、快速、灵活的安全管理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了安全管理过程的规范化以及信息的标准化,降低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难度。

4.3 及时跟踪工作效率和结果、明确工作责任,为安全考核提供全面的依据。

4.4 建立起一体化的安全信息平台,大大的提高了安全管理决策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

5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煤矿安全管理重在“防患于未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煤矿安全管理中运用到的各种信息化系统必将朝着专家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6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也面临许多困难。但我国具有研发实力的公司一定会改变目前的状态,从而促进煤矿企业整体信息化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应,陶云奇.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01).

[2]李海涛.浅析煤矿安全的科学管理[J].中州煤炭,2008(4).

第5篇

关键词: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217-02

一、本质安全型矿井内涵

本质安全型矿井源于煤矿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即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型,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物的电路。由此演绎的本质安全型矿井,就是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使内部的人、物、系统、制度达到安全和谐统一,使各类事故降到最低限度,最终实现矿井零事故的本质安全。煤矿属于高危险行业,通过管理,把事故降到最低甚至零事故,即本质安全。其主要内容:一是人的本质安全。生产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做到遵章守纪,按章办事,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到群体的本质安全。二是物(装备、设施、原材料等)的本质安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即设备以良好的状态运转;保护设施齐全,动作灵敏可靠;原材料优质,符合规定和使用要求。三是系统(工作环境)的本质安全。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等主要系统及分支的单元系统,这些系统没有隐患或缺陷,不会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事故。四是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零缺陷;安全检查经常化、制度化,实现人机互补,人制互补,避免或降低事故的危险性,减少事故的损失,从本质上实现矿井的安全。

二、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与措施

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的制定是在识别危险源的基础上,针对管理对象,通过强化管理来控制危险源。管理标准是消除危险源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职工要明白每一道工序应如何操作,从而消除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是衡量安全管理的准绳,是管理工作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有了管理标准,还需要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规范操作行为,使职工明确其职责权限及范围,并运用奖惩激励机制,督促和保证职工安全操作。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管理标准要覆盖生产作业现场的所有危险源。做到明确风险的产生原因,并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规避;职工认真执行管理标准的要求,保障机电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要通过安全培训让职工明确手指口述的内容,进而控制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

1.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针对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一定要做到按标准作业就能够消除危险源的目的。管理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与国家标准、安全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相统一,目前没有标准的要考虑增加新的标准。安全管理对象标准:一是人的管理标准,即人的行为标准。是指管理对象在何时、何地以何流程和方式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二是机的管理标准,包括管理对象的完好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和正常运转状态。三是管的管理标准,现有的管理标准和具体措施要完备。

2.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措施。煤矿安全管理标准的具体措施,包括规范人员作业行为的措施、保障机器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的管理措施、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的管理措施,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完备性的管理制度。一是人的管理措施,包括监督检查、激励机制、安全培训以及挂警示牌提醒等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二是机的管理措施,为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修、维护以确保管理对象数量充足、性能可靠、运行正常。

三、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的制定原则

1.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本质安全管理标准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执行的力度。自下而上的方式保证了管理标准和措施的群众基础,便于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的贯彻落实;自上而下的方式保证了制定的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安全规程。

2.全面性原则。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要全面覆盖煤矿的所有管理对象,每一个管理对象,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保障其处于安全状态,通过措施的落实达到管理标准的要求。

3.可操作性原则。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才能起到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作用。制定管理标准和措施要做到明确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管理标准和措施不仅要规定在何时、何地应当做什么,还应规定具体的操作流程,使当事人有章可循,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较为准确的预期。

4.适用性原则。由于矿井地质条件、装备状况、职工队伍安全技术素质差异较大,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应考虑矿井的差异性,根据矿井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具体措施。

5.动态性原则。随着开采作业的不断推进,矿井地质条件、现场作业人员素质、机电设备状况等都会发生变化,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应随着这些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作业条件。

四、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对策

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是安全管理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又是随着时代和科技进步而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工程。

1.加强职工的煤矿职业化塑造,提高队伍素质。人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每一项工作、每一道工序最终都要靠人去完成,这就要求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要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行为上按规范去操作。为此,对职工的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把这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严把进矿关。通过严格的文化考核、政审和体检,招聘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职工,要大量引进煤矿中专、技校生,改变煤矿职工队伍文化素质低下的现状。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职工入矿前的安全培训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使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充分利用舆论工具,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的经过、教训和今后应采取的措施。使职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由他律向自律转变。三是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克服培训上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方式。实行教考分离,培训教学与结业考试由不同的部门实施,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培训,将工资分配与技术素质挂勾,鼓励职工自学技术,提高综合素质。

2.加大物和系统的安全装备投入。加大老设备更新换代、老系统的技术改造,推广应用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装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适时调整生产布局,推行集约化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减少人员投入。借鉴傻瓜相机理念,对生产系统、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技术改造,达到傻瓜都能操作的“预警―制约―闭锁”的链式保护方式。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生产系统中的瓦斯、水害、火灾、冲击地压、通风、压风、提升、运输、排水等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监控,发现异常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断电、关机等措施,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保护闭环。

3.加强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把关。安全管理体系是防止各类事故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础。各级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管理制度,要从落实煤矿领导干部跟班制度入手,完善部门和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保一级,个人保个人、保班组的安全保障体系。现场安全管理要实现“三个转变”,把住“四关”,即管理方法由粗放型、单一性、机械性向集约型、多变性、灵活性转变;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等级状况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事故控制由事后的追查分析向事前的隐患排查和消除转变。把住人员关,生产环境中的所有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特殊工种人员还必须取得相应的技术证书;把住设备、材料的入矿关,凡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材料不得进入生产系统;把住生产系统安全运行许可证的发放关,对提升、运输、供电、通风等主要系统,采掘头面,要害场所,制定详细的安全运行标准,组织安全、技术管理人员验收,合格后验收人员签字,安监部门发放“安全运行许可证”,并挂牌监督;达不到安全运行标准的不得运行或生产,在生产或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不符合标准时,要随时摘牌,整改合格重新验收;把住工程施工前的设计、审查,施工中的工种质量,施工后的检查验收关,对服务年限较长的工程,实行“工程质量永久负责制”。达到管理体系无漏洞,工作环境无隐患,现场工作无“三违”的目标。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刘庄煤矿积极开展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活动,安全工作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该矿于2006年投产,是年产800万吨的特大型矿井。生产现场采用国内外先进采掘设备,实行信息化、自动化监测测控。在软件管理上,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安全目标管理等十八项管理制度,依据国家安全法规,制定刘庄煤矿实施细则,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使安全管理有章可循。针对职工队伍素质状况,刘庄煤矿不断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落实隐患整改等措施,使全员自主安全管理的意识显著提升,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全面开展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活动,促使原煤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安全基础不断巩固。

第6篇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主要是贯彻省政府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我市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副省长在刚才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怒斥了非法生产的小煤窑,非法生产现象确实令人触目惊心。市虽然没有被批评,我们也要进行自问和反思,找准我市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认真治理。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煤矿节后复产把关不严。一是部分区(市、县)未按规定的煤矿复产验收程序和标准组织复产验收。在市组织的节后复产抽查中,有3家经当地批准复产的煤矿被查出重大隐患,市检查组下达了强制措施决定书,实施了停产整改;二是对春节前已开工建设春节期间又停产的技改煤矿,部分煤矿没有按规定组织复产验收就准许其恢复施工,煤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煤矿基础管理薄弱,现场管理不到位。煤矿矿井水防治工作薄弱,水文地质资料不详实,部分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未形成长效机制,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全等。

(三)存在重生产、轻整合技改思想。部分整合技改煤矿没有按照办理完毕相关手续开工建设的规定。

(四)一些区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不明确,没有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措施。

二、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把好当前煤矿节后复产验收关。春节前已开始施工的新建、技改扩能、整合技改煤矿和生产煤矿(含整改煤矿)在春节期间停工、停产的,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能复产。各产煤区(市、县)政府和各有关工作部门要严格煤矿复产验收标准和程序,严防验收走过场、流于形式,坚持“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制度。要加快煤矿复产验收工作进度,促进生产煤矿早日复产,技改煤矿尽快恢复施工。

(二)认真做好保留一套独立生产系统的安全工作。各产煤区(市、县)政府和各有关工作部门要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整合技改煤矿建设进度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立即成立加快推进整合技改建设进度和做好保留一套独立生产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签订进度目标责任书。

(三)强化煤矿安全监管。一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治理、执法和宣传教育“三项行动”的要求,县、乡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具体抓细、抓实煤矿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二是采取强有力措施,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检查工作密度和强度,督促各煤矿按照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年”、“隐患治理年”和“本质安全年”各项安全措施,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及时排查治理隐患,提高煤矿的本质安全水平;三是狠抓煤矿“打非”工作,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组织职责,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对非法违规违法生产煤炭行为要做到发现一处、坚决查处一处,措施要得当,手段要有力,保证“打非”工作取得实效;四是狠抓专项督查,开展煤矿安全专项督查行动。各产煤区(市、县)政府和各有关工作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及当前煤炭生产特点,开展好煤矿安全生产专项督查行动,认真开展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消除事故隐患,严防各类煤矿事故发生。

(四)加强煤矿企业技术指导服务。一是督促指导未办理完手续的矿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尽早开工建设;二是加强部门间协调与协作,为已办完手续的煤矿创造条件,实现早日施工;三是为施工企业加强服务指导,避免企业走弯路,早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五)对煤矿“雨季三防”安全生产工作要早安排、早部署。雨季已经来临,要根据今年生产煤矿,特别是建设施工煤矿多的特点,督促煤矿企业加大水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严防透水、淹井、雷击等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渡汛。

第7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

1 引言

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虽然经过了大量的实践和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依据,使得安全管理更多地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命令、处罚等行政手段。这些方式只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就长期来看,很难从源头遏制事故的发生。如何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的机制成为煤矿企业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风险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消弱和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同时也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是通过循序渐进不断修补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最终实现煤矿的安全管理。

2 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

根据风险预控理论,风险预控的对象为能量和行为失误,如果进一步细分,能量可划分为设备能量和环境能量,行为失误有操作失误和管理失误。能量和行为在正常状态下称为危险源,在失控状态下称为隐患。

在煤矿企业中,风险预控的本质对象是危险源,而在实际工作中,煤矿往往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重隐患控制,轻危险源管理,并没有完全遵守风险预控的原理。因此,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做法除了重视隐患管理之外,更应该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真正实现风险预控。

风险预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监测;危险源控制。危险源辨识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其处理的全面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风险预控的效果。危险源监测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发现与正常状态相偏离的危险源,发出预警信息,并根据危险源监测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安全管理问题,修订制度规范或培训员工。危险源控制是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危险源实施动态监测,直至警情得到控制和消除。

3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及评价

3.1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内涵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风险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消弱和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在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关键,危险源辨识可以按照煤矿日常系统来辨识,也可以按照煤矿事故发生机理来辨识,但辨识必须全面,这样才能杜绝事故发生。

(2)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标准和措施制定

当煤矿安全管理所有危险源辨识出来以后,需要将危险源进行合成提炼,形成管理要素,将来通过管住管理要素就可以管住危险源。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来确定管理要素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程度。管理标准是指管理要素管到何种程度事故就不发生,管理措施是管理要素达到标准的手段。

(3)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准入制度

对煤矿企业来说,首先应建立目标清晰、分解科学、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培训目标体系。其次,要分析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的人群或工种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再次,要重点实施行为矫正培训,即针对煤矿员工惯常、频发的不安全行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最后,要建立起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以促进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完善。同时,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准入管理,如班前抽考不及格不允许入井,没有取得区队长和班组长资格证不能担任相应职务等。

(4)健全安全考核制度,实行奖惩激励

将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制定严密的考核制度,使得人人有指标,人人有压力。考核方法可以采用绩效评估法,该方法针对煤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构建相应的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体现组织调查、全员参与、发展回馈、多元评估系统等多个组织绩效原则,而且能够体现风险预控的思想,找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提供指导,充分保障煤矿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为强化安全考核制度,必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使得考核结果与职工收益挂钩。在奖惩激励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信息透明,考核结果要及时公布,接受员工的监督,反对奖励平均主义和重罚轻奖的现象。激励要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5) 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包括煤矿事故救援体系建设, 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建设, 煤矿环境管理和煤矿准入等方面。

3.2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主要是考核评估煤矿安全管理建设是否到位, 是否以风险管理为核心, 主要评价内容包括:

(1)评价煤矿的风险预控管理是否到位, 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 危险源静态和动态度量是否正确, 危险源信息检测是否及时, 危险源预控措施是否全面, 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方法是否正确, 预警是否及时, 预控是否得当。

(2)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中组织管理体系是否完善, 包括相关机构设置是否完善, 激励奖惩制度是否全面, 管理运行体系是否闭环, 岗位职责是否明确, 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健全, 煤矿文化是否体现本质安全思想, 煤矿文化管理是否到位,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监督是否到位。

(3)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是否准确到位,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分析是否合理, 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手段是否合理有效。

(4)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要素是否管理到位, 要素是否全面。

(5)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辅助环节是否跟上, 包括煤矿事故救援体系是否完善, 职工健康保障体系是否完善, 煤矿环境是否达到本质安全要求等。

3.3 煤矿安全管风险管理的参考指标

(1)煤矿有完善的财政风险管理体系;(2)企业编制计划和任务时考虑存在风险;(3)各工作场所有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监测与预控;(4)所有工作程序都进行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监测与预控;(5)各类危险源预防、预控方法得当;(6)各类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程序全面;(7)各类危险源都有相应消除措施;(8)有意外情况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9)有危险任务风险评估;(10)危险源处理有分类报告,分类科学;(11) 危险源有事后分析报告;(12)危险源处理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处理及时;(13)员工了解危险源预控管理。

4 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评价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 安全管理评价是根据现场安全检查和定性、定量评价的结果, 对那些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制度、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 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工艺、场所、设施和设备等, 提出安全改进措施及建议; 对那些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或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

参考文献

[1]查振高, 李新春.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魏晓平,巩岩,李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 2007(2).

第8篇

一、为什么要开展员工安全行为养成训练

第一从我们安全生产的现状来看,管理思想面临着一个新的突破。近年来,我们公司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安全技术培训等综合管理措施,努力构建适合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现代管理思想日益发展和企业管理创新的时代潮流,面对国内外安全管理的先进水平,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我们的安全工作,差距依然非常大。面对现状我们扪心自问,为什么安全还是没有把握?是领导重视不够?显然不是,我们各级领导在安全上应该是关注最多,花费精力是最大的;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投入不够、装备不行?都不是。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索,深深感到,我们安全现状之所以不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关键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人”的问题。我们的管理制度虽然多而全,但这些制度更多强调的是约束、控制和事后的处罚与整治,缺乏注重对人的自觉性的培养与启发。企业的安全生产离不开人的自觉,仅靠制度对1200多名中能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控制是不够的。去年以来,我们的生产技术装备虽然有了大幅的改进,生产力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却依然延续着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人的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人、机、物、环整个系统的本质安全仍难以实现良性运转。由此,我们感到,要真正实现公司的长治久安,必须要在管理思想上有一个新的突破。那就是:在加大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要着手培育个人和群体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使每一个员工从精神素质和行为规范上实现本质型安全,这既是一项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又是十分紧迫的现实管理任务。

第二从我们煤矿的特殊环境和案例分析上看,对人的塑造迫在眉睫。煤矿是特殊行业,矿工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些特点,不仅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也直接影响着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走向。首先,从文化角度看,煤矿具有艰苦性、高危性。这种特性,一方面铸就了矿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受累、特别能战斗的行业性格;另一方面对人的意识、生理、心理又是一种极大的压抑,逆反、恐惧、摆脱成为井下工人鲜明而强烈的心理特征。职工队伍不稳定是煤矿企业特有的难题,煤矿的这些特性也形成了“搞煤矿出事故是必然”的错误观念,制约着安全工作向本质型发展。其次,从煤矿作业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对人的影响看。一方面,它促使人们必须不断的去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变化。另一方面,它也给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形成了临时观念和短期行为,大多数“三违”案例中几乎都显露着这种意识、作风和习惯。可见,培育煤矿安全文化,改善作业环境,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是何等的必要和迫切。

第三从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上看,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安全化。煤矿安全生产是涉及到人、物、制度、环境诸多要素的系统工程。其中,人是安全生产的主导因素。人的本质安全相对于其他方面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和基础性地位。在构成安全文化的各种要素中,人是不可否认的主体因素;在安全文化建设中,人是这种建设过程中的能动因素;在安全文化的建设目标上,人是安全文化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人是安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安全文化的实践者。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人负有将安全文化转化为安全生产力的能动使命。

相对于环境、制度等方面,人的行为处于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人的行为不确定性是安全生产中的一个极大变数,人的行为不规范,再好的条件也难以保证安全生产。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严重的事故暴露出来,必定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行为蕴藏在其后。因此,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行为控制上,把责任分配给每一个人,使人人都对自己的安全和工作区域内所有人的安全负责。安全生产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至上是本质型安全人的基本准则。

强调人的主体作用,绝非是对制度可以有丝毫松弛。制度是企业的规则,对员工的行为有鼓励和抑制作用,在保障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必须强调当制度管理还仅仅作为管理者手中的利器时,管理对象只是被动服从。然而对那些“安全人”来说,制度规范已经成为自觉行为和素养,制度的约束已经升华为一种职业性的安全道德。因此,制度管理是企业倡导的文化底限,文化管理才是管理的高境界。

第四从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来看,安全行为规范与养成是落脚点。我们所要塑造的本质型安全人,概括地说就是“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人。

打造本质型安全人,就其对象来说,包括两类人:一类是本质型安全管理者,二类是本质型安全操作者,即所有的中能人。本质型安全人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是一个不断趋近的发展中的目标。员工的安全行为是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养成的。它伴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逐步深化,大致表现为四个阶段和特征: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第二阶段,依赖严格的监督。第三阶段,独立自主管理。第四阶段,互助团队管理。目前,我们中能的安全管理基本上处于第二个阶段,即严格监督阶段。距独立自主管理和团队互助管理阶段尚有较远的距离。因此,打造本质型安全人,将是我们向第三、第四管理阶段迈进的重要任务,需要做出长期而艰苦的不懈努力。

综上所述,强调人的价值观念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强调启发内因,调动主观因素在安全生产中的功效;强调行为对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影响,是完善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要目的。

二、从哪些方面开展安全行为养成训练

目前,全国煤矿集中开展的是12种安全行为养成训练,即10种常规安全行为与“六预”和手指口述安全行为养成。在我们公司印发的《安全文化手册》中又增加了6S行为养成。所以,目前在我们榆阳煤矿推行的共有13种安全行为养成。

(1)10种常规安全行为养成

10种常规安全行为,就是个人安全防护装备的安全行为养成、乘坐提升运输设备的安全行为养成、行走站立的安全行为养成、防灾避灾的安全行为养成、主动了解安全信息的安全行为养成、安全确认的安全行为养成、自觉服从的安全行为养成、主动学习磨练的安全行为养成、安全作业的自我岗位描述的安全行为养成、确保安全的自我身心调适的安全行为养成。这十种常规安全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底线要求在我们的《安全文化手册》中已经有了详细描述,这里不再重复。

十种常规安全行为,是安全文化系统推进中首要推行的安全行为养成。十种常规安全行为,是煤矿工人应该具备、也必须具备的基本行为素养。这十种安全行为无论缺少那一条,都会引发伤亡事故。我们公司榆阳煤矿,目前以准军事化管理为切入点,向部队学习军人严明的纪律和过硬的作风,从培养员工的自觉服从意识和执行力入手,开展员工安全行为养成训练;同时开展的还有个人安全防护装备的安全行为养成和安全确认的安全行为养成,已经初见成效。

(2)“六预”安全行为养成

“六预”就是预知、预想、预报、预警、预防、预备,是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化。推敲预防为主的安全行为实质,基本是带有连续性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知晓,即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本人知道不知道、想到没想到。第二个环节是警觉,即在作业前本人对已经知晓的危险引起警惕没有,如果本人不知晓或本人没有警觉的,别人告诉没有,警示提醒没有。第三个环节是防备,对各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采取了防范措施没有,对潜藏潜伏的隐患处置没有。把预防为主的行为养成归集到三个方面,就构成“六预”。预知预想可以从“九知九想”起步。九知九想是:①责任预知预想,知责任,想后果;②规程预知预想,知规程,想因由;③案例预知预想,知案例,想覆辙;④现场预知预想,知隐患,想处置;⑤缺陷预知预想,知劣习,想改善;⑥合作预知预想,知搭档,想配合;⑦身心预知预想,知弱项,想对策;⑧当班预知预想,知变化,想危险;⑨操作预知预想,知危险,想周全,确认安全再操作。

(3)“手指口述”安全行为养成

手指口述操作法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内容,即是正式操作前的手指口述、交接班时的手指口述、操作过程中的手指口述、操作结束前的手指口述、联合作业时的手指口述、自我保护防患的手指口述、辩认盘点的手指口述。

“手指口述”管理法,是国际认可的先进安全管理办法,通过推行“手指口述”——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的工作方式,能够促使员工深思牢记安全操作过程及作业要领,是规范员工安全生产行为、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模式,也是岗位作业文明行为养成的有效形式。

手指口述的操作方法,其实在很多岗位作业中都已经成为习惯。比如,专职出纳人员和一般人在清点钞票时,都是边读出计数边清点;药剂师在清点每一种药物时,都是边口述药名、数量边手指核对。中国的航空航天、铁路等企业,也在一些关键岗位实行手指口述。在我们煤矿的停送电等一些关键性操作,实际上也在运用手指口述。在我国,只不过是还没有强烈意识到手指口述的重要,而且没有一个确定的提法。日本的铁路、地铁、煤矿以及民航等企业都相继实行手指口述的操作方法,而且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手指口述对于提高员工的岗位作业质量,尤其是对于确保作业安全,具有特别明显的效果。

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能集中操作者的注意力,促使操作者持久地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增强操作者的毅力和稳定性,使操作者强制自己排除各种干扰;使操作者能迅速进入作业状态,并把注意力稳定在作业状态;强化对操作程序的记忆再现,增强作业的系统性、条理性和完整性;实现记忆的清晰化,提高操作的精确度,达到作业关键点的明晰准确,减小误差和偏差;能严密审慎地分析当前的作业状况,及时准确地做出思考判断和正确的选择;解决作业者对操作行为的自信和放心的问题;还起到对关键性操作或问题错误多发点的提醒和警戒,可以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一开始可能在有些员工中感到比较麻烦,不习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而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又必须建立在自觉主动的基础上,必须让作业者认识到手指口述是保证自身安全、避免操作失误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从而使手指口述成为操作者的需要。这就要求在推行手指口述时,要对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灌输,予以深入浅出的说服,使大家心悦诚服地、自觉主动地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些关键岗位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要把手指口述操作法的推行,当作岗位操作精细化的起步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岗位作业标准化精细化,千方百计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作业质量。

(4)6S安全行为养成

准时、清洁、整理、标准、安全、素养6个词组,在英文拼写中的第一个字母均为“S”,所以简称“6S”,其中安全是6S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6S管理是当前国际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引入6S安全行为养成,目的是要规范员工在“6S”方面的行为,以促进本企业的快速发展。

6S行为养成的基本内容在我们《安全文化手册》中已经有了明确表述,这里不再重复。通过推行6S管理,要使我们员工的职业安全行为实现大提升,要逐步形成四大良好习惯:即工作过程讲时间、求质量形成习惯;工作场所讲清洁、重整理形成习惯;自主抓安全形成习惯;讲文明、重学习形成习惯。通过推行6S管理,要在各区队普遍建立和完善岗位标准体系和管理流程,实行科学管理、公开评价,做到事事有标准、处处有考核、时时有人管,从粗放型管理走上精细化管理轨道,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员工日常行为养成上,要通过制定和推行《员工基本文明行为规范》和《员工禁忌行为实施方案》等,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养,努力塑造现代文明的员工形象。

三、推行安全行为养成训练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安全行为养成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一般煤矿完全推行以上安全行为大致需要三年以上时间。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推行策略,首先要对我们煤矿原来推行的安全行为进行整合,完善几种;再选择具备条件的二三种,认真推行养成训练。最好不要全面推行,如果急于求成地全面展开,很有可能欲速则不达,吃了夹生饭,再回过头来补课返工,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2、打造本质型安全人是对传统的安全管理思想的挑战。这种打造是安全管理思想的飞跃,是安全工作方法的重要变革,是安全关注点的重要转移。它要求我们安全管理应从以“事”和“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上来,突出人的行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3、开展打造工作,必须弄清楚谁来打造与打造谁的关系。那就是管理者、操作者都要参与打造,都要接受打造。我们的信念是没有安全的领导,就没有安全的员工队伍。打造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分别要制定本质型安全管理者、本质型安全操作者的标准,形成明确的打造工作目标。

4、打造本质型安全人,是实现打造本质型安全矿井的基础。要搞好打造工作,决不仅仅是一两个部门就能完成的,而必须是各部门协调联动,各环节、各因素共同作用,全方位、立体性的打造。这是一项涉及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工作方式、技术手段、物质投入、现场管理等多领域、多部门的系统工程。

第9篇

关键词:本质安全型;安全教育培训;煤矿;安全

由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近几年来煤炭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珍惜生命,追求企业的本质安全已成为企业和广大煤炭职工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离不开安全教育培训。

1煤矿职工的素质现状和安全教育培训的紧迫性

目前,我国煤矿普遍存在着一线生产工人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低、安全技术素质差等现象,造成生产工人安全意识淡薄,“三违”现象严重;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等。按技术等级分:某矿共有技术工人2126人,其中未有经过技术等级鉴定的就有1983人,占总数的91.5%;经鉴定的初级工4人,占技术工人的0.24%;中级工79人,占技术工人的3.86%;高级工47人,占应技术工人的2.13%;技师14人,占技术工人的0.66%。要解决这一现状,就需要我们加大安全教育培训的力度,强化素质教育。不管矿井有多现金的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执行的都是人。所以管理和生产人员的素质就决定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状态和水平。提高管理和生产人员的素质对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因此要不断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安全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2发挥安全教育培训的具体措施

2.1要做好调查研究,摸清职工的文化层次

要准确的把握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需要,调查矿井各个层次职工安全素质及学习现状、学习结构。在培训时要注意区分培训对象,按照分工、有侧重点地安排培训内容。结合我国煤矿一线职工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推行班前培训、班后总结、现场提问、学习考试、重点帮教、安全演讲等一系列安全教育的办法,严格落实特殊工种培训,持证上岗和定期复训制度,使特殊工种的技能不断提高。

2.2加大煤矿人才培养力度

开展校企联合办学,采取委托培养、设立定向奖学金、偿还助学贷款、提高就业待遇等措施。重点突出班组长的业务培训,因为班组长是煤矿企业最基层的领导者、班组建设的组织者、管理措施实施者和关系协调者,是整个班组的核心。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有力的提高了生产、安全、质量等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切实提高了班组长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班组长处于兵头将尾的特殊位置,他们天天和职工打交道,他们的认识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工,有一个综合能力较强的班组长,其班组凝聚力、战斗力也会增强,安全生产工作将会持续开展。同时培养好技术工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煤矿企业还应选送有基层工作经验、热爱矿山事业、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基层管理人员和先进模范人物到大专院校脱产学习,培养后备人才。

2.3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煤矿企业和各生产矿井必须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基地,满足安全生产管理对提升职工专业素质的要求。加强培训师资建设,规范培训教材。做到培训计划、机构、基地、费用、教材、人员、考核、档案、制度“九落实”。积极推广以区队、班组为单位,成建制进行培训。改进煤矿安全活动日,结合生产实际,提高活动效果。同时建立培训档案,严格考核,不合格不准上岗,尤其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煤矿企业要定期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

2.4重视安全教育培训方式的创新

培训也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要满足不同层次职工、不同培训内容、不同培训目标对培训的不同要求。创新培训方式,可根据不同要求采取讲解式、报告式、研讨式、参观式、考察式等进行培训,也可以将上述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培训。在培训教学手段上要逐渐从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培训方式,向利用网络手段、多媒体手段的培训方式过渡,为职工提供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的平台。

2.5建立系统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

对培训的评估可分为对年度培训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估、对每期培训的评估和对参训职工个人的评估。评估应综合考虑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如参训人数、出勤状况、纪律状况、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程度、培训教师讲课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训内容、方式、时间、效果等因素做出评估报告。对参训职工个人的评估主要是对其出勤情况、纪律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做出鉴定式的评估意见,并进行培训效果跟踪调查,载入职工个人培训档案。培训评估结论可作为制定下年度培计划和做好后期培训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接受培训的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和约束,促使其认真对待培训,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3结论

综上所述,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离不开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对于加快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的氛围,帮助建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并能有效促进培训体系的创新,从而促进矿井核心竞争力的发挥。所以说充分发挥安全教育培训的作用,将为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创出更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