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3-10-30 11:18:28

导语:在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

第1篇

1血脂增高的原因分析

1)飞行人员伙食标准高,饮食中脂肪含量高,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调配不当。

2)活动空间小,处于较封闭的范围,缺少锻炼。

3)飞行人员多有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烟酒可抑制血脂代谢,故导致血脂增高,并可以损害血管内皮,使脂质沉着于管壁。

4)飞行人员训练强度高,时常暴露在精神紧张、高负荷飞行作业等环境下,易引发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应激而使内分泌功能处于失调状态,神经内分泌失调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以上因素易引起脂类代谢障碍[1],而高血脂又可干扰正常胆固醇代谢,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胆固醇堆积,最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而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和控制血脂增高十分重要。

2健康教育指导

2.1调整饮食结构饮食对保持适中的胆固醇及增强心脏健康非常重要。飞行人员的膳食应少吃热卡高的甜食、含脂肪酸的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多吃含素食成分的植物油、植物蛋白、新鲜蔬菜、水果,改变暴饮暴食、晚餐丰盛和就寝前吃夜宵的习惯,尤其是节假日或探家期间,更应控制饮食。总之对血脂增高的饮食防治原则应掌握五低:即低热能、总脂肪量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低和食盐量低。

2.2控制体质量、加强体育锻炼我国飞行人员每日总热量3 100~3 600 kJ,控制体质量的措施除了控制热量的摄入和保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成分结构合理外,更应加强体育锻炼。运动项目可选择散步、打球、跑步、爬山、游泳等。运动强度应达到个体最大心率的79%~85%。每周的有氧运动不应少于3次,45 min/次以上,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并持之以恒。

2.3戒烟、酒吸烟对血脂谱有不良影响,TC与吸烟成正相关,而嗜酒者往往出现TC增高。酒精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也有直接损害[2],力劝飞行人员戒烟、酒,可用戒烟糖替代抽烟,用绿茶水替代饮酒,因绿茶中含有各种营养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调节血脂代谢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2.4用药指导 降血脂药一般都需要长期服用,护士应告知飞行人员药物的服用时间、作用持续时间、服药的生理机能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教育飞行人员要坚持服药,外出执行飞行任务应随身携带药物。服药后1~3个月应复查血脂、肝肾功能等,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并以此为依据,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告诫飞行人员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严禁在不了解药物特性的情况下,盲目迷信广告宣传而自我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2.5健康心理指导对血脂增高的飞行人员,护士要观察他们的情绪反应,在情感上给予支持,主动和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通俗的语言就疾病的治疗、预防、预后作详细的解释,增强其对血脂增高的了解,解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保持乐观情绪。充分发挥疗养自然景观在疾病防治、促进康复、增强体质、调节心理平衡等方面的独特作用[3]。根据飞行人员的兴趣和爱好,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游览或欣赏风景名胜,将优美的景观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在血脂增高飞行人员疗养期间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飞行人员对疾病的认识由76.4%上升到89.7%。在执行医嘱的依从性上也有明显增加,由86.4%上升到92.6%。疗养期间经综合治愈的占34.8%,好转的占11.4%。对提高疗养效果,增强部队战斗力,延长飞行年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个体对血脂增高的正确认识与专业人员的科学指导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家庭的密切配合及对疗养员的关心督促是好转的保障;合理的膳食、适度的体育锻炼、必要的药物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晓杭,刘冠田,田京利,等.中老年干部体检资料中高脂血症的分析[J].医药,2000,12(5):364-365.

[2]王世英,施海燕.血脂增高原因及健康指导[J].护理杂志,2002,19(1):33-34.

第2篇

【关键词】品管圈 乳腺癌 健康教育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1、2】,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发病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其中城市发病率为51.91/10万,农村发病率为23.12/10万,增长速度高出高发国家的1~2%。加强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品管圈是指在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为了解决问题而自发组成一个提高品质和效率的小团体【3】。我科对2012年1月~2014年9月对收治的58例乳腺癌患者采取品管圈活动进行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掌握率和满意度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5例,均经钼靶X线、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年龄39~62岁,平均56.7±2.1岁,观察组58例,年龄40~62岁,平均57.1±2.2岁。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1.2.2观察组:住院期间成立品管圈小组,利用品管圈活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成员:设圈长1人,圈员5人,其中包括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2人。

(2)主题: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调查患者对乳腺癌健康知识的知晓和掌握程度,提高乳腺癌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率和满意度。

(3)分析原因:由品管圈小组人员分析讨论,总结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和掌握程度不高的原因:①患者因手术、化疗困扰,存在一定的负性心理;②护士对健康教育不重视,专业知识不足,宣传只流于形式,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4)对策与实施:品管圈小组人员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通过讨论,一直认为制定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4】,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等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制定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的重要性和意义,讲解健康教育对提高乳腺癌患者预后和生命生活质量的作用;对有负性心理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活动;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背景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宣教,宣教时注意语言的沟通,保证患者能听懂、掌握。将健康教育内容标准化、程序化、具体化,每天按照路径表的内容、时间实施健康教育,并进行评价,以提高患者的掌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 评价方法

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掌握率调查,询问包括对疾病、用药、饮食、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

2结果

2.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

观察组掌握53例(91.38%),未掌握5例(8.62%);对照组掌握41例(71.93%),未掌握 16例(28.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2 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55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为94.8%;对照组患者满意46例,不满意11例,满意率为80.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开展促进人们心理、生理、社会全方位健康的护理模式已成为当前护理工作的重点。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圈团体【5】,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分析原因,制定计划,持续不断的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和管理,一方面使人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最终达到护理质量的提高。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掌握53例(91.38%),未掌握5例(8.62%),对照组掌握41例(71.93%),未掌握16例(28.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吕美荣,尹纪娟,品管圈活动在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119-120

【2】贾丽华,蔡绿花,卢彩萍等,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遵循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05(28):888

【3】彭文霞,丰孟华,匡翠华等,品管圈活动降低乳腺癌术后康复训练执行缺失率探讨[J],河南中医,2013,10(02):142~143

第3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北京高校;网络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 811.5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335-05文献标志码: A

健康教育学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1]。我国2004年颁布的《全国学校卫生条例》第13条明确提出:“每个学校都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到各个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来,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同时普通高等学校则要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以及讲座。”[2]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达到健康这个最终目标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很多高校已经把体育课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而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令人担忧,健康意识淡薄,健康教育课程参与率不高,健康知识匮乏,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有待加强,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在高校广泛开展起来[3]。由此,分析高校健康教育开展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北京市35所普通高校关于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每个学校随机抽取了8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参阅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学》等专著,并通过检索中国数字期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论文及相关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北京市35所高校,每所高校发放问卷8份,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80份,其中有效问卷共计28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采用5级量表请8位专家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问卷具有有效性。采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R=0.84,问卷的信度较高。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3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指标进行统计与检验,分析北京市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现状和体育教师及专家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开展现状

2.1.1北京市高校体育中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情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北京市高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主要有单独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进行和没有进行健康教育3种形式;北京市高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数量还很少,这些学校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开课率和课时往往达不到健康教育的开课要求。开课教师有的为医生或运动医学专业教师,她们的教育内容更多的偏重于医学卫生方面的知识;有的是体育教师开设,课程的名称叫健康教育,但实际内容是民族传统体育介绍或体育保健卫生知识,也有的是以饮食健康和体育运动常识为主要内容。由此来看,已经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并不统一,也不全面,因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示范性的指导体系。另外,部分高校已经把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一般在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或风雨天进行,大都由体育教师来教学,讲授内容以运动保健常识和健康饮食为主;大纲里没有健康教育要求的学校占了最大的比例,这些学校仍然是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为主,说明每个学校主管体育的领导的决策对开展健康教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校开设课程少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当前全国医学院校开设健康教育专业的不多,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才刚刚开始起步,全国仅有20余所高师院校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全国的体育院校也仅仅培养兼职的健康教育师资,并没有单独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尽管这些渠道培养了一批健康教育专业人才,但仍不能满足学校健康教育对专业教师的需求[4];另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促动下才开始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在此之前,只有从“体育保健学”可以学到少量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5],所以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职前没有受过健康教育相应的培训或学习,直接开展健康教育课程难度很大。

2.1.2北京市高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理论内容分析

已经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学校,有2所是医学常识更多一些,因为开课教师是医生和医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课程主要结合大学生常见的疾病及心理健康等问题,介绍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医学常识,增强疾病的自我监测,自我防护,增强急症自救与互救的常识。另外3所是体育传统养生、运动损伤预防及急救和营养与健康更多一些,由体育教师开设。

在没有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学校中,有的学校是融入到体育理论课中进行的,有的学校没有要求,教师自行安排。调查发现,在体育理论内容的选择上,正如图1所示,体育技术技能相关理论、运动保健常识和体育比赛欣赏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理论内容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有一部分老师已经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已经开始尝试把营养与健康、健康行为习惯与健康和体育锻炼与健康等知识融入到了体育理论教学中。只是由于师资水平或课时限制等原因,他们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还比较片面,关于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营养与健康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内容不够普及,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大家都在探索阶段。说明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理论传授正在从过去纯粹的运动技术技能和运动保健等内容向着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的方向发展。

2.1.3北京市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分析

北京市高校体育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范围在5%~40%,绝大多数在10%。以年教学时数64学时计算,年理论课教学时数调查结果,见表2,达到要求的院校占57%。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理论课时数不得少于总教学时数的10%”[6],这些院校的教学大纲中理论课教学时数是达到要求的,但在每学年8学时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选择肯定会受到限制,调查中发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老师们更多的选择了体育技术技能相关理论、运动保健常识和体育比赛欣赏等。关于健康行为习惯、营养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内容不够普及,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教材不统一,很多学校都采用自编教材。教学形式有课堂教学、看视频、上网查资料和课后作业等形式。

体育理论课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既要注重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体育知识与技能、体育兴趣与习惯、体育态度与情感以及自我评价健康的能力)[7],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知识、最终采取健康行为习惯的教育。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始试行,健康教育课采用了渗透、整合的方式在学校教育中体现,增加了体育教师对健康教育的要求,但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上增加了体育教学的难度。然而,目前高校体育缺乏成熟的示范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指导体系,相对应的研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健康知识传授的内容、方法、技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还不完全清楚;受传统的体育理论观念影响,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学思想束缚着人们,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机制还没有转变过来,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培养健康教育专业指导者方面的体系;学校体育专业教师们没有形成相应的现代健康观,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把体育教育专业转变成为实施终身健康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等[8],所以,尽快完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体系,规范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延伸教学时数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4篇

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哮喘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个性化管理的治疗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和治疗方案。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结论:健康教育对于小儿哮喘的护理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护理效果的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开展应用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 小儿哮喘 护理效果 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47-01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的细胞共同参与的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的疾病。一般在临床上主要会出现气促、喘息以及咳嗽等一些症状,在老年人和儿童中比较常见,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本组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哮喘患儿的基本情况,对于部分患儿采取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结果这部分患儿的哮喘防治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升,现将具体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儿的年龄分布于6~13岁,患者的病程为1~11年。将患者依据具体的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患儿才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进行统计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1.2 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从简单的知识灌输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科学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从饮食、环境以及患者的心理等方面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必要的生活指导,同时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随访,实现对于患者护理方案的个性化的管理,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比较清楚的认识到疾病的治疗过程和平时应当注意的一些事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对照组患者才主要是采取常规性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

1.3 效果的评价。依据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织在1998年所修订的疗效判断的标准变化,将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的变化评定为无效、好转、显效和控制。对两组患者在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之后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所有的数据采取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P

2 结果

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具体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而对种族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通过对患儿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使得患儿及其家属明确哮喘的主要诱因,这是减少哮喘发作最为重要的关键所在。本组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不少患儿在经过了健康教育之后,哮喘的发作次数明显的减少,一些患儿在远离了过敏源之后,哮喘没有再发作过,这说明对患者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能够对小儿哮喘达到减缓的作用,对患者的早日康复也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也有研究发现患儿及其家属没有接受有关的哮喘知识和适当的健康教育是导致小儿哮喘病高发的重要原因。小儿哮喘高发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首先是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哮喘的认识不足,特别一些患者家属对于激素的恐惧心理使得他们对于缓解期用药的依从性比较差,不能够很好的遵照医嘱正确的进行用药,违背的哮喘病的一些基本用药原则,进而导致患儿的哮喘反复发作,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医院的护理人员对于患儿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做的不够扎实,这也是导师混着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国际哮喘教育和预防组织也指出,哮喘控制的关键在于进行比较好的自我护理,所以在日常护理中强化对患者哮喘的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组的研究发现,健康教育对于小儿哮喘的护理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护理效果的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开展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秀纯,周云霞.小儿哮喘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华西医学.2010(08)

[2] 何艳丽.健康教育在哮喘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8)

第5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患者;护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89-01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大多年龄较大、病程长、反复发病[1]。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可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从而使健康教育不仅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而且也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我科2012年5月对112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我科2012年5月对112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了调查,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17-78岁,60岁以上患者有65例;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11例,初中61例,高中(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15例。

1.2 方法:对112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进了调查,调查问卷设计的内容包括: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以及需要的程度;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包括疾病的诊断、发病的原因、治疗方法等,以及需求程度。调查按照相关要求来完成,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2 结果

2.1 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情况[n = 112,n(%)]

从表1可见,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主要是与医护人员当面交流其,其比例为88.1%;对健康知识宣传栏形式的需求是65.4%;对宣传手册形式的需求是54.5%;对电话咨询形式的需求是46.3%;对其他形式的需求率最低为22.8%。

3 讨论

3.1 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的分析本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主要是与医护人员当面交流其,其比例为88.1%;对健康知识宣传栏形式的需求是65.4%;对宣传手册形式的需求是54.5%;对电话咨询形式的需求是46.3%;对其他形式的需求率最低为22.8%。说明患者最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仍是传统的“医患交流”方式,他们认为与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流更有针对性,语言更通俗易懂。而对其他形式的需求低可能与呼吸内科患者大多数是老年患者有关,他们的听力和视力水平下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使他们更倾向于传统的“医患交流”方式。

3.2 对策

3.2.1 应用程序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护理程序,是提供高质量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2]。患者教育是在医院内实施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3]。健康教育是建立在患者需求的基础上,将护理程序应用于健康教育,使之更有目的性、计划性、重点性、层次性。

3.2.2 健康教育应以传统医患交流为主针对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应因人而异,针对具体情况因人施教[3]。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呼吸内科患者的特点,制订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内容,以传统的医患交流为主,并利用辅助手段进行健康教育,如图片、宣传栏、小册子、录像等。根据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各种方式,反复进行教育。创造各种机会对患者进行帮助、指导,如电话回访,定期派医护人员去各社区开展义诊、义务咨询活q 动,社区内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换宣传内容等。

3.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应尊重患者,主动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提供有关疾病相关信息,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健康指导,解答患者对健康及疾病问题的疑惑,使患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并积极采取措施。

3.2.4 加强护士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健康教育的工作主要还是由护士承担。要求护士具有强烈的健康教育责任感,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意义,加强健康教育的能力培养,包括掌握丰富的专业和有关学科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健康教育技能,因此护理管理者要多组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鼓励护士参加各种渠道的继续教育学习,丰富自我知识,提高健康教育水平[4]。

综上所述,在护理工作中,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广泛应用于患者护理中,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期间,护士应依据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应用多种方式、全面地进行健康教育,向其传授日常的生活保健知识、疾病预防和康复知识,以改善患者的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娟萍,范子英.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与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年第12期

[2] 徐慧娟.护理程序在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6月第1卷第3期

第6篇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0

【摘 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患者整体护理中的作用效果,评价患者对疾病的知晓情况。方法:将本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模式,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常规护理,一组行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结合,并通过多种调查方式对护理效果进行整理。结果:进行健康教育的研究组患者,对消化内科病相关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传统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对于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水平以及保证护患关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还是值得肯定的,对保证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健康教育;应用;消化内科;护理

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认清自身病情,了解治疗过程。让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对其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医护人员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引导患者认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医疗机构对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都在影响医疗临床护理的质量跟效率。因此,全方位的培养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理念跟能力,加大医疗结构在对患者健康教育问题上的推广力度和重视程度。对患者的心里健康因素负责,有助于改善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提高医学水平。本研究分析了在消化内科的常规护理过程中,加入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的知晓情况。所选取的病例均为本院2010 年2 月至2015 年2 月期间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总共为446 例。我们随机抽取了其中的223 例患者为研究组对象,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剩下的223 例患者为对照组,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 年12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44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446 例患者的年龄在31-78 岁之间,平均年龄48.6 岁。其中,在这446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1 例,女性患者225 例。446 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个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组别之间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常规护理工作在两组患者中均要进行,且实施的方案要保持一致。同时,在这一基础上,对223 例研究组患者还要进行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知识宣传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等有关知识,可以通过集中广播或单独宣传讲解等多种方式让病人了解到所患疾病的危害,从而使他们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认识。大部分患者,基本很少从事医学相关工作,因此,在患有疾病的时候,很少能够对于疾病的相关知识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大都是知道一些浅显或者片面的知识。健康教育就是考虑到这一点,定期组织患者进行消化内科科普知识的学习,讲解内容主要以疾病的发生原因、常见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以及饮食注意细节等。

(2)用药与饮食指导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诸多疾病。健康教育就是让患者以自己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掌握合理的饮食规律,优化饮食结构,自我找到个性化膳食营养搭配。在药物治疗时,健康教育教导患者自我认知不良反应,对患者讲解服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提醒患者时刻注意自身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要吩咐患者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并做好自我防范与紧急处理。

(3)心理指导患者是敏感群体,当进行相关治疗之前由于过度紧张会不知所措,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并且,一些患者的由于自身性格原因会产生焦虑与抑郁心态。健康教育便是通过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解除焦虑和不安。

1.3 调查方法

组织医疗及护理的资深人士,设计护理知晓度调查表,组织患者行内科病相关知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发病原因、配合治疗、饮食注意事项等几方面内容,分为“知晓”、“了解”、“不知晓”。

1.4 统计学方法

以常规的统计学方法软件分析、对比各组数值,如百分比计数、X2 检验、t 检验和P 值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后“ 知晓” 和“了解”的例数为216 例,占全部患者的96.9%,且“知晓”的病人显然要比“了解”的病人多。(见表1)。

3 讨论

现阶段,在常规护理中融入健康教育已经在多个科室中展开,并取得了积极效果。健康教育是在护理的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对护理的基本情况基本掌握。在消化内科护理中,融入健康教育,除了可以增强医院的护理水平外,更有利于患者的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增强患者自身预防疾病的信息、积极与疾病斗争的勇气以及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健康教育应用于常规护理中是正确的,符合了现代临床护理提倡的科学、优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对于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值得借鉴与推广。

在进行消化内科常规护理的同时,本研究采取了相应的健康教育护理对策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补充,使用健康教育的研究组患者,其疾病知晓率要好于仅仅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这些结果证明了,健康教育可以应用于消化内科的常规护理中,比起日常护理,该综合护理方法的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改善病人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知晓程度,可以大力推行使用。

第7篇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病房健康教育;应用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98-01

所谓健康教育是指通过规范、系统的知识教育活动,引领患者充分认知各种疾病,并不断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住院期间不仅希望能够解除病痛的折磨,恢复健康,也希望能够获得全面的疾病知识,尽量减少疾病复发的情况发生,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满足患者的这种要求[1]。虽然我国医疗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临床护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健康宣讲中,无法真正满足病人的需要。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对健康宣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科室中,共有80张床位。其中护理人员有24名,全部为女性,年龄在21岁到42岁时间,平均年龄为(29.63±1.56)岁。其中属于大专学历的有14名,属于本科学历的有10名。这部分人员的工龄在1年到12年之间,平均为(7.25±1.23)年。属于中级职称的有6人,属于初级职称有18人。

1.2 方法

1.2.1 组织计划 首先要建立实行CQI的责任队伍,这个队伍要有本科室护士长负责,住院患者责任护士担当组长,科室内的其他护士是本小组内的成员。在计划开始前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表,主要包括负责人、成员名单、主要问题的名称、推进项目的实行原因、主要的预期目标以及实施方案。

1.2.2 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标准 按照相关规定制定本科室实行健康教育的主要手册,主要包括对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饮食、安全、药物以及休息等方面的主要知识,要将健康教育切实贯穿在病人整个住院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要坚决贯彻科学性以及可行性的原则。

1.2.3 收集资料,明确存在的问题 责任护士要认真落实查房制度,其中护士长要每周进行一次检查,而护理部要每月进行一次患者满意度调查,明确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比如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病人无法及时理解具体的药物知识,对主要的疾病知识掌握不全面,无法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另外科室内,健康教育的整体覆盖率低于90%,病人的满意率也低于90%。

1.2.4 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 ①护士工作量大,无法及时关照每一个患者,另外病房内的陪客非常多,导致健康教育质量下降。②部分护士的健康宣讲意识不够强烈,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③护士巡视病房少,这样就导致护士与患者的交流机会比较少,无法准确发现患者在某些方面的欠缺,就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④健康教育持续性不够,常常会因为工作繁忙而间断健康教育,由于健康知识宣教的时间比较短,导致无法准确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⑤护理人员的经验比较少,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知识非常匮乏,有时无法正确回答患者的问题,降低了健康教育的宣传效果[2]。⑥健康教育的形式非常单一,主要采用口述的方式,但是所用语言不够口语化,降低了宣讲层次,护士仍然停留在比较常规的宣教中,无法满足多种层次患者的需要。⑦在护患沟通中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沟通礼仪不到位,无法发挥沟通技巧的重要作用。

1.2.5 制定科学的预期目标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法,不断丰富护士的健康教育知识,有效促进护理人员的健康护理意识,将健康教育的覆盖率提高到100%,而患者的满意率要达到96%。

1.2.6 制定良好的改进措施 ①全面收集住院治疗方面的有效宣讲资料,主要有住院须知,各种临床检测手段以及患者注意事项,对患者实行康复期教育,准确告知出院流程以及详细的医保流程。②明确各种针剂、药物的主要作用,在每次给予患者药物时,要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主要名称以及药物的作用,并确保患者明确这种药物的作用以及有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之后在离开病房。②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及专业素养,以利于更好地满足于不同层次的患者的需要。我科定期组织护士进行经验交流,由高年资护士向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护士讲授宣讲技巧。④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深入浅出,提高护士的沟通水平。

2 结 果

通过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我科室健康宣讲水平明显提高。在6个月之后的调查中,科室内健康教育的覆盖率达到了99.6%,而患者的满意率达到了97%,虽然健康教育的覆盖率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但是健康宣教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3 讨 论

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效提升患者的配合度,改善医患关系。持续质量改进对健康宣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依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有效提高病房健康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原因 措施

1.前言

由于当今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使得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加,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将会面临很多的挫折与困难,进而便会出现多样化的心理问题。那么,怎样来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成为了当前各个高校教育工作者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下是对高校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2.高校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学校教育的影响。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依然存在着应试教育。尽管在最近几年,我国大力倡导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由于学校内部竞争机制的建立,从而使教师过于抓学生的升学率,重视课本上的知识,进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在进入高校校园之后,因教师过于重视科研教育,因此又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最薄弱的环节。

2.2 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阶段。现如今,高校学生都处在青年中期阶段,而在此阶段学生的心理正是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一个人心理变化最快的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使得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得学生的身体发育呈现一个良好的状态,但是,因学生身心发展不够平衡越来越普遍,从而使得心理成熟要远远滞后其生理成熟。这样一来,会使学生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双重性:一方面,在学习知识,思维发散等方面,和常人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因经验非常少,所以,在价值观、适应心理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盲从性,这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所以,容易产生更多的心理困惑。

2.3 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阶段。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冲击是极其强烈的。当高校学生在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东西文化交融、贫富差距增大等情况时,他们的理论知识以及经历都不能使学生快速找到最佳的答案,心理失衡也是不可避免的。此外,由于社会的不断变革,例如:自主择业、竞争就业等,这些都给高校学生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3.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3.1 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德育教育的基础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为德育教育提供合理的依据,因此,只有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但是,健康的心理也是形成正确思想的一个前提。由此看来,只有将二者进行调配,才能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比较有利的方式是开展德育工作,因此,必须要正确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互间进行配合。一方面,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德育教育的途径,从思想层面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将二者的教育目标与内容进行紧密结合,然而,在结合的过程中,必须将思想问题以及心理问题加以区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另一方面,实现二者教育手段的结合,利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做到防患于未然。

3.2 进一步加快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进程。现如今,各个高校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依然不是非常的完善。一般来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都是采用讲座、选修课程等,这样一来,使学生所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还不够全面,根本不能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由此看来,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将心理健康课程设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的心理意识,在传授给学生心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正确运用心理知识实现自我调节,使学生的心理保持平衡。此外,教师还要定期和学生进行谈话,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从而有效减少各种极端事件的出现。

3.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来说,要定期参加心理知识与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这样一来,才可以提升教师的操作技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想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专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由于教育体制的逐渐深入,从而使得心理教育工作势在必行。要在每一个高校都安排一定数量的专职心理教师。主要负责整个心理健康规划与方案设计。每个学生都建立一个心理档案,再将档案进行分类处理,对学生的心理情况实施跟踪调查,如果学生心理出现了问题,那么便可以快速对学生心理进行治疗。第二,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辅导员和学生接触较多,因此,容易发现学生心理变化。所以,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除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外,也要讲授一些心理咨询等知识。第三,结合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建立一个专门的健康教育工作部门,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

4.结束语

总体来说,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峻,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个既复杂又系统的工作,因此,必须有很多方面的配合,才可以制定出高效、可行的对策。因此,各个高校的管理者必须结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创新,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样一来,才可以真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高校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邹柳云.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向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浅探[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第9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卫生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一、高职卫生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学生个体能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称为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正常的自我调控能力、认知与情绪反应、积极的意志形态等方面。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正处于固定心理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其未来步入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心理状态较好,能理性应对日常生活出现的变故。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隐患,例如,舍友之间因嫉妒或口角发生争执,出现投毒或自相残杀等悲剧;也有因家庭原因与亲人发生争执,出现谋杀亲人动机;也有因自身产生情感困惑,发生自残行为等情况。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卫生院校学生家长让孩子继续接受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让学生无形之中形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的成绩一旦与预期不符,就会产生叛逆心理。另外,信息时代让高职学生足不出户就可“尽知天下变化”,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被花花世界引诱着。为满足自身需求,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就可能会做出违背道德与法律的事情。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卫生院校中有近10%的新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高职卫生院校新生与一般大学生比较而言,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少,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症等方面。高职卫生院校学生学习成绩相对普通本科院校较差,心理问题的产生也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困惑。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推手。因此,高职卫生院校不能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极为重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高职卫生院校学生个体情况较为复杂,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心智水平较低,在复杂的社会问题与个人问题面前,容易出现思想混乱情况。人生观与价值观偏差则会导致学生身心出现问题,对日常学习与生活造成负面影响。高职卫生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通过积极引导与教育,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社会属性,明白自己在未来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状况与人格品质,塑造一个相对完善的思维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卫生院校中可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获得心理治疗有助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会使学生的心理困扰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心理状况也能得到有效改善。

其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子的大爱之心。高职卫生院校专业教育能帮助学生掌握一项谋生本领,但却忽略了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高职卫生院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其纳入院校整体教育规划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职业技术特征,依据学生的实际心理变化构建一套有特色和新意的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当前自媒体与多媒体网络渠道进行观察,耳听八方,从学生日常探讨与舆论中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健康状况。例如,可在“5.25心理健康日”中,组织多样化的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分析学生的心理素质。高职卫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使心理状态达标的学生深化思想认知,使其积极加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也可使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尽早得到解脱,减轻负面因素的影响。

再次,学生的心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质量。要依据当前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正确的引导策略,不断完善高职卫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以此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高效实现教育目的,帮助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状态,了解自我情绪调节的要点,也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的有效举措。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的种种作用,始终走人文关怀路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院校管理者、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家长、新生及好友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应融入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努力培养学生成为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也是企业用人标准的重要衡量尺码。高职卫生院校应将技能培训与心理健康培养相结合,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小云.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