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社会治理新体系

时间:2023-10-30 11:18:29

导语:在社会治理新体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会治理新体系

第1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管理 社会矛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是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得深层次矛盾凸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社会管理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凝聚强大力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①良好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条件和组织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建构的在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占主导地位和引领地位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可以通过或善或恶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以各种道德符号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强烈的暗示和指引作用,有效整合各种社会管理资源,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以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利益追求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最终根源。当前,及时协调、处理新形势下的利益矛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诉求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它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制度安排和法制规范等途径,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兼顾好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从而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利益和谐和社会稳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管理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层出不穷,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着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是党和国家事业获得社会认同与合法性的重要思想基础和途径。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优化党的执政环境,增强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预防和化解党的执政风险,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提升党的执政公信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社会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对全体公民思想政治和道德建设内容的最新扩展和最新凝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社会管理作为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活动,总是要遵循着一定的价值观来进行得。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增强,社会意识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社会管理功能越发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可以渗透到社会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成为沟通人际关系的“剂”、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矛盾的“调节器”、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并通过“柔性管理”、思想整合与价值导向、对“人”的内心和精神的关注,弥补制度化管理“刚性过度”的不足,提高复杂环境中社会管理的柔韧性与应变性,减少社会成员和组织间的沟通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真正实现社会管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②

社会管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教育载体是承载、传导教育因素,能为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要成为教育载体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信息,并能够被教育者所运用;二是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以借助一种形式互动。③社会管理把整个社会系统作为自己的管理客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的基本活动。管理客体主要包括人、财、物,但财、物的运用又最终归结到人身上,因此,管理的终极客体就是具有自主意识能独立思考的人。社会管理中必然蕴涵着管理主体运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信息作用并影响管理客体之意。社会管理中的管理主体同时是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教育主体,管理客体同时又是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教育客体。而且,社会管理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渗透,可以增加教育过程的可控性,促使隐性因素向显性因素转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④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径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功能,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要树立以人为本、治理善治、公平正义和依法管理的基本理念,深入研究各种受众群体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效整合和优化思想工作方法。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舆论引导的中坚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为基础,以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为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组织体系,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调节功能,推进社会管理方法创新。要建立起主流意识形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教育体系,创新一整套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传播渠道、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方式方法,直面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面对易突发和激化的问题和矛盾,梳理清楚矛盾的核心和实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到群众的心底,做到持续求真、求新、求信、求效,从而调适人们的心理状态,使人们心理由不适应、不平衡向适应、平衡转化,消除人们的心理障碍,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和增加和谐因素,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功能,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在国内外重大事件时有发生,网络日益成为思想文化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放大器的条件下,建立迅捷高效的反应机制和整合机制已成为在重大关键时刻能否及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功引领社会思潮,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环节。因此,要设立专门的研究监测机构,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及时把握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及其变化,要快速反应、合理引导、取真去假、扶正抑偏、扬善抑恶,形成对社会高度关注事件的舆论“左右力”和正确思想观念对互联网的强势“冲击力”,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免疫力”、明辨是非和抵制蛊惑的“抗氧化力”,使核心价值体系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控制工作,把各种错误思想倾向消除在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以及时、准确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化解社会冲突引发的社会风险,降低防范危机成本,减少社会震荡。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功能,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一是创新群众工作理念,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和激励广大群众共同前进的思想基础;二是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宣传、动员、教育、引导、服务的本领,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三是创新群众工作的组织、物质和沟通等载体,构建开展党群、干群、社群工作的新平台,提高群众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创新运行、竞争、激励、保障、反馈等机制,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群众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时代化、数字化、大众化、生活化的轨道,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现培养人、造就人、激发人、成就人的目标,积极培育健康、向上、平和的社会心态。(作者分别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讲师)

注释

①:“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

②刘新庚,罗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新探”,《探索》,2006年第6期。

第2篇

我所积极组织全所律师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人响应事务所的号召,认真学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省的具体实践。建设法治社会,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省,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3篇

汉语“和谐”一词,意指通过合作(协调)而形成的和睦(有序)状态。其中,显明的道理在于,和谐必然以多样性或多元性为背景,以不同利益的协调、不同力量的合作为前提。一个腔调,构不成和声。离开多样性背景,就不存在合作(协调)前提,更不可能形成和睦(有序)的局面。而礼仪即秩序,全民普礼意味着社会成员在需求分途、动机分歧、利益分殊的多样性复杂背景下能遵循礼仪规范实现道德自律,从而推进和谐社会有序化进程、进而达到和谐社会的人本化目标,为和谐社会提供充足的人和条件。

1.全民普礼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和条件。我们跨进新世纪,正在融入世界文明。身为中华儿女,理当以礼仪道德规范作为立身行事的标准,并把它提高到事关人格、国格的高度来加深认识,注重礼仪道德修养,提高礼仪道德素质。城市,是市民生活的大家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这个大家园,“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现代化大都市每一位公民的自律目标。素质接轨,每个市民要从我做起。如:杜绝诸如随地吐痰、加塞儿、不按规矩横穿马路、不文明口头语等 “小毛病”等。精神文明是迎接奥运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全体市民的公共礼仪道德水平,塑造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当然,与国际接轨,需要一个过程,也许这个过程中会伴有痛苦,甚至会有眼泪,但最后收获的必定是喜悦。

2.全民普礼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自律,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修养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礼仪修养与道德修养是密不可分的。礼仪作为人生道德在社会交往中的表现形式,体现着时代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一个人礼仪修养水平的高低,是受其道德修养水平制约的。优良的道德品质本身就是一种魅力。有德才会有礼,无德必定无礼,修礼必先修德。大力加强道德修养对于提高礼仪修养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历来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各朝各代的教育政策都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道德教育与政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套“以德治国”的理论体系。在“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上,确立了“德治”高于“法治”,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把道德教育放在治国安邦、学校教育的首位。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把这一道德教育传统传承下去。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世界出现多极化的时代,更需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道德教育就是教人做人的教育,做什么样的人,则取决于我们施以什么样的道德教育,所以,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位置不能变。

3.全民普礼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志深刻地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民普礼正是实施这一理念的最佳方案。

二、全民普礼已呈燃眉之势、迫在眉睫

1.全民普礼是2008北京奥运的必然选择。奥运在即,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奥运梦想终于要成为现实!但是,正当全国人民阔步向前发展奥运经济之时,有谁会想到许许多多不和谐的音符正在神州大地各个角落奏鸣着,践踏着中国人的自尊,国家形象正在承担着前所未有的风险:

镜头一:公交车上,老弱病残孕座上的年轻人闭目养神(装睡),而站在一旁的老人家却在颤颤巍巍。

镜头二:上车抢座,食堂抢饭,商场抢购,行车抢道……哪管“秩序”为何物。

镜头三:整洁漂亮的花园内,为方便市民饮水,刚刚修造的饮水机旁竟发现“高贵”的市民在洗脚丫……

镜头四:大街上,人们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随口说脏话……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一桩桩,一件件让人太熟悉又太汗颜的小事,有谁能保证将来不会损害国家形象,将中国人的脸丢尽,使国格蒙羞呢?!

古语说“仓禀实而知礼仪”、“人而无礼,禽兽不如”,当人们沉浸在“礼仪之邦”的光环下时,试问有几许人真正懂得礼仪的涵义,又有几许人认识到全社会普及礼仪教育已到迫在眉睫。

2.全民普礼是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市场经济的最大特征是竞争,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城市经济的竞争,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品位的提升是息息相关的。如何提升城市品位,挑战国际竞争,是我国加入WTO亟待应对的战略新课题。在哈佛作报告时说,当今世界的潮流是要和平,要发展,中国的发展正面临非常难得的机遇期,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2001年7月13日,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权。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其中,奥运会文化主题是“和谐、交流和发展”,即以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最为广泛的普及。奥运帆船比赛在青岛市举行,青岛可谓天时地利占尽。

想要将此届奥运会办成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奥运会,最重要的是,从现在起必须逐步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青岛要想在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下凸显国际化大都市风采,实现把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除了红瓦绿树蓝天白云等硬环境外,致力于经济秩序整合、东西方文化交融等软环境接轨应是重中之重。“礼之用,和为贵”,重视普及礼仪教育、崇尚和谐思维已是社会发展之必然。用礼仪提升市民素养,用和谐成就伟大事业已成定局。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邦,也有利于提升城市国际形象。

3.全民普礼是增强公民意识的必然要求。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增强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一个国家公民的公民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公民意识是公民作为社会成员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现代文明人所具有的行为意识。公民意识是现代国家理念、权利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科学理性精神和道德意识等多个层面的统一,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公民所具有的一种现代意识,是在现代法制社会下形成的大众意识。具体体现为视他人和自己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同时,这种意识还包括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即公民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体。然而由于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失,很多人不懂得什么是政党制度,不懂得什么是权力制约,不懂得什么是法治国家、不懂得什么是市场经济,不懂得以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等。

全民普礼正是素质接轨的长效措施,能有效弥补家庭与社会教育的缺失,完善人格养成,进而增强公民意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总之,全民普礼已呈势如破竹之势,如何全面推行普礼教育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全民普礼是和谐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必将成为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大用。

参考文献:

[1]公方彬:《民主、平等、公正、互助:支撑中华民族崛起的核心价值观》,《政工学刊》,2006.10。

第4篇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特殊的综合学科,它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主轴,是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从七年级“我们生活的世界”讲述社会是怎样的,到八年级“我们传承的文明”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再到九年级“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讲述社会应该是怎样的,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历史等方面的情况。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评价方式、教学环境等的选择上,给教师和学生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历史与社会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而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无法近距离的感知、体验,而那些远在他方的历史古迹、文化遗产我们也无法近距离的触摸,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发生过的历史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开阔教师和学生的历史视野。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网络给历史与社会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素材进行课堂教学,从而拉近课堂与历史和社会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科质量。

二、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何课程都一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是创设情境。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较高的价值。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确、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创新教学的归宿,有创造性的人才有雄心、有决心,敢于进取。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一个有自己的个性、爱好的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考、表达、创造并获得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1.巧用图片资源再现历史,创设历史情境,提升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图片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很大帮助。若教师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典型的图片,再配合适当的文字资料讲解或提问,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且使他们对知识记忆持久。

2.巧用影视媒体,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历史与社会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运用电视、电影录像等再现历史现象,就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局限,把本来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或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此通过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印象,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形象,提高记忆质量,增强其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

3.制作Flas片,辅助教学。Flas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恰当地运用可提高教学效果。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强化地域空间想象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第5篇

推进实验室建设

作为快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海隆集团的专业研发机构—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定位,是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李鹤林院士担任中石油管材研究所所长多年,对国内外石油管材领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不仅参与和组织海隆集团的科研项目,还对海隆研究所的学科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在海隆研究所贯彻企业宗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他的建议下,海隆研究所成立了具有行业特色的研发和服务部门:油井管腐蚀实验室和失效分析实验室。培养失效分析专业人才,通过对客户的技术服务、科研合作,巩固和加深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研究所遵循李院士的指导,购置了扫描电镜、能谱仪、拉扭组合试验机、显微硬度计等设备,聘请了失效分析专家吕拴录,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为研究所培养出余世杰、龚丹梅、赵金凤等失效分析专业技术人才。两个实验室的成立,为海隆集团的售后服务以及新产品研发检验、市场开拓,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提供失效分析服务的基础上,海隆集团与中海油某油田建立起了长期的科研业务合作关系,并促进了海隆集团钻杆产品在中海油所属油田的销售量,直接促进解决了海隆集团7000万元应收账款的回收,为企业的经营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提高海隆研究所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把海隆研究所打造成国内知名的专业研究机构,李鹤林院士提出了建设上海石油管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目标,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利用3~5年的时间,把海隆研究所建设成国家级的石油管研发中心。在李院士的指导下,以海隆集团为主要建设单位的上海海隆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0年通过上海市批准立项,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

突破技术难题

在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指导下,海隆集团近几年研发成功并进行转化的新产品有HLAS系列低温钻具、V150高强度钻杆、无磁钻铤等。

1.HLAS系列低温钻杆的研发

近几年来,俄罗斯等国已开始在北极地区开采石油天然气,低温钻具是针对高纬度地区石油钻采作业的专用钻具。为了开发针对俄罗斯市场的低温钻井机械,中石化成立低温钻井机械课题组,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进行科研攻关。李鹤林院士积极帮助海隆集团介入课题研究,并依据企业实际承担了课题中低温钻具的研发内容。此后,李院士主持制定了低温钻具的研发计划、技术路线,并首次提出了-60℃储藏、-40℃使用的质量标准。在李院士的指导下,低温钻具开发工作很快取得了成功,并迅速进行了成果转化。2009年,国内首批低温钻杆在海隆集团下线并销往俄罗斯,为企业创汇230万美元。

2.V150高强度钻杆的开发

塔里木油田是我国的主要产油区,也是采用钻井新技术最多的油田。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产8000米钻机的研制成功和使用,塔里木油田深井、超深井钻采比例大幅上升,标准钻杆中最高强度等级的S135钻杆已不能满足超深井钻采的技术要求。李鹤林院士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后,迅速调整研发力量,成立了V150高强度钻杆研制小组。经调研,国内尚无V150高强度钻杆实际下井应用的案例。时间就是效益,为此,李鹤林院士亲自出马,从特殊高强钢冶炼、无缝管轧制,到质量评价方案、技术标准制定,他迅速与天津某大型公司、西南石油大学等,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并指导研发人员迅速开展研发工作。在李院士的辛苦努力下,V150高强度钻杆的研制很快取得了成功。2011年,海隆集团首批7000米V150高强度钻杆销到塔里木油田,实现销售额1020万元,成为国内首家批量生产可实际下井应用的V150高强度钻杆厂家。2012年9月,塔里木油田同海隆集团又签订了第二批3000米高强度钻杆,总价值达到5000万元。

3.无磁钻铤的研发

无磁钻铤研发项目是李鹤林院士在海隆集团主持的又一新产品研发项目。在研发过程中,李院士亲自研究确定特钢成分,联系炼钢厂家、轧管厂家,直到产品试制成功。无磁钻铤产业化后,仅2011年就实现销售545万元。

产学研成果显著

为了加快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李院士为海隆集团设计了边建设边科研的发展模式,即以科研开发项目为依托,以产学研合作为方式,以上海地区的高校、石油领域院校为重点,广泛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目前,海隆集团已和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石油管材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设立了西南石油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海隆科研基地。产学研合作的建立,有效地推动了研究所各类科研项目的开展。截至2011年,研究所共开展科研及技改项目30余项,取得成果20余项;获得国家重点技改项目立项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上海市科研项目立项8项,宝山区科研项目立项7项;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资助1736万元。海隆集团与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建设的“上海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上海市批准;海隆集团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获得“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国家级先进集体及上海市先进集体,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上海市优秀创新团队。袁鹏斌所长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科技领军后备人才和宝山区第六届拔尖人才,欧阳志英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荣誉称号。

与院士专家面对面交流讨论以及院士专家的言传身教,对人才的提高和培养是很重要的。海隆研究所的许多年轻科研骨干正是通过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这一互动形式,不断成熟起来。2008 至2009年,在市科协的支持下,海隆集团科协与海隆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举办了三次“653工程”—“数字测量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创新技法及理论”研修班;2010年9月,举办了“材料热处理模拟技术培训班”,潘建生院士、顾建峰教授亲自授课,一批青年科研骨干参加了培训,获得了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通过培训,一批青年科研骨干目前已能独立承担科研项目,为海隆集团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第6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战略任务,它是涉及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基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模式探索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构架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探讨 浅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沈壮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着力点[DB/OL]..

第7篇

我们要学习他情系病患的高尚医德。他把救死扶伤的天职看得高于一切。33年来,他把病情当作命令,甘当“全天候”医生,视病人如亲人,时时为病人着想,处处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不让病人多受一份罪、多花一分钱。33年来,他走遍了全乡28个自然村,叫得出六千多人的名字。他把对病人的爱,融入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情。

我们要学习他甘于清贫、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胡贤林曾说“与大山里治病救人的大事比,自家的事都是小事。”为此,他一心扑在大山的医疗事业上,一次次放弃了进城就业的机会。医生是个特别的职业,不仅需要高明的医术,更需要高尚的医德和甘于牺牲的精神。胡贤林扎根山区33年,以对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和高尚的医德,在山民心目中树立了大山一样伟岸的形象。难怪山民们只要看到他,“眼睛亮了,病也好了一半。”

在这个充满浮躁的年代,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但胡贤林能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充分体现了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负责任、特别能奉献的崇高精神。胡贤林同志是伟大的,但伟大出自平凡。楷模之所以能成为楷模,并不是偶然的,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所得。我们学习先进典型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付诸实际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典型为榜样,立足于本职,扎扎实实做好建设事业的各项工作。

一是学习先进,要立足本职岗位,把建设事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意识,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敬业爱岗,善做小事,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以为自己是建设系统里的一名“小兵”,其实每一名“小兵”的工作对外都代表着建设系统的形象。

二是学习先进,要情系百姓,把“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座右铭。继续深化各项为民服务制度,为服务对象办实事。在房管处,要继续完善绿色通道、指纹识别系统、诚信档案系统;根据《物权法》和《房屋登记办法》的规定及时合理地制定办证、审核程序。时时以负责任的态度关注办证过程中突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8篇

关键词:外语;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社会支持体系

当前,外语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在面对求职竞争、专业供需矛盾等就业压力时,极易产生从众、自卑、攀比、挫折、依赖、焦虑等就业心理误区。解决外语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应从政府、社会、学校、学生个体等维度出发探寻对策,着力构建行之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

一、政府支持

(1)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对外合作,为外语专业女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应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做大经济总量的“蛋糕”,尽可能多的创造就业岗位。特别是要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增加外语专业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和制度建设,提供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一是要根据男女劳动力与社会职业种类及岗位数量关系,确定每一行业、职业的男女性别比例,既可促进用人单位招聘女性,又可有效避免用人单位因性别歧视而造成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二是要对用人单位提供宽严相济的政策环境,既要针对用人单位的就业性别歧视行为制定明确的惩罚和赔偿制度,也要对雇佣女性达到一定比例的用人单位给予政策扶持;三是要设立社会统筹生育基金,改革生育补偿制度,从原来的由用人单位单方面负担女性生育成本转为社会和个人共同承担,实现生育负担与用人单位分离,使女性获得较为公平的就业竞争条件,消除用人单位的后顾之忧。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配套的女性就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化人力资本市场,强化对用人单位招聘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完善社会就业保障制度、立法禁止就业性别歧视、摈弃学历崇拜、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行政管制等手段,扭转就业市场不公正现象,使外语专业女大学生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二是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渠道支持,降低外语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成本。政府就业指导部门通过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络,及时就业市场职业需求状况,预测外语专业就业环境变化趋势,开展网络自助式就业服务,畅通就业渠道。三是加大就业援助资金支持,建立毕业生失业救助制度,保障外语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权利。政府可通过提供求职补助、见习补贴,保障外语专业女大学生在旅游业、商贸业、新闻业、行政、教学等行业的地位,建立毕业生失业救助制度;设立专项创业奖励资金,引导女大学生积极创业。

二、社会支持

(1)强化“男女平等”观念的舆论引导,破除性别壁垒,加强社会对女性群体的就业关怀。社会应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利用各种传媒手段,改变“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观念,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消除社会对女性作为弱势群体的刻板印象,重视男女两性社会分工的统一,尤其在外语专业,女性毕业生往往比男生具备更好的语言素养和职业能力,破除性别壁垒有助于外语专业女大学生发挥专长,实现价值。

(2)监督就业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维护法律赋予女性的各项权益,保障其享有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机会。社会应利用媒体发挥监督警示作用,一方面积极宣传包括外语专业在内的女大学生就业政策,监督相关就业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促使用人单位客观公正评价女大学生的能力素养,减轻其就业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要对违反就业政策、因性别歧视拒绝录用女大学生或故意提高女大学生录用标准的用人单位或招聘活动及时曝光,切实维护女性的各项权益,保障女性享有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机会。

(3)引导女大学生树立优质形象,指导用人单位建立人才评估机制,合理评定外语专业女大学生职业素养。社会应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一方面通过社会教育帮助女大学生树立符合女性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形象,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估机制,降低性别、学历、院校等因素的干扰,促使用人单位通过人才能力测评体系认可外语专业女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保证其拥有公平竞争的权利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三、学校支持

(1)加强对外语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首先,高校要结合外语专业女大学生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外语专业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其次,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立足当前就业趋势和就业数据,结合外语专业女大学生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准确及时地向学生传达就业形势和信息,为其提供具体明确的职业规划。最后,高校及学校外语学院(系)要在对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管理工作中,有意识地侧重培养外语专业女大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2)转变外语专业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平台,提升外语专业女大学生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高校外语专业教育的发展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从单纯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外语+X”转变(X为变项,随社会需求和个人志趣的变化而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校应注重建设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学分制改革, 使大学生在主修自己专业的同时,辅修第二专业或第二学位,这种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职业意向和就业倾向。外语专业女大学生也应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辅修专业,成为复合型人才,为未来就业择业奠定基础。

(3)改革外语专业课程设置,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一是要根据地方经济特点,改革外语专业课程设置,强基础、宽口径、重技能,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在保持外语特色的同时,加强社会应用型课程的开发,设置旅游及经贸方向、IT及科技翻译方向、国际商务管理及文秘方向、会展外语方向等,将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拓宽女大学生职业发展道路。二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力。目前外语专业女大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稍显薄弱,高校应通过增加实习次数、延长实习时间、提升实习基地质量、创造到外企锻炼的机会等方式,帮助她们开拓视野、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个体支持

(1)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会及时调整择业目标。很多外语专业女大学生不愿到地理位置欠佳、经济不够发达、条件相对落后但急需外语人才的地区、企业工作。对此,一方面应当及时调整就业观念,树立服务于社会需求、服务于国家需求的择业观,改变以个人利益得失为标准的择业观;另一方面必须学会及时调整择业目标,将自身素养与自我实现的要求尽可能与社会职业需求相一致,增大就业的几率。

(2)完善知识结构,加强专业素质,学会自我调整和自我努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外语专业女大学生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做到一专多能,增强文化素质。既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又要在掌握本专业外语的同时,拓展学习第二、第三外语或第二专业,使自己成为以专业语种为优势,擅长多种外语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增强职业选择的适应度。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综合素养,提升专业竞争力。在校学习期间应具有危机意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注重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多种本领。

(3)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依靠社会实践进行自我选择。外语专业女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全面评估个人的价值目标、综合能力、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优缺点,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标准,明确自我定位;积极参加各种形式尤其是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创造性工作能力,挖掘自我潜能。

(4)主动接受就业指导与择业技巧培训,认真做好择业前准备。通过接受就业指导和择业技巧培训,外语专业女性毕业生可以了解大学生就业现行政策和求职途径,关注人才市场信息,掌握择业技巧和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宣传、展示和推销自己,特别是要利用面试机会给招聘单位留下良好印象,迈出就业成功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彭林权.试论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2]石焕男.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J].人力资源开发,2010,(10).

[3]杨怀祥.试析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224.

第9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途径;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班级管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的重要平台,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管理肩负起育人的职责,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和资源适时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爱国情感和民主、法制观念,明辨是非善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我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与班级管理实际,认真探究在班级管理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的途径

1.日常教育管理

班主任在考虑开发、利用德育资源时,可以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八荣八耻”,同时结合学校和班级实情,师生共同制订出班级管理细则,做到依法治班,让每个成员在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感受并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2.解决具体问题

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必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中心,以真实的内容教育学生,特别是针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当班级选举学生干部时,我让大家先听竞选者发表竞选演说,接着民主投票确定当选人员,最后当选者当众宣誓,明确岗位责任,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我请矛盾双方先对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谈谈自己的错误和犯错的原因,然后让大家唱“八荣八耻”歌,最后请矛盾双方谈对此事的看法和今后的打算,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上遭遇挫折时,我就和大家一起重温路上的感人故事和雷锋故事,让学生们在革命前辈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感染下,重拾奋勇向前的信心。

3.主题活动渗透

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入德育全过程,班主任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张扬,在他们的热情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过程中,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自觉地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

同时可以让主题教育活动成为学生自我展示、激发成才的重要舞台,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对“读书、明理、成才、报国”有了主动思考,道德认识水平有了提高,责任意识得到了增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在班集体的精神风貌中。具体做法是: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内容结构为主题,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月(九月,出专题手抄报比赛)、喜迎国庆(十月,征文比赛)、法制宣传日(12月4日,演讲比赛)、迎五・一(朗诵比赛)、尽责任(5月,开展为爸妈洗一次脚活动)等。②从中小学生主流价值观出发,开展各种形式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主要的特色活动有“幸福教育”“感恩,我们在行动”“我们的政策我们定”等 。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的策略

1.在每一天的细节中体现育人

班主任应该特别重视挖掘早晨迎接学生、课间十分钟和课间操的引导、安排就餐、与学生交流、课后活动、打扫卫生和内务整理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育人因素,结合具体的学习生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我坚持每天早晨第一个出现在教室门口,用微笑迎接学生,鼓励学生自强不息,以遵纪守法为荣,准时来校学习;每次课间十分钟我总要来到学生中间,看一看班上的学生,与他们聊一聊,一起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引导他们团结互助、诚实守信,事事规范自身行为;我利用参与课间操的机会,引导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公平竞争、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就餐时,我要求大家排队就餐,不挑食,引导他们以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我利用学生打扫卫生和整理内务的时机,倡导营造充满正气的浓厚氛围,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他人的事情帮助做好,集体的事情一起做好。

2.在每一期的细节中体现育人

班主任应该特别重视挖掘开学第一次讲话、安排座位、制定班规、推选班干部、布置教室、班会、集体外出活动、评选先进、填写学生素质报告册、与家长沟通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育人因素,结合具体的班级管理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新学期班主任第一次讲话时,我总要向大家问一声好,说些祝福的话,择机说说文明礼仪的要求,与大家畅谈发展目标,勉励学生们自强不息,树立竞争意识。安排座位时,我总是做到不偏爱任何人,做到人人平等,这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和互助观念。制订班规时,我总是请大家一起商量,做到“我们的事情,我们做主”,这样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纪律观念。推选班干部、评选先进时,我首先请大家选前认真酝酿,人人积极参与,民主投票决定,这样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竞争意识。填写《学生素质报告册》时,我总是怀着满腔热情肯定每个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潜能,热切盼望每位学生都能自立自强、开拓创新、不断进步。

3.在每次接送一个班的细节中体现育人

班主任应该特别重视挖掘第一次与学生的见面,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形成班级的舆论氛围,挖掘入团、离别赠言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育人因素,结合具体的教育场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第一次和新生见面,我会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历史、师资、设备、环境和学校的特色,让学生熟悉自己的学习环境,热爱自己的学校。第一次和新生见面,我会像指挥员对出征前的战士一样,鼓舞全班学生的士气,让学生精神更加振奋,更加奋发向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第一次和新生见面,我会向学生介绍自己、介绍自己对班级的设想和决心,描绘班集体美好的明天,鼓励学生和班主任一起去开创,去奋斗。第一次和新生见面,我会让每个新生介绍自己和说一说对新集体的希望,这样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学生毕业时,我都会说些离别赠言。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