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城市公园建设必要性

时间:2023-10-31 10:26:23

导语:在城市公园建设必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城市公园建设必要性

第1篇

关键词:植物景观;感性空间;理性空间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市公园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是最大的人造环境。”随着城市的形成、产生和发展,城市不仅成为了人类生活的物质环境,还包含着人类对自然的审美艺术。

刘易斯·芒福德(Louis Mumford)曾经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他们安居在那里是为了生活得更好。”现今,城市化进程愈演愈烈,环境保护体系未待完善就激发出很多生态环境等问题,这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低质量的生存环境,更是对精神生活的冲击。然而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绿化体系的完善,因此人们将目光转移到城市绿化上,并将生态环保思想进一步融入到城市公园的环境建设的发展上。

对于城市公园有多重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公园的定义: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共游憩、观赏娱乐的园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中对公园绿地定义:为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有的学者对城市公园的定义: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是一种城市的公共绿地,为满足城市居民游憩、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空间场所。而正是为城市民众服务,城市公园所承受的环境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植物景观作为城市绿化的主体,其景观质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也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如何创造合理、优美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来维护城市形象成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且迫切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城市公园中植物景观的作用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的“绿洲”,是了解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窗口。植物景观作为城市公园的主体,其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应等作用都值得我们关注。

生态效益

城市公园中植物的比重很大,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一是能净化空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二是能调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三是有些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生态效益。

景观效益

植物不仅具有生态美也同时具有自然美。植物种类繁多,根据其具体的形态、色彩、季节变化等特征,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艺术组合创造不同的“意境”,也形成了不同功能区域内的植物特色景观,形成了城市环境中的独特的风景,更增加了城市的美感和特色。

(三)社会文化效益

“一切城市的组成因素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含义”,“将城市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和文化内涵通过植物造景的方法展示出来,使城市空间更具有亲和力、艺术感染力,体现时代气息,突出个性,营造有文化内涵的植物景观。”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地域环境以及独特的本土文化,而植物景观的营造就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呈现独特的城市风貌,丰富环境的立面形象,使城市景观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三、城市公园中植物“理性空间”的营造

植物“理性空间”的营造主要是指植物在环境中的空间造景功能。

(一)点性空间

点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构成单位,是造型的出发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是力的中心,它指明了事物在空间中的位置,在心理上使人感到其内部的膨胀、扩散等力量。

在植物配置上选用主题突出、形态优美的植物作为主景,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造景形式,达到突出主题,吸引人们眼球的效果。

(二)线性空间

线是由具有序列感的点串连构成,它能标明事物的形状、位置、方向等,在心理上使人感到内部聚集的力量,具有运动感、律动感,给人以丰富的视觉冲击。

植物配置在线性空间中能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方向感,例如行道树香樟在道路两旁的序列性种植,能够凸显出道路的线性空间,具有导向性。

(三)面性空间

扩大点可以成为面,移动点或线可以成为面,它们之间亦可以相互转化,使得空间具有更多的形态力的变化。

在垂直方向上,植物有上中下层之分,植物的树叶、枝干交织形成的网络具有通透感,能够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和深度感。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的植物种植可以划分不同的景观区域,例如大片的草坪种植可用来做人们休憩的场所;水面睡莲的种植可形成独特的水域景观。

(四)围合空间

围合空间是三维空间,在垂直、水平方向上做任意的改动都可以形成独特的立体空间形式,有很大的创意与想象的空间。

植物的围合空间主要是由乔木、灌木、地被之间的高度与竖向郁闭度决定的,它可以形成围合式、半围合式、开敞式三种主要的植物空间,对应的可以形成私密性、半私密性、公共性三种主要的活动空间,使人在植物空间中自由的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韵律与趣味。

总之,植物“理性空间”的营造能够使空间得到合理性的限定和组合、能够使景观环境具有强调性和识别性、能够使空间中不同的要素达到和谐统一。

三、城市公园中植物“感性空间”的营造

植物“感性空间”的营造主要是指充分利用植物的美学功能,发挥其在环境中的艺术造景功能。

(一)统一与调和

植物造景讲究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不同的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形态、色彩、轮廓、肌理等构成要素,具有多样性,但也存在相似性和一致性。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该找出彼此之间的近似性,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同时也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和变化,以求形成对比,起到相互映衬的效果。

(二)韵律与节奏

植物景观的韵律与节奏是指植物在造景过程中某些组成因素通过连续、渐变、突变、交错、旋转等形式设置有规律的变换来产生韵律感,最终打破单一乏味的景观来获得独特的艺术境界。

(三)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以轴线为准,上下或左右两部分均等分布,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均衡则是两个部分相似,大致相等,在整齐划一的感觉下又蕴有变化在其中,有着动静节奏感,使人们获得放松与享受。

总之,植物“感性空间”的营造不仅要重视植物的色、香、姿等要素在艺术原理上的运用,增强景观的立体效果,还应充分利用植物造景的意境效果,达到从形态美到意境美的升华,创造“胜于自然”的植物景观。

四、结论

城市公园中的植物景观从营造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向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阶段深入发展,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雅静环境独具魅力的亮点,更是让人们认识到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到植物造景是审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赵艳岭编著.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市: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04月

[2]王玉晶等编著.城市公园植物造景[M].沈阳市: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3]刘扬主编.城市公园规划设计[M].北京市: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07月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姓名: 何意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87年10月

籍贯: 湖北

职称: 工程师

所在单位: 武汉植物园园艺中心

第二作者

姓名: 王建明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80年10月

籍贯: 湖北

第2篇

关键词:通用性;包容性设计;公园;人性化;理论

前言

在生活条件稳步提升的今天,城市公园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公园成为了市民们锻炼、游玩、交流的重要公共空间,各种社会阶层、社会背景、年龄层的人群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城市公园中进行活动,城市公园的社会包容性也随之日益成为现今公园设计讨论的热点。

1 包容性设计内涵

1.1 城市公园的通用性

通用性设计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RonMace于1990年提出的,他认为,“产品和环境的设计要能够为所有人使用,具有最大限度的可能性,不需要调整或作其他特殊的补充设计”,将通用性设计看作是一种超越了建筑空间实体的包容性理念(1-3)。

城市公园的通用性旨在在公园设计中把握人的实际需求和行为特征,在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原理的指导下,以人的空间需求为出发点,探寻不同使用人群的行为特点,通过设计使得空间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能容纳多种人群的多样性活动需求。

1.2 包容性设计内涵

“包容性设计”概念最早是在1994年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被提出,其内涵是,设计者通过设计使得其产品能过摆脱使用者年龄和能力的限制,适应尽可能多的人群需求。包容性设计是一种全面且综合的设计,在设计成果从构思到使用寿命终结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能被不同年龄和能力的使用者所使用。(4)

1.3 包容性设计与通用性设计等相关概念辨析

“包容性设计”与“通用性设计”、“设计为人人”、“多样性设计”等有着相似的含义,虽然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提出了不同的专业术语,但这些概念都是基于人口老龄化和残疾人士融入主流社会这两个主流趋势而孕育发展的。英国等地区广泛使用的是“包容性设计”概念,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使用的是“通用性设计”概念,而在欧洲和印度使用的是“设计为人人”的概念。“通用性设计”是指产品和环境的设计无需作出调整或特别设计来尽可能适用于所有人。“设计为人人”是指创造产品、服务和系统来迎合尽可能广的使用者的能力范围和实际使用情况。包容性设计在英国贸易和工业部“前瞻计划”中则被定义为“一个过程,使设计师、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确保其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最广泛的受众的需要,不受他们的年龄或能力的限制”(5)。也就是说,“通用性设计”和“设计为人人”是一个比较难以实现的目标,相比较之下“包容性设计”是一个较易被民众参与使用并且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过程。

2 包容性设计应用于城市公园设计的实际意义

城市的公园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空间之一,应当更加注重包容性设计,以容纳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儿童、青少年和老人等这些在社会中需要特别关照的人群。城市公园的提供给这些人群社会、心理和文化上的支持尤其重要,这三方面也是公园包容性设计应着重的要点。

经过包容性设计考虑的公园可以起到一个纵向的功能作用,使得进入公园的孩子、家庭乃至周边社区都能得到不受年龄和能力限制的持续发展。

3 城市公园包容性包容性设计的相关理论探讨

3.1 行为迹象

“行为环境”是指把环境看成是人与物质环境互相作用的综合体,以此来衡量建成环境的合理性和受欢迎程度。通过人在活动中留下的“行为迹象”可以有助于分析人与环境的关联程度。从而可以使设计者从中发现设定的环境和实际使用者的行为环境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在日后改进。城市公园里存在多种年龄范围、能力等级的关系,因此只有更具多样性的环境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体验需求。将行为迹象的概念应用于城市公园设计时,就能为使用者提供切实可行又充满探索趣味的体验环境。

3.2 场所精神

场所在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基地”,在广义可以理解为“土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个人情感在空间上的物化,可理解为对特定地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又因为文化的存在,使得这种场所精神得以传播和延续,使得特定文化背景的人群有着同样的空间感受,在实际的空间体验中获得共鸣。将场所精神的概念应用于城市公园设计时,要求设计者既要在所设计的城市公园中体现当地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又要在这个共同的文化大背景下,寻找不同群体各自的文化认同,使城市公园具有文化包容性。

3.3 和谐性

和谐性是指在设计时需要在人与环境中去求平衡,并将具有差异性,甚至矛盾性的因素互补融合,构建成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和谐性设计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综合性地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人的生理需要,相关的自然环境,不同人群的心理、情感、和审美取向,从这些方面激发使用者的参与兴趣,从而提升使用空间的附加值。和谐性的概念应用于城市公园设计时,可以用来分析行为活动场所之间的异同点。另外,也适用于分析同一类型各行为场所之间的活动变化规律。这样可以使设计专注于空间使用者认为真正重要的部分,对该空间进行重点详细设计,并能给设计者提供关于不同人群活动特征的有价值的原始资料。

4 结语

包容性设计以广谱的角度来探讨人性化设计,相对于不同理论研究的重点提出城市公园包容性设计的可能。对于空间使用需求被排除在与建成环境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决定过程之外的群体,可以把社会包容应用为一种理念。这种设计理念可以推动我们建设可以将不同社会背景、年龄阶段、能力水平的使用者考虑在内的共享型的社会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 Story MF, Principle of universal design.Universal Design Handbook, McGraw-Hill, New York, USA, 2001: 110-123.

[2] Eugene S, Accessibility and Universal Design: A Primer on U.S. Regulations and Emerg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eature Article, Panasonic/Matsushita Electric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SA, 2004: 36-40

[3] Keates S, Clarkson PJ, Coy J, & Robinson P, Universal Access in the work-place: A case study. Proceedings of the 5th ERCIM Workshop, Dagstuhl, Germany, 1999: 73-80

第3篇

关键词:交往空间;公园;人的行为特点

1.当前社会状态下的交流现状

电话、互联网以及各种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向当代城市人口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接触交往方式,人际间的交流交往愈加停留于电视和网络构成的电子空间中,加上以汽车为主的交通系统使户外活动更加减少,公共空间的直接交往越来越多地被间接的远程通讯所取代。城市的快节奏生活给人的生理和心理上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机械冷漠的公共空间设计阻碍了社会交往,不少本应富于生气的居住区、街道和公园变得死气沉沉。

2.营造城市公园交往空间的意义

交往空间的形成并不依赖于界限分明的客观实体,它可以看成是在一定时间段内存在于公共空间中一个个自发形成的具有柔性特质的运动着的气泡。只要条件适宜,气泡就会产生。单个气泡场里的个体之间存在交往行为,几个气泡场之间也会彼此吸引产生作用力,相互渗透与交往。

公园中的交往空间是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的公共平台,是反应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杨盖尔在其著作中提出:公共空间的户外活动一般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社会性活动是有赖于他人参与的综合性活动,如聊天、游戏。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的增多有利于人际间的信息、情感交流,有利于增加整个城市的都市活力。研究那些可促成交往空间形成的因素对景观设计有重要指导价值。

3.城市公园交往空间中的交往对象

3.1 人与自然、周围环境场的交往。美国当代著名的环境美学专家阿诺德・伯林特的“介入美学”观,要求我们在欣赏自然环境时全身心地浸入其中,以此消除传统欣赏模式中的主客二分现象。周围的环境塑造着我们的肌肉、反射神经、体验、知觉,人与环境有着高度统一的关系,交往对象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交往的作用力无时无刻不环绕在我们周围。

3.2 人际之间的交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人除了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还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个体有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的需要。城市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的公共绿地环境,不同阶层、年龄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在公园中相遇交流。由于他人的光临、多彩的活动事件以及灵感与激情共同构成了城市公园空间最重要的质量之一。

4.桐泾公园交往空间调研

苏州桐泾公园位于桐泾路与解放路交界处东北角,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苏州市中心城区最大的市级公园。桐泾公园面向的固定人群主要是围绕在其周围活动的一些居民,包括小区居民、白领、在校师生、病人等,属于邻里公园。

笔者通过统计在一定时间内公园各个区域的人流量,得出桐泾公园交往空间活跃程度饼图(图1)。中心景区和儿童游园由于变化的空间形式和较多的公共设置滞留的人群较多,易形成交往空间。盲人植物园往往会引发人的好奇之心,但游客多游走观光,滞留的较少。流水景区呈线性分布,没有观望点,行人较少滞留。古榕树区由于配套实施不完善,少有人问津。笔者将调研结果与人的环境心理及行为特点相结合,对形成桐泾公园交往空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

4.1 桐泾公园中促进交往空间形成的因素

4.1.1 盲人植物园的设置在功能上和人文关怀上都促进了桐泾公园交往空间的形成。桐泾公园里的“盲人植物园”充分考虑到盲人的特殊需求,通过夸大除视觉以外的知觉感受体验,让盲人能够与自然有近距离的心灵接触。园内布满芳香科植物,辅助设施有:盲文介绍牌、植物语音系统介绍、全程不锈钢扶手、盲道。盲人虽无法感知色彩,但真切的环境感知让盲人与自然有了很好的“交往”,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园内区别化地安放植物介绍装置的高低,低矮灌木的语音介绍装置安放得很低,引导盲人感知植物的大小。

4.1.2 活动表演场地积聚人气,并且可以延伸出多样的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人及其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人看人”是公共空间中常见的现象。景观建筑师约翰・莱尔在对洛杉矶公园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大多数人在闲暇小憩时都是选择面对人们活动的方向,这些活动或是球赛,或是游戏,或仅是人流的途径而过。桐泾公园中供人锻炼的广场有较多人聚集,并由此延伸出多样的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有时会分不清谁是表演者,谁是观众。

4.1.3 “阴角”空间充足。公园内退让出了一些供人休闲的半围合空间,形成许多“阴角空间”,例如嵌入环境中的座椅。芦原义信在《街道美学》中提出,城市公共空间需要保持一定的“阴角”空间,此类空间可以创造出一种把人拥抱在里面的温暖、完整的城市空间。游人需要景观提供庇护的场所,并且这个庇护的场所能够拥有较好的视线以便观察。

4.2 桐泾公园中阻碍交往空间形成的因素

交通的可达性不够完善

城市公园不仅要满足特殊条件下的紧急需求(如应急避难),更要让游人在平日里方便达到公园的各个角落。桐泾公园的古榕树林片区由于没有完善的交通流线引导,游人很少光临,浪费了古树资源。

5.城市公园交往空间设计建议

5.1 创造条件,引导交往活动。杨盖尔指出:“如果没有户外活动,最低程度的接触就不会出现。介于个人活动与群体活动之间的各种形式也会销声匿迹。”①在公园的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创造让人接触的条件,让不同的人在公园里“相遇”。公园中的节点可能是区域中心或象征中心。设计时应作为重点给人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选择。

5.2 提供多种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在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上各有不同,如老人的晨练、市民的表演、儿童的游乐。设计之初通过对周边地区的人群结构分析,让公园能够给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选择。

5.3 以社会科学为指导,尊重人的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现代景观设计要求以“以人为本”的精神,用科学的态度综合运用社会科学,例如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考虑到人的显性和隐形需求、生理和心里需求。结合人的行为特点,预见性地干预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让使用者的行为与设计者的意图相一致,减少后期维修费用。

6.结论

设计师不应为了追求变换的效果而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淡漠人的交往诉求。设计者按着人的行为特点而设计出的公共空间有利于促进和谐的社会交往。和谐的交往空间不仅可以丰富公园景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社会信心,实现当代公园美学与社会学共有的价值。(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

参考文献:

[1]杨・盖尔交往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简・雅各布.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Clair Cooper Marcus),(美)卡罗琳・弗朗西斯(Carolyn Francis)编著.人性场所・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林玉莲,胡正凡 编著.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芦原义信.街道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6]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第4篇

1.1特色林业是提升涵江城区居民幸福指数的需要城市建设中发展特色林业不但可以提供优美的人居环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这些都与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城市林业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林木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木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增加湿度、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减少噪音、削弱城市的热岛效应。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以上时,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可以释放城市中忙碌的人们精神压力,产生愉悦感。同时,良好的城市林业绿化建设,也为人们提供休憩游玩的场所,为城市增添景观。综上所述,城市林业绿化具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饮用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重功效,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1.2特色林业是涵江城市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也是竞争力,环境资本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本。近年来,涵江区主动融入全市“跨越发展、领先跨越”建设大局,围绕“一核四翼、宜居宜游”的城市发展思路,大手笔规划,成片制开发,组团式建设,创新式管理,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逐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涵江形象。聘请了国内外顶极机构描绘城市建设总蓝图,树立了“全区一城”理念,明确了将水乡特色和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发展的建设思路,确保城市建设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考验。因此,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生态型滨水景观城区,将水乡绿色文化和现代元素有机结合,重塑水乡名城的独特风貌。通过大力建设城市森林,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涵江的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吸引外资,从而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居于有利位置。

2特色林业发展现状和优势

近年来,涵江区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以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契机,积极融入港城建设,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江南水乡新城,大力推进“城在水间,绿在城中,山水相依,水城相融”的海峡西岸新兴城市建设。

2.1公园绿地通过建设完善涵江人民公园、白塘湖公园、高新科技公园及涵西水上乐园等公园项目,实施了“园林绿化美化”工程,改造建设了电影院广场、湖滨绿地及红旗闸、城隍庙等街心绿地;完成了城区宫下河、汽车西站、白塘湖、萩芦溪两岸和境内重点河道两岸绿化;推进国欢寺周边休闲文化广场、西河公园绿地、鉴前路延伸段临河景观带滨河公园绿地、新涵大街街头绿化景观工程、新涵大街北伸两侧绿化工程。至目前为止,全区拥有各类公园8座,3个城区精品公园,城区现有园林绿地494.64hm2,美化了城区环境。

2.2绿色通道近年来,完成环城路、北环城路、滨海大道、涵港大道和南环路五条城市主干道绿化12.3km,完善荔涵大道涵江段绿化提升、涵江高速路口迎宾大道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实施福厦铁路涵江段、福泉高速公路涵江段“两高线”沿线道路两侧绿化带及挡墙披绿等建设。全市率先启动沈海高速公路涵江段绿化工程,被作为省级典型作经验交流。全区道路24条完成绿化73.22km,道路的绿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城市绿化骨架已经形成。

2.3单位绿化广泛开展争创“省绿化红旗单位”、“绿化达标单位”、“花园式单位”活动,完成涵江华侨职业中专、涵江私立实验中学、莆田六中等15处立体绿化,共种植名贵树近2万株。涵江区人民政府、国欢镇人民政府、英博啤酒厂等13个公共设施绿化。现有省级绿色园区1个,绿色军营1个,绿色校园6个,绿色社区1个,城市公园1处。其中莆田高新园区创建省级绿色园区,完成5条道路绿化。其中莆田高新园区创建省级绿色园区,完成5条道路绿化,种植榕树、樟树、巨尾桉2.2万株,新建生态竹林2000m2,新增厂区绿化面积11000m2,完成河渠绿化2.5km,建设生态防护林3000m2。白塘湖公园作为城市公园,其主湖和内河流域总面积600多亩。在水上观光浏览区、白塘湖公园区、山水观赏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和生态园区共种植观赏性植物40多个品种2万多株。武警8713部队创建“绿色军营”,种植各类名贵树木和速生树种5000多株。

2.4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江口镇、白塘镇绿色乡镇建设;完成国欢镇都邠村、梧塘镇沁后村、秋芦镇梅洋村等19个绿色村庄建设,共种植各类苗木39.2万株;海星农民公园、石西农民公园、官庄农民公园、前面农民公园已初具规模,为人们劳作之余提供很好的休闲去处。先后有6个乡镇被评为省级园林式乡镇,8个村庄被评为省级园林式村庄,白沙镇坪盘村获全国“绿色小康村”称号。

2.5生物多样性工程建成瑞云山、夹漈山、尖山寨、望江山等省级森林公园4个,面积2984hm2;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2830.9hm2;建立区级自然保护小区2个(不含黄龙林场),保护面积213.3hm2。

3存在的问题

3.1质量不高全区林业用地平均每亩蓄积量1.73m3,林分平均每亩蓄积量2.45m3。林相参差不齐,用材林各龄级结构不够合理,幼中龄多,近成熟林少,可伐资源少。林木树种单一,森林的防护和调节气候功能弱,景观美学价值不高。

3.2绿量不足城区现有的绿地、道路绿地还是以草坪、色块为主,尚未形成“绿在城中、城在林中”的景观特色。如:涵江公园以白塘湖公园和人民公园为主,两公园绿地营造形式均为片林,树种构成、种植形式过于单一,缺少层次感。

3.3贯通性差涵江区现有的绿地分布并未形成有机的整体,特别是城区河流,主干公路沿线的绿廊未形成整体性,绿地斑块之间连接松散,从而使城区绿地之间,城区绿地与城郊山林、农田之间未形成一体。

3.4树种单一城市绿地建设功能单一现象严重,体现在线形绿地和点状绿地中。表现为行道树种类较单一,如涵江的大部分行道树种为盆架木、芒果树;绿化形式也比较单调,比如新涵大街的道路绿化,整条街道绿植太少,没有形成系统的景观,沿街没有引人注目的景观节点,防尘防污等功能不突出。点状绿地则更多考虑观赏、美化效果和部分游憩要求,存在着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季相缺乏等问题,如白塘湖公园,清一色都是桃花和木棉,都是落叶树种,观赏季节短暂,而且容易引发病虫害等。

4对策与建议

涵江区城市森林建设应坚持以绿化为基础,以美化为手段,以生态功能为主体,以增加森林面积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经济规律、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做到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适地适树,通过实施路、海、河、山绿化工程,廊、带、片、网相结合,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实现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总目标。

4.1推进城乡绿化创建绿色家园绿色城市建设要注重建设片林,加大城市通道林带厚度,重点推进人民公园、西河公园、国欢寺和囊山休闲广场等四大公园建设。绿色村镇建设要侧重建设乡村绿色公园和“四旁”绿化,积极创建“绿色村镇”、“绿色开发区”、“绿色校园”、“绿色军营”。绿色通道建设要重点抓好沈海高速公路涵江段森林通道建设和新涵大街示范街绿化建设,以及324国道塔洋段,201、202省道,县道庄边至游洋、大洋至东张、梧塘至萩芦公路两侧绿化,打造“带、网、片”相连的“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森林景观。绿色屏障建设要着重抓好沿路、沿溪(库)、沿海、环城一重山林分补植修复,特别要把水环污染整治拆除的山上猪场进行土地平整,恢复森林植被,调整优化树种结构,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和森林景观效果。人工造林更新方面(含生物防火林带和矿山植被恢复生产),要注重抓好零星荒山造林,确保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及时更新,扩大有林地面积,提高绿化水平。

4.2强化科学造林要按照“全面规划、注重实效、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要求和“山水园田统一规划,乔灌草、花果树一起上,带、网、片、点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四绿”工程建设。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科学配置造林树种和密度。在造林更新上,要大力提倡不炼山造林,维护地力和生物多样性。在重点生态区位,通过采取间伐、补植、套种等人工措施,加快调整树种组成,改善林分结构,促进形成树种多样、针阔混交、异龄复层的复合型林分。在城乡绿化上,要选择景观效果好、经济价值高的名贵和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以丰富森林景观,提高城乡绿化美化水平。对于城区内河流,规划在河两岸各栽植10m宽的护岸林,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另外,对城区内部分乔木较少的绿地进行改造,增加乔木数量。新建开发区内要配套植绿,新建项目要求具备一定的绿地面积,以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同时,加强园林式乡镇(村庄)、花园式单位(住宅区)建设,积极引导居民进行庭院绿化,利用墙壁、屋顶等,开展立体绿化,增加绿量。

4.3大力培育和使用乡土树种在山区乡镇大力建设花圃、苗圃和组培基地,建立种苗基地,提供良种壮苗。推广乡土树种在道路绿化,公园美化,庭院绿化中的应用,在引进外来速生高效树种的同时,保证乡土树种的使用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0%以上;增加树种品质,做好种苗培育,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和有关标准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城市森林建设的科技含量。

第5篇

关键词:免费开放;公园;管理;投入;服务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A

一、公园免费开放的必要性

(一)公园的属性决定了其应该免费开放

公园,故名思议就是公众活动的场地,是一个城市中的公益性设施,是改善区域环境的公共绿地和市民休憩、娱乐的场所。其社会属性和基本职责就应该放在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公园的建设和维护是由纳税人投资,所以市民有权利享受公园带来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市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公园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就更加凸显出来了。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公园进行免费开放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环境要求。

(三)“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

现代城市居民生活在忙碌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压力使人们感到紧张和不适。人们就急切需要有个放松、舒适的环境来满足“回归自然”的内在需求。公园作为客观存在的外界环境,是城市中最大的开放空间,它不仅有大面积的绿地空间,还有供人们游憩、放松的活动设施。公园的免费开放,能够使人们接近自然、改善生活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生活理念,也是“科学发展”必然要求,从而使公园能够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二、公园免费开放后面临的问题

(一)公园运营经费严重不足

免费开放之后,公园游客数量大为增加,不可避免地给公园的卫生保洁、绿化养护、设施设备、安全防范等带来一定压力,公园现有设施和工作人员超负荷运转,管理成本增加;无门票收入、财政支持尚未到位等问题并存,各公园运作经费严重不足。

(二)管理工作量剧增、难度加大

公园免费开放后,由于游客倍增,而公园管理、维护人员数量基本不变,导致各部门的工作量达到原来的近两倍。为加强对游客文明游园的引导,公园要增加巡园管理人员和巡园次数,增大了日常管理工作量。免费开放后,公园内的流浪人员也多了,管理方没有对这些人执行强制措施的权力,也没有相关的法规约束,这更增加了公园的管理难度,公园“拆围透绿”增加了公园的进出口,但也使公园少了一道管理的“屏障”,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三)治安压力增大

公园免费开放后,外来三无人员、摊贩、乞丐、小偷等闲散人员涌入公园,带来治安隐患,影响游园的正常秩序,同时造成晚间公园设施的失窃和破坏;入园人数的倍增,让扒窃团伙有了可乘之机,部分公园小偷小摸的治安案件比以前增多,公园免费开放后报警率有所增加,大部分免费开放公园还没有安装监控视频,公园安保压力增加不少。

(四)不文明游园现象增多

公园免费开放后,汇聚了各阶层不同的人群,游客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游客甚至把“免费开放”误读为“完全自由”,认为公园免费后就不应该有诸多游园规矩,放任自己的行为,因此出现光膀游园、横卧座椅、采摘花草等不文明现象,对公园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的破坏有所增加。

三、免费开放公园管护及管理对策

(一)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公园正常运转

公园作为公益性事业,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财政的不断投入是公园发挥其功能的基本保障,如在公园内增加便民利民设施,适当增加垃圾桶、公厕的数量,对雕塑、石凳等易损设施进行加固等。另外,应针对公园公共属性,建立健全财政投资方式,使公园设施能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资金进行维护和修缮,从而确保公园设施的正常运转。

(二)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加强公园的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

做好公园的治安和治理工作是公园免费开放后有效管理的基本保证,公园免费开放后游客数量的上升,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少困难。首先要加大对宣传力度,设置 “文明游园”、“法律法规”宣传栏,并醒目地段张贴宣传画,放置宣传牌,同时在绿地内设置人性化的友情提示,让市民时刻潜移默化地接受文明教育。另外,游客杂乱,很多公共设施较以前损毁严重等等现象迭出不穷,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据此,公园应与公安、城管,共同建立联动机制,加大巡视、查处、执法力度。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放心、文明的游园环境。

(三)公园管养社会化,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

为了降低公园管理和运作成本,实现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公园可以实行社会化管理。积极探索社会化管理,绿化养护、保洁、保安等实现企业化运作,形成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实现公园管理层和作业层分开。实行管养分离,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的新机制,建立作业、养护、招标、定额发包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各公园在免费开放后,应做好原有门岗人员的分流调整,定期开展对服务人员的全方位培训和教育,提高公园员工的管理和文明服务水平;完善相应的奖惩管理制度,使员工继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各项工作。

(四)不断探索公园管理的新理念

1、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合理开发公园娱乐项目

公园免费开放后,公园的收入受到限制,所以开发方便管理的活动项目是非常重要的。公园可以开发新型娱乐项目(如水上乐园),策划新型主体活动(如健身、摄影),主办主体博览会或展览会,逐步盘活公园的经营管理体制。还可以充分发挥公园社会属性,加大公园同社会的联系,可通过绿地认养、竞拍游乐设施冠名权,减轻公园的管理成本,扩大公园的社会影响,从而带动自身产业的发展。

2、建立健全市场经营体制

为确保开放性公园公共设施和管理的合理高效性运营,应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体,不断融合社会公益性外来资金为补充,充分挖掘民营资本潜力的市场经营体制,实现开放性公园的高效运营。

(五)配套设施和服务管理更合理化

公园免票向市民开放,更主要的是配套设施和服务管理要跟上。免票开放后,到公园来玩的人自然多了,那么,人们吃剩了的果皮、纸屑要有人清运,公园内的环境卫生要人清扫。还有人们玩累了,要有个地方坐一坐,歇一歇,饿了也得有个地方填饱肚子,渴了还得有喝的,再加上人有“三急”,还应该有“方便”的地方。这些看似小事,可对游玩的人来说,却是件头等大事。因此,公园要适当地设置一些餐饮娱乐场所,或公园内部经营,或出租给别人经营,这些创收得来的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来保障公园的维修,保证公园环境卫生的打扫和清运。但经营摊点不能过多,过多了,经济味道太浓,,会 给人感觉到免票公园在变相捞钱。

结语

综上,公园的免费开放是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当然,也对公园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充分结合主管部门和社会多方力量,不断转变管理模式,创新市场经营管理体制,以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让更多市民享受这一举措带来的丰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俊春. 公园免费开放利弊与管理方法探讨[J]. 甘肃科技. 2009(01)

第6篇

关键词:丽水;公园绿地;植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33-4

1 公园绿地的概念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息、游览,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园地,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同时还承担着保护、繁殖、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任务。优美的园林景观和良好的城市环境又是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条件。城市园林绿化关系到每一个居民,渗透各行各业,覆盖全社会。园林绿化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和活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园林绿化事业的地位和社会需求将不断提高。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休闲环境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其生态需要,而且要满足美观及舒适性方面的要求。这样对于植物配置的研究也就日益深入,早期的公园绿地中所运用的树种的品种及数量都比较少,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所采用的手法也相对简单。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种树”,对于公园休闲绿地植物配置造景的要求也日渐提高。

2 丽水市概况

2.1 地理区位

丽水市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城区面积14.6km2,地理位置119°54′E,28°27′N。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市政府驻莲都区,距温州126公里,距金华市122公里,距杭州292公里,距上海512公里。属长三角经济圈南端。

2.2 地形与气候

丽水市中心城区是一个处于群山环抱的盆地,周边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丽水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全市气候具有较明显的水平地域性差异和垂直差异。年平均气温18.3-11.5℃,平均年日照1712-1825h,无霜期180-280d,年均降水1400-2275mm[1]。

2.3 土壤环境与植被区系

丽水市山的土壤类型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对植物生长非常有利。红壤分布在海拔700-800m以下,约占44%,黄壤分布在红壤之上,约占40%。丽水地区自然森林植被由次生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等组成,植物种类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具有较明显的亚热带植被特征[1]。

3 调查方法与内容

3.1 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走访相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查阅了丽水市园林绿化树种的历史资料。首先,根据丽水市园林植物种类,将该地区的植物分为乔木、小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花卉5类。对这5类植物分别调查其种类、数量,并对主要公园绿地中主要的乔木和灌木、藤本的分布状况进行统计,最后汇总得出丽水主要公园绿地植物的组成情况;同时,对市区主要公园绿地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空间结构、植物群落结构等进行调查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3.2 调查对象和内容

2010年3-6月,选取丽水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进行实地调查,主要有丽阳门公园、处州公园、江滨公园滨江景观带等城市公园绿地。调查内容主要为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配置、生态类型生长及适应状态,并进行分类统计,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为:F=Nb/Nt,Nb为研究区域植物物种数,Nt为市域范围内植物物种数[2]) 对主要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形式、空间结构、植物群落结构、景观时序等进行调查分析,并评价其园林植物应用特点。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和资料,综合整理分析总结,为丽水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建设发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4 结果与分析

4.1 应用树种构成及丰富度

根据调查和数据资料得出,丽水地区种子和蕨类植物有1200多种,涉及160多科,其中木本植物有90余科650余种[3]。相应的丽水市区现有应用的园林植物有72科179属293种,物种丰富度约为0.45。

在园林绿地中应用的植物有293种,使用频率较高的主要种类有14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有50多种,主要有香樟、桂花、四季桂、广玉兰、银杏、樱花、合欢、无患子、孝顺竹、棕搁、雪松,乐昌含笑、杜英[4]等。

灌木和小乔木有40多种,主要有白花杜鹃、金边黄杨、南天竹、含笑、红花栏木、山茶花、紫薇、八角金盘、海桐、瓜子黄杨、小蜡、珊瑚树、红枫、红叶李、月季、火棘、大叶黄杨、桅子、金叶女贞、茶梅[4]等。

藤本植物有10余种,主要有紫藤、爬山虎、凌霄、络石、扶芳藤、常春藤[4]等。

草本植物有20多种,主要有麦冬、细叶结缕草、美人蕉、紫茉莉、紫竹梅、剑麻、葱兰、芭蕉、梭鱼草、莺尾、白三叶、狗牙根[4]等。

4.2 不同类型植物的应用特点

4.2.1 常绿与落叶植物的应用特点 据调查统计,丽水市种子和蕨类植物有1200多种,涉及160多科,其中木本植物有90余科650余种。在植物种类中,乔木类中落叶树种数量约占45%,常绿树种约占55%,落叶树种平均树龄24a,常绿树种平均树龄15a[5]。在常绿和落叶的配植上,以常绿为主,落叶树种种类较少,植物景观四季变化上不够明显。

4.2.2 乔木、灌木、草本地被植物的应用特点 园林植物的乔灌草配植的合理比例对形成优良的园林景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乔木是绿地的骨架,在发挥城市绿地生态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灌木的花、叶、形对形成城市园林绿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及丰富植物层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草本花卉及地被植物在色彩、质感上对改善地面景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从绿化种类的配置上看,乔木类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公园和街道行道树的布置上,灌木类主要应用于居民区的住宅楼房之间。草坪和花卉则主要分布在道路街头绿化和城市公园内。说明丽水市区公共绿地比较注重乔木类植物和草本花卉的应用,对灌木类树种的选择较少。相应的在居住区绿地当中,一些花叶具美的花灌木如桂花、紫荆、垂丝海棠、石榴、六月雪、栀子、木芙蓉等较受欢迎。

4.2.3 乡土植物与引进植物的应用特点 丽水市所处的亚热带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宜植物的生长,园林植物的种类、数量、规格非常丰富。但真正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量运用的本地植物种类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对乡土植物的重视不够,在城市改造和规划中应重视对其合理的保留和保护。主要的乡土树种有浙江樟、刨花楠、白玉兰、深山含笑、合欢等。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引进外地树种越来越多,表现较好的有广玉兰、无患子、朴树、雪松、罗汉松等植物,主要运用于行道树和公园,在丰富了当地植物群落的同时也丰富了城市园林景观。

4.3 城市公园绿地植物应用状况

丽水市主要城市公园绿地有丽阳门公园、处州公园、以及万象山公园和江滨公园等。丽阳门公园是以丽阳门城墙遗址为依托修建的小型公园绿地。万象山公园位于城西南瓯江北岸,绿化植物呈随机型自然分布。处州公园位于丽水城区中北部,其北面为行政中心,具有休闲娱乐功能和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公园。滨江景观带全长19.1km,是在瓯江防洪堤绿化带的基础上建成的,也是具有一定城市形象景观、体现城市发展面貌的新型绿地。下面对主要对处州公园和江滨公园景观带的园林植物应用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总结。

4.3.1 处州公园绿地植物应用 处州公园是2006年建成的,具有休闲娱乐功能和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公园。公园里的园林植物经过精心维护和管理,已形成较为丰富和稳定的园林植物景观。下面分别从公园植物的空间结构、景观时序、植物群落结构以及垂直绿化和地被植物的应用等方面分析园林植物的应用情况。

空间结构:在植物选择主要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如香樟、朴树、榉树等为骨干树种,配合落叶阔叶和常绿针叶乔木如银杏、合欢、黄山栾树、榔榆、雪松、罗汉松、龙柏等作为植物群落上层植被,中层选择落叶小乔木以及常绿灌木如樱花、碧桃、金丝柳、隶棠、桂花、枸骨、紫薇、木芙蓉等植物,下层主要以常绿小灌木或铺地植物如杜鹃、金叶女贞、南天竹、小蜡、紫叶小檗、铺地柏、八角金盘等,同时运用草本和地被植物配植成花境、花缘、花带以及湿地花丛、草坪等形式,形成丰富的地被植物景观。主要植物有云南黄罄、金钟花、粉团蔷薇、六月雪、鸢尾、萱草、麦冬、香蒲、玉簪、百慕大等。

植物群落构成:植物群落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较简单的群落结构的如:小乔木+灌木+草花地被,例如桂花+洒金桃叶珊瑚、香樟+杜鹃,孝顺竹+麦冬、红枫+小叶蚊母;较复杂的结构如落叶大乔木+常绿乔木或花灌木+草本地被、落叶乔木+灌木绿篱+藤蔓植物+草本地被等结构。例如雪松+红枫+红花继木+狭叶十大功劳+小叶蚊母+八角金盘,雪松+红叶李+石榴+海桐+小叶蚊母+结缕草没有量就没有美,根据形式美原则,尊重植物自然特性选择本地树种,植物群落以乔灌草复合结构形成绿量大的空间,提高了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同时公园注重选择大量的灌木植物配置成绿篱、绿带,遮蔽构筑物,作为绿地中下层结构的重要部分。

景观时序:处州公园植物能够体现较为丰富的季相变化。在体现四季变化上公园的南部和北部植物选择各有侧重,南部多为春夏开花植物种类,如白玉兰、紫叶李、樱花、海棠、合欢、紫薇、石榴等植物,配以金钟花、鸢尾、玉簪、金丝桃、六月雪等开花繁茂的植物形成姹紫嫣红的春夏景观。而北部则选择落羽杉、银杏、红枫、无患子、乌桕等秋季色叶树种,配合桂花、梅花、紫竹、木芙蓉、南天竹等秋冬观花果类的树种,弥补秋冬季节萧条的景象。

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处州公园在地被植物的选择上,主要选择草本花卉和耐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有三色堇、矮牵牛、四季海棠、常夏石竹、鸢尾、花叶玉簪等植物,较耐荫观叶植物如石菖蒲、龟背竹、万年青、八角金盘、洒金桃叶珊瑚、银叶菊等,以及地被如阔叶麦冬、吉祥草、酢将草、鸢尾、大吴风草等植物,以满足不同环境条件和景观功能的需要。例如在沿自然溪水一侧,选择金边玉簪和紫花地丁片植,并选择耐水湿的再力花、香蒲、千屈菜等植物丛植以形成既耐荫又有观赏价值的湿生植物景观。同时公园也比较重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运用攀援藤本植物形成造型丰富的园林景观,尤其是结合园林建筑小品亭廊等进行布置。主要的攀援植物有紫藤、美国凌霄、蔷薇、爬山虎、花叶络石、洋常春藤等。由于选择了大量的草花地被和攀援藤本植物,提高了植物物种多样性,同时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中下层植物景观。

除以上所述,处州公园在植物选择上还是存在地域特征性不够明显,一些乡土植物和本地表现优良的品种应用不够。同时,在一些比较耐荫植物的上层空间大型乔木较少,没有形成较好的郁闭空间,为其通过荫蔽的生长环境。

4.3.2 江滨公园景观带绿地植物应用 瓯江是全市第一大江,江滨景观带是在瓯江防洪堤坝上建成的,从1999年防洪堤修建投入施工,截止2010年10月,全长19.1km的瓯江景观绿化带主体部分及主要景观分区的工程已基本完成,后期绿化种植也在近期完成。滨江景观带分为古城墙保护区、城市意象区、滨水公园区、生态景观区等功能区块组成。古城墙保护区主要以门古城墙为中心,周边亭台楼宇,绿树阴阴,供游人游览评古、放松身心的场所。整个区域在植物配置上以规则为主,以带状模纹绿篱、色带结合配植小乔木和灌木。城市意象区是丽水市区滨江绿色休闲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约700m,占地面积8万余m2。自西向东由瓯江源景区、水沙飞红景区和应星楼景区3个分区组成。主体应星楼仿宋代古建筑风格,主楼三明三暗连基座共有9层,雕梁画栋,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瓯江源景区主要以各种反映瓯江两岸人民的劳动、生活场面的雕塑体现当地的历史和民俗风情。水沙飞红景区以溪流、假山、瀑布等景观组成,体现水的灵动和妩媚。整个区域的绿化以自然式为主,选择银杏、黄山栾树、罗汉松、凤尾竹等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起到烘托主景,提升景观品质的作用。滨水公园区主要是以休闲广场为主,有下沉式广场、亲水广场等,配置园亭、树池座椅等设施,提供游人锻炼、集会、禧水等活动的场所。植物景观以自然式为主,布置一系列花坛、花镜,少量配置乔灌木。生态景观区是最后一个区域,由岩石生态园和自然游园两个景区组成。自然游园区主要以大片群植形成的郁闭林和树林草地相结合,形成幽静怡然的环境。群植主要以同属不同品种形成如樱花林、枫香林等,继而取得鲜明的季相变化特色。植物岩石生态园的地被植物种类较丰富,选择棕榈科、景天科、枝叶细小的耐旱型等植物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景观。

由于景观带绿化工程完成时间不长,后期种植的园林植物还未形成预期的绿化效果,下面主要结合应用较为丰富的生态景观区来具体分析其植物应用情况。

空间结构:滨江景观带绿化在植物种类选择上,上层结构树种为株形较好的的乔木如白玉兰、棕榈、榔榆、银杏、罗汉松等,种类和数量都较多,中层结构以小乔木和花灌木种类为多,如桂花、山茶、金丝桃、小叶栀子、金边黄杨、金焰绣线菊、大花六道木、木绣球等,形成大片灌木从和花丛。下层结构以草本地被为主,选择一些适宜性较好观赏性强的品种如大吴风草、白三叶、金边玉簪、紫花地丁等。整体来看,该区域植物物种比较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但不足的是,上层、中层的乔灌木数量较少,难以形成郁闭的林下空间,对于夏季持续炎热的丽水市来说,在空间开阔没有遮挡的防洪堤上,对于缓解夏季炎热,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的方面考虑不够周到。

景观时序:生态景观区在植物选择上能够合理搭配四季景象不同的树种,营造不同季节时令的植物景观。如春天开花的玉兰、紫荆、金钟花、海棠、樱花等,夏秋季开花的合欢、木槿、凌霄、木芙蓉等,冬天开花的腊梅、山茶等,以及一些秋色叶植物如枫香、乌桕、银杏、水杉、黄连木等丰富秋冬季节景象。但比较而言,观赏性较强、观赏时间在秋冬季节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不多,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在秋冬落叶后有优美的枝干树种,例如榉树、梧桐、银杏、水杉等,或选用一些秋冬季挂果的树种,如柿子树、柚树、珊瑚树、南天竹等植物以弥补秋冬季节萧条的景象,丰富环境景观。

营造特色树林景观:在生态景观区中,根据景观设置的需要,选择一些生长适应性强,林相效果好,在特定季节能形成特色鲜明的树种营造特色景观林,例如运用多个品种的樱花形成春花烂漫的樱花林,运用枫香、槭属的树种形成层林尽染效果的枫树林。林下配植耐荫的草本地被植物如鸢尾、麦冬等。

5 存在问题

结合对丽水市区公园绿地应用树种的调查,以及代表性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形式、空间结构、植物群落结构等进行的调查统计,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总结了丽水市公园绿地植物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5.1 园林植物生态性关注不够

植物的生态特性是形成健康旺盛的植物景观的基础,根据不同的生境环境选择不同的园林植物,才能创造不同类型的园林植物景观。

5.1.1 适地适树原则没有体现 在园林植物种类选择中,由于一些原因,例如以前较早的绿化选用传统园林植物较多,或者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者习惯于选择某些园林植物,因而对于在本地生长良好体现优势的树种没有加以重视和运用,造成植物景观形成以后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较多存在。

5.1.2 植物群落稳定性较差 自然群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育过程中,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及生境条件下自然形成的群落。自然群落的结构复杂的层次有6-7层之多,结构简单一般的有2-3层次。栽培群落应该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尊重植物的习性,借鉴于自然群落结构。当前市区的园林植物群落结构较为单一,层次也只有2-4层,难以形成更稳定的群落结构。

5.2 园林植物特色景观的缺少

园林植物的基调和主干树种应该是当地的乡土树种,能够反映出城市所处的地域特征。如果公园植物的选择没有体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整个公园的景观特色就无法充分体现,没有特色的景观,就是没有生命力的景观。

5.2.1 没有体现植物的群体美 公园植物的配置以自然式为主,树种有对植、列植、丛植等配植形式,但出于规模面积的限制,没有体现植物群体美的景色。作为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可以利用秋色叶植物或观赏价高的植物形成成林的景观,例如北京香山的红叶、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等著名的植物群体美景观。

5.2.2 缺少观赏特性丰富的植物 观赏特性丰富的如既可观果又可观花的,既可观叶又可观花的植物等,在植物选择上,没有做到统筹安排,利用丰富的观赏特性,提高植物观赏特性的丰富度。

5.2.3 没有体现生态示范区的特色 丽水市作为国家试点生态示范区,自身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在植物景观方面没有体现生态示范区的特色,缺少体现本地特色的植物景观。

6 改善建议

针对丽水市公园绿地存在的问题,基于自然环境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运用上可以注重考虑以下几点,以进一步完善公园绿地植物景观。

6.1 树种选择坚持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以当地地理生态条件为依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考虑以常绿阔叶林树种为主,结合落叶阔叶树种,体现城市绿化地域特色。重视树种结构合理性,注重速生树、慢生树的合理配置,为其他植物的应用奠定稳定的植物群落环境,继而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选择能吸收有害气体,抗逆性强的树种,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建立并逐步完善园林树木种质资源库和园林植物苗圃。

6.2 发掘培育乡土植物品种,确定基调树种

丽水市区的地形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小盆地,四面环山,在夏季,需要树冠庞大的树种遮荫降温, 大量选用丽水地区的乡土树种和通过多年种植表现型良好的树种[6],可以香樟、浙江樟、荷花玉兰、重阳木、深山含笑为主,混栽悬铃木、无患子、银杏等作行道树,庭荫树和草坪、广场等开阔地孤植树构成丽水城区园林优势树。确定丽水城市绿化的基调树种,选择能充分体现丽水当地植物景观特色,能作为城市景观标志的树种,例如香樟、鹅掌楸、刨花楠等作为基调树种。

6.3 提高植物景观时序性和观赏性

由于地理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本地植物以常绿阔叶林树种为主,因而植物景观在季相变化上不够明显,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落叶阔叶树种或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品种,以增强植物景观四季时序变化特点,让人们通过城市园林绿化能感受到节气时令的变化。适当考虑选择观赏性较强、观赏时间在秋冬季节的植物。如选择株形优美,枝干挺拔秀丽的树种,在秋冬落叶后人有优美的枝干,例如榉树、梧桐、银杏、水杉等,或选择柿树、柚子、南天竹等观果的植物弥补秋冬季节的不足,丰富园林景观,增强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6.4 加快立法建设进程,完善园林绿化配套法规和技术标准,理顺管理体制,依法强化行业管理

根据国务院立法计划,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公园管理条例》的起草、协调工作;争取早日颁布实施。抓紧有关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的编制,促进行业法规体系完整配套;根据城市园林绿化标准体系,抓紧专业标准、规范的编制配套;充实加强城市各级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或配备专门的人员),依法行使园林绿化行业管理职能。在管理体制上,特大城市、大城市坚持实行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适当保留一定的人、财、物制约调控权;中、小城市以相对集中管理为主。 各级政府的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要参与编制园林绿化规划,行使行业审核、协调、服务、监督的行政职能,管理城市各类园林绿地的建设和维护。对经营园林绿化设计、施工,苗木花卉生产、销售等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进行行业监督管理;搞好城市园林绿化成果的保护和管理。城市绿化种植不得随意砍伐和损毁,特别应落实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职责。

6.5 实行科学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研的投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吸收应用管理科学的新成果,改变园林绿化事业的落后面貌;加强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的研究。培育具有特性和抗性的园林植物新品种。实行以植物材料为主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的技术政策。加强濒危、珍稀动、植物种的异地保护、繁育、研究,为保护物种多样性做出贡献;针对园林设计、施工、植保、养护、管理、测试监控、专用机械等方面的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加强园林绿化科技情报工作,开展国内外横向交流,引进先进的园林绿化技术和植物品种;利用自身一切条件和手段加强对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园林绿化成果和各项园林绿化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社会维护生存环境、自然生态,园林绿化的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搞好园林绿化建设和维护;加强各级园林绿化部门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岗位技术、职业道德的教育,有计划、多形式、多层次地培养人才,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园林绿化职工的工资待遇、住房条件、保险福利等应有所改善,园林部门内的育种、植保、环卫、室外高空作业等工种职工的劳保福利应享受专业队伍的同等待遇。

参考文献

[1] 丽水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 阎传海.张海荣.于法展.等.江苏北部城镇绿化策略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4):38-39.

[3] 丽水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4] 陈建洪.丽水市住宅区绿地的植物组成_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分析.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03.

[5] 朱圣潮,徐燕云.丽水市区园林绿化建设的调查研究[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5(2):58-61.

第7篇

关键词:人性化;公园无障碍设施;设计

一、我国公共设施的无障碍建设现状

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在起步晚、起点低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有着显著成绩。多数城市的干道、主要商业街、广场、医院等建筑,程度不同地建设了无障碍设施;城市住宅小区的无障碍设施也开始起步。我国的部分城市还相继建设了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无障碍设施,如南京的盲人植物园、大连的野生动物园等,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我国的无障碍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有人们无障碍意识不强,管理部门和设计人员没有很好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规范标准,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不够系统、规范,使用管理不善,无法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等等。

二、公园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它社会人员生活的重要措施。同时,无障碍环境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城市与国际形象。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公园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观赏、游览、休息、娱乐、健身的场所,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园作为公众聚集场所,是最能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之一。无障碍设计是整个设计体系中的一部分,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复杂。因此,只要规划设计人员加强无障碍意识,在规划设计初期能认真地考虑并重视,并且在实施过程汇总细部构造的处理,无需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就能够消除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便及障碍。

三、以石家庄动物园为例浅谈公园的无障碍设施设计

3.1公园无障碍的设计原则

3.1.1无障碍性系指公园中应无障碍物和危险物。这是因为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变化,自身的需求与现实的环境时常产生距离,随之他们的行为与环境的联系就发生了困难。因此,作为公园设计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身处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要以轮椅使用者和视觉残疾者为基准,积极创造适宜的公园空间,以提高他们在公园环境中的自立能力。

3.1.2易识别性系指公园标识和提示设置。老年人和残疾人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或感知危险的能力差,即使感觉到了危险,有时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或者因错误的判断而产生危险。因此,缺乏空间标识性,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随之带来行为上的障碍和不安全。为此,设计上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给予他们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并通过空间层次和个性创造,以合理的空间序列、形象的特征塑造、鲜明的标识示意以及悦耳的音响提示等等,来提高园林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石家庄动物园在各个入口处、广场、主要场馆周围都安装了语音广播,引导残疾人更方便的进行游园活动。

3.1.3易达性系指公园游赏过程中的便捷性和舒适性。老年人和残疾人行动较迟缓,因此要求园林场所及其设施必须具有可接近性。为此,设计者要为他们积极提供参加各种活动的可能性。从上确保他们自入口到公园内各个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及其必要设施,并保证他们有通过付出生理上的努力,能得以实施的心理满足感。

石家庄动物园在每个场馆的室内参观区域和室外散养的参观区,公共卫生间都设置了平缓的无障碍通道,保证残障游客也能观赏到所有的动物和景观。

3.1.4可交往性系指公园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老年人和残疾人愿意接近自然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后,是可以消除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宣泄一下心中的自卑失落和急噪烦闷。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多创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围合空间、坐憩空间等,以便于相聚、聊天、娱乐和健身等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而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石家庄动物园在园区内的大、小广场都设置了合围式的围树椅,并且都在较低的高度,为所有游客提供了聚集、休闲的休息空间。

3.2公园无障碍细部构造设计

公园中无障碍设计,除了对环境空间要素的宏观把握外,还必须对一些通用的硬质景观要素,如出入口、园路、坡道、台阶、小品等细部构造,做细致入微的考虑。

3.2.1出入口宽度至少在120cm以上,有高差时,坡度应控制在1/10以下,两边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出入口周围要有 150cm×150cm以上的水平空间,以便于轮椅使用者停留。入口如有牌匾,其字迹要做到弱视者可以看清,文字与底色对比要强烈,最好能设置盲文。

3.2.2园路路面要防滑,且尽可能做到平坦无高差,无凹凸。如必须设置高差时,应在2cm以下。路宽应在135cm以上,以保证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可错身通过。纵向坡宜在1/25以下。另外,要十分重视盲道运用的诱导标志的设置,特别是对于身体残疾者不能通过的路,一定要有预先告知标志;对于不安全的地方,除设置危险标志外,还须加设护拦,护拦扶手上最好应注有盲文说明。

石家庄动物园的无障碍通道,都设置了栏杆扶手,并在高差大的游览区域都做了护栏,在护栏上进行了危险标示。

3.2.3坡道和台阶坡道对于轮椅使用者尤为重要,最好与台阶并设,以供人们选择。坡道要防滑且要缓,纵向断面坡度宜在1/17以下,条件所限时,也不宜大于1/12。坡长超过10cm时,应每隔10cm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台阶踏面宽应在30cm~35cm,级高应在10cm~16cm,幅宽至少在90cm以上,踏面材料要防滑。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必须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并且视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和照明设施。

石家庄动物园在室内、室外的无障碍通道,在坡长较长的的区域,都设置了休息平台,并且都设在采光充足的位置。

3.2.4厕所、座椅、小桌、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设置要尽可能使轮椅使用者容易接近并便于使用,而且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的通行。

石家庄动物园的公共卫生间都在入口处设计了残疾人专用的隔间,采取坐便的形式,并在墙上设置了栏杆,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

五、结束语

在公共场所营造完善的无障碍环境,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在公园这一公共场所营造

无障碍环境,应成为体现公园人文关怀的新时尚。完善无障碍设施,营造无障碍环境,是体现公园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体现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升城市公园品位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对促进社会进步,培养公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群,适应所有人的产品.[J]《设计新潮》2001(4).

[2]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第8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城市的环境要求也逐步提高。公园、休闲场和环境绿化是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的是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是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与根本。在进行城市工程建设当中,不仅要注意城市的有形环境建设,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真正做到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相互结合起来。让人们既看到眼前的利益,也要关注未来环境的建设,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构建优美的城市环境,促进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环境工程主要涉及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园林绿化、建筑节能、供气供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它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自然环境保护和城市生态建设密切相连环境工程建设不容忽视。而目前我国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这需要我们高度地重视并积极地应对。

1 环境工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级政府和相关环保部门对环境工程越来越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绿化建设逐渐加强;加强城市污水处理以及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的处理,城市生活环境有了良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1 当前我们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处理还与预期的处理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很难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工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城市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也在急剧增加,远远超出我们目前无害化的处理能力。从而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水污染、占有土地、影响城市形象等直接或间接的问题。因此,有效合理地处理这些垃圾,对于城市环境建设至关重要。

1.2 城市污水处理还存在诸多不足:污水能力低、处理技术粗糙、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等。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少部分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等,对环境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污染。而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水平不均衡,一些相对落后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足,无法进行集中处理,污水的处理率偏低。

1.3 城市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控制不足。工业生产排放的气体未经处理造成了大气污染,城市汽车尾气排放超标直接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一些正在建设施工城市,空气中灰尘含量很大,以及这些问题带来的噪音污染问题。目前相应的政策和举措已经对环境工程建设起到了良好的配合作用,但是在与城市的发展欲望和现状相平衡方面还有待完善。

1.4 城市绿化分布不均衡,一些城区的绿地覆盖率偏低。一些城市因忽略绿化,土质沙化的现象逐年加重,城市生态整体失衡、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较严重,这无疑加重了环境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矛盾。

2 城市环境工程出现问题的原因

2.1 视地区不同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也不同,部分地区政府对环境工程重视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为了追求发展,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工程建设。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环保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相关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也是环境工程建设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

2.2 环境工程建设也需要资金支持,环境工程建设的资金短缺和技术水平的落后,这也是导致环境工程建设工作进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建成投产后经费不足,也将直接导致环境工程运行不正常,成为“面子”工程。

2.3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不够,公众的环保意识不足,对环境工程建设关注及监督不够,也阻碍了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

3 加强环境工程建设对策

3.1 相关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对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的宣传,制定相应完善的政策措施,坚持执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积极推动政策的实施,推进环境工程建设。

3.2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强化环境工程建设的体制建设。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环境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完善多元化投资建设机制,鼓励社会上多元的投资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包括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设上,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上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上,都需要有比较规范的一套体制系统进行维持。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利于城市环境工程的良性运行。建立起必要的环境引导机制,对参与者的进行奖励和扶持,调动他们的建设积极性,推动整个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

3.3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一是利用全新的宣传媒体向广大公众宣传环保知识,逐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大力倡导环境保护,让环境保护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认识到环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二是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大幅度曝光污染严重的企业和单位,大篇章报道环境保护典型事例,为企业发展和公众生活树立榜样,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舆论监督。

3.4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加强宣传和监督。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是和广大的市民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上的力量,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去,不仅要求相关的建设工作者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还要加大对环境工程建设的宣传,号召社会力量结合起来,进行必要的监督。让广大的市民对环境工程建设有所了解,提出对环境工程建设的意见,加快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步伐。

3.5 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加强城市公园建设,出台节能配套措施和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开发、生产和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环境问题的出现,为实现良好的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6加强对环境工程投运后和管理及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管理单位要健全环保管理机构和完善环保规章制度,加强对环保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建立健全主要设施运行台账,并加强对管理(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使环境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4 总结

环境工程学是在人类同环境污染作斗争、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的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从环境工程学发展的现状来看,其基本内容主要有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系统工程等几个方面。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环境工程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从长远利益出发,关注整体利益。我们既要注重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加强环境工程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要想发展,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尽管目前我国的环境工程建设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也遇到不少的困难,但这不能成为我们踏步不前的理由,只有我们充分发挥智慧,加强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足够重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对策.中国环境报.《建筑》,2009,(17).

第9篇

近年来**市立足*生态旅游城市定位按照“适度超前注重精品”原则集中财力集约投入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膨胀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市财政部门紧扣于全市中心工作立足部门职责一手抓筹资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一手抓管理积极开展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工作在城市建设和财政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下面借这次会议机会将我市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大投入促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和档次

**一个*旅游城市城市建设好坏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为了做好城市环境这张“名片”**市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每年都确定实施一批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建设项目使城市建设不断上档次、上水平从20*年到今年8月底**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4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和旅游项目建设在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方面新建了南环路、黄海路、海市路、富民路等修建改造了南关路、北关路、西关路、登州路等主要干道对**东、南、西出口和蓬水路进行拓宽改造使**城市交通做到四通发达畅通无阻在美化亮化城市环境方面高标准建设了*旅游观光大道开工建设了黄海城市公园工程今年以来又重点实施烟蓬观光大道绿化工程、蓬寨路、睡虎山绿化和生态谷绿化工程、*公园和海水浴场改造工程、城市拆墙透绿和大环境整治工程努力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在建设人居工程方面进一步完善城市水、暖、电、气等基础设施改造扩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民心工程进一步提高了**人居生活环境质量特别从20*年以来我们成功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信用合作签订了总额度**亿元信用贷款协议重点用于推进水城保护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资金支持

经过几年建设和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潜力更加雄厚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连年名列**市前茅财政收入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高速增长成为全省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上升位次最快县财政大投入直接换来了财政大增收

二、严格监管提效益全面推行建设项目财政投资评审制度

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门职责作为资金管理部门财政干部最深知筹资艰辛和不易深知财政监管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财政投资项目监管措施全面推行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制度最大限度节约使用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体工作中主要把好四个关口

(一)严把项目预算评审关坚持财政投资项目预算财政评审制每年财政投资工程计划确定后所有项目投资预算必须由财政部门组织评审评审结果作为确定项目投资总额、安排基本建设项目支出预算依据凡未经财政预算评审项目不得列入财政投资项目范围预算审核完毕后财政局根据年度财力状况和项目排序筛选项目编制基本建设支出预算草案列入市本级部门年度预算通过工程预算评审有效避免了乱上项目、乱开工、任意扩大工程投资规模等现象保证了财政投资工程计划性和科学性也使财政筹资和安排支出做到心中有数

(二)严把项目现场跟踪审查关对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实施现场全过程跟踪评审监督财政评审重要工作手段我们对所有财政投资工程实行项目专管员跟踪监督制度根据每个建设项目实施情况适时派驻跟踪评审员或跟踪评审组对项目实施现场跟踪评审监督在向项目派驻跟踪评审人员以书面方式通知受审项目建设单位跟踪评审员进驻项目后全面参与工程造价有关全部工作评审员每天填写评审日志和有关报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汇总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建立健全了财政投资工程台账管理制度对所有建设项目按施工单位和项目类别进行登记实施动态管理详细掌握每一个工程造价和完成进度情况对工程施工中隐蔽工程与现场签证、施工中出现较大设计变更和招标项目新增内容等经济签证必须有财政审签才能认可设计变更涉及工程价款调整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才能调整合同价款

(三)严把项目决算审查关:建设项目竣工后项目决算经工程主管部门初审后财政对《工程结算书》以及工程施工相关结算资料组织进行三轮审查最终出具《工程决(结)算报告书》财政评审一审小组首先对工程预(结)决算资料组织审核查验并核实工程价量出具一审报告二审小组在规定时限内对一审结果全面复核出具二审报告三审小组在评审项目资料基础上并对一审责任人、二审责任人评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评审深度和广度评审人员业务水平、工作责任人、廉政情况、评审人员工作效率等各个环节出具三审评价结论后三审小组与一审、二审小组进行对审验证三审评价结论找出三审评价与一二审差距对一些具体问题允许相互探讨求得一致在不能达到一致情况下以各方会签三审评价结论为准工程预(结)决算送审资料由财政评审部门指定专人登记、评审与保管评审人员不准私自接受工程预(结)决算资料评审任务由领导统一安排并下达评审通知单充分保证工程决算审查严肃性

(四)严把项目招标采购关全面推行财政投资项目政府采购制度对所有财政投资建设工程、工程监理、规划设计、材料购置和城市拆迁工程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工程投资预算经财政评审确认后全部转交政府采购办公室进行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办公室通过组织招标论证会确定需进行政府采购范围、招标方式和评标方法形成论证报告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组织招投标根据采购项目性质对相同类别项目尽量做到统一汇总进行采购以降低工程成本对设有标底招标项目标底由财政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从20*年以来共实现政府采购额6800万元累计节约资金1780万元节约率达20%

三、建章立制理程序建立财政投资评审长效机制

加强政府投资工程监督管理一项复杂工作任务**在推行财政评审制度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使我们在这方面少走了不少弯路做到高起点快到位

一加快财政投资监管制度化建设从20*年开始我们先后专门组织人员到海阳、福山和湖南长沙等地学习加强财政投资工程监督管理方面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起草制定了《**市政府投资工程监督管理办法》并以政府文件形式正式下发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突出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作用成为了**财政投资工程管理指导性文件为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供了强有力依据同时我们进一步协调和理顺好与各工程主管部门间工作程序充分发挥们积极作用全力配合好财政监管工作

二加强财政投资评审专业队伍建设做好财政投资工程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基本建设和城市资产经营职能进行调整合并进一步整合财政内部人力资源配齐配强财政投资管理专业队伍从去年开始我们通过人才市场招聘充实了6名基建专业人才成立三个评审小组专门负责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和日常监管工作在资源配备上我们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购置配备专业设备为充分行使财政监管职能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