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31 10:26:25
导语:在初中物理重力教学反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72-01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可以成为一个名师。”的确,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主要措施,借助于反思,教师可以明确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需要加强教学反思,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相对比较陌生,而且物理知识面进一步拓宽,为物理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加强物理教学反思,对提高学生成绩、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教学反思的内容
1.1 反思物理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的的是为了培养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培养对物理学的终身钻研精神,并通过物理学的研究来实现人生理想,实现对国家民族的振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偏离了这个目标。
还要反思教学方式中新理念的运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认为物理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合作、探究,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必须反思教学中是否有旧瓶将装新酒的情况,是否有冠以新课改之名,行旧教学之实的现象。
1.2 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教学技能等内容。因此反思教学设计需要从多角度进行。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必须为提高这些能力而服务,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高效、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等。例如:
教学过程也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程序也是知识,合理科学的程序有助于提高效率,发展能力,物理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由浅入深,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体现了物理学的知识等。
1.3 反思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有两类,一是近期效果,表现为学生的成绩,一是远期效果,表现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对物理学的热爱、对物理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如果教师急功近利,必然采取杀鸡取卵式的教学方式,而忽视对远期效果的重视。因此教师必须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到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互相兼顾,尤其要重视远期效果,因为近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师到学生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浮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4 反思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型师生关系,再也不是从前的师道尊严型的师生关系,也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中的首席。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传统的沿续,还是真正转变了角色,改变了师生关系。这种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教师俯下身子对学生,而是把学生还原为成长中的人的角色,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转变,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体验民主意识。
2 教学反思信息的来源
教学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反思信息的来源也有多种,反思的方式是比较多的,常见的反思方式有以下几种:
2.1 课堂观察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表现都在课堂中反映出来,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发现学生的各种不同表现,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观察课堂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观察学生的表情,观察学生手中的动作,观察学生的眼神等。
2.2 师生交流
师生交流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包括课内交流和课后交流,当然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师角色,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交流才会有实效,学生才会信任教师,向教师说实话,教师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信息。课内的教学互动,课后的师生交往,这些都是了解学生学习的渠道。
2.3 作业反馈
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的巩固和检测手段,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习惯都会程度不同地表现在作业中,教师在批阅作业时都会发现学生的学习表现,因此教师要善于记录作业问题,及时总结,由作业引起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学生作业的中各种错误都是学生学习的直接表现,只要认真总结记录,就能发现学生学习中规律性的东西。
2.4 案例分析
学生学习的个案,许多具有代表性,包括某一学习环节的案例,也包括具体学生的案例,分析学习案例,既可以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指导,也可以总结教训,为下一次教学提供警示。例如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个别学生特别喜欢物理或不喜欢物理课等。
2.5 试卷分析
学生的检测试卷也是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主要渠道,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养成情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会在试卷中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阅卷中要及时记录试卷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2.6 实验表现分析
学生的物理实验是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平常的习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在学生实验中表现出来,例如:学生在实验中是否积极动手,大胆参与,是否对实验要领掌握得准确,是否有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对实验中出出的现象如何分析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反馈内容。
2.7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更直接全面的反思措施,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已经比较熟悉和了解,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调查题目,为反思教师提供更直接的依据。
3 撰写反思文章
积累了反思资料后,教师要及时的将反思结果撰写成文章,并及时的整理归类,防止事后遗忘,而且要坚持将反思形成习惯,要不断地将反思内容延伸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提高教学成绩、学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初中物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朱慕菊.走近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物理课改教学 冷场 反思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096-02
教学中出现冷场,每位教师基本上都遇到过。最近笔者在乡镇学校听的几节课中出现的冷场——气氛压抑、沉闷,让人烦躁、痛苦,使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的几点思考。
一 课堂教学冷场的原因
乡镇学校初中物理课改中,课堂教学出现冷场,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心理障碍造成的冷场
从心理角度分析,课堂上学生因心理障碍而不发言的有四种因素:(1)怕同学笑;(2)怕回答错误;(3)没自信心;(4)觉得没必要。
2.学生思维定式造成的冷场
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分析,课堂上学生因思维定式,不能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或回答不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而造成的冷场有四种因素:(1)知识面狭窄;(2)思维空间狭小;(3)地理环境限制;(4)人文素质不高。
3.学生对课堂的淡漠造成的冷场
从兴趣的角度分析,实验时学生不愿动手,分组时不愿参与讨论而造成的冷场有三种因素:(1)学习内容枯燥;(2)网络、电视、家庭等社会的负面影响;(3)与教师的对立情绪。
4.教师自身因素造成的冷场
由于教师自身的多种因素,使学生不愿配合,学生与教师的思维错位等而造成的冷场有三种因素:(1)提出的问题太难或太笼统;(2)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课改理念认识不足。
二 反思与对策
1.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新课改主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放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增强,更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步骤、有艺术的激励、引导、调控。若教师对课堂驾驭不好就会出现冷场或使“探究式”变为“放羊式”。如何准确把握课堂调控时机,应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及时调控,构建和谐氛围。由于新课标提倡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课堂上,教师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要发现教师自己在自问自答,学生的思维开始跟不上教师,或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都不愿说话,这就是冷场的先兆。这时,作为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调控,说点小故事或小笑话等,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发散的思维集中起来,注意力重新回到正常的教学之中,冷场就不会出现。
第二,适度调控,注意引导。由于学生的年龄、地理环境与认识水平的局限,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探究某个问题时常会陷入思维停顿状态,无法自主地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控,并给予适度的点拨、引导,让学生有柳暗花明的感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尽快地回到需要探索的知识上来,冷场就会避免。
第三,调控心态,激发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究。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调整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以正常的心态投入到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中,避免学生出现对课堂的冷淡、漠不关心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做到:(1)设计形象的课堂导入;(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3)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有效的分组学习
分组学习是物理课改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特别是乡镇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做好分组教学,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科学分组,合理搭配。教师首先要对全班学生进
行前期的调查、了解,了解他们的智能、技能、在校表现、成绩、环境等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避免学生在学习中无所适从。一个好的小组,组员之间能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并共同思考、解决问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能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第二,对学习小组要加以引导,及时调控。学习小组建立初始,因学生的习惯没有养成,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要防止小组学习讨论时,出现冷场,或把讨论课变成自由市场,课堂纪律混乱,合作学习没有效果。因此,教师应提前对每个小组长进行培训,提前分配好任务,但具体的细节可以完全由学生作主,他们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解决,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
第三,小组间开展竞争机制。鼓励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感。也可以给学生适当的压力,有了压力,学生的干劲才更足。
3.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在乡镇学校,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素质、设施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很薄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更容易造成课堂冷场。因此,教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第一,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心理。培养学生勇于提问,首先,让学生向科学家学习,敢于提出问题。如学重力时,给学生讲牛顿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提出问题,最后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其次,碰到冷场时,教师要对学生及时鼓励。如“哪位同学来试一下,说错了不要紧,有错才有对”。最后,培养学生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如对课本中模糊的概念、规律进行质疑;对报刊、杂志、媒体等经常犯的一些科学错误进行质疑。
第二,教会学生利用各种现象提问的方法。提问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在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如风声、水声、鸟声、各种动物声等的不同之处后,学生会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我们为什么会听到声音?”(2)让学生仔细观察新课标实验教材里的插图,提出问题。如:在学习运动的描述时,让学生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相对静止”的图片后,学生要问:“从收割机打好的谷子装入拖拉机时为什么不会掉出来?”(3)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学生看了击打有纸屑的鼓面后,提出:纸屑为什么会跳跃?(4)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
第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评价。首先,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都要及时评价;其次,鼓励学生相互提出问题,相互点评;最后,适当出一些探究题,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检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4.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对乡镇学校而言,物理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是避免课堂教学冷场的有效手段。
第一,注重演示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能避免冷场。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把一些纸屑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小军鼓面上,让一位学生到讲台上,击打鼓面,并让其描述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的纸屑振动情况,然后,因势利导,引导该生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因。通过演示,这位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起了实验探究的兴趣,其他的学生也跃跃欲试。
第二,注重课外实验的开展。课外实验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由认识到理解的一种桥梁,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使学生通过课外寻找实验器材,自己动手做实验,既加强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指导学生课外实验时应注意:(1)指导学生建立家庭简易实验室。工具箱——用一个木箱或纸箱代替。实验桌——利用家中书房或空地,放一张桌子,桌上铺一张桌布。另外,再自购一些简单的常用工具,家庭简易实验室就建成了。(2)指导学生自制简易器材,收集实验材料,充实实验室。可收集的材料有:电动玩具、玩具小车、自行车零件、眼镜片、可乐瓶、玻璃杯、橡皮筋、牙膏皮、铅笔芯、电位器、导线等;可自制的器材有:自制量筒(可用玻璃瓶自制)、自制测力计(可用橡皮筋等自制)、自制滑动变器(可用电位器或铅笔芯自制)等。通过充实,自己的实验室就丰富了。如学生自制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并主动参与。(3)指导学生选择好课外实验探究的内容。选择课外实验探究的内容,首先要做到实验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其次要做到课外实验类型与目的的统一。
第三,指导学生走向社会。物理新课程倡导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师在课余时间指导好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如学生学习了电能后,指导学生观察电能表,在学习了电功率后,指导学生观察洗衣机、电冰箱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物理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总之,在乡镇学校课改教学中出现冷场现象是很普遍的,既有学生的因素,也有教师自身的因素,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中的冷场现象就不会出现,课堂教学就会更加和谐,乡镇学校的课改进程就会加快。
参考文献
一、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应遵循的原则
(一)反思不能脱离实际情景,实际的内容
“提出问题――探讨研究――解决问题”是反思的灵魂。反思起源于问题情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或者在理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是反思的起点,这些困惑和问题为反思提供了可能。
(二)反思着眼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反思都要在探讨研究中体现,在行动研究中解决问题。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教学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长处与短处自觉主动地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不断地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这都需要在行动中体现。
(三)反思应促进教师本身的提高。这种提高是以“新的理解力”的形成表征的
二、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的程序
(一)分析现象、过程,确定问题
反思的问题通常就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敏锐地提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之展开研究。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回忆,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反思当时教学情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态度和学生态度。教师在收集自己的教学活动信息的同时广泛收集和分析有关的教学经验,以批判的目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态度和情感,力求对问题予以界定,诊断其原因,确定问题的范围以期对问题的本质有较为清晰认识。明确我需要改善或者提高什么。并从这些可能的领域收集有关这一问题的相关资料。如ρ=m/v中ρ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无关。讲的时候学生表面上清楚一做就错。回顾和反思当时的教学情景是否演示实验不清楚或是只讲实验没动手做等。学生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外小实验如比较酱油和醋谁的密度大,学生常见的可乐和雪碧谁的密度大等,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在以后讲类似问题如讲电阻时要学生充分猜想,多动手实验。
(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制订计划
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会在已有的知识中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阅读已有文献资料,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凭借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育经验,通过对比分析,搞清问题存在的原因,总结经验,批判性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概念和方法,寻找新思想和新策略,设计出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的计划。如在ρ=m/v教学中,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主动发现规律:对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物体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可见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反应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物理性质,因此引入密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这个物质本身具有的物理性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密度的理解,与物体具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而且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计划实施,实际验证
通过实际教学,检验上一阶段所确定的问题和确定的计划,确定教学的某些方面是否可以改变、如何改变,并形成改变的策略,进而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实施这些策略的效果。或者丰富和发展理论了,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并指导教学实践,同时从检验中发现新的问题,再进入新阶段,开始新的循环。如在ρ=m/v教学中按照上面的计划实施发现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对密度的理解普遍有了提高。看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对教学效果很有效,但对教师组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再反思如果再紧接着做练习,如师问:橡皮用过一段时间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答:质量和体积变了,密度没变,如有异议可当堂实验。这是否更好呢?经过这些过程有利于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对提高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三、反思的内容
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的方面而且也体现在对自己教学活动反思上,这种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反思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从教学参与者角度考虑,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失,这主要涉及的是教学方法的反思,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概念、原理等是否采用了相应的方法,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适合性。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失,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思的内容还可以是教学的导入、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可以是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性,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等。
总之,我们可以应用各种资源修正和精练教学实践。教师的反思不仅是一种观念的活动,而且是一种实践的活动。换句话说,它必须是一个不断调整自己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作者:张庆: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棋源中学,山西晋城048300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弊端日渐凸显,无论是在教学效率上,还是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显然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求,因此结合新课改理念,对当前初中物理的教学进行反思是每一个教师必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便是针对这一思考提出的几点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初中物理教师的思考,从而在教师们共同的努力下,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前提
新课程改革从其根本上来讲,是一场教学理念的革命,要求教师从“应试教育”的理念转变为“素质教育”的理念,因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教育的目标上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一个是追求素质的发展,一个是追求分数的提高,所以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必然要做出改变。的确,教育教学在不断发展,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转变原有陈旧的教学理念,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而且,如果对教学理念的本质内涵进行分析,教学理念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指南针,教师在教学中的种种在外表现都受教师内在理念的影响,所以要让教师从外在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尝试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眼光去看待教育的改革,并放眼到国内外,观察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动态,了解自身在教学理念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一个更加宽阔的视野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最终不断促进自身教学理念的革新,做到与时俱进。
二、改革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关键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一味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其结果则是培养了一批批“高分低能”的学生。显然,在素质教育时期,“分数”要退居到二线,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因此对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是迫在眉睫。至于如何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要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开展发现、探究、讨论等认知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例如,“欧姆定律”是研究电压、电阻和电流三者之间关系一个章节,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猜想电流的大小由那些因素决定?或许有学生认为“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或许有学生认为“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但无论猜想的结果怎样,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猜想和分析是最为重要的。
(二)注重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物理实验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必不可少。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抱着“能演示不动手,能讲解不演示”的理念,将本该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理论化,这显然违背了物理教学的初衷。因此,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注重实验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探究物质的密度”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去通过自己的探究和设计操作去测量教师所提供物品的密度。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所以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匪浅。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催化剂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将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阐述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一)、巧用实验激趣,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综合了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和方法、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分析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教师最好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下,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为了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改为学生课堂实验,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操作,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
2.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物实践和善于创新的精神,既探求科学的精神。验证性实验一般是在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根据已知的理论,对一些现象过程的存在、原因或规律检验其是否正确而设计的实验,它在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方面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但不利于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二)、引导自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设疑激趣、指导探究、启发思维、评价总结、应用迁移”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科学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方面作了一些初步尝试。
1. 设疑激趣,提出假说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多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 指导探究,丰富感知
实践、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实践,勇于探索。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呢?在于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这些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
3. 启发思维,讨论探究
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加工事实,进行思维加工。
(1) 整理事实,以说促思
学生获得的感性事实是比较混乱的,缺乏条理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把各自收集到的事实以及对事实的看法进行相互交流,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2) 研究事实,发展思维
在学生整理事实时,教师见机提出问题,挑起矛盾,巧妙地促使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将讨论的中心置于学生之中,使学生结合自己和别人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归纳、甚至争论,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
4. 评价总结,归纳达标
通过前三个环节的活动,学生得到了信息与思维的结果,教师对小组和个体的整个学习活动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将假说上升到结论、规律。
二、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也显得很重要。
(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反省 教育观 愉悦 措施
我从事教学工作有20多年了,现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源于下面的观点:
1.我的教学反省
我师范毕业后,进入教学岗位,时至今已20多个年头。在20多年里,我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通过函授取得了物理系专科必备水平,在从事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充满坚辛,充满幸福,取得不少成绩,也不断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体验。
然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体会到素质教育的无穷魅力,专心致志探索、探究素质教育的真谛,总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即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我也按这个基础的思路去进行教育教学。然而通过近几年的教育,自认为自己的思路跟上了教改的步伐,主要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可是一到考试,我教的班级的成绩明显占了下风。我教的平行班级成绩始终与其他班级相差那么一点差距。平均分上不去,优生率上不去,比不上其他平行班级。于是我很沮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心里甚至默认了我只有这个水平,我不懂教学规律,我可能没有能力教育好学生,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我思想发生了变化,沉默吧,自认吧。做到教书育人、问心无愧也心安理得了。认命吧,我有些退缩。
总认为自己尽力了,知识也不存在问题,也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去要求学生了,然而始终得不到较好的回报。我想,是不是我自身出了问题,如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的侧重点出了问题,这种对自身的怀疑经历了艰苦的历程,自己不容易发现自身的缺点,虚荣心也不接受自身的缺点。总把失败归咎于学生身上,班级管理上。我失望了,但我并未消沉。
真的有那么一天,我豁然开朗,反省自己,是否是自己的教学目标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对学生要求过高,忽略了素质教育的真谛。于是我重新评估自己的教育目标及其过程。我发现,我彻底错了,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片面追求学生的能力素质。忽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素质,我猛然醒悟,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觉得自身的压力如此之大,从未有过,并不知道改变的结果如何,于是我冒险了,从新设计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体现学科特点和教育观。
2.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 " 冲突 " ,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教学中要"敢放 ""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3.实验让学生愉快学习
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总之,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我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实践能力;知识渗透;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过程的进行,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也有些自己新的看法和反思。我们要及时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物理实验教学以及让学生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教师投入心血对自身进行思考和充实,在实践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指导能力和专业能力。
一、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又将物理用于生活,走向社会
在教学实践中,让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更多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学习能力要求的内容。因此,在初中阶段,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体现学生动手动脑进行物理现象观察方面。这样一来,学生出于好奇心和求知心,开始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进行主动探索,思考其中的物理规律和原理,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思考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更多的是体现了新课改下科学、物理、社会的主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每次课堂教学之后都布置很多物理习题让学生去熟悉课堂知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开始降低。因此,改变作业的形式能让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望增强。
二、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各学科知识渗透,让学习知识融会贯通
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学生学习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是有关联的,进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更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实践教学中,数学题目的理解上要运用语文中所强调的语句分析;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科的学习中也要求对相关学科的历史进行了解,这样在各科学习的思考过程中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让思路畅通无阻。例如,很多物理公式和物理单位是根据创造人的名字命名的,如,欧姆等。因此,将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渗透到物理教学中,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有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新课改对于初中物理的要求还很多,这些要求也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去实践,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以致用;教师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渗透学科知识进行教学,二者共同努力,推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
参考文献:
一、探究式教学要和少教多学理念相结合
1.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落实这样的方式,前提是做到开放和民主。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教师指导、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是学习主体,课堂时间尽量还给学生,教学设计体现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教师走下讲台亲近学生,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我,实现了教学中的角色转换。
2.先学后教,设计导学案
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实验前由学生根据实验题目对实验的原理进行分析,对实验的过程独立设计,并根据现有条件选择器材、拟定步骤。教师放手这样做,其实是遵循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发挥了主体作用,重在体现学生活动的设计,也就是说学生活动在上课前就已经开始,先学后教,使学生在课前都有明确的学生任务,从而优化整节课时的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3.不求完美,把时间还给学生
对于刚开始接触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初二学生来讲,做好每次的探究活动包括从课前导学案的完成开始都很不容易,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从一开始就要给足探究时间,一定不能为了追求完美而让实验探究流于形式。
二、探究式教学要和小组合作理念相结合
1.小组合作的必要性
首先在操作实验、探究问题时,许多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协同动手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的结果发现、探究、总结规律。这时就要开展小组分工,知道自己的任务和观察、操作的对象和注意的事项。这样才能挖掘集体潜能共同解决学习的问题。其次初二学生大部分还不会探究活动,生帮生即所谓"生生互动"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助互学等合作方式,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竞争的教学环境,这样的环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前提条件。
2.合理搭配,教师引导
首先挑选并设立组长负责制,男女搭配,强调女生动手,这样通过克服女生畏难思想,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探究时会出现快慢,会出现真假探究,有个别小组不知道往哪个方向猜想,怎样设计实验,怎样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部分学生表现惘然,有些只是在玩,这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先牵着鼻子走,后放手走”的教学步骤,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既要思考别人的意见,又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既要独立完成探究方案,又要认识到在科学探究中必须要有合作精神。其次对于初二学生教师要适当的监控,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除了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还要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三、探究式教学要和传统讲授模式相结合
关键词 物理课堂 高效 探索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9-0073-02
物理教学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他们做到学以致用。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物理在他们眼中是一个很困难的学科,他们心中有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下面我关于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入门阶段的现象引入
初中物理课本中所涉及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既陌生也熟悉。陌生,是因为这里面涉及的专业概念和解释较多,这是他们以前并不了解的,再加上有一部分意思相近,容易混淆。说它熟悉,是因为他们所要学的东西和自然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他们在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有设计,但是初中所研究的要更为深入一些。作为老师教学,怎样进行正确的引导值得我们思考。目前来看,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来引入所产生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在初中物理的“摩擦力”概念引入中,教师可以从班上挑选出一名身体比较结实强壮的男生,然后挑选出一名娇小的女生。让穿上旱冰鞋的男生和穿着平底鞋的女生之间进行拔河比赛。让同学们预测拔河的结果,最后对所有的同学进行追问道,为什么男生会输给女生呢,是因为男生的力气不够大吗?此时同学们纷纷就刚才看到的现象讨论起来,有人说是由于鞋子的原因,而有人说这是运气造成的结果。这时教师再顺势抛出“摩擦力”这个概念,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比起直接切入要好得多,同学们也能够从这次拔河比赛中体会出更多的“摩擦力”,从而对于课堂学习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只局限于课本,需要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产生兴趣,要让他们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准备一个气球,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我们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三、以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课堂中的实验必不可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生活的现象引入课堂,如将筷子放入水杯中,带领学生在有光的地方观察筷子在水中倒影的变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
现在的学生普遍好动,就像得了多动症一样不安稳,上课的时候总是爱搞一些小动作,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要学会用更好的方法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原则是学生能自己做的就让学生做,不能做的老师可以演示,不能演示的可以看录像,能看录像的就决不看动画。如我让他们亲自去荡一次秋千,然后让他们讲一讲机械能的转化情况;让他们去收集破旧眼镜片,然后区分开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R;给他们每人一块橡皮泥,思考怎样放在水里沉不下去;我把一辆自行车搬上课堂,让学生体验哪些是杠杆……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评估与交流这几个步骤,既激发了自身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