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简述德育的概念

时间:2023-10-31 16:34:11

导语:在简述德育的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简述德育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概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有关数学概念,是贯彻课程标准和提高数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景,巧妙引入有关概念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它关乎学生对整个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把一些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体事例融入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入概念,形象教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让学生拿出一个圆形的杯子,将杯子放在纸上,沿杯底外缘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把圆剪下来。接着,让学生摸一摸圆形纸片的外缘,感受圆形外缘的曲线,再引导学生思考: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很快从感知中回答“圆是曲线图形。”这种来自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结论,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得到的结论比较简单。而要对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有所研究,单靠简单的画一画、剪一剪、摸一摸是无法回答的,于是我接着抛出“诱饵”――“想验证更多关于圆的知识吗?”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顺势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圆的知识。”这样引入圆的概念自然而不显唐突,学生感受到一种挑战,因而更加认真地投入圆的学习之中。

二、重视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小学生获取有关的数学概念如果来自于自己适当的经验,会掌握得更好。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先充分感知形成有关概念的具体材料,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安排了两组演示与操作活动交替进行。第一组是认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首先由我演示平分一个饼,让学生认识到“一半”就是一个饼的二分之一,然后由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的形式,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充分感知单位“1”、平均分,并把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第二组是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我先演示分一堆苹果,并说明演示过程和每一个环节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通过想一想、分一分、说一说的形式,把6面红旗平均分成3份,并用分数表示出这样的1份、2份,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这样,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就更全面、更深刻。同时,通过两组相互交替、逐步提高的操作活动,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的诸要素就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三、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有关概念

学生完成有关数学要领的构建过程中,建立有关概念的表象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用学具进行操作活动,常常以形成有关要领的表象为目的。因为学生要形成有关的概念,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表象的再加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以便剔除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形成有关数学概念。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当学生对分数已建立较清晰的表象时,我通过引导与提问结合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分析、综合,进而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抽象为单位“1”,将平均分成2份、3份等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分数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较好地构建分数的概念。

四、精心设计练习,逐步掌握有关概念

学生对新学的数学要领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练习,他们的认知才会巩固,才能将表象的认识吸收为自己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因此,对于已形成的有关数学概念,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记忆概念的定义上,而应精心设计练习,从而达到掌握有关概念的目的。

第2篇

【关键词】数学概念;否定例证;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成因

数学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事物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象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成的.概念的形成,标志着人的认识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的基础和依据,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实质上是由一连串的概念、判断和原理组成,而数学中的原理又都是由一些概念构成的.因此数学概念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别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

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试教育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许多教师为了延长高三复习时间,尽可能快地完成新授课的教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过高要求学生,教学目标积极向高考靠拢,导致正常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偏差.特别是在讲授新课阶段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于只是简单地一带而过,致使学生对基本的数学概念理解不深刻,掌握不牢固,反而对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带来负面作用.

本质上来讲,是因为教师没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因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因而完成一项数学学习任务,真正掌握知识,必须全面完成各个步骤.心理学上把认识过程一般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阶段.学生对所有数学概念的学习都应准确完成以上四个阶段,从而呈现出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教学数学概念中一旦过快要求,就容易使学生难以理解或错误理解,对以后的学习过程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策略与方法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概念形成的过程不仅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对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我们的教学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强调数学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思维过程、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需要传授的数学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和建构,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数学概念学习的本质就是概括出数学中一类事物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正确区分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正确形成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般地,数学概念学习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数学概念的名称.

(2)数学概念的定义.

(3)数学概念的例子.符号数学概念定义的事物对象是数学概念的正例,即肯定例证;不符合数学概念的事物对象是数学概念的反例,即否定例证.

(4)数学概念的属性.

下面就从这些方面举例分析.

案例1任意角(必修4)

上课后,教师先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

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小时,你应该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

然后教师取出一个钟表,让某名学生上台实际操作.从而揭示出以下两点:

①既可以顺时针形成,又可以逆时针形成;

第3篇

关键词:节约能源;建筑;节能科技

引 言

随着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保护环境,呵护我们的共同家园逐渐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课题,世界各国也都纷纷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更为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对环境进行改善。在这样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倡导节能理念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无疑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关键的措施。在近些年来,在人们大力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不管是节能技术的研究还是在产品开发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节能的基本含义是对能源的使用进行管理,在技术方面切实可行,在社会和环境方面可以承受的前提下,从能源生产到消费过程中进行节约,避免能源浪费情况的发生,使能源可以得到更加科学合理、高能高效的使用。但是要想更好的进行能源的节约,首先,一定符合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现有的技术水平来开展能源的节约;其次,在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比方面一定科学合理;最后,在环境方面,在对能源进行有效的节约的同时还必须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环保的指标;也就是说在环境方面我们要做到的是双管齐下。但是所谓节约资源并不是说不用资源,节约就是不用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所谓的节约是说在进行能源节约时制定的政策、才去的措施不会对社会正常的生产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影响;而有效的意义则是指就是在进行能源开发和能源利用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能源的损失与浪费。立足于当今时代的资源现状和时展趋势,建筑节能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建筑节能不仅可以保证资源的不浪费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其他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要想实现社会的发展,建筑节能就必须被考虑到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只有如此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才符合我国和谐发展的理念。

1 建筑施工要遵照节能理念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建筑节能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这一原则要求我们的设计者、管理者和施工者在进行相关房屋建筑的施工时必须将节能设计要求贯彻到底。这一点便现在细节上就是在门窗选用、墙体保温性能程度上要做到绝对的细致和有效。例如,在纬度较高温度全年普遍偏低或是冬季温度极低的地区,在对房屋建筑进行施工的时候要以所在地区实际情况为前提条件来对房屋门窗的选用作出定夺,是选择三层窗或是高效保温的节能窗。当转移室内设计室内环境时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良好的日照、通风环境的营建,以当地实际的能源供应情况和常用供应方式方法为参考,当有绝对需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借用科学合理的采暖手段对房屋建筑的热循环进行建设和改善。再有,房屋的照明情况对于房屋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只是一味依靠人造光既不环保又造成能源的浪费,为此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再辅助一些高效、环保、节能的人造光源,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照明环境,在实现节能明亮的目的的同时又可以达到经济环保的效果。与此用时,把地热、沼气、太阳能等这些天然的照明、取暖的可再生能源好好的利用起来也可以为建筑节能提供一条良好的解决途径。为此,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是我们务必要小心谨慎、以环保安全为最大原则,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比如,在建筑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节能的建筑材料药优先选择,将空心砌块、空心粘土快、煤粉灰制品等材料替代过去传统的粘土实心砖。还可以利用如聚氨酯、发泡聚苯乙烯玻璃棉、等高效保温材料和高效节能保温型墙体结合使得墙体的隔热保温性能得到加强。

2 建筑节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研究建筑节能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步虽相较于一些国家来说比较晚,但是相关的成果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来看是非常可观的。经过研究人员多年的辛勤探索,加上上千次的实际操作,我国总结出了一套系统全面的有极高推广、应用价值的建筑节能框架体系。立足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我国的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现状,目前在建筑行业上主要采用的的节能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严格规定、把关新建建筑。这一点主要是在对新建建筑进行抽测检验室相关人员必须要以新的建筑节能行业标准,特别是某些强制性的条文为核心,对于新建建筑的检测公正、公平,以这种强制性的措施来使得建筑节能理念在民众心中形成深刻的意识和认识。目前,我国新建建筑达到国家相关节能标准的有90%左右,在建筑施工阶段实现节能达标的新建建筑达到80%以上,总体上看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我们还有课塑造和提升的空间,为此无论是建设施工人员还是检测监督人员都必须时刻以节能标准来对新建建筑进行相关的工作,这是极为必要的。

改旧达标。所谓改旧达标就是说对于已经存在的旧有的房屋建筑(主要是针对己用的公共建筑或中老式居民建筑)要进行积极地改建,使得改建之后的房屋建筑达到国家的建筑节能标准。比如,在我国比较寒冷的北方城市对居民建筑进行的供热保温节能改造,对我国各地区的老式居民建筑和公用建筑的节能改造等。建筑节能作为建筑行业这一领域中的新兴课题和产业,虽很年轻但是发展的潜力确是巨大的,在国家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为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于建筑节能要进行不间断开发、推广,经过大家的努力使得建筑节能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地域面积广阔,但能源分配不均是我国的现实,这一现实要求我们在进行建筑节能工作时,不要只是纸上谈兵,一切以理论为中心,而是要从所在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不搞模式化。不同的区域要根据本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来制定不同的方案,采取最符合本地实际的建筑节能措施,还能够立足本地、放眼全国,积极的研发和推行新式的具有创造性的建筑节能措施,从建筑材料到建筑施工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格局,只有这样建筑节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我国建筑节能工作才会实现步步高。

3 节能理念与建筑施工技术中的有效融合

3.1 节 水

水资源对于人类世界来说是最重要的资源,没有水资源人类社会就不会再存在下去,为此在相关节能中对于水资源的重视不言而喻,即使是在建筑节能中也不例外。在进行建筑工程时节水于水资源的利用显得极为重要。众所周知,在建设过程中需大量的水进行供应,尤其是混凝土用水占据了施工用水的最大比例。在建筑业发展十分繁荣昌盛的年代,混凝土产量一度达到达到20亿Lm3。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假设一立方米混凝土的搅拌需l85kg的水,以年为单位,那么我国建筑施工的年用水量竟高达3.7亿t,这个数据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除了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养护也离不开水。有专家曾对混凝土养护的所需用水量进行过测算,一般情况下养护时的用水量是搅拌的2~5倍。而且,我国混凝土的搅拌与养护基本上使用的都是价格昂贵的自来水,这样就会造成建筑成本的提升。作为世界上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国家之一,建筑节水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因此节水问题在节能施工中必须得到重视,不容忽视。

3.2 墙体保温施工

墙体的保温对于房屋建筑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进行墙体保温建筑时人们都格外的注意,然而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对墙体保温进行节能建筑造成的浪费也是巨大的。我们要知道墙体保温层分为墙体外和墙体内两种类型的设置。墙体外设置,他的优点是保温效果比较理想、面积较小,缺点是粘接性差,开裂、脱落、渗水等不良现象会出现。墙体内设置,其优势是施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劣势是保温效果不够好。这就要求在对墙体进行保温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所选择的材质产品的不同要求来对施工的环境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3.3 运用太阳能建筑技术

这一技术是在建筑节能工程中最常应用的一个重要措施,因为其所依托的太阳能是人们可利用的最洁净、最丰富的一种能源。我国大部分的建筑项目施工中,都适时的引进了太阳能技术,二者无疑是因为其所拥有的巨大优势。太阳能作为一种资源它最突出的优点就是环保节能并且功能强大,对环境绝对不会造成任何的污染,而且作为一种资源其蕴藏量是极为巨大的。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对太阳能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一下简单的了解,其工作原理是在建筑物的顶部通过安装一个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根据物理学习中的能量转换定律,把辐射产生的热能转换成电能,通过安置的蓄电池组把转化成的电能储存,待到需要的时候将相关线路与相应的供电设施连接。这样一个简单地装置通过能量之间的转换,基本上可以对建筑物楼内的动力和照明系统的用电量达到满足。再加上太阳能的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不会产生污染,没有燃料消耗,可以突破环境的约束,安装方便,维修维护操作简单等众多优势,使其在众多优势资源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节能建筑应用的核心资源。

4 结 论

建筑节能作为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和潮流,其发展的潜力、可上升的空间是巨大的,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如果对于建筑节能能偶有一个良好的把握、规范和计划,对我国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甚至是我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无论是国家颁布的相关管理办法、标准规范,还是建筑节能的实际操作都未真正达到理想的状态。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对于节能建筑的发展必须要以高质高速的理念来推进,把探索研究出的理论原理同节能建筑工作实现真正的结合,用最少的能源消耗获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真正提高我国节能建筑水平的同时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靳文玉.基于节能要求分析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激趣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71-01

概念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某个知识点的概念为中心,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的概念,从而对知识点有着更加透彻的认识。对于数学之类的理科来说,概念教学是所有教学的基础,只有学生对概念有透彻的认识,才能在解题时尽量少出现理解上的错误。然而,与概念教学重要性相违背的是,现阶段的教学偏于“功利性”,想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初中知识有所掌握。这种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学习会有很大的阻碍。

一、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的课堂比重正在逐步下降,这也是限制其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教育界普遍存在“功利性”教学的心态之外,概念教学在实际使用中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着其发展。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概念教学正逐渐地同课堂导入融为一体,使得概念教学的功能更像一段导入文字,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概念不够重视,即便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也不会在意。还有,由于概念教学的受重视程度下降,使得教师没有针对其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手段,概念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不大,概念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二、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

(1)将概念教学区分对待,提高其课堂比重。想要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广大数学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概念教学和课堂导入是不同的。课堂教学可以分为课堂导入、重点教学以及教学延续,而概念教学是属于重点教学这一环节的,正确地理解概念对于重点知识的学习有着铺垫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课堂导入和概念教学进行一定的区分,在重点教学环节对概念进行深入的讲解,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图形的变换――轴对称”一课中,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提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很多,如教室中的窗户、门就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可以相互对折,彼此重合。很明显,授课教师将课堂导入和概念教学结合在一起,然而没有对概念进行清晰的说明,学生很可能陷入理解的误区,认为轴对称图形就是指正方形、矩形。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要先从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课堂引导,当学生大致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了基本了解后,再对轴对称的概念进行重点讲解,重点指出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式,对学生易入的误区进行重点说明,以此来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2)进行激趣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各阶段教学中都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为主。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围绕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而不是一味地根据教学指导书设计教学计划。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缺乏足够的自觉自律性,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展现出极高的学习欲望,而一旦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就很有可能丧失学习的动力,从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数学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激趣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进行概念教学。比如在“找规律”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律”的概念,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画面中有两种动物,分别是小猫和小狗,这一群小动物在排队买东西,然后一只小猫一只小狗按照顺序排列。当动画放到一半时暂停画面,问学生,这只小狗后面应该站小猫还是小狗呢?很快就有学生根据前面的排列找到规律,说出答案。教师要对这位学生提出表扬,然后继续放动画。这次动画中的小动物又换了一种稍微复杂的排队方式,再依照上面那种方式让学生继续说出排列规律。最后,指导学生认识规律,对规律的概念进行生动的阐述。有了前面动画的铺垫,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3)数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无论是概念教学还是其他教学,想要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都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清晰的认识。否则,即便是有多媒体之类的先进教学手段,教师也很难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因此,想要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自己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要仔细研究教材,先将概念理解透彻,然后结合课后习题和教学大纲,充分揣摩教材的教学目的,最后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找到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概念教学,才能实现概念教学的功能性,最终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比例正逐渐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没有正视概念教学,教学具有“功利性”,使得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下降。数学教师需要正视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将概念教学同课堂导入进行区分,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提高概念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节能概念;节能技术

Abstrac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is building a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also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economical society, this paper on the present China's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of gas-guzzling characteristics, to discuss the concept and energy saving of energy saving technologies research.

Keywords: energy-saving concepts;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筑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公共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与之也带来了建筑能耗的迅速增长。但是现有公用建筑中的大多数无论是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都处于高耗能状态,节能建筑仅占1%,我国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的能耗也相当于纬度相近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

我国虽然能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却很匮乏,建筑用能粗放,浪费严重,利用率低。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做好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节能概念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者在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对大型公共建筑来说,就是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依据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通风、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等的能耗。

一般来说,实现建筑节能技术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减少能源总需求量;另一种则是利用新能源。

三、节能技术

公共建筑节能技术主要围绕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技术、照明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测试技术等方面。通过研究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结合现有的节能技术措施,综合经济效益因素,在满足建筑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节约资源、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1、公共建筑的节能规划设计与围护结构

节能规划设计应该依据公共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所采用的建筑技术,结合能源的有效利用,对建筑的总平面、建筑单位构造形式、建筑室内外环境绿化、建筑的通风采暖、日照等各方面进行布置或规划的方法。[1]

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使得夏季隔绝外部热量进入,冬季阻止内部热量散发,从而减少采暖、制冷的设备的使用,达到节能的效果。围护结构的节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墙体节能、门窗节能、屋面节能。

外墙保温通常是在新型墙体的基础上增加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形成复合墙体,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按保温层所在位置不同,可分为三种: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外墙、夹心保温墙体。内保温外墙即在外墙结构内部加保温层,保温层与外墙结构间设置空气间层,可以防止保温材料受潮和提高外墙的热阻,这种保温层由于密度小、蓄热能力小使得室内温波动相对较大,供暖时升温快,不供暖时降温也快,宜在礼堂、会场和俱乐部使用;外保温外墙即在外墙外部加保温层,再覆盖保护层,由于实体墙热容量大,室内能够储蓄更多的热量,相对于其它几种保温墙体来说在冷天提高墙体内表面温度的效果最好,此外外保温的综合经济效益高,适用范围广泛;[2]夹心保温墙体把保温材料放在墙体中间,保温层的外侧为围护构件,内侧为承重构件,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护保温材料,但是内外墙之间必须有可靠的拉结。

门窗相对于墙体和屋顶来说绝热性最差,门窗的节能措施主要是增加门窗的保温性能和气密性,从而减少传热量、空气渗透量和太阳辐射。因此选择适宜的窗型,增设门窗隔热层,选用特殊材质的玻璃,设置遮阳结构等,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提高建筑物屋面的保温隔热能力,能够有效的抵御室内外冷热空气的传递,减少能耗。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能力方法主要有改善屋面保温层的热工性能,选用导热性小、蓄热性大、吸水率较小的材料,选择合适的保温隔热层厚度,并且注意材料层的排列。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技术

目前我们采暖节能措施主要是使用绝热保温层和新的采暖方式。围护结构的墙体、门窗、屋顶绝热都属于采暖节能措施,随着科技创新和新能源的开发,新的采暖方式得以实现。

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而且无污染,在建筑采暖中已经有了很大的用途,太阳能采暖的利用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将太阳能通过热辐射的方式船体给室内空间,提高室内温度。二是将太阳能通过介质和设备进行收集和储存,在需要的时候通过热媒传递。如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和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3]

建筑节能下的通风有两种方式:自然通风和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4]在非空调建筑中,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就是一种很好通风方式,但是对于大型公共建筑,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风压往往不能达到良好的通风要求,需采用机械辅助式的通风系统,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并且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加速室内空气流通,形成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主要体现在系统周期内的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管理方面。空调系统的节能重点是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采用、冷蓄冷空调及低温大温差技术、空调系统排风冷量的回收以及提高空调风、水的输送效率等。

3、建筑照明节能技术

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是人流高度聚集的场所,例如运动馆、商贸中心、机场、客运站等,这些服务性的建筑的性质使得人们不管是对照明设备的数量需求还是质量要求都比较高,然而面对解决照明需求数量的巨大和建筑节能的要求这一对矛盾,照明节能技术在公共建筑的的节能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对于照明设备的能耗,人们主要关注的照明节能技术通常是进行照明功率的限制,但是这样治标不治本。建筑照明节能技术设计主要是由若干环节组合而成,只有把这些环节综合的进行考虑,才能实现照明节能的最大化:首先,需要对大型建筑物的照明供需比例进行准确的计算,在符合公共建筑照明设计的规范的情况下照明用电统筹管理,尽量的减少不必要的照明输出;其次,根据公共建筑类型的不同、公共建筑内部功能区的不同,区别选择使用不同的照明功率密度值;[5]最后,合理的选择节能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综合考虑其发光效率、使用寿命,运行能耗等特征,为公共建筑的照明节能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

4、建筑节能测试技术

大型公共建筑是局部地区最大的一个产热单元,对城市热岛、局地气候都息息相关,而建筑节能测试技术从而扮演了一个“督察员”的角色。[6]公共建筑的检测主要包括室内的热环境度、建筑护的结构性能以及中央空调机组性能等,这项测试技术为公共建筑的节能效果提供了评价量化指标的基础。

四、结论

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既包含了建筑、规划、市政、结构等于建造相关的领域,也包括了照明、水电、环保等其他行业。要实现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这一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不能厚此轻彼、以偏概全,单单强调某一方面的节能而应该统筹兼顾、平均用力,在节能大环境下全方位的考虑节能的系统性操作。

第二,充分学习和利用国内外先进的节能技术、节能措施和节能装置,只有不断的进行技术的改进,才能不断的提高节能的空间;

第三,时刻注意因地制宜,不同地点的大型公共建筑其气候特征、用地特征也不一样,因而在制定节能要求和标准时应该考虑到自身状况,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的基础上才能使大型建筑物达到最优化的节能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文辉.建筑节能与规划设计[J].建筑科学.2009,2:49

[2] 侯平兰,薛永武,张宣关.外墙保温的墙体节能方法[J].陕西建筑.2006,(08).

[3] 薄迎.浅析建筑采暖节能技术[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9,(02).

[4] 孙来全,孙雪,张丽丹.论空气调节系统采暖与通风的节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1).

第6篇

关键词:视频语义;概念检测;多核学习;属性学习

DOIDOI:10.11907/rjdk.171831

中图分类号:TP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06-0001-04

0 引言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视频监控设备应用到诸多场景中,为维护城市和谐安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发挥了显著作用。大量的视频监控设备产生了海量视频文件,视频的查阅、存储、传输、归档和检索问题显现,研究者提出了视频语义分析[1]概念,希望利用机器自动地检测视频内容,从而减轻甚至代替人工检测工作。

监控视频序列包含前景对象和背景对象,通常情况下,人们感兴趣的内容集中在运动的前景对象上。而前景通常包含多种概念,如人、车、物,这些语义概念又可以进一步细化。比如人按年龄分有小孩、成人、老人,按性别分有男人和女人,按照体型分有高矮胖瘦,还可以按穿着或肤色等分类。视频中的语义概念包含大量的高级语义特征,而目前如颜色、形状、纹理等底层特征还停留在低级语义描述上。为跨越视频检测的语义鸿沟[2],本文引入属性学习[3]方法来关联底层视觉特征与属性的关系。为更好地利用提取出的多种特征,引入了多核学习[4]生成合成核,并将其运用到属性预测模型训练中去。

1 多核属性学习模型

1.1 多核学习模型

在利用属性分类器进行预测分类之前,首先需要对训练样本提取的特征进行学习和训练。由于属性的多样性,若仅提取单一特征则不能满足属性学习需求,通常情况下会对训练样本提取多组特征。目前的方法是将特征向量直接拼接形成新的特征向量,也有学者将特征送入视觉词袋,通过统计词频得到新的词袋特征,再对新获取的特征向量进行训练。这两种融合方法属于前期融合,思路简单,忽视了特征之间的差异性。因此,提出了特征后期融合方法,即多核融合学习。通过对不同特征分别产生核空间矩阵,计算多核矩阵的权重系数,加权求得融合后的核空间矩阵,将其送入分类器或回归函数进行训练,采用加权相加的线性求和方式获取最终的融合核。多核融合如图1所示。

1.3 基于多核属性学习模型的迁移学习

迁移学习[6]一词意指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新的概念不断出现,无法像传统的机器学习那样分类或检测某类事物,搜集大量的训练样本,并对样本数据进行标注。传统的学习方法是建立在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服从相同的分布假定基础上的,而实际情况是不同分布的概念之间存在共通的特征或属性,通过学习现有的有限样本迁移到未知领域。监控视频场景下的概念检测属于异构空间场景的学习任务,且监控视频中各个场景出现的概念对象具有多样性特点,具有使用迁移学习的需求。直接属性预测模型(DAP)可以解决训练样本和测试数据分布不同的问题。监控场景下语义概念具多样性和可变性,因此可以利用给定的训练样本和不可预见的测试数据之间的共有属性进行迁移学习,实现零样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如图3所示。

2 实验与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文设置了3组实验:①通过迭代求解加权系数,并验证求解算法的有效性;②设立对比实验,以评价基于多核属性学习的迁移学习框架性能;③评价基于多核属性模型的视频多概念检测有效性。

2.1 加权系数优化求解算法验证实验

在数据集Flower Category Database[7]上进行加权系数求解实验,对样本提取3种特征,分别是1 500维的SIFT_BoW特征,140维的HOG特征,128维的HSV特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样本图像SIFT特征的维数不能确定,故对原始特征进行Kmeans聚类,生成K个聚类中心,然后利用视觉词袋模型对特征词频进行统计,最后得到K维的SIFT_BoW特征。

在核函数方面选取了高斯核:k(x,y)=exp(x-y)2[]2σ2,直方图交叉核:k(x,y)=∑n[]i=1min(xi,yi),以及多项式核:k(x,y)=(x y+c)d,分别对实验数据集合中的样本进行测试。本文设计了对比实验,将3种特征分别在3种核函数下进行训练与测试,ROC曲线如图5所示。对ROC曲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相对而言Hog特征在多项式核中效果最佳;SIFT-BoW和HSV特征在交叉直方图核中有不错的分类表现。分析这两类均属于直方图性质,因此和交叉直方图核有较好的融洽性;而SIFT-BoW的维数较高,在高斯核分类效果最佳,交叉直方图核次之。因此将对Hog特征采用多项式核、SIFT-BoW采用高斯核、HSV采用交叉直方图核进行多核学习。

对核函数权重系数进行优化求解,迭代求解过程如图6所示,在迭代120次后,算法开始收敛,最终得到的权重系数为[0.31,0.08,0.11]。

在求解出权重系数后,继续设计实验验证求解过程的正确性。对权重向量做随机向量变换,通过设计实验,将变换向量和原向量作为权重向量,统计不同向量所对应的识别率,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中数据可以发现,通过迭代求得的最优解对比随机产生的权重向量,分类准确率达到86.15%,相较于随机产生的10组权重向量训练模型,本方法模型识别率最高。

2.2 性能评价实验

为了验证基于多核属性学习模型的迁移学习性能,本文选择与迁移学习框架TradaBoost[7]和直接属性模型在相同数据集上对应不同的训练样本占比错误率进行对比实验。在数据集方面,选取AWA[8]和Attributes of People Dataset [9]作为实验样本数据。为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偶然性,本文通过随机分配训练测试样本,并进行10次重复实验取平均,最终得出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属性学习模型在对分类目标的共享属性描述上,先天具有良好的迁移学习能力。结合实验结果图可以发现,直接属性模型和基于多核属性学习模型在样本占比较少的情况下,比Tradaboost具有更好的迁移学习表现,且在数据占比上升之后依然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此外,对比直接属性模型和基于多核属性学习模型结果可以发现,融入了合成核空间之后,属性学习的分类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挖掘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之间的公用属性关联关系,完成迁移学习任务。

2.3 有效性实验

验证基于多核属性模型的视频多概念检测有效性需要考虑实际应用场景为监控视频,因此选取VIRAT Video Dataset[10]数据集。该数据集为实际监控摄像头数据,前景对象包含行人、车辆、物体。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行人对象选取 “性别肤色”、“戴眼镜”、“戴帽子”、“帽子颜色”、“О”、“包颜色”、“手提包”、“背包”、“上衣颜色”、“下衣颜色”、“鞋子颜色”等12个属性;针对车辆检测选择 “车辆颜色”、“车辆形状”、“车辆大小”、“车辆轮胎数”、“有无车窗”、“车窗数量”等6个属性;针对物体检测,选择 “形状”、“颜色”、“材质”、“纹理”、“大小”等5个属性。

实验中利用背景建模算法批量提取出前景对象,而后人工建立属性类别关联表,随机选取训练样本,且使训练测试样本比例为6:4,对两种算法进行对比实验,如图8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发现,多核学习和直接属性预测模型相结合,相比单纯的直接属性预测模型对视频前景概念检测准确率更高。

3 结语

本文介绍了将多核学习与直接属性模型结合的视频概念检测方法。首先建立多核学习思想,给出了不同的核函数权重系数的优化求解方法,然后将其应用到属性模型分类器训练过程中。多核学习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利用提取出的多种特征,提高模型的分类性能,并将方法运用到视频概念检测中。通过实验分别对加权系数的优化求解算法、基于多核属性学习的迁移学习性能、基于多核属性模型的视频多概念检测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视频中多概念检测有效。

参考文献:

[1] 王敏超,詹永照,苟建平,等.面向视频语义分析的局部敏感的可鉴别稀疏表示[J].计算机科学,2015,42(9):313-318.

[2] 谢毓湘,栾悉道,吴玲达.多媒体数据语义鸿沟问题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33(6):859-863.

[3] QIAN B,WANG X,CAO N,et al.Learning multiple relative attributes with humans in the loop[J].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2014,23(12):5573-5585.

[4] 胡湘萍.基于多核学习的多特征融合图像分类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6,52(5):194-198.

[5] RAKOTOMAMONJY A,BACH F R,CANU S,et al.Simplemkl[J].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2008,9(3):2491-2521.

[6] 庄福振,罗平,何清,等.迁移学习研究进展[J].软件学报,2015,26(1):26-39.

[7] CHENG,YUHU,WANG,et al.Weighted multi-source trAdaboost[J].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2013(3):505-510.

[8] OLIVA A,TORRALBA A.Modeling the shape of the scene:a ho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spatial envelo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2001,42(3):145-175.

第7篇

1.习题数量较多,体现函数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纵观整个章节,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习题遍布在例题及其变式、练习、习题以及复习参考题中,其题量统计如下表:

章节例题及其变式练习习题

2.1173037

2.29918

2.3131921

2.4125

2.5675

2.6345

复习参考题 30

从表可以看出,就这一章节中的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和习题多达182题,而函数这一章节基本内容多,题型方法多,高考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又高,表明了本章教材编写依然重视传统的“双基”教学,依然坚守“熟能生巧”的学习传统,通过利用大量的练习和习题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以巩固新知.

2.探究题与应用题所占的份量加重,更加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为适应新课标的发展,强调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在习题设置上,除了传统的计算、概念性习题外,还有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应用题,以推理、图表等形式出现的探究题,在阅读与思考中出现的研究性开放题.以下是对教材后出现的练习与习题进行的分类,统计如下表:

章节计算、概念性习题应用题探究拓展思考题

2.15488

2.22425

2.33714

2.4611

2.512 1

2.6261

复习参考题2622

从表可以看出,开放型问题的份量在习题设置上较以前的教材大大加重.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应用题,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以及数学建模的能力.

3.习题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加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函数知识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学生通过习题加强对这些思想方法的运用,使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例如在判断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问题中涉及数形结合思想,在处理 这类“准二次函数”问题中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在讨论超越方程根的个数问题中涉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等,在解决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应用题中,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再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即涉及转化与化归思想.

二、教学建议

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基本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灵活应用,体现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数学能力的高低水平.函数知识作为高中数学的非常重要的一节内容,在习题设置上,习题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重要材料.

案例1P94复习题27:若关于x的方程3tx2+(3-7t)x+4=0的两个实根α,β满足0

这是一道简单的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题目.我们来大致分析一下解答过程:首先将方程3tx2+(3-7t)x+4=0转化为函数f(x)=3tx2+(3-7t)x+4(函数与方程思想),再利用二次函数根的分布列出不等式组解出t的取值范围(数形结合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教会学生机械地套入步骤过程,而是要站在一个“为什么”的高度去解题,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在解题中得到自觉提升,真正发展数学能力.

2.组织和安排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函数习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研究性,因此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习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性素材,建议在课本习题基础上设计一些研究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索解决.

案例2P33探究拓展第13题: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为y=x2,它的值域是[1,4],这样的函数有多少个?试写出其中的两个函数.

这是一道看似简单但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素材,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函数三要素的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3.指导和加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第8篇

“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集合、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函数的基本性质三部分内容,但人教B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将这三部分内容分散在两章里,为了便于比较,仍将它们视为一章.  

一、比较数据与分析  

1.配置度  

(1)题量  

对教材习题题量的比较以每课时的习题数为标准.  

“集合与函数概念”课时安排:人教A版、湘教版13个课时,北师大、苏教版14个课时,人教B版15个课时.五套教材习题的标号基本一致,大题用1,2,3,…编号,小题用(1),(2),(3),…编号.  

统计习题个数时,题量统一按照小题的个数计算大题中如果没有小题号自然按1题算.如果有小题号,若不是一题多问,则按小题个数算;若是一题多问,但几问之间没有关联,仍按小题个数算,否则按1题算.  

五套课标教材“集合与函数概念”每课时的习题数量统计如表1所示,表中的数值为每课时的平均习题数.  

 

从课堂练习数量看,五套课标教材差异非常大.最多的是人教B版,达到每课时15.60道题;最少的是湘教版,每课时仅2.77道题,大约是人教B版的七分之一;北师大版与苏教版的题量比较合适,基本上保持在每课时5道题左右.  

从节末习题数量看,五套课标教材彼此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除人教A版明显偏少外,其余四套课标教材基本上都保持在每课时7~8道题,比较符合高中教学实际.  

从章末复习题数量看,五套课标教材差异比较大.人教A版偏少,人教B版明显偏多,苏教版题量相对合理些.  

从同一套课标教材的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题量对比来看,人教A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湘教版更符合教学实际,而人教B版的课堂练习、章末复习题的题量太大.  

五套课标教材习题总量差异非常大.最多的是人教B版(每课时30.87道题),其次是北师大版(每课时16.93道题),最少的是人教A版(每课时 10.38道题).人教B版几乎是人教A版的3倍,是北师大版的2倍.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人教B版同一个题中分设的小题数量较多而造成的,当然也可能是编者 考虑到“集合与函数概念”是高中先学内容,需加强训练、夯实基础.  

(2)类型  

①按不交叉分类  

五套课标教材中“集合与函数概念”的习题总量,以及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所占比例统计情况见表2.  

 

从选择题题量看,五套课标教材有很大的差异人教A版没有选择题,苏教版和人教B版有所体现,北师大版和湘教版对选择题非常重视,其中湘教版的选择题有19道,比例高达10.73%,且全部为章末复习题,显得过于集中.  

从填空题题量看,五套课标教材均十分重视填空题,但彼此差异较大.比例最大的是人教A版的17.8%,其次是北师大版的9.40%,比例最小的是湘教版的4.52%.  

从解答题题量看,五套课标教材习题中解答题的比例均超过了80%,体现了解答题在教材训练系统中的主导地位.人教A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的比例比较接近,人教B版与苏教版的比例较为接近,比例最高的是人教B版,达到93.52%.  

②按交叉分类  

五套课标教材中“集合与函数概念”的习题总量,以及推断题、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探究题、技术题所占比例统计情况见表3.  

表3表明:五套课标教材中习题的题型既丰富多彩,又各有侧重,突出了以下特点.  

推断题和计算题占据主导.五套课标教材中推断题和计算题题量之和均在80%以上,造成这种趋同性的原因是本章涉及大量的数学概念、数学符号,以及求值、 求函数定义域以及值域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判断、辨析、说明、举例、图表等推断题,以及求值、化简、恒等变形等计算题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巩固与升华 同时,对推断题的编排又各具特色:北师大版重视图表题和集合推断题;苏教版不仅注重韦恩图、函数表格、图象等类型的问题,而且还十分注重阅读题、写作题和 操作题;湘教版十分注重举例、问答、说明等推断题.  

 

证明题和应用题体现内容特点除湘教版外,其余四套课标教材的证明题均在7~12道题之间,其内容也主要为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以及一些简单的对数 恒等式,很好地契合了本章内容的特点函数有着广泛的应用,五套课标教材的编写也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除人教B版应用题明显偏少外,其余四套课标教材的应 用题均达到了较高比例(基本上都在9%以上),其中北师大版达到24道题,比例达到10.08%.  

探究题得到普遍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 探究能力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五套课标教材的习题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这一理念.其中探究题数量最多的是人教B版(10道题), 比例最高的是苏教版(4.25%).人教A版、北师大版和湘教版也均有体现,题量均在2~4道题之间.  

技术题呈现形式多样化人教B版有 14道技术题,苏教版有1道技术题,其余三套课标教材习题中均没有技术题.但人教A版在第1.3.2节专门安排了“信息技术应用”的阅读材料,湘教版在第 1.2.2节和第1.2.8节也都安排了运用计算机操作的“数学实验”,有异曲同工之效.相比之下,人教B版的力度更大,在第2.1.1节、第2.1.2 节和第2.2节都设置了“计算机上的练习”,使信息技术应用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2.难易度  

对习题难易度的比较,我 们以鲍建生的习题综合难度模型为基础,结合高中生特点,将其知识量中的“三个以上”这一层次细化为“三个知识点”与“三个以上”两个层次,将其探究量中的 “识记”改为“模仿”,同时将“探究”这一层次细化为“应用”和“探究”两个层次,并将其推理量的三个层次调整为“无推理”“单一推理”“简单推理(指两 至三步推理)”“复杂推理(指三步以上推理)”四个层次,这样便建立了“五量四级”难度模型,“五量”即知识量、要求量、背景量、推理量和运算量五个难度 因素,“四级”即五量中的每个难度因素又分为四个难度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按1,2,3,4予以赋值).  

一组题目的某个难度因素的难度值的计算公式是:  

 

五套课标教材中“集合与函数概念”的习题难度量化指标见表4.  

从知识量看,五套课标教材习题的难度值差异不大,最大为北师大版的1.54,最小为苏教版的1.39.其中人教A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的难度值非常接 近,人教B版与苏教版的难度值较为接近此外,五套教材习题中,单个知识点、两个知识点这两个层次的题目占整个习题的90%以上.  

 

从要求量看,五套课标教材习题的难度值较为接近.最大的苏教版与最小的人教B版的难度值仅相差0.15.五套课标教材习题的要求量以模仿和理解为主,但部分课标教材中属于探究层次的题量也比较可观,如人教B版有13道题,苏教版有9道题.  

从背景量看,五套课标教材习题的难度值比较接近,在1.02~1.21之间.另外,有背景的习题均以个人生活和公共常识为主,但北师大版属于科学情景这一层次的习题在五套教材中最多,达到4道题.  

从运算量看,五套课标教材的难度值彼此间相差非常大,难度值最大的为人教A版的2.02,人教B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的难度值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难度 值最小的为苏教版的1.56,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0.46.从运算量的四个层次的题量分布来看,由于五套课标教材都有大量的推断题,因此无运算题比例较 大,有运算的题以数字运算和简单符号运算为主,属于复杂符号运算层次的习题相当少.  

从推理量看,五套课标教材的难度值彼此间有一定差异,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0.24.五套课标教材中,无推理与单一推理的习题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属于复杂推理层次的习题也都有适量的配置.  

从整个习题难度看,五套课标教材的难度值差异不大,最大的是人教A版的1.71,最小的是人教B版的1.56.并分化为较为明显的三个层次:人教A版与湘教版属同一层次,北师大版为一个层次,人教B版与苏教版属同一层次.  

3.层次性  

层次性比较主要是对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难度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三个层次的训练题的难度设置是否真正体现出层次性.  

五套课标教材中“集合与函数概念”习题层次的难度量化指标见表5.  

 

五套课标教材中“集合与函数概念”习题层次的难度比较见右上图.  

从表5和图片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从课堂练习难度看,五套课标教材差异非常大,难度值最大的是湘教版的1.72,最小的是苏教版的1.39,相差0.33.并分化为较为明显的三个层次:人教A版与人教B版属于同一层次,北师大版与苏教版属于同一层次.  

从节末习题难度看,五套课标教材难度值最大的是人教A版的1.73,最小的是人教B版的1.59,相差0.14,差异不大.  

从章末复习题难度看,难度值最大的是人教A版的1.90,其次是北师大版的1.85,再次是湘教版的1.81,难度值最小的是人教B版的1.64,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0.26,差异较大.  

从每套课标教材的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难度排序看,除湘教版的课堂练习难度值高于节末习题难度值外,其余四套课标教材都呈现出“从课堂练习 到节末习题再到章末复习题,难度值依次递增”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且人教A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的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难度值的 差异非常明显,层次感较强.  

二、比较结论  

1.人教A版“集合与函数概念”习题特点  

(1)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数量明显偏少,习题总量明显不足,基础性的训练题不够充实.  

(2)重视填空题、计算题和证明题,但题型不够丰富,例如缺乏选择题和技术题.  

(3)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难度设置较为合理,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但习题总体难度偏大.  

2.人教B版“集合与函数概念”习题特点  

(1)重视基础训练,但课堂练习与章末复习题题量偏大,习题总量偏大.  

(2)题型较为丰富,特别重视技术题,配置了大量的运用计算机探究函数图象与性质之类的训练题.  

(3)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难度设置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差异不够明显,层次感不强,习题整体难度偏小.  

3.北师大版“集合与函数概念”习题特点  

(1)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题量配置适度.  

(2)重视图表题和集合推断题,突出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但缺乏技术题.  

(3)总体难度适中,梯度好,层次感强,并注重知识的适度综合.  

4.苏教版“集合与函数概念”习题特点  

(1)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题量适中,比例协调.  

(2)题型较为丰富,结构较为合理,不仅注重韦恩图、函数表格、函数图象等类型的问题,而且还注重阅读题、写作题和操作题,尤其重视探究题,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3)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难度差异较为明显,层次感强但习题总体难度偏小.  

5.湘教版“集合与函数概念”习题特点  

(1)课堂练习、章末复习题题量偏少,习题总量也略显不足.  

(2)重视举例、问答、说明等推断题,选择题题量偏大且过于集中.  

(3)习题总体难度仅次于人教A版,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难度布局不够合理,课堂练习的难度高于节末习题的难度,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不够吻合.  

三、修订建议  

1.合理配置习题数量  

从比较数据来看,五套课标教材习题题量彼此差异很大,最多的是最少的近3倍.那么,习题数量到底多少才适量?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题量应如 何搭配?这是课标教材习题修订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为此,一方面,国家课程标准修订应制定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教材修订时必须加强对拟编习题的实测 工作,要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实测弄清楚完成一个习题或一组习题平均需要的时间,并根据国家统一标准不断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习题的数量更加贴近高中 教学实际.  

2.加大试题创新力度  

教材习题不仅是学生“四基”获得的基本保障,而且对促进学生认知升华、能力提升以及 数学核心素养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部分教材在习题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许多尝试(例如苏教版的阅读、写作和操作题,湘教版的举例、问答和说明题 等),但总体而言,习题较为陈旧,基本上都是封闭性问题,缺乏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因此,课标教材修订应与时俱进,不断吸收近年来命题的新成果,例如开放 评价题、探索发现题、类比推测题等新题型,不断创新试题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9篇

【关键词】教学内容;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0

一、前言

许多上过中职《德育(三)》与《就业指导》这两门课的老师,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两册书有很多内容相似,尤其在上同一个班的时候,如果前一个学期上过《德育(三)》,这个学期再上《就业指导》的话,就会有点黔驴技穷的感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老师甚至提出了这两门课只选一门来上的想法。其实,这种想法暂时是不能成为现实的,因为相关部门已经明文规定这两门课是必须要上的,且不能随意改动教材。既然如此,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思考:这两门课教学内容的相似部分是否跟我们想象的一样多,而不同的部分是否与我们想象的一样少呢?

二、两者的区别

(一)、课程目标不一样

《就业指导》旨在提供中职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择业、就业、创业做准备。其任务是教育、引导中职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指导中职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及法规,培养创业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正确选择择业,顺利就业,与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就业指导》不同的是,《德育(三)》是按照以育人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业就业作好思想准备。

(二)、课程目标不一样导致教学内容有差异

当然课程目标不同,两门课涉及的教学内容自然会有所差别,《德育(三)》的内容为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其中职业道德五分之三的内容,而剩下的五分之二的内容为职业指导,倾向于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顾名思义,《就业指导》这门课的主要内容自然是倾向于就业指导方面,它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考虑了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知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理论上以实用够用为度,在内容编写上以实践为主。

从两册书的主要教学内容来看,《德育(三)》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中的“就业指导”,很容易让人产生“知识重复”的感觉,这就很有必要弄清楚“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的区别与联系。

不同国家对职业指导的称谓各不相同,所包含的工作范围也有一些差异,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者比较容易将职业指导概念与就业指导概念混淆,其实这两个概念并不等同。职业指导这一概念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合编的最新职业指导教材《创新就业指导―新理念》中的定义为:“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咨询与指导、信息采集与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和帮助实施”。这一概念为我们明确了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的区别,就业指导是包含在职业指导工作范围中的一个部分,这两个概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就业指导的对象是求职者一个主体,而职业指导的对象则是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

由此可见,《德育(三)》的“职业指导”涵盖面要比《就业指导》中的“就业指导”广阔得多。

三、两者的相似

既然两书都有就业指导的内容,自然会出现相似的知识标题,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劳动合同法、面试、创业等,这里就是教师们反应的问题所在。其实两册书并没有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具体罗列分析如下:

(一)知识标题相同,但《就业指导》补充了一些《德育(三)》没有的教学内容。

1、劳动合同法补充了劳动权利的内容。

2、面试知识多了收集信息、面试设计与模拟、面试的仪容仪表、面试的礼仪、面试24小时倒计时、面试的艺术与技巧等信息。

3、创业知识增设了创业现状、创业环境等知识点。

(二)知识标题相同,但教学内容详略不同。

1、制作个人资料

《德育(三)》简述了求职信的五个要素,简历的内容,资料的包装等内容。《就业指导》讲述的内容则要详细得多,涉及到企业筛选简历的方法,好的个人简历必须具备的要素,简历的内容和格式,成功简历的制作要求,求职信的内容和结构,求职信的写作技巧等。

2、面试前的准备

《德育(三)》列举了面试的目的、内容、形式、准备等知识,并简单地提到了收集信息、面试模拟、仪容仪表等内容。

相比之下《就业指导》罗列的面试知识要丰富得多,只要有:面试的形式、目的、流程,面试前收集信息,面试设计与模拟演习,仪容仪表,面试礼仪,面试24小时倒计时,面试的技巧,面试的问与答,集体面试、电话面试等。

3、劳动合同、劳动争议与维权

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内容,与《德育(三)》相比,《就业指导》讲诉得比较详细,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多。

(三)知识标题相同,但所讲述的教学内容大相径庭,德育三侧重理论,就业指导侧重实践。

1、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德育(三)》表达了这样的一种人生逻辑,先要确立“职业理想”,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规划后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理解“职业成功的内涵”,了解“职业成功的要素”。

而《就业指导》则展示了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几个操作步骤:首先是要明白“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其次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三大因素,第三要懂得通过对自己的定位来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最后必须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内容。

2、职业道德

同样是“职业道德”的知识标题,《德育(三)》主要讲述了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而《就业指导》则侧重告诉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如何培养职业道德。

3、职业成长

“正视现实,正确认识社会”、“调整心理,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赢得信任,顺利渡过试用期”、“从容面对,保持心理健康”、“成功的关键在于人际关系”,以上就是《就业指导》关于职业成长的内容,它强调了职业成长过程中心理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为职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提供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技巧指导。与此相反,《德育(三)》涉及到职业成长的知识点有:“职业成长危机对策”、“职业成长模式”、“职业成长评价”等,其理论性较强。就连其中“职业成长危机对策”,也只是重点列举了职业危机几种形态,关于“对策”讲述的内容较少,实用性、操作不如《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