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1 10:06:22
导语:在插花艺术精品课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自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职业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教育理念越来越新,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办学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了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然而,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来看,目前仍然存在“偏重技能教育,忽视学生职业素养整体提升”、“偏重‘标准件’劳动者塑造,忽视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等现象。学生职业素养的实际情况离企业和社会的要求有差距,不少学生职业意识有偏差,职业理想缺失,职业道德淡薄,行为习惯不规范,普遍缺乏创业、创新、创优的意识和能力。这种职业人格的不健全使得中职生在企业里的发展及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思索和探寻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变革的路径。
2009年1月,在首批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答辩评审会上,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王乃国校长首次提出了构建“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的构想。该模式的英文表述是Individualized Vocational Education Focused on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简称为IPQ教育模式。2009年7月,在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答辩评审会上,王校长又进一步阐释了IPQ教育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三年来,该校以这一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变通借鉴,开拓创新,初步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成效。
一、开展IPQ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必要性
1.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是职业教育的本真追求
职业素养是个体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素质与能力。一般认为,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专业能力等方面。
职业素养是个体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有学者用大树理论来比喻,很形象:“每个人都是一棵树,职业素养相当于根系;根系越发达,枝叶就越繁茂。”职业教育作为沟通教育与职业的桥梁,其特定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自由发展奠定基础。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体现了对个体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是职业教育的本真追求。
2.个性化教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个性化教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教育专家对“个性化教育”有很多不同的阐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简言之,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是个性化教育。
职业学校更有必要实施个性化教育。目前中职入学新生的素质呈现两个特点:一是起点低,不少学生文化水平低、行为习惯差;二是离散度高,既有大量文化水平很低的学生,也有一些成绩良好甚至优秀的学生。因此,要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差异和不同需求,用个性化的方式和手段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使他们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实施个性化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对人才素质要求日趋多元化的客观要求。不拘一格育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3.实施IPQ教育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选择
根据美国职业心理学家舒伯的理论,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可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18岁之间,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前期,他们在职业选择上具有较大的弹性。又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的《2007年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最低谷。中职正好处在高中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还不能作出深思熟虑的谋划。从实际情况来看,中职学生选择专业时有着很强的盲目性和随他性,学生就读的专业未必就是他们喜欢的专业,毕业之后的职业选择也具有相当大的不稳定性。因而,中职教育要适当淡化就业导向的意味,强化职业素养教育,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持久的养分;同时,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宗旨,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点、特长、能力、体验及社会需要等,培养职业兴趣,选择发展意向,帮助他们将职业兴趣和发展意向逐步转化为较为明确、相对稳定的发展目标和职业理想,并扎实地走下去。
二、IPQ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
1.IPQ教育模式的实践意义
IPQ模式在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同时,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发展个性特长、挖掘自身潜能的平台,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持续扩大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面,如图1所示。
X轴表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Y轴表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XO表示学生选择某一专业学习,未实现个性化发展,YO表示专业所要求的基本素养,那么S1(即XOYO)我们把它称之为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所达到的职业素养基本面,也是支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面。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学生的职业素养逐步提升了,假设达到了Y1的程度,那么“职业生涯发展成功面”也扩大了,为“S1+S3”;如果学生获得了个性化发展,假设个性化发展达到X1的程度,那么其职业生涯成功面就扩大到了“S1+S2”;如果学生的职业素养逐步提升到Y1的程度,个性化发展达到了X1的程度,那么其“职业生涯成功面”就扩大到了“S1+S2+S3+S4”,依此类推。可见,IPQ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会使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成功面”成倍地增加。
概括地说,提升职业素养,是为了夯实基础,放眼未来;实施个性化教育,是为了扬长避短,更好发展。二者都着眼于扩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面,在教育实践中不能彼此割裂,只有相互结合、融为一体,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2.IPQ教育模式的基本表达
IPQ教育模式可以用“1+X”来表达。“1”指一个核心,即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X”指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个性化的选择。“1”以专业为依托,既着眼于学生首次就业的需要,又奠定学生职业发展的根基;“X”可以是兴趣、爱好,也可以是特长、强项,是促进学生事业更好发展的翅膀,是开辟学生职业生涯新境界的利器(如图2所示)。
苏州市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给“X”设计了六大选项(每个大项内部还有若干个具体路径),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从中选择一项或者多项。
一是专业技能。我校鼓励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成长为某一领域里的行家里手。除必须取得本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外,还鼓励学生尽可能取得本专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相关专业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选拔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培养创优意识,打造技能精英。
二是通用技能。相对于专业技能而言,通用技能是指那些与本专业关联度不高,但对职业发展或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技能或素养,如职业与生活礼仪、人际关系与客户服务、理财与投资、网店经营、插花艺术、小家电修理、家庭烹饪技术等等。
三是创新实践。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创造、小改进、小制作及各类设计与创意活动。学校成立了创新指导团队,激发学生学专业用专业、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习惯,学会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技法,体验创新快乐,提高创新能力。
四是创业实践。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优秀的就业者,而且要培养能够创造职业或工作岗位的创业者。学校把创业教育提高到与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养成创业品质,掌握具体的创业实务,开展创业实践。
五是艺体特长。学校在普遍提高学生艺体素质的同时,鼓励有兴趣和特长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艺体训练。学校成立了文学社、动漫社、棋社、show舞堂、cosplay社、手工社、篮球社、羽毛球社、轮滑社、健身社等兴趣社团,配备了指导教师。各个社团定期开展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各级艺体竞赛。
六是升学深造。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有升学的愿望。学校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根据主客观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如对口单招、注册入学、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申请国外大学等。学校为学生升学提供办理手续和课程辅导的便利。
三、IPQ教育模式的初步实践
1.积极探索课程改革
在被评为首批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后,我校把课程改革与构建IPQ教育模式结合起来实践和研究,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与个性化发展。主要的做法:一是重新审视职业学校德育和文化基础课程的育人功能,制订实施性教学大纲,调整、充实、整合课程内容,凸显其基础性、人文性和职业特色。比如,把拓展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作为入学新生的必修内容。学生通过拓展训练,在认识自身潜能、克服心理惰性、磨练坚强毅力、增强团队意识、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二是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围绕技能证书考核、适应岗位要求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我校有70%的专业课程按项目课程要求设计;重视精品课程建设,有5门课程被评为苏州市精品课程;开发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的校本课程17门;引进2项国际专业课程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根据学生兴趣与社会需求开设有特色的选修课。近几年,学校共开发《思考与解决问题》《社交礼仪》《客户服务》《职商训练》《“三创”教育》《专利检索与专利改进》《理财与投资》《保健与按摩》《物流案例与应用》《太阳能电池与组件》《动画制作》《版面分析》等30多门选修课。选修课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也带来了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比如,学校响应省教育厅在中职领域开展“三创”教育的号召,开设“三创”教育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编写了教材《赢在“三创”》,组织“三创”教育实践,使“三创”教育成为一项特色教育。
2.实行灵活的修学制度
学校在实施课程改革的同时,推进和完善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的学科课程、技能证书、选修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校外实习、竞赛获奖等均纳入学分体系。学生在3-6年内,只要获得毕业最低学分,并达到学校有关规定要求,便可提前毕业或延迟毕业。为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我校还在学分制基础上推行学分绩点制,并在学生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应用。
在这种灵活的学习制度下,学生的学习时间具有伸缩性,可提前毕业,也可滞后毕业;学习过程具有灵活性,可工学交替,也可分阶段完成;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及自己的实际能力,在符合学校规定的前提下,自主选择修读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改革,为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个性化发展。
3.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2008年10月学校制订《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改革,借鉴和运用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德国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和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先进理念,构建符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的做法:一是实行分层教学,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选择。英语课程实行走班制的分层教学,其他课程实行目标和任务分层教学,教学设计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别,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多样性的特点。二是选择适应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德育课推行PBL(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语文、数学和一些专业基础课推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体育课实行分项教学;专业实践课普遍实行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三是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文化,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也就享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了。
4.构筑个性化发展平台和保障
构建IPQ教育模式,需要创设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和个性充分发展的平台。我们主要的举措有:一是机制平台。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学校技能创新大赛制度的意见》《学校“文明风采”大赛实施办法》等制度,定期举办科技节、生活节、体育节和“文明风采”大赛,建立人人参与、逐级参赛的机制。二是组织平台。支持学生成立兴趣社团和创业社团,鼓励学生自主策划社团活动,自主谋划社团发展,把学生社团打造成为展示青春活力、绽放多彩个性、提升能力素养的舞台。三是时间保障。改变晚自习集中学习的单一方式,每周安排两次开放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实践,有时间锻炼身体,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文体、科技、创业活动。四是物质保障。改造理论课教室,建设校内实践基地,配备先进的设备,为学生开展技能训练、创新发明、创业实践等活动及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双休日、课外活动和晚自习期间,图书馆、体育馆、影剧院及各实训场所也都向学生免费开放。五是资源保障。除开发利用校内教育资源外,还重视开发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如邀请来自企业和社区的专业人士开设专题讲座和报告会,组织学生赴企业见习、参观展览会、参加社会实践等。六是师资保障。实施“双师型”教师个性化发展计划,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5.探索多元化评价激励机制
构建IPQ教育模式,要求摈弃传统的评价理念和标准,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建立新的评价激励机制。学校主要的做法:一是评价的全面性。实行德育学分制,对学生的仪容仪表、出勤、文明卫生、纪律、社会实践等各项内容进行综合考评,达到规定的德育学分是学生学期总评、评优、实习或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对学生课程的评价,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评价,也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二是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把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三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将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学生自评结合起来,专业实习课程还引入企业和社会的评价。四是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根据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考核方式,打破单一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广泛采用口试、考证、做项目、写调查报告、展示、表演等方式。五是激励方式的特色化。不仅设立了综合性评选表彰项目,还设立了各类单项评比表彰项目,如技能之星、创业之星、小发明家、月度优秀学生等,引领更多的学生发展个性,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IPQ教育模式的初步成效
几年来的实践结出硕果,学生从自身的成长以及企业、家长、社会、政府的肯定中体悟到了个性发展带来的幸福。
1.技能素养普遍提高
近三年,我校学生获得相应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以上证书的比例为96%,持有两张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为7%;我校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起步晚,见效快,近三年获得省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连续两年有学生获得国赛一等奖。2011年学校被评为“苏州市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先进学校”。
2011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张平同学入学时中考成绩只有340多分,当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发现这个在文化课上经常打瞌睡的同学对实训有异乎寻常的兴趣,竟然多次完成其他同学不能完成的有较高难度的实训任务后,就对他进行了有效引导和加意培养。张平同学连续两年参加全国中职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均获得一等奖。由于成绩突出,他被保送到原本想都不敢想的南京工程学院本科专业学习。
2.创新发明名列前茅
学校从2008年下半年起才开始推行创新教育,短短数年,成效显著。学生作品参加第十八届、第全国发明展览会共获得2枚金牌、9枚银牌和11枚铜牌;近三年参加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共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0项,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名列前茅。截至2011年底,有62个创新项目取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10、2011年,学校连续两年获得“苏州工业园区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获得“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称号,填补了职业学校在此项荣誉上的空白。
学生在创新发明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注入了活水。2010届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卞骏扬同学凭借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国家发明专利作品――“电子键盘时钟”,在毕业后申请赴美留学,最终被全美最好的25所地区性大学之一――明尼苏达州威诺那亚州立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还获得了2万美元的文化交流奖学金。当苏州电视台采访他的成功经验时,他不无感慨地说道:“如果没有母校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引领,就没有今天的我。”
3.社团活动如火如荼
学校现有Show舞堂、健美操队、cosplay社、手工社等10多个兴趣社团和庆典礼仪服务、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装配、车之翼维修站、创意工作室、课件工作室、手绘工作室、飘洒美发室、导游社等20多个创业社团。Show舞堂自编自排的街舞《桥墩》获得苏州市中小学舞蹈比赛一等奖,健美操队获得全国啦啦操锦标赛一等奖。2008年才成立的庆典礼仪社团先后为太仓市政府重点工程“太仓港鑫海煤炭码头”开工仪式、“全国重点师范大学园区教育实习基地”签约揭牌仪式、第八届全国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展览会、第二届中国开发区职业教育年会等重大活动提供礼仪服务,其标准规范的服务流程和优雅娴熟的服务质量受到了大会主办方的高度评价。
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变得更加自信,更有团队意识,更有社会责任感,就业前景和就业后的发展空间变得更为广阔。2010届旅游英语专业的包丽丽和宋晨璐两位同学在读期间都是礼仪社团的成员,通过礼仪训练和专业学习,她们获得了能力和素养上的较大提升,现在一个担任一家珠宝店的店长,一个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苏州支行的大堂经理。
4.争先创优各显神通
学校以科技节、生活节、体育节、文明风采大赛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广泛地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给学生营造展示自我、增强自信的舞台。科技节成为培育技能达人,催生创新发明的温床;生活节成为点燃青春之火、书写创意人生的孵化器,体育节成为彰显青春活力、展示技巧与健康美丽的平台,“文明风采”大赛成为弘扬中华美德、提高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近三年,我校学生参加“文明风采”省赛获得一等奖30项、二等奖92项、三等奖128项,参加国赛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6项,学校连续五年被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组委会授予竞赛组织奖,2011年获得第三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最佳组织奖。
有同学在周记中这样写道:“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获得了崭露头角的机会,让我们体验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快乐,这些都是在初中生活中从未体验过的。是学校,让我摆脱失败的阴影;是老师,让我对未来满怀憧憬。”
5.就业升学路路畅通
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教育最大的成效,在于给学生铺垫了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学生过硬的职业素养受到了园区企业的欢迎。今年初,苏州莱克电气公司召开员工表彰会,学校派出的18名实习生因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业绩全部获得了表彰,公司领导由衷地说:“我们就想要这样的学生。”近年来,园区企业纷纷来校设立冠名班,学校“订单培养”的比例达到了45%,毕业生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比例达到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