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呼吸道疾病护理

时间:2023-11-01 10:06:23

导语:在呼吸道疾病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呼吸道疾病护理

第1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康复

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趋势,临床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多,由于老人的生活习惯、职业、社会地位的不同,而造成了他们有许多不同心理特征。如何减轻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社会压力,提升其康复速度,为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热点问题[1]。这要求护理人员在照顾老年患者时,充分考虑、注意他们的心理特征,对不同个性、心理特点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康复的影响非常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1日-2011年5月1日的62例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58~69岁,平均63岁;病程3个月~5年。

1.2护理方法

1.2.1营造和谐病房环境老年患者在住院之前,通常都是表现出不愿意、排斥的心理。在患者入住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安排一个与患者患者的年龄、文化环境、工作履历、兴趣爱好等情况非常接近的病房。在患者入住之后,耐心的向患者介绍病房的环境、设施、人员的信息,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不只是单纯只接受治疗,而在医院的日常生活中能够与病友有一个沟通、交流、活动的共同点。让病房本身在无形之中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医疗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感。

1.2.2消除焦虑老年人出现焦虑的情绪,主要是因为他们入住医院之后,对社会事物的接触较少,生活秩序被打乱,从而逐渐不适应于社会。临床的患者由于对医院饮食起居、休息睡眠不适应,产生一种排斥心理,从而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因此,在老年人入住医院的初始阶段,负责临床的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的向老年人介绍医院的环境、休息、生活习惯、规章制度。并且向患者的家人询问、了解其个性特点,对老年的个性差异,利用语言技巧、采用不同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从而增加老年人对护理人员服务的信任感。针对不同的老年患者心理,尽可能的去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上述手段,医院可以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资料。

1.2.3护患沟通良好的护理在于怎么去减少患者对医院、自身疾病的抱怨、担心。心态的治疗是对疾病的康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尊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美好的语言能够调整好患者的心态,并且有利于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因此,护理人员照顾老年人患者时,应该充分地尊重老年患者,对患者的态度温和、诚恳。例如,在回答老年患者的疑惑时,说话要柔和缓慢,耐心地倾听老人的主诉。也可以让老人讲述其退休之前的光荣事迹,而且要表现出一种敬佩感,满足其自尊心、自信心。对老人出现的健忘、唠叨的现象,要给予理解,切不可表现出不厌其烦的情绪和语调过高的埋怨,否则会让患者产生恐惧的心理。在工作中,应该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充当老人的抑郁、苦闷的倾诉对象。

1.2.4护理的非语言沟通护士的动作、举止、眼神、表情、语调都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唠叨表现一种无奈的表情,或者在回答老人的询问时,声调过高。容易让老人产生产生一种焦虑、恐惧的情绪。而通过对老人的态度温和、语言诚恳意切,能够使得老人在接受护理时,产生一种舒适、轻松的感觉。如果的举止不雅,经常表现不耐烦的情绪,则会让老人感觉不安,甚至不愿同护理人员沟通。

1.2.5及时向患者反馈病情康复情况患者普遍表现出不愿意久住在医院的情绪,他们最关心的还是病情的康复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除了对患者进行细心的照顾、护理,还要向他们及时反馈病况信息。注意反馈的方式,尽量报喜不报忧。如果向患者传达“忧”的信息,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例如,在患者向你询问,我的病康复得怎么样,护士就应该展示出一种非常高兴、积极的状态,然后非常诚恳的对患者说,今天你又离出院的日子近了一天,病情康复很顺利。这样有利于缓解患者对病情的焦虑,促进他们康复的信心。

2结果

通过护理人员对62例的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细心的照顾,并不断分析总结,在护理过程中非常注意老年患者的不同个性、心理。使得老年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感,的心理压力明显降低,焦虑、抑郁的情绪明显减少,康复的进展明显加快,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

3讨论

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虽带有对医院明显的排斥心理,在医院的生活中,有着焦虑、抑郁、不安的情绪。但通过护理人员的细心照顾,是可以被缓解和消除的。因此,护理人员在照顾老年患者时,应该充分考虑、注意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他们的共性和异性,对其进行耐心、科学、合理的护理,就能很好缓解他们的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进展[2]。

参考文献

[1] 张晓华.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4(3):127.

第2篇

【关键词】 高龄 大肠癌 呼吸道 疾病围术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对70岁高龄大肠癌中17例伴明显的呼吸道疾病的手术患者,其围术期处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年龄70~89岁,平均75.4岁。升结肠癌、直肠癌各5例,降结肠癌3例,乙状结肠癌、横结肠癌各2例。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14例。根治15例、姑息2例。结肠造瘘4例(3例行Ⅱ期手术、1例永久造瘘)。病理检查均示腺癌。有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12例,其中伴肺心病2例,伴支气管哮喘3例。此外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各1例,间质性肺炎3例。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3例、冠心病2例、贫血3例、低蛋白血症4例。

1.2 除心电图、摄胸片等常规检查外,本组术前均做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测定、心脏彩超。17例患者肺部X线摄片呈肺气肿表现。本组14例术前肺功能测定示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检查需患者配合,如不配合可能影响结果,作者常规陪患者登楼梯如气急较轻说明心肺功能良好可耐受手术。1例肺结核患者痰菌阳性治疗后,痰液检查未发现结核杆菌而行直肠癌根治术。1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术前有咳嗽咳痰,胸部摄片未发现卷发样阴影及液平面,但双下肺纹理增多。血气分析9例PaO280~60mmHg,7例PaCO2 45~55mmHg。2例呈呼吸性酸中毒。在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中心脏彩超有左心室扩大,主动脉瓣膜轻度反流。血常规中示贫血3例,生化检查中示低蛋白血症4例。

1.3 结果

术后14例患者入住ICU机械通气,呼吸平稳后拔除气管插管。有3例肺不张行纤支镜吸痰,1例气管切开,2例痰细菌培养阳性,1例真菌培养阳性。术后并发症与其他病存症及转归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大肠癌伴呼吸道疾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尤其伴其他系统疾病时。表1 术后并发症与其他病存症及转归(略)

转贴于

2 讨论

围术期处理吸烟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在行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本组13例患者有40多年的吸烟史,吸烟20~30支/d。临床上非常重视术前禁烟,作者嘱患者绝对禁烟及避免被动吸烟,但在Warner[1]的一组冠状动脉架桥术患者中,未戒烟患者术后肺并发症发病率为33%,戒烟>8周者降低了66%,但戒烟<8周比未戒烟患者增加24%。事实上肿瘤限期手术不可能术前禁烟8周再手术。今后是否常规禁烟有待进一步研究。术前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有痰者可用祛痰药。同时予雾化吸入有利于改善呼吸道炎症稀释痰液。本组13例患者均有>10年咳嗽咳痰病史,5例患者长达30年。3例肺功能较差,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尤为重要。作者通常循序渐进嘱患者登楼以增加肺活量及用力呼气1s量(FEV1),直至残气量<40%,肺功能达到手术要求。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病史最长达55年。予氨茶碱治疗,雾化吸入中加异丙肾上腺素及术后使用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气雾剂预防术后哮喘的发作,同时使用喘定针+生理盐水微泵维持以抑制临床发作。本组2例切口裂开,1例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后肺部感染剧烈咳嗽所致,1例合并糖尿病。本组死亡1例系术后肺部感染后呼吸衰竭合并房颤最后死于心肌梗死。因此,预防或控制术后肺部感染是重点。

3例间质性肺炎均有长期服糖皮质激素病史。术中术后应增加激素的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须加强抗生素的使用且延长时间,同时使用抑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

在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同时应将血糖控制<8.0μmol/L。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术前予以纠正。加强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预防感染。

本组患者中,急诊手术3例均未行Ⅰ期吻合而是先切除结肠肿瘤,造瘘3个月后、Ⅱ期结肠造口关闭术。2例转移淋巴结侵犯肠系膜上静脉而姑息切除。4例直肠癌患者,其中3例行Dixon术。有1例肿瘤虽距6cm但有间质性肺炎长期口服激素且伴有低蛋白血症而行Hartmann术。本组无Miles手术病例。对老年人伴呼吸系统病患者手术应更简单安全,可采取综合治疗,综合治疗已成为当前治疗癌肿的重要手段和研究热点[2]。

麻醉的合理选择及术后镇痛亦可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14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结合,1例肺结核及2例间质性肺炎单独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全麻拔管前必须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净。本组患者均行术后硬膜外镇痛。硬膜外镇痛可有效缓解手术后切口疼痛,有利于改善腹式呼吸及咳嗽咳痰。而常用的静脉镇痛不完全且使患者处于半麻醉状态而影响呼吸功能及咳嗽,从而抑制痰液的排除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对呼吸道合并症的高龄患者更不适宜。作者认为不必等待术后6h,麻醉完全清醒后即取半卧位可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老年人手术切口愈合能力差,又常伴有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加上慢性支气管炎需鼓励咳嗽,使切口裂开的机会增加,本组切口均采用加强并减张缝合,但仍有2例切口裂开。

本组无吻合口瘘发生,这可能与急诊患者不做Ⅰ期吻合术,充分胃肠准备,每日扩肛直至排气有关。

营养支持也不可缺少,改善营养状况,保证围术期的安全。术后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低流量吸氧,常规雾化吸入,早期床上或离床活动,并做好口腔卫生,定期行痰细菌培养及查找霉菌。做到多拍背及鼓励患者行有效咳痰,本组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均未实施胃肠减压,作者认为大肠癌切除吻合口低,胃肠减压对吻合口愈合无多大价值,相反可能增加呼吸道并发症。

老年人大肠癌患者手术风险大但只要术前认真评估并加以处理,术式与麻醉选择好,术后认真护理,使高龄大肠癌合并呼吸道疾病患者能安全地度过围术期。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患者 防控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4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02-01

传染病的发展过程,顾名思义就是指传染病的传播,它是指病原体通过感染者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的一个过程,它通过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感染[1]。它的传播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而呼吸道传染病则是指病原体从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传播给人群的一种传染病[2]。大多数的疾病类型都表现为感冒、水痘、风疹和肺结核等等类型。本文就主要是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选取了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100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防护、治疗和护理,得出一定的数据,再对患者进行综合调查分析,以下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100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位500例。在观察组的50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有350例,女患者有150例,患者的年龄在10-50岁之间。在对照组的50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有400例,女性患者有100例,患者的年龄在7-55岁之间。通过将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和病情进行对比,发现他们之间不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P>0.05)。

1.2 方法。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都需要将两组患者进行隔离,并且需要对空气进行消毒,也就是利用物理化化学消毒方法来杀死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要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性,如果天气不是太冷或是太热的的话,那都不应该开空调,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佩戴口罩。在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的是普通的临床治疗方法。在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的是临床防护、治疗和护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减少患者心理的负面心理,使其能更加配合医院的防护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的临床病情进行监测,包括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等等。如果患者已经进入了稳定期,那就主要进行健康宣传,嘱咐患者注意饮食和卫生习惯等等,使得患者有一个轻松的心态迎接出院[3]。

1.3 观察指标。如果患者在治疗之后,不再发热和咳嗽,没有出现呼吸急促和呕吐等现状,经确诊不会对他人造成传染,那就说明患者已经治愈,如果患者在住院内发生感染,那就说明患者没有治愈,应该继续接受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在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采用到SPSS统计软件,在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时,需要采用到t检验的方法。如果P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住院期间有30例患者发生了院内感染,感染率为6%,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住院期间有80例患者发生了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6%。通过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治疗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他们之间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P

表1 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比较

3 讨论

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传染范围较广的疾病,但是在2003年之后,这种疾病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正是因为我国在传染病防控和应急机制建立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完善[4]。对于这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来说,它是一种传播速度较快,传染途径较多的疾病,人们也很容易受到感染的传染疾病,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所以国家对这种传染疾病就非常重视,一旦它流行起来,那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通过本次研究也证明,使用临床防护、治疗和护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心理的负面心理,使其能更加配合医院的防护工作。除此之外,在对患者的临床病情监测的过程当中,也能对患者病情的治疗有帮助。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疗效分析时,就发现观察组的治疗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的疗效,患者在院内的感染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主要的传染疾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快、传染途径多和传染性强等特点。为此,医院应该建立严格的防控原则,做到尽早发现、早治疗和早预防。为使患者早日康复,应该主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监测病情等,减少患者的负面心理,从而增强治疗疾病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隆平,张晓均,张余.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40-542

[2] 黄恭梅.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11,3(18):98-99

第4篇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呼吸道急救;临床分析

多创伤病人一般会有这大量出血、感染严重,脏器衰竭的现象,这是患者会造成意识模糊,同时逐渐不能进行自主的呼吸,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就要使用多呼吸道的急救方法,保证患者的呼吸,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而这项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增加吸氧能够解决的,有时需要采用多种呼吸道急救手段。

1 多发性创伤的致病原因

多发性创伤主要的原因在于意外事故,多发性事故中因为交通事故以及建筑施工中,患者因为意外事故的导致身体多数损伤,而受伤之后人体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身体上生理的变化,人体在在受到强大的外力的情况下面血管会破裂,大量的血液进入组织中,血液无法循环导致组织缺氧。同时在几分钟之后会造成内出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危害。

2 多创伤患者的死亡高峰

多创伤的呼吸道急救是一项重要工作,一般出现多创伤病人有着三个死亡高峰,第一死亡高峰发生在受伤的时刻,如果受伤的时候脑部、高位的脊髓、小脑、肺部。心脏出现较大的伤害就会引发患者在受伤后几秒钟或者几分钟立即死亡。第二次死亡的高峰在伤者受伤的6到8小时范围内,这也是抢救的一个关键事件,在急救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手段都会在之前使用,但是患者的生命能够存留,就要依靠病人自身的体制,以及急救人员的合理护理。第三死亡高峰在受伤的数日或者更长时间,这段时间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是出现多重及感染以及产生的多种并发症。同时很多脏器可能出现衰竭。最终导致患者因为患者器官功能衰竭而死。

呼吸道的急救措施主要是帮助患者渡过第二道死亡高峰时期。因为在受伤的几个小时后患者会出现血胸,呼吸系统堵塞等现象,所以要依靠手段让患者的呼吸畅通,同时做出排血处理降低胸腔压力,提高治疗水平。

3 多发性创伤病人呼吸道急救护理的要点

3.1 对于胸创伤护理的呼吸堵塞排除

当多发性创伤病人受伤位置在胸部的时候,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就会造成休克,因为人体的胸部毛细血管多,所以想要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在清理呼吸道的同时要迅速促使血液进行循环,要快速建立两天条静脉血液的通道,让血液在胸部减少淤积,防止血液在胸部凝结。在血液循环建立完成后要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存在异物,或者大量的积血,要将积血排除后,新型辅助呼吸处理。当患者出现血气胸时,患者会出现吐血沫的现象,要立即对患者进行胸腔的引流,降低胸部的压力,在于连枷胸患者要采用对患者胸壁进行加固的方式,通过压力控制胸部的扩张,减少不正常的呼吸现象。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喉部气管插管,以及医疗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

3.2 及时清理分泌物

在患者胸部受伤或者脑部受伤的情况下,病人的行为不能自理,身体会自动的排泄一些废物,比如混着可能会流鼻涕、形成大量的痰液。同时胸部的一些血块堆积。这些杂物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同时患者也可能出现舌头的后张,堵塞呼吸的管道,所以医护人员应该注意这样的现象,经常检查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当患者出现类似窒息的现象时立即做好医疗措施,清理鼻涕、血块、等残留物,对于没有意识的患者,也是可以采用人工气管的方式,通过强制的通气,能够很好的让患者正常呼吸,同时减低患者的胸压。但是人工气管方式容易引发肺部的感染,但是两害取其轻,跟患者的生命相比,肺部感染是可以被接受的。

3.3 及时恢复血容量

尽快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进入医院后,用16~18G留置针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防止患者由于休克失代偿后血压下降,静脉收缩,从而导致穿刺的困难。在静脉通道的选择上,腹腔以下部位的创伤可选择颈部和上肢静脉通路,而腹腔以上部位的创伤可选择下肢静脉通路,这样可有效避免补充的液体进入损伤区内,提高输液速度和准确有效的使用急救药物,加大有效循环容量。对合并血胸或血气胸病人,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以便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在护送病人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需配备急救物品,确保途中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掌握搬运技巧,防止由于搬运不当继发伤害,做好转运监测,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同时做好抢救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4 呼吸道急救的“539”治疗方法

医院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运作的有效性,就是成功救治患者的有效保障。在伤后几小时内,医护人员所采取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其将直接关系到伤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效果,这一时期也被国外学者称为黄金时间。“5、3、3、9”急救模式,能让临床急救的各个操作环节准确、迅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迅速解除有生命危险的临床症状,确保病人呼吸稳定,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多发性创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急救过程中应通过5方面估病人的总体伤情,采用“3、9”急救措施,准确、快速、简单地评估、处理伤情,给临床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在评估伤情后,按照“3、9”护理方案,即3个方面(开放气道、清理气道、充分给氧)、9项内容(头后仰、开口、托下颌;手法掏异物、机器吸引、放置口咽导管;面罩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朝后仰,把嘴分开,托住下颌,拉出舌头,将头转向一侧,以解除窒息。清理气道。用手掏出伤者鼻腔、口腔中的泥土、呕吐物、牙齿、凝血块等异物,若手法操作清理不彻底,还需使用机器将呼吸道内的呕吐物、分泌物、血液吸出,然后放置口咽导管。充分给予氧气吸入。对于呼吸困难者,给予面罩吸氧,确保呼吸道通常,胸压维持在一定的浓度。若伤者发生了呼吸衰竭,则要尽快切开气管,放置气管导管。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要注意气管插管导管末端与三通导管正确相连,导管要同时连接呼吸机和氧气,在滴注药物或吸痰时均无需停机。

5 总结

在多创伤患者的急救工作上保证患者的呼吸系统恢复是保证患者生命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在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中要在临床上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核心,采用正确的急救以及护理的方式,帮助患者正常呼吸。同时要注意呼吸道杂物的清理,要有专人的观察和陪护,在出现意外时及时采取急救手段,挽救患者生命,维护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张亚利.多发性创伤急救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

[2]陈永玲.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3).

第5篇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心衰;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93-01

急性左心心功能不全简称急性左心衰,是由于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引发严重突发的心率失常、心脏排血障碍、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负荷增加而致使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患者病情危急,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若不及时抢救将危急患者生命。过度输液、感染、高血压等都是诱发急性左心衰的因素,其中,呼吸道感染在诸多诱因中排在前列。2010年1月~2011年10月对我院呼吸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于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40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制定的急性左心衰诊断治疗指南。其中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2±7.5)岁。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应用强心、利尿及扩血管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地高辛、速尿等。

1.2.2护理干预: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完成,干预内容主要有:①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②注意患者,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端坐位,保持双腿下垂;③迅速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患者呼吸畅通;④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核对医嘱,准确给药;⑤持续密切监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刻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⑥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加患者对于急性左心衰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0数据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结果

2.1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40例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3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肺炎8例,肺癌并感染4例,其它5例。见表1。

2.2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护理结果显示,通过护理干预治疗好转37例,占92.5%,死亡3例,占7.5%,见表2。

3结论

3.1护理方法:第一,掌握急性左心衰症状和体征,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急性左心衰发病急骤,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因而护理人员要准确把握急性左心衰症状和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本组40例患者均为护士巡房时发现的,经抢救好转37例,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3例,因而,加强巡视,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是赢得抢救时机的关键。第二,协助患者调整 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发现异常首先调整患者,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休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除外)。第三,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畅通。急性左心衰患者多出现咳嗽、咳粉色泡沫痰症状,需要及时清理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在应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的同时使用抗泡沫剂消除肺泡内的泡沫,以增加气体交换面积。通常放置20%~30%乙醇在氧气湿化瓶中,让患者随氧气吸入。第四,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核对医嘱,准确给药,抢救过程应保持冷静、沉着以免忙中出错。第五,经抢救患者情况暂时稳定后,应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和SpO2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第六,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知识宣教,如饮食清淡、戒烟戒酒、注意保暖、稳定情绪、定期复诊等等,健康教育是维持患者健康的关键。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急性左心衰报以恐惧心理,易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机体缺氧状况更加严重。心理护理就是要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缓解心理压力,减轻心脏负担。护理人员应时刻保持冷静果断,赢取患者的信任,并给予患者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受到爱和关心,从而减轻心理负担,保持心情愉悦,配合治疗。

3.2护理干预对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护理人员应明确急性左心衰的诱因,熟悉急性左心衰抢救对策、治疗药物和不良反应,时刻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适时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对于增加患者对于急性心衰的认知水平,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成功防治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芳芳.高原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对策[J].西南军医,2007,9(5):147-148

[2]陈岩.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急救[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0)

[3]宁毅军,柴若楠,贾卫.老年人心力衰竭诱因及护理对策[J].沈阳部队医药,2007,20(3):189-190

第6篇

临床研究显示:呼吸道受到炎症感染后,支气管黏膜和纤毛保护功能受到破坏,分泌大量痰液,堵塞了支气管管腔,造成呼吸不畅,形成慢性支气管炎。随着疾病的发展,炎症蔓延至支气管末端。因支气管黏膜受到损害,纤毛运动减弱,使痰液不易排出,沉积肺部,成为疾病反复发作的祸根。同时造成气道堵塞,通气不畅,并形成越堵越憋的恶性循环。炎症继续侵蚀肺组织,使肺泡组织和肺泡壁遭到破坏,肺泡充气(二氧化碳)过度,失去弹力,使多个肺泡融合形成肺大泡,即肺气肿。随着病情的发展,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加大造成右心室肥大,发展到肺心病直至呼吸衰竭。

由上可见,科学治疗呼吸疾病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解决肺深部的积痰,使气道恢复畅通;二、解决二氧化碳潴留,恢复气体交换功能。而目前的治疗手段无法解决这两个问题。

“负压脉动疗法”开创了物理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新篇章。该疗法通过负压脉动振荡气流经鼻腔传导至各级支气管,加速支气管纤毛运动,排除肺深部积痰,疏通气道,排除二氧化碳潴留,解决气体交换障碍,使患者逐步恢复肺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呼吸道疾病。

物理康复,摆脱药物依赖

经多年临床验证:患者坚持负压脉动疗法治疗,呼吸功能会明显增强。由于有效解决了气道阻塞和气体交换问题,促进痰液快速排出,细菌病毒的温床不存在了,呼吸道内感染的创面得到有效修复,肺部感染逐渐自愈,炎症彻底消除,患者就基本无需再服用药物来控制感染。摆脱了对药物的依赖,也摆脱了药物副作用带来的二次伤害,这一点显示了物理疗法的强大优势。

自主呼吸,摆脱吸氧依赖

第7篇

[关键词] 颈椎手术;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149-02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tract complications and the nursing method

YAO Shao-yu,LU Zhu-qian,PAN Xue-mei

(Orthopedic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524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respiratory tract,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ethods: A group of cervical operation data were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result of two nursing method. Results: The rate of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uch as infection,hoarseness,and choking of observe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In addition the method of anesthesia wa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Conclusion:The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tract complications are related to many factors,the effective nuring interference accordiong to the patients' individual illnes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Key words] Cervical operation; Complication;Nursing

颈椎手术治疗是颈椎病、颈椎与脊髓损伤、颈椎结核及肿瘤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颈椎周围结构毗邻复杂,手术所涉及的解剖结构较多,颈椎手术后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干预,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观察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颈椎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影响。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81岁,平均45.3岁。其中颈椎骨折脱位21例,颈椎病18例,颈椎结核16例,其他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完善护理方案,并根据并发症情况实行针对性的护理,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方案。手术方式:前路手术56例,后路4例。术后主要观察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咽部不适、呛咳及声嘶[4]等指标。观察组采用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上述指标治疗效果的影响。数据采用SPSS11.0 for windows软件包分别作χ2分析。

2护理方法

颈椎手术术后早期是并发症的易发阶段,并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因而早期护理上应该加强病情监测与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针对并发症的具体情况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有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咽部不适、呛咳及声嘶等。

引起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分析:(1) 颈深部血肿多见于颈椎前路手术后,术后当日多见,发生后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声音改变,为血肿压迫所致,发现后及时拆开缝线止血,清除创口内血肿。(2)喉头水肿。多为手术时对食管、气管等结构的机械牵拉所致,易引起呛咳、咽痛、吞咽困难等。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气道湿化,减少局部刺激,有呼吸困难的可考虑作气管插管。(3)喉上神经喉返神经损伤。多表现为声带功能障碍所致的症状,如声嘶、声音低沉、呛咳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类损伤多为术中机械牵拉所致,护理上应仔细观察,当发现喉上神经损伤症状时,要注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4)食管及气管损伤。常见症状为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合并感染者可有体温升高、局部发硬及压痛、皮下气肿、颈部脓肿等症状。(5)肺部感染。多由于患者术后呼吸力弱,排痰不畅所致。护理上应注意口腔卫生;每天给予口腔护理,每天协助翻身拍背,并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无力者应定期吸痰,根据痰培养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注意观察有无皮疹、胸闷、心悸、心慌及其他情况出现,并及时处理。

针对上述并发症的分析情况,颈椎手术后应采取有力的护理预防措施,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将其消灭在初始阶段。

若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并伴有颈部增粗、发音改变,应考虑有颈深部血肿压迫气管的可能,应立即采取措施,床旁拆除缝线,放出积血。当发现喉上神经损伤症状时,要注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呛入呼吸道,特别是术后48 h内要严密观察,必要时给予鼻饲。喉头水肿或痉挛者在护理上加强对其的呼吸道管理,给予雾化吸入,病室内放加湿器,以利患者排痰,使患者感到舒适。吸痰动作要轻柔,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5 s左右,以减轻对患者咽喉部的刺激。食管及气管损伤患者护理上主要是术前做好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目的是使食管、气管松弛,防止气管、食管牵拉伤。

预防肺部感染首先要做好口腔护理,这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注意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有无破损及感染,可用生理盐水或3%的过氧化氢清洗口腔。有霉菌感染者可用4%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遇有可疑情况应做涂片培养加药敏试验,清除痰液,鼓励患者用力咳嗽、排痰,帮助截瘫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痰液黏稠时,可行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应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气道湿化,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吸痰技术不应作为常规操作,频繁吸痰可能会增加导管对局部气管的损伤,并可刺激气道生成分泌物,增加细菌侵入呼吸道的机会。定期进行房间空气消毒,以免病原体播散,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上鼻区及气管切开处应用双层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并反复更换消毒保持湿润。

3结果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统计分析无统计差别,有可比性(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较颈丛麻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两组对比结果不同,观察组恢复效果更理想(P

4讨论

颈椎手术是治疗颈椎创伤合并瘫痪、颈椎病、结核等疾病的重要手段,颈椎因周围解剖毗邻复杂,使手术的难度相对较高,手术的操作及相关因素可带来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呼吸道并发症是该术式较常见并发症,对于护理的要求高难度大,要求在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到个体化、规范化,应细致敏锐,在充分做好预防的基础上,及时早期发现问题,并做到有效果。

首先要重视术前准备工作,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减少并发症的有利手段。

4.1术前气管、食管的推移训练

颈椎前路手术需经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之间入路显露达颈椎椎体前方,术中根据显露要求,需要作内脏鞘的牵开,推移训练是于术前进行的适应性练习过程,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咽喉部不适、呛咳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术中视野的满意显露度[1]。

4.2呼吸及咳嗽运动的训练

于术前正确指导患者作深呼吸和咳嗽运动练习,目的是增加肺的通气量,有利于排出痰液,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2]。

4.3术前护理的准备

术前应积极处理呼吸系统已存在的感染症状,做好有效的局部护理。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风险。

4.4密切的术后观察

应做好密切的术后观察:做好呼吸的观察,注意呼吸运动的频率、节律及呼吸的深度等指标,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加强翻身拍背,鼓励咳嗽排痰,做好气道湿化[3]。对于进行辅助通气的患者,要密切做好气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生命体征监护。其他要注意饮食护理,避免刺激饮食。

从本组资料看,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术后并发症亦存在一定影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有增加术后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可能与呼吸道的人工干预有关,因此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后应警惕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积极进行呼吸道管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呼吸道感染及不适的发生率。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有效的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及降低颈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减少并发症及治疗的有效手段,本组资料中各组并发症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均痊愈。

[参考文献]

[1]韦小花.颈椎前路手术前气管推移训练的护理配合[J].护理与康复,2006,5(4):277-278.

[2]陈爱兰.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手术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241.

[3]周晓青,张晓萍.呼吸道优化护理对下颈椎损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J].上海护理,2005,5(3):22-23.

第8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周期的延长,老年人良性、恶性胆道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明显上升,且随年龄的增长并存多系统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等,加之老年的生理特点增加了老年患有胆道系统疾病的病人手术治疗的危险性。因此,做好老年胆道疾病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手术本身和术后痊愈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院2005~2009年以来共收治56例,认为加强对术前、术后的护理可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康复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胆道系统疾病有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急慢性胆囊炎、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良性胆道系统疾病52例,恶性胆管癌患者4例。随机分为LC组30例,OC组26例。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占30例,呼吸系统疾病16例,合并糖尿病10例。

1.2 手术治疗 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LC组均采用四孔法。取头高脚低20度左右,左侧倾斜20度左右,CO2气腹压力为33~1.87Kpa,具体操作胆囊切除术。术中8例由于胆囊周围广泛的粘连而转开腹手术治疗。OC组,对胆总管结石,施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胆管癌则胆总管空肠左右肝管roux-y吻合术。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期末CO2分压等。

1.3 观察项目术后主要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输液 ,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液体的量和颜色,使用止痛剂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是否有并发症。

2 结 果

经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住院治疗观察LC组优于OC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肺部感染并发症低,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早期下床后动,早期进食,有利于康复。

3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全面体检,细致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每一个高龄患者的全身功能情况都要全面认真的了解。护理人员必须协同医生对每位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及各项实验室检查。在急诊情况下,也要对重要生命器官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图、血生化、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糖、血糖等。同时要观察患者的饮食、睡眠、大小便及生命体征。如发现高血压,除予以降压外,每天定时测基础血压,直至恢复正常再维持1周,在不停药的情况下施行手术,并加强术后护理。如有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则应积极给予纠正,尽一切可能在术前将各系统功能调整到正常或基本正常范围,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1.2 心理护理本组病人由于年龄大,住院后思想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往往又合并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因此,主管护士应热情接待,介绍住院环境,与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经常与之交流,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耐心倾听其因疾病所致的恐惧和顾虑,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术前的各项注意事项,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3 胃肠道准备为了避免手术中因恶心、呕吐发生窒息及吸入性肺炎,防止术后腹胀等,一般手术前一日进食流质,术前禁食12h,禁水4~6h。

3.2 术后护理

3.2.1病人的卧位麻醉未清醒前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腰麻病人术后去枕平卧6h,硬膜外麻醉病人平卧4~6h。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多取低半坐位卧式或斜坡卧位,以减少腹壁张力,减轻刀口疼痛。

3.2.2 生命体征的观察手术后一般每15~30min测量脉搏、血压、呼吸1次,至少连续4次,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可改为每60min测量1次。平稳后可改为每4h 1次。体温一般为每2~4h测量1次。术后3天内若体温不超过38℃,可不予处理。

3.2.3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解质平衡,给予静脉补液。记录每小时出入液量,保持各种管道通畅。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检查皮肤的温度、湿度和颜色,观察敷料渗血情况,每日计算24h出入液量,根据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契压、尿量、尿比重、脉搏的变化调整补液量。定期抽血了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情况,及时纠正失衡。

3.2.4 鼓励患者床上活动四肢,防止长期卧床而血栓形成,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3.2.5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也是术后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常见的引流管有T型管、腹腔引流管,其次为胃管和尿管,患者术后回病房时应首先将各管与事先备好的各种引流装置接通,妥善固定,尤其是T型管应用胶布、别针把T型管固定于床单上,管子的长度是当患者向对侧转动90°时没有任何牵拉力,对神志不清、不合作者须束缚其肢体,防止因躁动,而误拔引流管,固定引流管时,即要防止张力过大而滑脱,又要防止引流管太长致扭曲、折叠而不通,一定要保持引流管通畅,置引流管多者应做好标记并记录各管引流物的量、性质、颜色,发现引流管脱出及时报告医师处理。腹腔引流袋、尿袋每3d更换一次,防止逆行感染。T型管是预防胆道梗阻及进行胆道造影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T型管护理上除妥善固定外还应注意以下环节:观 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注意是否清亮,有无残余结石、絮状物等,引流是否通畅,引流口周围有无胆汁渗出,应保持引流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一旦出现引流量突然减少,或有胆汁渗出,须立即报医师处理;术后48h内,由于麻醉和创伤对肝脏的打击,胆汁的引流量较少,每日为100ml左右,以后逐日增多为300ml~500ml。胆汁量与颜色的变化反应了病情变化。若胆汁为血性,提示胆道出血;若胆汁变绿,提示胆道感染;若胆汁异常稀薄,引流量每日>1500ml以上,提示患者肝功能极差且有水电解质紊乱的可能;若胆汁突然减少,则要考虑有无残石、蛔虫堵塞;保持T型管通畅,术后经常捏挤T型管,挤压时勿牵 拉,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时都要给予协助,保持引流袋低于引流口,防止折压、脱出或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由于老年人并存病多,消化吸收功能差,常有低蛋 白血症、贫血、维生素缺乏等,不利于伤口愈合,拔除T型管可延长至术后3周患者体温持续正常,饮食恢复,T型管造影无异物、无残石、无狭窄,拔管前 间断夹闭T型管24h以上,观察腹部体征与进食情况,无腹痛、发热、进食良好可拔除T型管[1]。

3.2.6 饮食胆道手术2~4d后肠道功能恢复,可多次少量进食全流质,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差,8~10d可以进食软食,易消化、低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类食物。

3.2.7 做好基础护理与出院指导手术后一周内,患者往往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应经常巡视患者,观察病情,认真做晨晚间护理,尤其是禁食期间唾液、消化液分泌减少,每天做二次口腔护理,预防 口腔感染,使患者感到清爽舒适;帮助患者修剪指甲,嘱患者勿挠伤皮肤,观察皮肤黄染的程度是否减轻,经常给患者更换内衣、床单、被罩,保持皮肤清洁,减轻瘙痒,协助患者改变,早期活动,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需长期带T型管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交待管理维护方法,对痊愈出院的患者做好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服药、复查、饮食、休息等[2]。

3 讨 论

做好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术前要做好心理工作,特别对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病人灌输对手术有信心,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对单纯胆囊切除术病人分析,LC优于OC。LC术后切口感染率低、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少,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术后对老年病人为了防止肺部感染给吸氧,雾化吸入等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止痛、使用抗菌素等治疗,对病人施行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胆道疾病发病率也增高,并存多系统疾病,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外科微创手术也发展。在基层医院也能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等先进技术,使护理人员更高的要求。在老年胆道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对复合多种病,不能忽略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小儿急性肺炎;呼吸道感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8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12-02

小儿急性肺炎是由于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此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死亡率极高,占小儿死亡的首要地位[1],一年四季均易发病,但冬春寒冷季节多发。临床护理中必须加强对小儿急性肺炎患儿的护理,才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现将小儿急性肺炎合并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肺炎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患儿52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20例,女32例,年龄在28d-8岁,其中1岁以下的患儿13例,1-3岁24例,3岁以上15例。就诊时间最短6h-14d,患儿一般发病5-7天就诊最为常见。

1.2 方法 此组患儿经确诊为小儿急性肺炎合并呼吸感染,遵医嘱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并配合雾化吸入,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1.3 效果评定 此组患儿均进行治疗2周后,以《实用儿科学》中的小儿急性肺炎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参照评价[2],患儿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无喘憋症状,心率和呼吸恢复至正常范围(心率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此组患儿经治疗和有效的呼吸道综合护理措施后,临床效果见表1。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患儿进食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的半流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在为患者进行喂哺时应有耐心,母亲应将患儿抱起喂食防止发生呛咳。患儿重症不能进食时,可给予静脉输液。及时将患儿口腔内分泌物清除,分泌物粘稠者应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患儿分泌物过多时可应用吸痰器进行吸痰。

3.2 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处理相应症状,对于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甲床发绀严重者出现周身发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症状时立即给予吸氧,一般氧流量在0.5-1L/min,氧浓度不能超过40%,注意氧气应湿化,可以根据患儿的病情可以适当调节氧流量,增加给氧浓度。

3.3 病情观察 观察使用各类药物治疗后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严格控制液体的输液的速度,应控制在10-15滴/min。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三凹征、点头样呼吸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开放气道给予人工呼吸,准备好抢救药品。如患儿出现心率加快(小儿大于180次/min,幼儿大于160次/min),呼吸频率大于60次/min并伴有烦躁不安以及喘憋加重时在给氧、镇静下都不能得到病情改善,提示心力衰竭的发生,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4 雾化吸入

3.4.1 雾化吸人药液与时间 遵医嘱正确用药,一般用生理盐水50ml+干扰素100U+糜蛋白酶4000U+淋舒坦15mg,雾化时间为15-20min,每日2-3次。一般雾化选择在喂奶前或喂奶后1h。

3.4.2 雾化方式 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雾化方式,对于6个月以下的患儿一般采用氧气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对过敏体质的患儿一般采用逐渐调大雾化量的吸入方法进行雾化,对病情重的患儿采用间歇吸入法进行雾化[4]。在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法治疗时,氧驱动可将药液变成微小的细雾滴状,随患儿吸气末达到终末细支气管以及肺泡处,发挥湿化气道、消炎和稀释痰液的作用,最终分泌物容易排出,从而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范围较广、雾化颗粒小,会给患儿带来柔和、舒适的感觉,易于患儿接受。

3.5 营养支持 在患儿的住院期间会发生体重减轻,由于机体高热增加能量的消耗,而且患病导致小儿进食量减少导致体重下降。除高热时段外,鼓励并提供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如果小儿发生腹痛、腹泻以及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进食。患儿营养支持不足会影响体重的增长,入液量不足会产生肺不张,对机体的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患儿进行对进食量进行评估,无法进食或者进食不足患儿可以运用静脉补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4 讨 论

属于临床中难治性肺炎,表现为高热不退、患儿呼吸急促、剧烈咳嗽,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生全身的炎症反应,肺部常会累积肺炎以及肺不张严重时出现胸腔积液。小儿发病常伴有多器官以及系统的损害,主要以心肌受损最为严重。护理人员必须提高对小儿急性肺炎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控制疾病发展的正确处理。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儿的病情得到改善和调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小平.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1,2(11):783.

[2] 曾玉璞.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