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油画的艺术特征

时间:2023-11-01 16:23:45

导语:在油画的艺术特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油画的艺术特征

第1篇

政策,是营销领域最模糊的一个理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营销政策,每个营销人员都在执行着营销政策,同时几乎每个营销人员,都在抱怨着自己执行的营销政策。营销政策就是企业营销战略和策略的纲领,任何企业都会高度重视,营销政策的有效性,既要求快速正确决策,彻底贯彻执行;又要求适度保密运做,差异灵活调整,其本身的运做就有些摸棱两可。再加上关于营销政策,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可供参考,模糊成了营销政策理论突破的难点。所以要突破这个理论,关键就是思路的清晰。

营销政策,首先是一种企业行为,是企业意志的体现。它表征:企业想干什么,怎么干,不想干什么,为什么不想干。同时营销政策也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表现在,营销政策是企业为达到某一既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活动。因而它是动态的,与企业当前的利益相关,更于企业将来的利益相关。每一个营销政策,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干,渠道管理有渠道的政策,产品管理有产品的政策,价格管理有价格的政策,但实际上每个政策都因为企业利益而环环相扣。准确的讲,政策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解决问题的制度,营销政策是企业营销战略与企业营销策略结合的成果。

营销政策之所以倍受抱怨,是因为营销政策本身就是一种权威性的营销价值分配方案,对某一具体政策而言,它决定了政策范围内的利益分配。正因为触动了利益,所以就惹来了非议。同时政策又是有关成员之间的一种默契,它要求所有成员,在给定的环境下能把握其他成员的行为准则。政策是营销利益分配与营销管理准则相互协调的产物。营销管理与利益分配不能相互协调,不是利益分配失调,就是营销管理失控。所以,企业营销政策的有效运做,既要强调策略灵活现实,又要兼顾战略选择;既要强调管理有效可控,又要兼顾利益合理分配。整个营销政策的运做,其实只有一个核心原则:有特殊才有政策!你不清楚的分析到底自己的营销特殊在哪里,所有的营销政策都形同虚设。营销差异化,差异化营销,我们说了很多年,分析过很多案例,创建了无数理论,但就是没有最终落实到政策,所以企业营销的差异化大多都只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里。营销政策的差异化运做,才是整个差异化营销和营销差异化的核心。为什么产品同质化,品牌同质化,服务同质化,几乎整个营销的领域都凸显同质化,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营销政策的同质化。

所有企业的成功从营销开始,所有成功的营销由政策的差异化开始:宝洁只重用自己培养的经理人,摩托罗拉辞职的人90天内回到公司以前的工龄照算,华为营销人员没有提成,肯德基用“特别顾客”监督分店;通用公司坚持全员决策杜绝官僚;戴尔有一支特种部队从一个市场到另一个市场开拓业务;IBM的每个员工都有一个自己的业务承诺计划;在微软进入一个新市场的时候主要通过公司内部员工推荐方式招聘;所有成功的案例都在证明,只有特殊的政策,才能成就差异化的营销。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盲目的同质化:都说合适的人才是企业的最关键资源,但几乎每个企业的营销人员招聘;培训和提升都是一个模式;都说激励是营销人员管理的核心,但几乎所有企业的营销人员薪酬管理都是一个套路:底薪+提成。

第2篇

关键词:意象油画;传统文化

中国油画经过百年的历史发展至今,这种具有典型西方文化精神的画种被赋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民族审美,其审美心理和审美结构逐渐与我国传统文化融合、同化并予以发展,“意象油画”的概念渐渐明晰。当然,意象油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艺术风格或艺术流派,其语言特征、表现形式、造型方法、色彩观念等艺术元素都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性审美特征,尤其是受到我国文人画的审美精神的影响尤甚。正如丹纳所指出的那样:“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1]他所说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自然包含民族的审美精神和价值理念,中国艺术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他周围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导致他们特别偏爱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象油画的艺术形式在我国衍生并发展可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油画本土化的过程,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也是融合主义精神不断完善和强化的过程,从表象上分析,这个过程基本上是沿着写意和写实的语言结合模式而展开,而从精神上说,这个过程,又正是艺术家对中国特定的社会情境自觉对应的结果。”[2]我们从20世纪初期的林风眠的仕女人物、关良的戏剧人物,庞熏的中国图案到现代的吴冠中、苏天赐、邱瑞敏等人的油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传统文化因素的有机融入和自觉表达,油画中的文人画笔墨趣味和意境跃然而出,用关良自己的话说就是学西画,要用中国画法画,我是中国人,应画出中国的东西来。

“意象”是我国古典审美中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也是衡量艺术作品美学价值和文化品位的主要标准之一。意象的本质,是这个民族观照社会与自然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叙述经验,它既不是纯客观的唯表象的感性,也不是纯主观的唯经验的理性,而是以直觉的方式在感性之中把握理性的经验。[3]油画的意象性特征符合我国诗性文化特征的艺术表达方式,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它是观照自然的意象思维和描述方式在审美经验上的投射,最终转换成油画的诗性艺术语言特征。

1 感性与理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艺术的追求是感性的,其理想境界是“澄怀观道”,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摹写,如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月,水中花,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4]中国艺术注重心源和造化,其造型观念是意象性的,艺术家面对客观世界不能简单孤立进行审美观照,而要把主观的情感参与对形象的理解和认知,追求“得意忘象”,并不寻求物象的真实再现,夸张、取舍是意象性造型的主要艺术特征,以达到抒情表意的艺术目标。我国传统绘画造型的审美取向无意于精准的描绘,重视意象的情趣抒发,就是所谓的不求形似,但求神韵。齐白石就认为造型太似为媚俗,不似则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用传统的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手法来表现情感,以表达作品的神韵和意境。而油画是追求理性的“秩序、和谐、比例、平衡”之美,在这里中西文化的异质就需要在情感的表现和抒写中建立同构关系,对造型进行夸张和取舍,赋予造型以情趣和生气,画面的韵律通过笔墨式的节奏来表现,最终衍生出具有中国气派的意象油画,我们从吴冠中、赵无极等人的油画作品中不难看出。

2 诗性的审美意境

王夫之在《诗绎》里论到诗中意境的创造,指出我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是“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中国画的写意性用笔所表现的一山一水、一树一石,无不承载着画家的深情与深意。意象油画正是运用这种传统绘画的写意性表现方式负载了艺术家的情感与理想,渗入和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气质与文化心理,在创作理念上,不局限于真实的形象再现,而是综合提炼出客观物象的体验和感悟,凸显我国文化的品位格调和审美境界,正是以追光蹑影式的笔法来表达胸中之逸气与情怀,创造诗性审美的意象,所呈现的是纯粹的心中景观,如徐复观所说:“我国的绘画,是要把自然物的形相得以成立的神、灵、玄,通过某种形相,而将其画了出来。所以最高的画境,不是摹写对象,而是以自己的精神创造对象”。[5]所表达的正是一种诗性的精神存在与生命跃动。

意象油画展现了诗性与油画的“异迹而同趣”的审美意象,内在精神追求中不仅凝结着我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精神,还预示独特的东方哲思,是一种油画本土化的诗化意境的展现,其蕴含着独特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化精神。在艺术构思上,中国油画家借鉴文人画的逸气抒发的表达方式,启发受众对生命的思索与追问。在审美的外在表现上,忽视油画的光影、空间、体积等艺术元素,以灵动的笔法来诉求审美心理和审美感受的满足,极大地融入个人情感,从视觉方式上予以概括,以诗性的审美观照来体现民族艺术的特质。

3 结语

油画在进入中国之初,就因其脱离中国传统平面视觉习惯而受到诟病,因而也无法得到宣扬,当油画作为完全的视觉画种,而不是传教士的道具进入中国,中国的画家也面临如何改造以适应中国人的视觉审美样式,这也就为意象油画的形成埋下文化之伏笔。因此,在第一批完整学习西画的画家的意象性表现中,可谓是被动的意象性,因为其本质就包含了对东方艺术本质的献媚,当中国画家们慢慢从西方艺术中梳理之后,感受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技术之融合的空间,这种意象的追求进而从被动变为主动,其表现力也就慢慢得到了最大的强化。意象油画作为中国文化语境下的艺术创造,边界十分宽泛,它表现的典型的东方审美,我国的意象美学结合于油画的创作实践中,透析着我国意象的思维方式和表述经验对油画的审美结构的“我化”,传达出中国艺术家以独特的自然感悟方式驾驭油画的语言,诠释东方精神和东方意蕴。我们在解读意象油画的同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油画材料画中国的水墨语言,需要重新审视东方审美的现代性意义,尽管西方油画在我国的本土化进程并不局限于此,但在当代文化语境下,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面临现代文明下的文化冲突。艺术的时代性和传统的融合会形成“意象油画”,但是,艺术的多元价值又鼓励我们可以从任何一种文化中汲取营养,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艺术,但任何成功的样式,都足以建立一个解读的建构体系,成为艺林一枝,创造我们艺术发展的历史。

参考文献:

[1] 丹纳(法).艺术哲学[M].傅雷,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28.

[2] 李超.中国现代油画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85.

[3] 尚辉.意象油画百年[J].美术,2005(6):45.

[4] 宗白华.艺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6.

第3篇

关键词:中国油画;意象;本土化;艺术精神;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213文献标识码:A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Image Aesthetics in Chinese Oil Painting

HAO Zhen-gang

(Zhejiang Yuyi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08)

在经历了上世纪初“以写实改造中国画”的美学思潮后,中国油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延续着西方的写实传统,从创作到教育,从官方到个人。而随着中国艺术发展的多元化与开放性,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在形式上已开始摆脱西方写实传统的束缚,逐渐开始借鉴和融入中国画的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自由潇洒的写意手法,中国油画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本土文化对于油画发展的影响和渗透,而这一发展,恰恰标识了中国油画创作从借鉴西方文化逐渐回归本土文化的发展轨迹。

意象理论是在意象与意境,以及形与神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绘画美学体系,并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绘画和审美实践活动之中。我们提倡意象美学精神,实际上就是要在借鉴西方写实油画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绘画美学传统,以促进中国当代油画的繁荣和发展。

一、传承与创新――“意象论”是传统中国美学中的应有之义

众所周知,随着上世纪初西方写实油画传统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和渗透,油画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与传统中国画并行的主流画种,与此同时,中国油画的发展在当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其所特有的写实主义特点,而是越来越浓郁的建构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意象美学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油画中的这种意象精神,在图式上正是对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意象的追寻。中国油画的当展在形式上已开始摆脱西方的写实传统的束缚,借鉴融入了中国画的以形写神、传神默照、自由潇洒的写意手法,并日益成为中国油画发展的方向。

纵观中国绘画理论,“意象论”贯穿于整个中国绘画发展史中。中国绘画之“意象”概念源自《易经》。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讲到占卦、图画、书法都呈现出“意象”关系。“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颜光禄曰:“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周易》的“意象”是卦象占卜,其“象”虽非艺术形象,但具有与中国审美艺术共通审美内涵。

而绘画中的意象则是通过“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来实现的。“意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学命题之一,也是衡量具有中国文化特征和美学价值的中国油画的重要标准之一。“意象油画”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油画本土化和民族化最主要的特征。“意象油画”也是最能蕴涵中国诗性文化特征的油画样式。20世纪初在向西方学习的文化浪潮冲击下,处于萌芽期的中国油画就已经开始了对其进行中国文化的改造和转换;而在油画中融入中国诗性文化的“意象性”则是这种改造和转换的一个重要特征。意象油画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和本土化建立了一个“定性”的价值标准,也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架构起一个脉络清晰的坐标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象油画”或者油画意象只是一种我们早已熟知的概念――油画民族化和本土化的延续。为了油画“民族化”的理想,美术界的许多部门和许多艺术家都做了种种努力,利用了传统国画中某些特征性的形式,如散点透视、单线平涂、画面留白、题诗题词、削弱光源、色彩平涂、勾线甚至皴点等中国水墨画常用的处理方法。这种努力,从观念上动摇了油画家言必“苏欧”的习惯,艺术家们开始注重中国的传统艺术,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中国的第一代油画家刘海粟、林风眠、吴大羽等经过学习和探索,深刻地揭示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别,他们从民族文化的视角所认知的西方艺术,几乎都涉及了中国油画意象的美学问题。

二、写形与传神――意象油画“本土化”的美学延伸

1、诗情与意象

中国地大物广,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其文化是婉约典雅的诗性文化,中国舞蹈、书法、绘画、音乐,无不呈现出具有这种地域与气候烙痕的文化特征。从这个角度上,作为异质的西方油画在进入中国文化体系的同时,必然会引起油画本身的变革,这便是油画创作中所体现的诗性语言,但这种本属于水墨媒介的文化特质,还很难在欧洲油画的语言体系里找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在油画舶来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很少能够看到在表现中国诗性文化上对油画的语言有所突破和创造的案例,更多的是对印象主义以及印象主义前后时期光色表现的模仿和移植。

如果把中国油画家队伍中的许多作品从“油画意象”的视角进行梳理,我们会发现,绝对不能简单地把油画的诗化认定为是一种油画意象。但是,在油画意象的思考中,确实有一些在画史上很经典的作品,如革命题材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存在着浪漫主义,即诗化的倾向;西方的某些画派如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以至于此后的一些流派,用我们中国话语系统来说,也有一种诗化的呈现。在中国现当代的油画创作中,人们却越来越多地关注油画中“以诗入画”的意象境界,这个过程彰显了“意象论”在现当代的现实意义,也引发了更多的油画创作者在油画创作方面关于“意象”的思考,同时这恰恰也是中国油画“本土化”发展的佐证之一。

2、文人与意象

“文人”这个词语,本身属于中国的话语系统。中国画家笔下的油画,除了诗化的命题外,还有文人化的命题。

文人画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笔,从王维到苏轼,从元四家到“青藤白阳”,这些有着文人身份,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修养将中国文人画发展为中国传统绘画中极富特色和生命力的一支,并成为中国文化最纯粹的体现。可以说,文人画的创作实践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绘画历史当中。

文人画是相对于宋徽宗时期和后来的宫廷画派而言的。西方有学院派,中国有宫廷派,黄荃等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特别在花鸟画上,他们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徐文长(青藤)以泼墨大写意花鸟画见长,他的画不求形似但求神韵,笔势激动,气度轩昂。中国文人画问题很值得研究。油画的文人化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相关于油画“本土化”的命题。

3、本土与意象

中国化问题的涵盖性比较强,它同时涵盖了“诗化”、“文人化”。在“中国化”当中有立意、意境等问题。而意象问题确实是一种集成,里面有非常清晰的要素。笔者认为在油画意象中提“中国化”是直奔“意”这个本土化主题的。什么叫“本土化”?不同的地域空间都有本土;什么叫“民族化”?不同的国家都有民族。我们讲的“本土化”、“民族化”,在今天就是中国化的问题。

油画实践中的“中国化”,是中国文人、中国画家的一种立意、一种意境的开掘。整体的关于油画意象的思考和实践,应是画家、批评家予以关注、聚集的一个文化命题。我们的中国油画民族化、本土化不是画家刻意去做的,而是在作画中自然与不自然的流露。所以说画得多了也就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本土化,也就拥有我们的油画意象,随着我们不断地实践,我们的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这是中国油画民族化、本土化偶然中的必然。

三、历史与现实――中国意象油画的双重面向

首先,从油画创作的角度来看意象审美的意义。画家在艺术实践中创造精美的意象是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深深感悟和思考的结果,这不仅表现为艺术主体在生活与艺术的相互关系中既能使油画意象源于生活,又能使意象高于生活,从而体现出艺术美对生活美的创造和超越,使生活的自然物象熔铸为艺术的意象,这种意象具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意味性。画家创造“意”是将其与一般的绘画形象做出区别,这种意象显然不是随意涂抹的写实物象,而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甚至重意轻形以突出意象之意的深刻思想内涵和意向所营造的美学意境。进而以主客体意与象的有机融合形成意味浓郁、含蓄、隽永的审美特征,使其产生情感交流和心灵共鸣的审美效果与审美价值。

其次,意象理论对油画创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艺活动与审美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象都应具有形象性特征,都是人的本质和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以及人对自我确认的结果。对象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形象化,即借助形象表达人的意图。因此,意象作为对象化结果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艺术和审美都必须关注的对象。

第4篇

关键词:意象风景油画;形式语言;造型;色彩;用笔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173-01

一、意象风景油画

意象油画是在借鉴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体现东方审美精神,是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重要语言形式。意象风景油画的艺术特征即有西方绘画精神又有中国传统艺术特色,是经过模仿之后再结合传统绘画而形成的特殊油画语言表达方式。意象风景油画在追求“似与不似”之间来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油画在当下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当代油画家苦苦探索的油画表现语言。意象风景油画是中国特有的油画表现方式,在意象风景油画中我们也发展了传统绘画技法与理论。在意象风景油画实践中我们运用意象的形、空间、色彩、笔法技法来营造了画家对景物的情致。

二、意象风景油画的形式语言

1.造型。绘画造型可分为三个大类,一个是对自然模仿的再现,它以具象造型为主。二是完全脱离自然客观物象,从思想观念和形式语言上进行的创造,如抽象绘画。三是在两者之间的,可依据客观自然物象,但在其思想语言上却很有意味组织。以中国的“意象”美学理论为基础,意象风景油画的造型吸收了中国画里“重神似”的形态,不注重对物象的细节刻画,对物象保留着最初的意象性印象。意象风景油画注入对客观物象的主观理解,并且在造型上的创作中表现造型美感,把自己对客观物象产生的情绪和自身的思想结合,在整体之中把握对物象和心境的描绘刻画,使意象性的造型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契合。画家从风景物象的客观表现形体结构通过主观的感觉进行重新的构造,把客观景象的形与主观感觉的形相结合,在画面中形成独特的“形”,不受具体形束缚,通过对客观景象的夸张、变形、取舍、解构、拼接重组来产生独特的造型结构。从物象的根本出发,取掉其无关紧要的琐碎细节,夸张其本质特征的表现,从造型上抒发出画家内心不同的心致,这是意象风景油画家在景物“形”上的表现。

2.色彩。色彩是绘画形式语言的重要元素,色彩的不同给人们的生理心理感受不同,可以说色彩是绘画形式语言中最具情感特征的元素。意象风景油画中色彩是画家心境情感的表露,面对景物的色彩,画家不是单纯的摹写,而是借客观色彩来表达主观情感的色彩。色彩的表现上会出现一定的主观性,为了让画面效果更加的统一整体,画家会带有主观意识的去把空间或者物象的形体处理成相对统一的色调,追求简约凝炼的色彩。其色彩同时具有西方油画中色彩的瑰丽美,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的意蕴美。意象风景油画的色彩没有具体的色彩限制,随着画家的笔意,心境自然形成的。在简约的色彩中求变化,把物象的色彩简化,减弱色彩的对比,甚至抽离。也通过对背景的留白,让画面充满一种灵动,虚空的意境。另外,意象风景油画中,黑色也是一个重要色彩,对其的巧妙运用,等同于中国画中焦墨、重墨的作用,对衬托其他颜色以及稳定画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用笔。意象风景油画中的主观用笔也是画面不可缺少的形式语言,通过“用笔”表现技法手法来表现出描绘对象的特征。在创作中,画家们将传统中国画中的勾、点、染、晕、擦、皴、干、实、浓谈等笔法与油画技法中的各种笔法、刀法结合起来用以创作,运用油画的各材料在画布上创作,即有中国传统绘画特征又有西方油画的特性,笔触的随意性变化产生的肌理效果,不仅削弱了对物象形体的再现,同时也构成了画面的整体气势。

在意象风景油画中学习借鉴传统中国画中的绘画技法,油画笔在画布上的干拖,飞扫,以及松节油调色油等媒介剂的使用,都可以让油画语言技法呈现很多与中国画相类似的肌理效果,还有在油画刀的结合上,可以把油画颜料的色彩覆盖、叠加,以及刮刀刮掉颜料的痕迹都具有丰富的意境效果。在意象风景油画中,运笔至关重要,在画笔的拖动和摆动下,颜料会在画布上形成不同的笔触和肌理,这些笔触和肌理也是画面语言形式的重要表现。这样的用笔在意象油画的画面之中产生了重要的形式意味,由于这样的运笔意味也使中国的意象油画充满了与传统相通又富有新鲜活力的价值,同时仍具有油画材料特性。

三、结语

意象风景油画在西方的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文化背景下,结合中国绘画艺术的不断变化,具有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理念,其艺术语言形成独特的表现形式,不断的继承和创新出具有中国审美意象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把中国式的“意象”审美观念融入油画创作中。总之,意象风景油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在西方油画材料的形式上产生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形式语言的体现。

对意象风景油画形式语言的研究,并透过形式语言分析其体现的艺术特征,对于意象油画的发展及中国油画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风景油画的意象造型语言,意象色彩表现,意象创作的方法,其技法运用方面理解与探索,还对当下的油画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东声.意象油画研究[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第5篇

[关键词]表现性绘画;语言;油画;教学;探索

中国油画的教育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的,成立了一些美术学校,与此同时,油画教育的创始者和实施者又是走在创作前线的画家们,他们要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建立一个全新的系统,不能仅仅依靠艺术家的个人创作,而是需要一个专门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来支撑下去。对中国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教学中的探索运用,有利于更加深层次的发掘表现性油画的教学特征,为以后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探索和创作提供了准确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为油画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并促进表现性油画的进步。

一、中国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结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随着油画的发展而慢慢形成的,而是经过三个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雏形并一步步地走向成熟。这三个时期为中国中国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从实践创作或形成观点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对中国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教学的现况产生了影响。

(一)20世纪初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从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教育开始兴起并得到了蓬勃发展,油画的教育观点也渐渐形成。以林风眠和刘海粟为代表的教学实践,与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运用密切相关。他们主张兼容并蓄、中西结合,用开放的思想看待西方艺术,提倡学习西方的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观点与理念,特别强调寻找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的相同之处,并因此产生绘画观念和教学理念,与徐悲鸿时期的写实教育体系是截然不同的,将他们的理念运用到油画教学当中,为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探索运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20世纪中期油画民族化对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运用的推进

建国初期,我国油画界兴起一股油画民族风,随着这种风潮我国开办了一系列油画研究训练班,开办的油画班对油画民族化进行了实践性的探讨,同时也反思了“全盘苏化”的模式,倡导在我们原有的民族艺术风格上结合并运用西方的艺术风格最终形成我们特有的风格。当时追求油画艺术民族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我国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教学上运用的精神。

(三)20世纪后期西方现代主义对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运用的创新

经过十年的文化劫难之后,中国的油画开始复苏,油画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步入了最繁盛的时期。特别是在85新潮美术运动的影响下,我国油画界开始向西方现代主义学习,尤其特别关注表现艺术在绘画当中的运用。更新了创作观念,增强创作的主体意识,深化了油画语言,明确审美功能,最终形成多样的风格,这些都是新时期油画教学创作上的新特征。85新潮后的表现性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运用是油画教学史上重要的一步。

二、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运用的现况分析

(一)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的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改革开放后,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得到改观,并且进入了一个新局面。在多元化的油画教学体系的要求下,表现性油画的教学不断地发展,很多美术高校成立了不同艺术风格的工作室,进行探讨西方油画艺术风格和尝试教学,并且积极地组织教师出国学习国外的艺术风格或者聘请国外的艺术家来学校讲学,这些为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运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根据全国油画教学的整体情况,尤其是与写实主义油画教学比较之后,表现性油画在教学中的探索运用还处于雏形阶段,除了一些著名美术院校进行针对的教学外,很多美术院校的油画教学依然停留在以写实主义课程为主的阶段,教学理念与教学的内容都比较单一,有的学生在创作中有表现性绘画语言的需求只能由老师作一些皮毛上的指导,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进行指导。原因是我们对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中的运用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没有花费大的精力与研究。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它的目标是培养在表现性油画创作具才能的人才,因此,不能将表现性油画的教学依附于写实主义,应该寻找新的出路,在教学课程中设置表现性油画的课程。看目前的情况,表现性油画在教学中仍然缺失这一部分,需要抓紧时间弥补。

(二)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审美取向已经多元化

20世纪的油画的发展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引入,各种西方美学观、艺术哲学观影响着人们,一方面改变了长久以来的传统单一的思想,另一方面也给油画界带来了巨大的震荡。这一现象首先带来的益处就是使画家们以一种全新的态度看待油画的发展,用接受的态度对待西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20世纪末的现代主义运动对高校的绘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性油画的教学应该走在艺术教育的前列,充当解放思想的前锋。油画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对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方面运用的改革最明显,因此促进了它的发展,并在绘画创作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三、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重要特征

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特有的体系,需要与之前的写实主义风格有所差别,根据艺术的表现规律,无论是油画的精神内涵、表现语言还是图式外貌,本身都存在不同的差别,这些问题决定了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的目标、方法和内容。油画创作由写实风格向表现风格的转变,从艺术角度来看,是由外向内的跨越,人类视觉思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艺术本体与人的精神的相互表现。在之前的教学课程中,会把表现油画与写实油画的表现理念混淆,有时候也会认为,表现性油画是在写实性油画的基础上加以虚化、分解和变形而已,然而事实上人的理念才是最难的跨越。因此,把握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的视觉思维方式,是油画教学重要的内容和目标。

第6篇

关键词:中国画 西方油画 审美特征

检 索:.cn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态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加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的种类很多,从地域上区分,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东方绘画主要是中国水墨画,西洋绘画的代表指的是西方的油画。中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其发展历史悠久,在世界绘画领域中独树一帜,是我国绘画体系的主要流派。而西方的油画艺术,对于世界绘画领域的影响是最大的。

一、中国画与西方油画

(一)中国画的艺术表现特征

1.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笔又分为硬笔、软笔、兼毫笔,绘画过程中,根据笔的硬度与韧性,绘画的对象特征来选择笔的应用。墨分为油烟墨和松烟墨两种,这两种墨用法不同,作画时一般用油烟墨较多,松烟墨黑且无光泽,多用于书写,绘画中偶尔用其来作黑紫的底色。国画的用纸主要是宣纸和绢,宣纸因其吸水性好,容易渗化,用水一旦稍多就会淹,也正因为宣纸具有这种特性,在国画创作时,画出来的墨色浓淡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能够充分的发挥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力和笔墨技巧。绢在古代用的比较多,分为生绢和熟绢,是非常好的作画材料,但是因为其造价成本高,所以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中国画在唐代的时候,非常注重设色,在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对于色彩的运用逐渐淡了下来。现在对于中国画运用的色彩颜料主要分为,矿物性颜料和植物性颜料。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练出来,色彩厚重,覆盖性强,常用的有石绿、石青、朱砂、朱标、赭石。植物性颜料,透明度高,色彩薄,覆盖性较差,比较常用的有花青、胭脂等。

2.中国画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表现意义深厚含蓄,笔墨技法变化丰富,有着明显的民族化的表现特征。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首先中国画追求神似,这是中国画画家的一项作画准则。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中国山水画更多地依靠虚实、遮挡以及不规范的大小比例关系来暗示行云、流水、山石、树木的空间,而使得对自然的表现更加肆意、主观、淋漓尽致。山水在我国文人艺术家的心目中一直是一种纯粹而重要的精神象征。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人物画的创作需要表先出任务的精神气质,提倡“以形写神”。力求表达出任务的个性,逼真传神,形神兼具,气韵生动。其传神之处经常将人物的性格表现在环境、气氛、身姿、动作中,历代著名的人物画有唐代韩的《文苑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等。花鸟画要力求花木飞禽走兽的活力与生机,其立意往往是与人事有关,并不是单纯的描绘自然物象。花鸟画重视真,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要表达作者内心的志向与思想,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情操与精神生活。

中国画注重意境,抒情寓意。在描写景物与环境的同时,又要书写作画者的情绪和意念,讲究情感、意境、情趣。中国画作品注重通过物象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观者从画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中国画作品中又常常表现出作者的主观精神色彩,徐渭的《葡萄图》,构图奇特,信笔挥洒,看似不经意间的描绘,其中却蕴含着惊人的气势。《葡萄图》以水墨画葡萄,晶莹欲滴,形象生动。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的枝叶,图中诗、画、书结合的恰到好处。作者将水墨葡萄与自己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一种饱经患难、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

3.中国画的表现手段是以墨线来表现,以线造型,以形传神是中国画的造型规律。中国画的创作作品中,粗细干湿,曲直轻重,在相互交错中蕴含着美的律动。中国画中线条的运用既造型又表意,具有本身独立的形式美,着力于艺术形象的概括与提炼,脱离事物明暗、色彩的束缚。线条造型是中国古代画家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在中国画中除了塑造形象,表现形体结构,不同线条的表现,也表现出画家不同的艺术风格。如水平的线条给人以沉稳、平静、安逸的感觉,垂直的线条给人以刚毅、挺拔的感觉,斜线给人倾斜、惊险、突然的感觉,不论是哪种线条,在中国画的创作中,由画家运用笔墨的巧妙变化,创造出各种苍劲、秀美、刚硬、柔软、飘逸、沉重等各种不同的艺术感受。

4.中国画表现方法具有一定的程式化,所谓程式化,是画家根据客观物象的特征,进行概括、提炼、夸张,使之成为具有规范性的形象,再利用相应的技法、规范性的格式把物象表现出来。在构图上,中国画讲究对称和均衡,常见的构图方式根据主体物的分布与组合可分为圆形构图、“S”形构图、三角形构图、四边形构图、丁字形构图等。无论什么样的构图形式,皆以对称或均衡求得统一。

(二)西方油画的艺术表现

第7篇

关键词:电脑美术;油画艺术;创作

1前言

电脑美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形成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主要是应用Photoshop等计算机技术进行美术创作,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将复杂的创作技巧变得简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传统美术活动的缺陷。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电脑美术,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这是一种新的艺术创作思路。

2分析电脑美术的具体特征

电脑美术主要有以下两种特征:一是具有高效高质的创作过程。传统美术设计从构思至定稿整个过程,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时间,期间还需要受到多种矛盾的制约,在此基础上已经设计好的构图,通常又存在不同的表现水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艺术的表现效果。然而,利用电脑技术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可以大大的缩短创作时间,使创作过程更加简便,同时创作家可以反复调整构思,从而取得最佳的效果[1]。二是具有良好的表现效果,在艺术创作中利用电脑技术可以为创作者获取良好的平面视觉表现效果,能够更加直观了解不同材质的肌理,同时利用三维图像可以将静止的画面变化成不同的动画效果。

3分析油画的具体特征

油画艺术主要是指利用利用不同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木板上进行创作,这是非常受大众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相比起于其他绘画形式,它的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广,除了应用于画廊中,而且还应用于酒店、酒店的装修中。油画能够得到大众的喜爱,与它自身的特征存在密切的联系,首先,油画的表现力非常强,可以给人带来多样化的视觉感受。其次,具有特殊的色彩造型,油画创作过程中使用的颜料不仅黏稠性、覆盖力强,而且品色也非常多。再次,油画艺术融合了光与色的技术,不管是从表现质感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空间感的角度来看,都远远超越了其他的绘画形式[2]。一般来说在油画的创作中,主要是利用颜色明度、纯度等不同的特性,将绘画对象充分表现出来。最后,油画具有丰富的技巧,油画的创作不仅可以利用厚涂法、点彩法的技巧,而且还可以利用薄贴法、渲染法的技巧,这些创作手法特点各有特色,有的比较细腻,有的比较粗犷,但又色彩斑斓。

4分析电脑美术应用于油画创作中的方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反映了人类的精神世界,体现出不同文化观念。电脑美术从诞生至今,主要是用在商业社会中,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文化功能,电脑美术的应用可以开创更为广阔的油画空间,从传统油画的角度来看,它在画布、颜色画刀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至高的表现力,是很难超越的一种境界,这一点艺术家应当吸收和继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油画的审美情趣依然完全定型,但是社会文化观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此时油画的审美情趣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在油画的创作中即使工具材料通常只作为一种媒介,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它也会随着改变,有可能影响艺术的创作。假设当前没有产生幻灯放大、喷笔等设备,那么将不会有照相写实主义,在现代画派中,艺术创作离不开这些先进技术,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一种观念上的更新[3]。与此同时如何才能将先进的电脑技术应用于油画艺术创作中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一种全新的油画创作方式,通常人们只是将计算机技术作为工艺美术范畴,甚至很多人只是将其看作是艺术专业的设计工具,这些观念都有一定的偏差,并没有正确认识电脑美术。众所周知美术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用的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利用色彩、素描、线条等不同的元素表达,如果创作者在对油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看待电脑美术,将其看作是一种创作辅助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电脑美术的角度对油画语言进行研究,充分利用电脑美术的优势,这样极有可能得到启发,从而进一步提高油画艺术的创作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电脑美术语言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油画艺术语言的开发,应当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油画艺术语言,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鉴赏价值的作品。

5结束语

电脑美术的应用,虽然可以简化许多繁琐的油画创作过程,节省大量的时间,但是有些东西是根本就不能完全仿真,比如感觉、激情,但是也不能将电脑与人脑完全对立起来,也没必要争出高低,应当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它们看作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在创作传统油画艺术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电脑美术的优势,将两者充分融合起来,找到平衡点,吸收和继承各自的优点,将电脑技术作为油画艺术创作的一种辅助手段,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作者:冯赛 单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萍.浅谈电脑美术设计与艺术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36):102-104.

第8篇

[摘 要]油画与中国水墨写意在即时表现和画法方面存在很多共通之处,二者融汇创新,最终生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中国写意油画。中国写意油画面貌多样、各具特色,但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具有传统思维与写意语言的特征和关于本土化语境的描述。随着对中国写意油画探索的不断深化,人们已从最初对技巧的关注转向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度挖掘,使写意油画越来越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应当敢于打破画种界限和艺术观念上的窠臼,在传承与变异的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的艺术话语和艺术评判标准,这对当下中国写意油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油画直接画法;中国水墨写意;中国写意油画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2.05.019

油画直接画法与中国水墨写意所共同具有的即时表现特点,为我们探寻一种适合中国传统审美习惯的油画形式,即西方油画的本土化转换,提供了机缘。对于中国传统写意的文化渊源与传承,以及将写意笔墨作为中国油画本土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国内理论界已有研究,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就明确把写意性作为未来中国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接点,提出写意性是推进中国油画深入发展和本土化演进的一条重要思路,从理论上点明了写意性是中国写意油画形成的核心内涵。[1]本文拟从中西绘画相互融合、交汇的技法层面上探究中国写意油画的形成,并对当下写意油画的表现形式与内涵等进行梳理,以期有助于中国写意油画进一步的深化与发展。

一、中西绘画技法的融合与变异

不同艺术之间的相互借鉴与渗透十分重要,西方艺术就曾经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中国绘画和书法的影响,如毕加索和马蒂斯等诸多艺术大师,都从东方艺术中得到过启示。从印象派的油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尤如中国绘画的用笔和线条,如印象派著名画家德加能根据形体的起伏画出不同粗细变化的线条,不乏中国水墨写意画笔法那样的简练和流畅。

在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中国油画家就一直不间断地进行着中西绘画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实现油画本土化的语言转换。由于中国水墨写意画是由画家用画笔直抒胸臆,运笔与用色均要求快速、准确而直指心灵,而西方油画直接画法具有现场快速挥洒、表现自由的特点,使许多喜欢用色彩宣泄情感的中国油画家找到了共鸣,于是,在崇尚写意的中国,油画直接画法的即时表现性备受推崇,遂成为中国油画家抒感的主要表现方式。同时,在其油彩的挥洒中不断尝试把传统绘画的写意语言和表现方法融于其中。正是这种表现方式上的契合,使西方油画与中国水墨写意画融汇一体,并最终催生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中国写意油画。

从技法上看,油画直接画法与中国水墨写意画的确存在某些共通之处:(1)即时性表现,这是中西绘画最重要的共同点,两种画法都具有直接挥洒、抒感的表现特性。(2)油画直接画法的湿画法,其油色流动产生的墨色淋漓与水墨效果接近。(3)擦、干笔法产生的枯笔和飞白,如同水墨皴法。(4)散涂法可以使色彩产生类似晕化的笔墨效果。这些共通之处使两种画法具备了互相融合和转化的条件。

两绘画技法之间也有互补性,如擦和干笔法可增强笔墨的书写趣味和写意性;色块法可强化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和油画的语言特性,避免因简单模仿笔墨效果而造成的色彩贫瘠;平涂法简化明暗层次,平涂的色彩恰好用于表现画面的空白部位。空白和简约是中国画非常重要的一种图式,故在写意油画中经常平涂出大面积的色块,既有空白,也有色彩;厚涂法利用油画颜料堆积成凹凸不平的肌理,因厚重的色层使笔触显得厚实而稚拙,就像使用毛笔侧峰和干墨画出的苍劲线条;而用画刀或笔杆划出不同粗细线条,也与画面的写意性笔调相得益彰,别有情趣。

中国绘画独具韵味的写意笔墨与极具魅力的油画色彩,分别代表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精华,故应融合各自特长,将其有机糅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写意油画中最动人心魄和最具艺术魅力的元素组合,这样才能促进艺术的创新发展。毕竟油画与中国画不同,如果过于削弱色彩而强化笔墨,不但导致画面色彩单调,缺乏生机,而且容易出现一种因过于清淡而产生的阴柔之气;反之,如果只注重色彩而缺乏笔墨表现,也难以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诗情与意境及水墨特有的清雅与庄重。只有做到色彩和笔墨的融合表现,在画面中发挥各自的长处,方可相得益彰,这样的融合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式写意油画的形成便是这种融合的结果。

此外,中国本土民间艺术也可为中国油画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民间美术中独特的图式、造型和艳丽的色彩及其中所蕴含的气韵、意境等具有鲜明的中国本土文化精神内涵,可为中国写意油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二、中国写意油画模式探讨的实践

中国写意油画有着属于自己的艺术模式,但不是一种样式或面貌。就内涵而言,不管什么油画样式,只要能够体现中国写意的精神内涵,都属于中国写意油画的范畴。这样,对于各种传统美学的追求,如气韵生动、计白当黑、意境营造和笔墨趣味等民族特有的审美追求如何在当代油画表现中融会贯通,就显得十分重要。

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审美核心,代表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品评的最高标准,同时也是衡量写意油画艺术价值的最高标准。当下中国的写意油画大多属于具象范畴,需要“形”作为表达媒介,并融合主观精神,在塑造形象和景物的过程中,以“不似之似”的客观表现,达到抒发感情的目的。这类作品因将具象与写意表现融为一体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拥有众多的油画家队伍和广泛的欣赏者群体,代表了当今中国写意油画的主流。如著名油画家吴冠中、苏天赐、张钦若等,他们对油画色彩和笔墨的融合表现均十分成功,既有传统写意的笔墨韵味,又具有油画语言特性的艺术魅力,很多画面表现了山水情怀和如诗一般的意境。

有的画家着重追求色彩表现,色彩变化丰富、亮丽、明快,对比强烈,充分发挥油画色彩的艺术魅力。但因画家在油画中融入了传统写意的理念和表现方法,故用笔极其洒脱,随意生动,厚涂的笔触苍劲厚重,并加以线条勾勒,所以画面也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和视觉冲击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女画家闫平等。

也有许多画家借鉴传统的山水图式与符号,勾皴、点染并用,色彩淡雅而不失丰富,将西方风景与中国山水意境结合得天衣无缝,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如张冬峰等画家的风景油画。

有的作品则游离于具象、抽象与构成之间,在具象之中融入了抽象的元素,并且极为注重块面之间外形的构成美感,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具象与抽象等因素都结合得十分完美,因此在写意性表现中具有唯美情调的倾向。如俞晓夫、黄菁等画家的油画作品。

还有一些作品完全脱离对形的描绘,走向了纯主观的抽象表现,如赵无极和群等大师的抽象画作品。尽管他们采用的是抽象语言,作品却一样具有浓郁的中国情调和写意韵味。

总之,写意油画可谓面貌多样,各具特色。尽管画家各自选择的切入点和表现风格迥异,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具有传统思维与写意性语言,亦即有关于中国本土化语境的描述,因此都同属于中国写意油画艺术范畴。

三、中国写意油画发展的文化基因

中国文化具有一种写意情结,因而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写意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正是油画为什么在中国会走上写意表现的重要原因。“写意”,是在中国古代哲学奥义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审美理念。由于先民们受原始宗教中灵魂不死观的影响,在审美观上形成了重神轻形、重质轻文的审美追求。特别是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形神论中的“形尽神不灭”的观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渗透到艺术领域。此后,“中晚唐禅宗的兴盛,又一次深刻地影响了审美理论向‘离形得似’的推进,使审美理论普遍地追求‘写意’和‘传神’,即不注重对象的外在形貌、声色的逼真描绘,而是力求把隐藏在形貌、声色中的内在精神、气韵等本质的东西呈现出来”[2]。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中国各种传统艺术作品都不太注重对象外在形貌的逼真描绘,而是着力于对象内在的精神表现,如绘画、雕塑、园林、戏曲、诗歌等,无不倾向于“写意”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理念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早已凝结为一种中国传统艺术领域独具风貌的主要特征和文化情结。

油画直接画法虽然具有表现性,但其表现性与中国写意理念却有很大不同。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故传统艺术也倾向于含蓄和委婉,完全有别于西方表现主义激情、冲动和呐喊的表达方式。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和人生观的巨大差异形成的,反映在作品中的内涵自然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我们在融合西方艺术语言的同时,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的积淀,深刻领悟传统文化和写意精神的深层内涵,才能在作品中凸显本土文化的特征,使作品真正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否则,即使拥有很高的表现技艺,甚至画面也具有很强的书写性,也很难从其作品中散发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里特有的清韵与诗性,这样的作品自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写意油画。

任何门类的艺术都不应否认表现技巧的重要性,因为艺术语言所呈现的技艺之美,是提高作品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主要因素,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技巧虽然重要,但终究也只是形而下的“器”,技巧如果不能体现特定文化的内涵与深度,而只是流于程式和表象,那么最多只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而已。因此,写意油画如果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内涵形而上之“道”,而只是表面的技法融合,那么就不能使作品产生实质性的转变。由此可见,写意油画的形成和发展,除了需要娴熟高超的表现技艺之外,更重要的是画家要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因此艺术家要对本土传统文化精神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才能有针对性地在油画中把握传统写意语言的融入,成就真正具有本土化特征与内涵的写意油画。对此,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认为:“意象油画的写意精神已无关乎语言和技巧,而是艺术主体才情与学识的影射。”[3]美术史论家曹星原也主张中国油画应成为“有识之画”,认为艺术作品应能体现“中国传统审美观中所强调的超越对物象的辨认,寻求画外之意的作画主旨”。[4]

随着对中国写意油画探索的不断深化,人们已从最初对技巧和形式的关注更多地转向了对作品内涵深度的挖掘和重视,从而促使写意油画越来越具有传统文化的本土韵味。只有让人的主观意识和个人感情在作品中充分发挥,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才能真正地沟通人们的心灵,而这些都是艺术家自身学识在作品中的自然显现。具有独特本土文化内涵的作品方可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因此,在程式技法的融合与表现中,关于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关注,都将促使画家在技法表现中融入更多本土文化的内涵与基因,使“器”能够真正地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写意之“道”,这是形成写意油画模式的重要因素。

此外,还应当敢于打破画种界限和艺术观念上的窠臼,在传承与变异的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的艺术话语和艺术评判标准,这对当下中国写意油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潘公凯.写意性:未来中国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接点[J].中国油画,2005(1):37.

[2] 何庄.尚清审美趣味与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1.

第9篇

一、中西方写意油画的发展进程

“写意”这一特征在西方油画中的发展是慢慢萌芽并凸显的。在中西绘画交流尚少之时,西方绘画中已经有了写意的影子,如吴冠中所言:“塞尚的风景刀劈斧凿,用色彩建筑坚实的形象,铿锵有声。郁特里罗利用疏密相间的手法表现哀艳的巴黎,冷冷清清惨惨戚戚,具有东方诗词的情调;梵高的风景地动山摇,强烈的感情震撼了宇宙,鬼哭神嚎等等均体现了西方风景画的东方神韵。”[1]西方绘画在从写实到写意的过渡中,印象派无疑是起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印象派艺术家一方面强调所画之物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他们又抛弃了单纯的写实和再现,开始加入自己更多的主观性,呈现出一种更加自由的创造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印象派艺术家突破传统技法的束缚,更关注生活情趣和主观感受,如图1郁特里罗利的画作,从画家自身的主观角度来观察城市街道;二,印象派艺术家开始意识到意境在画作中的重要,其作品逐渐呈现出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的艺术特点,如图2中梵高的画作包含了一种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的韵味。除了印象派这一个在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派别,西方现代油画艺术上也大量运用了写意的技法。油画自上世纪引进中国后,最早的一批大师们不断地移植、研习欧洲油画并且不断地进行创造,以致本土油画成为中国现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线索。经过几代油画家的探索实践,人们今天对于欧洲油画艺术的理解以及对本土油画发展的认知更加深入。同时,本土的艺术家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及这种利用文化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成为油画本土化探索的核心精神,如图3中中国本土当代艺术家张大林的《鱼戏荷动》就从人的角度反映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于一种传统意境的构造,最终在荷花池中营造了一种中国风意味的美感,在油画中表达与探索中国文化的这种传统精神,也越来越成为中国油画的寻道之源、立身之本,中国本土写意油画家叶圣琴利用油画创作的京剧人物,在油画这一西方技艺的包裹下,创生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气息。毫无疑问,“写意精神”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在油画创作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魅力。

二、中西方写意油画的相似之处

油画是画家利用颜料和技法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自我表达。受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以及个体遭遇的影响,每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具有其自身的特色,相比其他流派亦有不同。在视觉艺术范畴中,以“意象”为主要形象来源的绘画,在包含了画家对于审美对象的理性认知的同时,也和审美对象构成了同一关系。这就是东方艺术在审美的主客体之间形成的独特的“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而“意象”便是这种审美境界的一种视觉呈现方式。当然,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中,也能发现其表现形态与中国传统绘画存在的某些相似之处。以巴比松画派的著名画家杜比尼的画作为例,其对于野外、湖光的表现,展示了画家对于审美对象的理性认识以及感性表达,这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二者存在共同的抽象特征,对理想自我的写照,美和自由的向往等。19世纪中叶的法国画家柯罗,热爱自然,一生追求诗意的栖居,中国人在他的意笔草草中,也能感觉到传统中国画的文人气息。受到当时所处时代的中外交流的限制,柯罗接受中国绘画艺术熏陶的机会几乎为零。然而他的作品却颇有几许中国文人山水画所强调的笔墨韵味,体现了中国文人墨客几千年来的山水情怀。这种于隔阂中的靠近,令人惊喜。但这种现代主义形态虽然曾从东方绘画上获得有益启发,但就其在处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上,仍然是割裂的。这和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仍然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虽然,“表现性”与“写意性”绘画都强调主观表现和个性张扬,但“写意精神”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写意画,如图7中国当代油画家白羽平2003年创作的风景油画,写意地描绘了苍茫的中国河山之貌。不论中外,不论时代,“写意精神”都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哲学,它重视自然,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地移情和神交,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绘画从理念,材料到技法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变化,时代的眼光去观看写意精神,不仅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考验,也是推陈出新的大好时机。王国维在探讨中西文化时曾说过:“学问之事,本无中西……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夫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故一学即兴,他学自从之……顾新旧中西之争,世之通人率知其不然。”活跃在当今中国画坛上的油画风景画家,如白羽平等,直接将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的风骨和西方印象主义的精髓相结合,创作出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的写意油画风景。50年代前期,被视为“苏派”代表人物的罗工柳在学习苏联的同时,对油画的本土特色就有较为深入的思考,他明确提出:“写意油画是一种创造。”[4]这说明,即使他们没有从柯罗那里得到启示,也能感受到油画风景在中国油画的在“个体化”和“民族化”的过程中的炙手可热。早在1957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在《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中国油画风》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油画中国风从绘画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的最高目标。要使我们的油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发出光辉,绝不是仅仅把我们油画画得跟西洋的油画一模一样。即使将来我们的油画形式、技法能够达到欧洲一样的水平,我们也不能以此为满足。中华民族拥有自己的绘画艺术以及优良传统,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的气质,在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与历史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将自己对生活的想法、看法完美地糅合艺术的表现法进行创作。”

三、中西方写意油画作品特征的差异

西方写意油画的特征体现在绘画时大量使用表现主义,个性鲜明,追求主观上的艺术表达,个人色彩强烈,风格明显。如印象派的代表梵高,它的《星空》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来表达出画家的状态,如图9。其次,中西方油画对自然的态度也有不同,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等,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在“天人相分”的哲学影响下,产生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在绘画的结构上。中国绘画标榜的是“三远”定律,体现的是超凡脱俗的玄学思想,而西方油画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的特点。在造型手段上,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是线,并且线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西方油画是以对“面”和“体”的压缩为主要表现手段。在色彩的运用上,西方的是“科学的色彩观”而中国油画更讲究“哲学的色彩观”。除此之外,在绘画技巧上,毕竟油画发源于西方,在对油画材料的认识上,国内与国外技术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在绘画内容方面,油画能够用以表现一种人文情感,因此受地域民族的影响很大。国外表现动性,即为一种原始纯真的野性。国内的画作多半带有一丝儒家思想,喜静,散发一种浓郁的文化性。中西方油画艺术中,一种是代表着鲜明的直率,而另一种是代表了一种内敛的含蓄。不过随着文化融合,这种差异也就越来越小了,这反映了当前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性。中西方油画除了在技巧上的差异之外,在绘画的内容上也有所区别,如西方油画更加突出体现个人的意志和内心的呐喊,在一些人物油画中,还通过特殊场景来实现纪实的目的,他们也擅长用平凡的人物来表现社会问题,隐含着巨大的批判力量,而中国油画,风景油画注重的是理想自我的写照和个人精神的追求,在人物油画上,他们更加关注生活的细枝末节和人物整体的美感。

四、影响写意油画差异的文化因素

相关期刊